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迹教程(彩虹堂)

墨迹教程(彩虹堂)
墨迹教程(彩虹堂)

彩虹堂墨迹教程

效果图

墨迹教程。含墨迹素材。

此教程用于美图秀秀。

墨迹素材

第一步:将墨迹素材反色。

百度图片可以搜到墨迹素材。但是墨迹素材不是拿来就能用。

网上都是这种素材。要先将这种素材反色。

效果是这样的:

这样就能用了。保存。

第二步:溶图调色。

新建画布:

右键,插入图片,溶图。溶图也有教程

然后调色。

溶图调色完以后。一定要记得先将图签反色。

效果如下:

然后右键。插入墨迹。

可以先将墨迹的透明度调低。然后调整墨迹的大小。

但是一定要记得把透明图调回来。(不调回来会怎样我也不知道。因为我没忘记过这步。亲们无聊的话可以试试。。)

然后右键。正片叠底(融合)。

然后再次反色。

成功~

在添上字之类的就好了~

1P墨迹签就这样出炉了~

【伪溶图】

=消除黑眼圈=1、把图片摆好,用“消除黑眼圈”把中间的线,去掉,自己有时间的话,可以美化一下下。

=祛痘祛斑=把图片摆好,用“祛痘祛斑”把中间的线,去掉,自己有时间的话,可以美化一下下。

【各种字体】

=果冻字=

1. 打开【文字】输入静态文字

2.打字,颜色为黑色,字体自定。有键点击画布上的字体,点击【合并当前

素材】

3.【美化】全彩2次,反色1次,柔光5次

4.再点击【艺术】浮雕1次,再点击【基础】,对比强烈1次,反色1次

5.打开【美容】点击【磨皮】(旧版的是【磨皮祛痘】),局部磨皮,力度16%涂抹整个图片

6.点开【美化】亮度对比度都拉低(拉低一点就行了)

7.打开【文字】输入静态文字,把你刚刚打的字再打一遍,白色的,透明度16%,覆盖在原字体,右键点击画布上的文字,点击【合并当前素材】上8.点击【美化】局部变色笔,用你喜欢的颜色涂抹图片

|PS|【调色】

亮度对比度92 -10

色阶RGB 15 1.28 255 0 240

红36 1.35 255 15 241

绿22 1.24 240 0 246

蓝19 1.11 243 0 244

曲线RGB 131 129

红144 128

绿131 130

蓝135 125

色彩平衡中间调29 16 17

阴影-16 -17 -17

高光 1 -5 -10

滤镜淡祖母绿37%

通道混合器红93 9 3 -1

绿 3 95 -1 3

蓝-5 18 99 -3

可选颜色红-100 -7 6 11

黄-17 37 -27 11

洋红-100 100 100 100

白-46 -32 8 9

中性色-12 -11 -9 8

黑48 36 39 100

调色。

网络新闻报道与平面新闻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摘要 目录 1 引言??????????????????????????????????? 1 2 平面媒体新闻报道的定义???????????????????? 1 2.1 传统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广告的特点 ???????????????? 1 2.2 平面媒体新闻报道自身的不足点 ???????????????? 3

2.3 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冲击的表现网络媒体新闻 ???????????? 3 3 网络新闻媒体报道的特点 ????????????????????? 4 3.1 网络媒体新闻报道的优势 ??????????????????? 4 4 网络新 闻广告与平面媒体广告之间的影响????????????????5 5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报道 之间的互补合作??????????????5 结论???????????????????????????????? 7 致 谢 ???????????????????????????????? 8 参考文献??????????????????????????????9 1 引言 当网络媒体逐渐兴起以后,对于传统新闻传播报道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网络平台以其公共性、及时性、互动性的特点为艺术传播提供了更快捷的平台,从理论 上讲,这个平台无论是信息量、传播范围还是受众群体都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随着科 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新闻时代逐渐展开,而信息传播的途径也由过去的 自上而下的“广播”发展成为互相传递式的“互播”。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他们一方面不得不面对网络媒体带来的从传播方 式到范围的全方位挑战,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参与这一传播过程,甚至利用传统媒体的公信力 与体制优势来为网络媒体的信息提供事后追认,从而尝试开创一个网络与传统共存的新局面。 2 平面媒体新闻报道的定义

新闻报道如何做到

新闻报道如何做到“三个到位” 新闻是指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对国内外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报道。无论是何种新闻形式,笔者认为,一篇好新闻应当将新闻真实性与记者能动性进行有机结合,做到认识到位、深入到位、效果到位。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这“三个到位”谈谈心得、体会和看法。 新闻真实性:认识到位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脱离真实,无论是何种类型和形式的新闻,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这都是老生常谈、众所周知的基本理论,然而,在实践中却往往得不到重视。笔者曾经在一份颇有权威的报纸上看到这样一条图片新闻,标题是《汽车进入百姓家》,图片内容是一个人倚着一部小轿车站着。乍看起来觉得这条新闻还不错,不仅反映了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还体现了一种消费趋向。但后来偶然一次机会发现原来图片上的这部小轿车是某单位的,连那位倚车而站的人也是单位的司机。之所以出现这样形式看来真实而内容不真实的新闻,笔者以为,这就是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内容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现在有一些记者在报道新闻时往往是先确定主题,确立报道的方针与意图,将报道思想变成框框,然后再到处找例证乱套,这样就容易像前面图片新闻的记者一样犯下内容失实的错误。这样的新闻还有什么价值呢? 记者是要不断挖掘事实,再发挥能动性;而不是先发挥能动性,再找事例印证,不可本末倒置。鲁迅先生说过:“正因写实,转成新鲜”,笔者对此深有体会。以笔者采写的一篇新闻《五龙乐》为例,大年三十,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上杭县古田镇五龙村,与村民们一起过年,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了五龙村村民的心里。近年来,五龙村发生了喜人变化。怎么来体现?俗话说“事因人生,人因事显”。记者从某天上午五龙村农民成立艺术团、村民张唐妹包艾叶粄,到中午村民廖兰芳送农家菜,再到午饭后村民廖林清洁电瓶车,最后回到艺术团成立后村民陈占超的演出等进行一天全程跟踪报道,始终用事实说话,不添加记者的想象和臆造,让人自然深刻感受到五龙“热”,村民更“乐”,从一个侧面展示了闽西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成就。这篇报道赢就赢在它是真实的,不仅事实性真实,而且过程性真实、即时性真实;正因为真实,才富于感染力。 记者在新闻报道中,首先要做到认识到位,这体现在记者做任何采访都必须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全面地收集材料,不夸大、不歪曲、不疏漏,进行实事求是报道,由受众自己做出判断,这样才能经得起检验,获得受众的认可与支持,新闻报道才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新闻价值:深入到位 新闻是真实客观的,这里讲的真实客观是相对的。新闻作品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客观的事实总要经过记者的思考和认识反映出来。因此记者的报道及其所产生的新闻作品是主客观的统一体,没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新闻报道便会显得平淡无味,不能引起受众的兴趣。那么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呢?笔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也要做到三个到位,即“线”到位、“点”到位、“面”到位。 首先,谈谈“线”到位。这里的“线”指的是新闻的主题。在新闻写作中,我们既要保证客观真实地报道新闻,又要避免单纯地罗列事实。这就需要确立新闻的主题。一条新闻如果没有主题,就好像断线的珍珠,没有大梁的房屋,不但

对新闻报道与新闻资源的认识

媒介经济?专题 中华新闻报/2003年/06月/02日/第007版/ 对新闻报道与新闻资源的认识 ———关于我国六省区主要新闻媒介新闻资源开发现状的调查报告(上)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蔡雯 编者按: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媒介对新闻资源的开发能力作为媒介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种开发能力一方面决定了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另一方面也决定了媒介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可以说,无论从新闻学角度还是从媒介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对新闻资源开发的研究都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蔡雯教授设计并组织了对我国部分新闻媒介的调查,于2002年7月至2003年3月对北京市、广东省、湖南省、河南省、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共6个省区的41家主要新闻媒体进行了实地调查,考察和分析了我国媒介现阶段的新闻资源开发能力和运作水平。该调查分为调查设计主旨、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分析三部分。本刊将分两次刊出这一调查报告。 调查设计主旨 新闻资源与新闻资源开发,都有着丰富的内涵。笔者在进行课题的理论建构时对此有较详细的论述,概括而言,新闻资源是新闻媒介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社会资源,具体包括:1.新闻信息资源──新闻媒介所拥有的新闻信息渠道及其产品,包括新闻提供者、新闻合作者、新闻线索、新闻稿件、新闻资料等;2.新闻环境资源──新闻媒介所依存的社会环境为新闻传播活动所提供的资源,具体包括政策环境资源、经济环境资源、文化环境资源等;3.新闻媒介资源──新闻媒介自身所拥有的新闻传播资源,具体包括资金、人才、设备、技术、载体、品牌、社会关系等;4.新闻受众资源──新闻媒介的受众对象,包括显在与潜在的媒介消费者,但对新闻传播活动最有价值的主要是事实上已经作为读者、听众、观众存在的社会公众,媒介的社会影响力、广告吸引力依此存在。所有这些资源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而且它们具有变动的特点、相互联系的特点,有些资源还有相互转化的特点。 新闻资源开发是新闻传播活动以及新闻媒介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是由新闻媒介主体如媒介管理者、新闻传播者、媒介经营者等自主设计和运行的一项系统工程。显然,对新闻资源开发的全方位的研究难度很大,因此,笔者选择从应用新闻学的角度研究这个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新闻资源的发现,这是资源开发的前提与起点;2.新闻资源的鉴别,这是资源开发的战略决策基础;3.新闻资源的转换,也是资源开发的必要中转环节;4.新闻资源的整合,即如何对新闻资源进行统筹开发与优化组合;5.新闻成果的展示,即研究资源开发的成果表现方式;6.新闻资源的增值,即如何使新闻资源价值获得提升,包括以“产品链”模式使新闻资源获得增值,和以“共享”模式使新闻资源获得增值。 本次调查研究的设计,进一步缩小范围,以新闻报道策划和组织为切入点,考察我国主要新闻媒介在新闻报道层面上对新闻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而分析影响新闻资源开发的主客观因素、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为什么要选择新闻报道策划这样的切入点?因为对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是媒介传播活动中的一种中观层面的运作,介于新闻媒介产品定位设计这一宏观层面和单篇新闻稿件采编这一微观层面之间,

新闻报道怎么写-素材及写作指导

新闻报道怎么写-素材及写作指导 【新闻报道怎么写】 写好新闻报道要善抓五个特点: 新闻,也叫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短报道。从字面上分析,新闻具备“实、真、新、强、短”的特点,要想写好新闻报道,就必须善抓这五个特点。 所谓“实”,就是用事实说话,这是写好新闻报道的立足点。新闻报道必须选择那些激荡生活中活生生的、能反映事实本质的、能说明问题的事实加以叙述。写失实的报道,不仅是违背新闻准则的,对一个通讯员来说,也是有失新闻道德的。新闻报道在强调用事实说话的同时,还要注重面上综合介绍与点上具体分析相结合。当然,新闻报道也可适当地加入一些符合事实的、简洁的、精炼的、画龙点睛的评议,这对提醒读者对报道内容引起重视和注意也是很有必要的。例如《胜利日报》11月28日一版刊登的《黄河机修公司为制造国内领先水平钻机引进T6216D/2型落地镗床》一文,在对引进设备的背景、设备性能进行简要叙述之后,在结尾加了一段这样的评论:“它(T6216D/2型落地镗床)的投产将结束了东营地区不能精加工大型加工件的历史。”效果就很好。 所谓“真”,就是指新闻报道的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及列举的数字,甚至所用的每一个词都要力求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实的本来面貌。新闻报道的“真”,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力之所在,新闻事件和人物与其他文学作品不同,它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不能无中生有,虚构杜撰;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都必须实事求是,不能张冠李戴、移花接木;事件的过程、细节、起因、结果必须确切,不能添枝加叶、笔下生花;所引用的背景材料、数字、史实等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浮夸虚假、牵强附会;人物的思想动态、心理活动,必须切实可信,不能“合理想象”、任意拔高。总之,新闻报道必须说实话,不能有半点虚假和误差,只有这样,才能令人信服,才能为读者乐意接受。当然,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对事实的照搬照抄,必要的选择、提炼、剪裁也是新闻报道所提倡的。 所谓“新”,就是指新闻事实必须是新近发生的。俗话说“当日的新闻是金子,隔日的新闻是银子”。谁能在第一时间抢先占有了新闻,谁的报道就最有价值。新闻就忌“压”,一压“新闻”也就成了“旧闻”,写新闻报道要具备争先恐后、分秒必争的精神,报道旧闻、放马后炮,就失去了新闻敏捷性的特点,当然,其新闻价值也就大打折扣。为了保证新闻的“新”,一是要求通讯员要练就“脚快、手快、脑快”的功夫,二是要求在报道的时间、角度、构思和所要表现的思想意义上进行精筛细选。只有这样,才能写好“新近发生”的新闻。 所谓“强”,是指新闻报道的针对性、指导性要强。新闻必须针对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言,用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实,指导人们去认识和解决问题,那些无的放矢、有闻必录、没有任何思想意图的消息报道,是绝对没有新闻价值的。即使一些表面上看来纯知识性、趣味性的消息,也带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例如《胜利日报.新生活》的图片新闻《迷宫古树》和《飘逸长发》,就是既介绍了某种奇特现象,又满足了社会大众喜欢猎奇的心理,从而指

如何写好新闻报道

做深度报道,有几个步骤。 准备中的问题 ■对事件中提出疑问,是发现报道角度的办法 第一步是解析选题。 在我们选择一个题材做深度报道时,这个题材一般已经有媒体报道。我们可以收集这些资料,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兴趣点——所谓兴趣点就是这件事有什么让你特别有兴趣,特别关注。兴趣点不是对这个事情有什么评判,说谁对谁错,应当从读者的角度去想有什么是媒体没能报道出来、而我特别想知道的。 比如这两天本报报道的“滴水茶事件”,说的是这次书市上,几个贫困山区的小学生到北京来摆摊卖茶挣学费,北京市民纷纷解囊。 当时报道普遍选择的角度是爱心,并对此事进行了连续报道。 一个普通的记者看这件事情,看到的只是它的感人之处——小学生、贫困、自己挣学费,不思考的读者看到的,也会是这些很表面的东西。但是,做深度报道的记者,应该不仅仅看到这一点。 让我们首先分析这些资料: 有一个让人疑惑的地方是,这些小学生怎么来这里?为什么来这里?以他们的智力和阅历,他们不应该知道用这种方法来筹集学费,也不会知道北京有这样一个书市,能够吸引如此多的民众。是谁告诉他们这个信息的?是什么人知道这样做会吸引普通群众的爱心,于是让他们这样做的?他们这样做的背后,会不会是有人操纵?如果有,操纵的原因是什么,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是什么造成一个好事却不得不用炒做的手段来办到?这应当是我们的入手点之一。 根据这一兴趣点,我们去做充分得调查,如果有结果——无论是什么结果,都会是一个很好的深度报道。 另有一件事情是可可西里招募志愿者。大家都知道,在可可西里,和盗猎者的斗争非常惨烈,著名的野牦牛队也曾经伤亡惨重。这次居然来大城市招募志愿者,这些来自大城市的志愿者从来没有在那种艰苦条件下生活过,无疑很难去与那些盗猎分子都斗争——这肯定是作秀。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做秀?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他们这种做秀? 找到了这一角度,就可以由此进行深度报道了。 ■不同的问题,找最有能力回答的人回答 在采访之前,应当分析选题,做好采访的准备,即列出需要采访的人,和他们合适回答的问题。我发现现在咱们的新记者常常把一些不该由某个采访者回答的问题问给这个人,比如采访一个什么事,就找到当地政府负责人,然后什么都问他,就出来一篇稿子。并不是一个主管领导就能回答所有问题的。 比如去年咱们的记者报道那个反腐扑克的事,这件事情至少应该采访发明者、使用者和针对者,可以据此列出他们各自合适回答的问题,然后进行采访。但是那次做这篇稿子的记者就只采访了政府主管部门,就做了稿子。 采访中的问题 关于采访,我想说3个关键问题,是咱们的新记者常常有混淆的问题。 ■记者的任务是了解事实,不是难倒别人 记者不能做被采访者的传声筒,也不是被采访者的敌人,而应当作事件的记录者。你的任务是想要了解事实,你得到的结果是对事实的解答。现在有些人走入一个误区,以为好记者就是能难倒别人的记者,问的问题让别人尴尬,无话可说,就表示你有水平。事实上记者的责任是去了解事实,你和这个被采访人既没有交情,也没有仇,你也不是要去表现自己。你的任务是问问题,并且得到答案,仅此而已。比如当初的东芝笔记本电脑事件中,那个情况说明会我参加了,当时的现场乱作一团,很多记者不是去采访,而是像去吵架,问的都是些概念性的、没有意义的问题,比如“你们是不是在侮辱中国人”,这明显不是一个要求回答的问题,人家会怎么说?说我是?那不可能,说我不是?他又不信。这样的采访是对峙,不是采访,你问的问题并不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在采访中,记者自己要判断什么是有用信息,比如企业政府都在回避缺点宣扬优点,你自己要判断一下哪些是夸大的,哪些是有用的。要明白我想了解什么,我必须得出答案,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观察和阅读也是采访 通常采访的情况是:列出很多问题,找人回答。 其实在问和听之外,看、观察现场的情况,及问问题得到回答时对方的反应都是采访时获得的极好的新闻细节。采访应该是全方位的,不仅仅问,还要用眼睛看,要用耳朵听周围人的议论等等。比如国航空难,记者到了现场,看到救援者们都在做些什么,飞机是一种什么样的形态,遇难者的遗体在什么位置等等,听到的现场的声音,这都是采访。我当初B股开放的时候,到深圳采访,我注意到,在深圳的大街上挂着关于券商挂出的B股开户的条幅,报摊上有许多教人怎么炒b股的印刷品;在深交所,看见很多人在排队,听他们就此事的讨论,观察他们的反应——这些都是采访的结果,而且是十分生动的细节; 在外地采访还应当读当地的报纸,当地的报道会有很多细节,即使是服务性信息,也会得到很多有用细节。 ■在你感兴趣的地方追问

新闻报道怎么写

【新闻报道怎么写】 写好新闻报道要善抓五个特点: 新闻,也叫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短报道。从字面上分析,新闻具备“实、真、新、强、短”的特点,要想写好新闻报道,就必须善抓这五个特点。 所谓“实”,就是用事实说话,这是写好新闻报道的立足点。新闻报道必须选择那些激荡生活中活生生的、能反映事实本质的、能说明问题的事实加以叙述。写失实的报道,不仅是违背新闻准则的,对一个通讯员来说,也是有失新闻道德的。新闻报道在强调用事实说话的同时,还要注重面上综合介绍与点上具体分析相结合。当然,新闻报道也可适当地加入一些符合事实的、简洁的、精炼的、画龙点睛的评议,这对提醒读者对报道内容引起重视和注意也是很有必要的。例如《胜利日报》11月28日一版刊登的《黄河机修公司为制造国内领先水平钻机引进T6216D/2型落地镗床》一文,在对引进设备的背景、设备性能进行简要叙述之后,在结尾加了一段这样的评论:“它(T6216D/2型落地镗床)的投产将结束了东营地区不能精加工大型加工件的历史。”效果就很好。 所谓“真”,就是指新闻报道的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及列举的数字,甚至所用的每一个词都要力求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实的本来面貌。新闻报道的“真”,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力之所在,新闻事件和人物与其他文学作品不同,它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不能无中生有,虚构杜撰;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都必须实事求是,不能张冠李戴、移花接木;事件的过程、细节、起因、结果必须确切,不能添枝加叶、笔下生花;所引用的背景材料、数字、史实等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浮夸虚假、牵强附会;人物的思想动态、心理活动,必须切实可信,不能“合理想象”、任意拔高。总之,新闻报道必须说实话,不能有半点虚假和误差,只有这样,才能令人信服,才能为读者乐意接受。当然,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对事实的照搬照抄,必要的选择、提炼、剪裁也是新闻报道所提倡的。 所谓“新”,就是指新闻事实必须是新近发生的。俗话说“当日的新闻是金子,隔日的新闻是银子”。谁能在第一时间抢先占有了新闻,谁的报道就最有价值。新闻就忌“压”,一压“新闻”也就成了“旧闻”,写新闻报道要具备争先恐后、分秒必争的精神,报道旧闻、放马后炮,就失去了新闻敏捷性的特点,当然,其新闻价值也就大打折扣。为了保证新闻的“新”,一是要求通讯员要练就“脚快、手快、脑快”的功夫,二是要求在报道的时间、角度、构思和所要表现的思想意义上进行精筛细选。只有这样,才能写好“新近发生”的新闻。 所谓“强”,是指新闻报道的针对性、指导性要强。新闻必须针对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言,用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实,指导人们去认识和解决问题,那些无的放矢、有闻必录、没有任何思想意图的消息报道,是绝对没有新闻价值的。即使一些表面上看来纯知识性、趣味性的消息,也带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例如《胜利日报.新生活》的图片新闻《迷宫古树》和《飘逸长发》,就是既介绍了某种奇特现象,又满足了社会大众喜欢猎奇的心理,从而指导人们对这些奇特现象引起关注和思考。 我们强调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还要坚持“一个反对,一个提倡。”一个反对是反对把事实当面团。那种单纯为了针对性和指导性,通过形势变化的张力随意歪曲事实、扭变事实、改变事实本来意义的做法是很不足取的。一个提倡是提倡实事求是,在新近发生的事实中选择那些带有针对性和普遍性的东西加以报道。 所谓“短”,就是指新闻报道叙述要简明扼要、短小精悍。现代生活速度、节奏不断加快,长篇大论不仅有悖新闻敏捷快速的原则,而且不易使人们迅速及时地了解和阅读,短些、再短些,把新闻写成“使跑着的人也能阅读”的报道,才能更适合时代变化的要求。 写新闻报道,结构不复杂、字数也不多,但写好也着实不易,但是,只要我们抓住了新闻的“实、真、新、强、短”五个特点,善选选取独特视角进行认真构思,就一定会写出高质量的新闻稿件

企业新闻报道技巧

中国铝业报社周三学习会讲课内容 培养企业新闻报道的全局观 2014年第2期(2月26日) 周志懿 业务学习会主要是问题会,是为了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并不是否定同志们做得好的一面,因此表扬的话就不说了,开门见山亮问题。 最近编辑处理来稿和通讯员来稿中的问题,主要是四个不分,一个不足。 一是题材不分。普遍的感觉对消息和通讯的驾驭能力不强,消息像通讯,通讯像消息,有些时候像消息的标题,但内容长。有些时候用通讯的标题但内容干巴巴的。 解决方法不用多说,一个报纸是以消息为主的,消息里面又分为七到八种,消息一般都是硬通货。在座的各位和通讯员一定要回炉,通过网络和专业书籍两周内拿下。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一次一版头条的一篇消息里,采访对象均用“小李”、“小赵”等表述,这是不合适的,消息一定要准确真实,有据可依,必须要落实采访对象的身份,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一切要有理有据。最近二版有一篇消息,称“华宇成为盈利最大的电解铝企业”,那么这样的结论出自哪里?是否权威?准不准确,一定要核实再核实,至少记者不能乱下结论。 适合通讯还是消息,要判断一下。如果来稿以通讯的形式为主,

语言是消息的风格,那就宜改为消息。 二是软硬不分。硬消息一般是客观描述,层层剥笋。但是有些来稿会突然出现某段对话,而且通讯员来稿中似乎习惯引用对话。引用语句可以,但是尽量少引用,动态消息里面一般没有引用对话的形式。举个例子,255期二版西南铝压延厂推行项目负责制,这个稿子是个消息稿,新闻点抓得不错,但是里面有些语言的方式是不合适的,“之前我每天都能接到客户的电话……”引语不能太长。 消息不一定非得有结语。消息里面尽量不要用引号,特别是动态消息里面,原则上没有引号。比如山西铝厂的公开招标运营转型的稿子中,有这么一段不合适“……对完成指标充满信心”,这种表态性的话显得很多余。 三是长短不分。一篇本来可以两百字解决的稿子,写了一千二百字。举个例子,三版有个稿子,中铝宁发集团工会获得宁夏自治区工会系统优秀集体的先进称号,这个事情在《中国铝业报》的角度来说不算很大,是个硬消息,最多写五百字,但是写了一千多字。我们现在习惯性把稿子写长,其实写短稿子才是本事。写消息有个“158”法则,简明新闻一百字,动态消息五百字,重大消息八百字,最多不超过九百字。大家要把握这个规律,这是新闻界通行的规律。消息讲究的就是精炼,就是硬通货。关于通讯,原则上也是控制在一千五到两千字左右。当然,像去年二版那种大型的专稿除外。 四是内外不分。举个例子,《中国铝业报》是公开发行的报纸,在内刊刊出和《中国铝业报》刊出还是要有区别的。牵涉到公司内部机密的数据要有区别。上期来稿中,关于河南铝库存的数据不需要细说,印尼矿的产能同样属机密,相对数可以说,但是具体的数据稿子

最新整理新媒体时代下纸媒负面新闻报道.docx

最新整理新媒体时代下纸媒负面新闻报道 新媒体时代下纸媒负面新闻报道探究 随着xxxx、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以报纸为首的纸质媒体受到了猛烈的冲击。报纸发行量不断萎缩,广告收入逐年减少。面对严峻的生存形势,纸媒一度提出“内容为王”的口号,希望通过挖掘新闻内容来应对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信息丰富等优势,而负面新闻无疑是深度报道中最能吸引读者注意的部分。 1 负面新闻报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学者张威在《比较新闻学:方法与考证》中是这样描述负面新闻报道的:负面报道聚焦于那些与现行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相冲突的事件以及一切反常现象。一般说来,犯罪、丑闻、性攻击、事故以及自然灾害等事件往往是负面报道的报道重点。对社会内容的负面报道,它的目的不在于歌颂光明,而在于反映和暴露社会敏感、灰暗的一面,以引起公众xx,从而起到警醒的作用。在政治上,它往往站在与当局相反的一面来批评当局的政策,强调的是变动、反常和冲突。 由于负面新闻xx的重点是社会中不为常人所知的社会问题,往往易产生轰动效应,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其报道价值的作用在于:一是保证新闻宏观的整体真实。新闻媒体有责任为受众提供真实、全面的信息,而且应从宏观上保证社会生活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如果只报道正面的,必然会导致内容的缺失,也就很难在宏观上和整体上保证其真实性。而对于受众来说,某方面信息的缺失,可能会对其生活的各方面造成不良的甚至是严重的后果。二是行使社会监督职能。监督职能是媒介传播重要的职能之一,媒介作为社会公器,有责任对社会问题进行监督。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这就更需要媒体发挥其监督作用。三是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舆论导向是媒体重要的社会功能之一,在负面新闻的报道过程中,新闻媒体可以通过分析新闻事件,引导社会舆论朝正确的

网络新闻报道与平面媒体新闻报道影响力比较分析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摘要 首先对新闻媒体报道中最重要的两大传播途径:平面媒体新闻报道和网络媒体新闻报道的简要介绍。 简要概述平面媒体新闻报道的定义和现状,介绍平面媒体从诞生到发展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平面媒体新闻报道面临的新挑战和当代平面媒体新闻报道的利弊。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网络的兴起和普及如何对平面媒体新闻报道产生重大的影响力和冲击力,平面媒体新闻报道原有的传播优势如何被网络媒介所蚕食或者超越,从而使平面媒体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大不如前,同时如何提升对平面媒体新闻报道的认知度和扩大影响力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什么是网络新闻报道,对网络新闻媒体的影响力进行简要的分析,网络新闻媒体的主要特点为哪些方面以及优势。为什么说网络媒体新闻报道方式越来越成为未来新闻媒体报道的发展趋势。 从各个方面比较和分析平面媒体以及网络媒体在广告、媒介竞争力和受众效果方面的结果和影响力。分析在两大新闻报道的前提下如何进行合作和优势互补,进而达到双赢和合作。 关键词受众媒体报导新闻影响力

目录 1 引言………………………………………………………………………………………… 1 2 平面媒体新闻报道的定义 (1) 2.1 传统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广告的特点 (1) 2.2平面媒体新闻报道自身的不足点 (3) 2.3 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冲击的表现网络媒体新闻 (3) 3网络新闻媒体报道的特点 (4) 3.1 网络媒体新闻报道的优势 (4) 4 网络新闻广告与平面媒体广告之间的影响 (5) 5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报道之间的互补合作 (6) 结论 (6) 致谢 (6) 参考文献 (7)

平面媒体新闻报道的隐喻

平面媒体新闻报道的隐喻 一、“富士康”报道的台前幕后年以来,富士康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出现了十几起跳楼事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于月日刊出对富士康的报道,获得了较大成功。文章刊登后,立即被新浪、新浪财经等多家网络媒体推至首页,被如腾讯、搜狐等几十家媒体转载,文章在刊发后的28个小时内,在google新闻搜索中位居第一位。此篇报道的成功,完全得益于找到了新闻的第二落点。富士康跳楼事件发生后,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在新闻的第一落点上,早有都市报、晚报等大批报纸类媒体的报道,甚至已经有报纸做出了深度报道。而南方周末特派实习记者潜伏富士康28天后,刊发的对富士康工人生存状况的报道堪称经典。此时,留给其他媒体的空间不大,但仔细研究,发现新闻的很多角度还未被发觉。本刊在5月25日开始,确定了富士康的报道选题,此时发现,富士康事件还有多个角度可以挖掘,如中国其他代工企业的生存状况,富士康事件背后折射出来的代工企业问题等。本刊成立了富士康报道小组,确定报道思路,一篇为富士康工人的真实生存状况,一篇文章为中国代工企业的普遍问题,还有一篇为郭台铭的报道。杂志派出一名记者,前往富士康厂区,另一名记者出发至东莞,了解其他代工企业状况,另派一名记者,特别报道富士康事件后的郭台铭,郭台铭在富士康事件后的表现,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富

士康与郭台铭的关系等等。最终杂志出台了名为“富士康何解”的组合报道,内文为“80万人围城”、“中国代工之殇”、“他和他们的富士康”三篇。富士康事件的成功报道,正是因为准确找到了新闻的“第二落点”。而在互联网等信息传播技术先进的今天,第一时间首发新闻,抢占“第一落点”上,杂志具有先天的劣势。时效性来说,网络媒体和报纸都更胜一筹。美国一家研究机构对美国去年的新闻传播情况做了调查研究,发现首发情况40%不是由专业的媒体、专业的新闻工作者发布的,而是非专业的博客、播客,所谓公民媒体的方式呈现的。他们根据这样的变化,进一步预测,到2010年会有超过70%的新闻第一披露者、第一报道者、第一提供者不是新闻媒介和专业的新闻工作者,而是网络博客等非专业人士。而这种变化的最大结果就是,网络等数字新媒体以最快速度传播赢得受众,赢得主动,也赢得市场。美国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在美国,减少看电视者为35.5%,减少看杂志者为34.1%,减少听广播者为27.1%,减少看报纸者为30.3%。而北京市的一项调查结果则显示,北京35岁以下的读者中已有11.6%的人已不读报看报,而主要从网上获取信息。对于这种现象,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黄芝晓教授称之为,“平面媒体日渐衰落的新闻‘第一落点’”。此时,新闻的第二落点尤为重要,第二落点也成为平面媒体的生存根本。二、何为新闻的“第二落点”新闻的“第二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