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方案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方案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方案

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研究方案

赵戈初级中学王福年

一、问题的提出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要求人们不断补充更新已经陈旧的知识,学习知识将贯穿人的整个生命历程,将来的“文盲”一词不再单纯指没文化知识的人,而是指不能继续学习,不能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的人。人在走入社会以后,没有了老师这一学习的“拐棍”,人的这种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需自我制定目标,不断调整学习策略,监控反思自己的学习,学会学习才是人立足社会的基本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曾提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重点放在教育与学习过程的‘自学’原则上而不是传统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上,教育应该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这说明课程的设置不仅重视知识的掌握,更应注重学习的方法。

二、课题目标

(一)转变教师注重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的观点,以关注每个学生的长久发展为目标,使教师转变过分注重知

识的传授这一观念,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构建“意义”。(二)把学生培养成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不是‘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为了‘生长’自己的知识,激发

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能力,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三、实验研究内容

(一)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学习的主人

是学习主人的中学生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明确,有理想还比较远大,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强。知道每天、每周、每月学哪些内容,知道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听课注意力集中,自习效率高,课余时间也有计划内的实事可做。

(1)对学生进行意识层面的培养

培养他们有理想有志向,使他们深信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2)对预习方法进行指导

同一备课组教师对学案进行统一研究,形成一学期的学案。

(二)在课堂上把老师的课堂变为学生的学堂.

(1)教师学会设疑,使教师学会提一些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高水平的问题,改变教师只提一些唯一标准答案的问题。

(2)学生通过对学案的学习以及对老师所提问题的回答,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四、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1)调查法:主要用于调查研究前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通过前后对比说明教师改变授课模式的作用。

(2)学习日志:用于实验中,教师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取得的一点一滴的进步,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还比较欠缺,需教师进行指导帮助。

(3)访谈法:用于研究后,首先使用问卷调查做统计,看研究后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然后通过访谈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有所提高,还有哪些方面需进一步加强。

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1月)初步入题

重在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二阶段:(2016年11月—2016年3月)课题的具体深入实践阶段重在通过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阶段:(2016年3月—2016年6月)总结反思提升阶段

本阶段的任务是在继续推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自主学习的经验进行总结推广,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反思总结,提出针对性的弥补措施,最后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对学生自己学习意识、学习能力进行调查摸底来检测教师改变课堂模式,把课堂变为学堂,以及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并议论文的形式予以总结呈现。

成果形式:主件:研究报告等

附件:问卷、学习周志和访谈等统计材料

五、研究人员:(王福年、赵学欣、郭衍顺)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时间:2013-04-23 16:02来源:未知作者:admin 点击: 100 次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山东省莒县第二中学课题组执笔:任洪伟

一、课题的提出

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方式现状分析。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已被广泛的采用。自主学习正在成为许多教师探究的热点问题。许多学校和教师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但纵观目前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现状,我们更多地发现,多数教师只是将这些教学理念说在口头或放在纸面上,实际课堂教学中似乎没有太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自主学习”的口号化。自主探究性学习只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因为,有些教师认为:只要能够让学生学会所学的知识,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让学生自主学习。而且自主学习后,教师还要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教学任务的完成无法保证,课后,教师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指导和练习,同时,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成绩的提高。所以,他们宁愿采取陈旧的教学方法,固守已习惯了的教学行为与方式,于是“自主学习”就成为了一纸空文。

2.“自主学习”的表面化。

许多教师认识到“自主学习”对学生成长发展的价值,也找到了适合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载体。并大胆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探索,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与障碍:(1)有的教师让学生在教学前先“主动”预习教材,上课时让学生自主“猜想”和“探索”可能存在的结论,但是由于教材演绎知识的呈现方式,往往使学生被动接受现成的结论,学生在已经知道结论的前提下无法进入真实的发现和探究过程,或者假探究,或者直接运用结论不进行探究了。(2)有的教师对自主探究的目的不明确,对探究的过程设计不清晰,导致学生盲目探究甚至探不出个所以然,最后只得由个别学生或教师给出结论。(3)有的教师对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轻易就做出判断或得出结论的现象视而不见,不注意引导学生持科学态度和精神进行探究。(4)有的教师虽然让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究的过程,但他们往往不关注学生自主意识的养成。以上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为探究而探究,使探究流于表面的形式。

二、课题界定

自主学习就是孩子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孩子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孩子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精神。当然,

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学习逐渐形成的。

课题的假设:如果进行本课题的研究能改变学校以往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比较适合实际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理论依据

1、课程标准的先进理念。

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2、自主探究性学习理论。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是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或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自已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践依据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并且我们在这方面已做了一些尝试,积累了一定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四、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打造一批在先进教学观念指导下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教师,在优化教学过程,实现高效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方面有新的突破。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各学科学习的特点和规律,独立选择学习的步骤和方式,有较强的选择、评价、研究信息和问题的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的个性化健康发展,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

3、探索并形成“中小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的操作摸式和实施策略。

4、通过本课研究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指导和组织学习的能力,科研素质、研究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是根据目前中小学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依赖教师,不能脱离教师的引导,缺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本课题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自动、自学、自得的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敢于竞争、敢于冒险又善于合作的良好品质,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真正做到终身学习,能为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打好基础。

本课题进行的是以规律性知识为主要载体的归纳式方式的策略进行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归纳方式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就一节课而言的,主要由两个教学层次构成,第一个层次是基本研究,指围绕本节课的基本结论的研究。第二个层次是拓展研究,指围绕上述第一层次获得的基本结论作纵向或横向扩展性的研究。这种归纳方式的课堂教学的流程如下:

具体是这样进行操作的:

(1)提出问题:①教师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接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具体内容来创设问题

情境,并引导学生对问题情境进行观察、思考、交流,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②改变以往的“复习铺垫”“以旧引新”的引入方式,而直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进行导入。因为有些“复习铺垫”的封闭性不利于学生思维通道的打开;有些“复习铺垫”存在暗示性不利于学生进入真实的自主探究,它们往往成为师生有效互动的障碍。教师可以对教材中知识进行还原处理,即把教材中安排在新授后要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练习提前到新授前直接作为课堂引入的问题。还可以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直接让学生类比猜想提出问题。

(2)发现和猜想:这是自主探究获得结论的前提,这里尤其要注意避免让学生凭空瞎想。一般来说,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提供学生做出合理猜想的依据:凭直觉的猜想、凭经验的猜想、凭类比的猜想等。

(3)自主探究、验证猜想:这是对猜想的正确性与否进行事实举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内容需要,一般在知识的性质与规律教学中大多采用归纳推理的方式获得的结论,还包括通过举反例的方式否定结论。在归纳方式的探究性学习中,一般以不完全归纳的方式,通过举例来验证猜想。(4)归纳概括结论。这是从一个特殊问题出发,归纳和抽象出一个普遍存在的一般规律的概括提升过程。教师不要期望学生说的和教材中的结论一模一样,而是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研究获得的结论。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教师不要教条化,形式化地使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必须灵活运用和驾驭。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与进度。

1、课题研究的方法

(1)凭借课堂教学,实施“自主学习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2)创设问题情境阶段——引导探究探讨阶段——强化实践应用阶段——评级总结反思阶段。(3)通过观察法、调查法、案例法、实验法和个案法,进行实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课堂教学。

(4)充分利用各学科知识的内在结构,树立教学的整体结构观,让学生真正地主动探究,通过研究让学生了解探究规律从发现猜想、验证猜想到形成结论所要经历的一般过程,形成学习这类知识的方法结构。构建初步的研究意识和主动学习的心态。

2、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进度

整个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1年3月—4月):

(1)制定方案,分组调查:召集课题组成员,设计调查问卷,深入学校课堂对高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调查。

(2)通过网络和查阅文献的方检索同类课题的研究资料,选准课题,设计方案,修改方案,填写申请表。

2、实施阶段(2011年5月—11月):

整理材料,交流信息:论证結果筛选有用的材料,从多角度,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以多种方式对相关课题进行相关研究,同时针对有关问题小組之间进行交流探讨、交流、解决。以求研究更深入,使研究的成果更加具有科学性,更加切入主题。

3、总结评估阶段(2011年12月):

(1)各课题小组申报研究情況,展示研究成果,得出研究结论。

(2)撰写实验报告,形成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或经验。

(3)聘请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评估。

七、研究预期成果及鉴定方式

1.撰写调查分析报告。

2.编制学生课题研究论文集,由学校组织,教师给予鉴定。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莒县二中高三语文组全体成员

九、课题研究进度的计划

1.2011年4月上旬:前期材料的准备,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2011年5月中旬:制定调查问卷。

3.2011年5月——2011年11月:调查走访,完善课题研究方案,提交中期成果。

4.2011年12月:提交成果。

《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我校地处青海与新疆交界处,已有50年的历史,集幼儿园、学前班、小学、初中、高中的一所完全中学。现在我着重研究一下初中阶段的学生。

初中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学校教育中,是否注重对学生进行能力素质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其最终能力素质的形成,直接关系到其未来发展的状况。我们提出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基于以下一些思考和认识:

(一)寻求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着重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当今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终身学习能力成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未来发展中,我们的学生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巨大潜力,是否具有在信息时代轻车熟路地驾驭知识的本领,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

(二)寻求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是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并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众所周知:新课改将促进教学策略的重大变化,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由传统的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辅助者。我们提出并研究本课题,就是要彻底废除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寻求一种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力求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着手,以便在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后,能够有科学而合理的应对措施。

(三)提出并研究“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普通完全中学,初中教学成绩较为突出,但与其它许多兄弟学校一样,由于应试的原因,教师片面追求高分数,课堂教学中主体倒置,气氛沉闷,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学生自主学习机会少。其结果是: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学习效益低下,厌学情绪越来越明显。而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不得不课内损失课外补,搞题海战术,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学生学习的后劲明显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今后的发展。近年来,虽然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这样做不良后果,并力求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但遗憾的是,我们自身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尚存有许多的疑惑与不解。虽然教育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早有涉及,但这些研究都不充分,尤其是操作层面的研究更显不足。我们进行本课题的探索和研究,就是为了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最终寻求一种适合我校初中学生实际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以便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学子,使我校的发展更具生机和活力。

(四)实施本课题的研究,是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通过对我校初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我们会逐步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和措施,并将其应用到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校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水平。到时候,学生的学习将更加自觉、更加有序、更加有效。学生高效率的学习必将使我校教师和学生从过去繁重的教和学的机械重复中得到解放,使“减负”成为现实。同时,学校和教师也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使我们的校园充满生机和快乐。

二、课题的界定

(一)什么是能力

能力是主体在完成某项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潜在可能性上的一种必需的、稳定的心理特征。能力在主体心理结构中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它在最大程度上表征主体在社会生活中的成就状态。

(二)什么是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从广义来讲是学习主体通过他人的指导或自身的努力,有计划、主动地在完成学习这一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或潜在可能性上的一种必需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本课题牵涉到的学习能力是狭义的学习能力,是指初中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有意识地去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心智,形成品德等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必需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三)什么是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生个体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必要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心智、形成品德等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必需的稳定的心理特征。这里的关键词是自主,即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主体地位、主演角色和主动作用。

(四)什么是策略

策略即对策和谋略,是指主体在一定的活动中为达到某种目标和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应对行为的方式、方法、手段、措施的总和。

(五)本课题“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的含义

“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是指立足于我校作为一所普通中学的校情,充分利用我校既有的师生资源、财力、物力资源,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为探索出一套适合我校实际的,培养初中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手段、措施等应对行为而展开的研究。它要回答的是初中教师如何着力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如何收到成效的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质量观、教学方法观、学生观。成就一批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能撰写经验型论文和科研论文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使学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2、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坚持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3、探索并形成一套适合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力争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

(二)具体内容:

本课题着重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

1、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精神的培养研究。

2、学生自主学习一般教学模式的研究。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重点和难点

整个课题研究的三个内容都非常重要,任何一个内容的研究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及整个课题的最后结果都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意识、兴趣、精神的培养”和“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原则、方法和对象

(一)课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⑴、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⑵、《生理学》有关初中阶段学生生理发展规律的理论

⑶、《心理学》有关初中阶段学生心智发展规律的理论

⑷、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2、课题研究的原则:

⑴、主体性原则。即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观点,注重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⑵、目标性原则。即始终瞄准寻找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的目标进行研究。

⑶、民主性原则。即坚持全员参与和师生互动。

⑷、应用性原则。即注重方法论的运用而不是空洞的说教。

⑸、实效性原则。即课题研究务求实效,增强成果意识。

3、对课题研究起支撑作用的相关资料大致如下:

(1)革命导师和国家领导人的教育思想、理论及谈话;

(2)《生理学》、《心理学导论》、《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学习的革命》、《素质教育论》、《教学技能》等专著;

(二)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本课题“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将在我校范围内,在初中一、二、三年级展开。涉及在我校就读的全体初中学生和初中执教教师。

五、课题研究的措施和阶段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措施设想:

1、在我校初中各班中进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调查;

2、收集、编纂有关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资料,组织全体初中教师进行学习,加强课题组人员的理论修养和科研水平;

3、课题组定期组织召开讨论会,形成会议制度,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探讨有关问题

4、定期召开课题阶段研究工作总结会;

5、全体课题组成员定期提交相关论文、总结、心得体会;

6、在学生中进行有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专题讲座;

7、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定期请有关专家作指导,在适当的时候出去学习、交流;

8、将有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念、方法论应用于日常的教与学实践中,找到符合我校实际的能力培养策略;

六、研究的组织管理和成员分工

1、研究的组织管理

本课题本校教研室督导,学校行政负责牵头、保障制度、经费落实,全体初中教师通力协作,共同参与。采取定期会议制度和考核评估制度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2、成员分工如下:

本课题研究人员拟分为主研理论组与主研执行组两个小组。主研理论组负责理论研究,方案制定,

资料积累,决策把关等。主研执行组负责研究方案执行、原始资料收集、研究信息反馈等。具体分工如下:

盐城市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课题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响水县七套中学姜为俊孙勇

一、课题名称及其界定

课题名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界定:

1、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强调培育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能动的学习,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

2、自主学习能力,在常规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在不断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本领;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包括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探索和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农村初中教学改革的需要

1、新课标已经实施多年,教育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仍然制约着教育改革的进程,许多教师没有明确教学的目的,没有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传统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特别在农村中学,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2、学生的主体性仍然得不到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发展。

3、教育教学资源不能充分的利用。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农村教育资源缺乏,学生生活资源又不能充分挖掘和利用。

4、教学效果不明显。课堂教学单调枯燥,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的

教学效率低下。

因此,本课题就是要通过研究探索出一条能适应我们农村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农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之路。

(二)我校教育教学内涵发展的需要

1、提升我校教学质量的需要。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多年来教学质量一直走在全县前列,一直处于高位发展中,进一步提升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2、提升我校教师自身素质的需要。我们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增强教师驾驭课堂教学改革的能力,全面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3、满足农村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出更多具有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的学生,使所有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强。

三、本课题研究现状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现状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内外对自主学习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社会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自我意志理论等都从不同角度对学习自主性的实质、实践、应用、培养和评价等作过探讨。

近年来,国外自主学习的研究,主要有三种研究思路:一是描述性研究。研究各种自主因素的关系及自主性水平高的学生的特质,集中于研究检验理论的预测和具体的自主成分和过程。Meece,Blumenfeld和Hoyle研究了学生成就目标、内部动机、能力知觉、科学态度间的差异和相关,指出了目标定位于掌握知识上对动机、能力知觉、态度的正向关系;Zimmerman等研究了时间计算与预算和其它学习活动的关系;1991年Pintrich和Carcia研究了学生目标定位、动机、自我调节策略使用间的关系;1992年Wigfield探索了学生的能力信念和价值观怎样预测其数学成绩。90年代,Zimmerman 综合各学派观点,综合各派关心的核心问题,提出了一个系统的自主学习研究框架。该框架包括自主学习的6种心理维度和十几种自主过程,以后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多是以他建构的理论框架为理论指导。二是干预研究。通过教授学生自主过程来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表现。集中于自主性形成及发展的研究,特别是关于指导的因素和情景的因素怎样影响自主性的问题。典型的研究是教给学生学习策略,提供各种目标,提供归因和进步的反馈,提出各种干预模型。Brown, Pressley的独立学习策略(SAIL)研究包括课本理解策略模型,研究证实了SAIL的有效性及迁移性;Graham, Harris的自我调节策略发展( SRSD)实验评估了写作和自我调节策略的发展;Schunk & Rice进行了一系列的关于阅读技能有缺陷的学生的研究,表明策略模式和关于策略有效性的反馈共同增强学生的效能感和自主策略使用并提高阅读成绩;Newman,Schwager,Henderson and Landesman等都有这方面的研究。三是测评工具研究。在自主学习的实际研究中,首当其冲的是自主学习的测评问题,自主学习的测评是自主学习概念、理论和自主学习成分等问题的具体化。目前在国外的自主学习研究中,广为应用的自主学习测评工具有魏因斯坦等(Weinstein, 1987)的“学习和探究策略调查表”、

宾特里奇等(Pintrich,1991)的“学习动机和策略问卷”、齐莫曼和马丁内兹-庞斯(Zimmerman$MartinezPons,1986,1988,1999)的“自主学习访谈表”和“学生自主学习结果评定:教师用量表”。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在自主学习方面向纵深方向拓展。北京师大裴娣娜等人主持了学习主体性研究,福建省的王永等开展了指导——自主学习研究。此外,我国的心理学者在引入国外自主学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也开展了一些自主学习的心理学研究,对自主学习的概念、影响因素、测量方法等都作了初步探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董奇等人的《自我监控与智力》、庞维国的《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等。国内对于自主学习的测评工具主要有庞维国的“中小学生自主学习量表”、董奇等人编制的应用于中学生的“学习自我监控量表”的研究。2002年,谢家树编制了“大学生学习自主性量表”;2004年,林毅、姜安丽研制了“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2005年,张卫等编制了“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可以说,我国的自主学习研究已出现了理论和实践、教育学和心理学双管齐下的局面,进入了空前的繁荣时期。

(二)相关研究文献资料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沈德立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有效教学》,肖成全等编著,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

4、《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主编赵国忠,南大出版社,2010年9月

5、《有效教学方法》,【美】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

6、《化学教学论实践》,李广洲陆真编著,科学出版社2006年2月

7、《课堂创新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李武南,电子书,2011年6月

8、《教师最需要什么》——中外教育家给教师最有价值的建议,作者:赵国忠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3

9、《新教育之梦》,朱永新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10、《学习心理辅导》,吴增强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

(三)可能的创新之处

1、从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解放出来,探索一条农村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途径新方法。

2、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寻找适应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体系。

3、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改变初中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而忽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培养的现状。

四、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倾向于依靠教师的帮助,而不是自己主动采取措施。许多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习惯于老师安排学习任务,“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的观念非常淡薄。这种被动、消极的学习观念势必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开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已经成为本课题组成员的共识。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要有效地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必须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能靠自身的水平来进行,不能教条的强迫学生去学某些知识;教师只对学生学习的意义构建起帮助和促进作用,教师不能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

人本主义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人发展的根本动力、追求目标。教育的作用在于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固有的优异潜能主动地得以实现。

所以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元认知监控的学习。具体地说,自主学习应涉及五个方面的内容:确立目标、确定学习内容、运用合适的学习方法、控制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和进度、评价学习结果。

(二)本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努力在教学实践中达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主动学习、善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主要实践价值有:

1、通过开展自主学习,能够开拓学生自主管理的空间,促进教育由管理型向养成型转变。

2、通过开展自主学习,能够开拓学生学科学习的空间,促进学习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走出教室,走进图书馆,走进实验室,走进因特网,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3、通过开展自主学习,能够渗透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4、通过开展自主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各项能力发展。

5、通过开展自主学习,能够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促进我校教育进行质量的提升。

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优化教学目标,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2、鼓励学生自尊、自信、自主、自强,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

3、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4、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推进各学科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理论水平、科研水平。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1)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2)培养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3)培养学生选择自主学习方法、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4)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控的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5)培养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估的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综合研究。

(2)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着力点具有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3)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着力点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个性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4)体现各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优质课和典型课例研发的研究。

3、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的研究。

(1)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资源的开发的研究。

六、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步骤和主要措施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步骤

本课题从2011年4月开始到2013年12月结题,大致分以下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1年8月)

建立课题组,共同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完成课题设计。

组织学习相关理论,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2、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3年8月)

(1)按方案制定实验工作计划,发现问题,收集案例,开展研究。

定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收集文献资料,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分析整理文献资料,构建理论模型。

(2)在相关年级采用问卷及访谈的形式调查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形成原因。构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体系和行动方案。

(3)根据学校实际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构成创建自主学习的途径、方法和措施。各子课题组分工实践,子课题组组长负责实验、实施及方案修改,材料收集整理。

3、总结评估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

各子课题组组长分别写出子课题总结报告,收集课题组成员的课题成果;课题主持人写好结题报告,作好结题的评估、验收、鉴定准备工作。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调查研究法。以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的水平和差异为研究提供依据,并在研究中对学生作连续的追踪调查。

2、文献研究法。查阅教育教学理论,分析以往的成功经验,借鉴兄弟学校的教改成果,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主要矛盾,构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的策略体系和行动方案。

3、实验研究法。本课题以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六门学科,初一、初二、初三学

生为研究对象,探索各学科、各年级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发展学习能力,有目的、有计划的实验。

4、个案研究法。以目前存在的学习习惯严重不良、学习能力严重欠缺的班级、学科、学生为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研究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具体方法。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研究的资料

我校是盐城市“十一五”教科研先进集体,2009年获市表彰“改革创新奖”。在市县十一五课题研究中,我校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积累了许多第一手资料。本课题组成员曾主持或参与的多项市县课题并顺利结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了大量成功的课例、案例及个案,积累大量的经验,撰写出许多优秀的论文、教学随笔,这些都将成为本课题研究的资料。

2、研究的硬件设备

我校已经建成运行稳定的校园网,有多媒体教室7个,课题组成员每人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学校为课题组在每个年级准备了两个实验班,便于做对照实验。

3、研究的经费

①学校每年拨出一定的资金投入课题研究,补充课题研究所需的资料和设备。

②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研讨及购买资料所需经费由学校审批报销。

③为激励研究人员出成果,对课题研究做出较好成绩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精神与物质的奖励。八、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阶段性成果

1、《七套中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学案例集》(校本著作,完成时间:2012年6月)

2、各学科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相关论文(完成时间:2013年6月)

3、《通过实验教学中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研究》(完成时间:2013年6月)

4、《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探究》(完成时间:2013年6月)

5、《全县初中生自主学习学习习惯的调查报告》(完成时间:2012年6月)

(二)最终成果

1、《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案例》(校本著作,完成时间:2012年12月)

2、《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策略的研究的结题报告》(论文,完成时间:2013年12月)

九、课题承担者科研水平及分工

本课题组的负责人和参与者多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完全能完成本课题的各项研究任务。其中,学校中层以上干部8人,来自教务处、教科室、政教处、校长办公室等多个职能处室,能有效的组织全校力量参与课题的相关研究;有县级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以上骨干教师6人,其他同志均为各学科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他们都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能整合全校资源进行课题研究,能方便的将本课题研究成果在全校推广,甚至通过示范课、讲座等形式在县内外交流,能较好的发挥课题研究的辐射作用。

1、姜为俊:江苏省优秀教师,盐城市模范校长,连续多年获得响水县优秀校长表彰,响水县物理学科带头人。

分工:课题组组长,组织协调整合全校课题研究力量,指导策划课题研究的方向、进度。

2、孙勇:响水县十佳青年教师获得者,三次获得响水县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盐城市中学化学学科教学能手。校教务处主任。

分工:具体负责课题管理和设计及报告的撰写。

3、顾国祥:盐城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校政教处主任。

张春生:盐城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政教处副主任。

林永凯:响水县物理优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教科室副主任。

分工: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物理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研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状况调查。

4、吴春雷:响水县优秀教育工作者,校教科室主任。

单兵:响水县英语教学骨干,教务处副主任。

张海玲:响水县英语教学能手,英语备课组长。

分工:英语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研究,在双语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5、潘正标:响水县数学学科带头人,盐城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多次在全县开设讲座和示范课。

陈丽萍:数学备课组织,数学骨干教师,在数学教研方面有专长。

分工: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研究。

6、刘素霞:响水县语文学科带头人。

张平:市县优秀班主任,语文骨干教师。

张翼:历史学科骨干,多次撰写学生教育随笔,在全国教师网络联盟中多次被评为“网络之星”。

分工:语文及历史等文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的研究,网络时代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研究。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建湖县上冈镇中心小学孙海英

一、问题的提出

1、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具有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从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因此,倡导自主学习成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首要任务。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教学方式决定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3、从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不断销蚀。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沿袭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在外力强制下的被动行为、他控行为。学生常常在盲目、“无我”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和作业,很少能独当一面地从事完全自控的学习活动。这种缺乏能动性、自觉性的被动学习,完全丧失了促进主体成长和发展的长远价值与意义。从指导与自主的关系来看。传统教育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牵得比较多,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大力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敢多指导。因而,如何正确认识指导与自主的关系对推进素质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工具,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如果能够准确、熟练地运用语文这个基础工具,必须具有较强的语文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能力的形成,首先应该是从小培养阅读习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 然而令人心痛的是现在的许多孩子不仅不知道该读些什么,甚至走入了阅读误区。为什么上了六、七年的学,孩子们却还是不会阅读呢?原因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学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脱节。传统的课堂上,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把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按照自己的理解、教参的分析,从专家角度,在高倍望远镜下剖析。这种方法,永远像一个精彩的演员在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学生永远是观众,只会鼓掌。难怪学生不会表演?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说,与其给人一些鱼,不如教人以捕鱼的方法,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方法的指导,利用各种训练手段,让学生学会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要教会学生怎样去运用所学的知识,如何独立分析和解答类似的问题,以体现具体应用能力,这是教学工作的最终任务。它的实质

是变重教为重学,变获得为获取,变被动为主动。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获得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算是真正达到了目的。学生没有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症结之一。以往针对这种情况,人们往往只归因于学生阅读能力太差,阅读量少,所以尽量增加阅读的数量,加大阅读训练的力度。殊不知,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无论经过多少练习,阅读能力也是难以提高的。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课外阅读要靠自学、自觉,全靠内驱力,因此我认为:要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必须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阅读兴趣, 是指进行阅读时的主动性心理倾向和对阅读材料内容及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它是阅读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 它对维系注意力, 增加理解与记忆, 激发联想和创造思维, 唤起情感体验, 都具有积极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应加大力度,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1.合理使用多媒体,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崭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它实现了由静态变动态、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的可能, 为学生架起通向理性认识的桥梁。合理使用多媒体, 可渲染与课文相应的气氛, 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理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 让学生身临其境, 加深内心的体验, 进入具体的情境, 处于一种最佳的情绪状态。同时还能让学生充分享

小学生收集处理数据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收集处理数据能力的培养 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也是学生终生能力的重要部分。在现代社会中,数据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已成为每个公民的基本素养。培养学生的收集、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形成习惯更是今后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能正确决策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小学生收集、处理数据能力的培养。 1 培养学生收集意识 现在的教材把“统计”列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大突破性的变化,是使小学生的思想和观念由“确定性数学”进入到“随机性数学”的一个重要台阶。在以往教学例题或习题中,学生缺少采集数据的过程,因而也就没有收集意识。而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没有采集而拥有大量数据,所以培养学生收集意识非常重要。培养学生收集意识,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例如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1.1 师:先随老师来看一段录像。(播放商城介绍) 1.2 提问:①刚才这段录像介绍的是什么地方?②通过介绍,你觉得商城怎么样?(很热闹、很繁华……)③在介绍中通过什么来说明商城的热闹与繁荣?(大量的数据) 1.3 师述:有说服力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但是这些数据不会从天而降,要靠我们自己收集和整理。 在这个片断中,教师较好地引导学生感受到数据的重要性,和收集数据的重要性。 教师也可以设计为联欢会做准备这一情境,让学生自己决定需要买什么水果。一些学生发言后大家发现,如果按照每个人的意愿买水果,需要买的水果品种太多,准备工作太过繁琐。这时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你们能不能想个好办法,尽量把大家的意见统一起来”。学生经过讨论提出“可以买喜欢人数最多的水果。”、“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哪种水果喜欢的人数最多呢了”学生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如“举手表决”、“同学们分堆站到自己喜欢的水果后面”等等,这样,学生能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隐约感觉到了数据收集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坚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办法解决出现的矛盾,使学生对统计重要性的理解越来越深刻。 2 掌握正确收集方法 学生有收集意识后,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收集方法。学生在刚接触统计时,收集的方法会很随意,目的性和方法性都很低。例如这样一个教学片断:统计通过十字路口的机动车辆。 教师活用教材,选择学校附近交通路口各种动态车辆为题材,用录像播出,化静为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教师让学生收集相关数据,但教师先不做任何指导,让学生尝试。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什么是“机动车”没有搞清;通过这一路口的车子太多,来不及看;车子不是一种一种开过来的,怎么数?……学生的收集结果可想而知,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首先对机动车进行分类,然后分类数或用“正”字法收集。告诉学生同时要发挥合作的优势,分工合作。这样学生掌握正确而有效的收集方法,对数据的收集才会准确有效。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钟燕 “未来的文盲,并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现代教学论也认为:学校教育科学家的任务之一:主要在于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学会学习就是要有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一种高层的综合能力,一般包括一些要素:自学态度的形式、自学方法与技能的掌握、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与自学习惯的形式等等。 简单地说:自学能力是指一个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从战略眼光来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特别是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这种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除学生学习的思想漳碍,启发学生学习动机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我们现代化教育年代,同时也面向我们九年义务教育,是一项重任。可是,不少小学生却对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视不够,他们认为,现在可以不考试升学,我们也不必那么辛苦地学习了,有的则认为:学的东西、考的东西太多了,因而产生了各种思想负担和厌烦情绪。由此可见,扫除学生的思想障碍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因此,就要努力上好第一节课----“政治课”。上“政治课”时着重以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来阐明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对未来社会的竞争。还针对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如“有些人认为学习和不学习都一样,只要我爸妈有钱,啥都不怕,不必学什么习”等等。通过让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然后针对上述错误思想,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逐一进行批驳,为学生学习各科扫除了思想障碍,这样也就使他们学习的动机激发起来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就跟着调动起来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分发挥教学对培养学生能力的示范性,给予自学提示 扫除了学生学习的思想障碍,启发了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但并不是等于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仅仅是解决了自学能力的学习态度问题。如果教学只停留在这个层次上,就不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导和带,教师的导和带的重要方式就是帮助学生设立自学提示。自学提示就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对自学的范围,重点和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要求。例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这课,请学生找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8和2、3和9、5和10、4和8”,老师首先提出:“它们两个数之间各是什么关系?而找到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又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等一系列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在自学中找到答案,帮助学生设立的自学提示要有弹性,有针对性,甚至是合作探究以后才能解决的问题。否则,就不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立自学,学生学会自我反馈信息 独立自主学习,这是学生按照教师的“自学提示”主动地感知,理解和分析教材的学习活动。独立自学要有三个保证:一是时间保证。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让学生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要探索“为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二是参与保证。要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地自学,积极地参与在探索之中,从探索中获取知识,发展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辅导保证。虽然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所提高了,但学生在自学时,教师也要有针对性地巡回检查指导,教给他们正确的方法,让他们及时调整过来,这就是所谓的学生自我反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南区小学慕丽娜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听、说、读、写的综合体。蕴藏着丰富文化内涵的阅读教学不仅是学生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载体。只有抓住阅读教学这一重要环节,才能实现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教学任务,本文在分析新课标中阅读教学的课程目标的基础上立足于文本解读,提出几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一、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维目标”构造了一个全面育人的框架,语文知识和能力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基石作用,也是另外两维度的目标实现的依托。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具备读、写、听、说、思考、创造等能力,这是语文的基本任务,也是语文必须重视的方面。 1、重视文本。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知识源,以其为平台,即使是最简单的词语,也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譬如理解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的18 课《她是我的朋友》中的重点句子:“过了一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时,我们可以先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啜泣”“捂住脸”来体会阮恒内心的紧张与害怕。然后再联系上下文交流体会阮恒对小女孩真挚的友情,树立正确的友情观。只要我们潜心钻研文本,就不难发现其中的一词、一句都将是实现多元目标的依据之一。只有我们充分挖掘才能促进教学目标与文本的真正沟通。 2、重视实践。课堂是落实三维目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阵

地。语文课堂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课《燕子》一文时,我们可以设置情境悟读法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通过品读赏析描写小燕子的语句,学习对小燕子抓住特点、按顺序的描写方法。 3、架桥梁。其实在课堂教学中,三个维度是相互交融、渗透在一起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这个过程又是以“过程与方法”为桥梁,渗透在师生的合作之中,比如:再教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的19课《七颗钻石》时,正当我准备布置学生讨论:从水罐一次次的变化中体会到了什么时。突然冒出一个声音:“我体会到了小女孩尊敬长辈、关心动物、助人为乐、善良、有爱心的品质”这脱口而出完全正确的答案顿时使教室一片寂静。教学目的显然已经达到,然而我不满与此,接着说了一句:“你很聪明,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跟大家说说好吗?”由此,从对结果的肯定转向了对过程的询问。关注过程是三维目标对我们最有益的启示。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才能够相互渗透,交融一体,真正得到贯彻落实。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要求学生具备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对信息进行归纳、分类、摘记等能力。学生养成和具备良好的信息收集与整理的习惯和技能非常重要,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具有深远的意义。 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优化知识形成的过程,进而促进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在获取信息过程中,要根据需要,从阅读中获取信息,利用媒体和网络获取信息,在通过人际交往获取信息,通过实践活动获取信息。在识别信息方面,要能够选取有价值的信息,具有甄别信息优劣能力和自控、自律、自我调节的能力。在储存和整理信息方面,可以提高对信息的归纳、分类、摘记能力。把收集到的信息创造性的整理表达出去,可以培养创新能力。 一、现状分析 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已是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也已经像读、写、算一样,成为一种终身有用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的收集、整理信息能力还很薄弱。不会鉴别,收集不到有用信息。 二、解决方案

1、明确目标:学生在收集时,要明确任务、目标,老师要给予指导,不能让收集游离于表面的累积,而是一定的思维加工。教师在实验前引导他们从“观察什么”,“测量什么”,“怎样观察”,“怎样测量”,“怎样记录”等方面入手。让学生能够在任务驱动下快速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2、分工合作:采取给学生分组、分任务的去收集和整理有关的信息和资料,降低难度,也减轻学生查找相关信息的负担,使学生更有兴趣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3、多种途径获得 在科学课中,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三个途径去获得所需要的资料:一是通过实验观察直接获得资料,在科学教学中,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有效途径,那就是实验和观察,通过实验、观察可以获取事实,寻找事物间的关系或变化规律;二是直接读资料,包括课本中的以及图书报刊;三是媒体中获得资料。 4、整理并养成习惯 获取信息之后,还需要把各种信息有效及时的加工处理,将有效的信息进行整合,找到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后加以利用。 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的第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首先分别推测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七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写出推测理由,学生的原始认知已经被调动出来。而此时,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阅读中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靖江市真武小学 【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新课标的要求、课程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能力的要求。语文阅读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意识,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个性差异,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意识。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习方法行为习惯创新思维 自主学习就是指在学习上主动而不是被动,自觉而不是盲目,自立而不是依赖,对自己有目标、有要求、有计划、有反思、有总结,而不是对自己不负责任。让学生在自我设计、自我创造、自我超越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进而激发他们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为以后的自觉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生存发展面向未来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转变思想观念,要相信学生能力,相信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潜能,相信学生自己是能够探究的、我们应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一、抓好常规管理,培养良好的“习惯意识”。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首先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入手。人的习惯很多:生活习惯,道德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等。但不管是什么习惯,它们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作用。

抓好平日的常规管理,从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人手,让其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让这成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部动力,从而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提供前提。 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最有效的方法即有意的强化训练。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和产生自愿练习的意向;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过程;其次创设按规定的方式一贯行为的条件,其中包括集体的监督,尽可能地不给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再次使学生了解行为的结果和练习的进步情况,及时给予强化。结合我平时的教学,我认为可以这样做: 1、要使学生懂得要想学习好必须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它深刻地阐释了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作用。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做任何事,基础尤为重要,更何况学习。所以要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以免造成学习上的忙乱;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学会记听课笔记;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大加深,要求学生能够学会独立思考,对学习材料进行逻辑加工,做到学得活、记得牢、用得上。 要使学生懂得怎样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选用的方式必须依据自己的特点,这样学习效果才会好。有的同学喜欢光线明亮的房间,在明亮环境中学习精力更充沛;有的同学喜欢光线柔和一些,如果光线太过于刺眼反而妨碍注意力的集中;有的同学喜欢伴随一定

培养学生自主写作能力的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自主写作能力》小课题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好差,直接影响着他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 农村文化环境较落后、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学生接受各种教育的途径少、家长适时引导教育孩子的意识较差。因此,与城市学生相比,口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较差。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是很普遍的现象。 在本课题提出前,本课题研究小组的教师都分别谈到小学中段作文教学难度更大。中段学生正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经调查,发现有80﹪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经了解有几方面的原因:1、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2、阅读量少,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4、缺乏想象力。5、题材千篇一律单调死板,难以表达真情实感。6、没有基本的写作技巧。 7、家长不重视,不会指导,有的家长指导方式不正确。8、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指导作文,并且缺乏一定的指导技巧。现在正处于新课程

改革阶段,我们迫切的希望在作文教学能找到有效的途径来改变现今这种局面。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出发,降低作文难度,让他们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乐意去动笔,树立其自信心,培养创新能力。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我们选定了这一课题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1、阅读教学——一篇带多篇。 阅读材料大量涌现,而现行语文课本课文少,学生语文学习的时间又有限。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必须改革阅读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内阅读了一篇课文,在课外就配合着阅读几篇思想内容或体裁写法相近的文章。这样,学生就能够及时地运用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方法,举一反三,闻一而知十。为了使学生在小学中年级段突破阅读关,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一篇带多篇”的方法。根据教材安排的训练重点,教师教学一篇课文后,带出类似的几篇文章,让学生自学运用,大大地增加阅读量。 (1)基本程序:在阅读教学一般程序的基础上,根据“一篇带多篇”的特点,建立了这样的教学基本程序。第一步示X学习一篇(段),学习阅读的基本方法;第二步尝试学习一篇,巩固前面所学到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第三步带动自学同类的文章一篇或几篇,运用和发展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带动课外阅读:每周开设1节课外读书课,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提高阅读速度,增加阅读量,增强阅读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人的阅读能力被视为具有很高价值的能力。因为阅读是学习的基础,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能力的拥有,能让阅读者“厚积而博发”。 阅读是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是伴随人一生的。更重要的是,阅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儿童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儿童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期。父母应该重视孩子阅读潜能的开发,用正确科学的方式来引导孩子阅读,让孩子善于阅读,乐于阅读,勤于阅读。 有一个孩子养成了乱拿别人东西的坏毛病,他的父母知道后于是找他谈心,他几经做出表态后仍改不掉,最后父母在一位亲子专家的启发下,给孩子找了一本书,让他阅读并尝试写下自己的感受,没想到孩子竟被书中主人公的精神所感动,彻底改掉了偷东西的恶习。 可见,阅读给人心灵上的启迪也是无法估计和替代的。阅读既是一个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思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阅读,还可以把孩子引入一个神奇、美妙的图书世界,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乐趣无穷。同时,还可以使孩子从书中获得人生的经验。因为人生短暂,不可能事事都去亲身体验,书中的间接经验,将有效地补充个人经历的不足,增添生活的感受。 有人说过:一个人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通过阅读可以发展人性,提升修养,可以丰富生活,愉悦身心。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孩子的人格养成、精神世界和人文素养的构建,是不可或缺的精神营养。

那么,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去阅读,从而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呢? 1.父母首先要有阅读习惯 要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态度。如若父母视阅读为生活乐趣的一部分,孩子自然会乐于读书。 父母经常津津有味地读书看报,对待书报总是兴趣盎然,孩子便会觉得读书一定很有趣,于是对书籍充满着好奇,自然而然会在书的国度中流连忘返。如果父母不读书,却想让孩子读,他就会说:“你们都不看书,为什么要让我看?” 2.给孩子选择好书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斯迈而斯也说过:“古往今来,好书总是人们最好的朋友,这关系永远不会变,因为它是最有耐心最令人愉快的良伴。” 一本好书,会赋予孩子高尚的品质,会使孩子的心灵得到净化,在潜移默化中深受高尚情操的熏陶。所以,父母应根据孩子年龄和发展特点,给孩子选择一本好书,如生动有趣的长篇小说、优秀的散文,以及综合性的书籍如《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成语故事词典》等。 此外,还可以让孩子配合看一些名著欣赏作品,让孩子自幼就开始接受名著的熏陶,不仅可以奠定孩子一生优雅人格的基础。同时,还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 3.为孩子准备一个书架 在家中,为孩子选一个光线充足的房间或角落,放置一张书桌,准备一个小书架。让孩子可以随意选取自己喜爱的书籍,坐在书桌前放松自在地去阅读。相信您的家中如果有这样一个空间,孩子一定会有阅读的欲望。

教会学生收集资料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教会学生搜集资料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借鉴前人、他人的间接经验或已有成果,而搜集、整理、运用资料则是吸取他人经验最好的途径。这种能力从小就要开始培养,所以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对于搜集资料这项作业,学生完成情况不理想。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一、缺乏兴趣。但凡布置搜集资料的作业,有的只是应付性地抄几句话,有的将书中有关的那一页折一下,做个记号,有的就直接从网上下载,雷同的现象不时出现。 二、不熟悉资料,孩子们仅仅满足与将资料找到了,写下来或打印出来后就算完成作业了,根本没有去读一读,有的甚至还有不少不认识的字,交流时很积极,但说的时候结结巴巴,大家听得晕晕乎乎的,交流的目的没有达到。三、原始性太强。例如在交流黄果树瀑布的资料时,有个同学一股脑地将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观赏特点等近六百字的资料读了出来,结果其他同学在听她介绍后还是一脸茫然。 结合我的实践经验,我粗浅地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先从量入手,达到一定字数的,给予表扬(鼓掌、贴星星、给小组加分等),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一段时间之后,对他们所搜集到得资料进行质的分析。如:谁对资料非常熟悉,谁的资料与众不同,谁的资料还经过了自己的加工,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同学们听得更加明白……达到了这些要求就给予表扬(主要采取小组加分,个人贴星星的方法,一个月总结一次)。所以,对于搜集资料这项作业,孩子们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二、有针对性 适时地开展搜集资料的活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如《秦兵马俑》这类的说明性的文章,学生可以通过搜集到的资料(图片)对秦朝的军事,文化以及兵马俑的恢弘气势有更深刻地了解,继而激发情感,引发兴趣。教师要把握“度”的问题,并不是每篇课文都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搜集资料。我们的语文课,还是应该围绕文本,“潜心会文本”。 三、指导到位 良好的搜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教师长期的引导、不断地修正对学生这种能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先读课文,提出问题。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要注重孩子们的个性化阅读感受,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根据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 玉不琢,不成器。学生搜集资料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必然会有杂乱,零散,重复等现象出现。带有目的的去搜集,很自然会熟悉资料,会有筛选,这就为接下来的整理资料打下基础。如学习《彭德怀和大黑骡子》这篇课文时,学生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如:长征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为什么要长征?在长征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彭德怀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将学生想弄明白的问题总结成以下两条 a、搜集过草地的有关感人的故事;b、搜集彭德怀在长征中的故事,并让他们分组进行搜集。 3.学习整理资料。 A、扫除生字的障碍,把自己想要介绍的资料流利、通顺地说出来; B、把资料进行归纳和概括。在课堂上不可能让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全部读出来,更没有时间这样做。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析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因素 【摘要】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优秀人才的重任,青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了粗浅探析。【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方式方法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的到来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知识经济是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广泛传播发展的,以智力资源来创造财富的经济。创新是它的灵魂,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无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技竞争,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富强及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 人才来源于教育,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记忆力好、善于考试和只会模仿的学生,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因此应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考虑,把协调发展上升为一种现代教育观念。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深刻变革,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须要在人成长的各个阶段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着眼于培养创新素质。 二、大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障碍因素 1.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 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教学,学生学得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一部分教师的思路狭窄,创造性不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学生思维滞塞,缺乏质疑的品质,不会变通。而且,现在高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是学业成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其它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培养,造成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活动能力薄弱的后果。 2.专业课设置过细,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专业的设置,对培养高等专业性人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专业的束缚与学生的压力依然存在。 专业范围狭窄,专业的束缚对学生的创新也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虽然近几年许多高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应从小学做起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应从小学做起 摘要: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语文是工具,亲自使用工具,才能掌握好工具。所以,语文教学要提高效果,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自学能力;识字能力;学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大纲》归纳起来是三句话:培养能力是重点;搞好自学是关键;狠抓作文破难关。在教学领域,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是广大教师议论的中心课题。这里所说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其中自学能力,可以说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因为一个人博学广闻,知识丰富,大量的是靠自学得来的,这是不可非议的。 一、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 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过去的语文教学老师只看着卷面成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我感到:语文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工具”;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车间”;语言文字是车间加工产品的“零件”。为了确保“产品”的合格,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教学原则:上每节课前一定

根据教材特点和单元重点明确:给学生为什么知识,训练什么能力及怎样训练。我培养、提高学生能力的路子是:教师引导,提示规律、辅导探索、放手实践、抓住不放、反复训练。 1.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为了走出长期以来老师“扶一扶”学生“走一走”,老师“不扶”学生“不走”的识字教学误区。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训练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让学生取得识字的主动权:首先我让同学们过汉语拼音关;然后在新学期伊始专门上好两至三节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理论课。讲汉字的特点规律,讲自学汉字的方法,并进行具体辅导。我把识字方法归纳为六个字:点(点出生字)、读(读准字音)、记(记住音、形特点)、查(利用工具书查字义)、写(连词端正书写)、默(自己默出所学生字)。经过一段独立性学习。学生完全养成习惯,不仅每篇课文中的生字学生完全掌握,就连课外阅读中发现的生字,学生也主动学习掌握。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项细致、复杂而艰巨的教学任务。这里仅就在课堂教学中,怎样阅读能力浅谈一些做法。那么怎样培养呢?我反复阅读、研究、思考找出这类记叙文的特点和规律,简略归纳为两点:1.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明白。2.在记叙

怎样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提到如何提高阅读水平,人们自然想到的答案是:多读。这当然没错,熟能生巧是世人皆知的道理。但,读也要讲求质量。盲目无绪地乱读未必就能提高阅读水平。不少学生感到委屈,自己读了不少文章,学了不少所谓技巧,可阅读水平老提不高。另一方面,不少教师也对如何上好阅读课感到很茫然,不知道在阅读课上应当讲些什么。如果仅仅是把文章翻译过来,那就成了翻译课。如一味讲技巧,一则阅读本身并无太多技巧可循, 二则易把学生引向投机取巧的歧途。阅读到底该如何学习呢?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我们的母语学习谈起。我们在小学就把常用的汉字基本学完了,可我们初、高中还得学习语文。那我们在中学语文课上学了什么呢?这个问题恐怕还一时不好回答。但至少敢肯定,我们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提高了。 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母语水平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升。学习母语如此,学习英语也是如此。我们在掌握基本语言后,必须学会脱离语言本身,我们首先要理解文章整体而非个别词句。文章的体裁、内容可能千差万别,但文章是人写出来的,那就必定有一定逻辑。词句都不过是表象,而把握作者的意图才是解题之关键。四六级考试都在向能力测试转变,我们也必须摈弃单纯强调应试技巧的老路。要想快速扎实提高阅读能力, 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养成二次阅读习惯,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很多书上要求学生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其实就是要求学生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在平时练习中,学生做完阅读,唯一可做就是对答案,事实上,纠正答案后对文章的再次阅读往往至关重要。第一遍读文章时,我们应当模拟考试的紧张气氛,尽量高质快速。但,对完答案后,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再次阅读文章。第二次阅读文章我们的目的不在是获取信息,而是把握文章的布局安排,分析作者的意图。我们必须带着思考再次阅读文章,问问自己以下问题:如果自己写同样题目或题材的文章,会采取何种文章布局?如我们自己设想的布局与作者不同,那么具体不同之处在何处?这篇文章与以前读过的同体裁文章相比,有何特点?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训练不就成了精读课了吗?如果时间允许,二次阅读成了精读,又有何不可?讲求速度的范读是应试而用,要想真正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提高阅读水平,还非精读不可。文章的是永远读不完的,如果想着去读200篇各种模拟阅读题,倒不如踏踏实实读50篇历年真题。另外,地道的文章分析多了,对自己写文章布局谋篇也不无好处。 二.自己学写长句,克服长难句障碍几乎每一篇阅读,总有一两句长难句。有许多同学这样分析那样分析,可就分析不出什么名堂。听力好的同学不一定发音好,可发音好的同学一定听力好。同样,能写出长难句的人当然不会怕什么长难句。同学们应当做的是找一本好的语法书,认认真真学习句子结构那部分。英语的句子主干往往并不复杂,只是其粘着修饰成分过多。我们一开始应当学会如何写出简单的基本句型,然后再通过附加各种从句、插入语、非谓语形式,来逐步扩充句子结构。 分析长难句与扩充句子正好是反其道而行之,我们必须一步步“砍”去插入语、各种从句、非谓语形式,来获得句子主干。所以只要“欲简之必先扩之”,我们与其寻求各种长难句分析法,不如先学会自己写长句。

如何培养小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阶段性小结

“如何培养小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课题 阶段性总结 (2010.9—2011.5) 水落坡镇雷家小学雷新芳 时光如梭,转眼之间,我课题组申报的县级课题《如何培养小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将近两个学期了。在这一年中,我们课题组成员以新课程研究与实践为背景,立足我校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实践的实际,以一线教师及三、五、六年级学生为实践研究主体,运用多元综合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探讨总结培养小学生搜集整理资料能力的研究。按课题组规定,已完成第二阶段的部分研究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期初制定计划,保证研究工作正常开展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初,我们根据课题方案,结合学校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实际制定了课题方案实施学期计划,明确了学期研究的内容和重点:(1)探索以“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为主要手段,提高全体学生学会自己收集资料和按一定的方法整理资料的基本能力。(2)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日后上好本门学科奠定基础。(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4)培养学生集体讨论和协作的意识与能力。 为了使自己的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的实效性,我主动请教了雷家中学对课题研究有经验的赵书友老师进行了详尽细致的指导,大到课题计划的宏观的设计,小到具体方案每一个细节的撰写,初步形成了课题的实施计划。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课题的实施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工作中,我是这样实施课题研究的: 1、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个人的持续学习能力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课题组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和课余时间认真研读有关搜集整理资料方面的书籍,并利用互联网大量阅读有关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能力的论文及书籍。在阅读的同时,我们及时做好摘记和读书札记,必要时在组内交流读书心得。这种学习既丰盈了我课题组的理论素养,又提升了以理论为指导教育实践和教育科研的能力。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摘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促进中国未来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长足意义,也是为 提升中国当今竞争水平的必走之路。另外,从中国大学生创新水平现状考虑也是势在必行重要 举措,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其创新能力存在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主要是化工专业 的学生如何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的。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 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动力,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创新也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 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高等教育面临和必须解决实际的问题。 创新概念,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广义理解的创新概念是指力求将科学、技术、教育等与经济融汇起来,即创新表现为不同参与者和机构(包括企业、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等)之间交互作用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创新性为实现的特定空间。创新行为因而表现在技术、体制或知识等不同的侧面。当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很多成果都是在大学中进行研究并在实际运用中得到转化的,可以看出,大学拥有着良好的创新氛围,而大学生作为大学主体的一部分具备着良好的条件和优势从事创新活动,因此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存在实现中的可能性。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培养年轻一代的知识水平和创造性能力,是继承中国先进知识成果的首要条件,也是不断创造新发现并赶超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不竭动力。唯有不断发扬创新精神才能保持民族事业的顺利开展,因此,大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创新活动,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现状 根据研究,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一,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二,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三,缺乏创新的兴趣和毅力;四,缺乏创新所必需的毅力。另外,随着网络的盛行、西方思想的传入和现在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种种压力等问题的日益呈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也出现了很大的分离,譬如各种心理问题和道德修养缺陷等,这些无疑都给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设置了障碍。从中国大学生的创新现状分析,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工程,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紧急治疗”大学生在创新问题上犯下的疾病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二、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项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内就能解决,同时,这项历史任务更是赋予了众多的艰辛和曲折,因此在大学生里面建造起浓郁的创新氛围更不可能是一个人或组织的事情,除了国家和政府能审时度势制定出规范的创新方面的政策和必要的物质投资外,作为这项工程的主体,大学生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来,并与国家的创新体系相配合,形成呼应,拉近互动,最终为创新工程的建构共谱胜利之曲。 1、要主动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 创新氛围的营造能为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积极热烈的创新场景可以使大学生本身产生创新的意识和灵感。一方面,在大学里面我们大学生应该主动配合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如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社团组织文化等;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利用好大学里的各

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怎样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索的效果,这一切都取决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在国内引起广泛注意,而且在世界中许多国家也很重视,已成为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必须认真探索研究。 一、培养小学生的自学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兴趣是指一个人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仔细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往往也是他们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科。这是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导致学习成功的重要原因。正可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之者”是学习中的最佳境界,只要学生达到了乐学的境界,就能以学为乐,勤奋好学,苦中求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首先,教师可以提一些有兴趣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最好列举一些有兴趣的例题,那么学生对有意思的问题学起来自然感兴趣;或者,是作一些形象的比喻。适当的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数学原理形象化、直观化,较易为人接受。 其次,教师也可以讲一些相关的故事。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对学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提到改作文就会觉得头疼,学生听到要写作文就害怕。学生害怕写作文无话可说,无物可写,不知从何下手,要么对作文没有兴趣,不想写。老师叫苦不迭是因为批改作文费时多、效率低,费力不讨好。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因,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首先要克服他们畏惧写作文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在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就是说话训练,请每个学生轮流作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年龄、家庭、爱好等具体情况,还可以说说自己心中理想的语文老师的形象,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这样,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说写训练,获取系统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口头语言先于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基础,只有在切实进行口头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所以作文教学应当从教育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出发,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然而从每周一次的作文课中挤出一点时间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也很难实现人人参与。因此,我们必须另辟蹊径,抓住时机、创造机会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激发学生“说”的愿望。 1 、两分钟演讲 从每天的语文课中,或者早读、晨会的时间中挤出几分钟时间给学生提供一个“两分钟演讲”的机会,每天安排2-3 人,要求中心明确、用词准确、表达完整、语句连贯。能力较差的同学允许先做一些笔头的准备。活动本身的趣味性自然会带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他们喜欢这种新颖、简短,没有多少压力的训练形式,他们期待演讲中教师欣赏的目光和同学们热情的掌声,随着活动的进行,他们想说、想写的自然就更多了,作文的兴趣也就更浓了。 2 、课外读书活动 我安排每周进行一次课外读书活动,活动中倾向一些语文知识薄弱的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展示他们的能力,给他们更多表现的机会,如请他们说说自己对所读文章的理解,不定期展示他们的读书笔记等,以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正是通过这些努力使原本作文能力欠缺的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找回了作文的信心,提高作文的兴趣,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开始畅所欲言,不再将作文当作负担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愿意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获取写作素材 大多数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绞尽脑汁也无话可说,其原因就是缺乏写作素材。为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我组织了多种活动,从学生“拔河比赛”“演讲比赛”“跳绳比赛”到生活实践活动“学做饭”“今天我当家”等。有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也变得丰富了。 我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平时能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写作题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有注重平时的积累,才能“厚积而薄发”。 1 、扩大阅读面 知识面狭窄,没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学生是不会写出好作文的。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为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并推荐好书,规定读书数量,安排读书时间,进行摘抄,组织读书汇报等。采用多种训练方法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2 、观察日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