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在建筑设计中的现实意义

自然辩证法在建筑设计中的现实意义
自然辩证法在建筑设计中的现实意义

大 众 文 艺大

82摘要: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核心内容,是全国大

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然而,该课程与专业知识的脱节,使得这门课长期以来都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冷遇”。本文着重从自然辩证法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出发,探讨该理论在设计中的重要指导作用,从而为建筑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原理;建筑设计;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的设置意义及现状

马克思主义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是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表达。[1]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所需人才的主要渠道,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

但是,对当代大学生而言,这门课程却是一门脱离实践的教条主义学说,是贫乏空洞的政治说教。由于缺乏与所学专业的必要联系,使得课程的学习单纯地只与学分的获取相挂钩。大学生内心深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诸多误解,直接导致了他们对该课程的强烈抵触情绪。对于进入建筑设计等相关专业学习的学生来说,上《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更像是听天书,空洞而乏味。所以,大部分学生厌学,采取逃课或上课做其他的事情,来换取学分。

二、建筑设计与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关系

建筑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工作、休闲的关系十分密切。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类经历了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以致发展到污染、破坏环境这些过程之后,才逐渐意识到要保护环境,恢复自然生态环境和部分历史人文环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设计的范畴开始不断地向外扩展。

建筑设计专业是横跨于艺术与科学之间的综合性学科,是一个尚在发展中的学科,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城雕、壁画、建筑小品等都属于建筑范畴。近年来,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城市公共建筑也正处于“发展”阶段。我国虽然有大量的建筑实践,但是,建筑作为一个行业和学科,在我国尚没有公认的科学的行业标准、行业规范,更没有进行相应的学科理论建设。由于相应理论的滞后,致使支撑建筑设计专业的理论空有其名,决策层对该专业不甚了解,这门学科也很难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建筑设计的宗旨是实现人居功能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设计只有来源于自然,顺应自然,合乎道理,才能使每个人都接受。这种设计与自然间存在的必然联系正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中自然辩证法的体现。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客观认识自然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发展与社会运转的空间载体,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设计所关注的焦点,因此建筑的设计思想一定要遵循自然辩证法。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学习,了解自然、社会和思维认识各方面的客观规律,认识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般过程,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创造出符合人类需求的建筑和景观设计,才能有效去解决设计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

三、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在建筑设计中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自然辨证观中的辨证思维是现代科学实践的思维形式,它要求我们看事物要一分为二,不能只注意到其有利的一面,同时还要看到其不利的一面。建筑设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的框架,帮助我们重新审视景观、城市、建筑的设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简单地说,生态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的唯生态设计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因而最终会被遗忘和被淹没,设计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

1.人与自然的哲学关系是设计思维的根本出发点

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物质在结构上是以体系的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如果我们设计一幢建筑,它不符合人类的居住要求,即为不合理的建筑,最终躲不过被拆除的命运。因此,努力在建筑结构方面实现合理并符合自然的发展,是大势所然。我们只有通过对从古至今仍保存的建筑中,发现其中建筑奥妙,合理了解建筑功能与空间和自然的关系,才能设计出合理的产品。因此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建筑要结合深层次的理念,基于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哲学思考,并以此作为建筑行业这一庞大系统的出发点,更加关注自然界的复杂演化,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最终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2.尊重自然才能达到设计形式美与内在美的统一

建筑把人类居住视为一个整体,是一个集文化、科技、自然、人、结构等多方面为一体的综合系统。歌德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句话体现的是建筑形式的魅力,它使得建筑挣脱了传统的桎梏,达到了外在美。然而,对于一个真正从事建筑设计的人而言,则更应思索其内在的一个更高层次,努力迈向“人居环境”的领域。真正之美,即建筑是否节能、环保、具有人性化。只有做到了内在美与外在美、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统一,才能符合当今建筑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尊重自然的设计,也就产生了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生态设计”。现今,越来越多的学者都揭示了地球资源枯竭,警示了人类生存的危机。这些都把设计师们从对美与形式及优越文化的陶醉中引向对自然的关注,引向对其他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

然而,自然作为物质存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守着唯物主义原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高度的普遍性。建筑设计要达到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就需要全面地把握和控制对象,综合地探索系统中各要素与要素、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把握住对象内、外环境的关系,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对象。自然辨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其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建筑设计作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必然要遵循自然辨证法,真正处理好人与自然合作与友爱的关系,从而实现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

3.合理利用自然的能动性是创造丰富建筑形式的趋势

自然是具有能动性的,它具有自我组织的能力。整个地球都是在一种自然的、自我的设计中生存和延续。一池水塘,如果不是人工将其用水泥护衬或以化学物质维护,它便会在水中或水边生长出各种水藻、杂草和昆虫,并最终演化为一个物种丰富的水生生物群落。自然系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远远超出人为的设计能力,因此与其花大力气改造,我们不如利用自然这一特性,设计一种呵护其发展的现代建筑景观。

几千年的治水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对待洪水这样的自然力,应因势利导而不是绝对的控制。古人李冰父子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设计的成功之处,也在于充分认识自然的能动性,用竹笼、马槎、卵石与神为约,造就了川西平原的丰饶。所以与自然合作的生态设计就需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调动自然系统的能动作用,尊重大自然的自我愈合能力和自净能力,创造出丰富的建筑形式。通过生态设计,一个可持续的、具有丰富物种和生态环境的园林绿地系统,才是未来城市设计者所要追求的。

4.自然辩证法是设计优劣的检验标准

实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设计是基于人的生存机能,它产生于人的实际需要。我们不能把设计分开而视,即理论与实践的区别。生活实践是设计存在发展的由来,随着时代更替,只有经过

自然辩证法在建筑设计中的现实意义

李稼祎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 重庆 401331)

理论研究?设计

大 众 文 艺

83

摘要:展示设计中重要形成要素是对空间的认识及处理,展示

设计中对功能空间的处理要本着人性化设计原则,主要分析在展示环境中空间与空间的关系,怎样营造空间氛围,及空间展示的意义。

关键词:空间;人性化;展示设计

展示设计的概念

展示是一门综合的设计艺术,空间上来看,是一种空间形态,可分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室内空间展示以展品为出发点,就室内空间展示进行分析。从平面上看,每个展示面的设计都充分展示了视觉传达的魅力;从造型及功能上来看,展柜、展架、展台又是一件件精致的产品;从气氛上看,就像是迷人的舞台,在上演一场动人的戏剧。

展示设计的概念可以看作是招引、传达和沟通为主要机能,进行有目、有计划的形象宣传及设计活动,它的主体为商品。展示空间是伴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的阶段性发展逐渐形成的。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运用艺术设计语言,通过对空间与平面的精心创造,使其产生独特的空间范围,不仅含有解释展品宣传主题的意图,并使观众能参与其中,达到完美沟通的目的,这样的空间形式,我们一般称之为展示空间。对展示空间的创作过程,我们称之为展示设计。像一些展会,展厅,大到明年的世博会,小到专卖店的橱窗展览,都运用到展示设计。展示设计将来可以去展示设计公司,也可以去装潢公司,这个因为设计是相通的,所以可以到设计行业的各个领域发展。

展示设计是培养具有造型、空间、色彩、多媒体、声光电等元素综合运用能力的人才,主要是设计师以展示形象的方式传达信息.

展示色彩设计

展示色彩设计的原则:统一性、突出主题、符合观众的爱好、生动又丰富。展示色彩的设计要点:首先要抓住大效果,以大效果为主,但对一些局部和细小的细节也不能忽视;总色调要整,不要琐碎,变化要有系统、有规律,求整体;色彩的大关系要稳重、雅致让人看到后的心情幽逸舒畅; 色彩在内容上和所表现的主题有关,在形式上也应和构图紧密相关。

总体色调的把握,展示的色彩要想达到较好的总体效果,用色时必须针对展示的内容、性质和展示商品的功能特点,选定一种适宜的色相作为整个展示的基本色调,主导全局。其余的色彩都要围绕这个主调进行参考。要想很好运用展示设计的色彩,首先就是抓住主题,确定主调。什么样的商品用什么样的色调来烘托商品和配合商品,才能对整个布局做到恰如其分。表现展示设计总体色调的方式很多,可以根据商品的内容、主题和展示要求进行确定,在应用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色彩统一性,有时会导致陈列效果上的简单化、单调乏味;过于追求色彩的多样化,也可能造成色相紊乱,主次不分,支离破碎,使人看上去眼花缭乱。

展示色彩设计的主要任务可以看作是展厅内环境所包括的色彩设计,主要指空间界面的色调设计,展示版面的色彩设计,道具的色彩设计,照明的光色彩设计等。展示中的版面设计包括版面底色、标题和文字的色彩、图片的色彩等。

展示展线设计

展线设计指的是展示空间过程中人参观展览的流动线路,要求有明确的顺序,最有效的构成形式,要让参观者按顺序参观整个展览,避免观众形成相互对流或重复穿行的现象。

空间的流动性平面的规划,可以迎造出各种不同的空间效果。如几何直线构成的流线,使人有一种理性的、秩序的空间流动效果;如果采用弧形的平面流线就可以使空间显得活泼自如。展区的分布与路线分配的不同,能使使观众在浏览参观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心理上的节奏感,美感。在空间安排上的差异能引起参观过程中观众在展品、展位前逗留时间的差异,让整个大的空间环境张弛有序,富有变化。常见的展线形式有放射式、串联式、放射串联式,走道式、大厅式等。这种形式是点、线、面、色、光的结合,及现代技术的集合。

展示空间采用动态的、序列化的、有节奏的的展示形式。它的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很强流动性,这就要求首先要遵守基本原则,是由展示空间的性质及人的因素决定的。人在空间中处于参观运动流动的状态,是在运动中体验并且获得最直接的空间感受。使观众在流动中,完整地介入展示活动,尽可能不走或少走重复的路线,以最合理的方式安排观众的参观路线,在空间处理上尽量做到尤如音乐旋律般的流畅,抑扬顿挫,使整个设计空间和谐顺理成章。在满足功能使用的同时,使人感受到空间变化的魅力及设计的无限趣味性。

在展示空间设计过程中,观众的需求是放在第一位的。必须保证它的安全性,如停电、火警、意外灾害等,必须考虑到相应的应急措施。还必须有足够的疏散通道、应急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系统等。还有要给参观者提供方便,展示空间设计中要相应的考虑到观众的通行、休息的方便,还要尽可能地考虑到伤残者的特殊需求,以谋求“无障碍”设计,这也是现代展示设计的一个发展趋向。

参考文献:

[1]《展示空间设计》.刘壮丽译.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年.

[2]《现代展示设计教程》.朱淳编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3]《展示设计》.赵云川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

展示设计的空间分析

张春宝 (河北美术学院环艺系 河北新乐 050700)

生活实践,才能积聚设计的形成。设计师的创作来源于生活,展现他们之所见,表现心灵之所想。因此,创新成为设计师必须具备的精神。我们不可能靠想象设计,只有通过不断实践尝试,才能获得更深刻的体会。马克思主义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方向,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合理的即为存在”。设计是面向全人类的一项活动,是人类价值取向的真正回归。这就要求我们实现功能与形式、科学与艺术、事实与价值、传统与创新、人与自然的相互统一,设计建立在符合人类功能需要上的设计。

小结

当我们将人类的设计行为与人的本质、人的生存与发展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时,我们就不得不到哲学与文化等领域寻求最基本的、最准确的答案。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世界,辩证地看待事物,对我们的生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

用,对专业发展也尤为重要。我们应该将这种原理更深层次地运用到实际设计中,使其成为我们专业的根本支柱,从而设计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建筑作品。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2]佘小琼.浅析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学遭 “冷遇”的原因及对策[J].广西:广西师范.2008.

[3]杜安?普雷布尔和萨拉.《艺术形式》[M].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作者简介:

李稼祎,女,1991年3月生,河南三门峡人,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学士,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理论研究?设计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术语中英文对照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术语中英文对照

城市和城市化 2.0.1 居民点 settlement 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2.0.2 城市(城镇)city 以非农不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0.3 市 municipality; city 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2.0.4 镇 town. 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2.0.5 市域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a city 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2.0.6 城市化 urbanization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2.0.7 城市化水平 urbanization level 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2.0.8 城市群 agglomeration 一定地域内城市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 2.0.9 城镇体系 urban system 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2.0.10 卫星城(卫星城镇)satellite town 在大城市市区外围兴建的、与市区既有一定距离又相互间密切联系的城市。 城市规划概述 3.0.1 城镇体系规划 urban system planning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等方面所作的进一步安排。 3.0.12 近期建设规划 immediate plan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短期内建设目标、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的实施所作的安排。 3.0.13 城市详细规划 detailed plan 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 3.0.14 控制性详细规划 regulatory plan 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3.0.15 修建性详细规划 site plan 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3.0.16 城市规划管理 urban planning administration 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等管理工作的统称。 城市规划编制 4.1 发展战略 4.1.1 城市发展战略 strategy for urban development 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 4.1.2 城市职能 urban function 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4.1.3 城市性质 designated function of city 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4.1.4 城市规模 city size 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地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自然辩证法也象马克思主义的其他组成部分一样,本身是科学。科学是让人研究的,而不是要让人供奉起来膜拜的。它来源于实践,并且随时受实践的检验。它不是僵化的教条和空洞的说教,而是实际的行动的指南。它应该使人扩大眼界,活跃思想,而不是要使人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它是自然科学的前哨和后卫,并且要不断地从自然科学吸取养料,不断地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学习,研究,运用,发展。 我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它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需要。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技术化、经济全球化时代,科学技术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近一个世纪的科技成果超过了过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所获得的成果的总和,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无法想象的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少未曾预料的消极后果,引起

了诸如环境、生态、资源、人口、粮食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这清楚表明,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人对自然界平衡的干预已超过了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人和自然的关系出现严重对立。如果不协调人与自然地关系,必然带来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认真进行反思:我们如何正确发展科学技术?如何促进科学技术积极作用的发挥,同时抑制和减少其消极后果?解决这一问题,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正确树立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更深刻地把握和自觉地遵循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学习自然辩证法,对于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经济乃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尤为重要。 第二,它是提高个人辩证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学习、理解和掌握了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使我们在学习和工作实践过程中能够自觉接受辩证法的指导,加强辩证思维方法的训练,克服思想上的极端化和工作中的片面性。通过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对待问题,学会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原则理解问题,学会从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中观察问题,从而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加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全面性,构建个人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所以,学习自然辩证法,也是增强个人素质和提高工作能力的最佳途径。

自然辩证法结课专业论文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论文题目:我对自然辩证法的看法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摘要:自然辩证法是研究生课程中一门必修的课程,这门课程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使我们学到了如何运用哲学的眼光以及辩证的思维去看待问题,也使我们知道怎样的科学态度才是一名真正的科研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对于在研究课题时所遇到的问题以辩证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的眼光去看待。面对生活我们应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去乐观积极的生活。也了解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的改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哲学辩证发展创新 Abstract: Natural dialectics is a compulsory course in the course of study. This course has a vital role in our future study and research. It not only makes us learn how to use philosophy and dialectical thinking, but also makes us know how scientific attitude is a real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ers should have. For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study of the subject of dialectic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vision to look at. In the face of life, we should take the right outlook on life, values, world outlook to positive life. Als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people to the natural transformation, people and natural harmony. Key words:Natural dialectics Philosophy Dialectical Development Inn ovation 一、自然辩证法的概述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性,通过各个自然领域的特殊自然规律和个别过程表现出来;自然界和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最一般的规律,对自然科学内容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历史做出哲学概括。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同自然科学的发展紧密联系着,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极大地扩大和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作者:薛静, 余翔, Xue Jing, Yu Xiang 作者单位:薛静,Xue Jing(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60), 余翔,Yu Xiang(中国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17) 刊名: 天然气与石油 英文刊名:NATURAL GAS AND OIL 年,卷(期):2010,28(2) 参考文献(11条) 1.许乙弘Art Deco的源与流 2002 2.张建华建筑设计 2007 3.张兵城市规划实践的分析理论 1998 4.谢文慧;邓卫城市经济学 1999 5.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城市规划原理 2006 6.徐建刚城市规划信息技术开发及应用/新世纪中国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丛书 2002 7.王爱华;夏有才城市规划新视角 2005 8.王祖华;蔡健;徐进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2008 9.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城市环境保护 1982 10.许浩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 2005 11.日本建筑学会建筑与城市空间绿化规划 200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窦志.赵敏试论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期刊论文]-建筑学报2002(10) 2.王民成.WANG Min-cheng浅析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关系[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09,35(26) 3.高云.金长峰试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期刊论文]-城市建设2010(9) 4.李冠.朱方位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关系[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09(27) 5.冯丹.王东军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6) 6.彭碧.向德军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研究[期刊论文]-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9) 7.郑伟.王健浅议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期刊论文]-中华民居2010(11) 8.尹彦凤.李勇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一体论[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2010(25) 9.郑倩.Zheng Qian现代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10,29(6) 10.冯志刚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2008(8) 引证文献(1条) 1.胡术颖.叶崇福关于建筑设计与城市的综合探讨[期刊论文]-中华民居 2011(6)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007185140.html,/Periodical_trqysy201002016.aspx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心得

1、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研究和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我们的时代,正处于一个伟大的转变时期。“非常值得注意的是科学自身也在转变之中”,并且正是科学的转变深刻地影响着时代的转变进程,所以人们都把科学看作一种希望。科学家们也更加自觉地“追随我们时代的主要潮流,并把时代的发展、变比和向前的趋势反映到科学之中。”整整一个世纪以来,经典力学经历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已经突破厂它几百年来所遵循的古典决定论的、精确的和解析的传统。如果说在19世纪以进化论的创立为标志,生物学首先发展为一门演化的科学的话,那么20世纪尤其是近几十年的科学进展——关于基本粒子的复杂性的发现,关于早期宇宙演化的宇宙学的建立,关于非平衡的、相干的、一致的结构的研究——使物理学和化学也已发展成为演化的科学。科学本身的发展正在改变着我们对自然界的看法,也改变着科学关于平衡与非平衡、有序与无序、可逆与不可逆、对称与非对称、进化与退化、渐变与突变、简单性与复杂性、精确性与模糊性、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等一系列最基本的观念。在这一过程小,自然科学的发展不但没有远离哲学,而且在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部提出厂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在哲学认识层次上加以认真的研究。处于科学前沿的理论自然科学家们,也不能不对这些问题进行严肃的哲学思考。这样,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就个是游离与科学发展之外,更不是强加于科学研究之上的什么多余的东西。而是自然科学本身发展的一种需要。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完全证实厂这一论断。在当今世界上,新的科学革命正在引起新的技术革命,新的技术革命正在引起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剧烈变革。以致生活环境、职业性质、文化教养迥然不同的人们都同样深切地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和价值;不管西方学者还是东方学者都同样把科学技术视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同样在它们所面临的战略选择中把科学技术的发展置于首要地位,与此同时,科学技术本身也已发展成为庞大而复杂的社会建制,它又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种社会要素发生和发展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它的发展也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受到社会为它提供的条件和环境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通过它的发展来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要做到这一点,就不仅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而且必须更加深入地研究它在社会小发展的规律、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何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机制。因而,自然辩证法关于科学技术观的研究,也就具有了特别突出的意义。 20世纪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一方面导致了许多积极结果,实现着人们利用科学造福于社会的理想;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少未曾预料的消极后果,引起了诸如在环境、生态、资源、人口、粮食等方面所产生的一系列全球性问题。被科学技术不断扩大着的人对自然界的影响,已经超过作为一个自然系统的地球的自我调节和所能承载的界限。人类把越来越强大的科学技术手段用于社会,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更难以为人们所预料。于是,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人们所尊崇的理性与自然的和谐似乎已经破裂,代之而起的是两种对立的思潮:一种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一个用计划和控制的世界来扫除习俗和无知的世界的有益过程;一种认为科学技术使人间自然,并同自己的本质相分离,它以对人本身的侵犯代价去征服自然,以内部的精神的丧失为代价去换取外部的物质的满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不认真地进行反思:人类在自然界和社会面前,以及在科学技术发展画前,到底获得了多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 绪论 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二、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三、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 四、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对象 (一)自然辩证法的概念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由自然界、科学技术以及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三大部分所构成。 二、学科性质 就研究领域而言,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 就学科名称而言,自然辩证法又称“科学技术哲学”,即哲学的二级学科。 就学科定位而言,自然辩证法是介于哲学和具体自然科学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三、发展历程 (一)恩格斯的开创性工作 (二)后人对它的传播和发展 四、主要内容 (一)自然观 (二)科学技术观 (三)科学技术方法论 第一编自然观 一、自然观的概念 自然观即对自然界的基本观点或基本看法,具体而言就是对自然的本原、构成、演化过程和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看法和观点。 二、自然观发展的历史形态 古代素朴自然观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当代系统自然观 第一讲古代自然观 一、古中国自然观 二、古希腊自然观 三、古印度自然观 四、古代自然观的特点 一、古中国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三五历记》 1.元气说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的气组成的。这种气就叫“元气”。元气是天地万物之原始,万物皆是由气之聚合而产生,气聚则物生,气散则物亡。气不仅是构成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基本成分,而且也是构成人体的基本成分。 庄子说:“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气者,生之元也”—《淮南子·原道训》 “天地者,元气之所生,万物之祖也”—《白虎通义·天地》 2.阴阳学说 阴阳的区分:阴是有形的、黑暗的、静止的、雌性的、下降的……;阳是无形的、明亮的、运动的、雄性的、上升的……。 阴阳的关系:事物的阴阳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又相互依赖、相互包含、相互转化,互根、互用。阴无阳不存,阳无阴不成;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则阳,阳极则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就在阴和阳的矛盾统一中产生、发展、变化。 3.五行学说 五行:木、火、土、金、水 四时:春、夏、长夏、秋、冬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音:角、征、宫、商、羽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官:目、舌、口、鼻、耳 五气:风、暑、湿、燥、寒

自然辩证法在科研工作中的指导意义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题目: 院(系): 专业: 姓名: 学号: E–mail:

自然辩证法在科研工作中的指导意义摘要: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关于自然界和科技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研究,早已成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强有力的工具。自然辩证法从深层次概略性地研究了自然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它所包含的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是立足于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来把握自然观、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科学技术以及科技发展的一般规律。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自然辩证法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技术哲学的指导性;创新精神是当代自然辩证法的题中之义,自然辩证法是创新的产物且处于不断创新之中,创新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和目标追求,表现在自然辩证法创立的目的、方法论功能所蕴含的创新机理以及它曾经和正在引导科学家的创新等方面。本文从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出发,探讨一下自然辩证法在科研工作中的指导意义,从而说明自然辩证法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哲学;创新;科研工作 前言:如今,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而新世纪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竞争的核心又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如何培养高素质且具有科技竞争力的新世纪人才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也成为新世纪我们面临的迫在眉捷的重要任务。21世纪是科技世纪,21世纪的科技呈现出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因此,新时代的科学发展特点要求科技人员既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具有广博的其它知识,向综合化方向发展,而这些就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科研工作者。因此,创新精神的培养就变的尤为重要,从哲学的指导意义出发,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哲学指导,而这种指导哲学就是自然辩证法。 一、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 1. 科学技术会产生哲学问题 科学技术是哲学的基础,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会提出新的哲学问题,都伴随着新的哲学问题的产生[1]。两千多年前,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信奉“万物皆为数”的格言,这来源于他们对自然的深刻认识。他们发现数是音乐和谐的基础,比如当一根弦被减短到原长度的一半,那么拨动时,发出的音调就比原来的高7度;类似地,比率是3: 2的话,相对应的则是高5度的和声。毕氏学派认为,和声就是由这样一些不同的部分组成的整体,和声由各种数值比组成。于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各种事物的数值比确定它们各是什么并显示彼此的关系。一切事物都可用数解释,数是永恒的,而任何别的都不能永存。 2. 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哲学思想的指导

国内外一流规划设计及建筑设计单位信息库

国内外一流规划设计及建筑设计单位信息库 国内知名规划设计专家信息库 一、国际知名规划设计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1.美国易道环境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香港国际工程设计咨询研究院 3.英国工程设计院 4.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 5. USA RHM 6.艾斯弧建筑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7.澳大利亚DBJ建筑设计事务所 8.盛邦国际咨询有限公司 9. BAZO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10.德国五合国际设计公司 11.太原建筑设计(李祖原)咨询有限公司 12.英国合乐集团 13.美国东肯国际有限公司 14.亚杰克逊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15. IAPA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16.迪生罗斯蔡尔建筑规划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17.中新佳联国际规划设计与咨询有限公司18.阿卡规划设计公司 19.英国奥雅纳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0.伟信顾问集团有限公司 21.日本竹田设计株式会社 22.美国龙安建筑规划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23.新加坡CPG集团新工工程咨询有限公司24.加拿大AB—CPL国际建筑与城市设计有限公司25.国依德尔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6.德国欧博迈亚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27.吕贝尔设计公司 28.美国CA规划设计师事务所 29. AAUPC 30. ARTX同轩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31.新加坡DPC国际规划与设计事务所 32.新加坡邦城规划顾问有限公司(SCP)33.裕廊国际工程(苏州)有限公司 34.德国ISA意厦国际设计集团 35.法国ILEX景观规划设计公司 36.五兹贝格建筑设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37.法国AREP公司 38.澳大利亚IAPA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39.美国W&R国际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40.加拿大普迪国际设计机构 41.德国LATZ城市与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 42.美国劳伦斯设计公司 二、国内知名规划设计单位(排名不分先后)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3.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4.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5.北京土人景观与规划设计研究院 6.亚泰都会(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7.城市建设研究院 8.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9.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0.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1.天津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 12.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13.石家庄市规划设计院

1结合所学专业谈谈学习自然辨证法的目的和意义

意义:科学的思维有利于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现代统计学方法是统计思维与现代科学方法的结合。在统计学研究中,抓住辩证的思维方法,并自觉的学习有助于对统计精髓的深入理解。 (1)加深了对统计学中质量和数量的统一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理解 统计学中使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来描述现象。定量的分析方法比较具体,说明问题较透彻,而定性方法则比较抽象。而统计学研究的数量是指所研究对象的具体的数量,而不是抽象的数量关系。由于任何社会现象都是质量和数量的统一。一定的质规定一定的量,一定的量表现为一定的质。因此,必须对社会现象质的规定性有了正确认识之后,才能统计它们的数量,同样对他们的数量有了准确的分析才能更好的描述其质。 (2)加深了对统计学研究对象的认识 统计学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现象,目的是要认识和掌握其规律。规律是必然性的体现,但是必然性是由大量的偶然性组成。因此统计学研究的是社会现象的总体,是大量的个体组成的总体,而不是单个个体。统计学对社会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调查研究,用的是综合研究方法,对象是现象总体,而不是单个事物。但是其研究方法是由个体推断总体,必须对大量的个体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也就是掌握了大量的偶然性以及消除偶然性之间的差异后我们方能把握现象的总规模、总水平及其发展变化的总趋势。 (3)加深了对在统计学中用统计指标来描述某一社会现象方法的理解 运用统计指标来研究社会现象是统计学常用的方法。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的结合体现了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绝对指标反映了现象发展的总规模、总水平,而相对指标是两个有相互联系的指标数值的对比,因此相对指标具有抽象化的特点,往往忽视了绝对量的差别。因此,在描述现象时经常需要把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结合起来。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的结合体现了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的一般水平或集中趋势,即忽略个性而取它们的共性。变异指标则反映了个体之间的差异。 (4)加深了对统计学中假设检验思想的理解

自然辨证法考试答案

1.自然辨证法的创立与发展 当代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 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学习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物质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更加全面的观察思考问题,只有加深了认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迎接新世界的挑战。下面我将从自然辨证法的创立和发展来简要地阐明自然辩证法发展的辩证运动过程。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有其历史的来源。同自然科学的萌芽状态相适应,古代东方和西方的自然哲学是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朴素辩证法思想的自然观,具有朴素的、直观的性质。 十六世纪以来西方近代实验自然科学建立和发展起来以后,唯物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自然观相应地有了重大的发展。但是,由于自然科学中首先得到充分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是力学,由于直到十八世纪自然科学总的来说还处于分门别类地搜集材料,进行研究而未发展到足以揭示自然界的历史发展和广泛联系的阶段,因而那时的自然知识处于狭隘状况,那时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带有机械的(力学的)形而上学的局限性。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中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同自然科学的创立也是有联系的。但是,德国古典自然哲学尽管包含许多有见识的和合理的东西,却是以神秘的形式阐发的,在那里关于自然界的辩证法的思想,具有思辩的、唯心主义的性质。这种自然哲学就其形式、体系和方法而言,是同自然科学分 离并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 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被打开了第一个缺口是从康德于1755年和拉普拉斯于1796年提出云学说以试图揭示天体演化的历史开始的。十九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一系列发现:1826年维勒的尿素合成(从无机物得到有机物) ,1830年赖尔的地质演变论,1838年、1839年施旺、施莱登的细胞学说,1842年迈尔等人的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1845年汉堡她的比较自然地理学,1859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等等,使自然界的历史发展和普遍联系被日益提示出来,整个自然科学经历着从经验到理论、从分析到统合的发展过程。能量转化、细胞学说和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之为三大发现,这一切不断地打击着和冲破了形而上学的自然观。正如恩格斯所说:“在自然科学中,由于它本身的发展,形而上学的观点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了。”自然科学为检验辩证法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与日俱增的材料,“并从而证明了,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发生的”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同自然科学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着的。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极大地扩大并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远远超出了19世纪自然科学的眼界。纵观20世纪的自然科学,1905年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1915年的广义相对论,更新了经典物理学关于物质、运动、空间、时间、质量、能量的概念;对各种相互作用统一的研究,对基本粒子的相互转化和更深结构层次的研究,显现了物质的深刻的统一性和深远的无限性;宇宙论的研究把演化概念推到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元素和基本粒子的演化);科学的革命

自然辩证法对自然科学工作者的指导作用

自然辩证法对自然科学工作者的指导作用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科学工作者要想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必须充分了解自然辩证法,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将其运用到科研工作中。自然辩证法对科学工作者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下面我将以我的学习经历讨论自然辩证法对自然工作者的指导作用。 自然辩证法对科学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它使自然科学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专业更深刻的了解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过程。作为药学研究生的我们,要想在学科基础上开发出对人类疾病更有效的药物,就要充分理解自然辩证法,在其指导下树立正确的科研态度,掌握好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更好地利用大自然丰富的资源,发挥我们药学工作者最大的潜能。例如在研究植物药物的过程中首先我们要知道认识和改造自然中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般规律,不能盲目而行,而自然辩证法也只有在研究科学与自然、人文、社会这三者的结合,才有可能科学地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不仅具有哲学属性,而且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理解了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多角度的思考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事实上,自然辩证法作为联系辩证唯物主义与自然科学的桥梁,它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作为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和在人类社会中展开与发展的过程,它又反映了自然科学

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交叉。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然辩证法带有交叉学科的性质,也就是说,它是一门跨学科研究的综合性范围很广的学科,科学工作者要想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必须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处理科学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自然辩证法对认识事物上指导有效。在做科学研究工程中我们要用观念的,幻想的联系来代替未知的现实的联系,这是人类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自然科学的进步离不开正确哲学的指导。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如何从现象的变化中觉察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处理好偶然与必然、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要求有一个辩证思维的头脑。如果我们想研究一种药材的药效,首先我们要从外观上辨别其归属于哪一种属,根据其种属特性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了解其特性,通过普遍规律认识特殊规律,方便建立方法学研究其药效,即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科学研究中我们也可以根据一种药物的性质来联系其相似药物的药理作用,更好地发挥其药效。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哲学素养,用正确观点去分析科学技术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分析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各种哲学、社会问题以增强自身的鉴别能力。我们明白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道理就可以更加顺利的进行我们的科学研究,这便是自然辩证法的所起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对待科学的态度,恩格斯曾说过“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建筑设计是微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建筑,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前提与先导,而建筑设计则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研究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建筑设计应服从城市规划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因而城市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而城市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由建筑、绿化、道路、水系、人文风景等共同组成的服务于人的空间地域系统。人在任何时候都在领会城市,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便是城市空间,我们对城市空间进行分析及设计,使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之间的关系协调,就是城市规划。而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因此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对城市的有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建筑作为城市构成的基础要素之一又必须服从于城市内容,他们之间在空间上是点与面的关系,好的建筑如同凝固的音乐,是城市的灵魂,但建筑也不能脱离城市环境,必须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因此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同等重要。 城市规划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筑的问题,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说:“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存在着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问题。如北京的长安街,虽然每栋建筑单体都采用了中国最好的设计院和最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而且在建筑造价上也毫不吝啬,就其艺术价值本身而言,仍然是业界人士批判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而在于对周围环境的忽视,以及强烈的个体表现欲所造成的整体不和谐;再如希腊的爱琴海上有一座叫伊特拉的小岛,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尤其是摄影家和画家,被称为“艺术家之岛”,整座岛上布满了十分简单的希腊式的民居,连警察局、医院、饭店都化整为零,成为民居式建筑尺度。几百年来,岛上的居民始终恪守一个规则,就是所有建筑均不超过三层,所有外墙均为白色,这种热爱自然、相互协调的观点,已经形成了一种设计理念。可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注重周围环境的协调,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2 建筑设计与场地设计应协调 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对单个建筑物体的设计,还牵涉到场地设计问题。 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建筑、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和谐,其中,建筑物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它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分析如下: (1)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 (2)从建设流程来看。实际建设流程中,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是在业主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项目的组成内容,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认定,同时要与业主协商,

学习自然辩证法概论》的心得体会

学习《自然辩证法概论》的心得体会 《自然辩证法》是一部关于自然科学的哲学着作,贯穿其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唯物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有关问题。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论体系。 自然辩证法通过概括和总结科学技术的新成就,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辩证法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和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科技工作者培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创新能力; 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提高科技工作者对科学技术领域中出现的各种哲学社会思潮的分析鉴别能力; 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科技工作者认识科学技术的本质和规律,加深对我国科技方针政策的理解,从而更加自觉地为“四化建设”服务。 通过自然辩证法的学习,我认识到无论是学习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我们必须尊重客观事实,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研究和认识世界。恩格斯说“不仅有机界和无机界之间的鸿沟缩减到最小限度,并且过去和机体种源说相对立的最根本的困难之一也被排除了。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完善了: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自然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普遍联系、永恒发展是世界的基本特征,而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自然辩证法研究涉及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与社会)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对它的研究必须从辩证的观点,也就是发展的观点、整体的观点出发,并且牢牢抓住系统中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既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与成果,又是改变人们的关系,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科学技术是人与自然的中介,又是人与人的关系的中介。 在自然辩证法中,研究和揭示的内容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的,即自然界的辩证法;研究和揭示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

自然辩证法

1. 为什么说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领域的自然辩证法,有其历史的渊源。从I.康德于1755年和P.-S.拉普拉斯于1796年提出星云说,试图揭示天体演化的历史开始,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被打开了第一个缺口。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有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其中,能量转化、细胞学说和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之为自然科学中彻底动摇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三大发现。这一切都从不同方面揭示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和普遍联系,充分展示了整个自然科学从经验到理论、从分析到综合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哲学思想的渊源上说,它依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马克思和恩格斯形成他们的新哲学世界观,始于19 世纪40年代。他们关于自然辩证法思想的萌芽,也产生于这一时期。系统地研究、建立和阐明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主要是由恩格斯从19世纪50年代后期起进行的。在《反杜林论》哲学篇和《自然辩证法》手稿中,恩格斯依据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描绘了整个自然界发展的辩证图景,运用丰富的自然科学材料阐发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研究了各门自然科学的辩证内容。他把自然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界的辩证法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和研究方法的辩证法联系起来研究,并认为从根本上来说认识的辩证法是客观的辩证法的反映,指出辩证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适合于自然观的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马克思和恩格斯很重视研究人和自然的关系,研究了自然科学和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在社会中的发展规律。恩格斯提出18世纪科学和哲学结合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启蒙时代和法国的政治革命,科学和实践结合的结果就是英国的社会革命等著名论断。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详细地研究了技术史,论述了自然科学和技术在现代生产和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自然辩证法的产生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对整个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有重要意义。 2. 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和范围是什么?

自然辩证法的指导意义

自然辩证法在思想建设中的指导意义 哲学是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学问,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科技工作者学习、研究和运用自然辩证法对我们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自然辩证法概述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进步的密切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对科学与社会关系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它以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来研究自然科学的认知过程、认知方法、认知发展的规律和自然科学在社会中的发展和作用的具体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分为两大层次:第一层次是总体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第二层次是三大并列的自然哲学(自然辩证法)、社会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哲学(辩证思维逻辑)。自然辩证法居于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在总体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起着桥梁作用。正是由于自然辩证法自身特殊的位置,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哲学学科。 自然辩证法作为“自然界辩证法”,其内容植根于自然科学,但形式上超越了自然科学。它通过吸取和概括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并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着。它准确地勾画了自然哲学的基本框架,从而使得以哲学面目出现的自然辩证法成为真正的科学哲学;它作为关于自然界一种科学哲学,不仅大量的促进了边缘学科与交叉科学的发展,而且推动着现代横断学科和统一科学的发展;它以建立在人类社会科学知识和科技进步基础上的思维方式,启迪着科技工作者们的智慧,加快了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二、科学技术的内涵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提高人类的认知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和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等方面。马克思认为,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从起源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从骨针、石器到造纸、火药,从“奇技淫巧”到生产机器,从机械化大生产到飞行、航天等等,直接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大批体现生产力的具体技术,无不体现了科技成果和科技进步的巨大贡献。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实现对社会调节的手段,是人类战胜迷信、愚昧,提高对自然的认知能力,加快社会进步的强有力的动力。 现代科学技术由于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辩证发展而形成了一个门类繁多、纵横交错、相互渗透、彼此贯通的网络结合。可大致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高层次的科学,为各种科学的研究发展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包括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认识论、数学哲学、系统论等;第二层次是相互并列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数学、系统科学等基础科学;第三层次是各类应用基础理论把基础科学同工程技术联系起来的学科群,第四层次是工程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施的方法。科学技术方法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包括有适用某些学科的特殊研究方法、适用于各门自然科学或技术

大学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策略分析要点

摘要: 结合进行大学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实践,论述了中国教育大发展背景下的校园规划理论及其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校园规划;空间;环境;环境 0 引言 近年来,全国高校建设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更新,也促进校园规划设计观念的改变,对大学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更新的要求。采用什么样的模式,建设什么样的校园是校方和规划设计部门共同关心的问题。①注重交往空间和环境的整体设计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大学不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知识,更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习的形式和场所不再局限于课堂上,而是扩展到整个校园中。学生们除了在课堂上学习之外,在教室外的庭院中以及一切活动场所中相互交流都是获取知识陶冶性情的重要途径。因此,对话、交流、沉思乃至休憩,这些课堂以外学生更为自主的活动变得大为重要。为了顺应教育内涵的变化,新校园规划设计应着重加强校园交往空间(交流共享空间)设计,在校园内为师生提供多层次的亲切宜人的学习、交流和思考的场所,并通过各种层次交流环境的潜移默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设计师的关注焦点从仅仅注重建筑的单体结构转换到建筑与环境上来,把校园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实现规划、建筑、景观的整体化设计,创造“建筑之间和谐一致而不失各自的特色,建筑与环境相互呼应,融为一体”的整体校园形象。在这里,建筑只是主角之一,作为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强化群体空间场所的感染力,加强环境和空间特色的创造。②注重校园中心区规划设计,使之成为个性鲜明,有凝聚力的共享空间在校园交往空间中,校园中心往往是处在主入口,主轴线上,由主体建筑,主要空间(广场)和主要景观组成,是学校的行政教学中心,人流交往(礼仪)中心,资源信息及景观中心,是整个校园的资源共享和环境共享空间,在某种意义上讲代表着校园的形象,统帅整个校园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校园中心区设计是学校设计的重中之重。③建筑集中化、综合化建筑集中化、综合化是当今校园建筑发展趋势之一,打破传统的学科分界,集合教学研究空间,集合信息传输、贮存管理等系统使之集中化、集体化。减少资源重复,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变分散为集中使之共享、公用。④自然与建筑的和谐一个全新的校园建设必然给生态环境带来深刻影响,同时具有鲜明特征的自然环境也对校园的空间氛围产生强烈的作用。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充分利用地形,使建筑与地形巧妙结合,融于山水自然环境中。⑤注重校园的地域性、文化性及个性创造校园的地域性、文化性及个性是校园场所精神的实质,是师生们对校园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根基,对于全新的校园尤为重要。没有地域性,文化性与个性,校园建筑与环境将显得苍白无力。⑥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大学校园内交通组织的重点应是确保步行系统(自行车)流线的顺畅和便捷。从生活区到教学区“三点一线”之间的人流是主要人流,要设有足够宽的道路以满足人流交通。基于对以上认识的实践,我们在青岛酒店管理学院设计中刻意营造这种氛围。 1 工程概况与场地特征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内第一所专门培养酒店管理、旅游等高级专门人才的大学,其目标是培养准外交人员,追求端庄、典雅和时尚。新校园位于青岛市李仓区,地处花椒山北麓,地形复杂,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南北坡度10%左右,属中缓坡地形。自南向北形成三个台地,台地高差4~8m。第一台地东西向坡度<3%,属平坡地形,平坦宽敞,是校园主要建设用地。第一台地东端与九水路高差约7m,西端高差约2m(入口处)。几条冲沟自南向北从校园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