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础医学课程蕴含的人文素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e6848308.html,

浅谈基础医学课程蕴含的人文素养

作者:邹飞燕,唐志晗,王汉群,张新华,文格波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上旬》2011年第11期

摘要: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已成为高等医学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基础医学课程中蕴含的人文素养进行了提炼与归纳,旨在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既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的优秀医学人才。

关键词:人文素质;基础医学课程;医学生

医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其起源和发展的宗旨是治病救人,维护人类的健康。医学从本质上讲是人学,因为它关注的是病痛中的人,这就决定了医学不是单纯的自然科学,而是包含人文科学在内的综合科学[1]。因此,在医学专业课程中不但具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理论,而

且还蕴藏着大量的人文科学宝藏。本文对基础医学课程中蕴含的人文素养归纳如下。

一、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语言知识等。在学习医学基础专业课时,有很多专业知识需要借助其他人文知识加以印证,才能学透、学活。如《解剖学》中人体的动态发展、局部与整体统一、形态与功能相联系等认识观的提出,明显受到哲学中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基本原理的影响。同样,其他医学基础课程也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性、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2]:例如《医学免疫学》在讲述“动物免疫血清”时,动物免疫血清既是“抗体”又是“抗原”,既能“治病”又能“致病”;《药理学》在讲授药物的治疗作用与副作用时,药物对机体的“利”与“弊”等等;这些实例阐明:医学上的很多问题都具有其事物的“两重性”。《医学生物学》在讲解物质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医学遗传学》在讲解“遗传”与“变异”;《生理学》讲解结构与功能;《生物化学》讲解“合成”与“分解”;《病理学》讲解“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等内容都能充分地体现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药理学》的药物效用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但若超过了一定的量则会出现毒性反应,这种“量”“效”关系,以及《病理学》中介绍疾病的转归,都应强调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药理学》中“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治疗原则强调了解决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二、人文关怀

人体解剖学史的内容决定了它与医学生人文关怀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如在观察和解剖尸体时,应给予尸体标本充分的尊重。在机能学动物实验中,善待动物,尊重生命,对于今后临床工作中尊重和爱护患者将起到极大而有益的促进作用,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在《生物化学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