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谈“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专业邵帅马列论文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它是其创立者们与他们自身所处的时代直接对话的产物,因而马克思主义并非一种仅囿于书斋和学院之中的学问,而是一种直面现实、改造现实的理论。同时,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给我们的与其说是一种既定的理论与知识,毋宁说是教给我们一种改造世界、变革现实的方式,一种不断与时代现实、具体实践有机结合的实践与批判精神。对此,恩格斯这样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就此,笔者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一下浅显的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必然

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还是民族的”。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走出书斋,落脚现实世界,成为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的理论思想和行动纲领,就必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实际问题。反过来说,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上的先锋队——共产党,要想成功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将这一原理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用新的实践、新的内容、新的语言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互为依托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力量源泉。

其次,这也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得出的郑重结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怎样学习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重大的基本问题上,大体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一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教条主义态度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当作语录,当作《圣经》,开口闭口“拿本本来”。只注意他们的具体结论,而忽视了引出结论的具体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许多观点,是根据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经验总结而来的,生搬硬套地将它用到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社会。这样做,看起来取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经

”,但实际上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活的灵魂;看起来思想无比革命,实际上思维十分保守。正因为这样只是中国的革命一次又一次陷入困难的境地,付出了严重惨痛的代价。共产党人意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只有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才会给中国的革命带来新的曙光。进而在1938年10月的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科学概念。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品质所决定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将之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二、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得以真正中国化的一个实践诠释原则,同时也是我们党一贯的思想原则。这一思想原则,从内容构成看无疑包含三个要素: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二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三是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即具体运用及其成效。 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既要“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马克思列宁主义,又要坚持不懈地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指导来解决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成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而非一种异己的存在。

(1)毛泽东思想

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十多年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系统总结了党领导民主主义革命前十多年的历史经验和惨痛教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对中国革命基本规律、革命的领导阶级、动力和主要特点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完整和系统。写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等重要著作,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也形成了自身完备的体系。其体系和内容包括党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正确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基本政策;体现革命战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的宝贵经验;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领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军事和国际问题等诸多内容;涵盖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各个方面,

创造性地回答了在中国如何革命、如何夺取革命胜利和实现革命转变等走向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这些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革命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和进入了新的境界。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对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践做了具体解释,回答了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体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所谓立场,就是要坚信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完全能够解决中国社会的具体问题,并且在实践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所谓观点,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就是运用这样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分析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具体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生搬硬套中国革命的实际,这是教条主义的方法,不仅没有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而且没有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存在的实际问题。所谓方法,就是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理论联系实际、辩证协调和整体系统的方法,可以说,用这样的方法彰显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变革现实”的理论品格是毛泽东以一贯之的行动诉求。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三者密切联系并相互交叉。这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也是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精髓。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亦是马克思主义具体化、民族化与获致世界意义的完美典范。

(2)邓小平理论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已经结束,全国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这个历史时期,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仍在发展。比如,在人民民主专政理论、革命转变理论、统一战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执政党建设理论等方面,提出和阐发了许多好的和比较好的思想观点。

但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大国如何尽快发展起来?这就要求有一种能够指引我们更快更好地发展,不断走向胜利的理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了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重新

恢复和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了一整套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理论观点。特别是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的基本国情,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判断。实现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向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有许多创造性的发展,形成了他自己的一些最基本的哲学观点: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外,还有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共同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尊重实践与尊重群众有机结合;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内因外因联系思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等。就是在邓小平同志在新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而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一系列新理论,从各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为全国人民的思想解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国际局势下;在发展进人关键时期,改革进人攻坚阶段,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着国内建设不断发展的考验的国内形式下;在我们的党还存在着许多同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地方,特别是如何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还有不少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我们党还面临着自身状况变化带来的考验下。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带领人民完成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任务,怎样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怎样才能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江泽民同志正是从这样的时代背景出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我们党始终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为标准,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党。

“三个代表”: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者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

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它们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共同的理论主题,共同的理论形成机制和共同的价值取向。

以上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渐发展与完善的过程,正是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基本范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发展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所结出的重要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简言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
马克思主义具有开放的理论品质,是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它具有广泛的世界性品质,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它具有科学的品质,它的活的灵魂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它具有不断发展的品质,是系统的革命和建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最大的存在意义就是告诉我们,观察任何一件事情一定要从实践开始,实事求是,不怕一切思想束缚,哪怕是曾经认为是正确的,现在被证明是行不通或不合时宜的,都要改正,只要我们的目标不变,采取何种形式都不重要。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不是一种对社会的预测或规范,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时不应当先入为主的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某种社会制度的代言人。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的方法是一流的,我们用好了他,则无往而不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过程就是最好的证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