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推荐书目

国学推荐书目
国学推荐书目

1.胡适开列的《中学国故丛书》目录

胡适(1891~1962),早年留学美国,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62年病逝于台湾。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尝试集》等。1920年,胡适开列了《中学国故丛书》目录,列举古籍31种,以备中学生阅读:

《诗经》、《战国策》、《论语》、《庄子》、《荀子》、《楚辞》、《淮南子》、《论衡》、《左传》、《老子》、《墨子》、《孟子》、《韩非子》、《元曲选》、《史记》、《汉书》、《明曲选》杜甫、白居易、陶渊明、李白、韩愈、柳宗元、王安石、陆游、辛弃疾、关汉卿、欧阳修、朱熹、杨万里、马致远

2.胡适开列的《实在的最低限度的书目》

1923年胡适应清华学校学生之请,开有《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收录图书约190种,后来根据它修订精简成《实在的最低限度的书目》。

书目答问/张之洞

九种《纪事本末》

老子/老子

墨子闲诂/孙诒让

元曲选一百种/臧懋循

缀白裘/玩花主人

西游记/吴承恩

淮南鸿烈集解/刘安

中国人名大辞典

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

四书韩非子/韩非

周礼

佛遗教经/迦叶摩腾、竺法兰等译阿弥陀经

宋元学案/黄宗羲

王临川集/王安石

王文成公全书/王守仁

章实斋年谱/胡适

新学伪经考/康有为诗集传

左传/左丘明

乐府诗集/郭茂倩

宋诗钞/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编论衡/王充

法华经/鸠摩罗什译

坛经/惠能

明儒学案/黄宗羲

朱子年谱/王懋竑

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

崔东壁遗书/崔述

文选/萧统

全唐诗/彭定求等

宋六十家词/毛晋

宋元戏曲考/王国维

水浒传/施耐庵

儒林外史/吴敬梓

红楼梦/曹雪芹

荀子集注

3.梁启超开列的《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年轻时从师康有为,师徒力主变法维新,时称“康梁”。梁启超“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晚年讲学于清华学校等,曾任北平图书馆馆长。长于史学,颇多建树。著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等。

1923年梁启超应《清华周刊》记者之约,拟就《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约160种。后来他又为“校课既繁、所治专门”的青年学生精简此书目,开列出《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四书

书经(即尚书)礼记/戴圣

老子/老子

易经墨子/墨子

汉书/班固

三国志/陈寿

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宋元明史纪事本末

诗经

庄子/庄子韩非子/韩非史记/司马迁后汉书/范晔荀子/荀子战国策

左传/左丘明楚辞

李太白全集/李白韩昌黎集/韩愈白香山集/白居易文选/萧统

杜工部集/杜甫柳河东集/柳宗元

4.“有志研究中国史的青年可备闲览书”

顾颉刚(1893~1980),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也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建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校任校。编著有《古史辨》、《尚书通检》等。1925年顾颉刚开列了一个包含有14种书的“有志研究中国史的青年可备闲览书”的目录。

山海经

世说新语/刘义庆

大唐西域记/(唐)玄奘

宋元戏曲史/王国维(1877~1927)马可·波罗游记/(意大利)马可·波罗徐霞客游记/徐宏祖(1587~1641)西秦旅行记梁武石室画像

洛阳伽蓝记/(北魏)杨衒之

唐人说荟

元秘史(即蒙古秘史)

陶庵梦忆/(清)张岱(1597~约1679)桃花扇/(清)孔尚任

南洋旅行记

5.鲁迅开列的学习中国文学的书目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文学家。1902年留学日本,初学医,后弃医从文。1909年回国后一直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先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校。作品以《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著名。1930年,鲁迅为许世瑛开列了学习中国文学的书目,列书12种。

唐诗纪事/(宋)计有功(生卒年不详)

唐才子传/(元)辛文房(生卒年不详)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严可均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丁福保(1874~1952)

历代名人年谱/(清)汪镇

少室山房笔丛/胡应麟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阮元

世说新语/刘义庆

唐摭言/(五代)王定保

抱朴子外篇/葛洪

论衡/(东汉)王充

今世说/(清)王晫(1636~?)

6.十部中国国文源头书书目

汪辟疆(1887~1966),中国现代文学史家、目录学家。著有《目录学研究》等。汪辟疆在1942年为中央大学国文系学生开列了一个包含10种图书的“最切要”的“源头书”,并间

或予以评注,颇多精要。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毛诗正义/(唐)孔颖达礼记正义/(唐)孔颖达荀子/荀子

庄子/庄子汉书/班固

资治通鉴/司马光楚辞

文选/萧统

杜诗

7.经典常谈

朱自清,北京:三联书店,1980年9月重印。朱自清(1898~1948),文学家、学者。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5年到清华大学任教。1931年留学英国并漫游欧洲大陆。回国后执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校。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文艺论集《诗言志辨》等。本书初版于1940年代,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中国重要典籍,以求能启发读者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其中辞赋、诗、文三篇因作品繁多,只叙其源流。

说文解字

周易

尚书

诗经

三礼

春秋三传(国语附)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

辞赋

8.“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

1978年,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设立“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请钱穆作了系列讲座。在讲演中钱穆指出有7部书是“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

论语

孟子/孟子

老子/老子

庄子/庄子

六祖坛经/惠能

近思录/朱熹,吕祖谦辑

传习录/王守仁

9.清华大学学生应读书目(人文部分)

张岂之,徐葆耕主编。清华大学教务处、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编印,1997年9月。本书参考清华大学校内外专家的意见,提出供清华大学本科生试用的80种书目,其中含中国文化、外国文化、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四类,每类20种。

论语

墨子/墨子

孙子兵法/孙子孟子/孟子

老子/老子

庄子/庄子

荀子/荀子

易传·系辞读通鉴论/王夫之

严复集/严复

仁学/谭嗣同

孙中山选集/孙中山

诗经选/余冠英选注

楚辞选/马茂元选注

魏晋南北朝诗卷/丁夏选注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选注

史记选/司马迁著;王伯祥选编或来新夏选编论衡/(东汉)王充

不真空论/僧肇

物不迁论/(东晋)僧肇

神灭论/范稹

坛经/惠能

张载集/张载

四书集注/朱熹

传习录/王守仁

明夷待访录/黄宗羲

唐诗三百首/孙洙

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

宋诗三百首/金性尧选

唐宋词选释/俞平伯

唐宋词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古文观止/吴楚材,吴调侯

三国演义/罗贯中

水浒传/施耐庵

红楼梦/曹雪芹

10.北京大学学生应读选读书目

本目是1998年为北大百年校庆而作。包括推荐应读书目30种,推荐选读书目30种。这个书目由北京大学校内外50多位著名教授推荐:

(1)应读书目:

周易

诗经

老子/老子

论语

孙子兵法/孙子

孟子/孟子

庄子/庄子

史记/司马迁

坛经/惠能

古文观止/吴楚材,吴调侯

唐诗三百首/孙洙

宋词三百首笺注/唐圭璋笺注

红楼梦/曹雪芹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

鲁迅选集/鲁迅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涂又光译(2)选读书目:

礼记/戴圣

荀子/荀子

左传/左丘明

韩非子/韩非

论衡/王充

三国志/陈寿

世说新语/刘义庆

文心雕龙/刘勰

李太白集/李白

资治通鉴/司马光

明夷待访录/黄宗羲

儒林外史/吴敬梓

人间词话/王国维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中国哲学大纲/张岱年

国史大纲/钱穆

第一章科学生活,活力充沛1.早睡早起身体好

2.吃东西需讲究

3.会休息,才会

4.爱收拾爱整理,好处多多

5.要有计划地花钱

6.“最基本的是要能抓紧时间”7.常与大自然亲近,轻松活力添灵感8.独处时不断充实自己

第二章掌握窍门,学习高效

9.有计划,学习更有效

10.“打地基”很重要

11.交流让头脑不断丰富

12.学问学问,既“学”且“问”13.不知为不知,不知便问

14.迷信权威只会让自己丧失判断力15.会学的人闻一知十

16.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17.勤奋的人易成功

18.读书要广,学问才能广

19.两耳需闻窗外事

20.学以致用,知识才有力量

第三章培养美德,走遍天下

21.尊敬师长是最基本的礼貌22.真诚是做人的第一张名片23.感恩是心灵最美的花

24.谦逊有礼得人心

25.一颗坚强的心比什么都重要26.要“有不怕看自己丑脸的勇气”27.赤子之心最可贵

28.非淡泊无以明志

29.爱国使人志存高远

第四章梳理情绪,快乐常随

30.乱发脾气伤人伤己

31.警惕被胜利冲昏头脑

32.耐心比急躁出成绩

33.控制情绪多用理智

34.压力是懈怠情绪的特效药35.遇事冷静化险为夷

36.及时清除“情绪垃圾”

37.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38.别让你的思念过了度

39.关键时刻学会放松自己

第五章以礼待人,提升魅力

40.你及时说“谢谢”了吗

41.致谢也要恰到好处

42.做个说话受欢迎的人

43.温和的表情提升个人魅力44.优美的站姿给形象加分

45.餐桌上可以反映你的教养46.选好礼物送对人

47.人乡随俗,入国问.禁

48.涉外交往维护国格

第六章灵活处世,一帆风顺

49.对待批评一有则改之,无则勉之50.坚持自己的原则

51.温和远胜于狂暴

52.不要轻信别人的判断

53.谦逊比好辩有力量:

54.用事实说话最有说服力

55.逢人只说三分话

56.背后议论别人,有始料不及的危害57.只要坦诚,总能打动人

58.坚持真理也需要智慧

第七章智慧做事,事半功倍

59.像狼一样全面思考再行动60.好猎人只追一只兔子

61.重要的事重点办

62.行动力决定成功率

63.高速并不等于高效

64.小节更惹注意,细节决定成败65.目标有多大,就能走多远66.责任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67.与其烦恼不如静心思考

68.磨刀不误砍柴功

69.追求完美,但不苛求

70.顺其自然不失为聪明之举

国学经典阅读有感

篇一:《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童红 近段时间,我们通过研修网学习了国学经典,通过学习渐渐地了解了书中的意思。 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国学经典中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些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我们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原来总以为孔子是离

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作为教师,假如我们能感受到这些,那我们的心中肯定会少许多怨言,肯定会是一名快乐而幸福的教师。真正好的老师应像孔夫子这样,平和地跟学生商量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老师就需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就像孔子所说的那样要“爱人”、“知识”。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对学生多些了解,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成绩差的学生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正确地引导,相信他们一定会在自己的教育下有所转变,只是迟早而已。 国学经典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让我们一起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国学经典与教育》之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我学习《论语》的收获是很大的。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

国学心得体会3篇

国学心得体会3篇 《论语》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教育遗产,使我们的心灵有所启迪,有所收益。只有用心去读,认真品味,才能洗净内心的污垢,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道德水准,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学习就要掌握技巧,也不是死学要与世界上的万物联系在一起,古人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无止境的。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学识是不断深化人的精神。三经里说到:“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我国在很久前就十分注意教育,人在失败中长大,每个名人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陈平忍辱苦读书》、《陆羽弃佛从文》、《少年包拯学断案》、《万斯同闭门苦读》这些伟大人物都经历了艰辛、寒窗苦读圣贤书、辛勤学习才得到这番作为。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说,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识以求融会贯通。是呀,也许我们买来的书,有些人只看一遍,就把它丢弃在一旁了。其实,书中的奥秘之处不是一遍就能看出来的,你得看五遍、六遍,甚至一百遍,每一边吸收的知识都是不同的,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以诚待人,以信取人,是我们中

华民族最为优秀的传统之一。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一种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一个人讲信用,就代表他讲文明,讲诚信,处处受欢迎;不讲信用的人,人们会把他当成空气,忽略他的存在。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讲诚信。如果人不讲信用,在这社会上就不会有他的任何一处立足之地,什么事都做不成。讲诚信,不是说说这么简单,很多人都是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如果讲诚信,在商场上的竞争也就都不会存在了。在生活中,我们并不缺什么,就缺了人心、诚信。我们要讲诚信,因为这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 学了《国学》,我懂得了许多,体会到了无穷的知识。人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知识与诚信。古人为我们创造了无止境的知识,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下去,让这笔“财富”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国学》是世界的瑰宝,他教会了我们一切,它是历史的领袖,是历史上的骄傲。 国学师资培训心得体会 能参加此次培训,首先,要感谢我的孩子,是孩子的教育问题,让我有幸接触到传统文化的学习,并深深爱上传统文化,结缘于经典,有了第二次成长学习的机会! 在和孩子一起学习经典成长中,孩子各种令人欣慰的变化,带给了我太多太多的感动、惊喜.让我深深体会到: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孩子越小越好改变,我们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又

10大国学书目

10大国学书目 倒读历史 作者:金克木著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I S B N:9787539924335 出版时刻:2007-1-1 字数:250000 页数:304 本书收入了金克木先生的散文若干,按不同的文体与内容分为八辑,集中再现了金老为学为人的大伙儿风范,充分显示了其深厚的散文功底。作者透过不同学科在不同时期不同进展状况的万花筒,窥见了人们解读历史的差不多路径。那确实是,我们认识历史是从今到古,从现在到过去,从记得最清晰的昨天的事退到不大清晰的从前的情形,是把现在当作过去的基调,从现代追溯和明白得古代的。 因此,历史一成不变,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却能不断创新。 从历史看时代转移 作者:许倬云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 I S B N:9787563363186 出版时刻:2007-1-1 字数:90000 页数:138 本书是许倬云先生讲座后整理出来的六篇讲演稿,以“时代转移的诸种因素”开篇点题,以“重建人文价值与社会伦理”归宗结尾,中间就“明清中国之转变”、“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台湾近百年来的变化”、“近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演变”等四个主题分别作具体论述,而对像“启蒙的夭折”、“知识分子

与教育”以及有关台湾的三个历史时期等诸多小主题亦作了独到深刻的发挥,表达了许先生一贯的文化 大中国理念和人文普世价值重建的信心。 迦陵诗词稿 作者:叶嘉莹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I S B N:9787101053654 出版时刻:2007-2-1 字数:150000 页数:281 本书是叶嘉莹先生诗词曲创作的首次完整结集,也是叶先生一生饱经担忧的真实记录,有心人自能从中体会到叶先生历劫之后得见真如的菩提之路。单以创作而言,则其少艾之作已是才情艳发锐感横生,中年之作律细辞工而尤能深切见意,晚岁之作则信手拈来无不惬当,其内容与风格之变读者自不难窥见。然而叶先生本人却并不欲以诗人词人自居,其终身盖以弘扬传统文化为职志,诗词创作在 她而言只是是其馀事。浅深甘苦,读者能够自加品味。 启功谈艺录:张志和学书笔记 作者:张志和编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 I S B N:9787500460084 出版时刻:2007-3-1 字数:183000 本书作者张志和曾师从启功先生攻读博士学位。作者在师从启功先生期间及毕业后经常前往启功先生家倾听其讲书法创作、谈文学艺术,获益匪浅,每次都认真做了记录。启功先生去世后,作者怀着深厚的感情,将全部笔记整理出来,结合先生的教诲,配上相关的书画图片和先生批改作者作品的

中国国学经典书籍

中国国学经典书籍 篇一:国学经典入门书目 入门书目: 《经典常谈》朱自清 《向古人借智慧——如何阅读中国文化经典》龚鹏程百花文艺出版社 《傅雷家书》傅雷 《美的历程》李泽厚 《人间词话》王国维 《金蔷薇》(又译《金玫瑰》)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儒家礼乐文明讲演录》彭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人生之体验》及《续编》 《青年与学问》唐君毅广西师大出版社 基本经典: 《国学基本教材》(论语卷·孟子/大学/中庸卷)李鍌等著华出版社(又有海峡文艺出版社的新版本) 《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论语通译》徐志刚人民文学出版社 《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孟子译注》金良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老子译注及评介》陈鼓应中华书局

《老子本原》黄瑞云人民文学出版社新 《老子入门》罗义俊上海古籍出版社 《庄子浅注》曹础基中华书局 《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中华书局 (附注:经典的译注,一般而言,中华书局与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版本可以信任,以上只是略举几种。) 参考: 《读经教育手册》绍南文化编订 《论语别裁》南怀瑾(复旦大学出版社) 《论语新解》钱穆(三联书店) 《圣哲的智慧》林语堂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孔子的故事》李长之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系列,此系列好书不少,物美价廉) 《亦新亦旧的一代》南怀瑾复旦大学出版社 概论: 《经书浅谈》中华书局 《佛教常识答问》赵朴初 《国学入门》朱维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国学入门》龚鹏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龚鹏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的智慧》韦政通岳麓书社 《中国文化概论》韦政通岳麓书社

《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唐君毅广西师大出版社 《人文讲习录》《生命的学问》牟宗三广西师大出版社 课外阅读: 蔡志忠古典漫画系列(《论语》《老子·庄子》《禅说·六祖坛经》等)三联书店 《论语故事》(日)下村湖人原著王进祥译著 《论语故事》(日)村下湖人海峡文艺出版社(此书又一版本:《论语故事心解》下村湖人线装书局) 《孔子》(日)井上靖春风文艺出版社 《释迦牟尼传》(日)武者小路实笃作家出版社《故道白云》(法)一行禅师中国华侨出版社 篇二:学习中国传统经典书籍 学习中国传统经典书籍 学习经典古诗和传统历史故事 创设具有国学氛围的环境 设计组织多样国学课程和活动 学挂图、插画,在班级里设置剪纸、脸谱等中国元素等,营造独有的传统文化氛围。 4、设计组织多样国学课程和活动 除了学习传统经典之外,国学班还会开设各种不同的课程:例如传统礼节、水墨动画、国艺鉴赏、书法练习等课程,在每个传统的节气到来时,有的国学班会组织小朋友们参加不同的活

经典国学入门阅读推荐

经典国学入门阅读推荐 《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观止”一词表示“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 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除 本书外,二吴还细著了《纲鉴易知录》。《古文观止》由清代吴兴 祚审定并作序,序言中称“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当时为读书人 的启蒙读物。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镌版印刷。书名“古文观止”意指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 此观止矣。 书名简介 《古文观止》是满清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观止”一词表示“文集所收录的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左传》记载: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赏乐舞,当演出虞舜的《九韶》之后,季札赞叹道:“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认为已经观 赏了最高水平的了(观止矣),其余的就不必再看了。编者以此冠书 名表示本书已将古文中的精华选尽了。这是一部无名的编者选定的 名声极大的读本。编者吴楚材、吴调侯不见于文献记载,连生平都 不为他人所知,可是《古文观止》300年来却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在诸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评价《古文观止》时认为它 和《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 创作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古文观止》的许多译注本,都是用中华书局本为底本。中华书局本实有两种:一 是1959年本。这是由原古籍刊行社转来的本子,此本“据映雪堂本 断句,并校正了个别显著的错字”。二是1987年本,即安平秋点校本。此本虽以1959年本为底本,但用映雪堂原刻本复核过,用文富 堂本、怀泾堂本、鸿文堂本参校过,还用相关史书、总集、别集所

国学经典教学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教学心得体会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 家的学说。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细读《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 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 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 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 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 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 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 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 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 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 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 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 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 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 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

育灵童国学教材介绍

小学《国学》教材介绍 一、教材介绍 小学《国学》教材是育灵童教育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的国学研究专家、心理学专家、课程与教学研究专家和众多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的精神编写的。教材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为参照,旨在让少年儿童通过对国学经典的系统学习和深切体味,认识国学的价值,激发学习国学的兴趣,增进国学的素养,从而奠定一个中国人必需的国学修养和人文底蕴。 本套教材已入选国家“985”工程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目前我国第一套规范化、系统性的小学国学经典教材,堪称我国新时期国学经典教育史上的里程碑。 小学《国学》教材共12册,供小学6个年级12个学期使用。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按照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全套教材分为三个学段,涵盖了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一、二年级主要学习传统蒙学的内容,包括《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选);三、四年级系统学习《论语》(选)、《大学中庸》(选)、《孟子》(选);五、六年级重点学习《老子》(选)、《庄子》(选)、《史记》(选)、《资治通鉴》(选)、《历代美文选》。这些经典是经过众多的专家学者反复论证,从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中选取的在历史上最具代表性、至今仍具有旺盛生命力,同时又最适合少年儿童学习的内容。每册以一种经典为核心,全套教材构成了一个严整的、系统的国学经典学习体系,有助于少年儿童在六年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把握中国传统经典的精华所在,系统地了解国学经典中的核心内容。 小学《国学》教材的编写,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在注重科学性、系统性的前提下,着力在趣味性、可读性上下功夫,力图通过讲说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营造想象的空间,使学生真正爱学、乐学,从而将他们引领进入到教育的过程之中。每册教材采用单元模块的结构。每篇课文根据学习内容,设置多个模块,如汉字解析、文化知识、历史故事、诗歌欣赏、格言警句等。这种编排形式,将国学经典与传统文化知识有机结合,使之彼此印证,融会贯通,不仅可以增进

国学经典书目

经部 十三经 《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尔雅》《孟子》《礼记》《论语》《孝经》《春秋穀梁传》 其它 《大学句章》《中庸句章》《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春秋繁露》《韩诗外传》 《大戴礼记》 史部 二十五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 《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其它 《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战国策》《贞观政要》《荆楚岁时记》《逸周书》 《古列女传》《徐霞客游记》《大唐西域记》《唐才子传》《通典》《东观汉记》 《前汉纪》《后汉纪》《华阳国志》《洛阳伽蓝记》《唐会要》《唐律疏议》《吴越春秋》《越绝书》《竹书纪年》 子部 兵书类 《孙子兵法》《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唐李问对》 《孙膑兵法》《百战奇略》《将苑》《守城录》《太白阴经》《历代兵制》《备论》《墨子城守各篇简注》《握奇经》《鬼谷子》《何博士备论》《三十六计》《乾坤大略》《《孙子略解》曹操注》《兵制》《阴符经》《素书》 其它 《梦溪笔谈》《太平广记》《孔子家语》《韩非子》《墨子闲诂》《列子》《庄子》《荀子》《搜神记》《山海经》《穆天子传》《唐摭言》《唐新语》《颜氏家训》 《盐铁论》《弘明集》《广弘明集》《宋高僧传》《说苑》《论衡》《艺文类聚》 《公孙龙子》《<鬼谷子>序言》《搜神後记》《周易参同契》《归田录》《古画品录》《老子道德经》《钝吟杂录》《申鉴》《新语》《宣室志》《九章算术》《吕氏春秋》《世说新语》《黄帝内经灵枢经》《黄帝内经素问》《备急千金要方》《伤寒论注》 《金匮要略注》《难经本义》《神农本草经》《抱朴子内篇》《法言义疏》《风俗通义卷》《鹖冠子》《齐民要术》《潜夫论》《晏子春秋》《中论》《周髀算经》《朱子语类》《棋经十三篇》《孔丛子》《人物志》《西京杂记》《邓子》《林泉高致》《山房随笔》 集部 《全唐诗》《全宋词》《李太白全集》《乐府诗集》《文心雕龙》

国学经典阅读

国学经典阅读 “经”指什么?按照传统的说法,就是儒家经典,往小了说有五经四书,往大了说有十三经。但是光读经书是远远不够的,这一点古人自己都知道,因此不仅尊奉儒家经典,也提倡兼综四部,所以我们今天再谈这个“经”,至少应该在范围上有所扩大,不仅包括儒家经典,也应该有先秦诸子、几部史书和一些诗文集。 “经”是否要尽读?就拿儒家的经典来说:“礼”在传统上有“三礼”之说,《礼记》中的部分篇目还好,《仪礼》《周礼》多少专业人士都大呼难度,这样的书也要孩子们通读?《春秋》有所谓“三传”,是读记事详备的《左传》还是读阐述微言大义的《公羊传》《谷梁传》,是不是也要有所选择?即使五经中最好读的《诗经》,“雅”“颂”也比“国风”难得多,是不是也应该有所选择?即使对于广义的“经典”,《史记》《汉书》里的“表”“书(志)”部分,《墨子》里的“守城”与“墨经”部分,《管子》的《轻重篇》,太专门,李杜的诗,韩柳的文,也非篇篇都好,不是专业人士或有特殊兴趣的人,并无通读的必要。 读经如何纳入现有的教学体系?旧式教育,经典训练是唯一的项目,而在新式教育的体系下,孩子们的压力已然不小,新增一门科目的空间并不大。时间总是有限的,读经教育又需要耗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其他科目势必需要调整,那么调谁不调谁就是一个问题:压缩数理化的课时?还是从此取消英语和计算机?或是今后不看外国书

了只看中国书?恐怕都不现实。因此,我觉得,即便要开展,也只能先在小范围内试行,而不宜大范围推广。比较稳妥的办法,依然是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更多地强调经典训练。 如果要在现行教育体制下为经典训练找到一个依托的话,语文课是当仁不让的。教育部制定的《小学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有“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之类的话,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对“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意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底蕴,较高的文化品位”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其实在民国以来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大抵都有类似的表述,这说明语文课应该、同时也能够承担经典训练的任务。 尽管语文课长期以来饱受社会各界的诟病,我们仍然无法否认语文教育在经典训练方面做出的贡献。而从近几年的新课程标准改革,我们也能够看出教育工作者们在这一方面的努力。 首先,从教材来看。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课标语文教材为例,必修课本五册,按目录上说是65课,古典诗歌12课(总篇目是22首),文言文17课,共计29课,比例达到44.6%,(古代白话小说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都没有计入)。从选文范围上看,经部有《诗经》《孟子》《左传》,史部有《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子部有《荀子》《庄子》和贾谊,集部则有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等等。不仅如此,像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林庚的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童红 近段时间,我们通过研修网学习了国学经典,通过学习渐渐地了解了书中的意思。 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 国学经典中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些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我们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原来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作为教师,假如我们能感受到这些,那我们的心中肯定会少许多怨言,肯定会是一名快乐而幸福的教师。真正好的老师应像孔夫子这样,平和地跟学生商量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老师就需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就像孔子所说的那样要“爱人”、“知识”。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对学生多些了解,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成绩差的学生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正确地引导,相信他们一定会在自己的教育下有所转变,只是迟早而已。

六年级校本教材-国学经典(完整版)

目录 一、国学经典 1.古今贤文(志向篇)...... ........... (3) 2.古今贤文(劝学篇)................. (3) 3.古今贤文(真理篇)................. (4) 4.古今贤文(合作篇)................. ....... .. (5) 5.古今贤文(读书篇)................. ........ . (6) 6.苏幕遮·怀旧 ....................... 宋·范仲淹6 7.相见欢 ........................ ......宋·李煜7 8.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8 9.江南春....................... ........宋·寇准8 10.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9 11. 蝶恋花·春景............... ..... ...宋·苏轼9 12.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10 13.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11 14. 陋室铭.................. .........唐·刘禹锡11 15.爱莲说................ ............宋·周敦颐12 16.买椟还珠..............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3 17.狐假虎威................... ...《战国策·楚策》14 18.螳臂挡车.................... 《淮南子·人间训》15 19.囫囵吞枣....................... ...《湛渊静语》15 20.望梅止渴.....................《世说新语·假谲》16

四年级下册语文国学阅读《三十六计》训练

《三十六计》 经典国学再现 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我是小助手 疑:疑阵,迷惑对方的布置。 比之:对比、权衡,这里指把握、控制。 自内:在我方。 不自失也:我方没有损失。 我是小翻译 在疑阵中再布疑阵,利用敌方的间谍来施展我方的反间之计,是送上门的好处,我方可以保证万无一失。 考考你的智慧 1.解释下面的字词。 疑:失: 2.解释下列语句。 疑中之疑: 3.成语“将计就计”的意思是利用对方所用的计策,反过来对付对方,请说出“反间计”和“将计就计”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你觉得施展“反间计”对我方有什么好处? 弘扬传统文化 反间计,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巧妙地利用敌人的间谍反过来为我所用。在战争中,双方使用间谍是十分常见的。三国时期,赤壁大战前夕,周瑜就巧用反间计杀了叛将蔡瑁、张允。 当时,曹操计划率领大军准备杀过长江,统一南北。南方则由孙权和刘备联手,对抗曹军,但军队人数很少。 曹操的队伍都由北方骑兵组成,不善水战。正好有两个精通水战的降将蔡瑁、张允,为曹操训练水军。曹操把这两个人当作宝贝,优待有加。一次,东吴主帅周瑜见对岸曹军在水中排阵,井井有条,十分在行,心中大惊,他想一定要除掉

这两个心腹大患。 曹操一贯爱才,他知道周瑜年轻有为,是个军事奇才,很想拉拢他。曹营谋士蒋干自称与周瑜曾是同窗好友,愿意过江劝降。曹操当即让蒋干去说服周瑜。 周瑜见蒋干过来,就谋划了一个反间计。他热情款待蒋干,酒席上,周瑜让众将作陪,炫耀武力,并规定只叙友情,不谈军事,堵住了蒋干的嘴巴。 周瑜假装大醉,约蒋干同床共眠。蒋干心中很不安,哪里能够入睡。他偷偷下床,偷偷翻看书案上的书信,竟然看到一封蔡瑁、张允给周瑜的信,约定与周瑜里应外合,击败曹操。到了半夜,忽然有人要见周瑜,周瑜起身和来人谈话,还装作故意看看蒋干是否睡熟。蒋干装作沉睡的样子,偷听他们谈话,隐约听见提到蔡瑁、张允二人。于是蒋干就认定了蔡瑁、张允二人已经背叛了曹操。 蒋干连夜赶回曹营,让曹操看了周瑜伪造的信件,曹操顿时火起,杀了蔡瑁、张允。等曹操冷静下来,才知中了周瑜的反间计,但也无可奈何了。 《三十六计》 经典国学再现 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我是小助手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把准时机插足进去,掌握他的要害关节之处。 渐之进也:语出《易经·渐》卦。(渐卦解释见前计②)本卦《彖》辞:“渐之进也。”意为渐就是渐进的意思。 我是小翻译 借机乘隙,插足对方事务,掌握对方机要;循序渐进,直至控制其首脑机关,反客为主。 考考你的智慧 1.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乘.隙插足:() A.趁着 B.把握 扼.其主机:() A.掌握 B.扼杀 2.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3.“反客为主”中的“客”和“主”分别指什么?

国学思想心得体会

国学思想心得体会 国学思想心得体会 学好国学,为林业发展凝聚正能量 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是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所见。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视野,贾谊“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的智慧,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国学传统中俯拾即是的为人之要、处世之道、治理之策,当是林业局领导干部修齐治平的优秀教材。 国学不是摆几本线装书和假古董,也不是穿套汉服或唐装,更不是风水、堪舆、预测之学。国学是中国固有的传统学术及其研究的学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其实只要稍微留心就会发现,习总书记许多讲话都会引经据典、不落痕迹,不仅给人深刻启迪,也以厚重的国学根底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中国领导人的文化修养。国家领导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向世人展现了国学的魅力所在,指引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传统文化的精华。作为林业局全体干部职工来说,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怀有一颗敬畏心与亲近感,自觉成为一名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对唐诗宋词、四书五经、《史记》等这些内容应有基本的了解,在国学的文化氛围里能够潜移默化的“熏陶”自身的思维方式和处事行为,就像一句古诗所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能提高自身素养,更成为党员干部砥砺情操、促进人格修养的精神宝库。领导干部学国学,应该用知古鉴今的学习立场、多元开放的文化心灵,汲取传统经典中奔流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并用之于当代社会。国学中“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优秀品德;“不逆诈,不亿不信”的处事原则等等,都是现代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继承和发扬的。作为各级干部,学习国学具有时代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要全面深刻认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学国学,有利于优化工作作风 学习国学,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是为圣贤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于领导干部来说,通过学习国学,可以提升自身素养,加强道德修养,促进勤政廉政。提倡干部学习国学,能够修身养性,优化工作作风,增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能力,能够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资享乐和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能够在主观上、道德观上树立防贪拒腐的“防火墙”,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整理)国学传统经典必备书目经史子集.

【经史子集】 传统国学经典必备书目 说明:任何书目都可能以偏概全,这是第一,第二,多半会带有个人喜好成份,这一点,就连胡博士的书目都受到梁启超先生的责问,何况我等区区小辈,还望方家不吝赐教。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历来是我国图书传统的分类方法,题目即为传统国学经典必备书目,所以我一仍其旧,并参考其他学人,选出其中的最基本的核心书籍,简要略述如下: 【经部】 《十三经》及《十三经注疏》。 这是儒家的核心著作,要先理解经文的意义,再去做进一步的研究。研究经学,我认为乾嘉朴学的治学方法是有意义的。好的版本是中华书局的《十三经注疏》。如再讲,可以说十三经几乎包含了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思想,但尤要者为: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左传、论语、孟子。经部书是国学精华,语言文字之学(旧之小学)是基础,乾嘉以来诸大师小学功力多深厚。只有这两关学扎实了,后面的就不怕了。 《说文解字》、《广雅》,这两部书很重要,先秦两汉的书很多字义的解释要靠它们,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和王念孙的《广雅疏证》注本较好。另外还有《经传释词》《经籍纂诂》《经学历史》《经学通论》等。

《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主要是政治史)浓缩在书里面,虽说是帝王将相的家谱,但现在还没出现能代替它们的史书,所以也就必读了。其中,前四史更是必读书,是纪传体史书的经典代表,文史俱佳。除前四史外,《明史》亦佳。 《水经注》、《通典》、《文史通义》分别是地理书,政书,史评书。尤其是通典,对我们了解唐以前的典章制度很有帮助。另外有《史通》、《通志》、《文献通考》、《资治通鉴》、《国语》、《战国策》《二十二史札记》等。 《四库全书总目》、《书目问答》,目录学是作学问和入门的要旨,知道有哪些书,学什么看什么样的书是作学问、出成果的关键。前者收书3500余种,后者也有2200多种。近日我曾购得《輶轩语详注》一本,《輶轩语》原为张之洞撰,此书可视为《书目答问》的精简本,其中所列经典可作重要参考。 如觉《二十四史》太繁,则除读前四史外,可读通史及断代史,通史则吕思勉的《中国通史》、钱穆的《国史大纲》、张荫麟的《中国史纲》。有人说,中国的通史可读的只有这两部半,因张书只写到汉代,只能算半部。断代史除吕思勉、杨宽、孟森外则有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中国断代史系列》亦可读。 其他方面,可读《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日知录》及柳诒徵的《中国文化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文化概论》,《近思录》、《传习录》,张太炎的《国学概论》、《国故论衡》,《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史学史》《文献学概要》等。

大学生国学经典阅读

大学生国学经典阅读 面由为你整理的大学生国学经典阅读文章,欢迎阅读。 大学生国学经典阅读《道德经》《道德经》的主题众说纷纭,从不同角度解读,《老子》呈现出不同面相。 两千多年的主流派是政体哲学或者管理哲学,如法家的韩非子就是从这个角度理解的。 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他的理论基础是《道德经》;三国时期王弼也是这样,他从管理角度来解释《老子》;还有的从军事角度解读《老子》,比如《孙子兵法》;还有人说这是为人处世之道、生存之道,委曲求全,以柔克刚;《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从养生的角度来解读《道德经》,修炼元气然后得道;还有从成仙的角度来讲,中国的道教产生于三国,张鲁写《老子想尔注》,是后来五斗米教的经典。 《道德经》的思想解释,《吕氏春秋·不二》用了一个字为其定义,即“柔字。 《道德经》把中华民族的民族性通过《周易》、通过升华,以贵“柔为核心,创造了完整的理想体系。 用三个关键词概括《道德经》的思想体系:第一是“自然,也就是事情本来的那个样子,自然之性,天生的。 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生长,就达到了生命的最佳状态;第二是“无为,不折腾,顺应事物的自然本性。 “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应事物的自然之性,这就是第三个

词:“道,“道是规律,顺应自然本性就是根本的规律。 老子认为无形产生了有形,有形又分裂成为更复杂的东西,从而产生了整个有形的世界。 道是宇宙的第一动力,它产生了宇宙世界之后并没有消失,并且存在于每一个事物之中。 因为道永远和这个元气的“一在一起,万物能够发展、壮大、成功,就是要适应这种能量。 老子认为每一个有形事物之所以能够发展就是使用了他内在的无形的宇宙动力,也就是“道。 自然是事物的本性或天然状态,事物的自然本性产生的外在表现就叫做自然。 “不学而能者,自然也。 自然者,无称之言,穷极之辞也。 自然而然,本来就是。 每个事物生来都有自然之性,自然之性的展现就是这个事物的自然。 在道家看来“自然是万物的最佳状态,“道通过万物的“自然表现出来。 总体思想《大学》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 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安百姓,并以三纲领“明明德、亲民、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陈彩云 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二、国学让我学会感恩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

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国学经典校本教材

德育经典校本教材 齐铁锋区第五十二中学校本教材编写组 编写说明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每个时代都会有一批在各个领域创作出惊世之作的伟人,他们所留下的一份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既没有时空界限,也没有地域之分,像星斗辉煌 于当时,也像阳光灿烂于今天。在人类历史上,这是为数不多的一群人,但也是值得关注、值得崇拜、值得追随的一批人。他们用真理的力量涤荡我们的灵魂。他们所留下的杰作已成 为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供我们一代一代分享下去。这些人,我们称之为大师,这些伟大 的作品,我们称之为经典。 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真正的经典都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指引我们的为人处世。站在大师的肩上,我们能够看得更远;沿着他们开拓的道路,我们能 够前进得更快。 阅读经典,了解大师,是人生修养所应追求的一种境界。干百年来,大师们的经典著作 曾经影响了无数人。我们跨越时空地域的界限,从人类文明发展史中采撷菁华,在参考诸多名家推荐的必读书目的基础上,组织我校十余位优秀教师编写了这套《德育经典校本教材》C 本书从爱国报国、道德修养、勤学励志等领域中各选取了这些流芳百世的经典之作,它们曾经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路标,了解并阅读这些经典著作,必将给每一位读者以智慧的启迪。 本书用最浅显的文字诠释大师们的深邃思想,用最易懂的字句传递原著中绞尽脑汁才能读懂的理论,以最简洁的话语阐述伟大作品的精华,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汲取大师身上沉淀出的宝贵经验与智慧,走进一个神圣的精神殿堂。 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大师经典带来的影响,不只是停留在某个时代,而是会穿越时空渗透到我们的灵魂中去。英国著名诗人拜伦曾经说过:“ 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的确,读书对于 一个人的文化水平高低、知识多少、志向大小、修养好坏、品行优劣、情趣雅俗,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本好书是一个由优美语言与闪光思想所构成的独特的世界,选择一本好书,不仅可以品味一时,更可以受益一生。 20RR-11-28 爱国篇 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德育经典校本教材之爱国报国篇 满江红?怒发冲冠 选文导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历朝历代,许多志士仁人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让我们跟随抗金名将岳飞的脚步,走进他那饱含英雄之气的《满江红》,去领悟精 忠报国的真谛。 满江红?怒发冲冠南宋?岳飞怒发冲冠[1],凭[2]栏处,潇潇[3]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4],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⑸,八千里路云和月⑹。莫等闲[7],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8],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9]缺。壮志饥餐胡虏 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10] ! 注解

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一:《论语》

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一:《论语》 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一:《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二:《道德经》《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三:《庄子》《庄子》是庄子学派的著述总集,道家的重要典籍。现存《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是庄周弟子及后学所作。庄子名周,战国中期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管漆园的小吏。他追求精神自由,视名利地位如粪土腐鼠。齐王慕名曾派使臣携重金聘他为相,庄周回答,宁愿在脏水沟里自由嬉戏,不愿受当权者的羁绊,拒绝了聘请。 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四:《孟子》孟子,名轲,字号在汉

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曹魏、晋代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三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山东邹城人。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有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五:《墨子》墨子,名翟(dí),华夏族,滕国人。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墨子的先祖是宋人。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关于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后由其弟子收集其语录,完成《墨子》一书传世。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天智、阴鬼、“非命”、非乐、节葬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国学中的自由》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社会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秩序井然、礼教森严的,乃至使人们认为,缺乏自由似乎就是中国社会的传统,而在个性解放的今天,每一个人对自由的渴望都显得尤为迫切,于是对中国这一古老传统便心怀不满。 国学中的自由,是儒家责任里的闲情,是道家朴素中的安然,是法家理性下的游弋,是士人重压时的释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提出的第一个价值取向,就是“自由”。自由,在国学里也是随处可见的。道家的生命理想最接近自由的状态,老子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要“道法自然”,意思是说:大道之行,既是要仿照大自然的规律法则,又是要效法事物本身自然而然的状态,顺其自然,这就是道之所在。 而把道家思想与个人生命形态结合得更为紧密、更为艺术的庄子,对自由的感受也更为强烈。一篇著名的《逍遥游》,其实描写的正是庄子心灵的驰骋和思想的放飞。《逍遥游》中描述的那个叫做“鹏”的大鸟,能够扶摇直上九万里,能够背负青天激越云间,上能飞天,下能入水,自由往来于天地间。其实,庄子哪是以如此瑰丽的笔墨来仅仅描写一只鸟的行为呢?那“鹏”正是庄子自己的心,正是一颗开阔六合、含纳古今、超越世俗、纵横时空的心。心的自由,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自由。人力所及永远是有限的、人生环境永远是有遗憾的,然而,心的开阔可以超越现实局限,助你自由翱翔在无边无际的精神世界。 儒家学派里,孔子曾称赞得意门生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箪食瓢饮的清贫生活,人人都不堪忧苦,只有颜回不改其乐——他不改其乐的,也许是身在陋巷、心在书香的精神享受,也许是身在平凡、志在高远的修身过程,也许是身虽未动、心已远行的超越眼前的卓越见识。 可见,在中国文化里,无论是入世有为的儒家,还是出世无为的道家,无论他们的生存环境和行为特征有何不同,但在内心和精神层面,他们都同样拥有自由的灵魂。无论是脚踏实地的儒家,还是仰望天空的道家,他们不同的人生信条只是对生活哲学的探讨。而对生命状态的存在,他们都毫无异议地认为,不管在朝堂、闹市,还是在山林、陋巷,都可以也都应该自由而活。 甚至,提倡法制、法度严明的法家,也不与自由的本质相矛盾。自由突显出秩序,在有形的层面,所有的自由都有其边界,法度之内是令行禁止,那么相对应的法度之外就是行动自由。而有秩序的自由才是有保障的自在,无秩序的自由只是野蛮的乱象。所以,法家的“明法度”其实更好地规范了“享自由”。 如果在现实社会的严格秩序之内,一个人的灵魂依然能充分体会到自由,那么这样的灵魂才真正具有力度,甚至具有艺术性。中国古代的士人就是如此。所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当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受案牍之劳形、受朝堂之艰险、受宦海之沉浮、受宵小之倾轧而感觉受到待遇不公、受到制度禁锢、受到官场奴役、受到志向束缚的时候,他们释放自我的方法,往往不是逃避到山林隐逸而不问世事,不是投降给世道艰难而躲避退缩——他们总认为,遁入世外不是读书人的理想抱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负重前行中锻炼出一颗豁达自在的隐士之心才是真正的人生自由。所以,他们在任何困境里都努力自我调节,他们写诗、作画、弹琴、读书、品茶、赏花、雅聚、清谈……这些构成了他们快乐纵横的自由王国。 自由,从来不在远方的乌托邦,而就在当下的轻安自在;自由,从来不依靠他人的给予,而全在自我的获得。因为,没有任何一种形式的自由抵得上心灵的自由强大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