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中医诊疗方案全集

眼科

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学会发布《糖尿病中医病证:诊

防治指南断》(ZYYHX/T3.4-2007)。

(1)消渴病史。

(2)不同程度视力减退,眼前黑影飞舞,或视物变形。

(3)眼底出血、渗出、水肿、增殖,晚期可致血灌瞳神后部、视衣脱离而致暴盲

甚或失明。

(4)可并发乌风内障、青风内障、金花内障等内障眼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眼科学》(李凤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

(1)糖尿病病史:包括糖尿病病程、既往血糖控制水平、用药史等。

(2)眼底检查可见微动脉瘤、出血、硬性渗出、棉絮斑、静脉串珠、黄斑水肿、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及玻璃体积血等。

(3)眼底荧光血管照影可帮助确诊。

(二)分级标准

2002年全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项目组(the Global diabetic Retinopathy project Group)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ETDRS)和Wisconsi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流行性学研究(WESDR)两个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据制定了国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分级标准(表1、表2)。

(三)证侯诊断

1.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视力稍减退或正常,目睛干涩,或眼前少许黑花飘舞,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口感咽燥,自汗,便干或稀溏,舌胖嫩、紫暗或有瘀斑,脉沉细无力。

2.肝肾阴虚,目络失养证:视物模糊或变形,目睛干涩,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大便干结,舌暗红少苔,脉细涩。

3.阴阳两虚,血瘀痰凝证:视物模糊或不见,或暴盲,神疲乏力,五心烦热,失眠健忘,腰酸肢冷,手足凉麻,阳痿早泄,下肢浮肿,大便溏结交替;舌淡胖

少津或有瘀点,或唇舌紫暗,脉沉细无力。

表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分级分级病变严重程度散瞳眼底检查所见

1 无明显视网膜病变无异常

2 轻度非增生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仅有微动脉瘤

3 中度非增生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除微动脉瘤外,还存在轻于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改变

4 重度非增生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现以下任一改变,但无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体征:在4个象限中每一象限中出现多于20处视网膜内出血

在2个或以上象限出现静脉串珠样改变

至少有1个象限出现明显的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

5 增生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现下列一种或一种以上改变新生血管

玻璃体出血或视网膜出血

表2::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国际临床分级程度散瞳眼底检查所见

无轻中重在后极部无明显视网膜增厚或硬性渗出

后极部存在部分视网膜增厚或硬性渗出,但远离黄斑中心视网膜增厚或硬性渗出接近但未累及黄斑中心凹

视网膜增厚或硬性渗出累及黄斑中心凹

二、治疗方案

(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生脉散合四物汤加减,人参、麦冬、五味子、赤芍、川穹、当归、枸杞山药、牡丹皮、丹参、牛膝、生蒲黄。

中成药:生脉饮、复方丹参滴丸等。

2、肝肾阴虚,目络失养证

治法:补益肝肾,养血通络。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黄氏、生蒲黄、决明子、枸杞子、丹参、水蛭、浙贝母。

中成药:明目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

3、阴阳两虚,血瘀痰凝证

治法:阴阳双补,化痰祛瘀。

推荐方药:

偏阳虚者,右归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杜仲、肉桂、制附子、菟丝子、当归、淫羊藿、茯苓、三七、益母草、瓦楞子、穿山甲、海藻、昆布。

偏阴虚者,左归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川牛膝、鹿角胶、龟板胶、菟丝子、山楂、浙贝、陈皮、茯苓、三七、海藻、昆布。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知柏地黄丸等。

(二)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辩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三)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和临床实际可配合针灸、电离子导入、光凝、玻离体切割术等疗法。(四)内科基础治疗

应按相应临床指南严格控制血糖、血脂及血压等。

(五)护理

应定期进行眼科随访,出血较多或反复出血者,避免剧烈活动;不可过用目力;生活规律;戒烟酒。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疾病疗效评定标准(此标准由消渴目病协作分组拟定)

(1)显效

A、实力进步≥4排,或视力≥1.0

B、眼底改变显示视网膜微血管瘤数由(+++)减少到(++)、或由(++)减少到(+)、或由(+)到消失;眼底出血量由(+++)减少到(+)\或由(++)到消失;渗出量

由(+++)减少到(++)、或减由(++)减少到(+)、或由(+)到消失。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改变有二项以上指标达到要求。

C、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平均循环时间明显缩短、黄斑水肿程度明显减轻、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缩小、血管渗漏明显减轻。改变有二项以上指标达到要求。变化程度≥20%。

(2)有效

A、实力进步≥2排

B、眼底改变显示视网膜微血管瘤数由(+++)减少到(++)、或由(++)减少到(+)、或由(+)到消失;眼底出血量由(+++)减少到(+)、或由(++)到消失;渗出量由(+++)到(++)、或由(++)减少到(+)、或由(+)到消失。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改变有一

C、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平均循环时间缩短、黄斑水肿程度减轻、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缩小,血管渗漏明显减轻。改变有一项以上指标达到要求。变化程度≥10%。

(3)无效

各项指标未达到上述有效指标者。

(4)恶化

A、视力退步2排以上。

B、眼底彩色照相显示视网膜出现新生血管等增殖性改变或加重。

C、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扩大,黄斑水肿加重,血管渗漏增加。

注:○1视力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1分制),不及0.1者,每进0.02计为一排。○2眼底变化指标以眼底镜或彩色眼底照片判定,微血管瘤应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负片为准。

○3(+)表示较少、易数;(++)表示较多、不易数;(+++)表示微血管瘤很多、不可数,出血及渗出量多、融合成片。

○4疗效评定时,视力、眼底改变及荧光造影三项中必须具备一项。

○5单项疗效指标按以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判定。

2、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尼莫地平法计算:

疗效指数(n)=[(疗前积分—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

显效:症状基本消失,n≥70%。

有效:症状缓减,30%≥n<70%。

无效:症状基本无变化,n<30%。

3、主要终点事件

失明率:治疗后两组患者失明率的组间比较。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治疗后两组患者进展为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的组间比较。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率:治疗后两组患者进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率的组间比率。

(2)次要终点事件

中度视力丢失(MVL):视力较入组视力降低3排或3排以上(ETDRS视力表),相当于视角增加一倍或更多。

持续视力丢失(SMVL):连续2次访视力较入组视力降低3排或3排以上。

(二)评价方法

1、近期疗效评价方法

在患者进入路径不同时间对眼部症状和客观指标进行评价。

(1)进入路径当天,按照疾病疗效判定标准和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进行判定。(2)进入路径每隔15天,进行疾病疗效判定和中医证候疗效判定。

(3)进入路径第30天,进行疾病疗效判定和中医证候疗效判定。

2、远期疗效判定方法

通过长期观察,治疗终点时主要评价失明率、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率,及次要指标中度视力丢失率和持续视力丢失率。

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ZY/T001.5-94)。

主要症状:瞳神紧小,抱轮红赤,黑睛后壁有灰白色细小或如羊脂状物附着,神水混浊,黄仁纹理不清,甚或黄液上冲,血灌瞳神。或黄仁与睛珠粘连,形成瞳神干缺。或见白膜粘着瞳神边缘。

次要症状:可有畏光,流泪,目珠坠痛,视物模糊,或见眼前有似蚊蝇飞舞。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眼科学》(葛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主要症状:眼红,眼痛,畏光,流泪,视物下降等。

前节检查所见:为睫状充血,KP,房闪,房水浮游物,前玻璃体混浊;虹膜纹理不清,或有虹膜结节;瞳孔变小,对光反射迟钝。

(二)症候诊断

1.肝经风热证:瞳神紧小,畏光流泪,目珠坠痛,头额痛,视物模糊。抱轮红赤,黑睛后壁灰白色点状沉着物,神水不清,黄仁肿胀,纹理不清,发热恶风,头痛身痛,舌质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或弦数。

2.肝胆火炽证:瞳神紧小,目珠坠痛拒按,痛连眉棱、颞颥,视力锐减,畏光,灼热,多泪。抱轮红赤,白睛混赤,黑睛后壁灰白色点状沉着物密集,神水混浊重,黑睛与黄仁之间或见黄液上冲,或见血液沉积,口苦咽干,烦躁不眠,便秘溺赤,口舌生疮,舌红苔黄而糙,脉弦数。

3.风热夹湿证:瞳神紧小或偏缺不圆,目珠坠痛,痛连眉骨,颞颥闷痛,视物昏朦或眼前黑花飞舞,羞明流泪,抱轮红赤持久不退或反复发作,黑睛后灰白色羊脂状沉着物,神水混浊,黄仁纹理不清,多伴有头晕身重,骨节酸痛,或小便不利,或短涩灼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阴虚火旺证:病势较缓或病至后期,瞳神紧小或干缺,赤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眼干涩不适,视物昏花,检查见眼前部炎症较轻,头昏耳鸣,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红少苔或苔干乏津,脉细数。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 肝经风热证

治法:疏风清热。

推荐方药:新制柴连汤加减。柴胡、蔓荆子、荆芥、防风、黄芩、黄连、栀子、龙胆草、赤芍、生地、甘草。

2. 肝胆火炽证:

治法:清肝泻火。

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车前子、生地、当归、柴胡、甘草。

3.风热夹湿证:

治法:祛风清热除湿。

推荐方药:抑阳酒连散加减。生地、独活、黄柏、知母、羌活、白芷、防风、蔓荆子、防己、黄芩、黄连、寒水石、生甘草。

4.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降火。

推荐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黄柏、生地、丹皮、山茱萸、泽泻、白芍、黄连。

(二)针灸治疗:

根据病情辨证取穴。

(三)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及临床实际可选择中药熏洗、离子导入等疗法。

(四)基础治疗

眼局部常规抗炎、散瞳等,重症病例,明显影响视功能时,根据病情给予口服强的松、免疫抑制剂治疗。

(五)护理:

1.忌食辛辣食物、戒烟酒,以防助湿生热,加重病情,保持大便通畅。

2.外出戴有色眼睛,以防强光刺激。

3.注意休息,防止外感风寒,以免加重病情或诱发本病复发。

(一)评价标准

1.临床痊愈:眼红、眼痛、畏光流泪消失,角膜KP(—),睫状充血(—),房闪(—),房水浮游物(—)。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

2.有效:眼红、眼痛、畏光、流泪明显、角膜KP、睫状充血、房闪,房水浮游物好转。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

3.无效:眼红、眼痛、畏光、流泪明显、角膜KP、睫状充血、房闪,房水浮游物无好转。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甚或加重。

(二)评价方法

1.中医药治疗畏光、流泪、眼红、眼痛临床症状情况;

2.治疗房闪、浮游体、角膜KP、视网膜及前部玻璃体炎症等体征恢复情况、舌脉、全身症状。

白涩病(干眼病)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肝炎病相但于中医学中白涩症和神水降枯,参照中华人名

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神水将枯(ZY/T001.5-94)。(1)目珠干燥失却莹润光泽,白睛微红,有皱褶,眵粘稠成丝状,黑睛暗淡,生翳。

(2)眼干涩、摩擦痛、畏光、视力下降,同时口鼻干燥,唾液减少。

(3)泪液分泌量测定,多次Schemer减少于10mm/5min。虎红染色试验阳性,荧光素染色试验阳性。

(4)多见于50岁左右女性,双侧发病,常伴有多发性关节炎。

(5)必要时作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测定、血沉检查。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眼表疾病学》(刘祖国编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1)主观症状(具有以下前五项中一项或一项以上者为阳性):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视疲劳、畏光、疼痛、流泪、视物模糊、眼红。

(2)泪膜不稳定:泪膜破裂时间(BUT)≤10秒为异常。

(3)泪液减少:类液分泌试验(Schemer法)≤10mm/5min;乳铁蛋白含量≤

0.9ug/ml为异常。

(4)眼表面损害:荧光素染色≥3和/或虎红染色≥3;印迹细胞学检查表现杯状细胞密度降低,细胞核浆比降低,出现蛇形染色质,鳞状上皮化生增加。

排除其他原因的同时,具有1+2(≤5)或1+2(≤10秒)+3即可作出干

眼诊断,如同时出现(3)及(4)则加强诊断。

(二)证候诊断

1、肺阴不足证:目珠干涩不爽,磨痛异物感,久视疲劳,时常白睛隐隐发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2、气阴两虚证:目珠干燥无光泽,涩磨畏光,眼极易疲劳,视力模糊,甚至眼睑痉挛,口干少津,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脉细。

3、肝经郁热证:目珠干燥,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二、治疗方案

1.辩证选择口服中药、中成药

(1)肺阴不足证

治法:滋阴润肺。

推荐方药:养阴清肺汤加减。生地,麦冬,白芍,玄参,丹皮,薄荷,南沙参,玉竹等。

中成药:养阴清肺口服液。

(2)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

推荐方药:生脉饮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熟地黄,山药,山萸肉,牡丹皮,茯苓,泽泻,甘草。枸杞子等。

中成药:枸杞地黄口服液、生脉饮等。

(3)肝经郁热证

治法:清肝解郁。

推荐方药:丹栀逍遥丸加减。牡丹皮,山栀,炒柴胡,炒枳壳,炒白术,白芍。炒当归。白茯苓,薄荷等。

中成药:丹栀逍遥丸等

2.针灸治疗

体针:常用穴位:睛明、攒竹、瞳子髎、丝竹空、太阳、四白、风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等。

可根据病情采用头针、耳针、耳穴敷贴、雷火灸等。

3.其他治疗

根据病情选择中药雾化、中药熏蒸等治疗方法。

4.护理与调摄

(1)饮食:少食或忌食刺激及辛辣食物。可自行泡制枸杞菊花茶饮用。(2)生活习惯:避免用眼过度,保持室内清洁通风,避免强光与烟尘刺激;

勿滥用眼药水。

(3)心理:保持心情舒畅,调整情绪,调畅气机。

(4)其他:若有屈光不正,应及时矫正视力。

三、疗效评价

以临床症状、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为观察指标。

治愈:症状消失,Schemer多次测定大于≤10mm/5min,泪膜破裂时间大于10s,角膜染色消退。

好转:症状减轻,Schemer多次测定泪液分泌量增加,泪膜破裂时间较前延长,角膜荧光素染色较前减少。

无效:症状无改善,Schemer多次测定泪液分泌量未增加,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无变化。

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5-94)。

轻型(非缺血型)

(1)视力减退程度轻。

(2)视网膜静脉扩张迂曲,视网膜可见点状、片状出血,没有货偶见棉团状渗出,预后好。

(3)分支阻塞常发生在静脉交叉处,有与阻塞部位相应的视野改变。累及黄斑,视力减退。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眼科学》(葛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1)视力下降。

(2)视网膜静脉扩张、迂曲。

(3)眼底荧光管造影:视网膜循环时间延长、毛细血管渗漏,可见视网膜无灌注

区。

(二)疾病分型

非缺血型:视网膜出血和水肿较轻,视力轻中度下降,视野损害较少。FFA显示无或少量无灌注区。

缺血型:视网膜大量融合性出血、视盘和视网膜重度水肿,棉絮斑,视力明显下降,视野损害明显,FFA显示大面积无灌注区。

(三)证候诊断

1.气滞血瘀证:视力下降,有黑色的混浊在眼前飞舞;眼底大片出血,色暗红。胸闷胁胀,情志不舒。舍紫暗,苔薄黄或有瘀斑,脉炫涩。

2.痰淤互结证:视物昏蒙,视物变形;眼底出血减少,有增殖膜形成,黄斑水肿。胸闷胁痛,头重头晕。舌紫暗,苔腻,脉弦涩。

3.阴虚火旺证:视力骤降或云雾移晴,眼前有红色阴影或絮状混浊。头晕耳鸣,颧赤唇红、口干、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4.肝肾亏虚证:视物昏蒙,视物变形;眼底出血减少,视网膜色泽变淡或污秽。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苔少,脉细。

二、治疗方案

(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气滞血瘀证

治法:行气活血

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红花、当归、川穹、生地、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荆芥炭、血余炭、白茅根、甘草。

中成药:丹红化瘀口服液等。

2.痰瘀互结证

治法:祛瘀化痰

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合温胆汤加减,当归、川穹、熟地、白芍、陈皮、半夏、白茯苓、甘草、枳实、竹茹、桃仁、红花、车前子、益母草、泽兰。

中成药:二陈丸合复方血栓通胶囊等。

3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降火

推荐方药:滋阴降火汤加减,当归、川穹、生地黄、熟地黄、黄柏、知母、麦冬、白芍、黄芪、柴胡、牡丹皮、藕节、甘草。

中成药:知柏地黄丸等。

4.肝肾亏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等。

(二)辩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三)并发症治疗

黄斑囊样水肿等,根据病情选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等。

(四)内科基础治疗。

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内科疾病按相应的指南治疗。

(五)护理:辩证施护。

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与精神紧张。

三、疗效评价

治愈:视网膜出血基本吸收,荧光血管造影静脉管壁无渗漏,视力增进,无并发症。

好转:视网膜出血部分吸收,荧光血管造影渗漏减少,视力略有好转。

未愈:视网膜出血未吸收,出现黄斑囊样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圆翳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诊疗规范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

效标准》(ZY/T001.1-94)

1.1、视力模糊,逐渐加重,渐至不辨人物,仅存光感。无眼红、眼痛、

流泪等症。

1.2 、裂隙灯检查见晶状体混浊,皮质性老年性白内障分四期。

初发期:皮质中出现水隙,空泡和板层分离,周边部皮质首先可见楔状混浊,逐渐向中央进展。

膨胀期:晶状体混浊加重,饱满,前房变浅。

成熟期:晶状体全部混浊,虹膜投影阴性,前房恢复正常。

过熟期:晶状皮质混浊呈液化状乳白色、核下沉、前房加深。

2、西医诊断:根据李凤鸣主编的《眼科全书〈老年性白内障的分类〉》

进行诊断

分期(级)眼部改变

初发期自晶体周边开始出现皮质楔形混浊,视力可不受损害

膨胀期晶体肿胀、体积变大,前房变浅,出现空泡、水裂和板层分离

成熟期晶体完全混浊,前房正常,虹膜投影消失,视力高度障碍

过熟期晶体核变小、下沉,前房加深,可出现虹膜震颤、晶体移位(二)症候诊断

1、肝热上扰证:视物不清,视力缓降,或有眵泪,目涩胀;时有头昏痛。

口苦咽干。便结;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2、肝肾不足证:视物昏花,视力缓降,晶珠混浊,或头昏耳鸣,少寐健忘,

腰酸腿软,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或见耳鸣耳聋,潮热盗汗,虚烦不寐,口咽干痛,小便黄少,大便秘;舌红少精,舌薄黄,脉细弦数。

3、脾气虚弱证:视物模糊,视力缓降,晶珠混浊,或见晶珠混浊,视近尚

明而视远模糊;伴面色萎黄,少气懒言,肢体倦怠,脉缓弱。

二、治疗方法:

(一)、白内障初发期(门诊治疗)

1、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1肝热上扰证:

治法:清热平肝,明目退障

方药:石决明散加减。石决明、草决明、赤芍、青葙子、麦冬、羌活、栀子、木贼、大黄、荆芥。肝热不甚,无口苦便结者,可去方中栀子、大黄;

肝热夹风,头昏痛者,可酌加黄芩,桑叶、菊花、蔓荆子、钩藤等以助清热平肝、明目褪翳之功。

1.2肝肾不足证:

治法:补益肝肾、清热明目

方药:白内障方(院内制剂)或杞菊地黄丸加减。党参、当归、白芍、熟地、菊花、女贞子、夏枯草、陈皮、红花、肉苁蓉、麻仁。若肝血不滋、阴精不能荣于上、少寐口干者,宜加旱莲草、女贞子;若阴亏虚火上炎、潮热虚烦、口干咽燥者,可用知柏地黄丸加地骨皮。

1.3脾气虚弱证:

治法:益气健脾,利水渗湿

方药:四君子汤加减。党参、茯苓、白术、甘草。若大便稀溏者,宜加

薏苡仁、扁豆、车前子以利水渗湿;纳差食少者,加山药、神曲、鸡内

金、薏苡仁等以补脾和胃渗湿。

2、辩证使用中成药

2.1复明片口服,每次5片,日3次;

2.2石斛夜光丸口服,每次6克,日2~3次;

3、西医治疗:

3.1 维生素E胶囊口服,100mg,日3次;

3.2眼氨肽滴眼液滴眼,日3次;

(二)、膨胀期、成熟期、过熟期(住院治疗)

一、入院检查:必查项目:血常规、血糖、乙肝五项、丙肝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梅毒螺旋抗体、心电图、眼A/B超、角膜曲率、人工晶体度数测定、非接触眼压、屈光检查、冲洗泪道。

选查项目:眼电生理、角膜内皮计数、凝血四项、光学相干断层成象、生物

超声显微镜(UBM)。

二、术前用药:

1、根据患者术前准备时间,酌情辩证使用中药汤剂。治法及方药同上。

2、抗生素、激素(术前术后):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tid;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tid;氯替泼诺滴眼液 tid;静点抗生素及激素(一般为三天,有炎症反应的可适当延长);

三、手术治疗:

①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适宜于成熟期和过熟期皮质性、Ⅳ~Ⅴ核性白内障;

②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适宜于Ⅱ~Ⅳ级核性及皮质性、囊下性白内障;

四、术后治疗:

1、中医治疗:眼科创伤方,治法:活血行气(桃仁6g、牛膝12g、红花3g、枳壳6g、柴胡6g、泽泻12g、丹参10g、砂仁6g);

2、西医治疗::①抗生素、激素: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qid;头孢呋辛钠3.0g+生理盐水200ml,ivgtt qd,(限术后24h)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生理盐水200ml,ivgtt qd(限术后3天);

②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钠滴眼液 qid;

③促生长药: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 qid;

3、其他治疗:

①术后角膜水肿明显者可点高渗合剂;

②口服吲哚美辛片、维生素C片;

③眼压者可服醋甲胺唑胺片;

④术后反应较重的可局部注射妥布霉素、地塞米松、5-氟尿嘧啶

⑤调理情志、清淡饮食、避免用力及大便干燥;

⑥对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按照相关系统疾病诊疗常规进行诊断治疗,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治疗。

五、术后护理:包括饮食、眼部、中医辨证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等。

三、疗效评价

1、治愈:视力提高,术后最佳视力≥0.3,观察3个月。

2、好转:术后最佳视力≥0.1,观察3个月

3、未愈:视力较术前无提高。

四、费用:

1、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住院总费用:约3800元(人工晶体费用除外)。

2、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住院总费用:约3300元(人工晶体费用除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