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南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南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南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南阳市人民政府

二O一一年五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南阳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更好地服务南阳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结合南阳实际,制定《南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2020年)。

序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承载着每个家庭的希望,寄托着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企盼。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宛和人才强市战略,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得到确立,教育投入大幅度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强市必先强教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基础教育蓬勃发展,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任务,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得到加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进展顺利。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明显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已成为教育新的增长极。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建立,中外合作办学有了良好开端。1982年以来,人均受教育年限由5年提高到9年,每万人口中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者由19人提高到527人。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全市劳动者整体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当前我市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经济社会快速

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市,人口多,底子薄,教育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教育发展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特别是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比较突出;教育投入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各级各类教育生均经费标准与实际需求还有明显差距;教育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年龄老化、结构不优,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素质教育推进困难,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教育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等。

今后十年,是我市大力实施“十二五”规划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蓬勃发展,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网络进一步扩大,南水北调工程全面启动,南阳核电、南阳粮食主产区建设开工上马,全国第七届农民运动会隆重举办,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快速发展,全力打造豫鄂陕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构建中原经济区重要区域增长极。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战略目标,教育必须积极应对,超前谋划,增强争先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准确把握形势,遵循发展规律,发挥自身优势,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务实重干,努力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质量怎么保、学校怎么办”四道难题,不断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振兴教育,全民有责。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推进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我市从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从人力资源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迈进,建设富强美好和谐新南阳。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科教兴宛”和“教育强市”战略,坚持教育是崇高公益性事业的原则,实施教育振兴计划,以基础教育普及提高为重点,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为突破口,重铸教育辉煌,打造全省教育高地,为南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二)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主要负责人对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负总责。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完善社会力量出

资兴办教育的体制和政策,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按照国家教育改革的要求,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健全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办法改革;完善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

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良好教育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促进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教育资源配置重点向农村、薄弱学校和弱势群体倾斜,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得到切实维护。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学校工作的重点和教育资源配置集中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来。实施教育质量监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三)战略目标。到202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形成学习型社会,建成人力资源强市。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显著提升,结构更加合理,服务经济社会的水平明显增强,造就一批在全省有较强影响力,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小学(幼儿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形成全民学有所教、具有南阳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

实现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2015年达到65%,2020年达到75%。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2015年巩固率达到95%,2020年达到97%。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2015年达到90%, 2020年达到92%。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2015年达到20万人,2020年达到30万人。高等教育向普及化迈进,2015年,在校生达到

10万人, 2020年,在校生达到15万人。从业人员继续教育2015年达到244万人次,2020年达到320万人次。主要劳动人口年龄组平均受教育年限2015年达到10年, 2020年达到10.8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2015年达到12年,2020年达到13. 5年。扫除青壮年文盲。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公民素质整体提升。到2015年,教育质量达到全省平均水平;2020年进入全省先进行列。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四)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强化政府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职能,把学前教育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教育经费列入公共财政预算。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体制。2012年全市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60%;2015年城镇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65%;2020年前全市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村村都有一所达到基本办园标准的幼儿园,逐步完善县、乡、村学前教育网络。实施快乐的启蒙教育,促进所有儿童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幸福成长。

建立满足城乡居民需求的学前教育格局。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为人民群众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落实城市发展规划配套建设幼儿园政策,与城市新建居民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化解城镇学前教育特别是新建城区学前教育资源紧缺矛盾。严格执行新农村建设中公共建筑配套建设幼儿园的规定,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富余资源改扩建幼儿园(班),调动

社会力量发展学前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

加强学前教育的管理和指导。按照国家基本办园标准实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分类治理无证办园问题。加强收费管理,实行

收费公示制度。建立学前教育保教质量监管体系,促进各类幼儿园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强化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推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五)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依法落实义务教育在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位置,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统筹城乡义务教育拨款、学校建设标准,建立城市、县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2015年义务教育达到初步均衡;2020年达到基本均衡,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九年义务教育,逐步形成覆盖全民的公平教育和资源共享的优质教育。

形成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校布局。坚持“政府主导、科学论证、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立均衡合理的学校布局结构。按照城

市发展需要,加强中小学规划建设。原则上每1万人口区域内建设一所

24班规模小学,每2万人口区域内建设一所36班规模的初中;新建小学

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500米,新建初中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1000米。实

施农村小学中心化、初中乡镇化、办学条件均等化。按照农村中小学设

置原则,平原地区5000人左右设一所完全小学,小学服务半径一般不超

过2公里,中心小学逐步建成寄宿制学校,山区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必

要的教学点;3万人左右设一所初中,初中逐步实行寄宿制。形成初中

服务中心小学、中心小学服务教学点的相互关联的农村义务教育网络结

构。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资源配置标准化。按照省定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

学标准,均衡配置校舍、设备、教师等教育资源。农村地区重点实施中

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以

县规划、落实到乡、分类推进、分期验收。实施城镇中小学建设工程,

重点解决资源紧缺状况:根据推进城市化要求,南阳市中心城区每年新

建、改扩建10所左右中小学校;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城区每年至少

新建、改扩建3所左右中小学校,逐步消除城镇中小学大班额。2015年,

城市和经济及教育条件较好的县(市、区)达到基本标准;2020年全部

达到基本标准。

推进区域均衡联片发展。坚持整体推进、由小到大、先易后难、联片发展。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明确重点,确定目标,安排时序,分步推进,由农村乡镇校际之间、乡镇之间相对均衡,扩大到县域内农村地区基本均衡;由城市片区学校相对均衡拓展到城区所有学校基本均衡,逐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均衡发展。

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按照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把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创造思维、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沟通能力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培育和发展。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控制作业量和考试次数,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积极开展科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坚持健康第一的原则,开足开齐体育、艺术和健康课。坚持做好“两操”、“两活动”,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完善和建立义务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和监测制度,鼓励和支持不同基础的学校都有明显进步,增强学校主动发展的意识和持续提高的能力,不断提高每所学校的办学水平。

重视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实现中心城区和县(市、区)都具有一所达到国家基本办学标准的特殊教育学校,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各级政府要保证满足特殊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和培训经费,完善残疾学生救助制度,实施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免费教育,为残疾人口终身学习和发展提供保障。重视民族教育,加强民族团结。

(六)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坚持普通高中的公益性原则,县级政府切实履行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责任,把高中教育纳入当地经济

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扩大示范性高中办学规模,发挥优质资源优势,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2015年,城市和经济及教育条件较好的县(市、区)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20年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鼓励和支持民办普通高中发展,多策并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支持高中学校从实际出发,探索多样化办学模式,形成一批特色高中。鼓励高中实施多样化的育人方式,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对具有特殊才能学生采取特殊培养方式,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适当发展普职融合的综合高中,为学生学习提供多元选择的机会。

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严格执行新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任务,要加强体育、艺术教育和国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校通过富有吸引力的特色课程、地方课程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兴趣,开发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学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鼓励教师教书育人,教有特点;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学有特长,为学生成长、成才、成功提供知识和能力准备。健全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完善和建立科学合理的高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加强质量监测评估,注重过程监测和终端评价,实施教育质量奖惩制度,促进县(市、区)和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业水平标准,确保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

(七)强力推进职业教育。实施“六大工程”,以职教园区建设为突破口,提高整体办学水平,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建成全省重要的职教基地,打造豫西南职教航母、全国职教强市。

实施中高职学历教育工程。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充实、扩大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的办学资源,提高中高职院校的教育、培训功能。到2015年,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年招生能力达到7万人,在校生达到20万

人。2020年,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到5所,在校生达到5万人左右;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年招生能力达到10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30万人,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比例大体相当。

实施多元化办学工程。积极鼓励个人、集体和其他社会团体投资举办职业院校,探索“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的办学模式,扩大多元化办学规模。到2020年,多元化办学的中、高职院校达到10所;民办职业学校快速发展,在校生占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达到30%以上。

实施职教园区和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工程。到2015年,完成职教园区一期工程建设,入驻学校5所,在校生规模达到4万人。县级职教中心全部建成,在校生均达到3000人以上规模。2020年,完成市职教园区建设任务,入驻中、高职院校8所,在校生规模达到9万人。

实施职业教育项目建设工程。建设10所以上国家和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10个以上中央和省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专业实训基地和1个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重点支持8所以上薄弱中等职业学校达标建设。

实施“南水北调”移民培训暨职教富民工程。重视“南水北调”迁安移民、劳动力转移培训,开展以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农产品加工等技术为主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年培训农民20万人次;开展以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技术为主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每年培训迁入城镇农民20万人次,使他们掌握在城市生活的“一技之长”;开展城镇职工岗位继续教育和转岗培训,每年培训在岗、下岗职工10万人次以上。

实施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工程。着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专业水平过硬、学科结构合理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根据南阳经济社会需求,加强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深化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发展特色专业,创办特色学校。到2015年,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稳定率分别达到98%、60%,2020年达到99%、80%,实现省定“职教强县”创建目标。

(八)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建设高教园区,实施办学规模倍增计划。稳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高等学校数量、在校生规模适度增长。到2015年,全市高等院校达到8所,在校生达到10万人;2020年在校生达到15万人。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努力提高大专以上学历人口的比例。

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协调发展,支撑经济增长,引领社会进步,加快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等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首要任务,强化教师责任意识,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人才培养上,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探索符合学校实际、体现时代特点、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法。强化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科、跨院系、跨院校选修课程。建立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县市区、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机制。

(九)全面实施继续教育。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大幅度提高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参与率,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各级政府统筹规划和协调继续教育发展,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推进继续教育与工作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务(职称)评聘、职业注册等人事管理制度的衔接。鼓励个人多种形式接受继续教育,支持用人单位为从业人员提供继续教育。加强继续教育监管和评估。开发、整合各级各类学校、培训机构、科研机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企业等组织的教育资源,并鼓励相关组织向全体社会成员开展继续教育。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工作,深化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引进短平快项目,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收、农民致富提供服务。加强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和网络建设,统筹

开发社区教育资源,为终身学习搭建立交桥,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切实构建学习型社会。2015年全市从业人员参加继续教育达到244万人次,2020年达到320万人次。

(十)积极支持民办教育。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工作职责,制定和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出资、捐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政府委托民办学校承担有关教育和培训任务的,拨付相应教育经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民办学校。民间资本独立举办或参与公办学校改制且符合国家《划拨用地目录》的,政府可给予划拨土地等优惠政策。依法建立民办学校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学校资产、抽逃资金或挪用办学经费。

依法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设置标准,审批民办教育机构。加强民办学校管理,整治无证办学行为,进一步落实民办学校招生广告宣传审核备案制度、年度检查制度。定期对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督导评估,督促指导民办学校规范办学,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第三部分保障措施

(十一)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努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市作为重要职责。要把发展教育作为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切实把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以上教育专题调研和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对落

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负总责。把教育经费投入、教师数量补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等工作列入对县级党委、政府的年度目标考评。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和任用干部的依据。完善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各级政府要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教育工作情况。

(十二)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教育投入是支撑南阳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

强化政府教育投入主体责任。要依法保证国拨教育经费达到“三个增长”: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在争取国家财政加大对我市教育投入的前提下,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的分解目标。各级政府本级财政超收收入、均衡性转移支付收入,均要按预算确定的教育拨款占财政支出比例安排用于教育。保证教育经费支出随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的增长进一步提高。中央、省拨付的教育经费、项目款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截留、挤占或挪用。建立教育投入公告制度,每年向社会公布各级政府教育投入情况。

加强对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的管理。依法开征地方教育附加,按照实际缴纳“三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税额的2%征收,专项用于教育事业。教育附加的使用实行项目申报制度,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提出使用方案,商同级财政部门并经政府同意后,教育部门组织实施,接受同级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管。各级地税部门要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管理,纳入一般年度预算,年初下达同

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得抵顶正常的教育事业费拨款,严禁挤占、挪用。

多渠道筹措中小学建设资金。设立城镇中小学建设财政专项经费。除教育附加外,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城区学校建设。落实豫政(2010)54号文件规定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用于中小学建设的比例。市、区财政每年筹措不低于1.5亿元的资金,用于中心城区中小学建设。各县(市、区)财政每年应安排不低于2000万元的经费,专项用于城区学校建设。改革中心城区学校建设投资体制,市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支持三区建设中小学校。成立南阳教育融资公司,加大投融资力度,搭建投融资平台,建立政府贷款贴息机制。通过财政拨款、银行融资、民间投资、社会捐资、资产置换、建设配套等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方式,加大教育投入。凡新建居民小区,必须按规定配套建设中小学校。房地产开发企业要根据所开发建筑面积承担小区配套学校建设任务或捐建学校。

(十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认真落实《南阳市关于建立中小学教师长效补充机制的意见》(宛政办[2010]122号),县(市、区)每年招录教师数量不低于当年教师自然减员人数,按课程设置要求合理配备各学科教师,严禁有编不补。新补充教师重点向农村、山区和薄弱学校倾斜。教师招录工作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人事、监察等部门进行监管,公开选聘,择优录用。随着生源数量的增加和办学规模的扩大,要逐步增加教师编制,切实满足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占用或变相占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根据省定标准,核定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完善相关人事制度,拓宽渠道,聘任(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职业学校专兼职教师。落实幼儿园和高中教职工编制标准,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优秀教师和重点高校毕业生到我市高中学校任教,满足高中教育事业发展需要。

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开展五年一个周期的全员培训。以专业发展为导向,提升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到2015年,高中教师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比例达到10%、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达到60%、小学教师的专科及以上学历比例达到85%。开展师范生实习支教活动,建立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定期任教制度,带动农村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以“双师型”教师建设为重点,提升职业学校教师素质。积极推进“名师工程”、“名校长工程”和“优秀班主任工程”,加强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和班主任培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育人能力,造就一批在全省有影响力的教育教学专家。

加强师德建设。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勤奋工作,淡泊名利,教书育人,敬业奉献。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评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聘任(聘用)的重要依据,促使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校长队伍的管理,切实把好校长的选聘关、任用关、业绩考核关,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扎实、爱岗敬业的校长队伍。

提高教师地位。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落实教师绩效工资。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增强教师职业自豪感。

(十四)营造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重视和支持教育改革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总揽、部门参与的齐推共建格局。教育行政部门承担着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重

任,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要切实履行管理人事、财务的重要职能,保证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发展改革部门要将教育作为经济社会优先发展目标,优先安排发展计划和建设项目,优先安排发展资金。各级规划部门制定《城市中小学布局规划》和《农村中小学布局规划》,将其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对中、小学建设用地优先预留,优先控制,加强管理,严禁挤占挪用;国土资源部门要将中小学用地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城乡《中小学布局规划》,预留教育发展用地,做到优先保证中小学用地计划,优先保证学校建设用地。财政部门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制定年度教育经费增长计划,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达到“三个增长”;机构编制部门要优先保证学校发展所需编制,认真落实教师补充长效机制,按照规定做好相关教育机构编制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落实关于教师职务、职称、工资、津补贴等相关政策措施;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将中心城区闲置的干校、培训学校整合为基础教育资源。综治、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要通力合作,加强对中小学周边网吧、商业网点、娱乐场所的综合治理,为学校创造安全、文明、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进一步理顺中心城区中小学管理体制,按照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原则,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将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交由三区管理。三区政府要依法保证区域内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条件。

发挥人大、政协的执法监督和民主监督作用,推动教育发展。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要尽其所能,为教育发展献计献策,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街道、社区、村镇以及公民个人都要主动担当支持教育工作的责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加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支持各地兴建各类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文化古迹、革命纪念馆和图书馆、科技馆、体育馆、青少年科技中心等社会公共资源要对学生免费开放。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教育工作,宣

传教育改革发展成果,营造尊师重教、有利于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动员全社会关心教育、支持教育,主动为教育办实事、办好事,合力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十五)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加强中小学安全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也是社会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建立和完善由教育、公安、卫生、安监、财政、建设、交通、工商、质监、监察、文化新闻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学校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学校、幼儿园设置治安保卫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治安保卫人员。各县市区要设置专项经费,保障学校、幼儿园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的落实。2011年底,城区学校学生人数在2000人以下的配备2-3名专职保安,2000人以上的配备3名以上专职保安。到2015年底,农村中小学校也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保安。中心城区学校设立警务室,实现一校一警。

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学校每学年至少进行一次预防灾害、防范违法犯罪和应急避险演练活动,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严格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依照“属地管理”原则,将学校安全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评体系。加强学校饮食卫生安全管理,健全学校饮食卫生安全定期督导评估通报机制和学校传染病和流行病防控机制。关注网络舆情,及时化解矛盾,处理突发事件,排除不稳定因素,确保教育大局稳定。

(十六)加强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教育信息网络建设,整合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和教育城域网资源,到2012年,各级各类学校基本实现以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积极创造条件,到2020年,全市中小学基本实现多媒体教学,促进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

加快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建立教育政务应用平台,健全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完善服务功能,促进教育信息和政务公开。

(十七)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加强教育系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全体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治校办学能力。

加强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抓好创建文明学校、文明班级,争当文明教师、文明学生的“两创两争”活动,不断扩大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加强教育系统惩防体系和行风建设。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和廉洁教育进校园活动,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十八)推进依法治教。认真贯彻《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及时查处侵害受教育者合法权益、扰乱教育秩序的行为。规范教育执法检查,未经同级政府或教育行政机构同意,任何有关部门或个人不得到中小学(幼儿园)进行检查活动。加强对教育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维护教育、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着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进一步完善市、县两级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建设。建立《南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督导评估机制。完善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年度目标考评制度、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等。大力开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重点工作的督导评估活动,

依法推进各项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发教育督导公报,及时公布教育督导信息。重视教育督导结果的处理,把教育督导结果作为表彰先进和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十九)实施重点建设项目。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围绕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增强经济社会服务能力,以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重点,争取国家、省加大对我市投入力度,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

实施

本规划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市的蓝图,是指导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贯彻实施规划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任务重、要求高,必须建立健全实施机制,加强统筹协调,确保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目标落到实处。

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分工。按照本规划的部署和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分级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规划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综合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切实负起责任,确保各项目标实现。

制定实施方案,完善配套政策。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围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重大措施,制定本部门、本学校的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配套措施,并抓紧组织实施。鼓励各有关单位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加强监督管理,严格奖惩问责。建立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监督机制和定期评估、公布制度。规划的落实情况列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接受同级人大、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监

督。根据规划实施情况,对党政主要领导和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表彰奖励或劝诫问责。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学习资料汇编 新华社北京2010年7月29日电(记者吴晶、黄小希新华社29日受权发布《国家中长期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 列。 《教育规划纲要》由序言、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和实施组成,共22章、70条,约27000字。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 《教育规划纲要》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 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发展任务一一进行阐述。具体目标有: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 到50%;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到2 020年,基本实现市(地和30万人口 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我国将开展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扩大教育开放。 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方面,《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面,《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 在办学体制改革方面,《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 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经过多年酝酿、数易其稿,现已正式出台了。近期,在区教育局的安排下,我认真学习了《纲要》全文。作为一所中学的党支部书记,一名教师,一名基层的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着我国的基础教育教学。我心潮澎湃、倍受鼓舞,感觉真正迎来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春天!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我们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极大的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有力推动了我国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但是,目前我国教育教学及日常管理体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育理念陈旧,对师、生的评价标准单一,甚至有偏差,考核方式不够科学,学生课业负担重,创造性思维缺乏、创造力差,缺乏社会责任感,综合素质不高等。 通过阅读《纲要》全文后我感受很深,现结合我校实际就学校德育工作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我校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和落实德育在学校工作的首要地位,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一)加强师德建设,提升管理育人意识。由学生科牵头,学校领导、中层干部、班主任组成德育工作小组,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网络。搞好学校的德育工作,离不开一支经验丰富的德育工作队伍。教师是一个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真知的人,应当不断地提高自已的专业素养,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的完善自我,充实自我,成为有良知、有新知、有真知的合格教师。 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班主任始终是一支重要的骨干力量,也是学校工作中最辛苦的人。学校实施的《岳麓实验中学班主任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目的就是落实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进一步规范班主任队伍的管理,提供多种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班主任的素质、提升班主任的教育理念,树立一批优秀班主任的典型。通过班主任常规教育比赛,如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召开主题班会观摩、开展主题班会教案评比等,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班主任的教育管理能力。同时,积极引导年轻教师学习班主任管理工作,通过结对拜师和培训,学习班主任常规管理工作,使班主任的后备力量得到加强。 (二)深入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大力加强学风建设。学校坚持依法保障学生权利、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原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学习名人事迹、身边榜样以及法律知识、礼仪常规、校纪校规等内容,切实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的良好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教育规划纲要》并不反对学校提高高考升学率。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回答记者提问时明确指出,我们国家现在就业压力大导致升学压力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办人民满意的高中不考虑升学率肯定是不行的,但是我们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比如现在GDP要讲绿色的GDP,下一步高中学校提高升学率的时候提绿色的升学率,就是说把升学率作为一个结果,而不能作为唯一的目标,我们的出发点应该是使每一个学生全面的发展、有个性的发展,要把关系处理好,我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及改革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及改革 摘要: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中形成了一部深厚的教育史。我国古代以四书五经为教育内容;近代引进西方先进思想,中国的教育步入近代化轨道;当今教育愈加完善,但仍存在着许多弊端;展望中国教育前景,在社会的呼吁和教育学专家的努力下进行教育革新。高考制度亟待革新,学生学习需要民主自由,高校教育需要进一步改革。 关键字:中国教育制度发展现状弊端改革方向教育民主 一、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在《新教育大纲》一书中曾指出:“教育的发生就根植于当时当地的人民实际生活的需要,它是帮助人经营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自有人生,便有教育。因为自有人生,便有实际生活的需要。”原始人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在学习制作工具的经验和技术,传递经验中产生了原始教育。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条件成熟;社会事务日渐复杂,需要专门的管理人员,政治条件具备;文字不断产生,文化积累增加,文化条件形成。在这个背景下,学校作为一种专门的教育场所产生。 西周官学制度产生,国学和乡学作为两种主要的学校形式。当时以六艺为教育内容,《礼记·王制》记载:“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当时教育管理的特点是学在官府政治上实行分封制,等级制度森严;思想上强调以礼治国。这些决定了西周统治者对教育的高度

重视和垄断,形成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封建官学教育在汉代正式确立。汉代实行独尊儒术的政策,太学确立,以四书五经为教学内容。与此同时以儒家“人学”为理论基础形成中国教育思想,此后经过一代代儒学家的改造和发挥,融合其他学派的教育思想,发展成中国独特的教育学思想体系。提出以“修身为本”的主题思想,追求人格境界,即个人与家庭、国家、社会的和谐,注重教导人自觉修养人格,强调理性自觉原则。采用以学习和修养为基础的教育方法,主要包括: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由“教事”至“穷理”安排合理的顺序,及师生共同研讨。 封建教育制度和思想在大一统制度的影响下,形成教育的国家化、政治化和伦理化的传统特色造成了以圣人之是非为是非的权威主义的教育传统,存在着弊端,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自由和创造性。 近代以来我国的教育发生重大转变,先是从欧美输入,后又学习苏联。洋务教育开始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中国教育开始近代化进程。“五四运动”后,在中共的领导下,教育开启新的历程,为革命培养了先进人才。在输入赫尔巴特学派的教育学后,我国教育界人士创编了自己的教育学,先后出现了蔡元培、陶行知等著名教育家,为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蔡元培提出教育独立的思想,他在《教育独立议》中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所以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于人类文化上能进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抱

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认识

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认识 摘要 今天的中国,正在科学发展的航道上,走向新的辉煌;今天的中国教育,正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征程上谋划新的发展。教育,是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是国家跨越式发展经久不衰的力量源泉。 我国经济社会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在国际教育与人才竞争中存在着巨大危机:发达国家已经迈入知识型经济社会,而我国人处于工业化中期,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面临工业化和知识经济的双重挑战,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没有一流的教育就没有一流的人才,也就建设不成强大的国家。这就需要我们对目前的教育进行较大的改革,对未来的教育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是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和社会的进步相匹配。否则,教育将会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关键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体会 2010年7月8日,是一个注定要载入中国教育史册的重要节点。这一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出发,规划描绘了我国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科学确定了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工作方针、总体任务、改革思路和重大举措。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是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纲要》的制定共分四个阶段:调研阶段、起草阶段、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和审议完善阶段。《纲要》的制定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社会主义民主生动而具体的实践,是全党全社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科学民主决策的伟大实践。《纲要》的制定充分做到了广开言路、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凝聚共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全民参与。尤其在《纲要》文本公开征求意见阶段,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各界人士踊跃参加。上至94岁的耄耋老人,下到八九岁的小学生,甚至包括正在监狱服刑的犯人,纷纷以热烈的主人翁意识提出意见建议。从中央到地方各类媒体对公开征求意见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纷纷进行报道,参与热情前所未有。 涓涓细流,汇成江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条条充满热切期盼、一句句发自肺腑之言、一篇篇凝聚智慧的意见和建议,如股股清泉、似烈烈热火,为教育规划纲要文本广集众智,注入生机活力。 《纲要》分为四个部分: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其中发展任务部分主要明确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发展目标。体制改革部分确定了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化学校制度、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和扩大教育开放的总体改革目标。保障措施部分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依法治教、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加强组织领导。 通过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学习,我认为《纲要》主要有以下亮点。 学前教育纳入规划 “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和收费标准。”“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将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十分突出。2009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学率仅为50.9%,学前一年毛入园率也只有74%。以上各条例的颁布,表明学前教育将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学习(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学习(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是什么?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其中,“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体现,“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重要目标,“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入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的重要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思路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教育规划纲要按照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的8项发展任务。一是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二是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教育水平,重点推进均衡发展,消除辍学现象,夯实教育公平的基础。三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提升我国新增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四是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加强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五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鼓励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步伐。六是发展继续教育,通过建立学分转换、完善自学考试、办好开放大学等制度措施,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七是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大力推进双语教育。八是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测试题及答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测试题及 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测试题及答案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测试题 一、填空题 1、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0年7月13-14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共设有4部分,22章,70条,约27000字,实施时间是2010年7月28日。 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4、《纲要》的“20字”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其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5、《纲要》中教育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6、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思路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7、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 8、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使用规范汉字。 9、增强学生体质。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10、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 11、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

中国教育改革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教育改革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教育改革的改革与发展 11 化本 1 班 李石磊 2011364142 一、中国教育改革背景 自我国改革开放至今的 30 多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仍存在一些不 足。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 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现在,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 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b5E2RGbCAP NO1. 中国教育发展中取得的成就 1、中国已拥有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教 育事业发展十分迅速。高等教育已由改革开放之初的“精英式教育”发展成“大众式教 育”;p1EanqFDPw 2、义务教育进入全面普及巩固的新阶段,基础教育水平全面提升。 3、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改革和创新中加快速发展。 4、高等教育跃上新的台阶,人才培养和创新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5、教师队伍建设迈开新的步伐,教师整体素质水平不断提高。 6、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7、教育法制建设开辟了新的局面,教育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8、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稳步展开,成效显著。 NO2. 中国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公平问题仍然突出。 中西部的教育明显落后于东部的教育。同一地域的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教育差距较大。从 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比较看,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正规学校教育和非正规的学历教育之间, 也不够协调。DXDiTa9E3d 2、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长期严重不足。 3、教育行政化色彩较浓厚,学校办学自主权短缺。 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教育的行政化色彩较为浓厚。这使得教育权利过于集 中于政府,而各类学校则往往缺乏必要的办学自主权。RTCrpUDGiT 4、国民总体教育程度不高,职业教育水平较差。 目前我国的整体教育程度和劳动力的素质仍然是较低的。目前大概全世界十分之一的文 盲还在我们国家,受劳动力素质的制约,我国的劳动生产率、科技创新的能力也相对较低。
5PCzVD7HxA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1、学前教育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明确政府职责;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1/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内容与真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常考法条 第一章 (二) 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二)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二)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 第二章 (三)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 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三)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 (三)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

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 (三)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四)战略主题 坚持德育为先。 坚持能力为重。 坚持全面发展。 第四章 (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八)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测试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测试题.txt点的是烟抽的却是寂寞……不是你不笑,一笑粉就掉!人又不聪明,还学别人秃顶。绑不住我的心就不要说我花心!再牛b的肖邦,也弹不出老子的悲伤!活着的时候开心点,因为我们要死很久。请你以后不要在我面前说英文了,OK?本文由shm0524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测试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测试题一、填空题 1、中共中央、国务院于 2010 年 7 月 13-14 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2、《国家中长期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共设有 4 部分,22 章,70 条,约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 27000 字,实施时间是 2010 年 7 月 28 日。 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4、《纲要》的“20 字”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其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发展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5、《纲要》中教育战略目标是:到 2020 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6、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思路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7、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 8、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配齐音乐、体育、与美术等学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使用规范汉字。 9、增强学生体质。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10、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 11、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与 12、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课程衔接体系,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 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加大对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 13、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推进继续教育与工作考核、岗位聘任、职务评聘等人事管理制度的衔接,与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14、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测试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测试题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测试题 一、填空题 1、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0年 7月13-14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共设有4部分,22章,70条,约27000字,实施时间是2010年7月28日。 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4、《纲要》的“20字”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其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5、《纲要》中教育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6、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思路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7、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 8、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使用规范汉字。 9、增强学生体质。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10、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日志 [转] 2011年招考《教育规划纲要》模拟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指导未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20字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其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2.《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_。 3.《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建成_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_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 4.教育优先发展主要体现为“三个优先”,即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__教育投入_,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5.《教育规划纲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_学生健康成长_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6.《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要实现途径是“三个坚持”,即:_坚持德育为先_、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_。 7.《教育规划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_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_,重点是_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_,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8.《教育规划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_促进人的全面发展_、_适应社会需要_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9.《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教育发展的八项任务是: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_大力发展职业教育_、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继续教育、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10.《教育规划纲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提出教育改革的六项任务是:_人才培养体制改革__、考试招生制度改革、_建设现代学校制度_、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开放。 11.《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六大保障措施是:_加强教师队伍建设_、保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一)指导思想 (二)工作方针 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三)战略目标 (四)战略主题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第三章学前教育 (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六)明确政府职责 (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第四章义务教育 (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 (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第五章高中阶段教育 (十一)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十二)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十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第六章职业教育 (十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十五)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 (十六)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十七)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第七章高等教育 (十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十九)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二十一)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二十二)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第八章继续教育 (二十三)加快发展继续教育 (二十四)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 (二十五)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第九章民族教育 (二十六)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 (二十七)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第十章特殊教育 (二十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二十九)完善特殊教育体系 (三十)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第三部分体制改革 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三十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十三)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第十二章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三十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三十五)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 (三十六)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 (三十七)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 第十三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三十八)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 (三十九)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四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四十一)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 第十四章办学体制改革 (四十二)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四十三)大力支持民办教育 (四十四)依法管理民办教育 第十五章管理体制改革

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

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 今天,有幸和两位教师朋友吃饭,席间聊到了关于教育问题,我唯一能拿出来说话的就是对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之不同的感悟,因为女儿有幸在初中毕业就跳出了中国的教育体系,高中拿新加坡奖学金出去了,高中毕业更是拿了耶鲁的奖学金去了耶鲁,现在在耶鲁大二,我开始关注西方的教育形式,因为孩子在那里,就把我的心给带到了那里,看了很多的海外论坛的教育故事,加上女儿给我描述的情况,我自认为,我感悟到了教育的真谛,我用一个比方来描述我感悟的教育。 我用一万颗种子来比喻,假如我们这个社会是一片大大的森林,,,用这片森林代表我们的人类社会,那么这一万颗种子就是我们的教育对象,------孩子们,我们可以想象的当孩子们长大以后,每个人都会成为我们这片森林的组成部分,她们会变成森林中的仓天大树,灌木,瓜果,鲜花,也许还会有草原,湖泊,甚至杂草,毒物。。等等。这样的结果才是必然的,因为社会就是这样,森林当然也万物齐全,,,,这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家长就是种植和培养这一万颗种植的人,但现在国内的教育体制的确没有让每颗种植都播种到了适合的土壤里,因为我们的教育体制严重的限制了这样的方式,我们使用的是,千篇一律,选拔人才也是统一考试,这就像我们把各类品种不一样的种子,都统一的种到了一个土壤里,结果可想而知,使得我们有很多的种子真的没有最后长成她们本来的模样,这就是中国式教育。 在西方,孩子们从小就按天性培养,先播种到土壤里,任其生长,大点了,能辨出每颗种子的优势的时候,才开始分类,每颗种子都能按自己的去向去找到自己最适合的土壤,比喻就是这样。 中国教育的改革方向,第一,教育管理者该给教育一个大的生长环境,提供一个热带雨林般的生长环境,第二,家长,从小细心观察自己孩子是什么的一颗种子,努力让这个种子种植到最适合她的土壤里,并对这个种子的类别要从自己心里进行认可,这非常重要。第三,老师,在种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以最适合的养分,而不是分班,分类,分名排辈的统一施肥。教育的方向就是-----国家给予教育的良好的大环境,家长和老师给予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教师给以最好的引导,当孩子们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能发育成每颗种子该长成的,同时又是最丰硕果实。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整体宏观的角度对我国教育的全面发展做出了总体规划,其中也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做出了具体的规划和统筹。我国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持续发展,却也依旧存在学科设置不合理,对师生家长吸引力不够,教学质量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高校自身改革,创办地区特色专业教学等方法来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整体行业竞争力。 关键字:教育发展纲要;职业教育;学科设置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国家再一次强调了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近些年,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学校积极改进,社会企业加大扶持,我国职业教育已经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但是和国际上其他一些国家相比,我国职业教育依然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如何准确发现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并精准的提出可以落实的解决之策,就是我国持续职业教育稳定发展的

重要保障。 1 职业教育在当今社会进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为国家教育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职业教育在信息大数据化时代正在发散越来越耀眼的光芒。我国当前市场化经济脚步越来越快,产业结构转型,劳动力市场供需类型数量变化极快,只有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两手一齐抓紧,才能为市场的正常运转和国家的进步发展提供优秀的职业人才和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相比普通教育更强调技术性与操作性,这正是学生步入社会后可以依仗的优势。随着普通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研究生已经不像过去一样是什么新鲜的特殊身份,甚至在近些年出现了毕业季“人口过剩”的现象,一大批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状况。招聘企业在高技术职工的需求量上存在缺口,需要职业教育提供大批的高技术人才,所以职业教育高校在现今社会背景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一些问题 在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有一些问题依然存在,其中应该放在首位的一定是常提常新的教育规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在《纲要》中也有指出要将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在一线城市的大中型职业技术高校中,这些问题可能并不明显,可是在一些二三线城

中国教育改革建议

中国教育改革建议 ——作者:渊夏 三字经所言“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其实我们的祖先已经给我们非常科学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但,时到今日我们的教育却如此让人匪夷所思。 本人主要从事高中物理一二三年级教学。根据古训,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针对中国教育改革方向的个人愚见。 一、首先是家长反省。 当今我们处于一种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各种压力接踵而至,让人喘不过气。 而我们本身的惰性是我们处理各种压力时,选择了逃避。为了一个冠冕堂皇逃避理 由,大部分家长选择了寄希望于自己的子女。所以便想尽各种办法让自己的孩子“出 类拔萃”,得到众人的赞许,为自己面对压力时寻找一点安慰。 这样的理由没有人去反对,也没有错。但是我们却错误地利用了这个理由,过分地追逐,甚至迷信“出类拔萃就是成功”。其实,学习只是获取成功的知识要素。 要成功还需要很多要素,比如情感体验与控制,发现问题时的责任感,思考问题时 的逻辑性,处理问题时的理性等等。 这些教育其实从孩子刚出生时,或者胎教时就应该开始了。不要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其实,刚满月的婴儿很多事情它都懂了,只是没有能力用言语去表达而 已。不注意教育,就养成了坏习惯,等董事了再去改,就难了。 有一次我在妇幼保健医院看见一个家长给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头下放一个很高的枕头,我不知道这样的好处在哪里?还有一个家长给刚出生的婴儿穿上长袜子, 护士给婴儿洗澡时发现了,赶紧给扔了,并训斥了家长。这样时间久了可能会导致 婴儿残疾。其实,这些都是家长无知的表现。 孩子蹒跚学步时,偶尔摔了一跤,赶紧扶起来,踹两脚地板。告诉孩子摔跤怨地板,不是孩子自己的问题。这个时候他已经开始学习依靠和说谎。小孩爬高时, 赶紧叫下来或者扶着凳子让他爬。这时增加了他对爬高的好奇和信心。等你看不见 时自己就没有防备的爬上去,结果凳子滑了,他摔下来。哭了,家长赶紧抱起来, 踹两脚底板或者对着凳子几巴掌。孩子得到了安慰,但是下次家长看不见时依然会 爬,因为他仍然不知道为什么会摔下来。 其实,小孩子爬高是对事物认知的表现。我们应该鼓励他,但是要让他自己去做,大人不要帮忙。当他开始踩凳子时,凳子就会滑,这时他知道首先要控制凳子 不能跑,然后才可以爬高。如果凳子一直滑,他会放弃凳子寻找别的方式。总之, 他不会轻易摔着,就是摔倒了也不会很重,这时要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再来!时间 久了,他从小就知道做事的先后顺序及怎样独立克服。因为,他自己知道摔疼的感 觉。这就是独立生活教育的开始。在此教育过程中,不但让他认识了自己,最重要 的是让他学会思考,促进大脑发育。 对于家长,从不要诱导或鼓励孩子在路边要零食吃。可以和他一起去正规的市场买,回家吃。吃饭时,能吃则吃,不想吃不吃。不要哄着或者强制孩子去吃。这 样他吃饭不会挑食,不会营养不良,更不会发胖。他对味觉也很敏感,知道饭的冷 热,也知道饥饱。 总之,在不同的阶段,孩子有不同的追求。让他追究属于自己领域的事情。不要强加,也不要根据大人的喜好去诱惑。大人要用朴实的价值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重要的学前教育法规和政策性文件

1978年以来有关学前教育的法规文件 1.1978年10月,教育部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 2.197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全国托幼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中发【1979】73号) 3.1979年11月,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试行草案) 4.1980年10月,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师范学校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和《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通知 5.198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1983年9月,教育部关于印发《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几点意见》的通知【83】(教初字011号) 7.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8.1985年5月,教育部关于颁布《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的通知 9.1986年5月,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转发国家教委中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等文件的通知。 10.1986年6月,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办好幼儿学前班的意见 11.1986年10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幼儿园教师考核的补充意见 12.198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委等部门《关于明确幼儿教育事业领导管理职责分工的请示》的通知

13.1987年3月,劳动人事部、国家教委关于颁发《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的通知(劳人编【1987】32号)14.198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委等部门关于加强幼儿教育工作的意见 15.1988年10月,国家教委关于社会力量办学几个问题的通知 16.1988年10月,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办好职业高中幼师专业的意见 17.1989年6月,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 18.1989年8月,幼儿园管理条例 19.1989年12月,国家教委关于实施《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的意见 20.1991年5月,国家教委关于坚决制止中小学乱收费的规定的通知 21.1991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2.1992年2月,国务院关于下达《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23.1993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4.1993年2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5.1994年7月,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 26.1995年1月,三年制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学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