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误用的原因及对策

第 31 卷 第 1 期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Vol.31 No.1 2010 年 JOURNAL OF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误用的

原因及对策

□卢 燕

(广西医科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 助教,广西 南宁 5300021)

【摘 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普遍存在近义词误用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二语言习得与母语习得的差异性、汉语构词的特点和教材生词释义不当造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词的理性意

义方面、词的色彩差别方面和词的语用方面进行近义词辨析,最终达到让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近

义词的目的。

【关键词】对外汉语;近义词误用;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H195.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4671(2010)01-0145-04

汇教学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

位,可以说词汇教学渗透在整个对外汉

语教学的过程中,而近义词又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学阶段,新词的学习往往采用学生的母语直译、画图、打手势或者用一些简单的旧词解释等方法。这些方法虽然能使学生明白生词的意思,但是母语直译和用旧词解释生词的方法却使越来越多的同义词积存在学生的头脑里,尤其是中、高级阶段水平的学生。这时候如果不及时进行近义词的对比分析,学生就会因为第二语言习得与母语习得的不同、汉语构词法的特点和教材生词释义不当导致近义词误用。从长远来看,不及时解决近义词误用问题,不但会严重制约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而且会成为阻碍对外汉语教学的瓶颈。本文在探寻对外汉语教学中造成近义词误用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注重在词的理性意义、词的色彩差别和词的语用三方面进行辨析以解决近义词误用的问题,最终达到让学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ynonyms Misuse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LU Yan

(Assistant,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Nanning, Guangxi 5300021)

Abstract: Synonyms misuses are prevalent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The main reason lies in the difference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word formation and improper interpretation of new words in the teaching materials. Therefore, the teachers should guide their students to discriminate synonyms from aspects like the connotation, pragmatics, etc. so as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using the synonyms in a proper way.

Key words: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synonyms misuse; teaching strategy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0 年第 1 期

生正确理解和使用近义词的目的。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误用

问题

近义词指的是意义基本相同但用法不完全相同的词,近义词误用就是误用近义词导致句子表意不清或表达不得体的一种语言现象。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近义词误用主要出现在中、高级阶段水平的学生里,体现为近义词词义混淆、语体色彩不分和语用不明等几个方面。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造成近义词误

用的原因

(一)第二语言习得与母语习得的不同造成近义词误用

作为第二语言的近义词获得与习得,与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不同。由于生活环境以及日常接触的原因,母语近义词的习得基本上是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中完成的,或者说是长期使用母语的结果,对于母语是汉语的学习者来说,遇到较难区别的近义词,采用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或是查字典的方法就可以轻松地解决,即使不能准确说出两组近义词的区别,但是在日常交际中一般不会造成误用。比如“美丽”与“漂亮”,也许很多母语是汉语的学生都说不出这两个词的微妙差别,但是用到具体的句子里,做出选择就轻而易举:

你的字写得真漂亮。(相比之下选择用“漂亮”)

那是一个关于爱情的美丽的传说。 (毫无疑问用的是“美丽”)

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一般是在课堂中进行,词汇尤其是近义词的习得在学生学习前根本就没有接触过。生词的习得仅靠教师的讲解或是课文后面的对照注释,陌生的程度可想而知,更不可能形成我们平时说的“语感”。由于缺乏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同步联系,而且受到母语及已获得知识结构的定式干扰,词汇教学比母语习得远远复杂得多,这使对外汉语的近义词教学显得更为复杂。此原因是留学生近义词误用的根本。

(二)汉语构词法的特点造成近义词误用

汉语构词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汉语中有意义的单音节词差不多都能充当词根语素。词缀语素少而且造词能力较弱,由此汉语中运用复合法组合词根语素构成合成词的情况较多。如:“推”这一个词根,分别加上“进”和“动”就可以组成一组看起来相近,但是用法和意义却不尽相同的近义词。再如:“感”这一个语素,加上词根“谢”和“激”就可以组成“感谢”、“感激”这两个近义词:(以下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1)推进:推动工作,使前进。

(2)推动:使事物前进,使工作展开。

(3)感谢:感激或用言语行动表示感激

(4)感激: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如果教师仅仅按照字典上的意义来进行解释,学生也许还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两组近义词的区别。以下是笔者仅按字典的字面解释以后给学生做练习的反馈情况(共有50个学生做这个练习):(1)把科学研究推进到一个新阶段。(错误率66%)

(2)这么一件小事,不用感谢我。(错误率43%)

上面的数据表明,对于相同词根的复合词,仅仅按字典的义项来解释,不能满足让留学生区别近义词的要求,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必须寻求一种更为有效的途径。

(三)教材生词释义不当造成近义词误用

大部分对外汉语教材生词部分的讲解一般都采取生词对应拼音,再对应英文的注释方法。这一方法并不全无道理,毕竟英语是世界的通用语,运用英文注释不仅使母语为英语的学生更好地理解生词,而且对其他非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学生理解生词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不同语言的词汇之间,由于语体意义、语义范围和使用情况等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因此除了少数一部分,如专有名词外,基本上是不存在这种简单的对应关系。再者,采用这种一一对应的解释方法会让学生无法区别众多汉语近义词的细微差别,以致误用词语,造成口头交际和书面运用的不得体。例如:

为了、以便——for

但、却——but

和、而——and

再、又——again

这四组近义词中每一组在教材的生词解释中都有相同英文注释,学生就很可能根据这些注释主观

地认为这两个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于是出现“以便不让爸爸妈妈担心,她没有把这件事情说出来”,“她告诉别人提前到那里,却她迟迟没有出现”, “我而你是好朋友”或“你明天又来吧”的错误。因此,在教材编写中也应注意到这一问题,尽可能详尽地解释生词,突出其差异性。

三、解决对外汉语近义词误用问题

的主要对策

近义词是语言经过漫长发展形成的一个特点,是语言精细、严密的表现。它使语言更加丰富多样,为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提供了必要条件。准确辨析近义词,是恰当地运用语言的一个重要基础。许多留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汉语学习以后,语言表达常常让他们困惑不已,他们常常不知道应该用哪一个词,才能准确地把自己的真实感受或实际情况表达出来。而对近义词的研究以及把相关的教学法运用到实践中去,帮助学习者选择正确、得体的表达方式正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通过上面的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解决近义词误用的教学对策。

(一)词的理性意义方面

(1)释义法

现代汉语中,近义词指的是意义相近,但是用法不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的词。对于母语是汉语的学生来说,它们可以准确地分辨哪些词有相同的义项,哪些词没有。而留学生从小不在“汉文化”圈中长大,缺乏语言环境对语言习得的促进作用,他们甚至无法分辨哪些词是近义词哪些不是,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范围比本国学生要宽泛一些。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要是会让留学生感觉到意思差不多,容易产生误用的那些词在他们眼中就都属于近义词的范围。即使这些词当中,有一部分是本国学生看来毫无近义之处的词语,它们只是在某个字或某个义项有联系,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这一部分词语也应该看作是近义词,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些词进行辨析。如“深”和“亮”本来不是一对近义词,只是在表示程度时包含“很”这个义项,但很多学生都会混淆它们的意思。对这部分“近义词”教师只要采用释义法,把词语本身的意思解释清楚就可以了。

(2)分析语素义法

从词干的角度看,词语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种。单纯词由一个语素组成,表达的词汇意义和语素义是一致的。合成词由词根加上词根(或词缀)组成,它包含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表达的词汇意义虽然不是每个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但是有相同词根的合成词,另一个语素在区别整个词的意义时也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因此,在讲解合成词时,就要注意具体分析构词的各个语素在整个词汇意义中的作用。例如,前面我们提到的辨析“推进”和“推动”两个词,用字典里的意思进行解释以后,部分学生还是不能区别这组近义词。观察这两个词,在构词上它们都有“推”这一个词根,唯一不同的是一个词加了语素“进”,另一个词加了语素“动”,因此辨析的重点可以放在这两个不同的语素上。“进”有“向前进”或“进步”的意思,也就是说被“推进”的事物旨在于向更高层面发展;而“动”有“移动、运动”的意思,也就是说被“推动”的事物旨在于发生变化,可以指地点、空间、性质等方面的变化。这样一分析,两个近义词的区别就更明显了。

(3)时态分析法

现在汉语中存在着不少带有隐形时态概念的成对的近义词,它们表达的意思别无二致,较好把它们区别开来的,就是它们表达了不同的时态意义。这一分析法可以给支配这些近义词的使用的种种限制提供一个更为合理的解释。如前面提到的“再”和“又”这一组近义词。“再”和“又”作副词的时候,都有“动作重复发生”的意思。但是,在下面的例子中二者又不能互换:

(1)你看,他又来了。

(2)你看,他再来了。×

(3)昨天我去上街又买了一本词典。

(4)昨天我去上街再买了一本词典。×

(5)这里的风景很优美,以后我还要再来。

(6)这里的风景很优美,以后我还要又来。×

用时态法分析上面的例句,例(1)中的语境是现在,这时只能用“又”而不能用“再”。例(3)中的语境是过去,这时选用“又”。例(5)中的语境是将来,则选“再”。通过上面的例子分析,可以得出,“又”表示动作在现在和过去的重复;“再”表示动作在将来的重复,二者之间的区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自隐含的时态意不同。类似这样可以采用时态分析法来解释的近义词还有很多,如“后来”和“以后”、“尽管”和“即

卢 燕 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误用的原因及对策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0 年第 1 期

使”、“常常”和“往往”等。

从词的理性意义方面探讨对外汉语近义词教学法,还可以采用区别意义轻重的方法,如“轻视”和“蔑视”、“十分”和“万分”这两组词,后者的意义都比前者重。此外也可以从词表示个体或集体范围方面来考虑,如:“药物”和“药”、“人群”和“人”等。

(二)词的色彩差别方面

汉语中大部分的词除了基本的概念意义之外,都带有附加意义,主要表现在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个方面。很多近义词就是由于色彩意义和语体意义的不同而形成。

(1)感情色彩分析法

区分感情色彩意义的差异对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词汇、辨析近义词是很重要的。人们在话语表达时,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带有对事物的主观态度及各种感情。有的词是褒义,有的是贬义,有的是中性。因此,第二语言的近义词习得,不仅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对有感情色彩的词语,还要分清是褒义词语还是贬义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来选用,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准确、鲜明地表达出来。如果外国留学生不能正确清晰地掌握这类近义词,就可能犯错。例如,如果学生不能区分“效果”和“后果”在感情色彩上的差别,很可能就会把“后果”用成褒义,说成“这种药的后果很好”。

(2)语体色彩分析法

语体是由于交际环境不同而形成的使用语言的特点的体系。一定语体的形成和存在,是为了一定的社会交际需要。汉语语体色彩可以分为两种,即书面语和口头语。前者适用于庄重的场合,有书面语色彩;后者适用于一般的场合,有通俗的口语色彩。了解词的语体意义,对留学生区分近义词也有一定的帮助。如“诞辰”和“生日”,前者适用于书面语,后者适用于口头语。如果留学生不能区别这两个字在语体方面的差异,学习了“诞辰”一词之后,可能就会在日常生活中说出“今天是我寿辰”的句子。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这方面的比较更好地辨析近义词。

(三)词的语用方面

(1)词性对比法

对外汉语教学中对比的近义词,大部分词性是相同的。但确有些近义词词性不同或不完全相同。这种不同恰恰制约着近义词的用法,使其在使用时存在着细微的差别。例如“忽然”和“突然”,都表示很快并且出乎意料的意思,当它们作副词在句中充当状语时,二者可以互换,如:“我们正玩得高兴,忽然/突然下雨了”。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突然”可以作形容词,而“忽然”不能。如:“这件事发展得太突然了”、“地震是在夜间,发生得非常突然”这两个句子里的“突然”都不能换成“忽然”。再如“适合”和“合适”,“适合”是动词,只能做谓语,后面带宾语。“合适”是形容词,可以做定语,也可以做状语和补语。例如“我觉得这件衣服不一定适合你”、“这件衣服你穿起来很合适”、“合适的码数”等等。

(2)适用句型分析法

结合句法来讲解近义词有时会收到较好的效果,特别辨析某些虚词或副词,讲解时应结合句法内容。例如“千万”与“万万”用于提建议时,都有让对方“一定、务必”的意思。但是“万万”只用于否定句,例如“考试中万万不可粗心大意”、“万万不要忘了,你是中国的子孙后代”;而“千万”则没有这样的限制,例如“不管你听到什么声音,千万不要开门”、“我对你说的话,你千万要记住”。在辨析这类近义词时,可以向学生解释清楚两词在适合的句类上不同,这样才能避免使用中出错。

在近义词的辨析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近义词的词汇意义基本相同,但在具体的使用中,它们各自所搭配的对象却不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约定俗成,不能任意改变的。例如:“交换”一般和“礼物、意见、资料、产品”等搭配,而“交流”则与“思想、经验、文化”等搭配;“充分”和较为抽象的事物搭配,如“理由充分、条件充分”,“充足”和具体事物搭配,如“阳光充足、事物充足”。这部分近义词只能够依靠老师的总结以及学生的日常积累。

总之,近义词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近义词掌握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衡量留学生汉语水平的一个方面。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两个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可以避免遣词造句时词语重复单调,使语言更加生动活泼而富于变化。总之,教师认真分析造成近义词误用的原因,总结适当的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水平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

(下转第 137 页)

但外商投资机构基本上以英语为主。

[4]《小语种就业情况如何?》,见《扬州时报》2009年2月 6日A18版。

[5]《多语种招商引来日企》,见《珠江时报》2005年7月15日。

[6][9]引自《北京外国语大学魏崇新院长解读对外汉语专业》, 见露瞳主持的中国教育电视台《专业导航》,7月30日。

[7] 据笔者所了解,地方性的涉外报纸有《广西民族报》周报 (壮文)、《广西侨报》周报、《上海侨报》周报、《淄 川日报》周报、《海南侨报》周报、《日本新华侨报》、 《三都澳侨报》等等。在国外的中文报纸,比如联合早报 (GB)(新加坡);国际时报(GB、BIG5)(马来西亚)

南洋商报(GB)(马来西亚);商报(BIG5)(菲律宾); 华人周报 (GB、日语);中南报(GB)——华裔侨社 中文周报,发行及美国南部,包括中港台及世界政经社 会及侨社新闻……[8] 潘懋元. 规模速度质量特色——中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 中的若干问题[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1)。

[10] 陆俭明. 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J]. 世

界汉语教学,2004(1),此文也曾提过类似说法,汉 语热。

[11] 周雪婷. 对我国高校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新思 考[J]. 时代教育,2009(3)。

【收稿日期 2010-01-15】

【责任编辑 谢文海】

(上接第 148 页)

【参考文献】

[1] 牟淑媛,王硕. 汉语近义词学习手册[Z]. 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4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Z].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 倪立民. 语言学概论[M]. 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4] 徐丹. 汉语句法引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 朱德熙. 语法讲义[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6]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 版社,2005.

[7] 赵金铭.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8] 黄伯荣. 廖旭东.现代汉语[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收稿日期 2009-11-24】

【责任编辑 谢文海】

黄桂凤 对外汉语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以玉林师范学院对外汉语专业为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