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微博舆情中的用户分类研究_方洁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微博舆情中的用户分类研究_方洁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微博舆情中的用户分类研究_方洁

微博的网络舆论和不良影响浅析

微博的网络舆论和不良影响浅析 [摘要]:我国有2.81亿的网民都使用微博,微博凭借信息发散状流动,形成“蒲公英式”传播,以其独特优势,在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日益巨大作用,成为网络舆论监督的一支新生力量。本文分析微博信息流动的特点,传播方式的解析已经针对不良影响的诊断。 [关键词]:微博信息流动特点;传播机制;不良影响

一、微博的定义 2013年1月16日消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而同时截至2013年12月,我国微 ① 二、微博信息流动的特点 微博作为网络舆论监督的一种,相对于传统舆论监督,有着自己基于互联网之上的独特特点。 (一)微博信息发布的即时性 随着新媒体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中国公民表达诉求,抒发意见,监督权力,建言献策的重要途径。网络舆论已达到任何机构都无法忽视的地步。与手机媒体相结合。微博与手机相结合,是对互联网交互行为的一种延伸,网民由此可以保持移动在线状态,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即时观察到别人对事件的评价,并能发表自己对现实的意见。更为重要的是,微博用户可以借助手机媒体成为即时的报道者,对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简洁而快速的报道,并有超过传统媒体报道速度和广度的可能性,这可以丰富舆论参与者对现实的把握和对意见的表达。 从7.23动车事件中,有两条最快的现场微博在事故中被无数博友转发,第一条微博发出时间是20时27分,这个时间节点是在动车事故发生之前的20分钟,网友“Smm_苗”发出第一条现场微博:“狂风暴雨后的动车这是怎么了?爬得比蜗牛还慢……可别出啥事儿啊。”此条微博转发2.4万次,跟帖评论7600多条。随后在事故发生后的20时47分钟的节点上,正在出事列车上的博友“羊圈圈羊”发出一条求救微博:“求救!动车D301现在脱轨在距离温州南站不远处!现在车厢里孩子的哭声一片!没有一个工作人员出来!快点救我们!”此条微博被转发10余万次,跟帖评论两万余条。微博被转发的同时,大量网友也赶赴现场进行救援。毫无疑问,这两条最初的微博求助信息为医疗部门争取“黄金1小时”的救援时间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这个就是微博与手机相结合,把微博的信息发布的即时性演绎的淋漓尽致。 (二)微博信息的自主性 微博作为一个草根媒体。每个人都可以发布自己的信息,而且微博字数要求少,使用门槛低。中国大多数微博网站最多只能发布140个字,所以它也被网民成为“一句话博客”。这就迎合了大多数普通人想使用博客却并不具有太高的文字驾驭能力的要求,因此所以微博短小精悍的形式让更多人有机会表达自我。

基于微博传播的热点事件舆情发展态势研究

目录 前言 (2) 一、事件研究背景 (3) 二、“弯弯事件”舆情在微博传播中的阶段表现 (4) (1)舆情起源阶段 (4) (2)舆情放大阶段 (4) (3)舆情引爆阶段 (5) (4)舆情消退阶段 (5) 三、微博传播对“弯弯事件”的形成发挥相当作用的原因 (5) (1)话语权的下移 (5) (2)信息传播渠道多样 (6) (3)微博活跃用户及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7) 四、微博传播下“弯弯事件”舆情不断发展的动因 (8) (1)事后相关单位的不作为:当事人及网民负面情绪的催化剂8 (2)微博活跃分子用户介入:舆情爆发的加速器 (9) 结语 (9)

基于微博传播的热点事件舆情发展态势研究 摘要: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最大的社交公共信息传播平台,是社会热点事件舆论场形成的重要阵地。微博因其具有传播方式简单、操作模式方便以及信息平台开放便捷,从而更能促使信息裂变式传播,且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和实效性。微博已成为影响舆论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也即“弯弯事件”自4月5日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一度成为新浪微博热搜榜首。本文以“弯弯事件”为案例,分析微博对该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所产生的作用、描绘微博传播作用下该舆情事件的“发生-发展-消解”的演进路径以及剖析该事件舆情发展的动因。 关键词:微博传播热点事件舆情发展态势 前言 近年来,由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正处于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多发的转折期。尤其2016年以来的这几个月,突发事件频发,如:“山东非法疫苗”“常州被污染的学校”“火灾拍摄者残忍42秒”“朋友圈直播杀人”等等,这种现象不容小觑。在这些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中,微博已经成为第一时间发布公共信息的平

浅谈在我国微博大环境下对我校微博舆论监管工作的启示

浅谈在我国微博大环境下对我校微博舆 论监管工作的启示 姓名:陈少东 学号:10B07180231 班级:10传播2班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课程:《管理学课堂》 指导老师:张润兴老师 二O一一年十二月十八日

【前 言】: 自2010年初以来,我校各组织、社团等陆续开通了微博,在微博大众化的现实阶段,各高校陆续通过微博进行宣传和舆论领导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因为微博已然成为高校学生获取信息、发布消息的重要手段。高校也希望借助主动出击,占领微博世界一席之地进行话语权的掌控和服务管理,就必须通过良好的方式把这种措施推到实践中去。 目前,我校校级微博如“上海建桥学院”、“上海建桥学院校长办公室”、“上海建桥学院新闻资讯”;院系(部门)微博如商学院的微博“建桥商学院”、校就业办的“建桥就业互动”;社团微博如校赛扶(SIFE)社团的“上海建桥学院SIFE团队”、校大学生通讯社的微博“上海建桥学院大学生通讯社”等;在微博流行的阶段,各组织也顺应潮流,推出了自己的微博,在校园互动和交流中,互相促进,而良好的校园微博监管和维护也成为微博有关部门改思考和考虑之事。 本文我将从我国微博现状,进而用《管理学》中的部分知识,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在现代传媒理念的视角,进行初步的分析。给出相应的结论,从而理顺微博监管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同时借助管理学、传播学等方面的理论,对微博在现代管理中的正、反作用进行了较为深入剖析,并就微博如何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有效地为社会和公众服务,以及高校本身如何与微博实现互通,共同应对危机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为社会公众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实现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调适公众心理,进行舆论监督,在满足公众信息需求中保持社会正常运转。 2011年12月15日,北京率先提出实行“微博实名制”。在虚假信息频繁的微博时代环境下,很多人对北京的微博实名制举措拍好,但更多的人认为这是多余之举,也有舆论扼杀之嫌,所以,在微博大环境下进行良好的微博监管和服务,成为管理学研究的重要部分。 在当今,微博迈向普及和国际互联网作为崭新一代的传媒的兴起和发展,和20世纪后期经济运转的进一步加速和全球化的过程相伴随。在当前我国开放微博业务的形势下,加强现代传媒的管理,更加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首先,加强现代传媒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其次,加强现代传媒管理是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再次,加强现代传媒管理是我国文化产业自身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因此,加强微博的管理,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是迫在眉睫,必须引起我们国家管理层的高度重视。 现代传媒管理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要搞好现代传媒的管理,了解和掌握它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要求十分必要。当然,管理的范围和内涵十分宽泛,管理分解的层面也各不相同。从管理学中的观念、机制、知识和环境几个关键的环节试作剖析,以期推动对现代传媒管理认识和实践的深人与发展。第一,重视观念的管理,学会按国际惯例办事。在现代传媒的管理

微博对网络舆论生成模式的影响

微博对网络舆论生成模式的影响 内容提要针对微博(微型博客)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现状,本文结合几个微博网站的特点,着重探讨了微博对网络舆论生成模式的影响,并借用“长尾理论”和“短板理论”阐述了微博舆论影响力的来源,最后作出了相应的诠释图。 一、问题的提出 舆论,是公众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对与自身或社会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意见和态度的总和。和舆情、民意相比,舆论的概念相对狭窄,舆论须是公开的公众意见,且舆论必需依靠媒介的传递作用。在传统媒体时代,舆论局限于主流媒体对社会意见的多数化反映;在信息时代,新媒体的大量涌现,改变了舆论发生、发展和反映的方式。 “模式”是对重复出现的现象的总结,事物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作用模式。本文中“舆论生成模式”是对舆论如何被产生、集合及反映等的一种概括,并探索将舆论生成模式分为微观生成模式和宏观生成模式,微观的舆论生成模式倾向于对舆论生成机制的描述,如“把关人”、“沉默的螺旋”、“议程设置”等,宏观的舆论生成模式侧重于探讨社会传播环境改变后舆论生成模式的宏观变化,也就是对大众、互联网络、社会现实、网络受众等相互关系的考察,本文侧重于对宏观的舆论生成模式的探讨。 以往生成模式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使我们对原有的方案可以一再利用。如在传统媒体时代,报刊、广播、电视根据现实的宣传需要,可以进行由下而上的舆论反映,或是由上而下的舆论引导,在这个阶段,政府主导的传统媒体是社会舆论的核心,舆论是相对集中的,主流舆论的生成模式也较为简单。但互联网的出现激发了舆论生成模式的变化,网民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发表言论,越来越多的论坛、群、圈子以及各种即时通信工具开始出现,使网民的话语表达权得到了充分发挥,政府和传统媒体开始重视互联网上的群众意见,以积极发现问题,推进社会的和谐、进步。我们看到,近年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废止、山西黑砖窑事件的解决等都受到了网络舆论力量的推动。 2008年以后,微博在我国开始加速发展,大量微博网站出现,如新浪微博、嘀咕微博等。在微博之前还出现了其他很多网络交流工具,如聊天室、论坛、贴吧、博客、SNS、即时通信等。从形态上看,微博集成了Web2.0时代网络交流工具的许多特征,包括博客的记事,聊天室的即时滚动,论坛的跟帖排列,SNS的好友添加、即时通信的快速交流和传递等。现在,国内的多数微博还可以进行多种手段的信息发布和同步。 可见,微博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形式,它具有不同于以往网络传播手段的特点,并表现出了巨大的影响力。因此,研究微博对以往网络舆论生成模式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微博的内容特点和用户特征 具体来看,当今多数微博客传播的内容仍比较琐碎,多为用户的个人生活信息,即使微博上的热门话题与主流媒体的新闻排行也差异巨大。以嘀咕微博、9911微博和Fllow5微博为例,2010年1月22日的热门榜上的话题与网易新闻、人民网新闻的一周排行相同之处甚少,在这几个微博网站上出现较多的话题是“过年”、“寒假”、“阿凡达”、“海地地震”、“腊八”、“降温”、“考研”等。 从用户特征来看,微博用户以年轻群体为主,热门话题中的“寒假”、“考试”等话题居多,体现出学生群体较为活跃,以9911微博客为例,截至2010年1月22日,最活跃的前50名用户中,除了机构用户和未标年龄的用户外,仅有一名60后,两名70后,80和90后则占到16名,这样的年龄结构符合CNNIC对网络用户年龄分布的调查;另外,像新浪微博和9911微博都努力用名人微博提升网站人气,嘀咕微博则有“名人堂”栏目;滔滔微博和Follow5微博对名人效应的依赖则均不明显,滔滔微博的用户特点是以QQ用户为主,Follow5微博与嘀咕微博共有的一个亮点是,可以把全国用户的微博发布按地理位置即时显示在一幅中国地图上。 三、微博的舆论影响机制

舆情案例分析

网络舆情案例分析 一、舆情危机管控现状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微博、社交类网站、视频类网站及移动通信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革,其对网络舆情状态的影响更加复杂深刻,舆情已成为当前社会和谐度和稳定度的标志,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互联网信息具有丰富性、海量性、复杂性、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对其理解和把握越来越需要用科学、精准、可信的方法。然而,一些部门在网络舆情的收集分析、监测研判、回应沟通、引导说明和危机管理过程中,尚处于粗放式阶段,相关工作较为感性主观,一些部门仍然停留在“部分网民认为”、“某网友认为”等定性描述上,缺乏科学、扎实、直观、量化、可比对的数据基础,难以全面反映特定区域和特定时域网络舆情发生、发展状况与趋势,更谈不上形成系统、规范的网络舆情分析研判体系。如何从主观判断迈向客观分析和量化管理,建立定向分析、定量研究与有效管理体系,成为我们及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案例分析:济源“瘦肉精”事件中双汇的危机公关 1、概述:201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的维权行动中曝光了济源双汇集团所用生猪中含有大量瘦肉精,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此次事件引起广泛热议。双汇集团进行了一些列危机公关行动,

但其中漏洞百出。面对如此状况,如何突出重围重塑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呢?下面将针对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包括:双汇“瘦肉精”事件的经过,双汇在此事件中的危机公关的手段和效果分析,以及双汇危机公关手段的改进和思考,用危机公关中的危机处理原理,分析制定危机公关策略。 2、瘦肉精事件回顾 2011-03-15双汇被爆使用瘦肉精猪肉,“健美猪”大行其道2011-03-16双汇集团承认使用瘦肉精猪肉,发声明致歉 2011-03-17商务部派出督导组前往河南,督查双汇集团下属企业,农业部,开展瘦肉精拉网式监测,双汇集团再次声明,高管被免,产品收回 2011-03-19 国务院派人督查瘦肉精,河南沁阳清查被指过场2011-03-20 河南首次通报:双汇冷鲜肉瘦肉精抽检呈阳性2011-03-21 济源双汇无限期停产整顿,双汇发展重组存隐2011-03-22 济源双汇公司确认17头瘦肉精生猪,国务院工作组要求彻查“瘦肉精”事件,严肃究责 2011-03-23 双汇紧急召开4000多人规模的全国经销商视频会议,以应对下架危机,希望能重新启动市场 2011-03-25 河南“瘦肉精”肇事来源基本查明,发现3个制造窝点 2011-03-30 农业部排查称河南瘦肉精事件属于个案 2011-04-01 双汇召开万人大会二度致歉,拟引入第三方检测产

微博舆情传播规律研究

情报学报 I SSN1000-0135 第31卷第12期1299- 1304 2012年12月J O U R N A LO FT H EC H I N ASO C I E T YF O RSC I E N T I F I C A N DT E C H N I C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 I SSN1000-0135V o i .31 N o .12 1299-1304D e c e m be r 2012 do i Z 10.3772/j .i s s n.1000-0135.2012.12.010 收稿日期Z 2012年7月18日 作者简介Z 钱颖 女 1976年生 博士 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Z 信息资源管理\新媒体传播O 张植 女 1988年生 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Z 网络舆情传播\新媒体传播O E -m a i i Z z ha ng na n339@126.c o m O 赵来军 男 1970年生 博士 教授 高级工程师 主要研究方向Z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O 钟永光 男 1972年生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Z 系统动力学与运营管理O 1) 基金项目Z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90924030) 上海浦江人才项目资助(11P J C 075)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曙光计划 项目(09SG 3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Z 10Y J A 630021)O 微博舆情传播规律研究 1) 钱 颖1 张 捕1 赵来军1 钟永光 2 (1.上海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 200444;2.青岛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青岛 266071) 摘要 随着用网络户数的增加 微博已成为网民表达意愿的重要渠道 成为当前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工具之一O 由突发事件导致的舆情在微博上传播迅速 影响广泛O 基于传统传染病模型(SI R 模型) 本文对微博上舆情传播规律进行研究 建立了微博舆情传播模型 并用2011年甘肃校车事故在新浪微博上的传播进行实证研究O 研究发现Z 原创 转发帖子爆发迅速 第二天达到峰值 衰退的速度较慢 六天后帖子数稳定在较低水平O 用微博传播模型对甘肃校车事件中舆情传播规律进行仿真 仿真结果与历史数据拟合度高 验证了此模型用来研究微博舆情传播规律的可行性O 最后利用此模型 研究了不同情景下的微博舆情传播规律O 关键词 新浪微博 突发事件 SI R 模型 微博舆情模型T h e s p r e adof p u b l i c s e n t i m e n t onmi c r o-b l oggi n g u n d e r e m e r ge n c i e s O i a n Y i ng 1 Z ha ng N a n 1 Z ha o L a i j un 1a nd Z ho ng Y o ng g ua ng 2 (1.m anage m e nt sc ho o l shanghai u ni u e r s i t y shanghai 200444; 2.m anage m e nt sc i e nc e and E ngi e e r i ng de p ar t m e nt @i ngdao u ni u e r s i t y @i ngdao 266071) A b s t r ac t Wi t h t hei nc r e a s i ngnum be ro f us e r s m i c r o -bi o g g i ngha sbe c o m et hem o s t i nf i ue nt i a i c o m m uni c a t i o n c ha nne i .T he pubi i c o pi ni o n g e ne r a t e d by e m e r g e nc y s pr e a ds r a pi di y o n t he m i c r o -bi o g g i ng a nd ha s g r e a t i m pa c t .b a s e d o n t he t r a di t i o na i r um o r s pr e a di ng m o de i (SI Rm o de i ) w e s t udi e d t hepa t t e r n o f pubi i co pi ni o n di s s e m i na t i o n o n t hem i c r o -bi o g g i ng .T hes c ho o i bus a c c i de nt ha ppe ne d i n G a ns u pr o v i nc ei n N o v 2011i s us e d a s a n e m pi r i c a i e x a m pi e .D a t as ho w s t ha t t ha t t he num be r o f o r i g i na i po s t s a nd f o r w a r de d po s t s i nc r e a s e d r a pi di y a t t he be g i nni ng r e a c hi ng pe a k o n t hes e c o nd da y w hi i er e duc e d s i o w i y r e a c hi ngai o ws t a bi ei e v e i s i xda y s i a t e r .T hem o de i s i m ui a t i o n r e s ui t f i t s t hehi s t o r i c a i da t a w e i i w hi c h i s a n e v i de nc e t ha t t he m o de i c o ui d be us e d t o s t udy t he pubi i c o pi ni o n s pr e a di ng o n m i c r o -bi o g g i ng .b a s e d o n t he m o de i s i m ui a t i o n w e a na i y z e d ho wpubi i c o pi ni o n s pr e a d unde r di f f e r e nt s c e na r i o s . K e yw or d s Si na m i c r o -bi o g g i ng e m e r g e nc y SI Rm o de i pubi i c s e nt i m e nt s pr e a di ng m o de i o n m i c r o -bi o g g i ng 1 引 言 微博自2009年8月上线以来得到全面推广与应用O 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 我国微博用户数 量已达到2. 5亿O 由于微博信息产生和获取具有很强的自主性 内容短小精悍 信息共享便捷迅速等特点 微博已经成为网民们表达意愿\分享心情的重要渠道O 人民网舆情分析专家预测 在未来的突发事件中 微博将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工具O 突发事 - 9921- 万方数据

网络热点舆论传播规律及其应对

MEDIA OBSERVER 全国新闻核心期刊·江苏省十佳期刊 □燕志华 近年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举世瞩目。在广袤的城乡之间,绵延着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也最急遽的城市化,构成了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史上 的大事件。但随之而来的, 是城市拆迁、城中村等负面效应逐渐显露。与此同时, 工业化浪潮始终伴随着城市化的步踵,环境污染、食品事件等社会危机接连爆发。两者齐头并进,使得中国在社会转型、 国民转性的关键时期,矛盾凸显。在中国的经济问题向社会领域快速渗透之际,网络化浪潮又扑面而来。中国的网民在短短几年内快速增长到3亿多人,在虚拟世界依然人口第一。网络是个迥异于现实的新社会空间,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力暂付阙如,网络舆情呈现出极端多元化和复杂化。城市化、工业化和网络化合流,使得眼下中国发展面临的复杂局势,世所罕见。 真实社会与虚拟社会,彼此叠加,构成了一个立体、多维的传播空间。网络也使得社会事件传播的途径和影响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很多新闻事件,是网络炒热之后,传统媒体才跟进。传播议程设置的权杖,前所未有地落到了网络的手里。频发的社会事件,经网络的放大,已给现实世界带来了不小的困扰,研究网络舆论传播,变得十分必要和迫切。让我们试以杭州“七十码”事件为例,寻找网络舆论传播的某些规律,为我们进行网络时代的社会危机公关处理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5月初,杭州街头发生了一起赛车者撞死一名大学生事件。由于网民的深度介入,最终发展成举国皆知、影响巨大的社会事件。 事发不久,现场图片即上传到网络。在一张图片上,肇事司机胡斌的年轻朋友在现场叼着烟、勾肩搭背,表情轻松而漠然,引发了网友愤怒,针对胡斌的“人肉搜 索”就此展开:有钱子弟!多次超速,但驾照一直未吊销……胡斌背景的曝光,堪称 是这起网络传播事件的转折点———“富二代”这个带有强烈标签色彩和社会分层意味的词汇就此出炉。网络关注从此沿着两条路径发展:一是继续“就事论事”,二就是围绕“富二代”话题展开。而对后者讨论之热烈,远远超过了对车祸本身的关注。有网民建立了专门网站,汇集各种相关话题,所有人用搜索引擎稍一检索,即可直接切入话题。 事态已经从原先的一条主干发展成了枝桠众多的“话题之树”。不久,当地交警部门宣布,该车速度绝非外界猜测的80码甚至90多码,实际只有“70码”。这个结果立刻引来无数网友强烈 质疑。此前警方还声称,事故现场没有监控录像,但5月9日,浙江卫视却播放了一段现场监控录像。针对杭州警方的网络恶搞随后展开。根据警方的“70码”说法,网友们讽喻性地创造了“欺实马”一词,一时成为热门新词。此案中,对“仇富”等现象的探讨,也都是热点。 到今年8月份,在该案宣判之际,一个“杭州七十码事件肉出疑似替身张礼礤”的帖子在网上现身了。虽然当地法院再三驳斥“替身”之说,却几乎无人相信。直到新华社刊发记者专访,并且拍摄了一张胡斌本人的近照之后,事态才最终平息。 胡斌案至此并未划上句号。有网友自省:“替身”说给社会和网络带来了一场地震,是否需要道歉?南方都市报就发表了言论:《网民不必为一个真胡斌而道歉》,理由是,质疑精神是网络和公民社会的固有属性,推动着追求真相和社会进步。此次的“误算”,并不影响其价值。所以,当有关方面宣布已将“谣言散布者”逮捕归案的时候,又引发了网络的一番争论。 无论如何,发生于2009年5月份的“胡斌案”,注定将在中国的社会政治发 网络热点舆论传播规律及其应对 网络天地 38

浅析网络舆情传播规律

(文/王宜楷) 近年来,各地各级政府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日益完善成熟。各地政府对具备管理双向互动、线上线下融合、社会协同治理表征的网络社会治理模式概括总结,提出了多种理论并对其进行解读,如网络问政、网络为政、网络议政、网络理政,这类表象不同的“新概念”,内核却并没有新逻辑支撑。一是解决问题的主体与方法论并未改变,相较以往的内在逻辑没有任何不同。二是未运用网络协同、数据智能等互联网新技术处理问题,网络技术只是为事件提供单纯的载体。此时,研究掌握网络舆情传播规律,有助于政府部门处臵应对复杂敏感舆情,强化互联网内容管理,对于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极具现实意义。 在谈网络舆情传播规律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两个概念,一是由于网络技术只是为舆情事件提供单纯的载体,故我们只会在简单宏观的层面上谈论网络技术内容,不作过多深究。二是由于舆情事件较为复杂,定性研究认为不存在一个可供人们发现的具有重复性、可供确认的纯粹的客观真相,我们只从经验、统计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定量研究,寻求一条基于客观事实存在的通则,以便够好的认识与解决问题。从事件处臵、影响、发展规律方面划分,即一般事件与突发事件。 【一般事件】 一般事件是指独立个体发布、诉求单一或多元、影响力较小的舆情,民众透过网络反映诉求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部门渠道不畅,民众通过网络发布诉求或建议,以求尽快解决问题;二是民众多次反映相同重复诉求,想引起政府职能部门重视,尽快解决问题;三是

民众部分诉求久拖未决,想通过网络媒体施压解决问题;四是少数民众未对自身诉求是否合法、合情、合理进行基于客观事实的理性判断,企图通过网络炒作取得非规则化的解决方案与利益分配;五是指向不明、要素不明、无基本事实内容的舆情事件;六是其他类别,如报怨、无端指责、谩骂事件等。上述分类考虑了政府部门、民众、事件传播三方面,是从传播具象环境与民众传播动因两个维度着手,如果单纯只考虑舆情事件本身传播,可直接将其划分为两类:一是合法合情合理诉求;二是不合法不合情不合理诉求。 现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交织融合,媒体场域疆界消失,我们在谈论一般事件的网络传播载体时,若从报、网、微、端、自媒体类别划分入手,过度强调网络媒介的作用,可能会忽视事件本身的传播过程。由于一般事件影响力相对较小,传播范围有限,从媒介开放属性着手,对于认识舆情处理流程则更为明晰。网络传播平台分为三类:一是开放平台,任何访问者都可以完全浏览平台内的信息,如未设权限的网站、论坛等;二是半开放平台,此类平台有分两种情况。1.管理者设臵了一定访问权限的网站或论坛,访问者只能浏览部分信息,如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问政四川、四川服务台等。2.相对闭合的网络社交媒介工具,一种为同属一个信息闭合体,如微信朋友圈,微信、QQ组群等;另一种为由于电脑端信息量收录较少,只有安装移动端使用的APP社交媒介软件,如天天快报、UC大鱼号等。三是完全闭合平台,该类平台一般是政务信息处理平台,如书记市长信箱、政府部门网站电子政务信箱等。 民众通过闭合平台反映问题,诉求信息会由诸如群工局、网信办、舆情中心等专职政府部门分送或下发转办,经由对口政府职能部门线下调查处臵后,再上网将处臵结果回复给诉求发起人。此类诉求处于闭合平台,舆情的传

微博舆情对青年价值观的冲击

微博舆情对青年价值观的冲击 [摘要]随着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和移动终端的不断革新,许多年轻人倾向于利用微博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认知和思考,而越来越多的媒体也开始运用微博发布新闻信息,而这种自媒体平台的力量也在不断得改变着社会生活和青年人的价值观。本文以微博平台为基础,思考微博舆情的力量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并提出对正确价值观引导的方法。 [关键词] 微博舆情青年价值观 当今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而新兴的社交平台发展的势头更是迅猛,尤其是微博这一平台更是突出,截止到2013年上半年,新浪微博的注册用户有5.36亿人,2012年第三季度,腾讯微博注册用户达到5.07亿。如今,仅仅运营了四年的微博不仅成为了人们娱乐休闲的工具,更是成为了媒体及个人发布新闻讯息的一大重要阵地。据相关数据显示有的微博用户为青年人,可以说微博这一媒体平台已经逐渐渗透进了青年人的社会生活中。因此青年人对微博中所传播内容的判断以及甄别,对微博的使用以及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改变着青年的认知以及价值观。 一、微博对青年人的传播优势 微博(英语:microblogging或microblog),是一个基于

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问卷调查(表1 ―表5):该组问卷针对微博用户中的青年群体,通过给微博用户投递私信、网络问卷投放、纸质问卷发放的形式,用以调查青年微博用户对微博的使用状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微博对于青年人吸引力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便捷性与及时性。 随着PC产品以及移动终端的普及化和移动网络3G、4G 网络的迅速发展,微博用户可以通过下载客户端到终端机上进行操作,可以及时发布信息,也可以及时阅览新闻。在调查中显示有28%的青年微博用户在吸引力选项中选择“方便快捷发布自己的信息”,这体现出微博方便快捷的特点。这一特点体现得较为突出,例如2011年温州动车事故发生时,最先发布的信息就是在微博平台上。 (2)互动性与裂变性。 如今的微博不再如同博客等早期的网络社交平台是单 向性的,它的传播是交互性的、裂变式的。一条热门微博可以被评论、转发上十万次,而36%的青年微博注册用户选择“方便与他人沟通及交流”,显示出普通人有时可以实现和

从当下微博现象浅析网络言论自由和舆情管制的相互平衡与制约

从当下微博现象浅析网络言论自由和舆情管制的相互平衡与制约 【摘要】在这个网络普及且高速发展的时代,微博逐渐从达人们的新宠变成了网民们普遍拥有和使用的,发表言论、情感的娱乐方式。当这种自发性强,简单且易操作的言论表达方式逐渐成为流行趋势时,网络长久以来存在的弊病也逐渐在其身上展现。虚假夸大的言论、不实的网络谣言,小到让人上当受骗,大到左右人的是非观念,以至于影响社会舆论走向。因此在保障言论自由的同时,适当的舆情管制不仅能维护网络环境的清洁与安全,更能正向健康的引导网络发展。 【关键词】网络舆情;言论自由;舆情管制 当我们怀揣各种智能产品大步的走向信息时代的同时,有人已经在预测传统媒体的衰败与消逝。很显然网络的大势所趋已经开始成为主流并成为现实。庞大的信息量和传播的快速性是网络的巨大优势,然而信息的真实与否和网络谣言参杂其中,也不免让人眼花缭乱。仅以时下最火热的微博为例,新浪不仅仅制造了一个言论自由的平台,同时也遗留了一个舆情危机。 1.微博时代的“蝴蝶效应” 一条小小的、仅有140字的微博,在普通用户手的中也许只是用来道家长里短,可是大V手里的一条微博就有可能成为新的热点话题,并引导社会的舆论走向。由此看来,当微博逐渐成为影响舆论的另一重要因素时,它已经逐渐的制造了一场微博时代下的“蝴蝶效应”。 1.1当“大V”成为新型的“舆论领袖” “大V”是一个刚刚兴起的新型词汇,指的是账户粉丝数超过50万的重要人物。能称之为“大V”的多是社会知名人士,他们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因此他们的言论变得举足轻重,更是因为庞大的粉丝数量,是他们的微博能快速的传播开来,因此他们便成为了微博时代里新型且新兴的“舆论领袖”。 1.2从“媒介审判”到“微博审判” 媒介审判指新闻媒介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对被报道对象所作的一种先在性的“审判预设”。微博审判正是从这一词汇衍生出的产物。当微博的影响力和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微博审判也成为一种被人们逐渐关注的问题浮出水面。 当我们维护法律的同时,是否应该尽可能的避免在判决之前媒体或网络言论对判决结果的影响。微博的自发性、实时性、随机性是它的优点,可是如果这些特性成为了一种无形的伤害,也是我们应该反思的问题。

引导微博舆论的途径

引导微博舆论的途径 一、在突发事件中微博的传播作用 1.广泛传播,吸引全民参与。微博应用平台融合了多种媒介元素,使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自由,信息整合的深度更是前所未有,从而成为了民众创造并交换信息的平台。在玉树地震中,经常有高原地震救援防护知识等信息以极高的频率被网友转发,为抗震救灾提供了相当程度的信息支援。微博的影响力和扩散力能有效地吸引全民参与,为突发事件的良好解决提供有力支持。 2.对突发事件现场的零距离直播。微博用户通过手机就可以发布信息,这让微博得以摆脱设备的束缚,传播速度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在突发事件信息的传播中,微博的现场传播效果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媒体,这在媒介传播中是无可比拟的。玉树大地震发生仅10分钟后,当地网友便通过微博发布了第一条地震消息,比百度贴吧中最早的地震信息早了6分钟。这样迅速及时的信息传递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满足了人们对于突发事件信息的关注与渴望。 3.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进程的加快,公民对知情权的维护意识得到了普遍增强。突发事件由于涉及到公众的

自身生命、财产安全,因而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微博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能够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迅速整合信息,很好地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 二、在突发事件中对微博舆论的引导 由于上述微博传播特性的存在,微博中极易出现谣言,引发舆论事件。怎样对微博舆论进行有效引导,使之在突发事件的解决中发挥正面作用呢? 1.提供法律保障,加强对微博行业的规范和管理。法律法规是最为有效的管理手段,但其容易造成干预过度,从而引发网民的逆反心理。因此,政府必须制定适应网络发展水平的法律法规,在不干预民众享受便捷网络生活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避免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当前,我国网络传播的立法建设远远滞后于网络本身的发展速度,层出不穷的新型商业模式、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水平,对现行的法律规范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不断完善网络立法建设,严格行业准入制度,强化行业引导和行业自律,对危害国家安全、影响民族团结、挑起社会事端等恶意行为加大执法力度。改善立法滞后的现状,做到新问题,早立法,早解决,保障微博的规范运行。 2.做强传统媒体,推动传统媒体和微博的融合。对于传统主流媒

基于案例分析的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传播规律及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96726445.html, 基于案例分析的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传播规律及对策研究 作者:杨畅朱琳兰月新张慧玉 来源:《现代情报》2014年第10期 [摘要]高速发展的网络使群体性事件信息在较短的时间内在网络上散播开来,其中一些负面或虚假的信息给事件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严重阻碍政府部门对事件的处理工作。鉴于群体性事件在网络的传播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发生的19起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为例,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为政府应对同类事件提供参考。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传播规律;对策 DOI:10.396g/j.issn.1008-0821.2014.10.002 [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4)10—0010—05 1 现状分析 据CNNIC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7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较2013年底增加1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手机网民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规模达到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手机继续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 近年来,由于社会利益分配不公问题引起的群体性事件日益频发,并且群体性事件的范围和规模越来越大、参与的人数也在提升。这不仅影响了社会经济的稳定、破坏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还容易滋生一些其他的问题。陈月生认为群体性事件是反映舆情的窗口,体现出舆情主客体之间关系呈现“问题状态”,是舆情状况的非正常表露或极端的外化形式。从收集到的案例来看,群体性事件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往往引起了人民群众采取聚集的形式与党政机关对抗,甚至有的还演变成暴力事件,影响了公共安全。群体性事件的起因是多样的,但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对自身利益诉求的极端方式。网络的发展又为群体性事件提供了滋生的土壤,通过网络聚集社会舆情、放大事件、推动着群体性事件的发展。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是指群众以网络为平台,借助网络论坛(BBS)、网络聊天(Chatting)、博客(Blog)、维客(Wiki)、电子邮件(E-mail)及网络新闻组(usemerNews)等网络工具,围绕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发布信息,并表达出来社会政治态度。 我国的许多学者已有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及其相关内容的进行研究。例如,易承志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机制进行过分析,把网络舆情的演变分成形成、扩散、爆发和终

浅析微博对公众舆论环境的影响

浅析微博对公众舆论环境的影响 摘要:微博诞生时间虽不长,但其发展前景及产生影响值得探讨。目前微博的发展,仍存在着赢利模式不清晰、监管难度大、难以保持良久互动性等问题,但其未来的发展潜力仍被看好,即时搜索功能、电子商务功能、手机微博类产品仍可能给微博带来良好的市场前景。而在“微动力”的推动下,新媒体时代的政界、商界以及传统媒体也借势微博产生了更多的新变化。 关键词:微博;即时性;碎片化;前景 2010年是网络的微博年,《新周刊》甚至提出了“微革命”的概念。小小的微博以微动力改变着你我和这个世界,从即时搜索到电子商务,从网络问政到品牌营销,微博在各领域无意间“扇动翅膀”的同时,它的未来该向何处去也引起人们的深思 一、微博是媒体 (2)微博是自媒体特性的媒体 当公民在有所经历时,他们很便捷的掏出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登陆微博界面,以平白而简短的语言描述现在的状态。对于发布者来说,这只是自己的一种分享,而实际上这是一种新的“现场报道”,不利用摄像机仅以文字来直播。公民本身就是新闻的当事者、同时也成为了新闻的“把关者”。 2009年末上海地铁站出现事故以后,不少在现场的网友都在第一时间内把图片发布到微博上,让新闻事件中传播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微博有最快的信息传输工具——手机,最庞大的通讯员队伍——新闻事件的亲历者、目击者,以及最广泛的传播员——网民,因而逐渐成为“最快捷最草根的新闻发布厅”。 任何人都可以在微博中表达自己、呈现自己,而且整个过程的实现较为简单。微博用户发布信息可以不需要深思熟虑,处于“随时随意发布”的状态,更多的是用言语即时呈现自己当下的状态。由于微博对用户的发布状态没有太多的限制与要求,与传统博客相比用户更容易完成个人的表达,其个人化的叙事特征更为明显。与传统博客相比,微博显然具有灵活、及时、迅速的特性。微博作为自媒体,其专业性无法与专业新闻机构相媲美,但在突发事件中微博的速度与力量不容忽视。 a. 微博为传统新闻媒体提供新鲜和可靠的新闻信息 2009年6月,在宣称伊朗总统大选舞弊之后,由于政府封锁了一些通讯渠道,伊朗人就利用Twitter作为与外界通信和沟通的工具传播骚乱信息,并被BBC新闻媒体捕捉到得以向全世界播报。美国总统奥巴马、著名足球明星梅西、流行音乐歌手贾斯汀·比伯等在Twitter上都有开设帐号。私人微博已经成为最新消息流出的重要渠道。 而我们知道,传统媒体获得信息的渠道一般是分布在各地的通讯社、记者、有关部门的宣传口、其他媒体从业者,或者依靠提供线索的热心群众,这造成了信息源过于单一和被动。而与之相对的微博,已经成长为重要的信息源,成为非常多的新闻最先出现的地方,遍布世界各地的微博使用者,能为新闻媒体提供了方便的新闻线索。一般来说,最先知道突发事件消息的人一定是在现场的人,而不是任何新闻机构。媒体对于微博上新消息的监控已经成为其日常工作,微博已经成为新闻媒体监控和跟踪突发消息的重要平台。 二、微博变革传播形态: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的融合 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入一种新的尺度。”【3】就此而言,微博在传播模式、传播内容和传受对象等方面与传统媒体和其他网络应用相比较进行了新的延展,带来传播形态的变革。 微博的传播模式是异于其他媒体和网络应用,它实现了多种传播模式的融合,不再

微博中的舆论场现象及其舆论形成的特点

微博中的舆论场现象及其舆论形成的特点 The public opinion field phenomenon and Public opinion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Micro-blog 专业名称 学位申请人 指导教师 答辩委员会主席 答辩委员会成员 论文评阅人 2011年12月12日广州

目录 一、微博在中国的发展概述 (3) 1.1微博的定义 (3) 1.2微博的特点 (4) 1.3微博在中国的发展 (4) 二、舆论与舆论场 (7) 2.1舆论 (7) 2.2舆论场 (8) 三、微博舆论场 (10) 3.1网络舆论场的演变及特性 (10) 3.2微博舆论场的崛起及特性 (11) 3.3政务微博舆论场现象及其舆论形成的特点 (14) 3.4民间微博舆论场现象及其舆论形成的特点 (16) 四、参考文献 (19)

一、微博在中国的发展概述 1.1微博的定义 微博是微博客的简称,目前对微博的定义未有统一表述。在最新的“百科全书类网站综合排行榜”上列前三甲的百度百科、互动百科和维基百科中文版对微博的表述就不尽相同。 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全书“百度百科”将微博定义为:“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这一定义也是目前被引用较多的。 作为微博的“始祖”和代表性网站,Twitter常常被直接用来定义微博。中国首个商业性专业百科、全球最大中文百科社区“互动百科”就将Twitter作为微博的代名词:“一个社交网络及微博客服务,用户可以经由SMS、即时通信、电邮、网站或客户端软件输入最多140字的文字更新。” “维基百科”中文版则将微博定义为:“微博客(Micro-blogging,Microblog)是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通常少于200字)并可以公开发布的博客形式。它允许任何人阅读或者只能由用户选择的群组阅读。随着发展,这些消息可以被很多方式传送,包括短信、即时消息软件、电子邮件、MP3或网页。一些微博客也可以发布多媒体,如图片或影音剪辑和出版。 新媒体和互联网研究的专家、学者,也从不同面向提出各自看法。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对“微博”的定义通俗、简洁:“三言两语的分享,随时随地的更新,打造了一个基于个体单位的互动沟通平台。”认为“微博的实质就是手机短信的电脑版,无非是将有篇幅限制的文字信息从手机转移到电脑”,传播方式从“一对一”变为“一对多”。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则用“一种节点共享的即时信息网络”来概括,他指出,微博提供了一个个体向无限广泛的社会群体进行“喊话”和广播的手段,其核心理念即是:“信息的即时性、共享性以及基于即时、共享信息形成的动态信息传播网络。”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对议程设置理论和新媒体传播长期研究和关注的张国良老师提出,微博虽以“微型博客”命名,事实上与博客有很大不同,微博具有更多的开放性。在各种新媒体都可以成为公民新闻手段的今天,微博的短小精悍确实能在公民新闻的发布方面有天然的优势。 与许多人认为的“Microblog”不同,新媒体专家、上海交大媒体与设计学院的魏武挥老师表示,微博应为“Miniblog”更确切,即“迷你博客”或“小博客”。在他看来,微博之“微”,不是微型的,而是迷你型的,“微型就是体积小,迷你型则除了体积之外,还有蛮多差异的,有点‘微型+减版’的意思。”具体到微博的性质究竟是媒体还是社交网络的问题上,他认为:“所有搞认证(verification)的微博平台,是在做一个社交网络,而不搞认证的微博平台,是在做媒体。”,原因在于“社交是建立在自我披露基础上的”。鉴于目前多数中文微博网站都开通了认证,因此国内微博更偏重于社交网络。[3]据此,魏老师提出了“社会化传播”的精短概括来定义微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