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林崇德考研要点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考研要点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考研要点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 (考研必备,一起分享)

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个体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的部分。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发展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人的一生经过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各个阶段;个体的心理在不同阶段之间和各个阶段之内都不断地发展变化。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个体心理发展规律。本章内容是狭义的个体发展心理学。

二、发展心理学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历程。

(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20世纪中期以前,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被称为儿童心理学。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也经过一个准备和形成的过程。’

1.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阶段

在中世纪时期儿童并未被作为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来对待,只被视为?小大人?。文艺复兴以后人本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们以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提出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基本教育观念,认为儿童教育中要以?儿童的天性?为依据,应遵循?自然的法则?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观念和思想直接推动了对儿童发展和儿童心理特点的研究。随后,福禄贝尔(P.Forebel)、达尔文等不仅继承了上述思想,还采用观察法、传记法等进行了实际研究,写出了儿童心理学早期的研究成果(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这些思想和研究都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

基础。

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普莱尔(W.Preyer)。普莱尔是德国的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他用观察法,跟踪研究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并于1882年发表了他的《儿童心理》一书。这是第一本较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被公认为是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3.儿童心理学的演变与发展

儿童心理学的问世和演变是与自然科学和社会历史的发展紧密相关的,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诞生之后,西方儿童心理学又经历着一个演变和发展的历程。

(1)儿童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

从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西方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心理学家有霍尔(G.S.Hdl)的问卷法、比内(A.Binet)的测验法、格塞尔(久Ce8eU)的发育常模、杜威(J.Dewey)的机能主义和儿童中心说以及施太伦(W.Sum)的人格主义等。他们的成就为儿童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2)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

20世纪以来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社会历史的变化以及教育的要求,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内容和方法方面都有明显的发展,研究的成果和著作在量和质的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相继出现了各种心理学流派和学说,如精神分析、行为主义、?格式塔?学派、信息加工心理学派等,以及这些学派的演变都表明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在众说纷纭、百家争鸣的局面下不断增新、不断拓展着。随着儿童心理学研究的进展,更广泛地探讨个体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将发展心理学提高到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水平。

(二)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研究

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的名称,从而以?发展心理学?取代了长期惯用的?儿童心理学?名称,至此,?发展心理学?的内涵被明确为个体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规律的研究。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进展也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霍尔在20世纪初《青少年心理学》一书的发表就将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了青春期。同时霍尔也研究了老年心理,并出版了《衰老:人的后半生》。精神分析学派的荣格(C.C.Juns)是最早对成年心理学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在本世纪20--30年代,荣格阐述了他的毕生心理发展观念。这些都为毕生心理发展心理学的问世奠定了基础。在20世纪30--~年代先后有何布渥斯(H.Z.Honi~wedh)和古德奈弗(F.L.Goodeno)的《发展心理学概论》与《发展心理学》出版,正式提出了?发展心理学?的名称。20世纪中期之后,对成人心理发展的研究从多方面开展起来。近40年来有约40本毕生发展心理学著作问世。这些著作涉及到成人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理论、方法,包括认知、人格、道德、社会性等内容,也包括咨询、干预和治疗以及病理、环境和教育等。毕生心理发展的研究正在不断扩展和深入。

(三)我国的发展心理学

1.我国发展心理学观念和思想的历史悠久

中国的发展心理学研究既古老又年轻。根据文献记载,在2500多年前,我国已经开始有了丰富的发展心理学的思想。自孔子、孟子、老子、荀子以后,历代许多思想家就以?性?与?习?或?性?与?伪?的形式,阐述了在发展过程中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观点,并提出了划分年龄阶段的思想(刘范,1989)。这些思想很早就提出,并论及到遗传与环境、先天和后天等心理发展的重要理论问题,同时他们也结合教育实践有所体现。但是,这些思想都没有成为科学的发展心理学。

2.我国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我国最早的儿童心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时有一批心理学家,他们把欧美的儿童心理学介绍到中国。这些心理学家有陈鹤琴、肖孝嵘、黄翼、孙国华等。最早的研究是陈鹤琴的《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编制和修订儿童心理测验的有艾伟、陆志伟、吴天敏等。艾伟、肖承恩等各撰写了儿童心理学教科书。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的发展心理学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50年代几乎全面学习前苏联的儿童心理学。前苏联曾强调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作为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突出强调社会教育和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突出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思想,主张内部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等。这些思想在当时我国儿童心理学研究中都有体现。近半个世纪,我国的儿童心理学研究工作基本上处于模仿阶段。在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队伍方面均未能树立起中国儿童心理学应有的地位。从1978年开始,我国的儿童心理学家们身负发展中国儿童心理学的重任,努力开拓新的研究工作。现在我国的发展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研究都有长足的进步,并将进一步对世界发展心理学作出创新和贡献。

(四)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突破性进展,也出现了某些新的发展趋势。

1.揭示了婴儿心理发展能力。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传统的观点多认为新生儿是软弱无能、消极被动的生物个体。后来由于方法学上的突破,大量的研究揭示了新生儿就具有了不起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反应外界刺激的能力,例如,新生儿、婴儿具有惊人的感觉能力。

2.儿童社会化的问题受到普遍的重视。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取得了越来越多的丰富的资料。许多著名学派的新兴派别几乎都修正了原有学派忽视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缺点,重视儿童社会性的研究。

3.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获得了新的突破。一些新的研究改变了皮亚杰的实验设计,降低了实验的难度,修改了实验方法,结果发现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并非是截然区分开的,同时发现年幼儿童已经具有很多重要认知能力。

4.毕生发展的观点日益为广大心理学家接受,成年心理发展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展心理学的内涵已经由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转变为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规律。

5.系统的观点已经渗透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运用了系统思想。随后,在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整体性、动态性、联系性和开放性等一切系统方法越来越广泛地被发展心理学研究者接受。把心理发展作为自组织系统来分析已经渗透到发展心理的研究中。

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许多是与心理学的其他分支相同的,不过相同的方法用于研究发展心理学时往往具有特殊性。发展心理学的方法涉及到研究所遵循的原则、采取的方式和运用的具体方法。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为研究的科学性所必需。

- (一)客观性原则:客观性要求研究者要尽可能地把握所揭示的心理现象的客观性和对心理现象解释的客观性标准。首先,从研究课题的设计、方法的确定、结果的处理等整个过程中都要坚持科学性和严格要求。其次,从研究者本身来说,必须严守科学态度,严防测或从主观期待和主观印象出发进行推论。更不允根据研究者个人对结果的?期望?而故意删舍数据。再者,所得的材料也可能渗入研究者的主观成分,从而使结果受到人为的污染。以上各方面都是遵守客观性原则所必须注意的。

(二)能动性原则:研究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的心理活动的发展和变化,他们要作出自己的选择,接受外来的影响,并主动地加以反映。这种反映包括被试者积极地配合、努力地自我表现,也包括接受暗示或接受别人影响的从众心理。同时更要注意在研究过程中主试者和被试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

(三)整体性和相互联系性原则:心理活动具有整体性,各种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在研究心理发展和分析心理现象时需要考虑特殊现象与一般规律的关系、量的变化与质的变化的关系、静态现象与动态发展的关系、某一种心理因素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关系。在分析结果时还要注意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关系。

(四)教育性原则:发展心理学研究一定要符合教育的要求,不应该采取任何对被试者身心发展不利的措施;不允许向被试者出示跟教育目的和任务相矛盾的问题、作业和图片材料;更不允许有与道德教育相违背的各种形式的现象出现。因此选择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设计研究都要考虑到是否有利于被试者的身心健康、有利于被试者的心理发展、有利于教育这一重要原则。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式

揭示个体心理发展特点的具体研究方法,由于研究的目的、研究对象和要求条件的不同,可以进行不同方式的设计,选择不同的方法。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是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的两种主要方式。

(一)纵向研究

纵向研究是在一定时期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察,也叫追踪研究。纵向研究是了解心理在时间上的实际变化。

在纵向研究过程中研究者按照实验设计,安排每隔一定‘的时间就要按时去考察同一些个体,以得到他们的心理活动随时间的进展而发生的变化信息。追踪考察的整个时间长短应根据目的和要求而确定,如数月、数年或整个一生。各次考查的时

间间隔也因研究内容和受试者的年龄而异。年龄越小,心理变化进程越迅速,考查时间的间隔就要越短。年龄越长,变化较慢,间隔时间可变长些。有以日计、周计、月计,也有以年计的。纵向研究的优点是:它可以系统地了解同一些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的连续变化,便于揭示量变和质变发展心理学现象,了解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比较稳定和比较迅速的变化时期,容易发现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它的局限性在于样本少而且在追踪历程中容易丢失样本。延续时间长和反复测查,可能会影响某些被试者情绪,从而影响某些数据的可靠性。

(二)横断研究

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横断研究是了解心理随年龄而产生的变化。横断研究可以研究儿童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心理特性,也可以进行综合性研究。被试组的选择与各组间年龄间隔的抉择,可根据研究的需要而确定。横断研究的优点是可以同时研究较大样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大量的资料,使研究工作降低成本,减少费用,节省时间和人力。其局限性在于难以得出个体心理的连续变化过程,难以了解心理变化中各事件的因果关系,所呈现的组间差异结果中可能会有不属于心理发展的因素。

(三)纵向与横断相结合的研究

为了弥补纵向和横断研究的不足之处而取其所长,研究者们也采用两种方式相结合的设计。比如将纵向追踪研究的年程(如3--6岁)分成不同的阶段组分别进行追踪考察。如3岁、4岁、5岁各取一组群,同时进行追踪研究,一年以后三个组的发展历程衔接起来。同时在各年龄的衔接期上最好有一段时期的搭界,使衔接期成为平行重复期,以便增强各组群之间的连续性。

以上是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式,其中横断研究是常用的方式,其他两种方式用得不多。除此之外研究者们根据需要,还采用其它种种设计,如因任务要求不同

而有整体研究与分析研究;因被试者数量而划分组群研究与个案研究。个案研究在特殊儿童、异常儿童研究中多用。实际上个案研究就是将纵向研究应用于单一的特殊被试者身上的追踪研究。另外,为了考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度的文化差异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影响而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还有为了分析遗传因素的影响而进行的血缘关系研究等。

三、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记录被试者的言语和行为表现,并以此为依据分析心理发展特征和规律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发展心理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必须目的叨确、选择适合对象、制订周密计划、做好记录。根据需要可采取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的时间记录法,也可采用事件记录法等。记录要准确,不能概括地记,更忌讳用观察者的想法和语言?转译?儿童的言语、猜测儿童的行为表现。有关的内容不要漏记。最好同时采用录音和录像。最好由两人同时记录,以便考察记录的信度。观察时尽可能减少外界干扰,最好设观察室,通过单向玻璃并利用现代化设备进行观察。

观察法的优点是所得材料比较客观、真实,因为是在自然生活和活动条件下进行观察,所以对言语表达和行为操作有困难者较为适宜,如婴幼儿、弱智儿童或其他心理障碍者。观察法的缺点是不容易控制条件,有时可能观察不到所要求的行为,也不易深入到内部过程,有时观察到的行为表现可能出自于偶然。

观察法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1.直接观察:由研究者直接观察受试者的外部行为,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这又可分为自然观察(现场观察)和实验室观察两种形式。

2.间接观察:研究者不必直接见到被试者,而是通过某种媒介了解被试者,以

取得心理发展资料的观察法可以统称为间接观察法。例如,分析儿童的作业及年幼儿童的图画、年长儿童的学科成绩等。

(二)实验法

实验法要求安排一定的情景,严格控制条件,使其中的各种条件保持不变,只变化某一条件(自变量),以探查心理变化(因变量)。一般实验法需设实验组和控制组,以进行比较。通常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是在具有专门设备的实验室中进行的。这种实验条件控制严密,且可以重复。这种方法,一般偏于应用在生理机制和感知记忆等心理过程的研究。对幼小儿童曾有过条件反射法、眼动法和去习惯化法等需要特别记录反应的方法。自然实验是在儿童的自然生活中或教育条件下进行的。研究中只要求改变或控制必要的自变量因素,其他条件都保持现实的环境条件。实际上,这是一种控制观察法。它具有实验室实验和观察法的一些优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两者的不足。其局限性在于现场背景难以把握,样本的代表性不易控制。

(三)访谈法与临床法

1.访谈法是通过口头交谈了解、收集被研究者有关心理发展和问题的资料的一种方法。访谈法有结构访谈和非结构访谈。前者,谈话的内容、过程都设计好统一的要求和结构,后者则不需要。居于两者之间的谈话法也称为半结构访谈。为了更好地发挥访谈法的特殊作用,访谈者必须事先作好周密的计划,保持现场的和谐氛围以利沟通,掌握因势利导的交谈技巧、善于设问和追问,灵活全面地作好记录等。访谈法的优点是便于交谈双方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可以遵循特定的目的,按计划层层深入,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其局限性是访谈效果受访谈者自身素质的影响,访谈结果不易量化等。

2.临床法是皮亚杰率先卓有成效地运用的研究方法。实际上是谈话法、观察法

和实验法的综合运用。一般做法为:第一步由主试提出任务(以口头、实物和口头相结合的方式),由被试者回答(以口头、操作与口头结合的方式),主试者根据回答情况进一步提出问题,以深入了解儿童未能表达出的心理活动。如此连续要求被试者做出解释,直到主试者感到满意为止。这种方法对主试者有较高的要求。要求主试者具有高度的机敏,善于恰当地提出问题,立即作出判断,并迅速提出新的问题;主试者必须熟悉所研究的领域,同时要求了解并熟悉被试者的一般情况。

第三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学科之一,所涉及到的基本理论有关于心理发展的动力、心理发展的进程、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等。

心理发展的动力

心理发展的动力是指心理发展由什么决定的。制约心理发展的因素,大体可以归成两类,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

(一)对遗传和环境问题的认识的转变

20世纪以前,学者们认为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调和的,持?非此即彼?的观点。主张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决定的观点,称为遗传决定论;主张由环境决定的,叫做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高尔登(P.Gahon),他在《遗传的天才》(1914)一书中断定,?人的能力是得自遗传?。他们曾说过?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显然,遗传决定论具有明显的片面性。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J.B.Watson)。他从行为主义心理发展观出发,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惟一条件,主张教育万能论。他的名言:?给我12个健全的体形良好的婴儿,和一个由我自己指定的抚育他们的环境,

我从这些婴儿中随机抽取任何一个,保证能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类专家—

—医生、律师、商人和领袖人物,甚至训练成乞丐和小偷,无论他的天资、爱好、倾向、能力、禀性如何,以及他的祖先属于什么种族?(自刘范,1989)。这种武断地否认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显然也是片面的。20世纪中叶,人们发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都不能否认,只是两者的作用不同而已。于是提出了两者相加或者相乘的二因素论。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逐渐为多数学者所接受,他们从.不同的方面阐述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动力作用。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即没有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的作用无从体现;反之,没有遗传因素作为最初的基础,环境无以施加影响。

(二)遗传因素作用的可控性与可变性

遗传因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并不是注定不可以改变的,也不是不可以控制的。这表现在某些遗传因素所决定的不良倾向可以通过环境的作用得到防止和纠正;人们也可以利用环境来促进良好遗传的发展方向。例如,苯丙酮尿症这种遗传性疾病,通过适当处理与之有关的环境,遗传的作用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又如,体征一般是受亲代遗传因素所制约,但是由于整个生活环境的改变和提高,身高和体重之类的体征一般会高于亲代;再如,环境在心理机能发展方面的作用可以通过环境的贫乏化和环境的丰富化两方面得以说明。

二、心理发展的历程

学者们对心理发展的历程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这就是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问题。

(一)心理发展的阶段论与连续论

1.阶段论:阶段论认为心理发展的进程是不连续的,是分阶段进行的,各个不

同的发展阶段都有与其他年龄阶段不同的心理的质的规定性。

2.连续论:连续论观点主张心理发展是连续的,是没有什么阶段的。他们认为阶段论者只看到表面现象,没有发现不同年龄阶段之间心理发展的渐进的变化。

(二)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其理论依据

划分心理发展的阶段应以心理发展事实为依据,也有的学者采取心理发展以外的其他指标作为依据,如以生理发展的指标来划分,以与种系发展的阶段相对应来划分,还有以现行学制,即强调儿童心理的实际应用方面来划分的。各学者所依据的材料不同,所持的观点也有区别,所以出现不同的阶段划分。

1.皮亚杰以认知发展的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

当代发展心理学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人的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来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来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来源于主体的动作。主体通过动作对环境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皮亚杰以主体适应环境的主导方式,即认知结构的性质为依据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个时期的儿童主要凭感知运动手段反映外界刺激,协调并适应外界环境,其智力活动处于感知运动水平。

(2)前运算阶段(2 6岁、7岁)。

这个时期开始,儿童具有表象思维,有运用符号的能力,其智力活动处于表象水平。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12岁)。

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能够摆脱知觉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稳定性,达到守恒。〃对具体问题可以进行逻辑运算,思维具有可逆性。其智力活动处于获得概念稳定性,进行逻辑思维的阶段。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12岁一14岁、15岁)。

这个时期儿童的思维形式能够从具体内容中解放出来,能够提出假设,凭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解决抽象问题。其智力活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2.柏曼(LBennan)以生理发展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

柏曼以内分泌腺功能优势为标准把儿童的发展划分为胸腺期(幼年)、松果腺期(童年)和性腺期(青年)。这种把心理的发展等同于生理的发展,又把生理的发展仅仅归结为内分泌腺体的变化的划分是不适当的。

3.弗洛伊德(S.Freud)按其**说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学说的中心思想是**说。他主张心理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性本能并强调入有追求自我快乐的本能,追求**的满足就是心理发展的内驱力。弗洛伊德把与生存本能联系并用以满足机体的性的需要的心理能量称为里必多(LiBido)。在儿童发展的不同时期里必多集中投放于身体的特定部位,以此为标准将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不同的阶段: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前生殖器期(4——5岁)、潜伏期(6岁一青春期)、生殖期(青春期)。

4.艾里克森(E.Erikson)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个体心理发展阶段

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与弗洛伊德的区别在于他既承认生物因素的影响,也重视社会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个体人格的发展过程是自我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不断整合的过程。他以人格特征为标准把个体一生划分为8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

第一阶段为婴儿期(0--1岁半),发展的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儿童获得的积极成果是身体舒适和安全感。

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或称学步期,1岁半一3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和疑惑,体现着意志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坚持的能力和自主的能力。

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称游戏期,3'--6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掌握新任务的主动性。

第四个阶段为学龄期(6--12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创造力发展和掌握技能。

第五阶段为青年期(12--18岁),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防止同一性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自我同感能力的发展。

第六阶段为成年早期(18--25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立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亲爱。

第七阶段为成年中期(25—50岁),主要获得生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关怀后代。

第八阶段为成年晚期(50岁以后直到死亡),主要为获得综合的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恶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积极的成果为体验完成人生的使命感。

5.列昂节夫以儿童的主导活动为标准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列昂节夫(A.H.JIeombeB)是前苏联的心理学家,是维果茨基(Ⅱ.C.Blnom3卤)的学生。维果茨基是苏联儿童心理学的奠基者,他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个体心理发展是在社会中、在人际交往中实现的,并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前苏联心理学重视活动过程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列昂节夫也是活动理论的一个倡导者,他和厄里康宁以不同时期儿童的特殊活动类型,即主导活动为依据,将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6个年龄阶段:

(1)直接的情感**际活动(0--1岁)。

(2)操作实物的活动(1--3岁)。

(3)游戏活动(3—7岁)。

(4)学习活动(7—11岁)。

(5)社会公益活动(11—15岁)。

(6)专业的学习活动(15--17岁)。

6.施太伦(W.Stem)以种系演化作为分期标准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施太伦主张复演说。他从广义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按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的演化历程把儿童心理发展的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

(1)幼儿期(6岁以前):相当于从哺乳类动物到原始人类的阶段。

(2)意识的学习期(从入学到13岁):相当于人类古老的文化阶段。

(3)青年成熟期(14--18岁):相当于近代文化阶段。

从上述不同学者对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中看到,由于观点和划分依据的区别,各种划分是有不同的,同时也看到不同学者所划分的阶段在儿童的年龄上还是小异而大同的。在我国的儿童心理学教材中也有不同的阶段划分,通常采用的是把年龄和学制结合,分为婴儿期(1岁前)、前幼儿期或婴儿晚期(1—3岁)、幼儿期(3--6岁、7岁)、童年期(6岁、7岁一11岁、12岁)、少年期(11岁、12岁一14岁、15岁)、青年初期(14岁、15岁一17岁、18岁)。

(三)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是统一的

上面介绍了几种发展阶段的划分,这并不能作为对连续发展论的否定的依据,但是可以说明阶段性的存在。事实上心理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两者是统一的。

1.心理发展速度的变化

心理并不是匀速发展的,有发展的快速期和进展较为缓慢的平稳期。由于发展速度上的这种不平衡,心理进展的连续性就被快速期中断,成为不连续的进程。也就

是说,以发展的快速期作为分界点,发展的进程呈现出一个个不同的阶段。

2.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心理的发展包含着量变和质变的矛盾运动过程。在心理发展的快速期,起主导作用的心理过程或心理特征发生急骤的更替,这就是一种质的飞跃,表现为阶段的划分。每一种心理过程或心理特征都不是在瞬间产生的,在产生之前都有孕育过程,即在质的飞跃之前有量的逐步积累;在新的心理过程或心理特征形成之后,还要继续发展,还要积累新质,准备新的飞跃;即使在发展的快速期,也不是将前后发展进程截然分割,快速期本身也有一段发展过程,也包含着一定的渐变。所以说,在心理发展的任何时刻都体现着质变和量变的统一关系,都表现为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三、年龄和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一)关于年龄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在介绍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时,看出阶段的划分同儿童的某些年龄阶段相当。这里所说的年龄阶段有两层含义。其一,表示时间的长短;其二,表明心理发展阶段与年龄阶段的大致对应关系。但是不能由此就认为心理发展就是由年龄决定的。

心理发展和年龄的关系可归纳如下:

1.年龄是心理发展的一个维度

心理发展是心理在时间上的变化过程,离开时间就无从谈起心理的发展。人的成长所经时间以年、月计算,这就是年龄。年龄是心理发展的一个时间维度。

2。心理发展的水平同年龄之间的大致对应的关系

心理发展和年龄之间的对应关系表现为:

(1)作为心理的生理基础的机体是随年龄而成长的;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经验也随个体年龄增长而积累。因此,心理的发展有一个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表现出心理发展水平同年龄之间有一个大致对应的关系。

(2)心理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出现本阶段所特有的典型特征,这些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从而表现出与年龄阶段的大体对应关系。但是这种对应关系并不是机械的,而是相对的。

(3)心理发展与年龄的关系不是因与果的关系

心理是在时间维度上发展,主要由遗传决定的生理成熟程度,即用年龄来表示。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经验与年龄只是大致对应关系,在不同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前或推后,表现出发展中的个别差异和不平衡性。这说明心理发展与年龄的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二)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教育具有引导和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

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来说,遗传素质是它的生物前提,遗传素质为心理发展提供的是一种预定倾向。心理要发展起来,还必须有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教育传授人类的文化知识,同时引导和促进心理的发展。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能够很好地说明教育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最近发展区?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这个差异就是教育所带来的发展,被称为?人为的发展?。诚然,处理得不好的教育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对心理发展起着促退的作用。教育差别对发展的影响大于遗传差别的影响。

2.教育的效果也取决于选择启发的时期

研究表明,在某些心理过程或心理特征发展的不同时期,教育引导和启发的效果也不一致。在发展的快速期即将出现前的一段时间效果最好,因此这个时期被称为引导和启发的最佳有效期,被认为是儿童最易接受有关教育影响的时期(李文馥,1989)。

3.教材和教法应适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

教材和教法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适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并使之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适度挑战性,不仅可以提高教育效果,而且有利于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教育具有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而选择最适宜的时机、采取最适合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是十分重要的。

遗传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一)遗传及遗传机制

1.遗传和变异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母生九子,九子有别?,这是中国民间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形象概括。遗传就是亲代把生物信息传给子代,子代按照所得的信息而发育、分化,因此子代总是具有和亲代相同或相似的性状。但是亲代和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总是有差异的,这种现象即为变异。物因素的影响,也重视社会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个体人格的发展过程是自我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不断整合的过程。他以人格特征为标准把个体一生划分为8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见第155页图3—8)。

第一阶段为婴儿期(0--1岁半),发展的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儿童获得的积极成果是身体舒适和安全感。

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或称学步期,1岁半一3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和疑惑,体现着意志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坚持的能力和自主的能力。

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称游戏期,3'--6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掌握新任务的主动性。

第四个阶段为学龄期(6--12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创造力发展和掌握技能。

第五阶段为青年期(12--18岁),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防止同一性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自我同感能力的发展。

第六阶段为成年早期(18--25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立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亲爱。

第七阶段为成年中期(25—50岁),主要获得生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关怀后代。

第八阶段为成年晚期(50岁以后直到死亡),主要为获得综合的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恶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积极的成果为体验完成人生的使命感。

5.列昂节夫以儿童的主导活动为标准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列昂节夫(A.H.JIeombeB)是前苏联的心理学家,是维果茨基(Ⅱ.C.Blnom3卤)的学生。维果茨基是苏联儿童心理学的奠基者,他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个体心理发展是在社会中、在人际交往中实现的,并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前苏联心理学重视活动过程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列昂节夫也是活动理论的一个倡导者,他和厄里康宁以不同时期儿童的特殊活动类型,即主导活动为依据,将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6个年龄阶段:

(1)直接的情感**际活动(0--1岁)。

(2)操作实物的活动(1--3岁)。

(3)游戏活动(3—7岁)。

(4)学习活动(7—11岁)。

(5)社会公益活动(11—15岁)。

(6)专业的学习活动(15--17岁)。

6.施太伦(W.Stem)以种系演化作为分期标准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施太伦主张复演说。他从广义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按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的演化历程把儿童心理发展的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

(1)幼儿期(6岁以前):相当于从哺乳类动物到原始人类的阶段。

(2)意识的学习期(从入学到13岁):相当于人类古老的文化阶段。

(3)青年成熟期(14--18岁):相当于近代文化阶段。对的稳定性,从而表现出与年龄阶段的大体对应关系。但是这种对应关系并不是机械的,而是相对的。

(3)心理发展与年龄的关系不是因与果的关系

心理是在时间维度上发展,主要由遗传决定的生理成熟程度,即用年龄来表示。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经验与年龄只是大致对应关系,在不同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前或推后,表现出发展中的个别差异和不平衡性。这说明心理发展与年龄的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二)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教育具有引导和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

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来说,遗传素质是它的生物前提,遗传素质为心理发展提供的是一种预定倾向。心理要发展起来,还必须有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教育传授人类的文化知识,同时引导和促进心理的发展。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能够很好地说明教育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最近发展区?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这个差异就是教育所带来的发展,被称为?人为的发展?。诚然,处理得不好的教育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对心理发展起着促退的作用。教育差别对发展的影响大于遗传差别的影响。

2.教育的效果也取决于选择启发的时期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复习笔记(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圣才出品】

3.1 复习笔记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概述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 1.主要功能 (1)描述 描述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状况是发展心理研究最基本的目的。在进行深入研究之前,正确地描述研究对象的现状是必要的。 (2)解释 解释是对发展心理现象的活动过程与特点的形成原因、发展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等做出说明。描述是解决“是什么”,解释是说明“为什么”。 (3)预测 预测是根据研究建立的某一科学理论,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对研究对象以后的发展变化和在特定情境中的反应做出推断。 (4)控制 控制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目标。控制是指根据科学理论操纵研究对象某些变量的决定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使研究对象产生理论预期的改变或发展。 2.四种功能的关系 这四个功能是层次递进的关系,正确的描述是合理解释变量间关系的基础,只有合理的

解释才能产生准确的预测,根据正确的解释和预测才能进行有效而符合预期目的的控制。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发展心理学是专门研究个体心理如何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这就决定了其研究具有特殊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年龄是一个特殊的自变量 在发展心理学研究中,年龄通常被视为一个特殊的自变量(即独立变量),但它是一个不可以进行人为操纵的变量,因而只有通过相关方法加以改变、操作。正由于此,发展研究在得出结论时,不能将因变量的变化完全归于年龄。即使对年龄变量本身,也要作全面分析。因为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年龄变量有历法年龄(实际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被试自己或他人知觉的年龄等多种变量。 2.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大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它的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很大,从新生儿到老年,都是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由于年龄的差距,在研究方法学上和具体研究方法的选择上需要考虑不同方法的年龄适应性。 (三)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坚持客观的标准,就是对每个被试的心理与行为表现,对每个数据和个案事实,都要实

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版 (考研必备,一起分享)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考研必备,一起分享) 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个体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的部分。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发展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人的一生经过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各个阶段;个体的心理在不同阶段之间和各个阶段之内都不断地发展变化。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个体心理发展规律。本章内容是狭义的个体发展心理学。 二、发展心理学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历程。 (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20世纪中期以前,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被称为儿童心理学。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也经过一个准备和形成的过程。’ 1.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阶段 在中世纪时期儿童并未被作为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来对待,只被视为“小大人”。文艺复兴以后人本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们以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提出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基本教育观念,认为儿童教育中要以“儿童的天性”为依据,应遵循“自然的法则”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观念和思想直接推动了对儿童发展和儿童心理特点的研究。随后,福禄贝尔(P.Forebel)、达尔文等不仅继承了上述思想,还采用观察法、传记法等进行了实际研究,写出了儿童心理学早期的研究成果(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这些思想和研究都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普莱尔(W.Preyer)。普莱尔是德国的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他用观察法,跟踪研究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并于1882年发表了他的《儿童心理》一书。这是第一本较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被公认为是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3.儿童心理学的演变与发展 儿童心理学的问世和演变是与自然科学和社会历史的发展紧密相关的,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诞生之后,西方儿童心理学又经历着一个演变和发展的历程。 (1)儿童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 从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西方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心理学家有霍尔(G.S.Hdl)的问卷法、比内(A.Binet)的测验法、格塞尔(久Ce8eU)的发育常模、杜威(J.Dewey)的机能主义和儿童中心说以及施太伦(W.Sum)的人格主义等。他们的成就为儿童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2)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 20世纪以来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社会历史的变化以及教育的要求,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内容和方法方面都有明显的发展,研究的成果和著作在量和质的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相继出现了各种心理学流派和学说,如精神分析、行为主义、“格式塔”学派、信息加工心理学派等,以及这些学派的演变都表明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在众说纷纭、百家争鸣的局面下不断增新、不断拓展着。随着儿童心理学研究的进展,更广泛地探讨个体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将发展心理学提高到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水平。

[全]发展心理学-林崇德-考研真题详解[下载全]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考研真题详解 1不同年龄儿童认识能力的差异主要是由加工容量、加工策略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持此观点的学派是()。[统考2019年研] A.皮亚杰学派 B.新皮亚杰学派 C.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D.精神分析学派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A项,皮亚杰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皮亚杰。他以儿童心智发展为基础,进而研究人类认识的发生和变化,创立了发生认识论。B项,新皮亚杰理论学派是对皮亚杰学派的修正和发展。皮亚杰之后的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应该通过将皮亚杰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结合起来,从而研究儿童智力的发展。如果能用信息加工理论来建立一个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智力发展的程序模式,就可以对儿童的智力发展设计出比较确切的模式。C项,社会文化历史学派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受人类的文化历史所制约。D项,精神分析学派由弗洛伊德开创。弗洛伊德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

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与心理的应用。 2在孕期的个体发展中,致畸因素最容易造成潜在危害的时期是()。[统考2019年研] A.胚囊期 B.胎儿期 C.胚胎期 D.受精卵期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胚胎期是胎儿器官分化、生长的关键期。如果某一器官或生理系统在这一阶段没能形成,那么胎儿出生后将形成永久性的残疾。这一时期同时也是胎儿发育的最敏感期,放射性、药物、感染等各种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是早产、流产。 3给6个月的婴儿反复呈现一个红色的气球开始时婴儿会一直盯着看,后来婴儿的注视时间减少。这时换一个黄色的气球呈现给婴儿,婴儿的注视时间又会增加。这一过程称为()。[统考2019年研] A.同化与顺应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 概念 1. 二因素理论p10 2. 复演说 p18 -p19 +p187 3. 比率智商p19 4. 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普莱尔” -《儿童心理》 简答、论述 1. 心理发展的内涵是什么?P2 -P4 2. 什么是“ 遗传与环境之争” 应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作用?P9 -P11 02 年论述。 3. 如何看待心理发展的阶段论?P12 两个观点说一下,P12 -P13 4. 什么是白板说?对此应如何评价?P15 -P16 5. 什么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此应如何评价?P16 -P17 第二章 1. 格式 P23 2. 同化和顺应 P23 同化是01 年名词 3. 平衡过程 P26 4. 客体永存 P30 5. 守恒 P32 02 年名词 6. 心理社会危机 P40 01 年名词 7. 同一性P217 8. 观察学习 P43 9. 内化P44 -P45 10. 最近发展区 P46 简答、论述 1. 比较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关于心理发展的观点?P24 2.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P27 -P34 3. 为什么说儿童认知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02 年简答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试分析他的观点?01 年论述 4. 在维果斯基理论中,工具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内化过程?P44 -P45 5. 比较经典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理论异同?P37 -P41 6. 比较几种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在观点上的异同?P41 -P43 第三章 1. 组群效应 P49 02 名词 2. 序列研究 P51 01 名词 3. ABAB 设计P57 4. 跨文化研究P52 5. 文化公平测验 P56 -P53 简答论述 1. 说明横向研究的优缺点 P48 2. 说明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P50 3. 双生子研究的优缺点 P54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至第三章【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一、发展心理学的界说 (一)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1.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 (1)心理活动与心理现象 ①心理活动 人的心理活动,或称心理,是指人在实践活动和生活活动中,与周围的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必然产生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 ②心理现象 人的心理现象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和人格。 a.人的心理过程 第一,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活动。 第二,情感过程: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惧等对周围环境的态度体验。 第三,意志过程:根据既定目的,克服困难,做出努力,并通过行为去处理和变革客观的现实。 b.人格

人格(personality),又称个性,是指对待某个事件,不同的人在能力、气质、性格、兴趣、动机和价值观等方面会表现出差异,这种差异既与个人的先天素质有关,也与后天的经验和学习有关。 (2)心理科学的特殊性 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不同,它不具形体,不能直接观察得到。心理活动通过人的外部行为,主要是动作和言语表现出来。 ①人的行为受到心理活动的支配和调节。外部行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直接表现,心理过程和人格对行为有很大影响。 ②人是有意识的高等动物,人的心理非常复杂,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掩盖自己的某些心理活动。因此根据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分析某种心理活动时,必须非常谨慎。 ③人心理的复杂性、外部行为的多变性,并不意味着无法研究人的心理活动。通过较长的时间、全面系统地观察或借助于仪器分析,可以对一个人的心理有所了解。 2.发展心理学 发展,一般泛指某种事物的增长、变化和进步。人的发展指的是人类身心的生长和变化,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其中,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包括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 (1)发展心理学的定义 发展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①广义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种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部分: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1 1. 二因素理论 p10 2. 复演说 p18 - p19 + p187 3. 比率智商 p19 4. 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 普莱尔 ” -《儿童心理》 1. 心理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P2 - P4 2. 什么是 “ 遗传与环境之争 ” 应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作用? P9 - P11 02 年论述。 3. 如何看待心理发展的阶段论? P12 两个观点说一下, P12 - P13 4. 什么是白板说?对此应如何评价? P15 - P16 5. 什么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此应如何评价? P16 - P17 1. 格式 P23 2. 同化和顺应 P23 同化是 01 年名词 3. 平衡过程 P26 4. 客体永存 P30 5. 守恒 P32 02 年名词 6. 心理社会危机 P40 01 年名词 7. 同一性 P217 8. 观察学习 P43 9. 内化 P44 - P45 10. 最近发展区 P46 1. 比较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关于心理发展的观点? P24 2.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P27 - P34 3. 为什么说儿童认知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 02 年简答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试分析他的观点? 01 年论述 4. 在维果斯基理论中,工具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内化过程? P44 - P45 5. 比较经典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理论异同? P37 - P41 6. 比较几种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在观点上的异同? P41 - P43 1. 髓鞘化 P70 2. 无条件定向发射 P71 3. 视崖实验 P88 4. 前语言思维 P92 02 年名 5. 依恋 P95 6. 陌生情景 P98 7. A 非 B 错误 P93 8. 抓握放射 P72 9. 双向性原则 P100 10. 婴儿的几种情绪表现?依恋、分离焦虑、陌生人焦虑 P95 1. 婴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遗传和环境因素在言语发展中的作用? P83 - 84 P85 举例 2. 什么是依恋?儿童的依恋是怎么样发展起来的? 01 年论述 P96 - 98 儿童的依恋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什么意义? 02 年论述 pp 3. 简述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顺序? 01 年简 78 4. 什么是双向性原则?这在心理发展中有何意义? P100 5. 什么是气质?婴儿的气质有几种基本类型?气质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何影响? P100 - P101 6. 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 P81 1. 第二信号系统 P105 2. 模仿性游戏 P108 3. 单词句 P110 4. 直觉性行动思维 P117 5. 前幼儿期儿童的三个特征 A 得独立行走的能力 B 开始正式获得本民族语言 C 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和发展 1. 第二信号系统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P105 - P106 2. 儿童游戏发展的前提条件有哪些?前幼儿期儿童游戏的特点是什么? P108 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是什么?从中反映出何种心理发展规律? 01 年简答 P132 - P133 3. 前幼儿期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P116 4. 前幼儿期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 简要说明言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01 简答 P112 5. 试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P122 - P123 6. 儿童的自我意识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综合所有的阶段回答 1. 平行游戏 P133 2. 积极词汇 P139 3. 消极词汇 P139 4. 自我中心言语 P141 5. 内部言语 P140 01 、 02 名 6. LAD P146 7. 他律道德 02 年名词 P161

林崇德版发展心理学笔记(免分分享)

发展心理学要点笔记林崇德

第一章
概念
1. 二因素理论p10
2. 复演说p18 -p19 +p187
3. 比率智商p19
4. 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普莱尔”-《儿童心理》

简答、论述
1. 心理发展的内涵是什么?P2 -P4
2. 什么是“遗传与环境之争”应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作用?P9 -P11 02 年论述。
3. 如何看待心理发展的阶段论?P12 两个观点说一下,P12 -P13
4. 什么是白板说?对此应如何评价?P15 -P16
5. 什么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此应如何评价?P16 -P17

第二章
1. 格式P23
2. 同化和顺应P23 同化是01 年名词
3. 平衡过程P26
4. 客体永存P30
5. 守恒P32 02 年名词
6. 心理社会危机P40 01 年名词
7. 同一性P217
8. 观察学习P43
9. 内化P44 -P45
10. 最近发展区P46

简答、论述
1. 比较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关于心理发展的观点?P24
2.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P27 -P34
3. 为什么说儿童认知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02 年简答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试分析他的观点?01 年论述
4. 在维果斯基理论中,工具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内化过程?P44 -P45
5. 比较经典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理论异同?P37 -P41
6. 比较几种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在观点上的异同?P41 -P43

第三章
1. 组群效应P49 02 名词
2. 序列研究P51 01 名词
3. ABAB 设计P57
4. 跨文化研究P52
5. 文化公平测验P56 -P53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复习笔记(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8.1 复习笔记 一、青少年身心的发展 青少年期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结束,历时6年。 11、12岁到14、15岁称为青春期、少年期,个体正处于初中阶段,是个体身体发展的一个加速期。青春期个体身体的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育并逐渐达到成熟,其心理的各个方面也在发展,较生理发育速度来说相对平稳,因此青春期个体的身心发展出现种种特殊矛盾,使他们面临一系列的心理危机。 14、15岁到17、18岁也可称为青年早期,个体正处于高中阶段。经过前几个阶段的连续发展,青年早期的个体在生理发育上已达到成熟,在智力发展上也已接近成人水平,在个性及其他心理品质上表现出更加丰富和稳定的特征。 (一)青少年身体发展的一般特点 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在这一时期,青少年的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变化、体内机能的增强及性的发育和成熟三个方面。 1.身体外形的变化 青春期的少年身体发育很快,身高、体重及面部等变化使他们在外形上逐渐接近成人。 (1)身高的增长 青春期的个体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身高的迅速增长。人身高的增长有两个高峰期,第一次在1岁左右;第二次出现于青春期。

青少年身高增长速度和时间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存在于男女生之间,也存在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甚至同班级中的同龄人之间。 (2)体重的增长 体重的增长反映出身体内脏的增大、肌肉的发达以及骨骼的增长和变粗,也反映出营养及健康情况等,所以体重也是身体发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男孩在12~14岁这段时间,体重增加最快,平均每年增长5.0千克,13岁是增长高峰,15岁以后增长速度迅速下降。女孩在11~13岁时体重增加最快,平均每年增长4.5千克,11~12岁是增长高峰,13岁后增长速度迅速下降。 (3)第二性征的出现 第二性征是性发育的外部表现,是青少年身体外形变化的重要标志。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青少年开始从童年的中性状态进入到两性分化的状态。具体表现为: ①在男性身上 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喉结突出、嗓音低沉、体格高大、肌肉发达、唇部出现胡须、周身出现多而密的汗毛、出现了腋毛、阴毛等。 ②在女性身上 第二性征则表现为嗓音细润、乳房隆起、骨盆宽大、皮下脂肪较多、臀部变大、体态丰满、出现了腋毛和阴毛等。 (4)头面部的变化 在青少年期,童年期较低的额部发际逐渐向头顶部及两鬓后移,嘴巴变宽,较为单薄的嘴唇开始丰满。个体身体其他部分骨骼迅速增长,头部骨骼的增长速度却显著减慢,童年期头大身小的特征逐渐被头身比例协调所取代。

发展心理学笔记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 概念 1. 二因素理论p10 2. 复演说p18-p19+p187 3. 比率智商p19 4. 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普莱尔”-《儿童心理》 简答、论述 1. 心理发展的内涵是什么?P2-P4 2. 什么是“遗传与环境之争”应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作用?P9-P11 02年论述。 3. 如何看待心理发展的阶段论?P12两个观点说一下,P12-P13 4. 什么是白板说?对此应如何评价?P15-P16 5. 什么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此应如何评价?P16-P17 第二章 1. 格式P23 2. 同化和顺应P23 同化是01年名词 3. 平衡过程P26 4. 客体永存P30 5. 守恒P32 02年名词 6. 心理社会危机P40 01年名词 7. 同一性P217 8. 观察学习P43 9. 内化P44-P45 10. 最近发展区P46 简答、论述 1. 比较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关于心理发展的观点?P24 2.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P27-P34 3. 为什么说儿童认知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02年简答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试分析他的观点?01年述 4. 在维果斯基理论中,工具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内化过程?P44-P45 5. 比较经典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理论异同?P37-P41 6. 比较几种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在观点上的异同?P41-P43 第三章 1. 组群效应P49 02名词 2. 序列研究P51 01名词 3. ABAB设计P57 4. 跨文化研究P52 5. 文化公平测验P56-P53 简答论述 1. 说明横向研究的优缺点P48 2. 说明纵向研究的优缺点P50 3. 双生子研究的优缺点P54 4. 说明试验法和相关法的异同P56-P58 5. 介绍几种主要的智力测验?P56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七章至第八章【圣才出品】

第7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本章重点】 1.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及其作用; 2.学习障碍的特点、症状、原因; 3.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 4.儿童概念的发展; 5.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 6.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 7.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8.儿童的社会性认知; 9.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10.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7.1复习笔记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 6、7岁到12、13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被称之为前青春发育期。在教育的影响下,小学儿童的认知能力、个性特点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儿童进入学校以后,学习活动逐步取代游戏活动而成为儿童主要的活动形式。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及其作用 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动物和人的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人类的广义学习是在生活中进行的;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这是一种社会义务。 1.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或认知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世界,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学习有下列几个基本特点: (1)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要越过直接经验的阶段。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越过直接经验,较迅速而直接地把最基本的东西学到手。这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的特殊本质。 (2)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 学生的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教与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是为了学,学则需要教,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受教师教授活动的制约。 (3)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控制的知识。要学会学习,就有学习策略的问题。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是认识(或认知)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①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因此学习策略受制于学生本人,它干预学习环节,提高认识技能,调控学习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主体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②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学会学习的前提,学习策略是造成其学习个别差异的重要原因。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内容简介: 本书是发展心理学课程的教材,其主要任务是从生命全程的角度阐述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及毕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从而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普遍性与特殊性等基本理论问题.树立起关于生命全程的辩证发展观。 在结构上,本书首先论述了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发展历史、主要理论、研究方法等基本问题,然后分别阐述了胎儿、婴儿、幼儿、小学儿童、青少年、成年早期个体、成年中期个体、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在内容上,本书既反映了世界当代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新趋势,又反映了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在发展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编辑推荐: 心理发展贯穿于生命全程,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的统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年龄特征,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特点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人类的心理一方面是不断发展的,另一方面又是有阶段性的。应该将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统一起来,将相对主义的开放和理想化的终点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既科学地解释生命全程的心理持续发展趋势,又探讨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征。 作者简介:

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担任26所大学的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及20余种社会兼职。主要从事发展心理学研究。在国际理论心理学杂志Thery&Psychology上发表的Multiple Intelligence and the Structure of Thinking一文,跻身该杂志自创刊至2006年17年来所有600余篇论文“被阅读次数最多的50篇文章”排行榜中,位居第六位。教育理念是“创造出超越自己、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曾先后获得“全国劳模”、“全国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是2004年中宣部和教育部表彰的5位“师德模范教师”之一,也是2006年教师节期间教育部表彰的10位优秀教师之一。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章节题库(绪 论)【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发展心理学研究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即()。 A.儿童心理和成人心理 B.生理机制和心理现象 C.思维发展和言语发展 D.个体认知过程发展的年龄特征和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 【答案】D 【解析】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具体来说,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这包括两个主要部分:①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②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 2.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 B.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 C.从动物到人的心理变化 D.从幼儿到成人的心理变化 【答案】A 【解析】从广义上来说,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科学。C项,种

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A项,个体发展心理学则是对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研究,以揭示现代人心理发展的规律。BD两项,单研究认知发展特点或仅涉及从幼儿到成人的心理发展变化都不能够全面地说明个体心理发展过程。 3.狭义发展心理学是指()。 A.儿童发展心理学 B.学前心理学 C.比较心理学 D.个体发展心理学 【答案】D 【解析】人的个体发展离不开种系的发展。因此,从广义上来说,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4.最先具有完整的毕生发展观的心理学家是()。 A.荣格 B.霍尔 C.普莱尔 D.埃里克森 【答案】A 【解析】A项,精神分析学派的荣格是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他的发展观主要涉及三个方面:①提出前半生和后半生分期的观点;②重视中年危机;③论述了老年心理,特别是临终前心理。B项,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广义、狭义) (1)广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2)狭义: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和各个年龄阶段 心理特征的科学。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3)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过 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4)发展心理学研究涉及的问题: 1. 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作用 2. 关于心理发展的内因与外因(涉及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3. 关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5)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 年龄阶段的划分 不同的划分标准导致不同的分类情况

根据个体身心发展趋势,将人的一生分为: (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 (2)乳儿期(1个月——1岁) (3)婴儿期(1岁——3岁) (4)幼儿期(3岁——6、7岁) (5)童年期(6岁——11、12岁) (6)少年期(11、12岁——14、15岁) (7)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 (8)青年晚期(成年初期)(17、18岁——35岁)(9)中年期(成年中期)(35岁——60岁)(10)老年期(成年晚期)(60岁——死亡) 2、人生的阶段依据: (1)以心理性欲的发展为划分标准——弗洛伊德;(2)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标准——柏曼; (3)以智力发展作为划分标准——皮亚杰; (4)以个性发展特征为划分标准——埃里克森。

三、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6)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82年、普莱尔、《儿童心理》的出版。(7)从1957年开始,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 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 四.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1)遗传与环境 {高尔顿(遗传决定论),霍尔(复演说),麦独孤,弗洛 伊德} (2)内因与外因 {华生(环境决定论),纽曼} (3)连续性与阶段性 {斯特恩,吴伟士,格赛尔} 水印1 (4)相互作用论 {皮亚杰:遗传与环境相互依存;遗传与环境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收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的理论。 弗洛伊德: A: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章节题库(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第8章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个人过分地卷入特定团体或某种亚文化中的特定角色中而绝对地排他,坚信他的方式是唯一的方式,这属于()。 A.自我同一性扩散 B.自我同一性缺乏 C.消极自我同一性 D.自我同一性过剩 【答案】D 【解析】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过程中的问题有:①自我同一性扩散,又称角色混乱,指个体在同一性确立的过程中,难以忍受这一过程的孤独状态,从而让别人去把握自己的决定,或服从别人的意见,或回避矛盾,拖延时间,因此不能正确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生活角色,没有形成清晰和牢固的自我同一性;②自我同一性缺乏,埃里克森称之为拒偿,指一个人拒绝自己在成人社会中应担任的角色,甚至否定自己的同一性需要;③自我同一性过剩,埃里克森称为“狂热主义”,指一个人过分地卷入特定团体或某种亚文化中的特定角色中而绝对地排他,坚信他的方式是唯一的方式;④消极自我同一性,指个体形成与社会要求相背离的同一性,形成了社会不予承认的、反社会的或社会不能接纳的危险角色。 2.在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分析思维材料并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思维品质,属于()。

A.思维的全面性 B.思维的批判性 C.思维的片面性 D.思维的创造性 【答案】B 【解析】少年期进入一个喜欢怀疑、辩论的时期,不再轻信成人,如教师、家长及书本上的“权威”意见,而是经常独立地、批判地对待一切,不但能够开始批判地对待别人和书本上的意见,而且开始能够比较自觉地对待自己的思维活动,开始能够有意识地调节、支配、检查和论证自己的思维过程,属于思维的批判性品质。 3.青春期的思维发展水平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D 【解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青少年正处于形式运算思维阶段(11、12岁及以上)。这个阶段的主要思维特点是,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能运用形式运算来解决诸如组合、包含、比例、排除、概率及因素分析等逻辑课题。 4.在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的特征是()。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doc

发展心理学_____林崇德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广义、狭义) (1)广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2)狭义: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和各个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科学。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3)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4)发展心理学研究涉及的问题: 1. 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作用 2. 关于心理发展的内因与外因(涉及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3. 关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5)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 年龄阶段的划分 不同的划分标准导致不同的分类情况 根据个体身心发展趋势,将人的一生分为: (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 (2)乳儿期(1个月——1岁) (3)婴儿期(1岁——3岁) (4)幼儿期(3岁——6、7岁) (5)童年期(6岁——11、12岁) (6)少年期(11、12岁——14、15岁) (7)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 (8)青年晚期(成年初期)(17、18岁——35岁) (9)中年期(成年中期)(35岁——60岁) (10)老年期(成年晚期)(60岁——死亡) 2、人生的阶段依据: (1)以心理性欲的发展为划分标准——弗洛伊德; (2)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标准——柏曼; (3)以智力发展作为划分标准——皮亚杰; (4)以个性发展特征为划分标准——埃里克森。 三、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6)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82年、普莱尔、《儿童心理》的出版。 (7)从1957年开始,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 四.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1)遗传与环境{高尔顿(遗传决定论),霍尔(复演说),麦独孤,弗洛伊德} (2)内因与外因{华生(环境决定论),纽曼} (3)连续性与阶段性{斯特恩,吴伟士,格赛尔} (4)相互作用论{皮亚杰:遗传与环境相互依存;遗传与环境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收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绪论 一、发展心理学的界说 (一)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1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 (1)心理活动与心理现象 ①心理活动 人的心理活动,或称心理,是指人在实践活动和生活活动中,与周围的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必然产生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 ②心理现象 人的心理现象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和人格。 a.人的心理过程 第一,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活动。 第二,情感过程: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惧等对周围环境的态度体验。 第三,意志过程:根据既定目的,克服困难,做出努力,并通过行为去处理和变革客观的现实。 b.人格

人格(personality),又称个性,是指对待某个事件,不同的人在能力、气质、性格、兴趣、动机和价值观等方面会表现出差异,这种差异既与个人的先天素质有关,也与后天的经验和学习有关。(2)心理科学的特殊性 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不同,它不具形体,不能直接观察得到。心理活动通过人的外部行为,主要是动作和言语表现出来。 ①人的行为受到心理活动的支配和调节。外部行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直接表现,心理过程和人格对行为有很大影响。 ②人是有意识的高等动物,人的心理非常复杂,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掩盖自己的某些心理活动。因此根据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分析某种心理活动时,必须非常谨慎。 ③人心理的复杂性、外部行为的多变性,并不意味着无法研究人的心理活动。通过较长的时间、全面系统地观察或借助于仪器分析,可以对一个人的心理有所了解。 2发展心理学 发展,一般泛指某种事物的增长、变化和进步。人的发展指的是人类身心的生长和变化,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其中,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包括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 (1)发展心理学的定义 发展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①广义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章至第三章【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 【本章重点】 1.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种系心理发展的过程; 3.人类心理的特点; 4.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5.科学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 6.发展心理学中国化的层次和途径; 7.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进展; 8.发展心理学研究理论的进展。 1.1复习笔记 一、发展心理学的界说 (一)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1.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 (1)心理活动与心理现象 人的心理活动,或称心理,是指人在实践活动和生活活动中,与周围的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必然产生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人的心理现象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和人格。

①人的心理过程 a.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活动。 b.情感过程: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惧等对周围环境的态度体验。 c.意志过程:根据既定目的,克服困难,做出努力,并通过行为去处理和变革客观的现实。 ②人格 人格是指对待某个事件,不同的人所表现出不同的能力、气质、性格、兴趣、动机和价值观等的差异的总和。这种差异既与各人的先天素质有关,也与后天的经验和学习有关。 (2)心理科学的特殊性 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不同,它不具形体,不能直接观察得到。因此,心理科学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间接性。心理科学的间接性决定心理学研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进行心理学研究时,首先把注意力集中于人的外表行为活动上。心理活动来源于现实和实践活动,又通过外部行为活动,主要是动作和言语表现出来。 ②人是有意识的高等动物,人的心理非常复杂,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掩盖自己的某些心理活动。因此根据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分析某种心理活动时,必须非常谨慎。 ③人心理的复杂性、外部行为的多变性,并不意味着无法研究人的心理活动。通过较长的时间、全面系统地观察或借助于仪器分析,可以对一个人的心理有所了解。 2.发展心理学 (1)发展心理学的定义 发展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①广义的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种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部分:

【2017年整理】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期末复习要点

【2017年整理】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期末复习要点心咨班笔记仅供参考一切以课本为主发展心理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广义、狭义) 广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狭义: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和各个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科学。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发展心理学研究涉及的问题: 1. 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作用 2. 关于心理发展的内因与外因(涉及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3. 关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 年龄阶段的划分 不同的划分标准导致不同的分类情况 根据个体身心发展趋势,将人的一生分为: (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 (2)乳儿期(1个月——1岁) (3)婴儿期(1岁——3岁) (4)幼儿期(3岁——6、7岁) (5)童年期(6岁——11、12岁) (6)少年期(11、12岁——14、15岁)

(7)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 (8)青年晚期(成年初期)(17、18岁——35岁) (9)中年期(成年中期)(35岁——60岁) (10)老年期(成年晚期)(60岁——死亡) 2、人生的阶段依据: 以心理性欲的发展为划分标准——弗洛伊德; 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标准——柏曼; 以智力发展作为划分标准——皮亚杰; 以个性发展特征为划分标准——埃里克森。 三、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四、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82年、普莱尔、《儿童心理》的出版。 从1957年开始,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 童心理学”。 四.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遗传与环境 {高尔顿(遗传决定论),霍尔(复演说),麦独孤,弗洛伊德} 内因与外因 {华生(环境决定论),纽曼} 连续性与阶段性 {斯特恩,吴伟士,格赛尔} 相互作用论 {皮亚杰:遗传与环境相互依存;遗传与环境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收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的理论。 弗洛伊德:

《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林崇德版)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广义、狭义) (1)广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2)狭义: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和各个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科学。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3)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4)发展心理学研究涉及的问题: 1. 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作用 2. 关于心理发展的内因与外因(涉及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3. 关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5)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 年龄阶段的划分 不同的划分标准导致不同的分类情况 根据个体身心发展趋势,将人的一生分为: (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 (2)乳儿期(1个月——1岁) (3)婴儿期(1岁——3岁) (4)幼儿期(3岁——6、7岁) (5)童年期(6岁——11、12岁) (6)少年期(11、12岁——14、15岁) (7)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 (8)青年晚期(成年初期)(17、18岁——35岁) (9)中年期(成年中期)(35岁——60岁) (10)老年期(成年晚期)(60岁——死亡) 2、人生的阶段依据: (1)以心理性欲的发展为划分标准——弗洛伊德; (2)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标准——柏曼; (3)以智力发展作为划分标准——皮亚杰; (4)以个性发展特征为划分标准——埃里克森。 三、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6)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82年、普莱尔、《儿童心理》的出版。 (7)从1957年开始,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 四.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1)遗传与环境{高尔顿(遗传决定论),霍尔(复演说),麦独孤,弗洛伊德} (2)内因与外因{华生(环境决定论),纽曼} (3)连续性与阶段性{斯特恩,吴伟士,格赛尔} (4)相互作用论{皮亚杰:遗传与环境相互依存;遗传与环境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收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