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民日报》人民社评1—3月

迈向充满希望的2012(社论)

——元旦献词

2012年01月01日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我们告别了充满挑战、奋发有为的2011,迎来了充满希望、奋发进取的2012。

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回顾过去的一年,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国际形势空前动荡变幻,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高于9%,粮食生产连续8年增产,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民收入增速创1985年来最高,全年城镇新增就业有望达到1200万人,连续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保障房全年基本建成400万套以上、新开工1000万套,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文化建设兴起热潮……我们以各项建设新成绩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依然深刻、中东北非政局持续动荡的艰难时局下,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发展态势,不仅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信心,更为处于变动和挑战中的世界带来机遇与希望。

判断一个国家的未来走向,最重要的是辨明历史方位,把握发展大势。我们必须头脑清醒,看到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新的一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严峻复杂,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我们更应提振信心,看到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人民昂首奋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上,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走向伟大复兴。

从2011迈向2012,我们有“中国信心”的实力。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奠定了良好的物质积累、科技基础、体制条件,实现更大发展的实力底蕴深厚;我们战胜了一系列自然灾害和内外考验、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活力不断释放;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深入人心;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方兴未艾,中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期待更加强烈,改革发展依然是党心所归、民心所向;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时期,大国实力此消彼长,对我国机遇大于挑战。

这一切,为我们充满希望地迈向2012年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和有利的环境。

从2011迈向2012,我们有“中国信心”的底气。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为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央确定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这四个“牢牢把握”集中体现了对中国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的战略思考,表明党和政府对国际国内形势有清醒判断,对复杂矛盾问题有重点把握,对科学发展规律有深刻认识。新的一年,只要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总体要求和决策部署上来,中国发展的步伐就会更加稳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有新进展,深化改革开放就有新突破,民生改善就有新成效,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就会迈上新台阶,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也会迎来新变化。

时间将曾经的辉煌留给历史,也将无限的希望带给未来。2012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我们党将召开十八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我们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13亿人民的共同奋斗,中国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中国美好的前途充满希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人民日报社论:努力开创金融工作新局面更好服务经济社会新发展

2012年01月08日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金融稳健运行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召开了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五年来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实践,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对于进一步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关键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做好金融工作至关重要。过去五年,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蔓延、深化的五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极为复杂严峻。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和完成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金融改革,不断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驾驭复杂经济金融局面的能力,积极稳妥处置金融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全面提升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我国金融业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在应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我们处于比较主动的地位,这与国内金融稳定健康发展有着直接

的关系。事实充分证明,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部署是完全正确、行之有效的。

形势虽好,尤须兢慎。当前,我国金融改革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对诸多挑战。我们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将为金融业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基础、更广阔的空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对金融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国际金融危机并未结束,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市场动荡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影响仍然存在,甚至可能加大,确保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任务艰巨。我国金融领域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潜在风险:金融机构经营方式总体粗放,农村金融和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相对滞后,金融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领域风险隐患比较突出,金融宏观调控有待改进,金融监管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结合得不够紧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不够及时有力,金融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居安思危,努力开创金融工作的新局面。

开创金融工作新局面,必须紧紧围绕今后一个时期金融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原则,全面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显著增强我国金融业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切实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着力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和监管体制,形成结构合理、服务高效、安全稳健的现代金融体系。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该放的坚决放开、该管的切实管好,坚决取消各种不必要的金融管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微观金融活动的干预;坚持创新与监管相协调的发展理念,为金融创新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和监管条件,并把防范风险始终贯穿金融创新全过程;坚持积极防范化解风险的永恒主题,将防范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生命线,有效防范经济与金融风险相互作用、金融与财政风险相互传递、外部风险向境内转移;坚持自主渐进安全共赢的开放方针,在确保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基础上提高金融对外开放水平。

开创金融工作新局面,必须把握时机、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有序推进,全面落实今后一个时期金融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要加大对农村、小型微型企业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加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建设,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加强金融法制、社会信用体系等金融基础建设。今年,各金融部门和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做好金融工作,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棋活,全盘皆活。做好新形势下的金融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们要按照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不断开创金融工作新局面,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于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人民日报社论: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

2012年02月02日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龙年伊始,万象更新。今天,本报全文发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九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文件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个中心任务,突出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论述,出台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必将大大推动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完善,农业农村基础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八连快”。实践证明,这是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三农”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2011年,可以说是农业农村发展整体提速、全线飘红的一年,是农民顺心、农村祥和的一年,也是本世纪以来总体发展最好的一年。农业农村的好形势,为管理好通胀预期、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赢得了战略主动,为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作出了突出贡献。

好形势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农业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在连年增产增收之后,出现滑坡拐点的几率在累积、风险在上升;在高成本下继续提高农业产出效益,约束很多;在高基数上延续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势头,难度很大。更要看到,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靠继续消耗农业水土资源余地越来越小,靠不断增施化肥农药越来越难以为继,根本出路在于通过科技创新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站在高起点,再续“黄金期”,做好新形势下的农业农村工作,就必须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必须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方向,突出重点,面向产业需求,着眼长远发展,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必须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解决科技与生产脱节问题;下大气力强化农技推广服务,解决“最后一公里”

问题;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必须继续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生态保护,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2012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稳中求进,必须避免农业出现闪失,避免主要农产品供给出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绝不能因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善而投入减弱,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始终绷紧“三农”这根弦,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力争在高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开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局面。

人民日报社论:书写我们时代的精神史诗

——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2012年03月02日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春天来到了,大地一片勃勃生机,公民的道德实践也呈现着新的图景。无论是志愿者们以“这是我应该做的”积极奉献,还是成千上万网友参与的“微公益”如火如荼,无论是部队官兵为驻地群众服务,还是城市街头屡屡闪现扶老助残的身影,雷锋,这个熟悉而温暖的名字,再一次唤起了亿万中国人的热情;“学雷锋”,这项影响深远的群众性活动,在今天依然展现着时代的魅力。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是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楷模,以短暂的一生谱写了美丽动人的人生诗篇,树起了一座令人景仰的思想道德丰碑。近半个世纪以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雷锋精神在广大干部群众中传承弘扬,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新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

从舍身拦惊马救群众的解放军战士刘英俊,到长期扶助孤老、救危济困的“八十年代新雷锋”朱伯儒,从坚守“爱心之路”的深圳义工丛飞,到把雷锋道路作为人生选择的“当代雷锋”郭明义,在波澜壮阔的时代行进中,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彰显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本色,内涵丰富、意蕴深刻,是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心灵旗帜。

今天的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社会变革日新月异,思想观念日益多元,新矛盾和新问题不断凸显,思想道德建设面临新的情况。正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所指出的,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

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处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关键时期,我们更加需要艰苦创业的奉献精神,更加需要处处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的主人翁态度,更加需要和谐融洽的良好社会风尚。

雷锋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过去具有、现在仍然具有重大价值和时代意义。弘扬雷锋精神,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唤、文明进步的坚实阶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要求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正是党中央科学分析社会思想道德建设新形势、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一项重大举措。

雷锋精神的生命力,就在于始终与每一个时代的社会发展、现实问题、精神需求相对接。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需要不断赋予雷锋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就是要大力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以引导人们升华爱国主义情怀,追求高尚的人生价值,自觉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上;就是要大力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弘扬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弘扬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以激发人们思想道德热情,倡导文明新风,匡正道德失范,改善人际关系,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引导人们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

千帆竞渡,百舸争流,学雷锋活动正在火热地开展着。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仅应该是雷锋精神的倡导者,更应该是学雷锋的自觉践行者,这样才能顺应时代要求,不负群众期望。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像雷锋那样奋发进取,像雷锋那样敬业奉献,像雷锋那样有益于他人、社会和国家,共同书写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精神史诗!

人民日报社论:凝聚思想共识合力攻坚克难

——热烈祝贺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

2012年03月03日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伴着初春的暖意,来自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的全国政协委员今天齐聚北京,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共商改革发展大计。我们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这次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如何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建言献策,推动中国乘势而上?如何紧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献计出力,实现发展稳中求进?时代赋予人民政协光荣使命。我们相信,2000多名政协委员定会不负历史的期待和人民的重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