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

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
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

“十一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

长江全长6300余公里,是我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干流流经七省二市,是我国唯一贯穿东、中、西部的水路交通大通道,主要支流沟通长江南北地区,是流域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巨大运能和重要区位优势一直发挥着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沿江经济带的形成,也为沿江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长江水运货运量已经超过了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和欧洲的莱茵河,成为目前世界上内河运输最繁忙、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

党中央、国务院和沿江各省市一贯重视开发长江、建设长江、发展长江。随着长江水运持续快速发展,“黄金水道”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实现现代化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地位越来越重要。积极发展水路运输,改善出海口航道,提高内河通航条件,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和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推进江海联运,已列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长江黄金水道建设进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为贯彻落实“合力建设黄金水道,促进长江经济发展”座谈会和2006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精神,细化相关措施,落实相关工作,加快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促进沿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交通部与沿江七省二市共同制订《“十一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以指导“十一五”期的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工作。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着力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建立协调互动机制,合力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全面提升长江水运生产力水平,为沿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高效、畅通和有竞争力的水运服务。

二、推进原则

(一)坚持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的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长江水运发展全局。坚持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突出重点与

整体推进相结合,注重效益与完善功能相结合。优先发展国家高等级航道中运量需求大,在区域综合运输体系中优势明显的航段,以及主要港口的集疏运通道和具有一定经济开发价值的重要支流航道,重点推进对中西部区域产业布局影响大和腹地经济活跃的港口群建设,整体推进长江水运发展。

(二)坚持共同建设,共同发展的原则

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形成合力,联动发展。从服务大局出发,坚持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大对跨地区航道建设的协调力度,对接好水运设施建设标准和建设时间,争取同步建成,充分发挥整条航道和航道网的航运功能。

(三)坚持综合利用,联合开发的原则

根据流域经济发展规划,注重效益,适度超前,合理开发,有效利用水资源,积极主动与有关涉及水资源利用的部门联合开发,实现多目标协调发展,促进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

(四)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原则

调整投资结构,确保重点、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对航道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政府投入为主,同时鼓励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对航电(运)枢纽采取多渠道筹资并举,实现滚动发展;在充分发挥市场投融资作用、积极鼓励企业和社会资金有序建设内河港口码头的前提下,适当支持内河码头建设,逐步建立以市场为主体的长江港口建设投融资机制。

(五)坚持统筹安排,动态管理的原则

依据实施计划,强化目标管理,落实措施,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加快建设,同时结合经济发展对水路运输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加强项目动态管理,确保建设目标实现。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长江水运实现现代化,适应沿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沿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高效、畅通和有竞争力的水运服务。长江水运的优势充分体现,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充分发挥。

(二)“十一五”规划目标

到2010年,长江干线航道条件明显改善,5万吨级海船乘潮直达南京,

较大幅度地延长5000吨级海船到武汉的通航期,利用航道自然水深,使3000吨级海船季节性通航至湖南城陵矶。武汉以上航道更为通畅,三峡库区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主城区港区,千吨级船舶直达云南水富。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中主要航道通航1000吨级船舶,京杭运河堵航问题明显缓解,通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疏港通道更为顺畅;长江重要通航支流航运开发成效明显;长江主要港口的主要港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机械化、规模化水平明显提高;长江水运的支持保障能力大幅度提高。基本实现船型标准化、系列化,长江干线货运船舶平均吨位提高到1000吨以上,川江及三峡库区船型标准化率达到75%;京杭运河及长江三角洲水网主要航道船型标准化率将达到80%。

四、“十一五”建设任务

合力推进航道治理、港口建设、船型标准化、三峡过坝运输扩能、水运保障及干支联动六项工程。

交通部将加快长江干线航道建设步伐,结合水利河势控制工程,实施一批航道整治及控导工程,提高航道尺度,扩大航道通过能力,改善通航条件。

南京以下航道,完成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同步将12.5米水深航道延伸至江苏太仓港区。加快推进通洲沙、白茆沙航道治理的前期工作,适时实施口岸直、福姜沙水道整治,以及零星碍航物清除工程,进一步巩固10米深水航道的建设成果,为12.5米深水航道继续上延做准备,在条件成熟时,实施12.5米水深航道延伸到南京工程。

南京至安庆段航道,完成太子矶、拦江矶礁石炸礁、黑沙洲水道整治工程,开工整治土桥水道,使该段航道水深达到6米。

安庆至武汉段航道,完成东流、罗湖洲、武穴、张南上浅区水道整治,使该段航道水深达到4.5米。

武汉至宜昌段航道,完成马家咀水道整治一期、嘉鱼~燕子窝河段整治、武桥水道整治工程,以及周天河段、沙市河段、瓦口子水道航道整治控导工程。跟踪协调芦家河水道航道整治控导工程。实施界牌二期整治工程,枝江水道和江口水道航道整治控导工程,改善中游航道条件,提高航道通过能力。

宜昌至重庆段,结合三峡工程175米蓄水进程,实施库尾娄溪沟~铜锣峡河段碍航礁石的清炸工程。

重庆至水富段,完成重庆至泸州段航道整治;开工建设泸州至宜宾、宜宾至水富段航道整治工程,使该段航道水深达到2.7米。

地方政府、交通部将合力加强重要支流航道建设,按照“十一五”总体目标,促进干支联动发展。加快以京杭运河扩能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港区集疏运通道为重点的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建设,京杭运河苏北段航道全线达二级标准,通往上海的主要集装箱通道按三级航道标准基本建成;加快推进赣江、汉江、湘江、嘉陵江等重要通航河流梯级开发进程,嘉陵江干流739公里,利泽以上达四级航道标准,利泽以下达三级航道标准,湘江株洲、汉江崔家营枢纽基本建成。

继续采用多种渠道,加快标准船型和推荐船型的研发,重点研发江海直达船、集装箱船、散货船、化危品船、汽车滚装船和客渡船的标准船型和推荐船型。交通部将组织完成《长江干线现有运输船舶船型比选工作指南》,制定《长江干线运输船舶船型标准化工程行动方案》及研究制定《长江干线运输船舶船型标准化政府补贴资金管理办法》,推动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工作。

开展长江干线渡口、渡船标准化改造工作,推动和支持建设标准化渡口和开发适应长江水文、航道特征和渡运实际情况的新船型,提高渡船安全性能,服务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研究并实施三峡坝区长期翻坝方案,推动建立长期翻坝运输体系。支持湖北省建设较高等级的翻坝公路。形成“水—陆”翻坝转运格局。协调有关部门加快升船机的建设。

为保障长江水运安全、有序和健康发展,交通部将加快长江干线水运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升支持保障能力。继续完善长江干线水运通信网络,建立长江航运信息系统。完善长江干线搜救体系,实行海事监管巡航与救助一体化,建设水上现代监管系统、水上搜救组织协调指挥系统、防污及快速反应系统,实施联合执法,全面提高长江海事监管能力和快速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三峡枢纽航运配套设施建设,实现高水平的两坝间统一调度、联合运行。加强长江航运公安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高反恐预控能力。

继续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具有区域性枢纽作用的主要港口,拓展港口功能,实现港口结构升级,提升港口服务能力和水平。逐步完善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核心的集装箱运输体系,铁矿石江海转运体系,煤炭专业化

运输体系,汽车滚装运输体系和石油及液体化工品江海运输体系。

重点推进建设长江干线南通、苏州、镇江、南京、马鞍山、芜湖、安庆、九江、黄石、武汉、岳阳、荆州、宜昌、重庆、泸州等主要港口,以及水富等地方重要港口。

建设工程项目进度实施方案见附表(港口项目不包括)。

五、主要保障措施

(一)加强协调领导,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黄金水道建设

充分发挥部省市协调机制的作用,定期召开会议沟通情况,协调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中各方面的关系;研究解决长江黄金水道发展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落实措施、明确责任,形成合力,确保建设目标实现。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完善各项规划

交通部相继组织完成了《全国内河航运发展战略》、《长江干线航道发展规划》、《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发展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建设规划》、《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发展纲要》和《长江船型标准化实施纲要》的编制工作;目前已编制好《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并上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结合长江流域规划修编工作,修订完善《长江水系航运规划》。

沿江各省市要根据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和有关专业规划,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建立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服务经济建设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地方水运发展规划,同时加快省市港口、航道布局规划的编制与审批工作,要加大实施力度。加强协调,有效保护水运资源,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加强与有关部门、行业的协调,主动作为,严格控制好规划线内的土地和岸线资源,为水运持续快速发展留有空间。

(三)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加大项目储备力度

各地各部门要重视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大前期工作投入力度,做好相关协调工作,为工程及时开工建设创造条件。

在项目前期咨询、科研、设计工作中引进竞争机制,创新理念,优化设计方案,提高前期工作质量。

采取措施,落实责任,细化目标,切实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加大项目储

备,形成项目前期和后期建设工作的紧密衔接,把握好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重要历史机遇期,确保“十一五”期各项建设目标的实现。

(四)拓宽思路,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广泛筹集建设资金,需要进一步发挥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积极性,充分利用好现有筹融资渠道,拓宽新的筹资渠道,建立多渠道、宽领域、全方位的筹融资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水运建设,逐步建立起“政府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的交通投融资体制,为内河水运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

交通部将进一步加大对长江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在“十一五”期安排150亿元资金,主要用于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及向上延伸工程、长江干线航道整治工程和干线水运支持保障系统设施建设,支持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骨干航道和长江主要支流航道建设,引导和扶持干线运输船舶船型标准化。在充分发挥市场投融资作用、积极鼓励企业和社会资金有序建设内河港口码头的前提下,适当支持中、西部地区内河码头建设,逐步建立以市场为主体的长江港口建设投融资机制。

沿江各省市政府将根据建设要求,积极筹集地方建设资金,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一是采取积极的筹资政策,增加地方财政资金投入,进一步统筹交通建设资金,划拨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水运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起稳定的水运建设专项资金来源;二是积极争取国债资金用于水运建设;三是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水运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四是争取银行贷款等资金用于水运建设;五是以资产为纽带,盘活存量资产,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对于航运(电)枢纽工程,坚持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与有关涉水部门、行业、地方政府通力协作,团结治水,联合开发和有效利用水运资源,发挥水资源利用的最大效益,同时也降低交通部门单一对航道建设的成本。

省级人民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将港口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保证港口重点工程建设用地。对港口、航道建设用地,除按现行政策可以划拨方式使用的以外,其余建设用地采用协议出让方式的,可按最低限价标准缴纳土地出让金;航道建设征地时,按国家、省、市最低标准进行补偿,并从低收取航道

整治工程的相关税费。

(五)加快立法进程、完善规章制度,确保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稳步推进

交通部将加快《航道法》的立法工作,同时制定相应的配套法规,为航道建设、维护管理及航道保护提供法律保障。近期将颁布《航道建设管理规定》和《港口建设管理规定》,修订《航道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办法》、《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规定》、《航道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规定》。

各地区要结合地方和行业的特点,制定完善有关水运工程建设管理法规和制度,促进内河水运工程建设向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

(六)加大科研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科技含量围绕交通部提出的建设创新型行业总体目标,开展水运行业创新工作。深入探索研究土地、岸线、能源和建筑材料等科学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强化创新意识,引进水运工程设计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重点开展通航河流信息化、数字航道、水运安全保障及航道整治技术等重大专项攻关和重大项目研发。

交通部将加大科技开发资金投入,支持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中重大项目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如水运资源保护、航电枢纽关键技术、高坝通航、航道整治技术、疏浚土利用等方面技术研究。

地方交通部门要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的力度,结合地区和行业发展的特点,开展对港口码头技术和航道建设技术研究,加强对疏浚工程技术的总结和水运工程结构耐久性研究,进一步加大西部科研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和推广力度,增强水运建设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型行业建设,加快水运行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进程。

(七)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加大水运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规范水运建设市场行为,严格建设市场准入,加强工程动态监管,狠抓各项制度落实,提升管理理念,提高工程质量。

交通部将着手建立诚信指标体系,对设计、勘察、施工、监理、业主等参建单位进行诚信评价。地方交通主管部门要开展建设管理创新活动和以“履约诚信”为主要内容的建设市场执法监察活动,曝光不守法,不诚信单位,并与企业资质管理相联系。

对重点工程项目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对项目法人、负责人实行培训上

岗制度。积极推进工程招投标合理低价中标制度,探索开展项目代建制的试点工作。

继续以内河水运工程建设质量年活动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质量创优活动,通过制度建设和手段创新,强化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促进水运工程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八)因地制宜、科学组织工程实施

长江中下游治理工程,应紧密结合防洪和河势控制工程,加强原型观测,抓住有利治理时机,实施工程建设,确保整治效果。

长江三角洲水网地区及平原河网地区航道整治工程,结合水利部门治理主干河道、扩大泄洪和农田灌溉能力的时机,按照规划目标,与水利部门同步实施航道整治项目。对航道整治涉及到的碍航桥梁改造工程,尽可能纳入公路网改造或城镇建设中去,对疏浚土方要与吹填造地相结合,利用新造增值土地进行综合开发的收益用于内河航运建设,减轻筹资压力。

主要支流航运开发工程,航电枢纽工程建设,应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经济实力选择建设时机,同时要充分考虑防洪、灌溉、旅游开发等综合效益。

(九)深化改革,培育和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长江水运市场按照精简、统一、效能、服务的原则,进一步深化长江水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体制创新,整合管理资源,坚持依法行政,逐步建立起决策科学、权责一致、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鼓励发展以货物仓储、配送和集装箱场站建设一体化为目标的长江水运运输网络,为现代交通和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大力推进水运信息化、标准化等软件建设,为现代化物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平台。组织开展有关长江航运发展政策,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大力推进和支持长江干支线内河集装箱运输,积极培育和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市场。建立、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长江水运市场。

(十)加强廉政建设,营造良好的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环境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多、规模大,质量要求高,涉及部门多,社会关注度也相对较高,各地交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按交通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要求,以治理交通建设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为重点,并结合行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预防腐败长效机制,从

源头治理上下功夫,在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督察上下功夫,维护公平竞争环境,规范市场秩序,在交通行业筑起反腐倡廉的有效防线,树立交通部门的良好社会形象,营造良好的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环境。

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长防林参考资料 (三)加快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意义重大。特殊的生态区位,脆弱的生态状况,决定了我区生态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加快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进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的需要;是进一步改善全区生态状况,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需要;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需要;是增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力,增加森林碳汇功能的需要。 加快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建设意义重大。特殊的生态区 位,脆弱的生态状况,决定了长防林生态建设的长期性、艰 巨性和紧迫性。加快防护林工程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的需要;是进一步改善流域范围内生态状况,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需要;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需要;是增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力,增加森林碳汇功能的需要。 加快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建设意义重大,特殊的生态区位, 脆弱的生态状况,决定了长防林生态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加快防护林工程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的需要;是进一步改善流域范围内生态状况,建设福建省重要生态屏障的需要;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需要;是增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力,增加森林碳汇功能的需要。 维护生态安全,服务海西建设福建森林覆盖率高居全国 首位,生态环境总体质量较好,但同时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省份,台风、干旱、海潮、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每年都给福建省造成上百亿元的损失,特别是沿海地区台风,每年直接登陆的有2?3次,造成一定影响的有7?8次,登陆时沿海地区常出现12级以上强台风。台风带来的大风和强降雨,经常引发泥石流和山洪暴发。这些自然灾害已对福建省人

关于恳请国家加大长江航道建设力度、推进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提

关于恳请国家加大长江航道建设力度、推进长江经济带开放 开发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2600号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2600号提案内容 2013-02-28 案由:关于恳请国家加大长江航道建设力度、推进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提案 提案人:蔡耀军杨淳金义华袁伟霞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交通运输部会同农业部、水利部办理 主题词:水运管理 长江全长6300余公里,干流横贯东西,支流沟通南北,是我国最大的内河。长江干线航道上自云南水富,下至长江入海口,流经七省二市,通航里程2838公里,自然通航条件十分优越,素有“黄金水道”的美誉。长江水系航运有着7000多年的历史,在唐代获得繁荣兴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的河网地带发展成为富饶之地,很大程度得益于长江水道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60余年的治理与建设,长江干线航道通过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目前长江干线可通航1000-8000吨级的内河船舶,最大船队可达4万吨级,重庆以下可通航3000吨级的内河船舶,宜昌以下可通航1000-5000吨级的内河船舶组成的船队,武汉以下可通航5000吨级的海船,南京以下常年通航3万吨级的海船,5万吨级的海船可乘潮到达南京。“十五”时期特别是“十一五”时期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长江干线内、外贸运量迅猛增长,大力发展长江水运、加快“黄金水道”建设,从而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共识,长江这条“黄金”大动脉也越来越成为沿江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增长点。 一、长江干线航道规划及推进情况 2011年9月《长江干线航道建设规划(2011—2015年)》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查。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长江干线航道建设的总体目标为:长江干线航道得到系统治理,通航条件明显改善。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逐步向上游延伸,中游航道通航标准进一步提高并基本畅通,上游航道通航条件全面改善,力争提前实现《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确定的2020年规划目标,为长江干线率先实现内河水运现代化总体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各航段建设目标为:水富至宜宾段航道水深由1.8米提高到2.7米;宜宾至重庆段航道水深2.7米,可结合枢纽建设情况,将航道标准提高到一级,相应适当提高航道水深;重庆至宜昌段,重庆至涪陵段航道水深3.5米,涪陵至宜昌段航道水深4.5米,进一步改善三峡库尾和三峡至葛洲坝两坝间航道条件;宜昌至城陵矶段航道水深由 3.2米提高到 3.5米;城陵矶至武汉段航道水深由3.5米提高到3.7米;武汉至安庆段航道水深由4米提高到4.5米;安庆至芜湖段航道水深由5米提高到6米;芜湖至南京段航道水深维持7.5米;南京至太仓段航道水深由10.5米提高到12.5米;太仓至长江口段航道水深12.5米,保障长

长江堤防工程验收管理办法

长江堤防工程验收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长江堤防工程验收管理,使验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堤防建设达到设计规模和要求,保证堤防工程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规程、规定,结合长江堤防工程建设的特点,特制定长江堤防工程验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长江干、支流和洞庭湖、鄱阳湖的一级、二级堤防及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的验收。三级及三级以下堤防工程验收管理办法参照本办法适当简化,由各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三条工程验收的目的: 按照批准的设计进行建设。 1、检查工程是否 2、检查已完工程在设计、施工及设备制造安装等方面的质量,并对工程施工质量做出评价;对验收遗留问题提出处理要求。 3、检查工程是否具备运行或进行下一阶段建设的条件。 4、及时办理工程移交,发挥工程效益。 第四条验收工作分为分部工程验收、阶段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和竣工验收。 对于工期短、工程规模较小、结构比较简单,且批准的总投资在200万元以内的工程,阶段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和竣工验收等验收工作可以适当合并。 经项目审批部门批准分期建设的建设项目,每期工程完建后,经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核准,可分期进行竣工验收。 第五条验收工作的依据是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有关政策法规、规范、规程及标准,批准的设计文件、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以及相应的设计变更和修改文件,工

程施工合同及由监理单位签发的文件、设备技术说明书等。利用外资项目的验收工作,还必须符合外资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六条验收工作的程序和内容、工程施工质量评价以及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单元工程的划分,执行SL223—1999《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以下简称规程SL223—1999)和SL239—1999《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SL239—1999)的规定。验收所需费用按规程SL223—1999规定由项目法人列支。 第七条在工程建设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无适用的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时,项目法人应及时组织编制相应的技术检验标准,按分级管理的原则报批并向水利部备案。一、二级堤防报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批准,三级及三级以下堤防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八条竣工验收和单位工程投入使用验收实行分级负责制。 一级堤防验收由水利部(或委托长江委)主持;二级堤防验收由长江委(或委托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主持;三级及三级以下堤防验收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或其确定的单位主持,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的验收由长江委主持。 长江堤防加固工程项目中,由长江委组织实施的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和由各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堤防加固工程(以下简称非隐蔽工程)分别整理验收资料、进行竣工决算和审计,分别进行分部、阶段和单位工程验收。每个堤防加固工程项目中隐蔽工程和非隐蔽工程的单位工程验收完成后,方可进行该项堤防加固整项工程(包括隐蔽工程和非隐蔽工程)的竣工验收,并形成项目竣工验收鉴定书。整项工程竣工验收的准备工作,包括汇总建设管理报告、提出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和草拟竣工验收鉴定书等,由计划下达投资额较多的一方项目法人负责,其他项目法人应按其要求主动给予配合。竣工验收会议经费由各项目法人按计划下达投资占工程总投资的比例分别负担。

“十二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

“十二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 “十一五”期是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成效显著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交通运输部会同长江沿江七省二市人民政府成立了长江水运发展协调领导小组,以《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和《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为指导,共同制定实施了《“十一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加大了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船型标准化和运力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长江水运发展跨上了新的台阶,促进了沿江产业加快发展和布局优化,带动了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加快“十二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进一步发挥长江水运的优势和潜力,更好地带动流域经济发展,更有力地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更有效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交通运输部会同沿江七省二市共同制定《“十二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以指导“十二五”期的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为指导,以建设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长江现代化水运体系为目标,把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作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提升长江水运服务能力,完善流域综合运输体系,带动流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推进原则 (一)加快发展,适度超前。 以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为指导,以高等级航道建设和船型标准化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各项工作。确保长江干线航道、力争有条件的主要支流航道提前完成原规划2020年建设任务。 (二)加强协调,合力建设。 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共同推进长江干线和主要支流航道建设,实现干支联动,高效连通。做好与水利、水电开发的衔接、协调和合作,实现水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社会资金积极参与长江水运建设。 (三)安全至上,质量第一。 牢固树立“安全至上”的思想,坚持预防为主,切实加强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强化长江水运建设、运行各环节安全监督管理,实现长江水运安全发展。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强制性标准,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四)节能环保,绿色发展。 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理念,贯穿于长江水运发展的各个环节,优化规划、设计、施工方案,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岸线资源,有效降低建设与运营环节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严格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同步建设环保设施,实现长江水运可持续发展。 (五)科技支撑,政策保障。

黄金水道和长江经济带建设.doc

黄金水道和长江经济带建设-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除了滋润全流域180万平方公里土地,使其成为天府之国、鱼米之乡以外,更是一条关系民族生计的交通大动脉。长江从青藏高原发源,奔腾6300公里,汇入东海。其干流与许多支流都有极好的通航条件。然而,只是在近代市场发育的情况下,长江才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回顾近代以来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史,可以看到,长江的自然禀赋所带来的舟楫之利,是在商品流通的情况下才逐渐凸显出来的。古代战争中的运兵、皇朝统治下的漕运,都曾得益于长江。到了近代,随着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长江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更加突出了。近代长江流域“由商业化而工业化,继而推进城市化”的发展轨迹清晰可见。上海、南通、镇江、南京、芜湖、安庆、九江、汉口、岳阳、沙市、宜昌、万县、重庆、宜宾等沿江城市,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依托长江水道,走过了一条由港兴商,由商兴市的发展道路。鸦片战争以后,先是沿海五口通商,而后是长江逐步对外开放,国内商品流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格局。原来经赣江、越大庾岭运往广东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商品和经湘江运往南方的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商品,都改道为沿江而下,最终在上海集散。从上海进口的商品、南北沿海土特产品以及东部城市的工业产品则溯江而上,经沿江各口岸辐射到广大内地。上海不仅取代广州成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而且成为全国商品流通的最大枢纽。在此过程中,长江航运所发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1840年前后,长江流域有帆船总数六七千艘,依靠帆船航

运为生的水手达十万之众。开埠以后,帆船航运仍然兴盛不衰,而轮船航运则异军突起,并渐成主流。先是洋商凭借1858年《天津条约》、1861年《长江各口通商章程》而开始长江轮船航运,后有中国人自办的轮船公司投入运营,如轮船招商局、民生轮船公司等等。1861年英商宝顺洋行的扬子江轮首航汉口,紧接着美商琼记洋行的火箭号轮船、旗昌轮船公司的惊异号都投入了申汉航线。到1872年,有13家外国轮船公司的轮船行驶在申汉线上。1873年上海轮船招商局也开始经营长江航线。到1935年,从上海到重庆的航线上,沿途可供轮船停靠的码头达到29个之多,大大便利了沿江城市的商品流通,加强了这些城市之间的商业往来,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19世纪80年代以后,生丝经上海大量出口,于是长江中下游,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种桑养蚕十分普遍。不用说传统的浙江生丝产区,就是南京周边农村,生丝产值也达40万关两。随着沿江城市机器纺纱工厂对棉花原料需求的增加,江苏南通地区约十分之七的农地皆种棉花。湖南岳阳是洞庭湖流域的传统产棉区,其时也形成轧棉的家庭手工业,同城市的机器纺织工业相衔接。由此可见,长江水道的航运之便不仅推动了沿江城市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周边农业结构的调整,使其逐渐同市场接轨。 沿江大大小小的城市数十座,形成了一条城市带。上海是其中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据1933年的统计,市内商店达7.2万家之多。以上海为市场流通的龙头,又梯次形成汉口、重庆等中心城市,这些次级中心城市又有自己的广阔腹地。汉口号称九省通衢,1937年已发展成为百万人口的大都市。重庆是长江上游最重要的商贸口岸。抗日战争时期更有大批沿海地区工厂内迁,重庆一跃而成西南地区的经济重镇。

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长防林参考资料 (三)加快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意义重大。特殊的生态区位,脆弱的生 态状况,决定了我区生态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加快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进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的需要;是进一步改善全区生态状况,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需要;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需要;是增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力,增加森林碳汇功能的需要。 加快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建设意义重大。特殊的生态区位,脆弱的生态状况,决定了长防林生态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加快防护林工程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的需要;是进一步改善流域范围内生态状况,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需要;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需要;是增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力,增加森林碳汇功能的需要。 加快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建设意义重大,特殊的生态区位,脆弱的生态状况,决定了长防林生态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加快防护林工程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的需要;是进一步改善流域范围内生态状况,建设福建省重要生态屏障的需要;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需要;是增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力,

增加森林碳汇功能的需要。 维护生态安全,服务海西建设福建森林覆盖率高居全国首位,生态环境总体质量较好,但同时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省份,台风、干旱、海潮、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每年都给福建省造成上百亿元的损失,特别是沿海地区台风,每年直接登陆的有2~3次,造成一定影响的有7~8次,登陆时沿海地区常出现12级以上强台风。台风带来的大风和强降雨,经常引发泥石流和山洪暴发。这些自然灾害已对福建省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了极大威胁,成为福建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之一。例如,2005年19号台风“龙王”导致全省8个设区市、62个县(市、区)370.89万人受灾,全省直接经济损失32.78亿元,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3.38亿元。2006年8号台风“桑美”导致全省14个县市145.52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63.57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7.86亿元。2008年13号台风“韦帕”造成福建省10个县市,48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0亿元。 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针对三北地区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从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和促进社会进步的总体目标的出发,决定上马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建设三北工程,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领

当前长江河道堤防工程管理现状及发展思考

当前长江河道堤防工程管理现状及发展思考 发表时间:2018-12-22T20:00:36.64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3期作者:陈宏松 [导读] 本文先在意识不够、管理效率低下以及人才建设相关方面,对长江河道堤防工程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 安徽省宿松长江河道管理局安徽六安 246531 摘要:本文先在意识不够、管理效率低下以及人才建设相关方面,对长江河道堤防工程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在提升人员综合、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以及加强管理工作认知相关基础上,对长江河道堤防工程管理的发展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河道堤防;工程管理;发展;长江 长江河道堤防是我国重要的工程,长江是我国境内的重要河流,其关系着文化、地理与交通等各个方面。河道堤防对于长江及其流域而言十分重要,其能够起到防洪与排涝等作用,所以堤防工程的管理也是极其重要的。经过对长江河道堤防工程的管理,可以维护整个堤防工程的完整,保障工程安全,充分发挥工程的防洪、抗风浪以及风暴潮等相关的作用,经过技术、经济以及行政等方式对河道堤防进行管理,能够促使工程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对长江河道堤防工程管理现状与发展进行分析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长江河道堤防工程管理现状 (一)管理意识不够 最近几年中,我国将经济发展为主的中心思想正在不断的推进与深入,河道采砂以及洗矿等违规行为逐渐增多,领导层干部与管理人员在堤防工程管理上的意识还不够。当前我国对河道堤防的管理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但是部分人员还是认为河道属于天然形成的结构,所以不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管理,并且对水土流失与水环境等相关的改善工作认知不够,这些都让堤防工程的管理意识不太深入,进而对长江河道堤防的工作与运行形成了影响。 (二)管理效率低下 河道堤防管理中包含的部门比较多,在实际工作中各部分的责任和权力不太明确,这样就降低了管理效率。在当前的管理工作中,堤防管理局、交通航运部门、环保部分等都有着河道堤防的管理权。这些部门之间的管理职能相互交叉,但是各个部门之间却又是独立的,不能够进行有效沟通。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部门的实权无法落实,进而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三)人才队伍建设不够 因为河道堤防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太够,再加之部门一些岗位待遇吸引力不够强,因此导致了岗位人才流失比较快。特别是一些高校毕业生,在毕业之后一般都不愿进入到基层的水利建设管理工作中。在这种情况下,长江河道堤防工程的管理工作质量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长江河道堤防工程管理的发展措施 (一)加强管理工作认知 河道堤防影响到周边城市的发展,同时也对当地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有一定影响,其是一项十分关键的纯公益性事业。管理部门必须要加强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使用各项媒体技术向所有人宣传管理工作重要性。各地区的政府与村民可以实施一些河道保护活动,提升人民群众保护河道堤防的意识与认知。各地政府还要增加对河道堤防管理的资金投入量,积极获取国家财政的支持,考虑当地河道堤防管理的实际情况之后,要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在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难处,让河道管理工作受到所有人的重视。 (二)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要想做好河道堤防的管理工作,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这些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对河道堤防管理效果有着直接影响。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加强对人才培养的力度,需要选用一批有着较强专业技术的管理人员,并且要合理的配置人才结构,要在技术层面和理论层面上进行。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对部门原有的员工进行定期培训,还需要将这些人员进行分组培训,把工作人员参与培训当为考核评价中的必要条件。在培训的时候需要选用经验丰富的员工进行现场指导,可以以河道堤防为主题举办专题讲座,介绍先进管理技术与方式。在培训之后需要有实际的考核与评价的体系,经过考核之后要颁发合格证书,没有经过考核的则要再一次接受培训,这样能够提升员工工作热情。在此过程中还需要给予一定的补贴,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来提升河道堤防工程经济效益,从而提升员工薪资待遇,引进更多的人才进入到管理部门中。 (三)构建长效管理机制 要想确保河道堤防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需要建设规范合理的管理机制作为基础。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探索建设河长、湖长责任制度,实施地方行政管理领导的负任制度。最重要的是建设河道管理维护体系,在社会的发展中,体系要更加的市场化、专业化以及社会化。为了让堤防边坡更加安全和稳定,对相关设施进行有效的保护,保障防洪防汛工作力度更强,需要做好科学有效地维修养护工作。维修保养工作可以经过开放式的招标方式,选用信誉好和资历比较强的企业和单位,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来实施管理养护分离制度。这样就能够依据合同的条件和内容执行各自的责任,解决部门之间权利混淆的现象。管理方需要安排专门的检查堤防养护工作的人员,对堤防工程养护和质量进行考核。技术人员需要对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掌握,并且做好检查与检测工作,及时发现管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并且使用针对性的处理措施。除此之外还需要建设联动机制,河道堤防管理部门要定期与相关部门做好沟通与交流,构成良好的联动机制。政府部门还需要建设一个河道堤防管理机构,这个机构要专门管理河道堤防,不管是审批河道工程或者是河道堤防建设管理,全权由这个机构处理。这样不但能够缓解各种分散权利上的纠纷,同时还能够让河道管理工作更有针对性。政府部门还需要加强执法力度,一旦有违法事件的发生需要进行严厉的惩罚,在根本上提升河道堤防工程管理工作的质量。 (四)加强对现代化技术的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先进技术都被使用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中,这些先进技术提升了工作效率,促使了行业的发展。而河道堤防作为一项关乎民生的工程,在管理工作中引入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很有必要。传统河道堤防安全检测方式无法满足后期河道堤防的管理需要。所以,河道作为一项防洪减灾、美化环境与保护生态的工程,在管理工作中可以使用同位素、GPRS定位以及CT层析探测等相关的技

【建筑工程管理】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概况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主要解决三北和其他地区各不相同的生态问题。具体包括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沿海、珠江防护林工程和太行山、平原绿化工程。 一、三北防护林工程 工程的背景情况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 的状况,国务院批准上马了三北防护林防护工程。1978年11月3日, 国家计划委员会以计计[1978]808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计划任务书》。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 以国发(1978)244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在西北、华北、东 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至此,三北 防护林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工程建设范围 按照总体规划,三北工程的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 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国界线,南沿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布 长汗达山、喀喇昆仑山,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 地理位置在东经73°26'—127°50',北纬33°30'—50°12'之间。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辽

宁、吉林、黑龙江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工程建设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4%。 工程建设期限 三北工程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1978-2000年为第一阶段,分三期工程。1978-1985年为一期工程,1986-1995年为二期工程,1996-2000年为三期工程;2001-2020年为第二阶段,分两期工程。2001-2010年为四期工程,2011-2020年为五期工程;2021-2050年为第三阶段,分三期工程。2021-2030年为六期工程,2031-2040年为七期工程,2041-2050年为八期工程。 总体规划建设内容与规模 三北工程规划造林3508.3万公顷(包括林带、林网折算面积),其中人工造林2637.1万公顷,占总任务的75.1%;飞播造林111.4万公顷,占3.2%;封山封沙育林759.8万公顷,占21.7%。四旁植树52.4亿株。规划总投资为576.8亿元,建设任务完成后,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四期工程建设情况

省政府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航道发展的意见解读(精)

《省政府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我省濒江临海,河湖密布,内河航道总里程、港口吞吐能力、万吨级以上泊位和亿吨大港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内河水运的基础条件和资源优势。主要有四个突出特点:一是水域面积占比全国最高,全省共有大小河道2900多条,天然湖泊近300个,水域面积1.7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7%。二是内河航道里程全国最长。截至2010年底共有内河航道总里程24248公里,占全国近1/5,其中等级航道为7614公里,占31.4%。三是内河水运资源相对优越,长江横贯东西369.9公里,京杭运河纵穿南北691公里,这两大水运主通道通航条件最好、船舶通过量最大、社会经济效益最为显著的区段都在江苏;在国家规划建设的长三角“两纵六横”4200公里高等级航道网中,江苏2811公里,占67%;全国共有22个亿吨大港,江苏占6个。四是内河港口泊位全国最多,达到6215个,通过能力为46169万吨,2010年吞吐量达41853.3万吨,均居全国第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2号),加快建设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结合我省实际,省政府于2011年11月12日出台了《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更好地理解和贯彻《意见》,现对《意见》解读如下: 一、出台《意见》的背景和意义 水运能耗省、运量大、对环境影响小,是最符合科学发展要求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特点的低碳、绿色运输方式,越来越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近年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张德江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要大力加快水运建设,优先发展内河水运。2010年8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将内河水运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今年1月21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全面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内河水运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要求各地政府加强领导,因地制宜,制定具体落实方案,抓好组织实施。

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与发展

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与发展 【摘要】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江河,其水能资源丰富,水域面积辽阔,为我国唯一贯穿东、中、西部的水路交通大脉,它横跨9 大省市,素有“黄金水道” 之称。随着社会的发展,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取得了飞速发展,黄金水道的发展带动了流域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形成一条长江经济带。 【关键词】交通大脉;黄金水道;长江经济带 一、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基本情况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流,在其6300 余公里的长度当中被我们利用的不足二分之一。在西起云南水富东至上海入海口的主干线航道中,我们将干线航道分为了三段,从水富到宜昌为长江上游,宜昌到湖口为长江中游,湖口到入海口为长江下游,其中拥有当今世界第一大水电工程之称的三峡大坝便建在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 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长江航运事业的飞速发展,随着江上过往船只的增多,人们逐渐感觉到早期长江航道的水运条件已不能满足现代船舶客货运的需求,于是在相关部门的协调指挥下,对长江航道各段实施了较大规模的整治与建设。不仅使航道水流条件得到改善,航

道尺度得到加宽加深,航道设施也更加完善,正是由于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带动了全中国水运事业的发展。 二、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中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自十五期规划提出“深下游, 畅中游,延下游"建设思路以来,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航道整治方面: 对于长江上游,通过泸渝段航道整治项目的实施,泸渝段航道等级得到提高,全线实现了昼夜通航的条件;对川江多处浅滩的治理,极大的减小了过往船只的安全隐患,使通过能力得以提高;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实施了航道设施淹没复建工程、炸礁工程等,从而带动了长江上游航运事业的发展。 对于长江中游段,对碾子湾、窑监等碍航河段实施了清淤应急工程,有效地缓解了枯水期航道的紧张局面,改善了航行条件;此外,也实施了陆溪口、马家咀、罗湖洲等河段航道整治工程,使航道航行深度得到提高,航行条件进一步改善。 对于长江下游段,实施了太子矶炸礁工程,扫除了航道中的障碍;马当、东流、黑沙洲等河段的航道整治工程使航道水深提升到5 米以上,同样改善了船舶的通航条件;另外深水航道的延伸,12.5 米的深水航道从入海口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概况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主要解决三北和其他地区各不相同的生态问题。具体包括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沿海、珠江防护林工程和太行山、平原绿化工程。 一、三北防护林工程 工程的背景情况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 的状况,国务院批准上马了三北防护林防护工程。1978年11月3日, 国家计划委员会以计计[1978]808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西北、华 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计划任务书》。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以 国发(1978)244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在西北、华北、东北 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至此,三北防 护林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工程建设范围

按照总体规划,三北工程的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国界线,南沿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布长汗达山、喀喇昆仑山,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地理位置在东经73°26'—127°50',北纬33°30'—50°12'之间。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工程建设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4%。 工程建设期限 三北工程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1978-2000年为第一阶段,分三期工程。1978-1985年为一期工程,1986-1995年为二期工程,1996-2000年为三期工程;2001-2020年为第二阶段,分两期工程。2001-2010年为四期工程,2011-2020年为五期工程;2021-2050年为第三阶段,分三期工程。2021-2030年为六期工程,2031-2040年为七期工程,2041-2050年为八期工程。 总体规划建设内容与规模 三北工程规划造林3508.3万公顷(包括林带、林网折算面积),其中人工造林2637.1万公顷,占总任务的75.1%;飞播造林111.4万公顷,占3.2%;封山封沙育林759.8万公顷,占21.7%。四旁植树52.4亿株。规划总投资为576.8亿元,建设任务完成后,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

长江航道安全文化的思考(最新版)

( 安全文化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长江航道安全文化的思考(最新 版) Safety culture is the product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corporate safety culture is to provide a guarantee for safe production in production, life and survival activities of enterprises.

长江航道安全文化的思考(最新版) 交通行业文化建设,是交通部的一项重点工程。长江航道文化建设是交通行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长江航道是长江航运的基础,航道文化是长江文明的组成部分,而航道安全文化又是航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航道安全文化的内涵和构成 1.航道安全文化的内涵 航道安全文化是航道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的航道安全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或培育塑造的,具有鲜明航道行业特色的,为广大干部职工普遍认同、遵循和接受的,以“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思想意识、安全道德规范、安全管理理念等要素的总和。航道安全文化是广大航道人信奉并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航道安全文化的构成 从现阶段航道安全文化的构成来看,有四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安全观念,指包括安全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安全道德观和价值观等积淀于航道行业及广大干部职工心灵中的安全意识形态的东西。例如,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航道精神“团结、卓越、服务、畅通”中的航道的畅通安全是工作的生命线的观念;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宁愿听骂声,不愿听哭声的观念;安全就是发展的观念;安全就是成绩的观念等。 二是指包括组织机构、规章制度、行业标准等安全管理制度及其运作和落实机制。组织机构包括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小组;制度方面,最典型的是在我局深入人心的“二十五个不准和二十五个必须”制度;“一法三卡制度”以及各项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等。 三是行为方式。是指在日常的航道生产工作中所表现出的一贯的行为。例如:“红着脸”管安全;临水作业就一定穿好救生衣;高空作业就一定系好安全带;行船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的行为;航道维护的“四勤”行为、“三多”行为等。

长江航道建设也有安全文化(最新版)

Advocating a safety culture is to make human life and work safer and healthier under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condition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长江航道建设也有安全文化(最 新版)

长江航道建设也有安全文化(最新版)导语:倡导安全文化的目的是在现有的技术和管理条件下,使人类生活、工作地更加安全和健康。而安全和健康的实现离不开人们对安全健康的珍惜与重视,并使自己的一举一动,符合安全健康的行为规范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十六大确立的到20XX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的目标,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吹响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 交通行业文化建设,是交通部的一项重点工程。长江航道文化建设是交通行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长江航道是长江航运的基础,航道文化是长江文明的组成部分,而航道安全文化又是航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航道安全文化的内涵和构成 1.航道安全文化的内涵 航道安全文化是航道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的航道安全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或培育塑造的,具有鲜明航道行业特色的,为广大干部职工普遍认同、遵循和接受的,以“以人为本,安全发展”

堤防工程

江苏省长江防洪工程管理办法 (2001年3月22日江苏省人民政府第5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175号颁布施行根据2004年6月25日省政府第32次常务会议《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江苏省<盐业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二十件规章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第一条为了加强长江防洪工程管理,保证长江防洪工程完好和安全,保障本省沿江地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江苏省防洪条例》、《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本省境内长江防洪工程及其管理范围内从事与防洪有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长江防洪工程的义务。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长江防洪工程,是指宣泄和抵御长江洪水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辅助设施,包括河道、堤防、防洪墙、治江护岸控导工程、沿江涵闸泵站以及水文测报、通讯报警、供电照明、机电设备、观测设施等。 第四条沿江地区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长江防洪工程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水利部门和其它有关部门对长江防洪工程安全运行状况定期检查和监督,巩固提高长江防洪工程的防洪能力。 第五条沿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长江防洪工程的主管机关,负责长江防洪工程管理的组织、指导、监督、检查、协调等管理工作。 第六条长江防洪工程管理机构除对所管辖的长江防洪工程实施运行、管理、维修、养护和监测,做好长江防洪工程管理范围内的水土保持工作外,还可经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承担以下职责: (一)初步审查在长江防洪工程管理范围内新建各类建设项目对长江防洪的影响;参与审查有关长江开发利用规划; (二)依法制止侵占、破坏或者损坏长江防洪工程的行为,对违反水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三)依法收取各项规费; 第七条沿江企事业单位自建的防洪工程,应当按照长江防洪和工程管理的要求,由其负责维修养护和除险加固,工程所在地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督管理。 第八条长江防洪工程运行管理、维修养护、除险加固、度汛应急、水毁修复所需资金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原则,由各级政府承担,并纳入各级政府财政年度预算。其中对于市、县直接管理的长江重点防洪工程,由省给予适当补助。 第九条长江防洪工程的管理范围: (一)河道: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两岸堤防及护堤地;无堤防河段为历史最高洪水位线向外十米; (二)江堤(含洲堤、港堤):背水坡有顺堤河的以顺堤河为界(含水面),没有顺堤河的堤脚外不少于十米;通江河道建有涵闸的,闸外港堤按江堤管理;通江河道没有建涵闸的,从入长江的河口向内五百米至二千米的港堤按江堤管理; (三)涵闸站:大型涵闸站上下游河道、堤防各五百米至一千米,左右侧各一百米至三百米;中型涵闸站上下游河道、堤防各二百米至五百米,左右侧各五十米至二百米;小型涵闸站上下游河道、堤防各一百五十米至三百米,左右侧各五十米至一百五十米。 第十条长江堤防工程保护范围: (一)主江堤:背水坡有顺堤河的,顺堤河以外一百米至二百米;没有顺堤河的,堤脚外一百五十米至二百米。 (二)一般江堤:两侧堤脚外各五十米。 第十一条长江防洪工程管理范围和长江堤防保护范围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印发关于加强长江黄金水道环境污染防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印发关于加强长江黄金水道环境污染防控治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法规类别】污染防治 【发文字号】发改环资[2016]370号 【发布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含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计划委员会)环境保护部 【发布日期】2016.02.23 【实施日期】2016.02.2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印发关于加强长江黄金水道环境污染防控治理的指导意见 的通知 (发改环资[2016]370号)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人民政府,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司法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人民银行、林业局、能源局: 经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现将《关于加强长江黄金水道环境污染防控治理的指导意见》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 环境保护部 2016年2月23日关于加强长江黄金水道环境污染防控治理的指导意见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长江流域是我国人口最多、经济活动强度最大的流域,也是水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流域之一。当前长江干流总体水质较好,但部分支流污染严重,涉危涉重企业数量多、布局不合理、污染事故多发频发,部分饮用水水源地存在安全隐患,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部分河段总磷、氨氮超标,船舶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江湖关系紧张,部分地区生态问题突出。加强长江黄金水道环境污染防控治理,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仅事关长江经济带发展,也关系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加强长江黄金水道环境污染防控治理,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将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强化空间管控,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源头治理,注重风险防范,全面推进长江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修复。坚持质量改善要求,改革完善总量控制制度,更加注重断面水环境质量管理和考核;坚持责任导向,严格落实目标责任追究;坚持突出干流,兼顾重要湖库、主要支流和重点区域;坚持改革创新,探索建立流域联防联控、协同治理新机制,加快形成“目标明确、责任清晰、监管到位、全民参与”的长江水污染防控格局,确保“一江清水”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主要解决三北和其他地区各不相同的生态问题。具体包括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沿海、珠江防护林工程和太行山、平原绿化工程。 一、xx防护林工程 工程的背景情况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务院批准上马了三北防护林防护工程。 1978年11月3日,国家计划委员会以计计[1978]808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计划任务书》。 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xx发 (1978)244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至此,三北防护林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工程建设范围 按照总体规划,三北工程的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国界线,南沿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布长汗达山、喀喇昆仑山,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地理位置在东经73°26'—127°50',北纬33°30'—50°12'之间。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工程建设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4%。 工程建设期限 三北工程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1978-2000年为第一阶段,分三期工程。1978-1985年为一期工程,1986-1995年为二期工程,1996-2000年为三期工程;2001-20年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