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全文

《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全文
《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全文

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58号)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版权局、林业局《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知发规〔2012〕11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分类指导,创新发展”的原则,积极扶持发展各类知识产权服务主体,增强其服务能力,提升其服务品牌,为我市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17年,我市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协调发展,区县、园区知识产权服务全覆盖;各类知识产权服务主体达到200家以上,培育30-50个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形成2-3个知识产权服务集聚区;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3000人以上,人员结构不断优化,服务能力大幅提高;知识产权

服务业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

三、重点发展领域

知识产权服务业,主要是指提供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特定领域知识产权等各类知识产权“获权—用权—维权”相关服务及衍生服务,促进智力成果权利化、商用化、产业化的新型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是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知识产权服务业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是:

(一)知识产权代理服务

加速发展专利、商标、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的申请、注册、登记、复审、无效、异议等代理服务。引导发展特定领域知识产权代理服务。着力提升代理机构涉外代理服务能力。鼓励代理机构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壮大发展规模。

(二)知识产权法律服务

发展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服务,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鼓励拓展企业上市、并购、重组、清算、投融资等商业活动中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加强知识产权尽职调查服务,完善中小微型企业知识产权法律援助服

务,拓展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服务,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帮助涉外企业熟悉和运用国际规则的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知识产权信息服务

发展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分析、数据加工、文献翻译、数据库建设、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信息服务。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对知识产权基础信息进行深度加工,支持利用移动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建设专业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模式,开发高端知识产权分析工具,提高知识产权信息利用效率。

(四)知识产权商用化服务

发展知识产权评估、价值分析、交易、转化、质押、投融资、运营、托管等商用化服务。加强和规范知识产权资产评估工作,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运营工作体系,完善以金融机构、创业投资为主、民间资本广泛参与的知识产权投融资体系,推动金融机构拓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供担保服务,探索建立质押融资风险多方分担机制。

(五)知识产权咨询服务

发展知识产权战略咨询、政策咨询、管理咨询、实务咨询等高端服务。积极引导知识产权专业咨询机构健康发展,推动重大项目决策、行业发展规划、产业联盟构建中的咨询服务,加强企业管理制度完善、服务贸易、市场拓展、海外布局、核心技术转让、标准化等事务中的咨询服务。

(六)知识产权培训服务

发展知识产权教育培训服务,提升知识产权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制定知识产权人才职业能力框架,引导培训机构规范发展,支持培训机构开展职业分类分级实务培训,推进国际交流合作,采用引进人才、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培育一批专业化的知识产权培训服务机构。

四、主要任务

(一)完善知识产权服务法规政策环境

修订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规,将知识产权服务纳入相关法规内容。加强产业、区域、科技、贸易等政策与知识产权政策的衔接。围绕国家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建设,推动制定有利于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放宽知识产权服务市场准入,将符合条件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纳入市小微企业政策支持范围。培养和支持社会化服务机构开展重大经济科技项目知识产权评议,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专利检索,

产品专利分析预警,专利专题数据库建设。

(二)加强知识产权服务基础建设

建设区域性专利、版权信息服务中心(专利云和版权云),推进知识产权信息开放共享,使各类知识产权服务主体可低成本地获得相关信息资源。支持有条件的行业协会或园区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维权援助分中心、版权服务工作站,建立健全知识产权预警应急、快速维权机制。增强知识产权仲裁、司法鉴定机构的服务能力,构建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机制。加强专利代办机构建设,拓展专利申请初审,专利转让、许可、质押登记,政策服务等职能。建设专利、版权展示交易中心,推进知识产权交易转化。推动建立市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联盟),提升市知识产权研究会、市发明协会、市科技咨询业协会服务能力。支持、鼓励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设立知识产权研究机构、培训机构。支持欠发达地区完善知识产权服务公共设施建设。

(三)增强知识产权服务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支持社会力量围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6+1”重点产业设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建设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和专题数据库,促进产业创新。支持国家级、市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建立专利、商标、版权等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加强专利、农产品商标、植物新品种等

知识产权服务,促进现代农业和现代林业创新发展。加强版权、外观设计专利等知识产权服务,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引导社会服务资源广泛挖掘地理标志,进一步发挥地理标志在对外贸易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实施知识产权服务对接工程,为科技创新型中小微型企业提供全流程知识产权服务。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企业产品出口、服务外包、境外设展、海外投资、品牌建设、专利纳入标准等活动中提供专业化服务,支持“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深入渝东北、渝东南等边远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挖掘、分析、咨询等服务。

(四)增强知识产权服务对科技的支撑作用

鼓励各类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提供专利检索、分析、预警等服务。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科技重大专项承担单位保护创新成果提供专业化服务。促进专利、版权的实施,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利、版权转化应用提供多元化、市场化的渠道。鼓励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机构、大学科技园等增加知识产权服务功能。

(五)培育知识产权服务市场

打造网络化电子商务专利交易平台,聚集各类知识产权服务商,构建知识产权交易、商务、托管服务体系。大力引进市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

专业服务人才。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市场机制,促进服务主体多元化。培育发展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产权保险、知识产权经营等新兴模式。加强知识产权服务宣传和文化建设,扩大行业影响。

(六)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人才培养

将知识产权服务人才培养纳入市“十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内容。改革完善职称评定制度,将知识产权服务人才纳入特殊人才职称评定条件。拓宽知识产权服务人才培养途径,采取聘用、挂职、下派、参与项目研究、脱产培训、外出考察等方式培养知识产权服务人才。建立市知识产权服务人才库,培养一批知识产权服务领军人才和师资人才。支持高校开设知识产权服务课程,把知识产权服务人才培养作为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的重点任务。

(七)开展知识产权服务试点示范

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集聚发展,培育知识产权服务集聚区。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依托移动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开展知识产权服务模式创新。推动一批基础较好、能力较强、业绩显著、信誉优良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申报国家级、市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提升社会影响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部门间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协调协作机制,协调解决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各种突出问题。有关部门和区县、园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二)加大投入力度

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市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市科技能力建设计划、服务外包技改研发资金、人才培训资金和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将知识产权服务纳入支持范围。鼓励区县、园区设立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对知识产权服务业给予信贷支持。引导信贷资金、外资和社会资本投资知识产权服务业。

(三)加强行业监管和自律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联盟)在行业自律、标准制定、产品推广、交流合作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引导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服务机构和人员的执业监督与管理。完善知识

产权服务机构信用评价、诚信公示和失信惩戒等机制。加强对行业协会的指导、监管。

(四)建立统计监测体系

按照国家要求,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建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库、服务案例库。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监测和信息发布机制。

原文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095982908.html,/law/4573.html

浙江省农田水利十三五规划

第一章浙江省农村水利“十三五”发展思路报告 浏览:1043 浏览字号打印页面 农村水利是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与农民生活条件服务的水利措施,是抗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环境的基础设施,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美丽乡村建设的物质保障条件,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公益性。 一、“十二五”以来工作回顾 “十二五”以来,我省农村水利工作以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农村饮水安全为主题,以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管体制改革为动力,以骨干渠系改造、“四小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圩区治理、农村供水工程为主要建设内容,强建设、重管理、求实效,农村水利发展势头强劲,各项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农田水利方面:在国内率先开展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四年间共完成骨干渠系改造1664公里、田间渠道22711公里,综合整治万方以上山塘5875座,发展高效节水灌溉155万亩,综合整治杭嘉湖圩区174万亩,至2014年末,全省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79,大幅度高于全国0.52的平均水平。2014年国家发改委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全国稽查排名第一;2011年~2014年,水利部、财政部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绩效评价连续四年优秀。率先制定出台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农村饮水安全方面:2003年启动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比全国其他省份起步早、行动快。在国家统一部署“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后,2009年率先下放工程建设方案审批权限,至2014

年末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提前一年完成国家“十二五”规划内工作,全省农村自来水覆盖率提高到98%。并且,2014年,率先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全省农村饮水安全水平,率先制定出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定额、维修养护经费编制细则。农村水利改革方面:2012年我省为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两项水利改革任务的全国试点省份。“以大带小、小小联合”的农田水利设施区域化集中管护模式,汪洋副总理在2014年~2015年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要求积极推行。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国家验收优秀,评选“首席水利员”并送往台湾进行培训交流为国内首创。 二、“十三五”期间工作思路 当前,我省农村水利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农村水利建设还相对滞后、标准偏低,重建轻管未得到彻底改变,设施老化和功能弱化等问题突出,农村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不断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对保障我省粮食安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农村基本服务均等化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十三五”时期我省农村水利工作思路如下:(一)总体要求 以发展旱涝保收农田和高效节水灌溉为核心,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完善管护运行长效机制,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旱涝保收和高产稳产,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深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供水保证率和工程运行管

浙江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浙江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内容全文

浙江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浙江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内容全文 浙江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2016年浙江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内容全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解读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了我省“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要求、重点任务和举措,是五大发展理念与浙江实际相结合的集中体现,是指导我省未来五年发展的基本遵循,是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为更好地学习领会《建议》精神,省委政研室有关负责人对《建议》主要内容做了解读。 一、关于我省“十三五”发展的基本背景 “十二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省委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按照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部署,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1.我省“十二五”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一是将以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迈入“十三五”。2014年,我省GDP跨过4万亿元大关,预计今年将达到4.3万亿元左右,人均GDP将超过12000美元,迈入高收入经济体门槛。二是将以不断提高的发展质量和效益迈入“十三五”。经济结构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的趋势更加明显,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信息经济、金融产业等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转型升级找到了跑道、见到了曙光。三是将以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迈入“十三五”。国家战略举措有力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率先实施,港口体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商事制度等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四是将以不断提高的协调发展水平迈入“十三五”。城乡居民收入继续稳居全国省(区)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原26个欠发达县

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_十三五_规划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十三五”时期,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面临新的发展阶段提出的新的发展任务,同时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报告在广泛调研和深入讨论的基础上,着重研究浙江“十三五”规划编制将涉及的六个重大问题——新常态下浙江经济增速问题、强化创新驱动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问题、建设都市圈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问题、全面深化改革和强化政府治理问题、扩大开放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平台问题、建设“两美浙江”和改善民生问题,以期为浙江“十三五”规划的科学制订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浙江经济已接近高收入经济体水平,开始迈入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十三五”是浙江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美丽浙江、美好生活”的关键时期。在我国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期间,经济减速换挡,产业链向高端迈进,二元经济结构加快调整,资本输出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成为稳定内需主体,中小企业和新业态成为增长新亮点。面对未来一个时期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背景和新趋势,需要确定适应新常态发展的新思路,培育推进新常态发展的新动力,构建巩固新常态发展的新机制,牢牢把握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型发展、改善民生的主旋律,狠抓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平衡,增强推进浙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信心。 关于新常态下浙江经济增速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在震荡中缓慢复苏,进入调整转型期。“十三五”时期,世界经济增长将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目前已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发展水平,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无法回避的生产要素供给和生态环境容量等方面的瓶颈约束。中央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大 局,作出了我国经济正处在从高速到中高速的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的重要判断,明确提出要从中国经济新常态出发,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注重质量效益,保障改善民生。 (一)经济增速换档是浙江经济发展的规律性现象2013年,浙江地区生产总值37568亿元,人均GDP 约1105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2013年对各国人均GDP的统计排序,浙江经济发展水平大体跟全球排名51-60之间的巴西、巴拿马、土耳其、马来西亚、墨西哥、黎巴嫩等国家相当,低于高收入经济体下限约13.5个百分点,处于上中等收入经济体并接近高收入经济体门槛的发展水平。综合经济结构等多方面因素判断,浙江经济已处于工业化后期或工业化发达阶段。根据发达经济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经验,鉴于浙江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速换档放缓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二)经济增速换档仍可确保浙江发展目标实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要求,党的十八大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强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进一步作出决策部署,到2020年,实现全省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力争提前实现。 2010年浙江地区生产总值2722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2058元。2011-2013年间的经济增速分别为9%、8%和8.2%,按照2014-2015年均GDP 增速7.5%左右测算,“十三五”时期,浙江经济年均增速只要达到6.3%左右,同时保持居民收入增速不低于经济增速,到2020年就可实现“四翻番”的目标。 (三)增速换档可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更大空间 浙江经济已接近高收入经济体水平,开始迈入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十三五”是浙江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美丽浙江、美好生活”的关键时期。面对未来一个时期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背景和新趋势,需要确定适应新常态发展的新思路,培育推进新常态发展的新动力,构建巩固新常态发展的新机制,牢牢把握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型发展、改善民生的主旋律,狠抓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平衡 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全文)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全文)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 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6年12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信息 通信技术变革实现新突破的发轫阶段,是数字红利充分释放的扩展阶段。信息化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围绕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信息化发展,直面“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产业链重组,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体系变革;加快信息化发展,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塑持续转型升级的产业生态;加快信息化发展,构建统一开放的数字市场体系,满足人民生活新需求;加快信息化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

竞争力,推动社会和谐稳定与文明进步;加快信息化发展,统筹网上网下两个空间,拓展国家治理新领域,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已成为我国“十三五”时期践行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举措和必然选择。 本规划旨在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国家信息化 发展战略纲要》,是“十三五”国家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十三五”期间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工作的行动指南。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成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十二五”时期特 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和决策体系,加强统筹协调,作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开启了信息化发展新征程。各地区、各部门扎实工作、开拓创新,我国信息化取得显著进步和成就。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宽带网络建设明显加速。截至2015年底,我国网民数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互联网用户、宽带接入用户规模位居全球第一。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3G)覆盖全国所有乡镇,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4G)商用全面铺开,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研发步入全球领先梯队,网络提速降费行动加快推进。

浙江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规划

浙江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浙江省率先建成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支撑引领农业发展的能力,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浙江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需求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科技工作,“十二五”期间,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农业科技工作成效显著,为“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双双提升。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成果转化率和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62%、59%和97%;选育具有新品种保护权和生产技术标准的新品种(系)180个,其中100多个成为生产主导品种。农业传统产业、农业高新产业快速发展。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升至67%,多个产业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粮食种植面积、单产与总产量均保持稳定;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产品加工与物流技术装备、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现代农业装备与设施、设施农业、蓝色(海洋)农业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正加速形成。农业创新体系、农业科技政策更加健全。涉农高校、院所与企业合作不断深化,农业高新园区、涉农省级

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等农业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业与农村科技政策支持力度和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科技特派员工作成效显著。 当前,世界经济和科技发生重大变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浙江省提前迈入依靠创新驱动的新阶段,农业农村科技发展出现新的趋势。 农业科技孕育新的突破。前沿基础性研究正在加速推进,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正在广泛展开,科技创新将深度融合并广泛渗透到农业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四化同步”、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和主导力量。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生态环境技术、纳米科技和新材料等领域的突破将催生一大批农业新业态,形成竞争新优势。抢占农业科技发展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成为当务之急。农业产业面临重大变革。农业生产从单功能、低效益和高资源依存型向多功能、高效益和高科技依托型转型。农业领域从农产品生产向食品营养与健康、动植物生物医药、生物质能源与生物基材料、微生物资源应用、智能化海洋农业技术与装备、农业工程与装备等拓展。农业的使命从保障食物安全向缓解能源危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优美环境等延伸。农村经济进入崭新阶段。传统农村进入新型城镇化(中心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协同推进期。传统农民进入城镇市民转换期。经营主体向集约化、规模化、商业化的新型经营主体转变。生产主体向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农民转变。生产方式

浙江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浙江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doc

浙江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2019年浙江十三 五规划纲要解读 浙江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浙江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二) 丝绸、黄酒、茶叶等历史经典产业,着力把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成为万亿产业。组织实施万亿产业发展规划,创新产业引导扶持政策,充分发挥产业基金的引导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集群化、高端化、特色化、智能化发展。高标准建设好聚焦万亿产业、兼顾历史经典产业的特色小镇,突出产业高端要素集聚特色,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衔接,切实推动产业创新落地。加大省级产业集聚区创新提升力度,突出核心区块建设,加快打造大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大力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创新农业经营方式,着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三位一体”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深入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坚守耕地红线,实施千万亩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任务,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升级版,增强主要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农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和农业技术创新,发展现代种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竞争力。制定实施《中国制造2025浙

江行动纲要》,深入实施“四换三名”工程,统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信息科技、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创新中心,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以国内和国际市场引领制造业提升,提高浙江制造产品品质,打响浙江制造品牌。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谋划实施智能化改造工程,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加快“浙江制造”向“浙江智造”转型。推进互联网和制造业统筹发展,发挥互联网拓市场促发展的平台和渠道作用,推动制造方式和营销方式变革。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实施范围,推动设备更新和新技术应用。推进传统块状经济整治提升,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切实消除环境污染、安全生产和治安隐患,加快发展成为具有稳定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新引擎。提升发展金融、信息、物流、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发展养老、家政、教育文化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以流通业变革带动生产方式变革。深化各类服务业改革试点,加强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促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 积极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实施浙江“互联网+”行动计划,建设特色明显、全国领先的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金融创新、智慧物流、数字内容产业中心,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推广

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精心整理 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涉及到哪些环保内容呢?聘才网小编马上为您解读,详 细请看下文。解读十三五规划中的环保政策日前,《人民日报》公布“十 三五”规划的十个目标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度被写入五年规划,这说 当前, 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并提,形成“新五化”。随即,在7月1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等多项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进一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生态文明政策体系,

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做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今年9月,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该方案被视为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的纲领性文件,阐明了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理念、原则、目标、实施保障等重要内容,提出要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此方案设定了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目标,也就是在 化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因而生态文明建设也日益紧迫。“‘十三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包括生态空间、生态资源、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制度等在内的完整体系,而以往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体系没有这么完整。同时,一系列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将建立起来,

特别是考核、评价、奖惩制度将建立起来,各个主体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将更加明确。同时,新的环保法开始严格实施。”李佐军表示。而对于未来一段时间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工作,李佐军认为,需要在以下六个方面采取行动。第一,优化资源能源利用结构,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即大力发展低碳能源、清洁能源等,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排放 明体制改革的大幕。环保领域的业内人士也对“十三五”充满期待。平安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十三五”规划将把环保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十三五”时期的硬性任务,有望在未来5年内为“环境质量目标导向”背书。除了原有的四项常规污染物的总量

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大纲

附件1 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大纲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4年12月

目录 一、发展现状 (1) (一)发展成就 (1) (二)存在问题 (3) 二、发展要求 (3) (一)形势要求 (3) (二)需求分析 (6)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原则 (9) (三)发展目标 (10) 四、主要任务 (13) (一)基础设施 (13) (二)运输服务 (15) (三)科技进步与信息化 (17) (四)绿色交通 (17) (五)安全与应急保障 (17) (六)全面深化改革 (17) 五、政策措施 (18) 附表: (20)

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大纲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进一步提升全面小康社会水平、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规划编制总体上要体现交通运输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要求,要体现国家重大战略和我省战略举措的任务要求,体现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发展要求,体现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要求,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近远结合、突出重点,为指导“十三五”时期我省综合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一、发展现状 (一)发展成就 从我省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各个领域总结“十二五”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成就,有定量数据和典型案例支撑。总体评价“十二五”期规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分析评价“十二五”期基础设施建设、结构调整、转变方式、改善民生、规划制定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1、基础设施 重点分析“十二五”期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交通基础设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和建设及养护管理进展情况,各种运输方式营运总里程规模及等级结构优化情况,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附全文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附 全文) 大力推进节能技术系统集成及示范应用。在示范园区等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开展节能技术系统集成试点,整合高耗能企业的余热、余压、余气资源,鼓励利用余热采暖、利用余能和低温余热发电。鼓励重点用能单位及耗能设备配备智能能源计量和远程诊断设备,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加强系统自动监控和智能分析能力,促进提高综合能效。深入推进流程工业系统优化工艺技术,推动工业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在低温加热段使用太阳能集热器,实现生产工艺和能源供应的综合优化。推进化石能源近零消耗建筑技术产业化,大力推广应用节能门窗、绿色节能建材等产品。鼓励风电、太阳能发电与企业能源供管系统综合集成,推动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做大做强节能服务产业。支持合同能源管理、特许经营等业态快速发展,推动节能服务商业模式创新,推广节能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支持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实现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搭建绿色融资平台,推动发行绿色债券,支持节能服务公司融资。制定相关标准,提高节能服务规范化水平。制定节能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节能第三方评估机制。搭建节能服务公司、重点用能单位、第三方评估机构履约登记和服务平台,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专栏16 节能技术装备发展工程

组织实施节能关键共性技术提升工程、节能装备制造工程。鼓励研发高性能建筑保温材料、光伏一体化建筑用玻璃幕墙、紧凑型户用空气源热泵装置、大功率半导体照明芯片与器件、先进高效燃气轮机发电设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装备、浅层地热能利用装置、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装置等一批高效节能设备(产品)及其关键零部件。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供热管网系统能效综合提升工程、电机拖动系统能效提升工程,推进燃煤电厂节能与超低排放改造、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等重大关键节能技术与产品规模化应用示范。组织实施城市、园区和企业节能示范工程,推广高效节能技术集成示范应用。(四)加快发展先进环保产业。大力推进实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动区域与流域污染防治整体联动,海陆统筹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促进环保装备产业发展,推动主要污染物监测防治技术装备能力提升,加强先进适用环保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和集成创新,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环保产品,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全面提升环保产业发展水平。到2020年,先进环保产业产值规模力争超过2万亿元。提升污染防治技术装备能力。围绕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集中突破工业废水、雾霾、土壤农药残留、水体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等一批关键治理技术,加快形成成套装备、核心零部件及配套材料生产能力。建设一批技术先进、配套齐全、发展规

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强省之基、兴省之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提升制造业现代化水平,努力建设制造强省,是“十三五”乃至今后较长时期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根据《中国制造2025》、《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 浙江行动纲要》精神,结合浙江发展实际,特制订《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是指导今后五年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和制造强省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一、发展背景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三、重点产业 …… 应用电子及物联网。重点突破物联网传感芯片、通信网络、终端设备、应用平台等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服务能力,建成国内领先的物联网产业基地。积极发展工业控制、汽车电子、海洋电子、金融电子、医疗电子、能源电子及北斗导航等各类应用电子产品,大力发展数字安防产品,打造全球数字安防中心。加快工业控制实时操作系统、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大力发展工业控制计算机和智能服务机器人及信息工程服务系统,巩固提升制造业智能控制水平。 …… 汽车零部件。重点围绕环保型节能型汽车发动机、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模块、汽车卫星导航系统、汽车安全系统、独立悬挂系统、电子控制自警觉点火系统、镁合金零部件等高端零部件领域,加强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加快形成自主研发能力和稳定供货能力。重点开发汽车电子技术,聚焦驾驶辅助系统、汽车安全电子系统、车载信息系统等车联网领域,开发大数据车载电脑、新型传感器、车联网关键电子元器件、高可靠轻型线束等。支持零部件企业加强零部件与主机产品协同开发,引导企业以产业链为纽带组建模块化供货的企业集团,加快形成模块化、层次化的零部件供应体系结构。 …… 积极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着力培育优势骨干企业,引进军工集团战略布局项589

中国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深度解析

中国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深度解析 3月17日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十三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保持在6.5%以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GDP总量达到或超过92.7万亿。在统计学领域中,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一般来说,标志着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13年,世界上共有65个国家和地区达到人均GDP1万美元的水平,大多属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按照2015年13.75亿的全国总人口数和当前汇率计算,到2020年人均GDP将达到1.04万美元,初步迈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根据2015年统计数据,目前国内列入统计的31个省市区中,已有9个省市区的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进入“人均1万美元俱乐部”行列,这说明各区域经济发展仍存在不均衡,未来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社会公平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作为未来几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领,“十三五”规划纲要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设置了“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和“资源环境”等四大主要指标,又在此基础上分为25个具体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3项,主要针对政府,规定了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责,而预期性指标主要针对市场化和竞争性领域,起引导作用。

与“十二五”相比,主要指标从24个增加到了25个,具体项目也进行了许多调整,有的指标进行了精确和细化,另外一些进行了精简和合并,还有部分指标不再列入主要指标范围。最引人关注的是新增了“创新驱动”这一大类,将原属“科技教育”这一类的指标都划分到新类别中,着重强调了创新的概念,新增了科技进步贡献率和互联网普及率的指标。同时在经济发展领域,新增了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指标,年均增速高于6.6%,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将主要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

浙江省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十三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文件 浙科发社〔2016〕131号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关于印发《浙江省社会发展科技 创新“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科技局(委),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现将《浙江省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2016年7月20日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办公室2016年7月20日印发 -1-

浙江省社会发展 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国家和省科技创新“十三五”时期总体部署,特制定《浙江省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规划期为2016年至2020年。 一、现实基础与发展需求 (一)“十二五”科技进展 “十二五”期间,浙江省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围绕国家科技发展和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聚焦民生科技产业和民生公益事业两大主题,取得了一批具有国内领先与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 攻克了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改善民生重大科技需求,设立了生物技术(制药)、环保技术、海洋开发技术、重大与高发疾病防治技术等4个专项。燃煤电厂烟气超低排放、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流域生态治理等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治疗晚期肺癌1.1类新药埃克替尼“凯美纳”上市,远洋科考船“向阳红10”下海,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获得了2013国内首台套项目的资助并投入使用。传染 -2-

病防控、器官移植、微创外科、肿瘤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辅助生殖、新生儿缺陷筛查、心胸外科、致盲眼病防治等方面均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 推广应用了一批科技成果。“十二五”期间,实施了减排技术、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服务业数字化技术等3个成果转化工程。2014年,设立了省级科技惠民计划专项,加快推进了一批面向基层综合集成示范的先进、成熟、适宜、安全的科技成果。推进了浙江省国家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应用示范工程和创新医疗器械在我省的示范应用。 科技创新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社会发展领域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90家,工程技术中心21家,省级科技创新团队41个,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9家,为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经过20多年的建设,已创建省级以上可持续发展实验区37家(其中国家级14家)。实验区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生态文明,改善社会事业发展“短腿”局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如杨汛桥的“小城镇经济”、安吉的“生态经济”、温岭的“民主政治”、宁海的“循环经济”,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二)“十三五”发展需求 虽然“十二五”期间我省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还 -3-

中国安防行业“十三五”-(2016-2020年)发展规划

中国安防行业“十三五”(2016-2020年)发展规划 目录 一、发展现状与发展环境 (一)发展现状 (二)发展环境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措施与建议 (一)加强法治建设,完善产业发展基础环境 (二)促进转型升级,保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深化安防应用,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四)提升科研能力,攻克一批核心技术 (五)壮大企业群体,提高综合竞争力和软实力 (六)加快职能转变,发挥社团组织和技术机构作用 中国安防行业经过“十二五”的发展,基本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安防产业发展体系和行 业管理体系,在实体防护、防盗报警、视频监控、防爆安检、出入口控制、生物特征识别、防伪等专业技术领域应用水平获得了全面提高,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预防和打击 犯罪、反恐与应急,以及服务民生等方面都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全面推进平安 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把握“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和智慧城市建设等 历史机遇,不断提升安防各专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和行业应用能力,推动安防行业在未来五 年进一步健康发展,特制定《中国安防行业“十三五”(2016~2020年)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发展环境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党和国家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积极推动平安中国建设,着力提 高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 控体系建设的意见》,相关部委制定了《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 若干意见》,公安部也专门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应用工作的意见》 等一系列文件。这些政策措施不仅明确了安全防范工作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的重 要地位,也为今后安防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五年来,随着平安建设进程的稳步推进,我国安防行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行业 政策法规逐步完善,产业规模实现快速增长,市场应用得到极大拓展,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一批优秀骨干企业迅速崛起,行业管理日趋规范,在预防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加快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和服务民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政策法规建设日臻完善。“十二五”期间,行业主管部门积极推动立法工作,各级政 府及相关行业领域纷纷出台有关政策法规,先后颁布了涉及安全防范的政策法规100余部,对金融、文博、教育、医疗、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的安防设施建设与应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促进我国安防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至2015年末,安防行业企业有3万余家,从业人员超过150万人,较2010年增长幅度均超过20%。安防企业年总收入由2010年的2350亿元增加到 2015年的4900亿元左右,增长了一倍以上,年均增长15.8 %;安防行业年增加值由2010 年的850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600亿元,年均增长13.5%。 市场应用得到进一步拓展。在公共安全应用方面,许多城市加大了视频监控联网建设 力度,基本实现了对重点区域的全覆盖,成为了公安机关侦查破案的重要手段和社会治安 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业市场方面,一些应用较早的传统安防领域,如金融、文 博等,开始了新一轮的系统产品技术升级换代和深化应用,一些逐步发展起来的新行业市

浙江省航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 航空产业技术、人才、资本集聚化程度高,带动效应明显,是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加快发展航空产业,对我省集聚高端资源要素,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为使我省航空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航空产业包括航空制造业和航空服务业(不含公共运输机场运营服务)。 一、产业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产业基础 当前,我省各级政府大力扶持航空产业发展,民营企业热情高涨,初步谋划形成以机场网络布局为基础、整机制造为突破口、临空经济示范区和航空特色小镇创建为抓手的产业格局,加快发展航空产业的氛围日益浓厚、条件日趋成熟。 航空制造业蓄势待发。目前,全省从事航空制造相关企业近30家,形成一定规模的达18家,涉及特种飞行器、航空零部件、航空材料、航空内饰等领域,产值约20亿元。航空制造项目加快谋划,我省已与波音公司、中国商飞、中航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成功引进波音737飞机完工和交付中心、台州无人机等重大项目。万丰 —1 —

航空、精功集团分别完成钻石飞机工业公司、美国第一飞机公司的股权收购,加快进入航空制造领域。 航空服务业快速发展。2015年,我省运输机场民航旅客、货邮吞吐量和起降架次分别达到4521万人次、59万吨和38万架次,三项指标综合排名居全国第五。航空快递物流、通航运营服务逐渐成为我省航空服务业亮点,航空旅游、航空体育、航空会展、航空培训等新业态加快培育。全省已注册和在筹航空公司10余家,拥有联邦、顺丰、圆通等航空货运公司,长龙航空、宁波东海通航、东华航空等本土航空公司,万丰、精功等公务机运营公司。 航空产业平台加快谋划。杭州、宁波正在依托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和宁波栎社国际机场积极创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宁波杭州湾集聚区等区域正在加快集聚航空制造项目,推进航空航天特色产业园建设。各地围绕通航机场和航空产业项目布局,正在推进一批航空特色小镇建设,建德航空小镇和平湖九龙山航空运动小镇已列为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目前,在建和规划建设的航空特色小镇和航空产业园近20个。 航空改革试点积极推进。我省是全国通用航空综合试点和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正在积极争取和大力推进各类航空领域改革试点,宁波、绍兴入选国家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新昌县天姥山旅游区、千岛湖旅游区列入国家通用航空旅游示范工程创建,宁波奉化阳光海湾航空飞行营地、建德市寿昌镇航空2

十三五规划100个重大项目表

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国家战略意图的反映。记者从5日提交全国人大审查的纲要草案全文中摘取了未来五年中国计划实施的100个重大工程及项目。 相关新闻: 它们涉及科技、装备制造、农业、环保、交通、能源、人才、文化和教育等领域,将对中国经济、社会和民生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也会给国际社会带来重大机遇。 1、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 2、深海空间站。 3、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 4、脑科学与类脑研究。 5、国家网络空间安全。 6、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 7、种业自主创新。 8、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9、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10、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 11、在优势科研领域设立一批科学家工作室。 12、在重点学科领域培养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 13、培养1万名精通战略规划、资本运作、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会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14、引进1万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遴选支持1万名左右急需紧缺的国内高层次人才。

15、每年培训百万名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 16、在全国建成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12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养1000名高技能人才。 17、确保建成高标准农田8亿亩、力争10亿亩。 18、建设国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研究体系。建设海南、甘肃、四川等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和100个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19、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 20、建设500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左右。 21、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 22、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系统。 23、实现“百县千乡万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 24、加快大型飞机研制。 25、发展新一代和重型运载火箭、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 26、发展深海探测、大洋钻探、海底资源开发利用、海上作业保障等装备和系统。推动深海空间站、大型浮式结构物开发和工程化。 27、研发新一代高速、重载轨道交通装备系统。 28、研制高档数控机床。 29、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和军用机器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商用。 30、开发适应各种耕作条件的先进农机产品。 31、研制核医学影像设备、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无创呼吸机等高性能医疗器械。 32、开发应用具有中医特色优势的医疗器械。

浙江省交通十三五规划

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 交通运输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我省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军”。《中共省委关于制定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实施万亿综合交通工程,高标准构建支撑都市经济、海洋经济、开放经济、美丽经济发展的四大交通走廊,形成水陆空多元立体、互联互通、安全便捷、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努力打造省会到设区市高速铁路1小时交通圈、全省1小时空通圈。 为了推动交通运输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依据《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有关部委“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相关规划,编制《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是我省“十三五”时期综合交通发展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我省综合交通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努力推进现代交通“五大建设”,着力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全面提升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取得显著成效,总体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的需要。“十二五”时期是我省交通建设投资更多、发展速度更快、服务质量更佳、老百姓得实惠更多的5年。 1.总体水平跃上新台阶。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明显增长,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水平明显提升,综合运输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6164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4倍;铁路营运里程2500公里,其中200公里时速以上高速铁路1180公里;沿海港口总吞吐能力10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1800万标箱(TEU);民用机场旅客吞吐能力4600

万人次;输油气管道里程2982公里;公路营运货车规模279万吨位,水运运力总规模2365万净载重吨;邮政业务量完成811亿元,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38亿件。11项指标均较“十一五”时期增长30%以上。 表1-1(见附件)“十二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主要指标表 2.交通发展亮点纷呈。“十二五”时期,我省综合交通发展呈现诸多亮点。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实现高铁陆域市市通,、城市地铁取得零的突破;钱江通道攻克超大型高速公路过江隧道的世界性难题;萧山国际机场实现双跑道运行。城乡统筹先行先试,成功培育嘉善统筹城乡发展经验并在全省推广,部省共同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在先行先试。城市治堵深入推进,全面启动、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全省设区市公交分担率年均提升2个百分点,城市交通满意度提高18个百分点。行业改革走在前列,成为全国省级交通权力事项最少的省份,并列入全国交通运输综合改革试点省。物流平台建设走向国际,实现从省、国到国际的跨越发展,实现1万多个物流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日均信息交换量100万条。绿色交通省创建走在前列,打造美丽公路、绿色河,清洁能源及新能源公交车占比30%以上,是全国唯一公共自行车覆盖所有设区市的省份。科技创新成效突出,以西堠门大桥获得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鲁班奖和菲迪克年度工程杰出项目奖为代表,“十二五”期间获部级科学技术奖项、编制地方及行业标准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并在全国率先建成省级综合交通应急指挥中心。“最美行业”率先创建,塑造设施美、装备美、窗口美、人物美和行风美,创建高速公路服务区、公路收费站、客运站、城市公交、长途班车、出租车、港区、机场、交通执法、建设工地十大美丽窗口。

十三五规划100个重大项目表(名单)

十三五规划100个重大项目表(名单) 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国家战略意图的反映。记者从5日提交全国人大审查的纲要草案全文中摘取了未来五年中国计划实施的100个重大工程及项目。 它们涉及科技、装备制造、农业、环保、交通、能源、人才、文化和教育等领域,将对中国经济、社会和民生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也会给国际社会带来重大机遇。 1、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 2、深海空间站。 3、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 4、脑科学与类脑研究。 5、国家网络空间安全。 6、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 7、种业自主创新。 8、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9、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10、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 11、在优势科研领域设立一批科学家工作室。

12、在重点学科领域培养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 13、培养1万名精通战略规划、资本运作、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会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14、引进1万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遴选支持1万名左右急需紧缺的国内高层次人才。 15、每年培训百万名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 16、在全国建成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12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养1000名高技能人才。 17、确保建成高标准农田8亿亩、力争10亿亩。 18、建设国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研究体系。建设海南、甘肃、四川等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和100个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19、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 20、建设500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左右。 21、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 22、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系统。 23、实现“百县千乡万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 24、加快大型飞机研制。 25、发展新一代和重型运载火箭、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