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竞赛辅导资料直线运动

物理竞赛辅导资料直线运动
物理竞赛辅导资料直线运动

物理竞赛辅导资料:直线运动

第1节直线运动知识点

在物体的运动中,直线运动比曲线运动简单,而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又是直线运动中最简单的两种运动,这两种运动是运动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本专题就主要研究这两种运动。

高考对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考查主要以选择、填空题为主,涉及v—t图象及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较多,近年出现了仅以本章知识单独命题的信息题。本章知识的考查。较多的是与牛顿运动定律、带电粒子的运动等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考查。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性质皆属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应用处理。

匀速运动的规律:图象有:图象。

匀速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也等于各时刻的瞬时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都遵循如下规律:

1.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相等,即。它是判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依据。

2.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这是判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又一依据。

3.两个基本公式和一个推导公式:。

在以上三个公式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五个,其中t是标量且总取正值。v0、a、v t是矢量,在公式中可取正,也可取负。也可能为零。

4.在一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等于这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5.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关系。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了为等分时间间隔):

①t秒末、2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

②前一个t秒内、前二个t秒内、……前N个t秒内的位移之比:

③第一个t秒内、第二个t秒内、……-第n个t秒内的位移之比:

④前一个s、前二个s、……前n个s的位移所需时间之比:

⑤一个s、第二个s、……第n个s的位移所需时间之比:

⑥一个s末、第二个s末、……第n个s末的速度之比:

以上特点中,特别是③、④两个应用比较广泛,应熟记。

6.图象物理意义。

在v—t图象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线为一倾斜的直线。图线与纵轴交点是物体的初速度,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包围“面积”值即是这段时间的位移(时间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向位移。取正值;下方的面积表示反向位移,取负值,上下面积的代数和表示合位移)。

求解匀变速直线问题的方法,大致有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法、图象法、法、比例法、法、巧选参照物法和特值法。

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应用的竖直上抛运动,其处理方法有两种:其一是分段法。上升阶段看做末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为自由落体运动(初速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其二是整体法。把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看成整个运动的两个过程。整个过程初速为v0、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其公式为:

竖直上抛运动的几个特征量和两个对称。

1.几个特征量:

①最高点的高度:;升到最大高度的时间;最高点速度。

②从最高点落回原位置时间;落回抛出点速度(负号表示反向)。

2.两个对称:

①速度对称: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通过同一位置时,其上升与下降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②时间对称:在上升下降过程中通过同一段高度其上升和下降时间相等。

【典型例题透析】

〖例1〗(2000年上海高考)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A.在时刻t2以及时刻t5两木块速度相同

B.在时刻t3两木块速度相同

C.在时刻t3和时刻t4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

D.在时刻t4和时刻t5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了考生分析、推理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了两种基本运动——匀速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有关知识和规律。

〖解题思路〗

令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为了,刻度尺之上和刻度尺之下的照片分别令为甲的运动照片和乙的运动照片。

对甲照片:分析知在连续六个相同时间了内甲通过的位移在刻度尺上的格数分别为2、3、4、5、6、7。相邻两相同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1格,因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同一常数,故知甲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对乙照片:连续六个相同时间了内走过的位移格数皆为4格,知乙为匀速运动。

t2、t5时刻,尽管甲、乙位置分别重合,但速度不同,因以t2为中间时刻的一段时间内,甲、乙通过的位移格数不同,以t5为中间时刻的一段时间内,甲、乙通过的位移格数也不同,依据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知t2以及t5时刻两木块的速度不同。A错误;同理分析时刻t3两木块的速度,判知B错误;t3至t4时间内,甲的位移为4格。乙的位移也为4格,故甲、乙的平均速度相同,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相同,C正确;因t4至t5时间内两木块的位移不同,故此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不同,瞬时速度没有相同的时刻,D错误。

〖探讨评价〗

⑴本题为上海卷第二年命的闪光“照片”题,可谓是一种综合考查考生能力、适应素质教育的新题型,今后可能命题频率更大。

⑵解本题的难点,是依图挖掘出隐含信息——上“照片”对应匀加速直线运动,下“照片”对应匀速运动。

⑶解本题的思路是:首先要正确分析出连续相同两个时间间隔内走过的位移之差的关系,然后再利用连续相同时间内位移之差是否为同一常数,判出木块的运动的性质[常数为零是匀速运动。常数恒等且不为零()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最后根据匀速运动的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及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分析判断问题。

〖例2〗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t2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s,它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时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关系为:

A.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

B.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C.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1=v2

D.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

〖命题意图〗

考查匀速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及规律,在能力上考查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匀速直线运动时,中间位置处的速度即中间时刻的速度。

即v1=v2,C正确;

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必然小于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故时间过半位移却不到一半,中间时刻的速度在前。中间位置的速度在后,因加速运动,越靠后速度越大,

故v1>v2,A正确。

匀减速运动时。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于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位移一半时间不足一半,中间位置的速度v1在前,中间时刻的速度在后。减速运动,越靠后速度越小。故v1>v2,B正确,D错误。正确答案为ABC。

〖例3〗(1999年全国高考)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m高的平台上向

上跃起,举起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 m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 s。(计算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g=10m/s2,结果保留两位数字)〖命题意图〗

考查竖直上抛运动的知识。考查考生从实际问题中构造物理模型的能力,以及应用物理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在题设情景下,运动员的跳水过程可转化成物理上的竖直上抛运动模型。如图。设上升时间为t1,有;下降时间为t1,。将h=0.45

m,H=10m代入,解得:t1=0.3s,t2=1.4s。故运动员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t= t1+ t2=1.7 s。

〖探讨评价〗

本题求解建立了两个模型:

⑴质点模型(题中已提示);

⑵竖直上抛运动模型。经过创建这两个模型,把运动员的运动转化成了物理模型问题,最后利用了模型的知识求解。

〖例4〗如图,A、B两棒的长度均为L=l m,A悬于高处,B在A的下方。A的下端和B的上端高度差H=20m,现今A自由落下。B同时以4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且在运动中A、B都保持竖直,求A、B相遇后擦肩而过的时间。

〖命题意图〗

考查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知识和规律。

〖解题思路〗

令A棒运动的方向为正,B棒为观察者。

由运动学公式。A、B两棒运动的即时速度为:,。

A相对B的速度为:,即A棒相对B棒以v0向下匀速运动。

从A棒下端与B棒上端相遇开始。到A棒上端离开B棒下端为止的这段时间内,A相对B运动的长度为,故A、B擦肩而过的时间为:。

〖探讨评价〗

⑴对地面参照物,两个物体都在运动(同向运动或相向运动),或是一动一静。只要它们能够相遇,那么它们从相遇到离开就需要一定时间,这个时间就是两物体擦肩而过的时间。如果把一个物体视为“观察者”(令它静止不动),那么,上面的时间就是物体通过“观察者”的时间。

“观察者”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对两物体都是运动的这种情况,把一个物体选为观察者(视为静止不动)。利用“相对运动”处理问题方便。

⑵对于纯运动学问题,即不涉及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问题,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必然相对同一参照物。这个参照物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也可以是匀速运动或加速运动的物体。参照物的选取应以处理问题

方便为原则,不同参照物的选择。对运算的最终结果没有影响,但运算的繁简程度有很大差异。

⑶本题的“观察者”B的大小不能忽略,用的是“相对运动”求解;若B 的大小可忽略,能视为质点,则仍用“对运动”求解方便。这时,A通过B的路程(A相对于B)为,擦肩而过时间:。

第二节 直线运动方法

在直线运动中,高中阶段研究的主要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解题策略大致可归纳为六点,它们分别是:

1. 应用基本公式法:基本公式是指:

2. 应用导出公式或结论法:导出公式指:

导出结论是指一些比例关系,常用的是: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比例关系:

1. 前一个t秒内、前二个t秒内、……前N个t秒内的位移之比:

2. 第一个t秒内、第二个t秒内、……-第n个t秒内的位移之比:

3. t秒末、2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

4. 前一个s、前二个s、……前n个s的位移所需时间之比:

5. 第一个s、第二个s、……第n个s的位移所需时间之比:

6. 第一个s末、第二个s末、……第n个s末的速度之比:

——以上结论中,②③两个应用广泛,应熟记。

3. 应用速度图象求解:

用速度—时间图象(v—t)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具有直观形象的优点,如若题目中出现分段考虑或两个以上不同的过程时,往往利用图象分析则较简捷,解题时要抓住“面积”表示位移(或路程)这一要点来分析。

4. 巧选参照物法:

一般情况下,选静止物体为参考物来研究问题,有时为解题简捷,也选运动的物体为参考物。

5. 应用逆向思维求解:

逆向思维法是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

法。如物体做加速运动看成反方向的减速运动,物体做减速运动看成反方向的加速运动处理。该方法一般用在末状态已知的情况。

6。应用特值法求解:

把题中不定量赋予它一特定值来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

【典型例题透析】

㈠应用基本公式求解

【例1】(1996年全国高考)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

A.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

B.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2;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2。

〖命题意图〗

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和速度是矢量的知识。同时考查学生分析问题是否全面的能力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因题中未指明是加速还是减速,因而要全面考虑加速度大小的可能值和位移大小的可能值。答案选BC。

【探讨评价】

此题的关键是要考虑到末速度既有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同,也有可能与初速度相反,重点考查考生思维的全面性。另一个重点就是对同一条直线上的矢量运算的考查,即在考虑到末速度10m/s有两个方向以后,怎样对与初速度方向相反的末速度进行处理,要理解公式和中,各矢量均自带符号,要在规定正方向后,化矢量运算为代数运算,并对往返式匀变速运动会用过程整体法进行处理。

㈡应用导出公式或结论求解

【例2】(1996年全国高考)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的物体,现以水

平恒力甲推这一物体,作用一段时间后,换成相反方向的水平恒力乙推这一物体,当恒力乙作用时间与恒力甲作用时间相同时,物体恰好回到原处,此时物体的动能为32J,则在整个过程中。恒力甲和乙做的功各是多少?(24J)

〖命题意图〗

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功、动能定理知识,同时考查学生分析能力以及综合利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

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假定物体从A点出发,在恒力F甲作用下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1,到B点时速度为v1,由A到B位移为s,经历时间为t,到B点突然撤去F甲,换上F乙,方向与v1相反,物体以v1为初速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至零后又向A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2,到A点初速度为v2,经历时间也为t,位移大小也

为s。

〖解题思路〗

取恒力甲的方向为正方向,对于恒力甲的作用过程:

…………①

对于乙作用的过程:…………②

由①、②得:

那么

恒力F甲和恒力F乙做的功分别等于这两个过程中的动能的增量,,【探讨评价】

求解本题的难点在于对物体运动过程的正确分析。本题用到的物埋知识多,属中等以上难度的考题,物体运动的整个过程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但F甲和F乙单独作闲时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本题就是抓住了这个

持点,利用了平均速度法,从而才使本题的解答简便。本题求解的方法有多种。请思考。

【例3】(1999年上海高考)用接在50Hz交流低压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一个点作为计数点,分别标明0、1、2、3、4。量得0与1两点间距s1=30mm,3与4两点间距离s2=48mm,则小车在0与1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为m/s,小车的加速度为m/s2。

〖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计数点”概念的理解,考查平均速度和加速度的知识;在能力上,考查学生识图、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解题思路〗

,答案:,

【探讨评价】

打点计时器及纸带问题一直是高考常考内容,一定要理解计数点的含义,要熟练公式在处理纸带问题上的重要用途。

㈢应用图象法求解

【例4】(1992年全国高考)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直线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v,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刹车,在它刚停住时,后车以前车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的距离为s,若要保证两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应为:

A.s

B.2s

C.3s

D.4s

〖命题意图〗

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同时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依题可画出两车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图线I表示前车以恒定加速度

刹车时的运动情况。在它刹车时后车以图线Ⅱ继续前进,当前车停止时,后车开始以相同的加速度刹车,如图线Ⅲ(Ⅲ与I平行),前车刹车经过的路程为的“面积”,其大小为S,要保证两车不相撞,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S’为平行四边形ABDC的“面积”,它等于“面积”的两倍,即,答案选B。

【探讨评价】

⑴本题属追及问题,要知道两车不相撞的条件是后车直到停止的过程中,后车走过的距离应小于两车匀速间距与前车减速中行进的距离之和,然后再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就能解决问题了;

⑵图象分速度图象和位移图象,位移图线的斜率为速度,速度图线的斜率为加速度,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值,等于该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㈣巧选参考物法求解

【例5】火车甲正以速度v1向前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距甲d处有火车乙正以较小速度v2同向匀速行驶,于是他立即刹车,使火车做匀减速运动而停下。为了使两车不相撞,加速度a应满足什么条件?

〖命题意图〗

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匀速运动的知识,考查挖掘隐含条件的能力。

〖解题思路〗

设以火车乙为参照物,则甲相对乙做初速为(v1-v2)、加速度为a的匀减速运动。若甲相对乙的速度为零时两车不相撞,则此后就不会相撞。因此,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甲车减速到与乙车车速相同时,甲相对乙

的位移为d。即:

故不相撞的条件为。

【探讨评价】

⑴本题为追及问题,对此类题要抓住两车车速相同时的这一关键时刻,分析出此时两车车距是最大还是最小。

⑵本题常见解法是:令甲速度变为v2时所用时间为t,则不相撞应有,把该式与联立求出a;

⑶本题的解巧选了运动物体为参照物,从而使解法简捷。

㈤逆向思维法求解

【例6】物体以初速度28m/s竖直上抛,求它在到达最高点前0.2s中所通过的路程。

〖命题意图〗

考查竖直上抛运动的知识。

〖解题思路〗

物体到达最高点前0.2 s中所通过的路程与该物体从最高点自由下落最初0.2s内通过的路程大小相同。。

s路=s自 =0.2 m。

㈥特定值法求解

【例7】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某时刻前的t1内的位移是

s1,在该时刻后的t2内的位移是s2,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A. B.

C. D.

〖命题意图〗

综合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

〖解题思路〗

题中t1、t2是两段连续时间,如果从特殊出发:当t1=t2=T,利用结论:,可判断A正确,故选A项。

【探讨评价】

本题末告之物体的初速度,若按一般公式法求解,需先假设某时刻前即t1时间前的初速度v0,再用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求解,过程相当繁杂。

高中物理竞赛培训第十九讲电路(精)

高中物理竞赛培训第十九讲 电路 一.知识网络或概要 1、电流强度: t q I = ;I=nqvS 2、电阻定义式: I U R = (R 是由导体本身的因素决定,与加在导体两端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无关)。 3、电阻定律: S L R ρ = 4、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1(0at t +=ρρ (a 为电阻率的温度系数,温度t 变化不大) 5、欧姆定律: R U I = (此式只适用于金属导电和均匀分布的电解液导电,对非线性元 件(如灯丝、二极管等)和气体导电就不适用了。 6、电功和电热:IUt U It qU W =?== 焦耳定律:Rt I Q 2= 7、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串联电路:特点: ====321I I I I +++=3 21U U U U 等效总电阻: +++=321R R R R 电流分配规律:R U ∞ I R U R U R U ==== 3 32211 功率分配规律:R P ∞ 2 3 32211 I R P R P R P ==== (2)并联电路:特点: ===321U U U +++=3 21I I I I 等效总电阻: +++=3 211 111 R R R R 电流分配规律: R I 1∞ U R I R I R I ==== 332211

功率分配规律: R P 1∞ 2332211U R P R P R P ==== 8、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 当导体内部有电源时,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服从另一规律,称为含源电路欧姆定律。 如图所示,电路中每一点都有稳定的电势,任意两点间都有稳定的电势差。假定电流方向为从a 到b ,则经过E 1后,电势降低E 1 欧姆定律为:b a U Ir E IR Ir E U =-+---2 2 1 1 IR Ir Ir E E U U b a +++-=-2121 注意:(1)b a U U -就是表示从a 到 b 电势降低的值。 (2)电路元件上的电势降的正、负符号规定。 当支路上电源电动势的方向(规定从电源的负极指向电源正极)和走向一致时,电源的电势降为电源电动势的负值(电源内阻视为支路电阻),反之取正值。 9、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若图中的a 、b 两点用导线相连,则此电路称之为闭电路。按上述方法得: a a U Ir E IR Ir E U =-+---2211 02211=-+---Ir E IR Ir E 上式说明在电路中的任意一个闭合回路上,电势降的代数和等于零。 符号规定同上,只不过前述两点间的走向要改为闭合回路的绕行方向。 10、电动势 电动势反映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本领的物理量,用ε表示,其大小定义为非静电力把单位正电荷从电源负极移到正极所做的功,即q W /非=ε,单 位为伏(V )。 在闭合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外电压(路端电压)与内电压之和。 11、输出功率 电源的输出功率是指通过外电路的电流强度I 与路端电压U 的乘积,即P 出=IU 。 r R r R R r R I P 4/)() (2 2 2 2 2 +-= += =εε出,当R=r 时,P 出有最大值即 r R P m 4422 εε= = 。 电源的效率是电源的输出功率与电源的总功率之比。

高中物理竞赛知识系统整理

物理知识整理 知识点睛 一.惯性力 先思考一个问题:设有一质量为m 的小球,放在一小车光滑的水平面上,平面上除小球(小球的线度远远小于小车的横向线度)之外别无他物,即小球水平方向合外力为零。然后突然使小车向右对地作加速运动,这时小球将如何运动呢? 地面上的观察者认为:小球将静止在原地,符合牛顿第一定律; 车上的观察者觉得:小球以-a s 相对于小车作加速运动; 我们假设车上的人熟知牛顿定律,尤其对加速度一定是由力引起的印象至深,以致在任何场合下,他都强烈地要求保留这一认知,于是车上的人说:小球之所以对小车有 -a s 的加速度,是因为受到了一个指向左方的作用力,且力的大小为 - ma s ;但他同时又熟知,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小球在水平方向不受其它物体的作用, 物理上把这个力命名为惯性力。 惯性力的理解 : (1) 惯性力不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没有反作用。 (2)惯性力的大小等于研究对象的质量m 与非惯性系的加速度a s 的乘积,而方向与 a s 相反,即 s a m f -=* (3)我们把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考系叫惯性系,不成立的叫非惯性系,设一个参考系相对绝对空间加速度为a s ,物体受相对此参考系 加速度为a',牛顿定律可以写成:a m f F '=+* 其中F 为物理受的“真实的力”,f*为惯性力,是个“假力”。 (4)如果研究对象是刚体,则惯性力等效作用点在质心处, 说明:关于真假力,绝对空间之类的概念很诡异,这样说牛顿力学在逻辑上都是显得很不严密。所以质疑和争论的人比较多。不过笔者建议初学的时候不必较真,要能比较深刻的认识这个问题,既需要很广的物理知识面,也需要很强的物理思维能力。在这个问题的思考中培养出爱因斯坦2.0版本的概率很低(因为现有的迷惑都被1.0版本解决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的同学会逐渐对力的概念,空间的概念清晰起来,脑子里就不会有那么多低营养的疑问了。 极其不建议想不明白这问题的同学Baidu 这个问题,网上的讨论文章倒是极其多,不过基本都是民哲们的梦呓,很容易对不懂的人产生误导。 二.惯性力的具体表现(选讲) 1.作直线加速运动的非惯性系中的惯性力 这时惯性力仅与牵连运动有关,即仅与非惯性系相对于惯性系的加速度有关。惯性力将具有与恒定重力相类似的特性,即与惯性质量正比。记为: s a m f -=* 2.做圆周运动的非惯性系中的惯性力 这时候的惯性力可分为离心力以及科里奥利力: 1)离心力为背向圆心的一个力: r m f 2ω=*

高一下物理竞赛试题(含答案)

高一下物理竞赛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如图,滑块A 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B 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紧靠滑块A (A 、B 接触面竖直),此时A 恰好不滑动,B 刚好不下滑.已知A 与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A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 与B 的质量之比为( ) A . 2 11 μμ B . 212 1-1μμμμ C . 21211μμμμ+ D .2 12 12μμμμ+ 2.如图所示,轻杆BC 的一端铰接于C ,另一端悬挂重物G ,并用细绳绕过定滑轮用力拉住.开始时,∠BCA >90°,现用拉力F 使∠BCA 缓慢减小,直到BC 接近竖直位置的过程中,杆BC 所受的压力( ) A .保持不变 B .逐渐增大 C . 逐渐减小 D . 先增大后减 小 3、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 )。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高度 A 一定升高 B 一定降低 C 保持不变 D 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 4、一带有乒乓球发射机的乒乓球台如图所示。水平台面的长和宽分别为L 1和L 2,中间球网高度为h 。发射机安装于台面左侧边缘的中点,能以不同速率向右侧不同方向水平发射乒乓球,发射点距台面高度为3h 。不计空气的作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若乒乓球的发射速率为v 在某范围内,通过选择合适的方向,就能使乒乓球落到球网右侧台面上,则v 的最大取值范围是 A .1 2266g g v h h L L << B .2 2 1 12(4)4 6g g v h h L L L +<< C .2 2 1 12(4)12 626g g v h h L L L +<< D .2 2 1 12(4)14 26g g v h h L L L +<<

高一物理竞赛电磁学:《电路》

U U U =?=21 n n R U R U R U I I I I +?++=+?++=2121 n n R U P 2 = 总电阻: n R R R R 1 11121+?+= (2)电表改装 内阻为 g R 的电流表改装为量程为U 的电压表,需将分压 电阻R 和电流表串联,如图2-2-1所示,所谓量程为U 时,就是当电压表两端的电压为U 时,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为g I ,电 流表分担的电压为 g U 。根据串联电路的规律有 G V g I g R R g U U U U V U 图2-2-1

g g g g g R R U U U R U U R ?-=?= g g R I U n = 即 ()g g g g g g R n R R I R I U R 1-=?-= 电压表内阻 g g g g g V nR R R I U R R R =?=+= 通常,V R 都很大,理想情况下可认为∞→V R 。 ②欲将内阻为g R ,满偏电流为g I 的电流表改装为量程 为I 的电流表时,需将分流电阻R 和电流表并联,如图2-2-2 所示。同理可推得 g R g R I I R ?= g I I n = g g g g R n R I I I 11-=?-= 通常,R 很小)(g R R <<,可认为电流表内阻 R R g =,理想情况下可认为 0→R 。 ③将电流表改装成欧姆表 简易欧姆表接法示意图如图2-2-3所示,0R 为调零电阻, 表头内阻为g R ,满偏刻度为g I 。测量前,应先将两表笔短接,调节0R 使流过表头的电流为g I ,若电池的电动势为ε, 内阻为r ,则 中R r R R I g g ε ε = ++= 如果在两表笔间接一电阻 中R R x =1,则电流减半,指针指表盘中央,因此, 图2-2-2 图2-2-3

高中物理竞赛力学教程第二讲运动学

第二讲运动学 §2.1质点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2.1.1、参照物和参照系 要准确确定质点的位置及其变化,必须事先选取另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参照,这个被选的物体叫做参照物。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在参照物上建立坐标,构成坐标系。 通常选用直角坐标系O–xyz,有时也采用极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般有三种,一种是两轴沿水平竖直方向,另一是两轴沿平行与垂直斜面方向,第三是两轴沿曲线的切线和法线方向(我们常把这种坐标称为自然坐标)。 2.1.2、位矢位移和路程 在直角坐标系中,质点的位置可用三个坐标x,y,z表示,当质点运动时,它的坐标是时间的函数 x=X(t)y=Y(t)z=Z(t) 这就是质点的运动方程。 质点的位置也可用从坐标原点O指向质点P(x、y、z)的有向线段来表示。如图2-1-1所示, 也是描述质点在空间中位置的物理量。的长度为质点到原点之间的距离,的方向由余弦、、决定,它们之间满足 当质点运动时,其位矢的大小和方向也随时间而变,可表示为=(t)。在直角坐标系中,设 分别为、、沿方向、、和单位矢量,则可表示为 位矢与坐标原点的选择有关。 研究质点的运动,不仅要知道它的位置,还必须知道它的位置的变化情况,如果质点从空间一点运动到另一点,相应的位矢由1变到2,其改变量为 称为质点的位移,如图2-1-2所示,位移是矢量,它是从初始位置指向终止位置的一个有向线段。它描写在一定时间内质点位置变动的大小和方向。它与坐标原点的选择无关。 2.1.3、速度 平均速度质点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和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为与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的大小,与所取的时间间隔有关,因此须指明是哪一段时间(或哪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当为无限小量,即趋于零时,成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简称速度 瞬时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在轨迹的切线方向。 瞬时速度的大小称为速率。速率是标量。 2.1.4、加速度 平均加速度质点在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为,则与的比值为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

上海市高一物理竞赛试题与解答全集

首届上海市高中基础物理知识竞赛初赛试卷93年 一单选题(每题5分) 1 关于物体惯性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也一定越大, (B)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其惯性也一定越大, (C)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惯性起着与外力平衡的作用, (D)在同样大小的外力作用下,运动状态越难改变的物体其惯性一定越大。 2 下列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在每分钟内平均速度相等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C)物体在每分钟内通过的镁移相等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的即时速度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3 有关牛顿第二定律的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则m=F/a,可知运动物体的质量与外力F成正比,与加速度a成反比, (B)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必定与合外力的方向一致, (C)几个力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当改变其中一个力的大小或方向,该物体的加速度就会发生变化, (D)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外力突然取消后,物体的加速度立即变为零。 4 跳高比赛时,在运动员落地的地方,必须垫上厚厚的软垫,这是为了() (A)减小运动员落地时的动量, (B)减小运动员落地过程中动量的变化, (C)减小运动员落地过程中所受的平均冲力, (D)减小运动员落地过程中所受的冲量。 5 雨滴由静止开始下落,遇到水平方向吹来的风(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明中正确的是()(A)若风速越大,雨滴下落时间将越长, (B)若风速越大,雨滴下落时间将越短, (C)若风速越大,雨滴着地时速度就越大, (D)若风速越大,雨滴着地时速度就越小。 6 小钢球从油面上自静止开始下落,设油槽足够深,钢球所受的阻力大小与运动速度成正比,则() (A)小钢球的加速度不断增大,速度也不断增大, (B)小钢球的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也不断减小, (C)小钢球的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也不断增大, (D)小钢球的加速度不断减小,最终加速度为零。 7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劈块,静止在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 有接触面均光滑),则劈块出现最大速度是在() (A)滑块到达能到达的块斜面最高位置时, (B)滑块的速度为零时,

高中物理竞赛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相对运动

高中物理竞赛——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相对运动 (一)知识点点拨 (1)力的独立性原理:各分力作用互不影响,单独起作用。 (2)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分运动之间互不影响,彼此之间满足自己的运动规律 (3)力的合成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方法有正交分解,解直角三角形等 (4)运动的合成分解:矢量合成分解的规律方法适用 A.位移的合成分解 B.速度的合成分解 C.加速度的合成分解 参考系的转换:动参考系,静参考系 相对运动:动点相对于动参考系的运动 绝对运动:动点相对于静参考系统(通常指固定于地面的参 考系)的运动 牵连运动:动参考系相对于静参考系的运动 (5)位移合成定理:S A对地=S A对B +S B对地 速度合成定理:V 绝对=V 相对 +V 牵连 加速度合成定理:a 绝对=a 相对 +a 牵连 (二)典型例题 (1)火车在雨中以30m/s的速度向南行驶,雨滴被风吹向南方,在地球上静止的观察者测得雨滴的径迹与竖直方向成21。角,而坐在火车里乘客看到雨滴的径迹恰好竖直方向。求解雨滴相对于地的运动。 提示:矢量关系入图 答案:83.7m/s (2)某人手拿一只停表,上了一次固定楼梯,又以不同方式上了两趟自动扶梯,为什么他可以根据测得的数据来计算自动扶梯的台阶数? 提示:V人对梯=n1/t1 V梯对地=n/t2 V人对地=n/t3 V人对地= V人对梯+ V梯对地 答案:n=t 2t 3 n 1 /(t 2 -t 3 )t 1 (3)某人驾船从河岸A处出发横渡,如果使船头保持跟河 岸垂直的方向航行,则经10min后到达正对岸下游120m的C 处,如果他使船逆向上游,保持跟河岸成а角的方向航行, 则经过12.5min恰好到达正对岸的B处,求河的宽度。 提示:120=V水*600 D=V船*600 答案:200m (4)一船在河的正中航行,河宽l=100m,流速u=5m/s,并在距船s=150m 的下游形成瀑布,为了使小船靠岸时,不至于被冲进瀑布中,船对水的最小速度为多少? 提示:如图船航行 答案:1.58m/s

上海市第二届高一物理竞赛复赛试卷

第二届上海市高一物理竞赛复赛 一 单选题(每小题4分) 1 光滑小球放在光滑斜面上,释放后,它的运动方式是( ) (A )连滚带滑, (B )只滚不滑, (C )只滑不滚, (D )不滚不滑。 2 如图所示,均匀直棒AB 的A 端在水平力F 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地面对直棒的作用力方向是( ) (A )F 1方向, (B )F 2方向, (C )F 3方向, (D )F 4方向。 3 一根弹簧秤,不挂重物时,读数为2 N ,挂100 N 重物时,读数为92 N ,当读数为20 N 时,所挂重物的实际重为 ( ) (A )16 N , (B )18 N , (C )20 N , (D )22 N 。 4 一个内壁光滑的四角呈圆弧状的长方形管腔,放在竖直平面内,两个小球甲和乙同时自管口A 放入,分别由路径ADC 和ABC 自由滑下,若B 、D 两点等高,则到达底部( ) (A )甲球先到, (B )乙球先到, (C )两球同时到达, (D )无法确定。 5 一人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握细线的一端,细线的另一端拴一金属球,使球以手为圆心O 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如图所示, 则球通过什么位置时,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最大( ) (A )通过a 点时, (B )通过b 点时, (C )通过c 点时, (D )上述三个位置都不是。 6 质量为m 的匀质木杆,上端可绕固定水平光滑轴O 转动,下端 搁在木板上,木板置于光滑水平面上,棒与竖直线面45?角,棒与木板间的摩擦系数为1/2,为使木板向右作匀速运动,水平拉力F 等于 ( ) (A )1/2mg , (B )1/3mg , (C )1/4mg , (D )1/6mg 。 7 如图所示,AB 为一端放在地上另一端搁在墙上的木棒,以速度 v 1匀速抽动A 端,当B 沿墙下滑速度为v 2,木棒与地面夹角为α 时( ) (A )v 2=v 1/sin α, (B )v 2=v 1/cos α, (C )v 2=v 1/stg α, (D )v 2=v 1/ctg α,。 D

中学物理竞赛讲义惠斯通电桥和补偿电路

12. 5惠斯通电桥和补偿电路 一、测量电阻的方法: 1、欧姆表直接测量 缺点:精度不高 2、伏安法测出电流电压进而算出电阻 缺点:真实电表的内阻会引起系统误差(内接法、外接法) 二、惠斯通电桥 1、惠斯通电桥电路图: 其中R 1、R 2为定值电阻,R 3为可变电阻,R x 为待测电阻, G 为灵敏电流 计。 2、测量方法: (1)调节可变电阻R 3 ,使得电 桥上的灵敏电流计示数为0 (2)由电桥平衡可得: 3、惠斯通电桥测电阻的优点: (1)精度高。精度主要取决于电阻阻值的精度和灵敏电流计的精度。 (2)灵敏电流计所在的电桥上没有电流,因此避免了电表内阻的影响。 (3)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对测量也没有影响。 例1、如图所示的电桥电路中,电池组电动势ε1=20V ,R 1=240Ω,R 2=20Ω,R 4=20Ω,电池ε2=2V ,问可变电阻R 3应调到多大时电流表中电流为0? 例2、将200个电阻连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各P 点是各支路中连接两个电阻的导线上的点.所有导线的电阻都可忽略.现将一个电动势为E 、内阻为r 0的电源接到任意两个P 点处.然后将一个没接电源的P 点处切断,发现流过电源的电流与没切断前一样,则这200个电阻R 1、R 2…R 100,r 1、r 2…r 100应有怎样的关系?此时AB 和CD 导线之间的电压为多少? 例3、有七个外形完全一样的电阻,已知其中六个的阻值相同,另一个的阻值不同。请按照下面提供的器材和操作限制,将那个阻值不同的电阻找出,并指出它的阻值是偏大还是偏小,同时要求画出所用电路图,并对每步判断的根据予以论证。 提供的器材有:①电池。②一个仅能用来判断电流方向的电流表(量程足够),它的零刻度在刻度盘的中央,而且已知当指针向右偏时电流是由哪个接线柱流入电流表的。③导线若干。 操作限制:全部过程中电流表的使用不得超过三次。 231x R R R R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第 篇 运动学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第2篇 运动学 【知识梳理】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运动的合成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遵从矢量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 我们一般把质点对地或对地面上静止物体的运动称为绝对运动,质点对运动参考照系的运动称为相对运动,而运动参照系对地的运动称为牵连运动。以速度为例,这三种速度分别称为绝对速度、相对速度、牵连速度,则 v 绝对 = v 相对 + v 牵连 或 v 甲对乙 = v 甲对丙 + v 丙对乙 位移、加速度之间也存在类似关系。 三、物系相关速度 正确分析物体(质点)的运动,除可以用运动的合成知识外,还可充分利用物系相关速度之间的关系简捷求解。以下三个结论在实际解题中十分有用。 1.刚性杆、绳上各点在同一时刻具有相同的沿杆、绳的分速度(速度投影定理)。 2.接触物系在接触面法线方向的分速度相同,切向分速度在无相对滑动时亦相同。 3.线状交叉物系交叉点的速度,是相交物系双方运动速度沿双方切向分解后,在对方切向运动分速度的矢量和。 四、抛体运动: 1.平抛运动。 2.斜抛运动。 五、圆周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 2.变速圆周运动: 线速度的大小在不断改变的圆周运动叫变速圆周运动,它的角速度方向不变,大小在不断改变,它的加速度为a = a n + a τ,其中a n 为法向加速度,大小为2 n v a r =,方向指向圆心;a τ为切向加速度,大小为0lim t v a t τ?→?=?,方向指向切线方向。 六、一般的曲线运动 一般的曲线运动可以分为很多小段,每小段都可以看做圆 周运动的一部分。在分析质点经过曲线上某位置的运动时,可 以采用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来处理。对于一般的曲线运动,向心加速度为2n v a ρ =,ρ为点所在曲线处的曲率半径。 七、刚体的平动和绕定轴的转动 1.刚体 所谓刚体指在外力作用下,大小、形状等都保持不变的物体或组成物体的所有质点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刚体的基本运动包括刚体的平动和刚体绕定轴的转动。刚体的任

高一物理竞赛试题(含答案)

2015—2016学年度高州中学高一物理竞赛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如图,滑块A 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B 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紧靠滑块A (A 、B 接触面竖直),此时A 恰好不滑动,B 刚好不下滑.已知A 与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A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 与B 的质量之比为( ) A . 211 μμ B . 212 1-1μμμμ C . 21211μμμμ+ D .2 12 12μμμμ+ 2.如图所示,轻杆BC 的一端铰接于C ,另一端悬挂重物G ,并用细绳绕过定滑轮用 力拉住.开始时,∠BCA >90°,现用拉力F 使∠BCA 缓慢减小,直到BC 接近竖直位置的过程中,杆BC 所受的压力( ) A .保持不变 B .逐渐增大 C . 逐渐减小 D . 先增大后减小 3、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 )。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高度 A 一定升高 B 一定降低 C 保持不变 D 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 4、一带有乒乓球发射机的乒乓球台如图所示。水平台面的长和宽分别为L 1和L 2,中间球网高度为h 。发射机安装于台面左侧边缘的中点,能以不同速率向右侧不同方向水平发射乒乓球,发射点距台面高度为3h 。不计空气的作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若乒乓球的发射速率为v 在某范围内,通过选择合适的方向,就能使乒乓球落到球网右侧台面上,则v 的最大取值范围是 A .1 2266g g v h h L L << B .2 2 1 12(4)4 6g g v h h L L L +<< C .2 2 1 12(4)12 626g g v h h L L L +<< D .2 2 1 12(4)14 26g g v h h L L L +<< 5.在街头的理发店门口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标志:一个转动的圆筒,外表有螺旋斜条纹。我 们感觉条纹在沿竖直方向运动,但实际上条纹在竖直方向并没有升降,这是由于圆筒的转动而使我们的眼睛产生的错觉。如图所示,假设圆筒上的条纹是围绕圆筒的一条宽带,相邻两圈条纹在沿圆筒轴线方向的距离(即螺距)L=10cm ,圆筒半径R=10cm ,如果我们观察到条纹向上运动的速度为0.1m/s ,则从上往下看,关于圆筒的转动方向和转动周期说法正确的是 A .顺时针转动,周期为1s B .顺时针转动,周期为2πs C .逆时针转动,周期为1s D .逆时针转动,周期为2πs 6. 如图1所示,弹性杆插入桌面的小孔中,杆的另一端连有一个质量为m m ω 桌面 图1 r

高中物理竞赛:电路

高中物理竞赛:电路 一.知识网络或概要 1、电流强度:t q I = ;I=nqvS 2、电阻定义式:I U R =(R 是由导体本身的因素决定,与加在导体两端电压及通过导 体的电流强度无关)。 3、电阻定律:S L R ρ = 4、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1(0at t +=ρρ (a 为电阻率的温度系数,温度t 变化不大) 5、欧姆定律:R U I = (此式只适用于金属导电和均匀分布的电解液导电,对非线性元件(如灯丝、二极管等)和气体导电就不适用了。 6、电功和电热:IUt U It qU W =?== 焦耳定律:Rt I Q 2= 7、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串联电路:特点: ====321I I I I +++=321U U U U 等效总电阻: +++=321R R R R 电流分配规律:R U ∞ I R U R U R U ==== 3 3 2211 功率分配规律:R P ∞ 23 322 11I R P R P R P ==== (2)并联电路:特点: ===321U U U +++=321I I I I 等效总电阻: +++=3 211111R R R R 电流分配规律:R I 1 ∞ U R I R I R I ==== 332211

功率分配规律:R P 1∞ 2332211U R P R P R P ==== 8、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 当导体内部有电源时,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服从另一规律,称为含源电路欧姆定律。 如图所示,电路中每一点都有稳定的电势,任意两点间都有稳定的电势差。假定电流方向为从a 到b ,则经过E 1后,电势降低E 1;经过 的欧姆定律为:b a U Ir E IR Ir E U =-+---2 2 1 1 IR Ir Ir E E U U b a +++-=-2121 注意:(1)b a U U -就是表示从a 到b 电势降低的值。 (2)电路元件上的电势降的正、负符号规定。 当支路上电源电动势的方向(规定从电源的负极指向电源正极)和走向一致时,电源的电势降为电源电动势的负值(电源内阻视为支路电阻),反之取正值。 9、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若图中的a 、b 两点用导线相连,则此电路称之为闭电路。按上述方法得: a a U Ir E IR Ir E U =-+---2211 02211=-+---Ir E IR Ir E 上式说明在电路中的任意一个闭合回路上,电势降的代数和等于零。 符号规定同上,只不过前述两点间的走向要改为闭合回路的绕行方向。 10、电动势 电动势反映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本领的物理量,用ε表示,其大小定义为非静电力把单位正电荷从电源负极移到正极所做的功,即q W /非=ε,单位为伏(V )。 在闭合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外电压(路端电压)与内电压之和。 11、输出功率 电源的输出功率是指通过外电路的电流强度I 与路端电压U 的乘积,即P 出=IU 。

高一物理竞赛讲义第3讲.教师版

第3讲运动的关联 温馨寄语 前面我们讨论了物理量以及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变化率变化量的关系。我们还学习了非常牛的几个方法:相对运动法,微元法,图像法。 然而,物理抽象思想除了物理量之外,还有一大块就是模型,而各种模型都有自己的一些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决定了这些模型的运动学性质。探究这些性质就成了我们今天的主要任务。 知识点睛 一、分速度和合速度 首先速度作为矢量是可以合成和分解的。但是同样的作为矢量,速度的合成和分解,和力这个矢量有一点不同。这个不同在于,两个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力,可以直接合成。但是同一个物体,已经知道在两个方向上的速度,最后的总速度,并不一定是这两个速度的矢量和。 (CPhO选讲)例如: (这里面速度是通过两个速度各自从矢量末端做垂线相交得到的) 第二个原则就是:合速度=真实的这个物体的运动速度矢量。

这里力和速度的区别是:我们看到的多个力,不见得是“合力”在各个方向上的投影;但是我们看到的多个速度,就是“合速度”在各个方向上的分速度。所以,当且仅当两个分速度相互垂直的时候,合速度等于两个分速度的矢量和。 这个东西大家可以这样想。遛狗的时候,每个狗的力是作用在一起的,所以遛狗越多,需要的力越大。但是每个狗都有个速度,最后遛狗人的速度和狗的速度大小还是差不多的,不会因为遛狗个数越多就速度越快…… 二、体现关联关系的模型 1.绳(杆)两端运动的关联:实际运动时合运动,由伸缩运动与旋转运动合成。 实际运动=旋转运动+伸缩运动 【例】吊苹果逗小孩儿有两种逗法,一种是伸缩,一种是摆动。 不难总结: 一段不可伸长的细绳伸缩运动速度相等——沿绳(杆)速度相等,转速无论多大不可改变绳子长度。 2.叠加运动的关联 先举个例子:如图的定滑轮,两边重物都在竖直运动,并且滑轮也在竖直运动,设两边重物位移分别沃为x 1x 2,轮中心的位移为x 。 不难由绳子长度不变得位移关系: 12 2x x x += 对应的必然有速度关系: 12 2v v v += 加速度关系: 12 2 a a a += 我们用运动关联的目的是为了使未知量变少。 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把现实中的物体抽象成为理想的模型,然后用物理原理以及模型对应的牵连关系来解决问题.常见的模型有杆,绳,斜面,等等. 3.轻杆 杆两端,沿着杆方向的速度相同\ 4.轻绳 绳子的两端也是沿着绳子的方向速度相同\.绳子中的力是可以突变的,突变的条件是剪断或者是突然绷紧等等. 5.斜面

高中物理竞赛基础:电路化简

§2. 4、电路化简 2.4.1、 等效电源定理 实际的直流电源 可以看作电动势为 ε,内阻为零的恒压 源与内阻r 的串联, 如图2-4-1所示,这部分电路被称为电压源。 不论外电阻R 如何,总是提供不变电流的理想电源为恒流源。实际电源ε、r 对外电阻R 提供电流I 为 r R r r r R I +? =+=ε ε 其中r /ε 为电源短路电流0I ,因而实际电源可看作是一定的内阻与恒流并 联的电流源,如图2-4-2所示。 实际的电源既可看作电压源,又可看作电流源,电流源与电压源等效的条件是电流源中恒流源的电流等于电压源的短路电流。利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性可使某些电路的计算简化。 等效电压源定理又叫戴维宁定理,内容是:两端有源网络可等效于一个电压源,其电动势等于网络的开路电压,内 阻等于从网络两端看除电源以外网络的电阻。 如图2-4-3所示为两端有源网络A 与电阻R 的串联,网络A 可视为一电压源, 图2-4-1 图 2-4-2 图2-4-3 图2-4-4

等效电源电动势0ε等于a 、b 两点开路时端电压,等效内阻0r 等于网络中除去电动势的内阻,如图2-4-4所示。 等效电流源定理 又叫诺尔顿定理,内容是:两端有源网络可等效于一个电流源,电流源的0I 等于网络两端短路时流经两端点的电流,内阻等于从网络两端看除电源外网络的电阻。 例4、如图2-4-5所示的电路中, Ω=Ω= Ω=Ω=Ω===0.194 ,5.43,0.101 ,0.12 ,5.01,0.12 ,0.31R R R R r r V V εε (1)试用等效电压源定理计算从电源()22r 、ε正极流出的电流2I ;(2)试用等效电流源定理计算从结点B 流向节点A 的电流1I 。 分析: 根据题意,在求通过2ε电源的电流时,可将ABCDE 部分电路等效为一个电压源,求解通过1R 的电流时,可将上下两个有源支路等效为一个电流源。 解: (1)设ABCDE 等效电压源电动势0ε,内阻0r ,如图2-4-6所示,由等效电压源定理,应有 V R R R r R 5.11321110=+++=εε ()Ω=+++++= 53 21132110R R R r R R r R r 电源00r 、ε与电源22r 、ε串联,故 A r R r I 02.02 400 22-=+++= εε A 2 图2-4-5 图2-4-6

高中物理竞赛相对运动知识点讲解

高中物理竞赛相对运动知识点讲解 任何物体的运动都是相对于一定的参照系而言的,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系,同一物体的运动往往具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运动学量。 通常将相对观察者静止的参照系称为静止参照系;将相对观察者运动的参照系称为运动参照系。物体相对静止参照系的运动称为绝对运动,相应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称为绝对速度和绝对加速度;物体相对运动参照系的运动称为相对运动,相应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称为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而运动参照系相对静止参照系的运动称为牵连运动,相应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称为牵连速度和牵连加速度。 绝对运动、相对运动、牵连运动的速度关系是:绝对速度等于相对速度和牵连速度 的矢量和。牵连 相对绝对v v v 这一结论对运动参照系是相对于静止参照系作平动还是转动都成立。 当运动参照系相对静止参照系作平动时,加速度也存在同样的关系: 牵连 相对绝对a a a 位移合成定理:S A 对地=S A 对B +S B 对地 如果有一辆平板火车正在行驶,速度为 火地 v (脚标“火地”表示火车相对地面,下 同)。有一个大胆的驾驶员驾驶着一辆小汽车在火车上行驶,相对火车的速度为汽火 v ,那么很明显,汽车相对地面的速度为: 火地 汽火汽地v v v (注意: 汽火 v 和 火地 v 不一定在一条直线上)如果汽车中有一只小狗,以相对汽车 为狗汽v 的速度在奔跑,那么小狗相对地面的速度就是 火地 汽火狗汽狗地v v v v 从以上二式中可看到,上列相对运动的式子要遵守以下几条原则: ①合速度的前脚标与第一个分速度的前脚标相同。合速度的后脚标和最后一个分速度的后脚标相同。 ②前面一个分速度的后脚标和相邻的后面一个分速度的前脚标相同。 ③所有分速度都用矢量合成法相加。 ④速度的前后脚标对调,改变符号。 以上求相对速度的式子也同样适用于求相对位移和相对加速度。

(完整版)高中物理竞赛_话题4:曲率半径问题

话题4:曲率半径问题 一、曲率半径的引入 在研究曲线运动的速度时,我们作一级近似,把曲线运动用一系列元直线运动来逼近。因为在0t ?→ 的极限情况下,元位移的大小和元弧的长度是一致的,故“以直代曲”,对于描述速度这个反映运动快慢和方向的量来说已经足够了。 对于曲线运动中的加速度问题,若用同样的近似,把曲线运动用一系列元直线运动来代替,就不合适了。因为直线运动不能反映速度方向变化的因素。亦即,它不能全面反映加速度的所有特征。如何解决呢?圆周运动可以反映运动方向的变化,因此我们可以把一般的曲线运动,看成是一系列不同半径的圆周运动,即可以把整条曲线,用一系列不同半径的小圆弧来代替。也就是说,我们在处理曲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必须“以圆代曲”,而不是“以直代曲”。可以通过曲线上一点A 与无限接近的另外两个相邻点作一圆,在极限情况下,这个圆就是A 点的曲率圆。 二、曲线上某点曲率半径的定义 在向心加速度公式2 n v a ρ = 中ρ为曲线上该点的曲率半径。 圆上某点的曲率半径与圆半径相等,在中学物理中研究圆周运动问题时利用了这一特性顺利地解决了动力学问题。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也造成了对ρ意义的模糊,从而给其它运动的研究,如椭圆运动、抛体运动、旋轮线运动中的动力学问题设置了障碍。 曲率半径是微积分概念,中学数学和中学物理都没有介绍。曲率k 是用来描述曲线弯曲程度的概念。曲率越大,圆弯曲得越厉害,曲率半径ρ越小,且1 k ρ=。这就是说,曲线上一点处的曲率半径与曲线在该点处的曲率互为倒数。 二、曲线上某点曲率半径的确定方法 1、 从向心加速度n a 的定义式2 n v a ρ = 出发。 将加速度沿着切向和法向进行分解,找到切向速度v 和法向加速度n a ,再利用2 n v a ρ =求出该点的曲率半径ρ。

高一物理竞赛试题(含答案)

高一物理竞赛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如图,滑块A 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B 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紧靠滑块A (A 、B 接触面竖直),此时A 恰好不滑动,B 刚好不下滑.已知A 与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A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 与B 的质量之比为( ) A . 211 μμ B . 212 1-1μμμμ C . 21211μμμμ+ D .2 12 12μμμμ+ 2.如图所示,轻杆BC 的一端铰接于C ,另一端悬挂重物G ,并用细绳绕过定滑轮用 力拉住.开始时,∠BCA >90°,现用拉力F 使∠BCA 缓慢减小,直到BC 接近竖直位置的过程中,杆BC 所受的压力( ) A .保持不变 B .逐渐增大 C . 逐渐减小 D . 先增大后减小 3、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 )。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高度 A 一定升高 B 一定降低 C 保持不变 D 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 4、一带有乒乓球发射机的乒乓球台如图所示。水平台面的长和宽分别为L 1和L 2,中间球网高度为h 。发射机安装于台面左侧边缘的中点,能以不同速率向右侧不同方向水平发射乒乓球,发射点距台面高度为3h 。不计空气的作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若乒乓球的发射速率为v 在某范围内,通过选择合适的方向,就能使乒乓球落到球网右侧台面上,则v 的最大取值范围是 A .1 22 66g g v h h L L << B .22 112(4)4 6g g v h h L L L +<< C .22 1 12(4)12 626g g v h h L L L +<< D .2 2 1 12(4)14 26g g v h h L L L +<< 5.在街头的理发店门口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标志:一个转动的圆筒,外表有螺旋斜条纹。我 们感觉条纹在沿竖直方向运动,但实际上条纹在竖直方向并没有升降,这是由于圆筒的转动而使我们的眼睛产生的错觉。如图所示,假设圆筒上的条纹是围绕圆筒的一条宽带,相邻两圈条纹在沿圆筒轴线方向的距离(即螺距)L=10cm ,圆筒半径R=10cm ,如果我们观察到条纹向上运动的速度为0.1m/s ,则从上往下看,关于圆筒的转动方向和转动周期说法正确的是 A .顺时针转动,周期为1s B .顺时针转动,周期为2πs C .逆时针转动,周期为1s D .逆时针转动,周期为2πs 6. 如图1所示,弹性杆插入桌面的小孔中, 杆的另一端连有一个质量为m m ω 桌面 图1 r

高中物理竞赛教程(超详细)第七讲运动学

第二讲 运动学 §2.1质点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2.1.1、参照物和参照系 要准确确定质点的位置及其变化,必须事先选取另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参照,这个被选的物体叫做参照物。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在参照物上建立坐标,构成坐标 系。 通常选用直角坐标系O –xyz ,有时也采用极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般有三种,一种是两轴沿水平竖直方向,另 一是两轴沿平行与垂直斜面方向,第三是两轴沿曲线的切线和法线方向(我们常把这种坐标称为自然坐标)。 2.1.2、位矢 位移和路程 在直角坐标系中,质点的位置可用三个坐标x ,y ,z 表示,当质点运动时,它的坐标是时间的函数 x=X (t ) y=Y (t ) z=Z (t ) 这就是质点的运动方程。 质点的位置也可用从坐标原点O 指向质点P (x 、y 、z )的有向线段r 来表示。如图2-1-1所示, 也是描述质点在空间中位置的物理量。的长度为质点到原点之间的距离,的方向由余弦 cos 、 cos 、 cos 决定,它们之间满足 1cos cos cos 222 当质点运动时,其位矢的大小和方向也随时间而变,可表示为r =r (t)。在直角坐标系中,设分别为、、沿方向x 、y 、z 和单位矢量,则r 可表示为 t z t y t x t )()()()( 位矢r 与坐标原点的选择有关。 研究质点的运动,不仅要知道它的位置,还必须知道它 的位置的变化情况,如果质点从空间一点),,(1111z y x P 运动到另一点),,(2222z y x P ,相应的位矢由r 1 变到r 2,其改 变量为 k z z j y y i x x r r r )()()(12121212 称为质点的位移,如图2-1-2所示,位移是矢量,它是 从初始位置指向终止位置的一个有向线段。它描写在一定时间内质点位置变动的大小和方向。它与坐标原点的选择无关。 2.1.3、速度 平均速度 质点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和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 2z y 图2-1-1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物理竞赛试题(卷)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竞赛试题(卷) 高一物理 班级学号姓名 一、单项选择 1、在一次投球游戏中,将球水平抛向放在地面的小桶中,小刚同学调整好力度,结果球沿弧线飞到小桶的右方.不计空气阻力,则下次再投时,球投出方向不变,他可能做出的调整为() A.初速度大小不变,降低抛出点高度 B.初速度大小不变,提高抛出点高度 C.抛出点高度不变,增大初速度 D.以上方向都可行 2、物体经过位置A时,速度v的方向和它受到合力F的方 向如图所示,则物体的运动轨迹可能是() A.轨迹① B.轨迹② C.轨迹③ D.轨迹①、②、③都有可能 3、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距地面越高,卫星运动的()A.周期越大 B.线速度越大C.向心加速度越大D.角速度越大 4、如图,从倾角为θ的斜面顶端,以初速度v0将小 球水平抛出,则小球落到斜面时的速度大小为() A. 2 14sin vθ + B. 2 14cos vθ + C. 2 14tan vθ + D 2 14tan tan vθ θ + 5、甲球从离地面H高处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同时使乙球从甲球的正下方 地面处做竖直上抛运动。欲使乙球上升到H/2处与甲球相撞,则乙球上抛 的初速度应为() 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错误!未 找到引用源。 D.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6、如图,在竖直平面内,直径为R的光滑半圆轨道和半径为R的光滑四分 之一圆轨道水平相切于O点.O点在水平地面上。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从O 点以某一初速度进入半圆,刚好能通过半圆的最高点A,从A点飞出后落 在四分之一圆轨道上的B点,不计空气阻力,g=l0m/s2。则B点与O点的 竖直高度差为() A. () 35 2 R - B. () 35 2 R + C. () 35 10 R - D. () 35 10 R + 7、如图所示,物体A和B质量均为m,且分别与轻绳连接跨过光滑轻质定 滑轮,B放在水平面上,A与悬绳竖直.用力F拉B沿 水平面向左匀速运动过程中,绳对A的拉力的大小是 ( ) A.一定大于mg B.总等于mg C.一定小于mg 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 8、2019年4月10日,事件视界望远镜(EHT)项目团队发布了人类历史 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页共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页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页共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