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资料4 从伤寒论体会中医的治疗规律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从伤寒论体会中医的治疗规律


庞祝如





辨证治疗和伤寒论


中医治病是有其独特的规律的,这一规律就是一般所谓“辨证治疗”或“随症疗法”,是一种调节机能的治疗法,它的特点有三:1.非特殊性的,即几乎所有疾病都可适用;2.注意于病人的生理机转的促进,而不直接注意于病原和病状的消灭;3.整体性的,即照顾到病人整体的生理机转,根据全身证候而采取相适应的综合疗法。它的内容原理是根据机体抗病的生理机转的反射性现象,给与相应的扶助和调节,使机体的生理机能,战胜病因的侵害,而恢复其正常状态。根据机体对疾病的反应情况,中医把证候分为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大类型。由于这些类型的互相错综复杂的配合,即呈现临床上千变万化的现象。中医根据八大证类来辨识证候,就可依此而运用相适应的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方法来进行治疗。所以学习中医,非掌握这一治疗规律不可。
中医典籍中,最能体现这一治疗规律的,要算张仲景的伤寒论。他根据历代先人积累的经验,总结出这一规律,用文字固定下来,使后人可永久运用。同时,更叙述出许多具体的变化例子,指示相应的辨证治疗方法,并纠正可能发生的错误,使我们能进一步认识这一规律的具体运用。所以伤寒论公认为一本最切实用的中医经典著作。我们如能认真切实的学习,便可领会这一治疗规律。


“伤寒”和“六经”辨正


一般中医虽已承认伤寒论的实用价值,知道它是临床治疗的规范,也有人说是中医内科通论,但历来还是有许多人对它误解和歪曲,因而大大降低了伤寒论的真实价值,甚至使这一很有实用价值的典籍将有被废弃的危险。例如直到现在,有许多中医在学习时根本不重视这 本书,有的认为学了也是不能应用的,竟可以不必学。这是多么可惜的事!因此,有首先加以批判以澄清认识的必要。一般的误解,大概可归纳为下列两种:
首先,是对於“伤寒”的误解,以为“伤寒”是某种独特的病名,因而以为这书所提示的治疗规律就只能适用於这种独特的病。先是有人把“伤寒”和“温热”划分开来,认为这书的治疗规律不能治疗“温热”,要另辟蹊径。接着又有人以为只有北方人才能患“伤寒”,才能用这些方法;在南方就因为气候温和,不会有“正伤寒”,就不合用

。也有人以为北方人体质刚劲,才能适用;南方人体质柔弱,就不相宜(就是直到现在,也还多有抱这样见解的中医)。后来西医学传人我国,因为有人把肠窒扶斯误译为“伤寒”,就跟着误解这书是治疗肠窒扶斯的方法。此外,又有人以为“伤寒”很像流行性感冒,便认定本书是指此而说。甚至有人在追求探寻“伤寒”的病原体,说它既非肠窒扶斯,也不像流行性感冒,而是一种完全独特的病。这就更加脱离实际了。其实,伤寒论所提示的治疗规律是非特殊性的,即不是专指某一疾病的。它不过引用了某些具体证候为例,来说明这些规律的应用方法,使我们能明确认识它的用法。所以它所说的证候,既像这些病,又像那些病,不但有外感热症,也有内伤杂病,是包括多种疾病的。至于通过这些具体证例来体现的治疗规律,则更可适用于一般疾病。因此,我们决不能妄断它专指某一独特的病,而应认识它是一般可用的治疗规律。而且中医的辨证治疗本来重在证候,而不重病名。换句话说,即使不弄清病名,只要照着证候治疗,便能治好疾病,所以病名在辨证治疗中并不是顶重要的。如果专在病名方面去摸索,那无异是钻牛角尖,对于祖国医学不但无补反而有损的。事实上,不管你是温热家也好,南方中医也好,辛凉派也好,有哪一个中医的治疗用药能越出这一治疗规律呢?只是用而不自知罢了。虽然也有人以为温热家的方剂一部份已属於“特效疗法”,但严格说来,也是脱不了这一规律的体系的。
其次,是对於“六经”的歪曲,把“三阳三阴”的证候,歪曲为内经“六经”的经脉。因此,后来有些注家,甚至要牵强附会地结合到“十二经”去。因为说是“传经”,便以为“六经”是整个病的进行过程,是六个必经的阶段。但事实上也并没有一定不易的程序;不但是有的传,有的不传,就是“传变”时也不一定是照着“六经”次序的。而且既说太阳是表,阳明是里,少阳是半表半里,那末照顺传阶段来说,也该由太阳传少阳,再由少阳传阳明才对。因为半表半里既在表里之间,由表入里势必先须经过半表半里,但照顺传次第却是由太阳传阳明,然后再传少阳的。可见“六经”既非经脉,也不是阶段。其实是由阴、阳、表、里、虚、实、寒、熟八大证类互相配合而成的六种综合证候(或称证候羣)的类型,是从具体的病象中提示出来,作为辨证治疗的范例的。所谓三阳经,是表示阳性的三种综合证候,有机能亢进的现象。病在表的称“太阳”,病在里的称“阳明”,病在半表半里的称“少阳”。三阴经是表示阴性的三种综合证候,有机

能衰退的现象。病在表的称“少阴”,病在里的称“太阴”,病在半表半里的称“厥阴”。这六种综合证候的类型,又各有正型、兼型或变型。但这六种证候却是各自独立的类型,而不是病变的进行过程或先后传变的阶段。茲列表如次:(表1)





我之所以先要大胆地提出上述两点批判,是因为这些误解是我们明确认识伤寒论的严重障碍。只有纠正了那些歪曲误解,才能澄清对伤寒论的认识,从而切实领会和进一步掌握中医的治疗规律。现在,把我个人在上述两点认识的基础上,学习伤寒论所得到的一些不成熟 的初步体会,概略地分述于次:


太阳型治疗规律分析


太阳型是病情表现在表部而属于阳性现象的一种综合证候类型。主要证候是:脉浮、头痛、项强、发热、恶寒等。其病理机转是由于病因侵袭体表而激起机体生理机能的抗病现象,所以特别表现在皮肤和黏膜的异常反应。照证类分析:脉浮、发热、头痛属“阳”,脉浮、头痛、项强、发热恶寒属“表”,脉缓有汗属“虚”,脉紧无汗属“实”,发热属“热”,所以是“阳、表、热、或虚或实”的综合证候。因其重点在表,故治疗方法主要是发汗。分正型、兼型和变型三类。正型是主证;兼型是兼证,除本型主证以外,还兼有别型证候的;变型是变证,即由本型转变为别型证候的。
正型又分表虚表实两种,脉缓有汗是表虚,治法用桂枝汤解肌(微汗);脉紧无汗是表实,治法有麻黄汤发汗。其作用在畅盛皮肤和黏膜的血液循环,集中抗病机能于体表,将疾病驱于体外。
兼型主要有三:一、兼里实热,无汗烦躁,用大青龙汤解表清里。二、兼里实寒,无汗停饮,用小青龙汤解表散里;有汗停饮,水逆消渴,用五苓散外疏内利。三、兼里虚寒,心中悸烦及脉结代心动悸,用小建中汤及炙甘草汤补中;发热头痛脉沉身疼下利清穀,用四逆汤温里。
变型主要有五:一、蓄血,少腹急结甚至发狂是里实热,用桃仁承气汤及抵当汤丸攻里逐血。二、结胸,1.心下硬痛,甚至直达少腹手不可近或项强是里实热,用大小陷胸汤丸攻里,破结泄熟;2.水结胸,无热证现象是里实寒,用三物白散攻里。三、痞鞕,1.心下痞鞕不痛是里虚热,用各种泻心汤攻里;2.气上冲咽喉不得息是里实寒,用瓜蒂散涌吐;3.噫气不除是里虚寒,用旋覆代赭石汤镇逆。四、虚烦不眠,心中懊憹窒痛是里虚热,用梔子豉汤清解。五、风湿,骨节烦疼是表虚寒,用桂子附子汤温散。
忌发汗的有下列诸例:1.咽喉干燥,2.淋家,3.疮家,4.家,5.亡血家,6.汗家,7.病人胃寒的,8.脉尺中迟的,9

.下之身重心悸的等。







阳明型治疗规律分析


阳明型是病情表现在里部而属于阳性现象的一种综合证候类型。主要证候是:脉沉实滑疾、舌苔黄黑、潮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熟、口渴、腹满痛、便秘、谵语等。是由于机体生理机能对病因作剧烈抵抗的结果,引起了胃肠机能的异常反应。照证类分析:脉实滑疾、潮热恶热、口渴、舌苔、便秘属“阳”,脉沉、腹满痛、便秘、谵语属“里”,脉实滑疾,舌苔、便秘、腹满痛属“实”,潮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便秘、脉疾、谵语属“热”,所以是“阳、里、实、热”的综合证候。阳热当清,里实宜攻,故治法主要是“攻下”和“清里”。也分正型、兼型和变型三类。
正型根据其大便秘结的程度,分别用各种轻重不同的下法:最重的用大承气汤攻下,较轻的用小承气汤缓下,更轻的用调胃承气汤和下,最轻的用麻仁丸及蜜煎猪胆汁润导。其作用在增加大量水分,排除肠内雍积的废物,以畅通胃肠系统及其他内脏间的血液循环。
兼型主要有三:一、兼表实热,脉浮滑,表里皆热,用白虎汤解表清里;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用梔子豉汤清解。二、兼表虚寒,无大热,背微寒,用白虎人参汤固表清里。三、兼表实寒,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身发黄,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解表清里。
变型主要有四:一、中寒,不能食或下利清榖或食榖欲呕或哕是里虚寒,用四逆、温中,吴茱萸汤等温中。二、口渴,欲饮水,小便不利是里实寒用猪苓汤利水。三、发黄,小便不利,腹微满,或身热是里实热,重用茵蔯蒿汤攻里,轻用梔子蘗皮汤清里。四、蓄血,其人喜忘,内有瘀血,大便色黑是里实热,用抵当汤攻里逐血。
忌攻下的有下列诸例:1.呕多者,2.心下鞕满者,3.面合赤色,4.脉浮紧者。







少阳型治疗规律分析


少阳型是病情表现在半表半里而属于阳性现象的一种综合证候类型。主要证候是:脉弦细、苔白、寒热往来,胸?br>苦满,口苦咽干、目眩耳聋,心烦喜呕等。是由于机体生理机能对病因的抵抗力不强,只能加以适应,表现出躯壳阶层的异常反应。外既不在体表,内又不在肠胃,所以也有人称之为“不表不里”。照证类分析:发热、口苦咽干、目眩耳聋、心烦喜呕属“阳”,寒热往来,胸?br>苦满、心烦喜呕属“半表半里”,脉弦、心烦喜呕、胸?br>苦满属“实”,脉弦、口苦咽乾、目眩耳聋属“热”,所以是“阳、半表半里、实、热”的综合证候。因重点在半表半里,既不能专用解表,也不能专用攻里,故治疗方法主要用“

和解”。可分正型和兼型二类。
正型即上述主证,治法用小柴胡汤和解。其作用在疏通胸?br>部,缓解苦满,抑止呕吐,并促进消化机能。
兼型主要有二:一、兼表实热,发热微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用柴胡桂枝汤解表清里。二、兼里实热,心中痞鞕,呕吐、大便不利,或潮热微利,用大柴胡汤攻下,或柴胡加芒硝汤和下。







少阴型治疗规律分析


少阴型是病情表现在表部而属于阴性现象的一种综合证候类型。主要证候是:脉微细、困倦嗜寐、恶寒、手足厥冷、身体疼痛、或咽痛吐利等。是由于机体受病因侵袭,抗病力量渐弱,引起循环系统机能不足,有循环衰竭心力不继的倾向。照证类分析:脉微细、困倦嗜寐、恶寒、手足厥冶属“阴”,恶寒、身体疼痛、手足厥冷属“表”,脉微细、困倦嗜寐、恶寒、手足厥冷属“虚”,困倦嗜寐、恶寒、手足厥冷或吐利属“寒”,所以是“阴、表、虚、寒”的综合证候。因其重点在表寒,故治疗方法主要用“温散”。也可分正型、兼型和变型三类。
正型即上述主证,治法按其轻重分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及麻黄附子细辛汤二方温散。其作用在振奋心脏,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机能。
兼型如兼里虚寒者:背恶寒,手足冷,身体痛,骨节痛,脉沉,用附子汤温散表里。
变型主要有八:一、厥逆,1.里寒外热,手足厥,脉欲绝,反不恶寒,或脉沉,胸上有寒饮干呕者,是里虚寒,用四逆汤及通脉四逆汤温中散寒;2.寒逆,烦躁、吐利、手足厥冷是里虚寒,用吴茱萸汤温中降逆;3.热厥,是半表半里实热,用四逆散和解。二、下利,厥逆无脉、干呕而烦是里虚寒,用白通汤及白通加猪胆汁汤温中散寒。三、水气,腹痛、小便不利、自下利、肢重疼痛是里虚寒,用真武汤温中消水。四、滑脱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是里虚热,用桃花汤固涩止利。五、胃实,口燥咽干,心下痛、腹胀、不大便、或自利清水是里实热,用大承气汤攻下。六、饮热,欬而呕渴、心烦不得眠是里实热,用猪苓汤清热消水。七、心烦不得卧,是里虚热,用黄连阿胶汤清热滋阴。八、咽痛,咽中痛或伤疮、不能言、或下利、胸满心烦是里虚热,用猪肤、苦酒、甘草、桔梗等汤解熟润燥。







太阴型治疗规律分析


太阴型是病情表现在里部而属于阴性现象的一种综合证候类型。主要证候是:脉沉迟、不食、腹满痛、自利呕吐等。是由于机体消化系统受病因直接侵袭或间接影响而引起的生理机能的反应现象。照证类分析:脉沉迟、不食、腹

痛、自利属“阴”,脉沉、自利、呕吐、腹痛属“里”,脉迟、不食、自利、呕吐属“虚”,脉迟,腹痛、自利、呕吐属“寒”,所以是“阴、里、虚、寒”的综合证候。重点既在里寒,故治疗方法主要是“温中”可分正型和兼型两类。
正型即上述主证,治法用理中、四逆等汤温中。其作用在镇摄胃肠的异常蠕动,补充水分。
兼型主要有二:一、兼表实热,脉浮、腹满时




痛,用桂枝加芍药汤解表和里。二、兼表实热里实寒,腹满实痛,用桂枝加大黄汤解表攻里。


厥阴型治疗规律分析


厥阴型是病情表现在半表半里而属于阴性现象的一种综合证候类型。主要证候是:脉微细、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即吐蚘、时厥时热、下之利不止。是由于机体生理机能抗病不敌,引起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和自律神经的病变现象。照证类分析:脉微细、时厥逆属“阴”,时厥时热、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食即吐、下之利不止属“半表半里”,脉微细、气上撞心、时厥逆、下之利不止属“虚”,脉微细、饥不欲食、食即吐、时厥逆、下之利不止属“寒”,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时发热属“热”,所以是“阴、半表半里、虚、寒热相兼”的综合证候。重点既在半表半里,且又寒热相兼,故治疗方法主要是“和解”。也分正型、兼型和变型三类。正型即上述主证,治法用乌梅丸温散清解。
兼型主要有四:一、兼里实寒,停水、厥而心下悸,用茯苓甘草汤温寒消水。二、兼里虚寒,手足厥逆、脉细欲绝,用当归四逆汤或更加吴茱萸生薑温散。三、兼里实热,1.脉滑而厥,用白虎汤清解;2.热利下重、欲饮水,用白头翁汤清泄。四、兼表虚热里虚寒,下利清榖、外热里寒、汗出而厥,用四逆汤及通脉四逆汤温里固表。
变型主要有二:一、停饮,手足厥冷、脉乍紧、心下满烦、饥不能食是里实寒,用瓜蒂散涌吐。二、干呕,吐涎沫、头痛是里虚寒,用吴茱萸汤温中降逆。







总结


上述六种综合证候的类型,就是伤寒论通过具体证例分六经而提示的中医治疗规律。可见它们既非经脉,也不是阶段,更不是专论某种独特的疾病的进行过程;而是一种非特殊性的、几乎是一切疾病都可适用的一般辨证治疗的规律。

(本文发表在1956年4期第179页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