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工艺学课件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工艺学课件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工艺学课件

1.食品化学保藏及其特点

食品的化学保藏技术是食品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有悠久的历史;腌制、糖渍、酸渍和烟熏都可算是化学保藏方法;将人工化学制品应用于食品保藏:始于20世纪初,1906年可用于食品的化学品已达12种,随着化学工业和食品科学的发展,天然提取的和化学合成的食品保藏剂逐渐增多,食品化学保藏技术不断取得进展,成为食品保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1 食品化学保藏的定义与任务

食品化学保藏(定义):是指在食品生产和贮运过程中使用化学制品(食品添加剂)提高食品的耐藏性和尽可能保持其原有品质的措施。

主要任务:保持品质和延长保藏时间。

食品的变质腐败不一定都与微生物有关,氧化和自溶酶的作用都会引起食品变质腐败,食品化学保藏剂就涉及防腐剂、杀菌剂和抗氧化剂等。食品中添加少量的化学品后就能在室温条件下延缓食品的腐败变质;与其它食品保藏方法(罐藏、冷冻保藏、干制)相比,具有简便而又经济的特点;许多化学制品须控制用量,通常只能控制或延缓微生物生长或只能在短时间内延缓食品的化学变化,属于暂时性或辅助性的保藏方法;化学制品的安全性问题:1.2 食品化学保藏的特点

添加到食品中的化学制品在用量上受到限制(安全问题、对食品风味的不良影响);不是全能的,只能在一定时期内防止食品变质;化学保藏剂添加的时机要掌握,时机不当就起不到预期的作用;

1.3 食品化学保藏的应用限制

2.食品防腐剂(Food Preservatives)

食品防腐剂应具备的条件、食品防腐剂的抑菌机理、食品抑菌剂的种类、特性与使用、常用的化学防腐剂、常用的生物防腐剂

食品防腐剂(Food Preservatives)

广义:凡是能抑制微生物生长活动,延缓食品腐败变质或生物代谢化学制品或生物代谢制品。狭义:凡是能抑制微生物生长活动,但不一定杀死微生物,却能延缓食品腐败变质或生物代谢的化学制品或生物代谢制品。

抗微生物的作用程度:抑菌剂(狭义的防腐剂)、杀菌剂、杀菌剂、抑菌剂

2.1食品防腐剂应具备的条件

基本条件:卫生安全:对人体无毒害

使用有效:控制作用范围和使用量

不破坏食品的固有品质:

其他要求:少量使用就能达到防腐要求

不会与生产设备和包装容器等发生不良化学反应

具有一定的耐热能力

对使用的人员无害

大量使用时不污染环境

2.2 食品防腐剂的抑菌机理

氧化型杀菌剂:强氧化作用

过氧化物(H2O2):产生具有强氧化能力的新生态氧[O]

氯制剂(Cl2、HClO):释放有效氯[OCl]

还原型杀菌剂:消耗食品中的氧、破坏酶活性以及蛋白质中的二硫键,如H2SO3。

醇类:使蛋白质脱水变性凝固,75%乙醇杀菌,低浓度(>15%)的乙醇则抑菌;

有机酸类:改变膜的透性,阻碍微生物细胞的呼吸系统和营养物质的输送;

3、食品抑菌剂的种类、特性与使用

常用的化学抑菌(防腐)剂、常用的生物抑菌(防腐)剂、常用的化学抑菌(防腐)剂

3、1常用的化学抑菌(防腐)剂

我国常用的化学合成抑菌防腐剂有: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酯、山梨酸及其钾盐、丙酸及其盐、脱氢醋酸及其盐类

还有无机防腐剂:亚硫酸及其盐类,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a.苯甲酸及其钠盐

苯甲酸(钠),又称安息香酸(钠),1875年Salkowski发现苯甲酸及其钠盐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作用。

抑菌机理:阻碍微生物细胞的呼吸系统(TCA循环),并阻碍细胞膜的正常生理作用。

溶解性:苯甲酸溶于酒精和乙醚,难溶于水;苯甲酸钠溶于水,20℃时溶解度610g/L;

抑菌作用:广谱抑菌剂,在pH2.5-4.0时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pH>5.4则失去对大多数霉菌和酵母菌的抑制作用,起作用的是苯甲酸(未解离的分子)。

安全性:相对较安全,每日允许摄入量(ADI)0-5mg/kg体重

使用量:酱油、食醋、果酱、果汁饮料:1.0g/kg;

碳酸饮料:0.2g/kg

低盐酱菜、酱类、蜜饯:0.5g/kg

b.对羟基苯甲酸酯

对羟基苯甲酸酯,又称泊尼金酯。目前在食品中使用的有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丙酯、异丙酯、丁酯和异丁酯。对羟基苯甲酸酯,对呈白色晶体,稍有涩味,无嗅、无吸湿性,对光和热稳定。

抑菌机理:抑制呼吸系统和电子传递酶系统的活性、破坏细胞膜结构。

溶解性:微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醇和丙二醇;

抑菌作用:广谱抑菌剂,未解离的分子起作用。对霉菌和酵母菌作用较强,对细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和乳酸菌作用较弱。受pH影响较小,在pH4-8范围内适用,在pH5.5时效果最好;抑菌性质稳定。

安全性:毒性低于苯甲酸,ADI:0-10 mg/kg体重(FAO/WHO)

使用量:酱油、酱菜:0.1g/kg;

碳酸饮料:0.2g/kg

糕点馅:0.5g/kg

效果强于苯甲酸和山梨酸

c.山梨酸及其钾盐

Gooding于1964年发现山梨酸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抑菌机理:抑制微生物尤其是霉菌细胞内脱氢酶系统活性;并与酶系统中的巯基结合,使多种酶失活;使分子中的共轭双键氧化,产生分解和重排。

特性:山梨酸钾白色粉末或晶体,略带刺激性气味,对光热稳定

溶解性:山梨酸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山梨酸钾易溶于水、乙醇,20℃时水中溶解度67.8g;

抑菌作用:对霉菌、酵母和好气性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对于能形成芽孢的厌氧菌和

嗜酸乳杆菌的抑制作用甚微。pH低于5-6时效果最佳。酸性防腐剂,以未解离的分子起作用,其防腐效果随pH值降低而增强。

安全性:属无毒害防腐剂,ADI:0-25mg/kg体重(FAO/WHO)

使用量:鱼、肉、蛋、禽制品中最大使用量:0.071g/kg;

葡萄酒、果酒:0.6g/kg.

使用时注意事项:易被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汽带出,应注意加热时间;

对人体皮肤和粘膜有刺激性;

对霉菌污染严重的食品不仅没有抑菌作用,还会促使食品腐败变质。

d.丙酸及其盐

丙酸盐书脂肪酸盐类抑菌剂,常用的有丙酸钠和丙酸钙;

抑菌谱:属于酸性防腐剂,对霉菌、需氧芽孢杆菌或革兰氏阴性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防止黄曲霉毒素的产生有特效;对酵母菌几乎无效;对引起食品发粘的菌类如枯草芽孢杆菌抑菌效果较好。

一般用于面包、糕点、干酪等制品;

安全性:丙酸盐类是一类安全的防腐剂,日本规定的最大用量为5g/Kg。

e、脱氢醋酸和脱氢醋酸钠

特点: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多以其钠盐作防腐剂。毒性低,对热稳定;适应pH范围较宽,但以酸性介质中抑菌效果较好。

抑菌谱:对霉菌和酵母菌作用较强,对细菌的作用较差。脱氢醋酸钠是乳制品的主要防腐剂。

抑菌机理:其三羰基甲烷结构与金属离子发生螯合作用,从而以损害微生物的酶系统起防腐作用。

使用量:干酪、奶油和人造奶油:<0.61g/kg

f、无机防腐剂

亚硫酸及其盐类:

特点:强还原剂,具有杀菌防腐作用,还有漂白和氧化作用。酸性防腐剂。

杀菌机理:消耗食品中的O2,使好气性微生物因缺氧而致死,并能抑制某些酶的活性。起作用的是亚硫酸。

抑菌谱:对细菌作用强,对酵母菌的作用弱。

影响因素:浓度、温度、微生物的种类、pH值。pH值小于3时,效果最佳。

用途:主要用于葡萄酒和果酒的防腐。最大使用量为0.25g/kg,其ADI值为0~0.7mg/kg。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特点:在肉制品中广泛使用。具有防腐性、抗氧化和增进风味的作用

抑菌谱:梭状肉毒芽孢杆菌等耐热性芽孢的发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安全性:都有毒,亚硝酸毒性更强。致癌性。

使用量:亚硝酸盐最大用量0.15g/kg。硝酸盐最大用量0.5g/kg.

3、2常用的生物抑菌(防腐)剂

微生物代谢产物: 乳酸链球菌素、纳他霉素

酶类:溶菌酶

植物中的天然抗菌物质:植物抗毒素类、酚类、有机酸类和精油类

动物中的天然产物:甲壳素和壳聚糖

a、微生物代谢产物:

乳酸链球菌素:商品名称Nisin(尼生素).是乳酸链球菌产生的一种多肽,由34个氨基酸组成。活性分子为二聚体、四聚体;商品Nisin为白色粉末,略带咸味(含有食盐50%);

溶解度:随pH上升而下降,pH2.5时溶解度120g/L,pH5.0时为40g/L,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几乎不溶。

稳定性:在pH2.0使可经过115.6℃杀菌而不失活,在pH4.0时在水溶液中加热则分解。在pH6.5-6.8抗菌效果最好,但在该范围内经过杀菌,其90%的活性丧失。

抗菌活性:能有效抑制G+细菌(如肉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及李斯特菌),尤其对产生孢子的G+菌、枯草芽孢杆菌及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G-菌、霉菌和酵母的作用较差。

适用范围:罐装食品、植物蛋白食品以及乳、肉制品。

用量:罐装食品、植物蛋白饮料:0.2g/Kg

乳、肉制品:0.5g/kg

安全性:ADI:33000 IU/kg体重

纳他霉素(Natamycin)呈白色或奶黄色结晶性粉末。几乎无嗅无味。

溶解性:几乎不溶于水、高级醇、醚、酯,微溶于甲醇,溶于冰醋酸和二甲基亚砜。分子量665.75,C33H47NO13

抗菌活性:可用于防霉。喷在食品表面,有良好的抗霉效果

适用范围:GB2760规定:奶酪、肉制品、肉糖、西式火腿、广式月饼、糕点表面、果汁原浆表面、易发霉食品、加工器皿表面,用200-300mg/kg悬浮液喷雾或浸泡,残留量<10mg/kg。

安全性:ADI:0-0.3mg/kg体重

b、酶类:溶菌酶(Lysozyme)

1907年发现溶菌因子,1922年命名为溶菌酶;溶菌酶(Lysozyme)又称N-乙酰胞壁质糖水解酶,属碱性蛋白酶,分子量14380,pI10.5-11.0,最适pH5-9;

稳定性:溶菌酶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稳定的蛋白质,pH在1.2-11.3范围内剧烈变化时期结构几乎不变,在酸性条件(pH4-7)下,溶菌酶对热较稳定;在碱性条件下,溶菌酶的热稳定性较差,高温处理会降低酶活性;

安全性:是无毒性的蛋白质,可用于各种食品的防腐,与其它防腐剂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c、植物中的天然抗菌物质:植物抗毒素类、酚类、有机酸类、精油类

低分子量、广谱抗菌化合物,植物受到微生物侵染时诱导产生的,现在已经用细胞培养技术来生产。异黄酮类、几丁质酶等

简单酚类和酚酸类、羟基肉桂酸衍生物类和类黄酮类。香辛料中的酚类物质,有广谱抗菌能力。

柠檬酸、琥珀酸、苹果酸和酒石酸等,影响细胞膜、代谢酶、蛋白质合成;部分有机酸及其衍生物已作为食品防腐剂

香辛料中的羟基化合物、萜类,葱、蒜、韭菜中的含硫化合物等。从鼠尾草、迷迭香、藏茴香、丁香和普通麝香草中提取的精油,对大肠杆菌等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d、动物中的天然抗菌物质:甲壳素和壳聚糖(脱乙酰甲壳素)

是从蟹壳和虾壳中提取的一类粘多糖。不溶于水,溶于盐酸和醋酸,易成膜,是优良的果蔬天然保鲜剂。经过改性后成的膜具有较低的透水性和对气体的选择透过性,可以防止水

分散失,又可调节气体浓度和比例,对果蔬的生命活动有抑制作用,薄膜具有防霉抑菌作用。

4、食品杀菌剂

4.1氧化型杀菌剂:氧化型杀菌剂包括过氧化物和氯制剂;

在食品加工和保藏中常用的有:过氧化氢、过氧乙酸、Cl2、漂白粉(精)、O3;

a、氧化型杀菌剂:过氧化氢(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

过氧化氢(H2O2),是活泼氧化剂,易分解成水和新生态氧;

杀菌作用:3%的H2O2只需几分钟就能杀死一般细菌;0.1%的H2O2在60min可以杀死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的浓度在数小时内可杀死细菌芽孢;

安全性:低毒杀菌剂

适用范围:部分食品和器皿的消毒。目前只许用于袋装豆腐干,最大用量0.86g/L,残留量不得检出。

b、氧化型杀菌剂:过氧乙酸

过氧乙酸(CH3COOOH),为无色液体,有强烈的刺鼻气味,易溶于水,性质极不稳定,低浓度溶液更易分解释放出氧,但在2-6℃分解速度减慢

抗菌活性:广谱、高效、速效的强力杀菌剂,对细菌及其芽孢、真菌和病毒均有较高的杀灭效果,特别是在低温下仍能灭菌;0.2%的浓度可杀死霉菌、酵母和细菌;0.3%的浓度可在3min内杀死蜡状芽孢杆菌。

安全性:几乎无毒性,其分解产物为乙酸、过氧化氢、水和氧,使用后无残毒遗留;适用范围:用于车间、工具和容器的消毒剂,喷雾消毒车间时使用浓度为0.2g/m3,工具和容器消毒时使用浓度:0.2%。

c、氧化型杀菌剂:Cl2

Cl2溶于水后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烈的氧化性,作为一种强氧化剂进入细胞内部后,因氯原子的氧化作用而破坏细胞的某些酶系统,导致细菌等死亡;

杀菌作用:当水中有效氯含量保持在0.2-0.5mg/L时,可杀死肠道病原菌;病毒对氯的抵抗力比细菌强,要杀死病毒则要加大加氯量;有机质存在会影响其杀菌效果;

适用范围:水中余氯量25mg/L;食品消毒用<100mg/L.

美国现在非常流行的净菜工程,就是通过用含氯水消毒来控制净菜中微生物而保证食品卫生安全的):

1.卫生安全(Sanitation): 消毒,无病原菌;

2.低温(Low temperature): 0℃~4℃;

3.气调贮藏(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e)

净菜加工关键技术:1.温度控制;2.O2条件;3.食品安全.

净菜加工保藏原理

净菜加工(Fresh-cut Processing)

工艺流程:蔬菜→清洗→切分→<100ppmCl2水浸泡→消毒→无菌水→清洗→→气调→包装→低温冷藏→冷藏运输→离心→分离→冷藏销售

氧化型杀菌剂:漂白粉(精)

d、漂白粉

组成:次氯酸钙、氯化钙、氢氧化钙,次氯酸钙为有效杀菌成分,次氯酸钙分解产生有效氯。白色粉末,性质极不稳定,吸湿受潮经光、热作用而分解;有效氯含量不得低于25%,现有的商业产品在28-35%;漂白精的有效氯含量60-75%,消毒效果比漂白粉高1倍。

溶解性:在水中溶解度69g/L;

杀菌作用:对细菌及其芽孢、酵母、霉菌和病毒均有杀灭作用;5-10g/L水溶液5min 可杀死大多数细菌;50g/L的水溶液在60min可杀死芽孢。杀菌效果与作用时间、浓度及温度等因素有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pH,降低pH值可显著提高杀菌效果。

适用范围:饮用水(0.5-1mg/L)、蛋品消毒(80-100mg/L,5min)

e、氧化型杀菌剂:O3

臭氧是一种不稳定的水溶性气体,人体对臭氧敏感,在0.04ppm时人体就会难受,0.2ppm 时就会刺激鼻、喉、眼。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其消毒或杀菌原理是:

迅速氧化不饱和的化合物;氧化醛为酸,降低pH值;氧化-SH或氨基化合物;蛋白质凝结,特别是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脱氢酶。

影响微生物对臭氧敏感性的因素

迅速生长的细胞对O3的抗性比静止期的强;在酸性pH下,随pH下降,O3的杀菌效果增加;温度下降有利于提高O3的杀菌效果;湿度低于45%时,O3对空气中的细菌没有明显的杀菌作用,而当湿度上升到60%-80%时,臭氧具有强烈的杀菌作用;有机质含量多的环境可提高微生物对O3的抗性;细菌比酵母菌、霉菌更易被O3杀灭,G+菌比G-菌敏感,芽孢的抗性比营养细胞强10-15倍。

适用范围:饮用水或食品加工用水的消毒;蛋及水果等贮藏食品的表面消毒;

100-200ppm O3处理污水,可破坏其中的肉毒梭菌产生的毒素。

还原型杀菌剂:SO2、亚硫酸及其盐类;

SO2是一种无色、不燃性、具有很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溶于水。在水中(或液体)中,以H2SO3、HSO3-、SO32-三种形式存在,在不同的pH值下,三者的比例不同.

不同pH值下,H2SO3、HSO3-、SO32-的百分比

在H2SO3、HSO3-、SO32-三种形式中,现已研究证明:SO2 的抗菌活性在很大程度上与非离子化的分子态有关,就抗菌能力而言:H2SO3(SO2)>HSO3- >>SO32-

所以,当pH < 4时,SO2所占的比例上升,其杀菌效果和抑菌效果也更好。

不同pH值下,SO2对酵母菌存活率的影响

4.2还原型杀菌剂:SO2、亚硫酸及其盐类;

SO2的抑菌或杀菌作用机理

SO2与结构蛋白中的-SH、酶、辅酶、维生素、核酸、脂类等发生反应,使之性质发生变化裂解蛋白质中的二硫键,改变酶的活性中心;破坏辅酶,产生细胞毒素,使两个核酸残基之间形成交联,或核酸与蛋白质形成交联;SO2影响膜的功能,改变其通透性,影响物质代谢。

SO2对微生物毒性的差异性

微生物对SO2的耐受性是不同的:

1)除葡萄酒酵母外,酵母菌和霉菌对SO2很敏感,在低浓度下,SO2就具有杀伤真菌的作用。E.g.:SO2 < 25ppm,可在几小时内杀死105个酵母细胞。

2)细菌对SO2有较强的抗性,低浓度的SO2只能抑制,而高浓度时才有杀灭作用,并且细菌死亡速度较慢,但在酸性条件下可加速细菌的死亡:G-菌比G+菌对SO2更敏感一些。

3)葡萄酒酵母(果酒酵母)则对SO2不敏感,可耐受较高浓度的SO2。

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真菌和细菌对SO2的吸收不同所致,目前尚未有明确的实验资料

证明这一点,尚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SO2的应用:①在浆果(葡萄、草莓、樱桃)、蒜薹等贮藏保鲜中,可用SO2等熏蒸或

喷洒,抑制枝孢霉、葡萄孢霉等霉菌的生长,但要控制好浓度,浓度过高会造成果实的漂白伤害现象;②在葡萄酒等果酒的生产中,抑制细菌生长、防止酒的酸化;③用硫磺熏蒸进行房间的杀菌(霉菌),如酱油生产中曲房的杀菌消毒;

使用方法:熏蒸、浸渍

SO2残留量的控制:FAO和WHO规定的ADI:0.7mg/kg体重;

我国:在除果酒外的食品中SO2残留量不能超过20mg/kg。

4.3醇类:醇类包括乙醇、乙二醇、丙二醇等;

乙醇杀菌作用浓度:在50%-75%时最强,50%以下乙醇杀菌作用下降,仍有抑菌作用;

作用机制:是使蛋白质凝固变性;微生物营养体对乙醇杀菌作用比较敏感,对细菌芽孢不是很有效;乙醇浓度在20%以上时,对微生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乙醇浓度低时,则

不足以抑制可利用乙醇的微生物。用酒保藏食品是我国常用的食品保存方法。

4.4二氧化碳(CO2)

CO2对微生物生长有一定影响,且与CO2浓度有关:低浓度:当有较低浓度的CO2(稍高于大气正常CO2含量,即0.033%-1%)存在时,往往会刺激微生物生长;高浓度:CO2浓度过高则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而且不同的微生物对CO2的敏感性不同,CO2的浓度、培养温度、菌龄、食品的水分活度等都会影响CO2的作用。

CO2浓度为100%:肠杆菌、芽孢杆菌、黄杆菌、微球菌:在室温下4天全部被杀死;变形杆菌、产气夹膜梭菌、乳杆菌:在室温下4天只受到轻微影响。

CO2浓度为5%-10%:可抑制大部分酵母菌、霉菌、细菌,但不能完全杀死或完全防止其生长。大多数的腐败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能被5% CO2所抑制,特别是对于生长在冷藏家禽、牛肉、猪肉、熏肉和果蔬等食品上的冷营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

就敏感性而言:霉菌比酵母菌敏感;G- 菌比G+ 菌敏感,假单胞菌、微球菌、芽孢杆菌对CO2敏感,可被强烈地抑制。

CO2的作用机理:有两种假说—a、高浓度的CO2可抑制琥珀酸氧化酶,影响琥珀酸代谢;b、CO2使细胞膜脱水,阻碍了食品中可溶性成分进入细胞。

在饮料生产时,常用二氧化碳作防腐剂,如碳酸饮料。其它防腐剂、脱氢醋酸(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双乙酸钠、二氧化氯、亚硝酸盐(肉类制品)

5、食品抗氧剂与脱氧剂

5.1食品抗氧化剂:在食品保藏中,防止或延缓食品氧化变质的化学物质。

抗氧化剂种类:脂溶性:BHA、BHT、PG、VE等;

水溶性:VC、植酸、EDTA-2Na、氨基酸等;

与抗氧化剂的还原性密切相关

作用机理:抗氧化作用都是以其还原行为理论依据的;有的抗氧化剂被氧化,消耗食品和环境中的氧,保护食品(如抗坏血酸及其延伸物,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有的抗氧化剂通过抑制氧化酶的活性而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如亚硫酸盐、二氧化硫、各种含硫化合物);将能催化和引起氧化反应的物质实行封闭;抗氧化剂本身可以释放出氢离子,破坏或终止油脂在氧化过程中所产生的过氧化物,使之不能继续被分解成醛或酮类等低分子物质(各种酚类抗氧化剂)。

a、脂溶性抗氧化剂

常用的种类: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没食子酸丙酯、生育酚混合浓缩物

正在研究的种类:愈创树脂、没食子酸及其酯(十二酯、辛酯、异戊酯)、特丁基-对苯二酚2,4,5-三羟基苯丁基酮、乙氧基喹、3,5-二特丁基-4-茴香醚、天然抗氧化剂:芝麻酚、芸香苷

常用的种类:丁基羟基茴香醚(BHA)

特丁基-4-羟基茴香醚(BHA),由3-BHA、2-BHA两种异构体构成,分子式C11H16O2. 特性:BHA为白色或黄色蜡状粉末晶体,有酚类的刺激性臭味;不溶于水,溶于油脂及丙二醇、丙酮、乙醇等;热稳定性强、吸湿性弱,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与其它抗氧化剂配合使用,可增强抗氧化作用,在动物油脂中效果更佳;比较安全,ADI值为0-0.5mg/kg;在油脂、油炸食品中最大使用量:0.2g/kg

常用的种类:二丁基羟基甲苯(BHT)

2,4-二特丁基对羟基甲苯(BHT),分子式C15H24O:白色结晶,无色、无味;溶于乙醇、豆油、棉籽油、猪油,不溶于水和甘油;热稳定性强,对长期贮藏食品或油脂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与铁离子不发生反应,化学性质稳定;基本无毒性,ADI值为0-0.5mg/kg在食品中的最大添加量:0.2g/kg

常用的种类:没食子酸丙酯(PG)

没食子酸丙酯(PG)的分子式:C10H12O5白色至淡褐色结晶,无臭,略带苦味;易溶于醇、丙酮、乙醚,而在脂肪和水中较难溶解;热稳定性强,但易与铜、铁力子作用生成紫色或暗紫色化合物;有一定的吸湿性,与光则能分解;一般不单独使用,与其它抗氧化剂并用,可增强抗氧化性能;或与柠檬酸、抗坏血酸等增效剂复配使用。PG可随尿排出,比较安全,ADI为0-0.2mg/kg在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0.1g/kg

常用的种类: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

白色或浅黄色粉末,微溶于水,不与铁或铜形成络合物;与其他抗氧化剂和螯合剂具有增效作用;在其他酚类抗氧化剂不起作用的油脂中也有作用;在植物油脂中效果更佳;在碱性条件下会变为红色;在蒸煮、油炸食品中效果较好,但是在焙烤食品中持久性不佳;

常用的种类:生育酚混合浓缩物

维生素E,广泛分布在动植物体内,已知共有7种异构体,经人工提取后,浓缩即成生育酚混合物;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黄色至褐色无臭透明粘稠液体,溶于乙醇,不溶于水,能与油脂完全混溶;热稳定性强,耐光、耐紫外线和耐辐射性也较强;可用于一般油脂食品、透明包装食品;全脂奶粉、奶油或人造奶油:0.03%-0.07%动物脂肪:0.001%-0.1%肉制品、水产加工品、脱水蔬菜、方便食品等:0.01%-0.2%ADI值:0-2mg/kg

b、水溶性抗氧化剂

水溶性抗氧化剂主要用于防止食品氧化变色;

常用的种类:抗坏血酸类抗氧化剂;茶多酚类

在研究使用的种类: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植酸、EDTA-2Na、氨基酸、香辛料类等

水溶性抗氧化剂:抗坏血酸

抗坏血酸及其钠盐呈白色或微黄色结晶、细粒或粉末,无臭、略带酸味;特性:

稳定性:干燥品性质稳定,但热稳定性差,抗坏血酸在空气中氧化变黄色。溶解性:易溶于水和乙醇,抗氧化作用:可作为a-VE的增效剂,防止动物脂肪的氧化酸败;在肉品中起助色剂作用,可阻止亚硝酸胺的形成;适用范围:啤酒、软饮料、果汁,阻止褐变和风味劣变现象。安全性:对人体无害,ADI值为0-15mg/kg;

水溶性抗氧化剂:茶多酚

儿茶素类的化合物的总称,其中儿茶素占60%~80%;对酸、热稳定;与铁发生颜色反应;效果优于生育酚类和BHT等;与柠檬酸(最好)、苹果酸、酒石酸有良好的协同效应;四种儿茶素的效果最好:EGCg>EGC>ECG>EC

水溶性抗氧化剂:植酸

植酸:肌醇六磷酸C6H18O24P6。淡黄色或淡褐色的粘稠液体;易溶于水;对热比较稳定。植酸具有较强的金属螯合作用,具有抗氧化增效作用;能防止水产罐头产生白色结晶及黑变等。植酸螯合:溶液中金属离子;酶中辅酶金属离子.

氨基酸:蛋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为良好的抗氧化增效剂;色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等有π电子,对食品的抗氧化效果较好,在鲜乳、全脂奶粉中加入这些氨基酸有显著的抗氧化效果。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 A-2Na):一种重要的螯合剂,能螯合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利用其螯合作用,可保持食品的色、香、味,防止食品氧化变质.络合促进氧化作用的微量金属

大豆抗氧化肽等都具有抗氧化作用,目前正在研究之中。

c、食品抗氧化剂使用注意事项

食品抗氧化剂的使用时机要恰当,应在食品保持新鲜状态和未发生氧化变质之前使用氧化剂。

抗氧化剂与增效剂并用:酚类抗氧化剂与柠檬酸、磷酸、抗坏血酸及其酯类(如柠檬酸单甘油酯、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等)并用,可明显增强抗氧化效果。一般情况下,柠檬酸及其酯类往往与合成抗氧化剂合用;抗坏血酸及其酯类与生育酚合用。

两种抗氧化剂合用也能显著提高抗氧化效果

d、对影响抗氧化剂还原性的因素加以控制

光:紫外线是氧化作用的强激化剂和催化剂

温度:高温会使氧化剂分解和失效:BHT?70℃,BHA?100℃分解;

氧:减少或隔绝氧,可提高抗氧化效果;

碱:碱性条件和碱土金属能催化自由基的氧化;

色素:能催化氧化反应;

金属离子及物质分散状态都会影响抗氧化效果:Cu、Fe等金属离子:可促进氧化,催化抗氧化剂分解

5.2食品脱氧剂及其应用

脱氧剂又称游离氧吸收剂(FOA)或游离氧驱除剂(FOS),是一类能够吸除氧的物质。当脱氧剂随食品密封在统一包装容器中时,能通过化学反应吸除容器内的游离氧及溶于食品的氧,并生成稳定化合物,从而防止食品的氧化变质;同时利用所形成的缺氧条件也能有效防止食品的霉变和虫害。脱氧剂不直接添加到食品中,不会对食品产生污染。

1925年A.H.Maude等以铁粉、硫酸铁、吸湿物质制成脱氧剂,用于防止变压器的燃爆问题,随后英国、德国、日本等开展了脱氧剂的研究;在1976年后人们开始重视脱氧剂在食品保藏中的作用。目前已经发展成一种重要的食品保藏剂,广泛应用粮食、果品保鲜等方面。特制铁粉;连二亚硫酸钠;碱性糖制剂;

a、常用的脱氧剂:特制铁粉

组成:特殊处理的铸铁粉、结晶碳酸钠、金属卤化物和填充剂;特制铁分为主要成分。粉末粒径在300um以下,比表面积:0.5 m2/g,褐色粉末;

脱氧作用机理:Fe + 2H2O → Fe(OH)2 + H2↑3Fe+4H2O →Fe3O4 + 4H2↑

2Fe(OH)2 + 1/2O2 + H2O →2Fe(OH)3→ Fe2O3·3H2O

特制铁粉的脱氧量:1g铁粉完全氧化需要300ml或0.43g的氧;

特点:成本低、使用效果良好,实际生产中应用广泛;用于含水量高的食品脱氧效果发挥的快,干燥则慢;

b、常用的脱氧剂:连二亚硫酸钠

组成:连二亚硫酸钠、氢氧化钙、植物性活性炭;

作用机理:以活性炭为触媒,遇水则发生化学反应,并释放热量,温度可达60-70℃,同时产生SO2和水:

Na2S2O4 + O2→Na2SO4 + SO2 + H2O;NaHCO3 + CO2→NaCO3 + H2O;

Ca(OH)2 +SO2→CaSO3+H2O;Ca(OH)2 + CO2→CaCO3 + H2O

吸除氧的同时,吸除CO2

c、常用的脱氧剂:连二亚硫酸钠

连二亚硫酸钠脱氧剂遇水后并不会迅速反应,如以活性炭作为触媒则可加速其脱氧化学反应。在水、活性炭与脱氧剂并存时,脱氧速度快,一般在1-2h内可以除去荣其中80-90%氧,3h几乎达到无氧状态。1g连二亚硫酸钠能和0.184g氧发生反应,相当于正常状态下能和130ml氧,650ml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

d、常用的脱氧剂:碱性糖制剂

以糖为原料生成的碱性衍生物,其脱氧作用是利用还原糖的还原性,进而与氢氧化钠作用形成儿茶酚等多种化合物:(CH2O)n+ n NaOH + nH2O + nO2→儿茶酚+ 甲基儿茶酚+ 甲基对位苯醌。该类脱氧剂的脱氧速度差异较大,有的在12h内除去密封容器中的氧,有的需要24h获48h;只能在常温下显示其活性,在-5℃时除氧能力减弱,在-15℃则完全丧失托扬能力;回到常温也不能恢复脱氧活性。

6、食品保鲜剂

食品保鲜剂:为防止生鲜食品脱水、氧化、护色、腐败变质等而在食品表面进行喷涂、喷淋、浸泡或涂膜的化学物质。除对微生物作用外,还对生鲜食品本身的变化产生作用。其目的:减少食品水分散失;防止食品氧化;防止食品变色;抑制生鲜食品表面微生物的生长;保持食品的风味;保持和增加食品,特别是水果的硬度和脆性;提高食品外观的可接受性;减少食品在贮运过程中的机械损伤;

蛋白质:植物蛋白:玉米醇溶蛋白、小麦谷蛋白、大豆蛋白;

动物蛋白:角蛋白、胶原蛋白、明胶、酪蛋白、乳清蛋白

酯类化合物:石蜡、蜂蜡、矿物油、乙酰单甘酯等

多糖:羧甲基纤维素纳、淀粉、果胶等

甲壳质类:壳聚糖+乳酸钙或醋酸钙

树脂:紫胶、松脂等

可在保鲜剂中加入增塑剂、防腐剂、乳化剂、抗氧化剂等。

食品工艺学考试复习

第二章食品的脱水 1.食品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的关系? 答:(1)水分吸附等温线,BET吸附等温线,S形, 第一转折点前(水分含量< 5%), 单分子层吸附水( I 单层水分); 第一转折点与第二转折点之间, 多分子层吸附水( II多层水分); 第二转折点之后,在食品内部的毛细管内或间隙内凝结的游离水( III自由水或体相水) 要会画书上图2-2 2.水分活度对微生物、酶及其它反应有什么影响? 答:对微生物:大多数新鲜食品的水分活度在0.98以上,适合各种微生物生长(易腐食品)。大多数重要的食品腐败细菌所需的最低aw都在0.9以上,肉毒杆菌在低于0.95就不能生长。只有当水分活度降到0.75以下,食品的腐败变质才显著减慢;若将水分降到0.65,能生长的微生物极少。一般认为,水分活度降到0.7以下物料才能在室温下进行较长时间的贮存。对酶:呈倒S型,开始随水分活度增大上升迅速,到0.3左右后变得比较平缓,当水分活度上升到0.6以后,随水分活度的增大而迅速提高。Aw<0.15才能抑制酶活性 对其他:氧化反应:呈倒S型,开始随水分活度增大上升迅速,到0.3左右后变得比较平缓,当水分活度上升到0.6以后,随水分活度的增大而迅速提高。Aw<0.15才能抑制酶活性 对褐变反应:见书上p31 3.食品水分活度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答:取决于水存在的量;温度;水中溶质的种类和浓度;食品成分或物化特性;水与非水部分结合的强度 4. 简述吸附和解吸等温线的差异及原因 答:在这两个相反的过程中,吸附和解吸之间的水分吸附等温线两者之间不能重合(有差异),形成了滞后圈。 滞后现象的几种解释 (1)这种现象是由于多孔食品中毛细管力所引起的,即表面张力在干燥过程中起到在孔中持水的作用,产生稍高的水分含量。 (2)另一种假设是在获得水或失去水时,体积膨胀或收缩引起吸收曲线中这种可见的滞后现象。 5.简述食品干燥机制 答:内部水分转移到表面, 表面水分扩散到空气中。 6. 简述干制过程中食品水分含量、干燥速率和食品温度的变化,画出曲线图 答:食品水分含量:干制过程中食品绝对水分和干制时间的关系曲线干燥初始时,食品被预热,食品水分在短暂的平衡后(AB段),出现快速下降,几乎是直线下降(BC),当达到较低水分含量(C点)时(第一临界水分),干燥速率减慢,随后趋于平衡,达到平衡水分(DE)。平衡水分取决于干燥时的空气状态 干燥速率:食品被加热,水分被蒸发加快,干燥速率上升,随着热量的传递,干燥速率很快达到最高值;是食品初期加热阶段; 然后稳定不变,为恒率干燥阶段,此时水分从内部转移到表面足够快,从而可以维持表面水分含量恒定,也就是说水分从内部转移到表面的速率大于或等于水分从表面扩散到空气中的速率,是第一干燥阶段; 到第一临界水分时,干燥速率减慢,降率干燥阶段,说明食品内部水分转移速率小于食品表面水分蒸发速率;干燥速率下降是由食品内部水分转移速率决定的;当达到平衡水分时,干燥就停止。 食品温度:初期食品温度上升,直到最高值——湿球温度,整个恒率干燥阶段温度不变,即

食品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复习要点 还原糖易于氨基酸和蛋白质发生美拉德反应,对产品的颜色和风味带来影响。为什么糖液浓度一般控制在55%-65%? 糖液浓度大于70%时,粘度较高,生产过程中的过滤和管道输送都会有较大的阻力,在降低温度时容易产生结晶析出; 浓度较低时,由于渗透压较小,在暂存或保存时产品容易遭受微生物的污染。淀粉: 防止糊状措施: 1、控制好原料的成熟度 2、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 P10——果胶种类及其加工特性 种类:原果胶、果胶和果胶酸(根据果胶分子中的羧基被甲醇酯化的程度,可以将其分为高甲氧基果胶和低甲氧基果胶。) 加工特性: (1)果胶溶液具有较高的粘度 (2)果胶是亲水性的胶体,其水溶液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够形成凝胶。 (3)果汁的澄清、果酒的生产 P14——单宁的加工特性 加工特性:涩味 变色 与蛋白质产生絮凝 P22——糖苷类物质及其相关特性 (一)苦杏仁苷 1、存在:多种果实的种子,核果类原料的核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较多。 2、特性:产生氢氰酸,加工时应除去。C20H27NO11+2H2O→2C6H12O6+C6H5CHO6+HCN (二)橘皮苷(橙皮苷) 1、存在:柑橘类果实中普遍存在,皮和络含量较高,其次在囊衣中含量较多。 2、加工特性: 1)柑桔类果实果味的来源,含量随品种及成熟度而异。 2)水解 C8H34O15+2H2O→C6H14O6 + C2H12O6 + C6H12O5 补充:桔皮苷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 (三)黑芥子苷 1、存在:普遍存在于十字花科蔬菜中,芥菜、辣根、萝卜中含量较多。 2、加工特性 1)具有特殊苦辣味 2)水解:C10H16NS2KO7+H2O→CSNC3H5 + C6H12O6 + KHSO4 (四)茄碱苷 1、存在于马玲薯块茎、番茄和茄子中。 2、特性: 1)水解:C45H73O15N+3H2O 酶或酸 C27H43ON+C6H12O6+C6H12O6+C6H12O5 2)溶解性:茄碱苷和茄碱均不溶于水,而溶于热酒精和酸的溶液中。 3)茄碱苷剧毒且有苦味,含量达0.02%即可引起中毒,故贮存与食用块茎时应注意。

华中农业大学数学专业高等代数(870)考研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数学专业高等代数(870)考研大纲 一、要求掌握的基本内容 多项式理论,行列式,线性方程组,矩阵,二次型,线性空间,线性变换和欧几里得空间。 二、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三、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选题与填空题约50分 解答题(包括证明题)约100分 五、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章多项式 考试内容: 数域;多项式整除理论及带余除法;因式分解定理;常见数域上不可约多项式的类型;多项式函数;复系数与实系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有理系数多项式。 考试要求: 1. 掌握一元多项式的概念及其运算; 2. 掌握多项式整除理论及带余除法,并能熟练用辗转相除法求两个多项式的最大公因式; 3. 明确常见数域上不可约多项式的类型,掌握根与因式的关系; 4. 理解因式分解及其唯一性定理; 5. 能用函数的观点来研究多项式,掌握余数定理及其多项式根的概念; 6.充分理解复系数与实系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理论; 7.对有理系数多项式要熟练掌握高斯引理、Eisenstein判别法和求有理根的方法。 第二章行列式 考试内容: 排列;n级行列式的定义、性质;行列式的计算;行列式按行(列)展开;Cramer法则。 考试要求: 1.掌握逆序数的计算并了解排列的性质;

2.理解并掌握行列式的概念与基本性质,能熟练利用性质计算行列式; 3.熟练掌握行列式按行(列)展开; 4.掌握行列式计算的一般方法; 5.理解并掌握Cramer法则。 第三章线性方程组 考试内容: 线性方程组的消元法;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矩阵的秩;线性方程组的解的判断;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 考试要求: 1.掌握用消元法求解线性方程组; 2.掌握向量组线性相关性的判别和极大无关组的计算; 3.理解矩阵秩的概念和性质并掌握其计算; 4.掌握线性方程组的解的判断和结构; 第四章矩阵 考试内容: 矩阵的运算;矩阵的逆;矩阵的分块;初等变换与初等矩阵。 考试要求: 1.理解矩阵的定义与运算; 2.理解可逆矩阵的概念及判别,掌握逆矩阵的两种求法; 3.熟练掌握矩阵的初等变换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初等矩阵的概念及性质, 矩阵的等价的性质及判定; 4.了解分块矩阵的概念及作用。 第五章二次型 考试内容: 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标准形;唯一性;正定二次型。 考试要求: 1.理解二次型与矩阵的关系及二次型标准形的概念; 2.了解实、复二次型的规范形及其唯一性; 3.熟练掌握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的两种方法(配方法,矩阵法); 4.掌握判定实二次型(实对称矩阵)正定性的判别方法。

食品工艺学课后思考题

第二章食品的脱水 水分活度的概念 游离水和结合水可用水分子的逃逸趋势(逸度)来反映,食品中水的逸度与纯水的逸度之比为水分活度Aw。 食品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有什么关系?说明原因 食品中水分含量(M)与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该食品的吸附等温线。 水分活度对微生物、酶及其它反应有什么影响? 对微生物:大多数细菌为0.94~0.99,大多数霉菌为0.80~0.94,在Aw<0.6时,绝大多数微生物就无法生长;对酶:酶活性随Aw的提高而增大,通常在Aw为0.75~0.95的范围内酶活性达到最大。在Aw<0.65时,酶活性降低或减弱,但要抑制酶活性,Aw应在0.15以下;对其它反应:①Aw下降时,以水为介质的反应难以发生②Aw下降时,离子型反应的速率减小③Aw 下降时,水参加的反应速率下降④Aw下降时,水影响酶的活性及酶促反应中底物的输送。食品水分活度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食品种类、水分存在的量、含量、温度、水中溶质的种类和浓度、食品成分或物化特性、水与非水部分结合的强度 简述吸附和解吸等温线的差异及原因。 食品在脱水过程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就是水分解吸的过程,为解吸的吸附等温线;若将脱水后的食品再将这部分水加到食品中去即复水的过程,这就是吸附;在这两个相反的过程中,吸附和解吸之间的水分吸附等温线两者之间不能重合(有差异),形成了滞后圈。原因:1.食品解吸过程中的一些吸水部分与非水组分作用而无法释放出水分。 2.食品不规则形状产生的毛细管现象,欲填满或抽空水分需要不同的蒸汽压 (要抽出需要P内>P外,要填满即吸着时需P外>P内)。 3.解吸时将使食品组织发生改变,当再吸水时就无法紧密结合水分,由此可 导致较高的水分活度。 简述食品干燥机制 干制是指食品在热空气中受热蒸发后进行脱水的过程。在干燥时存在两个过程: 食品中水分子从内部迁移到与干燥空气接触的表面(内部转移),当水分子到达表面,根据空气与表面之间的蒸汽压差,水分子就立即转移到空气中(外部转移)——水分质量转移;热空气中的热量从空气传到食品表面,由表面再传到食品内部——热量传递。干燥是食品水分质量转移和热量传递的模型。 简述干制过程特性 食品在干制过程中,食品水分含量逐渐减少,干燥速率变大后又逐渐变低,食品温度也在不断上升。 如何控制干燥过程来缩短干燥时间? (1)温度:空气作为干燥介质,提高空气温度,在恒速期干燥速度加快,在降速期也会增加(2)空气流速:空气流速加快,食品在恒速期的干燥速率也加速,对降速期没有影响(3)空气相对湿度:空气相对湿度越低,食品恒速期的干燥速率也越快;对降速期无影响。(4)大气压力和真空度:大气压力影响水的平衡,因而能够影响干燥,当真空下干燥时,空气的蒸汽压减少,在恒速阶段干燥更快。但是,若干制由内部水分转移限制,则真空干燥对降率期的干燥速率影响不大。适合热敏物料的干燥 干制条件主要有哪些?它们如何影响湿热传递过程的?(如果要加快干燥速率,如何控制干制条件) 温度:温度提高,传热介质与食品间温差越大,热量向食品传递的速率越大;水分受热导致产生更高的汽化速率;对于一定水分含量的空气,随着温度提高,空气相对饱和湿度下降,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复习题 1. 罐头食品(Canned Food/Tinned Food):是指将符合标准要求的原料经处理、调味后装入金属罐、玻璃罐、软包装材料等容器,再经排气密封、高温杀菌、冷却等过程制成的一类食品。 2. 商业无菌: 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的热杀菌后,不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致病性微生物(包括休眠体),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条件下能在罐头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 3. 平盖酸坏:指罐头外观正常而内容物却在平酸菌活动下发生腐败,呈现轻微或严重酸味的变质现象。 4. 平酸菌:导致罐头食品出现平盖酸坏变质腐败的细菌。即该类细菌代谢有机物质产酸而不产气。 5. D 值:指在一定的条件和热力致死温度下,杀死原有菌数的90%所需要的杀菌时间。 (D 值与菌种有关、与环境条件有关、与杀菌温度有关。D 值越大,表示微生物的耐热性越强。令b = a10-1,则 D=t) 6. Z 值:在一定条件下,热力致死时间呈10倍变化时,所对应的热力致死温度的变化值。 7. TDT 值:(Thermal Death Time ,TDT)热力致死时间,是指热力致死温度保持不变,将处于一定条件下的食品(或基质)中的某一对象菌(或芽孢)全部杀死所必须的最短的热处理时间。 8. TRT 值:热力指数递减时间(Thermal Reduction Time,TRT)在任何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将细菌或芽孢数减少到某一程度(如10-n)时所需的热处理时间(min)。 9. 反压冷却:为防止玻璃罐跳盖或铁罐变形,而需增加杀菌锅内的压力,即利用空气或杀菌锅内水所形成的补充压力来抵消罐内的空气压力,这种压力称为反压力。 10. 传热曲线:将罐内食品某一点(通常是冷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值用温-时曲线表示,该曲线称传热曲线。 11. 热力致死温度:表示将某特定容器内一定量食品中的微生物全部杀死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12. 热力致死时间曲线:又称热力致死温时曲线,或TDT 曲线。以热杀菌温度T 为横坐标,以微生物全部死亡时间t (的对数值)为纵坐标,表示微生物的热力致死时间随热杀菌温度的变化规律。 13. F 0值:单位为min ,是采用121.1℃杀菌温度时的热力致死时间。 杀菌锅的类型:间歇式或静止式杀菌锅:标准立式杀菌锅、标准卧式杀菌锅 1. 影响罐头食品中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及作用。 答:(1)热处理温度:可以导致微生物的死亡,提高温度可以减少致死时间。(2)罐内食品成分:①pH :微生物在中性时的耐热性最强,pH 偏离中性的程度越大,微生物耐热性越低,在相同条件下的死亡率越大。②脂肪:能增强微生物的耐热性。③糖:浓度很低时,对微生物耐热性影响较小;浓度越高,越能增强微生物的耐热性。④蛋白质:含量在5%左右时,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含量到15%以上时,对耐热性没有影响。⑤盐:低浓度食盐(<4%)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高浓度(>4%)时,微生物耐热性随浓度长高明显降低。⑥植物杀菌素:削弱微生物的耐热性,并可降低原始菌量。 (3)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①种类:菌种不同耐热程度不同;同一菌种所处生长状态不同,耐热性也不同。②污染量:同一菌种单个细胞的耐热性基本一致,微生物数量越大,全部杀死所需时间越长,微生物菌群所表现的耐热性越强。 2. 果蔬罐头食品原料护色的目的和方法? 答:目的:维持果蔬本身的颜色,防止变色; 方法:(1)防止酶褐变方法:①选择含单宁、酪氨酸少的加工原料②创造缺氧环境,如抽真空、抽气充氮③钝化酶:热烫、食盐或亚硫酸盐溶液浸泡;(2)防止非酶褐变的方法①选用氨基酸或还原糖含量少的原料②应用SO 2处理。对非酶和酶都能防止③热水烫漂④保持产品低水分含量,低温 Z T t F 1 .121l g 10-=-

食品工艺学期末复习

仅供参考!(红色字体为不确定的部分) 食品工艺学思考题 1、食物与食品有何区别? 食物——供人类食用的物质称为食物。食品——经过加工制作的食物统称为食品2、食品应具有的三个功能和三个特性是什么? 、食品的功:营养功能(第一功能),感观功能(第二功能),保健功能(第三功能) 食品的特性:安全性方便性保藏性 3、食品加工的三原则和目的是什么? 三原则:安全性营养性营养性嗜好性 食品加工的目的:满足消费者要求;延长食品的保存期;增加多样性;提供健康所需的营养素;提高附加值 4、食品工艺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有哪些? 食品工艺学的研究对象:从原材料到制成品。 食品工艺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加工或制造过程(工艺流程)以及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具体方法(具体的技术条件) 第二篇果蔬制品工艺。 第一章果蔬的干制 1、食品干燥机理是什么? 果蔬的干燥过程是果蔬中水分蒸发的过程,水分的蒸发主要是依赖两种作用:外扩散作用:指食品在干燥初期,原料表面的水分吸热变为蒸汽,向周围介质中蒸发的过程 内扩散作用:指借助湿度梯度的动力,食品内部的水分向食品的外层或表面移动的过程 2、食品在干制过程中的变化有哪些? 一、物理变化 ①干缩和干裂 ②表面硬化 ③多孔性形成 二、化学变化 1、营养成分的变化 ①蛋白质:过度的加热处理对蛋白质有一些破坏作用、造成蛋白质效率降低,使其不能再被人体利用 ②脂肪:温度越高,脂肪的氧化越严重 ③维生素:高温对Vit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2、颜色的变化 天然色素的变化:褪色或变黄色等 褐变:变褐色和黑色 酶促褐变:果蔬中单宁氧化呈现褐色;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催化下会产生黑色素 非酶促褐变: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等

食品工艺学考试复习

1.食品干燥时出现变化及其分类。 一、食品发生的物理变化有p90: 二、1、干缩和干裂2、表面硬化3、多孔性形成 三、二、食品发生的化学变化p91: 四、1、营养成分的变化2、食品颜色的变化3、食品风味的变化 五、2、食品工业上常用的冷藏温度。-2~15℃,几小时到十几天 2.犊牛第四胃中所含的酶及其功能作用。 犊牛的皱胃又称真胃,占四个胃总容积的8%,其作用与单胃动物的胃相同,可分泌消化液与消化酶,消化在瘤胃内未消化的饲料和随着瘤胃食糜一起进入真胃的瘤胃微生物。 3.中高档梳打饼干的分类。咸味梳打和甜味梳打 4.乳脂糖果的概念及其主要组成。 焦香型糖果的组织状态既不同于硬糖,也不同于软糖,其基体是由多种糖类化合物、脂肪和乳蛋白质所构成,经过严格的加工程序使物料组成最终形成一种高度乳化的均一的固体。 5.硬糖的主要质量变化问题。 发烊:因吸水糖体表面逐渐发粘和混浊,呈溶化状态并失去其固有的外形。 返砂:糖类从无定形状态重新恢复为结晶状态,硬糖原有的透明性完全消失。 6.FAO关于酸乳的定义以及酸乳中的特征菌。 定义:在添加(或不添加)乳粉的乳中,由于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作用进行乳酸发酵制成的凝乳状产品,成品中必须含有大量的、相应的活性微生物。(P223不一样) 根据FAO关于酸乳的定义,酸乳中的特征菌为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 7.冰淇淋生产工艺中均质的目的。 目的是把脂肪分散成尽可能多的独立存在的小脂肪球,而且,所用的乳化剂应均匀的分布在新形成的脂肪球表面,特别是混合物料的均质效果取决于各种不同的参数。 8.影响罐头杀菌效果的因素。 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食品的PH和其他化学成分;传热方式和传热速度 9.纯水和太空水的概念。 纯水,是以符合生活饮用卫生标准的水为水源,用蒸馏法、去离子法或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及其它适当的方法加工而成的。 太空水是采用RO(反渗透,过滤级别0.1nm 1nm(纳米)=10的-9方米)膜处理技术对自来水进行终端净化后的水10.延长食品贮藏期或改善贮藏效果的食品添加剂种类。 防腐剂,抗氧化剂,酸度调节剂,酶制剂等。 11.面包醒发用酵母的最适生长条件。 温度38-40℃,相对湿度80%-90%,时间40-60min 12.食品在冷却冷藏过程中的变化。 1.水分蒸发2低温冷害是指当冷藏的温度低于果蔬可以耐受的限度时,果蔬的正常代谢活动受到破坏,使果蔬出现病变,果蔬表面出现斑点、内部变色(褐心)等;3寒冷收缩是畜禽屠宰后在未出现僵直前快速冷却造成的。寒冷收缩后的肉类经过成熟阶段后也不能充分软化,肉质变硬,嫩度变差;组成分变化;4变色、变味和变质 13.罐头的排气方法。 热力排气法;真空排气法;喷蒸汽密封排气法 14.酸奶发酵剂的制备方法。 (1)培养基的热处理90~95℃30~45min (2)冷却至接种温度 (3)加入发酵剂 (4)培养培养时间一般为3~20h (5)冷却10~20℃ (6)贮存 15.小麦中的主要蛋白质组成。 麦胶蛋白、麦谷蛋白、麦白蛋白、球蛋白 16.食品加工中常用的冻结方法和冷却方法;食品冻结速度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冻结方法:(一)空气冻结法1、静止空气冻结法2、鼓风冻结法(二)间接接触冻结法

食品工艺学知识点总结

食品工艺学知识点总结 ②食品科学原理③食品工艺生产④食品安全⑤废弃物利用、“三废”处理食品按原料来源分类:植物性、动物性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填空/简答)① 微生物污染是引起食物原料变质的第一因素食品中的高分子物质被分解为各种低分子物质,使食品品质下降,进而发生变质和腐败;有些微生物会产生气体、使食品呈泡沫状;有些会形成颜色,使食品变色;有少数还会产生毒素而导致食物中毒。② 酶会引起食品品质的严重下降酶是食品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在食品工业上具有两重性:利用和抑制使食品中大分子物质发生分解,为细菌生长创造条件。果蔬类等蛋白含量少的食品,由于氧化酶的催化,促进了其呼吸作用,使温度升高,加速了食品的腐败变质。③ 化学反应油脂与空气直接接触后发生氧化酸收。维生素C易被氧化脱氢,并进一步反应生成二酮基古洛糖酸,失去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类胡萝卜素因其有较多的共轭双键,易被氧化脱色并失去生理功能。△食品保藏中的品质变化 1、脂肪酸败 2、褐变(酶促褐变、非酶褐变) 3、淀粉老化 4、食品新鲜度下降 5、维生素的降解食品的保藏方法/途径(填空/简答)

1、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此方法在冷库的高温库中进行) 2、抑制食品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 3、利用生物发酵保藏的方法 4、利用无菌原理的保藏方法食品干藏:脱水制品在它的水分降低到足以防止腐败变质的水平后,始终保持低水分进行长期贮藏的过程。干燥是在自然条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食品中水分蒸发的工艺过程。脱水是为保证食品品质变化最小,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食品水分蒸发的工艺过程。干制过程中食品的变化(填空/简答)P43物理变化:干缩与干裂,表面硬化,多孔性,热塑性,溶质的迁移化学变化:营养成分损失(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与焦化,油脂的氧化与酸败,蛋白质的凝固、分解,维生素的损失),风味与色泽(褐变)干制过程的特性(简答)P37 1、干燥速率曲线 2、食品温度曲线食品干藏原理(简答/论述) 1、水分活度(Aw)的作用概念: Aw = P / Po 可以表明水分的结合状态结论: Aw低于0、65时,大多数微生物方可得到抑制。这种Aw在大多数食品中相当于20%的水分含量,保质期可达1年以上。 不同地区有所不同:凉爽地区 0、70 炎热地区更低 2、干制对微生物的影响干制时微生物同时脱水,处于休眠状态;干制不能杀死微生物,只能抑制活动;环境条件适宜,

(2)--食品工艺学期末考试试卷(A)参考答案

食品工艺学试题(A)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食品原料按照变质的可能性,可分为(1) 极易腐败原料 ;(2) 中等易腐败原料和(3) 耐贮藏原料 。 2、影响食品干制的食品性质有(4) 表面积 、(5) 细胞结构 、(6) 组织定向 、(7) 溶质的性质与浓度 。 3、控制食品发酵的因素有(8) 温度 、(9) 酒精 、(10) 酵种 、(11)酸度 、(12) 氧气供应量 、(13) 盐 。 4、在α、β、γ、Х—射线中,其电离能力最大的是(14) α-射线 ;穿透能力最大的是(15) X-射线 ;食品辐射用的射线主要为(16) β-射线,γ-射线 。 5、低酸性罐藏食品的标准为(17) pH>4.6 和(18) 水分活度>0.85 ,其理由是(19)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在此条件下可以生长繁殖并产毒素 。确定低酸性食品杀菌条件的试验菌是(20) 生芽孢梭状芽孢杆菌( PA3679 ) 。 6、罐藏食品排气工序的作用是(14) 形成真空,保护容器在杀菌过程中不遭受损坏 、(15) 减轻罐内壁腐蚀 和(16) 减少内容物的氧化反应 。 7、金属罐密封时必须达到的三个50%是指(20) 叠接率 、(21) 紧密度和(22) 接缝盖沟完整率 。 二、选择题:(每条1分,共4分) 1、对食物进行灭酶比较有效的方法是 B 。 (A)冷藏;(B)加热;(C)辐射;(D)干燥 2、食品干燥在降率阶段时,使干燥速率增加的操作条件是 A 。 (A)温度上升;(B)空气流速增加;(C)相对湿度下降;(D)真空度上升 3、食品逆流干燥的特点是出口处温度 A 77℃,其平衡水分可 A 5%。 (A)不宜超过,低于;(B)超过,等于;(C)超过,低于;(D)不宜超过,高于 4、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原子能组织(IAE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会议决定,在 B 以内的辐射食品不需要进行毒性试验,是可以接受的。 (A)5 kGy; (B)10 kGy;(C)50 kGy;(D)50 kGy以上 三、是非题:(每条1分,共5分) 1、通过控制水分活度就可完全抑制氧化反应合褐变反应。( × ) 2、相同水分含量的食物(如马铃薯)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分活度是增加。( √ ) 3、吸湿性强的食品应选用顺流干燥方式的设备。( × ) 4、烟熏时,温度增高能显著降低微生物的数量。( √ ) 5、对辐射最敏感的菌是霉菌。( √ ) 四、对应题(不一定是一一对应,也可有多项选择;每条2分,共4分): 1、在熏烟中下列成分相对应的作用为: 酚类(1、2、3) 烟熏味 有机酸(2) 抑菌防腐 羰基化合物(1、4) 抗氧化 醇类色泽 2、肉经过下列加工所发生的变化或赋予的特性是: 腌制(3) 电离

发酵食品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样本

第一章绪论 1. 名词解释: 发酵、酿造、发酵工业、酿造工业 ( 1) 、传统发酵: 描述酵母菌作用于果汁或麦芽汁产生气泡的现象, 或者是指酒的生产过程。 ( 2) 、生化和生理学意义的发酵: 是以有机物作为电子受体的氧化还原产能反应。 ( 3) 、工业上的发酵: 利用微生物在无氧或有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或其代谢产物 酿造(brewing): 中国人们对对一些特定产品发酵生产的特殊称法, 是未知的混合微生物区系参与的一种自然发酵。 酿造工业: 经自然培养、不需提炼精制、产品由复杂成分构成并对风味有特殊要求的食品或调味品的生产过程。如黄酒、白酒、清酒、葡萄酒、酱油、醋、腐乳、豆豉、面酱等。 发酵工业: 经纯种培养和提炼精制获得的成分单纯、无风味要求的产品的生产过程。如酒精、抗生素、柠檬酸、氨基酸、酶、维生素、某些色素等。

2.发酵食品历史上的几个阶段和重要的转折点 天然发酵阶段( 古代--) →纯培养技术的建立( 19 --) →通气搅拌发酵技术( 1940年--青霉素→抗菌素) →代谢控制发酵( 1950年--氨基酸,核酸) →开拓发酵原料时期( 1960年--) →基因工程阶段 第一个转折点: 纯培养技术 第二个转折点: 深层培养技术 第三个转折点: 人工诱变育种和代谢控制发酵工程技术 第四个转折点: 发酵动力学、发酵的连续化自动化工程技术 第五个转折点: DNA重组技术, 动、植物细胞发酵, 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 3.请画出工业发酵的流程示意图。 空气保藏菌种碳源、氮源、无 机盐等营养物空气净化处理斜面活化 扩大培养

种子罐 灭菌 主发酵 产物分离纯化 成品 4.影响发酵产物生产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有哪几个因素? 营养物质的浓度、种类、比例 溶解氧浓度 氧化还原电位 CO2 发酵液黏度 温度 pH值 泡沫 酶和代谢产物

(完整word版)食品工艺学(夏文水课件文稿)..

食品工艺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食品的加工概念 一、食物与食品 1 食物——供人类食用的物质称为食物。 是人体生长发育、更新细胞、修补组织、调节机能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也是产生热量保持体温、进行体力活动的能量来源。 除少数物质如盐类外,几乎全部来自动植物和微生物。 2 食品——经过加工制作的食物统称为食品。 食品的种类 对食品不同的人关心的侧面不同;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情况 食品分类的方法: 按加工工艺分;按原料种类分;按产品特点分;按使用对象分:老年、儿童、婴儿、妇女、运动员、航空、军用。 二. 食品的功能 食品对人类所发挥的作用; 人类吃食品的目的; 人类对食品的要求; 1.营养功能(第一功能)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 提供营养和能量,为了生存——营养功能(吃饱)。 2.感观功能(第二功能) 为了满足视觉、触觉、味觉、听觉的需要,使多吃吃好。 外观:大小、形状、色泽、光泽、稠度; 质构:硬度、粘性、韧性、弹性、酥脆; 风味:气味、香臭。 味道酸、甜、苦、辣、咸、鲜、麻。 3.保健功能(第三功能新发展的功能) 调节人体生理功能,起到增进健康、恢复疾病、延缓衰老、美容等作用。 三、食品的特性 1.安全性无毒无害卫生; 2.方便性食用使用运输; 3.保藏性有一定的货架寿命。 四、加工工艺 1.1.食品加工概念 将食物(原料)经过劳动力、机器、能量及科学知识,把它们转变成半成品或可食用的产品(食品)的过程。 原料——产品 加工 加工 预处理:清洗分离粉碎; 单元操作:加热冷却干燥; 关键工序:杀菌消毒; 食品添加剂:调味保存; 包装:维持由于加工操作带来的产品的特征。 2.食品加工的目的 满足消费者要求;延长食品的保存期;增加多样性;提高附加值。 食品加工过程或多或少都含有这些目的,但要加工一个特定产品其目的性可能各不相同。比如冷冻食品的目的主要是保藏或延长货架寿命;糖果工业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多样性。 但是要达到各个产品的目的却并不简单,并不是买来设备就可以生产,或达到生产出食品并赢利的目的

南昌大学食品工艺学期末复习真题汇编

饼干 1.韧性饼干烘烤条件一般采用 A 。酥性饼干采用高温烘焙。 A、低温长时 B、高温短时 C、高温长时 D、低温短时 2.饼干生产中,加花生的桃酥饼一般采用 B 方法成形。韧性饼干常采用冲印成型。A、冲印成形B、辊印成形C、辊切成形D、其他成形方法 饼干制作工艺中,不需经过面团辊轧工序的是:酥性饼干和甜酥性饼干。 饼干生产过程中,下列( B )方法适用于高油脂饼干成形,且没头子产生。 A冲印成型 B辊印成形 C辊切成形 D其他成形 3. B 俗称“热粉”,这种面团要求具有较强的延伸性,柔软、光润,并要有一定程度的可塑性。 A、酥性面团 B、韧性面团 C、甜酥性面团 D、梳打饼干面团 4.酥性面团又称冷粉粉,当其调粉不足时,可以采取淀粉来补偿。酥性面团又称冷粉,当其调粉不足时,可采取添加头子来补偿。 5.饼干生产中,下列(A B)方法适合于高油脂饼干成形,且没头子产生。 A 、冲印成形 B 、辊印成形 C 、辊切成形 D 、其他成形方法 6.面粉蛋白质由两种主要蛋白质组成,麦胶蛋白和 C 。 A、清蛋白 B、球蛋白 C、麦谷蛋白 D、醇溶谷蛋白 7.面筋的贮气能力取决于(D) A 、可塑性 B 、延伸性 C 、粘性 D 、弹性 8.在面制食品加工中要求面粉蛋白质含量高且筋力强的产品为(D ) A.饼干 B.糕点 C.馒头 D.面包 9.饼干制作工艺中,不需经过面团辊轧工序的是(D ) A.酥性饼干发酵饼干B.韧性饼干C.苏打饼干D.酥性饼干和甜酥饼干 10.饼干面团的调制过程中,酥性面团要求较大的可塑性和有限的粘弹性,韧性面团则要求较强的延展性,适度的弹性,一定的可塑性 11.韧性面团温度一般在30~40℃,冬天生产饼干时常将面粉预热或将80℃左右的糖水直接加入面粉中 12.韧性饼干的饼干坯中面筋含量相对较多,烘焙时水分蒸发速率较(),故宜采用(A)。 A、慢、低温长时间烘焙; B、慢、高温烘焙; C、快、低温长时间烘焙; D、快、高温烘焙; 13.饼干制作工艺中不需要经过面团辊轧工艺的是(D) A酥性饼干B韧性饼干 C苏打饼干D酥性饼干和甜性饼干 14.韧性饼干与酥性饼干相比,可塑性较,延展性较。( C ) A. 好,好; B. 好,差; C. 差,好; D. 差,差 15.饼干色泽的形成来自于_美拉德_反应和_焦糖化_反应 16.酥性饼干要求其面团具有什么性质?( B ) A.较大的可塑性和粘弹性 B.较大的可塑性和有限的粘弹性

南昌大学08~09学年期末考试食品工艺学试卷

南昌大学2008~2009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编号:( A )卷课程编号:X56031017 课程名称:食品工艺学基础考试形式:闭卷 适用班级:食品053、食质051姓名:学号:班级: 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专业:考试日期:08.12.03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累分人 签名题分28 40 32 100 得分 考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4 页,请查看试卷中是否有缺页或破损。如有立即举手报告以便更换。 2、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28 分) 得分评阅人 1、可根据是否完全失活来判断巴氏杀菌是否充分。 2、寒带运往热带的罐装食品经常出现胀罐现象,多属于性胀罐。 3、食品工业生产中常用微波频率为HZ 和HZ 。 4、从相对流动方向来看,食品料液进行气流干燥时与空气的接触方式有流, 流和流。 5、食品冷却方法主要有、、、。 6、常压杀菌法适用于性食品的杀菌,即pH值的食品才能采 用。大多数蔬菜罐头的杀菌(能或不能)采用常压杀菌,但也有例外,如。而高压杀菌方法主要适用于食品。 7、目前食品的低温保藏方法有、;现在通用的冷冻方法是 冻,利用此方法冻结的食品晶核尺寸、形状呈,数量。 8、商业无菌是指杀灭食品中菌、菌以及 菌,食品中可能存在少量芽孢。9、食品盐腌有多种方法,按照用盐方式 不同,可分为法,湿腌法,注射腌制 法和法。

二、选择题( 一个或多个答案正确,错、漏、多选不得分,请把答案统一填 在表格对应处,每题 2 分,共40 分) 得分评阅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以下食品保藏方法中,历史最久? A、干制 B 、腌制 C 、烟熏 D 、罐制 2、罐头食品在杀菌过程中的热传导方式有哪几种? A 、导热 B 、对流 C 、导热与对流混合传热 D 、辐射 3、加热杀菌的方法有。 A、巴氏杀菌法 B 、常压杀菌法 C 、高压杀菌法 D 、欧姆杀菌 4、加热排气法有哪几种形式?。 A、热装罐法 B 、真空封罐排气法 C 、蒸汽喷射排气法 D 、排气箱加热排气法 5、下列产品中属于罐藏食品的有。 A、汇源果汁 B 、银鹭桂圆八宝粥 C 、蒙牛早餐奶(利乐砖)D、筒装可比克薯片 6、以下属于罐头食品变质的是。 A、橘子罐头出现氢胀现象 B 、番茄罐头出现pH降低的现象 C、品罐头发黑 D 、番茄酱表面长毛 7、不同糖类对受热细菌的保护作用由强到弱的顺序,以下正确的是。 A、蔗糖>葡萄糖>山梨糖醇 B 、蔗糖>山梨糖醇>甘油 C、山梨糖醇>果糖>甘油 D 、山梨糖醇>甘油>果糖 8、某蔬菜罐头食品采用杀菌公式为10min-35min/100℃,分段冷却,可以推 测:。 A 、它可能是番茄罐头 B 、它是酸性食品 C、它是低酸性食品 D 、它采用了玻璃罐包装 9、在食品腌制加工中, 既可以作为肉类发色助剂, 又可以作为抗氧化剂的是。 A、硝酸盐 B 、L-抗坏血酸 C 、磷酸盐 D 、BHA E 、BHT 10、糖制主要是利用来保藏食品。 A 、控制水分活度 B 、控制渗透压 C 、控制PH值 D 、微生物发酵 11、常见的常压空气对流干燥法有。 A、固定接触式对流干燥法 B 、悬浮接触式对流干燥法 C 、滚筒干燥 D 、升华干燥 12、食品中水分活度为0.80 时,能抑制下列哪些菌的生长:。 A 、黄曲霉 B 、青霉 C 、最普通酵母 D 、金黄色葡萄球菌 E 、大肠杆菌 13、随着温度升高,酶的催化反应速度和失活速度。 A、同时增大 B 、前者增大,后者降低 C 、前者降低,后者增大 D 、同时降低 14、可表述为在一定的环境和热力致死温度下,杀死某细菌群原有残存活 菌数的90%所需要的加热时间。

华中农业大学2018考研真题之611-数学

试 题 纸 科 目代码及名称:611 数学 【第 1 页 共 4 页】 - 4o n υ h u n υ 0 1 τ3 注 意 :所 有 答 案 必 须 写 在 答 题 本 上 ,不 得 写 在 试 题 纸 上 ,否 则 无 效 。 一 、单项选择题 ( 共 24 分,每题 3 分〉 1、设f (x ) = x( x - l )(x -2) (x -2018) ,则/’(0) = ( ) A. 2018! B. -2018! c. 2017! D. o 2、当 x →0 时,下列四个无穷小中比其他三个低阶的是 〈 〉 A. tan x -si n x B . (1- c os x ) l n(l + x) C. (1+ s in x Y -l D. s in3 x 3、设f ( x ) =且比lsin x ,则f ( x )有 ( 〉 [x 一 11 A. 1 个可去间 断点 ,1个跳跃问断点 B. 2 个可去问断点 c. 1 个可去问断点 ,l 个无穷间断点 D. 2 个跳跃问断点 4、设曲线y = x2 +αx + b 和 2y = -l +布3 在点 (1,-l ) 处相切 ,则参数 ,b 的值为〈 〉 A . α=3, b = l B. a = l,b = -3 c. α=l,b = -l D. α 0,b = -2 5、 f 2叫击,个=( ) A. 三+ l n 2 3 B. 三+ 2 l n 2 3 C . .!.+ ln 2 3 D. .!. + 2 l n 2 3 6、过点 P(l,O ) 作抛物线 y = Fx τ言 的切线,则由切线 、抛物线和 x 轴所围平面 图 形的面积为 〈 ) A. 4 5 B.-3 4 c.-2 3 D . .!. 3 7 、四阶行列式| 3 11 中所有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之和为 ( A U

发酵食品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 名词解释:发酵、酿造、发酵工业、酿造工业 (1)、传统发酵:描述酵母菌作用于果汁或麦芽汁产生气泡的现象,或者是指酒的生产过程。 (2)、生化和生理学意义的发酵:是以有机物作为电子受体的氧化还原产能反应。 (3)、工业上的发酵:利用微生物在无氧或有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或其代谢产物 酿造(brewing):我国人们对对一些特定产品发酵生产的特殊称法,是未知的混合微生物区系参与的一种自然发酵。 酿造工业:经自然培养、不需提炼精制、产品由复杂成分构成并对风味有特殊要求的食品或调味品的生产过程。如黄酒、白酒、清酒、葡萄酒、酱油、醋、腐乳、豆豉、面酱等。 发酵工业:经纯种培养和提炼精制获得的成分单纯、无风味要求的产品的生产过程。如酒精、抗生素、柠檬酸、氨基酸、酶、维生素、某些色素等。 2.发酵食品历史上的几个阶段和重要的转折点 天然发酵阶段(古代--)→纯培养技术的建立(1905年--)→通气搅拌发酵技术(1940年--青霉素→抗菌素)→代谢控制发酵(1950年--氨基酸,核酸)→开拓发酵原料时期(1960年--)→基因工程阶段 第一个转折点:纯培养技术 第二个转折点:深层培养技术 第三个转折点:人工诱变育种和代谢控制发酵工程技术 第四个转折点:发酵动力学、发酵的连续化自动化工程技术 第五个转折点:DNA重组技术,动、植物细胞发酵,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

3.请画出工业发酵的流程示意图。 空气保藏菌种碳源、氮源、无 机盐等营养物空气净化处理斜面活化 扩大培养 种子罐 灭菌 主发酵 产物分离纯化 成品 4.影响发酵产物生产的因素有哪些?主要有哪几个因素? 营养物质的浓度、种类、比例 溶解氧浓度 氧化还原电位 CO2 发酵液黏度 温度 pH值 泡沫 酶和代谢产物

(1)--食品工艺学期末考试试卷(A)

食品工艺学试题(A)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食品原料按照变质的可能性,可分为(1) 、(2) 和(3) 。 2、影响食品干制的食品性质有(4) 、(5) 、(6) 、(7) 。 3、控制食品发酵的因素有(8) 、(9) 、(10) 、(11) 、(12) 、(13) 。 4、在α、β、γ、Х—射线中,其电离能力最大的是(14) ;穿透能力最大的是(15) ;食品辐射用的射线主要为(16) 。 5、低酸性罐藏食品的标准为(17)________ ______和(18)_____ ________,其理由是(19)___ _________。确定低酸性食品杀菌条件的试验菌是(20)_____ ___。 6、罐藏食品排气工序的作用是(14) 、(15) 和(16) 。 7、金属罐密封时必须达到的三个50%是指(20)、(21)和(22) 。 二、选择题:(每条1分,共4分) 1、对食物进行灭酶比较有效的方法是 。 (A)冷藏;(B)加热;(C)辐射;(D)干燥 2、食品干燥在降率阶段时,使干燥速率增加的操作条件是 。 (A)温度上升;(B)空气流速增加;(C)相对湿度下降;(D)真空度上升 3、食品逆流干燥的特点是出口处温度 77℃,其平衡水分可 5%。 (A)不宜超过,低于;(B)超过,等于;(C)超过,低于;(D)不宜超过,高于 4、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原子能组织IAE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会议决定,在以内的辐射食品不需要进行毒性试验,是可以接受的。 (A)5 kGy; (B)10 kGy;(C)50 kGy;(D)50 kGy以上 三、是非题:(每条1分,共5分) 1、通过控制水分活度就可完全抑制氧化反应合褐变反应。( ) 2、相同水分含量的食物(如马铃薯)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分活度是增加。( ) 3、吸湿性强的食品应选用顺流干燥方式的设备。( ) 4、烟熏时,温度增高能显著降低微生物的数量。( ) 5、对辐射最敏感的菌是霉菌。( ) 四、对应题(不一定是一一对应,也可有多项选择;每条2分,共4分): 1、在熏烟中下列成分相对应的作用为: 酚类 烟熏味 有机酸 抑菌防腐 羰基化合物 抗氧化 醇类 色泽 2、肉经过下列加工所发生的变化或赋予的特性是: 腌制 电离

食品工艺学考试题库附答案汇总

食品工艺学考试题库附答案汇总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罐藏部分 ................................................ ....................................1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干制部分 ................................................ ..................................15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冷藏部分 ................................................ ..................................20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气调贮藏部分 ................................................ ..........................26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辐射与化学保藏 ................................................ ......................30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腌渍题库部分 ................................................ ..........................38 食品工艺学-综合试卷一 ................................................

................................................... ...44 食品工艺学-综合试卷二 ................................................ ................................................... ...47 食品工艺学-综合试卷三 ................................................ ................................................... (50) 《食品工艺学》复试试题库-罐藏部分 一、名词解释 1. 罐头食品(Canned Food/Tinned Food):是指将符合标准要求的原料经处理、调味后装入金属罐、玻璃罐、软包装材料等容器,再经排气密封、高温杀菌、冷却等过程制成的一类食品。 2. 商业无菌: 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的热杀菌后,不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致病性微生物(包括休眠体),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条件下能在罐头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 3. 铁溶出值(ISV): 指一定面积的镀锡薄板在一定温度的酸液中保持一定时间浸出的铁的数量。 4. 酸浸时滞值:指镀锡板的钢基在保持一定温度的酸液中达到一定的溶解速度时为止所需要的时间。 5. 真空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