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N 从试验走向规模商用需考虑的问题

PTN 从试验走向规模商用需考虑的问题
PTN 从试验走向规模商用需考虑的问题

From Test to Scale Commercial Application:Issues for Consideration on PTN

摘要:详细论述了PTN 技术较SDH/MSTP 所带来的有关益处及尽快规范和完善业务配置模型的必要性;较详细论述了PTN 与SDH/MSTP 互联、局端PTN 设备上联与提供三层功能及同步问题;并对40GE、ROATM 技术和改进PTN 设备尺寸及耗电量等提出了期待。

——————————

收稿日期:2012-01-18

刘仲明(广州杰赛通信规划设计院,广东广州510310)

Liu Zhongming (Guangzhou GCI Communication Institute of Design &Plan ,Guangzhou 510310,China )

PTN 从试验走向规模商用

需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

PTN;Diffserv;统计复用;1588V2中图分类号:TN9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043(2012)04-0066-05

Abstract :

It discusses some benefits of PTN compared to SDH/MSTP,the necessity of standardizing and perfecting service configuration model.It discusses the interconnection of PTN and SDH/MSTP,the scheme of the PTN connecting to the core network,layer 3and synchronization of PTN.It looks forward to the technology of 40GE,ROADM and the improvement on the size and pow-er-consuming of the PTN facilities.

Keywords :

PTN;Diffserv;Statistic multiplexing;1588v2

0前言

继近2年中国移动采购约80亿元PTN 设备、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PTN 网络之后,PTN 商用可望再下一城。最近有消息称,中国联通2011年在部分城市推广PTN 的小规模试商用。这说明,PTN 经过前期的研讨

和试验已逐渐走向成熟,越来越被认可。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前期的这些工作只是解决了PTN “可以用”的问题,还未真正解决好“如何用”的问题。

PTN 是面向多业务的。面对有限的网络资源,如

何有效有序地在各种业务间进行合理分配,既能保证带宽被充分地高效利用,又能保证各种业务的服务需

求,是目前摆在业界面前的重大课题之一。1PTN 技术较SDH/MSTP 能带来的益处

业务的宽带化发展趋势和单位带宽效益的迅速下

降,迫使我们必须提供低成本带宽。在成本受控的前提下,提高线路总带宽(如WDM 、40G 、100G )和提高带宽利用率(如网络分组化)技术则是努力的方向和希望。

PTN 是作为SDH/MSTP 的换代技术而研发和推广

的。从理论上讲,PTN 的优势是将TDM 传送变为分组传送。相较SDH/MSTP ,我们希望看到PTN 技术至少能带来以下3方面的益处。

a )满足业务突发性要求的同时提高带宽利用率。

b )设备成本明显下降。

c )能更易、更快地向40G 及100G 技术迈进。

目前PTN 的设备价格还包含着许多不确定因素。

表1PTN 承载3G 业务流量模型

大部分厂家报价都低于同等级的SDH/MSTP ,也有少部分厂家报价高于同等级SDH/MSTP 的,同时尚未形成成熟市场。从长远看,PTN 设备价格应低于SDH/MSTP 。随着市场的成熟,这一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

TDM 技术因受到频率资源和调制技术的限制,在

迈向40G 的道路上走得已十分艰难,因此并不看好其向100G 速率继续迈进。

分组化技术因能提高网络带宽利用率、降低每带宽成本而带来收益。这一点会经常被提到,有时甚至会被夸大。人们常会萌发幻想,希望能部署比网络资源大得多的业务,以大幅提升带宽效益。

分组化技术之所以能提高网络的带宽利用率,主要是由数据业务的突发性和网络的统计复用功能这样2个特点决定的。

突发性数据业务对带宽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从统计角度来看,可给它峰值带宽和平均带宽2个指标来进行定义。若按峰值带宽指标分配给它1个刚性带宽,该带宽会经常不被占满而造成资源浪费;若按平均带宽指标分配给它1个刚性带宽,则会使超出这个带宽的部分业务得不到应有的服务。采用统计复用机制后,若业务的突发性越显著、互补性越强、规模越大,则统计复用带来的带宽收益就越可观。

目前,在考虑PTN 开销和网管等流量后,厂家给出的网络资源利用率普遍为70%~80%,即1个GE 的PTN 链路的可用带宽为700~800M ,与SDH/MSTP 基本相当。不过经验告诉我们,数据网络有轻载需求。

轻载的目的一是为满足分组业务的突发需求,二是为应对下面现象的发生:数据网中有各种各样的信息在传递,除传递用户业务信息外,还要传递各网元需要通告、转发和更新各种网络状态的信息、网管和控制信息、相互协商握手信息,甚至还要传递包括无人认领的无用信息等,而这些信息的传递都是要消耗网络资源的。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某些信息就会被迅速增加并扩散,从而导致网络的可用资源迅速降低。虽然可采取措施降低这一现象的发生几率,但并不可能完全予以消除。因此,传统数据网都会预留一部分资源,采用轻载来应对(有的数据网按40%~50%来考虑),以提高网络的可用性。由于PTN 采用了层次化的QoS 工程,流量是可控可管的,所以我们有理由期待网络资源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但需等将来业务起来后,在网络中得以验证。不过从情况来看,PTN 虽解决了业务的突发需求,但在带宽利用率上尚暂未显示出比MSTP 有更大的优越性。

表1是某设备厂商前期提供的PTN 承载3G 业务流量模型。

根据无线侧规划,密集城区、普通城区及郊区基站的峰值带宽分别为14、10及6Mbit/s ,单个Node B 带宽需求为20Mbit/s (考虑了预留需求),1个GE 和10GE 接入环最多可分别接入20个和200个基站。由表1可知,相较而言,该模型没有体现出比

SDH/MSTP 有多少优势。

在实际工作中,传送网常会碰到以下几个问题。

a )用户往往会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过高要求(如数

据用户要求提供1个155Mbit/s )。这需要对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判断,以建立合理的业务模型。

b )在建设3G 网络时,据移动基站提出的带宽需

求并采用透传模式配置传送网带宽时,结果会发现其实移动业务在很长时间内根本就达不到这个需求。典型的例子是,我们在某个大型本地网给3G 数据业务部署了十几个GE 带宽,但1年多后的实际测试表明,网络的总流量还不到1个GE 。

c )对于高速接入技术,应考虑到用户的体验。

对于b )和c )这2个问题,建议应在接入阶段满足

业务快速接入的带宽需求,但对于传送网核心/汇聚层的带宽则要根据相关阶段的业务总体分布和总体需求来配置。核心/汇聚层是业务汇聚收敛的地方,也是利用统计复用等技术产生带宽收益之处。因此,对于分组业务按透传模式配置带宽是不合适的,不然会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

2规范和完善业务配置模型是当务之急

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目前都是全业务运营者,而

PTN 正是面向多业务承载的。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业务包括:TDM 业务(如G 网的E1和STM-1业务)、3G 网的ATM 和FE 业务、动力环境监控业务、营业厅

BOSS 和OA 业务、通过数据网与公网相连的业务(如WLAN 、集团客户上网专线、营业厅宽带等),也许还有

集团客户的组网业务等。如何合理地组合这些业务和

恰当地分配网络资源应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同时还需要各网络和各专业(如无线、数据等)间进行无缝协作(如业务的分类等级设置、VLAN规划等)。

PTN网络中业务的QoS主要是采用MPLS-TE和DiffServ模型来实现的。其中:流量工程主要是根据各种业务的CIR、PTR参数进行统计计算,创建合理路径并预留相应资源;通过对业务进行分类和标记,与PHB进行映射,使网络对各种业务和网络资源进行相应的管理和使用,从而保证各种业务的QoS。

在通常情况下,高等级业务只是在它需求带宽时“蛮横”地抢占低等级业务的带宽配置,似乎还没有机制能让高等级业务在它不需要如此高的带宽时主动地“贡献”出“多分配”给它的带宽资源。可见,这需要我们对高等级业务需求有一个精准的预测和合适的带宽配置。比如,给一个原本只有10M带宽需求的EF业务配置20M带宽,可能会造成10M带宽资源的浪费。

PTN网络中有多个节点位置可对CIR、PIR参数进行管理和设置(如V-UNI、PW、TUNNEL等),这都需要网络管理者充分了解各种业务的模型和网络的运作,以提高网络的效能。

目前有的厂商剑走偏锋,提出所有业务都不推荐配置V-UNI、PW和TUNNEL带宽,仅用业务转发优先级进行抢占调度的策略。该方案的优点是:无需精确业务模型、不必随着业务需求的调整(如基站容量变化)而调整、更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不过它只适用于新建、业务量不大、业务模型不成熟的网络初期阶段;该方案的缺点是:由于不限制业务速率,业务量增长时会加重网络的负担;当业务量增长到一定程度时,业务间会发生相互影响,有些用户的权利会因此而受到损伤;可能会引发网络的提前扩容。

由此可见,要想用好PTN网络,规范和完善业务配置模型是非常重要的(规划网络时更是如此)。当然,在网络实际运营中,需要对各种业务流量进行监测,并及时调整网络的各种参数配置,以求在节省投资的同时保障网络发挥出最佳的性能。不过这要有一支高效的运维力量来支撑,而系统设计者的责任就是如何降低这种要求。

要规划和完善业务配置模型,不能靠主观臆想来解决,而是需要有足够的网络运行数据来支持,并根据业务发展情况,定期地进行调整和修正,以此来指导网络的规划建设。从目前现实情况来看,可以说PTN来得有点“匆促”,而我们还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确需各

方人员在实际的网络运营中不断地探索和积累经验。这可能会需要一段时间,但完全相信,通过同人们的不懈努力一定会越做越好。

3PTN与SDH/MSTP的互联问题

由于现网中已存在规模很大的SDH/MSTP网络,因此在引入PTN过程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不可避免地产生PTN与SDH/MSTP网络的互联需求。在前期工程建设中,网络的互联主要采用落地对接和POS (Packet over SDH)口对接2种模式。

a)落地对接模式。用UNI口对接完成业务互通。其实现简单、易于部署,但存在单节点失效等问题,无法提供端到端的OAM和保护,不利于故障的快速定位和修复,从而会影响服务质量并增加维护成本。

b)POS对接模式。需额外配置POS或EOS(Ether?net over SDH)单板,成本较高,仅能提供透传通道,不能实现OAM转化,无法实现SDH/MSTP和PTN端到端的管理维护,并导致SDH/MSTP网络带宽利用率偏低。

目前,有厂家宣称支持PTN网关方式,并已通过测试。所谓的PTN网关互联模式,是指在PTN网络边界设备上部署网关,能实现SDH/MSTP网络的网管、业务和OAM信息、端到端保护及时钟同步功能信息等的转换,较好地保持了网络的端到端特性,适合于网络的平滑演进,是值得予以推广的。

4网络保护问题

PTN网络有多种保护方式(还在不断发展),除下面所提到的保护方式外,可能还会用到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VRRP)及接入链路双归属等保护方式。a)MPLS APS。保护对象:TUNNEL,性能:倒换时间少于50ms(OAM开启FFD检测,周期3.3ms),支持单向、双向1+1及1∶1等方式。

b)MPLS FRR。局部保护,保护对象:链路或节点。

c)环网保护。环网保护有Wrapping和Steering2种保护机制,应至少支持1种。PTN环网保护需用到多跳PW机制,以降低设备管理LSP压力和提高保护倒换效率。Wrapping和Steering环网保护也是SDH所支持的保护方式,对此我们并不陌生。SDH主要采用Wrapping方式,Steering则多用于长途干线尤其是国际

跨海网络。Wrapping和Steering环网保护的主要区别是它们故障时的倒换位置有所不同:前者的倒换位置是靠近故障点的两边节点,而后者的倒换位置则是源宿节点。环网保护方式(wrapping与steering)见图1。

d)LMSP。保护对象:STM-1/4光口、某些单板。e)Ethernet LAG。保护对象:FE/GE口,性能:倒换时间为秒级。业务分担方式时每组最多支持16个成员,非分担方式时只能支持2个成员(即1∶1)。f)E1链路保护。IMA保护及ML-PPP保护。

从目前厂家推荐和网络部署的情况来看,都只是线性保护(主要是1∶1LSP保护)。这样带来的问题是,由于SDH组网主要采用的是相切环(即“8”字形)结构,而PTN则需要双节点分担(即“日”字形)结构,因此需对原线路进行改造调整。若想规避线路的改造调整,则需深入探索在接入环上也大规模采用环网保护的可行性。保护方式对线路的影响见图2。

5局端PTN设备上联与提供三层功能问题在前期的3G传输MSTP组网中,我们发现存在着以下问题。

a)RNC支持VLAN的数量较少。

b)RNC提供下联的GE接口少。

c)MSTP的以太网组网能力较弱。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在MSTP与RNC间采用了新增三层设备和共用核心网1对CE的2种方式插入三层设备(见图3)。

在PTN组网时也存在同类问题。我们可以要求PTN能提供三层功能,以降低RNC组网压力。若PTN 能进一步提供L3VPN功能的话,就可节省RNC向上连接的1对CE设备。若PTN具备L3VPN功能,可支持LTE组网需求。LTE网络结构示意见图4。

6同步问题

目前,PTN的同步解决方案是建议采用在频率同步的基础上实现时间同步的。其中:频率同步采用以太网物理层同步,时间同步采用1588V2。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提升时间同步的收敛速度,二是可降低1588的发包速率,降低网络负荷较高时对同步的影响。1588V2是基于双向延时对等模型的。而在现实网络中并不常常总是这样,因此需进行双向时延补偿。这在网络的部署初期和后续运维中,会耗费很大的人力和物力。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网络能自动地测试

图1环网保护方式(wrapping与steering)图2保护方式对线路的影响

A B

C D E

F

(a)正常情况(b)链路故障后

保护自愈

(wrapping)

(c)链路故障后

保护自愈

(steering)

A B

C D E

F A B

C D E

F

图33G传输组网方案(从MSTP上联组网到PTN上联组网)

图4LTE网络结构示意

和计算出这种差异,并能实现自动补偿。

对1588V2大规模应用的研究和探索还在继续进

行着。使用1588V2的目的之一就是取消基站安装

GPS。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是否可以将

1588V2和GPS结合起来使用(而不是取消所有站点的

GPS),每经一段网络后可据GPS时标进行修订,这或

许能使时间同步更加稳定可靠。

73种期待

7.1期待40GE技术

目前PTN的线路带宽还停留在GE和10GE水平

上,不仅不能满足越来越高的业务带宽需求(如:LTE

基站下行带宽需求为100Mbit/s,上行带宽需求为50

Mbit/s,HDTV每路带宽需求大于10Mbit/s),同时与

SDH/MSTP相比也没多少优势,因此我们期待能尽快

看到在PTN网络中能有商用的40GE技术出现。

7.2期待ROADM技术

为解决线路带宽瓶颈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案普遍

是下移和扩大OTN覆盖。不过随着OTN网络规模不

断扩大和日趋复杂,该方案会给波道规划带来越来越

大的压力,因此可配置光分插复用器(ROADM)技术是

我们所期待的解决方案。但目前ROADM的成熟度和

昂贵价格制约了它的快速发展,希望能尽快有所突破。

7.3期待改进设备尺寸及耗电量

目前PTN设备不仅外部尺寸较大(占用空间较大),

耗电量也较高,往往需配置几路大功率电源才能保证

其电源需求。这些不仅对机房尤其是大量现网机房造

成很大压力,也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在大规模部署

前,运营商对解决和改进这些问题都有很高的呼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