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 扎实有效

循序渐进扎实有效

——谈高中新课标的历史教学

大理州民族中学李小玲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必修课分为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学习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通过历史必修课,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看出新课标的历史教学从教材内容、编排形式、教学要求等方面和大纲版比较都方式了很大的变化。看着教材,想着课程标准,我不知道要怎么进行教学。在开始新课程教学前的一个假期里这个问题一直困扰我。因为我觉得我对新教材的内容的安排都没理解,那怎么进行高中三年的历史教学呢?每一节课我该怎么面对学生呢?通过很长时间的思考,我决定以全球通史观为基础,将每一个专题放在全球通史中进行分析各个地区、国家在每一阶段的发展特征,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从2009年接手新教材开始5年时间已经过去,送走了2012届,现在2015届都又迎来了紧张的高三的学习。长期的教学中我总有一种想和大家聊聊的冲动,希望和同仁们探讨探讨新形势下的历史教学。因为当三年的教学后我们拿着当年的高考卷时会想我的教学与学生完成这些试题有多少联系呢?我有愧于学生吗?同仁们,希望我这短文能起抛砖引玉的效果。

历史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教学和课外阅读中已经掌握了一些,那我们高中的教学如何在皮毛下让学生深入探讨一些问题,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以实现文章开始时提到的课程标准的任务呢?带着课标的要求,我走进新教材,走进教室。

一、提高学习兴趣,见多识广,打好基础。

高一学生从初中来到高中总觉得自己是大人了,而且带着很强的好奇心、自

信心来到高中。好奇心、自信心是学习的最好动力,那我们高中老师该怎么保持这样的动力呢?我还是从自己的历史学科的角度谈谈吧。

第一,上好学生高中的第一节历史课。第一课学生首先认识的是你这个历史老师,其次才是你教的这个学科。但学生认识的不是你的姓名,而是你的教学方式给他的第一感觉,这样的魅力才能让学生喜欢你教的学科,成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源动力。

我历史教学的第一课的主题是从法律条文入手进行成长教育,再切入知识教育。引用的法律条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一条,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让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是怎么回事,树立责任意识,以形成好好学习,好好表现,做一个优秀的高中生,并且三年后考入自己喜欢的大学成长意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课在学生成长中、高中的学习中就找到了相应的位置。

第二,通过学生整理已有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历史是按中国、世界通史的体例编排的,而高中历史是在初中知识基础上将中外通史按专题编排的,给人比较散的感觉。所以我教学的第二课就是让学生按全球通史作年代尺,以将我们高中中学到的知识融入初中的知识中,并形成比较丰满的整体史观。这样,学生在高中学习中也有成就感,激发进一步探讨问题的主动性。

第三,上好每一节课。这是老话,但作为老师的我们真正做到了吗?如果我们把高中历史教学比作是一串珍珠项链,一串价值连城的项链需要每一颗珍珠都是完美的,而这珍珠需要我们每一节课的精心雕琢。说来话长,这里我就不赘述了。

第四,用好多媒体,拓展知识面。当今的形势下我深感知识的不足,但媒体充分发展的今天却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形象、生动且知识性很强的资料,比如《大国崛起》、《故宫》、《敦煌》、《世界历史》等等一系列的专题片或《东京审判》、《一九四二》等电影都是学生可以学到很多在教学中学不到的东西,是我们教学

中不可多得的辅助资料。这样的专题片看45分钟比我们老师讲45分钟强多啦。如果老师再针对性的探讨点问题效果就更好啦。当个历史老师是不是有点幸福啊。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是不是喜欢你,喜欢历史学科啦。那我们就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

二、落实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第一环节的教学,学生愉快轻松的完成了高中第一阶段的学习,并顺利完成了省级组织的学业水平测试,这样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变步入第二阶段的学习:进行高考备考的第一轮复习。由于是在高二年级进入这一阶段,学生没有面对高考的紧迫感,各级部门、学校对高二的教学也没有很多的量化指标,可以说这是高中教学中的一个真空期。而我认为这是一个组织学生快乐学习、提高能力的好时期,也可以说是一个影响高考成败的关键期。学生没有压力、学校没有指标,是我们教师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开展教学的好时机。当然不是可以放任自流,而是结合课程标准、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扎实有效地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组织学生喜欢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各种活动。所以这一阶段我给教学提出的要求是:1、真正实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要求:“通过历史必修课,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通过高中历史选修课的选择、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3、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围绕自己制定的目标,我作出了高考备考的整个复习规划,使高二的真空期不空,高三的紧张期不急,整个高考备考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坦然面对进入高三后各级组织的检测。我具体是这样做的:

第一,围绕高考考试大纲,结合教材和相应的复习辅导用书,落实历史基础知识。这一环节是实现本阶段目标的基础,也是关系教学成败的关键,如果到高三再来抓这一环节,我自认为是在应付考试,而不是在组织教学活动。高考备考,

考试大纲是纲,于是进入复习阶段我便给学生复印最新的考试大纲,让学生明确我们以后的教学目标和自己的学习目标。做到抬头明方向,低头有活干。而落实这一环节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付出比上新课更多的精力分析一个章节中的知识点,又要结合考试大纲和相应的知识整理构建知识框架,让学生在一个整体中把握历史的细节。有宏观也有微观,见森林也见树木,第一轮的复习才能扎实有效,也才能在高一的教学基础上学生的认知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加强习题训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现在的考试中,学生往往觉得,课本里的内容认真地记了,但一做题就觉得懵了,学过的知识都用不上,甚至觉得好像我们老师的教学是一场骗局。我们该如何改变这样的现象,不成为骗局的主角呢?首先明确《考试大纲》的要求:“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围绕学科素养、学习潜力、学科思维、学科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要求,传道解惑只是低层次的要求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只是知道,而是是否可以持续发展。一个个的习题就是学生探究的开始,也是我们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个例,教师应该通过精讲这些个例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提高学生素养和培养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任务,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结合必修选择选修的内容。新课标下高考的试题灵活、开放、新意,涉及面广,但就教学时间来看,我们不可能在必修的基础上精讲选修的六个模块。结合近年来的高考命题趋势和高考的要求,我是1、精讲与必修联系比较密切的《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并且是将其穿插在必修的相关内容中将,以加强知识间的联系。2、泛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主要通过一战、二战的相关影视让学生认识战争的残酷性,激起他们爱和平的热情。3、要求学生结合必修阅读《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等模块。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更加充实了学生在必修中学到的知识。

第四,组织各种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和辨别真伪、判断是非的能力,同时培养语言、文字表述的能力,做一名新时代的高中生。

从高二分文理科后,对文科生我的假期作业是:身边的历史。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周边的生活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作文。收假后我仔细阅读了学生的文章,每一篇都让我惊喜,他们的文采和生活的范围让我眼界大开,原来很多

我身边的历史我还没有学生了解。感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们通过这样的活动也认识了家乡,认识了自己家族的发展,认识到历史就在我身边,缩短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把陌生的过去变成熟悉的现实。

通过学生分科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到高二下学期学生已经积累一些历史知识,并也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于是我要求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结合教学内容组织一些辩论活动。学生曾围绕展开激烈的争论辛亥革命、西方列强的侵华、科技与战争、中国资本主义等问题,虽然他们的辩论可能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他们在成长。每一次活动都是他们展示自己和学习的机会。

通过这样的活动,古董的历史活啦,等他们长大了还记得他们曾经有这样的历史课。也许考试时也还闪现他争得面红耳赤的情景。

三、整合知识,迎战高考

高一、高二时我们努力啦,认识高考啦,那高三就是我们收获的季节。我们展开双臂迎接它的到来。但实际教学中,有些学校由于教师素质有参差,于是就产生了高三把关老师。当然高中历史教学也就不可能这样一步步走来。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师,不是一个高三把关教师,所以我的学生是我从高一第一节课就一直带到高三毕业的,我见证了他们收获的微笑。有点扯远了,但我要说明的是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一个小小的学科也有它自己轨迹,而不是高三一个重笔就能画出一个圆的。由于我从高一开始就对三年的教学作了布局,高三的杂乱的检测并不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升华。从进入高三开始我要求学生按照考试大纲结合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来整理知识,这样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帮助自己整体把握中外历史。理解知识、梳理知识、通过习题巩固和理解知识是高三历史教学主要环节,我坚信:功夫不负有心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