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文字总结(除了垄断资本主义)

政治经济学文字总结(除了垄断资本主义)
政治经济学文字总结(除了垄断资本主义)

上编

始论: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对象

p1)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p1)物资资料的生产三个基本要素: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p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即社会的生产方式,包括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

p2)社会生产力即人们政府自然,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包括人与物两个方面的实体要素。人:劳动者。物:生产资料以及劳动对象

p2)科学技术——虽然不是社会生产力中的实体要素,但是它渗透于社会生产力的各个实体性要素之中。一,能够提高劳动者改造自然能力,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二,提高劳动对象质量以及范围:三,提高劳动资料的质量。(例如提问为什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回答:生产力是什么,为什么科技是生产力,为什么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1——生产力表示人改造自然地水平,反映人与自然地关系:2——科学技术渗透于社会生产中的实体要素中;3——随着生产力提高,科技的重要性不断增加,科技发展带来的生产力进步是无可估量的

p3)生产关系包括社会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互相关系的综合。其中生产占主要地位,决定后面。后面也对前面有反作用。

p4)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是所有生产关系的基础。

p4)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着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促进或阻碍)

p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贯穿人类社会适中的客观经济规律。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任务

p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实现了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用科学的客观态度去探索,认识和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p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变化规律。(揭示经济规律)

p7)经济规律比起自然规律的特点:①随着经济条件改变而改变②发生作用离不开人的经济活动③阶级社会中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带有阶级性

p7)经济规律的客观性: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人不能制造,消灭或者改变规律③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p7)经济规律三种类型①所有社会都有②几个社会共有③某个社会独有)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主要根本方法采用唯物辩证法,但是也采用抽象法p10——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第一节商品

p15)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和价值(社会属性)土地是否是商品?本不是商品的商品资本化或者说商品化非商

——

p16)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

p16)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①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②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供社会使用,非生产者③使用价值必须通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的使用价值

p16)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p17)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无法测定的)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一般人类劳动可以形成商品的价值,但它本身并不是价值,只有在

商品经济关系下,商品生产者相互之间要交换和比较他们的劳动,一般人类劳动才能形成价值。劳动形成价值是商品关系赋予它的一种社会形式。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和比较他们的劳动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p17)使用价值和价值的队里与统一:统一,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对立,对购买者具有使用价值,但是对生产者不具有使用价值。即为了得到实现商品价值需要让出使用价值。

p18)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具体劳动是资本增值的源泉p18)劳动具有二重性:①生物学上的消费形成商品价值②劳动力消费生产使用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并加以科学论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在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整个科学体系的理解和把握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只有弄懂了劳动二重性问题,才能使劳动价值论奠定在科学的基础上。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p19“

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p20)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p21)等价形式的三个特点:懒,略

p21)货币是价值形式发展最后的结果,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p22)等价形式: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的使用价值成为了其他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②等价形式上的商品的具体劳动撑了抽象劳动的具体形式③生产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的私人劳动撑了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p25)货币的职能: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主要职能①贮藏手段②支付手段③世界货币

p26)商品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同时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p27)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中的货币,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叫做商品流通。

p28)需求货币量公式:

①支付手段前:需求贵金属货币量=待售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贵金属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

②支付手段后:货币量=(待售价格总额-赊账总额+到期支付总额-直接交易抵消总额)/货币流通平均速度

p30)商品经济的两个基本条件①社会分工②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p31)商品经济分为三种:简单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使用价值如何实现为价值。p32——

p33)商品经济的基本内容:①商品价值由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②商品间以价值为

基础,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进行

p33)什么是价值规律:①每一种商品的价值都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决定②商品之间以价值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进行交换

p33)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①在生产资料以及劳动力部门之间的资源

优化配置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进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

p37)什么是市场:市场是商品的流通领域

p37)市场基本构成:①市场主体②市场上的交易对象,即市场客体③媒介作用

p38)市场体系的商品市场:①生活消费品市场②生产要素市场

p39)市场机制的主要构成:①价值机制②供求机制③竞争机制

第二章资本及其增值

p43)资本:能够增值的价值

p44)以赚钱发财为目的,依靠雇佣他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私人商品生产者叫

做资本家

“”

p44)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商品-货币-商品(w—G—w'),目的是为了得到使用价值。左右使用价值不一样但是价值一样。

p44——

)作为资本的货币:货币商品货币(G-W-G'),目的是为了得到更高的

价值。左右两笔钱在使用价值上是一样的但是量不一样,增值的量叫做剩余价值。p45)资本在流通领域是不可以增值的,剩余价值既不生产与流通中,也不能离

开流通而凭空产生。

p46)劳动力不仅能够创造出价值,还可以创造出剩余价值,劳动力成为商品是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同时抽象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p46)劳动力是人体内生产某种价值的体力与智力总和

P46)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必要条件:①劳动力所有者必须是法律规定的自由人②

劳动力所有者不具有生产资料③社会上存在着投资劳动力的需求。

p47)劳动力的价值由什么决定:①维持生存的必要生活资料价值②维持家庭所

需要的价值,以便有下一代来补充劳动力③劳动者学习专门技能所需要的教育费p48)商品生产过程:①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②价值形成以及价值增值的过

p49)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

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剩余价值规律就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p49)资本的特征①预付性或者垫支性②补偿性或回流性③增值性④运动性⑤资

本不是单独运作的生产要素⑥资本是一种价值,一种生产关系

p51)不变资本: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只在生产过程中变换自己的

形态。

p51)可变资本:改变了自己的价值量买,使价值得以增值。

p51)剩余价值率(m'):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或者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p5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通过增长劳动时间

p55)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通过降低必要劳动时间相对的长度

p56)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依赖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p56)超额剩余价值不可能长久的被某些资本家所获取

p57)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p57)劳动者出卖的是拉动力不是劳动,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表现。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自然也没有价格。所以劳动力的价值或者价格才是工资的本质

p60)工资的两种形式:计时以及计件

p61)名义工资:货币工资实际工资:劳动者用货币工资所能够购买的实际生活资料以及服务

p61)工资高低差异影响:①自然与历史条件不同②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工人熟练度③女工童工较少④劳动生产率高

第三章资本积累

p64)再生产分为: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其中扩大分为外延的扩大再生产(粗放型经济增长)以及内涵的扩大再生产(集约型的经济增长)

p67)把剩余价值当做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

p68)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而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p68)资本积累不仅是资本家剥削的结果,更是扩大剥削的手段

p69)资本积累量=剩余价值总量*资本积累率

p70)资本积累与剩余价值率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预付资本的大小成正比。

p71)为什么会有资本积累:①资本家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是资本家的内在动力。②市场日趋竞争激烈(市场机制包括什么竞争机制)

——…………

p71)资本的有机构成(价值构成或者技术构成):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即是c/v,或者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价值比,也是工资比率。

p72)资本积聚:单个资本通过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

p73)资本集中:单个资本通过集中已经形成的资本来使一个资本迅速扩大。

p73)资本集中最强有力的杠杆是竞争和信用

p74)相对人口剩余:由于技术提升,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可变资本比例下降,劳动力增长速度大于劳动力需求增长速度。

p74)为什么获省人口是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产业后备军不仅为基本突然扩张及时提供了劳动力,而且是劳动力的蓄水池同时能够造成就业工人压力,使得他们不得不过劳工作

p74)相对人口过生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必然结果,因此失业是无法被消灭的经济现象

p74)相对过剩人口包括三种:①流动形式的,时而被排斥,时而接受。②潜在形式的,因为资本有机构成迟早要排挤出来的。③停滞形式的,职业本身极为不稳定。

p75)资本积累的二重后果:利:①资本积累推动了科技发展②推动了科技广泛应用以及生产率迅速提高③推动了劳动力素质的提高④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

p76)弊: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一般规律:资产家财富积累,无产阶级相对贫

困化。

p76)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略,都懂

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主要在:①资本主义发展最初时期②经济危机和工业停滞时期③战争时期

第四章资本循环与周转

p81)产业资本:能够增值的只有产业资本,产业资本只一切生产物质产品的生

产部门投入的资本。

p81)货币资本:货币形态的资本,已经不是一般的货币

p82)商品资本:含有剩余价值的商品

p81)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①购买阶段(准备阶段):用货币购买劳动力与生

产资料。公式为G-W

②生产阶段。生产资本是资本循环过程的第二个职能形态,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

③售卖阶段(实现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的阶段)。商品资本是资本循环过程中的第三个职能形态,完成了商品形态到货币的转变。

p83)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资本

各个职能形态之间的继起和并存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

p84)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①货币资本的循环:G-W…P…W'-G'②生产资

本的循环:P…W'-G’·G-W…P③商品资本的循环:W-G'·G-W…P…W'

p84)货币资本循环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特征

p85)三种循环都是以增值为目的

p86)资本周转:资本的循环当做周期性过程的时候

p87)资本的周转时间就是资本价值周转一次所持续的时间,取决于各个生产部

门的生产条件以及流通条件。

p87)n=U/u(年/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p88)固定资本(劳动资料):资本家在厂房,及其,设备等劳动资料上的那部

分资本。

p88)流动资本是指资本家投在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购买劳

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p88)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周转方式区别。①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固定资本逐

渐转移,流动资本一次全部转移。

②周转时间不同

③价值回收方式不同:固定资本是一次全部预付,分批回收,流动资本一次预付一次回收

④更新方式不同

p89)把生产资本分成固定资本流动资本与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作用:①根据不同,前者是用来研究周转方式,后者用来研究生产过程的作用。

②目的不同,前者用来研究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后者则是考察剩余价值来源。

p89)有形磨损:价值转移

p89)无形磨损:生产资料的进步导致的相对磨损

p90)预付资本周转速度或次数=(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p91)流动资本所占的必中越打,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越快

p91)劳动时间:是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时间。

p92)流通时间:资本停滞在流通领域内的时间

p93)周转速度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影响:①预付资本的数量,特别是流动资本的数量②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③社会产品供给与流通货币量④剩余价值的流通,实现与使用。

下编

第一章自由资本主义

p114)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条件两个:①存在大批人参自由,失去生产资料,不得不出卖自己劳动力为生的劳动者②有开办工厂,矿山等资本主义企业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财富。

p114)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新型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掠夺的手段来加速这两个级本本条件的形成。

p117)企业:将一定的生产要素集合起来,独立地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盈利性的经济组织。

p117)在自由竞争这一经济基础上运行的企业,叫做古典企业。

p118)单一业主制企业:业主是企业全部生产要素的唯一所有者,业主不仅是老板,也是经理,参与管理。

p118)古典企业五个特点:①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

②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一

③企业所有者对企业一切具有直接决定权

④由于经营者与所有者合一,投资者本身成为经理

⑤企业所有者承担所有风险,有无限责任。

p119)古典企业弊端:企业主必须具备管理才能,本身需要大量财富。

p120)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危机

p121)商品=不变成本价值+可变成本价值+剩余价值(W=c+v+m)

p122)成本价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K=c+v,即W=K+m)

p122)商品=成本价格+利润(W=K+P=K+m=c+v+m)

p122)利润与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相对于可变成本,利润相对于全部预付资本。p123)利润率高低取决于四点:

①剩余价值率高低②资本有机构成③不变资本的节约④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p124)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的竞争,不同部门由于自由进出导致利润趋于平均化p124)为什么按照生产价格出售没有否定劳动价值论?

①全社会来看,生产价格总额(成本价格+平均利润)与商品价值总额相等

②全社会来看,资产阶级所获得的平均利润与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相等

p125)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资本总额

p125)平均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p126)生产价格=成本价格+预付资本总额*平均利润率=成本价格+平均利润,也可是商品价值=c+v+m平均

p127)超额利润:个人先进企业能获得比个社会生产价格低的生产价格所产生的余额,所以超额利润只产生于个别企业。

p128)平均利润率呈现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资本平均有机构成的提高。但是利润率下降不等于利润量减少,剩余价值率可以大幅度提升等。

p129)阻碍和延缓平均价值率下降的原因:①剥削程度提升(低工资)②不变资本的物质形态价值降低。(磨损概念)③相对过剩人口过多(低工资)④对外贸易发展(低成本)

p130)商业资本:一种专门经营商品买卖业务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独立职能资本。公式为G-W-G'

p130)商品资本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好处①缩短流通时间②减少流通资本领域数量,增加生产领域的资本数量③缩短周转时间

p131)商业利润:商业资本经营的目的,来源于产业资本家的剩余价值转让,通过价格差额的形式。

p132)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那部分剩余价值通过流通领域的商品买卖来实现的。(实现使用价值)

p132)借贷资本:货币资本所有者为了取得利息而借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分离于产业与商业资本独立存在。

p133)借贷资本来源:①提取的固定资本折旧费②部分的流动资本回流③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

p133)借贷资本的特点:①借贷资本是一种实现了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本②表现为特殊商品的资本③最具有拜物教性质的资本

p134)利息:不过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付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

p134)0<利息<平均利润率,其中借贷资本所得的利息是由职能资本家的剩余价

值的一部本。

p135)利息率受到两个因素:①与平均利润率成正比②于借贷资本供求关系成反比。

P

p135)信用:以还本付利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p135)商业信用:是职能资本家之间以赊购商品的方式结成的借贷关系

p135)商业票据:商业信用的工具,分为期票和汇票

p135)商业信用的弊端:①智能资本家个人拥有的资本量限制,规模小②若资源周转慢,商业信用会缩水③商业信用对象是商品资本,信用的方向和范围受到很大限制。

p135)银行信用:银行资本家以放贷货币资本的形式向只能资本家提供的信用。p136)银行信用的好处:①不受到个别资本家的资本数量以及资源回收状况的限制。②不受到商品流向限制③可以随时转化为所需的生产资料或者劳动力

p136)银行业务:负债业务(收钱),资产业务(借钱)。

p136)借贷资金主要形式:①票据贴现②抵押贷款③信用贷款

p137)银行资本家所得到的平均利润是资本家预付的自有资本的平均利润

p137)信用对资本主义生产的作用:①促进商品的实现②加速资本积聚与集中③节约货币流通费用④促进资本在各部门转移,促进利润平均化。⑤加速社会生产力发展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但是会加剧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p139)农业资本家从农业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必须大于平均利润。

p139)级差地租:不同等级的土地形成的一种级差状态的地租,由于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产生的。

p139)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必然由劣等地的个人生产价格决定。

p140)级差地租的前提条件(自然条件)是土地的优劣,根本原因是少量优质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p140)级差地租实质上是农业中的超额利润

p140)级差地租I:土地肥力不同与距离市场远近的不同

p141)级差地租II:在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所具有不同的生产效率

p143)绝对地租:无论土地好坏都必须交的地租

p143)绝对地租的形成:农业有机构成低于工业时,是由于可变资本比率高,剩余价值多,从而可以上交地租。但若高于工业,那么只能依靠农业市场价格的垄断强行获得较高的利润。

p145)垄断价格:大大超出商品生产价格或价值的市场价格。

p146)土地价格:地租资本化的表现,并非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p146)土地价格=地租/银行存款利息率

p146)社会总产品: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生产出来的所有最终产品。

p146)社会总产品的两个方面:①使用价值:整个社会所产出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综合②价值:就是社会总产值,整个社会转移到新产品的所有价值:即

c+v+m,同时也叫国民生产总值(GNP)。

p147)国内生产总值(GDP),同一时期国民和国外国民在本国领土上生产的总产品价值

p147)国民收入=工资+利润+地租,取决于①劳动生产率高低②从事生产活动人数的多寡③单位产品消费生产资料的多寡。

p148)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直接从上级得到的工资

p149)再分配:通过税收等手段(一般是给第三产业),给予不参与生产活动的人工资。

政治经济学考试范围总结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第一种含义: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第二种含义:由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本身最终决定,并又有支付能力的市场需求直接决定了应该或必须投入到各类产品生产上去的劳动量 两者的辩证联系:第一种含义涉及价值决定,第二种含义涉及价值实现。 简单再生产 在原有规模上进行的再生产,新生产的产品仅够补偿已经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扩大再生产 大于原有规模的生产,新生产的产品除了用以补偿已经消耗掉的各种物质资料以外,还有剩余部分,可以追加到生产中去,借以扩大原有生产的规模。 利息 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根本来源是雇佣工人创造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生产力P2 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是生产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它主要包括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生产资料。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是生产的基本要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将这两个要素结合起来。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题,它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支配作用。只有通过人对自身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各种生产的要素才能结合起来形成能动的生产过程,制造出对人类有用的产品。 生产资料是构成生产力的物的因素。其中,劳动资料(生产工具)承担人的劳动的传导体。劳动对象则是人们通过劳动资料将劳动加于其上的物体。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是从劳动资料的变革开始的,因此劳动资料成为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志。 除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这两个基本要素外,信息、管理、科学技术等要素也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体现在劳动技能的提高和生产资料的创新与改进上,便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生产关系P2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人与

政治经济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测试(闭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生产力是() A、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B、生产物质的能力 C、创造新产品的能力 D、人们发现并运用自然规律的能力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商品与货币的关系 B、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C、政治与经济运动的关系 D、世界经济走向 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 A、研究生产力的内容和要素 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进行批判 D、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4、社会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

由()关系组成的体系。 A、生产、分配、占有、消费 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C、分配、占有、交换、消费 D、生产、交换、盈利、消费 5、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 A、一般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货币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7、资本积聚()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8、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A. G—W…P…W’—G’ B. W…P…W’

多项选择题(32分) 1、货币是() A、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B、一种特殊等价物 C、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具有流通手段的金属 2、货币的职能有()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F、国际货币 3、影响商品经济运动的规律有() A、竞争规律 B、供求规律 C、盈亏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4、生产社会化,是指() A、劳动过程本身的社会化 B、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

10~02历年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真题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历年真题 说明:真题答案符号代表 书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刘诗白主编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8月第一版 书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刘诗白主编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1月第一版 书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卫兴华林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7月第一版 书4:西方经济学原理扬伯华缪一德主编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8月第三版 书5:政治经济学刘诗白主编西南财经大学1998年3月第5版 例如:见书1P47—48,表示见“书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刘诗白主编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8月第一版的第47页至第48页。”依此类推。 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研究生考试 经济学( 一) 政治经济学部分 1.辨析 股份制是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笼统说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2.简答题 2-1简述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 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及特征 2-3年剩余价值率和年利润率 3.论述题 3-1论述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 3-2当前在我国经济的转型期,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 西经部分 1. 运用AD-AS曲线,论述不同门派对总需求下降的主张 2.简述短期、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特征和政策主张(原题给出了曲线,要求分析其特征) 3.运用囚徒理论分析公共物品提供中存在的问题 4计算 令市场有两个厂商组成,反需求曲线:p=300-Q 其中Q=q1+q2 1)两个企业结成卡特尔组织,求均衡q1 q2 p 2)两个企业展开古诺竞争,求均衡q1 q2 p 3)厂商1先生产,厂商2跟进,求均衡q1 q2 p 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研究生考试 经济学( 二) 一、辨析题 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都是企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因此二者没有什么不同。 二、简答题 1、分析资本积累对资本构成的影响。 2、一大段关于新农保的材料。 分析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刺激当前农村需求的意义。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1、衡量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 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有利于生产关系的和谐发展。 2、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 生产、交换、分配、消费。 大量生产来满足消费需求,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必须以商品经济为主导,公平、公正的环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保障。 3、商品价值量的含义,单位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的量 商品价值量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劳动时间决定的,(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大多数劳动者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成反比! 4、在商品经济中,为什么以价值为尺度进行商品交换 商品的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必须以照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5、实现商品经济的条件,商品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矛盾 含义:以社会分工进行生产,以交换作为目的的生产方式称为商品经济 条件; 1)社会分工 2)生产资料和产品私有化 3)等价交换 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或者说,产品价值是否能转换成为商品价值的矛盾! 6、价值规律、供求规律 第一,价值规律使供求达到平衡性,有效缓解经济危机,并且引导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均衡转移与分配,有效地避免了经济资源的浪费,达到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二,价值规律调节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利益分配。 有利于大多数劳动者的经济利益。有利于竞争机制发挥和“优胜劣汰”格局。 第三,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7、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与好处 特征: 第一,本质上是交换经济(通过交换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 第二,是开拓型经济(通过社会分工使产品产出达到最大化) 第三,是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经济 (以商品价值为准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获得利润) 第四,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为了获得利润不断生产产品和创造社会财富) 好处: 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需求达到最大化 有利于生产关系和谐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总结

第一章 导论 生产关系也叫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关系。 研究的出发点 1、 物质资料生产的含义 1、劳动过程--生产力 生产力的内涵、生产力的构成 2、 社会过程 --生产关系 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它是二者的对立统一。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对社会生产中人们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上所结成的关系的制度规定,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四)横向生产关系系统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就叫生产力。 1.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1.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生产力发展。 1.要求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经济体制,也必须同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相适应。 2.要求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经济体制,也必须同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相适应 3. 要求在一定的经济体制下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机制。 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特点:1.经济规律是不会长久不变的。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2科学的抽象法 3.数学和统计方法 4.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思考题 1、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 、什么是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这五种不同经济制度的依次变革。 封建主庄园等)的直接消费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1.它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2.它是封闭型经济 3.它是保守性经济 4.它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5.其中劳动者的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 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社会分工 2.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特质的利益主体所有 2.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3.商品经济是开拓进取型经济 4.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 三、市场经济 1.资源配制市场化 2.企业行为自主化 3.企业产权商品化 4.宏观经济间接化 5.市场体系完善化 6.交易关系平等化 7.市场管理法制化8.经济生产国际化 特点: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②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特点: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 范畴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 3、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1.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2.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1.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排排斥、相互对立(矛盾) 2.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排依存、相互作用(统一)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特征。 1、概念: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2、特点: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具有永久性 1、概念: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1.统一性: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2.对立性:具体劳动是实现抽象劳动的必要前提,商品交换成功必然使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相分离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个人总结)

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和运动规律,以实现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 政治经济学:以国家的经济或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 经济基础: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 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 两者的统一,构成一定的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发展和变革;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的三个要素: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生产物质财富的力量, 生产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商品的自然属性,社会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价值的表现形式;(一个商品或一种使用价值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交换时,交换价值是一个随机变量;同一种商品的各种有效的交换价值表示一个等同的东西,交换价值只能由外部的别的东西来度量;具有交换价值是因为都凝结着相同的人类劳动) 商品的价值是它本身凝结的人类劳动。(人类劳动本身,一般人类劳动的耗费)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物品不是由于劳动产生的,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 物品是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可以不是商品;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缺一就不成为商品, (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不同的、相矛盾的, (3)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劳动的自然属性,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抽掉了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劳动的社会属性,形成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具体劳动是永恒的,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是历史范畴,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所耗费的劳动量); 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政治经济学试卷A4

政治经济学试卷A4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商品价值的实体是: A.抽象劳动() B.交换价值() C.私人劳动() D.社会劳动() 2.直接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有: A.商品的价值 ( ) B.商品的供求关系 ( ) C.纸币发行量( ) D货币商品价值 ( ) 3.从对价值形式发展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A.在简单价值形式中已经孕育着货币胚芽 ( ) B.货币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C.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 D.货币本身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 4.国家垄断资本的主体是: A.私人企业垄断资本() B.公私合营垄断资本() C.国有企业垄断资本() D.公共资本()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B.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C.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D.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6.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 A.垄断不能削除商品经济的竞争基础() B.中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 C.垄断组织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生产() D.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激发新的竞争() 7.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 A.银行垄断资本购买工业资本的股票() B.工业资本购买垄断大银行的股票() C.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生产而形成的资本( ) D.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互派人员兼任要职() 8.生息资本的两种形态是: A.借贷资本()B.货币资本()C.高利贷资本()D.商品资本() 9.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A.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C.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 D.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 10.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活动中,成本价格的作用是: A.资本家衡量企业盈亏的标志() B.决定资本家竞争胜败的关键() C.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增值中的不同作用() D.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实质() 11.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内部竞争形成: A.商品个别价值() B.商品生产价格() C.商品垄断价格() D.商品社会价值() 12、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产品各个部分的交换关系是: A.第I部类内部的交换() B.第II部类内部的交换()

大一 政治经济学辨析题整理

辨析题:第一步,对核心概念进行解释,两个以上的概念,还要略述两者关系;第二步,对或者错(部分对或错)的原因阐述;第三步,总结。简答题:一般是围绕一个问题,组织几个小分点,问题的核心概念要阐述,分点不要求特别细说,但要考虑全面。分析题:有这样几种思路以供答题参考:第一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第二种,从事例上升到理论,再由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第三种,一个大理论,内含几个要点,即按照总分结构,在一个大框架下进行内容的组织 商品价值是生产商品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所以劳动产品都有价值。 商品价值变化必然引起商品价格变化。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个别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从而形成更多的价值量。这说明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没有价值,反过来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所以价格的变化必然是价值的变化。

价值规律就是等价交换的规律。 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劳动力都是作为商品出现的。 资本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和生产资料,因此,货币和生产资料本身就是资本。 资本可以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就是生产资料,可变资本就是劳动力。 工人的消费是工人自己的事情,与资本家无关。 资本积聚的资本集中是个别资本增大的两个途径,所以,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都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 固定资本就是不变资本,流动资本就是可变资本。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是三种不同类型的独立的资本。

社会资本运动与单个资本运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I(v+m)>IIc是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条件。 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说明资本主义再生产能够顺利进行。 成本价格是商品社会的公共范畴,因此在不同的社会所反映的社会生产关系是相同的。平均利润同成本价格和利润相比,更加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课程代码:05003 习题参考答案 江建强编写(2002年8月)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 1.物质资料生产 2.基础 3.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4.劳动者生产资料 5.生产力生产关系 6.生产关系 7.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8.生产资料所有制 9.阶级性阶级性科学性 10.内在的本质的必然 二、单项选择题 1.① 2.② 3.② 4.③ 5.① 6.① 7.① 8.① 9.④ 10.① 三、多项选择题 1·①②③⑤ 2.①②③⑤ 3.①③⑤ 4.①③④⑤ 5.①③④⑤ 6.①②③④⑤ 7.②④⑤ 8.①②③④ 9.①②③⑤ 10.①④⑤ 四、辨析题 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力的学问。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是研究生产关系的学问。但生产关系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所以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物质资料生产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对立的统一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巨大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相适应,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评判一种生产关系先进与否,必须以生产力标准来判断,研究生产关系归根到底是为生产力发展服务的,脱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这种研究就会失去意义。 2.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因而人可以创造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但人不可以创造经济规律,因为经济规律是客观的。经济规律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客观的,有什么样的客观经济条件,就会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经济规律;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经济规律的作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要求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同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为自己服务。 五、简答题 1.为什么说经济规律是客观的?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是客观的,因为:经济规律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客观的,有什么样的客观经济条件,就会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经济规律;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经济规律的作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2.社会总生产过程中生产同其他环节的关系是什么? 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其中,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分配、交换和消费也不是完全被动的,它们对生产也起着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汇总

一、单选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关系B社会生产力 C社会生产方式D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 2.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基本经济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 3.商品是 A劳动产品B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C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D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 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A商品的效用决定的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成反比 B.成正比 C.没有关系 D .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6.价值形成发展到货币形式以前顺次经过 A.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B.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 D.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7.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 A具有使用价值B是商品具有价值 C是金银D能够分成若干等份 8.观念上的货币可以作为 A价值尺度B支付手段C流通手段D贮藏手段 9.在1只羊=2把石斧的价值形式中2把石斧是 A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B处在等价形式上 C既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又处在等价形式上D处在一般等价形式上 10.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条件是 A出现了私有制和社会分工B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 C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D经过商品交换 11.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D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12.简单商品流通公式是( ) A.W-G-W’ B.G-W-G’ C.G-G’ D.G-W…P…W’-G’ 13.资本的总公式是 A.W-G-W’ B.G-W-G’ C.G-G’ D.G-W…P…W’-G’ 14.分析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指明价值增殖产生的具体所在 A.发生在G-W购买阶段的货币上 B.发生在W-G售卖阶段上 C.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价值上 D.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15.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A.商品价值 B.劳动力自身价值 C.剩余价值 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一、货币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是一切商品所共有的东西。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现实生活中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叫商品的价格。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它需要现实的货币。 4、金属货币与纸币 纸币是金属货币的代表,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所以,纸币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导致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时各应实行什么对策? 通货膨胀对策: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 规模,具体来说A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B提高银行贷款利率和提款准备金率,

00009《政治经济学》真题:2018年10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试卷 (课程代码000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马尔萨斯的经济理论属于 C A.重商主义经济学 B.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C.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使用价值 B A.反映商品的社会属性 B.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C.是抽象劳动创造的 D.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A A.社会价值 B.使用价值 C.剩余价值 D.个别价值 4.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所执行的职能是B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C A.大量货币集中在资本家手中 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剩余产品的出现 6.绝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A

A.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B.商品价格上涨的结果 C.延长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D.个别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7.剩余价值的资本化称为A A.资本积累 B.资本集中 C.资本循环 D.资本周转 8.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是B A.生产阶段 B.销售阶段 C.消费阶段 D.购买阶段 9.社会总产品在实物形式上由A A.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构成 B.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构成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 D.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构成 10.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D A.商品价值 B.企业利润 C.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 11.资本家投资银行业所获得的利润率相当于D A.利息率 B.土地收益率 C.剩余价值率 D.平均利润率 12.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内容是B A.劳务输出 B.商品输出 C.货币输出 D.资本输出 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 A.改变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B.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局限

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学生用

《政治经济学原理》参考答案 本文档为2011年4月出版,张莹、李海峰主编《政治经济学原理》(978-7-115-24306-5)一书的课后单元测试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如有异议,可请教授课老师或来邮件质询(;)。 第一章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B C A A A B A C B C B A C A C D B A D B B D C A C D 二、多项选择题 ABCD ABCD BCD ABCD AB ABCD CD ABCD ABCD ABCD 三、名词解释 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也就是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 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是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按照自己设想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去加工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被加工的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的活动。 生产资料所有制:就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 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属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基本依据。 四、辨析题 1. 由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因此,变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答:错误。由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因此,变革生产关系可以影响进生产力的发展。当变革后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要求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不适应时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2. 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是完全相同的。 答:错误。经济规律除了有和自然规律相同的特点外还有自身独特的规律。具体表现为(1)

经济规律不能离开人的经济活动;(2)经济规律一般不是长久不变的;(3)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是有阶级背景的。 五、问答题 1. 简述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 劳动过程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其中: (1)人的劳动就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为了获得满足自身或他人需要的有用产品而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强调的是人类的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即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动。 (2)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对象有两类:一类是未经人类加工过的自然物,另一类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物质资料。 (3)劳动资料,又叫劳动手段,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通过劳动资料,人的劳动被传导到了劳动对象上。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包括机器设备)、土地、建筑物(厂房、库房)、道路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在这三个基本要素中,人的劳动是生产中的能动因素;而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构成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客观物质条件。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有机结合的过程,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2. 什么是生产力,什么是生产关系?两者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生产力是指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它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指的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相互结成的经济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有机统一,共同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主要表现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要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要求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超前或是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与要求时,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由于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形式必须与内容相适应,所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规律。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经济学说。它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代表着无产阶级的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另一方面,由于无产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代表,其经济地位和阶级利益的要求与社会发展的方向完全一致,无产阶级在认识和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方面,既不同于以往的剥削阶级受狭隘的阶级私利的局限,又没有阶级的偏见妨碍自己如实地揭示客观真理,因而无产阶级能够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去探索、认识和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经济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

政治经济学重点难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 注意: 1.掌握基本原理及其叙述方法(文字组织) 2.紧密联系实际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导论 理解三个基本问题: 1.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关系(都属于理论经济学)。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3.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知识要点: 1.商品的二因素以及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2.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 3.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可以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市场机制”一章来理解)。 重点: 1.商品价值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 2.为什么说劳动的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提示: (1)劳动的二重性学说解释了商品的二重性,从而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科学基础。 (2)从劳动二重性出发,马克思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增值过程,揭示了剩余价值是由剩余劳动创

造的,从而为剩余价值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3)在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区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而提出了资本的有机构成学说。 (4)在前面三点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资本积累理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以及剩余价值分配理论,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3.从发展的角度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新认识。 4.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的关系?价值规律在资源配置中起什么作用? 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市场机制”一章来理解,也可以结合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来理解。 提示: (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中的基本规律,市场机制是这一规律的作用形式。 (2)价值规律揭示了商品价值的决定、实现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内在关系;而市场机制不过是表现这种关系的外在形式。 思考题: 1.劳动价值论有何现实意义? 提示: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出发点:资源怎么配置和财富怎么分配。 今天的现实问题:我们要搞市场经济,但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我们的现实经济处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存在着很多矛盾,比如收入分配不公等。而按劳分配仍然是我们经济体中的主要收入分配方式。尽管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各要素都参与分配,但问题在于我们目前过于强调资本等要素的分配,而忽略了劳动这一基本要素。 2.马克思揭示的货币流通规律与现实经济中的纸币流通规律有何关系?

政治经济学习题一 - 副本

第三章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一、概念题 1.市场 2.市场机制 3.市场经济4.市场体系 5.市场规则 二、判断题 1.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市场经济规律发生调节作用的机制。2.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中心机制,它是价值规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作用形式。 3.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是现代社会资源配置的两种主要方式和手段,因此,它们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4.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会上升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反之,则会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 三、选择题 1.市场机制主要包括: (1)价格机制(2)供求机制(3)竞争机制(4)汇率机制(5)工资机制 2. 市场是 (1)一切商品或劳务交换的场所 (2)商品生产者之间全部交换的总和 (3)调节经济运行的一种调节机制和运行方式 (4)市场机制运行的载体和表现形式 (5)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1)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都是以社会分工和不同所有制为基础 (2)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都是通过商品货币的形式交换劳动 (3)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都是以追求价值为目的的经济 (4)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5)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影响需求的因素有: (1)该商品的价格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3)相关商品的价格 (4)消费者的偏好 (5)消费者的预期 5.影响供给的因素有: (1)商品自身的价格 (2)生产要素的价格 (3)生产的技术状况 (4)相关商品的价格 (5)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四、辨析题 1.计划和市场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2.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都是以社会分工和不同所有制为基础的,因此二者无区别。 3.需要就是需求,生产就是供给,市场均衡就是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的绝对平衡。 4.市场规则实质上就是以法律、法规、契约、公约形式规定下来的市场运行的准则。五、案例分析题 案例内容: 2001年初以来,石油输出国组织七种市场监督原油一揽子平均油价和油价期货市场价格一路下跌,跌到了每桶25元以下这个欧佩克内部参考价。造成国际石油市场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石油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是由于国际经济增长放慢,尤其是美国经济低迷和亚欧天气转暖,市场对石油的需求量减少,另一方面,伊拉克的石油出口近期恢复到较正常的水平,即每天达210万桶。为此,美国能源部、美国石油学会公布的数字显示,美国的石油和产品油库存大幅上升,已达到2·9074亿桶,比2000年同期增加了800万桶。 由于国际石油需求减少,库存增加,价格上升,所以,欧佩克采取减少石油的供给量,以保持石油价格控制在所定目标每桶25美元的水平。由于欧佩克自年初以来两次减少不包括伊拉克在内的十个成员国的原油日开采配额达250万桶,使得国际石油成功地控制在所定目标每桶25美元的水平上。与此同时,石油输出国成员还是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将石油产量限制在每天24·2百万桶的水平。他们还决定如果石油价格出现“疯涨”的话,他们将增加本国的石油产量,相反,如果国际市场对石油的需求进一步下降,他们也会进一步限制石油的产量,减少供给。 案例问题:根据上述案例,请分析石油价格机制与供求机制的关系。 第五章资本主义生产 一、概念题 1.资本2.价值增殖过程3.剩余价值4.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5.剩余价值率 6.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7.超额剩余价值 8.绝对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9.剩余价值规律10.工资11.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12.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二、判断题 1.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2.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因此货币都是资本。 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等价交换与价值形成的矛盾。 4.剩余价值既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6.在初级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也是商品。 7.个别资本家只要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便可以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8.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整个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9.剩余价值规律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规律,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存在并发生作用。 10.工资的实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11.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基础,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转化形式。

《政治经济学原理原著》复习题参考答案(2015年夏)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政治经济学原理原著》复习资料试题(A/B)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D 2.D 3.D 4.B 5.D 6.B 7.C 8.D 9.A 10.C 11.A 12.A 13.A 14.B 15.C 16.B 17.B 18.D 19.A 20.A 二、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共12分) 1.答:所谓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答:所谓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可以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3、答:经济发展就是在内涵方面的发展,标志发展的水平和质量。而不是体现在外延和规模上的发展。 4、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5、所谓商品就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种属性。 6、剩余价值就是资本家在劳动力市场购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后,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7.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有效途径。其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8.答:这种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 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15分) 1.错。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而并非就是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包括多方面的内涵,它是农业高度发展的显现。 2.错。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仍然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 3.错。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还应当肩负社会责任,关注

政治经济学考点总结

导论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1.为什么说商品时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商品就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因素的对立统一体。 统一性表现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着,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不可能具有价值,因而不会是商品。 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有事互相排斥的,只有生产出来的商品能够交换出去。生产者实现了价值,购买者得到了使用价值,双方不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本质和主要职能 本质:一般等价物 主要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3.纸币流通规律与金属货币流通规律有什么不同?(+通货膨胀和通货) 首先,金属货币流通规律流通的是金属。 而纸币只是金属货币的符号,因此纸币流通规律仍以贵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 纸币的发行量限于它所象征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 (若纸币的发行量相当于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则纸币与金属货币具有同等的购买力。若纸币的发行量大于商品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则每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贵金属货币量就会下降,纸币价值下降,物价就会上涨。若纸币的发行量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则会导致货币升值,引起物价下跌。) 其次,金属货币有贮藏手段的职能不会发生通货膨胀。 4.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关系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产生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具体劳动和生产资料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而价值的唯一源泉则是抽象劳动。 (使用价值就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及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而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了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是人们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所进行的劳动。 而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劳动。)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程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政治经济学习题(一)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 1、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 D、物质资料生产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物质资料生产 B、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生产方式 3、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生产力 B、生产方式 C、经济基础 D、生产资料所有制 4、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 A、劳动对象B科学技术 C、生产工具 D、劳动力 5、社会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A、劳动对象 B、劳动 C、生产工具 D、科学技术 6、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是() A、科学抽象法 B、唯物辩证法 C、定量分析法 D、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7、政治经济学研究任务是() A、批判资本主义 B、建设社会主义 C、揭示经济规律 D、学习资本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至少有两个及以上的正确答案)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两个理论来源是() A、重商学派 B、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C、空想社会主义 D、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2、物质资料生产是() A、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B、人类唯一的实践活动 C、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D、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E、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3、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是() A、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独立要素 B、科学技术是现实的生产力 C、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可以转化为生产力 D、科学技术是潜在的生产力 E、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B、政治经济学要联系生产力研究生产关系 C、政治经济学要联系上层建筑研究生产关系 D、政治经济学要联系经济基础研究生产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