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博物志_成因三论_罗欣

_博物志_成因三论_罗欣
_博物志_成因三论_罗欣

廊士元《柏林寺南望》张华《博物志异产篇》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古诗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4分) 柏林寺南望 [唐]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①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②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①精舍:寺庙,指柏林寺。②霁:雨止。 15.诗的前两句描写诗人遥闻钟声、泊舟穿径的情景,“微”“深”二字体现出了柏林寺▲的环境特点。(2分) 16.诗的后两句描写云峰相依的景象,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2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汉武帝时,弱水①西国有人乘毛车②以渡弱水来献香者,帝谓是常香,非中国之所乏,不礼其使。留久之,帝幸上林苑③,西使千乘舆闻,并奏其香。帝取之看,大如鸾卵,三枚,与枣相似。帝不悦,以付外库。后长安中大疫,宫中皆疫病。帝不举乐,西使乞见,请烧所贡香一枚,以辟疫气。帝不得已,听之,宫中病者登日并差。长安中百里咸闻香气,芳积九十余日,香犹不歇。帝乃厚礼发遣饯送。 ——选自张华《博物志·异产篇》【注释】①弱水:词语,《山海经》记载:昆仑之北有水,其力不能胜芥,故名弱水。后来就泛指遥远险恶,或者汪洋浩荡的江水河流。另一说,弱水指的是中国黑河自金塔县的鼎新以下到额济纳旗湖西新村段的别称。又称额济纳河。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西部。 ②毛车:古代西域常用的一种车,是用宽大的植物叶片做装饰的车乘。明朝的黄省曾曾有诗写道:“毛车乘弱水,燕卵献麒麟。奇香闻百里,惊动八街人。”③上林苑是古代园林建筑,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有多种功能和游乐内容,今已无存。 17.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弱水西国有人乘毛车以渡弱水来献香者。 1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⑴帝谓.是常香谓:▲⑵以付.外库付:▲ ⑶长安中百里咸.闻香气咸:▲⑷香犹不歇.歇:▲ 19.选出下面各句中加点词与“不礼其使”一句中“礼”的用法相同的一句。(▲)(2分) A.但微颔.之 B.尔安敢轻.吾射 C.其一犬.坐于前 D.岂能为暴涨 ..携之去 20.对下面各句中的“以”字的解释和用法进行归类,正确的一组是(▲)(2分)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公亦以.此自矜③以.我酌油知之 ④以.钱覆其口⑤徐以.杓酌油沥之⑥以.渡弱水 ⑦以.付外库⑧以.辟疫气⑨自以.为大有所益 A.①④⑤/②③⑦/⑥⑧/⑨ B.①④⑤⑦/②③/⑥⑧/⑨ C.①④⑤/②③/⑥⑦⑧/⑨ D.①④⑤/②③/⑥⑧/⑦/⑨ 21.用汉代汉语翻译线面的句子。(4分) ⑴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 ⑵帝乃厚礼发遣饯送。

三王墓的来历和传说

三王墓的来历和传说-中国神话故事英语版中英对照 《三王墓》,出自晋代干宝的志怪小说集《搜神记》卷十—。此篇故事在《列士传》、《吴越春秋》、《越绝书》、《博物志》、《列异传》等书中均有记载,文字各异。诸书记载中,以《搜神记》所记最详,文辞亦最佳。 Gangjiang and Moye, who were husband and wife and lived in the state of Chu, were obliged to forge swords for the king. Three years had passed before they could finally produce them. Annoyed, the king intended to kill Ganjiang. The couple made two swords, one male, the other female. Just then Moye, the wife, was about to give birth to a child. The husband said to her,"Since it has taken me three long years to make the swords, the king must be angry. It is certain that he will put me to death when I go and present the swords to him. If the child turns out to be a boy, tell him this as soon as he is grown up, `Go out of the house, look at the southern mountains and search for the place where a pine tree is growing on a rock. Try to find one of the swords on its back.'" After he had said this, Ganjiang left for the palace with the female sword. The king became furious when he saw only one sword, and ordered it to be examined. When he was told that there were actually two swords, one male and the other female, and that the one he saw was female, while the male one was not there, the king flew into a rage and had Ganjiang beheaded at once. 楚国铸剑名将干将替楚王铸剑,过了三年才铸成。楚王发怒,想要杀掉他。铸成的剑有雌雄两柄。干将的妻子莫邪怀有身孕,即将临产。干将对妻子说:“我替王铸剑,过了三年才铸成。王发怒,我去送剑,王一定会杀我。你生下孩子,假若是个男孩,等他长大成人,告诉他说:‘出门望着南山,松树长在石头上,剑就在松树背上’。”于是干将就带着雌剑去见楚王。楚王大发脾气,派人察看干将带来的剑。剑有两柄,一雄一雌。干将莫邪只带来了雌剑,雄剑却没带来,楚王发怒,就把干将杀了。 Moye named her son Chibi. When he grew up, he asked her, "Where is my father?" "Your father once had to forget two swords for the king," Moye replied, "and it took him three years to finish them. The king killed him in a fury. Before he left home, your father asked me to give you this message, 'Go out of the house, look at the southern moun tains and search for the place where a pine tree is growing on a rock. Try to find one of the swords on its back.'" So the boy ran out of the house and looked south, but he saw no mountain at all. Then his eyes fell on a stone plinth in front of the house, with a pine pillar on its top. Chibi hurried to cleave the pillar from behind. Sure enough, there was the male sword. From that time on, Chibi planned day and night to avenge his father. 干将和莫邪的儿子名叫赤,等到赤长大成人,就问自己的母亲说:“我的父亲在什么地方?”他的母亲说:“你父亲替楚王铸剑,过了三年才铸成,楚王发怒,杀了他。他临离家时嘱咐我:‘告诉你的儿子,出门望着南山,松树长在石头上,剑就在松树背上’。”于是赤出门向南

博物志

博物志 旧本题晋张华撰。考王嘉《拾遗记》,称华好观秘异图纬之部,捃采天下遗逸,自书契之始,考验神怪及世间闾里所说,造《博物志》四百卷,奏於武帝。帝诏诘问,卿才综万代,博识无伦,然记事采言,亦多浮妄,可更芟截浮疑,分为十卷云云。是其书作於武帝时。今第四卷物性类中称武帝泰始中武库火,则武帝以後语矣。《书影》有谓《艺文类聚》引《博物志》子贡说社树一条,今本不载者。案此条实在第八卷中,《书影》盖偶然未检。然考裴松之《三国志注。魏志》太祖纪、文帝纪、濊传,《吴志。孙贲传》引《博物志》四条,今本惟有太祖纪所引一条,而佚其前半,馀三条皆无之。又江淹《古铜剑赞》引张华《博物志》曰:铸铜之工,不可复得,惟蜀地羌中时有解者。今本无此语,足证非宋、齐、梁时所见之本。又《唐会要》载显庆三年太常丞吕才奏,按张华《博物志》曰,白雪是泰帝使素女鼓五铉曲名,以其调高,人遂和寡,又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引张华《博物志》曰,刘褒、汉桓帝时人,曾画雲汉图,人见之觉热,又画北风图,人见之觉凉,今本皆无此语。李善注《文选》引张华《博物志》十二条,见今本者九条。其《西京赋》注引王孙公子皆古人相推敬之词一条,《闲居赋注》引张骞使大夏得石榴、李广利为贰师将军伐大宛得蒲陶一条,七命注引橙似橘而非、若柚而有芬香一条,则今本皆无此语。段公路《北户录》引《博物志》五条,见今本者三条。其鸺鹠一名鸡鸺一条,金鱼脑中有麸金出功婆塞一条,则今本皆无此语,足证亦非唐人所见之本,《太平广记》引《博物志》郑宏沉酿川一条,赵彦卫《雲麓漫钞》引《博物志》黄蓝张骞得自西域一条,今本皆无之。晁公武《读书志》称卷首有理略,後有赞文,今本卷首第一条为地理,称地理略。自魏氏曰以前云云,无所谓理略,赞文惟地理有之,亦不在卷後。又赵与旹《宾退录》称张华《博物志》卷末载渊夫人事,亦误以为尧女,今本此条乃在八卷之首,不在卷末。皆相矛盾,则并非宋人所见之本。或原书散佚,好事者掇取诸书所引《博物志》,而杂采他小说以足之。故证以《艺文类聚》、《太平御览》所引,亦往往相符。其馀为他书所未引者,则大抵剽剟《大戴礼》、《春秋繁露》、《孔子家语》、《本草经》、《山海经》、《拾遗记》、《搜神记》、《异苑》、《西京杂记》、《汉武内传》、《列子》诸书,饾饤成帙,不尽华之原文也。又刘昭《续汉志注。律历志》引《博物记》一条,《舆服志》引《博物记》一条,《五行志》引《博物记》二条,《郡国志》引《博物记》二十九条。《齐东野语》引其中曰南野女一条,谓《博物记》当是秦、汉间古书,张华取其名而为志,杨慎《丹铅录》亦称据《後汉书注》,《博物记》乃唐蒙所作。今观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博物志》四条,又於《魏志。凉茂传》中引《博物记》一条,灼然二书,更无疑义。此本惟载江河水赤一条,又载汉末关中女子及范明友奴发蒙重生,一条而分为两条,又载日南野女一条,讹群行不见夫句为群行见丈夫,讹其状皛且白句为状晶目。其馀三十一条,则悉遗漏。岂非偶於他书见此三条,以博物二字相同,不辨为两书而贸贸采入乎?至於杂记下所载豫章衣冠人有数妇一条,乃《隋书。地理志》之文。唐人所撰,华何自见之?尤杂合成编之明证矣。书中间有附注,或称卢氏,或称周日用。案《文献通考》载周卢注《博物志》十卷,又卢氏注《博物志》六卷,此所载寥寥数条,殆非完本,或亦後人偶为摘附欤? 《博物志》一书多采晋以前典籍中的材料,其内容包罗万象,有山川地理知识,有历史人物传说,有奇草异木,也有珍禽怪兽,还有神仙方技,其中也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话资料。该书在志怪猎奇方面,明显地受到了《山海经》的影响,但它在内容分类上比《山海经》更科学。在解释社会和自然现象方面,引入了当时已基本完善了的阴阳五行学说;由此,也可以发见中国古代科技在易学理论指导下缓慢发展的痕迹。《博物志》之所以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久负盛名,除了“闻见甚广,取材宏富”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对阴阳五行学说的拓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而这却为学者们所忽视。连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认为《博物志》“殊乏新异”,还是不公允的。 《博物志》在对社会和自然现象的解释上,虽然所依据的是阴阳五行学说,但仍然表现出了很强的探索意识。如:“地以名山为辅佐,石为之骨,川为之脉,草木为之毛,土为之肉。”(卷一,地)这一观念后来也为风水堪舆所宗。在五行学说对事物的比附上,《博物志》认为,“石者,金之根甲。石流精以生水,水生木,木生火。”(卷一,山)“水有五色,有浊有清。河淮浊,江济清。”(卷一,水)很显然,在晋时,阴阳五行学说已基本成型。《博物志》利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五方人民时说:“东方少阳,日月所出,山谷清朗,其人佼好;西方少阴,日月所入,其土窈冥,其人高鼻、深目,面多毛;南方太阳,土下水浅,其

《博物志》西晋张华撰,免费下载

《博物志》西晋张华撰,免费下载.txt爱情是艺术,结婚是技术,离婚是算术。这年头女孩 们都在争做小“腰”精,谁还稀罕小“腹”婆呀?高职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博物志 西晋张华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一 余视《山海经》及《禹贡》,《尔雅》,《说文》,《地志》,虽曰悉备,各有所不载者。作 略说,出所不见,粗言远方。陈山川位象吉凶有征。诸国境界,犬牙相入,春秋之后,并相侵伐,其土地不可具详,其山川地泽略而言之,正国十二。博物之士,览而鉴焉。地理略,自魏氏日已前,夏禹治四方而制之。 《河图括地象》曰,地南北三亿三万五千五百里。地部之位起形高大者,有昆仑山,广万里,高万一千里,神物之所生,圣人,仙人之所集也。出五色云气,五色流水,其泉南流入中国,名曰河也。其山中应于天,最居中,八十城布绕之,中国东南隅居其一分,是偏域也。中国之域,左滨海,右通流沙。方而言之,万五千里。东至蓬莱,西至陇右,后跨京北,前及衡岳。尧舜时万里,三代时七千里,亦无常,随德优劣也。尧别九州,舜为十二。秦前有蓝田之镇,后有胡苑之塞,左崤函,右陇蜀,西通流沙,险阻之国也。蜀汉之士,与秦同域,南跨邛笮,北阻褒斜,西即隈碍,隔以剑阁。穷险极峻,独守之国也。周在中区,西阻崤谷,东望荆山,南面少室,北背太岳。三河之分,雷风所起,四险之国也.魏前枕黄河。 背漳水,瞻王屋,望梁山。有蓝田之宝,浮池之渊也。赵东临九州,西瞻恒岳。有沃瀑之流,飞狐井陉之险,至于颍阳涿鹿之野。燕却背沙漠,进临易水,西至军都,东至于辽。长蛇带塞,险陆相乘也。齐南有长城,巨防阳关之险;北有河济,足以为固;越海而东,通于九夷;西界岱岳,配林之坂。险固之国也。鲁前有淮水,后有岱岳,蒙羽之向,洙泗之流,大野广土,曲阜尼丘。宋北有泗水,南迄睢濄,有孟潴之泽。砀山之塞也。楚后背方城,前衡岳,左则彭蠡,右则九疑,有江汉之流。实险阻之国也。南越之国,与楚为邻,五岭已前至于南海。负海之邦,交趾之土,谓之南裔。吴左洞庭,右彭蠡。后滨长江,南至豫章。水戒险阻之国也。东越通海,处南北尾间之间,三江流入南海,通东瓯。山高海深,险绝之国也。卫南跨于河,北得洪水,南过汉上,左通鲁泽,右指黎山。赞曰:地理广大,四海八方。遐遗别域,略以难详。侯王设险,守国保疆。远遮川塞,近备城隍。司察奸非,禁御不良。勿恃危厄,恣其淫荒。无德则败,有德则昌。安屋犹惧,乃可不亡。进用忠良,社稷永康。教民以孝,舜化以彰。地天地初不足,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帝,而怒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后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注焉。昆仑山北,地转下三千六百里。有八玄幽都,方二十万里。地下有四

西晋政坛第一人张华

西晋政坛第一人——张华 无论艺术才华、历史功绩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西晋群臣没有一个人能够超越张华。张华为汉高祖重要谋臣张良后裔,“良十一世孙张皓为东汉司空,皓子张宇任范阳太守时,居家迁徙方城县(隋开皇九年改称固安)”,从张宇起至张华,居方城已达五代。其父张平曾任渔阳郡守,因父去世较早,少时家境贫寒,以牧羊为生。《晋书》用五千字的篇幅为张华做传,正史历来惜墨如金,能够以五千言为一个人立传,完全能够证明一个人历史地位之重要。张华在历史上之所以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是因为他不仅是一个功勋卓著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博物学家、书法家。西晋文坛当之无愧的领袖张华首先是以文学家身份为世人所熟知的。首先,张华是西晋出名最早的文学家,且有大量佳作问世,少年时代一篇《鹪鹩赋》震惊全国,“初未知名,著《鹪鹩赋》以自寄。陈留阮籍见之,叹曰:‘王佐之才也!’由是声名始著”(《晋书.张华传》)。除了《鹪鹩赋》,他的《博物志》被视为奇书,不仅“闻见甚广,取材宏富”,而且开创了志怪文学的先河。相传《博物志》初为四百卷,晋武帝十分喜爱,然以其冗长,命缩为十卷,“置于函中,暇日览焉”(见《魏书·常景传》)。该书为笔记类文体,属张华首创,书中分类记载异境奇物及古代琐闻杂事。其中关于我国西北部石

油、天然气的记载,极有资料价值。书中《东方朔钦不死之酒》、《八月浮槎》等都是很优美的民间传说,为后世文学作品广泛采用。《博物志》及他的另一部作品《列异传》,对中国志怪小说的形成并盛行起过极大作用,为唐代传奇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他为劝诫皇后贾南风所作的《女史箴》,被东晋大画家顾恺之配以十二幅插图,《女史箴图》成为中国古代十大名画之一。张华还有大量情诗、游仙诗、励志诗,如他的《情诗五首》中“巢居知风寒,穴处识阴雨,不曾远离别,安知慕俦侣”的佳句,语浅情深,耐人吟咏。他的乐府诗往往能外眨时政,如《轻薄篇》就对当时贵族社会骄奢淫逸的生活作了详尽的揭露。他的《励志诗》为毛泽东所赏识,当年与周培源、于光远等谈论哲学问题时,认为其“大仪翰远,天迦地游,四气鳞次,寒暑环周”的诗句中包涵着“地动说”的意思。其次,西晋著名文学家多受到张华的教诲与帮助,左思、陆云、陆机、陈寿、潘岳等西晋最著名的几位文学家都与张华有师生之谊。《晋书.张华传》:“华性好人物,诱进不倦,至于穷贱候门之士有一介之善者,便咨嗟称咏,为之延誉。”左思写成名篇《三都赋》但因年少无名,无为世人所认可,张华看后,向社会予以隆重推荐,人们因争抄《三都赋》而一时洛阳纸路贵。《三都赋序》载:“张华见而咨嗟,都邑豪贵,竞相传写。”;陆机、陆云兄弟二人因吴被西晋所灭,被俘来到洛阳,因降臣身份,而不受重视,他们

博物志(全文)

博物志 《博物志》,中国古代汉族神话志怪小说集。西晋张华(232~300)编撰,分类记载异境奇物﹑古代琐闻杂事及神仙方术等。内容多取材於古籍﹐包 罗很杂﹐有山川地理的知识﹐有历史人物的传说﹐有奇异的草木鱼虫﹑飞禽走兽的描述﹐也有怪诞不经的神仙方技的故事﹐其中还保存了不少古代神 话材料。如所记八月有人浮槎至天河见织女的传闻﹐是有关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原始资料。 序 余视《山海经》及《禹贡》、《尔雅》、《说文》、地志,虽曰悉备,各有所不载者,作略说。出所不见,粗言远方,陈山川位象,吉凶有征。诸国境界,犬牙相入。春秋之后,并相侵伐。其土地不可具详,其山川地泽,略而言之,正国十二。博物之士,览而鉴焉。 卷一 地理略自魏氏目已前夏禹治四方而制之 《河图括地象》曰:地南北三亿三万五千五百里。地部之位起形高大者有昆仑山,广万里,高万一千里,神物之所生,圣人仙人之所集也。出五色云气,五色流水,其泉南流入中国,名曰河也。其山中应于天,最居中,八十城布绕之,中国东南隅,居其一分,是好城也。 中国之城,左滨海,右通流沙,方而言之,万五千里。东至蓬莱,西至陇右,右跨京北,前及衡岳,尧舜土万里,时七千里。亦无常,随德劣优也。 尧别九州,舜为十二。 秦,前月蓝田之镇,后有胡苑之塞,左崤函,右陇蜀,西通流沙,险阻之国也。 蜀汉之土与秦同域,南跨邛笮,北阻褒斜,西即隈碍,隔以剑阁,穷险极峻,独守之国也。 周在中枢,西阻崤谷,东望荆山,南面少室,北有太岳,三河之分,雷风所起,四险之国也。

魏,前枕黄河,背漳水,瞻王屋,望梁山,有蓝田之宝,浮池之渊。 赵,东临九州,西瞻恒岳,有沃瀑之流。飞壶、井陉之险,至于颍阳、涿鹿之野。 燕,却背沙漠,进临易水,西至君都,东至于辽,长蛇带塞,险陆相乘也。 齐,南有长城、巨防、阳关之险;北有河、济,足以为固;越海而东,通于九夷;西界岱岳、配林之险,阪固之国也。 鲁,前有淮水,后有岱岳、蒙、羽之向,洙、泗之流。大野广土,曲阜尼丘。 宋,北有泗水,南迄睢濄,有孟诸之泽、砀山之塞也。 楚,后背方城,前及衡岳,左则彭蠡,右则九疑,有江汉之流,实险阻之国也。 南越之国,与楚为邻。五岭已前至于南海,负海之邦。交趾之土,谓之南裔。 吴,左洞庭,右彭蠡,后滨长江,南至豫章,水戒险阻之国也。 东越通海,处南北尾闾之间。三江流入南海,通东治,山高海深,险绝之国也。 卫,南跨于河,北得洪水,南过汉上,左通鲁泽,右指黎山。 赞曰: 地理广大,四海八方。遐远别域,略以难详。 侯王设险,守固保疆。远遮川塞,近备城堭。 司察奸非,禁御不良。勿恃危阨,恣其淫荒。 无德则败,有德则昌。安屋犹惧,乃可不亡。 进用忠直,社稷永康。教民以孝,舜化以彰。 地 天地初不足,故女娲氏练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帝,而怒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后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注焉。 昆仑山北,地转下三千六百里,有八玄幽都,方二十万里。地下有四柱,四柱广十万里。地有三千六百轴,犬牙相举。 泰山一曰天孙,言为天帝孙也。主召人魂魄。东方万物始成,知人生命之长短。 《考灵耀》曰:地有四游,冬至地上北而西三万里,夏至地下南而东三

中国文化中的博物学传统

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中国文化中的博物学传统 江晓原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200030) 近年刘华杰教授大力提倡复兴博物学,欲以此为救助当下唯科学主义泛滥之解毒剂,并进而上升至理论高度,遂有“科学史之博物学编史纲领”之议,鄙意极为赞同。前不久与华杰、刘兵两教授对谈,三人对博物学编史纲领获如下共识:以人类生态环境和可持续生存为基本价值,中兴博物学,重写科学史。 退而思之,博物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虽无其名,实有其实,若隐若现之间,自有一传统在。本人既好古成癖,何不将有关线索初步整理一番,或可为华杰教授提供偏师之助也。 博物学是一种世界观 已故科学史前辈刘祖慰教授尝言:古代中国人之处理知识也,如开中药铺,有数十上百小抽屉,将百药分门别类放入其中,即心安矣。刘教授言此,其辞若有憾焉——认为中国人不致力于寻求世界“所以然之理”,故不如西方之分析传统优越。然而今日视之,此种处理知识的风格,正与博物学精神相通。 与此相对,西方之分析传统致力于探求各种现象、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解释宇宙运行之原因。自古希腊开始,西方哲人即孜孜不倦建构几何模型,欲用以说明宇宙如何运行,其最典型代表,即为托勒密(Ptolemy)宇宙体系。 比较两者,差别即在于:古代中国人主要关心外部世界“如何”运行,而以希腊为源头的西方知识传统(西方并非没有别的知识传统,第未能光大耳),更关心世界“为何”如此运行。在科学主义“缺省配置”语境中,我们习惯于认为“为何”是在解决了“如何”之后的更高境界,故西方的传统比中国的传统更高明。 然而考之古代实际情形,如此简单的优劣结论未必能够成立。以天文学言之,古代中国人并不致力于建立几何模型去解释七政(日、月、五大行星)“为何”如此运行,但他们用抽象的周期叠加(古代巴比伦也使用类似方法),同样能在足够高的精度上计算并预报任意时刻的七政位置。而通过持续观察天象变化以统计、收集各种天象周期,同样可视之为富有博物学色彩之活动。 如从科学主义“缺省配置”语境“升级”,则西方模式的优越性将进一步被消解。例如,按照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在《大设计》中的意见,他所认同的是一种“依赖模型的实在论(model-dependent realism)”,即“不存在与图像或理论无关的实在性概念(There is no picture- or theory-independent concept of reality)”。在这样的认识中,我们以前所坚信的外部世界的客观性,已经不复存在。既然几何模型只不过是对外部世界图像的人为建构,则古代中国人干脆放弃这种建构直奔应用(毕竟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只需要知道七政“如何”运行),又有何不可? 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故事,亦可在类似意义下得到新的解读:“尝百草”当然是富有博物学色彩的活动,神农通过此一活动得知哪些草能够治病而哪些不能,然而在此一传说中,神农显然不会致力于解释“为何”某些草能够治病而某些不能,更不会去建立“模型”

三王墓

鲁迅的小说《铸剑》被选入了教材,颇有影响。小说的结尾,三个头骨与楚王的尸体被埋葬在一起,称为三王墓。平常人多以为这仅仅是传说,不足为信。其实真有三王墓,知道三王墓的人很少,知道三王墓在汝南的人更少。 三王墓的故事在《烈士传》、《吴越春秋》、《越绝书》、《博物志》、《列异传》、《楚王铸剑记》中均有记载,文字稍有出入,以《搜神记》记载最为详细,文辞最为优美: 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杀之。剑有雌雄。其妻重身当产。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三年乃出。王怒,往必杀我。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王大怒,使相之。剑有二,一雄一雌,雌来雄不来。王怒,即杀之。 &&&&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瞋目大怒。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三首俱烂,不可识辨。乃分其汤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 后人把煮人头的地方叫做三头铺。三头铺离三王墓仅十余里,在汝南到正阳的公路边,是个不大的村庄。以前我开车的时候,经常路过,见指示牌上的三头铺村名,感觉奇怪,也没细究。直到后来读了地方史料,才知道三头铺的来历与三王墓有关。 《搜神记》、《晋书·地理志》、《太平寰宇记》、《读史方舆纪要》均记载,三王墓在汝南郡宜春县,宜春故城在今汝南县和孝乡附近。我居住的城市离三王墓仅几十公里,可谓近在咫尺了,以前也不知道三王墓,惭愧。近来,读了几本文史资料,才知道三王墓在汝南县和孝乡,上网搜索一下,三王墓仅此一处,不像据说发生于和孝乡的梁祝爱情故事那样,几个省几个市争执数年,没有定论。 冬日,雨后,我骑车去看三王墓。骑行一上午,很累,很愉快,中午,在合屯吃饭,小酌两杯,继续骑行。从地图上看,离三王墓越来越近了,本以为三王墓那么大的名气,没有人不知道,谁知连问几个人,都说不知道。 路越来越坏,再往前行,村村通水泥路没有了,前面是乡间土路,雨后未干,上午结了冰,下午化冻,泥泞难行,骑不成了,推行,推出没多远,累出一身汗。用当地百姓的话说,这里的泥对人亲。黄泥沾在脚上甩不掉,沾在车轮上不离开,脚上有泥勉强能行,车轮上沾满泥,转不动,不能行,只好停下来,用树棍捅,捅了四五次,才走出那段沼泽般的路。 路边一位割茅草的中年妇女,打个招呼,问她三王墓,她一脸茫然,不知所云。继续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