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谱子

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谱子
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谱子

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第17-24首

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第17-24首 歌曲名: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第17-24首上 歌词或简介: 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帕尔曼(“P 帕格尼尼TAPE 7”)(2006-5-3-22-42)这套随想曲,充分展示了他的小提琴技巧。作品1,作于1801-1807年间,24首分别为:第1首:行板,E大调,三段体。李斯特的《第4号帕格尼尼大练习曲》即由此曲改编;第2首:中板,B小调,自由形式;第3首:如歌的行板,E小调,三段体;第4首:庄严肃穆地,C小调;第5首:激动兴奋地,以A小调始,A大调终;第6首:慢板,C小调,自由的三段体,李斯特的《第一号帕格尼尼大练习曲》即改编自此曲;第7首:无速度指示,不规则的三段体,以A小调始,A大调终;第8首:庄严肃穆地,降E大调,自由形式;第9首:小快板,E大调,李斯特的《第5号帕格尼尼大练习曲》改编自此曲;第10首:活泼第,G小调,自由的三段体;第11首:行板,C大调,急板;

第12首:快板,降A大调;第13首:快板,C小调,三段体。此曲俗称“魔鬼的笑声”;第14首:中板,降E大调;第15首:庄严地,E小调,三段体;第16首:急板,C小调,自由曲式;第17首:降E大调,三段体,李斯特的《第2号帕格尼尼大练习曲》改编自此曲;第18首:库朗舞曲,C大调,三段体;第19首:降E大调;第20首:小快板,D大调,三段体;第21首:温柔地,A大调,两段体;第22首:清晰明朗地,F大调,三段体;第23首:庄严地,降E大调,三段体;第24首:急板,C小调,李斯特的《第6号帕格尼尼大练习曲》、勃拉姆斯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拉赫马尼诺夫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均改编自此曲。本TAPE收录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小提琴协奏曲第1号》。《24首随想曲》由伊扎克.帕尔曼演奏,《小提琴协奏曲第1号》由梅纽因小提琴主奏,皇家爱乐乐团协奏,埃雷德指挥。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出品(内部发行,2片装),原TAPE名:《外国音乐参考资料帕格尼尼二十四首随想曲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原TAPE号:“YW-158”;侯藏:“P 帕格尼尼TAPE 7”。2006年5月4日星期四

鉴赏《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鉴赏《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是拉赫玛尼诺夫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假如 拉赫玛尼诺夫所有的音乐都被世界遗忘了,最后剩下的也会是《帕 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很多音乐爱好者通过这部作品认识拉赫玛尼 诺夫,后来才接触他的其它作品,如《第二钢琴协奏曲》、《交响 舞曲》等等。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写于1934年,此时世界乐坛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传统的调性体系、曲式、节奏等惯用的音乐法则被 抛弃,代之而起的是流派纷呈的“新音乐”,无调性音乐、表现主义、后浪漫主义、新古典主义、十二音列等等相继出现,“求异响 于新声”是欧美音乐的时代潮流,而拉赫玛尼诺夫不为所动,仍然 在十九世纪的风格和形式里寻求个性的表现。《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取材于一百多年前帕格尼尼的《24首小提琴随想曲》,利用其 中第24首随想曲的音乐主题,写成单乐章的钢琴与乐队曲,技巧复 杂精深、气势辉煌,成为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炫技一派的绝响。 帕格尼尼这位小提琴魔鬼被许多人描绘成炫技能手,看不到 他的辉煌技巧给浪漫派带来的风格上的影响,这不但低估了帕格尼 尼的艺术价值,也是对浪漫主义艺术本质的忽略。浪漫主义是一种 不受拘束和无穷无尽的美,浪漫音乐最突出的特点是狂热的主观表现。音乐家表现狂放无羁的感情世界,必须有炉火纯青的技巧为依托,才能进入横无际涯的艺术境界。有一件趣闻说明的正是这个问题,有一次,一位提琴手拿着乐谱去找贝多芬,提出某些小提琴部 分的音乐太难,不好演奏,请作曲家修改一下,贝多芬却说:“当 上帝唤醒我的时候,你以为我还会去考虑你那倒霉的提琴吗?” 帕格尼尼精妙绝伦的演奏技巧和火热的演奏风格正是浪漫派 作曲家渴求的境界,激发了许多音乐家的热情,追随效法者甚众。 他们一方面在技巧和演奏风格上提高精进,另一方面直接从帕格尼 尼的音乐里获取灵感,把他的作品改编成其它乐器的独奏曲,或者 是以他的音乐主题为素材创作出自己的音乐。在大量的改编曲里, 最著名的当然还是几位大作曲家的手笔,其中包括舒曼、勃拉姆斯、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作为音乐会曲目至今还频繁演出的当推拉 赫玛尼诺夫的这首《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狂想曲是这样一种曲式:它以烈焰般的激情歌颂狂傲不羁的 英雄气概,用饱满的热情表现民族精神。狂想曲不是从古典时期继

帕格尼尼作品列表

帕格尼尼 Op.1: 24 Caprices for violin solo, No.1-24 24首小提琴随想曲 Op.3 No.1: Sonata No.1 for Violin and Guitar in A major, M.S.27 No.1, A大调第一小提琴与吉它奏鸣曲 Op.3 No.4: Sonata for Violin and Guitar in A minor, M.S.27 No.4, A小调第四小提琴与吉它奏鸣曲 Op.3 No.6: Sonata for Violin and Guitar in E minor, M.S.27 No.6, E小调第六小提琴与吉它奏鸣曲 Op.8: Le Streghe, Variations on a theme from the ballet Il noce di Benevento by Franz Xaver Süssmayr, in D major, (M.S.19), D大调女巫舞曲,芭蕾《贝内文托的胡桃》主题变奏 Op.9: Variations on the English national anthem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God Save the King" (Introduzione e variazioni su), M.S. 56, 变奏《天佑吾王》,源自英国国歌 Op.10: The Carnival of Venice (Il Carnevale di Venezia): Variations on the Neapolitan song "O mamma, mamma cara", in A major, M.S. 59, A大调变奏,《威尼斯狂欢节》,源自那不勒斯歌曲《哦,妈妈,亲爱的妈妈》 Op.11: Moto Perpetuo (Allegro vivace a movimento perpetuo) in C major, M.S.72, 无穷动 Op.13: I Palpiti, Introduction and Variations on "Di tanti palpiti", from Rossini's "Tancredi," for violin & orchestra, M.S.77, A大调主题变奏曲《跳动》,源自罗西尼歌剧《坦克雷迪》 Op.17: Cantabile in D major, M.S.109, D大调如歌的柔板 Op.27: Maestosa sonata sentimentale, for violin & orchestra, ("Variations on the Austrian National Hymn"), M.S.51, 深情的庄严奏鸣曲,(奥地利国歌变奏),源自海顿《上帝保佑弗兰茨皇帝》 M.S.2: Sonata concertata in A major A大调奏鸣曲协奏 M.S.3: Grand Sonata for Violin and Guitar in A major, A大调小提琴与吉它大奏鸣曲 M.S.5: Sonata with variations for the fourth string, in E flat major, 降E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M.S.18: Polacca with variations (Polacca con variazioni) in A major, A大调波兰变奏曲 M.S.23: Sonata a Preghiera (aka. Moses Fantasy): Variations for the fourth string on the theme "Dal tuo stellato soglio" from the opera "Mosè" by Giacomo Rossini, in F minor, 祈祷奏鸣曲(《摩西幻想曲》),主题变奏曲,源自罗西尼的歌剧《摩西》中祷告时的一段音乐 M.S.47: Sonata and Variations on 'Pria ch'io l'impegno', from Weigl's "L'amor Marinaro" for violin & orchestra in E major, E大调小提琴变奏奏鸣曲,源自魏格尔歌剧《海上情缘》 M.S.50: Violin Concerto No.3 in E major, E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M.S.57: Sonata Varsavia, Variations on a mazurka by J. Elsner, 华沙奏鸣曲,变奏,源自埃尔斯纳的玛祖卡舞曲 M.S.60: Violin Concerto No.4 in D minor, D小调第四小提琴协奏曲 M.S.66: Sonata movimento perpetuo, Version 'A', 无穷动奏鸣曲,甲种 M.S.66: Sonata movimento perpetuo, Version 'B', 无穷动奏鸣曲,乙种 M.S.70: Sonata for large viola (Sonata per la Grand Viola), for viola and orchestra in C minor, C小调中提琴奏鸣曲

帕格尼尼

帕格尼尼.N 帕格尼尼.N Nicolo Paganini(1782~1840) 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1782年10月27日生于热那亚,1840年5月27日卒于法国尼斯。父亲是港口装卸工和海运记帐员,音乐爱好者,立志把儿子培养成音乐家。他5 岁时父亲教他曼陀林,两年后改教他小提琴,要求十分严格。不久送他到当地剧院乐队的小提琴手A.切尔韦托门下学习。由于他还表现出作曲才能,父亲又让他从F.涅科(歌剧作曲家)学习和声。涅科介绍他跟热那亚首屈一指的小提琴家G.科斯塔学习小提琴。他12岁时首次公开演出,演奏了自己根据法国革命歌曲的旋律写的《卡马尼奥拉变奏曲》。这时波兰小提琴家A.杜兰诺夫斯基访问热那亚,他精湛的演奏技艺启发了帕格尼尼向技巧和效果方面发展。由于他的琴艺进展神速,教师们都认为他应该到帕尔马找乐队指挥、著名小提琴家A.罗拉学习。罗拉听了帕格尼尼视奏自己刚写成的一首协奏曲以后,认为他在小提琴演奏方面技艺已经十分精湛,应该进一步学习作曲。帕格尼尼先从G.吉雷蒂学对位(作有24首赋格曲),后从F.帕埃尔学习作曲。他于1796年回热那亚,发现了几乎被人遗忘的P.A.洛卡泰利的《小提琴艺术》一书,其中的24首随想曲在创作思想和技巧上给他以启迪,使他后来也写了《24首随想曲》(约1805),其中的第1首引用了洛卡泰利的第7首随想曲,以表示对先辈的敬意。他18岁那年,脱离了父亲的监护,到卢卡开演奏会,后任国家乐队指挥,并从事教学和作曲(作有12首小提琴和吉他的奏鸣曲)。1805年任拿破仑的妹妹埃莉莎·巴乔基公爵夫人的宫廷乐师。在一次宫廷音乐会上,他只用两根弦即兴演奏《爱的情景》:E 弦代表女性,G弦代表男性。后受命为庆贺拿破仑生日创作了只用1根弦的《拿破仑奏鸣曲》。从这时起他坚持练习,最后终于完全掌握了1根弦的演奏技术。1809年:帕格尼尼离开卢卡,开始“自由艺术家”旅行演出生涯。他在米兰;法国小提琴家C.P.拉丰比赛获胜,这是浪漫主义学派与古典主义学派斗争的表现。从1828~1834年,先后在奥地利、捷克、波兰、德国、法国、英国等国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当时进步的艺术家R.舒曼、H.梅涅、F.李斯特等都给予他很高评价。他在这一期间连续患病,身体愈来愈虚弱,于1834年回到意大利,定居帕尔马。1837年他再次去巴黎,1840年因患喉癌逝世。帕格尼尼拥护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同情烧炭党,反对教权派,生前受到罗马教廷的监视、迫害,死后他的遗体竟不许运回祖国安葬,5年后才被批准葬于他的别墅,1876年移葬于帕尔马墓地。 帕格尼尼的小提琴艺术是在19世纪10~30年代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他的浪漫主义音乐在许多方面同当时法国音乐界的H.柏辽兹、绘画界的E.德拉克罗瓦、文学界的V.雨果相似。他的演奏热情奔放而富于诗意,充满幻想,气势非凡。他加强了小提琴的艺术感染力,丰富了乐器的色彩,大胆采用新演奏法:扩大利用小提琴的音区、广泛

帕格尼尼b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独奏萨尔瓦多里

帕格尼尼b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独奏萨尔瓦多里·阿卡多 三个乐章的起始时间: 第一乐章、00:00 第二乐章、15:25 第三乐章、22:30 Paganini这首《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26年,其第三乐章《钟》极为著名,李斯特的钢琴曲《钟》就根据此乐章主题作成。 第一乐章主题有人认为模仿了《塞尔维亚理发师》的主题。目前演奏的版本多半也是维尔赫密的改编版。共3个乐章: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1.庄严的快板,B小调,古典的协奏曲形式。由乐队的长大前奏始,第一主题出现后,无发展部,由乐队间奏代替,相当于第二主题的大调主题再现。前奏由B小调的前半部与D大调第二主题及回复为小调的结尾部构成,主奏小提琴加入,在附有半断奏及下行半音阶等交织奏出旋律后,使用优美的分散和弦与三度叠音奏法。D大调旋律(据说来自《塞尔维亚理发师》主题)由主奏小提琴呈示后,以六度、十度、八度复弦技巧表现。乐队全合奏间奏曲,转入E小调,主奏小提琴加入新旋律,再加入技巧表达部分。 2.慢板,D大调。在乐队前奏之后,由小提琴奏抒情歌调,开头旋律重现,最后结束于双重泛音的意境。 3.回旋曲,“钟”,中庸的小快板.B小调。主题由小三段体构成,先由主奏小提琴呈示主题,乐队反复,D大调动机由小提琴表现,成为中段,中段末尾出现小提琴泛音与钟很有效果的应答,以暗示“钟”的标题。结束主题部后,进入B大调全合奏,第一副主题极长,如数个副主题集中在一起。主题再现,与钟展示应合,然后G大调第二副主题部三度重叠音奏法的动机与快速分散和弦对话交替呈现,继续左手拨奏、八度半音阶、叠音等技巧。尤其最后,双重注音与左手拨奏交替,将表现能力发挥到出神入化地步。最后以后奏风格的短结尾结束。 阿卡多(Salvatore Accardo)是当代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指挥家,1956年毕业于那不勒斯音乐学院,而从1955年开始,他就在各种国际小提琴比赛中频频获奖,其中最为值得称道的是1958年获得的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的大奖。阿卡多的演奏曲目涵盖了从维瓦尔第、巴赫直到当代作曲家的极为广泛的作品。当然,他最为擅长的还是帕格尼尼的作品,比如他经常演出并几次录制的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和协奏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