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主观题重点知识

政治生活主观题重点知识

一、答题步骤技巧

1.审问题:政治生活首先要明确主体(主权国家,政府,党,政协,公民,人大及其代表),其次找问题关键词(意义、依据、启示、原因,体现等),再次是要明确问题方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2.审材料: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审材料,抓关键词,明确材料中心内容。

3.组织答案:①首先必须把书本的原理知识写出来—答题必须紧密联系课本知识,切忌口头语言;②结合材料分析—答题必须有针对性,不能脱离材料,照搬教材;③要分要点解答,切忌逻辑混乱,没有层次。

二、答题常用知识点

(一)公民为主体的知识点

1.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择权(基础和标志)、政治自由、监督权。

2.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积极有序的参加政治生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公民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5.公民要树立政治意识,提升政治素养。

具体:公民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怎样做某一件事?

(1)公民为什么要自觉参与……?①必要性:我国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公民享受政治权利。②重要性:第一,对公民,有利于增强公民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能力,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第二,对社会或国家,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文明的发展,现代化及各项事业的发展。

(2)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①内容: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最基本的内容)、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关注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②途径: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等。

③要求:依法有序的参与;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学生政治生活的知识,积极投身政治生活实践。

(二)政府为主体的知识点

1.政府的性质(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政府的职能(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公共服务职;概括为管理和服务两大职能)

3.政府的宗旨和原则:宗旨—为人民服务;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三个体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4.政府要依法行政,审慎用权,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5.政府要自觉接受监督(①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人民民主)、二靠法制;②建立健全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外部监督和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③开设阳光工程,政府自觉接受监督)。

6.树立政府权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政府的权威,从根本上讲,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区分有权威政府与无权威政府的根本标志是: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

具体: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怎样做某一件事?

(1)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①国家性质和政府性质决定②宗旨和基本原则的需要③职能的内在要求④树立权威的体现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三个代表”的需要。

(2)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①履行职能②坚持宗旨、原则③依法行政④接受监督⑤民主科学决策。

(三)党为主体的知识点

1.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党的地位—是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党的执政方式(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4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5.领导方式(组织领导、经济领导、政治领导)及领导作用(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列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具体:党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怎样做某一件事?

(1)党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①国家性质决定、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②执政地位决定;③党的作用决定(三个只有才);④是党加强自身的建设的需要;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⑥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怎样做某一件事?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②完善三种执政方式;③坚持执政理念,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④坚持党的领导方式,加强党的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必须抓好反腐倡廉建设和党的制度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⑤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四)主权国家为主体的知识点

1.主权国家的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和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义务)。

2.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的重要因素(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①对内至高无上性②对外独立性)。

3.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相悖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要求,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威胁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5.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6.联合国是当今国际社会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为宗旨。

7.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基本立场:独立自主;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8.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中积极的作用。

具体:我国在对外关系方面为什么和怎么做?

(1)为什么:①必要性: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形势的要求;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②意义:对我国,为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对世界,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2)怎么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新秩序、建设和谐社会,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五)涉及民族问题的知识点

1.新型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民族平等—首要原则,民族团结—重要原则,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本原则;三者关系: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地位: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解决民主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前提和基础:领土完整国家统一;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自治机关: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核心内容:自治权;决定因素:历史特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现实情况(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互相依存关系);优越性: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4.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⑴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⑵依法管理宗教事务,⑶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⑷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具体:民族问题上“怎么做”: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共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政治基础);②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制度);③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政治基础和物质保证);④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反对民族分裂行为;⑤公民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六)凡是涉及人大制度的知识点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国体决定政体)。

2.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也是唯一的立法机关),常委会是其常设机构。

3.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全国人大要加“最高”)。

4.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指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表现:A、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B、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C、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七)凡是涉及政党制度的知识点—多党合作——不能说——共同执政(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1.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前提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或领导。(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2.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A.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B.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治上)C.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D.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3.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A.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B.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设。C.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4.人民政协的性质与职能、主题:性质—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说履行什么国家职能),也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主题—民主和团结。

(八)凡是涉及政治意义的知识点(有利于…)

★对国家(政府):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树立政府权威;有利于协调人民内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发扬民主,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推进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有利于巩固国防、维护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有利于提高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创设良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以人为本;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对执政党: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执政基础;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真正做到“三个代表”;有利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党的领导;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特指廉政建设)。

★对公民: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促进和保障人权;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对国际社会:有利于发展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和平;有利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建立并完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九)政治生活易错知识点

1、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新型的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统一)≠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

2、选举权不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而是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3、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司法、守法平等≠立法平等。

4、村委会、居委会是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国家基层政权组织≠国家机关,不能履行国家职能。

5、国家职能的主体是政府≠党组织、政协、群众团体;依法行政(政府)≠依法执政(党)。

6、我国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注意区分行政系统内部和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

7、人大≠全国人大;权力机关≠立法机关;人大职权≠人大代表职权;在我国,人民间接行使国家权力。

8、区分:根本政治制度与基本政治制度分别指什么。

9、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具体活动上是相互监督的关系≠组织上是相互独立的关系≠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关系(多党合作≠多党共同执政)。

10、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基本政策;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

11、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目的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2、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13、我国支持联合国根据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我国全力参与和支持联合国的各项活动。

14、恐怖主义不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15、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标≠基本准则≠基本立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