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上2.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练习题及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上2.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练习题及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上2.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练习题及答案

第6课时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1. 填表。

2.

( )×7=11.55

( )×25=810

124×()=460.04

36×()=4035.6

3. 用计算器,计算前四题,直接写出后三题的得数。(1)3×4=

3.3×3.4=

3.33×33.4=

3.333×333.4=

3.3333×3333.4=

3.33333×33333.4=

3.333333×333333.4=

(2)81÷9=

88.2÷9=

88.83÷9=

88.884÷9=

88.8885÷9=

88.88886÷9=

88.888887÷9=

4. 先找出规律,再填数。

(1)1,1.1,1.3,1.6,( ),( ),3.1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方向与位置》练习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方向与位置》测试试题一 班级____姓名______得分______ 一、填空题 1、写出灰色瓷砖位置的数对。 a(,)k(,) c(,)i(,) e(,)h(,) 2、如图2所示,进行“找宝”游戏,如果宝 藏藏在(3,3)字母牌的下面,那么应该在 字母______的下面寻找. 3、如图3所示,如果点A的位置为(2,1),那么点B的位置为______,点C的位置为______,点D和点E的位置分别为______,_______. 4、观察右上图,用数对的知识解决以下问题。 (1)用数对表示正方形A、B、C、D的位置。 A(,)B(,)C(,)D(,)(2)在左图中标出E(7,5),F(7,2),G(10,2),并依次连接E、F、G、E。这样就围成了一个()形。5、以灯塔为观察点: A岛在偏()的方向上,距离是千米;B岛在偏()的方向上,距离是千米。 二、操作题 1、根据下面的数对在右图中相应位置上 的圆圈里涂上颜色。 A(2,3) B(5,2) C(9,7) D(10,1) E(7,6) F(4,4) 2、要求画出各景点位置。 (1)鳄鱼潭在大象馆南偏西40°方向, 距离300米; (2)熊猫馆在大象馆北偏西15°方向, 距离200米; (3)花果山在大象馆北偏东60°方向, 距离500米; (3)麋鹿苑在大象馆南偏东50°方向, 距离400米; 西 南

3、填空。 (1)学校在玲玲家( )偏( )( )°的方向上;图书馆在玲玲家( )偏( )( )°的方向上。 (2)亮亮从家里出发去玲玲家玩,要走( )米,如果每分钟走80米,要走( )分钟。 4、根据右图,按要求完成操作。 (1)用数对标出点A 、B 、C 的位置。 (2)如果有一个D 点,并且顺次连接 A 、 B 、 C 、 D 、A 能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那么请你画出D 点,并用数对表示。 5、量一量,填一填。 (1(2(3(4)影院在政府大楼的 偏 方向上,距离是 米;(5)说说政府大楼和商场分别在广场的什么方向? 6、 小明的爸爸从家里出发往正西方走300米,走到广场,再向北偏西40°方向走了200米到公司上班,画出路线示意图。 7、 张华从家往正东方向走600米到红绿灯处,再往北偏东45°方向走200米到新华书店,最后往北偏西15°方向走100米到学校。 (1)画出张华到学校的路线示意图。 (2)根据路线示意图,说说张华放学回家时所走的方向和路程(每分钟行100米)。 北 100米 北 200米 北 100米 北

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内容教材通过例10先让学生利用计算器独立探索,发现规律,再利用规律来完成计算。在探索规律时,有时要根据计算结果寻找规律,但有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如小数除法,小数位数比较多的乘法等,如果用计算器计算省时省力又很准确,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计算负担,便于把主要精力用于寻找规律。因此教材结合小数除法的学习,专门安排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同时体会计算器的工具性作用。 2、说教学目标: 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能力。 3、说教学重难点: 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二、说教法: 1、开课激趣,老师利用“缺8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如老师出示一个很有趣的数,让学生想办法很快地记住它?(板书:12345679)然后让学生利用计算器计算这个数乘9得多少?乘18得多少?最后让学生探索规律,体会发现的乐趣。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学生对规律的发现要经历一个观察、对比、分析等过程,所以教学中给学生留足发现规律的时间,先让学生独立发现,再小组交流的方式组织教学。这样既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又能借鉴同伴的发现结果,还能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把发现的规律都说出来,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3、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注重探索过程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听为自主学,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通过计算、猜测、验证、总结归纳,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三、说学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能借助计算器观察、归纳、概括、推理、探索和数字想象等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学会”自主转变成“主动会学”。在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同时,力图让他们体验到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这一课的内容,我安排的教学程序:提供材料,开课激趣-自主探索——总结归纳——独立练习。 (一)开课激趣。 谈话导入:老师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数,你有什么办法很快地记住它?(板书:12345679)我们把它叫“缺8数”。 1、用这个数乘9得多少?12345679×9= (用计算器计算) 2、你能再算一算:12345679×18=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测试卷(答案解析)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测试卷(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王明坐在教室第4列第4排,用数对(4,4)表示。下面数对()所表示的是第4列第5排。 A. (3,2) B. (4,5) C. (5,4) 2.小明坐在班级的最后一列,他的位置是(6,5);小刚坐在班级的最后一行,他的位置是(4,7)。这个班级共有()名学生。 A. 20 B. 24 C. 35 D. 42 3.下图是丽源小区附近的平面图,超市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A. (3,4) B. (1,2) C. (2,1) 4.美术课上,小聪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2行,用数对(3,2)表示,小明坐在小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小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A. (3,3) B. (4,3) C. (3,2) D. (4,1)5.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的位置分别是点A(3,a)、点B(a,3)、点C(0,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不为0或3)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 6.小红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4,6),小冬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6,6),而小丽的位置刚好在小红和小冬中间,小丽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A. (5,6) B. (4,5) C. ( 3,6) 7.如果用(4,6)表示王菲的位置,那么王菲坐在第()列,第()行。 A. 6 4 B. 4 6 C. 无法确定 8.李军的座位在第二列第三行,记为(2,3),如果将他往后跳三行,应记为() A. (5,3) B. (2,6) C. (5,6) D. (4,3)9.音乐课,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4,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A. (5,2) B. (4,3) C. ( 4,1) 10.如果A点用数对表示为(1,5),B点用数对表示数(1,1),C点用数对表示为(3,1),那么三角形ABC一定是()三角形. A. 锐角 B. 钝角 C. 直角 D. 等腰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测试题(完美版)

2021年数学小中初数学第十单元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测试题 班级 姓名 等第 一、 填表(每空2分) 我发现: 我发现: 二、 填空(每空2分) 1、甲数÷乙数=2,如果甲数乘4,乙数乘4,那么商是( )。 2、甲数×乙数=800,如果甲数乘2,乙数不变,那么积是( )。 3、如果A ÷B=60,那么(A ×3)÷B=( ); 如果A ×B=300,那么(A ×2)×(B ×2)=( )。 4、如果A ×B=600,那么(A ×5)×(B ÷5)=( ); 如果A ÷B=75,那么(A ×10)÷(B ×5)=( ); 如果A ÷B=75,那么(A ÷5)÷(B ÷3)=( )。 三、 判断(在括号里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 1、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 2、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 3、 因为75÷4=18……3,所以750÷40=18……3。 ( ) 4、 两个数相除,被除数扩大3倍,除数缩小3倍,商扩大9倍。( ) 5、 因为360÷15=24,所以3600÷15=240,360÷5=8。( )

四、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每题1分) 800÷20= 350÷50= 900÷60= 480÷60= 300÷50= 780÷60= 340÷20= 630÷30= 420÷70= 800÷50= 510÷30= 210÷70=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并且并且验算(每题5分) 580÷20 760÷60 1000÷90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每题5分) 110÷55 630÷42 720÷48 五、解决问题(第3题4分,其余每题5分)。 1、新飞手机厂平均每月生产手机6210部,全年生产手机多少部?(用计算 器计算) 2、欣欣农机厂要制造300台机器,原来每台用钢材1430千克,技术革新后, 每台比原来节约钢材200千克,现在一共要用钢材多少千克?(用计算器计算)合多少吨? 3、一个文具厂原计划每月生产3000枝钢笔,技术革新后,一年的生产任务 10个月就完成了,实际平均每月生产钢笔多少枝?

五年级上册数学《位置》测试题

年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试题 (每空2分,共30分) 4排5号,用数对表示为(5,4)。张红与李军 (7,6),那么张红的座位是()排()号。 2.小军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4行,用(3,4)表示,小红坐在第1列第6行,用()表示;芳芳的位置用(5,2)表示,芳芳坐在第()列第()行。 3.如右图,苹果的位置为(2,3),则梨的位置可以表示为(),西瓜的位置记为()。 4.按指定的位置取字,拼成一副对联吧! 二、对号入座。(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如下图,如果点X的位置表示为(2,3),则点Y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A.(4,4) B.(4,5) C.(5,4) D.(3,3) 2.如下图,如果将三角形ABC向左平移2格得到三角形A′B′C′,则新图形中顶点A′(点A平移后对应的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A.(5,1) B.(1,1) C.(7,1) D.(3,3) 3.音乐课上,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4,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A.(5,2) B.(4,3) C.(3,2) D.(4,1)

4.如果A点用数对表示为(1,5),B点用数对表示为(1,1),C点用数对表示为(3,1),那么三角形ABC是()三角形。 A.锐角B.钝角C.直角D.等腰 5.如果用(x,4)表示小强在教室里的位置,那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强的位置一定在第4列 B.小强的位置一定在第4行 C.小强的位置可能在第4列 D.小强的位置不能确定 三、画图并回答问题。(1题11分,2题14分,3题10分,共35分) 1.(1)在方格纸上标出下列各点,并依次连接起来,判断是什么封闭图形。 (2)将这个图形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上平移2格,在上面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 的图形,并用数对表示出各顶点的位置。观察一下,你发现有什么规律?2.(1)用数对表示下图中A、B、C、D、E、F六个点的位置。 (2)画出该图形关于虚线的对称图形,并写出各对称点的位置。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3篇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3篇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 2020-05-15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3篇 引导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篇 1 本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积的一些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以及运用这些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除法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因此,重点应放在对规律的探索方面,教学完本单元内容,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教学时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发现探索规律,并且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上课时有些思维敏捷的孩子会一下子发现规律,并脱口而出,于是,我就让这个学生来说说是怎么想的,给还处于懵懂的孩子一些提示,小结规律后,再通过学生自己写算式来验证发现的规律,这样就加深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当然,对那些“聪明”孩子的上课习惯还是要加强培养。 2、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在上课前,先让学生在家里算一算例题,找找规律,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提高课堂效率,也给学生留出了充足的时间发现规律。 3、克服思维惰性,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发现和总结出规律后,就可以进行简便计算,一些较难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很快得出答案,但有些孩子为了避免犯错,会回避用规律来进行计算,而是采用比较繁琐的列竖式。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课堂上对规律的感知还不够,要适当的给这部分孩子增加练习量,进一步感受规律,提高规律掌握的熟练度。另一种是,怕粗心犯错,对于这部分孩子则可让他们算完后,进行估算,这样有利于他们养成自觉检查的好习惯,通过

2.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练习题及答案

第6课时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1. 填表。 2. ( )×7=11.55 ( )×25=810 124×()=460.04 36×()=4035.6 3. 用计算器,计算前四题,直接写出后三题的得数。(1)3×4= 3.3×3.4= 3.33×33.4= 3.333×333.4= 3.3333×3333.4= 3.33333×33333.4= 3.333333×333333.4= (2)81÷9= 88.2÷9= 88.83÷9= 88.884÷9= 88.8885÷9= 88.88886÷9= 88.888887÷9= 4. 先找出规律,再填数。 (1)1,1.1,1.3,1.6,( ),( ),3.1

(2)0.81,0.64,0.49,0.36,( ),( ) (3)3,1.5,0.75,0.375,( ) (4)40,10,2.5,0.625,( )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5. 试一试,你会用计算器计算多步计算题吗? 5.5――→÷11 ――→× 6.2 ――→×0.5 ――→×0.1 12.4――→×0.25 ――→÷0.31 ――→÷0.5 ――→×0.4 6. 根据333667×3=1001001填空,再用计算器检验。 333667×6=________ 333667×9=________ 333667×12=________ 333667×18=________ 333667×24=________ 333667×27=________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7.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先用计算器算出前四个算式,再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其他算式的得数。 1×8+1= 12×8+2= 123×8+3= 1234×8+4= 12345×8+5= 123456×8+6= 1234567×8+7= (2)用计算器算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532532+7= 496496+7= 532532+11= 496496+11= 532532+13= 496496+13= 532532+77= 496496+77=

最新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检查题 (40分钟完成) 班别学号姓名成绩 一、“认真细致”填一填。(每空2分,共22分) 1. 电影院上的“7排16座”记作(7,16),则“15排10座”记作(,),(21,7)表示()排()座。 2. 小明在教室里的位置可以用数对(5,3)表示,(5,3)中的5表示第 5列,则3表示()。小英在教室里的位置是(3,6),小英坐在第()列,第()行。 3. 如下图,苹果的位置为(2,3),则梨的位置可以记为(,),西瓜 的位置可以记为(,)。 4. 如下图,B点用数对表示为(5,1),A点用数对表示为(,),C点 用数对表示为(,),三角形ABC是()三角形。 二、“对号入座”选一选(选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6分) 1. 如下图,如果点M的位置表示为(2,3),则点N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A.(4,4) B.(4,5) C. (5,4) D.(3,3) 2. 如下图,如果将三角形ABC向左平移2格为三角形A'B'C',在A'的 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A.(5,1) B.(1,1) C. (7,1) D.(3,3) 3. 音乐课上,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4,2)表示。 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A.(5,2) B.(4,3) C. (3,2) D.(4,1) 4. 在同一幅图上,如果点A用数对表示为(1,5),则点B用数对表示为 (1,1),点C用数对表示为(3,1),那么三角形ABC一定是()三角形。 A. 锐角 B. 钝角 C. 直角 D. 等腰 三、“动手操作”画一画。(共28分) 1. 请你在下面的方格图里描出下列各点,并把这几个点顺次连成一个封闭 图形,你能发现什么?(12分)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单元课堂练习题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行、列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 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会语言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 物体位置,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你能用简单的语言向其他同学介绍一下你在教室的座位的位置 吗? 2. 提问:在介绍中同学们都用到了哪些词语?在数学中这些词语都 是用来表示什么的? 二、自主探究 (一)探究用数对表示位置。 1.看课本例1主题图,能不能说说张亮所在的位置,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讨论:同样是张亮的位置,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表示方法?能不能用一种统一的方法来表示呀?你会怎么表示?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 探索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小组讨论:张亮坐在“第2列,第3行”,我们应该怎么写? 小结:张亮在第2列,第3行可以用(2,3)这样的一组数来表示,这样的一组数就是数对。 讨论数对的写法。 归纳:先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再看在第几行,这个数就是数对中的第二个数。即先写(),再写()。 4.说一说图上其他同学的位置。 我的收获:。 说一说在(4,3)中,两个3的意思一样吗?

我的困惑:。 三、课堂达标 1.右图中芳芳的位置在第3列第3行,可以表示为(3,3),孙悦的位置是( ),王晓的位置 是( ),张青的位置是( )。 小倩在班级的位置是(4,2),那么小倩坐在教 室的第( )列,第( )行。坐在(3,2) 位置的同学是( )。坐在(3,4)位置的 是( )。 2.用数对表示A 、B 、C 、D 、E 所在的位置。 A ( , ) B ( , ) C ( , ) D ( , ) E ( , ) 四、知识拓展。 3.右图是五子棋,只要有五个旗子连在一起, 就能赢对方,黑棋放在(7,6)或(11,1) 的位置就能赢白棋,白棋如果想赢黑棋应放 在( , )位置或( , ),请你在图中 标出来。 【学习评价】 自评 师评 李明 王宇 孙玉 李华 刘星 王晓 李坤 孙悦 杨荣 张青 魏娜 小倩 讲台 小亮 小兰 芳芳 李亮 4 2 12 11 10 9 8 7 6 5 4 3 1 2 1 0 5 3 7 6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学期3.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A卷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学期3.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选择题 (共9题;共27分) 1. (3分)用计算器计算 一列火车从东站出发,到第二站下车260人,上车318人,这时车上共有1200人,东站上车的有() A . 578人 B . 1142人 C . 1258人 D . 1242人 2. (3分)下面算盘()上表示的数是7085014。 A . B .

C . 3. (3分)用计算器计算. 1794÷39×(254+346)=() A . 600 B . 27600 C . 11684 D . 15916 4. (3分) (2019四下·苏州期末) 已知19+9×9=100,118+98×9=1000,1117+987×9=10000,那么1111114+987654×9=()。 A . 100000 B . 1000000 C . 10000000 5. (3分)计算器上的四则运算键有()。 A . +-× ÷ B . +-× C . +-× = 6. (3分) (2019四下·枣庄期中) 在用计算器计算时,如果要清屏按()键。 A . AC B . ON

C . CE 7. (3分)小华去年和家人一起旅游了3次,第一次时他们一共花费了4291元,第二次是5923元,第三次是2829元,用计算器计算一下,他们一共花了()元。 A . 14043 B . 13043 C . 15043 8. (3分)在9821中连续减去9个67,结果是()。 A . 9118 B . 9218 C . 9318 9. (3分)用计算器计算 8263+5371+30749=() A . 14055 B . 44383 C . 43283 D . 15055 二、填空题 (共8题;共61分) 10. (16分) (2020四上·唐县期末) 根据9×9+19=100,99×99+199=10000,999×999+1999=1000000,可以知道9999×9999+19999=________. 11. (3分)用计算器算出每组的积,再找一找其中的规律,然后按这个规律直接在横线上写下一组。 ①67×67=________ ②667×667=________③6667×6667=________④________ 12. (3分)用计算器计算.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4.2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材第42~45页) 1.使学生借助计算器的计算,探索并掌握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拓展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价值,学会与他人交流,逐步养成良好的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和意识。同时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与创造性,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确定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点: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难点:探索与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课件、计算器。 师: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了我们的好朋友——计算器,我们已经在前面学会了使用计算器,谁能说说用计算器计算有哪些注意点? 生:注意看清楚数字和运算符号;注意运算顺序正确按键。 师:今天我们继续使用计算器,今天我们要用计算器干什么呢?过会儿你们就知道了。现在老师想和你们进行一场比赛,你们用计算器,我用口算,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请看题目。(课件出示:练习题目) 80×3=80×6=80×9=80×12=80×120= 师: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能算得这么快吗?老师之所以能这么快地口算,是因为我知道了乘法中一个很重要的数学规律,今天我们就借助计算器来探索规律。 【设计意图:借助一个小比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新课教学做好准备】 师:请同学们用计算器完成下面三道题的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例3题)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得数;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是26640,除数是111,用计算器计算出26640÷111的商是多少? 生:商是240。 师:请大家注意,将下面两题分别和第一题比较,除数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它们之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与评析 执教扬州市沙口实验小学高峰龄评析扬州市广陵区教研室陈世文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83~84)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借助计算器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等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几”的规律 2、在探索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归纳、应用、贯通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获得探索经验。 3、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计算器、作业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猜想 1、观察比较:13×7=91 13×14= 师:积变化了吗?变大了还是变小了?你能猜出现在的积是多少吗?怎么想的? 师:请同学们用计算器算一算,13×14的积是不是等于182. 2、初步猜想: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现在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2. 3、观察比较:13×7=91 13×7=91 39×7=13×28= 师:猜一猜现在的积可能会怎么变?你是怎么想的? 4、师:在一个因数不变的情况下,另一个因数乘2,现在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2;另一个因数乘3,积就是原来的积乘3;另一个因数乘4,积就是原来的积乘4。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刚才的猜想吗? 师:这个猜想是不是正确,我们可以举例验证。 【评析】首先使学生初步感觉到积是变化的,变化的条件是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化了。接着进一步通过三组题的观察比较,得出一个初步猜想,即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现在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提出猜想,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猜想是要验证的,所以字体、然转入下一个教学板块——举例验证。教学中借助学生的直觉思维,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 二、举例验证 师:请同学们先想出两个因数,算出它们的积,如果数据过大,不能口算,我们怎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案精品完整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和性质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且让同学们接触计算器,更深地计算更难的题目。 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教学重点】 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 课件。 一、复习导入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1÷11=0.0909… 2÷11=0.1818… 3÷11=________ 4÷11=____ 5÷11=____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开始接触计算器,了解知道计算器如何计算 正确答案:0.2727… 0.3636… 0.4545… 二、探索新知 1、1÷11=0.0909… 2÷11=0.1818… 3÷11=0.2727… 4÷11=0.3636… 5÷11=0.4545… 用过观察这五个式子,让同学们找出其中的规律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让同学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合作讨论 生:它们的商都是循环小数。 设计:通过知道是循环小数之后,观看一下循环节,又有什么规律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1÷11,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是09,9是被除数1的9倍。 生2:2÷11,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是18,18是被除数2的9倍。 生3:3÷11,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是27,27是被除数3的9倍。 生4:4÷11,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是36,36是被除数4的9倍。 生5:5÷11,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是45,45是被除数5的9倍。 三、典题精讲 1、不计算,运用规律直接填出得数,再用计算器验算。 6×0.7=4.2 6.6×6.7=44.22 6.66×66.7=________ 6.666×666.7=________ 正确答案: 6.66×66.7=444.222 6.666×666.7=444.2222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知识点及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知识点及练习题 【知识点】 【知识点概念】 1.横排叫做行,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 2.用有顺序的两个数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就是数对,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据。 3.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不要把列和行弄颠倒。 4.写数对时,用括号把列数和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它们隔开,写作:(列,行)。 5.数对的读法:(2,3)可以直接读(2,3),也可以读作数对(2,3)。 6.一组数对只能表示一个位置。 7.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巧记位置】 表示位置有绝招 一组数据把它标 竖线为列横为行 列先行后不可调 一列一行一括号 逗号分隔标明了 在方格纸上,物体向左或向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等于减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数; 物体向上或向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等于加上或减去平移的格数。 【切记】 1、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分别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2、作用:一组数对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 例:在方格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坐标表示列,y轴上的坐标表示行。 如:数对(3,2)表示第三列,第二行。 4、数对(X,5)的行号不变,表示一条横线,(5,Y)的列号不变,表示一条竖线,(有一个数不确定,不能确定一个点)。 图形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图形上下平移列数不变。 【练习题】 一.填空。 1.竖排叫做(),横排叫做()。列数()数,行数()数。 2.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应先写()数,再写()数。 3.亮亮在第2列,第3行的位置,可以用数对表示为()。 4.点A(3,6)向右平移3格用数对表示是(),向左平移2格用数对表示是()。 5.点B(3,4)向上平移2格后用数对表示是(),向下平移2格后用数对表示是()。 二.选一选。 1.如图,表示点M的位置的数对是()。 A.(3,2) B.(2,3) C.(3,3) D.(2,2) 2.乐乐坐在教室的第5列第3行,用数对(5,3)表示。丽丽坐在乐乐正前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文章内容由收 集! 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内容:课标苏教版第八册83-84 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能应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体验“猜想- 验证”这一探索数学规律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科学的探究素质。3.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因数12121212120190120 因数2420400240200 积指名口答,并说说怎么想的。 二、猜想 已知36X 30=1080,如果其中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 数,得到的积有会什么变化?学生猜想。师引导说出需举例验证。 三、验证 1 .师引导运用表格来举例验证。 因数因数积积的变化36301080 指名举例,师板书,在此过程中指导填表:积怎样算,积的变化是什么,又怎么表示。师:观察整张表格,你发现了什么?符合猜想吗? 小结:在36X30=1080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 积也会乘这个数。

2.在其他乘法算式中是否也存在这样一个结论呢?再次猜想、验证。 学生任意举例填表。因数因数积积的变化展示作业纸,你发现了什么?符合猜想吗?小结:没有一个人举的例子不符合这个发现,说明在任何一个乘法算式中,存在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什么? 四、应用 1 .用规律解释: (1 )口算:24X 30=?你是怎么算的?你能用刚才的规律解释吗? (2)笔算:250 X 1 5=?(简便算法)2.用规律计算:“想想做做” 1、2。 3.数学日记。4.自然界的计算专家。 五、总结师:你能总结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或学习的感受,为这节课 定个题目吗? 六、拓展(导入中的口算题) 因数12121212120190120 因数2420400240200 积244824048002400480024000 你还看到了什么?你想说点什么? 大家的表现让我想起这样一句话“仅仅拥有知识的人从石头里只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第3单元小数除法 第9课时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利用计算器独立探索,发现规律,再通过观察来完成各题。 过程与方法:用先独立发现后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发现规律,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难点:发现商的规律。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使用计算器,小组合作。 任意给出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最大数减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呢? 2、小组汇报,展示过程,讨论发现。 3、采访学生,有什么感受。 师:仿佛掉进了数学黑洞,永远出不来,非常的神奇,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神奇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let’s go! 二、自主探究 出示P35例9独立操作。, 三、例题精讲 1,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①商是循环小数。②下一题结果是上一题的2倍。 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2、用计算器验证。 小结:一旦发现规律,就可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3、独立完成“做一做”,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订正。教师激励:肯定学生去探索规律和秘密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希望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研究中去探索发现更多的规律。 四、练习设计 1、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460 ×0.008 = 46 ×0.08 = 4.6 ×0.8 = 0.46 ×8 = 0.046 ×80 = 0.0046 ×800 =

1122 ÷34 = 111222 ÷334 = 11112222 ÷3334 = 1111122222 ÷33334 = 11111112222222 ÷33333334 = 2、算一算,找规律: 46×96 = 69×64 = 14×82 = 28×41 = 26×93 = 39×62 = 3、明辨是非: (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积也 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3)因为75÷4=18……3,所以750÷40=18……3。()(4)两个数相除,被除数扩大3倍,除数缩小3倍,商扩大9倍。()(5)因为360÷15=24,所以3600÷15=240,360÷5=8。() 4、甲数÷乙数=2,如果甲数乘4,乙数乘4,那么商是()。 5、甲数×乙数=800,如果甲数乘2,乙数不变,那么积是()。 6、如果A÷B=60,那么(A×3)÷B=(); 如果A×B=300,那么(A×2)×(B×2)=(); 如果A×B=600,那么(A×5)×(B÷5)=(); 如果A÷B=75,那么(A×10)÷(B×5)=(); 如果A÷B=75,那么(A÷5)÷(B÷5)=()。 【教学反思】 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体验到生活是数学的源泉,了解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年级数对练习题

一、基础性练习 ⑴、用数对表示平面图中的位置时,我们规定:竖排叫做(),横排叫做(),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往()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往()数。 ⑵、○在第4列第5行,用数对表示是(,);用数对表示是

(2,7),那么它在第()列第()行,(8,7)在图中表示第()列第()行的位置。 二、发展性练习 请标出如图的数对位置。 三、补充练习: 1、先写出三角形ABC 各个顶点的位置,再画出三角形ABC 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的图形△A'B'C' 。写出所得图形顶点的位置。 A' () B'()C' () 2、如图是游乐园的一角。 ⑴如果用(3,2)表示跳跳床的位置,你能用数对表示其他游乐设施的位置吗?请你写出来。⑵请你在图中标出秋千的位置. 秋千在大门以东400m, 再往北300m 处。 1、甲坐在教室的第 4 列第 3 行,用(4,3)表示,乙坐在第 2列第 6 行,用(,)来表示,用(7,4)表示的同学坐在第()列第()行。 2、王丽和王强在教室里的位置可以用点(5,1)和点(2,6)表示,(5,1)中的 5 表示第 5 列,则 1 表示(),(2,6)表明王强坐在第()列第()行。

第二单元位置姓名______成绩______ 1、仔细看图1,用数对表示下面汉字的位置:(每空2分,共20分)1、山(,)田(,)火(,)秋(,)叶(,)芽(,) 2、强在教室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4,1),表示坐在第4列、第1行的位置;王兵在教室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2,7),表示坐在第()列、第()行 ↑图1 的位置。 3.如果电影票上的 “6排9号” 用数对记作(9, 6),那么“20排11号”记作(,),(7,10)表示电影院的位置是(排号)。 二、在括号里写出下面数对所表示的图1中的汉字:(每空1分,共10分)(3,1)(),(4,5)()(2,2)(),(5,2)()(5,5)(),(1,1)( )(3,5)(),(4,4)()(1,5)(),(2,5)() 3、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4分) 1、数对(2,5)和(5,2)表示的位置是一样的。() 2、数对中的第一个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四、选择(每题3分,共15分) 1.如图:如果点X的位置表示为(2,3),则点Y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A.(4,4) B.(4,5) C.(5,4) D.(3,3)2.如图:如果将△ABC向左平移2格,则顶点A′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A.(5,1) B.(1,1) C.(7,1) 3. 音乐课上,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4,2)表 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4. 如果A点用数对表示为(1,5),B点用数对表示为(1,1),C 点用数对表示为(3, 1),那么三角形ABC一定是()三角形。 A. 锐角 B.钝角角 C.直角 D.等腰 5. 李林家的位置是(2,2),学校的位置是(2,5)。如果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 100米,李林从家出发,经过学校到少年宫,至少要走()米。 A.300米 B.400米 C.500米 D.600米 5、操作题:(共51分) 1、在表中先画出A(3,5)、 B(6,0)、 C(2,1)三个点,再用线把这三个点连接成一个三角形。(9分)

五年级上--位置练习题

《位置》测试题 一、想一想,填一填。 1、小军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4行,用(3,4)表示,小红坐在第1列第6行, 用(,)来表示,用(5,2)表示的同学坐在第()列第()行。 2、刘强和王兵在教室里的位置可以用点(4,1)和点(2,7)表示,(4,1)中 的4表示第4列,则1表示();(2,7)表明王兵坐在第()列第()行。 3、如下图3苹果的位置为(2,3),则梨的位置可以表示为(,),西瓜的位置 记为(,)。 4、如下图:A点用数对表示为(,),B点用数对表示为(,),C点用数对表 示为(,),三角形ABC是()三角形。 第第3题图第4题图 二、对号入座。(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如右图:如果点X的位置表示为(2,3), 则点Y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A、(4,4) B、(4,5) C、(5,4) D、(3,3) 2、如右图:如果将△ABC向左平移2格,则 顶点A' 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A、(5,1) B、(1,1) C、(7,1) D、(3,3) 3、音乐课,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列第2行, 用数对(4,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

示是(). A、(5,2) B、(4,3) C、(3,2) D、(4,1) 4、如果A点用数对表示为(1,5),B点用数对表示数(1,1),C点用数对表示为(3,1),那么三角形ABC一定是()三角形。 A、锐角 B、钝角 C、直角 D、等腰 三、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请你在右面的方格图里描出下列各点,并把这几个点顺次连接成一个封闭图形,你能发现什么? A(2,1)B(7,1)C(4,4)D(9,4) 2、右图是游乐园的一角。 ⑴如果用(3,2)表示跳跳床的位置,你能 用数对表示其他游乐设施的位置吗?请你写 出来。 ⑵请你在图中标出秋千的位置。秋千在大门以东400m, 再往北300m处 3、先写出三角形ABC各个顶点的位置,再画出三角形ABC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的图形△A'B'C',然后写出所得图形顶点的位置。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课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编写者:王正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并有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在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算式中的规律,并能按规律直接填写得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引导发现规律、描述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美以及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遵循新课程标准,本节课我将把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并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是充分运用计算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计算、猜测、验证、总结归纳,体验探索,突出主线,层层深入,逐一突破重难点。 四、教学准备: 1、教法准备: 谜语开题,激趣导入;小组合作,充分思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2、学法准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被动学会”自主转变成“主动会学”。 3、学具准备: 师:计算器、多媒体;生:计算器。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上,我设计的教学程序分四大环节进行,即:激趣引入→合作探究→归纳反思→达标测评 (一)激趣引入 下面我们用计算器来玩一个“猜数字”的游戏。从‘1——9’这九个数字中

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想在心里,别说出来。比如我最喜欢数字‘2’,就在计算器上一连输入9个“2”,然后把它除以“12345679”。除完以后你只要把结果告诉我,我很快就能知道你最喜欢的数字是几。大家信不信? 师:同学们知道诀窍在哪了吗?玩过之后,你有什么收获吗?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有趣而又神奇的数学规律,大家有兴趣吗?(板书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二)合作探究 1.出示教材第35页例9。 例9.用计数器计算下面各题。 1÷11=0.0909…2÷11=0.1818… 3÷11=4÷11= 5÷11= 请同学们用计算器计算,并将结果填在书上对应的横线上。 教师订正答案: 1÷11=0.0909…2÷11=0.1818… 3÷11=0.2727…4÷11=0.3636… 5÷11=0.4545… 师小结:这些都是循环小数。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你发现了哪些规律?(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 2.引导学生按规律写结果:同学们,通过用计算器计算,观察计算结果,我们发现了规律。现在大家能不能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呢?(出示以下例题) 6÷11= 7÷11= 8÷11= 9÷1l= 学生汇报得出的结果。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写这些商的? (根据1÷11,2÷11……5÷11的结果得出的规律来写商的。) 3.检验:同学们写出的规律对不对?用计算器来检验一下。 学生自主验证计算结果,与自己得出的结果作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通过让学生试算、观察、比较、讨论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规律的发现过程,体现学生学习自主性、过程性、探索性等原则的新理念。(三)归纳反思 (1)这节课我学会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