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药的产地、采收和产地加工

第三章 中药的产地、采收和产地加工
第三章 中药的产地、采收和产地加工

第三章中药的产地、采收和产地加工

第一节中药的产地

一、产地与中药质量的关系

产地与质量关系密切。

二、道地药材(地道药材)概念

1.概念:是指那些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中药材。

2.十四个道地产地:川药、广药、云药、贵药、怀药、浙药、关药、秦药、淮药、北药、南药、蒙药、藏药、维药。

第二节中药的采收

一、采收与中药质量、产量的关系

中药品质的好坏,决定于有效物质含量的多少。所以确定适宜的采收期的原则是:必须把有效成分的累积动态与药用部位的产量变化结合起来考虑,既要考虑有效成分含量,又要兼顾产量。

二、中药的适宜采收期

1.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产量高峰期基本一致,共同的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

2.有效成分含量有显著高峰期,而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显著者,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是其最适宜采收期

3.有效成分含量无明显变化,药材产量的高峰期应是其最适宜采收期

4.有效成份含量高峰期与产量高峰期不一致时,有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时期即为适宜采收期

5.有多种因素影响质量的中药材,其适宜采收期的确定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研究工作,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之有可能得到更确切的判定。

三、各类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

(一)植物药

1.根及根茎类:一般在秋、冬季节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此时根或根茎中贮藏的营养物质最为丰富,通常含有效成分也比较高。

2.茎木类: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

3.皮类: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此时树皮养分及液汁增多,形成层细胞分裂较快,皮部和木部容易剥离,伤口较易愈合。

4.叶类: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

5.花类:一般不宜在花完全盛开后采收。花类中药,在含苞待放时采收的如金银花、辛夷、丁香、槐米等;在花初开时采收的如红花、洋金花等;在花盛开时采收的如菊花、番红花等。

6.果实种子类:一般果实多在自然成熟或近成熟时采收。有的采收幼果。种子类药材在果实成熟时采收。

7.全草类:多在植株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采割;有的在开花时采收,如益母草、荆芥、香薷等。

(二)动物类

因原动物种类和药用部位不同,采收时间也不相同。以成虫入药的,应在活动期捕捉,如土鳖虫等。

(三)矿物药类

全年均可采收。

第三节中药的产地加工

一、中药产地加工的目的

其目的是促使鲜药材的干燥,符合医疗应用要求和商品规格,便于包装、贮藏、运输,保证药材质量。

二、常用的加工方法

1.拣、洗:将采收的新鲜药材除去泥沙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但具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洗。

2.切片: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药材有的趁鲜切成块、片,以利干燥。但对具挥发性成分和有效成分易氧化的则不宜切成薄片干燥。

3.蒸、煮、烫: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须先经蒸、煮或烫的处理,则易干燥,同时使一些药材中的酶失去活力,不致分解药材的有效成分。

4.熏硫:有些药材为使色泽洁白,防止霉烂,常在干燥前后用硫黄熏制。不提倡熏硫:影响药材的安全性,有些药材有效成分大为下降。

5.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

6.干燥:干燥的目的是除去新鲜药材中大量水分,保证药材质量,利于贮藏。凡烘干、晒干、阴干均可的,用“干燥”表示;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则用“晒干”或“低温干燥”表示(一般不超过60℃);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用“阴干”或“晾干”表示;少数药材需短时间于燥,则用“曝晒”或“及时干燥”表示。

中药材采收与加工专属语言你知道几个

中药材采收与加工专属语言你知道几个 展开全文 随着天气转凉,我国从北到南开始进入了冬季,收获成为这个季节农民朋友的常有名词,面对谷子回仓,忙碌了一年的农民朋友开始考虑收获后的喜悦啦。但是,对于很多种植中药材的朋友来说,现在进入了药材采收、加工、储存、运输、交易的忙碌时间。属于药材种植加工的很多专属名词逐渐成为我们的口头禅,比如:采收期、初加工、杂质、休整、浸渍、蒸、煮、烫等等,这些挂在嘴边的词语,有很多是传承下来的,有的是新发明的,它们都代表什么意思呢?有的朋友了解的很多,有的了解的少些,但是真的都了解的朋友有多少呢?我们今天

就与专家一起细数这些属于中药材种植采收和加工的专属词语。 中药材质量由许多因素构成,除了生长年限、采收期之外,还与其生态环境、田间管理措施、采收、加工方法、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有关。 采收是一项科学性要求较为严格的工作,因为药用植物只有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根据不同药用部位,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采收,才能使收获的中药材质量有所保证。 采收期:指药用植物药用部位或器官已符合药用要求达到采收标准的收获时期,一般每一年按月、旬来表示采收期。采收年限(收获年限):指播种(或栽植)到采收所经历的年数。 药用植物收获年限分为:1年收获、2年收获、多年收获和连年收获。 产地加工。药用植物采收后,绝大多数均需在产地及时进行初步处理与干燥,称之为“产地加工”或“初加工”。目的:提高药效和活性成分的含量,保证药材的品质,达到医疗用药的目的,便于包装,贮藏和运输 产地加工的目标:去除非药用部位、杂质、泥沙等,纯净药材。如根和根茎类药材要除去残留茎基和叶鞘等;全草类药材要除去其它杂草和非入药的根与根茎;花类药材要除去霉烂或不合要求的花类等。按药典规定的标准,加工修制成

中药材生产与品质

第二章中药材生产与品质 第一节中药材的品种与栽培 一、品种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在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中,品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中药有效成分多来源于次生代谢产物,不同品种的植物由于遗传特性的不同,合成与积累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及量可能存在着很大差异。 中药的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中药材的质量。 一药多基原情况普遍存在,有的来源于同属不同种,有的甚至为不同属或不同科。来源为同科不同属的中药如葶苈子;不同科的中药如青黛、珍珠等。有些不同基原的中药材,质量差异较大,例如《中国药典》收载的柴胡。由此可见,品种对中药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 二、栽培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中药材的生产主要有两种途径,即野生和栽培(养殖)。我国目前许多药材的栽培主要靠药农分散种植,种植技术粗放,再加上盲目扩大种植范围,造成种质不佳,种质特性退化的情况较为严重。 另外,在栽培过程中滥施农药、除草剂,过量使用化肥,造成中药材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偏高,影响药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成为影响中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中药材的生产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是提高药材质量和保证药材质量稳定的基础与关键。 第二节中药材的产地 一、产地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产地是影响中药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中药有效成分的形成和积累与其生长的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土地辽阔,同种药材会因产地不同(土壤、气候、光照、降雨、水质、生态环境的各异)引起药材质量上的差异。这直接影响中药质量的可控性,也会导致临床疗效的差异,因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规范化种植中药材,在建立种植基地时一定要选择该药材生长最适宜的地域。 二、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指药材质优效佳,这一概念源于生产和中医临床实践,数千年来被无数的中医临床实践所证实,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 辨别优质中药材质量的独具特色的综合标准,也是中药学中控制药材质量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 通常认为:“道地药材就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区域内所产的药材,并且生产较为集中,具有一定的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方法,质优效佳,为中医临床所公认。” 在药名前多冠以地名,以示其道地产区。如西宁大黄、宁夏枸杞、川贝母、川芎、秦艽、辽五味、关防风、怀地黄等。例外的情况是有少数药材,药名前所冠的地名不是指产地,而系指进口或集散地而言,如广木香,并非广州所产,而是从广东进口,藏红花亦非西藏所产,而是从西藏进口。 目前常用的道地药材包括: 1.川药 主产地四川、西藏等。如川贝母、川芎、黄连、川乌、附子、麦冬、丹参、干姜、白芷、天麻、川牛膝、川楝子、川楝皮、川续断、花椒、黄柏、厚朴、金钱草、五倍子、冬虫夏草、麝香等。 2.广药 又称“南药”,主产地广东、广西、海南及台湾。如阳春砂、广藿香、广金钱草、益智仁、广陈皮、广豆根、蛤蚧、肉桂、桂莪术、苏木、巴戟天、高良姜、八角茴香、化橘红、樟脑、桂枝、槟榔等。

谈中药材产地加工的意义及教育

谈中药材产地加工的意义及教育 发表时间:2011-07-12T11:15:55.1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6期供稿作者:唐月荣 [导读] 通过以上研究会使我们更加充分地认识到传统产地加工的科学性与不足,从而建立更加科学的产地加工理论体。 唐月荣(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 463000) 【中图分类号】R28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6-0026-02 【摘要】目的中药材产地加工对质量的影响及人员培养的意义。 【关键词】中药材产地加工 中药材产地加工指的是对药用植物或者药用动物的产地初加工[1],根据药材性质和商品销售运输保管的要求在产地进行的初步加工处理,制成品是中药材[2]。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是影响中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中药材的特点之一是一地产全国销,一季产全年销。为了便于采收、贮藏、运输和销售,自古就有中药材的产地加工。具体操作主要有修整、蒸煮、刨切、干燥等。从药品质量的角度来看,除了田间的农业措施之外,产地加工就是影响中药质量的第一因素。 1 对药材性状的影响 1.1对药材表面特征的影响 一些药材在采挖后常常要去皮。如知母有两种商品规格:一种是挖取后,除去地上茎及须根、泥土,保留黄绒毛及浅黄色的叶痕及茎痕。晒干后商品称“毛知母”;另一种是趁鲜时用刀刮净外皮晒干,称“光知母”[3] 。山药采挖时刮净外皮用水浸漂后连续用硫黄熏2-3 天。至全身发软。晒至全干即为“毛山药”;选择身条肥大、均匀、顺直的晒至六成干时用板搓圆切去头尾。再晒至足干,打光即得‘光山药” [3]。 1.2对药材形状、大小的影响 巴戟天的根本来是圆柱形的,产地加工时将挖出的根洗净泥上,除去地上茎及须根,用沸水略烫,立即捞起,晒至六七成干,轻轻捶扁,切成7^15cm长段晒干。正因为有“轻轻捶扁”才有“扁圆柱形,略弯曲,长短不等,直径0. 5-2cm。有的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质韧、肉厚易剥落’的性状描述[3]。浙贝母的产地加丁方法是挖取根茎,抖去泥土,洗净.分大小个(小的作珠贝用)用竹笼撞擦外皮,拌人贝壳灰,拌匀一夜后使贝壳粉吸去浆液,取出晒干或烘干也有将鲜浙贝母切片直接晒干的。《中国药典》对浙贝母的性状就是按大贝、珠贝和浙贝片来分别描述的。“被有白色粉末”是因为拌以煅过的贝壳粉。 1.3对药材气味的影响 一些芳香性的中药材在产地加工时必须注意保留其特性,因为芳香性挥发油多数是有活性成分的有效部位。如薄荷、荆芥在采割后不应趁鲜切碎,不能曝晒,而应采取阴干的方式。丹皮、徐长卿也是如此。砂仁秋季果实成熟时,剪下整穗果实,放在特制的烤具内。慢火熏焙,熏焙时盖上一层鲜樟树叶。熏后砂仁的香气较浓。 1.4对药材颜色的影响 玄参,别名黑参、乌元参。秋末冬初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曝晒至半成干后,堆闷3-4 天(发汗)反复曝晒至八九成干,再堆闷至内心发黑油润,晒干。其“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黑色,微有光泽”。倘若不是反复堆闷发汗、曝晒、断面是不会变黑的。丹参的产地加工也应“发汗”,断面才能显褐色并可见到放射状的木质部花纹。现在有些产地不注意这种加工方法,不“发汗”,结果在丹参的断面显示不出放射状纹理。一些药材产地加工时习惯用硫黄熏,熏的目的除了杀去虫卵,便于干燥,同时也使药材的颜色变白了,更好看,规格等级上去了。如山药、菊花、银耳等。 2 对药材所含杂质的影响 2.1非药用部分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多数药材都有规定的药用部位。如金银花是干燥的花蕾或待初开的花。因此叶、梗和盛开的花都不应充斥其内[4]。这些东西多了,就会影响药材的质量。山茱萸是用干燥成熟的果肉,但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往往因货源紧缺或其他企图夹有大量果核,因而影响药材的质量。降香在产地加工时应刨去边材而保留红紫色的心材,实验研究心材的挥发油含量和浸出物含量都大大高于白色边材。 2.2来源与规定不同的物质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中国药典》规定每一味药材都有一定的来源,但在产地加工时。不加挑选和修整。将一些来源与规定不同的物质夹杂在里面一起加工。从而影响到药材的质量,经调查聚花过路黄的生态环境与过路黄基本一致。植物形态又极相似,药农采挖时很有可能把它们一起挖来,但在晒干打包之前应该进行挑选。 2.3无机杂质(砂石、泥土)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药材在采挖后应洗净泥土,尤其是根茎类药材更应该做到。但一些药材产区的农民图省事或为了增加利润就不洗或不洗干净。将大量泥砂杂质带人商品。如全蝎在产地加工时,不让蝎子“吐出泥土”即下盐水,造成虫体腹腔含有大量的无机杂质[5]。1995年版《中国药典》已对一些品种的酸不溶性灰分进行了限制。如川乌不得过2.0%,海金沙不得超过15.0%等等。并且在新版《中国药典》中还增加对一些品种的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3 对药材内在质量的影响 3.1对所含有效成分的影响 川产金银花以蒸晒和硫黄熏加工的样品绿原酸含量最高,炒晒次之。菊花的生晒品含挥发油0.5800%,烘干品含挥发油0. 50%,熏晒品含挥发油0.49%,蒸晒品含挥发油0.480%,炕干品含挥发油0.2500%[3]。西红花以室外栽培、室内采花并及时低温干燥番红花贰的含量最高(周锦祥等.番红花球茎复壮及栽培技术鉴定会资料)。天麻产地加工时应采用蒸后再干燥的方法,这种加工方法所得干品天麻贰的含量高;如采用水煮后再晒干,则含量大为降低。 3.2对药材含水量的影响 中药材含水量是影响中药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含水量过大会使药材在储存过程中生霉生虫,或使部分含贰类成分的药材因贰的水解而失效[6]。1995年版《中国药典》已对部分药材的含水量作了控制。如丁香不得超过12.00%。大腹皮不得超过12.00%,天冬不得超过

中药材初加工状况分析

中药材加工状况 中药材加工是中药材生产阶段,为中药饮片炮制、药剂生产提供商品药材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是一门独特的传统技术。它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作为中药材来源的药用植物、动物、矿物进行采收、加工处理的技术。早期文献称之为“采造”、“采治”、“采取”,现代文献一般称之为“采制”、“采集”、“加工”。 中药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 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制剂的生产, 前后相互联系, 前者依次为后者的基础, 其间任何一个环节都影响着中药的质量。近些年来人们比较重视用于汤剂的中药饮片及直接供患者使用的中药制剂的质量, 却往往比较忽略二者的原料—中药材的质量。事实上,只有提高了中药材的质量, 最终提高中药的质量才有可能。要做到这一点, 不可忽略的一个环节就是中药材加工的加强。 1.中药材产地加工的必要性及意义 采收后的中药材,除了骨碎补,鲜芦根等少数种类可供鲜药用外,大多用其干品。为防止霉烂变质,便于分级、包装、贮藏、调运,也为了进一步加工炮制成饮片,而需进行产地初加工。 药材采收后,绝大多数尚呈鲜品,因药材内部含水量高,若不及时加工处理,很容易霉烂变质,其药用的有效成分亦随之分解散失,严重影响药材质量和疗效。适时采收中药材并对其进行初加工,是药材增产增收的关键。“三分种,七分收”,说的也是这个简朴又深刻的道理。所以,除了少数要求鲜用或保持原状外,大部分药材必须在产地初步加工。药材经产地初加工后,剔除了非药用和劣质部分,保证了药材质量,同时可防止霉烂腐败,便于贮藏和运输,从而可以提高药材在临床上的疗效。在初加工时,按药材和用药的需要,进行分级和其他技术处理,有利于药材的进一步加工炮制和充分发挥其药用功效,是中药材优质的重要环节和保证。 2.中药材初加工的常规技术

《中药材加工学》教学大纲

中药材加工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总学时:实验(实训)学时:0 课程类别:课程类型: 开课单位:药学系教研室: 课程负责人: 一、一般情况 《中药材加工学》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专业课,与《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植物生理生态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等相关课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中药材加工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从事中草药的科学栽培、实施GAP和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和管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主要为课堂理论讲授。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药材加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中药材的采收、产地加工、贮藏保管、包装,根及根茎、叶类、皮类、花类等各类中药材的采收和加工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堂讲授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注意启发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运用标本、录象、图表等教具和声象教材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程总学时数,课堂讲授学时。 本课程采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材加工学》(龙全江主编)。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 1.讲述社会生产的发展与中药材加工的关系;该学科经验和文献整理、理论与方法、中药材质量标准等主要研究内容。 2.简介该学科的文献学、化学、多学科综合等研究方法。 3.重点讲解各历史时期中药材加工发展的概况与展望。 [教学要求] 1.掌握中药材加工与中药材加工学的基本概念及该学科的主要任务。 2.熟悉中药材加工的起源、发展概况和中药材加工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常规中药材产地加工方法

常规中药材产地加工方法 采收后的中药材,除了骨碎补,鲜芦根等少数种类可供鲜药用外,大多用其干品。为防止霉烂变质,便于分级、包装、贮藏、调运,也为了进一步加工炮制成饮片需进行产地加工。由于中药材种类繁多,品种规格和地区用药习惯不同,加工方法也各不相同,现将一般常规中药材初加工方法介绍如下:1、种子类。一般果实采收后直接晒干,脱粒,收集种子。有些药材要种皮或果皮,如薏苡仁、决明子等。有些要击碎果粒,取出种仁供药用,如杏仁、酸枣仁等。有些则要蒸,以破坏药材易变质变色的酵素,如五味子、女贞子等。2、花类。为了保持花类药材颜色鲜艳,花朵完整,采后应放置在通风处摊开阴干,或在低温下迅速烘干,以避免有效成分的散失,保持浓郁的香气,如红花、芜花、金银花、玫瑰花、月季花等。极少数种类则需先蒸后再进行干燥,如杭白菊等。3、果实类。一般果实类药材采收后直接晒干或烘干即可。但果实大又不易干透的药材,如佛手、酸橙、鲜木瓜等应先切开后干燥。以果肉或果皮入药的药材,如瓜篓、陈皮、山茱萸等,应先去除瓤,粒或剥皮后干燥,此外,有极少数药材如乌梅等还需经烘烤烟熏等方法加工。4、皮类。一般采后趁鲜切成片或块,再晒干即成。但有些种类在采收后应趁鲜刮去外层的栓皮,再进行干燥,如丹皮、椿根皮、黄柏皮等,有些树皮类药材采后应先用沸水略烫后,加码叠放,使其"发汗",待内皮层变为紫褐色时,再蒸软刮去树皮,然后切成丝片或卷成筒,再进行干燥,如肉桂、厚朴、杜仲等。5、全草和叶类。采收后宜放在通风处阴干或晾

干,尤其是含芳香挥发油类成分的药材,如薄荷、荆芥、麝香等忌晒,以避免有效成分的损失;有些全草类药材在未干透前就应扎成小捆,再晾至全干。如紫苏、薄荷等。一些含水量较高的肉质叶类,如马齿苋等应先用沸水略烫后再进行干燥。 6、根及地下茎类。这类药材采收后。一般先洗净泥土,除去须根,芦头和残留枝叶等,再进行大小分级,趁鲜切成片,块或段,然后晒干或烘干。如白芷、丹参、牛膝、前胡、射干等;一些肉质性,含水量较高的块根、鳞茎类药材,如天冬、百部、蕹白等,应先用沸水稍烫一下,然后再切块晒干或烘干;对于质坚难以干燥的粗大根茎类药材,如玄参、白芍等药材,先要用沸水煮,再经反复"发汗",才能完全干燥。还有些种类的药材,如山药、贝母等须用硫磺熏蒸才能较快干燥,保持色泽洁白、粉性足,且能消毒,杀虫防霉,有利于药材的贮藏。

最新《中药材加工学》教学大纲

1 中药材加工学课程教学大纲 2 3 4 英文名称: 总学时:实验(实训)学时: 0 5 6 课程类别:课程类型: 7 开课单位:药学系教研室: 8 课程负责人: 9 10 一、一般情况 11 《中药材加工学》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专业课,与《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植物生理生态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等相关课程有着十分密切 12 13 的关系。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中药材加工学》的基本理14 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从事中草药的科学栽培、实施GAP和实现中药材15 规范化生产和管理的能力。 16 教学过程主要为课堂理论讲授。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药材加工17 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中药材的采收、产地加工、贮藏保管、包装,根18 及根茎、叶类、皮类、花类等各类中药材的采收和加工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19 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是实践

20 性较强的学科,课堂讲授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注意启发式,21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运用标本、录象、图表等教具和声象教22 材以提高教学效果。 23 本课程总学时数,课堂讲授学时。 本课程采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材加工学》(龙全 24 25 江主编)。 26 27 28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 29 第一章绪论 30 [教学内容] 31 1.讲述社会生产的发展与中药材加工的关系;该学科经验和文献整理、理论与32 方法、中药材质量标准等主要研究内容。 33 2.简介该学科的文献学、化学、多学科综合等研究方法。 34 3.重点讲解各历史时期中药材加工发展的概况与展望。 35 [教学要求] 36 1.掌握中药材加工与中药材加工学的基本概念及该学科的主要任务。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常用中药续断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常用中药续断 续断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psacus asperWall.exhenry的干燥根。又名川断、马蓟、六汗、小续断、山萝卜、川萝卜根。原植物川续断又名苦小草、和尚头、滋油菜、鼓锤草、黑老鸦头、帽子疙瘩菜,分布于四川、湖南、湖北、贵州、陕西、云南、西藏。 本品药材性状:呈圆柱形,略扁,有的微弯曲,长5~15cm,直径0.5~2cm。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有稍扭曲或明显扭曲的纵皱及沟纹,可见横裂的皮孔样斑痕和少数须根痕。质软,久置后变硬,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墨绿色或棕色,外缘褐色或淡褐色,木部黄褐色,导管束呈放射状排列。气微香,味苦,微甜而后涩。 本品味苦、辛,性微温;归肝、肾经。功能: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中医临床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筋伤骨折,崩漏,胎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抑菌,抗滴虫,止血,抗炎,镇痛,促进骨损伤愈合作用。对心血管、对子宫有作用,并有抗氧化活性、抗维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 续断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谓“味苦,微温。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伤,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久服益气力。一名龙豆,一名属折。”陶隐居云:“按《桐君药录》云:

续断生蔓延,叶细,茎如荏大,根本黄白有汁,七月、八月采根。今皆用茎叶,节节断,皮黄皱,状如鸡脚者,又呼为桑上寄生。恐皆非真。时人又有接骨树,高丈余许,叶似蒴藋(音朔濯)。皮,主疗金疮,有此接骨名,凝或是。而广州又有一藤名续断,一名诺藤,断其茎,器承其汁饮之,疗虚损绝伤;用沐头,又长发。折枝插地即生,恐此又相类。李云是虎蓟,与此大乖,而虎蓟亦自疗血尔。”《本草图经》曰:“续断,生常山山谷,今陕西、河中、兴元府、舒、越、晋州亦有之。三月已后生苗,秆四棱,似苎麻,叶亦类之,两两相对而生。四月开花,红白色,似益母花。根如大蓟,赤黄色,七月、八月采。谨按《范汪方》云:续断即是马蓟,与小蓟叶相似,但大于小蓟耳。叶似旁翁菜而小厚,两边有刺,刺人,其花紫色,与今越州生者相类。而市之货者,亦有数种,少能辨其粗良。医人用之,但以节节断,皮黄皱者为真。” 从续断在历代本草文献记载所述形态考证,不但来源有变化而且比较复杂。据王家葵等本草考证认为,古代续断共涉及续断科、唇形科、菊科、桑寄生科、忍冬科、买麻藤科、灯芯草科及豆科等8个科的十数种植物。续断在汉代为常用中药,但汉代文献均无续断原植物的描述。据推断,似乎为豆科或唇形科植物。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共提到了3种续断为齐梁时所用,即桑寄生科的槲寄生Viscum

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时期

中药材种类繁多,药用部位不同,其最佳采收的时间也不相同。所谓最佳采收期,是针对中药材的质量而言的。中药材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与产地、品种、栽培技术和采收的年限、季节、时间、方法等有密切关系。为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大部分中药材成熟后应及时采收。中药材的成熟是指药用部位已达到药用标准,符合国家药典规定和要求。药材质量包括在质量和外观性状,所以中药材最佳采收期应在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外观性状如形、色、质地、大小等最佳的时期进行,才能得到优质的药材,达到较好的效益。 现根据前人经验,结合影响药材性状和品质的因素及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贮失规律,按中药材药用部分的不同,对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期简述如下。 一、以根及根茎类入药的中药材品种此类中药材一般以根及根茎结实、根条直顺、少分叉、粉性足的质量较好,采收季节多在秋、冬、或早春,待其生长停止、花叶凋的休眠期及早春发芽前采收。大部分品种春季发芽前采收为最适时期,因为初春时药用植物准备萌发,根茎部贮存的大量营养物质还没有或刚开始分解,所以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营养物质最丰富,质量最好。但也有例外情况,如黄芪、草乌、黄连、党参等在秋季采收,而太子参、半夏、附子等则以夏季刨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现把部分品种最适宜的采收期分述如下(见附表),供参考。 附表 1.早春采收:甘草、丹参、拳参、虎杖、赤芍、北豆根、地榆、苦参、远志、甘遂、白蔹、独活、前胡、藁本、防风、柴胡、艽、白薇、紫草、射干、莪术、天麻、黄芩,南沙参、桔梗、苍术、紫菀、漏芦、三棱、百部、黄精、玉竹等。 2.秋季采收:黄芪、狗脊、防己、威灵仙、草乌、白芍、黄连、升麻、商陆、常山、人参、三七、当归、羌活、北沙参、龙胆、白前、徐长卿、地黄、续断、党参、香附、白附子、重楼、天冬、山药、白及等。 3.冬季采收:大黄、何首乌、牛膝、板蓝根、根、玄参、天花粉、白术、泽泻、天南星、木香、土茯苓、黄、郁金等。 4.夏季采收:延胡素、附子、川乌、太子参、贯众、川芎、白芷、半夏、川贝母、浙贝母、麦冬等。 二、以花入药的中药材品种 花类中药材多在花蕾含苞未放时采收,质量较好,如花已盛开,则花易散瓣、破碎、失色、香气逸散,严重影响质量。如,金银花应在夏秋花蕾前头蓬大由青转黄时,丁香在秋季花蕾由绿转红时,辛夷在冬末春初花未开放时,玫瑰在春末夏初花将要开放时,槐米在夏季花蕾形成时,采收最适宜,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但也有部分花类中药材品种需在花朵开放时采收,如月季花在春夏季当花微开时,闹羊花在4~5月花开时,洋金花在春夏及花初开时,菊花在秋冬花盛开时,红花在夏季花由黄变红时等,为最适宜的采收期。 三、以果实及种子类入药的中药材品种 果实类中药材多在自然成熟或将近成熟时采收较好;种子类中药材应在种子完全发育成熟、籽粒饱满、有效成分含量高时采收较好。如火麻仁、马兜铃、地肤子、青箱子、五味子、王不留行、肉豆蔻、莱菔子、覆盆子、木瓜、山植、瓜蒌、苦杏仁、郁仁、乌梅、金樱子、沙苑子、草决明、补骨纸、胡芦巴、枳壳、吴茱萸、巴豆、酸枣仁、胖大海、大风子、使君子、河子、小茴香、蛇床子、山茱萸、连翘、女贞子、马钱子、菟丝子、牵牛子、天仙子、枸杞子、牛蒡子、薏苡仁、砂仁、草果、益智仁等。对成熟度不一致的品种,应在成熟时随熟随采,分批进行。如急性子、千金子等。

产地初加工药材品种

产地初加工药材品种 产地初加工(趁鲜加工),日益成为国家支持方向和行业发展趋势,对于药材规范性、标准性和安全性,以及产区农民增收、农业转型和农村创富均具有重要作用。 为理清相关药材产地初加工产品范围,有效指导相关生产与经营,现整理如下,请各位参用。 少说多做,初衷不变,淡然前行----- ↑趁鲜加工的64种药材(2015药典) 1.药材切片(共28个品种)干姜、土茯苓、山柰、山楂、山药、川木通、三棵针、片姜黄、乌药、功劳木、地榆、皂角刺、鸡血藤、佛手、苦参、狗脊、粉萆薢、浙贝母、桑枝、菝葜、绵萆薢、葛根、紫苏梗、黄山药、竹茹、桂枝、狼毒、滇鸡血藤。 2.药材切段(共18个品种)大血藤、小通草、肉苁蓉、青风藤、钩藤、高良姜、益母草、通草、桑寄生、黄藤、锁阳、槲寄生、颠茄草、野木瓜、广东紫珠、首乌藤、桃枝、铁皮石斛。 3.药材切块(共3个品种)何首乌、茯苓块、商陆; 4.药材切瓣(共4个品种)木瓜、化橘红、枳壳、枳实 5.药材切瓣或片、段(指可选用多种切制方法加工的药材,共11个品种)丁公藤、大黄、天花粉、木香、白蔹、防己、两面针、虎杖、香橼、粉葛、大腹皮。↑可以在中药材专业市场专营区经营的73种趁鲜切制和初加工中药材品种 具体如下:茯苓、何首乌、赤茯苓、茯神、葛根、粉葛、岗梅根、虎杖、八角枫根、白芍、白术、桑白皮、牡丹皮、桔梗、白芷、大黄、商陆、乌药、地榆、苦参、雷公藤、白首乌、菝葜、土茯苓、黄药子、绵萆薢、桑枝、川木通、皂角刺、紫苏梗、佛手、干姜、山奈、狗脊、浙贝母、丁公藤、两面针、八角莲、瑞香狼毒、紫葳根、菊叶三七、粉萆薢、片姜黄、山楂、十大功劳根、防己、天花粉、木香、土木香、高良姜、檀香、樟木、桂枝、大血藤、青风藤、苏木、降香、钩藤、红木香、桑寄生、槲寄生、锁阳、肉苁蓉、益母草、通草、黄藤、颠茄草、白蔹、木瓜、枳实、枳壳、鸡血藤、香橼

各类中药材加工技术

各类中药材加工 采收后的中药材,除了骨碎补,鲜芦根等少数种类可供鲜药用外,大多用其干品。为防止霉烂变质,便于分级、包装、贮藏、调运,也为了进一步加工炮制成饮片需进行产地加工。由于中药材种类繁多,品种规模和地区用药习惯不同,加工方法也各不相同,现将一般常规中药产地加工方法介绍如下: (一)种子类一般果实采收后直接晒干,脱粒,收集种子。有些药材要种皮或果皮,如薏苡仁、决明子等。有些要击碎果粒。有些则要蒸,以破坏药材易变质变色的酵素,如五味子、女真子等。 (二)花类为了保持花类药材颜色鲜艳,花朵完整,采后应放置在通风处摊开阴干,或在低温下迅速烘干,以避免有效成分的散失,保持浓郁的香气,如红花、芜花、金银花、玫瑰花、月季花等。极少数种类则需先蒸后再进行干燥,如抗白菊等。 (三)果实类一般果实类药材采收后直接晒干或烘干即可。但果实大又不易干透的药材,如佛手、酸橙、鲜木瓜等应先切开后干燥,以果肉或果皮入药的药材,如瓜篓、陈皮、山茱萸,应先去除瓤,粒或剥皮后干燥,此外,有极少数药材如乌梅等还需经烘烤烟熏等方法加工。 (四)皮类一般采后趁鲜切成片或块,再晒干即成。但有些种类在采收后应趁鲜刮去外层的栓皮,再进行干燥,如丹皮、椿根皮、黄柏皮等,有些树皮类药材采后应先用沸水略烫后,加码叠放,使其“发汗”,待内皮层变为紫褐色时,再蒸软刮去树皮,然后切成丝片或

卷成筒,再进行干燥,如肉桂、厚朴、杜仲等。 (五)全草和叶类采收后宜放在通风处阴干或晾干,尤其是含芒香挥发油类成分的药材,如薄荷、荆芥、麝香等忌晒,以避免有效成分的损失;有些全草类药材在未干透前就应扎成小捆,再晾全干。如紫苏、薄荷等。一些含水量较高的肉制叶类,如马齿苋等应用沸水略烫后再进行干燥。 (六)根及地下茎类这类药材采收后,一般先洗净泥土,除去须根,芦头和残留枝叶等,再进行大小分级,趁鲜切成片,块或段,然后晒干或烘干。如白芷、丹参、牛滕、前胡、射干等;一些肉质性,含水量较高的块根、鳞茎类药材,如天冬、百部、薤白等,应先用沸水稍烫一下,然后再切块晒干或烘干;对于质坚难以干燥的粗大根茎类药材,如玄参、白芍等药材,先要用沸水煮,再经反复“发汗”,才能完全干燥。还有些种类的药材,如山药、贝母等须用硫磺熏蒸才能较快干燥,保持色泽洁白,粉性足,且能消毒,杀虫防霉,有利于药材的贮藏。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目录 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质量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技术规程与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机构与人员.................................................................................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设施、设备与工具.....................................................................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生产基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选址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生产基地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种子种苗与种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种子种苗或种源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种子种苗与种源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种植与养殖.................................................................................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种植技术规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种植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养殖技术规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养殖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采收与产地初加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技术规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采收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产地初加工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包装、放行与储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技术规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包装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放行与储运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质量检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二章自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三章投诉与召回.............................................................................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四章附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国不同产地赤霞珠挥发性香气成分差异分析_孙莎莎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分析检 测 我国不同产地赤霞珠挥发性香气成分 差异分析 孙莎莎1,范文来1,*,徐 岩1,李记明1,2,于 英2 (1.教育部工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酿酒科学与酶技术研究中心, 酿造微生物与应用酶学研究室,江苏无锡214122;2.张裕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山东烟台264001) 摘 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新疆石河子、宁夏青铜峡、山东烟台和河北怀来4个产地赤 霞珠中47种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通过方差分析比较了不同产地赤霞珠香气成分特点。结果表明,反-2-庚烯醛、顺-2-戊烯-1-醇、苯酚、苯甲醇、辛酸、β-大马酮、己醛、反-2-己烯醛在不同产地赤霞珠葡萄中的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新疆石河子产地赤霞珠风味物质特点是具有较高浓度的己醛和β-大马酮,宁夏青铜峡产地含有较低浓度的 顺-2-戊烯-1-醇、 己醛,山东烟台产地有较高浓度的反-2-己烯醛,而河北怀来产地有较高浓度的反-2-庚烯醛、辛酸。通过判别分析验证,方差分析得到的8种显著性差异成分可以100%地将赤霞珠样品按照产地正确分类。关键词:赤霞珠,产地,挥发性香气,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 )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aroma components of Cabernet Sauvignon in four regions SUN Sha-sha 1,FAN Wen-lai 1,*,XU Yan 1,LI Ji-ming 1,2,YU Ying 2 (1.Key Laboratory of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Laboratory of Brewing Microbiology and Applied Enzymology ,School of Biotechnology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China ;2.Cent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yu Group Co.,Ltd.,Yantai 264001,China )Abstract :A total of 47kinds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Cabernet Sauvignon samples from four geographical origins were quantified.These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 )combin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The data were processed b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and discriminate analysis (DA ).8discriminant compounds were selected ,and they were trans-2-heptenal ,cis-2-penten -1-ol ,phenol ,benzyl alcohol ,octanoic acid ,β-damascenone ,hexanal and trans-2-hexenal.The aroma compounds in Shihezi of Xinjiang was characterized with high concentrations of hexanal and β-damascenone ,the grapes in Qingtongxia of Ningxia could be distinguished with low concentrations of cis-2-penten-1-ol ,hexanal ,Yantai of Shandong region contained high concentrations of trans-2-hexenal ,and Huailai of Hebei region had relatively high concentrations of trans -2-heptenal and octanoic acid.The result allowed eight volatile compounds to get grape samples classified with 100%accuracy according to their provenances. Key words :Cabernet Sauvignon ;region ;volatile aroma compounds ;GC-MS 中图分类号:TS2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306(2013)24-0070-06收稿日期:2013-05-07 *通讯联系人 作者简介:孙莎莎(1988-),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酒类风味化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2013AA102108);山东省泰山学者计划。 赤霞珠是世界著名的酿酒红葡萄品种之一,以 其易种植、 适应性强、着色与品质良好、酒质优等特点,而受到葡萄酒生产者的热爱[1]。赤霞珠也是我国主要的酿酒红葡萄品种之一,我国葡萄种植区相对集中在气候和土壤适宜的地区,形成了黄土高原、新疆、渤海湾和华北地区等著名的酿酒葡萄生产区域[2]。由于气候、土壤、地质等地域因素的影响,从而使不 同产地的赤霞珠葡萄在香气构成上产生了差异[3],最 终影响葡萄酒的特性和品质[4], 因此,研究不同产地葡萄的香气成分特点对葡萄酒酿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目前,研究葡萄中挥发性香气成分的方法主要有液液萃取(LLE )、同时蒸馏萃取(SDE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搅拌棒吸附萃取(SBSE )等技术[5],而利用HS-SPME 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 )分析葡萄中的芳香性成分,是葡萄分类、质量控制以及了解葡萄香气特点的重要手段[6-10]。国内外对赤霞珠葡萄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0年Fan 等[11]比较了赤

中药材采收加工学总结

中药材加工学:专门研究中药材采收与加工的理论、方法、中药材规格、质量标准及其发展的学科。中药材加工: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作为中药材来源的植物、动物、矿物进行采收与加工处理技术。 中药材的采收:药用动植物生长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当入药部位器官达到药用要求时,则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收获,这一过程称为中药材的采收。 中药材的采收期:是指药用部位或器官已符合药用的要求,达到采收标准的收获时期,一般每一年终按照月、旬表示采收期。 采收年限:也称为收获年限,是指播种(或栽植)到采收所经历的年数。 道地药材:指在一定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所生产的药材。生产较为集中,并且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讲究。 产地初加工:药材必须在产地进行拣选、筛选、风选、清洗、切剥等,然后去除非药用部位,在进行干燥处理等一系列技术措施,使其尽快形成商品药材。 净制:中药材在切制、炮制、调配、制剂前应选取规定的药用部位,除去非要用部位,杂质及霉变品、虫蛀品、灰屑,使其达到药用纯度标准中药材。 中药材产地切制:指将净选后的新鲜药材直接切成一定规格的片、丝、块、段等的加工工艺,是中药材加工的重要工序之一。 蒸、煮、烫的目的:一、含黏液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须先经蒸、煮或烫处理,则易干燥。二、药材经加热处理后,便于刮皮,如明党参、北沙参等;三、能杀死虫卵,防止孵化,如桑螵蛸、五倍子等;四、熟制后能起滋润作用,如黄精、玉竹等; 五、蒸、煮、烫可使一些药材中的酶类失去活性,不致分解药材的有效成分。 发汗:有些药材产地加工时,通常将药材在晒、微火烘或微煮后,堆置起来发热、“回潮”,使内部水分向外散发,促进药材变软、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的方法。 中药材的包装:指根据中药材的自然属性,选取适当的包装材料或包装容器,采取一定的技术,将中药材包裹封闭,进行必要的装潢并印刷适当的标记和标志的过程。 泛油:中药材所含挥发油、油脂、糖类等,因受热或受潮而在干燥药材表面呈现油状物质,伴有返软,发黏,颜色变浑,发出油败气味等现象。 干燥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在单位面积上被干燥药材中水分的气化量,即水分量的减少值。干燥目的:及时除去药材中的大量水分,避免发霉、虫蛀以及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利于贮藏,保证药材质量。干燥指通过汽化蒸发除去药材中水分的过程 全年可采收:苏木、降香、沉香、侧柏叶。果实未成熟时采收:枳实、枳壳、青皮、乌梅。成熟经霜变色时采收:山茱萸、川楝子。宜在近成熟的清晨或傍晚采收:枸杞子、女贞子。需提早采收的种子类中药材:牵牛子、肉豆蔻。 中药材贮藏中变异的因素:空气、温度、湿度、光线、微生物、虫害、鼠害。 中药材贮藏中变异的现象:发霉、虫蛀、变色、泛油、气味散失、风化、潮解溶化、粘连木材可分为边材和心材。花正开放时采收:玫瑰花、洋金花、旋复花。霉变一般室温20~35℃,相对湿度75%以上 树皮类中药材采收时间通常清明至夏至间。采收原因:1此时植物生长旺盛,树皮内养料丰富,而且树木枝干内浆汁丰富并开始移动2.形成层细胞分裂迅速3.皮质和木质部容易剥离4刮皮操作容易进行5.剥离后伤口容易愈合 中药采收的目的:适时采收,利于优质高产;纯净药用部位,便于商品分级;分离不同药用部位,使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中药材的传统采收原则:根据有效成分在体内的消长规律、传统经验和生物特性决定采收时间和采收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