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与转变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研究

就业导向与转变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研究
就业导向与转变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研究

就业导向与转变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研究

就业导向与转变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研究

武汉市新洲高级职业中学徐谷

[内容摘要]

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本文以新洲经济和新洲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为基础,从就业市场分析、职业指导研究以及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模式、课程体系开发、职业能力培养、就业指导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等诸方面对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观点和新思考。

[关键词] 就业导向市场需求职业指导办学模式

1.课题的提出与研究目的

1.1

十六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教育部长周济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说,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对扩大就业的支持作用、服务功能,不仅对于国家是一个巨大的贡献,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就能够给职业教育带来深刻的变化。从一定意义上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1.2

职业教育是传递职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社会劳动力的教育。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人们习惯于用功利主义价值观来理解职业教育的目的和功能,对职业教育地位的认识更多地局限于满足企业需求,推动经济发展的社会功能上,而没有把职业教育促进人的自身发展和完善置于应有的地位。在满足职业教育需求主体时,更多地考虑企业甚至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忽视了教育服务的消费者、选择者——学生的需求是什么。而职业教育要真正体现教育属性、经济属性和价值取向,满足经济需求和个人需求,就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坚持在就业导向的导引下不断转变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在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提出未来职业教育发展将以就业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更加关注学生个人的发展和学生的就业能力,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以人为本的原则,使职业教育在满足经济需求时更具人文性。就业导向的实质是不仅使受教育者获得完成某种职业所需的娴熟技能,以便走出校门就有岗位,保证学生今天的就业,而且更关注受教育者的职业综合能力和未来发展的关键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因此,我们通过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力求从就业市场需求、职业指导和课程体系开发与教学模式的探索等方面来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以实现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办学机制的转变,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来不断增强职业教育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2.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模式必须研究人才市场

2.1 市场需求是就业形势的“晴雨表”,是就业导向的“风向标”。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高速期和转型期,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非常强烈。要满足这个需求,职业教育必将大有可为。

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也就是说,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是

处于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工作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增加,无疑造就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一线操作人员的需求量急剧上升。受过专门训练和职业培训的中职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尤其是那些与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关的专业倍受青睐。新洲区二职高近年来学生就业情况统计,对此就是一个有力的说明。

2. 2市场调研是就业形势的动态反映,是就业导向的前提条件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必须充分尊重市场运行的规律,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研究毕业生就业问题,就必须对经济发展,尤其是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从而正确地、动态地反映出一定区域内的就业形势,为转变办学模式,促进学生就业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企业(无论是区内还是区外)对人才的需求数(主要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在逐年增加,新洲区二职高毕业生就业安置数也呈明显上升趋势。据《中国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的分析,从我国劳动力就业市场的总的发展趋势来看,供需矛盾依然存在,一方面是企业用工规模在扩大,而对就业市场开发不够;另一方面,是职业技术教育规模在扩大,而人才培养的规格与就业需求不符。这对以就业为导向,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当然更多的还是扩大了发展的空间。

2. 3人才规格动态化,是转变办学模式,适应市场需求的宏观需要

教育产品的生产——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周期,而人才市场的需求又是瞬息万变的。因此,我们除在微观上采取“订单培养”的办法外,应从宏观上把握人才市场的变化发展趋势。通过科学分析,获取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动规律,超前规划培养规模,超前调整专业设置,超前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的动态发展趋势来调适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特别是以动态化的专业设置来适应动态化的市场需求,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动态平衡,满足就业市场对人才规格的需求,提高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优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使用的评价。

3.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模式必须抓好专业建设

3.1 要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

每一所职业学校都有明确的专业方向,对接一个相应的行业。在这一方面,国内有很多可资借鉴的经验。例如柏林的26所职业学校,汉堡的50多所职业学校,都根据地区不同的产业结构,设置不同专业,满足不同企业的要求;柏林市同时还有对口印刷行业的以印刷专业为主的学校、有对口社区服务的以卫生护理专业为主的学校以及其它像对口机电行业的学校等。这些专业都有鲜明的行业特色。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适应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按照国家颁布的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基本标准,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合理设置专业。要坚持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着力办好相对稳定的骨干专业,切实加强专业实验实习基地、专业师资队伍和相应的教学文件等基础建设,形成优势、办出特色;要通过拓宽和调整现有专业业务范围,通过开设新专业,促进职业专门化,满足社会需求和职业分化、变化的需要。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指导各职业学校根据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区域经济布局和经济发展的走向,打造精品学校,建设品牌专业,树立发展战略的品牌意识,建设有知名度的专业、有品质形象的专业、有超前应变能力的专业。倡导“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建设一大批主导骨干专业,形成专业优势,办出特色,以点带面,最大限度地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态势相契合。

3.2 要进一步打破专业设置界限。

要进一步打破专业设置界限,培养复合型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增加学生自由选择的短期实用培训课程。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划分一般来说比较窄,这也是根据市场和就业需要所决定的。然而,行业适应面太专,专业设置太窄也必然会冒一定的风险。即在该行业不景气,用人需求量减少时,学校和学生抵御风险的能力低,专业结构调整相对困难。因此,应该加大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复合型中等实用人才的力度,允许学生选择相应专业的自由度。而且,在推动双证书制度的基础上,学校应多开设短期实用培训课程,以利学生在就业环境比较严峻时,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3.3 要面向市场设置相关专业。

以开发人力资源为己任,以就业为终极目标的职业教育,必须首先面对市场,根据本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设置相关的专业。在十六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针对新洲是个农村大区的区情,学校每一个发展阶段都突出了“农口”专业建设的主导地位:第一阶段(1988-1994年),初步确立了“农口”专业的主体地位,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基本思路和创业基础;第二阶段(1995-1997年),学校扩建、改建,办学条件得到改善,生源逐年增加,“农口”类专业办出了特色,形成了学校的“拳头”专业品牌;第三阶段(1997年至今),学校居安思危,新制定了“特色工程”的办学发展思路,学校审时度势,深入了解市场的需求,积极寻求学校的市场定位,探索“专业围绕市场转、学校围绕专业转”的专业设置模式,形成了“一主两翼”的特色专业板块——壮大以园艺、畜牧、水产为主体的农口类专业,发展一翼为机电、会计、计算机等第二产业专业,尝试开发一翼为商务外语、旅游、市场营销等第三产业专业。近年来,阳逻港口工业新区建设对学校办学提出了新要求。面对新形势,学校确定了“围绕开发搞服务,围绕服务培人才”的办学思路,及时调整专业设置,重点培养物流管理人才和报关人员,以适应阳逻深水港码头建设的需要。通过这些措施,使学校专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办学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搭建了我校职教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我校在专业设置时还充分考虑到:一是新洲区乃至武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和人才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二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对职业演变的影响;三是以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为培养目标;四是在专业开发过程中,和相关行业保持经常、密切的沟通。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和特点,保持专业设置的相对稳定,以保证教学质量和开发新专业以提高活力之间的辩证关系;五是专业培养目标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不但具有在某个岗位就业的竞争力,而且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在相应职业群中就业、转岗、晋升的基础。

4.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模式必须改革课程模式、优化课程体系

4.1 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结构

早在1998年,新洲区二职高就组织开展了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择业活力的课程体系改革实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新洲区二职高现行的课程结构模式

根据模块化课程结构特点,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出新洲区二职高新课程体系及教学计划.

4.2 优化以就业为导向的灵活实用的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是根据一个或几个相关职业群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从众多知识、能力要求中筛选出来并按教学规律组织起来的内容及其实施过程。课程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及其实施过程的落脚点。课程是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对从事某一职业的从业者所必备的职业能力的层

层分解、层层落实,是为学生构建通向就业的桥梁。设置的职教课程应强调以职业分析为依据来筛选、组织教学内容。

近几年来,新洲区二职高对已开设专业所相关的职业进行分析,并以职业分析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组织,以“必须”和“够用”为教学内容提供依据。在职业分析中既考虑当前某一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即要兼顾未来若干年某一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在确保当前就业能力的同时,提高其就业的后续竞争能力。职业分析是对工作过程的分析,是把完成一项工作的工作内容、劳动组织关系、所需要的设备和工具、从业者必须具备的技能和态度等要素结构化的过程。而从业者的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学习能力、社会能力是关键要素。为此,学校对每一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特别是从事该专业职业的职业能力予以特别的强化。如在设置畜牧与水产专业时,通过分析将本专业的课程进行重新整合,将动物科学专业基础课共性课程集中组织教学,节省了教学成本;按照动物科学各工种的工作过程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校依据综合化、模块化的要求,编制教学计划、编写校本教材。打破学科体系完整性的约束,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应用环境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直接对准职业能力的提高。对每一个教学项目的内容构建成相对独立的模块,每一个模块都围绕某一工作过程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综合,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训练的综合。此外,我校现有国家级职业技能培训考试机构2个,市级重点专业3个,所有开设专业实现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鉴定。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形成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构成的职业能力训练为重点,大力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训练,提高毕业生对职业岗位和职业发展的适应能力。

5. 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模式必须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5.1 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构成

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有较高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数以千万计的中等实用技能型人才,以适应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现代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是指从事现代职业的能力,是心理、知识、素质、技能等在职业活动中的外在综合表现。

中职生职业能力由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构成。基本能力是指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的、通用的能力,它具有在社会不同职业和岗位之间普遍的适用性、通用性和可迁移性等特点,是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从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自理和自律能力、责任感、诚信度、计算机操作能力、基本的判断能力和辨别能力。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日益加强,外语能力将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

5.2 实现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的人才培养模式

能力本位培养模式是把影响活动进行的个体的内在品质即能力作为教育目标,把教育的目标指向受教育的人本身,注重人的全面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因而适合中职生现代职业能力培养。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和发展能力比获取知识更重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超越和突破知识本位观,实现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建立以人为本的能力观,实现学生个性和能力的综合发展。要实现这一转变,需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

人文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人文教育一直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实现以能力为本位,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人文知识,克服片面强调专业教育和岗位技能培养的狭隘能力观。二是坚持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特别是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要有广泛的知识面,要具有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和发展创新等其他能力,这些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难以完成,只有与课外活动如第二课堂、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等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三是坚持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相结合。现代职业人必须具备综合的知识和技能,狭隘的能力本位观往往单纯注重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全面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知识面窄,能力单一,出现专业能力强、基本能力差、关键能力缺乏的现象,因而后劲不足,不能适应现代技术升级和岗位变换的要求,在就业岗位上只能做一些机械性的、固定的、程度化的工作,其管理能力、发展能力、创新能力不强,经济意识薄弱,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和经济发展要求。现代能力本位观是一种广义的宽泛的能力观,要求既注重专业技能、岗位技能的培养,又注重知识面的拓宽,同时加强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各种综合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目前中职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目标的实现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对中等职业教育来说,要实现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必须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从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发展创新能力。

6. 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模式必须创新短期培训模式

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的重大举措。通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等职业学校把农民引向了市场,同时培训农民也把职校引向了市场,使职成教育找到了在新形势下发展的方向,从而能有力推动职成教育快速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要把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发展农村经济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紧缺技能型人才的培训作为重点来抓,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的要求,坚持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坚持农村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发展方向,坚持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为促进农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洲区第二高级职业中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优势和技术优势,积极主动地整合区域教育资源,在教学上大胆地打破呆板的、程式化的传统模式,根据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的不同需求,在培训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上作了有益的探索。

一是探索“校校联手,资源共享”的培训模式。学校积极尝试举办“1+2”、“2+1”分段式学历教育班,学生先在职校学习1—2年后,再到联办学校学习,学生毕业后由联办学校负责安排就业,由此铺通了农村学校学生向城市转移的快车道。我校与武汉市一轻工业学校联办的2001级、2002级“机电一体化”专业的246名学生在2004年和2005年已全部安排在武汉等城市就业;2002年,我校与武汉市第八职业高中和武汉市第四汽运公司联合开办“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学生在我校学习两年的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后,再到联办单位实训一年,学生在我校拿到毕业证后,又在联办学校拿到了汽车驾照和“汽车维修中级工”证书,“三证”的获得,使学生获得了进入人才市场就业的“通行证”,这批学生共148人已全部被武汉、深圳、广州等地的汽运公司聘用。

二是探索“校企联合,‘订单’培养”的培训模式。学校分别与区内外5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订单”培养关系,每年对口为他们培养输出毕业生。“订单班”通过文化知识测试和面试的方法,面向农村公开选拔学员;为适应企业需求,在校企双方反复研究后确定“订单班”专业开设方向;在课程设计上,学校在深入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归纳出企业用人

必备的职业素质,并根据现代企业和产业发展趋势,把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和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加以选择和提炼,由此确定教学计划。在执行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我校确定了阶段教学目标,以考核促学习,理论考核在学校进行,技能考核在企业进行。2002年,学校和徐古镇食用菌生产加工有限公司和“金沃山庄”签订“订单”,开办“食用菌生产加工与经营”、“良种肉牛饲养管理”培训班,450名学生全部由徐古镇两家企业安置就业,用人单位反映良好。1999年以来,我校与阳逻盐业养殖场建立了稳定的“订单”关系,每年向该厂输送优秀毕业生40名。“订单班”学员程方武,由普通员工成长为副场长、总经理,现已成为该企业法人代表,拥有资产1500万元;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近三年来,程方武先后安置了阳逻地区下岗失业职工近300人,被群众誉为“帮困之星”。针对本地青年农民想走出去务工又没有技术和门路的实情,学校及时扩大了“订单”培养的规模,面向青年农民开展了各类短期务工培训,仅2004年学校就为广州军区后勤基地、武汉东湖开发区、深圳伟创力公司、海尔集团培养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968人。

三是探索“职成联动,训练下移”的培训模式。为了便于学员就近学习和降低培训成本,我校从街道、乡镇的实际出发,主动和各街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联办教学点,将培训办在教学点上,已开展的街镇有汪集街、双柳街、徐古镇、三店街等。学校和街镇成校联动,学校出技术、出师资,成校搞组织、联基地,依托农村各类专业大户、种养业大户,建立培训示范点,形成了以双柳大棚菜、李集小香葱、徐古草菇、凤凰香菇等为示范的蔬菜种植基地,以汪集鸡汤、陶河板鸭、三店鸡蛋等为示范的养殖业及第三产业基地,促进了新洲区“楚天四大精品”的发育与成熟。据统计,汪集、双柳、徐古、凤凰和三店等五个街镇的青年农民中,有4200多人接受过我校与各成校联办的培训,其中,186人成为养殖专业户,361人从事高效生态农业生产走上了致富路,56人经营运输业,245人从事农产品加工和餐饮服务业,每年收入比培训前增收1000万元。为了确保联办教学点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积极开展成教师资培训,今年以来,我们已经开办了两期成教师资培训班,培训学员80多人。同时,为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由区委区政府牵头,我校和各成人学校合作开办了8期农村经管干部培训班,培训学员320人,经过培训的学员现在都成长为农村经济建设的骨干力量。

四是探索“校生联户,致富一方”的培训模式。为了充分发挥学校在科教兴农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我们始终坚持对农村的科技辐射工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全体学生进行送技术下乡到户的科技扶贫活动,以汪集地区为中心,辐射全区,实行班包村、组包组、学生包农户,创建“科技兴农、脱贫致富带头村”;二是在区内普遍建立了科技推广点,努力进行新科技、新技术的推广普及。目前,园艺专业的校外推广点有22个,畜牧专业的推广点有30个,水产专业的推广点有10个。2002年,汪集街宝龙村向我校推广点提交了林果栽培技术的培训计划,学校迅速拟订培训方案,组织教材,园艺专业的师生进驻宝龙村,师生包户到人,对全村近60个林果栽培农户就地进行了培训和指导,当年就使该村果林产业增收近40万元。据统计,仅2003年,汪集、孔埠的120个农户共263人在学校的带动下,从传统的农业模式中解放出来,引进优良品种33个,从事高效种植、养殖业生产,人均增收690元。

为了切实提高培训实效,在教学方法上,我们突出了三个方面的改革:一是采用“菜单”教学,学校根据本地农民培训、乡村干部培训和推广项目培训等实际需求,结合“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改革和学分制改革,制定了15个培训“菜单”,采用“菜单”式的教学方法,让农民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培训内容和方式。二是开发校本教材。学校根据市场岗位群的需求,结合现有办学条件和学生、学员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开发乡土教材。先后开发了《食用菌栽培》、《果树修剪技术》、《珍禽饲养管理》、《黄颡鱼高产饲养技术》等多本通俗实用教材,适应了农民的实际需要。三是传授最新技术。学校注重教师知识更新,定期将

专业教师送到生产一线实践,并形成制度,让专业教师及时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近年来,先后派出36人次到联办企业、挂靠大学、农村基地进行培训和顶岗学习。这些措施,为学校培训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保证了培训的先进性和实效性。

7.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模式必须加强职业指导

7.1 职业指导的意义与作用

加强职业指导工作,是实现职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有力措施,是实现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功能的有效途径。人与职业的匹配,是人与职业之间寻求平衡的一个综合过程,也是寻求教育与社会的一致性的过程,职业指导在这个过程中起“桥梁”与“纽带”作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关键期,人才资源配置的双向选择性日益凸现出来。因此职业学校应切实加强对择业者——学生的职业指导,使职业教育主动与市场经济体制和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相契合。

7.2 职业指导的内容与途径

7.2.1 规范职业指导的内容

职业指导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就业指导和援助、职业心理准备和职业生涯设计等。通过职业指导,引导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社会,了解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增强学生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提高求职择业过程的抗挫能力和变换职业的适应能力;引导学生依据职业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制度,根据学生自身条件,选择就业方向;帮助学生了解本地和外地的就业信息,提供择业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技能和方法。

7.2.2 拓宽职业指导的途径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及《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是职业指导的主渠道。学校应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实施个性化、社会化的职业指导。

对职校学生进行职业心理疏导是职业指导的有效途径。目前职校生最普遍与最主要的心理问题是:学习压力大、厌学、对未来就业既充满期待又很担忧、浮躁焦虑、环境适应能力差、人际关系紧张等。拓宽职业指导的途径,采用多种渠道和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

新洲区二职高目前开设的心理辅导课程,其目的就是通过心理疏导对学生进行自我成长的教育,从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到培养学生的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素质,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职校生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

组织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和职业生涯设计是职业指导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新洲区第二高级职业中学十分注重这方面工作,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模拟创业、举办创业有成者的典型案例教学和报告会活动,帮助学生学习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提供创业信息和咨询服务,利用学校的优质资源,为学生创业提供有利条件,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寻求社会合作,组织供需见面会,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实现双向选择提供机会。

7.2.3 创新职业指导模式

职业指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时间上要做好整体规划;在地点上应在注重学校指导的同时,寻求社会合作;在对象上由毕业生择业引导转向在校生职业准备指导;在内容上实现就业技巧训练向职业价值取向的引导转变;在方法上采取集体培训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在过程上变只重指导结果为既重视职业指导结果,更重视职业心理辅导过程。为此,学校尝试实施了“职业指导的三级渐进模式”

新洲区二职高设有招生就业处这一专门机构来管理职业指导与就业工作,工作有规划、有制度。学校开设有就业指导类课程,每年自己编订有就业指导校本教材,注重把就业

基本知识专题培训(含职业指导、应聘技巧、心理咨询)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坚持全员参与职业指导工作,组织了大批教师进行社会用人需求调查,每年多次从人才交流市场、劳动力市场获取就业信息,组织学生参加供需见面会,推荐学生就业,做好用人单位的意见反反馈和对学生的跟踪调查工作。由于学校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理论扎实、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加上有效的职业指导,及时获取就业信息,故近几年中专的学生就业率都在98%以上,并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8.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模式必须创新校园文化建设

8.1 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是职校适应形势转变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需要。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当前,现代化建设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强劲的需求,职业学校如何抓住这难得的发展机遇,迅速扭转在思想观念、管理机制、运行模式等方面不能很好适应形势要求的状况,首先必须要形成一个有利的舆论环境。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的办学定位,灵活科学的办学机制等等这些认识,对于全体师生来说,不可能是自觉获得的,必须要通过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将这些新理念融汇进学校精神文化,使之成为全体成员的共同观念。这样,才能使适应形势转变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成为共同的办学实践。

8.2 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是职校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素质和创业意识与能力的需要。

把学做人和学技能结合起来,这不仅是职业学校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基本体现,也是现代化建设对新一代劳动者的基本要求。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创业意识与能力,这不仅是职校德育工作的任务,更是职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普高热的连年升温,职校新生素质水平呈逐年下滑态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普高越办越多,职校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尽管有的学生读职校是源自对某种职业发自内心的热爱,可更多的是面对应试教育失败现实的无奈选择。踏进校园,有的学生感到前途渺茫,失意、自卑,放任自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如何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劳动者”,以满足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摆在职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严峻任务。其切入点就应该是:立足于“以就业为导向”这个基本点,培育和形成以职业道德教育、创业教育挈领价值观、人生观、成才观等各方面教育的,适应新形势要求的职校校园文化。

8.3 以就业为导向,创新职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以就业为导向实质上就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服务宗旨。作为中等职职业学校,要通过对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后进入职校的学生的一系列教育和训练,使之通过就业成为国家建设的实用型的高素质劳动者。以就业为导向就要求职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服务学生就业这个核心。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改进和创新职校校园文化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等,在增强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要创新职校校园文化建设,要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1、职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观念要更新:一是要突出时代性。以就业为导向,为职校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提供浓厚文化氛围和精神动力。二要具有创新性。“以就业为导向”本身就是职业教育发展理论的一种创新,要求我们在抓好校园文化建设上不断探索出新。三是富有职校个性。以就业为导向为职校校园文化建设赋予了其特有的文化个性。

2、职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要拓展:一般来讲,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共创校园精神,促使智能发展,培养健全人格,丰富文化生活。校园文化所代表的是一所学校全体成员认同并遵循的共有价值观念,其建设主体是学校师生员工。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建设职校校园文化,就要使师生员工把“以就业为导向”办学认同为学校的群体价值观念,并以此为核心丰富、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如:要强化对学生的职业定向教育,从开学第一

天起,通过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其明确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浓厚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职业观。要更加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提供良好的校内外环境对其进行职业性格塑造。要通过创设相应的精神和物质环境,培养学生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以适应其就业和创业的需要。等等。

3、职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要改进: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无论是教学设施、学习设施、生活设施都应体现人文关怀,符合人性化的要求。制度是为人服务的,因此制度的制定、执行必须人性化。各种精神文化活动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并使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培养目标等在活动中得以熏陶灌输。二是必须依靠全体师生。校园文化的教育对象是全体师生,其建设主体也应是全体师生,“以就业为导向”使教师、学生的工作、学习、训练与学校采取的推进这项改革的各种举措密切联系起来,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就不能使师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对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摒弃原来“查时一窝蜂上,查后一片荒凉”的校园文化建设境遇,通过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常规机制,稳定一支骨干队伍,切切实实发动全体师生参与,使他们都得到自我教育的机会,从而调动起主人翁的积极性。三是要“跳出”校园搞建设,使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开放性。以就业为导向使职校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更加紧密,囿于校园围墙内搞建设是不现实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是一样。我们营造的是社会倡导的主流文化、先进文化的氛围,可学生终究要走上社会、融入社会,而社会上的大众文化、时尚文化、甚至某些庸俗文化也冲击着他们诱惑着他们,而15-18周岁懵懂的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最关键时期,一旦迷失,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人生发展。所以,必须加强实践环节,通过在实践中感悟具有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增强辨别分析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体验教育”是很符合职校生特点的一种教育方法,到企业实习、实训、顶岗就能使他们接受到良好职业道德意识的熏陶。

(本文获武汉市职成协会2005年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

中国职业教育模式

职业教育学课程论文题目我国职业教育与外国职业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学号 学生姓名 任课教师姓名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我国职业教育与外国职业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 摘要:谈到职业教育,人们一下子就会想到德国“双元制”模式、美国的cbe 模式、高大利亚的cbet模式等。那些都是些很成功的职教模式,在中国,职业教育被大家放到了高等教育之后,人们观念中,读职业教育的人都是没考上大学的。怎样才能把职业教育的地位提上来,怎样才能成功的运作,我们可以在国外和我们的职业教育的区别中找到启发。 关键词:职业教育、国外、培养模式 一、职业教育的典范——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双元制”中的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就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也可以说是学生的课外实践基地,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让他们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巩固和升华书本上的知识,也可以增加实际操作的经验。 在德国,职业教育是得到了企业的广泛支持,这种“双元制”模式针对性较强,重能力,能充分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在这种制度保证下,企业不仅会制订完善的培训规划,促进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强化技能培养,而且能提供充足的培训经费,给予学校物质上的支持。这种模式对德国学生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出来的职业人才都是即有理论知识也有实际操作经验的。 德国的高等教育历史悠久,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德国的职业教育,以“双元制”为特征,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成功模式。现在中国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要呈现更加细化要求,而在德国的职业教育培养的喝多方法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例如适应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一定的职业技能和实践经历的入学资格;以岗位需要为导向选择企业实用的教学内容;注重实际应用,强调实训与实习教学等。这些经验对我国探索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二、最具特色的职业教育——美国职业教育CBE 美国职业教育的的主要培训机构是社区学院,社区学院是美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一大特色。从很多资料发现,在美国,像我国职业中专、职业高中这种完全具

工作过程导向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中若干重要问题解读 ——姜大源研究员的讲座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第一章工作过程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 校企合作如果说是办学的模式,工学结合如果是人才培养模式,那么工作过程系统化很可能是在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情况下一个具体的课程模式。我经常说,可以没有专业,但绝对不能没有课程;可以没有教材,但绝对不可能没有课程;课程的组合就是专业,教材是没有的,拿教材教书的老师肯定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用课程教书的老师才是最有水平的老师。所以,课程始终是教育的核心,教师要围绕着课程,而硬件建设也要围绕着课程,所以我们始终把课程看成是教育,包括这一次第一批准备验收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课程在起作用,我们说传统的学科体系,我们现在觉得不对,不是说学科体系不好,而是说它不适合职业教育。 第一节概念解读 什么是工作过程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什么我们高职认可它了,为什么我们以前做的案例课程、模块课程、项目课程、CBE能力本位,为什么都没有最终成为我们写进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的标准?为什么大家都认可这个东西?这肯定有它的道理。 一、课程开发将解决的两个问题 (一)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 1、职业课程的选择标准是什么?职业课程的标准叫做理论知识够用为度,适度够用就是我们的标准。但这仅仅是每个人心中的标准,这是一个口语的表达,这不是一个科学化的表达。理论知识够用为度,适度够用不是一个标准。双证融通——是我们所说的标准,我们讲零距离对于我们劳动部制定的职业资格标准和专业部委制定的职业资格标准中作为我们课程开发的一个支撑平台,这是对的。但是如果以职业资格作为标准的话,那就意味着职业教育课程将永远滞后于职业的发展,因为先有职业才有资格,资格总是滞后于职业的发展。那么我们现在退一万步,我们起码还有职业资格作为我们课程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试题答案

1,关于兴趣的发展阶段,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兴趣是在一定需要基础上,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兴趣 实际上是你需要的延伸。 B. 有趣是兴趣过程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兴趣发展的低级阶段,它往往短暂易逝,非常不稳定。 C. 乐趣是兴趣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它是在有趣定向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兴趣发展的中级阶段。 D. 志趣是兴趣发展过程的第三个阶段,当乐趣同你的社会 责任感、理想、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时,乐趣便变成了志趣。志趣具有社会性、自发性和方向性。正确答案:D 2,什么是大学生涯规划,下列表述哪项是错误的: A. 大学生涯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B. 大学生涯规划是帮助大学生科学经营大学生活。 C. 大学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管理时间和精力,合理安排大学学习与生活。 D. 大学生涯规划是从生涯规划中阶段化而来的,为职业生 涯规划做准备。正确答案:A 3,某大学计算机系的小周现在是大二的学生,现在回想起自 己在大一时大手大脚花钱还是有些不好意思,“刚入学那会,都不知道怎么回事钱就花出去了。”小周是家里的独生子, 刚入学的时候,父母给了他5000元作为第一个学期的生活

费。可没想到才一个多月,他就把生活费花了个精光。原来小周到. 校不久就换了个2000多元的彩屏手机,平时又常和同学聚 会吃饭唱歌,不知不觉中钱就花光了。“其实我也想节约些,可是今天花一些明天花一点,积累起来就多了。”结合上述材料,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A. 大学生高消费现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应给给予支持。 B. 家庭无限制的支出是导致大学生高消费的主要原因。 C. 学校应该设置理财课程,引导高校大学生合理消费。 D. 高校大学生高消费是由于大学生消费的无计划性造成的。正确答案:C 4,除了从课堂上获得老师传授的知识外,我们还能从什么途 径来得到学习资源,丰富扩展我们的知识面呢? A. 与同学、朋友进行交流和讨论 B. 聆听校园内精彩的大师讲座 C. 利用图书馆或网络 D. 以上都可以 正确答案:D 5,“就要毕业了,回头看自己所谓的大学生活,我想哭,不 是因为离别,而是因为什么都没学到。我不知,简历该怎么写,若是以往我会让它空白。最大的收获也许是……对什么

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陕发〔2010〕10号)提出的“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要求,切实发挥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有效对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现就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重要意义 (一)职业教育集团的概念。职业教育集团是由若干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院校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契约或资产为联结纽带而组成的职业教育办学联合体、教产合作体、利益共同体。其基本特征是:以改革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推动校际合作、校企合作为宗旨;以职业教育的教学、科研为主要活动内容,不以盈利为目的;集团本身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各成员单位原有的隶属关系不变,经费渠道不变,其独立法人主体地位不变;以一所职业院校为核心和龙头,联合若干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组成;以契约(集团章程)为纽带,实行集团管理委员会指导下的理事会制为集团工作机制。 (二)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重要意义。“十一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地、各职业院校加快职业教育

改革创新,积极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以专业为纽带、行业为依托,以骨干示范职业院校为龙头,以相关职业院校、行业组织、企业为成员组建了15个职业教育集团,对实现学校、行业、企业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和影响。但总体上看,我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专业覆盖面比较有限;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高;集团化办学的体制、机制和模式缺乏活力;集团化发展的优势还不明显;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办学推进缓慢。各地、各职业院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开拓创新,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努力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为指导,充分调动行业企业积极性,通过组建具有聚集优势和发展活力的职业教育集团,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拓展职业教育发展空间,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功能,促进职业教育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实际,加快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基本原则。 1.共享共赢原则。在产权、所有制和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坚持共建、共享、共赢、共同发展为目标,建立职业院校之间、院校与企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新 2

学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心得体会3篇

学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心得体会3 篇 第一篇 1. 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思是指:职业院校应履行两项功能:学历教育、职业培训。这两项功能是我国1996年开始实施的《职业教育法》规定的。20多年过去了,我们没有执行好,所以需要完善。 2.学历教育与培训关系的认识。这里的培训应当非常明确:主要指职业技能培训,简称为职业培训。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二者有同有异: (1)二者同之处主要表现为:都要以就业为导向,都要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都属于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系统的重要环节。 (2)二者异之处,一是性质不同。职业教育的学历教育是国民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非学历的技术技能培养;二是功能不同。学历教育兼具准职业人培养功能和专业深造功能; 职业培训则兼具受训者就

业功能和技术技能提升功能;三是对象身份不同。学历教育对象主要是校内学生;职业培训主要对象是校外劳动者愿意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就业创业培训的学员;四是双证书要求不同。学历教育要求实行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兼具,职业培训没有双证书制度的强制性要求;五是学习制度不同。学历教育的时间是全日制的;职业培训时间是碎片化的长短期不一的。 可以说,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二者之间,既有亦此亦彼的模糊地带,也有非此即彼的本质区分。 3.完善当然非常必要,但,从现代中国发展对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如果仅仅包括这两项功能显然缺乏应有的社会贡献度。 4. 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的认识。从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角度谈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那就是:学历教育方向,畅通的渠道主要是职教本科、职教硕士等学历学位的衔接;职业培训方向,畅通的渠道主要是各专业技师(工程师)类、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类的职业技能等级联通。 (二)实施建议:

职业教育呼唤蓝翔办学模式

职业教育呼唤蓝翔办学模式 当前,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今年2月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将发展职业教育当作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6月23日至24日的全国职业教育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重要的机遇期,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渠道,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办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是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职校理论教学与学生实操相脱节,学校教学以理论为主,实习时才把学生送到校外的工厂,导致学生实习质量无法保障,学生就业后还需要企业进行“二次”培训,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蓝翔技校建校30年来,始终坚持“盯着市场办教育、围绕就业抓质量”的办学理念,实行把工厂搬进学校、理实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学校通过建设多种形式的"工厂",打造企业环境与学校教学紧密融合的办学模式,使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边学理论边实习,在实习中能以"工人"角色,全方位全过程体验"工厂"环境,既学习掌握生产技能,在实践中印证理论,也培养经营管理、成本核算、市场销售等能力,从而为实现毕业即就业的零距离就业提供全面的素质保证。此外,蓝翔技校实行模块化教学,把教学内容分成一个个单元,学生学会一个单元,即进行实习,再学下一个单元,再实习,便于学生牢固掌握技能知识。 正是由于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才成就了今天无可复制的蓝翔,现如今我国的职业类院校数不胜数,但是真正能做到像蓝翔这样毕业能开店、上岗就能干、百分之百就业的学校凤毛麟角。蓝翔也真正达到了用人单位抢着要,交钱预定都满足不了盛况。特色立校,质量强校,使得蓝翔技校从当初简陋的小院,发行成为如今职业教育的佼佼者。30年来,蓝翔技校坚持“以零距离就业指导教学”的办学方向,坚持把“工厂搬进学校”的办学模式,立足特色,不断创新,累计为社会培养了各层次技能人才40余万,为促进就业做出了突出成绩。

大学生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及创业教育心得体会

大学生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及创业教育心得体会 时光飞逝,眨眼间两年的大学生活就过去了,接下来要面临的是紧张的就业了。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我无疑是还没准备好,甚至是迷茫的。学校考虑到我们的这种心情,以及缺乏经验的状况,特地为我们开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这门课程。以便于我们更早的了解近几年的就业形势和相关的知识、信息和端正我们的就业心态。 在这不长的时间里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也对就业形势和择业等各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是我学习完这门课程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毕业后想就业的话,首先,必须正确的认识自我,客观、全面、综合的评价自己,主动的去适应社会,正确对待社会上的竞争压力。在选择职业时,既要考虑个人需要,还要考虑社会需要、市场需要,不能只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和意愿。多从“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会干什么”、“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干什么”、“我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什么”方面去考虑。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特长、爱好等,给自己一个正确的评价。深入了解自我,清楚自己的优劣势,尽量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开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成功。眼光过高,择业期望过高,反而会错失很多机会。 第二,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技能、用人单位的要求,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在投简历之前,要先上网了解该公司的基本情况,是否真的有这家公司,认真收集、分析聘用信息,辨别信息的真伪,以免上当受骗。假如自己和用人单位彼此都很满意,应该做出理性的选择,及时签订协议。且要有主见,不要人云亦云,别人觉得这家公司不好或者很好,你也这样觉得,患得患失,心里一片茫然,从而错过机遇。 第三,就业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处处碰壁。这就要求我们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端正心态,勇敢地迎接未来的种种挑战。更为重要的是要接受并适应自己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了解校园与职场的不同。不迷恋大城市,大企业,只要有真才实学,脚踏实地,一样有一番新天地。 第四,礼仪是帮助我们获得成功的“通行证”。所以在面试时我们要特别注意礼仪,言行举止得当的话不仅会为我们加分,还会加深面试官的印象。当然了,我们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等一定要过硬才能事半功倍。然后就是面对聘用方说话时,能够心不慌,脸不红,说话流利,语言表达能力好,知道哪些该说、哪些详说、哪些简说,给人以诚实、谦虚的感觉。尽量在面试官面前展示自我。 第五,自荐信的书写和简历的制作。自荐信要扬长避短,重点突出,简明扼要,用词准确,能够引起聘用方的注意。简历除了基本的内容外还要写的简洁精练,措辞得体,浓缩大学生活的精华。站在聘用方的角度制作简历,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价值,了解自己能为他们做什么。简历的格式篇幅要恰当适宜,不能太长。再经过精心编排打印的简历一定会令聘用方眼前一亮。不过,最重要的是要本着诚实的态度去制作简历,不能弄虚作假。 第六,我们在工作时,要遵守岗位的职业道德,不要为了一点点利益就违反公司规定和职业道德。作为一个劳动者在自己的岗位上连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都做不到,还谈什么做好工作呢。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 1、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是和高等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它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应用性或职业性)人才。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训,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 3、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路是什么?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4、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1)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2)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岗位技术要求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的培养方案。 (3)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 (4)以“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关键。培养学生获得“多证书”。 (5)产学研结合,院企结合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由之路。 (6)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的办学方向。 5、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是什么? 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院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6、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内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办学指导思想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2)专业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不是针对学科而是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基于职业分析,根据职业的变化,以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灵活设置专业,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 (3)课程体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线,更加讲求实效,减少相关课程内容重叠,注重改造重组,侧重实用,适当减少理论教学。 (4)素质教育要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要以专业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计算机应用、英语和人文等综合素质教育为支柱。 (5)围绕培养目标的实现,建设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立满足实践能力、专业职业技能培养要求的院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践训练体系。 (6)建立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7)建立以就业率、就业质量、社会诚信度为主要杠杆的产学合作,多元投入、优胜劣汰的机制。 7、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摘要:我国农村职业教育长期受传统办学模式的影响,办学形式单一,办学效益不高,如何在市场经济中求生存、求发展,是摆在职教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农业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校企联合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职业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的形式更加严峻。近年来,农村职业教育出现了整体滑坡,这其中有内部和外部的种种原因,但长期受传统模式的影响,办学形式单一,办学效益不高,也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一些农村职业院校为寻求新的发展,采取了多样化的办学形式,来改变目前的困境。在全新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了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三大转变,切实加强了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校企、校乡、校县、校会、校站所、校校、中外7种全新的联合办学模式,办出了特色和水平。 一、校企联合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是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合作,按照“订单教育”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办学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创造办学条件,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由双方共同确定:企业负责承担部分办学经费,并负责向学校提供部分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提供实习

场地;学校为企业培养定向人才。通过企业精神与校园文化的双重熏陶和两种不同教学场景的培养,学生一毕业就成为熟练的企业员工,从而实现学生能力和岗位需要的无缝对接。校企联合,企业为学校注入经济活力,提供就业岗位,而学校为企业带来知识和人力资源,使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比翼双飞,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教生命力的源泉。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开展校企联合办学,一是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实习条件,培养实践能力强的人才,二是创造了学生的就业环境和就业之路,三是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教学等方面的教育和管理,直接面向企业,面对社会,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校乡联合 校乡联合办学模式是以一乡、一镇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为基点,将办学的重心下移,直接为基层定向培养人才。这种办学采取灵活学制,农闲进行理论教学,农忙开展生产实习,“理论和实践不脱节,学习和生产两不误”,为农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永久牌”科技致富带头人。依托县农职学校专业优势,在县乡、村、户之间形成辐射网络,构建起信息传播、科技培训、生产示范、项目推广的立体交叉服务网络体系。坚持以县、乡农村职成学校为基地,以科技实用项目为内容,以农村初中毕业生和农民为对象,以科技示范户为骨干,从而达到学一技之长,帮一户脱贫,带一村致富;培养一批能人、形成一个农民服务组织、推广一个科技项目、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民的目的。开办不同的培训班,如农业技术培训、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癫痫大发作的临床护生带教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癫痫大发作的临床护生带教 发表时间:2012-07-23T11:31:49.0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2期供稿作者:王丽 [导读] 护生实习带教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一部分。 王丽(淄博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山东淄博 255200) 护生实习带教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一部分。传统的带教模式主要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且这些知识缺乏完整性,内容空泛,无法在需要时或在新的情境中迁移应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目前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是将课程进行全面整合,完全依照临床工作中的流程进行教学设计[1]。这种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实现教学目标的好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笔者在充分考虑以上因素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现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方法运用于“癫痫大发作抢救流程”的带教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用在我科室2011年6月份至12月份实习护士60名,均为山东万杰医学院2008年入学的本科班护士,统一参加国家高考,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两组实习护士入学时成绩、已修课程的成绩、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方法 1.2.1 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中心,按照教学课程设置和目标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抢救技能。实验组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带教模式,现以癫痫大发作的抢救流程为例介绍如下:(1)癫痫大发作抢救流程是体位处置→吸氧→呼吸道处理→静脉通路建立用药和肌肉用药→安全护理→环境护理→记录。将教材知识依据工作过程进行合理整合,将相关知识和能力进行融会贯通,设计出教学思路及时间安排。在学习“癫痫”之前,学生在刚进入临床病房实习之前,已经进行了一个月的护理基本操作培训,具备了一定的基础。(2)模拟一例癫痫大发作病例,带教老师给出护理实践指南①评估和观察要点②操作要点③家属指导要点其余要求同学自己学习书本,观看多媒体,查看文献资料后自己总汇。整理出详细的操作步骤,然后演示操作。没5人一组,一人演示病人,两人演示抢救护士,2人演示换着家属。5人角色轮流转换。每抢救完一次,抢救护士都要汇报病例,做总结,记录。回答家属的问题,并对家属和患者做健康指导。带教老师现场不做评价,只做监督和操作知识点的考核。老师最后做点评和总结。 1.2.2 评价方法成绩由操作考核和理论知识考核两部分。实际操作考核分为5个必须完成的要点:①卧位的正确处理;②吸氧的正确处理;③气道开放的正确处理;④负压吸引器的准备和口鼻分泌物的正确处理;⑤静脉通路的开放,每个要点10分,共50分。另外操作具有整体节奏感和现场急救感,操作的熟练程度给予加分制度,满分为10分。操作中增加患者尿失禁,作为附加题。满分10分。实践操作总共70分;理论考核满分50分。由老师出卷,涉及疾病的病因,用药,健康教育,以及注意事项。 2.结果 两组成绩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 提高学生的能力试验组的理论成绩明显的高于对照班(P<0.01),实践考核也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 0.01)。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给学生进行完整流程的示教,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工作过程,并尝试解决问题。充分利用了护理技能实训中心的资源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2,3]。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加强,团队合作更加有效,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4] 。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困难,不再依赖教师,而是习惯性地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查找资料,这样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花费的时间会稍多一些,整个流程掌握慢一些,但是一旦掌握之后,不容易忘记,并且应变能力增强[5]。让学生在让学生在模拟工作情境中边护理患者、边学习知识,增加了动手动脑的机会,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和学生的职业能力。 3.2 教师方面发挥“以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教学资源,包括临床护理案例、教学项目与项目任务,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鼓励学生完成相应的项目任务,突出了以岗位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参考文献 [1] 刘丽华.互动式教学法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09,31(3):345—346. [2] 郎玉玲,安秋月,梁宇,等.《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6):101—102. [3] 任海静,李丽英.《基础护理学》态度目标教学模式的探索[J].护理实与研究,2010,7(4):90—92. [4] 陈晓燕,顾仿亚,项春燕,等.临床护理教育实施护理程序的培养及思考[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102— 103. [5] 郭春红,曹枫林.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在静脉输液法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5): 112-114.

(完整版)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二)答案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二)答案 PS:有的同学拿到的是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一)的试卷,也就是说老师把两套题混在一起发的,拿到一卷的只有自己找了! 一、判断题 1. 选择项目时,创业者必须清楚,重要的是“我想干什么”。(×) 2. 在核算企业资金时还必须给自己留出一定的生活费用;(√) 3. 自家店铺附近有同类生意,不论多少都是不行的。(×) 4. 某店铺的租金比其他同类的高,这是不合理的,谁做谁都要亏。(×) 5 大量研究表明,性格与成功的关系大于智商与成功的关系:(√) 6.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只要能拼命的赚钱,别的什么都不重要。(×) 7. 提高创业者素质的途径是:一靠学习,二靠实践。(√) 8 创业动机决定创业行为直接制约其创业后情况。(√) 9. 小企业为了迅速做大加强,就必须在短期内增加经营规模,扩大经营区域。(×) 10. 许多创业者经常会“先打工,后创业”的道路,这是为创业积累必要的经验和能力。(√) 11. 俗话说冒险与利润一定是相对的,只要冒险一定能赚大钱。(×) 12. 一切经济活动必须按照市场的需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进行。(√) 13. 创业意向书的主要内容就是确定资金和经营场地。(×) 14. 创业者亲自到市场去是最可靠的方法。(√) 15. 研制出来的新产品不能立即大批量生产大面积投放市场,还应有个市场试销运作。(√) 16. 一般微小型企业不单单属于市场的追随者或者补缺者,也能成为市场的领导者。(×) 17. 对于连锁加盟,创业者要选择比较成熟的公司,至少要有两年以上的加盟史。(√)

18. 创业计划一旦制定,就要严格执行,在行动中不能更改。(×) 19. 市场分析主要了解消费者的情况,不需要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 20. 创业计划书是书面计划,无法预算好所用的人员、数量、岗位及薪酬。(×) 21. 企业及经营目标是根据创业者的愿望来制定的。(×) 22. 创业初期的资金少必然会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的紧张。(×) 23. 员工工资和日常开支以及其他各项运营费用,至少要估计三个月的开支额。(√) 24. 固定资金比例占有越大,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大。(√) 25. 流动资金短缺使企业亏损的原因。(×) 26. 银行贷款与否看的是现金流而不是盈利。(√) 27. 盈利好不代表现金流好,盈利不好不代表现金流不好。(√) 28 交通便捷的地方客流量也一定大。(×) 29. 个人独资企业由一个自然人投资,其财产为投资人家庭所有(×) 30. 个人独资企业要有投资人申报的,因此,个人独资企业有法定的最低注册资本金。(×) 二、单选题 1. 创业的首要条件是要有( B ) (A)贵人的相助(B)强烈的欲望(C)充足的资金(D)平和的心态 2. 不少成功的创业者和企业家往往都具有( D ) (A)良好的教育条件(B)经商家庭的影响(C)广泛的社会人缘(D)对成功的强烈愿望 3. 通常认为个人成功的程度与速度同个人这种渴望的强度与持久度( C ) (A)有点关系(B)没有关系(C)成正比(D)成反比 4. 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创业者所选的项目必须是(D ) (A)最好谋成的(B)前人成功的(C)朋友推荐的(D)适合自己的 5. 选择项目要综合考虑个人能力等诸多要素最好是(B ) (A)利润不高不做(B)不熟悉不做(C)投资大不做(D)风险大不做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创业者必须进行市场调查,善于发现和捕捉市场机会。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一、思路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兴趣为教学组织的起点并要求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依据。按照一个创业成功过程所需的因素进行教学组织。 二、特点 自主性——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课上和课下的创业活动 研究性——研究案例、与企业家座谈共同交流和探讨创业历程 开放性——走出课堂和校园参与市场调研、采访企业家 综合性——综合应用所学过的创业知识解决创业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实践性——模拟创业和真实创业结合,训练创业能力 三、教学组织 铺垫课市场ABC(课前准备知识) 培训目标:像企业家那样思考 培训工具:活页挂纸彩色卡片投影仪白板笔白板 培训方法:讲授头脑风暴讨论案例研究 培训课时:2课时

模块一认识企业 培训目标: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极其影响,了解初创企业的基本特点;培训工具:活页挂纸、彩色卡片、投影仪、白版及白版笔; 培训方法:讲解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游戏案例研究 培训课时:4

模块二学习创业精神 培训目标:强化学员的创业意识,理解创业精神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培训工具:活页挂纸、彩色卡片、投影仪、白版及白版笔; 培训方法:讲解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游戏案例研究 培训课时:4

模块三认识创业者特征 培训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成功创业所需具备的个性特征 培训工具:投影仪彩色卡片白板白板笔活页挂纸纸球纸篮培训方法:讲解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游戏案例研究 培训课时:5课时

!!! 模拟经营游戏一: 企业运营周期 简介:该游戏在有四面墙壁的培训教室中提供经营一家企业的“ 实际”经验。游戏的初衷是给 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做出各种决定和应对这些决定带来的后果,而这一切都是他们在实际操作企业时必须要做的。因此游戏是在模拟一个真实的企业环境。 培训目标: 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模拟经营中了解企业运营周期。 培训工具: 投影仪 彩色卡片 白板 白板笔 活页挂纸 纸球 纸篮 培训方法: 讲解 讨论 游戏 培训课时: 2课时 模块四 开发创业者能力 培训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成功的创业者和小企业的管理所需要的关键能力与决定性因素 培训工具:投影仪 彩色卡片 白板 白板笔 活页挂纸 培训方法:讲解 讨论 角色扮演 头脑风暴 游戏 案例研究 培训课时:3

企业如何成为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docx

企业如何成为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 摘要企业作为职业教育重要办学主体是现代职业 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支持职业教育、与职业院校合作 以及举办职业教育机构是其主体地位渐进发展的具体表现。 政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并开展配套教育体制改革,是企 业成为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企业;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社会责任;政府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10-0051-05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于企业在职业教育中所处地位的认 识不断地深化。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职业教育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1] ,强调的是企业参与。2014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就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予以了重新界定,提出了“职业 教育的重要办学主体”的命题。 目前,我国学界对职业教育发展三大因素中的政府、学 校进行过长时期、多角度的分析,但从企业角度进行的研究 还不深入。“企业成为职业教育重要办学主体”命题的提出 自然会引发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企业为何应成为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 (一)企业深度参与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 近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主要体现为在政府(主要 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导下开展的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 革,几乎没有涉及到行业、企业领域。在此过程中,人们逐 渐意识到企业参与的重要性:一方面,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 最大瓶颈在于企业参与不足。由于行业、企业没有被有效纳 入改革系统,导致职业教育改革只能在政府、学校之间进行,人才培养难以适应行业、企业的需要,也难以满足学生的就 业与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脱离行业、企业办教育,不能有效利用企业资源,不仅耗费大量资金在低水平的实训 设施设备的重复建设上面,本质上也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 费。因此,有效推进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成为近年来探索 的重心。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过于强调职业院校的主体 地位,始终把企业作为“被合作者”,是企业“有限”参与 职业教育的重要原因。这是因为,在现有校企合作的框架下,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除了被动提供相关设施、场地外,很难 真正介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去,同时除了将职校学生作为相 对廉价劳动力使用之外,也很难将企校合作与自身的短期利 益或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可能与 职业院校开展深度合作,只能是职业教育的旁观者。“企业

浅谈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浅谈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发表时间:2014-01-20T13:29:22.797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10期供稿作者:苏爱香 [导读]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导致社会生活特别是职业变更速度加快。 苏爱香(东营市河口区教育局山东东营257200) 为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并配套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推动职业教育进一步实行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在企业规模、技术实力增强的时代背景下实行的,对于帮助职业学校学生提升职业素质,达到学生满意就业、企业满意用人的目的,促进职教教育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 首先,校企合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前,职业教育模式单一,学制固定,培养周期长,轻实践重理论,学生动手能力差,知识储备与企业实际相脱节。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导致社会生活特别是职业变更速度加快。职业教育脱胎于计划经济,缺乏明显的适应性,办学模式单调,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校企合作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就业相结合,是职业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其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它丰富了工学结合的内涵,把学生融入企业,就是把就业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职业教育面对的市场大多是需要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岗位,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可以使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从单一的课堂教育走向职业岗位,使学生有机会到企业实习,较早掌握生产实践能力。 再次,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直接参加社会实践,较早地接受企业文化熏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锻炼,弥补了学校课堂教育在这方面的不足。 最后,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实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当前,部分中职院校面临的一个实训教学的难点,就是实习教学设备少,教学任务重。而实训教材离不开对先进设备的使用,所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软硬件条件,合理调配资源,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点。 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依据 近年来,关于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国家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予以认可和支持。从文件出台的内容看,校企联合办学的探索是一个成熟完善的过程,体现出从鼓励为主到政策法规的具体化,再到用税收、教育经费等明确手段进行凸显的过程。1991年国发第55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在各级政府的统筹下,发展行业、企事业单位办学和各方面联合办学,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培养技术工人方面的优势和力量。这是国家以决定的形式,鼓励企业利用技术、硬件方面的优势参与到职业教育发展中来。2002年国发16号《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指出,企业要和职业学校加强合作,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决定中,对校企联合办学采用的方式进行了细化,为联合办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为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2005年国发35号《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密切结合,企业可以联合举办职业院校,也可以与职业院校联合办学;企业有责任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2006年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107号《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指出:凡与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签订三年以上合作协议的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期报酬,准予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三、中职学校如何推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1.提高思想,抓住机遇。校企合作,是经过多年实践证明了的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广大职业院校要充分认识校企合作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克服“关门办学、闭门造车”的弊端,明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坚定校企合作的办学目标,真正发挥学校和企业的资源优势,扬长补短,培养出适应企业发展的合格人才,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目标。 2.慎重选择目标企业。在选择时,要充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工种情况、技能人才需求情况等,要在认真分析我们职业学校优势的基础上,与企业开展对接。企业不仅是依法合规设立的主体,也应是知名度高、管理规范的企业,学校主动与之建立合作关系,有利于实训的效果,也有利于保障学生就业。 3.构建合作约束机制。学校要成立校企合作组织领导机制,负责学生实训期间的管理以及与企业的沟通对接工作。双方要签订合作协议,清晰界定权力义务关系,明确约定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安全、保险、报酬等条款,发生纠纷时,按照约束性条款执行,免除不必要的纠纷。 4.合理利用企业资源。企业不仅具备学生实训不可或缺的设备、技术,更具有教学上无法比拟的工作环境。因此,要真正利用好实习工厂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条件,将工学结合融合在生产现场的环境中,把生产现场当作教学课堂,学生直接进行生产操作,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成本意识、团队意识。这样既可以完成实习企业的生产经营任务,增加收益,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双赢目标。 5.强化实训学生的安全管理。校企联合开展的实训是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职业教育院校,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确保实训工作顺利进行。在实习前,要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安全管理相关知识,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提升自我保护能力。要建立责任制,明确实训期间安全管理责任人,措施到位,奖惩兑现。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43400109.html,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实效性不足的原因分析 作者:崔斌 来源:《职教通讯》2015年第11期 摘要:为实现高职教育目标、实现高职教育改革、实现高职学生高质量顺利就业,高职院校需要加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就当前引起高职院校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实效性不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职业发展;就业指导;实效性 作者简介:崔斌,男,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1-0039-04 随着国家教育扩招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就业政策转变成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市场化就业体制,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要追求质量,满足人才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但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出现了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实效性不足。究其原因,具体有如下八个方面。 一、思想理念和价值取向有偏差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不仅包括了择业指导,还涵盖了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包括如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当前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一方面,趋于功利化,过于强调其社会服务功能,盲目地把大学生顺利就业,提高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看作唯一的目的,忽视了就业质量,忽视了就业指导的教育功能,更是没有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更高层面上去认识和把握就业指导行为,导致了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严重缺乏;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对就业指导的重视程度不够,观念落后,认为只要有些理论功底和高水平的操作技能就好就业,很少在就业指导工作的资金和场地等方面投入,就业指导工作普遍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还有些学生和家长甚至觉得职业指导作用不大,是可有可无的。 二、缺乏专业化、高素质,稳定的就业指导队伍 高职院校负责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的专职工作人员普遍很少,基本没有达到教育部要求的“高校校级专职就业工作人员数量与应届毕业生人数比例不低于1∶500”,很多都是学生管理和思政队伍里兼课的,系书记、辅导员、行政人员居多。这就导致了他们的精力和能力有限,很难分出精力来学习和研究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且就业指导教师的待遇也不高,工作满意度很低,缺乏归属感、认同感和成就感,工作的稳定性极差。[1]这些教师很多都没有经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