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与汉语——静态与动态的转换翻译

英语与汉语——静态与动态的转换翻译
英语与汉语——静态与动态的转换翻译

从词类运用和遣词造句的方法来看,英语和汉语有一个显著的差异:英语呈静态,汉语呈动态。也就是说,英语中有一种少用动词,或用其他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自然倾向;而汉语动词十分丰富,应用广泛而自由。这是因为汉语动词没有人称与数的限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时态、语态、语气的变化,没有谓语动词谓语动词的区别,所以使用频率非常高。

英语的静态特征主要表现在句法方式和词汇方式两方面:句法方式是指用非谓语动词(分词、不定式、动名词);词汇方式是指用动词的同源名词、同源形容词、副词及介词短语等等。

英译汉——化静为动(在译文中强化汉语的动态色彩)

1. 英语名词与汉语的动词的转换

名词是英语的优势词,在英语中大量被使用,特别是常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各种动作概念。由于英语名词具有很强的表意功能,很多汉语中的动词功能在英语中是用名词来行使的。而动词是汉语的优势词,在汉语中随处可见,动词可以充当句子的多种成分,没有太多的限制。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有大量的英语名词可以对应成汉语的动词。

例(1) The sight and sound of our jet plane filled me with special longing.

译文:看到我国的喷气式飞机,听见隆隆的飞机声,令我特别神往。

例(2) She has a great taste for music.

译文:她十分爱好音乐。

例(1)中的sight 和sound两个名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在翻译时对应成两个动词“看到”和“听到”。例(2)中的“taste”本是名词词性,在汉语中对应成动词词性。两例十分典型地体现出英汉静态与动态的语言特征。

2. 英语形容词与汉语动词的转换

在进行英译汉时,英语中的形容词也常常译成汉语的动词,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系表结构”中用来表达情感、思维、知觉等意义的形容词,常常被译成相应的动词。同理,汉语中用来表达这种意义的动词也可以译成英语的这种结构。请看一下几例。

例(5) We are very grateful to you for meeting us at the airport.

译文:我们非常感谢你来机场接我们。

例(6) I am doubtful whether she is still alive.

译文:我怀疑她是否还活着。

3. 英语介词与汉语动词的转换

介词是英语特有的词类,使用频率非常高。英语常用介词短语取代动词短语,实现以“静”代“动”,使英语的静态特征尤为显著。许孟雄教授曾在《英语介词在汉译英中的作用》一文中明确指出“在某些情况下, 英语介词是能够用来代替汉语动词的。”因此在英汉互译时,可以将英语介词或介词短语与汉语动词或动词短语直接进行转换,使得译文更加地道。

例(9) Many more visitors than it can comfortably hold pour into it, off the regular streamers, off chattered motorboats and off yachts, all day they amble up the towpath, looking for what?

译文:来客多了,这个小地方就拥挤不堪。搭班船的,坐包船的,驾游艇的,一批批涌到,从早到晚,通过那条纤路,漫步进村观光,想看什么呢?

例(10) He came to me with a smile.

译文:他带着微笑向我走来。

例(9) 中的“off”本来是从船上下来的意思,这里换上了三个动词“搭”、“坐”、“驾”,非常形象。例(10)中的“with”也被翻译成动词“带着”,和“微笑”互为动宾,十分贴切。

4. 英语副词与汉语动词的转换

英语中副词的作用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全句,说明时间、地点、程度、方式概念等。英语中在系动词之后用作表语的副词,以及用于复合宾语的副词,往往可转成汉语动词。而汉语中一些动词在译成英语时可以采用副词,避免了译文出现几个动词同时出现的情况。

例(13) That day he was up before sunrise.

译文:那天他在日出之前就起来了。

例(14) That chair has a broken leg, it will let you down.

译文:那把椅子有一条腿断了,它会使你跌倒。

汉译英——化静为动(将汉语诸多的动词结构转换为英语静态)

汉语的动词转换为英语的介词

这次会议具有重大意义。

This meeting is of great importance .

这项目正在讨论之中。

The project is under discussion..

汉语的动词转换为英语名词

此时,表示对一种状态的客观描述。

他能吃能睡能说,就是不能干。

He is a good eater ,good sleeper and talker ,but not a good doer.

汉语的动词转换为英语形容词

汉语中的表示情感、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动词一般译为英语的“be+adj ”的结构

他渴望知识。

He is thirsty for knowledge.

汉语中一些表人或特质的动词可译为“be+有英语动词派生而来的同源形容词”的结构

他们享受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接待。

They had a reception (which is)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汉语的动词转换为英语的副词

基本属于汉译英的逆反过程,有两种特殊情况

汉语动词或动词短语转换为英语以—ly结尾的副词。

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反对你马上离开。

Personally I see no objection to your leaving at once.

汉语中表动作发生、进展的副词可译为英语中像似含义的副词。它们一般在be 后作表语。那天他们在黎明前就起身了。

They were up before dawn that day .

综上所述,静态与动态的差别是英语与汉语的显著差异。英语中的动作意义常常借助于名词、形容词、介词或副词来表达,句中少有动词。相反的,汉语中动词出现频率很高,动词甚至可以充当几种句子成分,因此常常是一句出现若干个动词。了解了英汉语言的这种差异,在翻译过程中,适当地将二者语言特征加以转换,可以使译文既能更好地忠实于原文,又符合各自的语言习惯。

汉语与英语的差别(一)

汉语与英语的差别(一): 《再寄小读者》英译文赏析 张培基先生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1-4册)(Selected Modern Chinese Essays),一直作为我翻译学习使用的精读教材。此前,我曾写了该书第四册中《美国的男女》和《斯诺精神》两篇文章英译文赏析,只是时间已过了修改的期限,无法把那两篇文章收录到此系列中来。 汉语与英语的差别系列是以我赏析的文章开始的,并无章节的先后顺序,这也是我的一个习惯,有时并不完全按照页码或文章编排顺序来读。 该书收入的汉语文章皆出自名人大家之手,原汁原味,汉语言文化浓厚;英译文出自张培基教授,地道精确,淋漓尽致,符合译入语的习惯。 我一路拉杂写来,读到哪,写到哪,并无一定的顺序,而且汉语与英语的区别也无一定的编排,只是从所选的文章中来看两种语言的不同,可以说还是英译文的赏析。 本期的赏析是冰心的《再寄小读者》的英译文。 一、汉语多用主动,英语多用被动 三四百座大大小小的桥,将这些小岛上的一簇一簇的楼屋,穿连了起来。 And clusters of buildings on the small islands are linked by some 400 bridges of various sizes.

这种热切的呼声,是我们到处可以听到的。 The same urgent voice is hear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二、汉语的迂回绕弯,英语的直抒胸臆 夜间一行行一串串的灯火,倒影在颤摇的水光里,真是静美极了! What a wonderful sight it is when strings of their lights are reflected in the quivering water at nights! 在雪光之中,看到融融的春景,在我还是第一次! It was the first time for me to see a warm snow-covered spring scene. 这两个汉语句子的重点都在最后一句——“美极了”、“第一次”,是在描述、感慨了一番后,最后才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正如同汉语写文章时,写了一大通周边的环境,无非就是引出一个人物。而英语就不是这样的表达,先写出自己的感受或观点,然后再描述说明。 三、汉语的咬文爵字,英语的避虚就实 昨天在帕都瓦城,遇见大雪,那里本已是桃红似锦,柳碧如茵,而天空中的雪片,确是错棉扯絮一般,纷纷落下。 Yesterday,snow fell in large flakes on Padova when the city was at the height of its beauty with pink peach blossoms and green willows. 桃红似锦,柳碧如茵。这种四字成语是我们典型的汉语表达方式,无非就是红的桃花和绿的柳枝。译成英语时,往往只取

英语与汉语——静态与动态的转换翻译 (1)

从词类运用和遣词造句的方法来看,英语和汉语有一个显著的差异:英语呈静态,汉语呈动态。也就是说,英语中有一种少用动词,或用其他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自然倾向;而汉语动词十分丰富,应用广泛而自由。这是因为汉语动词没有人称与数的限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时态、语态、语气的变化,没有谓语动词谓语动词的区别,所以使用频率非常高。 英语的静态特征主要表现在句法方式和词汇方式两方面:句法方式是指用非谓语动词(分词、不定式、动名词);词汇方式是指用动词的同源名词、同源形容词、副词及介词短语等等。 英译汉——化静为动(在译文中强化汉语的动态色彩) 1. 英语名词与汉语的动词的转换 名词是英语的优势词,在英语中大量被使用,特别是常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各种动作概念。由于英语名词具有很强的表意功能,很多汉语中的动词功能在英语中是用名词来行使的。而动词是汉语的优势词,在汉语中随处可见,动词可以充当句子的多种成分,没有太多的限制。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有大量的英语名词可以对应成汉语的动词。 例(1) The sight and sound of our jet plane filled me with special longing. 译文:看到我国的喷气式飞机,听见隆隆的飞机声,令我特别神往。 例(2) She has a great taste for music. 译文:她十分爱好音乐。 例(1)中的sight 和sound两个名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在翻译时对应成两个动词“看到”和“听到”。例(2)中的“taste”本是名词词性,在汉语中对应成动词词性。两例十分典型地体现出英汉静态与动态的语言特征。 2. 英语形容词与汉语动词的转换 在进行英译汉时,英语中的形容词也常常译成汉语的动词,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系表结构”中用来表达情感、思维、知觉等意义的形容词,常常被译成相应的动词。同理,汉语中用来表达这种意义的动词也可以译成英语的这种结构。请看一下几例。 例(5) We are very grateful to you for meeting us at the airport. 译文:我们非常感谢你来机场接我们。 例(6) I am doubtful whether she is still alive. 译文:我怀疑她是否还活着。 3. 英语介词与汉语动词的转换 介词是英语特有的词类,使用频率非常高。英语常用介词短语取代动词短语,实现以“静”代“动”,使英语的静态特征尤为显著。许孟雄教授曾在《英语介词在汉译英中的作用》一文中明确指出“在某些情况下, 英语介词是能够用来代替汉语动词的。”因此在英汉互译时,可以将英语介词或介词短语与汉语动词或动词短语直接进行转换,使得译文更加地道。 例(9) Many more visitors than it can comfortably hold pour into it, off the regular streamers, off chattered motorboats and off yachts, all day they amble up the towpath, looking for what? 译文:来客多了,这个小地方就拥挤不堪。搭班船的,坐包船的,驾游艇的,一批批涌到,从早到晚,通过那条纤路,漫步进村观光,想看什么呢? 例(10) He came to me with a smile. 译文:他带着微笑向我走来。

法律英语的句法特点及其汉英翻译策略

法律英语的句法特点及其汉英翻译策略 引言 法律语言在书面表达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多用长句,这也就是法律的起草者和翻译者所说的“一句话”结构。在英、汉法律文本中,这种使用长句表达的倾向缘于立法者试图将某一问题的相关信息全部安置于一个完整的句子之内,避免几个分散的句子可能引起的歧义。立法语言的长句结构可以追溯到古代罗马、希腊以前的时期,当时,由于没有标点符号而导致了“一句话”的长句结构在法律语言的表述中大量使用,有时甚至仅用一个长句来表述某一部法规的整个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标点符号出现了;但是,法律法规也变得日趋复杂。 为了让使用者易于理解和掌握,一部法律法规通常被分为数个部分来进行表述,但使用长句结构的表达习惯在法律的起草和翻译中却一直延用至今。 长句结构的构成要素 长句结构在法律语言中的应用之所以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是因为很多学者认为,一个立法语句应该由三个或更多的主要分句构成,本文对构成法律英语的长句结构的三个要素(条件句、逻辑连接词and 和o r 、修饰限定成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在汉英法律翻译中如何利用这三个要素来避免在一个长句里出现歧义或错误的解决办法。 主要分句又由几个从属分句修饰限定。这样的长句不容易产生误解,因为读者不必去核实各个独立句子之间的关系。此外,他们还认为一系列的短句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结果是毫无必要的重复或使人厌烦困惑的相互指代,或二者兼而有之,因此很可能会影响交际效果。所以,大多数学者都坚持在法律的起草和翻译上使用“一句话”的长句结构来进行表述。例如:例1:第一百一十三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Article 113 If either party fails to perform its obligations under the contract or does not perform its obligations as contracted and thus causes losses to the other party, the

中国人说英语普遍存在的发音问题

(本文是本人英语教学中的经验总结,贴出来希望对发音有困难的英语学习者有所帮助,转贴时请注明出处:作者喻舟,贴于普特听力网)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人说英语在发音方面的困难并不特别严重。所以,即使我们的发音不太理想,但听起来也不象某些国家或地区的人那么“可怕”。有人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印度人说英国话。其实不仅仅是印度人,日本人讲英语似乎也比较“难受”,另外,整个阿拉伯语国家的人讲英语普遍难懂。就连法国人讲英语也不怎么好听,看过美剧《Gilmore Girls》的朋友一定对那位来自法国的黑人吧哥所讲的难受的英语有着深刻印象。 尽管如此,中国人讲英语依然普遍透出浓厚的“中国口音”,就连不少在美国生活了相当长时间的中国人,也难以去除这种口音特征。究竟是那些因素构成了我们独具特色的中味语音呢?下面聊一聊这个话题。 第一汉语中的元音发音部位比较靠前 汉语的元音系统,极少使用后元音。汉语拼音中的五个基本元音(韵母)e、i、a、o、u,属于前元音(i、u)或中元音(a、e、o),由它们构成的双元音或多元音自然而然也属于前、中元音效果。但是,在英语中,这五个元音对应的音素中只有两个属于前元音(e、i),另外三个都是后元音(a、o、u)。 当今的汉语,真正的后元音只剩下[-ng]音素了。即使是汉语中的[-ng]音素,在中国南方广大地区的口音中也发生了明显的退化现象,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部分汉字在北方人口音中发[-ng]音而在南方人的口音中却被[-n]取代(有趣的是,美国俚语中也大量存在把-ng 音发成-n音的倾向);二是南方人发[-ng]音时,发音部位也比北方人靠前一些,听起来没有北方人那么明显的喉音效果。

英语和汉语比较着学习相同的地方保留下来不同的

一、英语和汉语比较着学习:相同的地方保留下来,不同的地方作出变更,把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母语——汉语(包括古汉语)作为学习的工具,会有帮助,并且同时加强了母语掌握的深化程度。 1、比如:句子成分: 英语:主、谓、宾、宾补、表、定、状语。 汉语:主、谓、宾、补、定、状语。 2、又如:句型: 英语:简单句、复合句、并列句三种。 汉语:单句、复句两种。这里重点强调一下两者的联系和区别:英语句型的分类是按非谓语动词和谓语动词的个数作为划分的标准的:简单句没有非谓语动词,且只有一个谓语动词;复合句至少有一个非谓语动词,且只有一个谓语动词;并列句有两个以上谓语动词。 当然句型的分类还有其他角度: 比如按语气分为四种: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陈述句(英语中又叫Yes\No问句)又分为肯定句和否定句两种,疑问句英语中又分为一般、特殊、选择、反疑四种。这里作为简述,主要回答您说的学习方法,这里也能看出英语和汉语的联系和区别。 3、又如不同句子成分在句子中的位置,英语和汉语也有相同和

不同。 我学其他方面的知识也一样,重点记住陌生的、不同的、特殊的,那么剩下的全部都是已经掌握的,或相同的,这很容易。 比较的方法用的范围很广,这里我只说了具体的一种——英语和汉语语法比较,还有很多种比较,实质都是找相同和找区别,还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二、综合的方法: 如任何一种语言无外乎四个要素:音、形、义、用法(即语法:分为词法和句法两部分)。 比如:[shu]、书、一种的读物、名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宾语等。 [音标]、book...、n、... 课本、字典里也都是这样。也就是说,一个词汇,会念、会写、知道什么意思、会用(组词造句等应用),就等于掌握这个词汇了。反过来遇到一个词,也要从它的这四个方面“分解”,关注、去掌握,才称得上学会了这个词汇。

汉英语言对比之静态与动态

汉英语言对比 ——静态与动态(Stative vs.Dynamic)

比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也是语言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中国语言学大师赵元任先生说:“所谓语言学理论,实际上就是语言的比较,就是世界各民族综合比较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语言研究中的比较,可以是在同一种语言内部进行的,也可以是在不同的语言之间开展的;可以是历时的,也可以是共时的。我们这学期开设的汉英语言对比课程,我认为是在不同语言中进行的共时研究。这门课的开设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我们一般接触的课程里都是比较基础性的课程,比如精读,泛读,听力,口语,这些科目培养的是我们某一个具体方面的能力,这让英语的的确确变成了一门“工具型”学科,而没有展现出它作为一门语言独特的魅力。而英汉语言对比却使我得以站在一个高度,好好的审视“英语艺术”。 英汉语言可对比之处有很多,我所写的论文研究的是静态与动态(Stative vs.Dynamic)。 英语是静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有少用动词而用其他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倾向,倾向于多用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因而叙述呈静态(stative);汉语是动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汉语有一种多用动词的习惯,因而叙述呈动态(dynamic)。造成英语呈静态的原因是英语句子中的谓语动词要受很多形态变化规则的约束,使用时有很多不便, 所以一般每个句子只有一个谓语动词。而对动词的需要有不至于此,于是只能采取名词化的方法。也就是说英语是屈折语,英语动词的使用受到形态规则的严格限制,一个句子结构通常只用一个谓语动词,或者至多是几个动词并列作谓语。大量原来应该用动词表达的概念除了用非谓语动词表达外,必须借助于动词以外的词类,其中主要是名词和介词,以及形容词和副词,名词和形容词等可以由动词派生或转化而来。这种使用优势不仅降低了动词出现的频率,而且削弱了动词所表达的意义,产生了动词的虚化和弱化,这就使得英语的表达呈现“静态”倾向。而且我认为英语多用名词会使语言显得更加正式和地道;而汉语呈动态的原因是它是分析性的,所以词类界限并不明显,但动词距离人的体验最近,又无需形态变化,故而最具优势。也就是说汉语不是屈折语,汉语动词没有形态变化的约束。在使用中,由于对动词的约束不像英语那样死板,没有英语那样多时态,人称的变化,所以我们使用起来十分灵活,方便。汉语同时也没有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的形式之分,原形动词可以充当句子的各种成分,可以在句中多次连用,甚至重复,重叠,合成并用,这无疑会使汉语动态意味更浓。因此汉语除了部分句子没有动词以外。大量的句子都不止使用一个动词,动词的优势必然使汉语的表达呈“动态”倾向。”这就使得现代汉语显得优美而舒缓。 因此我们在翻译时也要注意到语言的特点。举几个例子: (1)He was a nonsmoker and a teetotaler. 他既不抽烟也不喝酒。 (2)Vietnamese war is a drain on American resource.

最新英语汉语发音根本区别教学提纲

这样学英语等于自欺欺人:英语发音采用的是“口腔后部发音体系”,和汉语的发音体系相比,英语的这种发音体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用口腔后部的微小动作来发音,所发出的很多音相近得难以区分,比如seat和sit,had 和head,full和fool,bed和bad等等难以记数的相近发音,都是用口腔后部的微小动作来实现发音和区分发音的。 凡想学好英语的人,无不奢望自己能有一口流利优美的英语发音,而为了锻造一口流利优美的英语发音,却几乎百分之百的中国人都在犯一个天大的错误,那就是把“流利”误认为是“快”,误认为发音越快越流利,越快速练习英语发音,就越能练出流利的英语发音。 因此,风行全国的好多英语发音学习方法都倡导“快”,都比赛“快”,都以“快”为标准来衡量一个学生英语发音的流利程度。在“以快为流利”的错误思想的指导下,很多老师在教学生英语发音时就像是绕口令的比赛

教练,要拿着秒表组织学生进行快速发音的比赛,看谁能一口气背出几句、几十句、上百句英语,谁的英语发音最快,谁就是英语发音的冠军。多年来,“以快为流利”的主导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的英语发音教学,若是让一个中国学生表演一下他的英语发音水平,很少有人会慢说一段英语给你听,而都是毫不犹豫地给你背出一大段“飞速”的英语,让你眼花缭乱,大开眼界,真是“以能快速说英语为荣,以不能快速说英语为耻”,快速等于流利,蔚然成风。 然而很少有人觉悟到,这种“飞速而流利”的英语发音后面其实掩盖着十分严重的问题。首先是难以听懂,很多外国人都表示难以听懂中国学生的“流利”英语。北京电视台曾经举办过一次讲外语的节目,著名的美籍外语专家莫大伟先生在节目里听一个被认为是

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第二讲 原句:I seized the largest brush and fell upon my wretched victim with wild fury. 译文:我抓起那支最大的画笔,势不可挡扑向那全无招架之力的画布。 原文:There is a definite link between smoking and lung cancer. But this doesn’t make you too uncomfortable because you are in good company. 译文:吸烟肯定与肺癌有关,但这并不能使你感到太不舒服,因为吸烟的人不止你一个。 原文:Derek fancies himself as a ladies' man, but he spends too much time admiring himself in the mirror for my liking. 译文:德里克自以为是个讨女人喜欢的人,可是我不喜欢他花那么多的时间在镜子面前自我欣赏。 He is the last man to come. He is the last man to do it. He is the last person for such a job. He should be the last (man) to blame. 原文: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译文:约翰为人可靠,他既忠诚又正直。 Literal translation takes sentences as its basic units and the whole text into consid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course of translation. It strives to reproduce both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the style of the entire literary work and retain as much as possible the figures of speech. 死译:one-to-one translation: each SL word has a corresponding TL word. 硬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 Transfers SL grammar and word order, as well as the primary meanings of all the SL words, into translation. It is normally effective only for brief simple neutral sentences. Literal translation goes beyond one-to-one translation, ranges from one word to one word, through group to group, collocation to collocation, clause to clause, to sentence to sentence. Literal translation is the basic translation procedure both in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in that translation starts from there. ---by Newmark Liberal Translation mainly conveys the meaning and spirit of the original without trying to reproduce its sentence pattern or figures of speech. 原文: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错译:Our friends are all over the world. 译文: We have friends all over the world. 单词

英语和汉语的十大区别

英语和汉语的十大区别 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第3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 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 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成为固定装置的,嵌入墙内的;内在的,固有的)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译文明显就是简单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考研英译汉试题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长而复杂的句子,而翻译成中文经常就成了许多短小的句子。 例如: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身心的锻炼,训练;纪律,风纪,命令服从;惩戒,惩罚;学科,科目)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 译文:人们对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兴趣,这与其说是因为外部对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学科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还不如说是因为历史学家内部发生了争吵。 英文原句是个典型的长句,由27个词组成,中间没有使用任何标点符号,完全靠语法结构使整个句子的意思化零为整:less through...and more from构成一个复杂的状语修饰动词arisen。在中文翻译中,产生兴趣这一重要内容通过一个独立的句子表达,两个不同的原因则分别由不同的句子表达,整个句子被化整为零。 三、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 英语句子不仅可以在简单句中使用很长的修饰语使句子变长,同时也可以用从句使句子变复杂,而这些从句往往通过从句引导词与主句或其它从句连接,整个句子尽管表面上看错综复杂却是一个整体。汉语本来就喜欢

英语和中文的区别

We have learned ten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Please list three differences impressd you deeply and try to illustrate them with examples. 我们已经学习了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十种差异。请列出三个不同外加你并试图说明他们的例子. 一、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考研(论坛) 英译汉试题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长而复杂的句子,而翻译成中文经常就成了许多短小的句子。 例如: ① 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身心的锻炼,训练;纪律,风纪,命令服从;惩戒,惩罚;学科,科目)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 译文:人们对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兴趣,这与其说是因为外部对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学科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还不如说是因为历史学家内部发生了争吵。 英文原句是个典型的长句,由27个词组成,中间没有使用任何标点符号,完全靠语法结构使整个句子的意思化零为整:less through...and more from构成一个复杂的状语修饰动词arisen。在中文翻译中,"产生兴趣"这一重要内容通过一个独立的句子表达,两个不同的原因则分别由不同的句子表达,整个句子被化整为零。 ②We wanted to avoid the mistake made by many couples of marrying for the wrong reasons, and only finding out ten, twenty, or thirty years later that they were incompatible, that they hardly took the time to know each other, that they overlooked serious personality conflicts in the expectation that marriage was an automatic way to make everything work out right. 许多夫妻因为错误的理由结了婚,结果在10年、20年或30年后发觉他们原来合不来,他们在婚前几乎没有化时间去互相了解,他们忽视了严重的性格差异,却指望婚姻会自然而然地解决一切问题。我们希望避免重蹈复辙。 英文原句是一个典型的长句,of后接了两个动名词短语来修饰couples,第二个动名词finding又跟了三个that宾语从句和一个介词短语引起的状语。句子结构清晰,逻辑关系严密。像行云流水般连绵不绝。而译文的句法结构与译文完全不同,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和汉语的特点,化整为零,分成6个短句来分层表达,而且意思表达得清楚明白。充分体现了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的特点。 二、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 英语句子不仅可以在简单句中使用很长的修饰语使句子变长,同时也可以用从句使句子变复杂,而这些从句往往通过从句引导词与主句或其它从句连接,整个句子尽管表面上看错综复杂却是一个整体。汉语本来就喜欢用短句,加上表达结构相对松散,英语句子中的从句翻成汉语时往往成了一些分句。 例如: ①Can you answer a question which I want to ask and which is puzzling me? 译文: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懂,想请教你,你能回答吗?

中英文发音的区别

中英文发音的区别 其实,英语语音的音感是一种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感觉。说归说,最终还要自己慢慢地揣摩和体会。我就试着表达一下吧,不知道能不能有帮助(*^__^*) “口腔的后半部分发音”其实就是说英语时我们要使用的口腔后部发音法,这是一种新提出的发音理论。 简单点儿说,就是说英语的时候自己的声音要靠后,不能靠前,不能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太“直白”。比如ROAD这个单词,很多英语专业人士都将这个音发成了“肉的”,而实际上,根本原因在于:汉语拼音里的[r]在发音时舌头是不卷起来的,发起来就像“日”的一声,舌位比较靠前。而英语音标[r]发音时舌头是向后卷起的,舌位靠后。明白了这一点就容易掌握ROAD的纯正读音了。 我想这也许是口腔后部发音法最好的一个例子了,希望对你有帮助吧(*^__^*) 英语和汉语是发声方法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汉语用的是口腔的“前部发声方法”,而英语用的是口腔的“后部发声方法”,前部发声法是一种比较放松的、动作较大的、速度较慢的粗旷发声方法,它难以细腻区分英语的很多相似音,并且不适合于发速度较快的英语音。而后部发声是一种发音拘紧的小动作快速发音方法,它可以细腻地区分英语的相近音,并适合于英语的快速发音。 为什么汉语和英语要采用一前一后的发声方法呢?说起来道理也特别简单,只要你了解了英语发音的几大特点后就可以理解发声方法的妙处。英语发音归纳起来总体上有三个特点,即:音多、音相近、发音速度快。首先是音多,英语单词由于是多音节文字,使英语是一种讲起话来很“费音”的语言,汉语几个音就说清楚的东西,用英语说就要滔滔不绝地说上一大堆音,比如说“国际”两个音,用英语说international,要五个音。英语一句话几十个音、上百个音是很平常的事,这说明英语发音比汉语的负担大,汉语发音可以放开嘴巴大动作地大大方方地舒舒服服地发每个音,而英语发音就必须收起嘴巴小里小气地发每个音,甚至还要轻发和省略好多音,不然的话音太多发不过来。其次是音相近,汉语发音由于是大动作发音,音和音之间相差很远,即使放开发音也混不到一起去,而英语发音天生就是“小动作”发音,音和音之间区别很小,一不小心就会混到一起,不能敞开了发音,必须小心翼翼地细腻发音。若说英语时放开嘴巴发音,则往往会出现一团糟的发音状况,因此英语发音时必须

动态汉语和静态英语

“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不要以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从牙牙学语开始,便开始接触汉语,因此,就想象自己很了解汉语。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汉语到底有什么特点?就汉语论汉语,因为没有距离,就看不真切,因为没有比较,就看不明白!只有当汉语和英语比肩而立,碰撞交流,两者之差异,才会赫然呈现。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英语写作的重要性,英语写作能力的高低能体现出其英语综合素质。由于中英文化背景的差异所造成的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写作角度、方法、用词等的不同,使得学习者在英语写作时出现了许多错误。只有弄明白英汉的差异,英语写作能力才能做到不断提高,才能写出让人喝彩的文章。因此下面列举英汉表达一些差异。 英汉差异,影响分析 .

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 . 汉语重意合,结构松弛,多以意思连接的积累式分句(Accumulative Cl ause)或独立的单句(Independent sentence),其彼此的逻辑关系多以句序之先后加以暗示。如:An Englishman who could not speak C hinese was once travelling in China.译文一个英国人,不会说中国话,有一次在中国旅行。英语原句是一个典型的型合句,而响应的汉译则是意合句。假如,将英语原句改成意合句就是:There was an Englishman. He could not speak Chinese. He was once traveling in China.这样一来就没有英语味。 . . 英语前重心;汉语后重心。

英语、汉语表达差异的比较

英语、汉语表达差异的比较 郭平 (苏州市张家港塘桥高级中学,江苏张家港215611) 摘要:英语和汉语是属于两种根本不同的语言体系,两种语言在表达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各自有着自己的语言特点。在英语教学中要教授并使学生掌握地道的英语表达法,就要摒弃汉语化的英语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英语原文。 关键词:英汉表达差异比较 众所周知,英语和汉语是属于根本不同的两种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则属汉藏语系,两者的差异很大。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要学习地道的英语表达法,就必须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英汉表达上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对英语原文的理解,提升英语的口语及书面表达能力。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此对常见的英汉表达差异进行比较,为的是提醒英语学习者要正确地掌握英汉表达的差异,并求教于英汉语言界同仁。 壹、形容词(指颜色方面)表达的比较 英汉中有不少用颜色来表达的词组,但各自形成了独特的用色习语。如:To be black in face 脸色铁青;To have grey hair 头发白了;To beat sb.black and blue 把某人打得青一块,紫一块;A blue film 黄色电影;Black tea 红茶。 贰、动词短语表达的比较 英汉都用动词表达动作,但在习惯用法上仍有许多不同,在表达动作时,英语往往侧重于动作的完整性、形象性和准确性,而汉语则侧重于动作的简洁性及紧急性。 例1.He was very happy and jumped up and down .他高兴得跳了起来。 例2.I asked him to study hard, but he turned a deaf ear to me . 我叫他努力学习,他不听我的劝告。例3.He smiled from ear to ear. 他咧开嘴笑。 例4.The kettle is boiling. 壶里的水开了。在例1中,我们发现此句的英语表达比汉语表达更完整,而汉语表达又比英语表达简炼,它只强调动作本身。英语表达要比汉语表达更使人易于理解。例2的英语表达比汉语表达更形象。把“聋的耳朵”转向说话者,这就意味着“听不进别人的话”,进而指“不听别人的劝告”。此句的汉语表达一般化,缺乏形象性,很难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不难看出,例3的英语表达比汉语表达要准确、生动。例4中用“is boiling”来表达此动作正在进行,是一个持继性的动作,而汉语用“开了”来表示相同的动作,有动作已完成的意思,众所周知,正开着的水不可能一下子停止沸腾,所以,这例子的英语表达更接近于生活。

汉语与英语在语音上的差别讲解学习

汉语与英语在语音上的差别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英语和汉语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两种语言。如果能够精通这两门语言,在世界各个领域内的交流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而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意义更是非同凡响的。既然学好英语和汉语有诸多好处,那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就真的很有必要学好英语和汉语了。英语和汉语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诸多的共同处,但是英语和汉语也有很多的差别,比如二者在语音上的差别就很大。 下面我们对两者在音素、音位、音节、语调、及节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 语音的最小单位是音素,但在言语交际中能区别意义的最小单位是音位。音位分为音段音位和超音段音位两种,前者包括元音、辅音、元音与辅音、辅音与辅音在词中的组合,即音位组合成音节;后者则指重音、音程、节奏、音调、语调及音渡等。英汉两种语言选择发音的部位和方法有很大的共性,例如都使用双唇、舌尖、舌面、口、鼻、齿、腭、声带等部位,都采用塞、擦、塞擦、送气、阻碍等方法。 一元音辅音和声母韵母 英语属印欧语系,汉语属汉藏语系,普通话是汉民族的代表语言。汉语的声母一般位于音节的开头,韵母是声母后面的一部分,一般由元音如ao、ou、ai,或元音加辅音n、ng 构成的16个鼻复韵母,如an、ian 、uan、en、in、un、ang 、ong、iong等。英语

的单元音数量比普通话多,而且分得很细。普通话里只有6个单韵母;英语有9个单元音,分为前、中、后元音。英汉近似音如/i/, /u/,在普通话里发音的舌位比英语更靠前,英语则更靠后。 普通话的复韵母/ei, ai, ao,ou/和英语的双元音/ei,ai,ao, ou/虽都以强元音为主,发音时向弱元音滑动,但普通话较快而且并没有达到弱元音的位置,念起来两者浑然一体;英语的双元音滑动较明显,两者相对独立。同时发音部位也不同:发复韵母/ei, ai, ao, ou/的口型张的小于发双元音/ei, ai, ao, ou/,单舌位略靠后。普通话和英语都有三元音,发音方法各不相同:发普通话的三元音是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中间元音紧张度强,形成一个音节,如/iao, uai, iou, iau/等;英语的三元音由双元音加音标符号//组成,但不出现在同一个音节里,其发音方法是由强到弱,再由弱到次强。 普通话和英语的辅音音位也存在异同。英语的辅音多是清浊成对的,如/p, b/,/t, d/,/k, g/等,而普通话的辅音多数分为送气和不送气的辅音,如b, p, t, d, k, g, j, q, x, zh, ch, sh, z, c, s等,浊辅音只有r, m, n, l, ng 5 个。不送气的/p/和送气的/p‘/是英语和汉语都有的两个音素,(汉语拼音方案/p/写作b,/p‘/写作p)但它们的作用大不一样:汉语的/p/和 /p‘/在汉语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语音单位,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如“表”/piao/和“飘”/p‘iao/,它们是对立的。而在英语里,/p/只出现在/s/的后面,/p‘/只出现在词的开头和其他位置,如sport的p发成/p/,port 的p发成/p‘/,换一下也

英文与中文的比较

英文与中文的比较 英语和汉语有许多的异同。 总的来说英文要比中文容易学习的多。英文和中文尽管是分别属于东、西两个半球的语言,但总的来说还是有相同之处的。例如,中文中有语素这么个说法,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有的语素可以单独成词,有的语素不能单独成词,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刚上学的时候老师经常让我们拿一个不能单独成词的字来造句。例如: 诚:诚实诚恳诚信真诚 英文中也有一个可以和语素相对应的东西,就是英文的词缀,包括前缀和后缀,但大多数时候英语的前缀和后缀是没有实义的,只有和词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意义。例如: Un- unimportant (不重要的) unbelievable (难以置信的) 但是在中文中语素组成后基本上不会改变所组成的词的词性,动词的词性的语素,组成词后还做动词用,名词词性的还做名词用,而英文中的词缀尤其是后缀往往会改变词语的词性。例如: -ion 多是名词后缀-able 多是形容词后缀-ly 多是副词后缀 中文在表达上要比英文简介的多,这也是中文最不好学的一点原因,中文是相当模糊的一种语言,它不太需要精准的表达。再比如,在中文中,只要知道此种所包含的语素的基本意义,就可以有这个语素衍生出许许多多的词。例如: 油这个词,我们就可以组成,石油、汽油、食用油、机油等等,只要油这个字我们明白了它的基本含义,我们很容易就联想的那种油状东西的概念。即使可能石油我们并没有见过,但也很容易根据油这个字联想出它大概的样子。 但是英文就没有这么简洁而又模糊了,它力求精准的美,它的词汇复杂又繁多。比如pork这个词,她只是代表猪肉的意思它和猪pig 与肉meat 毫无关联。同样是肉,又包括牛肉beef 羊肉mutton 猪肉pork,这些词在英文中也是没有关联的,也就是说在英文中,这些众多的没有关联的词组成了英语的词汇。所以英文必须要记住庞大的词汇才能更精准的表达出你想表达的概念,而汉语则只需要模模糊糊的表达即可。 说中文不精确只是指它在表达上抽象而又模糊,但是它在概念上是精准的。而英文的词汇很精准,但往往也限制了这些精确的词汇去表达深远的含义。这也就不得不说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古诗了,中国的古诗多是由语素和短词构成,很少有长句成诗的。例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明明写的只有月、柳、人、黄昏几个简简单单语素,却能表达出一个抽象的相恋之人偷偷相约的美好情景。这也是中文的古诗不能用英文直接翻译出来的原因,如果硬要翻译只能有字面勉强译成“Moon rises on the willow; People meet at dusk.”这样一来恋人的意思就表达不出来了,也没有了恋爱时的那种微醺暧昧的气氛了。

现代汉语与英语语法的区别

现代汉语与英语语法的区别 现在大家都在学习外语,一般都是学习英语。汉语语法和英语语法的区别相当大,学习汉语语法的时候,千万不要用英语语法来套汉语语法。 凡是事物都有一致的地方。汉语语法和英语语法都是事物,当然也有一致性。比如说,汉语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人家英语也有。你会说"学生们热爱伟大的祖国",人家就会说"pupils love great motherland",一句话里面三种词都出现了。汉语里头有主语、谓语、宾语这些玩意儿,英语里头也有。上面那句话,"学生们"是主语,英语的主语是pupils;汉语的谓语是"热爱",英语的谓语也是love;汉语的宾语是"祖国",英语的宾语也是motheland;汉语的定语是"伟大",英语的定语也是great。你看,都一样,用英语语法来分析汉语难道不可以吗? 碰到两种语言一致的地方,当然凑合。为什么不说是"可以"而说"凑合"呢?因为严格说来,是不可以的。人家的主语、谓语等等,同汉语的主语、谓语等等都不完全一样。就拿前边提到过的he works来说吧,人家的主语he同谓语works在人称、数方面必须一致,汉语有这些名堂吗?没有。汉语的主语同英语的主语不是一码事,汉语的谓语跟英语的谓语也很不相同,所以严格说来,碰到了一致的地方,是不可以用一种语言的语法知识去分析另一种语言的语法结构的。说"凑合",是因为大体一致,把那些不同的地方扔掉不管,用这种语言的语法去说明那种语言的语法,也只能说是凑合着用吧。 而碰到两种语言不一致的地方,那就决不能用这种语言的语法去套那种语言的语法,连凑合都不可能。大家平时在课堂里学习,英语语法讲得多,汉语语法讲得少,同学们对英语语法知识更为熟悉,对汉语语法知识反倒生疏。一用语法知识去分析问题,就很容易用英语语法知识去分析汉语的句子。比如英语里有a pioneer 's red scarf(一个少先队员的红领巾),人家的a是冠词,汉语里有冠词吗?没有,谁要是把汉语的"一个"说成是冠词,岂不让人笑掉大牙?英语里没有量词,谁要是把a cup of water(一杯水)的cup,把a piece of news (一条消息)的piece说成是量词,老外们也决不会认帐,那个a就说明它们是名词。这说明,用这种语言的语法知识去分析另一种语言的语法,是要碰钉子的。所以学习汉语语法,一定要注意同英语语法的区别。 第一,在词类方面不一样。 汉语的名词里头有方位词,如"里、内、外、上、下、前、后、左、右、中"等,其中的几个在英语里溶入了介词,如in、on、behind,有的成了形容词,如inner、outer、outside、middle。因此,见到了汉语的方位词,就不能说它们是介词或形容词。 汉语的许多动词后面能够加"着、了、过",于是有的同学便认为"着"是现在时,"了、过"表示过去时,这就是照套的结果。汉语的"着、了、过"可不是表示"时态"的,因为用了"着、了、过",既可以表示现在、过去的事情,也可以表示将来的事情。"他昨天吃着饭还看书呢",如果说这"着"是"过去时","他明天看着电影还会想到我的",如果说这个"着"又是"将来时",那汉语里还有什么时态呢?"他明天吃了饭到我家来""他后天吃过饭到我家来",这"了、过"是"过去时"吗?显然不是。 人家的形容词也跟咱们的不一样。political study(政治学习)、American films(美国电影)、brown overcoat(棕色大衣),"政治、美国、棕色"在人家那里是形容词,咱们可不能把汉语的"政治、美国、棕色"当作形容词看待,它们在汉语里都是名词。一些同学老是把"中国人民"的"中国",把"经济形势"的"经济"当作形容词,就是这么造成的。 汉语里的许多形容词可以做状语,如"勤奋学习""认真工作""严厉批评"的"勤奋、认真、严厉"都是做状语的形容词。英语的形容词绝对同状语无缘。例如hard study(勤奋学习)、work seriouly(认真工作)、criticise severely(严厉批评),人家的"hard、serioul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