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想改变孩子,父母就要改变己

家庭教育,实际上是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成长的过程。斯宾塞把孩子比作家庭的一面镜子,他能照出你内心的一切。你快乐,他也快乐;你烦躁,他也烦躁;你暴戾,他也暴戾……

有了这面镜子,父母们就有了改变和提高自己的机会。同时,父母的改变也使孩子发生了变化,教育就在无形中产生了效果。

教育应该是快乐的,不快乐的教育会毁掉孩子

斯宾塞认为,教育应该是充满快乐的,当一个孩子不快乐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降低。呵斥和指责不会带来什么好的结果。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管,你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是甘甜的蜜汁。

孩子在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他的信心会减弱,这时即使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来面对他们,也不会有任何办法,相反如果在他们快乐的时候,学习任何东西都会比较容易。因此,要想教育好孩子,唯一的方法是把他们的情绪调节到快乐、自信、专注,然后开始学习。许多孩子被认为没有天赋、天生比其他孩子差,其实并非如此,只是教育者的方法不得当而已。

斯宾塞认为要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在自己情绪很糟时教育孩子,因为这时容易把这种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2、不要在孩子情绪低落或刚刚哭闹之后开始教育和强迫他学什么。这样你常常会根据不好的教育效果,而误认为自己的孩子天赋太差。

3、努力营造快乐、鼓舞的家庭教育气氛,让孩子有实现感和成就感。

4、努力做一个乐观、快乐的人。一个快乐的人看孩子时,更多的是看到他的优点,而一个忧郁不开心的人看到的更多的是孩子的缺点。

快乐教育的最佳方法是友好和鼓励

家长十大溺爱行为导致性格缺陷

家长十大溺爱行为导致性格缺陷 家长溺爱孩子危害是很大的,然而这确是很多家庭都会有的常见现象。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都要尽量避免溺爱孩子,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育哦。下面就来看看要怎样纠正家长溺爱孩子的现象吧。 家长溺爱孩子的行为 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过分注意: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轻易满足: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生活懒散: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祈求央告: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包办代替: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大惊小怪: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剥夺独立: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害怕哭闹: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当面袒护: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

家庭是孩子的第二课堂

好孩子是教育出来的,好父母是“修炼”出来的!为孩子而修炼自己,是父母的责任,拥有好父母,是孩子的福分!要想让家庭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父母首先要做孩子最好的朋友,要让孩子尽情挥洒他们的天性,展现他们的才华。这样,他们才会开开心心地学习,无忧无虑地成长。 那么,父母如何与孩子建立亲密的朋友关系呢? 一、陪伴孩子,做孩子的知心人。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个性发展和人格培养最直接的模仿对象。陪伴孩子,让孩子有话可以向父母说,有问题可以向父母问,有委屈可以向父母倾诉,有心事可以向父母表白,父母才能真正成为孩子的知心人。 二、教育孩子,做孩子的引路人。《易经》中说:“蒙以养正,圣功也。”这是说,对蒙而无知的童子及早施教,使之不失其正,是圣人之功。养不教,父之过。教养教养,对孩子不但要养好,关键还是要教好,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引路人。首先,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次,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欣赏孩子,做孩子的追星族。“爱的五种语言”中,首当其冲的是欣赏和肯定。有心理学家说,人总是朝着被鼓励的方向前进,同时,被认可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因此,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优点。如果父母都不欣赏自己的孩子,如何叫外人去欣赏他呢?欣赏孩子,才能给孩子树立坚强的自信心。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坚持“三多三少”:“多鼓励,少批评;多引导,少指责;多肯定,少否定。”对孩子自己有能力完成的事情,放手让孩子去做,做好了,及时表扬,做不好,和他一起分析原因,指导他完成。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让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所能给予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正如孔子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一个人小时候形成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特别牢固、持久。在家庭教育中,每一个孩子的特性是不同的,同一个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是不同的,因此,我们要因材施教,因时施教,才能帮助孩子自信、自立、自强。

溺爱孩子的不良后果

溺爱孩子的不良后果 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语:“惯子如杀子”。这句话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尽管我们有这样的古训,但是由于前边那诸多原因,我们根本就听不到“惯子如杀子”的声音,因此就不知道溺爱对孩子的危害有多深。 我们就来讲一讲溺爱对孩子造成的危害。事实上溺爱孩子会对他们的自身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包括他的成长、学习、价值观的确立、社会发展、孝敬父母方面等等,都构成了诸多的害处。请耐心的读完种种溺爱孩子的危害。 大家都知道有的小孩,从诞生那天起,把全家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了,各个方面都会受到关注。如果我们要用画图表示,那么图上的箭头都是指向孩子的,这就是周围大人对孩子的爱,他整天都被这种溺爱包围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孩子内心就没有爱了。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只是接受爱,而不懂得付出爱,他每天都是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爱,无法去爱别人。一般来说,他要真的爱别人,首先要和别人建立联系,然后他才能产生对别人的爱。但是我们都看到了,有的小孩感情都非常冷漠,而对别人爱的需求却非常贪婪,甚至写作业的时候也得妈妈陪着,不陪就不行。 我们说,一个幸福的儿童,他应该得到爱,然后再把爱回馈给别人。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接受周围人对他的爱,社会对他的爱,同时又要把这种爱传播给更多的人的一个过程,这样他才能有一种幸福的体验。但是我们现在的某些孩子没有获得爱别人、爱社会、爱这个世界的幸福体验,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我们发现,在溺爱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大脑里边装着一些混乱的价值观念。所有的孩子都将必须走向社会,如果一个孩子在溺爱的环

境下长大,他就接受不到那种正确价值观的熏陶,那他再走向社会之后,就会发生一系列的问题。因为他一直生活在溺爱的环境中,他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然后他就会觉得他不需要这些正确的价值观,他觉得自己满足就可以了,甚至他的思维就停滞在那种感觉里。这样的孩子,他对很多问题,比如原则性的问题、价值观的问题等全部是处在混乱状态的。这都是溺爱使孩子产生的结果。 我们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学习能力,并且成绩优秀;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自信,能顶天立地的做事。所有的家长都会这样想,但是我们却对孩子实施溺爱,这样教育的结果,就导致了孩子能力低下。溺爱使孩子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退化了。一个孩子,他从出生时就有一种自然遗传下来的向外的张力,让他趴在那个床上他就会往前爬,这是一个人的本能,也就是说人类在繁衍的时候,就形成了这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遗传基因,但是我们孩子的这种能力往往被家长剥夺了。比方说孩子吃饭,本应该孩子自己吃,可家长就是要端着碗往他嘴里喂,担心孩子自己会吃不饱。所以说在方方面面我们对孩子都进行了百般的呵护,其结果就导致了孩子诸多能力的下降。可能有的朋友会问,溺爱有这么严重吗?那我告诉你,人的智力是怎么样产生的?人的智力是通过人的大脑器官对世界的探索培养起来的。我们溺爱孩子,就使孩子在各个方面都被限制在一个环境里边,他没有机会去运用他的大脑,没有机会运用他的语言功能,更多的就是不能使左右脑相互结合,将他的创造能力发挥出来。由于我们的溺爱,孩子的这些功能都会被弱化甚至消失,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发现,被溺爱长大的孩子,他的能力就非常弱。那么一旦我们把这种无能的孩子培养起来之后,孩子在各方面都会不如别人。 4.溺爱孩子的危害之四:使孩子厌恶学习 由于我们溺爱孩子,致使孩子诸多的能力都被掩盖了,这样他就发展不起来了。一旦这种能力低下的孩子投入到学习、生活中,他就

浅析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浅析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广南县珠街镇初级中学校张仁德 摘要:家庭是孩子出生的摇篮,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的最早的课 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家庭中成长,需要教育环境、生存环境、智力环境、道德环境、心理环境、情感环境和创造环境,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影响非常大。 关键词:家庭环境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孩子成长 什么是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总的来说,家庭中一切的人、事、物都可纳入家庭环境的范畴。一般来说,家庭环境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家庭物质环境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吃穿住行所需要的一切。家庭精神环境指孩子意识、思维、心理、情感等精神活动发展所需要的精神要素,包括家庭成员间互动形成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氛围,以及家庭成员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把这些非物质的精神环境称为家庭氛围。家庭环境这两方面的环境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都起到重要作用,然而从某种意义讲,精神环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 一、家庭物质生活环境对孩子的人格影响 家庭的物质环境包家庭经济状况,衣、食、住、行的条件等。它们的优劣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子女的人格发展。 1.收入(主要指经济收入) 一般认为,家庭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能为子女提供更优越条件,于是认为子女的语言、适应能力和智力的发育均优于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在后者,家庭中所暴露出的紧张事件较前者为多,父母也因生活压力大而常常会感到焦虑和抑郁。这样,致使在这种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心理和社会交往机会少,子女就象父母一样产生焦虑和抑郁。 现实生活中家庭与家庭之间社会经济收入存在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事实也有体现,一般情况下,家庭条件较好的环境更能帮助孩子接受新知识、更能激发孩子的潜在意识。而家庭条件较差(收入教底)的家庭,一方面不能满足孩子学习生活中所需要的帮助,诸如,必要的工具书、学习用具等。另一方面,在孩子的心里造成自卑心理,从而使得孩子性格内向、孤僻等情况。 2.职业

家长课堂 第一课

第一课 首先来跟大家问个好! 亲爱的各位家长朋友们、爱学习的各位爸爸妈妈们,大家现在好! 欢迎大家来到中国孔子学堂的智慧父母家长课堂。 我是中国孔子学堂的XX老师。 欢迎大家在这里和我一起探讨家庭教育,探讨孩子的成长,探讨家长的自我职责。 在座的各位,在听我们讲座的各位我相信都已经为人父母,做了家长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 面对孩子、面对我们的教育、面对孩子的未来我们该如何去做才能做得更好? 我们该把孩子引到一个什么样的道路上去?我们希望他未来拥有一种什么样的人生? 这就是我们要思索的孩子的未来、孩子的整个人生走向。 或许有家长会说:XX老师,您现在跟我说这些呢都有点太早了,孩子这么小,才三四岁,我希望他只拥有一个快乐缤纷多彩的童年就可以了。在幼儿园里我只希望他吃饱、穿暖、有营养、过得快乐,和小朋友们欢乐的玩耍,这就足够了。教育嘛,等到以后他上了小学再说吧! 不论您是抱有哪一种想法,都是正确的,没有任何

问题。因为所有的主动权都在您那里。 可是,我们都回过头来看一看,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三大阶段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到底这三个阶段哪一段才是对孩子真正起到重要作用的,哪一段才是真正能够影响整个孩子的人生走向的呢? 家庭?学校?还是社会?是家里的爸爸妈妈?还是学校里的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大学老师? 还是孩子以后走向社会所遇到的各色人生导师呢? 其实我觉得每一位家长,或许心里面都已经有了答案,那就是——真正对孩子有作用的、真正能够决定孩子人生走向的,一定是家庭教育,一定是我们的爸爸妈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在给孩子潜移默化的灌输着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格局。这也就是说:家庭教育一定是教育中的重头戏,这一定是不可辩驳的。我们也都知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如果各位家长不能够做好早期教育那么当孩子走进小学走进中学 他能够很好地吸收学校里的课程吸收老师所给他的知识吗我相信不能 就算能他也一定学的很费劲吸收的很吃力如果在学校里不能够很好的吸收学校里的知识 以后走上社会他能够接受到别人给他的善意的提醒吗

十种溺爱对孩子的影响

十种溺爱,十种伤害 当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 “溺”,词典上解释为“淹没”的意思。人被水淹没了叫“溺毙”,如果父母的爱流横溢泛滥起来,那也会“淹没”孩子的,这就是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

话。 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包办代替 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

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摘要: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第一位老师,即启蒙之师。孩子几乎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这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其潜移默化地作用相当大。家长应配合学校,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健康、顺利地完成学业。 关键词:家庭教育和谐氛围健康发展 有这么一个案例,我们班有一名男生,初一时学习成绩很好,性格也活泼开朗,可等到初二上学期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下课作业完成的也不是很好,整天垂头丧气的,各科老师都找这名同学谈话,其效果不甚理想。最后从别人那里知道他变化的原因,就是父亲经常酗酒,也没有工作,回家就找事,打孩子,打孩子的母亲,整天就是这样。孩子也没心学习,最后导致这孩子的成绩一点点下滑,还结交了不少社会青年,上网,旷课等等不良嗜好。好好的一个孩子最后给毁了。可见家庭氛围的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 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人们常说,家庭是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位老师。家长的教育素养直接制约着家庭教育的展开。家长们的观念、态度、教养方式等等都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影响子女发展的方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崛起,我们对子女的教养问题已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和关注,如何创造良好的氛围能够使孩子在这个氛围里健康茁壮地成长,是很多家长关心的话题。家庭氛围也就是在环境中家庭成员产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它包括:生活、环境、生活作风、生活方式、生活情趣、传统习惯、道德规、为人处世等。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儿童性格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等;不良的家庭氛围,可使孩子胆怯、多疑自私、嫉妒、孤独、懒惰、放任、不懂礼貌、言语粗俗,因为儿童在适应家庭环境的过程中,常以家长为最亲近、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势和性格特征,家庭氛围的好坏是儿童心理,行为健康水平的重要相关因素。家长应从以下几方面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一)良好的生活环境 家庭是人基本固定的生活场所,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儿童的生存离不开家庭,首先家长应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尽管每个家庭因经济水平、住房条件各有不同,其布置标准不可强求,但居室布置整洁、色彩素雅谐调还是可以做得到的,使孩子能生活在一个环境舒适、宁静、温暖的家庭中。有些家庭不注意环境布置,不讲究清洁卫生,家中家俱设杂乱无章,污垢处处可见,给人大有一种无插足之地的感觉,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还有的家长尽管经济条件很优越,家中布置很有现代气派,家长却忘了给孩子一个游戏的天地。有的家长极讲清洁卫生,各处一尘不染,对孩子限制太多,这也不许玩,那也有许坐,使孩子行动极受限制,这都是不可取的。 (二)良好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 家庭要形成比较固定的生活作息时间,包括休息、吃饭、娱乐、工作、学习等,每个家庭成员都要自觉遵守,长此以往会促使时间观念的形成,为今后走进幼儿园、学校、社会,自觉遵守集体纪律,维护社会秩序,讲究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行形成打下基础。有的家庭虽为

浅谈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发展的影响

浅谈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学前教育专业)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幼儿的教育问题。每位 父母都怀着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去教育幼儿但是他们使用的错误的教育方式或他们本身教育能力的有限,只是他们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日常行为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最初接触经验的源头,因此家庭的教养观念也决定了家长的教养态度,正确的父母教养方式才能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养方式;研究;影响因素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习惯爱好,都会在幼儿的心灵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 一、父母教养方式的内涵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生活中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和方式,也是父母教育观念、教育情感的综合表现,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一)国外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的发展历程 国外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有很多,最早开始研究父母教养方式的是美国心理学家西蒙兹(persimmons)。他提出了有关亲子关系的两个基本维度,一个是接受与拒绝;一个是支配与服从。这是一种从父母教养行为的维度入手,研究某个行为维度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发展的影响。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父母的教养方式具体化,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特(Baum lint)的研究。他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三种,分别是权威型、宽容型与专制型。他的研究揭示了儿童的个性与行为发展,不仅仅是因为受到父母某个行为维度的影响,而是受到父母整个教育行为维度的影响。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从表层研究到了一个更深的

父母过分溺爱孩子的几种表现方式

父母过分溺爱孩子的几种表现方式(一)特殊待遇: 一些家长总是认为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要高人一等,所以家庭成员们处处都要给孩子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或是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就会放在自己面前供一人享用;做“独生”,父母们把孩子当成掌上明珠,家中的老人像爷爷奶奶们可以不过生日,可是孩子必须得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久而久之就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在家长的宠爱下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也不会关心他人。 (二)过分注意: 家中的焦点,一家人时刻都关照他,陪伴他。没到逢年过节的,亲戚朋友来了很多往往嘻笑逗引起孩子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共同的夸奖孩子,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他即会觉得自己是家人的唯一。长久下去就养成了孩子的惯性,对家人也不懂礼貌,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不会看时机,不懂得尊重他人,甚至客人来了也要闹得没法谈话。 (三)轻易满足: 对孩子总是不说不,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对于金钱方便也是如此,甚至有的家长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这样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长期的这样孩子就会不懂得珍惜,会养成乱花钱的习惯,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的精神。 (四)生活懒散: 给孩子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生活起居没有特意的规定和要求,任凭孩子深夜看电视,早晨不起等。孩子想怎么样就怎样,可以睡懒觉,不吃饭,或是白天游游荡荡等等一些不良习惯。这样在错误的溺爱中的长大的孩子,会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也是心猿意马,有始无终,一事无成。 (五)祈求央告: 这也是溺爱爱子的一种表现,如孩子到点不睡觉,家长便边哄边求孩子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等要求。孩子不吃饭也是央求着,或是追赶着喂饭等。这样就会使孩子的心理产生了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这样成长不但不能明辨是

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

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 今天我们相聚在一起借助学校这个平台,来交流怎样教育孩子的体会我感到很高兴。在家庭中怎样教育孩子?对于我的家庭来说,还谈不上有什么好的经验,我只是想讲几方面的体会供大家参考,以能够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一、首先要明确家庭教育重要性: 我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家长学校活动,通过学习我有很多收获,第一首先要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为我认识到家庭教育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础,第二就是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互动,只有家校互动才能更有利教育孩子健康成长。我国在各方面的发展都很快,教育事业发展也非常迅速,而且随着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的模式已经成为多样化,这就给家庭教育带来了很大压力,因此怎样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就那需要我们家长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也就是要提高对家庭重要性的认识,并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二、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家庭教育中我比较重视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和值观的教育,我会让孩子懂得:人来到这个世界就应当学会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我还会让孩子懂得:人生应当有一个计划和目标,不能够稀里糊涂过日子,为了实现这个计划和目标,让人生过得即有价值又十分精彩,那就应当接受良好的学习和教育,因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进步,获得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才会循序渐进健康成长,才能够开创新的人生和未来,才能够去造福于我们的社会和人类。 三、要帮助孩子从点点滴滴做起: 有了人生的计划和目标,还应当帮助孩子从点点滴滴做起,首先我比较注意身教言教的结合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还比较关心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关心孩子的身体和思想状况,如果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我会尽最大的努力给予帮助和解决,另外在自己的家里还要准备一些书籍和学习资料,不仅可以供自己学习,还可以作为孩子的参考资料,如果孩子需要家里又没有,我还会陪着孩子一起到书店去寻找,总之自己有能力解答的就解答,不能解答的就翻阅有关资料帮助孩子解决。

小学生家庭教育心得《“父母课堂”使我受益匪浅》

《父母课堂》使我受益匪浅 自从阅读了女儿给我的《父母课堂》以后,感觉受益匪浅,也深刻地体会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重要性,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的发展史多么的重要。以前总是想着只有赚更多的钱才能把孩子送到好的学校接受良好的教育。现在回想,为甚要把教育的重任全部交给老师,而自己知识做好监督的责任就算了。通过《父母课堂》这本书,不仅纠正了我一直以来的思想误区,同时里面的文章在教育孩子的很多方面都给我们做父母的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在这篇文章里,我看到了自己培养孩子方面的误区。以前总是关注孩子有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或者很死板地辅导她完成,只是懂得监督,却从没认真地想过如何让她更有效率地完成。现在使我意识到,与其把关注点放在具体知识的指导上,不如放在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 现在的孩子跟我们哪个年代不一样,打骂没我做任何效果,反而适得其反,我们的孩子也需要需要表扬,需要夸赞,应该学会和孩子平等相处的意思,给孩子自由和自主和自处的空间,但是也不能完全放弃对孩子的约束和控制,还要多培养孩子自理的能力,这个年龄的孩子是该让他们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家长的也要做好榜样,现在的孩子接受事情太快太聪明。要与孩子多沟通,多留意孩子的情绪,多了解孩子心里所想,多给孩子建议而不是批评,但是也要让她明白什么是该什么是不该,我们做父母要学会有耐心,不能急躁,不然会适得其反。要给孩子温情,要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做父母无论再忙也要抽出时间陪孩子,还可以带孩子出去玩玩,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虽然很忙但是还是爱她的,当你看到孩子脸上充满幸福的微笑我们做父母的也会感到很开心幸福。谢谢父母课堂让我们学会一些方法,更好的去教育孩子,跟孩子一起进步。 作为家长,我经常会告诉孩子,你把名人或者班上成绩好的同学作为学习的榜样,但忽略了自己也是孩子的榜样,毕竟自己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远远比其他人都多。我一直以来都尽可能地限制孩子看动画片,却在孩子看功课的时候看韩剧,想到这些我很惭愧,决心改掉自己的坏习惯,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在纠正思想误区的同时,我还学到很多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在书本

家长如何做到“尊重”孩子,而不是“溺爱”孩子

家长如何做到“尊重”孩子,而不是“溺爱”孩子 在西方,家长通常都很尊重小孩,让孩子为自己做决定。比如说,和孩子一起出去买饮料,中国家长会直接给孩子拿,而西方人会问孩子你要什么口味。 我们经常会说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个性,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尊重孩子独立的个性呢?如果孩子对我们言听计从,结果会是什么?试想如果一个孩子在家里对人言听计从,他长大了进入社会,他会反抗吗?他会说不行吗?不会的。所以,如果你想让孩子自己说了算,有自信、有能力,适应能力强,在家里就要给他一个空间,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公平,这种情况可以说出来,寻求解决的办法。 比如:全家计划出游。妈妈说我们准备去动物园,孩子说不想去动物园,想去海洋世界。妈妈阻止说,不行,就去动物园!那么这样孩子学到了什么呢?以后有意见我也不会说,说了没用,反正妈妈不听我的。正确的做法是:当孩子说想去海洋世界,就问他为什么想去海洋世界?海洋世界的门票比动物园贵一倍,你的零花钱是不是可以分担一点,这样让他参与进来,让他自己去权衡得失。孩子意见合理的时候要尊重,尤其是生活中的琐事,让孩子参与并学会发表自己的意见。 很多家长“溺爱”孩子,但不懂得“尊重”孩子,甚至剥夺了孩子吃饭的选择权。一餐必须吃一大碗,一点都不能少。像大人也有心情不好,没睡好不想吃饭的时候,但为什么要求孩子

必须吃一碗,后果是什么呢?孩子更不想吃了,孩子从出生第一天他就知道他要吃多少,家长不要去剥夺孩子的权利。当天气变冷,中国家长就是要求孩子赶快把棉袄穿上,必须得穿。日本人的反应是没关系,受会冻会更坚强,而美国人比较民主,让孩子自己去看天气,需不需要加衣服,自己决定。其实就算孩子不穿衣服,让他感冒一次也是个教训,有时候孩子需要这样体验式的学习。只要没有生命危险,不会对别人产生危害,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决定,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

父母溺爱孩子的10大典型表现

父母溺爱孩子的10大典型表现对孩子的要求不能一味地满足,要分清对与错,合理的要求可以满足;无理要求,不能答应。孩子一旦哭闹,千万不可打骂,就耐心给孩子讲道理,最好是用既生动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予以开导孩子任性是家长(微博)之过。 当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 1、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小贴士 子女致父母的备忘录不要宠我,我很清楚我不应该得到我所要的一切,我只是在考验你们…… 2、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小贴士 太多的表扬会给孩子造成许多束缚与负担,当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孩子很容易产生挫折、内疚感。 3、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小贴士 对孩子的要求不能一味地满足,要分清对与错,合理的要求可以满足;无理要求,不能答应。孩子一旦哭闹,千万不可打骂,就耐心给孩子讲道理,最好是用既生动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予以开导孩子任性是家长之过。 4、包办代替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_高三作文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我们每一个人,从脱离母体呱呱落地,降临人世,作为一个社会成员,首先进入家庭生活。家庭是每一个孩子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家长,其中特别是父母,是孩子不可任意选择的首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接受教育的开端。婴幼儿的头脑象一张白纸,很容易涂上各种颜色。在孩子生活的早期,家长和家庭生活对他们实施着各种各样的影响,这些影响在他们的心灵上留下极为深刻的烙印,很难消失。家长实施的各种教育,他们终生不忘,成为他们一生成长的基石。 最初的言语是从父母那里学会的,最初的感情是受父母感染的,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接受着家长的影响和教育,是父母手拉手教孩子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是在父母指导下进入社会生活,了解社会的。孩子小时候,是形成习惯的最佳时间,良好习惯的形成在人的一生成长中起着打基础的作用。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说早期形成的习惯象是与生俱来的一样稳固。 在儿童阶段,孩子们的思想尚未定型,“心知未有所主”,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兴趣广泛,对于周围的一切都感兴趣,善于模仿,有很强的感受能力,有惊人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儿童时期,孩子们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父母的照料,在生活上和心理上对家长有极大的依赖性,他们的活动能力和活动范围有限,主要是在家庭,在父母身边同家长朝夕相处,家长的影响和教育几乎天天都在强化。由于父母和子女

有天然的血统关系,在朝夕相处的生活中建立了十分真挚深厚的感情,家长在孩子心目中很有威信,孩子十分信赖家长。因此,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自然成为孩子们效仿的榜样。家长的教育成为孩子生活的准则,家长对周围人和事的评价标准,成为孩子道德评价的标准,甚至父母的作风、习惯、气质、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都深深地影响着孩子。 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对于每一个人的德、智、体的发展起着奠基的作用,特别是对人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的形成,甚至可以说是起着型塑的作用。有人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孩子是家长的翻版”,这种说法,都说明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对子女身心的发展水平有决定作用,马克思说过:“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革命导师的教导十分深刻。作为法官,必须执行法律,否则就是失职;作为传教士,必须以传播宗教为本分,否则就是不虔诚;同样,作为家长,必须以教育子女为天职,否则就是不称职的家长。做父母的,必须象法官传教士那样忠于职守。 孩子们在入学之前,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里渡过的。入学以后,每天仍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家庭里,在父母身边的时间远远超过在学校的时间,再加上双休日、寒暑假,孩子接触家长的时间、机会要比接触教师多得多。因此,尽管孩子在入学后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但家庭教育仍然是经常起作用的重要因

走进父母课堂与孩子共同成长

走进父母课堂与孩子共同成长 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在下发给学生家长的“《父母课堂》——父母的知心朋友”一封信中,我引用了这样一句话。 当《父母课堂》发到手中的时候,我第一时间阅读了所有版块的内容,我被里面的一篇篇文章深深吸引,生动有趣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教子哲理,看似平凡的小事充满教育契机。看来我的推荐没错啊,它一定会成为家长的教子指南,成为家长的知心朋友。 为了指导家长阅读《父母课堂》,在下发杂志的同时一并下发了阅读建议,请家长及时填写阅读体会,这张表既是对每一位家长学习育儿经验的督促,也是老师与家长沟通的纽带。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的较多,许多家长身上存在的过分溺爱,过度期望,盲目教育的现象,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这本书的订阅恰好搭建了一个与家长沟通的平台,提供了一种绝佳的教育机会,这对家长纠正错误的家教方式,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极有帮助。 果然,从一张张反馈表中,我看到了家长们可喜的的进步:“原来一举手一投足也是有学问的”,“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也可以这样充满智慧的处理啊!”“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对孩子的鼓励太少了”。作为老师,有什么能比看到家长这样的感悟、这样的变化更令人开心的呢! 指导家长怎么用《父母课堂》,就成了我最重要的一个任务。我觉得要让家长理解这本书的重要性,才是用好这本书的关键。 首先和家长一同分析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式孩子的第一人老师,平时,我们会发现孩子的言行举止都会有其父母的痕迹,同样,孩子的思想观念、人格的形成,都与父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驾驭孩子不光是学校老师的责任,家长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义务。 帮着家长分析《父母课堂》的重要性。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家长的困惑也会越来越多:孩子最近怎么了?为什么爱照镜子了?为什么爱顶嘴了?为什么不爱学习了?诸如此类的疑惑往往是因为不了解改年龄段的年龄特点造成的。《父母课堂》每一期都会有根据性地讲一些孩子身上的“问题”,刻意帮助我们家长跟更进一步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只有了解了,才会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才会使教育措施事倍功半。 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发现了问题,如何解决问题,这也是家长们所关心的。《父母课堂》也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利用各种小故事,教育专家通俗易懂的讲解,告诉读者,怎样解决孩子身上可

溺爱孩子的七大可怕后果

溺爱孩子的七大可怕后果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一向是主张“赏识教育”,但中国的父母很容易走入一种误区,以为赏识教育就是一味的表扬甚至演化为过度的宠溺孩子,尽管其愿望当然是好的,可结果往往并不是总能如自已所愿,正所谓适得其反。 现如今的中国大陆多以独生子女为主,宠溺孩子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作为父母,宠溺孩子的心理当然可以理解,自已的孩子谁又能真的狠下心来打骂批评,有时候道理也懂,可人是感性的,涉及到自已的孩子,毕竟是亲骨肉怎能做到不宠不溺?不过人也得有理性的一面,为了孩子的将来,作父母的有时还真的必须恨下心来理性一点,适当地宠爱孩子是应该,但不能过度,要把握其中的分寸,毫无原则的过度宠溺,对孩子有百害无一利,对此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不要等到孩子长大不成器了才后悔莫及。父母过度宠溺孩子会有些什么后果? 孩子变得自私自利。被过度宠溺的孩子,由于长期被父母的溺爱所包围,根本不知道为人着想,不会将心比心,不会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又自利。也许有人会说,这个社会就应该自私一点,这样才不会吃亏,实在是大错特错,自私也许能谋一时之利,但自私之人的事业必定迟早会失败,感情生活也一样,所以孩子可以学习不够好,或者不够聪明,但绝对不能过于自私自利,否则将来后果难以设想。 孩子性格骄横乖张。孩子被宠溺直接的后果就是骄横,由于父母一切让步,也满足其一切要求,包括很多的无理要求,其骨子里就养成他是老大的思想,父母得听他的,敢于骑在父母头上说话做事,不懂得让步,不懂得宽容,更受不了委屈,性格骄横目中无人,行为乖张专横。 孩子做事懒散无纪律。在父母的眼里,他就是老大,谁也管不了他,而且吃喝拉撒行食住行都有父母代办,什么事也不想做,日益变得懒散,偶尔做一点事也是丢三拉四,更没有纪律性,在他眼中,他就是纪律,他可以不听别人的,别人却必须听他的,将来在社会上势必难于立足。 孩子不懂礼节目无长辈。由于父母的过度宠溺,对于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不礼貌行为也没有阻止,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礼貌,目无长辈,口无遮拦,更没有基本的做人礼节,因为他压根儿不知道礼节礼貌为何物。 孩子懦弱不能经受困难。长期生活在父母的呵护宠溺下,从小不知道什么是困难,因为一切有父母代为解决,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手足无措,性格变得懦弱,根本无法行大器,成不了大事业,经受不了任何一点小小的困难,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旦开温室就必然被暴风雨摧毁。 孩子人际关系障碍。由于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行事专横无纪律,目中无人,自然无法与人和谐相处,与他人的交流也变得障碍,人际关系是一种互动和互利的交流,而被过度宠溺的孩子总以为自已是皇帝老大,不肯委屈自已,不肯为人着想,总站在不平等的角度来行事,自然没人愿意和他交往,其人际关系必然一塌糊涂,必然成了孤家寡人,学习就业以及爱情婚姻可能都变得困难。

优秀议论文:溺爱是一种伤害

优秀议论文:溺爱是一种伤害 作文是很多同学发愁的事情,XX的XX特别为大家准备了优秀议论文范文,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优秀议论文范文:溺爱是一种伤害 给小动物关爱是一件好事,但过于关爱变成溺爱,让它失去动物的天性和生存竞争的能力却是一种伤害。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溺爱! 有可能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的关系,家长越来越溺爱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长非常溺爱自己家的孩子,(意思相同,删去。)对孩子百依百顺,这是不对的。孩子,你的父母如此对你,你能受得起吗? 我曾看过一幅漫画:有一个小男孩在客厅看电视,玩玩具吹着空调,而他的爸爸、妈妈在厨房正忙着给他做饭,热的满头大汗。开饭了,孩子的动画片还没演完,妈妈把饭菜端到客厅,妈妈负责喂小男孩,爸爸则负责哄小男孩吃饭。动画片演完了,妈妈哄孩子吃饭,但孩子还不想吃饭,到爸爸了,爸爸开始演各种动物,小男孩笑了,妈妈这才喂上一口。 我想问问漫画中的爸爸、妈妈,你们不累吗?我想告诉你们,你们这样会让你的孩子陷入深渊的。 安徽有一个小女孩,她五岁那年,妈妈因生她的弟弟难产死了。爸爸有一条腿因工作折了,家里还有一位病重的奶奶,但她

没有放弃、没有害怕而是勇敢的靠自己微弱的力量支撑起整个大家庭。 溺爱是青春的绊脚石,溺爱是一种温柔的“杀人武器”,让孩子没有自强自立的能力,溺爱还可以削弱孩子对待挫折的勇气,溺爱是一种伤害,所以请家长不要溺爱孩子。 自强自立的精神是人生一笔弥足珍贵的储蓄。这储蓄是你前进道路上最忠实的伙伴,在你遇到困难时,它给予你全力以赴的支持,是你驱赶痛苦时的一盏心灯,当你面对挑战时,不妨告诉自己:“自强自立是体现生命价值永远的试金石!” XX为大家整理的优秀议论文范文就到这里了,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祝大家学业有成。

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孩子的成长

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摘要:“孟母三迁“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环境造就人,而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教育,也是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因此,父母要自我觉醒和认知, 要使用正确的教育手段影响孩子, 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健康成长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家庭教育鼓励和谐健康成长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风气既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它本身也是一种教育方式。如果说孩子是一颗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庭氛围便是空气和水。因此,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父母要言传身教、做好榜样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一面镜子,父母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在孩子心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具有良好教育的家庭,往往是父母优秀品质的综合效应。父母仪表端庄、待人和善、生活检点、办事认真??自然会在孩子心中留下良好的行为种子。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只母蟹对小蟹说:“孩子,你不要横着爬,要直着走。”小蟹回答道:“妈妈,请你教我走吧,我照着你的样子学。”可是母蟹根本不会直着走。生活中父母自己办不到的事情,要求孩子办到是困难的。因此,父母必须规范行为,身教重于言教,自己成了火种,才能点燃别人,为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做出榜样。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家庭的宝贝,时代的宠儿。特别是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我每次去上课的时候,很多时候都会看到一群人围着那打麻将,孩子就在旁边玩,有时小孩在那哭,大人根本就不管小孩,让他一个劲的哭,要不然就是

一顿骂。家庭是孩子生活画面的模特,父母举手抬脚、喜怒哀乐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教育孩子, 要以身作则。我只想对天下的父母们说: 你们真实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你们的想象! 就像你给一棵树苗施以甘霖, 你未必很快就见证到它 的绿荫, 但是它生命的叶脉里, 必然留下了你的身影。也许, 你会因此在某一天收获一份意外的惊喜和感动;也许,你会因此在某一天收到一份迟来的忏悔和悲伤。 一位美国学者走访了20 多个国家,在对一万多名经济条件不同的儿童进行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孩子最大心愿和要求不在于吃穿玩乐,而在于家庭气氛和谐和精神生活享受,如“父母不要吵架”、“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心”、“说话不要失言”等。孩子们对生活的要求是很现实的,父母经常吵架,他们会感到厌烦,容易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恶意,养成暴躁的脾气;父母不尊重孩子,他们会感到伤心,不愿和父母沟通感情,容易养成孤僻的性格; 父母说话不算数,他们会感到失望,有时会采取哭闹、逃学、甚至离家出走等行为来进行报复。所以父母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满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最大心愿和要求,努力做到:家庭民主和谐,夫妻平等相爱,言而有信办事,尊重孩子人格,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宽松的生活环境。 二、父母要尊重孩子、重视亲子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虽然他们还未成年,但是他们已经有了个人意识,不要成天告诉孩子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不对,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那样,这往往会事和愿违。要尊重他们的选择,倾听他们的想法,尽管有时候觉得他们的想法很幼稚、很天真,但还是请你们注意倾听来自你们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据专家调查,有四种类型的家庭:民主和睦型、专制矛盾型、放任自流型、兼备型。其中,产生品学兼优学生比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