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教案

第1章特殊平行四边形与梯形

目录

1、菱形(2课时)

2、矩形(2课时)

3、正方形(1课时)

4、章节复习(2课时)

5、测验(2课时)

6、讲试卷(2课时)

1.1菱形(1)

【教学目标】

1.经历菱形的概念、性质的发现过程

2.掌握菱形的概念

3.掌握菱形的性质定理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4.掌握菱形的性质定理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5.探索菱形的对称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菱形的性质.

难点:菱形的轴对称需要用折叠和推理相结合的方法,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用多媒体显示下面的图形 观察以下由火柴棒摆成的图形

议一议: (1)三个图形都是平行四边形吗?

(2) 与图一相比,图二与图三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目的是让学生经历菱形的概念,性质的发现过程,并让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 要使学生明确图二、图三都为平行四边形

(2) 引导学生找出图二、图三与图一在边方面的差异 二. 新课: 把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再用多媒体教科书中有关菱形的美丽图案,让学生感受菱形具有工整,匀称,美观等许多优点. 菱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这个定理要求学生自己完成证明,可以根据菱形的定义推出,课堂上只需让学生说说理由就可以了,不必写证明过程.

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已知: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

求证:AC ⊥ BD ,AC 平分∠BAD 和∠BCD ,BD 平分∠ABC 和∠ADC

分析:由菱形的定义得△ABD 是什么三角形? BO 与OD 有什么关系?根据什么?

由此可得AO 与BD 有何关系?∠BAD 有何关系?根据什么?

证明:∵四边形ABCD 是菱形 ∴AB=AD (菱形的定义)

BO=OD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AC ⊥BD , AC 平分∠BAD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同理,AC 平分∠BCD ,BD 平分∠ABC 和∠ADC ∴对角线AC 和BD 分别平分一组对角

O D C B

A

由定理2可以得出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另外,还可以从折叠来说明轴对称性。同时指出以上两个性质只是菱形不同于一般平行四边形的特殊性质。菱形还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共性,比如: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三. 应用

例1. 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与点O, ∠BAC= 30°,BD=6 求菱形的边长和对角线AC 的长.

分析:本题是菱形的性质定理2的应用,由∠BAC= 30°, 得出△ABD 为等边三角形,就抓住了问题解决的关键。 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

∴AB=AD (菱形的定义)

AC 平分∠BAD (菱形的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又∵∠BAC= 30° ∴ ∠BAD= 60°

∴△ABD 为等边三角形

∴AB=BD=6

又∵OB=OD=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AC ⊥BD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由勾股定理得 AO 2 + BO 2= AB 2 ∴AO=

AC=2AO=

四.巩固:教科书第141页 课那练习1、2

五.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2、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定义(菱形的定义),二条定理(菱形的性质定理),二个结论(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六.作业:(略)

1.1 菱形(2)

【教学目标】

1.经历菱形的判定定理的发现过程。

2.掌握菱形的判定定理“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掌握菱形的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4.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并根据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菱形的判定定理.

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综合应用.课本“合作学习”既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又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O D C

B

A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讨论、讲授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提问

菱形的定义和性质。

定义:一组邻边对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性质:除具备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外,还具备四条边相等,

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菱形可根据什么来判定?

定义,此外还有两种判定方法,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菱形的判定。(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合作学习: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按图6-15(P142)的方法对折两次,并沿(3)中的斜线剪开,展开剪下的部分,猜想这个图形是哪一种四边形?一定是菱形吗?为什么?

剪出的图形四条边都相等,根据这个条件首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一组邻边相等,依定义即知为菱形.结论: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板书)

(三)、交流互动,探求新知

1、已知:如图,在ABCD中,BD⊥AC,O为垂足。

求证:ABCD是菱形

启发:在已知是平行四边形的情况下,要证明是菱形,只要证明一组邻边相等。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O=CO(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BD⊥AC,

∴AD=CD

∴ABCD是菱形(菱形的定义)。

结论: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猜想: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不是菱形?

启发:通过四个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得到四条边相等。

结论: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3、例2: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AD,BC分别交于点E,F ,求证:四边形AFCE 是菱形。

启发:已知对角线互相垂直,还需什么条件就能说明四边形是菱形?

——说明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

∴AE∥FC(矩形的定义)

∴∠1=∠2

又∵∠AOE=∠COF,AO=CO

∴△AOE≌△COF

∴EO=FO

∴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又∵EF⊥AC

∴四边形AFCE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应用新知,巩固练习

1、课本“课内练习”

2、思考题:如图,△ABC中,∠A=90°, ∠B的平分线交AC于D,AH、DF都垂直于BC,H、F为垂足,

求证:四边形AEFD为菱形。

A

B C

D

E

F

H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本节的主要内容是:

菱形常用的判定方法归纳为(学生讨论归纳后,由教师板书):

1

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2).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

4).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

2、想一想:说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作业:作业本(2)

1.2 矩形(1)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教学过程的教学设计分以下几面:

1、充分考虑了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研究探讨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并能学以致用。

2、根据本节课的特点,适当、适量设置例题、习题。使整个课堂教学设计体现了活动性、开放性、探究性、合作性、生成性。

3、教师始终起到启发、点拨、纠偏、示范的作用。

4、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使他们“听”有所思,“学”有所获.【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生活中随处可见矩形,矩形的应用非常广泛。矩形第二课时的一节也是后续几何知识学习的基础。学生探索得出矩形判定的方法,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其他图形奠定基础,与矩形相关的问题也是考查的热点。 2.对教材的处理

本节课主要是探索矩形判定的条件,应用矩形的判定定理解决相关问题。利用这节课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经历实践、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亲身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观念,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在选题时, 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 照顾学生的接受能力, 配置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的练习题。教学中,通过有效措施让学生在对解决

问题过程的反思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索与交流,逐渐得出矩形的判定定理,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并会运用定理解决相关问题。通过开放式命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探索、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的的逻辑推理、动手实践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在合作学习中增强集体责任感。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索矩形判定定理的过程及应用

难点:矩形判定定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探究发现、合作学习的方法

2.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对矩形的学习,谁能回答以下问题

1、判定四边形是矩形的方法是什么?(用定义)(1)是不是平行四边形,(2)再看它有无直角。

2、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哪些性质?

(通过对矩形定义及性质的回顾,引出判定矩形除了定义外,还有哪些方法,导入新课。)

环节二:尝试发现,探索新知

活动一:

1、先请同学仅用手中量角器量一下图形(甲)(乙)中的四边形的角(有几个直角)。

甲乙

2、然后通过同桌同学交流用有几个直角才能构成矩形,并说明理由。

(此问题的解决以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形式进行,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矩形的定义,得出矩形的判定定理一。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的探究进程并适当给予点拨。)最后教师进行适当板书进行推证、讲解。在此过程中,全体同学可互相补充、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推理能力。

活动二:教师提问: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相反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在学生回答是或不是的情况下,让学生下例步骤进行探索。

1、画任意两条长度相等的相交线段,并把它们的四个顶点顺次连结,看是不是矩形?

2、画两条长度相等并且一条并分另一条的线段,并把它们的四个顶点顺次连结,看是不是矩形?

3、画两条长度相等并且互相平分的线段,并把它们的四个顶点顺次连结,看是不是矩形?

4、然后通过同桌同学交流用怎样的两条长度相等才能构成矩形,并说明理由。

最后通过教师演示动画,师生进行适当交流、归纳、讲解,得出矩形的判定定理二。

(此问题的解决仍以分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进行,通过此种互动过程,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获得不同程

度的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三:矩形的判定定理二的证明。

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BD , 求证:平行四边形ABCD 是矩形。

对于判定定理二的证明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与学生交流。 (1)条件与结论各是什么?(引出条件与结论的关系)

(2)使一个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已学过什么方法?(引出矩形的定义证明)

(3)要证明一个角是直角,根据平行四边形相邻两个角互补,只需证明什么?(引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4)如何选择要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它们的条件是否满足? 最后由学生说出整个证明的过程,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与板书。

当判定定理一、定理二得出后,让学生总结矩形的三种判定方法(定义,定理一与定理二),并对题设进行比较、区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定理应用的条件。 环节三:应用辨析,巩固定理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定理,应用如下:

应用一、工人师傅为了检验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否成矩形,你有没有方法帮助工人师傅解决这个问题?(这一题是由引入判定定理二改编而成的,主要考查学生的判定矩形的多种解决方法的实际问题。)

应用二、例题讲解

一张四边形纸板ABCD 形状如图,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若要从这张

纸板中剪出一个矩形,并且使它的四个顶点分别落在四边形ABCD 的四条边上,可怎么剪?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过去证明“依次连结四边形

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经验,使学生联想到连结四边形

ABCD 的两条对角线,然然后运用中位线定理,这样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应用三、

练习一、判断题:

1、内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3、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4、一组邻角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5、对角互补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练习二:如图AC ,BD 是矩形ABCD 的两条结角线,AE=CG=BF=DH 。求证:四边形EFGH 是矩形。

(练习一,二是课内练习,主要为加强学生对所学定理的理解和掌握, 使学生能将给出的条件转化为应用定理所需的条件,辨析判定定理的题设,以便更好地应用定理。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分

别应用所学定理,使学生能够学习致用。这两道题的解决方法是

先采用独立完成形式,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求助老师或同学,学生

互助完成,派学生代表板书讲解。)

环节四:反思小结,体验收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再现知识,教师点评,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合作,大胆思考给与肯定,提出希望。)

D O C B A H

E G

F C O B A D

1.2 矩形(2)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掌握矩形的性质及判定的应用

2. 理解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证明 3.会利用矩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简单几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进一步掌握矩形的性质及判定的应用.

难点: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证明要添加教多的辅助线,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要求教高,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 矩形的定义.(请下游同学回答)

2. 矩形的两个性质定理.(请中下游同学回答)

3. 矩形的两个判定定理.(请中下游同学回答)

4. 师生一起回答:有一句话既是矩形的性质,又是矩形的判定,那就是矩形的定义.

5. 师生共同回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二. 新课讲授:

1. 下面谈谈第5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证明过程. 启发引导如下:1.帮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2. 根据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上游生回答).

3. 回顾证明一条线段是另一条线段的一半,可以转换成怎样的一个等价命题. (上游生回答).

4. 如何在图中画出2倍的CD. (中游生回答).

5. 延长CD 到E,使DE=CD,问题就化归为证明哪两条线段线段相等. (中游生回答).

6. 现在我们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有哪些新的方法. (上游生回答). 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ACB=RT ∠,CD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

求证:CD=

2

1

AB E A 证明:延长CD 到E,使DE=CD,连接AE,BE.

CD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

∴ AD=DB D

又 CD=DE

∴四边形AEBC 是平行四边形.

∠ACB=RT ∠, B C ∴四边形AEBC 是矩形(矩形的定义). ∴CE=A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 CD=

2

1

AB 三 .巩固练习

1. 课本”课内练习”(请三位中游生上黑板来演示)

2.(机动 )见书本作业题(A)组.

四.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各个层次的同学回答).

2.还有什么困惑需要我们共同解决?

五.作业:见作业本

1.3 正方形

【教学目标】

1、掌握正方形的概念

2、经历探索正方形有关性质和判别条件的过程,了解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

3、掌握正方形的性质

4、掌握正方形的判定

5、进一步加深对特殊与一般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难点:正方形与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一块方巾,它是什么几何图形?(正方形)

中国人对正方形有特殊的感情,如“坦荡方正”,“天圆地方”等词语,还有许多实物都是正方形的形状(教师可以多媒体演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正方形

板书课题:6.3 正方形

二、探索新知

这块方巾是否也可以说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

与一般的平行四边形相比,它有何特殊性?

与一般的矩形相比,它有何特殊性?

与一般的菱形相比,它又有何特殊性?

根据以上知识,你能完成课本P145的图6-19吗?根据图6-19,你有何发现?

三、梳理新知

结合学生的发现与图6-19,师生共同归纳出以下几点:

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正方形既是特殊的矩形,又是特殊的菱形,故正方形具有矩形、菱形的性质

性质: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

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判定: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四、巩固新知课本做一做

五、实践应用

(1)、给你一块矩形纸条,如何把它变成正方形纸条? (2)、完成课本节前图

(3)、请你用最快的速度画一个正方形,然后想一想,你所选择的画法是否经得起推敲?比一比,你周围的同学是否有比你更好的方法?教师等待学生互相交流后,请学生代表发言 六、 理论提升

例题: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ACB=900

,CD 是∠ACB 的平分线,DE ⊥BC ,DF ⊥AC ,垂足分别是

E 、F

求证:四边形CFDE 是正方形

证明:∵DE ⊥BC ,DF ⊥AC

∴∠DEC=∠DFC=900 ∵∠ACB=900

∴四边形CFDE 是矩形(为什么?)

∵CD 是∠ACB 的平分线 ∴∠ACD=∠BCD ∴DE=DF

∴四边形CFDE 是正方形(为什么?)

七、 小结

(1)这节课我的收获是什么? (2)我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3)我想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特殊平行四边形总复习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矩形 平行四边形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菱形 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正方形 对称中心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7、相邻两角分别互补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矩形的性质: ①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C A

D B F E

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②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

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正方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正方形的性质: ①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②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

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 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正方形的判定定理: 1、四条边都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梯形的定义: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等腰梯形的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直角梯形的定义: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 1、等腰梯形两腰相等、两底平行; 2、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3、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4、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它只有一条对称轴,一底的垂直平分线是它的对称轴. 例1、四边形ABCD 中,AD ∥BC,M,N 分别是AD,BC 的中点,E,F 分别是BM,CM 的中点.

(1) 求证:四边形MENF 是棱形;

(2) 若四边形MENF 是正方形,请探索等腰梯形ABCD 的高和底边BC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练习:如图,四边形ABCD 中AD ∥BC,AB=AD=DC,点E 为BC 边的中点,且DE ∥AB,试判断△ABC 的形状,并 给出证明.

二 矩形

例2. 如图在△ABC 中,AB=AC,若将△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180°得到△FEC.

C F

E B D

A N M B

E

C

D

A

(1) 试猜想AE 与BF 有何关系?说明理由;

(2) 若△ABC 的面积为2

3cm ,求四边形ABFE 的面积; (3) 当∠ACB 为多少度时,四边形ABFE 为矩形?说明理由?

练习: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为边AB 、CD 的中点,BD 是对角线,AG ∥DB 交CB 的延长线于G . (1)求证:△ADE ≌△CBF ;

(2)若四边形BEDF 是菱形,则四边形AGBD 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三 菱形

例3. 如图:菱形ABCD 中,AB=4,E 为BC 中点,AE ⊥BC,AF ⊥CD 于点F,CG ∥AE,CG 交AF 于点H,交AD 于点G.(1)

求菱形ABCD 的度数.(2)求∠GHA 的度数.

练习:已知:如图, □ABCD 中,AB ⊥AC,AB=1,BC=5,对角线AC,BD 交于点0,将直线AC 绕0顺时针旋转,分别交BC,AD 于点E,F.

(1) 证明:当旋转角为

90时,四边形ABEF 是平行四边形; (2) 试说明在旋转过程中,线段AF 与EC 总保持相等; (3)

试说明在旋转过程中,四边形BEDF 可能是棱形吗?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如果能,说明理由.并求出

F

E

C B A

C

F

D E B A

G H

此时AC绕点O顺时针旋转的度数.

四正方形

例4. 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M是AB的中点,E是AB延长线上一点,MN⊥DM且交∠CBE的平分线于N.

(1)求证:MD=MN;

(2)若将上述条件中“M是AB中点”改为“M是AB上任意一点”,其余条件不变(如图乙),则结论

“MD=MN”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练习:如图:∠MON=90°,在∠MON的内部有一个正方形AOCD,点A,C分别在射线OM,ON上,点

1

B是ON上的任意一点,在∠MON的内部作正方形D

C

AB

1

1

.

(1)连接D

D

1

,求证:

90

1

=

∠ADD;

(2)连接C

C

1

,猜一猜, CN

C

1

∠的度数是多少?并证明你的结论;

(3)在ON上再任取一点

2

B,以

2

AB为边,在∠MON的内部作正方形D

C

AB

2

2

,观察图形,并结合

(1),(2)的结论,请你再做出一个合理的判断.

特殊平行四边形单元测试题

甲乙

M

A

O

D

C N

1

B

1

D

1

C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B)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D)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已知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那么顺次连接这个四边形的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A)矩形(B)菱形(C)等腰梯形(D)正方形

3.用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下列图形:①矩形;②菱形;③正方形;④平行四边形;⑤等腰三角形;

⑥等腰梯形.其中一定能拼成的图形是().

(A)①②③(B)①④⑤(C)①②⑤(D)②⑤⑥

4.如图1,在梯形ABCD中,AD∥BC,AB=DC,∠C=60°,BD平分∠ABC.如果这个梯形的周长为30,则AB的长为().

(A)4 (B)5 (C)6 (D)7

(1) (2) (3)

5.如图2,矩形ABCD沿AE折叠,使点D落在BC边上的F点处,如果∠BAF=60°,那么∠DAE等于().(A)15°(B)30°(C)45°(D)60°

6.如图3,在菱形ABCD中,∠ADC=120°,则BD:AC等于().

(A 2 (B 3 (C)1:2 (D 1

7.如图4,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延长BC至点E,使CE=CA,连结AE交CD?于点F,?则∠AFC的度数是().

(A)150°(B)125°(C)135°(D)112.5°

8.如图5,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CD,AC,BD相交于点O.?有下列四个结论:?①AC=BD;②四边形ABCD是轴对称图形;③∠ADB=∠DAC;④△AOD≌△ABO.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4) (5)

9.一张矩形纸片按如图甲或乙所示对折,然后沿着图丙中的虚线剪下,得到①,?②两部分,将①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是().

(A)三角形(B)矩形(C)菱形(D)梯形

10.小许拿了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如图甲,沿虚线对折一次得图乙.?再对折一次得图丙.然后用剪刀沿图丙中的虚线(虚线与底边平行)剪去一个角.打开后的形状是(? ).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四边形是_________.

12.把“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填入下列相应的空格上:

(1)正方形可以由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_________拼合而成;

(2)菱形可以由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_________拼合而成;

(3)矩形可以由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________拼合而成.

13.在ABCD中,若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则四边形ABCD是矩形;若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则四边形ABCD是菱形.

14.已知正方形的面积为4,则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对角线长为________.

15.已知矩形的对角线长为4cm,一条边长为,则面积为________.

16.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是6cm,8cm,则菱形的边长为_____,面积为______.

17.如图6,在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CDE是等边三角形,则∠AED=______,∠AEB=______.

(6) (7) (8)

18.如图7,在四边形ABCD中,AD∥BC,?AD=?6cm,?BC=?8cm,?∠B=?60?°,?则AB=_______cm.19.现有一张长53cm,宽28cm的矩形纸片,要从中剪出长15cm,宽12cm的矩形小纸片,则最多能剪出______张.

20.如图8,在菱形ABCD中,∠BAD=80°,AB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于点F,E?为垂足,连结DF,则∠CDF的度数=________.

三、解答题(40分)

21.(6分)如图,在菱形ABCD中,∠A与∠B的度数比为1:2,周长是48cm.求:(1)两条对角线的长度;(2)菱形的面积.

22.(8分)已知:如图,ABCD各角的平分线分别相交于点E,F,G,?H,?求证:?四边形EFGH是矩形.

23.(8分)如图,适当地改变方格图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部分位置,并保持面积不变,先使其成为矩形,再将矩形向下平移3个格后,继续改变其中某些部分的位置并保持面积不变,使其成为菱形.说明在变化过程中所运用的图形变换.

24.(8分)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E⊥BF,垂足为P,AE与CD交于点E,?BF?与AD交于点F,求证:AE=BF.

25.(10分)如图,要剪切如图①(尺寸单位:mm)所示的甲、乙两种图形零件,且使两种零件的数量相等.有两种面积相等的矩形铝板,第一种长500mm,宽300mm(?如图②);第二种长600mm,宽250mm(如图③)可供选用.

(1)填空:为了充分利用材料,应选用第______种铝板,这时一块铝板最多能剪甲、乙两种零件共_______个,剪下这些零件后,剩余的边角料的面积是______mm2.

(2)画图:从图②或图③中选出待用的铝板示意图,在图上画出剪切线,并把边角余料用阴影表示出来.

答案:

1.B 2.A 3.B 4.C 5.A 6.B 7.D 8.C 9.C 10.D

11.答案不唯一

12.(1)等腰直角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3)直角三角形

13.AC=BD;AB=BC

14.2;

15.2

16.5cm;24cm2

17.15°;30°

18.2

19.4

20.60°

21.(1)BD=12cm,(2)S菱形ABCD 2

22.略

23.图略

24.提示:只要证明△ABF≌△DAE

25.提示:(1)选用第一种铝板,最多能剪甲、乙两种零件各2个,共4个,

如图所示.S阴=300×500-2×100300

2

+

×200-2×

100300

2

+

×150=10 000(mm)2

(2)剪切线如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