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与答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与答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与答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简答题

1.为什么将普莱尔作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呢?

A在时间上,《儿童心理》一书于1882年出版,1884年又再版,是儿童心理学著作中出版较早的。

B在目的和内容上,普莱尔这本书主要研究儿童心理特点,写作时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学本身的体系。这是同期其他著作不曾做到的。

C.在研究方法上,普莱尔对其孩子从出生到3岁不仅每天做了系统的观察,而且也进行了心理实验,《儿童心理》一书就是他观察和实验结果的总结。

D.在影响上,《儿童心理》一问世,就受到国际心理学界的重视,并且各国心理学家都把它当做经典著作,并翻译成多国文字。

2.从儿童心理发展到一生心理发展的具体演变过程?

A.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B.1929年霍尔还出版了《衰老:人的后半生》一书,这本书是最早正是研究老年心理学的著作。

C.荣格是最早对成人期的心理进行发展理论研究的心理学家。

D.艾里克森提出了人一生心理发展的观点。

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A.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

a.发展心理学可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b.发展心理学可为医疗、文艺及社会工作等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B.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素质

C.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E.伦理性原则

5.心理发展的具体年龄阶段

A.第一阶段:口唇期(0—1岁)。

B.第二阶段:肛门期(1—3岁)。

C.第三阶段:前生殖器期(3—6岁)。

D.第四阶段:潜伏期(6—11、12岁)。

E.第五阶段:生殖器期(11、12岁以后)。

6.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点

A.心理发展的动力

埃里克森认为,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了解人的心理发展时,既要考虑到他的生物学影响,也要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B.心理发展的阶段含义: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进化的过程。在生长过程中,普遍体体验着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事件发生的顺序,并按一定的成熟程度分阶段发展。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认为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定的心理社会任务需要解决。

7.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A.第一阶段:学习信任阶段(出生—1岁),主要矛盾是信任对不信任。

B.第二阶段:自主与羞怯、怀疑阶段(1—3岁),主要矛盾是自主性对羞怯、怀疑。

C.第三阶段:主动与内疚阶段(3—6岁),主要矛盾是主动性对内疚感。

D.第四阶段:勤奋与自卑阶段(6—12岁),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

E.第五阶段:同一性与角色混乱阶段(12—20岁),主要矛盾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F.第六阶段:亲密与孤独阶段(20—40岁)。主要矛盾是亲密感对孤独感。

G.第七阶段:繁殖与停滞阶段(40—60岁),主要矛盾是繁殖感对停滞感。

H.第八阶段:自我整合与绝望阶段(60岁以后),主要矛盾是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

8.心理发展的具体阶段

A.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

B.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岁—7岁)

C.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岁—12岁)

D.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9.心理发展的含义

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维果斯基提出个体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有五点:

第一,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

第二,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

第三,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并重新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组合,形成了高级的心理结构。

第四,心理活动的社会文化历史制约性。

第五,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10.心理发展的原因:

第一,是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

第二,从个体发展来看,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词、符号,使其在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

第三,是高级心理机能不断内化的结果。

11.试述朱智贤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的观点:朱智贤从唯物辩证法出发,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理论观点。

A.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朱智贤一直坚持先天来自后天,后天决定先天的观点。具体来说:

a.承认先天因素的作用,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和可能性;

b.环境和教育则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决定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内容;

c.承认遗传,但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要反对遗传决定论;

d.强调环境和教育的决定作用,但不能夸大,要反对教育万能论。

B.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在儿童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其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

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或内因,也就是心理发展的动力。

C.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朱智贤提出,儿童心理发展主要是由适合于儿童心理内因的那些教育条件来决定的。

D.年龄特征与个别特征的关系

在同一年龄阶段中,既有本质的、一般的、典型的特征,又有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即个别特点。

12.大脑皮层机能成熟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研究发现,4—20岁的个体脑电波的总趋势是α波逐渐增加。4—20岁的个体脑的发展有两个显著地加速期,即表现出两次飞跃,

第一次于5—6岁左右,第二次于13—14岁左右。通过对儿童青少年的思维进行研究,发现在5—6岁和13—14岁是儿童青少年思维发展的加速期。

13.遗传与环境的关系:

A.遗传决定论

个体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决定的,个体的智力和品质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被决定了,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能延缓或加速这些先天遗传能力的实现,而不能改变它。

B.环境决定论——主张环境决定个体心理的发展。

C.调和论——都是把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看成是两个等同的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

D.辩证唯物论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个体心理发展上,遗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遗传只提供个体心理发展的可能性,不决定心理发展的现实性。而环境和教育则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现实性,教育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14.心理发展动力的实质

实质就是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对内因或内部矛盾的认识,要把握以下要点:

第一,个体的实践活动是心理发展内部矛盾产生的基础。

第二,需要在个体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中代表着新的一面,它是心理发展的动力系统。

第三,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也就是个体原有的、完整的心理结构是过去反映活动的结果。

第四,新的需要和原有心理发展水平的对立统一,构成个体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成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

第五,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无数的矛盾,但是只有新的需要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才是主

要矛盾。

15.记忆发展的特点

(1)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3)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4)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16.幼儿想象和发展

(1)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第一,想象的主题容易变化

第二,想象有时与现实分不清,表现出脱离现实或混淆现实

第三,想象中带有特殊的夸张性

第四,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

(2)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第一,幼儿想象的内容依赖成人的言语描述或简单生活经验的模仿

第二,无论是幼儿的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从本质上看都具有直观性,具体性

17.婴儿内部言语发展经历阶段

(1)大量出声的自言自语阶段

(2)少量出声的自言自语阶段

(3)内部言语阶段

18.依恋发展过程的几个阶段

(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2)选择性的社会反应阶段

(3)特定的依恋阶段

(4)目标调整的参与阶段

19.婴儿身体动作发展的规律

(1)从上而下原则

(2)由近及远原则

(3)由大到小原则

托马斯。切斯的三类型说

(1)容易型(2)困难型(3)延缓型

20.记忆发展的特点

(1)有意识记逐渐超过无意识记

(2)意义识记逐渐超过机械识记

(3)抽象记忆在迅速发展

21.思维发展的表现特点

1)抽象逻辑思维在逐步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2)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开始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不自觉性

3)在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的过渡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4)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中出现“飞跃"或“质变”

22.内部语言的发展阶段

1)出声思维阶段

2)过渡阶段

3)无声思维阶段

9、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1)自我评价由“他律性”向“自律性”发展

2)从依据具体行为进行评价向应用道德原则进行评价发展

3)从根据行为的效果进行评价向把动机与效果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发展

4)从正确评价别人的行为向正确评建自己行为发展

23.儿童的角色采择技能的发展经历

1)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

社会-信息角色采择

2)自我反省角色采择

3)相互性角色采择

4)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

24.初中生生理发展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一、促进了“成人感”的产生和“我”的形象的改变

第二、运动需要显著增强

第三、出现了心理上很行为上的一些不协调性

第四、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

25.青春期初中生心理表现特点

1)过渡性

2)闭锁性

3)社会性

4)动荡性

26.初中生思维发展表现特点

1)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2)开始能初步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

3)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进入关键期

4)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明显发展,但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的缺点27.中学生社会发展任务

1)谋求独立

2)确定自我

3)获得性别角色

4)准备适应“性”的成熟

5)学习适应成人的社会

28.性意识发展的阶段

1)性反感期

2)向往年长者的“牛犊恋”期

3)接近异性的狂热期

4)浪漫的恋爱期

29.性意识发展的特点

1)身心发展不平衡

2)对自身发育的喜悦和烦恼

3)对异性产生了兴趣

30.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

1)抽象逻辑思维已具有假设性、预计性和内省性

2)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进入成熟期

3)形式逻辑思维发展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31.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发展具有的特点

1)高中阶段处于创造性思维最佳发展期的前端

2)高中生创造性思维中现实性的特点突出

3)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性和有意性增强

4)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品质迅速发展

32.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

2)自我意识的组成成分分化

3)自我形象受到了空前的关注

4)自我评价逐渐成熟

5)自尊心强

33.自我意识法杖的类型

1)自我肯定型

2)自我否定型

3)自我矛盾型

4)自我扩张型

5)自我萎缩型

34.智力落后的诊断标准

1)应用标准化的智力测验测定智商所得的智商值为70或70以下

2)应用标准化的适应性行为评定量表,判定其有适应行为方面的缺损

3)年龄在18岁以前发现

35.智力落后的病情类型

1)轻度:生活能自理,能从事简单的劳动,有连贯语言,但学习困难,特别是数概念差,计算有困难

2)中度:生活能半自理,动作基本可以或部分有障碍,只会简单的话或极少的生活用语,数概念缺乏或极简单

3)重度:生活不能自理,动作有困难,缺乏语言或只会发单音,不识数

36.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

1)激发学习积极性2)因材施教3)加强直观性教育4)循序渐进5)多练习

37.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目标

1)职业的适应2)社会的适应3)个人的适应

38.加涅认为学习结果分五类

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

39.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相比有以下特点

1)功能:短时记忆是操作性的;长时记忆是备用性的,不用时处于一种潜伏状态

2)容量:短时记忆的容量在7+-2单元之内;长时记忆的容量很大

3)表征:短时记忆的信息可以用表象表征,也可以转化为抽象的语义命题表征;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表征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将长时记忆中的内容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前者一般以命题网络表征,后者以产生式系统表征。另一种观点是双编码说,认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既可以用语义编码,也可以用形象编码。

40.桑代克提出的学习律

1)准备律

2)效果律

3)练习律

41、格式塔心理学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学习是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知觉和理解,是对完整结构(完形)的组织

2)学习的过程是顿悟而不是试误

42.理解学科基本结构必要性

1)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

2)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记忆学科知识

3)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能够促进学习的迁移

4)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可以提高学习兴趣

5)早期学习学科的基本原理可以促进儿童智慧的发展

43.布鲁斯认为发现法的作用

1)发现法有助于提高智慧的潜力

2)发现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3)发现法有助于学会发现的探索方法

4)发现法有利于记忆

44.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2)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心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

45.影响学习的内部条件

1)学生的原有知识、技能

2)学生的主动加工活动

46.影响学习的外部条件

1)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信息

2)教师的教学技巧

47.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性质有何不同:

1)从输入输出来看,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止的,其输入与输出的内容相同。程序性知识是活动的,其输入和输出不同。

2)从储存来看,前者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来储存,后者以生产式和生产式系统储存。

3)从激活与提取来看,前者提取速度慢,后者激活速度快,能相互激活。

4)从学习和遗忘速度看,前者学习速度快,遗忘也快,后者学习速度慢,遗忘也慢。

5)从测量角度看,前者可以通过陈述或告诉的方式测量,后者只能通过观察人的行为间接测量。

48.辨别学习的有利条件:

1)突出关键特征加强对比。

2)发挥多种知觉系统的作用。

3)及时反馈。

49.元认知对策略学习所起的作用:

1)促进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认知过程,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

2)促进学生对学习情境变化的敏感。

3)诱导学生考虑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下,哪些学习方法与自己最相适应,从而选择最佳学习方法。

4)使得同学能够客观评价自己的学习成绩,并相应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50.动作技能的特征:

1)准确性

2)动作的速度加快。

3)多余动作的减少。

4)灵活性。

51.动作技能形成的有利条件:

1)动作概念(或操作程序)的掌握。

2)示范。

3)反馈。

4)练习过程中要有间歇。

52.奥苏伯尔提出影响学习迁移的三个主要的认知结构变量:

1)可用性变量。组织者可分为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

2)可辨别性变量。

3)稳定性(包括清晰性)变量

53.科尔伯格对儿童品德发展水平进行了划分提出品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

1)前世俗水平。

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的定向;

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的定向。

2)世俗水平

。第三阶段:社会习俗的定向;

第四阶段:秩序和法规定向。

3)后世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的定向;

第六阶段:良心或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定向。

54.斯陶布的社会行为理论:

1)人的亲社会价值取向越强,在特定情况中助人目的被激活的可能性就越大,做出的助人的行为就越多。

2)亲社会行为存在着三种影响目的选择的动机源:

一是作为利他的无私行为的动机源;

二是以规则为中心的道德取向的动机源,

三是移情。

3)移情的敏感性通常能增强助人行为。

4)动机,目的转化为行为,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能力。

55.小组道德讨论法是由布莱特设计并实施的品德教育模式,他认为儿童通过对假设性两难道德问题的讨论,能够

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个阶段的同伴的道德判断,

拒斥低于自己品德阶段同伴的判断。称“布莱特效应。小组道德讨论涉及三个要素。

第一是课程要素。内容由引起道德冲突的两难故事组成。第二是班组要素。由不同阶段的学生混合而成的讨论组。第三是教师行为要素。老师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交流作出判断,还要鼓励学生讨论他人的观点,协调与他人的分歧。”

56.造成品德不良的客观原因:

1)家庭方面①父母的溺爱,迁就②父母对子女要求过高管教过严,却又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措施。

③家长在教育方式方法上的不一致,或单凭个人情绪来处理和教育子女的行为问题

④家长缺乏表率作用,忽视自己的言行所产生的不良后果⑤家庭成员本身的恶习或家庭结构的剧变。

2)社会方面3)学校方面

57.造成品德不良的主观原因:

1)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

2)道德意志薄弱3)受不良行为习惯的支持。

4)性格上的某种缺陷5)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58.影响学习策略的学习条件:

1)内部条件。⒈原有知识背景。⒉元认知水平。

⒊动机。⒋归因模式。⒌自我效能感。

2)外部条件。⒈训练方法。⒉外显的操作步骤。

59.学习动机对学习进程的影响:

1)首先,学习动机可以加强学习注意。

2)其次,学习动机可以动员个体立即对学习做好准备,从而降低学习过程中的知觉阈限,提高识记效果和反应速度。

3)适中的学习动机的再现效果最好。

4)学习动机可以提高学习的坚持性,从而增进学习效果。

60.学习动机的培养:

1)远景性学习动机教育与近景性学习动机教育相结合。

2)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求知欲3)充分利用反馈与评价的作用

4)科学运用奖励与惩罚6)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

6)引导学生对学习失败进行积极归因。

61.为了充分发挥竞赛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要注意学习竞赛的合理组织:

1)在组织学生个人竞赛的同时,可适当开展一些团体竞赛。

2)可以按能力的高中低分组竞赛。

3)提倡个人的自我竞赛和团体的自身竞赛

62.教师扮演的角色:

教书的角色、育人的角色、管理的角色、代理的角色和研究的角色。

6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相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64.教师的教育能力:

1)了解学生的能力2)处理教材的能力

3)言语表达能力4)教学监控能力

65.教师的人格特征:

1)正确的动机2)浓厚的兴趣3)热烈的情感

4)坚强的意志5)良好的性格

66.教师的教育机智主要表现在:

1)循循善诱与因势利导2)灵活果断与随机应变

3)方式多样与对症下药4)实事求是与掌握分寸

67.从评价的功能来看,学习评价一般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68.测量与评价对学习活动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1)指导功能2)学习功能3)管理功能4)研究功能

69.估计信度的方法:

1)重测信度2)复本信度

3)折半信度4)内部一致信度

名词解释

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学科。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主要指个体发展心理学。

2.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示或结构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是一种认识的功能结构,最初的图式是遗传的来的。

3.顺应:内部图式改变,以适应环境现实。亦即当客体作用于主体,而主体的图式不适应客体时,就要调整和改变主体的图式,使之适应客体的过程。

4.最近发展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5.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6.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在关键期中,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行为习得特别容易,心理发展特别迅速。

7.内部言语:内部言语是言语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无声的,简略的,压缩的,在外部言语基础上产生的言语。

8.依恋:依恋是指婴儿对某个人或某些人特别亲切而不愿意离开的一种情感

9.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对自己和他人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识,以及对社会关系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识。

10.角色采择:是指个体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必要的社会认知技能。

11.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提出青春期性意识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

12.高中生思维发展的总特点是:思维能力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处于优势地位

13.(25——40岁)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佳年龄

14.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品质迅速发展表现为:思路开阔、灵活、敏捷

15.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发散思维),它包括三个维度: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16.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之间的不断斗争

17.最早对个别差异进行科学研究的是英国的(高尔顿)

18.超常儿童:通常主要指智能明显超过同年龄儿童一般发展水平的儿童,也只很早就表现出音乐、书法、绘画等方面杰出的特殊才能的儿童

19.适应性能力:一个人处理日常生活及其在环境中求生存的能力

20.学习:凭借经验在主体上产生的比较持久的能力和倾向的变化

21.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22.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23.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由(加工系统)、(执行控制系统)和(期望系统)组成

24.(瞬时记忆)是保持在(0.25——2)秒钟的记忆

25.连接理论代表人物有桑代克、巴甫洛夫和斯金纳

26.动物学习:是一个通过多次尝试逐渐减少错误的过程,其实质时建立刺激情境与反应动作(S-R)之间的联结。

27.斯金纳揭示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

28.强化:凡施加某种影响有助于机体反应频率、速度和强度增加的过程

29.程序教学的原则包括:设定目标、小步子前进和及时强化

30.顿悟:学习不是对个别刺激作个别反应,而是在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的知觉和理解的前提下作有组织的反应,这种理解和有组织的反应常常是突然发生的

31.认知结构:是头脑里的知识结构

32.(发现法)布鲁纳首创

33.奥苏伯尔强调接受学习

34.观察学习:个体通过观察榜样在处理刺激时反应极其受到的强化而完成学习的过程

35.观察学习的过程分为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

36.人的活动动机来自于过去别人和自己在类似行为上受到的强化,包括替代性强化,直接强化与自我强化

37.替代性强化:通过观察别人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

38.技能: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39.图式:人们对客体和事件有关属性组合的知识贮存方式。

40.概念学习:实质上是掌握以符号代表的同类事物或性质的共同的本质特征。

41.学习策略:对学习方法进行选择,运用和调整,特别是指根据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而对学习方法进行选择,运用与调整。

42.元认知:弗拉维尔提出,就是对自己认知状况的认知和监控。

43.动作技能: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44.学习的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45.相同要素说:桑代克提出,只有当两种心理机能具有共同成分作为因素时,一种心理机能的改进才能引起另一种心理机能的改进。

46.品德: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他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47.道德信念:个人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在人的意识中根深蒂固的道德观念。

48.品德不良:个体具有不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品德。

49.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动机的一种,引起个体的学习行为,维持这种学习行为,并使这种学习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50.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愿意去做自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51.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由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组成。

前者是人们追求成功和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如自我满足、自豪)的倾向性;后者是人们避免失败和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如羞耻、耻辱)的倾向性。

两者相互冲突。个体可同时拥有这两种动机,但是其水平不一定相等。

52.奥苏泊尔认为成就动机: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组成。

53.认知内驱力:是把求知作为目标,指向学习任务本身的动机,也就是想理解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愿望。

54.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55.附属内驱力:一个人为了得到某个人(如家长、教师等)的称赞或认可,而把学习搞好,工作做好的一种动机。

56.归因: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结果的产生原因的知觉或推断。(最早提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海德后由韦纳等人日臻完善。)

57.韦纳认为,学生往往是以能力高低、努力程度、运气好坏和任务难度等四种因素作为失败的主要原因。

58.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如果教师根据对某一学生的了解而形成一定的期望,就会使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发生符合这一期望的变化。

59.教学监控能力: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

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60.教学效能感:教师对自己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的自我评价和判断,它直接影响教师对其教学活动的自我监视和调控。

61.测量:根据某种法则给客观事物或事件的某种属性指派数字或符号的过程。

62.常模参照测验和准则参照测验是(根据解释测验结果的方式),即每名学生的测验分数参照哪种标准进行解释来区分的。

63.常模参照测验:是以常模作为解释学生测验分数的参照标准的测验

64.准则参照测验:是一种参照某种特定标准解释学生测验分数的测验。

65.信度:测验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表示测量的可靠性。

66.效度:测验准确地测量出测验所要测量的特性或功能的程度。

67.教育机智: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及能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快速的作出反应,果断的采取恰当教育教学措施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素质。

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知识点 课程代码:00456 第1篇德育心理 第一章德育心理概述 第一节我国的传统德育心理思想 1.关于道德认识的思想: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非常强调道德认识对一个人的道德行为所其的作用,例如,孔子认为,有了认识才会有坚定的信念。 2.关于道德情感的思想: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总是把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结合起来论述。如王守仁也明确指出:“今教童子”必须“调理其性情”。 3.关于道德行为的思想:在知行关系上,我国不少思想家强调行的重要,重视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的培养。如孔子、荀子等人的思想 4.关于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内求说与外铄说。这两种观点并非是绝对对立的,它们都肯定先天因素是品德赖以形成的前提,重视环境和教育在品德形成中的作用,不过是着眼点不同罢了。 第二节德育心理研究的范围 1.现今品德心理研究的理论构想和研究方法,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期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儿童的道德判断的研究。 2.德育心理研究的范围有哪些? (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行为;(4)道德价值取向 3.道德认识包括儿童和青少年掌握的一系列道德概念和道德观念以及从这些道德概念和道德观念中逐渐形成的观念体系(道德观)。 4.道德认识对一个人的道德观起着内部指导作用。 5.道德发展的引导机制是道德认识,而其核心因素则是道德判断能力。 第三节德育心理研究的任务 1.什么是品德发展? 2.什么是品德教育? 3.德育心理研究的具体任务有哪些?

第四节德育心理研究的方法 1.德育心理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2.最早由皮亚杰和柯尔伯格应用的间接故事法和道德两难故事法主要是把道德矛盾投射在道德情境故事中,进而从中捕捉他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价值取向。 第二章道德认识的发展 1.什么是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2.什么是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第一节道德认识发展概述 1.道德认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人的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要经历两种过程:理性化过程、社会化过程(2)理性化过程,也就是形成道德认识的过程,发展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的过程。 (3)道德认知发展学者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看作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 (4)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还必须以儿童的社会认知为前提,即儿童必须经历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2.道德认知发展学者把人的道德判断和推理看作是一种认知结构。 第二节道德观念的发展 1.如何理解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判断的研究?(理解) (1)从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 (2)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 (3)从服从到公平(或平等)再到公道(公正) (4)从抵罪性惩罚到报应性处罚 (5)理论的概括:从他律到自律 年长儿童的道德判断已从他律水平逐渐过渡到自律水平; 儿童只有达到自律的水平,才可能具有真正的道德品质。 2. 皮亚杰揭示了儿童道德观念的发展进程,把儿童的道德判断区分为他律和自律两种水平。 第三节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2019年4月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试卷

2019年4月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试卷 课程代码:00466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以下关于孔子的教育心理学思想中,体现其学习方法的观点是 A.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有教无类 2.问卷法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以下关于问卷法实施的要求中,不正确的是 A.问卷中的题目数量不应过多 B.问卷所设计的内容应该是学生所熟悉的 C.回答问卷的方式简便 D.对于低年级的学生,问卷采用开放式形式;对于高年级的学生,问卷采用封闭式形式 3.被世人公认的弗洛伊德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 A.《癔病研究》 B.《精神分析引论》 C.《梦的解析》 D.《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 4.在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阶段的理论中,以下属于形式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特点的是 A.守恒性 B.去自我中心主义 C.具体逻辑推理 D.命题推理

5.第一个用家谱分析法研究遗传与智力关系的是 A.高尔顿 B.孟德尔 C.詹森 D.高德尔得 6.教育和心理发展的中间环节是 A.教育措施的提出 B.激发个体新需要的产生 C.知识的领会 D.个体心理发展 7.个体的身高在人的一生中增加最快的时期是 A.婴幼儿期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8.幼儿游戏的最高级形式是 A.集体游戏 B.创造性游戏 C.教学游戏 D.活动性游戏 9.依恋是在婴儿与母亲相互作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其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当他们对不同的对象能做出有很大差别的反应时,表明其正处于 A.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B.选择性的社会反应阶段 C.特定的依恋阶段 D.目标调整的参与阶段 10.进入小学后,儿童的主导活动是 A.游戏 B.学校学习 C.体育训练 D.德育训练 11.个体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必要的社会认知技能,指的是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2001年10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称为( B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问卷法 2.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D ) A.布伦塔诺 B.弗洛伊德 C.亚里斯多得 D.冯特 3.新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C ) A.华生 B.瓦龙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4.用家谱分析法研究遗传与智力的关系问题的第一个科学家是( C ) A.霍尔 B.孟德尔 C.高尔顿 D.彪勒 5.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 A ) A.领会 B.实践 C.知识经验 D.技能 6.成人用"如果你再不听话,大灰狼就来了"的话教育孩子。这是利用儿童的( C )恐惧。 A.本能 B.怕生 C.预测 D.经验 7.婴儿说出的句子像发电报式的电报句的年龄阶段处于( A) 8.影响小学生性格发展的最直接的因素是( A )

A.家庭教育方式 B.家庭收入情况 C.家庭居住环境 D.家庭文化背景 9.在下列时间单位中,小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是( A ) A.一小时 B.一周 C.一天 D.一个月 10.一般认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期或关键期是小学( B )A.三年级 B.四年级 C.五年级 D.六年级 11.当一个人的思维发展处于"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时,其思维发展处于( B )A.二元论阶段 B.多元论阶段 C.相对论阶段 D.约定论阶段 12.从记忆方式的发展来看,高中生擅长于采用的记忆方式是( A ) A.理解 B.机械 C.内隐 D.无意 13.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 C )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14.在历史上规模较大,时间最长的一项关于超常儿童的追踪研究是由( C )率领的研究小组完成的。 A.吉尔福特 B.韦克斯勒 C.特曼 D.比纳 15.将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 A.奥尔波特 B.卡特尔 C.荣格 D.斯普兰格 16.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领域的最高级目标是(D ) A.运用 B.分析 C.综合 D.评价 17.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A ) A.有意义接受学习 B.有意义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探究学习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 A )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D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3.( C )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4.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C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 )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 D )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8.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 C )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9.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 )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10.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是 ( B ) 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1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 D )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 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1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 C ) A.人类学习 B.机器学习 C.网络学习 D.动物学习 13.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 B ) A.态度 B.习 惯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14.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 C )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15.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 A ) A.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B.认知同化过程 C.产生顿悟的过程 D.信息加工过程16.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有机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与其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之为( B ) A.消 退 B.泛化 C.获得 D.分化

(完整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_分章练习题(有答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单选题 1.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是( C )P58 A.环境 B.成熟 C.遗传 D.教育 2 .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知识的( D ) P72 A.积累 B.迁移 C.学习 D.领会 3. 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称为( D )P63 A.发展 B.发育 C.遗传 D.成熟 4. 印刻现象可以作为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的证据?( A ) P78 A.关键期 B.形式运算思维 C.表征 D.表象 5. 常见的由基因异常而导致的遗传性疾病为( B )P60 A.唐氏综合症 B.苯丙酮尿症 C.特纳氏综合症 D.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 6. 通过选育来观察生物产生(或消除)某个特性(或性状),以此来推断遗传的作用的方法,称为( D )P58 A.高尔顿法 B.基因突变法 C.消除法 D.孟德尔法 7. 知识的( A )是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 A.领会 B.灌输 C.传授 D.接受 8. 印刻现象可以作为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的证据?( A ) A.关键期 B.形式运算思维 C.表征 D.表象 9. 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称作( D ) A.学习 B.发展 C.遗传 D.成熟 10. 亲代的某种特性通过基因在子代再表现的现象,称为( B )58 A.成熟 B.遗传 C.发育 D.发展 11. 关键期这一概念,其最基本的含义是来自动物习性学家所提出的( C ) A.图式 B.平衡 C.印刻 D.发展 12. 以下称为先天愚型的是( A ) A.唐氏综合症 B.特纳氏综合症 C.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 D.杭亭顿舞蹈症 13. 选出一个具有某一特征的对象作为指标个案,然后从这个指标个案出发,调查其家族史中出现相似特征的对象的数目。这种方法称为( C )P62 A.孟德尔法 B.高尔顿法 C.家谱分析法 D.基因突变法 14. 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D )P68,71 A.遗传与环境 B.遗传 C.环境 D.教育 15. 提出“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的心理学家是( B )P69 A.高尔顿 B.霍尔 C.伍德沃斯 D.皮亚杰 16. 提出著名的成熟决定论的心理学家是( D )P64 A.华生 B.霍尔 C.埃里克森 D.格塞尔 17.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心理发展的动力是( D )P74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

全国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冯特B.弗洛伊德C.马斯洛D.华生 2.亲代的某种特性通过基因在子代再表现的现象,称为() A.成熟B.遗传C.发育D.发展 3.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综合起来所构成的研究设计称为() A.聚合交叉设计B.单因素实验设计C.多因素实验设计D.跨文化研究设计 4.华生认为,人格是人的什么系统的产物() A.动机B.内驱力C.习惯D.情绪 5.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中受快乐原则支配最原始、最难以接近的部分是()A.超我B.原我C.自我D.良心 6.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心理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矛盾是() A.自主对羞怯、怀疑的矛盾B.勤奋对自卑的矛盾 C.主动对内疚的矛盾D.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矛盾 7.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是() A.成熟B.练习和习得经验C.社会经验D.平衡 8.在某个发展阶段,儿童的心理从见不到物体就认为其不存在发展到物体从眼前消失了仍然认为它可能存在。该阶段为()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9.皮亚杰研究心理发展的主要方法是()

A.实验法B.测验法C.临床法D.问卷法 10.常见的由染色体异常导致的疾病为() A.唐氏综合症B.苯丙酮尿症C.杭亭顿舞蹈症D.红绿色盲 1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遗传B.成熟C.社会环境D.个体心理特征 12.婴儿期的思维主要是() A.具体形象思维B.抽象逻辑思维C.直觉行动思维D.辩证思维 13.婴幼儿期的主导活动是() A.生活活动B.游戏活动C.学习活动D.劳动活动 14.婴儿有选择的社会性笑一般出现在() A.初生时B.5周时C.3个月时D.5、6个月时 15.言语发展的单词句阶段是在() A.9~12个月B.1~岁C.~2岁D.2~3岁 16.托马斯、切斯在对婴幼儿进行大量追踪研究的基础上,将婴幼儿的气质类型划分为 () A.三类B.四类C.五类D.六类 17.幼儿理解性别不会因一个人的服饰、形象或活动的变化而变化的年龄阶段是() A.2~3岁B.4~5岁C.5~6岁D.6~7岁 18.根据Selman的角色采择理论,到一定年龄时儿童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了相同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仍可能会有冲突。这个年龄阶段在()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2011年10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附答案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46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的一生中个体身心快速发展的第二个加速期是在( D )6-P158 A.婴儿期B.幼儿期 C.小学时期D.青少年时期 2.成就测验试图测量个体经过学习和训练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等,以便认定学习和训练的成效,亦称作( A )1-P27 A.形成性测验(成就测试) B.性向测验 C.智力测验D.潜能测验 3.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认为,学习的基础是( C )2-P30 A.顿悟B.观察学习 C.条件反射D.遗传 4.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12至20岁期间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是( C )2-P41 A.自主性对羞怯、怀疑B.主动性对内疚感 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勤奋感对自卑感 5.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 D )3-P72 A.经验的积累B.学习的迁移 C.不断的学习D.知识的领会 6.下列哪位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毕生的过程( B )P9 A.弗洛伊德B.埃里克森 C.皮亚杰D.维果斯基 7.如果婴儿对镜中自己的映像很感兴趣,作出微笑、亲吻和到镜后面寻找等动作,这表明该婴儿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处于( A )4-P115 A.“伙伴”游戏阶段B.戏物阶段 C.相倚性阶段D.自我认识阶段 8.一般认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期或“关键年龄”是在小学( B )5-P142 A.三年级B.四年级 C.五年级D.六年级 9.下列关于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的描述,不正确 ...的是( D )5-P154 A.自我评价由“他律性”向“自律性”发展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题库1

第二章习题 一、选择题 1.狭义的心理发展是指。 A.种系进化过程中的心理发展B.人类的心理发展 C.民族心理发展D.个体人生全程发展 2.哈洛(Harlow)的恒河猴隔离实验说明了。 A.遗传的决定作用B.环境的决定作用 C.早期经验对心理发展的影响D.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3.通常说“好哭的孩子有奶吃”,这句话说明了。 A.遗传对环境的影响B.环境对遗传的影响 C.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D.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 4.鸟类印刻现象说明。 A.个体发展存在阶段性B.个体发展存在多样性 C.早期经验决定个体发展D.个体发展存在关键期 5.一般认为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 A.1-3岁B.3-5岁 C.1-5岁D.4-5岁 6.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开始具备守恒的阶段是。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7.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开始具备“去自我中心”的阶段是。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8.强调语言和交往对儿童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影响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维果茨基 C.埃里克森D.科尔伯格 9.重视社会因素、人际关系对人格发展的影响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弗洛伊德 C.埃里克森D.科尔伯格 10.运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维果茨基 C.埃里克森D.科尔伯格 11.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是探讨个体的。 A.本我的发展B.自我的发展 C.人际关系的发展D.思维的发展 12.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所探讨的核心是儿童。 A.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B.道德情感的发展 C.道德意志的发展D.道德行为的发展 二、填空题 1.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是岁,儿童音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习题与答案

精心整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简答题 1.为什么将普莱尔作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呢? A在时间上,《儿童心理》一书于1882年出版,1884年又再版,是儿童心理学着作 B C. D. 2. A. C. D.艾里克森提出了人一生心理发展的观点。 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A.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 a.发展心理学可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b.发展心理学可为医疗、文艺及社会工作等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B.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素质 C.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E.伦理性原则 5. A. B. C. D. E. 6. A. B. 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认为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定的心理社会任务需要解决。 7.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A.第一阶段:学习信任阶段(出生—1岁),主要矛盾是信任对不信任。 B.第二阶段:自主与羞怯、怀疑阶段(1—3岁),主要矛盾是自主性对羞怯、怀疑。 C.第三阶段:主动与内疚阶段(3—6岁),主要矛盾是主动性对内疚感。

D.第四阶段:勤奋与自卑阶段(6—12岁),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 E.第五阶段:同一性与角色混乱阶段(12—20岁),主要矛盾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F.第六阶段:亲密与孤独阶段(20—40岁)。主要矛盾是亲密感对孤独感。 G.第七阶段:繁殖与停滞阶段(40—60岁),主要矛盾是繁殖感对停滞感。 H.第八阶段:自我整合与绝望阶段(60岁以后),主要矛盾是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8. A.7岁)C. 9. 10.心理发展的原因: 第一,是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 第二,从个体发展来看,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词、符号,使其在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 第三,是高级心理机能不断内化的结果。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与答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简答题 1.为什么将普莱尔作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呢? A在时间上,《儿童心理》一书于1882年出版,1884年又再版,是儿童心理学着作中出版较早的。 B在目的和内容上,普莱尔这本书主要研究儿童心理特点,写作时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学本身的体系。这是同期其他着作不曾做到的。C.在研究方法上,普莱尔对其孩子从出生到3岁不仅每天做了系统的观察,而且也进行了心理实验,《儿童心理》一书就是他观察和实验结果的总结。 D.在影响上,《儿童心理》一问世,就受到国际心理学界的重视,并且各国心理学家都把它当做经典着作,并翻译成多国文字。 2.从儿童心理发展到一生心理发展的具体演变过程? A.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B.1929年霍尔还出版了《衰老:人的后半生》一书,这本书是最早正是研究老年心理学的着作。 C.荣格是最早对成人期的心理进行发展理论研究的心理学家。 D.艾里克森提出了人一生心理发展的观点。 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A.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 a.发展心理学可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b.发展心理学可为医疗、文艺及社会工作等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B.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素质 C.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E.伦理性原则 5.心理发展的具体年龄阶段 A.第一阶段:口唇期(0—1岁)。 B.第二阶段:肛门期(1—3岁)。 C.第三阶段:前生殖器期(3—6岁)。 D.第四阶段:潜伏期(6—11、12岁)。 E.第五阶段:生殖器期(11、12岁以后)。 6.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点 A.心理发展的动力 埃里克森认为,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了解人的心理发展时,既要考虑到他的生物学影响,也要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B.心理发展的阶段含义: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进化的过程。在生长过程中,普遍体体验着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事件发生的顺序,并按一定的成熟程度分阶段发展。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认为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定的心理社会任务需要解决。 7.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67452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67452

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1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40 分) 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P14 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2 .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 P42 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3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P48- 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 - 运动阶段( 0-2 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前运算阶段;( 2-7 岁)认知开始具备符号功能,但是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形式运算阶段;( 11-15 岁以后)能不借助具体事物,作出符号形式的推理假设。 4 .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P58- 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5 .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P65 答: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内涵: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学习过程可 6 、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P76

班杜拉将认知因素引入行为主义观点中形成了的一种新的理论,他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观察学习避免了尝试错误,暗中摸索过程,从而缩短了学习过程。观察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 ( 或称“榜样” ) 的行为 ( 这种行为对于观察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 ) ,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班杜拉认为,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直接学习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而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任何学习,只要通过观察榜样示范就能够进行,因此,对于人类来说,观察学习更为重要。班杜拉非常重视观察学习,他认为:( 1 )观察学习能够产生与直接学习相同的效果。( 2 )观察学习具有直接学习不可比拟的优势。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7 、简述加涅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 P88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根据上述信息加工的流程,加涅进一步认为,学习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与此相应,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8 、简述奥苏泊尔关于新旧观念同化的三种方式。 P83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原有观念与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因此原有观念一般通过三种方式对新观念加以同化,即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类属学习:又称下位学习,是把新观念归入原有观念的适当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其中原有观念是总观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发展理论】 一、发展贯穿人的终身,指的是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到死亡整个过程中的系统的连续性和变化。 二、青少年身体上的变化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 1、是体型外貌的变化; 2、是脏器机能的健全; 3、是性的成熟,此外与心理发展最密切的是脑与神经系统的成熟变化。 三、顶叶位于脑的最上部,它是最先完成髓鞘化和修剪的脑区(大概在12岁左右)。 四、额叶位于脑的前部,是大脑皮层最大的区域,它最迟发育完善,功能也最复杂。 五、美国心理学家霍尔以一句“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闻名于世。 六、行为主义学派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心理发展外铄论的典型代表,华生也有一句充满自信的经典论断:“P16” 七、维果斯基认为应该区分两种心理机能:一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二是作为文化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 八、心理发展的特点: ①、连续性和阶段性:心理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②、方向性和可塑性 ③、常态发展和个别差异 ④、发展的关键期:在一般家长的信条中,孩子的发展有一些“黄金时期”,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言的“关键期”。 九、毕生发展观的主要观点: ①、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 ②、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③、个体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但总体上来说发展是选择、优化、补偿这三者的协调。 十、弗洛伊德认为推动人类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他根据快感区域的不同把人的发展分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和生殖期 十一、埃里克森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他在《儿童期与社会》一书中提出:人生八个发展阶段。 十二、华生的论调完全否认了遗传作用,并且鼓吹教育万能论; 十三、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思想,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十四、皮亚杰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第二章认知发展】 一、一个人思考并解决问题进而掌握知识的学习活动都属于认知活动; 二、认知发展是指一个人进行智力活动并获得相应产物的能力的进步或提高。 三、持有阶段性观点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技能在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点上表 现出突发性的增长,而在另一些点上却没有变化,即以一种分离的、阶段性的模式发展。 在对阶段性发展观点进行比喻时,常用例子“爬楼梯”,即认知的阶段性发展如同人爬楼梯; 四、认知发展的连续性过程类似于一个人沿着斜坡向上走逐渐到达更高层面的过程,其 中每一个新的进步都建立在前面的发展之上。 五、领域一般性:持有领域一般性观点的认知理论认为只存在一条认知发展路线,即认知发展几乎是同时在多个领域发生。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主张领域一般性的观点; 六、领域特殊性: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观点坚持的就是认知发展的领域特殊性观点,认为人类的认知包括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思维和语言等不同领域,各个领域的发展是彼此独立的。 七、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皮亚杰认为当已有的图式不能应对眼前的问题时,就产生一种不平衡状态;

2018年10月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完整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胬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中,强调研究要符合教育的要求,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指的是 A.教育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根据实验研究的创新程度,可将实验法分为 A.自然实验法和教育心理实验法 B.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C.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D.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 3.被世人公认为弗洛伊德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 A.《梦的解析》 B.《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 C.《精神分析引论》 D.《精神分析引论新编》 4.维果茨基认为,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A.随意机能的发展 B.个性的形成 C.社会文化历史制药性的发展 D.抽象一概括机能的发展 5.遗传学之父”是 A.斯波丁 B.孟德尔 C.高尔顿 D.格塞尔 6.在发展心理学的历史上,关于心理发展的动力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皮亚杰总结出有6种观点,其中只讲内因外因相互作用而不讲发展的代表人物或代表学派是 A.联想主义心理学 B.桑代克 C.皮亚杰 D.格式塔学派 7.婴幼儿的主导活动是 A.吸吮 B.睡眠

C.游戏 D.学习 8.婴幼儿怕黑、怕狼、怕坏人等,属于 A.本能的恐惧 B.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C.怕生 D.预测性恐惧 9.托马斯-切斯在对婴幼儿进行大量追踪研究的基础上,将婴幼儿的气质划分为三种类型,其中突出特点为经常大声哭闹,容易烦躁和发怒,爱发脾气,不容易接受爱抚,这类婴幼儿的气质类型属于 A.容易型 B.困难型 C.延缓型 D.狂躁型 10.学生对学习所做出的评价和学习行为倾向,指的是 A.学习动机 B.学习兴趣 C.学习态度 D.学习情感 11.以下关于小学生注意广度发展特点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B.随知识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 C.存在性别差异 D.男生的注意广度优于女生 12.研究发现,性意识发展的关键期是在 A.小学六年级 B.初中一年级 C.初中二年级 D.初中三年级 13.美国心理学家派瑞通过对青少年思维过程的研究,提出青少年思维发展要经过 四个阶段才能逐渐成熟。其中思维特点表现出认为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表明学生思维发展处于

专升本教育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专升本教育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 1. 在西方,被公认的教育学心理奠基人是( ) A.梅伊曼 B.桑代克 C.推孟 D. 贾德 2. 在学校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开展对某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主要属于( ) A.教育实验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自然实验法 D.个案实验法 3. 根据福勒和布朗的教师成长阶段论,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精力总是集中在对学生成绩的关注上。据此,这位教师的成长可能处在下列哪阶段( )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自我感受 4. 皮亚杰所提出的影响个体认知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成熟 B.物理环境 C.社会环境 D.教学 5. 学生对自己人际关系的意识,属于下列哪方面的自我意识( ) A.生理自我 B.心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理想自我 6. 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7. 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学习?( ) A.小孩到一定年龄变声 B.近朱者赤 C.上行下效 D.吃一堑长一智 8. 学生通过学习后,能说出“诚信”的含义。根据加涅的学习分类,这种水平的学习主要属于( ) A.言语信息学习 B.智慧技能学习 C.认知策略学习 D.态度学习 9. 学生的只是不是靠教师的讲解获得,而是通过他自己的新旧知识相互作用而生成建构的.这种学习理论是( ) A.连结学习论 B.认知学习论 C.信息加攻学习论 D.建构学习论 10.学习为了自己在班级中的成绩排名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主要属于(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认知性动机 D.交往性动机 11.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迁移( ) A.触类旁通 B.闻一知十 C.照本宣科 D.温故知新 12.合作学习体现的资源管理学习策略中的( ) A.时间管理策略 B.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C.努力管理策略 D.他人支持策略 13.在创造分类中,区分真创造与类创造的主要依据是( ) A.产品的独特性 B.产品的新颖性 C.产品的价值意义范围 D.产品的清晰性 14.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蔓要处在(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5.在教育过程中,强调“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学,这是重视下列哪种心理效应 ( ) 河南专升本学校 A.移情 B.从众 C.心胸豁达 D.期望 16.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___________基本规律的科学。 17.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来概括教师成长过程中的主要关系,即:教师成长___________。 18.埃里克森认为,青春期是个体获得___________的重要时期,也是其人格成熟期。 19.归因即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___________。 20.早期的___________迁移理念认为。学科学习的重要意义在于对某种心理能力的改善和提高。 2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错误观念。多具有自发性、顽固性、隐蔽性和___________等性质特点。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精)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P1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及其教学应用的科学。 P1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①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的研究是基础,②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条件的揭示是重点,③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是目的。 P14.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①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②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P17.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①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就是从新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①描述性研究方法:a.观察法,b.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c.个案法;②实验性研究方法:a.实验室实验法,b.自然实验法(特殊形式教育实验。P25.华生的心理发展环境决定论:①否定遗传的价值,夸大环境与教育的作用;②行为主义对心理发展的解释(思维的发展、情绪的出现、人格的发展。 P30.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①本我(属于无意识层面,原始的、本能的、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最强有力的部分,②自我(人格中有意识的成分,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在与现实世界反复作用的过程中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③超我(从自我分化出来的部分,能够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反映着儿童生长的社会所具有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是父母权威和职责的内化。 P34.埃里克森与弗洛伊德理论的联系与区别:①联系:精神分析学说,②区别:弗重视性冲动的作用,埃强调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弗认为人是生物冲动的奴隶,埃将孩子看做是自发地去适应环境的积极的探索者强调自我的作用。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卷 (答题卷)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卷 (答题卷) (编号1) 一、填空题(共10分,每小题 1 分) 1.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其中发展心理是基础,教育心理是根据, 而是本课程的目的。 2. 儿童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趋势:;;从“对 人”到“对己”;从片面到全面。 3.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儿童个性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 和生殖期。 4. 人的情感具有两大功能:功能和信号交际功能。著名教育家 曾经不无感慨地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 5. “教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句话体现了教学设计基本原则中的原 则。 6.男孩的兴趣多指向于,喜欢摆弄物体,拆散玩具,并探索其中的微妙,积极 参加小发明、小创造。而女孩的注意多指向,喜欢探索人生,对人际关系很注意,很敏感。 7. 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有三个重要的观点: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强调 学习的。 1.在自然或真实生活条件下,不对有关变量加以控制,只记录自然发生的事件,以获取有 意义信息的方法,称之为() A. 实验法 B. 调查法 C. 观察法 D. 故事法 2.小学低年级儿童往往会将“我妈妈说的”“我们老师说的”挂在嘴边,表明其道德发展 阶段处于皮亚杰所说的()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阶段D.公正阶段 3. 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A.迁移B.变式C.定势D.原型启发 4.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是著名心理学家()提出的。 A.皮亚杰 B.布鲁纳 C.桑代克 D.斯金纳

5. 对于那些常说“我知道这样做不好,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学生,教师应加强其道德的() 的培养。 A.情感 B.判断 C.认知 D.意志 6. 尊师爱生是师生关系()特点的表现。 A.主导性 B.双向性 C.民主性 D.互动性 7. 从迁移的性质来说,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是()迁移。 A.顺向 B.逆向 C.正 D.负 8. 后习俗水平包括哪几个阶段的内容:() A 以人际和谐为准则 B以社会契约和法律为准则 C以权威和维持社会现有秩序为准则 D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准 9. 动机的显著特征为()。 A、启动性 B、方向性 C、持久性 D.、强度 10. 教学的构成因素为()。 A教师 B.学生 C.课程内容 D.教室 1. 研究显示,10岁时儿童的视觉调节能力的范围最大,远近物体都能看清,10岁以后,随 着年龄增长,儿童视力呈逐渐下降趋势。-----------------------------------------() 2. 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阶段既不能逾越,也不能逆转。---------------------() 3. 道德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研究的主要对象。----------- () 4. 教学目标具有指导教学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进行等基本 功能。 -------------------------------------------------------------------------() 5. 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外部准则和控制。-----------------------() 6. 追求成就动机比回避失败动机强的人倾向于选择做难度较大的工作,这样的任务具有足 够的挑战性,满足个体的成就动机。---------------------------------------------() 7. 小学儿童智能水平的差异给我们教育的启示是,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部分智能超常或者 低下的儿童身上,关注差异化教育。---------------------------------------------() 8. 自我提高的动机和附属动机都是为着某种外在的目的,所以都属于外部动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