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车间测量解决方案

完美的车间测量解决方案
完美的车间测量解决方案

完美的车间测量解决方案

Hermann Erkert公司的总部和惟一的生产厂区位于Sulzbach的穆尔河畔,940名员工辛勤地工作在700多台机床旁,为汽车行业生产精密的车削零部件。公司生产线高度自动化。Hermann Erkert公司收入的70%来自于加工柴油喷射系统零部件,客户包括Continental、Bosch、Daimler和ZF Lenksysteme。

企业现状

由于加工的需求,Hermann Erkert公司原有的3台三坐标测量机已经不能满足企业未来的需求。为了柴油喷射系统的第一个大型项目,Hermann Erkert公司决定另行购买测量机。高精度和高速度是企业考察的最重要因素。零部件的精度决定喷射系统能否在高压作用下,在正确的时间将准确的燃油剂量注入发动机中。另一方面,Hermann Erkert公司每年还有几百万件部件快速测量的既定计划,而其原来一直沿用着传统测量实验室远离生产现场,实验室和车间之间的长距离及等待时间成为了工作日程的一部分。因此,Hermann Erkert公司需要更好的解决方案。

从实验室到生产现场

基于蔡司在汽车行业的丰富测量经验,Hermann Erkert公司向蔡司求助。GageMax三坐标测量机是蔡司专为车间和生产现场开发的机型,GageMax的优势在于它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大量程,而占地仅几平方米,不受灰尘、油污、地面振动和温度波动的影响。Hermann Erkert公司使用它进行了第一次试验,实验结果完全验证了蔡司的承诺,现场测量的方式越来越受到Hermann Erkert公司的欢迎。现在,所有的测量无论是在线样品的测量还是进出货物的检验都是在车间、或者直接在机床旁、或者在生产现场整合的测量实验室高效完成。测量机以三班制的形式运行,产能利用率超过90%。

现在,Erkert公司在加工现场使用了8台蔡司GageMax三坐标测量机,每一台测量精度均达到了微米级。公司还在现场配备了适用于各种生产环境且体积相对较小的蔡司在线型测量机DuraMax。在生产车间的温控测量实验室内,共有17台蔡司PRISMO navigator领航者桥式测量机,专为生产环境配置,但需要恒定的温度来保证它们的高精度。

方便的测量

Erkert公司拥有非常灵活的测量方案,测量机的选择完全根据特定的生产步骤所要求的精度来确定。这一点在柴油喷射系统的关键部件喷油嘴的测量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该零件的生产过程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车削锻造毛坯的外部轮廓。在这期间,公差必须限制在几微米,这就是Hermann Erkert公司为什么将蔡司PRISMO放置在生产测量实验室内进行样品测量的原因。第二步,深孔钻削加工。第三步,一台蔡司GageMax 三坐标测量机在加工环境里进行随机抽样测量。在最后的铣削和钻削步骤中,喷油器增加了高压连接和回油连接步骤,质量检验则是在生产测量实验室内进行的。

在引入蔡司新型测量机后,Hermann Erkert公司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机床操作人员完全可以通过蔡司GageMax和蔡司PRISMO navigator测量自己加工好的工件,不需要很繁琐的培训,而只要按下按钮选择测量程序即刻开始自动扫描。测量结果通过CALYPSO测量软件直接传送至CAQ系统,并进行存档,然后用于控制生产过程。由于Erkert公司的客户也在同时使用蔡司的测量机和软件,因此他们完全能够适应这种运行机制。测量结果的可比性促使Erkert公司与客户的合作也变得更加紧密。

节约时间和成本

车间在线测量使公司的测量效率大大提高,这一优势在两个关键点上得以直接体现,即时间和成本的全面降低,完全免除了工件运输的时间和等待检测结果的时间。第二个好处是操作人员可以在现场直接对测量结果作出响应,即他们可以根据测量结果立刻对机床进行相应修正。

数据采集方案4.1

数据采集方案

目录 一、工业环境背景 (2) 1.基于“工业4.0”及“中国智造2025”的智慧化工业环境 (2) 2.控制/执行层所需要的最优化的支撑环境 (2) 二、智能控制过程中三大模块在MES/ERP的架构中的作用 (3) 1.工业软件模块 (4) 2.执行设备模块 (4) 3.工业通讯路由控制器 (5) 三、工业现场信息数据的采集方式 (9) 1.传感器信息数据采集 (10) 2.标准通信接口信息数据采集 (10) 3.视觉识别信息数据采集 (11) 四、基于SartAgent系统环境的信息数据采集架构 (11) 1.解决方案宗旨: (11) 2.信息数据采集系统整体架构 (12) 1)一站式智能装备生态系统 (12) 2)控制系统解决方案特点 (13) 3)系统整体架构拓扑图 (13) 4)采用DW系列信息数据采集模式 (15) (1)通过标准通信接口获取信息数据 (15) (2)通过传感器获取信息数据 (15) (3)通过视觉识别获取信息数据 (16) 3.系统构成 (17) 1)Smart Agent统一开发平台 (17) 2)SmartAgent支持的工业网络协议 (19) 3)SmartAgent控制器 (20) (1)DW-59一体化控制系统 (20) a.参数配置 (20) b.编程环境支持 (21) c.应用场景 (23) d.优势 (23) (2)DW-79一体化控制系统 (24) a.参数配置 (24) b.编程环境 (25) c.应用场景 (26) d.优势 (27) (3)DW-28系列工业协议路由器 (28) a.参数配置 (28) b.编程环境支持 (29) c.应用场景 (29) d.优势 (30)

智慧工厂解决方案(例)

智慧工厂解决方案 制造业园区基础网络解决方案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企业业务的扩张、商业模式的创新使得制造企业更多的业务与网络绑定,网络与业务、用户、终端需深度融合协同运作,才能更好的共同支撑企业的运维与业务部署。而传统的制造业园区网络所呈现出的多种业务的分散网络和数据隔离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制造企业全球化的业务拓展和企业总部、分支机构或合作伙伴多元化的业务应用,需要企业通过过网络平台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 云制造、物联网和多媒体业务的应用对制造园区网络的移动性、安全性、业务质量等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网络复杂度的提升需要更加专业的规划部署和更加精细化的运维策略; 传统安全防护不可避免地成为网络安全防护薄弱环节,无法真正满足目前企业客户信息安全防护需求; 终端的多样化和应用场景的复杂化,制造企业网需要能实现随时随地、任何终端的方便接入; 制造企业网络需要承载关键业务的7×24小时不间断运营,可靠性要求高; 制造业企业网络需要建立高效和简洁的网络,避免冗余设备、链路带来的能耗; 制造业园区网络经常面临覆盖范围、区间、带宽、业务属性的调整,园区网络需要能够平滑地适应这些调整。

在“云制造”和“物联网”时代,为了助力制造业企业应对上述挑战,加速全球化和信息化运营改革,长期致力于企业统一网络解决方案的研究和开发,可以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制造业企业统一网络解决方案和服务,有效解决用户在制造业企业园区网络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方案概述 制造业统一互联解决方案为全IP承载的统一网络架构,在网络汇聚层将办公、安防、通信、生产网络进行物理隔离,各网络相对独立并通过核心汇聚网互通;企业各个子系统通过数据中心进行数据交换,实现信息共享。 方案为客户带来网络建设成本、效率和体验上的最佳平衡,让网络像供水、供电一样,随需而用。 制造业园区互联解决方案

工业厂房工程测量施工方案

工业XX厂房项目 施 工 测 量 方 案 XX项目公司 年月日

1.项目概况 XX厂房项目位于XX区*****有限公司院内,地处附近,建筑面积18315m2,结构形式为全现浇框架结构,建筑物檐高24.4m,室内外高差450mm,±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450m。 基础为钢筋混凝土承台结构,埋深-1.700m,C15混凝土垫层100mm厚,外轴线尺寸为64.8×57.6m,内设三部电梯,其中两部为货梯。 2.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2.1 从场地实际情况看,连廊后期施工,拟建建筑物的四周场地狭小,故南北向和东西向控制点集中布设在东侧和北侧的原有混凝土路面上,西侧和南侧只布设远向复核控制点。 2.2 布设的控制点均引至四周永久性建筑物或马路上,且要求通视,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侧轴线时或后视时均在观测范围之内。 2.3 根据甲方要求和测量大队提供的控制点形成四边形进行控制。 2.4 对楼层进行网状控制,兼顾±0.000以上施工,设置1、9轴,A、K轴为控制轴。 2.5 根据甲方提供的高程控制点数据,向建筑物的东、西、南、北各引测一个固定控制点。 2.6 水准点按三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

2.7 所有控制点设专人保护,定期巡视,并且每月复核一次,使用前必须进行复核。 3.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放样 地面控制点布设完后,转角处线采用2"经纬仪TDJ2—B进行复测。各轴线间距离采用钢尺量距检测,经校核无误后进行施测。 3.1 基础施工轴线控制,直接采用基坑外控制桩两点通视直线投测法,向基坑内投测轴线(采用三点成一线及转直角复测),再按投测控制线引放其它细部控制线,且每次控制轴线的放样必须独立施测两次,经校核无误后方可使用。 3.2 由于基础挖深为1.3m左右,基础施工时的标高引测可以直接采用基坑外围的-0.500m标高点。 3.3 ±0.000以上施工,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其它细部轴线。 3.4 ±0.000以上高程传递,采用钢尺直接丈量法,若竖直方向有突出部分,不便于拉尺时,可采用悬吊钢尺法。每层高度上至少设两个以上水准点,两尺倒入误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否则独立施测两次。每层均采用首层统一高程点向上传递,不得逐层向上丈量,且层层校核,因±0.000以上结构采用在固定的柱竖向钢筋上抄测结构0.500m控制点,以供结构施工标高控制,且必须校核无误。 3.5 各层平面放出的细部小线,特别是柱、墙的控制线必须校核无误,以便检查结构浇筑质量和以后的进一步施工。

钢结构厂房工程施工方案

佑业精密机电有限公司钢结构厂房工程施 工 方 案 编制单位;惠州市第八建筑工程公司 编制人; 审批人: 编制时间:二 OO 七年十一月五日 目录 一、综述 二、施工组织及部署 三、钢结构制作 四、钢构件的运输 五、钢结构工程的吊装 六、彩板安装 七、质量保证措施 八、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第一章综述

1.1 编制说明 1.1.1 编制说明: 本方案为佑业精密机电有限公司工程施工方案之一,是在认真阅读施工图和对现场查勘后的基础上编制的,用以指导钢结构工程的施工管理,以确保严格按照业主及总包需求所确认的原则、优质、高效、安全及文明地完成施工任务。 1.1.2 编制依据; 1. 甲方提供的钢结构工程施工图; 2.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2001 3. 建筑钢结构焊接规范(JGJ81-91 4. 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21-2001 5. 我司的质量保证手册和钢结构制作、安装工程作业指导书。 1.2. 工程概况 1.2.1 工程概况; 佑业精密机电有限公司钢结构厂房占地面积约 14000㎡,由厂房一和厂房二组成, 标高 1米以上全钢结构, 跨度为 18米×4, 柱距 6米, 总长为 90.4米,屋面为 0.476mm 彩钢板加隔热层,厂房屋脊高 11.81米,檐口高为 10米。 钢结构主要包括:钢柱、钢梁及屋面檩条和支撑系统以及 10吨和 5吨吊车梁, 全部钢结构总重约 480T , 该厂房钢柱标高 6.5米处为两等截面 H 型钢交接点, 柱底均是在标高 1米混凝土柱上与 6根φ30的预埋件地脚螺柱连接,其吊装就位后进行第二次细石混凝土浇注。钢梁为变截面 H 型钢, 通过中间檩条和连系梁以及支撑系统连成稳定的体系。

移动数据采集方案

移动数据采集解决方案 3G时代的到来,使得移动应用日渐热门。由于移动终端的携带方便,信号覆盖广,操作便捷等优势,使得移动终端已经成为生活必带随身用品,人们对其给予了越来越高的关注与期望。 企业和政府依托移动终端,采用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定位技术、通过事件分类编码体系、地理编码体系,形成科学的数据采集和更新机制,完成对流程、管理问题的表单、图像、声音和位置信息实时传递,实现精确、快捷、高效、可视化、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管理模式,实现应用与管理方式的多样化。 一、移动终端应用分析 传统的数据采集方式的问题: υ依赖于纸质表格和手工填报,之后输入至相关的计算机系统。这样的操作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如手段单一、数据传递不及时、无法确认数据采集的地理位置、时间等。 υ数据质量难以保证。 υ数据采集的过程无法监控。 υ大量繁杂的事后录入工作,不但增加了工作量,录入错误的几率也很高。 传统数据获取方式的问题: υ要求复杂的数据交互,同时兼顾现场数据查询和数据录入。 υ需要固定场所、固定布局的企业和政府信息化建设。 υ人们需要在企业、政府的内网完成数据查询与阅览。而随时随地的获取所需信息至关重要。人们不可能将海量数据带在身边,尤其是当这些数据存储在内网的数据库中的时候。 二、数据采集解决方案 移动数据采集系统以移动终端为载体,结合2G/3G等移动通信网络,建立起一套可移动化的信息系统,通过将企业、政府的内部办公、业务系统扩展到移动终端的方式,帮助用户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用户随时随地关联内网系统,获取所需任务与信息,按照标准

化的工作流程,快速执行采集任务的填报工作,完成对文字、表单、图像、声音和位置信息的采集和实时传递,保证采集任务的快速构建和及时传输、摆脱地域性和网络资源设备的限制,实现精确、快捷、高效、可视化的数据采集模式。 通过整合移动数据采集、信息查询、第三方系统等,形成一套完备的移动应用平台,终端应用可完成数据录入、查询展示等功能,后台管理系统用于接收终端上报的采集数据、管理任务分类和派发、查看任务进展、信息反馈、数据统计、分析和展示以及工作监督等相关工作。 同时对所有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分层次的集中式管理,遵循“分级建设、集中管理、全网服务、在线升级”的原则,为参与移动应用的终端设备提供状态监视、信息推送、文件推送、软件推送、终端控制等操作,支持相应的统计工作。 1、设计原则 基本原则如下: 1.突出重点。以摸清采集对象基本情况,查实数据为主,辅之以其他必要的内容。 2.优化方式。核对与登记一次完成,多种采集手段相结合,以提高效能,减轻中间环节与工作负担。 3.统一组织。在集中管理下,统一设计方案、统一布置培训、统一实施调查、统一处理数据、统一发布数据。 4.创新手段。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采用手持电子终端设备和电子地图,实现数据的采集、报送、处理等手段的自动化、电子化,提高信息化水平。 2、系统组成 采用B/S架构组建后台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通过政府或企业的信息专网与互联网之间安全认证以及协调工作,保证内外网之间信息交互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时性,为用户提供丰富、可靠的管理和数据支持;移动终端采用C/S架构组建前端数据采集系统,提供录入、拍照、定位等多种手段采集数据,通过有线网络上传下载业务流程所需数据。 其核心是移动终端上的数据获取与采集,对业务数据、表单和基础信息数据库导出的信息进行核查,同时全面采集业务流程中的所有数据。此外,在抽取一定比例的数据,通过对填报率、主要指标的填报情况,如差错率等进行质量抽查,由其结果评估基础数据质量。

智慧工厂解决方案(例)

智慧工厂解决方案(例)

智慧工厂解决方案 制造业园区基础网络解决方案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企业业务的扩张、商业模式的创新使得制造企业更多的业务与网络绑定,网络与业务、用户、终端需深度融合协同运作,才能更好的共同支撑企业的运维与业务部署。而传统的制造业园区网络所呈现出的多种业务的分散网络和数据隔离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制造企业全球化的业务拓展和企业总部、分支机构或合作伙伴多元化的业务应用,需要企业通过过网络平台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

云制造、物联网和多媒体业务的应用对制造园区网络的移动性、安全性、业务质量等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网络复杂度的提升需要更加专业的规划部署和更加精细化的运维策略; 传统安全防护不可避免地成为网络安全防护薄弱环节,无法真正满足目前企业客户信息安全防护需求; 终端的多样化和应用场景的复杂化,制造企业网需要能实现随时随地、任何终端的方便接入; 制造企业网络需要承载关键业务的7×24小时不间断运营,可靠性要求高; 制造业企业网络需要建立高效和简洁的网络,避免冗余设备、链路带来的能耗;

制造业园区网络经常面临覆盖范围、区间、带宽、业务属性的调整,园区网络需要能够平滑地适应这些调整。 在“云制造”和“物联网”时代,为了助力制造业企业应对上述挑战,加速全球化和信息化运营改革,长期致力于企业统一网络解决方案的研究和开发,可以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制造业企业统一网络解决方案和服务,有效解决用户在制造业企业园区网络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方案概述 制造业统一互联解决方案为全IP承载的统一网络架构,在网络汇聚层将办公、安防、通

室内装修改造工程测量放线施工设计方案

高淳村级标准厂房集中区工程配套综合楼 2#楼装修工程 工程测量放线施工案 一、工程概况 1、建设单位:高淳经济开发区开发总公司 监理单位:天京建筑工程监理事务所 设计单位:装饰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实建设有限公司 2、工程名称:高淳村级标准厂房集中区工程配套综合楼2#楼装修工程 3、建设地点:双高路以南,古潭檀大道以西 4、工程规模:8032.61平米装修工程。 5、质量要求:符合验收标准。 6、工期要求:150日历天。(以实际开工为准) 二、测量放线: 本工程的施工测量容主要有:对原有建筑物的地面平整度、墙面

垂直度检测、建筑高程检测、地面工程施工测量放线、吊顶工程施工测量放线、墙面装饰施工测量放线、干挂材排版放线、木饰面排版放线。 为保证装修改造工程的施工质量,做到结构安全、装修美观、甲满意。在工程施工前应认真、细致的做好对土建结构的检查、测量工作,了解现状,确定地面、墙面、吊顶等分部、分项工程的测量控制要点。 (一)、施工准备: 1、审核设计图纸、收集工程土建的定位情况、对土建等的水准点进行复合测量校核,允闭合差为±10N(N为测站数)。 2、测量设备的选择:配备1台经纬仪进行竖向控制线的投测,精度为DJ2;配备1台水准仪,精度为DS3;钢卷尺(50 m)1把; 5 m钢卷尺若干。所配备的测量设备均须保证在有效期。 (二)、地面工程的施工测量: 1、由于沉降等原因,首层地面标 高可能与设计图纸不符,根据已校核的 水准点,测设首层±0.000标高,并以 此标高为基准进行标高的竖向传递。 2、 以利于闭合校差。 3、标高的传递式采用在楼梯间和 窗口处进行传递,如图示:

信息采集系统解决方案

信息采集系统解决方案

信息采集系统解决方案 1系统概述 信息采集是信息服务的基础,为信息处理和发布工作提供数据来源支持。信息数据来源的丰富性、准确性、实时性、覆盖度等指标是信息服务的关键一环,对信息服务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针对交通流信息数据,包括流量、速度、密度等,目前主要是基于微波、视频、地磁等固定车辆检测器以及浮动车等移动式车辆检测器进行采集,各种采集方式都存在响应的利弊。针对车驾管以及出入境数据,包括车辆信息、驾驶人信息、出入境办证进度信息等,主要是通过和公安相关的数据库进行对接,此类信息将在信息分析处理系统进行详细介绍。 针对目前交通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以及今后服务质量水平发展对信息来源种类扩展要求,需要建设一套统一的,具备良好兼容性和前瞻性的交通信息统一接入接口。一方面,本期项目的各种交通信息来源可以使用该接口进行数据接入,另一方面,当新的或第三方的交通信息来源需要加入到本系统中来时,可以使用该接口进行数据接入,不需要再次投入资源进行额外开发。 统一接入接口建成后,根据各种数据来源系统的网络环境、系统技术特性和交通流信息数据特点,开发相应的交通信息数据对接程序,逐一完成微波采集系统、浮动车分析系统、人工采集等来源的交通信息数据采集接入。 2系统架构及功能介绍 2.1统一接入接口 统一接入接口的建设的关键任务包括接口技术规范制定、路网路段编码规则约定及交通信息数据结构约定等多个方面。

2.1.1接口技术规范 一方面由于本系统接入的交通信息数据来源多样,开发语言和系统运行的环境均存在差异,不具备统一的技术特性;另一方面,考虑到以后可能需要接入更多新的或第三方的信息系统作为数据来源,应当选择较成熟和通用的接口实现技术作为本项目的交通流信息采集统一接入接口实现技术。 根据目前信息系统建设的行业现状,选择Web Service和TCP/UDP Socket 作为数据传输接口的实现技术是较优的选择。Web Service和TCP/UDP Socket 具有实时性强、通用性强、应用广泛、技术支持资源丰富等优势,可以实现跨硬件平台、跨操作系统、跨开发语言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 项目实施时需要根据现有的信息采集系统的技术特点来具体分析,以选定采用Web Service或TCP/UDP Socket作为接口实现技术,必要时可以两种方式并举,提供高兼容度的接口形式。 为了保护接入接口及其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避免恶意攻击访问,避免恶意数据窃取,可以使用身份认证、加密传输等技术来加以保证。 统一数据采集接口的工作流程可以如下进行:

厂房扩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厂房扩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 1.1 编制依据 1.2 编制原则 1.3 编制内容 1.4 施工总体目标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 工程简介 2.2 工程特点 2.3 现场条件 2.4 施工用电、用水 第三章施工总规划布置 3.1 施工布置原则 3.2 土建工程施工布置 3.3 给排水、通风、消防安装工程施工布置3.4 电气安装施工布置 3.5 项目经理部组织 3.6 项目管理机构 3.7 现场项目经理部主要岗位职责 3.8 临时设施、施工用地计划 3.9 施工用电计划 3.10 施工用水计划 3.11 施工现场排水安排 第四章施工准备及实施目标 4.1 现场准备 4.2 施工平面准备 4.3 技术准备 4.4 物资设备准备 4.5 劳动力组织准备 第五章土建工程主要施工技术方案 5.1 工程测量 5.2 拆除施工 5.3 钢筋工程 5.4 模板工程 5.5 混凝土工程 5.6 脚手架工程 5.7 砌筑工程 5.8 钢结构屋架施工方案 5.9 彩板安装工程

5.10 楼地面工程施工方案 5.11 套管螺栓施工方案 5.12 装饰工程施工方案 5.13 屋面保温防水工程施工方案 第六章安装工程主要施工方案 6.1 管道工程主要施工方案 6.2 电气系统主要施工方案 第七章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及投入的主要物资计划 7.1 施工机械设备及测量仪器配置 7.2 主要计量检测仪器的配置 7.3 投入本工程的主要物资情况 第八章劳动力安排计划 8.1 劳动力计划编制原则 8.2 劳动力计划 第九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9.1 质量方针 9.2 质量目标 9.3 质量保证体系 9.4 质量保证措施 9.5 施工“质量通病”防范、处理、控制的详细措施第十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10.1 安全目标 10.2 安全保证的组织机构 10.3 安全保证体系 10.4 保证安全的措施 第十一章工期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11.1 工期安排原则 11.2 工期目标 11.3 进度计划 11.4 工期保证措施 11.5 施工进度管理制度 第十二章确保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的技术组织措施12.1 文明施工 12.2 环境保护措施 第十三章技术档案的管理 13.1 施工技术资料和管理 13.2 技术档案的内容 第十四章特殊季节施工技术措施 14.1 冬期施工措施 14.2 雨期施工措施 14.3 高温季节施工措施

激光雷达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解决方案

激光雷达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解决方案 0、引言 1、 当雷达探测到目标后, 可从回波中提取有关信息,如实现对目标的距离和空间角度定位,并由其距离和角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中得到目标位置的变化率,由此对目标实现跟踪; 雷达的测量如果能在一维或多维上有足够的分辨力, 则可得到目标尺寸和形状的信息; 采用不同的极化方法,可测量目标形状的对称性。雷达还可测定目标的表面粗糙度及介电特性等。接下来坤驰科技将为您具体介绍一下激光雷达在数据采集方面的研究。 1、雷达原理 目标标记: 目标在空间、陆地或海面上的位置, 可以用多种坐标系来表示。在雷达应用中, 测定目标坐标常采用极(球)坐标系统, 如图1.1所示。图中, 空间任一目标P所在位置可用下列三个坐标确定: 1、目标的斜距R; 2、方位角α;仰角β。 如需要知道目标的高度和水平距离, 那么利用圆柱坐标系统就比较方便。在这种系统中, 目标的位置由以下三个坐标来确定: 水平距离D,方位角α,高度H。 图1.1 用极(球)坐标系统表示目标位置

系统原理: 由雷达发射机产生的电磁能, 经收发开关后传输给天线, 再由天线将此电磁能定向辐射于大气中。电磁能在大气中以光速传播, 如果目标恰好位于定向天线的波束内, 则它将要截取一部分电磁能。目标将被截取的电磁能向各方向散射, 其中部分散射的能量朝向雷达接收方向。雷达天线搜集到这部分散射的电磁波后, 就经传输线和收发开关馈给接收机。接收机将这微弱信号放大并经信号处理后即可获取所需信息, 并将结果送至终端显示。 图1.2 雷达系统原理图 测量方法 1).目标斜距的测量 雷达工作时, 发射机经天线向空间发射一串重复周期一定的高频脉冲。如果在电磁波传播的途径上有目标存在, 那么雷达就可以接收到由目标反射回来的回波。由于回波信号往返于雷达与目标之间, 它将滞后于发射脉冲一个时间tr, 如图1.3所示。 我们知道电磁波的能量是以光速传播的, 设目标的距离为 R, 则传播的距离等于光速乘上时间间隔, 即2R=ct r 或 2 r ct R

工程测量施工方案

安徽长三角电商建材产业园 工 程 测 量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湖北中梅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016年8月21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施工准备 四、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五、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六、±0.000 以下施工测量 七、±0.000 以上施工测量 八、测量技术资料编制、管理 九、设备配置 十、质量控制 十一、安全文明施工

一、编制依据 (一)、《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13) (二)、安徽长三角电商建材产业园厂房施工图纸 (三)、安徽长三角电商建材产业园厂房施工组织设计 根据以上规范关于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对施工测量精度的有关要求,本着“技术先进,确保质量”的原则,制定本施工测量方案,确保圆满完成本工程的施工测量任务。 二、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安徽长三角电商建材产业园1#、3#厂房。1#、3#厂房相同均为总长216m,宽60m,基础埋深不大于-3.0米,建筑檐口标高10米,建筑总高度12.0米,工程结构类型为轻钢结构,单层门式厂房,耐火等级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建筑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2.000m.基础为混凝土结构。 三、施工准备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测量仪器的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 1、检查各专业图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及时解决。 2、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及人员进行初步调配,并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重新进行检定; 3、复印预定人员的上岗证书,由主任工程师进行技术交底。 4、根据图纸条件及工程内部结构特征确定轴线控制网形式。

实时数据采集系统方案

实时数据采集系统项目解决方案

目录 1、背景 (2) 1. 1、引言 (2) 1.2、项目目标 (2) 2、应用系统体系结构 (3) 2.1、实时数据采集系统的原理构架 (3) 3、实时数据采集系统的主要功能….. .............................................................. .3 4、实时数据采集系统主要技术特征 (4) 4.1、数据传输方面 (5) 4.2、数据存储方面 (5) 4.3、历史数据 (5) 4.4、图形仿真技术 (5) 5、实时数据采集系统性能特征 (5) 5.1、数据具有实时性 (6) 5.2、数据具有稳定性 (6) 5.3、数据具有准确性 (6) 5.4、数据具有开放性 (6) 6、DCS及实时数据采集机连接说明 (6) 7、系统运行环境说明 (7) 7.1系统网络环境说明 (8) 7.2硬件环境说明 (8)

1、背景 1. 1、引言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电力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快速响应市场,是电力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企业经营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包括市场分析、经营决策、计划调度、过程监控、销售服务、资源管理等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综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综合信息集成,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保持柔性,因此,建立全厂统一的生产实时数据平台,就成了流程企业今后生产信息化的关键。 1.2、项目目标 “实时数据采集系统”是为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综合优化服务信息系统提供数据基础。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问题是集成,即在获取生产流程所需全部信息的基础上,将分散的控制系统、生产调度系统和管理决策系统有机地 集成起来,不同业务和系统间能够实时的交换和共享数据。 ?建立统一的企业数据模型。 ?解决分期建设的不同应用系统、不同电厂之间彼此隔离、互不匹配、 互不共享的“信息孤岛”问题。 ?保证数据来源一致性,提高数据经过层层抽取之后的可信度。 ?汇总、分析和展示企业历史的业务数据。 ?企业管理层能够直接根据各个电厂的真实数据进行统计数据、分析 逐步钻取直到数据根源。 ?透明底层的数据,监督统计分析数据的准确性。

厂房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厂房工程工测量方案 1.工程概况: xxxx公司二期厂房工程位于xxxx经济技术开发区xxxx公司院内,地处五大街与相安路交口附近,建筑面积18315m2,结构形式为全现浇框架结构,建筑物檐高24.4m,室内外高差450mm,±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450m。 基础为钢筋混凝土承台结构,埋深-1.700m,C15混凝土垫层100mm厚,外轴线尺寸为64.8×57.6m,内设三部电梯,其中两部为货梯。 2.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2.1 从场地实际情况看,连廊后期施工,拟建建筑物的四周场地狭小,故南北向和东西向控制点集中布设在东侧和北侧的原有混凝土路面上,西侧和南侧只布设远向复核控制点。 2.2 布设的控制点均引至四周永久性建筑物或马路上,且要求通视,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侧轴线时或后视时均在观测范围之内。 2.3 根据甲方要求和测量大队提供的控制点形成四边形进行控制。2.4 对楼层进行网状控制,兼顾±0.000以上施工,设置1、9轴,A、K轴为控制轴。 2.5 根据甲方提供的高程控制点数据,向建筑物的东、西、南、北各引测一个固定控制点。 2.6 水准点按三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

2.7 所有控制点设专人保护,定期巡视,并且每月复核一次,使用前必须进行复核。 3.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放样: 地面控制点布设完后,转角处线采用2"经纬仪TDJ2—B进行复测。各轴线间距离采用钢尺量距检测,经校核无误后进行施测。 3.1 基础施工轴线控制,直接采用基坑外控制桩两点通视直线投测法,向基坑内投测轴线(采用三点成一线及转直角复测),再按投测控制线引放其它细部控制线,且每次控制轴线的放样必须独立施测两次,经校核无误后方可使用。 3.2 由于基础挖深为1.3m左右,基础施工时的标高引测可以直接采用基坑外围的-0.500m标高点。 3.3 ±0.000以上施工,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其它细部轴线。 3.4 ±0.000以上高程传递,采用钢尺直接丈量法,若竖直方向有突出部分,不便于拉尺时,可采用悬吊钢尺法。每层高度上至少设两个以上水准点,两尺倒入误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否则独立施测两次。每层均采用首层统一高程点向上传递,不得逐层向上丈量,且层层校核,因±0.000以上结构采用在固定的柱竖向钢筋上抄测结构0.500m 控制点,以供结构施工标高控制,且必须校核无误。 3.5 各层平面放出的细部小线,特别是柱、墙的控制线必须校核无误,以便检查结构浇筑质量和以后的进一步施工。 3.6 二次结构施工以原有控制轴线为准,引放其他墙体、门窗洞口尺寸。外窗洞口,采用经纬仪投测,以贯通控制线于外立面上,窗洞

厂房测量方案汇总

一、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GBJ21-21-95 (3)工程设计图纸 (4)施工组织设计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 本工程工期短,结构质量要求高,因此,对施工测量提出高要求,需要速度快、精度高,以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三、测量仪器配备及使用要求 1、测量仪器 2、所有测量仪器、钢尺均应有鉴定证书,未经鉴定合格的仪器不准使用,测量人员应经常擦试,保养测量仪器及用具,使测量仪器经常处于完好状态,以保证施工的需要。 四、施工测量管理制度 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和工程特点,制定如下测量管理制度: (一)交接桩制度:

1、项目部工程部收到设计图纸、具备交接桩条件后,报告建设单位和公司工程部,确定时间及时进行交接桩工作。 2、交接桩工作由建设单位主持,施工单位由技术组织,在现场由勘测设计单位直接进行交接桩工作。 3、交接桩测量资料必须齐全,并应标桩示意图,表明各种标桩平面位置和标高,必要时要附有文字说明,依照资料,现场核对进行点交。 4、各种标桩采用点交方式,必要时进行现场交接复测。 5、交接桩时,各主要标桩要完整、稳固。交接后,接桩单位应组织测量单位进行必要的复测工作。 6、交接单位在附测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提交交桩单位研究解决。 (二)测量复测制度: 1、为避免测量差错,所有测量内业和计算资料,必须经两人符合。施工中,应采取不同方式不同测点由两人进行复测,其测量工作内容、成果等要详细填入测量手簿内,并签字以示负责。 2、现场内各测量控制标桩,必须定期进行检测,特殊情况应随时进行检测。 (三)沉降观测: 1、水准点设置:在建筑附近不受工程影响的位置设置一个永久水准点。 2、观测点标志,观测点位置:根据图纸要求,设置观测点(如图4-1),沉降观测采用水准仪进行观测。

移动信息数据采集解决方案

移动数据采集解决方案 由于移动终端的携带方便,信号覆盖广,操作便捷等优势,使得移动终端已经成为生活必带随身用品,人们对其给予了越来越高的关注与期望。 企业和政府依托移动终端,采用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定位技术、通过事件分类编码体系、地理编码体系,形成科学的数据采集和更新机制,完成对流程、管理问题的表单、图像、声音和位置信息实时传递,实现精确、快捷、高效、可视化、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管理模式,实现应用与管理方式的多样化。 一、移动终端应用分析 传统的数据采集方式的问题: 依赖于纸质表格和手工填报,之后输入至相关的计算机系统。这样的操作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如手段单一、数据传递不及时、无法确认数据采集的地理位置、时间等。 数据质量难以保证。 数据采集的过程无法监控。 大量繁杂的事后录入工作,不但增加了工作量,录入错误的几率也很高。

传统数据获取方式的问题: 要求复杂的数据交互,同时兼顾现场数据查询和数据录入。 需要固定场所、固定布局的企业和政府信息化建设。 人们需要在企业、政府的内网完成数据查询与阅览。而随时随地的获取所需信息至关重要。人们不可能将海量数据带在身边,尤其是当这些数据存储在内网的数据库中的时候。 二、数据采集解决方案 移动数据采集系统以移动终端为载体,结合2G/3G等移动通信网络,建立起一套可移动化的信息系统,通过将企业、政府的内部办公、业务系统扩展到移动终端的方式,帮助用户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用户随时随地关联内网系统,获取所需任务与信息,按照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快速执行采集任务的填报工作,完成对文字、表单、图像、声音和位置信息的采集和实时传递,保证采集任务的快速构建和及时传输、摆脱地域性和网络资源设备的限制,实现精确、快捷、高效、可视化的数据采集模式。 通过整合移动数据采集、信息查询、第三方系统等,形成一套完备的移动应用平台,终端应用可完成数据录入、查询展示等功能,后台管理系统用于接收终端上报的采集数据、管理任务分类和派发、查看任务进展、信息反馈、数据统计、分析和展示以及工作监督等相关工作。

数据采集处理项目技术方案

xxx大数据库中心数据库 投资商和企业数据采集处理项目 项目编号: 技术方案 xxx有限公司 二○一七年六月 目录 1 引言 ................................................................................................................................................................... 1.1 项目背景 (2) 1.2 项目目标............................................................................................................................................. 1.3 建设原则............................................................................................................................................. 1.4 参考规范............................................................................................................................................. 1.5 名词解释............................................................................................................................................. 2 云数据采集中心 ............................................................................................................................................... 2.1 需求概述............................................................................................................................................. 2.2 总体设计 (7) 2.3 核心技术及功能 ................................................................................................................................. 3 大数据计算平台 ............................................................................................................................................... 3.1 需求概述........................................................................................................................................... 3.2 总体设计........................................................................................................................................... 3.3 数据模型设计................................................................................................................................... 4 数据运营 ......................................................................................................................................................... 4.1 数据挖掘分析 .................................................................................................................................... 4.2 数据分析处理的主要工作 ................................................................................................................ 4.3 数据分析团队组织和管理 ................................................................................................................ 5 安全设计 ........................................................................................................................................................... 6 风险分析 ........................................................................................................................................................... 7 部署方案 ........................................................................................................................................................... 8 实施计划 ........................................................................................................................................................... 9 技术规格偏离表 ............................................................................................................................................... 10 售后服务承诺 ................................................................................................................................................. 11 关于运行维护的承诺 ..................................................................................................................................... 12 保密措施及承诺 ............................................................................................................................................. 13 培训计划 .........................................................................................................................................................

厂房地坪现场施工方法

精心整理 混凝土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本工程为博世苏州211项目,该工程由211主厂房和217门卫房组成,工程总建筑面积约29468m 2。 2/钢C15, 1 234对重点部位单独交底,设专人负责,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5)浇筑混凝土用的架子、走道及工作平台,安全稳固,能够满足浇筑要求。 6)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及加快工程施工进度,本工程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同时也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质量。 7)选择信誉好的混凝土供应商,考察运距,能否满足施工需求及混凝土质量;

提前签订商品混凝土供货合同,签定时,由技术部门提供商品混凝土的供应时间、强度等级、所需车辆及其间隔时间等事项。 8)由业主委托设计院提供混凝土的配合比及外加剂用量。 9)混凝土施工的材料机具准备: a、充分准备混凝土施工所需的浇捣材料和使用机具,并对所有的机具进行检查和试运转,同时准备好应急方案保证人、材、物均能满足混凝土浇捣速度的要求, b c 要求 a12 b c 班人员、后勤管理人员的轮流值班工作,确保连续施工,钢筋班及木工班人员跟班作业,检查钢筋及模板的情况。 (二)、施工缝的留置位置 1)除了后浇带部位,其他地方原则上禁止留设施工缝,如遇特殊情况需留设施工缝的部位必须事先确定和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2)楼梯施工缝处理:须留在楼梯所在楼层休息平台上跑(去上一层)、楼梯踏步

及临侧墙宽度范围之内,另一方向为梯段长度的1/3处,留置施工缝的界面须垂直于梯板。 3)底板后浇带施工缝处理:按设计要求,采取膨胀混凝土后浇方式。 4)其他现浇结构根据厚度分段分层连续浇注,不留施工缝。 三、混凝土的浇筑 1 2 3 4 5 6 较密的部位,应进行技术处理(钢筋绑扎时预埋一根钢管,等浇筑时取出,振动棒从钢管位置下去振捣),局部加大钢筋的间距,找出下棒的位置,并在模板上或相应钢筋位置做出明显标注,以备在混凝土浇筑时使用。 7、混凝土浇筑应分层振捣,每次浇筑高度不应超过振动棒长的1.25倍,即不得超过460mm;在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中50m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下料点应分散布置,至少设置两个下料点,门窗洞口两侧应同时均匀浇筑,以避免门窗洞口的模板发生移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