煅烧高岭土表面有机改性及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能_袁永兵_陈洪龄_王小曼

煅烧高岭土表面有机改性及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能_袁永兵_陈洪龄_王小曼
煅烧高岭土表面有机改性及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能_袁永兵_陈洪龄_王小曼

第36卷第2期2014年3月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36No.2Mar.2014

doi :10.3969/j.issn.1671-7627.2014.02.004

煅烧高岭土表面有机改性及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能

袁永兵,陈洪龄,王小曼

(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南京210009)

收稿日期:2013-08-28

作者简介:袁永兵(1985—),男,河南平顶山人,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黏土表面改性及其应用;陈洪龄(联系人),教授,

E-mail :hlchen@njtech.edu.cn.

要:利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OS )以及十二胺和3-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S )制备的改性剂

对煅烧高岭土表面进行化学改性,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热分析仪(TGA )、静态接触角(CA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等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VTEOS 在煅烧高岭土颗粒表面成功进行硅烷化反应,十二胺与GPS 合成的改性剂对硅烷化的改性颗粒随之实现化学接枝;VTEOS 用量对最终改性产物的接枝量及亲疏水性能有直接影响;随着VTEOS 用量的增加,终产物表面接枝的改性剂基团也逐渐增多,最大热烧失量约为14.31%;但是颗粒疏水性未持续增强,接触角最大值约为147?,最小值约为127?;VTEOS 与高岭土质量相当时制备的最终改性产物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二甲苯和环己烷中都能均一分散,未出现明显的团聚现象,平均粒径分别为1.08、

1.71、1.34及1.85μm 。关键词:煅烧高岭土;表面改性;硅烷偶联剂;分散性能中图分类号:O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627(2014)02-0021-07

Organic modification of calcined kaolin surface and dispersion

properties in several organic solvents

YUAN Yongbing ,CHEN Hongling ,WANG Xiaoman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9,China )

Abstract :Calcined kaolin particle surface was modified with vinyltriethoxysilane (VTEOS )and modifier synthesized with dodecylamine and 3-glycidoxypropyltrimethoxysilane (GPS ).The blank and modified kaolin partic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thermal analysis (TGA ),static contact angle (CA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Results indicated that VTEOS and the modifier synthesized with dodecylamine and GPS were successfully grafted on the surface of calcined kaolin particle via stepwise method ,and the dosage of VTEOS had a direct an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grafting ratio and hydrophobic properties of the final products.The quantity of grafting groups anchored on final product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VTEOS ,

and the maximum mass loss was 14.31%.However ,the hydrophobic properties of final products were not be enhanced continuously ,and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CA values were 147?and 127?,respectively.The appropriate grafting density was fixed when the mass ratio of kaolin to VTEOS was 1?1.Uniform and stable dispersions of the resultant products were achieved in several organic solvents of different polarities ,such as ethanol ,acetone ,xylene and cyclohexane ,and the mean particle diameters were 1.08,1.71,1.34and 1.85μm ,respectively.

Key words :calcined kaolin ;surface modification ;silane coupling agent ;dispersion properties

近年来,黏土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CPNs)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良好的热稳定性以及化学性能,引起了研究人员广泛的关注[1-4]。制备具有优异性能CPNs的关键之一在于黏土颗粒能够在聚合物基底中实现良好而稳定的分散[1,3]。然而,黏土颗粒表面通常具有良好的亲水性,未改性的黏土颗粒在聚合物基质中很难实现良好分散,所以对黏土颗粒表面进行适当改性以增强其与聚合物基质的亲和性是制备CPNs的前提。

国内外研究黏土表面改性的方法主要有吸附法、无机/有机阳离子交换法、有机功能化小分子或聚合物接枝法以及煅烧法。其中,相对于吸附法和阳离子交换法制备的黏土改性产物,接枝改性黏土因为改性剂和黏土表面牢固的化学结合使其在工业化应用中具有极大的优势和更加广阔的前景。在众多类型的黏土中,2?1型的蒙脱土因具有较高的阳离子交换容量和比表面积以及良好的溶胀、吸附性能,成为有机黏土非体积填充材料方面研究的热点[1-3]。相对而言,黏土中1?1型的高岭土在作为CPNs填充增韧材料方面的研究较少,原因在于普通高岭土的层间范德华引力和氢键使得较大的有机分子进入层间变得十分困难,相比于蒙脱土的有机改性过程,高岭土在改性之前必须首先使用强偶极性的小分子物质进行内插反应,以扩大层间距使之后的改性剂能够顺利进入层间,实现进一步改性[5]。如果使用煅烧高岭土作为改性原料,上述问题可能得到解决。因为煅烧高岭土在煅烧过程中晶格结构遭到破坏,不再存在层间范德华力和氢键。文献[6]指出煅烧高岭土表面和内部仍存在的部分羟基基团可以作为反应活性点,供改性剂与其发生化学接枝反应。

传统观点认为把颗粒的亲水性简单改性转变为疏水性即能应用在CPNs中,其实不然。Iijima 等[7-8]首先提出生产CPNs过程中将使用很多有机溶剂,这些溶剂极性不同,有非极性,也有极性、强极性,若只是把亲水颗粒简单改性为疏水颗粒,那么这些颗粒在制备CPNs工艺中的应用将会受到限制。所以实现CPNs大规模制备必须要解决改性黏土颗粒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中的良好分散问题。本文拟利用煅烧高岭土作为原料,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OS)、十二胺和3-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S)合成的改性剂对煅烧高岭土颗粒表面进行化学改性并实现改性黏土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良好分散。

1实验

1.1主要原料

煅烧高岭土(化学组成见表1),比表面积为12.5 m2/g(Berunauer-Emmett-Teller方法测量),南京普罗菲姆科技有限公司;VTEOS(97%)、十二胺(98%)、GPS(97%)、NaOH(分析纯),阿拉丁试剂(上海)有限公司;二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DMF)、无水乙醇、丙酮、环己烷,均为分析纯,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表1煅烧高岭土的化学组成

Table1Chemical components of calcined kaolin%

w(SiO

2)w(Al

2

O

3

)w(TiO

2

)w(Fe

2

O

3

)w(P

2

O

5

)w(Na

2

O)w(CaO)w(K

2

O)w(MgO)w(烧失量)

49.8844.951.040.760.740.460.270.260.221.18

1.2实验方法

1.2.1高岭土颗粒的硅烷化

称取8.0g过75μm筛的高岭土粉体以及70.0g 二甲苯加入到250mL四口烧瓶中并搅拌,再称取一定质量的VTEOS(高岭土与VTEOS的质量比为10?12、10?10、10?8、10?6、10?4和10?2)加入到上述料液中。剧烈搅拌,加热至125?并保持8h。反应结束后倒出混合物,在石油醚中超声洗涤并离心分离反复4次,离心产物置于90?烘箱内干燥6h之后取出,研碎备用。硅烷化产物命名为K-V x,其中x(x=2、4、6、8、10和12)为高岭土与VTEOS的质量比中VTEOS数值,如高岭土与VETOS质量比为10?2时的产物命名为K-V2。

1.2.2改性剂的制备

称取6.0g GPS、12.0g十二胺和55.0g DMF (4A型分子筛干燥)于250mL四口烧瓶中,加热至50?,剧烈搅拌,反应48h后待用。

1.2.3最终改性产物的制备

待1.2.2反应结束后,称取1.2.1中制备的中间改性产物K-V x6.0g加入到1.2.2的四口烧瓶

22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6卷

中,并加入pH=12的NaOH水溶液1.4mL,保持温度30?,反应24h。反应结束后将混合液离心分离,取出离心产物在100?烘箱内老化过夜。老化后将颗粒研碎,用无水乙醇和丙酮分别离心洗涤2次,并将离心产物置于90?烘箱内干燥6h之后取出,研碎备用。最终改性产物命名为K-V x-G。

图1为高岭土颗粒表面经2次化学接枝改性反应方程式

图1煅烧高岭土颗粒表面化学改性反应方程式

Fig.1General schematic of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calcined kaolin particle

1.3表征

空白高岭土和改性高岭土的红外光谱由美国Nicolet公司Nicolet iS10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获取;样品的热分析由日本岛津公司DTG-60H型热分析仪(TGA)完成,每次测试样品质量约5mg,升温速率为20?/min,N2流量40mL/min,测试温度为40 1000?。粉体静态接触角(CA)采用上海梭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SL2000B型自动接触角仪测量。样品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分散情况采用日本电子公司JEM-1011型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测试前首先制备样品在分散溶剂中的分散液,超声2min后涂在Cu网上,待试剂挥发完全后测试。

2结果与讨论

2.1样品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图2为空白高岭土、K-V10和K-V10-G的FT-IR图谱。由图2可见:3个特征吸收峰始终存在于3条红外光谱图中,分别是1100、820和470cm-1,其中1100和470cm-1属于高岭土中Si—O伸缩振动峰及Si—O—Si变形振动峰,820cm-1为Al—O振动峰。相对于空白高岭土,K-V10在2925和2850cm-1处出现较弱的吸收峰,二者属于—CH3、—CH2—特征峰,它们的存在表明在硅烷化过程中少量的VTEOS在高岭土表面进行了反应。而K-V10-G的红外光谱图中—CH3、—CH2—峰强度明显增加,同时在

1466cm-1附近出现较弱吸收峰,为—CH

3

、—

CH

2

—不对称变形吸收峰。相对于空白高岭土中3445cm-1处的—OH峰,最终产物中—OH峰迁移至3420cm-1处,这是由于K-V10-G中有部分—NH—,—NH—的特征吸收峰为3310 3350cm-1,—NH—的存在使得—OH的特征峰向小波数段迁移[9]。由上述分析结果可知,硅烷化的中间改性产物K-V10以及最终改性产物K-V10-G分别成功地进行了化学改性。

32

第2期袁永兵等:煅烧高岭土表面有机改性及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能

2.2

样品的热分析

图3为样品的热分析曲线。空白高岭土颗粒

150?之前的质量损失由物理吸附水的脱去造成,150 1000?的质量损失由高岭土颗粒中羟基脱水缩合引起。改性后的高岭土颗粒150 1000?的质量损失由高岭土颗粒中未反应的残留羟基脱水

缩合以及高岭土表面化学接枝的化合物分解引起

图3

空白高岭土、

K-V x 和K-V x -G 颗粒的热分析曲线Fig.3

TGA curves of blank kaolin ,K-V x and K-V x -G

particles

图2

空白高岭土、

K-V 10和K-V 10-G 的FT-IR图谱Fig.2

FT-IRspectra of blank kaolin ,K-V 10and K-V 10-G

由图3可以看出:随着高岭土颗粒硅烷化过程

中VTEOS 用量的增加,

K-V x 改性颗粒表面接枝物烧失量也小幅增加,但是当VTEOS 用量由10?10增

加到10?12时,烧失量变化已经很小,硅烷化颗粒接枝物烧失量均小于2.5%。K-V x -G 同样存在这一相似规律,不过最终产物的烧失量较中间产物大得多,为7% 15%。

关于硅烷化产物以及最终改性产物表面接枝量的计算,考虑到改性过程中高岭土表面羟基与改性剂分子反应量较少,为计算简便起见,将各个比例下

制备的K-V x 、K-V x -G 颗粒的表面接枝量计算简化为K-V x 或K-V x -G 颗粒在150 1000?热烧失量减去空白高岭土颗粒在150 1000?热烧失量。

由此,

K-V x -G 与K-V x 表面接枝量变化率即为二者之比。图4为不同反应比例制备的K-V x 、K-V x -G 颗粒热烧失量及接枝量变化倍率。由图4可见:在150 1000?,空白高岭土以及不同比例的K-V x 改性颗粒(高岭土与VTEOS 的质量比为10?2、

10?4、10?6、10?8、10?10和10?12)质量损失分别为0.62%、1.03%、1.10%、1.28%、1.31%、1.45%和1.48%。高岭土与VTEOS 的质量比从10?2上升到10?10,所得产物的烧失量也逐步小幅增加,但是当质量比为10?12时,

烧失量增幅仅有0.03%。由此可以初步认定当高岭土与VTEOS 二者反应物质量相当时,高岭土表面硅烷化反应较为充分,再增加VTEOS 的量已经不能大幅度提高高岭土表面的硅烷化程度,

反而浪费原料。在150 1000?,不同比例的K-V x -G 改性颗粒(高岭土与VTEOS 的质量比为10?2、

10?4、10?6、10?8、10?10和10?12)质量损失分别为8.6%、

11.74%、12.36%、13.55%、14.2%和14.31%,即保持GPS 和十二胺制备的改

性剂用量不变,随着VTEOS 反应量的增加,最终产物的烧失量也不断增加。高岭土与VTEOS 反应比

在10?10时,

烧失量基本达到最大,反应比在10?12时烧失量仅仅增加0.11%。由此可以推断,K-V x 颗粒表面携带的原始Si —O —C 2H 5数目对最终反应量有直接影响,

Si —O —C 2H 5数目越多,能够与之发生水解缩合反应的改性剂分子越多,最终改性颗粒表

面包裹的改性剂基团越多。

在1.2.1的反应条件下,可以认定为无水或者含

有极少量水,

根据硅烷化颗粒烧失量判断,可以基本认定在此条件下形成的硅烷化高岭土颗粒表面包覆单层

VTEOS 分子,而不会出现多层或者网络状交联的VTEOS 分子层[10]。最终改性产物表面接枝量远远大于硅烷化颗粒的接枝量,接枝量增加了14 20倍之多。

42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6卷

图4K-V

x 、K-V

x

-G颗粒热烧失量及接枝量变化倍率

Fig.4Mass losses of K-V x and K-V x-G particles and

corresponding change ratio of grafting amount

由最终接枝量判断,在反应过程中,大量改性剂分子中Si—O—CH

3

基团与硅烷化颗粒表面的Si—O—C2H5基团在水催化作用下不断进行水解缩合反应,在此过程中首先与Si—O—C2H5基团缩合的改性剂分子中同样还有剩余Si—O—CH3基团,这些基团可以与其他改性剂分子再次进行水解缩合反应,使整个颗粒表面进行大规模的类似“链式”接枝反应,从而在颗粒表面形成多层网络状包覆层。整个包覆层中既有大量亲油性的长链烷基基团,也含有不少亲水性的—OH和—NH—基团,这些基团的引入不仅改变了煅烧高岭土颗粒原有的表面性能,同时也为最终改性产物在不同极性溶剂中形成良好均一分散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2.3样品的接触角分析

图5为空白高岭土(x=0)及不同反应比例制备的K-V x-G改性颗粒接触角。由图4和图5可知:随着VTEOS用量的增加,最终改性产物的热烧失量不断增加,颗粒表面包裹的有机改性基团不断增多,但是改性颗粒的静态接触角没有随之一直增大。接触角在高岭土与VTEOS质量比为10?2时达到最大,约为147?,处于强疏水阶段;之后接触角随着VTEOS用量增加而不断下降,并在高岭土与VTEOS 质量比为10?10时达到最小,约为127?,并维持不变。造成上述现象的可能原因是:空白高岭土表面亲水,所以接触角为0?;当大量有机改性剂分子接枝到颗粒表面后,高岭土表面由亲水转变为高疏水,这是因为改性剂分子中有大量长链烷基疏水基团;当接枝量进一步增大时,接触角降低,疏水性能下降,这是因为颗粒表面的亲、疏水性能不仅与颗粒表面的接枝基团有关,颗粒表面大量存在的微、纳米“乳突”结构同样对接触角有重大影响。笔者推测当接枝量增加到最大时,颗粒表面微、纳米“乳突”结构被大量包裹起来,使得测试接触角所用的样品片表面变得相对平滑,此时球形小水滴滴落在颗粒表面后,没有大量“乳突”结构的存在就不能提供阻碍小水滴渗入颗粒内部的支撑点以及这些支撑点之间形成的防止水滴接触样品片表面的空气层,进而使得水滴能够较容易地在颗粒表面滚动铺展开,接触角即随之下降。由此可以初步判定K-V10-G改性颗粒有较强的疏水性但是仍然保留部分亲水性。然而在粉体颗粒样品片上面测得的接触角并不能完全说明小颗粒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能,为准确起见,须将K-V10-G颗粒分散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中进行TEM测试

图5空白高岭土及K-V

x

-G改性颗粒的接触角Fig.5CA values of blank kaolin and K-V x-G particles 2.4样品的TEM分析

图6为样品的TEM照片。由图6可以看出:未改性的空白高岭土能够在乙醇中良好分散,分散颗粒均匀分布在视野中,没有出现大量团聚体,多数颗粒粒径在1μm左右。改性后的K-V10-G颗粒同样能够均一分布在乙醇和二甲苯中,未出现大面积团聚现象,颗粒粒径有少许增加,大部分颗粒粒径在1.5μm 左右。K-V10-G颗粒在丙酮以及环己烷中分散仍然良好,虽然有一些较大颗粒出现,但是大规模的团聚现象并没有发生,大部分颗粒的粒径控制在2.5μm以下。然而,K-V2-G颗粒在二甲苯中出现大量团聚,分散效果欠佳,部分团聚体粒径远大于5μm。由上述分析可知,经过改性后K-V10-G颗粒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中都能够得到良好且均一的分散,尤其在乙醇和二甲苯中,分散效果与空白高岭土在乙醇中的分散现象类似,虽然在丙酮和环己烷中颗粒有少许团聚,颗粒粒径有所增大,但是粒径没有出现大幅度增加,说明最终改性产物K-V10-G颗粒能够同时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亲油性,能够较好地分散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中。但是对于改性颗粒K-V2-G,其在非极性溶剂二甲苯中形成大量团聚体,分散效果较差。其原

52

第2期袁永兵等:煅烧高岭土表面有机改性及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能

因笔者推测如下:首先,颗粒表面包裹了大量改性剂分子,GPS与十二胺合成的改性剂分子能够在碱性条件下与硅烷化改性中间产物发生大量水解缩合反应,其结果是高岭土颗粒表面形成大面积网络状包裹层,改变了高岭土原始的表面亲疏水性;另外,当K-V10-G 改性颗粒与非极性溶剂如二甲苯、环己烷混合时,颗粒表面的大量长链疏水基团能够在溶剂中舒展开,增加了与溶剂的亲和性,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空间位阻作用阻碍颗粒之间团聚在一起,而亲水基团如—OH、—NH—等被外层疏水基团隐藏在包裹层内部,使之与溶剂脱离开,因而实现良好分散;然而,当K-V

10

-G改性颗粒分散在极性溶剂如乙醇和丙酮中时,包覆层中长链疏水基团蜷缩起来,以减少与溶剂的接触,而亲水基团暴露在溶剂中,增加颗粒与溶剂之间亲和力,进而实现均一分散。相对于K-V10-G,改性颗粒K-V2-G表面化学接枝的改性剂分子基团较少,当其分散在非极性溶剂如二甲苯中时改性剂包裹层完全伸展开也不足以形成足够空间位阻作用而阻碍团聚现象的出现,所以会形成大量团聚体,未能实现良好分散

图6空白高岭土、K-V

10

-G及K-V

2

-G改性颗粒TEM照片

Fig.6TEM images of blank kaolin,K-V10-G and K-V2-G particles

为更加直观表述空白高岭土和K-V10-G改性颗

粒在不同溶剂中的分散效果,笔者在每一个TEM测

试样品中(K-V2-G颗粒在二甲苯中除外,因为大量

无规则团聚体的出现使粒径的测量变得十分困难)

取约300个颗粒进行粒径统计,并绘制颗粒粒径分

布直方图,结果如图7所示。由图7可见:空白高岭

土在乙醇中粒径主要集中在1.5μm以下,约占总

数的88%,平均粒径为1.01μm。K-V10-G颗粒分

散在乙醇中时,粒径主要也在1.5μm以下,约占总

数的80%,平均粒径有所增加,为1.08μm。K-V10-

G颗粒分散在丙酮中,小颗粒相对比例下降,大颗粒

比例增加,主要集中在0.5 2.5μm,约占总数的

80%,平均粒径为1.71μm。K-V

10

-G颗粒分散在二

甲苯中,粒径小于0.5μm的小颗粒基本消失,粒径

大多在2.0μm以下,约占总数的90%,平均粒径为

1.34μm。K-V

10

-G颗粒分散在环己烷中,粒径小于

0.5μm的小颗粒基本消失,粒径分布较宽,粒径在

2.0μm以下的约占总数的65%,粒径在2.0 4.0

μm的约占总数的28%,平均粒径增加到1.85μm。

由上述数据可知,改性后的K-V10-G颗粒能够良好

均一分散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中,与空白高岭土

样品分散在乙醇中相比,颗粒平均粒径有所增大,但

是没有形成大面积的团聚现象,说明对高岭土颗粒

表面的化学改性基本成功,达到了能够应用在制备

CPNs工艺中适应不同极性有机溶剂的预期目的。62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6卷

图7

空白高岭土及K-

V 10-G 改性颗粒在不同溶剂中的粒径分布Fig.7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histograms of blank kaolin and K-V 10-G particles in different solvents

3结论

1)煅烧高岭土颗粒表面在基本无水的条件下

能够与VTEOS 进行硅烷化反应;GPS 与十二胺合成的改性剂能够和硅烷化改性产物在碱性条件下进行进一步化学改性,进而在高岭土颗粒表面形成大量多层网状包裹层。

2)硅烷化过程中VTEOS 反应量对最终改性产物K-V x -G 表面接枝量以及亲疏水性有直接影响,VTEOS 用量增加,接枝量增大,但是疏水性并未持续增强,接触角最大约为147?,

K-V 10-G 样品接触角最小,约为127?。3)K-V 10-G 颗粒表面包裹多层网状改性剂分子,其中含有大量亲水亲油性基团,增加了与有机溶剂的亲和性,因而能在不同极性溶剂如乙醇、丙酮、二甲苯、环己烷中都能实现良好均一分散。参考文献:

[1]Martín Z ,Jiménez I ,Gómez M ,et al.Spectromicroscopy study of

intercalation and

exfoliation

in

polypropylene/montmorillonite

nanocomposites [J ].J Phys Chem B ,2009,113(32):11160-11165.

[2]Maria A D ,Aurora A ,Montone A ,et al.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MMA /silylated MMTs [J ].J Nanopart Res ,2011,13(11):6049-6058.

[3]Galimberti M ,Coombs M ,Cipolletti V ,et al.Enhancement of

mechanical reinforcement due to hybrid filler networking promoted by an organoclay in hydrocarbon-based nanocomposites [J ].Appl Clay Sci ,2012,65-66:57-66.

[4]Liu M X ,Zhang Y ,Zhou C R.Nanocomposites of halloysite and

polylactide [J ].Appl Clay Sci ,2013,75-76:52-59.

[5]Letaief S ,Tonle I K ,Diaco T ,et al.Nanohybrid materials from

interlayer functionalization of kaolinite :application to the electrochemical preconcentration of cyanide [J ].Appl Clay Sci ,2008,42:95-101.

[6]Liu Q F ,Spears D A ,Liu Q P.MAS NMRstudy of surface-modified calcined kaolin [J ].Appl Clay Sci ,2001,19:89-94.

[7]Iijima M ,Kobayakawa M ,Yamazaki M ,et al.Anionic surfactant

with hydrophobic and hydrophilic chains for nanoparticle dispersion and shape memory polymer nanocomposites [J ].J Am Chem Soc ,2009,131(45):16342-16343.

[8]Iijima M ,Kamiya M.Layer-by-layer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functional nanoparticles for dispersion in organic solvents [J ].Langmuir ,2010,26(23):17943-17948.

[9]Lin J B ,Chen H L ,Yao L C.Surface tailoring of SiO 2

nanoparticles by mechanochemical method based on simple milling [J ]

.Appl Surf Sci ,2010,256(20):5978-5984.[10]Chaimberg M ,Cohen Y.Note on the silylation of inorganic oxide

supports [J ].J Colloid Interf Sci ,1990,134(2):576-579.

(责任编辑刘俊英)

7

2第2期袁永兵等:煅烧高岭土表面有机改性及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能

常见的溶剂极性表有机溶剂表

常见的溶剂极性表有机溶剂表一般有机溶剂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来进行选择 化合物名称极性粘度沸点吸收波长 i-pentane(异戊烷) 0 - 30 - n-pentane(正戊烷) 0 0.23 36 210 Petroleum ether(石油醚) 0.01 0.3 30~60 210 Hexane(己烷) 0.06 0.33 69 210 Cyclohexane(环己烷) 0.1 1 81 210 Isooctane(异辛烷) 0.1 0.53 99 210 Trifluoroacetic acid(三氟乙酸) 0.1 - 72 - Trimethylpentane(三甲基戊烷) 0.1 0.47 99 215 Cyclopentane(环戊烷) 0.2 0.47 49 210 n-heptane(庚烷) 0.2 0.41 98 200 Butyl chloride(丁基氯; 丁酰氯) 1 0.46 78 220 Trichloroethylene(三氯乙烯; 乙炔化三氯) 1 0.57 87 273 Carbon tetrachloride(四氯化碳) 1.6 0.97 77 265 Trichlorotrifluoroethane(三氯三氟代乙烷) 1.9 0.71 48 231 i-propyl ether(丙基醚; 丙醚) 2.4 0.37 68 220 Toluene(甲苯) 2.4 0.59 111 285 p-xylene(对二甲苯) 2.5 0.65 138 290 Chlorobenzene(氯苯) 2.7 0.8 132 - o-dichlorobenzene(邻二氯苯) 2.7 1.33 180 295 Ethyl ether(二乙醚; 醚) 2.9 0.23 35 220 Benzene(苯) 3 0.65 80 280 Isobutyl alcohol(异丁醇) 3 4.7 108 220 Methylene chloride(二氯甲烷) 3.4 0.44 240 245 Ethylene dichloride(二氯化乙烯) 3.5 0.78 84 228 n-butanol(正丁醇) 3.7 2.95 117 210 n-butyl acetate(醋酸丁酯;乙酸丁酯) 4 - 126 254 n-propanol(丙醇) 4 2.27 98 210 Methyl isobutyl ketone(甲基异丁酮) 4.2 - 119 330 Tetrahydrofuran(四氢呋喃) 4.2 0.55 66 220 Ethyl acetate(乙酸乙酯) 4.30 0.45 77 260 i-propanol(异丙醇) 4.3 2.37 82 210 Chloroform(氯仿) 4.4 0.57 61 245

最全的常用有机溶剂参数表

溶剂危害性分类 一类溶剂:应避免 致癌物;备受怀疑的致癌物;环境危害物 二类溶剂:设定残余量,限量使用 非基因性动物致癌物;可能导致不可逆中毒,比如神经性中毒,畸形;可能导致其他可逆性中毒 三类溶剂: 低毒 对人体有潜在毒性,可以接触,但不超过50mg/day。 Solvent Other Names Structure Class Acetic acid Ethanoic acid CH3COOH三类溶剂 2-Propanone Acetone CH3COCH3三类溶剂 Propan-2-one Acetonitrile CH3CN二类溶剂 Anisole Methoxybenzene三类溶剂 Benzene Benzol一类溶剂 n-Butyl alcohol 1-Butanol CH3(CH2)3OH三类溶剂 Butan-1-ol sec-Butyl alcohol 2-Butanol CH3CH2CH(OH)CH3三类溶剂 Butan-2-ol Butyl acetate Acetic acid butyl ester CH3COO(CH2)3CH3三类溶剂 tert-Butylmethyl ether2-Methoxy-2-methyl- propane(CH3)3COCH3三类溶剂Carbon tetrachloride Tetrachloromethane CCl4一类溶剂 Chlorobenzene二类溶剂Chloroform Trichloromethane CHCl3二类溶剂 Isopropylbenzene Cumene 三类溶剂 (1-Methyl)ethylbenzene Cyclohexane Hexamethylene二类溶剂 1,2-Dichloroethane sym-Dichloroethane CH2ClCH2Cl一类溶剂

超细煤系煅烧高岭土颗粒物化性质与表面改性

超细煤系煅烧高岭土颗粒物化性质与表面 改性 第22卷第6期 1999年l1月 非金属矿V0:22No.6 Non—Meta1]icMinesNov.1999 / 超细煤系煅烧高岭土颗粒物化性质与表面 _-.三童墨二一陈秀枝袁京莉 (北京科技大学资源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在研究1超细壤未煅烧高岭土颗粒的物理化学性质后.螬旮颜料的特性分析7遛细蝶隶域境高峥土柠 酎原因结果表明,超妇蝶系艘烧寄母三的高白度,高折光拍数,鞋强适盖力抵哑油量等枷也性鲍是将其作为故白代 曾i粒表面吸附能卉的增强囊表面电位有利于其与杠面随性药剂作用 关键词爆帛搬烧高岭土兰墨兰暑苎苎 煤系高岭土通过煅烧和超细粉碎,大幅度地提 高了其白度,作为常用的工业矿物资源,如何提高其 应用价值显得尤为重要.超细粉碎为拓宽其应用领 域开辟了新的途径,而超细粉碎过程中所引发的颗 粒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特点,则为其进一 步深加工(如表面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粉碎过程中,物料受外界机械力的作用,宏观 上表现为物料颗粒细化和比表面积的增大,而微观 上由于部分能量储聚在颗粒体系内部,从而导致颗 粒晶格畸变,晶格缺陷加深,无定形化,生成游离基, 表面自由能增大,外激电子放射或出现等离子态等.

因此,物料活性提高,反应能力增强,这种在粉碎过 程中因机械力的作用而引起的颗粒物理结构和物化性质变化的现象,称为"超细效应"或"机械力化学效应". 下文就煤系煅烧高岭土湿法超细粉磨产生的物 化性质的变化,结合钛自粉颜料的性能要求,浅析了超细煤系煅烧高岭土粉体作为钛自代用品基体的原因. 1试验与测试方法 煤系煅烧高岭土试样取自陕西某地高岭土厂, 试样d17.69gin,在试验室经湿式盘式搅拌磨通过 优化工艺参数,分别获得了d0为296gin(产物A, 下同)和O,95m(产物B,下同)两种产品.并分别对 以上三种物料进行了物化性能测试.测试方法按相应国标进行. 2试验结果与讨论 2.1密度变化有人曾研究干式磨矿条件下, imm的石英磨至0imm时,其密度由265g/cⅡ 降至2.37crrl左右;而对湿法研磨过程中颗粒密 *画章自然科学基奎资助项目.蝙号59704006 — 于图1.结果表明,磨矿后产物特别是超细颗粒(产 物B)的吸水能力明显强于宋磨试样,与后者相比, 前者不仅在相同时间下的吸水率和达到饱和之后的吸水率均大于后者.而且达到饱和的时同也较短. 基体(产物B)l4天吸水达到饱和.而试样和产物A 20天仍未饱和,由此说明,颗粒细化的过程亦即吸 水能力增强的过程不排除磨矿产物固粒度细,比

常用有机溶剂分类48901

常用有机溶剂分类及干燥 第一类溶剂 是指已知可以致癌并被强烈怀疑对人和环境有害的溶剂。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这类溶剂。如果在生产治疗价值较大的药品时不可避免地使用了这类溶剂,除非能证明其合理性,残留量必须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如: 苯(2ppm)、四氯化碳(4ppm)、1,2-二氯乙烷(5ppm)、1,1-二氯乙烷(8ppm)、1,1,1-三氯乙烷(1500ppm)。 第二类溶剂 是指无基因毒性但有动物致癌性的溶剂。按每日用药10克计算的每日允许接触量如下: 2-甲氧基乙醇(50ppm)、氯仿(60ppm)、1,1,2-三氯乙烯(80ppm)、1,2-二甲氧基乙烷(100ppm)、1,2,3,4-四氢化萘(100ppm)、2-乙氧基乙醇(160ppm)、环丁砜(160ppm)、嘧啶(200ppm)、甲酰胺(220ppm)、正己烷(290ppm)、氯苯(360ppm)、二氧杂环己烷(380ppm)、乙腈(410ppm)、二氯甲烷(600ppm)、乙烯基乙二醇(620ppm)、N,N-二甲基甲酰胺(880ppm)、甲苯(890ppm)、N,N-二甲基乙酰胺(1090ppm)、甲基环己烷(1180ppm)、1,2-二氯乙烯(1870ppm)、二甲苯(2170ppm)、甲醇(3000ppm)、环己烷(3880ppm)、N-甲基吡咯烷酮(4840ppm)、。第三类溶剂 是指对人体低毒的溶剂。急性或短期研究显示,这些溶剂毒性较低,基因毒性研究结果呈阴性,但尚无这些溶剂的长期毒性或致癌性的数据。在无需论证的

情况下,残留溶剂的量不高于0.5%是可接受的,但高于此值则须证明其合理性。这类溶剂包括: 戊烷、甲酸、乙酸、乙醚、丙酮、苯甲醚、1-丙醇、2-丙醇、1-丁醇、2-丁醇、戊醇、乙酸丁酯、三丁甲基乙醚、乙酸异丙酯、甲乙酮、二甲亚砜、异丙基苯、乙酸乙酯、甲酸乙酯、乙酸异丁酯、乙酸甲酯、3-甲基-1-丁醇、甲基异丁酮、2-甲基-1-丙醇、乙酸丙酯。 除上述这三类溶剂外,在药物、辅料和药品生产过程中还常用其他溶剂,如1,1-二乙氧基丙烷、1,1-二甲氧基甲烷、2,2-二甲氧基丙烷、异辛烷、异丙醚、甲基异丙酮、甲基四氢呋喃、石油醚、三氯乙酸、三氟乙酸。这些溶剂尚无基于每日允许剂量的毒理学资料,如需在生产中使用这些溶剂,必须证明其合理性。 一些溶剂因为种种原因总是含有杂质,这些杂质如果对溶剂的使用目的没有什么影响的话,可直接使用。可是在进行化学实验和进行一些特殊的化学反应时,必须将杂质除去。虽然除去全部杂质是有困难的,但至少应该将杂质减少到对使用目的没有妨碍的限度。除去杂质的操作称为溶剂的精制,故溶剂的精制几乎都要进行脱水,其次再除去其他的杂质。 1.溶剂的脱水干燥: 溶剂中水的混入往往是由于在溶剂制造,处理或者由于副反应时作为副产物带入的,其次在保存的过程中吸潮也会混入水分。水的存

矿物填料在涂料中的应用特性

矿物填料在涂料中的应用特性 1.概述 涂料是一种呈现流动状态或可液化之固体粉末状态或厚浆状态的,能均匀涂覆并且能牢固地附着在被涂物体表面,并对被涂物体起到装饰作用、保护作用及特殊作用,或几种作用兼而有之的成膜物质。 涂料产品除油漆之外,还包括了利用各种合成树脂、乳液等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溶剂型涂料、乳胶型涂料、水溶性涂料、粉末状涂料等。 涂料中的无机填料又称体质颜料,有时也称颜料增量剂,可分为非功能性填料和功能性填料。前者主要起增量作用,以降低涂料的原材料成本;后者除具有增量作用外,还具有改进涂料或涂膜的某些性能的功能,如控制流变性、改进附着力、控制光泽、提高遮盖力、防止腐蚀和优化颜料积浓度等。 涂料是无机填料的主要用户之一,目前世界上涂料产量约2300万吨/年,共消费填料约600万吨/年。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的涂料生产大国之一,目前生产的涂料约300万吨/年,大约消耗无机填料80万~100万吨/年。 2.填料在涂料中的功能和要求 涂料中的填料(体质颜料),通常是白色或稍带颜色的,折射率小于1.7的一类颜料。 它具有涂料用颜料的基本物理和化学性能,但由于折射率与成膜物质相近,因而在涂料中是透明的,不具有着色颜料的着色力和遮盖能力,是涂料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颜料。由于填料绝大多数来自天然矿石加工产品,其化学稳定、耐磨、耐水等特性好,且价格低廉,在涂料中起骨架作用。通过填充增加涂膜的厚度,改善涂膜力学性能,并能起耐久、防腐蚀、隔热、消光等作用。另一方面把它作为降低涂料制造成本的一种途径,利用其价廉、价格远远低于彩颜料,在满足漆膜遮盖力的前提下,适当添加体质颜料来补充彩色颜料在漆中应有的体积。 涂料中使用填料,降低成本不是唯一作用。填料所起的主要作用与功能是:①在涂料中起骨架、填充作用,增加漆膜厚度,使漆膜丰满坚实;

常用有机溶剂的物化性质

推荐答案 2006-3-4 00:20 【中文名称】甲苯;甲基苯;苯基甲烷 【英文名称】toluene;toluol;methylbenzene 【结构或分子式】 【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92.14 【密度】0.866 【熔点(℃)】-95 【沸点(℃)】110.8 【闪点(℃)】4.4(闭式) 【蒸气压(Pa)】907(0℃);2920(20℃);74194(100℃) 【折射率】1.4967 【性状】 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芳香气味。 【溶解情况】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和丙酮。 【用途】 用于制造糖精、染料、药物和炸药等,并用作溶剂。 【制备或来源】 由分馏煤焦油的轻油部分或由催化重整轻汽油馏分而制得。 【其他】 化学性质与苯相像。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1.2~7.0%(体积)。

二甲苯分子量106.16。无色透明液体,芳香气味。有三种异构体:邻二甲苯(o-Xylene),相对密度(25℃/4℃)0.87599,凝固点-25.3℃,沸点144.4℃,折射率1.50295,闪点(闭口)17.4℃,燃点500℃,粘度(25℃)0.75mPa·s;间二甲苯(m-xy1ene),相对密度(25℃/4℃)0.8599,凝固点-47.87℃,沸点139.1℃,闪点(开口)25℃,燃点527.8℃。折射率1. 4946;对二甲苯(p=xy1ene),相对密度(25℃/4℃)0.8567,凝固点13.26℃,沸点138.35℃,闪点(闭口)25℃.折射率1.49325。 一般的二甲苯是混合二甲苯.为邻二甲苯(10%一15%)、间二甲苯(45%-70%)、对二甲苯(15%-25%)及少量乙苯的混合物,相对密度(20 ℃/4℃)约为0.86,溶解度参数δ=8.8-9.0。溶于乙醇、乙醚,不溶于水。易燃,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 09%-6.6%(vol)。有毒,毒性比苯和甲苯为小,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100mg /m3。 二甲苯可用作溶剂和稀释剂。贮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 二甲苯根据来源和制法分为石油二甲苯和焦化二甲苯。石油二甲苯是石油轻馏分经予加氢精制,催化重整和分离所得;焦化二甲苯是粗苯经过洗涤、分馏所得。 乙酸乙酯 化学式CH3COOC2H5。又称“醋酸乙酯”,无色、有芬芳气味的液体,沸点77℃,熔点-83.6℃,密度0.901g/cm3,溶于乙醇、氯仿、乙醚和苯等。易起水解和皂化反应。可燃,其蒸气和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在香料和油漆工业中用作溶剂,也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CH3COOC2H5) 无色液体,有水果香味。沸点77℃。与醇醚互溶,微溶于水,比水轻。易燃,与水在一定条件下水解成对应的醇和酸,在稀硫酸条件下加热,发生可逆反应生成乙醇和乙酸,反应不够完全。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水解相当完全,生成乙酸钠和乙醇。主要用作油漆、涂料、硝酸纤维素、树脂等的溶剂。实验室里用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的吸水和催化作用下加热制取。反应器常用烧瓶或试管,并有回流装置,并用冷凝管蒸出乙酸乙酯。接受器里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以除去酯中杂入的乙酸并降低酯在水里的溶解度。工业上还用乙醛缩合法制取。需催化剂、助催化剂,使2分子乙醛生成1分子乙酸乙酯。 无色、易挥发、中性的可燃性液体,带有果香气味。熔点为-83.6℃,沸点为77.06℃,相对密度为0.9003,微溶于水。 乙酸乙酯具有酯的一般性质。它主要由乙醇与乙酸、乙酸酐等合成。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为可逆平衡反应,速率很慢,加入少量酸作催化剂可加快达成平衡的

常用有机溶剂的纯化方法

常用有机溶剂的纯化(蒸馏法) 二硫化碳 沸点46.25℃,折光率1.631 9,相对密度1.2632。 二硫化碳为有毒化合物,能使血液神经组织中毒。具有高度的挥发性和易燃性,因此,使用时应避免与其蒸气接触。 对二硫化碳纯度要求不高的实验,在二硫化碳中加入少量无水氯化钙干燥几小时,在水浴55℃~65℃下加热蒸馏、收集。如需要制备较纯的二硫化碳,在试剂级的二硫化碳中加入0.5%高锰酸钾水溶液洗涤三次。除去硫化氢再用汞不断振荡以除去硫。最后用2.5%硫酸汞溶液洗涤,除去所有的硫化氢(洗至没有恶臭为止),再经氯化钙干燥,蒸馏收集。 DMF N,N-二甲基甲酰胺沸点149~156℃,折光率1.430 5,相对密度0.948 7。无色液体,与多数有机溶剂和水可任意混合,对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溶解性能较好。 N,N-二甲基甲酰胺含有少量水分。常压蒸馏时有些分解,产生二甲胺和一氧化碳。在有酸或碱存在时,分解加快。所以加入固体氢氧化钾(钠)在室温放置数小时后,即有部分分解。因此,最常用硫酸钙、硫酸镁、氧化钡、硅胶或分子筛干燥,然后减压蒸馏,收集76℃/4800Pa(36mmHg)的馏分。其中如含水较多时,可加入其1/10体积的苯,在常压及80℃以下蒸去水和苯,然后再用无水硫酸镁或氧化钡干燥,最后进行减压蒸馏。纯化后的N,N-二甲基甲酰胺要避光贮存。 N,N-二甲基甲酰胺中如有游离胺存在,可用2,4二硝基氟苯产生颜色来检查。 DMSO 沸点189℃,熔点18.5℃,折光率1.4783,相对密度1.100。二甲基亚砜能与水混合,可用分子筛长期放置加以干燥。然后减压蒸馏,收集76℃/1600Pa(12mmHg)馏分。蒸馏时,温度不可高于90℃,否则会发生歧化反应生成二甲砜和二甲硫醚。也可用氧化钙、氢化钙、氧化钡或无水硫酸钡来干燥,然后减压蒸馏。也可用部分结晶的方法纯化。 二甲基亚砜与某些物质混合时可能发生爆炸,例如氢化钠、高碘酸或高氯酸镁等应予注意。 乙醇 沸点78.5℃,折光率1.361 6,相对密度0.789 3。 制备无水乙醇的方法很多,根据对无水乙醇质量的要求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法。 若要求98%~99%的乙醇,可采用下列方法: ⑴利用苯、水和乙醇形成低共沸混合物的性质,将苯加入乙醇中,进行分馏,在64.9℃时蒸出苯、水、乙醇的三元恒沸混合物,多余的苯在68.3与乙醇形成二元恒沸混合物被蒸出,最后蒸出乙醇。工业多采用此法。 ⑵用生石灰脱水。于100mL95%乙醇中加入新鲜的块状生石灰20g,回流3~5h,然后进行蒸馏。 若要99%以上的乙醇,可采用下列方法: ⑴在100mL99%乙醇中,加入7g金属钠,待反应完毕,再加入27.5g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或25g草酸二乙酯,回流2~3h,然后进行蒸馏。 金属钠虽能与乙醇中的水作用,产生氢手和氢氧化钠,但所生成的氢氧化钠又与乙醇发生平衡反应,因此单独使用金属钠不能完全除去乙醇中的水,须加入过量的高沸点酯,如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与生成的氢氧化钠作用,抑制上述反应,从而达到进一步脱水的目的。 ⑵在60mL99%乙醇中,加入5g镁和0.5g碘,待镁溶解生成醇镁后,再加入900mL99%乙醇,回流5h

常见有机溶剂极性表

有机溶剂是能溶解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特点是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具有较大的挥发性,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性质均无改变。 有机溶剂的种类较多,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10大类:①芳香烃类:苯、甲苯、二甲苯等; ②脂肪烃类:戊烷、己烷、辛烷等;③脂环烃类:环己烷、环己酮、甲苯环己酮等;④卤化烃类: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等;⑤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⑥醚类:乙醚、环氧丙烷等;⑦酯类: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酯等;⑧酮类:丙酮、甲基丁酮、甲基异丁酮等;⑨二醇衍生物: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等;⑩其他:乙腈、吡啶、苯酚等。 有机溶剂具有脂溶性,因此除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机体内外,尚可经完整的皮肤迅速吸收,有机溶剂吸收入人体后,将作用于富含脂类物质的神经、血液系统,以及肝肾等实质脏器,同时对皮肤和粘膜也有一定的刺激性。不同有机溶剂其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和作用的强弱也不同,这决定于每一种有机溶剂的化学结构、溶解度、接触浓度和时间,以及机体的敏感性。 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 水(极性最大) > 甲酰胺 > 乙腈 > 甲醇 > 乙醇 > 丙醇 > 丙酮 > 二氧六环 > 四氢呋喃 > 甲乙酮 > 正丁醇 > 醋酸乙酯 > 乙醚 > 异丙醚 > 二氯甲烷 > 氯仿 > 溴乙烷 > 苯 > 氯丙烷 > 甲苯 > 四氯化碳 > 二硫化碳 > 环己烷 > 己烷 > 庚 烷 > 煤油(极性最小) 有机溶剂的极性根据官能团和对称性可初步判断,具体的需参照极性参数,如下

表示有机溶剂的极性,关系到其物理化学性质、如介电常数、偶极矩或折射率。这种表示方法把所有的溶剂看作是连续作用的介质,而不是看作由各个分子组成的非连续统一体,并且未考虑到溶剂和溶质之间的特殊的相互作用。

常用溶剂

常用有机试剂的纯化

丙酮 沸点56.2℃,折光率1.358 8,相对密度0.789 9。 普通丙酮常含有少量的水及甲醇、乙醛等还原性杂质。 其纯化方法有: ⑴于250mL丙酮中加入2.5g高锰酸钾回流,若高锰酸钾紫色很快消失,再加入少量高锰酸钾继续回流,至紫色不褪为止。然后将丙酮蒸出,用无水碳酸钾或无水硫酸钙干燥,过滤后蒸馏,收集55~56.5℃的馏分。用此法纯化丙酮时,须注意丙酮中含还原性物质不能太多,否则会过多消耗高锰酸钾和丙酮,使处理时间增长。 ⑵将100mL丙酮装入分液漏斗中,先加入4mL10%硝酸银溶液,再加入3.6mL1mol/L氢氧化钠溶液,振摇10min,分出丙酮层,再加入无水硫酸钾或无水硫酸钙进行干燥。最后蒸馏收集55~56.5℃馏分。此法比方法⑴要快,但硝酸银较贵,只宜做小量纯化用。 乙醇 沸点78.5℃,折光率1.361 6,相对密度0.789 3。 制备无水乙醇的方法很多,根据对无水乙醇质量的要求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法。 若要求98%~99%的乙醇,可采用下列方法: ⑴利用苯、水和乙醇形成低共沸混合物的性质,将苯加入乙醇中,进行分馏,在64.9℃ 时蒸出苯、水、乙醇的三元恒沸混合物,多余的苯在68.3与乙醇形成二元恒沸混合物被 蒸出,最后蒸出乙醇。工业多采用此法。 ⑵用生石灰脱水。于100mL95%乙醇中加入新鲜的块状生石灰20g,回流3~5h,然后进行蒸馏。 若要99%以上的乙醇,可采用下列方法: ⑴在100mL99%乙醇中,加入7g金属钠,待反应完毕,再加入27.5g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或2 5g草酸二乙酯,回流2~3h,然后进行蒸馏。金属钠虽能与乙醇中的水作用,产生氢手和氢氧化钠,但所生成的氢氧化钠又与乙醇发生平衡反应,因此单独使用金属钠不能完全除去乙醇中的水,须加入过量的高沸点酯,如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与生成的氢氧化钠作用,抑制上述反应,从而达到进一步脱水的目的。 ⑵在60mL99%乙醇中,加入5g镁和0.5g碘,待镁溶解生成醇镁后,再加入900mL99%乙醇,回流5h后,蒸馏,可得到99.9%乙醇。由于乙醇具有非常强的吸湿性,所以在操作时,动作要迅速,尽量减少转移次数以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同时所用仪器必须事前干燥好。 甲醇 沸点64.96℃,折光率1.3288,相对密度0.7914。 普通未精制的甲醇含有0.02%丙酮和0.1%水。而工业甲醇中这些杂质的含量达0.5%~1%。为了制得纯度达99.9%以上的甲醇,可将甲醇用分馏柱分馏。收集64℃的馏分,再用镁去水(与制备无水乙醇相同)。甲醇有毒,处理时应防止吸入其蒸气。 乙醚

常见有机溶剂地溶解性汇总

常用溶剂的沸点、溶解性和毒性 溶剂名称沸点(101.3kPa)溶解性毒性 液氨-33.35℃特殊溶解性: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剧毒性、腐蚀性 液态二氧化硫-10.08 溶解胺、醚、醇苯酚、有机酸、芳香烃、溴、二硫化碳,多数饱和烃不溶剧毒 甲胺-6.3 是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液态甲胺与水、醚、苯、丙酮、低级醇混溶,其盐酸盐 易溶于水,不溶于醇、醚、酮、氯仿、乙酸乙酯中等毒性,易燃 二甲胺7.4 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强烈刺激性 石油醚不溶于水,与丙酮、***** 、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与低级烷相似 ***** 34.6 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性 戊烷36.1 与乙醇、***** 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员?婷疋0? 二氯甲烷39.75 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 性强 二硫化碳46.23 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性,强刺激性 溶剂石油脑与乙醇、丙酮、戊醇混溶较其他石油系溶剂大 丙酮56.12 与水、醇、醚、烃混溶低毒,类乙醇,但较大 1,1-二氯乙烷57.28 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局部刺激性 氯仿61.15 与乙醇、***** 、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中等毒性,强***** 性 甲醇64.5 与水、***** 、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中等毒性,***** 性 四氢呋喃66 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 、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己烷68.7 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低毒。***** 性,刺激性 三氟代乙酸71.78 与水,乙醇,*****, 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 1,1,1-三氯乙烷74.0 与丙酮、、甲醇、***** 、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溶剂 四氯化碳76.75 与醇、醚、石油醚、石油脑、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强 乙酸乙酯77.112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溶解,能溶解某些金属盐低毒,***** 性 乙醇78.3 与水、***** 、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微毒类,***** 性 丁酮79.64 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毒性强于丙酮 苯80.10 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 、、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 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强烈毒性 乙睛81.60 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醚、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及各种不饱和烃 混溶,但是不与饱和烃混溶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 异丙醇82.40 与乙醇、***** 、氯仿、水混溶微毒,类似乙醇 1,2-二氯乙烷83.48 与乙醇、***** 、氯仿、四氯化碳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高毒性、致癌 乙二醇二甲醚85.2 溶于水,与醇、醚、酮、酯、烃、氯代烃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能溶解各种树脂, 还是二氧化硫、氯代甲烷、乙烯等气体的优良溶剂吸入和经口低毒 三氯乙烯87.19 不溶于水,与乙醇.***** 、丙酮、苯、乙酸乙酯、脂肪族氯代烃、汽油混溶有机有毒品_ 三乙胺89.6 水:18.7 以下混溶,以上微溶。易溶于氯仿、丙酮,溶于乙醇、***** 易爆,皮肤黏膜刺 激性强 丙睛97.35 溶解醇、醚、DMF 、乙二胺等有机物,与多种金属盐形成加成有机物高度性,与氢氰 酸相似 庚烷98.4 与己烷类似低毒,刺激性、***** 性

高岭土的表面改性

高岭土表面改性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学硕2014 140920020 田敏) 摘要:高岭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矿物,在造纸、陶瓷、橡胶、油漆、塑料、涂料、耐火材料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用作填料和涂料等时需要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本文主要介绍高岭土表面改性方法、改性效果的表征和应用。常用的高岭土表面改性方法有煅烧改性和偶联剂改性;高岭土表面改性效果表征方法主要有沉浮法、活化指数法、材料性能测定法。 关键词:高岭土、表面改性、偶联剂 正文: ―高岭土(Kaolin)‖一词来源于中国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产的一种可以制瓷的白色粘土而得名。高岭土是一种非金属矿产,是一种以高岭石族粘土矿物为主的粘土和粘土岩。质纯的高岭土呈洁白细腻、松软土状,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火性等性质。将高岭土用物理、化学或机械方法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改变其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表面晶体结构、官能团、表面能、表面电性、表面浸润性、表面吸附性和反应特性等),从而改善其在橡胶、电缆、塑料、油漆、涂料、化工载体等方面的应用性能,得到广泛的使用。 1 高岭土表面改性方法 高岭土主要成分是含水硅酸铝,属于层状硅酸盐矿物,一般认为其化学式为Al2O3·2SiO2·2H2O[1,2] (结晶水以羟基的形式存在),是由SiO4四面体的六方网层与AlO2(OH)4八面体层按1∶1结合成层状结构。由于层间之间的氢键力和范德华力相互作用,因而晶层之间连接紧密,性能稳定。表面的结构官能团有:—Si(Al)—OH,—Si—O—Al—和—Si(Al)—O,这些活性点是对高岭土进行表面改性的基础。 常用的表面改性剂有硅烷偶联剂、有机硅(硅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以及有机酸等。用途不同,用的表面改性剂的种类不同。 1. 1煅烧改性 煅烧改性是通过物理方法对高岭土进行热处理,使高岭土的晶体结构发生改变(主要由层间的氢键断裂及结晶水脱除引起),表面活性点的种类和数量都增多,使其反应活性增大;使高岭土粒径增大,表面能降低,使高岭土分散性提高。煅烧还会使高岭土产生如下变化:硬度增大导致耐磨性提高;酸性增强,未煅烧高岭土的pH值为6~7,煅烧后为5.6~6.1;电性能提高;白度增大。 煅烧高岭土时应注意温度的选择,在较低温度煅烧,高岭土的活性较大;在较高温度煅烧,可形成铝尖晶石,并在一定温度下有莫来石产生,此时高岭土的活

常用有机溶剂按毒性大小分类表

常用有机溶剂按毒性大小分类表 一、第一类有机溶剂: 1、三氯甲烷 2、1,1,2,2,-四氯乙烷 3、四氯化碳 4、1,2二氯乙烯 5、1,2二氯乙烷 6、二硫化碳 7、三氯乙烯 8、苯 9、由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二、第二类有机溶剂: 1、丙酮 2、异戊醇 3、异丁醇 4、异丙醇 5、乙醚 6、乙二醇乙醚 7、乙二醇乙醚乙酸酯 8、乙二醇丁醚 9、乙二醇甲醚 10、邻—二氯苯 11、二甲苯 12、甲酚 13、氯苯 14、乙酸戊酯 15、乙酸异戊酯

16、乙酸异丁酯 17、乙酸异丙酯 18、乙酸乙酯 19、乙酸丙酯 20、乙酸丁酯 21、乙酸甲酯 22、苯乙烯 23、1,4—二氧杂环己烷 24、四氯乙烯 25、环己醇 26、环己酮 27、1—丁醇 28、2—丁醇 29、甲苯 30、二氯甲烷 31、甲醇 32、甲基异丁基甲酮 33、甲基环己醇 34、甲基环己酮 35、甲丁酮 36、1,1,1—三氯乙烷 37、1,1,2—三氯乙烷 38、丁酮 39、二甲基甲酰胺 40、四氢呋喃 41、正己烷 42、由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三、第三类有机溶剂 1、汽油 2、煤焦油精 3、石油醚 4、石油精 5、轻油精 6、松节油 7、矿油精 8、由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四、有机溶剂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10大类: 1、芳香烃类:苯、甲苯、二甲苯等; 2、脂肪烃类:戊烷、己烷、辛烷等; 3、脂环烃类:环己烷、环己酮、甲苯环己酮等; 4、卤化烃类: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等; 5、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 6、醚类:乙醚、环氧丙烷等; 7、酯类: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酯等; 8、酮类:丙酮、甲基丁酮、甲基异丁酮等; 9、二醇衍生物: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等; 10、其他:乙腈、吡啶、苯酚等。 经常使用有机溶剂,如,乙醇、苯乙烯、全氯乙烯、三氯乙烯、乙烯乙二醇醚和三乙醇胺。 五、常用有机溶剂对人体的危害 1、液氨:剧毒性、腐蚀性 2、液态二氧化硫:剧毒

化学反应中有机溶剂的选择原则和经验教学文稿

化学反应中有机溶剂的选择原则和经验

一、溶剂的选择原则和经验 1、常用溶剂: DMF、氯苯、二甲苯、甲苯、乙腈、乙醇、THF、氯仿、乙酸乙酯、环己烷、丁酮、丙酮、石油醚。 2、比较常用溶剂:DMSO、六甲基磷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苯、环己酮、丁酮、环己酮、二氯苯、吡啶、乙酸、二氧六环、乙二醇单甲醚、1,2-二氯乙烷、乙醚、正辛烷。 3、一个好的溶剂在沸点附近对待结晶物质溶解度高而在低温下溶解度又很小。DMF、苯、二氧六环、环己烷在低温下接近凝固点,溶解能力很差,是理想溶剂。乙腈、氯苯、二甲苯、甲苯、丁酮、乙醇也是理想溶剂。 4、溶剂的沸点最好比被结晶物质的熔点低50℃。否则易产生溶质液化分层现象。 4、溶剂的沸点越高,沸腾时溶解力越强,对于高熔点物质,最好选高沸点溶剂。 5、含有羟基、氨基而且熔点不太高的物质尽量不选择含氧溶剂。因为溶质与溶剂形成分子间氢键后很难析出。 6、含有氧、氮的物质尽量不选择醇做溶剂,原因同上。 7、溶质和溶剂极性不要相差太悬殊。水>甲酸>甲醇>乙酸>乙醇>异丙醇>乙腈>DMSO>DMF>丙酮>HMPA>CH2Cl2>吡啶>氯仿>氯苯>THF>二氧六环>乙醚>苯>甲苯>CCl4>正辛烷>环己烷>石油醚。 二、重结晶操作

1、筛选溶剂: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麦粒大小)待结晶物,加入0.5 mL根据上述规律所选择溶剂,加热沸腾几分钟,看溶质是否溶解。若溶解,用自来水冲试管外测,看是否有晶体析出。初学者常把不溶杂质当成待结晶物!如果长时间加热仍有不溶物,可以静置试管片刻并用冷水冷却试管(勿摇动)。如果有物质在上层清液中析出,表示还可以增加一些溶解。若稍微浑浊,表示溶剂溶解度太小;若没有任何变化,说明不溶的固体是一种东西,已溶物质又非常易溶,不易析出。 2、常规操作:在锥形瓶或圆底烧瓶中加入溶质和一定溶剂,装上球冷,加热10分钟,若仍有不溶物,继续从冷凝管上口补加溶剂至完全溶解再补加过量30%溶剂。用折叠滤纸(折叠滤纸和三角漏斗要提前预热)趁热过滤入锥形瓶。滤液自然冷却后用布氏漏斗抽滤(用滤液反过来冲洗锥形瓶!)。如果物质在室温溶解度很小,滤饼可以用少量冷的溶剂淋洗(先撤掉减压,加少量溶剂润湿滤饼,再减压抽干。注意:用玻璃塞把滤饼压实有助于除掉更多溶剂!)。如果所用溶剂不易挥发,可以在常压下加入少量易挥发溶剂淋洗滤饼,如DMF可用乙醇洗,二氯苯、氯苯、二甲苯、环己酮可以用甲苯洗。初学者常遇到问题:大量结晶在滤纸上析出,原因是漏斗和滤纸预热不好、溶剂过量太少、过滤时间太长。如产品贵重,可将三角漏斗和滤纸置于锥形瓶上用蒸气预热,边过滤边用已经过滤的滤液蒸气保温,但上述操作比较危险,甲苯、醚类、石

常见有机溶剂的性质大全

溶剂的定义 溶剂(solvent)这个词广义指在均匀的混合物中含有的一种过量存在的组分。狭义地说,在化学组成上不发生任何变化并能溶解其他物质(一般指固体)的液体,或者与固体发生化学反应并将固体溶解的液体。溶解生成的均匀混合物体系称为溶液。在溶液中过量的成分叫溶剂;量少的成分叫溶质。 溶剂也称为溶媒,即含有溶解溶质的媒质之意。但是在工业上所说的溶剂一般是指能够溶解油脂、蜡、树脂(这一类物质多数在水中不溶解)而形成均匀溶液的单一化合物或者两种以上组成的混合物。这类除水之外的溶剂称为非水溶剂或有机溶剂,水、液氨、液态金属、无机气体等则称为无机溶剂。 溶解现象 溶解本来表示固体或气体物质与液体物质相混合,同时以分子状态均匀分散的一种过程。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是描述液体状态的一些物质之间的混合,金与铜、铜与镍等许多金属以原子状态相混合的所谓合金也应看成是一种溶解现象。所以严格地说,只要是两种以上的物质相混合组成一个相的过程就可以称为溶解,生成的相称为溶液。一般在一个相中应呈均匀状态,其构成成分的物质可以以分子状态或原子状态相互混合。 溶解过程比较复杂,有的物质在溶剂中可以以任何比例进行溶解,有的部分溶解,有的则不溶。这些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其影响的因素很多,一般认为与溶解过程有关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相同分子或原子间的引力与不同分子或原子间的引力的相互关系(主要是范德华引力); ⑵分子的极性引起的分子缔合程度; ⑶分子复合物的生成; ⑷溶剂化作用; ⑸溶剂、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⑹溶解活性基团的种类和数目。 化学组成类似的物质相互容易溶解,极性溶剂容易溶解极性物质,非极性溶剂容易溶解非极性物质。例如,水、甲醇和乙醇彼此之间可以互溶;苯、甲苯和乙醚之间也容易互溶,但水与苯,甲醇与苯则不能自由混溶。而且在水或甲醇中易溶的物质难溶于苯或乙醚;反之在苯或乙醚中易溶的却难溶于水或甲醇。这些现象可以用分子的极性或者分子缔合程度大小进行判断。纤维素衍生物易溶于酮、有机酸、酯、醚类等溶剂,这是由于分子中的活性基团与这类溶剂中氧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有的纤维素衍生物在纯溶剂中不溶,但可溶于混合溶剂。例如硝化纤维素能溶于醇、醚混合溶剂;三乙酸纤维素溶于二氯乙烷、甲醇混合溶剂。这可能是由于在溶剂之间,溶质与溶剂之间生成分子复合物,或者发生溶剂化作用的结果。总之,溶解过程能够发生,其物质分子间的内聚力应低于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才有可能实现。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多少,彼此间存在着相对量的关系,通常用以下几种方法表示:⑴质量分数 即混合物中某一物质的质量与混合物的质量之比,符号为ω。 物质B的质量分数(ωB)=物质B的质量(mB)/溶液的质量(m) 例如:氯化钠的质量分数ω(NaCl)=15%,即表示100g该溶液中含有NaCl 15g。 ⑵体积分数 通常用于表示溶质为液体的溶液浓度(略) ⑶物质的量的浓度

最新常用有机溶剂的物化性质

常用有机溶剂的物化 性质

推荐答案 2006-3-4 00:20 【中文名称】甲苯;甲基苯;苯基甲烷 【英文名称】toluene;toluol;methylbenzene 【结构或分子式】 【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92.14 【密度】0.866 【熔点(℃)】-95 【沸点(℃)】110.8 【闪点(℃)】4.4(闭式) 【蒸气压(Pa)】907(0℃);2920(20℃);74194(100℃)【折射率】1.4967 【性状】 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芳香气味。 【溶解情况】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和丙酮。 【用途】 用于制造糖精、染料、药物和炸药等,并用作溶剂。 【制备或来源】 由分馏煤焦油的轻油部分或由催化重整轻汽油馏分而制得。 【其他】 化学性质与苯相像。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1.2~7.0%(体积)。 二甲苯分子量106.16。无色透明液体,芳香气味。有三种异构体:邻二甲苯(o-Xylene),相对密度(25℃/4℃)0.87599,凝固点-25.3℃,沸点144.4℃,折射率1.50295,闪点(闭口)17.4℃,燃点500℃,粘度(25℃)0.75mPa·s;间二甲苯(m-xy1ene),相对密度(25℃/4℃)0.8599,凝固点-47.87℃,沸点139.1℃,闪点(开口)25℃,燃点527.8℃。折射率1. 4946;对二甲苯(p=xy1ene),相对密度(25℃/4℃)0.8567,凝固点13.26℃,沸点138.35℃,闪点(闭口)25℃.折射率1.49325。 一般的二甲苯是混合二甲苯.为邻二甲苯(10%一15%)、间二甲苯(45%-70%)、对二甲苯(15%-25%)及少量乙苯的混合物,相对密度(20 ℃/4℃)约为0.86,溶解度参数δ=8.8-9.0。溶于乙醇、乙醚,不溶于水。易燃,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 09%-6.6%(vol)。有毒,毒性比苯和甲苯为小,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100mg/m3。 二甲苯可用作溶剂和稀释剂。贮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 二甲苯根据来源和制法分为石油二甲苯和焦化二甲苯。石油二甲苯是石油轻馏分经予加氢精制,催化重整和分离所得;焦化二甲苯是粗苯经过洗涤、分馏所得。

常用用有机溶剂的相对极性

常用用有机溶剂的相对极性 常用用有机溶剂的相对极性 solvent polarity Viscosity(cp20℃) Boiling point(℃) UV cutoff(nm) i-pentane戊烷 0.00 -- 30 -- n-pentane 0.00 0.23 36 210 Petroleum ether石油醚0.01 0.30 30-60 210 Hexane己烷0.06 0.33 69 210 Cyclohexane环己烷 0.10 1.00 81 210 Isooctane异辛烷 0.10 0.53 99 210 Trifluoroacetic acid三氟乙酸 0.10 -- 72 -- Trimethylpentane三甲基戊烷0.10 0.47 99 215 Cyclopentane(环戊烷) 0.20 0.47 49 210 n-heptane(庚烷) 0.20 0.41 98 200 Butyl chloride (丁基氯; 丁酰氯) 1.00 0.46 78 220 Trichloroethylene (三氯乙烯; 乙炔化三氯) 1.00 0.57 87 273 Carbon tetrachloride (四氯化碳) 1.60 0.97 77 265 Trichlorotrifluoroethane (三氯三氟代乙烷) 1.90 0.71 48 231 i-propyl ether (丙基醚; 丙醚) 2.40 0.37 68 220 T oluene(甲苯) 2.40 0.59 111 285 p-xylene(对二甲苯) 2.50 0.65 138 290 Chlorobenzene(氯苯) 2.70 0.80 132 -- o-dichlorobenzene (领二氯苯) 2.70 1.33 180 295 Ethyl ether(二乙醚; 醚) 2.90 0.23 35 220 Benzene(苯) 3.00 0.65 80 280 Isobutyl alcohol(异丁醇) 3.00 4.70 108 220 Methylene chloride(二氯甲烷) 3.40 0.44 40 245 Ethylene dichloride(二氯化乙烯)3.50 0.79 84 228 n-butanol(丁醇) 3.90 2.95 117 210 n-butyl acetate(醋酸丁酯; 乙酸丁酯)4.00 --- 126 254 n-propanol(丙醇) 4.00 2.27 98 210 Methyl isobutyl ketone 4.20 -- 119 330 T etrahydrofuran( 四氢呋喃)4.20 0.55 66 220 ethanol 4.30 1.20 79 210 Ethyl acetate 4.30 0.45 77 260 i-propanol(丙醇) 4.30 2.37 82 210 Chloroform(氯仿) 4.40 0.57 61 245 Methyl ethyl ketone(甲基乙基酮)4.50 0.43 80 330

高岭土表面改性方法概述

高岭土表面改性方法概述 摘要:介绍高岭土表面改性方法、改性机理及改性效果的表征方法。常用的高岭土表面改性方法有煅烧改性、偶联剂改性、包膜处理及化学接枝处理。表面改性提高了高岭土与有机物基体的相容性和结合力,并改善了其在有机物基体中的分散性;高岭土表面改性效果表征方法主要有沉浮法、活化指数法、浊度法、表面润湿法、特征系数法、吸附性法。 关键词:高岭土;表面改性;改性效果表征 An Overview of Kaolin Performance Modification Method Abstract :The kaolin surface modification method, the modification mechanism and the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of modified effect are introduced. The surface modification methods commonly used in kaolin are calcining modification, coupling agent modification, capsular processing and chemical graft processing. Surface modification to improve the compatibility and binding capacity of kaolin and organic matrix,and to improve its dispersion in the organic matrix; the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of kaolin modified effect including sink and float method, activation index method, turbidity method, surface wetting method, characteristic coefficient method, adsorption method. Keywords:Kaolin ;Performance modification;Modification effect characterization 高岭土是高岭石族矿物的一种,在陶瓷、造纸、橡胶、耐火材料、塑料行业等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造纸工业中可以用作填料或涂料,从而改善纸张的性能;在橡胶、塑料等有机产品中可以用作填料,增加制成品的强度、耐磨性,还可以用于陶瓷原料、涂料、粘结剂等领域[1]。目前,国内外开展了许多有关高岭土应用的研究。这些研究一方面加深了对高岭土性质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而不同产地的高岭土的矿物形成条件及开采加工方法互有差异,导致其表面性能有很大差别,因此研究开发不同表面改性的方法,适应高岭土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要求,是扩大高岭土的应用范围及效果的重要手段。 1 高岭土矿物表面物理化学特征及实际应用要求 1.1 高岭土矿物表面物理化学特征 高岭土又称瓷石,是多种矿物组成的含水铝硅酸盐的集合体,主要有用的成分是高岭石,其晶体化学式为2Al2Si2O5(OH)8或2SiO2·Al2O3·2H2O,显然是一种含水铝硅酸盐。高岭石中的水是以—OH的形式存在,其晶体结构的特点是由—Si—O四面体层和—Al—(O,OH)八面体层连接而成。高岭石每个结构单元层的O与相邻结构单元层八面体层的—OH通过氢键相结合,使高岭土结构单元呈层状堆积。这种层间力由于是弱的氢键和范德华力,故高岭土形态主要呈板状,易于沿与层面平行的方向裂开,而被加工成超细粉。在自然界中高岭土以鳞片状存在,它能与许多极性分子如HC—ONH2、CH3CONH2、(NH2)2CO等相互作用,产生高岭石(极性有机分子嵌合复合体)。有机分子进入层间域,并于结构层两表面与氢键相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