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眼屈光和屈光异常

第三章   眼屈光和屈光异常
第三章   眼屈光和屈光异常

第三章眼屈光和屈光异常

79.什么是标准眼?

答:所谓标准眼是指眼的结点(光学中心点)位于角膜前面之后方7mm处,距视网膜黄斑凹为15mm,脉络膜与巩膜厚约lmm,眼球前后径为23mm;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人眼后,经屈光系统后正好聚焦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根据以上要求设计的眼就称为标准眼。

80.从几何光学来看,眼的屈光系统有哪三对基点?各有何特性?

答:两个主点、两个结点和两个焦点,叫做眼球的三对基点。

眼的主点是光轴通过主平面的点,是屈光系统成像的参考点,焦距、像距、物距等都从此点算起。主点有两个即前主点和后主点,前者距角膜前面1.75mm,后者距角膜前面2.1mm,由于两者相距很近,可以看做是一个点,位于眼的前房内。

眼的结点又称为结节点,即眼屈光系统的光学中心,约在角膜后7mm处,经过光学中心的光线不发生偏折。眼使用调节力时结点移动的距离与显性调节力的大小成正比关系。结点也有前后之分;前结点又叫第一结点,为投射光线在未屈折前与主轴相交之点,位于角膜前面之后6.95nm。所谓后结点又称第二结点,或负结点,是投射光线屈折后与主轴相交的点,它位于角膜前面之后7.32mm。前后结点由于相距很近,可看做是一个点。

主焦点与主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屈折后,在眼球内外与主轴相交之点叫主焦点,主焦点又分为前主焦点和后主焦点。所谓主焦点又称第一主焦点,是在眼球内与主轴平行的光线向前投射经屈折后与主轴相交之点,该点位于角膜顶点前13.75mm处。后主焦点又称第二主焦点,指外界与主轴平行的光线经屈折后与主轴相交的点,该点位于黄斑与视神经乳头之间。一般位于晶状体后边15.61mm,角膜后面22.79mm处。

前主焦点到眼球光学中心的距离约为15.49mm,叫光轴前焦点距离;后主焦点到眼球光学中心的距离为20.711mm,叫光轴后焦点距离。

81.什么是眼的K角和口角?

答:眼瞳孔的中心线(即垂直于瞳孔中心的直线)与视轴之间的夹角叫K角。K角也有正负之分。正K角为视轴位于瞳孔轴的鼻侧夹角,亦即在测定K角时,角膜反射偏于角膜中心鼻侧者,正K角如在5°~7.5°之间认为是生理情况。正K角若超过10°,则外观显示为外斜视。远视眼时,正K角增大。负K角是指视轴位于瞳孔轴的颞侧夹角,即在测定K角时,角膜反射偏于瞳孔中心颞侧者,负K角外观显内斜视,近视时可呈负K角。

K角可以认为是双眼单视情况下的生理斜度,应当与斜视时病理的斜角分开计算。

所谓a角是眼球光轴与视轴在结点处的夹角,可分为正a角和负a角。视轴在光轴的鼻侧者是正a角,视轴在光轴颞侧者为负a角。

82.什么是r角?

答:眼球的光轴与固定轴所成之角称作r角。临床上测r角困难,故测量时常用K角代替。如果r角超过±5°范围,则外观上常显示为假性斜视。r角也有正、负之称,正r角是指固定轴在光轴的鼻侧,相当于正K角;负r角是指固定轴位于光轴的颞侧,相当于负K角。

83.什么是眼轴、视轴、固定轴和瞳孔轴?

答:所谓眼轴是角膜正中到视神经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之间的一条假设线,沿此轴可作眼球的内旋、外旋运动。

视轴是自注视点通过结点与黄斑中心凹的连线,光轴与视轴并不完全重合,视轴为一副轴,在光轴鼻侧遇到角膜,二轴成4°~ 5°之角。

固定轴是指注视线与眼球旋转中心的连线,实际上与视线相当。

瞳孔轴是指由瞳孔中心在角膜中心的鼻侧一点,由该点作一垂直于角膜的线。

84.什么是眼的屈光和眼的屈光系统?

答:眼能使从外界物体发出或反射出来的光线,通过眼屈光系统后,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倒立的物像,把眼的这种生理功能称作眼的屈光。

把眼的角膜、晶状体、房水、玻璃组成的能使光线折射聚焦的系统,称作眼的屈光系统。

85.眼的屈光指数多大?

答: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与光在眼屈光间质中传播速度之比,其比值就叫眼的屈光指数。因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与空气中传播速度相近,所以也可看做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与光在眼屈光间质中速度之比。光的传播速度与物体的密度成反比,所以眼的屈光指数也可看做是眼屈光间质的密度与空气密度之比值。经实验计算出角膜的屈光指数为1.3771,房水屈光指数为1.3374,晶状体的屈光指数为1.4371,玻璃体的屈光指数为1.3360,空气的屈光指数为1.0000。

86,什么叫正视眼?

答:当眼完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影像的眼叫正视眼,正视眼的视力在1.0以上。

87.什么叫眼的屈光不正?

答:眼在完全静止状态,无调节力存在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像,的眼叫屈光不正。

88.什么叫近视眼?其症状表现如何?

答:当眼完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不能聚焦在视网上,只能聚焦在视网膜前某点,在视网膜上只能形成模糊的弥散圈,而形不成清晰的物像的眼叫近视眼。

近视眼可能有以下症状:

(1)近视眼的视力,看远不清楚看近清楚,这是近视眼的特性。

(2)近视眼外部也有变化,特别是高度近视眼,外部变化较明显,如眼球突出,爱眯眼看东西。

(3)近视的其他症状还有:易产生飞蚊症,即往往会发现眼前好像有暗物飘来飘去,近视眼还易产生视觉疲劳。高度近视眼也会产生视网膜脱落,近视眼与晶状体脱位也是比较常见的—种症状。

89.近视眼如何分类?

答:近视的分类方法很多,以下列出两种分类方法。

1,徐宝萃于1992年提出的分类方法

(1)轴性近视是指眼屈光系统的屈光力正常,而眼轴前后径较长所引起的近视。

(2)屈光性近视是指眼轴长度在正常范围内,而由于眼的屈光系统的屈光指数大于正常值时所形成的近视。又由于某屈光介质的屈光指数大于正常值而形成近视,又分成以下几种:

①角膜性近视是指由于角膜屈光力过强而形成的近视。

②晶状体近视由于晶状体屈光力过大而形成的近视。该种近视,可能由于年龄增大晶状体核硬化导致屈光力增大引起的近视。这种近视又叫核性近视。还有一种是由于圆锥晶状体使屈光力增大形成的近视,叫圆锥晶状体近视。

③假性近视由于过度用眼,过度地使用了调节,引起睫状则不能放松,处于持续收缩状态而形成的近视,经适当休息可恢复,是一种可逆的屈光性近视。

(3)先天性近视刚生下的婴幼儿或生后不久的婴幼儿就出现的近视叫先天性近视:该种近视具有高度的遗传性。

(4)后天性近视由于后天的某种原因所产生的近视,

(5)单纯性近视是指眼屈光系统的各单元光学特性均属正常,但由于通过各单元组合后就形成的近视。

(6)夜间近视有的人白天视力正常,但在夜间需用轻度凹透镜才能看清物体的现象,就称为夜间近视。

(7)外伤性近视由于眼受外伤而形成的近视叫外伤性近视。

(8)暂时性近视这种近视可由多种外因引起。例如:因糖尿病引起的糖尿病近视;因食一些药物引起的近视;还有的因全身病引起的近视,如由于患风湿病、黄疸病、急性肾炎等也可引起暂时性近视。

2.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屈光组于86年提出以下分类方法

(1)假性近视。

(2)真性近视。

(3)近视中既有真性近视成分,又有假性近视成分(或叫混合性近视)。

90.近视一般如何形成?

答:近视眼的发病机制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先天近视形成机制和后天性近视形成机制。

先天性近视,一般属于轴性近视,主要由于遗传因素影响。亦可起因于胚胎发育异常,都属于病理性近视眼,大多数为高度近视。主要病变包括眼组织脉络膜、视网膜、玻璃体及后巩膜进行性变性,巩膜弹性及硬度下降,组织变薄扩张,使眼轴变长而形成轴性近视。

91.后天性近视的形成机制是什么?

答:这种近视眼,主要指发育期近视眼和少数迟发的成年期近视眼。这种眼的发生机制特点是遗传因素及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状况等为基础,在外界的环境因素作用下逐渐发展,性质是轴性近视眼。一般是由于眼轴变长,使视力下降。关于后天性近视眼的学说很多,在此不多介绍了。

92.外伤能引起近视吗?

答:视器由眼球、视路和附属器三部分组成,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这三部分均可能受伤。眼外伤包括机械性外伤和非机械性外伤二大类,后者又包括热烧伤、化学烧伤、放射性损伤和电击伤眼等。在眼外伤中,易引发近视的主要是眼球受伤。根据眼球受伤部位又分以下几种:

(1)角膜受伤由于外力作用于角膜,使角膜内陷,角膜内皮层及后弹力层发生破裂,使房水渗入角膜基质层,引起角膜基质层水肿混浊。严重的外力,可使角膜破裂,虹膜或眼球内容物脱出。由于角膜上的神经末稍受水肿组织的压迫和刺激,会有疼痛、流泪和怕光等症状,并有明显的视力下降。由于角膜破裂引起角膜曲率的改变,引起屈光度改变而发生近视。

(2)虹膜睫状体受伤眼球受外力伤害时,瞳孔括约肌受刺激引起痉挛性收缩,瞳孔缩小,受同一神经支配的睫状肌也会引起收缩,形成调节性痉挛而发生暂时性近视,待持续一天左右即可消失。.

(3)晶状体受伤晶状体受外力作用后,可能使房水渗入晶状体内,使纤维结合松弛,发生层间分离或纤维断裂,在吸水后发生膨胀混浊。由于在外力作用下,部分晶状体悬韧带断裂,能使晶状体移位,即产生脱位。由于晶状体悬韧带的断裂和晶状体弹性关系,晶体厚度增加,使晶状体屈光度增大而形成永久性近视。另外,由于外力作用下使晶状体产生水肿、混浊、眼的前房变浅,可导致虹膜和晶状体向前,或晶状体向前房脱位,都可以引起近视。

93.光线不合适能否形成近视?

答:看书学习和工作时,必须在一定亮度下,才会感到舒服,眼睛不易累,否则易形成视疲劳,长久下去很易形成近视。原因是,当光线太暗时,在瞳孔放大的同时,不由地使眼靠近所看物体,眼距所看物体越近让进入眼内的光线增大,方可看清,这时所需要的调节力就越大,眼的调节是由睫状肌控制晶状体来完成的,这样时间一久,睫状肌就易由于疲劳而产生痉挛、产生视力模糊、眼痛、发胀、头痛等视觉疲劳症状,如果不及时矫正,就会使眼轴变长,逐渐由假性近视形成真性近视。若光线太强,对眼睛也是不利的,在强光下看书,瞳孔持续地缩小,以减少进入眼内的光线,这样使眼肌长时间收缩,也会产生视疲劳。因此,对光线的强弱应有一定要求,要求桌面照度在1001X左右,且光照应均匀、柔和,应是漫反射光,光线不闪烁,要平稳,这样眼不易疲劳。一般要求学者和工作地方的桌面周围有良好条件即可,不一定要求整个房间,所以有一个合适的台灯即可。一般台灯用普通钨丝灯泡需25W,日光灯管需8W,12m2房间吊灯日光灯需20—40W。灯距桌面距离:8W灯距桌面50cm,15W应为75cm,20W应为100cm,白炽灯15W距桌面30cm,25W距桌面50cm,60W应为100cm。

94.躺下看书对眼有何坏处?

答:躺下看书时,一般光线不好,两眼所接受的光强也不一样,两眼距书本距离也不一样,这样两眼所用的调节力和辐辏大小都不同,不但两眼易产生视疲劳,再加上两眼调节和辐辏不协调,更加重了眼的疲劳,因此会使眼产生近视,或加快近视度数的增大。由此可知看书时应正坐桌前,也不要偏着头,这对保护眼睛是有好处的。

95.什么叫进行性近视?

答:进行性近视又叫变性近视或叫恶性近视。是指某些高度近视,从幼年时期就发展很快,眼轴不断增长,15~20岁之间发展更快。近视度数大于6D,甚至可达25~30D,常因眼底病变严重而使视力矫正达不到正常。这种近视眼轴明显增长,眼球多种组织相应发生病变,并发症也较多,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

96.突发性近视是怎么回事?

答:小孩若突然出现近视时,可能是患上了假性近视、近视或患上、青光眼,因青光眼眼压高,可能促使眼球前后径拉长而产生轴性近视。

青年人突然出现近视,可能是假性近视。若老年人突然出现近视,可能是已经出现了白内障,因白内障初期晶状体核会硬化,使晶状体的折射率增大所致。不管是什么人一旦出现突发性近视,一定要到专科医院查明原因,对症治疗,以免病情发展造成不良后果。

97.什么叫混合性近视?

答:混合性近视,也叫半真性近视,它的特点是,平时呈现近视状态,但采用雾视或滴睫状肌麻痹剂后近视度数下降,但不能完全消失。这种近视的产生,有调节因素,同时也有器质因素,滴睫状肌麻痹剂后,只能消除由于调节因素造成的近视,而器质因素造成的近视仍然存在。1985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屈光组制订了关于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的定义。所谓假性近视,是指采用阿托品后,近视消失,成为正视或远视。真性近视是指采用阿托品后,近视度数未降低或降低度数<0.5D。混合性近视是指采用阿托品后近视度数降低≥0.5D,但还未恢复为正视的眼。

98.糖尿病是否能引发近视?

答: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新陈代谢异常疾病,该病是由于胰腺的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的一种眼伴发症。它可引起白内障、晶状体屈光变化、虹膜睫状体炎、眼球运动神经麻痹、视神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等。

糖尿病对视力的影响是这样的:由于患者血糖的增高,使葡萄糖及其代谢产物较多地积于晶状体中,致使晶状体渗透压增大.同时也可能由于糖大量随尿排出,并带走盐分,使人多饮水,使血液稀释,使房水渗透压下降。当房水的渗透压低于晶状体时,使房水中的水分渗入晶状体内,使晶状体变凸,增大屈光度,使患者突然发生近视。这种由于糖尿病而发生的近视,一般来说是可逆的,当血糖指标得到控制后,患者视力逐渐恢复到正常,但恢复速度要比发生近视速度要慢。

99.近视眼是否有遗传性?

答:有人进行多年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即近视的发生既与遗传因素有关,又与环境的影响因素有关且得出以下结果:中低度近视的发生属于多基因遗传,遗传因素大约占60%左右,环境因素约占40%左右。在近视患者的父母亲中,可以是近视患者,也可以是近视基因的携带者而不表现出近视。对于这类近视,环境因素对它有重要的影响。

对于高度近视,国内外专业人士一致认为是以遗传为主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特点是男女发病率均等。若双亲是高度近视,则子女将都是高度近视;若双亲中—人为高度近视,另一人为高度近视基因携带者,则子女有半数也是高度近视;双亲中若—有—人为高度近视,另—人为正视者,则子女中可能不出现高度近视。但都是高度近视基因携带者;双亲都是高度近视基因携带者,则子女中可能有1/4发病;双亲中一人为高度近视基因携带者,另—人为正视者,子女中没有高度近视,但有一半是高度近视基因携带者。高度近视除遗传因素影响外,环境因素也有一定的影响。

100.如何计算近视眼的近点距离?

答:近视眼的近点距离可用下式计算:

L=1/F+F’(3—5)

式中 L——近点距离(m);

F和F’——分别为近视光度和调节力(D)。

例如有一个近视眼为—3.00D,其调节力为3.00D,其远点距离为1/3=o.33(m),近点距离为1/3+3=o.167(m)

101.为什么高度近视眼前有时会出现闪光?

答:一般把—6.00D以上近视称为高度近视,这类近视眼一般伴有眼部的病理变化,所以又叫退行性近视或变性近视,一般近视度越高,眼部的病理变化越明显。主要病变表现在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萎缩变薄,特别是眼球后半部变薄更利害,甚至于变到只有正常时的1/4,所以在外力碰撞下,甚至于揉眼都可能引起视网膜脱离,这是由于玻璃体网状结构的牵引视网膜使之脱离的。由于玻璃体牵引视网膜的刺激作用,在脱离之前常伴有闪光感。一旦出

现这种闪光现象,可能是视网膜脱离的先兆。高度近视患者平时应特别注意,不要做过重的体力劳动,不要碰撞眼睛,甚至应注意不用力揉眼睛。

102.什么是假性近视?

答:眼看远时不需要用调节力,但看近时就需要用调节力了,且物体离眼越近所需的调节力就越大。青少年若长时间看书阅读时,控制调节力的睫状肌持续性收缩,由于长时间的过度调节,形成睫状肌的调节痉挛,使已变凸的晶状体,在看远时本应变扁,但仍处于变凸状态,看远物不清楚,呈现近视状态。待休息一段时间消除了睫状肌痉挛后,这种近视状态就可以恢复,所以叫假性近视;但是如果得不到及时的休息和治疗,就会逐渐形成真性近视。青少年,特别是14岁以下儿童,由于调节力特别强,最易产生假性近视。

103.如何区别真假性近视?

答: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区别真假性近视:

(1)雾视法在患眼前加一超度数凸透镜(一般加+3.00D左右)使患眼能看到视力表上第一行到第二行视标即可。让患眼向前看,这样可使处于痉挛状态的睫状肌放松,消除调节作用。开始患眼视物模糊不清,好似处在云雾之中,待过一会就会感到视物有些清楚了。然后逐渐减小患眼前加的凸透镜度数(应注意,应先加上较小的凸透镜,再取下较大的凸透镜,否则失去了雾视的作用);这时视力随着减小凸透镜度数而逐渐提高,当凸透镜度数减到平光时,视力若达正常或较试验前有明显增加,则证明是假性近视,或有部分假性近视存在,否则是真性近视。

(2)散瞳法假性近视是由于长时间视近,睫状肌痉挛麻痹而产生。14岁以下儿童,眼的调节力特别强,必须采用睫状肌麻痹剂,即采用散瞳方法进行验光检查。如果散瞳后视力较散瞳前有所提高,或可恢复到正常视力,说明有假性近视成分,或者完全是假性近视。

(3)吴燮灿教授的动态检影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在试镜架左右眼前都放+2.25D镜片,双眼同时注视检影镜上的视标,在距眼33cm处进

行动态检影,观察瞳孔中光影的移动情况。诊断标准:如果各个方向均为逆动者,知被检眼为近视性屈光不正;若各经向都为顺动或不动,则表示被检眼为远视性屈光不正,或为正视眼;如果这时被检眼还表现为近视状态,则该近视眼就为假性近视。若一经向顺动,另一经向为不动者,则为单纯远视散光。如果一经向光影为逆动,而另一经向为顺动者,则该眼就为混合散光。由实践知,该法对于鉴别假性近视的准确率达93%,准确率比其他方法高,且速度也快。该法主要在青少年中实验如此,对大批成年人怎样呢?还有待研究。

104.假性近视有哪些类型?

答:假性近视,根据眼滴用睫状肌麻痹剂散瞳后所表现的情况可分为3种类型:

(1)正视性假性近视原为正视眼,由于眼睛调节过度,使眼表现为近视眼,但滴用睫状肌麻痹剂后变为正视眼者,叫正视眼性假性近视。

(2)远视眼性假性近视原为远视,因用眼过度产生调节痉挛,使远视力下降,表现为近视眼,待散瞳后表现为远视眼者叫远视性假性近视。

(3)混合性假性近视原为近视眼,后因调节痉挛,使近视度数加深,待散瞳后,近视度数下降,但仍为近视,减小部分就是假性近视。

105.如何采用最简单方法检查有无假性近视?

答:最简单的方法是:在患者面前加一片+0.50D凸透镜片,若视力有提高时,则知有假性近视,若视力下降了,就知没有假性近视。让眼闭日休息片刻看视力表,是否有好转,若有好转时,知有假性近视,否则没有。另外,还可采用散瞳验光和云雾法等均可检查有

无假性近视。

106.如何预防近视?

答:为了预防近视眼,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优越的视觉环境要求工作和学习的桌面照度不低于1001X,要求光线要均匀、柔和,这种光线不易使眼睛疲劳。也不要在阳光直射下或强光下看书,否则不但眼易疲劳且会使眼受到伤害。台灯如用普通钨丝灯泡时需25W,日光灯管需8W,12m2房间吊灯需20~40W,灯与工作面要求一定距离,一般8W灯距桌面50cm,15W距桌面应为75cm,20W距桌面应为lOOcm,白炽灯15W距桌面30cm,25W距桌面50cm,60W为lOOcm。

(2)自身注意事项应坐姿端正,不要歪斜,背要挺直以防驼背,眼与书距离保持30cm 左右,书最好与桌面成30°一40°倾斜度。

不要持续看书时间太长,一般1h左右就休息5~lOmin,眼远望或做眼保健操,这样不但学习效率高,且眼不易疲劳。不要在走路或坐在行进的车船上看书阅报。

107.如何预防假性近视

答:凡是足以引起眼的调节紧张或调节痉挛者,由视近转到看远时均会产生假性近视。例如,长时间近距离读写、工作或用了缩瞳药及病灶刺激调节中枢等均会产生调节紧张和调节痉挛。假性近视多发生在青少年人群中,因为他们的调节力较强,所以易产生假性近视;但少数青壮年由于从事近距离工作时间长,也可发生假性近视。

假性近视的主要原因在于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过近的阅读距离,过长的阅读时间,长时间光线较暗环境下读书等均易产生假性近视,如果能克服掉以上能造成假性近视的因素,

就可以避免假性近视的产生。

108.近视眼可能有哪些并发症?

答:近视眼轴性近视较多,由于眼轴长,血供产生障碍、营养不良、组织变性,可能产生不少并发症。主要并发症有以下几种:

(1)可发生白内障和晶体脱位、晶体混浊,亦可呈核性混浊,色呈棕黄,但进展较慢。

(2)玻璃体异常。因眼轴较长,玻璃体腔增大,促使玻璃体进行性变性,相继可发生液化,混浊及后脱离,所以常引起飞蚊症或玻璃体对视网膜牵引而引起的闪光感。

(3)视网膜脱离。

(4)易引发青光眼。

(5)还可引起其他异常,如屈光参差,调节和辐辏的运动关系失调,当然也易引起斜视和弱视。

109.近视眼对视功能可能有哪些影响?

答:近视眼对视功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近视眼最主要的特点是:远视力差,近视力正常。非病理性近视,一般通过验光配镜可以矫正。若是由于病理性造成的近视,则矫正效果要看眼后极部病变的类型和程度,以及视网膜成像情况,中心暗点及其他并发症等。

(2)病理性近视,生理盲点可扩大,周边视野早期也可异常,主要表现为周边缩小,早期多见于颞侧,也可有局部缩小,环形暗点、中心暗点或旁中心暗点。

(3)近视眼的光觉敏感性一般会下降,原因是由于脉络膜萎缩、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变性,从而影响视色素的光化学反应。

(4)病理性近视眼的对比敏感性多数比正视眼为低,其原因是由于视网膜血液循环障碍所致。

(5)对蓝色和黄色约有70%的近视眼有异常,当黄斑和脉络膜视网膜有病变时,对红色也可能造成障碍。所形成的障碍受眼后极部病变的影响。造成的色觉障碍都为后天性异常。

110.假性近视是如何形成的?

答:一般假性近视是由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使眼过渡疲劳造成的一种眼呈近视状态。正常眼看远处目标不用调节,看近处目标时就需要用调节,且物体距眼的距离越近,所需要用的调节力就越大。眼的调节,是通过眼的睫状肌的收缩或放松,控制眼晶状体变凸变扁以完成调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使睫状肌常时间处于紧张的收缩状态,长时间的过渡调节,形成调节痉挛,使变凸的晶状体不易松弛,在看远时也不易放松。呈现近视状态,若能及时地休息,使调节痉挛消失则可恢复原来的正视状态,所以叫假性近视;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休息和治疗,长期下去,就会由假性近视变成真性近视。

111.为什么近视眼患者眯眼能提高视力?

答:我们知道透镜有一定的光学缺陷,如:球面像差和色像差,眼球实际上也可以看作一个光学透镜,当然也会产生球面像差和色像差。由于这些像差的存在影响眼视物的清晰程

度。当眯眼时就可减小这种球面像差和色像差,所以平常看不清物体,但眯起眼就可看清,使视力提高。这和采用针孔片放在屈光不正眼前,能提高视力的原理是一样的。

另一原因是,由于眯眼上下眼睑对眼球有一种压迫作用,使眼球前后径有一定的缩短,还可使角膜变的比较平缓,使角膜的屈光度有一些下降,这两种因素都可使光线通过眼屈光系统后,聚焦点向靠近视网膜移动,当然就可使近视眼的视力有所提高。

112.为什么14岁以下儿童要采用散瞳验光?

答:青少年眼的调节力特别强,近距离看书时间太长,控制眼调节的睫状肌很易产生痉挛,本应看远时调节放松,但因睫状肌仍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就使眼呈显近视状态。如果这时验光,得出的近视度数是不稳定,是假像的,这部分近视在休息一定时间后就会恢复,但如果配戴了近视眼镜,就会使这部分本来可以恢复的近视变成了永久性的近视,即变成了真性近视。采用睫状肌麻痹剂后,睫状肌暂时失去了调节作用,此时验光结果,是真实的屈光状态,配眼镜所矫正的是真实的近视。但14岁以后眼的调节能力已减少很多,可以直接验光检查。如果以前已戴近视眼镜,则可以不经过散瞳就可直接验光配镜。

113.理想的睫状肌麻痹剂应有何特点?

答:理想的睫状肌麻痹剂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作用迅速;作用力强;副作用小;恢复迅速。

根据以上要求,一般用的睫状肌麻痹剂有阿托品、托吡卡胺、后马托品和环茂苯胺酯等。

114.一般睫状肌麻痹剂的作用时间有多长?

答:在常用睫状肌麻痹剂中,阿托品作用最强,但达到峰值和消失时间也最长。要求日点3次,连续点3天,在点后2小时才可达峰值,全部作用消失需10~14日。

托吡卡胺效果也可以,但达峰值和消失作用时间最短,常在验光中应用。使用方法是:点药两次,间隔为5min,点后20min后达峰值,全体作用时间为4h一6h,但麻痹作用比阿托品差。

后马托品,要求在10min一15min之间点6~8次,40min后别能达峰值,作用时间36h,麻痹效果较差,用药后残余调节力较大,所以在验光中很少应用。

环戊苯胺酯,要求在5min之内点药2次,待25min后达峰值。

115.使用阿托品散瞳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要注意患者的年龄和肤色。深肤色者(黑种人)用1%的阿托品,浅肤色者用0.5%的阿托品,5岁以下儿童用0.25%阿托品。

由于阿托品毒性大,要杜绝误服,当出现红斑、皮疹,面部潮红发热时,应停止使用。阿托品产生的这些副作用,是由于点眼时,药沿泪道进人口腔,通过消化道被吸收。为避免中毒可改用阿托品眼药膏。

116.点用654—2类眼药为什么能防治近视眼?效果怎样?

答:654—2是一种抗胆碱类药物,是采用人工合成的一种药品,据说它具有抑制睫状肌收缩,避免调节痉挛,使晶状体变为扁平,屈光力下降,以达治疗近视目的。这种药还有扩张血管作用,能改善眼部血液循环,改善调节机能,使视力提高。这种药也有副作用,即麻

痹睫状肌同时,也使瞳孔放大,视物不清,影响学习和工作,但采用0.01%浓度时,既可缓解调节紧张,又不至于使瞳孔扩大到影响学习和工作的程度。实践证明使用这类药物,对近视有一定的恢复作用,对预防和控制近视也有一定效果。

117.如何进行睫状肌麻痹剂的组合点药?

答:这种点药法作用相当于用阿托品,但时间短,具体方法是:先点丙氧苯卡因;②10s 后点2%的环戊丙胺酯;③10s后再点1%的托吡卡胺。丙氧苯卡因可以增强睫状肌麻痹剂的穿透能力,并能减轻因睫状肌麻痹剂所引起的不适。这种组合点药方式产生的最大效用时间为25min。

118.如何进行近视眼的眼镜矫正?

答:一般近视眼可采用普通凹透镜矫正。若有近视眼应及时矫正,这样可以提高视力,有利工作和学习,有利身心发育健康,防止眼的过度辐辏,消除眼疲劳,促进眼的调节和辐辏平衡,可预防或矫正斜视;减小双眼屈光参差,有利建立与发展双眼同视功能,可以预防和治疗因屈光不正形成的斜视和弱视。

近视眼的光学矫正,既可以采用框架眼镜,也可以采用隐形眼镜矫正。

采用眼镜矫正时,应注意如何配戴眼镜,一般—3.00D以下单纯近视患者,配一付眼镜即可,看远看近都用—付眼镜,或看近时不戴也可以,因看33cm处物体时眼的调节力等于+3.00D,所以不戴也可看清。当高度近视时,看远看近都需要戴,但看近时需要戴一付度数较低的眼镜,看近处比看远处低2.00D——2.50D最好,这样看近物既清楚,眼又不易疲劳,眼的近视度不易增大;否则高度近视看近时也用看远用眼镜,就会产生过矫,形成人为性远视,易造成眼疲劳,会加快近视度数的加深。当近视还带有散光时,无论近视度数多大,看远看近都需要戴,但看近时近视度数应比看远低2.00D——2.50D为宜。

高度近视患者看远看近用两付眼镜很麻烦,可以配双焦点眼镜或渐变多焦点眼镜,看远用上光区,看近用近光区,既解决了看远、看近的舒适问题,眼也不容易累,当然眼的近视度数也就不易加深了。

119.用RK手术能治疗近视眼是怎么回事?

答:所谓RK手术,是采用特别刀片,在角膜表面进行辐射状地切割,使角膜结构松弛,周边张力减弱,让表面变平,使近视屈光度下降。加深周边切口可以增加效果,改变切口位置还可以治疗散光。凡具备以下条件者,可以考虑RK手术。①近视力正常远视力可矫正到≥1.0;②屈光度为3.00D~6.00D;③年龄20~35岁;④因工作需要。

(1)手术具体方法眼部作局部麻醉,用特制的手术刀,在显微镜下在角膜表面作8或16条放射状切割,刀深约为角膜厚度的80%,在角膜中央留有3mm35mm的椭圆形光学区。通过刀切的斑痕来改变角膜的屈率,以达到近视的矫正。在动手术前要作详细的检查,包括角膜的厚度、直径、曲率、屈光度、眼压和眼球轴长等。

(2)RK手术效果评价这种手术一般可使近视屈光度下降2.50D~7.50D,一般术后1周左右,视力就明显提高。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手术操作技巧、熟练程度和所选择的手术方法,当然患者年龄,眼部条件(如眼压,角膜径长、厚度、曲率、巩膜硬度及眼球轴长等),另外切口深度和长度对效果的影响也很大。

(3)RK手术的并发症及副作用可能的副作用有:手术中的角膜穿孔、晶状体损伤、前

房出血等;术后反应有:早期刺激现象、球结膜下出血、角膜切口水肿、上皮缺损、内皮细胞丧失和虹膜反应等。有时还有眩光、屈光度变化和视力波动等。

以上并发症和副作用会使视力不稳定、出现散光、近视矫正不足或矫正过度、角膜敏感性下降、对比敏感性能下降和眼肌不平衡等。当然也可能出现内皮及上皮损伤、炎症、新生血管、产生瘢痕、切口破裂和眼部感染等角膜病变。大多数的副作用是功能性、早发性、可逆并可预知和预防的,但也有一些是器质性、迟发性、不可逆、无法估计和避免的。

RK手术对屈光的矫量是不好准确预测的,术后屈光度变化规律难以掌握。RK手术后角膜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伤口完全愈合过程很慢,最长可达3年之久,迟发性切口开裂是RK手术重要的并发症,特别是在外力作用下切口更易裂开,角膜切口的不稳定性最长可达10年之久。

由于以上后遗症和并发症原因,现已很少采用RK手术来治疗近视眼了。

120.PRK手术治疗近视眼是怎么回事?

答: PRK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种屈光性角膜成型术,中文简称为: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准分子激光为一种新型的冷激光,激光介质为氟化氩(ArF),波长为193nm,发出的光子可由组织的分子吸收,使角膜组织细胞的分子链断裂,形成极小的可挥发性碎片。形成的切削面光滑均匀,对周围组织无明显影响,操作由计算机进行,按设计要求控制激光束的形态和能量,用来切削角膜表面,使形成—定的凹面,降低角膜的屈光度,用来矫正近视。

做PRK手术必须选择适合做这种手术的人,具有以下条件者可作为选择对象。①18~25岁;②近视眼屈光度<8.001)、散光<2.00D;③近视稳定期>2年;④无其他眼病与特殊的全身病者。已决定做手术者,若原来戴隐形眼镜,则术前2周就停戴。在术前还要准确验光和一些其他的检查记录并输入电脑,以便检查应用。

PRK手术发展很快,除了对近视治疗外,还可对远视、散光和一些角膜病变(浅层混浊)进行治疗,也可补矫RK后残留近视眼和角膜移植术后的继发性近视眼等。

PRK手术操作方法:由于PRK设备装置的不同,其操作方法步骤也不同,通常一般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除去角膜上皮及切除角膜基质。局麻下采用可卡因或机械法除去角膜-上皮;让患者注视正前方瞄准光点,固定眼球,定位角膜中心;按设计值(术前输入的数据)启动机器,采用激光束切削角膜。角膜光学区一般取3.5~7.0mm,切削深度<50Um,执行完所有程序后,机器自动关闭。操作时间长短与屈光度大小有关,一般全部操作时间为15~60s左右。手术做完后要戴接触镜或加戴接触式眼罩,眼应包扎12h,另外一眼待相隔数日或数月后再进行。如果在手术中出现问题,根据情况酌情处理。

手术效果分析:PRK手术具有快速、简易、效稳、安全、恢复期短和预测性较好等优点,而且基本上不留瘢痕,在一次手术中可以同时矫正近视和散光。

PRK手术的不足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1)屈光矫正不足角膜成形术,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屈光矫正效果难以准确地预测。

(2)屈光度反弹现象 PRK术后常发现屈光度有回退现象。特别是高度近视回退现象更为常见。这种回退现象是由于角膜的特性所决定的,包括角膜上皮永久性增厚、角膜膨胀作用和基质的重塑性。

(3)视力变化 PRK术后视力比戴眼镜提高不少,但也发现不少的患者术后视力未达到正常水平,还有一些人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有一定下降。

(4)晕光现象 PRK术后,有的患者看光源时,在光源周围会发现有光环,即晕光现象,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光线通过角膜切削区时发生的折射现象所致。如果适当加大切削区(直径>4mm)后,则有可能减轻或消除晕光现象。

(5)夜晚视力障碍 PRK手术后,由于角膜屈光特性的改变,可能引起光学像差,可能昼

夜变化处于不稳定状态,夜晚瞳孔放大光学像差大,影响视力大,白天瞳孔小光学像差也小,对视力的影响也小。

(6)角膜混浊与瘢痕的形成 PRK手术后角膜很易引起生理和病理性变化,其中主要的是角膜混浊或叫雾化及瘢痕的形成。PRK手术都会引起角膜上皮下混浊,屈光度越高这种混浊程度也就越利害。混浊最明显期为术后3~6周,以后逐渐减退。

有的作PRK后会产生一定的瘢痕,有人作过统计,PRK术后瘢痕发生率由于屈光度大小不同,也会不同,<6.00D者术后瘢痕形成约占0.5%,而>10.00D者则为>10%。

PRK术后使角膜混浊和瘢痕的形成,恐怕是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7)其他副作用有人做过统计,PRK手术后,可能引起角膜中央区的敏感性显著下降,大多数3个月后可以恢复正常。

总之,PRK的出现和逐渐完善发展为治疗矫正眼的屈光不正提供了更有效方法,但还存在好多问题,有待研究改善。

121.什么叫PTK?

答:所谓PTK是治疗性光学角膜切削术。该手术可用来治疗角膜表层的病变,包括角膜瘢痕、变性、营养不良、复发性上皮糜烂、持续性上皮缺损和静止性单疱性角膜炎等。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具有安全、简便、疗效可靠等优点,这类患者可避免角膜移植。

122.自动板层角膜成形术是怎么回事?

答:这种手术英文缩写为ALK,是近年来角膜手术矫正屈光不正的更先进的一种方法。其方法是在掀开角膜板层后,在下面切削计算好的厚度,切削是采用机械或用准分子激。光在板层下进行,然后将角膜板层复位。此手术保留角膜上皮及前弹力层。这种

方法创伤面小,治疗效果比RK和PRK更好。

(1)近视眼自动板层角膜成形术具体操作是:先用ALK刀在患眼角膜中央区作一个厚度为0.13mm或0.16mm,直径平均约7.5mm的切削,形成—个带蒂的角膜帽,然后将帽翻转,露出角膜创面,再根据需要矫正近视屈光度,在已制好的表格上查出所需的切削面积、切削深度和厚度,然后在创面上切削,最后让角膜帽复位,不需要缝合。由于角膜基质变的扁平,达到矫正近视目的。最大可矫正—35D的近视。

(2)远视眼自动板层角膜成形术其方法是:根据患者所需矫正的屈光度大小及角膜厚度,在已制好的表格上,查出应切削的角膜帽面积大小,就可以操作进行切削。切削厚度为角膜厚度的70%-80%。切削后将角膜帽复位,不需要缝合。由于眼压的作用下,使手术切削区略向前凸,使角膜的曲率增大,达到矫正远视的目的。司以矫正6.50D~10.OOD的远视。

ALK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于近视和远视患者,在屈光度稳定和矫正视力正常情况下,均可考虑采用这种方法矫正屈光小正。对于有角膜炎、自身有免疫性疾病和糖尿病患者,均不宜做这种手术,特别是圆锥角漠患难者,绝对不能做。

ALK手术的优点很多:术后不需要缝合,痊愈快、恢复期短、精度高,屈光矫正误差在±1.OOD之内,还可以同时矫正散光。

123.什么是表面角膜镜片术?

答:这种手术是在患眼的角膜表面前弹力层上,或在角膜前部板层切除的植床上缝合一个车削好的角膜镜片。该角膜镜片可以根据需要车削成增加或减少角膜表面的弯曲度,从而

达到矫正远视或近视的目的。如果缝合的镜片是中间厚边薄的,则术后角膜的屈光力增大,可用来矫正远视和无晶体眼。如果缝合的镜片是中间薄边厚,则可减少角膜的屈光度,可用来矫正近视。

角膜镜片术一般适应于不适合人工晶体植入及不能耐受戴角膜接触镜的无晶体眼、圆锥角膜早期和小切开孩无晶体眼。一般专家认为单侧高度近视,双眼屈光参差较大的高度近视患者适应,但不适应于进行性近视患者。

术后并发症,主要是角膜层间上皮植入、矫正可能不足或过矫等。此法美国一般不用来矫正高度近视。

124.如何采用巩膜缩短术来矫正近视?

答:该法是在眼球赤道部环状切除巩膜一周后,再将前后巩膜缝合起来,就可缩短眼球的前后径长度,使聚焦点向后移到视网膜上。该法对高度近视疗效可靠,据说每环形切除巩膜lmm宽,就可减少—1.00D。由此可以看到,用该种方法可以治疗高度近视;但是这种方法操作难度大,危险程度也高,且不能解决后巩膜葡萄肿的问题,术后近视仍可继续发展。由于以上原因,该法应用较少,不适应用于中、轻度近视患者,只适用于高度近视患者。

125.后巩膜加固术能治疗近视吗?

答:后巩膜加固法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变性近视。变性近视约占近视患者的2%左右,多数与遗传因素有关。发病机理是眼的后部巩膜变薄,可由正常值1.00mm变到0.2mm,眼轴不断变长,形成后巩膜葡萄肿,使近视度数不断增大,配眼镜,视力矫正效果也不好,最后由于黄班部变性、黄斑新生血管形成及发生视网膜脱落导致视力丧失。采用这种手术加固了后巩膜,可以防止后巩膜葡萄肿的发展,以达到稳定近视度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适应症:凡是以下情况患者,均可考虑做后巩膜加固术。

(1)有黄斑区后巩膜葡萄肿,近视度数在-10.00D以上,血管造影显示有视网膜变性,视力下降,最好在视力降低到0.2以前进行手术为好;

(2)近视度数在—8.00D~—10.00D以上,且每年增加—0.50~2.00D以上患者;

(3)近视度数在—5.00D~—6.00D以上,且继续发展较快者,即使视力可以矫正到正常,也应手术治疗;

(4)视网膜脱离者,在视网膜复位手术进行的同时进行巩膜加固术。

禁忌症:凡是以下情况者禁止做后巩膜加巩术:(1)有—8.00D以下的一般近视患者;

(2)单眼患青光眼;(3)有视网膜脱离或白内障手术史者;(4)眼部有慢性炎症者。

后巩膜加固术方法简介:将异体巩膜或自体阔筋膜剪成较宽的加固带,经抗生素浸泡处理后明视下紧压黄斑部巩膜葡萄肿区域,使较大面积地均匀受压,两边分别缝合于上下直肌附着点鼻侧后部,使眼轴缩短,近视度下降,并可阻止后巩膜葡萄肿的继续发展。

手术效果一般较好,视力可以提高,且比较稳定,能有效地控制近视的发展,以及后巩膜葡萄肿和黄斑变性的发生和发展。

126.什么情况下可采用摘除晶状体治疗高度近视?

答:原为正视眼者,一旦摘除了晶体后,就变成了+11.00D左右的远视眼;若原为—11.00D 左右的近视患者,一旦摘除了晶状后就可变成正视眼。所以通过摘除晶状体可以治疗高度近视刚这种手术的特点是一种损伤性手术,结果是不可逆的,屈光的变是向远视方向单向性的变化。这种手术适合于以下近视患者,①近视>16.00D;②矫正视力为正常视力的1/6——

1/10;③眼底有明显病变;④年龄在15——30岁之间;⑤体力劳动者及单眼高度近视患者病变。不适合于做这种手术的病人有:①近视屈光度<16.00D;②矫正视力较好(为正常视力的1/2——1/3以上者);③眼底无显病变、玻璃体明显混浊或出血;④有视网膜脱落史;⑤两眼不同视者。

晶状体摘除后屈光度的改变可采用ostwait,计公式计算:

F=(K3K’/2)

式中 K’——手术前屈光度(D);

K——为正视眼屈光常数(10~11)。

年龄<30岁患者术后视力可提高0.31,超过30岁可提高0.11年龄越小,术后视力增加越明显,多数人最好矫正视力可达0.5~0.6。

术后情况及可能产生的并发症:晶状体摘除后,眼的调节力没有了,看近困难。手术后近视是否还会进展?说法不一,有人发现术后黄斑病变扩大,散光增加。可能产生的并发症有:玻璃体且出、虹膜炎、青光眼和视网膜脱离等。应该肯定的是术后视力都会有一定提高,还有预测性好、效率高,可解决高度近视屈光度。

因摘除晶体的眼屈光度多数不相同,单纯依靠摘除晶状体而达到正视眼是不多的,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是植入一个合适的人工晶体。当然植入的人工晶体必须合适地选择和精确的设计计算。

127.什么是远视眼?远视眼分几种类型?

答:眼睛在完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聚焦成像在视网膜后的眼,叫远视眼。

远视眼的分类有以下几种方法:

(1)轴性远视一般眼球的前后径长为24mm,若小于24mm时,光线在眼无调节情况下聚焦成像在视网膜后,形成远视眼。眼轴每短lmm,就能产生3D的远视。这种远视是由于眼轴比正常情况短而形成的,所以叫轴性远视。

(2)屈光性远视眼轴长短正常,但由于眼的屈光能力比正常为低而形成的远视叫屈光性远视。根据引起屈光大小的因素,又分为曲率性远视和屈光指数性远视。

①曲率性远视由于角膜表面的曲率比正常者小,即曲率半径较为大,使角膜变得扁平,影响到眼屈光系统屈光能力下降,而形成远视眼。

②屈光指数性远视由于角膜、房水和晶状体任一个或几千屈光指数偏低,或玻璃体屈光指数偏高,都会使眼屈光系统屈光能力下降,使经过眼屈光系统的光线聚焦成像在视网膜后而形成远视眼。

(3)按眼的调节与远视眼的关系分类

①隐性远视凡经过睫状肌麻痹剂才能暴露的那部分眼的调节力,称为隐性远视眼,;有不少青少年虽然是远视眼,但可以保持正常视力,就是这种原因。

②显性远视眼它包括可矫正的远视眼和绝对远视眼两部分。可通过眼睛的自身调节而克服的那部分远视叫可矫正的远视,而只有通过镜片才能矫正的那部分远视叫绝对远视,可矫正的远视和绝对远视之和为显性远视。隐性远视和显性远视之和为总远视。隐性远视眼

(4)按远视度数大小分①轻度远视:<2.00D的远视;②中度远视:+2.00D~+6.00D 之间的远视;③高度远视:6.00D以上的远视。

128.远视眼有何症状?

答: (1)远视眼在视力方面的症状轻度远视眼,由于可以使用调节力来克服屈光缺陷,

所以一般不会出现视觉症状,特别是青少年,因调节力很强,不但轻度远视,即使是中度远视看远也不会出现任何视觉症状,往往在看近时,由于调节力不够用了,远视才表现出来。

由于远视眼看远、看近都需要用调节力,往往不能矫正到正常值,特别是中度以上远视,更是如此。对于青少年要及时发现,及时矫正,否则由于看远、看近都有需要调节力,可能产生视物不清,影响了眼睛的发育,会使视力减退,甚至产生内斜和弱视。

(2)远视觉疲劳症状远视眼无论是看远还是看近,都需要用调节力,看近时要求用更大的调节力,这是易引起视觉疲劳的原因之一。另一个易引起视觉疲劳的原因是,看东西时所需要的调节和辐辏不相匹配,它们经常处在既互相协调又不停地互相竞争之中,使视觉系统时刻处在紧张状态而得不到休息,所以易引起视觉紧张和视觉疲劳状态。具体表现在视物模糊、看书错行、眼球有压迫感、酸胀感、眼球深部疼痛和不同程度的头痛等。眼球本身也可能充血或流泪。头痛部位多在额部和眶上部,有时还会有恶心和呕吐等现象发生。由于眼调节引起的这种疲劳,其特点是休息片刻就有一定好转。

(3)高度远视眼的眼前部和眼底变化高度远视眼的眼前部变化;表现在眼球充血,眼球小而凹陷,睑裂变窄。一般远视眼的前房较正视眼浅,所以远视眼比较容易发生青光眼。

高度远视眼眼底比一般眼底略带浅灰白色,视神经乳头边界不清,绕视乳头边界不清,且有放射状绢纹反射,视乳头略显充血,外观和视神经炎相似,但并无真视神经炎时的明显视力和视野障碍,所以把这种神经炎称为假性神经炎,出现这种假性神经炎和几率比正视、近视和散光眼出现的几率要大。

129.远视眼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答:远视眼的形成有两种原因:一是由于眼轴较正常为短,另一原因是由于眼的屈光系统屈光指数较正常者为低所致。以下分别简述之:

由于眼轴较短形成的远视叫轴性远视。人刚生下来眼轴前后径约为17.3mm,正常人是24mm,所以婴幼儿都是远视眼。随着年龄长大眼轴逐渐变长,若在发育过程中眼轴没有达到正常值,就会形成远视眼。成人眼轴的长短变化不很大,很少有人超过2的。按眼屈光学计算,眼轴每短lmm,就会产生3.00D的远视,因此轴性远视眼很少有超过6.00D的。但个别的或由于病理性发育中,可能产生很大的远视,如小眼球,远视程度可达24.00D。

由于眼的屈光系统的屈光体表面曲率较小所形成的远视叫曲率性远视。特别是角膜是最易发生曲率变化的部位,它可能是先天性的平角膜,亦可由外伤或角膜疾病所致。角膜的曲率半径变化,每增加lmm,就可以产生6.00D的远视。在这种曲率性远视眼中,只有很少的角膜能保持球形,所以几乎都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散光存在。

还有一种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屈光能力下降而形成的无视眼,叫指数性远视眼。这种远视一般是由于年老后发生的生理性变化和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中所引起的病变所致。有的是由于先天性或眼外伤及眼病所引起。如果无晶状体则可形成高度远视。

130.远视眼的调节有何特点?

答:正视眼在看远时不需要调节,只有在看近时才需要用调节力远视眼在看远时,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聚焦成像在视网膜后,在视网膜上形成模糊不清的像,此时在脑神经的指挥下,眼的睫状肌发挥作用,使晶状体变凸,使光线的聚焦点移在视网膜上,即远视眼看远时也需要用力调节,当然看近时需要用更大的调节力。所以远视眼的特点是看任何距离的物体都需要用调节力。

131.什么是老花眼?

答:老花眼和远视眼都是看近不清楚,都戴凸透镜片矫正。好多人认为两者性质是一样的,实质上两者性质完全不同,远视是一种病理性变化,而老花不是病理变化,是一种人体生理老化现象的表现。老花眼一般是看远清楚、看近不清楚,而远视眼,看近看远可能都不清楚。人眼看远一般不用调节力,而远视眼看远也需要调节,看近需要的调节更大,且比其他类型的眼所用的调节力要大,其多用的调节力就是远视眼看远时所用的调节力。随着年龄的增大,眼的晶状体逐渐老化,弹性下降,睫状肌的功能也在逐渐减弱使眼的调节功能下降,所以人到45岁左右时,因调节力下降,在原来距离之内看书看报就不清楚了。因距眼越远所需的调节力越小,所以把东西放远一些就清楚一些。当把物体放远一些,眼本身的调节力也不能满足需要时,这时就应该配老花镜,用凸透镜的作用来补偿已失去的调节力。一般两眼的老花程度是同步的。

132.为什么远视患者老花的早?

答:人眼的调节能力一般差别不大,但远视眼看远也需要调节,但正视眼和近视眼只有看近时才用调节,无论什么眼看近所需增加的调节力大致相同。当人到45岁左右时,眼的调节能力都下降了,但看近距离物体时,可能一般眼所具有的调节力还能满足看近所需要的调节力,而对远视眼则可能已不够用了,必须借助老花镜帮助方可看清物体。因此远视眼的人老花现象就出现的早。

133.近视眼患者是否会老花?

答:随着人年龄的增大,晶状体老化使弹性下降和睫状体功能下降,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所以眼的老花不管是什么人,眼的状况如何都会老花的,所不同的是表现出老花现象出现的迟早不同而已。远视眼出现的最早,正视眼次之,近视眼最迟。其原因是,不同屈光性质的眼,当注视同一距离目标时,所消耗的调节力不相同。例如,不同屈光性质的眼分别注视33cm处物体,则正视所用的调节力为3.OD,—3.00D近视患者不需要调节力,而十3.OD远视患者则需要用6.OD的调节力方可看清物体(参阅眼的调节力及近点与远点有关问题解答)。由于以上原因,近视眼出现老花现象要比正视眼和远视眼为晚。如近视为—3.00D,则到60岁时,可以不戴眼镜就可以看清近处物体,若原为—6.00D近视,则看近时只戴—3.00D近视镜即可,这些现象都是由于眼老花而形成的,所以近视眼迟早也会老花。

134.根据年龄如何估计老花度数?

答:人在看近时,需要用调节力,所用的调节力不大于眼总调节力的2/3,留有1/3以上储备调节力,这时看东西舒服,眼睛就不易产生视觉疲劳;否则眼睛易累,会产生眼睛疼痛,流眼泪,看书字迹不清楚等疲劳症状。老花镜的度数,也应根据上面的原则,保证眼留有一定的调节余量而定。年龄越大,眼本身的调节能力越下降,即所戴老花镜度数也应越大。所需老花镜度数与年龄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135,老花眼有何症状表现?

答:人到45岁左右,在看书报时,首先感到细小字迹模糊不清,不由自主将书报向远移,就可以看得清楚一些,这种情况在晚上或光线不好的环境,更常见。随着年龄增大,这种情况更厉害,当物体移至一定远后,再向远移也不能看清了。必须配戴凸透镜来补偿调节力的不足。如果不戴老花镜,勉强地看书看报,就需要眼过多地用调节力,让睫状肌过度地收缩,

再加上眼超量用辐辏,必然会引起和加剧眼的视觉疲劳,如肩酸、头痛、读书易困等症状都会出现。

老视出现的迟早与轻重,除与原眼屈光状态有关外,还与工作性质有关,如:修表、刻字、书写、打字、裁缝;业近距离性工作者老视出现的早,老视度数也较大;而从事较远距离工作者,如绘画、书法、木匠等老视出现的较晚,度数也较小。

136.为什么有的人60岁以后反而老花程度下降?

答:一般人的年龄越大,其老花程度应该越大,但有一些人可能正好相反,60岁以后老花程度反而下降了,其原因是,60岁以后由于晶状体核化,即晶状体致密度增大,折射率上升;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初期和膨胀期,由于晶状体变凸,使中央部分屈光度增大,以上两种原因都可使光线通过眼屈光系统后聚焦点向前移,所以看近时反而视物清楚了。

137.选择何种饮食和药膳可防治或延缓老花?

答:老花实际上也属于人的衰老现象之一,我们采取一定措施后,也是可以推迟发生的。按照抗衰老的治疗原则,要想推迟老花的也现,在选择饮食上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应多吃一些含蛋白质高的食物因眼球组织是以蛋白质为基础的,眼内组织细胞在代谢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蛋白质更新,蛋白质对晶状体的调节功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食用时主食应以大米、小麦、玉米和豆类等,副食应多吃瘦肉、鱼和禽类等。

(2)脂肪应少摄人特别是动物脂肪,摄人过多时,可使血脂和胆固醇升高,易得老年性眼病,对眼的调节有影响,所以在生活中应尽量少吃猪油、黄油和油炸食品等含脂肪和胆固醇高的食物宜多食低脂奶、脱脂奶和其他奶制品。

(3)糖类食品糖摄人多时会变成脂肪贮存起来,可导致肥胖和动脉硬化,易得眼病影响视力,所以应控制糖的摄人量。

(4)盐类食盐摄人过多,会增大血液循环量,引起血管收缩还可能引起痉挛,导致动脉硬化,可能发生多种老年性眼病,影响眼的调节,所以饮食应清淡些,少吃含盐量多的食物。

(5)维生素缺维生素A可导致夜盲;维生素B族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改善眼组织的营养;维生素C能预防血管变脆,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维生素E能增强细胞活力,能延缓衰老。以上维生素能加强晶状体调节功能,防止晶体混浊起一定作用,因此,应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大豆、花生、黑木耳;新鲜水果如苹果、梨、蜜桔;新鲜蔬菜,如胡萝卜、芹菜和菠菜、鲜辣椒等。

(6)微量元素钙、锌、铁等微量元素对眼睛的生化及功能可发挥重要的作用。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磷铁等物质,可多食用。另外,喝牛奶是易吸收的一种补钙方法。

经研究以下食品对抗衰老是有一定作用的:如蜂王精、蜂密、花粉、何首乌、莲子、核桃仁、桂圆、黑芝麻、黑木耳、白木耳、红枣、人奶和甲鱼等。以上这些食品对延缓老花眼的发生发展,减少眼疲劳会起一定作用。

经研究以下中药对抗衰老和明日有一定作用:枸杞子、萸肉核桃、菟丝子、地黄、桑椹、肉苁蓉、巴戟天、仙灵脾、女贞子、灵草、黄精等。以下介绍几种药膪,供参考。

①党参20g、黄芪20g、生姜5片、粳米100g,混在一起煮粥食用,可以早晚一次食用。

②胡桃丸,胡桃仁200g,捣膏,再加破故纸、杜仲萆薢末各200g,捣均人前膏。每次空心温酒盐汤服下50丸。

138.适合于中老年人的眼保健操是什么?

答:以下眼保健操适合于中老年人。

第一节动作按、敲、揉攒竹穴按,用双拇指端罗纹面置于穴位上,按下时吸气,呼气时还原有酸胀感为佳,重复5——7次。

敲,以双中指指端有节奏地敲穴位,重复16次。

揉,以双中指指端螺纹面揉穴位,按顺、逆时针方向各8次。

第二节动作按、揉、敲睛明穴。

第三节动作按、敲、揉上明穴。

第四节动作按、敲、揉瞳子穴。

第五节动作按、敲、揉承泣穴。

第六节动作按、敲、揉四白穴。

第七节动作按、敲、揉太阳穴。

第八节动作运动眼球。

吸气时,双眼球向上(左、左上、右上)方转;呼气时,双眼球向下、(右下、左下)方转。重复5—7次。

第九节动作锻炼睫状肌。

先紧闭双眼,几秒后尽量睁开双眼,尽力远望;看远处标几秒后,再看自己的鼻尖,重复5~7次。

第十节动作眨眼运动。

双眼紧闭,两手掌摩擦到热,趁热将两手掌分别紧贴双眼球,同时睁开双眼,眨眼8次,重复3遍。

第十一节动作轮推眼眶。双食指屈成弓状,分别以第二指节桡侧面紧贴上眼眶,由内向外、上后下,再先下向上,抹推眼眶。

(1)攒竹位于眉内侧端左右各一。

(2)天应攒竹穴下10mm即是,左右对称

(3)睛明穴位于眼框内壁与鼻根尖,内眦角上方约3mm处。取穴时,正坐闭眼,眼内眦角内侧3mm再向上3mm。

(4)鱼腰又名印堂,位于眉中间;正坐平视时,于眉正中点或眶上缘中点,正对瞳孔处。

(5)丝竹空位于眉之外端,略入眉处。

(6)太阳穴又名当阳,位于眉梢与外眦角连线中点外一横指凹陷处。

(7)瞳子髂穴又名前关,在眼框骨外侧缘有一凹陷,距眼外角约16mm处。

(8)承泣又名面髂,正坐平视时,正对瞳孔,在眼睑下缘与眼眶下缘之间。

(9)四白正坐平视时,正对瞳孔,在眼眶骨下缘中点下约lOmm处,用指甲掐切有一凹陷,即眶下孔或眶下切迹处。

139.老视眼如何矫正?

答:目前老视眼的矫正治疗,一般还是采用配戴老花镜,借助凸透镜的屈光力来替代眼睛已失去的调节力,把近点移到习惯工作距离之内。眼镜要配的合适,必须了解患者工作性质和习惯近工作距离,患者看远时眼睛的屈光度,眼本身具有的调节能力大小,根据这些情况给于合适的矫正镜片。所配的眼镜,不但应保证看近时所需要的屈光度,且还应保存1/3储备调节力,这样才不易引起眼的视近疲劳。例如,某人正视眼,平时近工作距离为25cm,此时需要保持4.00D的调节力。该人近点在50cm处,知他还有的调节力为2.00D。根据应

保留1/3储备调节力的原则,该人能使用的调节力为2.OD23/3≈1.3D,则老花镜应为十2.7D,这样该人就能保证在25cm处看书学习,既可看得清楚又不易产生视觉疲劳。如果某人为非正视眼,则首先应准确地测定远用屈光度,然后再考虑习惯近工作距离时的眼镜屈光度,使人戴上眼镜后眼的远点应在无限远,近点应在习惯近工作距离。

140.远视眼可能有哪些合并症?

答:(1)远视眼与老视的关系远视眼看远也需要调节,才能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因此,远视眼看近时,比正视眼要多用远视光度的调节力,实际上所能运用的只是所剩余的调节力,所以近点要比同龄正视者远,这样近点也就较早地远移于读书距离之外,所以老视出现的就早。远视度越大,则出现老视现象就越早。

(2)远视与调节紧张的关系由于远视眼看远需要用调节力,看近需要更大的调节力,即时刻都存在着生理的调节紧张状态,很易产生调节紧张和调节痉挛,远视度数越高,出现这种症状就越厉害。

(3)远视与内隐斜的关系由于远视,使眼的调节和辐辏关系失调,易产生内隐斜或内斜视,特别是中等以上远.视,更易产生。在正常情况下,眼的调节和辐辏是互相协调一致的,即用多大的调节,就需要用多大米角的辐辏,反之亦反。但远视眼就使这种协调关系破坏了。例如,远视眼看远时,不需要用辐辏,但需要用调节力,才能使聚焦在视网膜上的影像移到视网膜上产生清晰的视力。因此视近时,远视眼所用的调节和辐辏大小不一样,所以远视眼易产生调节性眼疲劳。由于过多使用调节的影响下,使辐辏也过多地使用,因此平时会产生眼球向内转的倾向,就产生了内隐内斜视。

四、远视与弱视伴有内斜视的远视患儿最易发生弱人统计过,在内斜视患者中,弱视约占50%。其原因是在常使用那只少用调节作用的眼睛,度数较高的那只眼睛,经不用状态,时间一长,就退化,形成弱视。在不伴有斜视的。性远视眼时所见到的弱视,是基于以下原因:即高度远视是天发育异常而形成视力障碍,其次因素是废用或抑制所致。

小儿远视患者合并内斜视时,假如早期戴用完全矫正刚数可以防止弱视的发生和发展。

五、远视眼与青光眼远视眼产生的症状有时和青光发生的自觉症状相似,所以经常会出现误诊。据文献记载,一般远视眼比正视眼和近视眼较易发生青光眼。有人统计,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远视较多,而开角型青光眼近视略多。高度远视患者开角型很少,而高度近视则很少有闭角型青光眼。

141.远视眼和正视眼如何诊断鉴别?

答:鉴别正视和远视眼最简单的方法是在患眼前加一个+0.50D凸透镜片,看视力变化情况,如果是正视眼,此时就变成了—0.50D的近视眼,使视力下降;如果加上镜片后视力不变或有上升时,则可证明是远视眼。

142.如何鉴别远视眼与老视眼?

答:远视眼与老视眼都是采用凸透镜来矫正的,但实质不—样,远视眼看远看近都需要用调节力,所以一般看远看近都不太清楚,要想看清楚,一般看远看近都需要戴凸镜片;而老视眼看远清楚看近不清楚,戴上凸透镜后只能看近不能看远。

143.远视眼与近视眼如何区别?

答:在眼前加一个+0.50D镜片,若视力下降,眼可能是正视或近后在眼前改放一个—0.50D

镜片,若视力上升,则该眼是近如果发现视力波动,有时高、有时低,则眼可能是假性近视,亡眼可能是正视或远视,眼的屈光性质不易确定,此时应滴睫苯痹剂,使眼的调节静止,然后用上述方法确定眼的屈光性质即可。

144.什么叫获得性远视眼?它分几种?

答:所谓获得性远视,是指眼因为药物作用、中毒、生理情况改变视引起的远视,一般把它分成以下几种:①药物性远视;②肉毒杆菌中毒性远视眼;③眼外伤合并晶状体后脱位、黄斑区水肿、睫状肌挫伤所引起的远视眼;④眼眶部肿瘤合并眼球后部受压所致的远视眼;

⑤老视性远视眼;⑥眼内肌麻痹引起眼调节麻痹性远视眼;⑦平角膜所致的远视眼;⑧无晶状体远视眼;⑨先天性远视眼(如:先天性短眼球和小眼球)。

145.哪些药物可以引发远视?

答:下边的药物有可能引发远视:氯奎、酚噻嗪、眠尔通、苯海拉明、阿托品或颠茄酊、大麻类、丙咪嗪、重酒石酸五吡咯烷等。这些的能引起调节机能障碍,有的能引发角膜病变和视网膜病总的来看是由于这些药物的作用产生调节机能障碍使瞳孔致。因瞳孔放大后,球面像差加大,远离光轴的光线聚焦点成像聚焦到视网膜后而形成远视眼。

146.远视眼如何矫正治疗?

答:远视眼的治疗主要依靠眼镜,有些也可以采用药物和手术治疗。

(1)眼镜矫正采用凸透镜来矫正远视,所用凸透镜的主焦点应和眼的远点相一致,这样就能使平行光线在眼的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焦点。

矫正远视时,首先要考虑年龄因素,小孩远视因本人的调节方很强,再加上一般是生理性的,所以可不进行矫正,或年龄稍大,但有充足的调节力,且看远看近都清楚,并无视疲劳和斜视者,也可以不配眼镜矫正。如果虽是儿童但度数较高,视力不好,或有视疲劳及内斜视者,则必须配镜矫正。

对儿童远视患者验光时必须采用散瞳,使睫状肌完全麻痹情况下进行,一般给镜原则是比散瞳结果低0.5D~1.0D,以适应睫状肌的张力;但是若有内隐斜或内斜视者,要给足度数,完全矫正,以利消除内斜视。只有在远视度数太高,无法接受时,才适当降低矫正镜度数。如患儿有内斜视,配完全矫正眼镜,但睫状肌的麻痹作用消失后,又因睫状肌恢复调节痉挛,使视力下降,且会出现头晕、眼花等症状,所以患儿不愿意继续戴镜。这时可采用每天或隔日滴用0.25%阿托品一次,以达到对眼镜的适应。对少儿远视数因随年龄增大而下降,所以每年应验光一次,根据远视度的降低,逐渐减低眼镜度数,否则会影响眼的正常发育,甚至可能诱发外斜视。

对于辐辏功能不全的人,可作部分矫正;否则可能由于对远视的矫正,增大眼的辐辏,导致眼肌疲劳,造成新的不适。

(2)药物治疗有的人由于远视引起调节痉挛者,可以滴用1%的阿托品,以消除调节痉挛。对有明显远视性内斜视者,为了能很好地配戴全矫眼镜,滴0.25%阿托品液,使患儿能坚持戴镜治疗。

还有人采用毛果云香碱溶液(缩瞳药)滴眼来治远视眼,方法是用0.5%~1.0%毛果云香碱液滴眼,每日1次睡前滴,6天为一个疗程,一般进行2~4个疗程即可见效。原理可能是由于刺激睫状肌,促使调节机能恢复的缘故。

(3)手术治疗一般手术治疗有“巩延伸术”,采用手术方法使眼轴延长来治疗远视;还

屈光不正教案

屈光不正 1.眼屈光系统组成: 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2.眼的屈光: 光线进入眼的光学系统,在视网膜黄斑部成像称为眼的屈光。 5.屈光度的形成 人眼总屈折力的大小是由各屈光要素的代数和。 例如: 中+中+中+中=正视眼 高+高+低+低=正视眼 高+高+高+高=近视眼 低+低+低+低=远视眼 6.眼屈光系统的光学常数 7.简化眼: 三对基点: 焦点、主点、结点。 前焦点(距第一主点) 后焦点(距第二主点)+ 第一主点; 第二主点; 第一结点; 第二结点; 二、眼的调节与集合 调节定义: 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体的 曲率(弯曲度),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 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 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 称为眼的调节。 调节——晶状体的弹性和睫状肌的肌力。 机制: 平时睫状肌松弛使悬韧带保持一定紧张度,晶状体被牵拉而扁平,屈光力最小,有利于视远。视近时环形睫状肌收缩-->睫状冠形成的环缩小,放松晶体悬韧带-->晶体凭本身的弹性和晶体囊的张力前凸-->在结点前移和屈率变大两种作用下增加了屈光力。 调节范围与调节力、调节幅度: 调节近点: 经过眼的调节所能看清楚的最近距离。 调节远点: 无调节作用下所能看清楚的最远距离。 调节范围: 远点与近点距离之差称为调节范围。 调节幅度、调节与年龄 眼所能产生的最大调节力称调节幅度。

调节力与年龄有关: 青少年调节力强;老年人调节力弱,视近困难症状(老花眼)。 调节与屈光状态无关:无论正视、远、近视及散光人其绝对调节力基本相同,但是调节近点、远点与屈光不正有密切关系(详见各论)。 第二节 正视、屈光不正与老视 一、婴幼儿的屈光状态和发育 新生儿眼轴长度12—16mm,和发育成熟的眼球相比,需要增长8—11mm。从数据看,外界光线要聚焦在视网膜之后,造成20D左右的远视,实际并非如此。 新生儿眼轴短,角膜屈率小,晶体呈球形,眼的屈光系统,折光力强,使外界光线仍可聚焦在视网膜上。 成人眼球重约,前后径 24mm, 新生儿只有 2g 及 16mm, 婴幼儿多为远视,随着生长眼球前后轴越来越长,远视便逐渐减退。 婴幼儿的屈光状态和发育 婴幼儿由于受眼轴的影响,存在轻度远视可以视为生理现象,远视度数不应超过3—4D。随眼球发育,眼轴延长,年龄到青春期时,可以逐渐变为正视。远视便逐渐减退;近视逐渐增加。 正视眼 定义:在调节静止时,外界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称为正视眼。(屈光正) 正视眼的远点在无穷远。 屈光不正(非正视眼) 定义:在调节静止时,外界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不能准确地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称为屈光不正。 一、近视眼 定义: 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成为近视眼。 近视眼的远点在眼前某一点。 分类 按屈光成份轴性:眼轴长多见 屈光性:球形晶体、圆锥角膜 按近视程度轻度 < 中度— 重度 > 按屈光成份分 轴性近视──屈光力正常,但眼前后径(轴)过长。眼轴每长1mm,近视增加3D。某些青少年发展到成年期,眼轴逐渐增长,发展过快,视力不能矫正,度数较高,称为进行性近视或恶性近视。 屈光性近视─眼轴长度正常 角膜、晶体,曲率过大,弯曲度过高。

眼屈光和屈光异常

第三章眼屈光和屈光异常 79.什么是标准眼? 答:所谓标准眼是指眼的结点(光学中心点)位于角膜前面之后方7mm处,距视网膜黄斑凹为15mm,脉络膜与巩膜厚约lmm,眼球前后径为23mm;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人眼后,经屈光系统后正好聚焦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根据以上要求设计的眼就称为标准眼。 80.从几何光学来看,眼的屈光系统有哪三对基点?各有何特性? 答:两个主点、两个结点和两个焦点,叫做眼球的三对基点。 眼的主点是光轴通过主平面的点,是屈光系统成像的参考点,焦距、像距、物距等都从此点算起。主点有两个即前主点和后主点,前者距角膜前面1.75mm,后者距角膜前面2.1mm,由于两者相距很近,可以看做是一个点,位于眼的前房。 眼的结点又称为结节点,即眼屈光系统的光学中心,约在角膜后7mm处,经过光学中心的光线不发生偏折。眼使用调节力时结点移动的距离与显性调节力的大小成正比关系。结点也有前后之分;前结点又叫第一结点,为投射光线在未屈折前与主轴相交之点,位于角膜前面之后6.95nm。所谓后结点又称第二结点,或负结点,是投射光线屈折后与主轴相交的点,它位于角膜前面之后7.32mm。前后结点由于相距很近,可看做是一个点。 主焦点与主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屈折后,在眼球外与主轴相交之点叫主焦点,主焦点又分为前主焦点和后主焦点。所谓主焦点又称第一主焦点,是在眼球与主轴平行的光线向前投射经屈折后与主轴相交之点,该点位于角膜顶点前13.75mm处。后主焦点又称第二主焦点,指外界与主轴平行的光线经屈折后与主轴相交的点,该点位于黄斑与视神经乳头之间。一般位于晶状体后边15.61mm,角膜后面22.79mm处。 前主焦点到眼球光学中心的距离约为15.49mm,叫光轴前焦点距离;后主焦点到眼球光

屈光不正的分类有哪些

一、近视眼 近视是指眼睛在放松的状态下,外界平行光线经过眼球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状态。统计发现高中学生的近视发病率可达75%。 近视发生的病因是复杂的,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常见于一些病理性近视,而环境因素是引起学生近视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与长时间近距离学习有关。 近视的诊断:近视眼的主要表现是看远的东西不清楚,看近的东西清楚。 瞳心圆近视弱视防控中心提示:如果有以下的现象,则说明有近视的可能,看东西经常眯眼睛;看东西喜欢凑近看;经常揉眼睛;经常歪着头看物体;经常皱眉等。 近视的矫正:包括普通的框架眼镜、隐形眼镜(分硬性和软性两种)、人机一体带电理疗和准分子激光手术等。 眼镜:这是平常使用最普遍、最方便的一种矫正方法。比较适合一些度数不高,度数比较稳定又不喜欢戴隐形眼镜的人。但是有些人戴眼镜可能不合适,比如说两只眼睛度数相差大于250度的人,高度近视的人,平常喜欢运动的人,还有一些因为职业或者美观的原因。一些眼镜很多还具有防紫外线功能,比如说一些太阳镜,变色片等都有一定的防紫外线的作用。我国西部地区海拔较高,紫外线较强,户外活动建议多戴这类眼镜。 隐形眼镜:那些不适合戴眼镜的人都可以尝试使用隐形眼镜来矫正近视。戴隐形眼镜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一定要注意清洁卫生,因为它是直接与眼睛接触的,所以不干净的隐形眼镜会把细菌带到眼睛里;第二,眼睛发炎的时候不能戴,因为它会加重眼睛的炎症;第三,长年累月戴隐形眼镜的人建议戴硬性的隐形眼镜,即RGP,因为它比软性隐形眼镜更健康,更不容易出现并发症,但是如果你是偶尔戴一次隐形眼镜,建议戴短时间使用的软性隐形眼镜,如日戴型的,戴一天后就要丢掉。 人机一体带电理疗:带电手法理疗通过对眼部及身体相关穴位的刺激,疏通经络,调理阴阳,气血充盈,使萎缩视神经细胞恢复活力。 激光手术:对于一些不喜欢戴眼镜的成年近视患者,激光手术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激光手术比较适合度数已经稳定2年以上的成年人,因为儿童的近视度数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所以儿童一般不做激光手术。 提示 家长要每隔半年时间带孩子到医院做一次眼部检查,如有近视,要按照医师的建议配戴眼镜。戴度数不足的眼镜不仅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反而还会使孩子的度数加深更快。 二、远视眼

眼屈光学样题1答案

眼屈光样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 1.调节:由远改为看近处物体时,眼睛的晶状体屈光的能力增加的现象。 2.隐斜:即患者存在潜在的眼位偏斜的倾向,但由于融合能力的存在,使这种偏斜表现不出来。 3.远视眼:平行光线经过未调节的眼屈光系统之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 4.老视:由于年龄的增加,患者的晶状体老化,调节能力下降,使患者出现视近困难的生理现象。 5.近视眼:平行光线经过未调节的眼屈光系统之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 6.AC/A:即每动用1D的调节所带动的辐辏量 7.逆规散光:指散光以垂直方面的屈光力较大 8.屈光参差:两眼的屈光度数不等,即可称为屈光参差;但一般由于度数差异大于2.5D时才会造成不适,所以将两眼度数相差达到2.5D 者定位由临床意义的屈光参差。 9.复性远视散光:两条焦线都落在视网膜之后的散光眼为复视远视散光。 10.第一普氏像:物体经过角膜前面所称的反射像。 二、填空(20分) 1、引起调节的刺激因素包括:(模糊的网膜物像、眼对光的分散度、

色像差、球差、扫视运动、距离改变的错觉、心理因素) 2、物理性调节是指(晶状体的可塑性):心理性调节是指(睫状肌的收缩能力) 3、眼的调节是以眼的(主点)为参考点的,而戴矫正镜之后眼镜并非与眼的主点重合,所以戴镜后的调节与正视眼的调节不等。 4、作隐斜检查,其机理为(打破融合力) 5、AC/A的正常值范围是(2~6△/D) 6、一般而言,屈光参差的患者均存在双眼像大小不等的问题,但其差别超过5% 时,患者会因融像不能,而发生单眼抑制。 7、辐辏包括非自主性辐辏和自主性,其中非自主性辐辏又包括 张力性、近感性、融合性和调节性四种。 8、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大类 9、用遮盖法进行隐斜检查时,交替遮盖是用来鉴别有无斜视,而遮与去遮盖则是用来鉴别显斜与隐斜的。 10、用马氏杆进行隐斜的检查,患者左眼戴用水平放置的马氏杆,此时患者看到的应该是一条竖线;若患者双眼观察远处的点光源,发现线在点的左侧,称为同侧的复视,表明患者有内隐斜的隐斜斜视,若用棱镜矫正应用基外的棱镜。 11、若患者双眼观察远处的点光源,发现线在点的右侧,称为交叉 的复视,,表明患者有外隐斜的隐斜斜视,若用棱镜矫正应用基内的棱镜。 12、就调节和辐辏的关系而言,正视眼的调节等于辐辏;近视

眼屈光知识点

大于物,且为倒立实像 3)物体位于两倍焦距处,像与物等大,且为倒立实像,4)物体位于两倍焦距之外,但未到无限远,像小于物,且为倒立实像 5)物体位于焦距以内,因折后光像散开,要将它向后延长相交,则像为直立虚像 (8)凹透镜成像:所成的像总是直立的,虚的,且小于物 柱面透镜 (1)柱镜的光学特性:1)弯曲的表面是圆柱面,有屈光作用。2)在轴方向上,表面不弯曲,无屈光力。 3)经正柱镜,光线会聚4)柱镜同样可以看成由无数三棱镜组成。 (2)轴向标示法:TABO法:观察者右侧水平方向为0;逆时针递增至180.。太阳穴标示法 鼻端轴向标示法 (3)表示形式:Dc 矫正单纯散光例如:+2.00Dc*90 (4)光学十字图:能表示屈光力和轴位置的十字图 +2.00D -1.00DC*90 +3.00DC*180 球面圆柱透镜(1)定义:既有球镜镜度又有柱镜镜度的透镜 (2)特性1)两个主子午线均有屈光力,但大小不等2)用于矫正复性散光 (3)斯氏光锥 眼睛要能看清外界物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透明成像完整且功能正常 光进入眼球后的路程变化由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以及它们的各个屈光界面组成的屈光系统 房水和玻璃体的折射率为1.333 房水屈光率为1.336 眼的全部屈光力量为58.64D,来自角膜和晶体 1、角膜(1)角膜屈光力强大的原因 1)空气与房水之间折射率差别大 2)角膜表面弯曲度 (2)角膜特性:周边部与中央部平坦 2、晶状体结构特点:从外向内逐渐增加屈光介质的密度及其表面的弯曲程度,因而是晶体形成一个周边向中央逐渐增加其屈光力的凸透镜 模型眼与简化眼 1、模型眼 (1)三对基点:一对焦点、一对主点、一对结点 第一焦点:角膜前15.7mm 第二焦点:角膜后24.38mm 第一主点:角膜后1.348mm 第二主点:角膜后1.602mm 第一焦距:15.7+1.348=-17.05mm 第二焦距:24.38- 1.602=2 2.78mm 第一结点:7.078mm 第二结点:7.332mm (2)共同轴:通过眼球前极、结点、回旋点、后极回旋点位于角膜顶点后13.5mm处 (3)屈光系统的光学常数:眼轴长:24.387mm ;眼总屈光力:

眼屈光学样题2

《眼屈光学》样题2 一、名词解释:(10分) 1.屈光参差 2.逆规散光 3.AC/A 4.绝对性远视 5.调节滞后 二、选择题(38分) 1.眼屈光系统的三对基点为一对焦点、()和一对结点 A一对顶点 B一对主点 C一对远点 D一对近点 2. 注视远点时与注视近点时的屈光力之差称作 A调节范围 B调节幅度 C调节远点 D调节近点 3.()指当调节完全静止,其屈折力与视网膜之相对位置关系所呈现的屈光。 A静态屈光 B动态屈光 C正视眼屈光 D非正视眼屈光 4.远视程度超过睫状肌生理张力所能代偿的范围,未被代偿的剩余部分远视度称为()A隐性远视 B显性远视 C能动性远视 D绝对性远视 5.规则散光依各经线屈光状态分为单纯散光、复性散光和() A角膜散光 B残余散光 C顺例散光 D混合性散光 6.调节力等于()的倒数 A调节远点的距离

B调节近点的距离 C调节距离 D调节范围 7.近反射三联征指看近目标时同时发生的()三种现象 A调节、集合、瞳孔缩小 B调节、集合及瞳孔散大 C调节、集合及眼球内转 D调节、集合及眼球下移 8.在规则散光依各经线屈光状态进行的分类中不包括() A单纯远视散光 B单纯近视散光 C混合性散光 D顺例散光 9.当一眼正视或轻度远视,另一眼近视,视远、近物体时互相交替而视,很少用调节,因而不出现视疲劳症状,此为A单眼视症 B双眼视症 C交替视症状 D屈光参差 10.远视眼长期形成的调节张力() A稍休息后可松弛 B可主观消失 C可逐渐加强 D短时间内不能松弛 11.近视眼在看远时由于物象落在(),而不能出现调节 A视网膜上 B视网膜后 C晶状体上 D视网膜前 12.()是指把眼球的各屈光单位以一个曲率半径为5.73毫米的单一折射球面来代替的模型眼。 A模拟眼 B模仿眼 C模式眼 D简化眼 13.()指调节作用时,因晶状体变化而产生的屈光力 A调节远点 B调节近点

光学基础、屈光不正试题和答案

1、眼屈光间质不包括( D ) A.角膜 B.房水 C.玻璃体 D.视网膜 2、角膜是眼屈光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分,它的屈光力占眼球总屈光力的( C ) A 1/2 B 1/3 C 2/3 D 2/5 3. 由于屈光系统的两个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而是在相互垂直的两条轴上形成焦线,称为散光眼。例如两条焦线所成焦点都在视网膜后。即+2.50D/+2.00DC( C ) A.单纯远视散光 B.单纯近视散光C复性远视散光D复性近视散光 4.一正视眼,注视40厘米处的物体,所需的调节需多少(C ) A 1.00D B 2.00D C 2.50 D D 3.00D E 5.50D 5.远视眼可使平行光在视网膜何处形成焦点(B ) A视网膜前B视网膜后C黄斑处D视网膜上 6. 12.下列最为准确的验光是(C ) A电脑验光B物视法C散瞳检影验光D插入法 7.下面对棱镜地描述不正确的是(D ) A 能使光线发生偏向 B 所成的像是虚像 C处方表示既要有大小又要有底向标示 D 作用大小用屈光力表示,其单位为度

8.老视是由于(C) A睫状肌痉挛B随年龄增长晶状体变厚 C晶状体弹性下降,睫状肌功能减弱D随年龄增长晶体混浊加重 9. 下列不属于屈光不正的是( E ) A、近视 B、远视 C、散光 D、老视 E、屈光参差 10.中度近视指屈光力数值() A -3D~-6D B 3D -6D C -1D-3 D D -2D - -5D 11.矫正散光用( B ) A、角膜接触镜 B、环曲面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 12.一患者为+1.5D使其看清1米视标其调节度为(B ) A 2.0D B 2.5D C 3.0 D D 4D 13.远点为眼前1米,其屈光度为(A ) A-1.00DS B-1.50DS C-2.00DS D-2.50DS 14.睫状肌松弛时,晶状体的变化是( B ) A变凸B变平C不变D以上都不是 15.眼外肌力量最大的是(C ) A上直肌B下直肌C内直肌D外直肌 16、柱面透镜的轴向表示描述不正确的是(D ) A、现在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标准标记法,又称TABO标记法 B、由水平方向起,从被检者的左向右逆时针旋转为0 ~180度。在这样的规定下,垂直子午线称为90度子午线,水平子午线习惯称为180度子午线,度数符号“°”可以省略,这样可以避免使10度误

什么是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 眼的屈光refraction of eye :又称眼的折射、眼折射、眼的屈折、眼的屈光作用。眼球能使从外界远近物体发出的或反射出来的光线,经过屈光系统的屈折和调节后,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缩小倒立的物像,眼的这种生理功能,称眼的屈光。 ·眼的屈光系统:光线通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经折射有聚焦的机能系统,称屈光系统。以适应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晰的物像。 ·眼三屈光中间质:又称眼屈光间质、眼介质(ocular medla)。指角膜(与前房水成一凸镜片)、晶状体、玻璃体透明质。具有屈光作用,使外界光线经该屈光系统屈折后成像在视网膜黄斑上,完成视觉器官的作用。其前间质是空气,后间质是玻璃体。 ·眼的屈光指数:空气光学密度与眼的屈光间质密度的比值。如角膜屈光指数为l.3771,房水屈光指数 1.3374,晶状体屈光指数 1.4371,玻璃体屈光指数l.3360,空气屈光指数1.0000。 ·不胜数眼的三屈光面:又称眼屈光表面。即具有屈折作用的屈光间质弯曲面,角膜前面、晶状体前面和晶状体后面为三屈光面。因角膜后面和晶状体前面曲率半径相近,可以把两者认为是一个屈光面。 ·屈光面弯曲度:又称屈光面曲率半径。自屈光面上任意一点至该屈光面圆心的距离,称屈光面弯度。曲率半径的倒数称为曲率。曲率愈大,表示曲线的弯曲程度愈大。眼球不同部位的曲率半径(单位为毫米):按Gullstrand氏测量的结果为:角膜前面7.7,角膜后面6.8,晶状体前面10.0,晶状体后面6.0。其测量方法可根据purkinje氏现象间接测量角膜和晶状体的表面弯曲度。在Purkinje氏现象中,第一像是直立的像,比较亮,是由角膜前面所形成的;第二像是直立像,较第一像大,是由晶状体前面所形成的;第三像是小的倒像,是由晶状体后面所形成的。由于这三个像,可以看出角膜前面和晶状体前面在性质上如同凸面镜,晶状体后面如同凹面镜;借各面成像的大小,可间接测量角膜和晶状体的表面弯曲度。 ·眼的屈光组:即参与屈光系统的组成部分的屈光质,又称眼的屈光单元。屈光系统分为三个屈光单元,即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 ·动态屈光dynamic refraction:又称动态折射、活动折射、眼活动状态。即与调节力同时存在的屈光状态。 ·静态屈光static refraction :又称静态折射、固有屈光状态、正常屈光状态、眼安静状态。平行光线入眼后,在不用任何调节的情况下,能准确地集合在视网膜上成像,此种屈光状态,称静态屈光。

眼屈光手术学学习资料讲课讲稿

眼屈光手术学学习资 料

眼屈光手术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后巩膜加强术称 A.后巩膜兜带术 B.巩膜扩张术 C.前睫状巩膜切开术 D.激光老视逆转术 2.叙述屈光手术的一般特征正确的是 A.具有时效性 B.具有时代性 C.具有准确性 D.具有医学性 3.临床应用的准分子激光机的超紫外冷激光波长是 A.191 nm B.192 nm C.193 nm D.194 nm 4.弥漫性层间角膜炎称为 A.亚急性角膜炎 B.非特异性弥漫性层间角膜炎 C.内生性角膜炎 D.盘状角膜炎 5.临床上最长用的检影法是 A.静态检影法 B.主觉验光 C.电脑验光 D.客观验光 6.角膜胶原交联术的光敏剂选用的是 A.维生素B2 B.维生素E C.维生素D D.维生素C 7.与屈光矫正效应直接相关的是角膜的 A.大小 B.长短 C.厚度 D.重量 8.PRK治疗远视眼中,对远视的切削方法是围绕角膜中央光学区对周边进行

A.环形切削 B.直线切削 C.斜线切削 D.方形切削 9.PIOL可以矫正的屈光视力范围是 A.+10.00~-20.00D B.+10.00~-25.00D C.+10.00~-30.00D D.+10.00~-35.00D 10.睫状沟固定型矫正屈光度散光的范围是 A. 0.50~1.00D B.0.50~4.00D C. 0.50 ~5.00D D.0.50~6.00D 11.根据人工晶状体在眼内的解剖位置可将其分为后房型和 A.前房型 B.折叠型 C.组合式 D.一体式 12.根据人工晶状体制作方式可将人工晶状体分为一体式和 A.前房型 B.折叠型 C.组合式 D.非折叠型 13.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房角固定型的光学区直径为 A.3.00mm B.4.00mm C.5.00mm D.6.00mm 14.人眼角膜厚度最薄的是 A.中央部 B.上部 C.下部 D.左部 15.以手术作用分类,屈光手术可分为 A.2 类 B.3 类 C.4 类 D.5 类

眼的调节与调节训练(上)

眼的调节与调节训练(上) 1、调节的溉念 我们在物理学上谈到屈光时一般是指一个透镜的焦点距离,也就是透镜的绝对屈光力。但在视光学临床上这种绝对屈光力却并不重要,对于眼睛和视觉而言,重要的是能否把外来的平行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理想的焦点,能否始终获得清晰的成像。所以,视光学所表示的屈光概念是眼睛后主焦点与视网膜两者位置的相互共系。如果后主焦点正好落在视网膜上者称为正视眼,反之均称为非正式眼或屈光不正眼。正视眼指只依靠眼的静态屈光能力把远处物体的像聚焦在视网膜上,但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做精细工作和学习中,所要看的物体都在离眼很近的地方,这些近处物体所发的光都是散开的,如果眼睛不改变原有的屈光状态,物体的像就落在视网膜之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不清楚的像。对于人类来说,为了把近距离物像从视网膜的后面合理的移动到视网膜上时,不像软体动物那样可以可以通过加长眼球的前后轴使视网膜后移,也不像某些鸟类那 样,用增加角膜弯曲度的办法使光的 聚集能山加大;更不像鱼类那样,通 过晶状体的向前移动使物像前移。人 眼是通过改变晶状休的形态、用增加 晶状体屈光力的办法来完成看清近 处物体的任务。这种在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屈光能力的改变现象,叫做眼的调节(见图1)。我们可以从表1中看到,调节式眼屈光系统的改变主要表现在晶状体屈光度的改变。 表1眼调节时屈光系统的改变

2、调节机理的探讨 虽然关于调节的机理知己仍有相当大的争论,但现在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晶状体弯曲度的增加主要表现在前表面,静态晶状体前表面曲率半径为10mm,当调节时便减为6mm。晶状体形态的改变,包括密度、折射率以及囊膜形态等的相应变化能够使眼睛聚集光线的能力增加,因而眼的后主焦点能按照需求予以改变。Helmholtz认为,晶状体是有弹性的,在正常状态下,晶状体被悬韧带的张力所牵拉使之变为扁平。在调解活动中,睫状肌的收缩减小了由睫状突所形成圆形的直径,因而使悬韧带放松,由于悬韧带放松,解除了对于晶状体的牵拉作用,于是晶状体成为球形。一般称Helmholtz的这种论点为弹性学说或松弛学说。而tscherning则认

眼健康知识讲座

眼健康知识讲座——预防近视 一、关于近视 近视是视力不良的一种,和视力不良不能混为一谈。视力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的劳动和生活能力,出生时绝大多数是远视,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眼的生长发育,远视逐渐减少,6岁—7岁年龄组仍有一部分学生为远视,至6岁—14岁正视随年龄增加而增加,14岁以后正视率逐步下降,近视率急剧增加。 近视眼是指因眼轴过长或屈光力过强,在无调节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折射后所形成的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即远距离物体不能清晰地在视网膜上成像,这种屈光状态称为近视眼。近视眼的特点是远视力下降,近视力正常。但是,真正确定是否近视、近视强度有多严重,怎样治疗,应到眼科散瞳验光,才能最后确定。 二、近视的患病规律是: 1.低年龄小学生生理性远视较多。随年龄增长,远视率减少,近视率越来越高。 2.城市学生高于乡村学生;女生高于男生。 3.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 4.重点学校学生高于非重点学校学生。 5.近视眼好发年龄以青春发育期发病率较高,初中一、二年级是近视发病最高的阶段。身体发育停止后即趋于稳定。 近10年来出现了新的变化: 1.中小城市患病率增长迅速,原因主要与学习负担重、升学考试压力有关。

2.乡村学生近视率迅速上升。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3.近视发病有低龄化趋势。既是因儿童生长发育提前,造成从生理性远视→正视→近视的转变进程提早出现,也和儿童上学前的近视活动增多有关。三、近视的分类 1.按照近视的程度分类 (1)3.0D以内者,称为轻度近视眼。 (2)3.0~6.0D者为中度近视眼。 (3)6.0D以上者为高度近视眼。 2.按照屈光成分分类 (1)弯曲度性近视眼:是由于角膜或晶状体表面弯曲度过强所致。 (2)指数性近视眼:是由屈光介质的屈折指数过高所引起的。 以上两种统称屈折性近视眼,均属屈光性近视。 (3)轴性近视眼:是由眼球前后轴过度发展所致。 (4)此外,还有因晶状体向前移位所引起的近视眼,则属少见。 3.按照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类 (1)单纯性近视眼:大多数近视眼的度数在600度之内,这种眼称为单纯性近视眼。单纯性者绝大多数的眼是健康的,用适当的镜片即可将视力矫正至正常。 (2)病理性近视眼:又叫变性近视,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起病早,青春期阶段发展快;成年后还继续发展,近视度数一般1000~2000度。这种近视发病率不到1/200,但危害很大。常会并发视网膜剥离、白内障和青光眼,甚至导致失明。

屈光不正与屈光手术

屈光不正与屈光手术 应用解剖 1、眼的屈光系统Flash1 眼屈光系统是由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的一组复合透镜组成。 眼的屈光是指外界物体经过眼的屈光系统的折射,在视网膜上黄斑中心凹聚焦形成清晰的像。眼屈光状态 = 屈光力大小+ 眼轴长度;单位用屈光度(D)表示,角膜屈光系统(角膜及房水)为43.05D,晶状体屈光系统(晶状体和玻璃体)为19.11D。 简化眼(reduced eye)眼的复杂光学系统简化成一简单的光学系统,即由一个结点(N)、一个主点和两个焦点所构成。 简化眼结点可以作为眼屈光系统的光学中心,经过光学中心的光线不发生屈折。外界物体经过结点,在视网膜形成倒像,再经过视神经传达到大脑视中枢,经过生理性回转,使人主觉上又成为直立的正像。图Flash 1 2、眼调节的重要解剖功能:晶状体弹性和睫状肌功能。图1 调节机制:看近目标时环形睫状肌收缩、睫状冠所形成的环缩小,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曲率增加,眼的屈光力增强。 定义 1、正视眼(Emmetropia) 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图2

2、眼的调节(accommodation) 改变眼的屈光力将来自近处散开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的功能称为眼球的调节。 3、眼的集合(convergence) 双眼注视远处目标时,两眼视轴平行,调节呈松弛状态,当注视近处目标时眼需要动用调节,为保持双眼单视,两只眼的视轴需要内转即集合。 正视眼的集合与调节是相互协调的,而非正视眼的这种集合与调节是不协调的如视力疲劳、斜视。4、非正视眼即屈光不正(Error of refraction)包括近视眼、远视眼和散光。 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没有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这种屈光状态称为非正视。图3 5、老视(Presbyopia) 是指年龄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从40~45岁开始晶状体硬化,弹性下降,睫状肌的功能减弱,调节功能减弱,阅读或近距离工作发生困难,称为老视。随年龄增长渐加重,可产生眼疲劳症状,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原有屈光状态决定老视症状出现的迟旱。治疗上用.凸镜片补偿调节,一般规律:正视眼45岁时需 +1.50D,50岁需+2.00D,60岁需+3.00D, >60岁不再增加。Flash2 各论 一、近视眼Myopia 近视眼患病率 近视眼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眼部异常之一。在我国青少年近视眼的平均患病率达33.6%,13-15岁达30%,16-18岁达40%,>18岁50%。在美国验光检查费1亿美元/年,配镜费>1.5亿美元/年。目前特别关注学龄前儿童时期近视眼的发生率<2%,其特点是有家族史、发展较快,可进行性发展成为高度近视,属于病理性改变过程。 近视眼定义:当眼在调节静止状态,平行光线进入眼的屈光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近视眼的远点在眼前某一点调节松弛状态下,所形成的焦点在视网膜之前,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弥散环,看远处目标模糊不清。图4

眼睛调节功能

眼睛调节功能的测试 1、调节:人眼自动改变晶状体曲率以增加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仍能成像在视网膜上,以达到明视的作用。 2、调节幅度:指注视远点与注视近点的屈光力之差、屈光度D表示 3、调节反应:指眼睛为了看清物体使用的实际的调节量 (1)调节滞后:指患者调节反应量小于调节刺激量 (2)调节超前:指患者调节反应量大于调节刺激量。 4、调节灵敏度:指调节刺激在不同水平变化时眼睛所做出的调节反应速度 5、负相对调节(NRA):测量的是人眼的调节放松的能力。 6、正相对调节(PRA):测量的是人眼的调节储备力。 调节功能主要是维持患者视物的清晰,调节功能的下降,势必意味着调节范围的减小、调节近点远移,因此使视近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阅读需求。所以调节功能的状态,直接影响着被检者的视觉质量,因此调节功能的测定是视功能检查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一、调节幅度(AMPLITUDE OF ACCOMMODATON)的测试 调节幅度即指注视远点与注视近点的屈光力之差以屈光度表示,测试方法有移近法和镜片法,另外还可以按照年龄从DONDER’S表查出和根据HOSTETTER公式计算求得:公式:Hofstetter在20世纪50年代,经过大量临床实验统计,提出年龄与调节幅度关系的经验公式: 最小调节幅度=15-0.25×年龄 二、调节反应测定 1)FCC试验(Fused Cross Cylinder)又称十字视标试验: 原理:FCC试验是检查双眼注视状态下,观察近距离物体时 患者的调节状态,调节超前亦或调节滞后,也经常应用在确 定老视患者的试验性下加光。所谓调节滞后是指调节反应量 小于调节刺激量,调节超前指患者的调节反应量大于调节刺 激量。例如观看40cm处物体,调节刺激量即为1/0.4=2.5D, 而如果患者动用的调节力为2.0D,此即为调节滞后0.50D;若患者动用调节力为3.0D,则为调节超前0.50D 测定方法:

屈光不正教案

屈光不正教案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屈光不正 1.眼屈光系统组成: 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2.眼的屈光: 光线进入眼的光学系统,在视网膜黄斑部成像称为眼的屈光。 5.屈光度的形成 人眼总屈折力的大小是由各屈光要素的代数和。 例如: 中+中+中+中=正视眼 高+高+低+低=正视眼 高+高+高+高=近视眼 低+低+低+低=远视眼 6.眼屈光系统的光学常数 7.简化眼: 三对基点: 焦点、主点、结点。 前焦点(距第一主点)-17.05mm 后焦点(距第二主点)+22.78mm 第一主点;1.348mm 第二主点;1.602mm 第一结点;7.078mm 第二结点;7.332mm 二、眼的调节与集合 调节定义: 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体的 曲率(弯曲度),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 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 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 称为眼的调节。 调节——晶状体的弹性和睫状肌的肌力。 机制: 平时睫状肌松弛使悬韧带保持一定紧张度,晶状体被牵拉而扁平,屈光力最小,有利于视远。视近时环形睫状肌收缩-->睫状冠形成的环缩小,放松晶体悬韧带-->晶体凭本身的弹性和晶体囊的张力前凸-->在结点前移和屈率变大两种作用下增加了屈光力。 调节范围与调节力、调节幅度: 调节近点:经过眼的调节所能看清楚的最近距离。 调节远点:无调节作用下所能看清楚的最远距离。 调节范围:远点与近点距离之差称为调节范围。 调节幅度、调节与年龄 眼所能产生的最大调节力称调节幅度。 调节力与年龄有关: 青少年调节力强;老年人调节力弱,视近困难症状(老花眼)。

眼睛的屈光不正及物理矫正实验报告

模拟眼睛的屈光不正及物理矫正 实验目的: 1.理解并掌握光焦度、屈光度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2.理解并掌握薄透镜成像规律,计算薄透镜的屈光度; 3.模拟眼睛屈光不正光路,理解物理矫正原理。 实验原理 从光学角度看,眼睛是一个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光学系统。理论和实验都已证明,当发光体的光线经光学系统成像后,若物距为S 、像距为'S 、透镜的焦距为f ,则三者之间的关系满足高斯公式: f S S 1 '11=+ 光焦度是指焦距的倒数,表示着透镜的发散或会聚本领,单位为屈光度D (1D=1m -1),也可用度作单位,1D=100度。 常见的屈光不正(常)眼有: 1)近视眼:眼睛不经调节时,平行光入射会聚在视网膜之前,即眼睛的会聚能力加强,这种眼睛称为近视眼。 多数近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距离变大,即眼轴过长引起;少数近视眼是由于角膜和晶状体对光线的折射能力过强引起。前者为轴性近视,后者为屈光性近视。 无论是属于哪种近视眼,它们的近点与远点都近移,需要配带发散透镜进行物理矫正,这种发散透镜称为近视镜。 图 近视眼图 近视眼的物理矫正 2)远视眼:眼睛不经调节时,平行光入射会聚在视网膜之后,即眼睛的会聚能力减弱,这种眼睛称为远视眼。 多数远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距离变小,即眼轴过短引起;少数远视眼是由于角膜和晶状体对光线的折射能力过弱引起。前者为轴性远视,后者为屈光性远视。 无论是属于哪种远视眼,它们的近点与远点都远移,需要配带会聚透镜进行

物理矫正,这种会聚透镜称为远视镜。 图远视眼图远视眼的物理矫正本实验中利用透镜A作为眼睛,像屏作为视网膜来模拟眼睛的成像过程。通过前后移动像屏来模拟轴性近视和远视眼的屈光不正成像原理,利用透镜B (焦距小于透镜A)和透镜C(焦距大于透镜A)来模拟屈光性近视和远视眼的屈光不正成像原理,并用一块凹透镜D和一块凸透镜E分别模拟矫正眼睛屈光不正的近视镜和远视镜。最后通过高斯公式来求出矫正镜的焦距。 实验仪器 光具座及附件、光源、物屏、像屏,不同焦距的薄透镜。 薄透镜共5片 薄透镜A焦距为200mm (模拟眼睛) 薄透镜B焦距为150mm(模拟屈光性近视眼) 薄透镜C焦距为250mm(模拟屈光性远视眼) 薄透镜D焦距为-150mm(模拟近视眼矫正镜) 薄透镜E焦距为600mm(模拟远视眼矫正镜) 实验内容 1.共轴调节 透镜成像存在着像差,成像系统应尽量在近轴区域。为达到上述要求,应使各光学元件的主光轴重合,习惯上称同轴等高,即共轴。 此外,成像系统中的各量,如物距、像距及透镜移动的距离等都是沿着主光轴计算长度的。长度是按光具座的刻度来读取的。为测量准确,透镜主光轴应与光具座导轨平行。共轴调节可分为粗调和细调两步来做。 首先粗调,将各光学元件置于光具座上,并靠拢排列。调节其高、低、左、右,使光源、物屏、透镜、像屏等的中心同高共线并平行于导轨。各元件所在的平面要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导轨轴线。 然后再细调,依靠成像规律来判断:将像屏、物屏置于光具座上,使其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