春秋战国时期地图

春秋战国时期地图
春秋战国时期地图

春秋战国时期地图

作者:慕林山2011-02-15 19:18 星期二晴

近日读《资治通鉴》,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国与国之间的地理变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网上找了一些相关的地图,但是大多都比较粗糙,下面几张还将就可以一看,贴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春秋时期,齐桓、晋文、宋襄、楚庄、秦穆先后称霸,地处东南的吴、越也先后崛起,这一时期“尊王攘夷”是大旗,谁能扛起来谁就是霸主。周天子此时还是名义上的“共主”。

韩、赵、魏三分晋国,春秋结束,进入战国时期。

秦国不断崛起,魏国河西之地不断被蚕食,国都安邑越来越靠近边界,不得不迁都大梁,以避秦国。

楚国西取商寤之地,秦国东向发展受到魏国阻遏,随向西灭取诸戎,拓地千里。

燕国乐毅取齐国七十二城,齐国险些覆灭。

秦国西取巴蜀,南取汉中,东取河东、宛洛之地,六国不能为敌手。田单孤城存齐,可谓壮哉!

秦攻占楚国都郢,楚国从此元气大伤,再无力与秦对抗。秦赵长平之战,赵国四十万大军毁于一旦,赵括纸上谈兵害国害己!

秦国统一天下大势不可阻挡!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与国之间的地理分界变化可以说是朝夕不同的,因为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几乎没有停止过,战争的结果就是攻城掠地,所以要想详尽描绘每一年各国之间地形图变化情况是比较困难的。我也只是爱好,希望能有历史学者或者爱好者,完成这一工作。现在有了电脑的帮助,相信会简化很多工作,但是必须要以扎实的历史地理知识作为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练习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练习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练习 巩固强化 1.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是在 ( ) A.商朝 B.春秋后期 C.西周 D.战国初期 2.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负责这一工程的是 ( ) A.李冰 B.郑国 C.禹 D.范蠡 3.都江堰建成后,受益最大的地区是 ( ) A.江汉平原地区 B.关中地区 C.川西平原地区 D.中原地区 4.战国时期,煮盐业兴旺,主要产盐地区是 ( ) A.齐、赵、魏 B.齐、燕、魏 C.齐、燕、楚 D.燕、魏、赵 5.秦国在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原因是 ( ) A.实行商鞅变法 B.使用铁制农具C.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6.农民注意选种和适时耕种是在 (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7.任用商鞅变法的君主是 ( ) A.秦穆公 B.秦始皇 C.秦孝公 D.秦二世 8.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 ( ) A.1700年 B.1900年 C.1000年 D.1200年 9.最早制作漆器的国家是 ( ) A.中国 B.印度 C.埃及 D.巴比伦 10.下列内容属于商鞅变法措施的是 ( ) ①奖励耕战②国家承认土地私有③建立县制④受封的贵族传到第三代,就收回爵位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1.________时期,铁器在_______和_______生产上开始被使用。 12.战国时期,手工业方面,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都有显著进步。其中,国的丝织品最出名。

13.在各国的变法运动中,________是其中比较彻底的。各国经过变法或改革,__________逐步确立起来。 迁移拓展 14.以下属于战国时期农业生产表现的是 ( ) ①牛耕得到推广②会因地制宜施肥③注意选种和适时耕种④开始掌握 人工灌溉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战国时期著名的冶铁中心有 ( ) ①邯郸②临淄③棠溪④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6.举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手工业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的三件史事。 17.简述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应用创新 18.阅读下面材料: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史记》引商鞅语 请回答: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它表明了什么态度?结果如何? 19.试述战国时期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 参考答案 1.B 2.A 3.C 4.B 5.A 6.D 7.C 8.B 9.A 10.C 11.春秋农业手工业 12.煮盐业纺织业漆器制造业齐 13.商鞅变法封建制度 14.B 15.D 16.①春秋后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早欧洲1900年;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作漆器的国家;③丝绸纺织技术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 时教案总第04课时 课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 教学目标(目的) 识记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概况;分析各经济部门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铁器的使用和牛耕技术对社会生产的促进作用。难点: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的相互促进作用。 备注 教法:以归纳分析为主,以补充材料为辅。 教 学 过 程 及 板 书 要

点 特别提示:本节内容在历年高考中尤为重视,特别是围绕“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也要注意“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等相对较冷的子目。 教学过程:第六节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一.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1.我国铁器的使用可上溯至西周晚期。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2.春秋战国时期,牛耕运用并逐渐推广,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运力的一次革命。注意:铁农具(工具)使用和牛耕(动力)运用标志着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不仅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3.水利事业发展:中原用桔槔汲水(杠杆原理);春秋楚相孙叔敖修芍陂(淮河流域)、战国秦蜀守李冰修都江堰(长江流域;人物、方案、意义)、战国水工郑国在秦修郑国渠(黄河流域;韩国“疲秦”之计);连通江淮的人工运河邛沟、连通黄淮的人工运河鸿沟、以及西门豹渠等。。 注意: 都江堰是集防洪、灌溉、水面漂运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水利工程;郑国渠等水利工程,使关中成为当时

的农业中心;蜀守李冰修都江堰的史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郡县制已经出现。 都江堰简介:都江堰坐落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截至1998年,都江堰灌溉范围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飞沙堰起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因口的形状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从玉垒山截断的山丘部分,称为“离堆”。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民族、文化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 1、发展原因: (1)政治因素: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重视发展经济;新的社会制度推动(2)经济因素: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水利工程的兴修(3)民族交往:民族间的经济交流 (4)人民劳作: 2、发展表现: (1)农业: A农具: B生产技术: C水利兴修: (2)手工业: 冶铸业、制漆业、煮盐业、纺织业、酿酒业、手工业专著 (3)商业: A中原市场形成: B商业中心兴起: C大商人涌现: 3、经济特点: (1)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显著发展 (2)以冶铸业为代表的手工业高度发达,并且出现手工业专著 (3)商品经济活跃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关系 1 2、融合方式: (1)战争客观推动: (2)经济文化的交流: 3、影响: 问题1 归纳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方式、高潮、特点及影响。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1、文化特点: (1)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2)哲学思想流派纷呈 (3)文学艺术百花兑艳 2、繁荣原因: (1)政治因素: (2)经济基础: (3)民族交往: (4)文化教育: (5)文化传承: 3、发展表现: (1)科学技术: 天文历法、物理学、医学 (2)哲学思想: (3)文学: A《诗经》:地位——内容——影响B屈原的《离骚》 C诸子散文 (4)艺术:绘画、音乐 检测反馈:

一、选择题 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最基本的条件是 A 封建经济的发展 B 私学大量兴起 C 战国七雄的割据混战 D 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 2、战国时期之所以能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因为 ①社会处于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②各国的政治变革与互相竞争需要理论指导 ③思想家个人性格和经历各有不同④儒家思想尚未处于支配地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体现在 A 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 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4、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A 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B 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 C 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D 阴阳家最受欢迎 5、诸子百家中,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上明显对立的是 A 法家和道家 B 儒家与道家 C 墨家与儒家 D 法家与儒家 6、中国古代思想家韩非子说“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驰则国乱国衰”,该思想产生的背景不包括 A 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社会大变革 B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中央集权制 C 法家思想成为各诸侯国治国的指导思想 D 出现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 7、下列思想家,其政治主张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内容的有 ①老子②孔子③墨翟④孟子⑤韩非子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④⑤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8、战国时期的墨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相似之处是 A 反对兼并战争 B 主张互爱互利 C 主张中央集权 D 反对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 9、下列观点符合儒家学派对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的是 A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为因桀亡”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10、与韩非子主张不相符合的是 A 应当根据现实的需要进行改革 B 应以古代圣贤的言行为准则 C 国家大权集于君主一人之手 D 要用严厉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 11、先秦文化丰富多彩,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周易》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地理”名称 B 扁鹊被后人称为“脉学之宗” C 物理学方面有了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的叙述 D 化学方面已非常明确地记载了光合作用 12、《论语·先进》记载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这段话提倡的教学方法是 A 启发诱导 B 因材施教 C 有教无类 D 学、思结合 13、《春秋》中“有星孛入于北斗”的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 A 日食记录 B 月食记录 C 天象观测记录 D 哈雷慧星记录 14、《诗经》中收集的绝大部分是下列哪一历史时期的诗歌 A 西周到春秋时期 B 夏、商、周时期 C西周到战国时期 D 商、周、春秋时期

春秋战国历代诸侯列表

秦国 秦嬴不详不详 秦侯不详不详 公伯不详不详 秦仲不详不详 秦庄公前821-前776 44 秦襄公前777-前766 12 秦文公前765-前714 51 秦宁公前715-前702 13 秦出公前703-前696 7 秦武公前697-前676 21 秦德公前677-前674 3 秦宣公前675-前662 13 秦成公前663-前660 3 秦穆公前659-前619 40 秦康公前620-前609 11 秦共公前608-前602 6 秦桓公前603-前577 26 秦景公前576-前537 39 秦哀公前536-前501 35 秦惠公前500-前491 9 秦悼公前490-前477 13 秦共公前476-前443 33 秦躁公前442-前429 13 秦怀公前428-前425 3 秦灵公前424-前415 9 秦简公前414-前400 14 秦惠公前399-前387 12 秦出子前386-前385 1 秦献公前384-前362 22 秦孝公前361-前338 23 秦惠文王前337-前311 26 秦悼武王前310-前307 3 秦昭襄王前306-前251 55 秦孝文王前250 1 秦庄襄王前249-前247 2 秦王(嬴政) 前246-前220 26 秦帝系表(公元前221 至公元前206年) 秦始皇前221-前210 11 秦二世前209-前207 3 子婴前207 8个月

晋国 晋唐叔姬虞1042 晋侯燮姬燮 晋武侯姬宁族 晋成侯姬服人 晋厉侯姬福859 晋靖侯姬宜臼858 841 晋厘侯姬司徒840 823 晋献侯姬籍822 812 晋穆侯姬费王811 785 晋殇叔784 781 晋文侯姬仇780 746 晋昭侯姬伯745 740 晋孝侯姬平739 724 晋鄂侯姬却723 718 晋哀侯姬光717 710 晋小子侯姬小子709 707 晋侯泯姬泯706 689 曲沃桓叔姬成师744 732 曲沃庄伯姬鱓731 716 曲沃武伯姬称715 679 晋武公姬称678 677 晋献公姬诡诸676 651 晋惠公姬夷吾650 637 晋文公姬重耳636 628 晋襄公姬欢627 621 晋灵公姬夷皋620 607 晋成公姬黑臀606 600 晋景公姬据599 581 晋厉公姬寿曼580 573 晋悼公姬周572 558 晋平公姬彪557 532 晋昭公姬夷531 526 晋顷公姬弃疾525 512 晋定公姬午511 475 晋出公姬凿474 452 晋哀公姬骄451 434 晋幽公姬柳433 416 晋烈公姬止415 389 晋孝公姬颀388 晋静公姬俱酒249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分布图解读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分布图解读 武汉开发区一中张书林 教材没有专门的经济地图,这一幅地图正好弥补了教材的缺陷。 从农业方面来说,农业发达地区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渭河流域、南阳盆地、太湖西部、邗沟地区,水利工程及其灌溉区主要有都江堰、郑国渠、芍陂、鸿沟、邗沟等。农业生产力突破性发展主要是铁犁牛耕,可是,地图没有标注。 从手工业方面来说,冶铁业中心有齐国临淄、楚国宛,青铜器产地非常多,如秦国咸阳附近就有5处,但多数没有标注地名,金属货币铸造地有燕国蓟附近、齐国临淄、赵国邯郸、秦国咸阳、楚国郢都和寿春、魏国;煮盐业有燕国辽水流域、齐国临淄、吴国邗沟附近、秦国河东、秦国成都附近,沿海产盐区是燕国、齐国;丝绸纺织业有齐国临淄、楚国郢都,赵国、魏国、吴国没有标注地名。 从商业方面来说,货币有燕国和齐国的刀币、赵国和魏国的布币、楚国的蚁鼻钱和卢金、秦国的圆形方孔钱。刀币和布币即铲币是工具货币,楚国蚁鼻钱是铜贝,卢金的卢是地名,卢金是金币,类似的还有郢爰,支付大额交易,铜贝支付小额交易,秦国的圆形方孔钱可以穿绳子,携带方便。主要商业城市有燕国的蓟、齐国的临淄、赵国的邯郸、鲁国的曲阜、魏国的大梁、韩国的郑、秦国的咸阳、楚国的郢、吴国的吴、越国的会稽,地图上把吴标注为苏州是错误的,因为隋统一之后才有苏州这一名称;以上是诸侯国都城,陶和宛就不是政治中心,经济功能突出,尤其是陶,范蠡帮助勾践灭吴之后辞官经商,核心地点就选在陶,成为商人鼻祖。 质疑:除了苏州标注错误之外,图例可以调整一下,农业是第一产业,两项放在最上面;手工业是第二产业,六项放在第二;商业是第三产业,两项放在最下面。这样,逻辑顺序正确,读图就不至于手忙脚乱。

02高考真题选练(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师版)讲课稿

02高考真题选练(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师 版)

高考真题选练(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一、选择题 1.(2013·广东文综·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解析】从题意可知,百姓一词从称呼贵族到称呼民众,从贵族专有到与平民共有,说明贵族地位下降,只有宗法制的衰落符合。 【答案】B 2.(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解析】解读材料信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选择C项。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B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项表述错误。 【答案】C 3.(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 课时教案总第04课时课题教学目标识记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概况;分析各经济部门的联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铁器的使用和牛耕技术对社会生产的促进作用。难点: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的相互促进作用。备注教法:以归纳分析为主,以补充材料为辅。 教 学 过 程 及 板 书 要 点特别提示:本节内容在历年高考中尤为重视,特别是围绕“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也要注意“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等相对较冷的子目。 教学过程:第六节和社会变革一.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1.我国铁器的使用可上溯至西周晚期。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2.春秋战国时

期,牛耕运用并逐渐推广,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运力的一次革命。注意: 铁农具使用和牛耕运用标志着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不仅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3.水利事业发展:中原用桔槔汲水;春秋楚相孙叔敖修芍陂、战国秦蜀守李冰修都江堰、战国水工郑国在秦修郑国渠;连通江淮的人工运河邛沟、连通黄淮的人工运河鸿沟、以及西门豹渠等。。 注意: 都江堰是集防洪、灌溉、水面漂运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水利工程;郑国渠等水利工程,使关中成为当时的农业中心;蜀守李冰修都江堰的史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郡县制已经出现。 都江堰简介:都江堰坐落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

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商政策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摘要: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实现富国强兵目的推行的重商政策对商品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保护和促进作用,使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商人的身份得以确认,并取得了与士、农、工同等的社会地位,其所从事的商业贸易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贸易和农业、工业生产一样成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经济活动。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推行重商政策的原因、重商政策的主要内容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作初步探讨。关键词:重商政策;关税;商品经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实行的重商政策为商品经济发展繁荣提供了重要政治保障。考察这一时期的重商政策对商品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对于今天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一、推行重商政策的原因重商政策,是指统治者出于政治和经济目的,采取的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相互兼并,为求得生存与发展,诸侯国推行重商政策,以发展经济,巩固统治。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必然给国家带来大量的商业税收,增强其经济实力,有利于巩固统治和争霸战争。虽然春秋战国时期田税是国家主要的财政收入,但源源不断的商业税收无疑也是各诸侯国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巩固统治和争霸战争发挥着重要作用。《战国策》里面的一段话说得很明白,“夫存韩安魏而利天下,此亦王之大时已。通韩之上党于共、莫,使道已通,因而关之,出入者赋之……共有其赋,足以富国。”这里,就把征收关税作为“富国”、“存韩安魏”的一个重要途径,说明关税收入是相当可观的。由此可以看出。商品经济带来的直接关税收人对于诸侯国的重要性。对此,《管子》说得更明了,把“修道途,便关市”作为“输之以财”的重要方式之一。《孟子》曾记载了宋国大夫戴盈之和孟子商量关税税率的事情说:“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在戴盈之看来,如果免征关税或降低税率,就有可能要影响到国家的政治统治。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商业活动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生活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分工的扩大和细密,加之生产活动所具有的很强的区域性,客观上要求商品交换存在,“以其所有易其所无”,使“四民”之间和地区之间互通有无,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保证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延续。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农民不从事手工业,可“以粟易械器”;而手工业者不耕田,也能“以其械器易粟”,农民和手工业者各自以自己的劳动产品通过市场交换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而且,春秋战国时期,商人的身份得以确认,并取得了与士、农、工同等的社会地位,其所从事的商业贸易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贸易和农业、工业生产一样成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经济活动。正如司马迁所说:“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商人在给统治者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还直接参与了一些政治活动,和统治者建立了密切联系。据《左传》记载,郑国从建国之初就一直和商人保持着密切联系。郑桓公在西周末年,听从史伯建议,率领族属与商人东迁于虢、郐之间。并与商人“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藿,而共处之”,商人在郑国创业奠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郑国统治者的政治支持。由此,郑国统治者与商人订立了互信盟约,“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丐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只要商人不背叛国家,国家就不强买或夺取商人的货物,不干涉商人的经营。双方“恃此质誓,故能相保”。后来,当晋国人韩宣子向郑国一位珠宝商人购买玉环时,这个商人就回答说:“必告君大夫”,即要报告给政府。可见,郑国商人和政府之间的互信一直很牢固。《左传》记述的“弦高犒师”故事也证明了这一点。这说明,商人在进行商业活动的同时,还紧紧地把自己和国家的命运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捍卫了国家的利益。而作为回报,统治者也就给予商人一定的特权,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有利于商业活动的正常开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二、重商政策的主要内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程度不同地采取了一系列重商政策,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通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普遍采取了“通商”政策。晋文公即位之初,就下令“通商宽农,懋穑劝分”,使晋国很快摆脱了窘境,“政平民阜,财

中国古代重要战争(春秋战国)-常识

中国古代重要战争(春秋.战国) 常识考查的范围极其广,而其中中国古代重要战争的考查频率极其高,并且考查的知识极其细致,对很多考生来说都是难点,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实现公职梦,乐恩教育将持续续为大家分享中国古代战争的相关考点。乐恩教育前期为大家分享的是上古到西周时期我国的主要战争今天乐恩教育为大家分享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战争。 长勺之战 时间:春秋 对战双方:鲁国与齐国 结果:鲁国胜 战争概述:长勺之战是在鲁国和 齐国之间进行的,齐桓公带领鲍叔牙 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凭借 曹刿的策略(曹刿论战)“一鼓作气, 再而衰,三而竭”(等对方敲三次鼓, 此时士兵们士气低落,再去攻打)最 终以少胜多,鲁国和齐国的士兵比例 是1:10。 城濮之战 时间:春秋 对战双方:晋国与楚国 结果:晋国胜 战争概述:两国开战后,晋文公 退避三舍,表面上是退后90里,其 实是诱敌深入,后退的时候埋下伏 兵,对方跟进的时候进行伏击,最终 晋国取得大胜。 补充:城濮之战中有典故退避三舍。晋国的国君晋文公叫姬重耳当年重耳到处流亡,后来到楚国,楚王问晋文公,自己凭什么要帮助他,晋文公对楚王说,如果以后两国打仗,自己将会退避三舍(一舍是30里,三舍是90里)。后来楚王真的帮助了他。城濮之战中晋文

公履行承诺,真的退避三舍。 桂陵之战 时间:战国 对战双方:齐国与魏国 结果:齐国胜 战争概述:当时魏国是强国,一 直想称霸天下,魏国攻打赵国,此时 赵国向齐国求救,按道理,齐国应该 奔赵国营救,但实际上奔魏国,庞涓 (魏国)看到自己后方被端,乐恩于 是引兵回救,后来在桂陵遭遇埋伏, 孙膑(齐国)取得大胜。(围魏救赵 的典故) 补充:桂陵之战是典型的孙庞斗智,注意“孙庞斗智”的“孙”不是孙武,而是孙膑。 马陵之战 时间:战国 对手:齐国与魏国 结果:齐国胜 战争概述:虽然庞涓在桂陵之战 中战败,但是魏国国力尚存,多年之 后重整旗鼓,再次攻打韩国,韩国向 齐求救,齐国前去救援。齐魏交战, 刚一交手,齐国败退,魏国追击,追 击过程中发现齐国灶具不断减少,误 认为齐军均逃散,追到马陵发现树上 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魏军中了埋伏,齐军乱箭齐发,最终庞涓自杀(减灶诱敌的典故)。“孙庞斗智”以孙膑完胜而终。 长平之战 时间:战国 战争双方:秦国与赵国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一、农业生产发展 工具与水利1. ⑴.工具铁器牛耕的出现与推广 ⑵.耕作制度:垄作法 ⑶.水利:重视农业灌溉(战国时期都江堰)土地私有制确立2.条件:生产力发展⑴.背景井田制破坏/ 周室衰微,贵族把土地视为私产 管仲齐国改革,采取“相地而衰征” ⑵.过程:鲁国初税亩 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定土地私有 ⑶.影响:适应生产力发展,促进小农经济形成。 补:土地私有制定义:土地私人所有,可以买卖。 3.小农经济 ⑴.时间:春秋战国 ⑵.条件: 生产力提高 土地私有制确立 ⑶.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 男耕女织 自然经济,自给自足(本质)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⑷.影响:农民有较高生产积极性,利于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脆弱,不利于农业持续发展 总体水平低 贵族剥削 ⑸.脆弱原因:灾荒瘟疫 土地兼并 补:自然经济:包括小农经济,手工业等。 满足自家需要; 小农经济的性质为自然经济。 二、手工业 1.民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2.民间手工业: ⑴.产生:春秋战国 ⑵.形式:家庭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⑶.特点:用于家庭或民间消费 不受官府垄断 三、商业:商业突破官府控制,繁荣发展 补:市依附于城,商品市场出现在城里

四、经济政策 1.抑制土地兼并: 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 历朝政府采取措施抑制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 2.重农抑商: 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危及政权。 内容:农业生产粮食、布帛,是本业; 脱离农业生产的工商业,为末业; 鼓励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发展; 盐铁专卖,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大变动时期。铁工具的使用、牛耕的推广、荒地的开垦、水利的兴修,使社会生产力有了飞速的发展,从而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井田制开始崩溃,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由于商业和城市的兴起,独立的商人的出现,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在流通时要分割和鉴定成色的金属称量货币逐步不适应而被金属铸币所取代。到战国时,布币、刀货、蚁鼻钱、圆钱四大货币体系正式确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四大货币体系和四大货币区是历史的一个进步,但也是诸候割据的必然结果,给人民的经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妨碍了国家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在战国后期已经出现了各国货币互相融合的趋势。而秦国的圆钱几乎在东方各国都有出现,反映了秦国的经济和军事势力的强大。.

战国七雄分布地图是怎样的_0

战国七雄分布地图是怎样的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下面就让为你介绍战国七雄的分布图吧。 在经历春秋时期之后,很多一系列小国家经过实力的筛选,各个诸侯相互厮杀,在弱肉强食的混战中,使得数量众多的诸侯国一直减少到了个位数。到了战国时期,只剩下了7个诸侯国,他们并称为战国七雄,分别是齐国,楚国,赵国,韩国,魏国,燕国和秦国。 齐国是在山东建立的诸侯国家,它的地域面积是在如今山东省的偏北部以及包括河北省的西南部分。齐国的东边是靠近大海的,所以盛产盐巴,在它的西南部适合鲁国和一些小国相连接,北部是和燕国相接壤,西部和赵国相接壤。 楚国的边界最南端是在湘潭和衡阳,包括了湖南的全部地区,加上安徽大部分地区,以及江西地区的北部。楚国的都城是在现今的荆州地区。 赵国的都城是在河北的邯郸地区,它的区域面积包括了河北地区的中南部和山西的东北部,以及河南地区的北部。 韩国当时的区域是山西省里的东南部分以及河南省里的中间部分。总体来说是西边和秦国接壤,南边和楚国相接壤,东南部是和郑

国有所交界。都城是现今的新郑。 魏国是如今的山西省的南部地区,河南省的北部地区,以及加上河北省的部分地区,就是魏国的全境。 燕国是如今河北省的北部地区以及山西省的东北方向的一部分地域。 最后是秦国,秦国是如今陕西省的西部地区。 总而言之,七个国家相互都是有所相邻接壤,相互制约,又要相互防止邻国侵犯。 战国七雄灭亡顺序是什么 战国七雄并不是全部一起灭亡的,而是由秦国兼并统一了其他的六个国家,然后秦国最终建立了秦朝,但是好景不长,秦朝在统一了中国后,经过了15年就灭亡了。秦统一六国之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统治,在公元前206年的时候灭亡了。 战国七雄秦灭六国在公元前230年的时候,秦国派遣了内史腾去率领大军,攻其不备,突然南下,然后快速地渡过了黄河,一下子攻破了韩国,韩国首都郑被占领,从此韩国彻底灭亡了。 在公元前229年的时候,赵国遭受了严重的旱灾,于是秦国乘机出动,秦国采用兵分两路的策略,从南方和北方两个方向去合击赵国的都城;;邯郸。最终在公元前228年,秦国大破了赵军,攻占都城,俘虏了赵国的君王,于是赵国彻底灭亡。在公元前225年的时候,秦国军队进行突然袭击,包围了魏国的都城大梁,魏军凭借大梁的地理位置进行了死守,秦国军队进行强攻但是没有丝毫的作用,于是他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版图

春秋五霸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齐桓公:齐桓公是公元前685年即位。他任用管仲为相,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强大起来。由于齐桓公率兵击退戎族、狄族的进攻,又率齐、鲁、宋等八国之师破蔡伐楚,阻止楚军北进,他的威信由此大增。公元前651年,他大会诸侯于葵丘(今河南考城),订立盟约,“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 宋襄公: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639年)春,宋、齐、楚三国国君相聚在齐国的鹿地。宋襄公一开始就以盟主的身份自居,认为自己是这次会议的发起人,同时又认为自己的爵位也比楚、齐国君高,盟主非已莫属。但是楚成王令楚兵把宋襄王拘押起来,然后指挥五百乘大军浩浩荡荡杀奔宋国。最后宋襄公被楚国抓走后又放掉。宋襄公一心想成为霸主,其霸业不过昙花一现。 晋文公: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领楚、郑、陈等国军队围攻宋国都城睢阳(今河南商丘)。宋国派人到晋国求救。晋文公采纳了部下的正确意见。争取了齐国和秦国参战,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而后又改善同曹、卫的关系,孤立楚国。这时,楚国令尹(官名,相当于宰相)子玉大怒,发兵进攻晋军。晋文公为避楚军的锋芒,以便选择战机,命令部队向后撤退九十里。古代军队行军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晋军“退避三舍”,后撤到卫国的城濮(今山东省憋县)。城濮离晋国比较近,补给供应很方便,又便于会合齐、秦、宋等盟国军队,集中兵力。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两军开始决战。晋军诱敌深入,楚军陷入重围,全部被歼。城濮之战创造了在军事上先退让一步,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随后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在践土(今河南广武)和诸侯会盟。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晋文公成了中原霸主。 秦穆公:晋国称霸的时候,西部的秦国也强大起来。秦穆公企图向东争霸中原,但由于向东的通路为晋所阻,便向西吞并十几个小国,在函谷关以西一带称霸,史称“称霸西戎”。“兼国十二,开地千里”。公元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附近)与诸侯会盟,争得了霸权。 楚庄王:在齐国称霸时,楚国因受齐国抑制停止北进,转而向东吞并了一些小国,国力强盛。齐国宏落后,楚国便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今河南郑州)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又成为中原霸主。 春秋五霸版图

春秋战国主要诸侯国世系表

春秋战国主要诸侯国世系表春秋(约公元前770-前476) 鲁 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 孝公/姬称28 公元前796 乙巳年 惠公/姬弗涅46 公元前768 癸酉年 隐公/姬息姑11 公元前722 己未年 桓公/姬允18 公元前711 庚午年 庄公/姬同32 公元前693 戊子年 泯公/姬启02 公元前661 庚申年 釐公/姬申33 公元前659 壬戌年 文公/姬兴18 公元前626 乙未年 宣公/姬馁18 公元前608 癸丑年 成公/姬黑肱18 公元前590 辛未年 襄公/姬午31 公元前572 己丑年 昭公/姬稠32 公元前541 庚申年

定公/姬宋15 公元前509 壬辰年 哀公/姬将19 公元前494 丁未年 齐 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 庄公/姜赎64 公元前794 丁未年僖公/姜禄父33 公元前730 辛亥年襄公/姜诸儿12 公元前697 甲申年桓公/姜小白43 公元前685 丙申年孝公/姜昭10 公元前642 己卯年昭公/姜潘20 公元前632 己丑年懿公/姜商人04 公元前612 己酉年惠公/姜元10 公元前608 癸丑年顷公/姜无野17 公元前598 癸亥年灵公/姜环28 公元前581 庚辰年庄公/姜光06 公元前553 戊申年景公/姜杵臼58 公元前547 甲寅年晏儒子/姜茶01 公元前489 壬子年悼公/姜阳生04 公元前488 癸丑年

简公/姜任04 公元前484 丁巳年平公/姜骜05 公元前480 辛酉年 晋 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 文侯/姬仇35 公元前780 辛酉年 昭侯/姬伯06 公元前745 丙申年 孝侯/姬平16 公元前739 壬寅年 鄂侯/姬卻06 公元前723 戊午年 哀侯/姬光08 公元前717 甲子年 姬小子03 公元前709 壬申年 姬泯28 公元前706 乙亥年 武公/姬称02 公元前678 癸卯年 献公/姬诡诸26 公元前676 乙巳年 惠公/姬夷吾14 公元前650 辛未年 文公/姬重耳09 公元前636 乙酉年 襄公/姬欢07 公元前627 甲午年 灵公/姬夷皋14 公元前620 辛丑年 成公/姬黑臀07 公元前606 乙卯年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世系表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世系表 周(前1044——前256)西周(前1044——前771)东周(前770——前256)

揭于河南,是为西周桓公,形成一西周小国。因公子根的叛乱,赵成侯遂「与韩分周为两」, 前367年,西周威公去世,少子根在东部争立,赵国、韓国用武力加以支持,遂分裂成西周、东周 吴(?——前473) 齐(前1046——前378) 鲁(前1046——前256)

燕(前1046——前222) 燕召公姬奭→1燕侯克 └2燕侯旨→3燕侯舞→4燕侯憲→5燕侯和→□→□→□→6燕惠侯→7燕釐侯姬莊→8燕頃侯→9燕哀侯→10燕鄭侯→11燕穆侯→12燕宣侯→13燕桓侯→14燕莊公→15燕襄公→ (以下至文公親子關係不詳)16燕前桓公17燕宣公18燕昭公19燕武公20燕前文公 21燕懿公→22燕惠公 (以下至簡公親子關係不詳)23燕悼公24燕共公25燕平公26燕孝公(43年) 27燕成公28燕閔公29燕簡公姬戴30燕後桓公→31燕後文公→32燕易王→33燕王噲姬噲→34燕昭王姬職→35燕惠王→36燕武成王→37燕孝王→38燕王喜姬喜 蔡(前1046——前447)

曹(前1046——前487) 陈(前1046——前478) 杞(前1046——前445)侯爵 01东楼公→02西楼公→03题公→04谋娶公(24,721-698)→05武公(47,前697-651/前679-633)→06靖公(23,前650-628/前632-前610)→07共公(8,前627-620/前609-602)→08惠公(18,前619-602)→09成公(德公)(18,601-584) →弟10桓公姑容(17,前583-567)→11孝公匄(17,前566-550)→弟12文公益姑(14,前549-536)→弟13平公郁(18,前535-518)→14悼公成(12,前517-506)→15隐公乞(1,前505)→弟16釐公(僖公)遂(,19,前504-485/前505—487)→17湣公维(愍公) (16,前484-469/前486—471)→弟18哀公阏路(湣公弟,10,前468-459/前470—461)→侄19出公敕(12,前458-447/前460—449)→20简公春(1,前446-4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