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判断正误题

政治经济学判断正误题
政治经济学判断正误题

判断正误题:

1.生产力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生产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

3.生产资料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手段两方面。(×)

4.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

7.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利用经济规律,也能完善、改造经济规律。(×)

8.虽然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9.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10.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11.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13.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14.价值规律是价值决定规律和价值实现规律的统一。(√)15.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6.现代商品经济中,社会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问题上,政府的干预是起主导作用的。(×)

12.在当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规律是依靠剩余价值规律的调节来实现的。(×)

1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资本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的矛盾。(√)14.剩余价值的源泉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15.货币要想现实地转化为资本,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16.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能创造出超过自身价值的价值。

(√)

17.超额剩余价值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1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

19.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

20.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对资本价值增殖没有影响。(×)

21.考察资本循环,主要是分析产业资本的运动过程;考察资本周转,主要是分析资本运动的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的影响。(√)22.生产资本的职能是生产出剩余价值,货币资本的职能是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商品资本的职能是实现剩余价值。(√)23.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要求消费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24.资本主义工资在本质上是劳动的价值。(×)

25.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26.部门之间各企业的竞争促使利润平均化。(√)

27.的形成并不能消灭竞争。(√)

28.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内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来实现的。(√)

29.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内的统治,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来实现的。(×)

30.金融资本就是银行资本。(×)

31.中央银行在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是一种“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

32.中央银行采取措施减少货币供应量,称为“收紧银根”。(√)33.一般来说,贸易逆差会造成一国国际支出增加,本国的产业发

展受到打击。(√)

34.贸易顺差就是输入大于输出,贸易逆差就是输入小于输出。(×)35.国际贸易,就是由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构成的国际间的商品流通。

(√)

36.商品的国际市场价值,是由该国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7.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3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和消费的矛盾。(×)3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40.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再发展到国家垄断,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身调节。(√)

4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任何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都必然要经历的一个特定阶段。(×)

42.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和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一种经济成分。(√)

43.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农业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44.私营经济与公有经济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两者必然是对抗的

(×)

45.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

46.市场经济在宏观上能促进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微观上能充分调动企业和劳动者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47.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企业法人制度。(√)

48.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科学的组织制度。(×)

49.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按照所持股份分配利润。(√)

50.现代流通方式就是指电子商务。(×)

51.市场体系是由各种商品的比价和差价构成的。(×)

52.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之间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不一致的一面。(√)

53.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它一旦加入生产过程,就转化为物质生产力。(√)

54.资源条件是决定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惟一因素。(×)

55.我们现在的小康,还是一个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很不平衡的小康。(√)

56.实现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由经济落后走向经济发达、由贫穷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

57.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真实和全面地反映了一个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58.社会主义的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用于投资和消费。(√)

59.社会主义的国民收入经过分配,最终用于消费。(×)

60.社会主义条件下国民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61.鼓励一部分人先富与共同富裕从根本上并不矛盾。(√)62.合法的个人收入不仅有劳动收入,而且有非劳动收入。(√)63.投资买股票所获得的收入既有资本收益又包含了风险报酬。

(√)

64.对个人收入的调节,个人自我调节起着主要的作用。(×)65.社会保险是一项盈利性的福利事业。(×)

66.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是计划经济的要求。(×)

67.宏观经济管理既是同生产社会化相联系,又总是同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同一定性质的国家相联系。(√)

68.宏观经济管理的性质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相同的。(×)

69.宏观经济调控最重要的目标是增加就业。(×)

7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划手段可有可无。(×)

往年考过一次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3.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4.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5.无论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还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商品的劳动都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两方面的性质。(×)

6.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待售商品的总量、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的流通速度。(√)

7.社会分工是指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8.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9.资本主义流通的实质,是实现已经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10.社会总产品的物质替换和价值补偿条件,实际上就是剩余价值的实现条件。(√)

11.利润率总是大于剩余价值率的。(×)

12.资产阶级政府的干预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是可有可无的。

(×)

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改变了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14.商品的国际市场价值,是各国生产同种商品的劳动放在国际市场进行比较而形成的国际范围的社会价值。(√)

15.当代经济的全球化主要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导下进行的。(√)

1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

1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18.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都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

19.社会主义社会只有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不存在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20.我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

21.市场机制能推动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22.市场经济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市场经济本身也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必须采取适当的对策加以弥补和克服。

(√)

23.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

24.竞争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中的必然现象。(√)

25.商品比价是同种商品的价格差额。(×)

26.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消耗高、成本高、效益低。(×)

27.按照三次产业划分法,农业属第三产业。(×)

28.国民生产总值就是劳动者一年内创造的新价值。(×)29.我国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应当坚持的原则是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

30.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是经济手段。(√)

31.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我国仍然可以采取一切手段来保护我国的工业。(×)

3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再发展到国家垄断,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身调节。(√)

33.在与外贸的竞争中,我国企业处于不利地位,所以不应该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先待遇。(×)

34.在引进国外技术方面,我们惟一需要考虑的是技术的先进性。

(×)

往年考过两次

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带来剩余价值。(×)

2.资本家改进技术的目的,是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4.城镇化就是加快大中城市的发展。(×)

5.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二者的统计方法不同,但数量是完全相等的。(×)

6.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7.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加快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产业演进的机会。(√)

8.引进技术的原则是:以引进软件为主,引进硬件为辅。(×)9.经济体制,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形式。(×)

10.垄断大公司的经营者阶层,实际上也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一部分。

(√)

11.资本主义国有经济是垄断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12.生产要素市场就是生产资料市场。(×)

13.垄断组织定价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来确定的。(×)

判断题(续)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首创了劳动二重性学说。(√)2.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最主要的标志是生产工具。(√)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4.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先后进行的两种不同的劳动。(×)

5.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时的劳动消耗对他们来说是无关紧要的。(×)

6.一般价值形式与货币形式的区别在于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不同,所以二者具有本质的区别。(×)

7.超额剩余价值也是靠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取得的。因此,从实质上说,超额剩余价值也是相对剩余价值。(√)

8.资本主义工资是资本家付给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9.如果不延长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资本家就不能得到更多的剩余价值。(×)

10.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11.生产时间就是劳动时间。(×)

12.因为剩余价值和利润在量上是相等的,所以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也是相等的。(×)

13.股票持有者可以根据股票额,定期从企业获得一定的股息,而且股票具有价格、能够买卖。所以,股票本身也有价值。(×)

14.商品的垄断价格虽然高于生产价格或高于商品价值,但这并不违背价值规律,只是改变了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

15.资本的社会化是对个人资本形式的扬弃,但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实质。(√)

1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是为私人垄断资本追逐平均利润服务。(×)

17、教室讲台前摆放的桌子是商品。(√)

18、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技术前提是整个社会技术水平提高。(√)

19、平均利润与利润相比,更加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20、资本周转时间是劳动时间与流通时间之和。(√)

21、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

2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总公式矛盾解决的关键。(×)

23、在农业生产中牛的劳动创造了价值。(√)

2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定义中的“平均”是经济学上的“大致”之意。(×)

2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之一是重商主义。(×)

判断题(续)

导言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2.生产力是指人的劳动力。(×)

3.生产力反映的是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4.生产力中所包括的科学、管理、信息,它们都是独立的实体。(×)

5.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6.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力。(×)

7.人们可以创造和改造经济规律。(×)

第一章商品经济

1.自然经济是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2.商品经济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出现的。(×)

3.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社会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

4.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

5.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人的关系。(×)6.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7.商品的二重性,从外面看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要内容上看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8.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是商品。(×)

9.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10.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11.无论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还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商品的劳动都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两个方面。(x)

12.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1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5.商品的价值量与实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16.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于商品生产者没有什么影响。(×)

17.虽然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但不管劳动生产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相同的时间内生产的产品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18.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19.货币的基本职能是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x)

20.流通中的货币量取决于待售商品的总量、商品的价格和货币的总量。(×)

2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2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23.纸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24.价值规律是价值决定规律和价值实现规律的统一。对

25.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26.价格的波动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27.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是有缺陷的。(√)

28.商品经济最典型的形态是简单商品经济。(×)29.个别分工就是企业内部的分工。(√)

30.社会分工就是部门之间的分工。(×)

31.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32.需求的形成需要具备一个条件:有支付能力。(×)33.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在资本主义早期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实现的。(√)

34.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是依靠剩余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

35.在商品经济中,社会劳动分配的实现形式是价值规律的调节。(×)

36.现代商品经济中,在社会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问题上,政府的干预是起主导作用的。(×)

第二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的矛盾。

(√)

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能创造出超过自身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3.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4.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5.货币要想现实地转化为资本,必须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6.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

7.增殖性和运动属于资本的生产关系属性。(×)8.资本主义社会的机器都是资本。(×)

9.机器人实际上是不变资本,其价值不会增殖。

(√)

10.剥削率是剩余价值和全部预付资本之比。

(×)

11.在现代社会,资本家为提高剩余价值率,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绝对延长工作日。(×)

12.资本家改进技术的目的,是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

13.再生产有两种类型,一是内涵扩大再生产,二是外延扩大再生产。(×)

14.资本积累和资本积聚的区别是:前者指进行的过程,后者是该过程的结果。(√)

15.资本积聚可以使个别资本的规模迅速扩大。

(×)

16.资本主义流通的核心,是实现已经生产的剩余价值。(√)

17.生产资本的职能是生产出剩余价值,货币资本的职能是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商品资本的职能是实现剩余价值。(√)

18.资本运动的起点是货币,终点也是货币。

(√)

19.考察资本循环,主要是分析产业资本的运动过程,考察资本周转,主要是分析资本运动的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20.固定资本的精神磨损,促使资本家实行加速折旧。(√)

21.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对资本价值增殖有重大的影响。(√)

22.在资本义社会,社会总产品的物质替换和价值补偿条件,实际上就是剩余价值的实现条件(√)23.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I(v+m)=Ⅱc。(×)

24.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要求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25.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26.表明工资水平的是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

27.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28.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的。(√)

29.部门各企业的竞争促使利润平均化。(×)30.借贷资本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银行资本。

(x)31.市场利息率的变动是有界限的。其上限是不能等于平均利润率,下限是不能为零。(√)

32.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

33.在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体系中,剩余价值规律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对

34.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由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

第三章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1.经济体制,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形式。(×)

2.垄断大公司的经营者阶层,实际上也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一部分。(√)

3.资产阶级政府的干预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是可有可无的。(×)

4.垄断的形成消失灭了竞争。(×)

5.垄断组织定价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来确定的。(×)

6.金融资本就是银行资本。(×)

第四章资产阶级政府的经济职能

1.国有经济成分的性质是全民公有制。(×)

2.国家运用货币政策的中心点是调节银行准备金率。(×)

3.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一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4.中央银行在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是一种“收紧银根”的货币政策。(√)

5.中央银行采取措施增加货币供应量,称为“收紧银根”。(×)

6.中央银行采取措施减少货币供应量,称为“紧紧银根”。(√)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改变了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第五章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

1.国际贸易,就是由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构成的国际间的商品流通。(√)

2.商品的国际市场价值,是由该国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经济全球化就是经济关系的国际化。(×)

4.当一国国别价值大于国际价值进行国际贸易时,该国能获得绝对利益。(×)

5.当代经济的全球化主要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导下进行的。(√)

第六章

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2.在资本主义以前已经有产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产品太多了。(x)

4.资本主称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和消费的矛盾。(x)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固定资本大规模的更新。(x)

7.资本原始积累发生于资本主义初期。(x)8.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不会缓和的。(x)

9.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再发展到国家垄断,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身调节。(√)

10.资本主义具有历史局限性,其生产方式是不能进行自我调整的。(x)

1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自我调整,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

12.垄断的出现导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

13.在垄断资本主义初期,垄断也有过积极作用。(√)14.垄断消灭了竞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x)

1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16.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都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

17.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第七章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段时期。(x)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x)

3.社会主义社会只有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不存在解放生产力的问题。(x)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最重要的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5.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公有经济和各种非公有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存在。(x)

6.国家所有制的性质取决于国家的性质。(√)

7.要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就要求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x)8.股份制是一种独立的所有制形式。(x)

第八章

1.资本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2.商品经济的根本性质在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x)3.市场经济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方法,但市场经济本身也存在着固有的缺陷。(√)

4.任何国家的市场经济都具有完全相同的特征。(x)5.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有限责任制度。(x)6.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按照所有制的性质来划分的。(x)

7.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按照所持股份分取红利。(x)

8.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是经理。(x)

9.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是产值最大。(x)

10.买主市场是供不应求的市场。(√)

11.完善的市场体系就是市场结构完整。(x)12.现代流通方式就是指电子商务。(x)13.生产要素市场就是生产资料市场。(x)14.对原有的价格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变由政府决定价格为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

15.商品的差价是不同种商品之间的价格差别。(x)第九章

1.经济增长就是经济发展。(x)

2.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或阶段,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

3.一国的资源条件是决定该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惟一因素。(x)

4.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通过经济增长率来衡量。(√)

5.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技术进步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6.经济增长速度快,经济效益就一定好。(x)7.宏观经济效益是微观经济效益的基础。(x)8.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消耗高、成本高、效益低。(x)

9.实现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由经济落后走向经济发达、由贫穷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

10.中国实现工业化,也必须走高消耗、高污染的道路。(x)

11.城镇化就是加快大中城市的发展。(x)12.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仅仅是一个经济目标。(x)第十章

1.国民生产总值,就是劳动者一年内创造的新价值。(x)

2.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二者的统计方法不同,但数量是完全相等的。(x)

3.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真实和全面地反映了一个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4.国民生产总值的主要缺点是统计的范围过宽和有重复计算的部分。(√)

5.国民收入是全体劳动者创造的财富。(x)6.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核心问题是保证国家的税收。(x)

7.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特别是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分配关系,要求实行分税制。(√)

8.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是生存资料和物质产品的消费的比重将不断上升。(x)

9.实行按劳分配,所分配的对象是社会总产品。(x)10.鼓励一部分人先富与共同富裕从根本上是有矛盾的。(x)

11.共同富裕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

12.效率优行、兼顾公平就是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在个人收入分配上体现公平。(√)

13.对个人收入的调节,个人自我调节起着主要的作用。(x)

第十一章

1.经济全球化经济国际化的基础。(x)

2.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加快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产业演进的机会。(√)

3.一个国家的输出输入格局是由本国政府决定的。(x)

4.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需要。对

5.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矛盾的。(x)6.要扩大出口,就必须全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x)

7.我国可以在部分产业部门和企业实行出口导向型战略。(√)

8.对我国来讲,扩大出口就是扩大对发达国家的出口。(x)

9.在国际贸易中,国际货物增长快于国际服务贸易的增长率。(x)

10.改善进口管理,就要通过对进口的控制与调节,保持外汇收支基本平衡。(√)

11.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我国仍然可以采取一切手段来保护我国的工业。(x)

12.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应该提高进口税总水平,合理调整关税结构。(x)

13.在引进国外技术方面,我们惟一需要考虑的是技术的先进性。(x)

14.在确定国际上技术转让价格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应用技术创造利润的能力。(√)

15.吸引外资,关键是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基础工业较差,所以最重要的是改善硬环境。(x)

16.在与外资的竞争中,我国企业处于不利地位,所以不应该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

17.对外债的使用是越多越好。(×)

18.我国应该多争取使用国外商业银行的贷款。(×)

19.外债应该用于弥补财政赤字。(×)

第十二章1.宏观经济的良好状况是微观经济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2.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是计划经济的要求。(x)3.宏观经济管理的性质在任何情况下都完全相同。(x)

4.无论要任何情况下,宏观经济管理的方式都是相同的。(x)

5.宏观经济调控最重要的目标是增加就业。(x)6.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是经济手段。(√)

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划手段可有可无。(x)

《教育管理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教育管理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名词解释 1. 人际知觉 2. 态度 3 .内化 4 .社会知觉 5. 角色知觉 6 .晕轮效应 7 .激励因素 8 .经济人 9. 退化 10 .首因效应 11 .激励 12 .需要 13. 保健因素 14. 挫折 15. 制约现象 16. 偏见 、填空题 1. 泰勒( F.W.Taylor )于( )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其由( )部分组成。 2. 从1927年至( ) ,人际关系理论创始人梅奥 (E.Mayo ) 主持了著名的( )。 3. 自我知觉的构成要素有物质自我、 ( )和( )。 4. 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基本上可以归纳为组织、 ( )和( )。 5. 态度转变的理论主要有( )、( )和“ A-B-X ”模型。 6. 按照威廉 . 詹姆斯( W.James )的观点, 自我知觉的构成要素有物质自我、 ( ) 7. 进行管理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是 ( )? 、 ( )? 和 ( ) 8. 柏恩 (T.A.Berne ) 认为在人际往中存在有三种心理状态 , 即父母状态 ?、 ( ) 三、判断题 1. 根据双因素理论的观点,把奖金变成“保健因素”才能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 ) 2. X 理论认为 ,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生产任务 ,还应注意关心和 ?满足职工的需要。 ( ) 3. 由于韦伯( M.Weber )的突出贡献,所以,他被称之为“管理心理学之父” 。( ) 4. 社会实践证明,非正式群体没有积极作用。 ( ) 5. 一般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对陌生人的知觉近因效应所起的作用大。 ( ) 6. 由于法约尔 (H.Fayoll ) 的贡献,因而他被称之为“组织理论之父” 。 ( ) 7. 现代管理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人的因素作用下降了。 ( ) 8. “社会人”假设的管理原则是提倡集体奖励,而不主张对个人的奖励制度。 ( ) 9. 组织发展的一个总的趋势是从稳定机械系统转向适应有机系统。 ( ) 10. 群体的士气高 , 群体的工作效率就必然高。 11. 态度的认知失调理论是由海德提出来的。 12. 非正式群体没有积极作用。 13. 态度转变只是指态度的方向性转变。 14. 社会人的管理方法就是人际关系理论的具体体现。 15. 梅奥(E.Mayo ) 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所提出的管理理论称之为“ Y 理论”。 16. 对人的气质类型不能作好坏评价。 17. 适度忧愁也有使人奋进的作用。 9. 构成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有 ( ) 、 ( ) 10. 按照组织目标来分,组织可以分为 ( ) ? 11. 在现代社会中,领导者的基本功能是 ( ) 12.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层次从低到高分为 ( ) ? 实 现的需要。 13. 现代领导体制的发展经历了 ( ) ? 、( 和资历因素。 、( ) ? 、服务性组织和公益性组织。 和 ( ) 。 、( ) ? 、( )? 、自尊的需要和自我 ) ? 、职业的软专家和专家集团。 )、( )和( )。

政治经济学判断正误题

判断正误题: 1.生产力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生产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 3.生产资料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手段两方面。(×) 4.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 7.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利用经济规律,也能完善、改造经济规律。(×) 8.虽然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9.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10.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11.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13.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14.价值规律是价值决定规律和价值实现规律的统一。(√)15.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6.现代商品经济中,社会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问题上,政府的干预是起主导作用的。(×) 12.在当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规律是依靠剩余价值规律的调节来实现的。(×) 1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资本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的矛盾。(√)14.剩余价值的源泉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15.货币要想现实地转化为资本,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16.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能创造出超过自身价值的价值。 (√) 17.超额剩余价值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1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 19.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 20.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对资本价值增殖没有影响。(×) 21.考察资本循环,主要是分析产业资本的运动过程;考察资本周转,主要是分析资本运动的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的影响。(√)22.生产资本的职能是生产出剩余价值,货币资本的职能是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商品资本的职能是实现剩余价值。(√)23.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要求消费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24.资本主义工资在本质上是劳动的价值。(×) 25.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26.部门之间各企业的竞争促使利润平均化。(√) 27.的形成并不能消灭竞争。(√) 28.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内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来实现的。(√) 29.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内的统治,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来实现的。(×) 30.金融资本就是银行资本。(×) 31.中央银行在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是一种“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 32.中央银行采取措施减少货币供应量,称为“收紧银根”。(√)33.一般来说,贸易逆差会造成一国国际支出增加,本国的产业发 展受到打击。(√) 34.贸易顺差就是输入大于输出,贸易逆差就是输入小于输出。(×)35.国际贸易,就是由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构成的国际间的商品流通。 (√) 36.商品的国际市场价值,是由该国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7.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3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和消费的矛盾。(×)3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40.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再发展到国家垄断,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身调节。(√) 4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任何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都必然要经历的一个特定阶段。(×) 42.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和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一种经济成分。(√) 43.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农业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44.私营经济与公有经济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两者必然是对抗的 (×) 45.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 46.市场经济在宏观上能促进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微观上能充分调动企业和劳动者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47.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企业法人制度。(√) 48.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科学的组织制度。(×) 49.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按照所持股份分配利润。(√) 50.现代流通方式就是指电子商务。(×) 51.市场体系是由各种商品的比价和差价构成的。(×) 52.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之间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不一致的一面。(√) 53.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它一旦加入生产过程,就转化为物质生产力。(√) 54.资源条件是决定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惟一因素。(×) 55.我们现在的小康,还是一个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很不平衡的小康。(√) 56.实现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由经济落后走向经济发达、由贫穷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 57.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真实和全面地反映了一个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58.社会主义的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用于投资和消费。(√) 59.社会主义的国民收入经过分配,最终用于消费。(×) 60.社会主义条件下国民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61.鼓励一部分人先富与共同富裕从根本上并不矛盾。(√)62.合法的个人收入不仅有劳动收入,而且有非劳动收入。(√)63.投资买股票所获得的收入既有资本收益又包含了风险报酬。 (√) 64.对个人收入的调节,个人自我调节起着主要的作用。(×)65.社会保险是一项盈利性的福利事业。(×) 66.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是计划经济的要求。(×)

国开《管理学基础》章节自测题作业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 题目1 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最具有规性、技术性的职能是()。 A. 控制 题目2 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的是()。 A. 管理的实践性 题目3 “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 C. 西蒙 题目4 当管理者接待来访者、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时,他行使的是()的角色。 A. 精神领袖 题目5 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A. 目标、部门和关系 二、多项选择 题目6 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比如()。 管理具有二重性, 管理具有科学性, 管理具有艺术性 题目7 明茨伯格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十种角色,这些角色被分为()。 人际关系角色, 信息传递角色, 决策制定角色 题目8 根据管理二重性的原理,与自然属性相联系的是()。

生产力, 社会化大生产 题目9 管理者在行使各种管理职能、扮演三类管理角色时,必须具备以下技能:如()。 技术技能, 人际技能, 概念技能 题目10 下列选项中,()属于管理者所扮演的决策角色。 企业家角色, 干扰应对者角色, 资源分配者角色, 谈判者角色 三、判断正误 题目11 一般来说,组织规模越大,管理者必须应对的环境因素的数量越多。() 对 题目12 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对 题目13 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就是预测,它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错 题目14 处于不同管理层次上管理者,其履行的管理职能也是不同的。() 错 题目15

从教材给“管理”所下定义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的对象就是组织的各种资源。() 错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 题目1 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学家。 正确答案是:亚当?斯密 题目2 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来源于()。 正确答案是:军队 题目3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 正确答案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题目4 企业流程再造强调()的理念。 正确答案是:顾客为导向和服务至上 题目5 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基本假设,认为人是()。 正确答案是:经济人 二、多项选择 题目6 马克斯·韦伯指出,任何组织都必须由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这些权力包括:()。 传统的权力, 理性--合法的权力, 超凡的权力 题目7 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下列选项中()是其主要容。

管理心理学考试复习题(有答案)

《管理心理学》总复习题(库) 一、填空题 1、客观地对现实发生的管理心理现象进行记录、观察的方法称为观察法。 2.梅奥是行为管理学派的代表学者。 3.请写出智商测验的公式IQ(智商)=MA(智力年龄)÷CA(实足年龄)×100。 4.心理学中的个性也可称为__人格__,是指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 5、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般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6.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在行为上趋向与其他人保持一致,这一现象称为从众。 7.人的典型的气质类型一般有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 8.成就需要(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麦克里兰。 9.在人性假设理论中,认为良好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是决定性因素的理论是社会人。 10、人的性格特征按机能划分一般可分为情绪特征、理智特征和意志特征。 11.当代提出的几种领导类型主要包括(领袖魅力型领导)、(变革型领导)、(交换型领导)和诚信型领导四种。 12.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可分为生理需要、(归属和爱)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尊重)需要。

13.双因素理论所指的两类因素是(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14.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15.能力测验一般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能力测验)三种。 16.人格测验一般包括(量表测验法)、(情境测验法)、(投射测验法)三种。 17.影响期望形成的主要条件包括(目标,目标价值(外在因素))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 18. 四分图模型把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归为两个:一个是员工取向,一个是生产取向。 19.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架构一般分为个体、群体、组织与领导三个层次。 二、判断题 1.企业或组织中的人-物关系主要是劳动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的对象,而人-人关系才是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对象。(对) 2.霍桑实验表明,人不是“经济人”,而是“复杂人”。(错) 3.两个能力相当的员工,其工作的效果也一定是相同的。(错) 4.团体的异质性是因为团体任务的完成需要各种知识、技能。(错) 5.密西根模型把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归为两个:一个是员工取向,一个是生产取向。(对)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B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社会的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这说明( D ) A. 使用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 B. 同一种物品的使用价值会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C. 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D.一种物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 3.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执行货币流通手段职能的是(A )商品交换 A.用现金购买商品 B.交纳税款 C.付房租 D.发工资 4.通货紧缩的迹象是(B) A.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增加,物价普遍上涨 B.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普遍下降 C.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增加,物价普遍下降 D.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普遍上涨 5.当农业受灾,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A ) A.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创造的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创造的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6.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与(A ) A.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 B.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正比 C.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无关 D. 商品价格总额相等 7. 在价值形成过程中,抽象劳动(C) A.转移了生产资料价值 B.转移了劳动力价值 C.创造了新的价值 D.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 8.剩余价值(C) 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可以离开流通领域 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通过流通领域来实现 D.既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也在生产领域中产生 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B )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D.货币是一般财富的代表 10.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B)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劳动和劳动力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1.资本有机构成是指(C) 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 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 C.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D.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12.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C ) A.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管理学基础》判断题题库

《管理学基础》判断题题库 (更新至2019年7月试题) 阿吉利斯认为,领导方式会影响人的成熟过程,如果让职工长期从事简单的重复性工作会造成依赖心理,从而阻碍其向成熟发展。(对) 彼得·鲁克认为,企业经理的任务就是要创造一个整体,他既是”作曲家”也是“指挥家”。(对) 彼得·圣吉教授认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原因是他们的行为模式不同。(错) 扁平型组织结构有利于领导控制,但会影响下属的工作积极性。(错) 表彰和奖励能起到激励的作用,批评和惩罚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错) 采购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输入品进行评价和挑选,以确保输入品的质量、数量和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错) 采用轮盘式沟通模式时,每位成员都可以与其他每个人自由沟通,因此沟通快,但由于沟通渠道太多,容易造成混乱并且降低传递信息的准确度。(错) 采用外部招聘的方式选择管理人员,有利于鼓舞士气,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错) 产品质量是工作质量的体现,也是工作质量的基础和保证。(错) 成本标准和收益标准都属于实物标准。(错) 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主管人员的成就需要是可以培养的。(对) 处于不同管理层次上的管理者,其履行的管理职能也是不同的。(错) 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欧洲和美国都相继有人提出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比如,在美国表现为泰罗创建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法国表现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错) 从教材给“管理”所下定义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的对象就是组织的各种资源。(错) 从形式上看,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和过程。(对) 从组织需要的角度进行人员配备,就是将有知识、有能力的人安排到组织中来,其他条件完全不需要考虑。(错) 当外部环境处于剧烈变化状态时,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一些临时性的部门、通畅的信息传递、分权程度的提高,发挥员工的潜力,减少外部环境对拿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对) 定量目标比定性目标更易衡量。(对) 对于同一管理职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内涵也是不完全相同的。(对) 非语言沟通主要包括身体语言和语气语调等。非语言沟通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身体语言等非语言方式能够令人信服地表达人的真情实感。(对) 非语言沟通主要包括身体语言和语气语调等。这种沟通方式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非语言方式能够令人信服地表达人的真情实感。(对) 非正式沟通未经管理层批准,是不受等级结构限制的沟通。(对) 高层领导者更应该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错) 高科技和适宜的外部环境是网络型组织结构的基础条件。(对) 根据戴维·麦克和兰的研究,对一般职员来说,成就需要比较强烈。(错) 根据归因理论,把失败归于稳定因素会提高以后工作的积极性,归于不稳定因素可以降低工作的积极性。(错) 公司层战略是企业总体的、最高层次的战略,因此,也称为高层战略。(错) 贡献考评是决定管理人员报酬大小的主要依据。(对) 沟通过程中有了反馈,表明信息接受者收到并完全理解了信息发出者的信息。(错) 古典管理理论把人当成“经济人”,行为科学家提出了“社会人”的观点。(错)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复杂性。(错) 管理人员的工作主要是从事资源协调和管理,没有必要掌握具体的业务知识。(错) 管理人员要与各种人相处,可能遭遇各种事件,因此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冷静的处理好意外和突发事件。(对) 管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在原始社会是不存在管理的。(错) 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协作过程。(对) 1

学校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校管理心理学A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学校管理心理可分为个体心理、__________、领导心理和组织心理。 2.自我认知的成分包括认知、情感和________。 3.期望理论认为激励水平主要受效价和___________的影响。 4.教师的三种工作态度有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和____________。 5.学校管理者经常面对的三个群体是学生群体、_______________和领导班子。 6.人际交往的两个特点是相互性和___________。 7.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学习指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青春期教育。8.领导者的品德、才能属于____________影响力。 9.勒温的组织变革步骤是__________、变革、冻结。 二、选择题(每空1分,共10分) 1、最新管理理论阶段也被称为()。 A、人际关系阶段 B、行为科学形成时期 C、“管理科学”阶段 D、综合的现代管理学派 2、独立型和顺从型是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A、阿德勒 B、荣格 C、威特金 D、卡特尔 3、阿Q被人打了以后说是儿子打了老子,这属于下列哪种防卫方式?() A、反向行为 B、压抑 C、合理化 D、升华 4、挫折后嚎啕大哭、撕衣咬手……属于下列哪种反应?()。 A、攻击 B、冷漠 C、退化 D、幻想 5、血压高、心脏病是压力的()。 A、生理反应 B、心理反应 C、行为反应 D、情绪反应 7、“先入为主”说的是对人知觉的()。

A、晕轮效应 B、首因效应 C、投射效应 D、近因效应 8、适应和()是确定心理健康标准的基本立足点。 A、交往 B、发展 C、生存 D、学习 9、根据卡曼提出的生命周期理论,当职工比较成熟时,应采取()。 A、命令式 B、说服时 C、参与式 D、授权式 10、管理心理学中的校园组织文化的含义是()。 A、学校中的文娱活动是否多 B、学校中教师学历达到高标准 C、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独特管理方式 D、学校具有悠久的历史 三、判断并改错(将√或×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属社会人性假设。( ) 2.性格不具有社会性,没有好坏之分。( ) 3.奖金既是“激励因素”,又可变成“保健因素”。( ) 4.当认知和情感不一致的时候,一般是认知决定人的行为。( ) 5.根据认知不协调理论,要改变人的态度,先要使其产生认知不协调。( ) 6.从众心理往往不会影响组织成员的创造精神。( ) 7.课堂组织不紧凑本身就会诱发学生的纪律问题。( ) 8.当员工比较成熟的时候应采用命令式的管理方式。( ) 9.管理方格模式中的1.9属于乡村俱乐部型的领导。( ) 10.对学校教师应实行严密的管理。( ) 四、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应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结合实际谈谈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五、案例分析(20分) 基本要求: 1.根据所给的案例材料,运用本课程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 2.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3.字数要符合答题要求,一般不少于300字。 甲、乙、丙、丁四人分别去听音乐会,但是都迟到了。甲对检票员不让进剧场的做法非常气愤并和检票员争吵了起来硬要往里边闯;乙对检票员的做法很理解,但随后又找到一个没有检票员的人口悄悄地进去听音乐;丙碰到检票员不让进场很理解,自我安慰,不着急,先到小卖部休息一下,等中场休息再进去I丁对自己迟到的行为很后悔,认为这个音乐会不该来,运气不好,于是扭身回家。请分析以上四个人分属哪种气质类型,为什么?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

《新编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生产力: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经济基础:在一定社会形态只能够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如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哲学等方面的观点和思想体系。 经济规律: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单项选择题 1.C 2.B 3.C 4.D 5.D 6.A 7.D 8.B 三、多项选择题 1.ABDE 2.ABCDE 3.ABCE 4.ABCDE 5.ABCDE 四、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4.对 5.错 五、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如何产生的?

答:一方面,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逐步成熟,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逐步激化,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历史舞台,要求有一种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另一方面,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2.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答:四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再生产过程的起点,起决定作用。一方面,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只能是生产的结果,另一方面,分配、交换、消费也会对生产起反作用。 3.研究生产关系为什么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答: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如果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适应,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则生产关系必然发生改变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上层建筑发生变化,所以,研究生产关系一定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4.什么是经济规律?如何区分经济规律的不同类型? 答: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按涉及范围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各个社会形态共有的普遍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某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某一社会形态特有或独有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规律。

管理学基础综合练习题

《管理学基础》综合练习和答案 双击自动滚屏发布者:楚晓玉发布时间:2009-3-27 阅读:230次 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这是个网络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和反馈四个环节构成:它在管理各职能中占有重要地位,就是管理的(B )。 A.控制职能 B.决策职能 C.领导职能 2.企业要正常运转,必须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对各生产要素进行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使各要素间能够均衡配置,各环节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这里的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就是管理的( C )职能。 A.组织 B.控制 C.协调 3.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成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 A ) A.《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B.《科学管理理论》 C.《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4.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物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影响。由此创立了( B ) A.行为科学学说 B.人际关系学说 C.人文关系学说 5.科学管理理论是古典管理理论之一,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 ( B)。 A.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 B.提高劳动生产率 C.提高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6.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 ( A )。 A.社会技术系统 B.社会经济系统 C.社会经济组织 7.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来源于( C ) A.学校 B.科研部门 C.军队 8.对企业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效益活动实行全局性管理,就是( A )的核心。 A.战略管理 B.经营管理 C.企业战略 9.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引起世界管理界的轰动,这就是( C )。 A.《企业再造工程》 B.《管理的革命》C《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10.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 B )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A.作业管理 B.生产流程 C.生产管理 11.按照计划内容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目标、策略、政策等多种。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用以指导并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就是( C ),它指明了组织活动的方向和范围。 A.策略 B.规则 C.政策 12.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通过市场中“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实现( A ),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公共利益最大化。 A.资源配置的优化 B.劳动力的合理利用 C.利益的再分配 13.戴维斯等学者指出,企业目标可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次要目标。其中,(

政治经济学试题和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10-05-23 06:31:56| 分类:经济|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一、名词解释 1、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2、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3、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它的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4、企业经济行为:指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决策和行动。 二、不定向选择题 1、商品的价值是( B ) A、商品的自然属性 B、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C、商品的有用属性 D、商品的价格表现形式 2、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BCD ) A、社会待售商品量成正比 B、商品的价格水平成正比 C、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E、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

3、划分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按照( B ) A、所有制形式 B、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C、企业内部的现代化程度 D、企业对人、财、物的利用程度 4、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BCDE ) A、厂长负责制 B、产权清晰 C、权责分明 D、政企分开 E、管理科学 三、判断题: 1、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是资本家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 2、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中心是调节货币量。(∨)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7、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是计划经济的要求。(× ) 8、现代企业制度就是承包经营责任制。(× ) 9、为了扩大出口,我国应当主要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 ) 10、调节经济总量,就是调节总产量。(× ) 四、填空题

管理心理学题库

管理心理学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前提是( A )。 A、动机 B、认知 C、行为 D、情绪 2、最基本的心里过程是( B )。 A、动机 B、认知 C、行为 D、情绪 3、领导者的选拔与培养属于( C )。 A、组织管理 B、动机管理 C、行为管理 D、认知管理 4、思维与决策属于( D )。 A、冬季管理 B、情绪管理 C、组织管理 D、认知管理 5、正式提出管理心理学这一术语的是( A )。 A、利维特 B、闵斯特伯格 C、梅奥 D、泰勒 6、管理心理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是( B )。 A、实验法 B、问卷法 C、测验法 D、访谈法 7、在管理心理学研究中,常常作为人员测评的一种工具的是( C )。 A、实验法 B、问卷法 C、测验法 D、访谈法 8、现代管理心理学形成于20世纪( C )。 A、30年代 B、40年代 C、50年代 D、60年代 9、管理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分支而被人们广泛接受是在20世纪( D )。 A、30年代 B、40年代 C、50年代 D、60年代 10、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的是( B )。 A、利维特 B、闵斯特伯格 C、梅奥 D、泰勒 12、领导行为研究最有代表性的领导理论是 A、通路-目标理论 B、领导-参与模式 C、生命周期理论 D、认知资源利用理论 13、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C )。 A、荣格 B、阿德勒 C、费洛伊德 D、霍妮 14、认知平衡理论是心理学家海德在( B )提出的。 A、1945年 B、1946年 C、1947年 D、1948年 15、动机的归因理论的主要提出者是( A )。 A、韦纳 B、班杜拉 C、费斯廷格 D、赛里格曼 16、人的需要最高级的层次是( D )。 A、安全需要 B、社交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17、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 A )。 A、郝茨伯格 B、马斯洛 C、贝雷尔森 D、斯坦尼尔 18、工作价值观的概念最早是由( C )提出的。 A、罗基奇 B、宁维卫 C、赛普尔 D、谢恩 19、组织承诺最早是由( B )提出的。 A、艾利泽 B、贝壳 C、卢梭 D、赫里欧 20、下列不属于领导的功能表现的是( D )。 A、组织功能 B、激励功能 C、角色功能 D、决策功能 21、胜任特征是由( A )明确提出的。 A、麦克兰来 B、斯本塞 C、道尔顿 D、杜博斯 22、建立胜任特征模型的最常用的方法为( B )。

政治经济学(参考答案)

西安交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政治经济学(参考答案) 一、单选(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1分,共13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C 2.A 3.D 4.A 5.A 6.A 7.B 8.A 9.B 10.A 11.B 12.A 13.C 二、多选(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符合项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1.B,D 2.A,C,D 3.A,B 4.A,B,C 5.D,E 6.A,B,D,E 三、判断(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正确的填涂√、错误填涂×。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正确 2.正确 3.正确 4.错误 5.正确 6.错误 7.错误 8.正确 四、问答(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⑴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要存在和发展,就必须在生产活动中改造自然界获取所需要的物资生活资料。任何一个社会都不能停止生产,否则这个社会就不能继续存在下去。⑵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只有当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时,人类才有可能从事物质资料生产以外的其他社会活动,并且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程度决定着政治、文化、科学和教育等社会活动的的发展水平。⑶因此,政治经济学探索社会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就必须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作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 2.⑴利润率下降和利润量增加可以并行不悖,是资本积累发展的二重结果。因为资本积累的发展不仅会引起利润率的下降,而且会引起资本量、从而可变资本量的增加,因而利润量也会增加。⑵二者同时并存的条件是积累时总资本增加的比例必须大于利润率下降比例的倒数。⑶因此,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是一个利润率下降和利润绝对量增加的二重性规律。 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内部矛盾就是利润率下降和利润量增加的矛盾。这一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一系列矛盾的加深。⑴生产扩大与价值增殖之间的矛盾;⑵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实现之间的矛盾;⑶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之间的矛盾;⑷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资本主义各国资产阶级之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上述矛盾的展开表明,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自身。 3.联系(1)二者都遵循等价交换原则。(2)遵循的主要经济规律相同。(3)社会分工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

所有分类管理学基础练习题

管理学基础练习题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管理 2.管理学 3.归纳法 4.试验法 5.演绎法 二、填空题: 1.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具有以下特点:()、()、()、()。 2.管理学在研究生产关系时,主要研究()。 3.管理学在研究生产力时,主要研究()。 4.管理学在研究上层建筑时,主要研究()。 5.管理学和其他许多社会科学一样,其研究和学习方法基本上有()、()和()。 三、简答题: 1.如何深刻理解管理的基本概念? 2.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各是什么? 四、问答题: 什么是管理的两重性?掌握管理的两重性有何重要意义? 第二章 一、填空题: 1.自古以来,人类的经济、政治、军事、宗教及其他一切社会活动,都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 2.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和微观管理的(),主要 包括如下要点:()、()、()、()、()、()、()、()()。 3.“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的(),他创立的管理制度称为()。 4.组织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 5.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将需要分为五级()、()、()、()、()。 6.赫茨伯格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正式提出了激励的双因素理论,这两类因素分别是()和(),前者是以()为中心,后者是与()有关。 二、单项选择题: 1.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这5个层次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A.生理、安全、感情、尊重、自我实现 B.安全、生理、感情、尊重、自我实现 C.生理、感情、安全、尊重、自我实现 D.安全、生理、尊重、感情、自我实现 2.在下列各因素中属于保健因素的是() A.监督;与上下级的关系;工资;工作安全 B.提升;责任;工作安全;工资 C.监督;责任;与上下级的关系;提升 D.监督;工资;与上下级的关系;提升 三、判断说明题: 1.回顾我国的管理史,可以发现学会管理、加强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2.X理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好的,并非天生懒惰。因此管理者应创造一个能多方面满足工人需要的环境,使人们的智慧、能力得以充分的发挥,以更好地实现组织的和个人的目标。而Y理论正好相反。 四、简答题: 1.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有哪些内容? 2.“行为科学”学派中“需要层次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政治经济学选择题题及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 C ) A、劳动价值论 B、剩余价值论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 解析:劳动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选项D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只有答案C才是理论基础。 4、在生产资料中属于劳动资料的是( B ) A、原材料 B、机器设备 C、燃料 D、辅助材料 解析:劳动资料是指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联系起来的媒介物,A、C、D属于劳动对象范畴,即人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 8、价值规律是( A ) A、只在几个社会形态存在的经济规律 B、各个社会形态都存在的经济规律 C、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D、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解析: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非商品的劳动产品不存在价值,在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因此,商品只是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存在。 9、基本经济规律是( D ) A、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 B、在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C、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D、一种社会形态起主导作用的经济规律 解析:此题考核的是基本经济规律的名词解释。需要注意,基本经济规律是一个社会起主导作用的规律。在中国现在虽然有存在私营企业,存在剥削,存在剩余价值,但因为它不占主导地位,所以不能说剩余价值规律是我国的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目前我国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公有制占主导的按劳分配规律。 11、价值的实体是( B )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私人劳动 D、社会劳动 解析:本题考察价值的内涵,即价值一词的名词解释,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因此答案是B。注意抽象劳动本身并不是价值,抽象劳动的凝结才构成价值。 12、社会经济制度更替的一般规律是( A ) A、生产关系随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改变自身的性质 B、生产力不断运动 C、生产关系不断变革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断进行矛盾运动 解析:社会经济制度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生产关系的变化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变化,所以答案为A。 13、市场经济是指( B ) A、以市场存在为条件的商品经济 B、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C、市场决定一切经济活动的商品经济

管理心理学题库汇总

第一章联系与思考 一、概念解释 管理心理学、工业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的技术系统、管理的社会心理系统、企业文化、管理的职能、管理的对象 二、填充题 1.管理的职能有。 2.管理过程的两个主要系统是。 3.工业心理学包括。 4.管理心理学的目的与任务是。 5.管理心理学的内容包括。 三、是非判断题 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则在括号内写“是”,错误则写“否”(后面各章是非题均按此要求解答)。1.社会心理系统属于管理心理学的对象。() 2.技术系统属于工程心理学的对象。() 3.个体、团体、组织属于内环境系统。() 4.技术环境(工作性质、技术水平、产品数量、质量等)属外环境系统。() 5.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就形成了管理心理学。() 6.从狭义而言,行为科学即指管理心理学。() 7.现代管理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人的因素作用下降了。() 四、选择题 下列题目中,每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后面各章的选择题均按此要求解答)。 1.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突出的是: A.以任务为中心的管理 B.以结构为中心的管理 C.以技术为中心的管理 D.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2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带理论性和应用性的哪类学科? A.自然 B.社会 C.中间 D.人文 3.管理心理学的两重性主要指: A.生物人与社会人 B.积极与消极 C.共性与个性 D.自然性与社会性 4.下列哪种不是20世纪30年代前的工业心理学的范畴?

A.消费心理学 B.工程心理学 C.组织管理学 D.人事心理学 5.下列哪种选项不是内环境系统的社会心理系统? A.团体环境 B.个人环境 C.组织环境 D.技术环境 6.工业社会心理学主要指的是: A.人事心理学 B.工程心理学 C.人际关系学 D.工商心理学 7.根据行为科学的观点,团体行为管理的核心问题是: A.激励 B.人际关系 C.结构 D.影响力 五、问答题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是什么?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与意义是什么? 3.管理心理学与邻近科学(管理学、社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的关系如何? 4.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第二章练习与思考题 一、概念解释 泰勒制、例外管理、七职能论(POSDCORB)、法约尔的组织职能与管理职能、韦伯的官僚模式、霍桑实验与霍桑效应、管理科学学派、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学派、中国古代人性观、韩非的“法、术、势” 二.填充题 1.泰勒等的科学管理理论体系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2.法约尔认为管理活动的五种要素是。 3.霍桑实验的四个阶段是。 4.安德鲁·尤尔(Andrew Ure)是国,夏尔·迪潘(Charles Dupin)是国。 5.泰勒的代表著作是,发表于年。 6.法约尔的代表著作是,发表于年。 7.孙武论将帅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8.孙膑认为合军聚众,克敌制胜应采用以下激励方式。 9.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是,他从年至年,主持了长达五年之久的。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标准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2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10-05-23 06:31:56| 分类:经济|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一、名词解释 1、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2、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3、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它的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4、企业经济行为:指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决策和行动。 二、不定向选择题 1、商品的价值是( B ) A、商品的自然属性 B、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C、商品的有用属性 D、商品的价格表现形式 2、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BCD ) A、社会待售商品量成正比 B、商品的价格水平成正比 C、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E、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

3、划分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按照( B ) A、所有制形式 B、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C、企业内部的现代化程度 D、企业对人、财、物的利用程度 4、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BCDE ) A、厂长负责制 B、产权清晰 C、权责分明 D、政企分开 E、管理科学 三、判断题: 1、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是资本家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 2、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中心是调节货币量。(∨)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