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人物画

工笔人物画
工笔人物画

细线区别虚实;下唇可在中段用线,连接嘴两端的线可虚处理。从正侧面看嘴,人中转向上唇的转折不是锐角,而是略带圆形的钝角。下唇与下巴之间也一样。上唇两端内陷成窝。嘴愈紧闭,嘴角愈向外,则窝愈深。两唇之间的线是根据嘴的闭合程度决定线的粗细,线愈细愈显闭得紧,线愈粗反愈显得松弛。如果嘴张开处于活动状态,用线要虚些,有助于加强其动感。在描绘嘴的同时,需要注意它和周围结构的联系。人中和上唇密切相连,画人中不要把两根线都画实。可根据受光情况,画出一面,另一面一带而过。另外,还要注意下唇底面的描绘。可在下唇中部画出底面弧线,两端渐虚。下唇和底面线的距离要根据人面部的仰俯透视决定,愈仰距离愈大,愈俯就愈小。画好嘴周围的各种结构关系,有助于表现嘴的立体感。另外,画嘴用线要比鼻子用线细一些,这样可以保持鼻子和嘴的空间关系。 5.耳画耳朵首先要找准位置,尤其是它和眼角的距离。随着人物头部的俯仰,耳朵的高低会起变化。耳朵的线感是较明确的,最突出的部分是耳屏和耳轮。画耳屏线要实,以拉开和耳洞的空间。画耳轮两侧线时,除内侧上端较重外,其余部分可虚些。耳朵转折最方的部分是耳轮,耳垂部分较圆。所以,画耳轮的内外线时要方一些,而以较圆的线画耳垂,方圆搭配,体现出刚柔相济的特点。另外,中国画虽然不着意去表现光,但光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在用线描绘时也应该考虑和利用光的因素,这样有助于对物象虚实和空间关系的表现。以上讲述的人物面部的描绘方法只是一些普遍的规律,在写生中还要用心观察不同人物的形象特征。人物面部的描绘在整个人物画中要求是最精确的。要画好人物的面部,就需加强对人物造型结构的研究和理解。(二)线的组织规律在初学白描人物写生时,学生看到繁杂的衣纹,而且是在有明暗的条件下,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其实,写生时不能看到一根线就画上一根线,这样就会杂乱无章。首先应该将之归纳理顺,分出主次,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物象。根据人物衣纹的变化,我们可以把线归纳为四种类型: 1.轮廓线——人物总的外形轮廓和每个肢体的局部轮廓线。 2.运动线——人物由于运动所产生的衣纹线。 3.缝缀线——衣服剪裁拼接所出现的线,包括衣服上的装饰图案。 4.惯性线——由于经常活动所产生的衣褶,在棉衣上较多出现。我们还可将上述四种线归纳为两大类:轮廓线和运动线是表现人物形体和动态的线,属于人物线描的主线,在写生中应着重画好,不宜随意改动和省略;而缝缀线和惯性线则是表现衣服特征和质感的,在组织衣纹时可以起到辅助作用。另外,写生时还要注意区别哪些是结构线,哪些是明暗交界线。白描是不画明暗交界线的。在组织衣纹时,还要特别注意衣纹和人体骨骼、肌肉的内在联系。我们还可以把衣纹线分为实线和虚线:贴紧人物肢体的线为实线,离开人物肢体的线是虚线。实线是较直接表现人物形体的线,要注意画准,如肩、肘、膝等部位。实际上,线的组织与加工主要是在虚线方面,但也应该注意它和实线的有机联系。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线的组织规律作一阐述。 1.线的对比手法白描在仅以线表现物象的条件限制下,对线条的要求就显得更高。古人很早就注意疏和密的应用,后来又有“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归纳性论述。线条排列紧密的部位显得灰暗,而线条疏朗的部位却显现出明亮的效果,由此可使物象产生出凹凸关系,从而产生出立体的效果,如腰部的衣纹衬托出胸部,腿关节出现的衣纹衬托出膝盖等。从中我们可以找出这样的规律:凡是人体凸起部位衣纹线较疏,而低凹部位衣纹线大多较密。因此,在画线描时,应该充分利用疏和密的对比手段,使画面产生出层次分明的艺术效果。在线的疏密安排方面,还要重视整体的布局,要从全局出发来安排线的疏密,孩童头部两侧细密的发丝衬托出他稚嫩的面孔,而老人衣纹的疏密对比使人物整体富有立体感。线条在表现质感方面有它独特的规律,即利用线的粗细、刚柔、光毛、松紧、缓畅等表现不同物象的质感。中国画对质感的表现不像西方绘画那样直接和客观,而是一种象征,能使人们从线的对比和变化中联想到其不同的质感。例如:坚硬的物象用线宜粗直,轻柔的物象用线宜飘逸,光滑的物象用线宜圆劲,粗糙的物象用线宜苍毛等。这种对比与变化的运用,会使看似简单的白描在艺术表现上丰富起来。化和对比也能产生一定的透视感。例如画一根线,一端画得粗,另一端画得细,两端便产生出透视关系。此外,线的轻重、刚柔等变化也能形成一定的空间关系,应该在表现物象中灵活运用。在画一些透视感较强的形体时,由于体积前后重叠层次多,构成体积的线条之间的距离会逐渐缩小,因而显得密集。体积重叠越多,所形成的透视感越强烈。线条穿插组合也是表现物象透视感的重要途径。线条穿插的前后不同,会形成透视关系的不同。在组织线条时,正确掌握内、外形线的穿插,对物象立体感的塑造有着重要作用。 2.以线分割形体

白描人物画是由众多线条组成人的形体;反过来讲,线又分割了人的形体。那么,如何以线来分割形体?人体各部位基本上是圆柱体的相互联结;而从平面构成的角度来看,每个肢体的局部又形成一个长方形或梯形。实际上,组织衣纹就等于用线分割这些形体。怎样分割方能达到既美观又符合人体自然规律的效果呢?丁中一先生在此方面总结出很好的经验,即:“同一形体可不断地分割成一大一小两部分,而这些形又大多是三角形和梯形(或不规则梯形)。”以这种分割方法组织衣纹,强化了以线塑造形体的观念,在写生中是行之有效的。 3.线在组织中的具体问题首先,线的粗细是白描的一种对比手法。按一般规律讲,轮廓线和动态线可适当粗一些,其他线则可画得细一点。我们可以根据衣纹的主次关系,把线的粗细分为几个等次去描绘,从而收到层次分明的效果。其次,在组织衣纹时,要着重描绘和人体骨骼、肌肉直接发生联系的部分,抛弃一些次要的衣纹。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紧凑而扼要的效果。为塑造人体结构之需要,可视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或删减线条。再次,从繁简方面看,人物局部肢体的衣纹也有一定的规律。这是由于动作的倾向性所造成的。肢体动作大的部位,所产生的放射性线感较强,其他部位的线条少而挺拔。另外,在写生中还要注意线的差异性,例如线的长度、斜度以及线与线之间的距离等方面的不同。为此,可采取缩短其中一根或几根线的长度、调整线的斜度和改变线与线之间的距离等处理方法。但处理时要服从于人物整体的形体构造。例如叶浅予的这幅作品(见左上附图),画家将人物的裙褶画成长短不一的线,而且线与线之间的距离也各不相同。这样的灵活处理,使画面显得更加生动。写生中遇到一组或几组相对称的线,可采用传统中国画“意到笔不到”的方法处理,即减弱对称一方的线,加强另一方的线。以上讲述的只是线条组织的基本规律。只有在长期的实践中亲身体会和感悟,这些规律才能在绘画中发挥作用。白描是中国画的造型基础,同时又是画工笔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若不理解人体的结构关系,对于线的组织就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所以要加强对人体结构的研究,坚持课外速写练习,这样才能掌握以线造型的基本规律。白描的写生方法学习工笔人物画,要重视写生练习,通过大量的写生对人物进行深入的研究,培养以线造型的表现能力,为工笔人物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白描人物写生由三个步骤组成,即观察研究、起稿、勾线。以下分别讲述: 1.观察研究观察研究是作画的准备阶段,同时也是构思立意的过程。首先应观察所画对象的精神气质,尽可能多地了解其身份和生活经历。特别要注意那些能体现内心世界的外部造型特征,并进一步挖掘一切有利因素向立意方面靠拢。人物的表情细节以及环境和道具等,也可使人物形象在构思过程中逐渐丰满起来。在构思中还必须有饱满的作画热情,不能仅把“模特儿”作为一般的标本而冷漠对待。若作画者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则画出的画必然也是冷漠无情的。清代画家恽南田的“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墨者无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起稿起稿最好选用铅笔和素描纸,因其便于反复修改。绘画所表现的人物形象、服饰及衣纹的组织,从画面的整体布局到精微的细节刻画,都要在画稿中反复研究推敲。绘画实践表明,一幅工笔画的完成要有一半时间用于起稿,而一幅白描画则要用上作画的一大半工夫。另外,还需要设计好构图,即如何构成一个完整立意所需要的画面。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要安排恰当。中国画在构图中很重视对空白的利用。与西洋画的构图相比较,中国画的结构显得更宽松一些。作画时,可先画一个小构图,然后再落幅。现就白描的一些问题作一阐述:(1)素描是以明暗体面造型,而白描则是以线造型,在表现方法上是截然不同的。但是,素描和白描写生也并非没有共同之处。例如,适当安排构图、抓住形象和动态的特征、轮廓比例要画准确、注意主次虚实的处理等,这些都是二者的共同要求。我们可以将学到的素描技巧运用于白描练习中。(2)在起稿时,要像画素描那样严格地画准人物的轮廓比例。要从整体着眼,不要过早地把精力集中在细节的描绘上。笔者认为,对于初学者来说,用“切线”更容易将形体画准。以切线对形体进行由方到圆的描绘,有利于把握人体结构的转折变化和造型的个性特征。在这样的基础上对线条进行组织归纳,再具体细致地刻画,往往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一些技法熟练的人,在作画起稿时仅用铅笔简单地定一下位置,便从局部入手细致描绘,也能画得准确、生动。但是,初学者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3)写生应该强调写实。白描在技法表现上抛弃了明暗等诸多因素,和其他画种相比,艺术处理的幅度是很大的,如果不强调写实,很可能会流于概念化。在写生中,要尽量保持人物的形象特征、体形特征以及轮廓线和动态线的真实感,并通过艺术加工,提炼、强化这些造型特征,使其更具感染力。写生中不宜过分强

调主观作用,置所画对象于不顾。这样画出的虽是自己理想中的人物,但易造成作品的概念化。

(4)人物写生不同于静物和石膏模型写生,不可能要求“模特儿”静止不动。由于精力疲惫,其状态从形象、动态甚至衣纹都会不断出现变化。因此,注意选择其最佳状态来描绘是十分重要的。起稿应在“模特儿”精神饱满时尽快地确定其基本形态,即使以后出现变化,也不要随之改变。如果人物的表情或者某一部分衣纹状态不理想,不要急着确定,可等一等或设法调整后再接着画。抓住好的状态描绘就等于抓住了美的因素。作画不仅要考虑准不准的问题,而且更应该考虑美不美的问题。 3.勾线稿子画好后可先试勾一次,然后再勾正稿。难度较大的部分,要多次试勾,直到满意为止。用生宣纸勾线,由于纸洇无法追求墨色的浓淡变化,只能采用浓墨勾线,但可利用线的粗细、干湿表现不同的质感和虚实效果。用熟宣纸勾线,可发挥墨色的浓淡作用,使表现方法更为丰富。如果是单纯的白描画,还可适当染一些淡墨,以增强画面的效果。如果是需要进一步着色的工笔画稿,则要根据设色的轻重安排每一部分线的浓淡。该画重的线要一次画重。不然,着色后,线便会隐去。虽然还可以复勾,但总是没有一次勾线爽利。如果把该淡的线勾重了,就会出现线和色不吻合的现象。总之,线的浓淡要统筹安排,变化太多也会影响整体效果。工笔人物画的临摹与写生(一)传统工笔人物画的临摹临摹是深入、细致研究传统绘画的最好方法。临摹古代名作由于动机和用途不同,可分为学习研究性临摹和还原现状的复制两种。前者只是为了学习前人的表现技法,并不要求完全再现原作的面貌;而后者则要求完全复制原作,包括绘画技法、岁月痕迹、款识、题跋和鉴赏印等。古代的工笔重彩人物画大都是用绢绘制。由于年代久远,绢质变黄变旧。因此,选用仿古绢临摹比较方便。由于仿古绢本身就是一种灰土黄色,所以着色时要考虑底色这一因素。画石色和粉色一般采用厚涂法,可将底色覆盖,基本上可以保持色彩的原貌。画透明色就容易受到底色的影响。这样就需要在调色和罩色时加以调整。另外,在仿古绢上着白粉不像在白纸上那样容易掌握,稍有不匀便会出现粉痕。所以,从正面着粉一定要薄,而在背面则可以厚衬,其他石色也要充分利用背衬的效果。为此,古人作画都要把绢撑在木框上,这样从正、反着色都很方便。画工笔人物画一定要保持画面洁净。另外,还需将底稿勾描在纸、绢上。这些都是作画前必要的准备工作。把绢撑起来作画有不少有利之处,但为准备工作增加了不少负担。因此,也可把绢裱在画板上。要做背衬时,可将绢边局部揭开进行,或者在画完揭掉后再补衬。如何将画稿描在绢上?有人习惯在绢裱好之前就把墨线勾好,也有人先用铅笔“拷贝”(笔者认为,这种方法更适合于画较厚的熟宣纸)。临摹着色可按以下五个步骤进行:1.墨色素染。把画面中的墨色同步染出、染足,因仿古绢为中间色,若墨色不足,会使画面灰,影响色彩轻重的把握。2.着透明色。用透明色分别渲染人物不同部位的起伏关系,然后罩色并为石色打底,分染和罩色可交替进行。3.着不透明色。在做好的底色上分别罩不同的石色,一般要罩染三四遍,并可运用背衬。4.深入刻画。对人物面部和服饰等细节深入刻画,重点部分要描绘得精细入微。5.醒线调整。着色完成后,要根据临本的效果,进一步调整画面,并以很淡的同类色线将被石色覆盖的衣纹复勾提醒。工笔人物画面部着色,是着色中的重点。古代仕女面部的染法是:先用墨把发鬓、眉眼染好、染足后,再用色将两颊染出。由于清代以前还没有西洋红,所以用其他红色渲染,接着用淡肉色在鼻子的暗面和脖颈下稍加渲染,然后加薄粉罩,再用重粉加染额、鼻、颊部位,并用朱色画唇,这种方法即“三白法”。这种施重粉而少染明暗或者干脆不染明暗的技法,在唐代普遍使用,恰好表现出唐代妇女浓妆艳抹的习俗。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就是很好的例证。五代以后,仕女面部着色采用更细致的渲染方法,渲染的部位较多,如眼窝、鼻子的凹部、两颊、嘴角、耳边及颧骨各部位,然后再罩调有肉色的粉(这与唐代用粉不加肉色不同,但仍然和唐代一样施加“三白”,而且更浓),最后着嘴唇并醒线。这样着色使面部更具立体感。这种方法一直被沿用,从《韩熙载夜宴图》及以后的古代作品中便能明显看出。男性面部的画法是:以墨和赭石渲染面部结构,罩色时在赭石中少加一点白粉,不施重粉,面部效果比女性透明。无论是画女性还是男性,均可在绢背衬白粉。总之,人物面部的着色还是要以临本为依据。工笔人物画的写生 1.工笔人物画的着色方法传统工笔人物画着色技法有渲染、罩色、烘托、背衬、铺刷和勾填等,最基本的是渲染和罩色。渲染———又称分染,是以水笔将色晕开,不留笔痕,目的是染出差别,追求起伏变化。罩色———又称笼罩,是以水色和半透明石色平涂,目的是画物象的固

有色。烘托———以颜色由物象轮廓向外烘托,使其更为突出,方法同渲染。背衬———在绢和较薄的熟宣纸背面着色,以罩色为主,也可以渲染,营造薄中见厚的含蓄效果。刷———以排笔画大面积水色,多用于画水和天空以及背景。铺———以重彩颜料满铺作底,造成强烈的装饰效果。填———留出线描,以不透明颜色填充,营造厚重的色彩效果,画壁画多用此法。还有一些方法,如吹、弹、洒、贴等,常用于表现烟云、雨雪等特殊效果。吹———在水色未干之际吹之,用于表现烟云。弹———将白粉弹落成点,用于表现雪景。洒———先洒胶矾水,再刷水色,用于表现雨景。贴———用胶水贴金银箔。工笔人物画着色,要先掌握渲染和罩色两种方法。渲染需准备两支笔,笔的大小要根据染色的面积而定,但要选用羊毫笔或兼毫笔,一支用来蘸色,一支用来蘸水。渲染时为避免来回换笔,要学会一手拿两支笔的描绘方法,即先按正常的方法执一支笔,再在拇指和食指间夹上一支笔,由中指拨动更换,使用习惯后,不仅节省时间,而且能防止色干晕染不开。在渲染时,色笔上的水分可适当多一些,水笔水分要少并要保持干净,以免出现色渍和水痕。罩色要从轮廓的一边向另一边一次推过,不要重复。即使出现不匀的现象,也不要急于收拾。因颜色在由湿到干的过程中还会在纸面上游动。如果干后还不匀,可待下次罩色时调整。如果罩色面积很大,可利用其中的衣纹线将画面分割成几块来罩。工笔画着色要多次完成,不能急于求成。着色时,先染墨色再染颜色,先渲染再罩色。罩色后感到渲染不足,仍可以继续渲染,渲染的程度要根据罩色的轻重来确定。在着色上达到了细而不腻、工而不滞的艺术效果,画面上雪的表现也很逼真。人物面部着色是写生中的重点,下面对此进行讲述:在写生着色中,最大的障碍是面部的阴影。要克服阴影的影响,应从两个方面加以注意:第一,在安排“模特儿”时注意采光,尽量使人物面部少出现投影;第二,在渲染中要抛开阴影的影响,从人物面部本质结构出发,按平光的效果描绘。写生中,我们通常采用线面结合的方法表现人物的面部,通过渲染将人物面部的线和面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染色所追求的立体效果,也不像西洋画那样起落明显,而是一种弱对比的立体塑造,我们把这种画法称为“平光法”。我国传统绘画中还有一种和这种方法相对应的画法叫“高染法”,即将人物面部的五个高点(额头、两侧颧骨、鼻子、下巴)染重,可增强画面的装饰感。但它和客观物象的实际状况相距甚远,所以一般不在写生中使用。(1)勾线工笔人物画的线描稿与白描人物画在线的组织方法和表现技法上基本是一致的。但白描画是单纯以线描绘,而工笔画的线稿则有色彩的辅助。因此,画线描稿时要注意色彩的因素以及线与色之间的关系。这主要反映在线的粗细、疏密和勾线的浓淡方面。尤其是人物面部,更应该做到造型精确、用线合理。画家根据人物面部的结构关系和虚实关系勾线,疏密合理、浓淡适宜,给着色留出充分的发挥余地。面部着色工笔人物画写生仍然采用传统的染色技法,即渲染和罩色交替进行,直至达到面部所需要的效果为止。以下就染色的程序和技法进行讲述:①墨色素染在勾好的线描稿上,先用墨渲染面部较重的部位。眼睛是渲染的重点,应染出黑眼珠的立体感和透明感。为强调人物的神情,黑眼珠中的高光也可以表现;眼白部分不可全留白;上眼睑和内外眼角都要分染,这样可以精微地刻画出眼睑的厚度以及与睫毛的关系。眉毛的渲染要把握住它在眉弓骨上的转折关系。鼻、嘴、耳不宜用墨染得太重,可用墨沿线淡淡分染。在用墨渲染时,还要注意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区别。一般来说,女性和儿童面部素染要少而轻;男性和老人面部起伏变化多,可以多染一些。染头发要先按发式及所分的发束染出起伏关系。头发的高凸处可留出折光,但不宜太亮。在对须发的渲染中,边沿一般要虚,要自然过渡、不留笔痕。在着色前,要把头发、眼睛、眉毛的墨色基本染足,而面部其他部位要留有余地。②用色渲染用色渲染时,可比墨染得稍宽一些,这样便于和以后罩染的颜色衔接。无论是素染还是色染,一般都是沿着线的一边染。要注意选择渲染的方向,不要染反。特殊部位也可以两边都染,如下颌。还要根据人物面部的结构情况,分别采用窄染和宽染的方法。面部的线一般采用窄染,尤其是老人的皱纹以及其他精细部位。但对人物的颧骨、下颌以及体面感较强的部位,可染得适当宽一些,这样有利于立体感的塑造。为表现人物结构的转折变化,有时在一根线上也需要区别渲染的宽窄程度,如面部的轮廓线和鼻翼、鼻梁等部位的线。人物的颧骨、鼻头、耳朵等是易充血的部位,需用冷红色渲染。这样不仅可以体现出人物的“气色”,还可与面部大面积暖色形成一定的对比效果。女性和儿童一般可用曙红渲染;男性和老人可用胭脂染。③笼罩笼罩是画面部的固有色,通过罩色使面部色彩形成统一的整体。笼罩用色,女性一般还是以朱磦为基调,。男

性以赭石或赭墨为基调。调色时可在朱磦中加一点三绿,或在赭石中加花青等,使面部基调不至于太“鲜”、太火气。若要追求浑厚的面部效果,可在调色时少加一点白粉,如这幅老人写生作品。在染色中,渲染和罩色可交替进行。也可以在用墨素染后就先淡淡地罩一层肤色,然后再用色渲染。面部罩色一两次后,便可将嘴唇的颜色画上,这样可与面部色彩形成对比,有助于把握人物面部色调的轻重和冷暖。人物面部罩色还要注重不同部位色彩的区别。人物面部的色彩规律是:额头部略偏土黄;鼻子和颧骨部分多充血点,又常被阳光照射,应略转红;受光线影响,下颌部分一般偏灰,尤其是男性,可在须根明显处加染淡墨或花青。④调整在渲染与罩色的交替过程中,要重视五官和周围肌肤的连接和过渡关系。对面部体积感较强的部位,也可进行大块渲染,如颧骨以下的部位、鼻子的侧面和底面以及下颌等,但不能染得太明显。在调整过程中,要时刻注意面部的整体效果,该加的加、该减的减。减可采用洗的方法,用毛笔蘸清水轻轻地洗,使本来不够融合的部分融合起来。洗后还可根据需要把重点部位再加强一下,这样便会产生虚实相映的艺术效果。经过多次渲染和笼罩,面部原来的线大多被颜色覆盖并减弱。着色后一般需要用色线“提醒”一下,但绝不能简单地将面部的线再重描一遍。可用很淡的同类色线,在能够透出原来墨线的基础上进行复勾。色调的轻重一定要适度,不然会使复勾的线和面部结构关系不吻合。(待续

[形式美,人物画,工笔]简谈当代工笔人物画的色彩形式美

简谈当代工笔人物画的色彩形式美 本文分析了色彩形式美在工笔人物画中的表现形式以及特征,还分析了传统工笔人物画与当代工笔人物画在色彩形式美中的区别与联系。希望对相关研究人员起到一定帮助,发掘出画家作品中更多的价值。了解当代工笔人物画的色彩形式美,也可以使当代画家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工笔人物画作品。 1色彩形式美在工笔人物画中的表现特性 色彩体现了不同画品的特征,也体现了画家的画风,色彩是绘画的语言表达形式,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可以传达画者想要表现的情怀。对色彩的认识最早来自远古时代,从彩陶艺术开创以来,工匠开始了对色彩的追求,好的画品中,色彩可以传达感情,也可以传达精神,随着陶艺的不断发展,色彩成为了艺术语言的重要构成。我国早期的很多绘画艺术家,比较重视对色彩的客观再现,希望可以还原生态自然的颜色。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眼光越来越高,而且比较重视主观的表达色彩印象,其可以传达画家的主观思想,也可以宣泄画者的情感。在近现代,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很多画者在应用色彩时,对色彩进行了重新认识,而且影响着画者的画风。在西方绘画中,色彩的种类比较多,不但包括固有色、环境色,还包括光源色,西方画家还对色彩进行了细化,色彩可分为色度、明度以及纯度。在近代形成的色彩理论极大的影响着我国当代工笔人物画色彩表达形式以及技巧,还增加了我国近现代绘画作品的丰富性。 2传统工笔人物画与当代人物画在色彩形式美方面的差异与联系 2.1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色彩形式美。在传统工笔人物画中,色彩主要起着辅助线条的效果,在应用色彩时,需要先勾勒然后再进行填色,在应用的过程中,要遵循色不碍线、色不碍墨的原则。虽然,色彩的重要性不及线条与墨色,但是却对工笔人物画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在传统工笔人物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唐代的人物画,代表作有《捣练图》,画中人物端庄秀雅,行笔流程,而且色彩艳丽,画家很好的运用了色彩,将画中人物的形象表达的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唐朝著名的人物画《瞥花仕女图》,其运用色彩,对人物的精神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描绘,表现出了人物苦闷、空虚的精神,画者运用了较多柔丽的色彩,这类画颜色并不明亮,更深层次的表现出了画中人物抑郁的心情。所以,在不同的题材下,需要运用不同类型的色彩,还要注意色彩的搭配与组合,不同的色彩传达的感情以及意境是不同的。 2.2当代工笔人物画的色彩形式美。当代工笔人物画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而且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形势。当代工笔人物画有着不同的风格流派,比如传统流派、现代派以及前卫派等。传统流派的代表人物是何家英,其代表作是《酸葡萄》,这位画家在创造时吸取了西方绘画色彩的精华,做好的中西结合,而且提高了我国工笔人物画的品质。现代派的代表人物是土冠军,其画风也具有中西方融合的特点,而且具有突出的个性,其画风以写实为主,而且其作品人物以男性为主,描绘了当代打扮比较时尚、精神较为饱满的潮男,这也展现出了画家敏锐的捕捉能力以及观察能力。 2.3两者的差异性。在不同的时代后,传统工笔人物画受到了社会以及客观世界的影响,使得画家对色彩产生了不同的认识,不同时代的人物画还会受到统治阶级的影响,这从不同

工笔花鸟画技法

工笔花鸟画技法 第一节骨法用笔与白描勾线 1.白描的骨法用笔 定义:单用线勾好的稿叫“白描”,这种白描稿即可单独欣赏,称为百描画;又可作为染色前的第一步,叫白描稿。 中国画的白描是用墨线勾画物象,单用线条的粗细、浓淡的转折变化,画出物象的具体结构,而不用任何色彩;素描是借用单色的线条的组合来表现物象的造型,素描能够刻画出物象的色调、明暗、远近等效果。两种不同的造型方法,其目的都是一个——塑造物象。一个强调用线,一个注重明暗。 执笔的原则要求自然,力避勉强。 合理执笔方法是:大拇指上节端与食指上节端相对紧握笔管,使笔能自由活动;中指上节端着在笔管,使笔勾向里或向下;无名指之背顶拒笔管使之向外;小指傍无名指助其行动。 运笔方向、运笔速度、笔与纸面的角度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运笔方法和性质不同的线条: A.笔与纸面垂直成直角叫中锋笔。 B.由左向右运笔叫顺锋笔。(也叫由里向外) C.由右向左运笔叫逆锋笔。(也叫由外向里) D.如果笔锋和笔肚大面积着纸叫皴笔。 勾线时要用力而稳,如“锥沙画”,力透纸背,笔要有压力但不能压死,保持一种向前“拖”的力量,避免线条出现飘、滑、飞白,

不要忽粗忽细,更不能潦草勾线。 白描花卉的勾线,大部分需要用中锋笔。如勾花、叶、梗等,要求用笔圆润,饱满有弹性;如勾树干、树皮等粗糙物体时要用侧锋笔,要做到凝重、灵活有质感。 勾花卉时应当注意的:首先勾线时体会一个“写”字,最忌描摹。一定要按写毛笔字“一波三折”的要领去作,体会起笔藏锋、行笔中锋、收笔回锋的规律。其次勾线要用腕、肘、肩,甚至全身带动笔的动作,这样勾画出的线条凝重有力,切不可用手指运笔。 2.白描的勾线方法步骤 (1)勾白描稿的具体方法 ①先上后下,先左后右。这样勾线不会弄脏画面,还较顺手。 ②由淡而重,由前而后。 ③先花后叶,先主后次。 ④色重者线粗,色浅者色淡。 第一,应用色彩对比关系 第二,应用色彩协调关系 第三,色彩的对比与协调综合应用 (1)分染。画法:用两支毛笔,一支蘸上颜色,另一支蘸上清水,先把颜色染在应画的部分,然后用清水笔用晕染的方法分出深浅变化来,这就是分染。分染时应注意颜色笔的水分要大于清水笔的水分,否则清水笔水分太多会倒流形成水渍,不匀又不好看。 (2)统染。所谓统染就是把一部分再统一地分染一次。

工笔画家简介

于非闇(1889~1959):中国画家。1889年3月22日生于北京,1959年7月3日卒于同地。早年随王润暄学画,1912年入师范学校学习,后任教于私立师范学校、私立华北大学美术系、私立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兼任古物陈列所附设国画研究馆导师。1935年起专攻工笔花鸟画,任职于故宫古物陈列所,临摹、研究了大量古代绘画,打下了较深的传统根基。1949年后任中央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陈之佛(1896.9.23--1962.1.15), 浙江余姚人。现代美术教育家、工艺美术家、画家。1916年毕业于杭州甲种工业学校机织科,留校教图案课。1918年赴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工艺图案科学习,是第一个到日本学工艺的美术的留学生,曾创办尚美图案馆。先后在上海艺术大学、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和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授、南京大学艺术系教授兼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江苏分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等。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材》,出版《陈之佛画集》《艺术人体解剖学》等。 俞致贞(1915—1995.5.)女,汉族,北京人。字一云,画室名百花书屋,著名花鸟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会顾问,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北京花鸟画会名誉会长,擅长工笔花鸟、草虫、蔬果。拜于非闇为师学小写意花鸟及工笔草虫,兼习瘦金体、篆书,后专攻工笔。后遵于先生之命,转拜国画大师张大千为师,同年秋入“大风堂”,随张大千研习工笔写意花鸟画。 田世光(1916年10月—1999年7月)号公炜,祖籍山东乐陵,世居北京西海淀六郎庄。师承张大千、赵梦朱、吴镜汀、于非闇、齐白石诸先生。早年拜张大千门下,为大风堂弟子之一。早年求学于京华美术学院,专攻国画花鸟,解放前在北平国立艺专任教,曾任中央美院教授。他长期从事花鸟、山水画创作,继承了宋元派双勾重彩工笔花鸟画的优良传统技法,并赋之予新的时代精神,为我国现代工笔花鸟画名家。田世光先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副会长,中国画研究院第一届院务委员。 喻继高,1932年出生,江苏铜山人。1951年考入南京大学艺术系,195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1957年参与筹备并调入江苏国画院,专门从事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和研究。系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任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委、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徐悲鸿奖学金委员会委员等职务。是国画大师傅抱石、陈之佛的高徒,得到过刘开渠、李可染的指点。 金鸿钧,1937年9月12日生于北京市。别名爱新觉罗鸿钧,满族,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第15子和硕豫亲王多铎第12世孙。北京人。擅长中国工笔花鸟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常务理事。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画科,并留校任教。历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教授,花鸟画室主任,兼任中国文联牡丹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市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及书画家联谊会副会长。得到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李苦禅等老师亲授。入花鸟画科后师从田世光、俞致贞、郭味蕖等老师。

于非闇工笔花鸟画作品欣赏

于非闇工笔花鸟画作品欣赏 于非闇《红叶栖禽》立轴,1948年作于非闇《拟李迪《雪树寒禽图》》立轴,壬午(1942年)作于非闇《花鸟》镜心于非闇《白牡丹》立轴,1945年作 于非闇《红叶鹦鹉》镜心,1941年作于非闇《草虫图》立轴,1940年作 于非闇《富贵图》镜心 此作品原为美国史迪威将军之女儿珍藏。史迪威将军曾于 1940-1943年间任中缅印战区美陆军司令兼中国战区参谋长。 于非闇《工笔花鸟》立轴 于非闇《秋梧鸣禽》立轴,丙子(1936年)作 于非闇《草花蚱蜢》立轴,丙子(1936年)作 于非闇《耄耋富贵》立轴,1948年作

此幅《耄耋富贵》作于1948年,当时画家在北京任古物陈列所 研究馆导师时,时常往返于故宫的御花园,在御花园里有很多从洛 阳运来的名贵品种,花色浓艳娇姿欲滴,于非闇常常对临其态,目 识心记,得牡丹之真性情,在加之于非传统的绘画功力,他的牡丹成 为当代画坛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数只蝴蝶在丛中飞舞与牡丹融为一 体,静动相依。在花石旁,倚地而坐的小猫,双眼凝视着舞飞的蝴蝶, 其憨态可掬,双眼炯炯有神。绘者将牡丹、蝴蝶、猫三者一起融入画 面,取其诙谐和寓意,即《耄耋富贵》图,象征着富贵长寿,花叶 用双勾敷色的传统技法,重彩敷色,用笔劲健,设色亦明快典雅,形 象生动,富于装饰性。再加之在左上角于赵佶开创的瘦金体题写款识, 更增加画中韵致。

于非闇《朱竹翠鸟》立轴于非闇《水仙蝴蝶》立轴于非闇《世世有喜》立轴于非闇《梅雀争春》立轴 于非闇《紫牡丹》镜心,戊子(1948年)作于非闇《红牡丹》镜心,庚辰(1940年)作于非闇《天台春色》立轴,1937 年作于非闇《绿野萍踪》立轴,黑桥艺术馆珍藏于非闇《红叶双禽》立轴,1948年作 简介于非闇简介 光绪十五年(1889年)农历三月二十二日(阳历4月21日),于非闇在北京的四合院里诞生了。于家本是汉族,祖籍山东蓬莱,大约在他四代之前移居北京。其父属内务府正白旗汉军,其母为满族人,故后来于非铑从母为满族。他初名魁照,号抑枢,后改名照,号非厂、非铑、老非,曾以“闲人”为笔名,堂号玉山砚斋。他曾任中、小学美术教职,以后又相继担任了市立师范、华北大学美术系、京华美专、北平艺专的教师,同时又以其文才得以兼任北平《晨报》“艺圃”版编辑,并曾任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导师。新中国成立后,他当选为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担任过北京市文联常务理事,北京市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等职,1959年7月3日逝于北京。

工笔花鸟画课程教学大纲

工笔花鸟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笔花鸟画课程编码:Z115030 总学时/总学分:64学时/4学分理论学时/理论学分:64学时/4学分适用专业:美术学开课单位:文学艺术学院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美术学专业专业教育课程的必修课。 2、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笔花鸟画当前的发展现状,掌握古代工笔花鸟画的作画过程及现代工笔花鸟画创作的常用技法,重点掌握工笔花鸟画的写生方法,锻炼根据写生的素材和已经掌握的绘画技法进行工笔花鸟画创作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工笔花鸟画概述 2学时 第一节独特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形成、风格与演变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工笔花鸟画独特的表现形式以及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课外查阅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历史,总结工笔花鸟画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二章花卉的结构与形态 2学时 第一节花的结构与形态 第二节叶的结构与形态 第三节茎的形状和变态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不同种类花、叶、茎的结构特征与形态变化。 第三章白描花卉技法 10学时 第一节工笔白描对线条的要求 第二节白描线条与花卉形象的结合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工笔白描对线条的要求,掌握工笔白描用线的基本方法,课堂练习白描线条与花卉形象的结合。 第四章工笔花卉的着染技法 18学时 第一节工笔花卉对着染的要求

第二节工笔花卉常用的几种着染技法 第三节工笔花卉着染的形式和步骤 第四节工笔花卉的特殊技法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工笔花卉染色的基本要求,掌握工笔花卉常用的几种着染技法。尝试其它工具材料与技法在工笔花鸟画中的运用。 第五章鸟类的结构与常用技法 8学时 第一节鸟类的结构与形态 第二节鸟类的工笔画法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鸟类的结构与形态,,掌握鸟类的一般画法。 第六章昆虫的结构和技法 4学时 第一节昆虫的生活和结构 第二节蝴蝶、蜜蜂、蜻蜓、螳螂的结构和画法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结构特征,掌握蝴蝶、蜜蜂、蜻蜓、螳螂等常见昆虫的工笔画法。 第七章从写生到创作 20学时 第一节写生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意义 第二节写生方法 第三节选材与构图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写生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意义,掌握工笔花鸟写生的方法,锻炼学生利用写生获得的素材进行工笔花鸟画创作的能力。 三、参考教材 《中国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学习要求 学生在开课前须准备本课程所需的临摹资料以及相关参考书籍,课余时间观看现当代著名画家出版的工笔花鸟画教学视频。利用期刊杂志和网络及时了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现状。 五、成绩评定方式 本门课程成绩以作品评定,计分方式为百分制。

浅析当代工笔人物画构图的形式之美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a6878984.html, 浅析当代工笔人物画构图的形式之美 作者:王慧 来源:《美术界》2015年第12期 【摘要】构图在当今绘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富有一定形式美感的构图使工笔人物画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随着工笔人物画的不断发展构图的形式特征也越来越强烈,适应时代发展的同时,也刺激着工笔人物画家不断地探索、求新、求异。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构图;形式美 一、构图的形式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的重要性 目前关于构图概念的说法林林总总,在不同的绘画艺术中都有其具体的解释。在《辞海》中,构图的定义是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构图在传统的中国绘画中也称“章法”“布局”,如顾恺之的“置陈布势”、谢赫“六法”中的“经营位置”。工笔人物画中的构图是把人物或景物组成、结合、配置并加以整理出一个艺术性较高的画面,也就是把构成整体的部分统一起来,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上对所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画面特定的结构,借以实现画家的表现意图。总之,工笔人物画中的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换言之,构图是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的配置方法,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构图是艺术家向别人表达内心世界的语法,是视觉表现的语法。 “形式不是简单的外形和轮廓,而是活生生的形态,处于不断运动与变形之中,从而将变化的、运动的概念引入形式分析。”一幅画以怎样的形式更好地呈现给观众,让人们在视觉上产生关注。中国传统的绘画,很少关注“形式”这两个字眼,而如今步入绘画行业,形式无所不在,工笔人物画要想与众不同,更离不开形式。形式感强烈的画面更加耐人寻味,成为艺术家们孜孜不倦探索创新的途径之一。关于绘画形式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苏珊·朗格认为“绘画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李砚祖认为“美术史是创作艺术形式的历史”;然而罗丹强调“真正好的作品让人感觉不到形式,而只感觉到作品对心灵的冲击——冲击来自作品所有要素的综合。” 任何绘画都讲究构图,构图成为绘画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不同的画种有不同的构图形式。同样,画家不同,绘画习惯、知识结构、绘画阅历不同,画出的构图也就多种多样。如今构图承载着越来越多的内容,工笔人物画所要表现的内容要想更好地表达出来,就离不开一个很好的构思与构图,绘画中关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一直是大家争论的画题,在工笔人物画中,内容与形式不可分离,它们紧密相连,不可忽视,“形式是一定内容和形式,内容是一定形式和内容”。因此,没有一定的形式,所要表现的内容就不可能更好地呈现出来,吸引观众眼球。同理,光有形式,没有很好的内容烘托,也达不到一幅画应有的分量。

工笔人物画技法(三)设色

工笔人物画技法(三):设色 作者:刘泉义来源:拙风文化网 1.色彩稿 设色之前,先要对画面的整体色彩关系有一个设想,是冷是暖,是纯是灰,是浓是淡,要多画几个不同感觉的色彩稿,相互比较,确定其一。《春雪》(见图)是我去贵州采风后所绘。构思时,我想表现一组人物。少数民族服装比较艳丽,为暖色,如果占画面太大,就会影响视觉效果,所以我要把它安排在画面下部。人物后面安排深色、冷色的山体、房屋、积雪来调整画面;既增加景深,又烘托出盛装苗女洁白美丽的头饰。这些都是在设色之前确定下来的。 中国画设色不同于西画,它以主观色彩为主,客观色彩为辅,不考虑那么多颜色变化,抛开一切影响颜色的客观因素及光影,直逼本质。物象本身的颜色有时只作参考或摒弃不用,画家重新设色,以适合自己的审美要求及画面的意境。而西画写生大都忠实于客观色彩。它受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等条件的制约,每个环境中的颜色都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不如中国画用色那样随意自由。 2.中国画颜料

中国画颜料按其属性分为矿物质颜料和植物颜料。矿物质颜料为不透明色,覆盖力极强,有石青、石绿、朱砂、石黄等等。石青、石绿又分为头青、二青、三青……头青、头绿色泽最重,越往后越浅。朱磦、赭石按其属性虽属矿物质颜料,在研制过程中是漂在上层、质地很细的颜色,具有一定的透明性,所以可把二者称为半透明色。植物颜料为透明色,有花青、藤黄、胭脂、曙红等。矿物质颜料一般呈粉末状,色泽鲜明沉稳,永不变色。用时倒在干净碟子里,加浓度适中的明胶胶水调匀。朱磦、赭石都早膏状,用温开水化开即可使用。透明色因其透明性强,适于反复渲染,用来表现细微深入的地方。半透明色和透明色都可作底色使用。白色以蛤粉为上,它是用贝壳研制而成,白而不飘,永不变色。云母色也属矿物质颜料。因其有闪闪发亮的效果,可以产生特殊的感觉,所以我在表现银饰时经常使用。云母色呈粉片状,有粗细之分,具有一定的覆盖性,调制方法同石色。现在云母色种类很多,有不同色相、不同颗粒之别。中国画颜料不止上述几种,现在又开拓了新的领域,研制出数十种矿物质中间色,冷暖各异,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我想,这将会使工笔画出现一个新局面。 化学合成颜料中,上海美术颜料厂出品的锡管中国画颜料色质不错,一般情况可以代用。不过化学合成颜料不易持久,色泽的饱和度、沉稳度等方面与天然颜料无法相比,因而正式创作时应慎用。 3.分染 分染是把平面的线描按其结构、纹理,用色或墨渲染出厂定的层次和体积关系。分染有凹染法和凸染法之分。凸染法是渲染结构突起的部位,如额头、鼻梁、颧骨、下颏及衣服高起的地方和人体凸起的部位。凹染法则染与之相反的结构低下去的部位。凹染法紧贴着线条的一侧进行,凸染法则离开线条,使线条更清晰。凹凸分染法不是截然分开的,为了更充分、更具体地表现物象,两者可结合使用。分染用色为透明色或半透明色和墨,一般不用石色。

工笔花鸟画教案

中国工笔花鸟画教案 张伟 中国工笔花鸟画教案 [任课教师]:张伟 [职称]:讲师 [教学对象]:美术教育专业普本班学生 [教学时数]:总学时 : 90课时 [周学时]:18课时 [教学内容]:中国花鸟画技法及中国花鸟画传统与现代材料与技法 [教学目的]:通过中国画概况的讲授,使学生能系统的了解中国画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概况。 并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国花鸟画的造型特点、艺术特点和基本至画法步 骤,领会中国花鸟画独特的审美特点,提高欣赏水平和表现水平,了解中国花鸟 画的教学特点和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观摩、示范、个别辅导、集体讲评。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四年制本科学生、教学重点在于工笔花鸟,特别是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学习。教学方式采用临摹、个别辅导相结合。在学生掌 握技法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领会能力,掌握中国花鸟画独特的审 美表现特点。 一、中国画概述及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流变 中国画的历史悠久,深深涵泳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之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和

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画历史虽然悠久,发展也很成熟,但其“中国画”之得名并不早,大致在清末民初“西学东渐”之时,国人面对西方艺术为了树立中国艺术的独立品格才提出了这个概念。 学习中国画,首先要从总体上对中国画有一个概括的认识,诸如中国画的风格特点、艺术规律、美学思想等,树立一些基本的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逐步的掌握中国画的艺术表现技巧。而要在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相应的成就,必须努力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各种修养,包括吸收西方文化的精粹,融会贯通,才可能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传统绘画,受着中国传统哲学的深深涵养,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数经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等完整的艺术体系。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画的立意、意境、经营、笔墨、程式、风格等一系列艺术创造的经验和理论不断成熟的过程。这些经验和理论,既符合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又独具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质,有着明显的中国文化的传承与精神阐发,与世界各国的艺术相比较,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而且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高度欣赏和赞扬。 发展至今,中国画的门类一般分为山水、花鸟、人物三科,从技法表现手法来看,又有工笔、写意、重彩之别。此外,书法、篆刻、壁画、民间绘画都和中国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画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在以“写意”为特点的中国画艺术观、以“笔墨”表现为主的中国画笔墨观和“聊以自娱”的文人画功能观以及高度程式化的创作观,等等。为了讲解简要,我们只能结合花鸟画对中国画的整体特点和艺术规律做一些概括性的叙述。 (一)、唐以前“山水”“花鸟”只是“人物”画的背景 唐以前“山水”、“花鸟”画只是“人物”画的背景,这可以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夔凤图》、《人物驭龙图》以及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等存世作品中明显看出来。当人物画已经在艺术本体上发展得很成熟时,山水、花鸟还显得较为稚拙。画史上有唐代边鸾、薛稷等人擅长花鸟画,但由于实物已经荡然无存,那么他们的花鸟画是作为衬景还是独立的花鸟画已经无法考证,但在新疆阿斯塔拉唐代墓室壁画中已经出现了作为单独画面的花鸟屏条。 (二)、五代宋初“黄徐体异”

李鸣现代工笔人物画欣赏

李鸣,1958年生于山东牟平,1982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 美术系。现为烟台大学建筑系美术学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其作品先后在多种作品集及报刊上发表,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展览 并获奖。作品曾在美、加、新、韩、日、澳等国家展出并有多幅被 收藏。2007年,作品《秋日遐想》发表于《美术观察》(核心期 刊) 2007年,《初冬的阳光》等五幅作品发表于《当代中国画精 品选》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画的通俗性与艺术性》获二等奖2005年,水彩专集《皖南古村落水彩画写生之二》中国国际美术出版社2004年,国画专著《李鸣工笔人物画》荣宝斋出版社2004年,水彩专集《皖南古村落水彩画写生》中国国际美术出版社2004年,作品《长日》、《李清照》发表于《美术观察》(核心期刊) 2004年,论文《美术鉴赏教学的现代观念》发表于《职业技术教育》(核心期刊) 2004年,论文《中国画的通俗性与艺术性》发表于《装饰》7期(核心期刊) 2004年,2003年,参加第三届中国画家学术年展。2003年,作品入选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2002年,U?S?A《美南周刊》专题介绍并发表五幅作品。2001年,作品入选大型画册《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珍品选—传世名画》。2001年,作品入选《2000?中国画百家作品集》。2000年,《中国报道》第3期作专题介绍并发表四幅作品。2000年,作品入选中国文联、中国美协《金彩奖中国画大展》。2000年,作品入选中国美协《2000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1998年,作品入选文化部主办的《北京首届国际扇面书画艺术展》。1998年,作品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三次新人新作展。1998年,作品入选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牡丹杯金彩奖大展》并获优秀奖。1997年,作品入选文化部于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当代中国工笔画大展”获优秀作品奖。1996年,作品《清音》被收入外文出版社,汉、日、英三种语《当代中国书画名家宝鉴》

中国工笔花鸟画授课教案

中国工笔花鸟画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工笔花鸟画 教学日期:4月9号——4月30号 授课教师姓名:王月强 职称:助教 授课对象:设计专业染织艺术方向本科学生 授课时数:50课时 教材名称及版本:《花卉写生构图》李小白等著古吴轩出版社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这单元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使学生对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基本内容、绘画技法、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个系统的了解,并对代表画家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通过细致的讲解、示范、介绍,使同学能正确地掌握和了解中国工笔画的技法和基础理论知识,为今后的学习与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将所学知识应用在纺织面料的创意与设计中。 二.授课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1,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历史以及各发展阶段的特色,流派,代表画家;共2课时。

中国花鸟画(工笔)是传统的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顾名思义是以花鸟为题材的绘画作品,花鸟画描绘对象实际上不仅仅是花与鸟,而是泛指各种植物。按传统的分法,可分为花卉、蔬果、翎毛、草虫、畜兽等类。 中国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 花鸟画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传统,就是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为目的传统。所谓写生,并不是简单地模仿,再现客观的花鸟,而是要求在真实地描绘客观对象的同时能表现花鸟的生命力及其各不相同的特性。所谓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就是强调要抓住动植物与人的生活关系,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人以突出的表现。 中国古人在文明初始就对花鸟情有独钟,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图案,大多以花鸟虫鱼为主题,展开绚烂多彩的联想,新疆阿斯塔那唐墓壁画的花鸟题材屏风画,河南临汝村出土的彩陶缸所绘的《鹳鱼石斧图》都不同观点的把它们视为中国最早的独幅花鸟画作品。 作为纯美术欣赏独立成科的花鸟画成熟于五代与宋。五代时期有两位成就较高的画家是黄荃、徐熙。 黄荃、徐熙可作介绍。(略)

工笔花鸟画的图片大全欣赏

工笔花鸟画的图片大全欣赏 历经千载,中国花鸟画已经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美学理论。众多花鸟画家通过对美学理论的准确把握与灵活运用,在长期实践中创作出许许多多优秀的绘画作品,并通过这些作品移情言志。工笔花鸟画都有哪些艺术特色呢?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工笔花鸟画图片欣赏,一起来看看吧! 工笔花鸟画图片欣赏 中国工笔花鸟画作品

看完了以上的工笔花鸟画图片欣赏之后,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关于花鸟画的知识吧! 明代花鸟画的介绍明代中叶,文人花鸟汲取张中,林良,孙隆诸家之长,墨花齐放,逸兴纷飞。如沈周无论勾花点叶刷羽,松秀处近张中,森严处近林良,烂熳处近孙隆,唐演清刚的笔墨则以近于林良者为多,但清丽的诗情却是他的独擅,非林良所能梦见。至陈淳后出,更以水墨大写画法开宗之派,与后来的徐渭并称“白阳青藤”。他善于运用草书飞白的笔势,水晕墨章的墨彩来表现花卉离披纷杂,疏斜历落的情致和态势,其气格是奔放的,品格是秀丽的。再后的周之冕以勾花点叶著称于画史。 花鸟画的特点它是中国画的一种。北宋《宣和画谱;花鸟叙论》

云:“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本之名,而律历四时,亦记其花鸟画荣枯语默之候,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在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 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 工笔花鸟画,即用浓、淡墨勾勒动象,再深浅分层次着色; 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就称为兼工带写。 早在工艺、雕刻与绘画尚无明确分工的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战国末期木板画《老虎被缚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鸟画[1] ,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所藏东汉陶仓楼上的壁画《双鸦栖树图》,也是较早的独幅花鸟画。花鸟画发展到两汉六朝则粗具规模。南齐谢赫《画品》记载的东晋画家刘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鸟画家。经唐、五代北宋,花鸟画完全发展成熟。 五代出现的黄筌、徐熙两种风格流派,已能通过不同的选材和不同的手法,分别表达或富贵或野逸的志趣。北宋的《圣朝名画评》更列有花木翎毛门与走兽门,说明此前花鸟画已独立成科。北宋的《宣和画谱》在总结以往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撰写了第一篇花鸟画论文。 文章《花鸟叙论》,深入地论述了花鸟画作为人类精神产品的审美价值与社会意义,阐述了花鸟画创作“与诗人相表里”的思维特点。此后,画家辈出,流派纷呈,风格更趋多样。在风格精丽的工笔设色花鸟画继续发展的同时,风格简括奔放以水墨为主的写意花鸟画,水墨写意“四君子画”(梅、兰、菊、竹)相继出现于南宋及元代。

唯美工笔画作品欣赏

篇一:《浅谈当代工笔大家莫晓松的唯美艺术巨献》 浅谈当代工笔大家莫晓松的唯美艺术巨献 学生夏侯彦伶现代艺术学院美术学(绘画) 指导老师辛立刚现代艺术学院 摘要 中国工笔花鸟成于工,因其周密不苟但也易败于工,因其易刻板僵化。惟因此,格调与意境就成为检验当代工笔花鸟的试金石。北京画院青年画家莫晓松在工笔花鸟画这一领域,取其"周密不苟之处",舍其"萎蘼柔媚之处",走山水与花鸟结合、工笔与写意结合之路,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和花鸟图式,因其作品所呈现的无穷时空的微茫感和生化天机的微妙处,成为新世纪工笔花鸟画多样化探索的取向之一。 关键词 十年一梦;静净世界

十年一梦{唯美工笔画作品欣赏}. 梦,显然是莫晓松艺术无法摆脱的生命之重。对今天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来说,他的思想也许是矛盾的,两面的。一方面他在与现实生活无限接近,另一方面他又试图使自己的作品与现实生活拉开距离。当现实生活无法使他满足的时候,他只能从作品去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让一种不可能的成为可能,也许正是艺术家的用心所在。 他生于甘肃陇西,这个素有"陇中苦,甲天下"的地方承载了他最初的花鸟梦想。正如著名艺术史论家丹纳所说,环境不能仅仅是艺术家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材料来源,环境必须是那种能够铸造艺术家灵魂的力量。这成为了他梦的来源。他曾经在一片文章中深情地回忆起了童年生活,说正是那些野花蜻蜓、山峦飞鸟启发了他最本性的审美。这想来是纯粹而真实的。 但真正让莫晓松开始将这种梦想定格为一幅幅画稿还是在他上完西北师大美术系之后。科班的系统技法训练虽然让莫晓松感到了手的解放,但童年的梦依然让他无法释怀,来自家乡的野花和雉鸡唤起的对人生价值的追问让他一直在思考一幅画究竟要表达什么?正因为如此,在1989年,他的作品《石痴》参加了全国第七届美展并获甘肃赛区金奖之后,他毅然放弃了在人物画上已取得的成绩,而转向了工笔花鸟。而山水画和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和一的自然宇宙观似乎为他的花鸟画给予了灵感绘画必须要有生命的哲思和灵魂的触动。由于这种艺术的选择

浅谈工笔人物画的步骤及方法(完善)

鸡西大学NORMAI UNIVERSERTY

中国工笔人物画有着漫长的发展史,在唐代已达高峰,各体俱备,异彩纷呈,其后每况愈下,逐渐走入低谷。明清到近代,虽然优秀的工笔画家不断出现,但是始终没能成为画坛的主流。建国以来,在中西绘画技法上打下坚实基础的徐悲鸿提倡把素描融入中国人物画学习,对中国画坛产生了深远影响。工笔人物画在长时间的休克中得到复苏和繁荣,从传统中吸收智慧,从现实生活中搜取素材,从国外绘画的精髓中汲取养分,为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不可磨灭的新的道路。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工笔人物画进入繁荣时期,人物画创作风格面貌表现为题材和形式风格的多样化,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艺术家自觉的艺术活动,更会促使某种创作风格的产生和发展;而不同群体对艺术创作方法的不同偏好导致艺术创作风格方法的多元。 我的这幅《自画像》取材于本人的一张生活照片,只是构图做了稍微的调整与修改。在作画的时候,我是准备两幅同时画的,一幅做稿图,另一幅是作品,两幅同时进行,在作画时,我是先在稿图上试画,看看画出来的效果是否与预期的一样,如果是,再在作品图上画。画工笔画需要的就是耐心,因为画完一遍后,整幅画都是湿的了,你得等它干了以后在进行下一步。

(自画像) 现在,我就我的这幅画说说工笔人物画的作画步骤及方法: 一、定稿 定稿就是制作的底稿,古代称为“粉本”。工笔重彩人物画底稿,无论是对初者还是造型能力极强的人都是不可缺少的。底稿有的是用铅笔,有的是用毛笔,但都要求人物形象准确生动,凡画面出现的所有形体,都要画得细致精确。切不可认为底稿不关紧要而在勾勒设色时来修改。底稿不具体,不精确,形象不生动,以后的程序就很难进行了,我这幅

黄筌工笔花鸟画赏析

一、黄筌生平及其时代背景 黄筌(约903—965),字要叔,是五代时期的画家,成都(今属四川)人。黄筌年轻时就在宫廷任职,做过翰林院的待诏,曾成为后蜀图画院的主管人。公元965年,宋灭后蜀,黄筌归入宋朝,进入宋画院,被封为太子左赞善大夫,从此将后蜀的宫廷画风带入北宋宫廷画院,影响了北宋宫廷花鸟画风百余年。 二、赏析黄筌工笔花鸟画的主要作品 在黄筌创作的早期,他所处地区的社会处于相对安定的状态,皇宫大院中的生活富足、优越。宫廷的绘画需求较大,要求宫廷画家兼善花鸟、山水、人物乃至图案装饰画。 《雪竹文禽图》中所画的是冬日水边的景象,岸边石头层层叠起,一望无际的水域似被浓浓大雾包围着,入眼的是一片清寒静寂的景致,然而在这片静寂中,又好像表现出一种盎然的生机。岸边的物体上积着白雪,茫茫一片,而枯萎的芦苇、竹、柳的枝叶仿佛依然在飘摇,而枯树上站立的鸟雀和水中两只鸭子描绘得更加栩栩如生。 《写生珍禽图》卷是黄筌给其儿子学习临摹用的稿本,绘有禽鸟、昆虫和龟共24只,排列平整,没有特殊的构图,动物大小亦不等。画中鸟雀的形态不尽相同,刻画灵巧而生动;昆虫相对较小,但也各具形态,看似小小的一只,却是精细入微,每一根须和足都完全展现出来,鲜活生动;显眼的两只龟位于画面右下角,一从侧面、一从背面分别塑造。画中动物的大小比例和透视关系都可谓精准,观者从画面中能够体会到黄筌对物体准确的观察和高超的表现手法。 《溪芦野鸭图》描绘的是在芦苇、慈姑繁茂的小溪边,两只鸭子惬意休憩、游动的生机勃勃的图景。一只雄鸭单脚站立在岸边,似乎闭着眼在享受静谧;而另一只雌鸭在水中转头轻轻地梳理自己的羽毛,一副享受、慵懒之态。 三、黄筌工笔花鸟画的特色及成因 黄筌作品中禽鸟的羽毛层层叠叠、丰满有序;所表现的昆虫和鸟类形象逼真,在手法上极尽细致工整,并且设色充满了富丽典雅的气息;花卉构图严谨有序,用色富贵秾丽。在绘画题材上,表现内容大多是他耳濡目染的宫廷富贵奢侈的享乐生活,充分展现了华丽、富贵的气息,作品表现了帝王的好奇心与热衷于富贵的心理需求。 黄筌的儿子在创作中,传承和发扬了黄筌工笔花鸟画的审美观念与表现技法,其父子的作品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被人称为“黄家富贵”。 “黄家富贵”的特点,是用独特的写实技巧完美地展现对象的形态,对象用绚丽的色彩填充,显示出一派富贵气息。黄筌画作中的笔法也有苍劲之势,其用精湛的艺术语言完美地把对象展示出来。 黄筌拜师于大家,曾向刁光胤学画竹石、花鸟,但又不仅仅学习一位师傅的技法。这种转益多师的求学方法,大大开阔了黄筌的眼界,更让他能够在综合各位大家特点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黄筌地位显赫,由于其一生在宫廷中任职,所以画面中多是平常人不易见到的珍禽瑞鸟、奇花异石。黄筌画中展现的工整富丽,其实就是皇家的富丽堂皇的体现,充分诠释了皇室宫廷的审美趣味。 四、黄筌工笔花鸟画对其后的影响 从史料中能够得知, “黄家富贵”形成于黄家父子,而这一风格对当时乃至后世绘画的影响是深刻的。宋徽宗更大力推崇这一风格,并且在亲身创作中大力实践。在宋代的花鸟画中不难发现,黄筌的工笔花鸟画甚至成为一段时期的绘画风向标,逼真还原的写实、高贵典雅的设色、严谨的构图成为宋代花鸟画的基础。沈括在《梦溪笔谈》谈到: “诸黄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 在历史文化发展的进程中,传承了“黄家富贵”这一特色的工笔花鸟画作品不在少数。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花鸟画认识的翻新,以及对新材料的发掘、运用,现代工笔花鸟画被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结语 黄筌在五代这一时期,长期置身于安逸的生活环境中,形成了当时工笔花鸟画两大风格之一的“黄家富贵”。在“黄家富贵”的引领下,花鸟画在五代得到迅速发展,并在两宋形成了花鸟画创作的一个高峰。学习、领悟这一时期的工笔花鸟画艺术结晶是对自身修养的提升,通过在后期更加深入地探究,笔者希望能够继承并发扬这些艺术的精髓。 参考文献: [1]庞元济.虚斋名画录虚斋名画录续.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2](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3]王伯敏.中国绘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编辑杨婷 黄筌工笔花鸟画赏析 □尹婕 摘要:花鸟画在五代时获得了重大的发展,这一阶段的花鸟画给世人眼前一亮的感觉。黄筌的作品为后代树立了工笔花鸟画的典范,是之后两宋时期花鸟画高度繁荣的先导。 关键词:黄筌工笔花鸟画特色 14

工笔人物画教案

工笔人物画教案 【篇一:工笔人物写生教案】 第一章中国工笔人物画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脉络,包括思想和技法的发展轨迹,加强对工笔人物画发展历史的了解,确立对工笔人物画发展的感性认知。 2、熟知不同时期人物画技法发展的特点、绘画风格、艺术特征、代表画家和作品。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图片欣赏结合 【课时】4课时 一、工笔人物画概念工笔人物画是工笔画的一种。工笔画是用工整细密的笔法来描绘物象,是中国绘画传统中的一种绘画形 式,追求绘画手段的装饰意味,造型手法上强调写意性 的概括、提炼,并主张以神韵、神态的需求为前导来把 握物象的本质形态,即意象(意念——形而上的)造型, 而不是自然主义的描绘,包括白描、淡彩、重彩诸种形 式。(如右图) 工笔人物画是以人物为主要表现对象,以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助线条的粗细长短、方圆曲直,用笔的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用墨的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的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再加之色彩分染、罩染、烘染等手法的运用处理,细致入微地充分表现形体的质量感、动态感和空间感。工笔人物画按题材大致可分为仙佛罗汉、帝王君杰、宿世人物、高逸雅士、绚罗仕女、市井杂流、妇孺婴戏等等。 二、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历程 从可考的内蒙古阴山岩画和彩陶文化中,我们已清楚地看到 了高度概括的抽象人物图形和笔的运用轨迹,人们己开始用类似 毛笔的工具描画、记录远古的生活。战国时期的帛画是迄今为止 可以见到的最早的人物画。(如图2)就画法而论,用墨线双勾 轮廓,以线条为框架平涂设色这一中国画的构成因素已初见端倪。中国画根基于民族基本哲学,掌握“阴阳”、“气积”的规律,以最简单的线条结构表示宇宙万象的变化节奏,奠定了以线造型的审美理念。

工笔人物画技法(一):铅笔稿

工笔人物画技法(一):铅笔稿 作者:刘泉义来源:拙风文化网 作者简介:刘泉义,1964年生于河北省清苑县,1983年于河北省工艺美术学校装潢专业毕业,198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工笔人物,以画盛装苗女著称。作品多次参加国内重要展览,并有获奖。 这里先扼要介绍一下工笔人物画。 工笔人物画有淡彩、重彩之分。淡彩法是基本以墨、透明色为主的画法,适合表现淡雅清秀、朦胧虚幻的境界,有利于发挥墨与色的晕染作用,画面丰富、含蓄。重彩法是主要以不透明的石色颜料为主的画法,其中间用墨及透明色,特点是色彩浓重绚烂、富丽堂皇,具有一定的装饰味道。淡彩法与重彩法虽可单独存在,但不宜截然分开。淡中有重,重里含淡,两者巧妙结合,画面效果会更美妙。 这幅《银花之三》(见图),就运用了“重”、“淡”相间法。银饰用赭墨渐次分染,细腻微妙,润泽透明,未染白粉,已具备银器的质感。背景和几块红、蓝颜色用不透明颜料。

从审美角度讲,颜色的薄厚、轻重,会体现出不同的效果,在把握上尤其要注意。 (一)铅笔稿 起稿之前,首先对所画对象进行一番剖析。这一点很重要,可以说是一幅画的起点,关乎成败大局。先要体会一下对象传达给你的第一感觉是怎样的:是天真活泼、艳丽多姿、幽雅清新,还是憨厚朴实;是忧郁、喜悦、阳刚、温柔,还是小巧玲珑、粗壮健美等。这是一幅画的基调,把握住这一点才可能准确地表现出对象的风貌。 接下来统观模特儿的整体形态关系,注意观察对象的外形。外形决定模特儿的整体动态,所以把握好模特外形将有利于构图布局。还有模特儿的哪部分与众不同、最有特点,哪部分最吸引你,这是你以后着重刻画的部位,应牢记始终。 以上所述是动笔之前如何正确地观察分析模特儿。这一步是眼与脑的结合。画家的眼睛应具有概括能力、对比能力和分辨能力。只有准确地看到,才能正确地表现。所以,要随时训练我们的眼睛、培养我们的眼睛,眼高才能手高。 把以上所看到的及所想的用概括的线条画几个小构图。也就是说,把所画对象的位置、大小、左右高低、线条的疏密分布及纵横关系,用几种不同的形式勾画一下,进行比较,然后确定其一,这样就可以依此来起铅笔稿了。 起稿时铅笔不宜太软,太软不容易深入。第一步从整体入手,用概括的线条把人物的动态、比例位置确定下来,注意各部位的倾向性及关系,把每个局部当成一个整体,注意它们的外形,可把其归纳为几何形,这样对捕捉对象的整体形态很有帮助,注意每个具体形间比例关系及相对位置。如头与肩、胳膊与胸、上下肢、头与手等具体形的比例及位置关系,把每个具体形相互比较,以确定其正确的位置和比例关系。把衣纹的来龙去脉、疏密关系确定下来。这一步一定要进行反复比较、修正,达到准确无误。

工笔花鸟技法

工笔花鸟常用色彩调配表

工笔画的特殊技法、基本染色技法十八法 1冲染法。冲染法也称撞染法,积水积色法。积水法是先把墨或者颜色平涂,在六七成干的时候,点入清水。积色法是先把墨或者颜色平涂,在六七成干的时候,点入颜色,一般是点入石色。这两种办法最好先把画纸裱在画板上再进行。 2撒盐:特技的一种。铺好底色后,趁湿在上面撒上食盐,任其自然渗化,形成雪花状的肌理效果。 3涂蜡:特技的一种。在未画或画到中间过程时,在画面上不规则地涂抹上一些石蜡,使画面产生局部不挂色的班驳效果。此法也可表现下雨时的效果。 4皱纸:勾好白描稿后,用喷壶把画稿稍微打湿,水不要太多,然后把画稿慢慢攥在一起轻轻揉搓,再展开扶平,用大白云笔蘸事先准备好的颜色(颜色略重),在画稿的背面皴擦点染,使颜色渗透,画稿正面产生碎瓷般斑驳的效果。 7水洗:是画面的一种处理方法,可使画面更加统一、协调,同时也可以把表面浮色洗掉,使画面更加沉稳。水洗时,先用清水把画稿打湿,用白云笔轻轻洗刷,可

整体洗,也可局部洗,用力不要太大,否则会把画稿弄破。也可以在画面颜料的水分全部都干了以后再洗。 当然还是其它特技的。 关于用具 绘制工笔牡丹之前,我们首先要准备好作画工具。下面列出了绘制过程中会用到的各种画具。因为考虑到初学者的因素,所以列出的都是市面上常见的画具,在各地美术用品商店里都可以很方便的购买到。 1、笔:主要分底色笔、染色笔、勾线笔三部分。笔者常用的底色笔有五寸、二寸、寸半底纹笔,底纹笔要求全为羊毫所制,笔锋柔软蓄水能力强,主要用来平涂底色。染色笔方面我一般都是采用大白云,其中填色的大白云要求狼毫成分略少一些(纯羊毫也可),色易填润。染色的大白云则选择稍硬一些的,色易拖开。在勾线笔的选择上,勾勒花头和叶子我一般采用定制的长锋兔尖美工描笔,勾线时既可婉转自如又不失轻盈灵动。勾花用新笔,勾叶可用稍旧一点的笔,因笔中含胶渐多,笔锋较之新笔硬朗不少,很适合表现叶子的质感。绘制牡丹还要准备一根小号的狼毫笔,主要用来勾勒山石、枝干,局部填色之用。一支短锋的狼毫红圭也是不可少的,像花房、花蕊、芽孢这些细微处的设色都需要用小笔绘制才方便。需要注意的是,设色用的大白云要多配几支,白色、冷色、暖色、暗色最好都有相对应的笔。(见附录图1) 2、墨:工笔画的绘制中主要用有光泽的油烟墨。乌黑而无光泽的松烟墨染色易脏,慎用。市场上出售的各类瓶装书画用墨汁因携带和使用都比较方便,用来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