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最终排

心理学最终排
心理学最终排

单选:

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1879年)。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3*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根本指导性原则是(客观性原则)。

4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借助专门仪器对被试者进行实验的方法是(实验室实验法)。

5*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人是(冯特)。

6*在研究心理活动时,反对把心理现象看作是凝固的、静止的、孤立的东西。这是根据(发展性原则)。

7*在自然条件下,实验者通过自己的感官或录音录像等辅助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者的表情、动作、言语、行为等,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这种方法是(观察法)。

8*通过有目的、有方向、严格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和行为的出现或变化,从而进行规律性探讨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叫(实验法)。9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指(认知)。

11一方面要求心理学研究实践中出现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求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这是根据(实践性原则)。

12*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定的调查提纲或者言简意答的问题直接访问被试或有关人员,将访问结果统计处理或文字总结,进行心理分析的方法叫(调查法)。

13按一定时间间隔进行的观察,如每周进行一、二次,每周进行一、二消失或十几分钟,到一定时期,对观察积累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叫(定期观察)。

17在教育、教学、游戏、日常生活等自然条件下,有目的地创设条件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叫(自然实验法)。

18对被试者在较长时间里(一年、几年或更长的时间)连续进行了解,以研究其心理的发展变化。这种方法是(个案研究法)。

19*世界公认的真正比较科学而又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体系是由(桑代克)心理学家创建的。

20心理学是一门边缘科学,既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又具有(自然科学性质)。

21人的一切行为动力的源泉是指人的(需要)。

22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注意从人的外部活动的客观事实出发,努力反映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并以实践作为检验的标准。这是指(客观性原则)。23*人的“生命中枢”是指(脑干)。24人的视觉中枢在(枕叶)。

25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26成语“谈虎色变”是指(第二信号系统)。

27*当全神贯注看书时,人们对周围正在发生的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种现象属于(负诱导)。

28协助大脑维持身体的平和与协调动作的是(小脑)。

29*对复合刺激物系统的比较巩固的刻板式的反映叫(动力定型)。

30由身体传入到脑的信息和由脑传出到身体的信息都要经过的地方,即神经通路的“中转站”是(丘脑)。31*人的听觉中枢在(颞叶)。32*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

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叫做(反

射)。

33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或神经

机构叫(反射弧)。

34*由词和语言作为条件刺激物,所

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

信号系统)。

35*由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兴奋过程

叫(正诱导)。

36*在刺激物的直接影响下,人脑对

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叫(感

觉)。

37*刚刚能觉察出引起感觉的最小刺

激量的能力叫做(绝对感受性)。

38观察者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的识

记运动连续刺激视网膜所产生的物

体在运动的知觉是(真动知觉)。

39*俗话说:“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

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这是(嗅觉的适应现象)。

40*将实际上不动的静止之物,知觉

为运动的一种现象叫(似动现象)。

41*刚刚能引起新感觉的刺激物的最

小差别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

42*从明亮处进入已灭灯的电影院,

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一段时间就能

分辨物体的轮廓,这是(暗适应)。

43*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进行综合整体的反映叫做(知

觉)。

44实际不动的静止之物因周围物体

的运动而看上去在运动的知觉现象

叫(诱导运动)。

45*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就叫做(绝对感觉阈限)。

46*先吃糖后吃苹果感觉是酸的,先

吃杨梅再吃苹果感觉是甜的,这种现

象属于(感觉对比)。

47*人们把感觉最小差别量(即最小

变化量)的能力,叫做(差别感受性)。

48*我们在知觉任何事物时,总是根

据已有的认知或经验来解释它,并用

语言、词把它标志出来,这一特点就

是知觉的(理解性)。

49尽管客观事物具有各种不同属性,

由各种不同部分组成,但我们总是把

它们作为统一的整体来感知,这一特

点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50从黑暗处到光亮处,开始是耀眼发

眩,什么都看不清,稍过几秒钟就能

看清周围的物体,这是指(明适应)。

5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关系是(反

比关系)。

52*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

出来的特性是知觉的(选择性)。

53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

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是

指知觉的(恒常性)。

54以语词所概括出来的逻辑思维成

果为内容的记忆是(逻辑记忆)。

55*第一个研究遗忘规律的人是(艾

宾浩斯)。

56*通过对材料的理解,找出材料之

间的本质联系、因果关系或者新旧知

识经验之间的联系之后而进行的那

种识记是(意义识记)。

57人们接受知识经验的速度,即在大

脑中建立暂时神经联系的程度叫(记

忆的敏捷性)。

58在完全识记了材料并足以正确回

忆之后,又继续增加学习或练习的次

数,使学习的巩固水平超过能背诵的

程度叫(过度学习)。

59*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与回忆先前

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叫(后

摄抑制)。

60*有预定的目的,采取一定的方法

和步骤,并不高站在必要时经过一定

的努力所进行的识记(有意识记)。

61*没有预定的目的,不必经过任何

努力,也没有运用任何专门的方法说

进行的识记叫做(无意识记)。

62*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了

(遗忘曲线)。

63*先学习的材料及学习活动对人们

后来的学习产生的干扰作用叫做(前

摄抑制)。

64对所识记的知识经验保持的时间,

即在大脑中已形成暂时神经联系的

牢固性叫做(记忆的持久性)。

65*根据材料的外在联系,采取多次

重复的方式所进行的识记被称为(机

械识记)。

66对识记的知识经验能否及时提取、

灵活运用,这反映的是记忆的(记忆

的准备性)。

67*保持时间在2秒至1分钟的记忆

是(短时记忆)。

68*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

容的记忆就是指(形象记忆)。

69*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

忆是指(运动记忆)。

70*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情感为内

容的记忆是指(情绪记忆)。

71保持时间在1秒钟左右的记忆是

(瞬时记忆)。

72对识记的知识经验准确无误是指

记忆的(记忆的正确性)。

73人通过已有的经验或以其他事物

为中介来认识事物,这是指思维的

(间接性)。

74*在人脑里把学到的知识分门别类

地按一定程序整理成层次分明的系

统的思维过程叫(系统化)。

75*人在思维过程中,善于透过事物

的外部现象深入事物的内部本质,这

是指思维的(深刻性)。

76对头脑内部的认知活动的认知和

调控叫(元认知)。

77*在人脑里把同类事物、现象的本

质属性抽取出来,而舍弃其非本质属

性的思维方法叫(抽象)。

78以一般原理为根据而推演出特殊

事物并得出肯定结论的思维方法叫

(演绎法)。

79*不受别人的暗示与干扰,不随大

流,不人云亦云,是指思维的(独立

性)。

80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由一定的刺

激引起的、不由自主进行的想象叫做

(无意想象)。

81*在人脑里把事物分解成若干属

性、方面、要素、组成部分、发展阶

段,而分别加以思考的过程叫(分

析)。

82以观察到的许多事例为根据,而推

演出某个新原理、定理的思维方法叫

做(归纳法)。

83人在思维活动中能主动克服思维

定势的影响,机动不过灵活地从多角

度、多层次去探求问题的新方案,这

是指思维的(灵活性)。

84*运用已有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叫

做(形象思维)。

85*在人脑里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若

干本质属性联合起来推广到一类事

物中去,使之普遍化的思维过程叫

(概括)。

86从两个对象的部分属性相似推演

出这两个对象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

似的思维方法叫(类比法)。

87*以前多次运用,某一思维程序解

决同类问题,从而逐步形成了习惯性

反应,在以后的问题解决中仍然沿用

习惯程序去解决问题是指(思维定势

的影响)。

88*根据别人的描绘在人头脑里构成

相应新表象的过程叫做(再造想象)。

89*在人脑里把事物的组成成分、属

性、方面、要素和发展的阶段等按照

一定关系组合成一个整体进行思考

的过程叫(综合)。

90*人在思维过程中能快速地在较短

时间内找出许多解决问题的新方案,

这是指思维的(敏捷性)。

91*以类似事物为原型,经过类比而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叫做(原

型启发)。

92*根据一定目的在人脑里独特地构

思新表象的过程叫(创造想象)。

93在人脑里把抽象概括出来的一般

概念、理论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的思

维过程叫(具体化)。

94按事物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为不

同种类的思维过程叫(分类)。

95*在人脑里确定事物之间共同点和

差异点的思维过程叫(比较)。

96*全面辨证地思考问题,防止思维

的片面性,这是指思维的(广阔性)。

97*创造性思维的结构十分复杂,形

式多样,但主要是指(求异思维)。

98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并可能实现的

幻想叫做(理想)。

100我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

课,突然从教室外闯进一个人来,这

时大家会不约而同把视线朝向他,这

种现象是(无意注意)。

101*同一时间内人们清晰地觉察到

的事物的数量是指(注意的广度)。

102*有明确目的而不需要意志努力

的注意是(有意后注意)。

103在教材时间内,人们把注意保持

集中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这是

指注意的(稳定性)。

104*下列哪个心理现象不能称为心

理活动过程(注意)。

105*能使注意对象得到清晰、准确、

深刻的反映,并能把事物的这些映象

和内容保持在意识之中,直到活动的

目的完全实现为止。这是指注意的

(保持功能)。

106*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人(马斯

洛)。

107*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

强反应频率叫(正强化)。

108*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反应

频率,如对学生来说给予批评就是

(Ⅰ型惩罚)。

109*人的意志行动的关键阶段是(执

行决定阶段)。

110*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的

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

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指(习得

性无力感)。

111*一个人在行动中说表现出来的

善于支配自我、调节自我的心理品质

是指(意志的自制性)。

112*通过消除愉快刺激来降低反应

频率,如对儿童来说禁看动画片就是

指(Ⅱ型惩罚)。

113*与盲从性和独断性相反的意志

品质是(自觉性)。

114*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刺

激来增强反应频率叫(负强化)。

115*一个人在意志行动中所表现的

善于适时地、坚决地采取决定、执行

决定的心理品质是指(意志的果断

性)。

116*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

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叫

做(自我效能感)。

117*个人为完成既定目的善于百折

不饶,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品质,这

是指意志的(顽强性)。

118失去自己心爱的对象或自己所追求的愿望破灭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是指(悲哀)。

119*人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态度体验是(理智感)。120*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叫(激情)。

121*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叫(心境)。122*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叫(应激)。

124*个人用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感知、比较与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时,所体验到一切情感属于(道德感)。

125*多元智能理论提出者(加德纳)。126*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所必需的能力叫做(特殊能力)。

127*在创造活动中能产生出具有价值的、独特的、新颖的思想和事物的能力叫(创造能力)。

128*成功完成各种活动所必须的能力叫(一般能力)。

129*与气质类型粘液质相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强、平衡、不灵活型)

130*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一贯的行为方式叫(性格)。

131*与气质类型多血质相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强、平衡、灵活性)。

132*人格中最重要、最显著的心理特征,即在人的人格中起着核心作用的是(性格)。

133*与气质类型胆汁质相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强、不平衡类型)。134*与气质类型抑郁质相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弱型)。

135*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就是(学习)

136*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的学者是(奥苏贝尔)

137*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可操作性方案就是(学习策略)

138*教学过程向学生举例子时,交替变更所提供材料的形式,使对象的非本质特征得到变异,而突出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或共同规律,这种形成的表现形式叫(变式)

139*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准确地理解和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策略是(认知策略)

140*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的策略叫(元认知策略)141*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寻求字面意义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新信息存储到长时记忆中去的策略是(精细加工策略)142*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改造,形成知识结构的更高水平的信息加工策略叫(组织策略)143*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这种学习是(表征学习)

144*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这种学习是(概念学习)

145*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这种学习是(命题学习)146*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

原有观念的某个部位,并使之相互联

系的过程叫(下位学习)

147*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叫(上位学习)

148*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就叫(学习迁移)

149*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活动对象

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叫(定势)

150*我们能够从成千上万张脸中认

出某一个人的脸,但我们很难说出是

怎样认出这张脸的,这种知识是(隐

性知识)

151*经过练习而获得的合乎法则的

认知活动或身体活动的动作方式是

指(技能)

152*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

行的认知活动方式是指(智力技能)

153*心理学家加里培林提出了(智力

技能阶段形成的理论)

154*由社会舆论和内心驱使来支持

的、反映一定群体共同价值的社会行

为规范的总和是指(道德)

155*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

识是指(道德认识)

156*伴随着道德认知所产生的一种

内心体验是指(道德情感)

157*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

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

出来的道德品质是指(道德意志)

158*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所

采取的有一定道德意义的行动是指

(道德行为)

159*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

一生的心理变化是指(广义的心理发

展)

160*环境决定论最典型的代表人物

是(华生)

161*在说明教育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上,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的心理学家是(维果茨基)

162*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

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

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这种行为改变

的方法叫(强化法)。

163*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

反应,来形成较复杂的行为,这种行

为改变的方法叫(行为塑造法)。

164*不能通过听、说、读、写、算以

及各种实践活动去获得相应的知识

与技能的现象,这是指(学习障碍)。

165*教师工作态度的核心是(感情)。

166*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威望

和信誉的精神的感召力量,即指教师

的(威信)。

多选:

1.*个体心理复杂异常,概括起来可

分为:①认知②动机和情绪③能力和

人格。

2.从观察的内容分,可以把观察分

为:①全面观察②重点观察。

3.心理测验要注意的基本要求:①信

度②效度。

4.动力定型的特点主要有:①定型化

②自动化③概括化。

5.脑干包括:①延脑②桥脑③中脑。

6. *大脑皮层有三条大的沟裂,它们

将大脑两半球分为:①额叶②顶叶③

颞叶④枕叶。

7. *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

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

8.人的外部感觉:①视觉②听觉③嗅

觉和味觉④肤觉。

9.人的内部感觉:①平衡觉②运动觉

③机体觉。

10.*知觉活动的主要规律主要体现

在:①选择性②整体性③理解性④恒

常性。

11.知觉的基本特征:①知觉的选择

性②知觉的整体性③知觉的恒常性

④知觉的理解性。

12.记忆表象与知觉形象有着本质的

不同,两者的不同主要表现在①直观

性②概括性。

13.*回忆时可以利用的联想:①接近

联想②相似联想③对比联想④关系

联想。

14*.记忆的品质主要包括:①敏捷性

②持久性③正确性④准备性。

15*.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保持

过程的信息储存系统有:①瞬时储存

系统②短时储存系统③长时储存系

统。

16.*求异思维的主要特点:①流畅性

②变通性③独创性。

17.*演绎推理的组成部分:①大前提

②小前提③结论。

18.*华莱士创造性解决新问题的思

维过程的阶段:①准备阶段②孕育阶

段③豁然开朗阶段④检验假设阶段。

19.*思维的主要特征:①间接性②概

括性。

20.*思维的功能:①理性认识功能②

学习功能③创造功能④调控功能。

21*注意的品质主要有①注意的广度

②注意的稳定性③注意的分配④注

意的转移。

22*动机冲突较为复杂,按冲突的方

式分类,可分为①双趋势冲突②双避

式冲突③趋避式冲突。

23*根据情绪活动发生时的强度、速

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可把情绪划分

为:①激情②应激③心境。

24*情商的概念的含义①认识自身情

绪的能力②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③

自我激励的能力④认识他人情绪的

能力⑤人际关系管理的能力。

25*能力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①

能力发展的水平的差异②能力类型

的差异③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26*性格的结构主要包括:①对现实

态度的性格特征②性格的意志特征

③性格的情绪特征④性格的理智特

征。

27*加涅根据学习结果把学习分为 A

言语信息的学习 B智力技能的学习

C 认知策略的学习 D态度的学习 E

动作技能的学习。

28*学习策略具有哪几方面基本特

征:A主动性B有效性C过程性D程

序性。

29*下列选项属于认知策略的是A复

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

30*知识是个体适应环境的重要因

素,知识具有下列哪几方面功能A辨

别功能 B预期功能 C调节功能。

3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

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A符号学

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3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

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A下位学

习 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

33*智力技能就其活动的对象、形式

和结构而言,有以下几个特征,即:

A观念性 B内潜性C简缩性。

34*人的道德情感是丰富多彩的,最

主要的形式有:A直觉的道德情感体

验 B与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

C与道德理论相联系的情感体验.

35*我国心里学界比较流行的关于品

德的心理结构构成因素有:A道德认

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

为.

36*学校心里健康教育应该遵循的原

则有:A面向全体的原则 B预防和发

展相结合的原则 C尊重和理解的原

则 D学生主体性的原则 E个别对待

原则.

37*教师威信的形成,是各种主、客

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对教师威

信形成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教师自身

的主观条件,即教师本身的素质,这

是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内容包括:A

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 B优良的心里

品质C较强的业务能力 D得体的风

貌 E良好的第一印象.

名词: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发生和

发展规律的科学。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有严格控

制的、特殊的观察形式,是有目的、

有方向、严格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

件,来引起某种心理和行为的出现和

变化,从而进行规律性探讨的研究方

法。

3、反射: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

内外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4、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经过

学习才会的反射。

5、感觉:在刺激物的直接影响下,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做出的

反映。

6、观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知觉,

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主动

的知觉过程。

7、表象(记忆表象):是曾经感知的

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

心理形式。

8、前摄抑制:指先学习的材料及学

习活动对后来的学习产生的干扰作

用。

9、后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

持与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

干扰作用。

10、超额学习:是在完全识记了材料

并足以正确回忆之后,又继续增加学

习或练习的次数,使学习的巩固水平

超过能背诵的程度。

11、遗忘:是当识记正确时,由于保

持不牢固或产生干扰而不能再认和

回忆,或者发生错误的再认和回忆的

现象。

12、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

概括的认识。

13、想象:是人根据头脑中的已有表

象经过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

14、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是对所

要解决的一个新问题从多方面加以

思考,并提出许多新假设和找到许多

新答案的思维方式。

15、创造性思维:是人以新的方式发

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活动。

16、再造想象:是根据别人的描绘,

在人脑里构成相应新表象的过程。

17、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指向和集中。

18、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

并将该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

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

19、意志:就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

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

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

程。

20、情商:也称情感商数,是人的情

绪、情感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也就

是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

表达自己及他人情感的能力。

21、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

所必需的心理特征。

22、智力:就是使人能顺利地解决某

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

机结合,并以抽象思维为核心。

23、气质: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

理特点,是个人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

总和。

24、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一贯的行为方式。

25、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

26、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可操作性方案。27、变式:指教学过程向学生举例子时,交替变更所提供材料的形式,使对象的非本质特征得到变异,而突出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或共同规律。28、学习的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29、技能:是指经过练习而获得的合乎法则的认知活动或身体活动的动作方式。

30、品德:即道德品质,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

3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胚胎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的变化过程。

32、教师的威信:指教师具有的那种使学生感到的威望和信誉的精神感召力量,即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简答题:

1、简述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实质,探讨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的规律。①描述心里现象②揭示心里规律③将心里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

2、*研究心里学应遵循那些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3、*简答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心里测验法、个案研究法。

4*简述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①兴奋与抑制的扩散和集中。

②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的相互诱导。

5、为什么说脑是心理的器官?①日常生活经验证明。②医学临床经验证明。③科学实验证明。

6*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感觉与知觉是紧密联系而又有区别的心里过程。联系: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不是感觉数量的简单相加。

②感觉和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二者常常交织在一起。③感觉和知觉都属于心理过程中的认知过程。区别:首先,二者在感受与反应客观事物属性方面的区别。其次二者在分析器方面的区别。再次,经验在感觉与知觉活动中起的作用不同。

7、*说明观察与感知的区别与联系。观察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感知活动就不会有观察,这是两者的联系,两者的区别在于:①观察是一种主动认识对象的形式,而感知是由对象的特点或人的兴趣索指引的。②观察是知觉、思维和语言相结合的活动过程,而感知只是在分析器的综合活动中体现了思维和语言的作用。所以,观察比知觉更具有理解性。③观察过程要求观察者保持稳定的有意注意,而感知过程不必有这一要求。

④观察活动常常受到人的情感和意志的影响看,而感知活动则较少受到这种影响。

8*简述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一是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二是对象的活动性。三是刺激物的新颖性。四是刺激物的强度影响选择性。9*简述感受性变化的规律。①感觉适

应②感觉对比③感觉的相互作用④

感受性在实践中的发展。

10*如何减少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

干扰?①让先学习或复习的材料达

到100%的巩固。②减少前后学习或复

习的两种材料的类似程度。③避免回

忆材料时的系列位置效应。④注意科

学用脑。

11*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

遗忘的发展先快后慢,到了一定的时

间,几乎不再遗忘了;遗忘的进程是

不均衡的,总的趋势是最初忘得多,

以后忘得少。

12*简述如何进行复习?首先,复习

要及时,多次进行。其次,复习要多

样化。最后,要正确运用集中复习与

分布复习的方法。

13*简述保持与遗忘的规律?一艾宾

浩斯遗忘曲线规律,二适当超额学

习,三减少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的干

扰,四正确组织复习。

14*思维的过程包括哪些内容?一分

析与综合,二比较与分类,三抽象与

概括,四具体化与系统化。

15*思维与语言有什么关系?一、语

言与思维密切联系。二、区别:①语

言是物质现象,思维是精神现象。②

思维与外部世界时反映与被反映的

关系,语言与外部世界则是标志与被

标志的关系。③语言规律有民族性思

维规律则有全人类性。④一个词可以

多义,一个概念有时也可以用几个不

同的词来表达。

16*简述思维的品质?①思维的广阔

性与深刻性②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

性③思维的逻辑性④思维的独立性

与批判性。

17*简述创造思维的过程?创造性思

维过程,主要包括发现新问题和解决

新问题两大阶。

18简述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那些人

格特征?1 具有幽默感。2 有抱负和

强烈的动机。3 能够容忍模糊与错

误。4 喜欢幻想。5 具有强烈的好奇

心。6 具有独立性。

19*简述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有哪

些?1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其

中必须有一种是很熟练的,这样才能

把大部分注意集中到比较生疏的活

动上去,使注意合理分配。2注意分

配的水平依赖于同时进行的几种活

动的性质、复杂程度、熟练程度和习

惯程度。

20影响注意转移快慢与难易的因素

有哪些:1原来的活动吸引注意的强

度2新的活动和任务的特点3事先是

否有转移注意的信号4人的神经类型

与生活习惯。

20无意注意形成的规律引起无意注

意的原因,主要来自客观刺激物的特

点和主体的内部状态。客观刺激物的

特点1刺激的强度2刺激物的对比3

刺激物的变化4刺激物的新异性主

体本身的状态 1需要和兴趣 2情绪

状态3知识经验4期待的作用

20有意注意的保持规律引起和保持

有意注意的条件1明确活动的目的任

务2激发间接兴趣3组织有关活动4

用意志力排除各种干扰

21动机的功能:1启动功能2定向功

能3强化功能。

22*意志过程的分析:人的意志行为

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包括动机冲

突、确立目的、制定计划、执行决定

等环节,它们大体又可分为采取决定

和执行决定两个阶段。

23意志品质有哪些:1自觉性2果断

性3顽强性4自制性。

24*意志行动的特征:1有自觉的行为

目的2以随意运动为基础3受意识的

能动调节支配4克服困难。

25简述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

式。1 语言提示的方式。2 活动的方

式。

2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需

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需要4尊重

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27*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1

通过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自觉

性,2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3利用原有动机的转移,使学生产生

学习的需要。4通过先进人物的榜样

和教师示范作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

动机。5创设各种条件,以满足学习

需要。

28*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联系:1认识过程是产生情绪、情感

的前提和基础。2情绪、情感对认识

过程有影响作用。区别:1反映的对

象不同2随意性程度不同3机体表现

不同。

29*怎样控制激情:1自我意识调控2

理智调控3合理释放4艺术升华5适

当转移。

30*如何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1正确

认识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2正

确认识与判断他人的情绪、情感。3

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与水平。

31*情绪、情感的功能:1信号功能2

适应功能3动机功能4组织功能。

32简答人的外部表情的变化。面部表

情言语表情身段表情

3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如何:联

系1知识、技能推动和促进能力的发

展,是能力发展的基础。2能力又制

约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区别:

1掌握知识、技能基本属于心理活动

过程的范畴,而能力属于人的心理特

性。2知识是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

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

括。

34*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1言语—

语言智能2逻辑—数理智能3视觉—

空间智能4身体—动觉智能5音乐—

—节奏智能6人际交往智能7自知自

省智能8自然观察智能。

35*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能力:1在教

育与教学中培养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

3在勤奋努力中培养

36*影响中小学生性格形成的因素:1

家庭教育影响2学校教育影响3社会

教育影响4自我教育影响。

37*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

具有一种成人感2发现新的自我3具

有强烈的自尊心4性意识开始觉醒。

38*人格的特征:1人格的整体性2

人格的独特性3人格的稳定性与毕生

发展性4人格的生物性和社会性。

39*学习策略的形成条件:内部条件1

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2元认知发展水

平3学生的动机水平。外部条件1变

式与练习2外显的可操作的技术。

40*学习策略的教学原则:1特定性原

则2生成性原则3有效控制原则4注

意个人效能感原则5注意个体的年龄

差异。

41简述有效地进行学习策略教学的

措施有哪些?1 要确定需要学生重点

掌握的学习策略并对其结构进行分

析。2 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3 结合

学科知识的教学进行训练。4 注重元

认知策略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运用

学习策略。

42简述知识学习的标准。1 概念化2

条件化 3 结构化 4 自动化 5 策略

43*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1

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2对学习材

料的理解程度3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

4指导的作用5定势作用6对学习情

境的理解7认知结构的特点8认知策

略与元认知。

44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1 认知

阶段 2 分解阶段 3 联系定型阶段

4 自动化阶段

45如何培养动作技能:1理解任务的

性质和学习情境2示范与讲解3练习

与反馈。

46简述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阶段形

成的理论。1 活动的定向阶段 2 物

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3 出声的

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4 无声的外部言

语阶段 5 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47简述教学中对学生智力技能的培

养。1 促进条件化知识的形成 2 促

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 3 加强学生

的言语表达能力 4 科学地进行练习

48*道德认识的形成:1道德知识的掌

握2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3道德信念

的确立。

49*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因素:1家庭

环境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2学校

对学生品德发展的作用。3个性对学

生品德发展的影响。

50人的心理发展规律:1先天和后天

的关系。2内因与外因的关系3教育

与发展的关系。4年龄特征与个性差

异的关系

51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人的

心理发展因素:1遗传素质和生理成

熟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

和基础。2社会环境和教育在一定条

件下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其决定作用。

3儿童心理发展动力是通过在活动中

产生的矛盾运动发展的。

52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一是对全体

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

地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

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

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

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

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困扰,调节自

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

我能力。

53教师心理健康标准:1智力正常2

情绪稳定3意志健全4人格完善5自

我意识客观6人际关系协调7反应适

度。

54*如何做好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1

正确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2面对现

实,适应环境3广交朋友,与人友善

4努力工作,学会休闲。

3论中小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

养?(需自己稍微展开)一调动学生

的学习和创造的积极性,二用唯物辩

证法指导思维活动,三提高元认知能

力,教给学生思维策略。四教给学生

思维方法和创造方法。五不断优化学

生的知识结构。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

力。七要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思维品

质。八提供创造性活动条件,让学生

大胆创造。

4*试述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有哪

些?(需自己稍微展开)一创造动机

强度的影响,二知觉情景的影响,三

思维定势的影响,四功能固着的影

响,五解决问题策略的影响。六已有

知识的影响。七人格的影响

论述

1*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首先,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有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直接影响到知觉的选择性。教师明确指出观察的目的和重点,观察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其次,要有充分的观察准备,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制定观察的计划。必要时应先演示一次,以便摸索成功的经验。这些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任务的重要条件。否则缺乏计划性,实际观察中会手忙脚乱,顾此失彼,遗漏重点。再次在实际观察中以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品质。每个学生观察的效果也不一样,因此教师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是必要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还应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10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心理品质:1、教师的认识能力(1)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2)教师要有分配的注意力(3)教师要有巩固的记忆力(4)教师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5)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6)教师要有丰富的想象力2、教师的情感(1)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2)教师要热爱学生3、教师的意志(1)教师要有坚定性(2)教师要有果断性3)教师要有自制力。

2.试述中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一.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进行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记忆力的首要工作。学生只有明确了为什么而学后,才能自觉学习,主动去记,积极思考。二.培养学生对记忆内容的兴趣。对学习材料感到需要感到需要并产生兴趣,有利于不断地向大脑提供新的刺激,以保持脑细胞的敏锐性,增强记忆的心理准备。三.加强对记忆材料的理解。理解是记忆的基础,记忆是理解的结果和证明。“若要记得,必先懂得”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四.对记忆材料的充分应用。要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存储在头脑中的知识,只有通过应用,知识才能巩固和更新。五.使学生掌握记忆的规律。

掌握与运用记忆规律,可以提高识记、保持、再认与回忆的效果,增强记忆力。六.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记忆方法既是完成记忆任务的保证,也是影响记忆效果的重要因素。科学、合理的记忆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七.科学用脑、合理用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规律与方法,而且要指导学生合理地安排学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以提高脑的功能。八.树立记忆的信心。教师要给学生以鼓励和肯定,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记忆成果,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树立起记忆的信心。5教师应如何利用注意规律组织教

学:一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

教学,1、要尽量防止那些分散学生

注意的因素干扰。2、新颖的教学内

容。3、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富于变

化。4、培养学生的兴趣。5、培养学

生的良好情操,保持乐观态度和健康

的体魄,防止疲劳等,也是引起无意

注意的必要条件。二要善于运用有意

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帮助学生

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2、对学生的

要求要严格适当。3、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4、正确组织

课堂教学。5、组织学生实际操作。

三要运用几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

组织教学。上课开始,就要通过组织

教学,“动员”学生的有意注意,建

立起适当的情绪状态;接着,通过提

出新问题,讲授新内容,引起学生的

无意注意;在讲授重点和难点时,又

要组织学生的有意注意;学生逐渐被

内容所吸引,全神贯注地听课时,他

们的注意已经转为有意后注意了;巩

固新课和布置作业时,学生注意容易

涣散,因此又需要提出要求,引起学

生的有意注意。总之,一堂课就这样

把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有节奏地互相交替着,使学生的注意

有张有弛,不易疲劳,从始至终地保

持一定的注意。

12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1加强

基本概念、原理、原则和科学规律的

教学。2合理安排教材、注意学科之

间的联系。在教材的编排和教学内容

的安排上,必须兼顾科学知识本身的

性质、特点、逻辑结构和学生的知识

经验水平、智力状况,年龄特征等,

还有考虑教学时间和教法上的要求,

力求以最佳的教材结构展示给学生3

注意教学的启发性,培养学生良好的

思维品质。(1)培养“三思而行”的

习惯?(2)养成客观求证的态度(3)

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如何

学习4科学地安排练习与实践,加强

练习的指导。5创设与情境知识的学

习内容和学习情境。6采用有效教学

策略与方法。7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6如何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1

明确教学的具体目的和意义。教师愈

能在教学中阐明每一具体教学内容

的目的、意义,使学生明确所学的内

容具有的价值,这种知识就愈能吸引

学生,愈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从

而产生学习的意向,提高学习的积极

性。2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在

教学中,教学内容丰富有趣,逻辑性

强,不断以新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索

兴趣,教学方法生动而有变化,使学

生感到学习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就

可以激发学生较高水平的求知欲。3、

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儿童积极

思维。在教学中,向学生提出课题,

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

思维,自觉地探索问题的结果,这是

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4、

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

动机。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

手段。过多的竞赛,不仅会失去激励

作用,反而会造成学生紧张情绪,加

重学生的负担,所以,开展竞赛必须

慎重、适量和注意方式。5、利用学

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学生了解其学习

结果,比不理解学习结果,学习的积

极性要高进步要快。从心理学上说,

就是给与及时的强化。

7.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1.

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观念意

识。学生的一切行动都受一定的动机

和目的调节支配。一个人只有有了明

确的目的,远大的理想,才能形成坚

强的意志品质。加强学习目的、动机

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有

利于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2.规范管

理教育,养成自觉、自控的习惯。自

觉、自控的行为习惯是顺利地从事学

习和其他活动的条件,也是良好的意

志品质的重要特征。因此,规范管理

教育养成自觉、自控的习惯是非常必

要的。3.加强行为练习,增强克服困

难的决心和毅力。意志的培养离不开

实际的磨炼。我们要引导学生自觉地

参加社会生活锻炼,经风雨,见世面。

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在与困难作斗争

中锻炼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只有

在困难面前,学生付出意志的努力,

才能取得锻炼意志效果。4.启发学生

的自觉性,加强意志品质的自我锻

炼。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已经逐步形

成,他们能够逐步认识自我,评价自

己的个性品质,这是进行学生自我锻

炼的条件。我们应教育学生从大处着

眼,小处入手,自勉自励、自警自戒。

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弱点,用格言、

警句等座右铭提醒自己。5.根据学生

意志表现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针对

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意志弱点,采取不

同的锻炼内容和重点进行培养是非

常必要的。

8如何对中小学学生不良情绪进行调

适:1矫正错误的观念。要矫正使学

生产生消极情绪的不正确糊涂观念,

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客观公正地认

识自己2不要简单禁止,应善于疏导。

要辅导学生以适度的节制和升华来

消除情绪的纷扰3不要损伤学生的人

格与自尊心。对学生不要臆测、歧视,

不应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否

则,容易增加“意义障碍”产生对立

情绪和逆反心理4科学正面引导,利

用积极情绪克服消极情绪。5帮助学

生扩大胸襟。要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谦

虚谨慎的品德,使他们心胸开朗,对

人对事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看。学会

用理智驾驭和调节自己的情感。

9影响中小学生能力发展的因素:1

素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

素质为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物

质基础,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对能

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作

用。但是,人的遗传素质只能影响能

力的发展,而不能预先决定能力的发

展,更不能决定能力的发展水平和方

向。2教育对能力发展起主导作用。

社会生活条件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起决定作用,主要是通过教育来实现

的。一是家庭教育,其在儿童早期经

验的形成和智力发展上起着重要作

用。家庭环境、生活方式以及家庭成

员的职业兴趣等等都对儿童的智力

形成和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学校教育

在人的智力开发中起主导作用3社会

实践是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实践活

动是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之间的

桥梁。人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

维能力及各种特殊才能都是在人的

反复多次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总之,

中小学生能力的发展是多因素错综

复杂影响的结果,其中,身体素质是

前提,是可能性,社会环境是决定因

素,教育起主导作用,实践是重要途

径。

11.教师应如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

进行因材施教1对胆汁质的学生,要

着重发展其热情、豪放、爽朗、勇敢

和主动的心理品质,防止粗暴、任性、

高傲等人格特点的产生。对胆汁质的

学生进行教育时,宜用“以柔克刚、

热心肠、冷处理”等有效方法,切勿

急躁。2对多血质的学生,要着重培

养其朝气蓬勃、满腔热情、足智多谋

等心理品质,防止朝三暮四,虎头蛇

尾,粗心大意,任性等不良人格特点

的产生。对多血质的学生进行教育

时,一定要“刚柔交替”,在他们对

错误满不在乎时,批评要有一定的刺

激强度;在他们对错误能冷静对待

时,要耐心帮助,做好巩固工作。3

对粘液质的学生,要着重发展其真诚

待人、工作踏实等品质,注意防止墨

守成规、冷淡、迟疑等品质。教师应

当以满腔热情吸引他们参加集体活

动,激发他们的积极情绪,引导他们

生动活泼、机敏地完成各项任务。4

对抑郁质的学生,要着重发展其敏

感、机智、认真细致、有自尊心和自

信心等品质,防止怯懦、多疑、孤僻

等消极心理产生。在教育方法上,教

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怀,要经常给予帮

助,鼓励他们前进的勇气。对这些学

生,称赞、嘉许、奖励等将对他们的

发展起积极作用。

13 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心理品质有哪

些?一、教师的认识能力教师的认

识能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

(一)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二)

教师要有分配的注意力(三)教师要

有巩固的记忆力(四)教师要有创造

性的思维能力(五)教师要有良好的

语言表达能力(六)教师要有丰富的

想象力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

工作,离不开想象力的积极参与。所

以,丰富的想象力是教师完成教学任

务的一个重要心理要素。二、教师的

情感教师的情感主要是指教师对教

育工作和教育对象所持的态度和体

验。(一)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

教育事业,主要表现为对教师工作的

高度责任感、荣誉感和事业心。(二)

教师要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

天职,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

表现。对学生的爱,首先表现在对学

生的尊重、理解和期望。其次,表现

在教师会毫无保留地向学生献出自

己的精力、才干和知识。三、教师的

意志坚强的意志是教师完成教育工

作的必要条件。(一)教师要有坚定

性培养人是一项长期、复杂、艰苦

的工作。教师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

样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完成任

务所必需的坚定性。(二)教师要有

果断性经常遇到一些急需加以解决

的问题,需要当机立断,合理地作出

决定,并坚决予以执行。(三)教师

要有自制力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

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有

时感到苦恼甚至产生急躁情绪,这就

需要教师借助自制力来控制自己的

言行。

完整word版,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 详细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 1、发展心理学(背):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到衰老、死亡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 (1)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他的研究多集中在人格方面。 弗洛伊德修订了自己早期把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和无意识的这种二分法而引入了自我、本我、超我的人格结构。 ①本我 本我:本我是原始本能的自然表现,在人格中最难接近而又最有力的部分,类似于“无意识”的概念,遵守“快乐原则” 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重要,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本我可能闯入梦境。 ②自我 自我: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本我与现实世界的中介,遵守“现实原则”,属于意识结构部分, 随着儿童长大,他们发现不能凭冲动随心所欲,要考虑后果和现实经验,这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是自我。 ③超我 超我: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超我遵守“道德原则”,部分属于潜意识部分属于意识 前者是超我中惩罚性、消极性和批判性的部分,告诉个体不能违背良心;后者是由积极的雄心、理想构成的,是抽象的东西,使个体为之奋斗。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超我和自我都是人格的控制系统,但自我控制的是本我的盲目的激情以保持机体免受损害;而超我则有是非标准,它不仅力图使本我延迟得到满足,而且可能使本我完全不能获得满足。超我与本我有其对立的一面。 (2)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师承于安娜·弗洛伊德的艾里克森,提出了人的八个发展阶段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自我的过程在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 名词解释: 积极强化作用:由于一种刺激的加入增进了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的作用 消极强化作用:由于一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反应的概率的作用 (3)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①观察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结果而进行学习(名词解释) 观察学习的强化可以是三种,即: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观察学习过程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即:注意、保持、复现、动机 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 苏联的维果斯基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的实质: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质变的过程) 心理发展与教学:①最近发展区思想 最近发展区:(名解) 维果茨基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要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是在指导的情况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②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1.定义: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1)司机开车鸣笛现象(气温) (2)儿童观看暴力或非暴力的视频 2.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3.举例子:旁观者行为 旁观者越多,可能帮助的人越少。 专业术语:从众现象。 阿希(线条判断的从众实验) 第二章历史与流派 赫尔曼.艾宾治斯(德国)曾说“心理学有个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代表人物:科学心理学之父:冯特(德国) 功绩: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美国墨菲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评论冯特: 在冯特创立他的研究室之前,心理学就像一个流浪儿,一会敲敲生理学的门,一会敲敲伦理学的门,一会又敲敲认识论的门。1897年,它才成为一门实验科学,有了一个安身之所和一个名字。 蔡元培关于心理方面:我国第一个实验室,心理研究所。

一、结构主义流派(受德国生理学影响较大) 1、代表人物:铁钦纳(冯特的学生) 2、基本观念: (1)对象:意识经验 (2)目的:揭示意识经验的结构 (3)方法:内省法分析各种经验 解释:研究者操纵刺激(视觉、听觉等)使之有系统的变化,让被试者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作出反应,或报告自己为某种刺激的感受。(4)结论:对于意识经验的分析结果是一切复杂的经验都是可以被分析成为感觉简单的意象和简单的情感。 解释:认为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情感是情绪的元素。 (5)主张:将科学与科学的应用分开来,认为心理学是科学,而心理学的应用不应该是心理学家关心的事。 二、功能主义流派(机能主义)(受英国生物学影响更大) 与结构主义流派相对 1、代表人物:杜威、詹姆斯 2、基本观点: (1)对象:关于意识或心里生活的科学(与结构主义基本一致)(2)目的:揭示有机体适应环境过程中心理或意识的功能。 对比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只分析意识的元素。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2017.01

第一章绪论 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 感受器→加工器→记忆系统→加工器→效应器 二、对认知心理学的实质的理解: 实质: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关心的是人脑的心理功能、而不考虑它的物质基础。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 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快速的信息加工 观察法:“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较慢的加工 计算机模拟:两者皆宜(适用于快速/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 (一)反应时实验: 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的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868) 实验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应用: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断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复杂任务-简单任务=复杂部分的认知过程 减法反应时小结: 1. 前提:认知过程是系列加工的。 2. 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3. 对于一些复杂的认知过程,要明确区分出不同的加工阶段还存在一些困难。 2、相加因素法实验 该方法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由斯腾伯格(Sternberg,1966-1969)发展出来。 斯腾伯格认为: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每个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总和, 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因素,那么单独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实验逻辑: 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某一个特定的加工阶段。 相反,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存在交互作用),那么这两个因素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 应用: 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分离出不同的加工阶段。 相加因素法实验小结: 1. 如减法反应时的前提,认知过程必须是系列加工的。 2. 能否应用可相加的和相互作用的效应来确认加工阶段的不同,有研究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3、开窗实验 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 字母转换实验: 一种比较典型的“开窗”实验方法。它可以较清晰地反应在进行字母转换的信息加工过程中,信息加工所经历的各个阶段,而且计算出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开窗实验的特点: 1)当前的认知活动包含了不同的认知阶段,这些阶段是系列进行的。 2)每一阶段的开始和结束都可以通过外显的指标显示出来。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心理学 概念

1.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公认为心理学科独立的标志,即标 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2.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3.心理的实质: ①概念:心理学是一门既有自然科学性质又有社会性质的中间学科或交叉学科。 ②如何理解? A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B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C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制约性; D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 4.心理学的五大任务: ①描述:报告什么真正发生了,即得到事实和占有材料,主要解决人的心理是“什么”的问题。 ②解释:找出出现某种心理现象的原因,主要解决人的心理和行为“为什么”发生的问题。 ③预测:对心理与行为的趋向做出判断。 ④控制:即通过一定的手段去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 ⑤运用:即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去提高生活质量。 5.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 数人的行为方式,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现象。 6.关于“反射”: ①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是最早提出经 典性条件反射的人。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 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他的实 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 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 铃响,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 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 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 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 射的基本内容。 经典条件反射特征: 获得:将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呈现,可以获得条件反应和加强条件反应。如将声音刺激与喂食结合呈现给狗,狗便会获得对声音的唾液分泌反应。 消退:对条件刺激反应不再重复呈现无条件刺激,即不予强化,反复多次后,已习惯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如学会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的狗,在一段时间听到铃声而不喂食之后,可能对铃声不再产生唾液分泌反应。 恢复:消退了的条件反应,即使不再给予强化训练,也可能重新被激发,再次出现,这被称为自然恢复作用。

最新心理学考试知识点整理

1、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况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 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 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定势,也叫心向,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 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对于学习迁移既 有可能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起阻碍作用。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 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 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 和怎么做的问题,因此也称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 2、社会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 性的意识,包括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 中角色、地位、权利、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 3、形式训练说,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人的心灵由意志、记忆、思维、推理等官 能组成。心灵的各种官能是各自分开的实体, 分别从事不同的活动,各种官能可以像肌肉 一样通过练习来增强力量。 4、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对学生期望、期待、 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 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发生变化, 产生了偏爱的心理和情感,从而使学生心理与 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促进了预期期望效果的达成。 5、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 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6、遗忘的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在学习 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 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 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 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7、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 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 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 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8、消极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 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9、理想自我,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 发对将来的我的希望,也即对想象中的 我的认识。理想自我是个体想要达到的 完善的形象,是个人追求的目标。 10、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 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 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2.“印度狼孩”的事实说明,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除了先天遗传素质外,还有()。 A.后天的饮食因素 B.居住条件因素 C.后天的环境因素 D.教育因素 3.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4.()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 B.布鲁纳 C.苛勒 D.加涅 5.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 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 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6.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7.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8.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分现象 9.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10.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11.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 12.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于()。A.焦虑 B.强迫行为 C.强迫观念 D.强迫恐惧 13.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 A.信息加工 B.学习活动 C.复杂记忆 D.理解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习目的与方法 第一节什么是管理心理学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目前,关于管理心理学的课程名称还不统一,有的叫组织行为学、有的叫组织管理心理学,有的叫行为管理学、有的叫行为科学等等。关于管理心理学的定义同样没有达成共识,学者们在借鉴他人成果的基础上,常常加入自己的看法。 1、苏东水认为:管理心理学又称行为管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的科学,它是从现代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发展过程中派生出来的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 2、俞文钊认为: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企业中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一门科学。它是心理科学的一个分支。 3、卢盛忠认为:管理心理学也可称之为组织管理心理学,一般来说,组织管理心理学侧重于研究各种组织系统中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作用情况下所产生的心理现象的规律性。它属于心理科学中的应用部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4、孙彤认为: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5、杨锡山认为:组织行为学应该是研究任何组织环境中人

的行为规律的学问。它是以行为科学和其它有关的知识改进领导,激励员工,协调人际关系,提高组织效能的一门管理学科。 6、张德认为: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7、美国学者威廉?迪尔认为: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组织中个人、团体和组织的行为问题。 8、美国学者安德鲁?J?杜布林认为:组织行为学是系统研究组织环境中所有成员的行为,以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及其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作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9、美国学者史蒂芬?P?罗宾斯认为:组织行为学是系统地研究人在组织中所表现的行为和态度。它是在多门行为科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属于应用科学。 10、加拿大学者乔·凯利认为:组织行为学的定义是对组织的性质进行系统的研究:组织是怎样产生、成长和发展的,它怎样对各个成员、对组成这些组织的群体、对其他组织以及更大些的机构发生作用。 11、综合上述观点,我们认为: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边缘性的发展中的科学。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流派及代表人物

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 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杜威 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斯金纳 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等人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 认知心理学:奈瑟 附:冯特的简介 冯特(冯特一般指威廉·冯特) 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1832年8月16日—1920年8月31日),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之父。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被认为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他学识渊博,著述甚丰,一生作品达540余篇,研究领域涉及哲学、心理学、生理学、物理学、逻辑学、语言学、伦理学、宗教等。

童年时期 1832年8月16日,冯特出生在德国巴登地区曼海姆市的内卡劳镇,是家中的第四个孩子,父亲是一位路德教会牧师。他4岁时和家人搬到了巴登地区中部的海德尔斯海姆镇,并在这里度过童年。冯特有个哥哥叫卢德维格,比冯特大8岁。在冯特2岁时,哥哥就被送到海德堡的姑母家并在那里上学。童年时冯特的伙伴很少,唯一一个和他关系不错的是一个比他年纪大的智力发育有些问题的孩子。他在镇里的学校上了2年学。在上学期间,冯特有严重的爱做白日梦的毛病,为此还被父亲训斥。 从他8岁开始,父亲的助手弗里德里克·穆勒牧师成为他的老师。他和老师关系非常好,以至于老师在教了他三年后,要到附近另一个镇当牧师,冯特也过去和他一起住和学习。 中学时期 1845年,在父母的安排下,冯特进入布鲁赫萨尔高中学习。害羞、胆小的冯特没有适应这里的环境,和同学没有形成良好的关系,

学业成绩也特别差。有时候他会逃回家里,但是母亲会把他送回学校。由于他的学业表现极差,甚至有老师认为一个比较适合冯特的工作是到邮局工作。冯特的父母于是在年把他送到海德堡的姑母家,并从1845年秋开始在这里上大学预科。在这里生活和学习的期间,冯特变得开朗了很多,结识了一些朋友,并参加课外的活动。但是冯特在这里的学习情况还是表现平平。 大学时期 1851年,冯特进入图宾根大学,学医学课程。1852年,转学到海德堡大学,学医学专业。在海德堡大学学习期间,冯特学习非常努力。有一次为了研究食盐对身体的影响,他连续几天控制食物中食盐的摄入量,直到身体出现代谢紊乱情况出现。基于这次研究,1853年他发表自己的第一篇文章《谈尿液中的氯化钠》。 1855年,冯特参加巴登大公国医师执业资格考试,并且在各科考试里都名列前茅。这一年,他还在海德堡一家医院当了几个月的实习医生。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心理学 一、填空题(有15空,共15分)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P22 2、高等教育心理学史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P27 3、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这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客观性)原则。P35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避免违背教育的原则和规律,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这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教育性)原则。P35 5、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必须来源于高等教育实践,它的研究成果也必须能够付诸于高等教育实践,这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P35 6、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即(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的教学风格。P46 7、教师的领导方式包括强硬专断(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四种类型。P46 8、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可以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P51 9、反思包括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和(为活动的反思)三种类型。P58 10、教学反思分为具体经验阶段、(观察与分析阶段)、(重新概括阶段)和(积极的验证阶段)四个环节。P59 11、研究者提出了四种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和(行动研究)。P61 12、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P82 13、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这是(负强化),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这是(惩罚)。P97 14、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多用(正强化)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用(不予强化)的方法来消除消极行为,而应慎重地对待惩罚。P97 15、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P101 16、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P103 17、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P112 18、动机具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P112 19、成就动机的三个组成部分通常随着年龄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而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P113 20、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把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两种类型。这是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动机分类反思。P116 21、阿特金森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两个部分。P122 22、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和(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三个维度。P123 23、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需要。P124 24、最早有关学习迁移现象的系统假说是(形式训练说),它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P142 25、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对学习迁移会产生直接影响,它们是认知结构的(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实质性的内容特征)(学生个人的知识的组织特征)和(它的巩固性)。P145 26、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现)三个环节。P178 27、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

2020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20年《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11、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 A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 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12、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A 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无法确定 13、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12---18岁时期发展的特定目标和任务是( ) A成为自主者的阶段 B发展主动性的阶段 C变得勤奋的阶段 D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 14、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15、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现代主要心理学流派及原理

现代主要心理学流派及原理 NO.1 构造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冯特(奠基人)、铁钦纳、费希纳 基本主张:心理学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 激情三种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由这些元素构成。强调意识的构成成分。知觉时有感觉、观念是由意向、情绪由激情构成的。 研究方法:强调内省方法。(依靠被试自我观察) 评价:1、冯特创建了第一个从哲学分化出来的心理学学派,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 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是心理学脱离哲学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 2、推动了其他心理学派的产生,促进心理学的发展。 3、研究内容过于狭窄且脱离实际。 4、把心理分解为元素,割裂其整体性。 NO.2 机能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詹姆斯(奠基人),杜威,安吉尔。 基本主张:也主张研究意识,但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他认为心理学的目的是研 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识功能,而不是像构造主义只分析意识的元素。他们认为意识并非是元素的组和,而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其作用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机能主义推动心理学向实际生活发展。 评价:促进了美国心理学向实际发展,促使其广泛应用于教育、工业、临床等领域。NO.3 行为主义心理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人物:华生(《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斯金纳,班杜拉。 基本主张:1、反对研究意识,完全不同意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将意识作为心理学 研究的主题,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2、反对内省法,主张用实验法,对行为进行研究。 评价:强调研究可观察的客观行为,对心理学走上客观研究的道路有积极作用,但 其过分极端,不研究心理的内部结构和过程,否定意识的重要性,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研究: 1、程序学习: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提出的基于自我学习的程序学习系统。是20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 2、教育心理学研究范围: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包括五要素:学生(学习主体)、教师(指导地位)、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媒体(载体,表现形式)、教学环境(物质和社会)三过程:学习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作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发展状况: 初创时期(20 世纪20 年代以前)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后又发展为《教育心理大纲》:奠定了教心发展的基础,西方教心的名称和体系确立。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 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成熟时期(20 世纪60 年代到70 年代末)正在形成 完善时期(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廖世承《教育心理学》:我国第一本、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阶段特征 少年期(11、12 岁到14、15岁)初中阶段,半成熟、半幼稚。 青年期(14、15 岁到17、18岁)高中阶段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2岁—口头语言发展;4岁- 形状知觉形成;4-5 岁- 学习书面语言 5、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皮亚杰) 感知运动阶段(0-2 岁):感觉和动作分化前运算阶段(2-7 ):语言出现和发展 具体运算阶段(7-11):抽象概念,逻辑推理 形式运算阶段(11-15):命题之间关系,假设- 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 5、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关于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 8、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9、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是让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10、自我意识的发展:生理自我(最原始,3 岁);社会自我(少年期);心理自我 11、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12、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 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差异表现:场独立(自己内部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与场依存(外部参照)沉思型与冲动型(反应时间与精确性)辐合型(辐合思维,唯一正解)与发散型(发散思维,非唯一正解) 13、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斯坦福- 比纳量表(S-B 量表)比纳,西蒙,推孟 14、韦克斯勒量表 15、智力: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心理学

心理学讲义 第一章 一、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测验:以下的说法对不对:1、如果你碰巧踩在一个钉子上,你会马上感觉到。2、一个独眼人不可能驾驶飞机降落。3、高智商的人通常都有非凡的创造力。4、智力完全是父母遗传。 5、测谎仪能准确地发现人是否在说谎。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研究。心理学也研究动物,动物研究大约占全部心理学研究的8%。 二、心理现象的实质:心理是头脑的机能,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三、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的关系:行为是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应动作或活动,广义的行为还包括机体的生理现象。 个体心理是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包括一般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差异。两者之间的关系是:1、人的行为受心理活动支配,而人的心理活动需要通过行为来表现;2、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它们同时受到多种共同规律制约。(具有不同的生理条件与社会条件的人,对事情的反应有很大的不同;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件事的反应也会不一样) 四、个体心理的结构及其关系 个体心理: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1、一般心理过程:个体心理活动形成及其行为表现的一般过程。包括:⑴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⑵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⑶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2、个性差异:指个体在心理过程的发展与进展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倾向(需要、动机、信念、理想等)与稳定的心理活动特点(能力、气质、性格)。 两者的关系:两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个性心理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又影响着心理过程,使其带有个性心理的烙印。 六、心理学发展中出现的主要流派与各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与思想 1、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代表人物冯特的学生铁钦纳。⑴该流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即对人的直接经验的觉知。⑵研究方法是内省法。⑶构造主义者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激情是情绪的元素。这些元素通过联想与统觉构成所有复杂的意识经验。心理研究的目的是研究不同刺激情景下的各种元素之间的结构。 2、机能主义:机能主义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在20世纪初创立的,他认为心理学的任务是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只静态研究意识的元素,意识像流水一样有其动态流动性,即“意识流”。心理学研究方法除了实验法外,还有观察、测验以及问卷等方法。 3、格式塔心理学:1912年出现在德国,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其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该流派认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人的知觉经验起源于分离零散的外在刺激,但人获得的知觉却是有组织的,人的知觉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机械综合,而是大于部分之和,并制约部分的性质。 4、行为主义: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⑴行为主义者反对研究意识,认为意识带有主观性质,看不见、摸不着,无法对它们进行可重复性、客观的研究,主张研究可观察的外显行为,人的意识像一个黑匣子,不管里面装什么,只需考察在刺激影响下的反应活动,行为就是由这些反应或偶的那个构成的。⑵反对内省法,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应当只限于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的资料,用内省法得到的不是客观的资料,主张实验法。⑶华生强调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他曾说过,你给我一打儿童,在良好的、由我做主的环境中,不管他们的天资、能力、父母的职业和种族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小偷。 行为主义后期,另一著名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他发展的行为主义被称作新行为主义。他延续了行为主义的宗旨,并认为任何机体当前的行为结果改变了未来的行为。这一原理

201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

201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节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A.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学心理学》 B.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20年代以后,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30年代,学科心理学也成了教学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个性和社会适应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学心理学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也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C.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重视探讨教学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人本主义思潮也前期李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D.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皮亚杰、维果斯基理论的传播 1994年布鲁纳总结教学心理学发展的成果: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 (1)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学习与教学的要素【5要素】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B.学习与教学的过程【3过程】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反思过程 (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作用 A.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B.为是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识记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学 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和关键期等基 本概念 (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 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 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A. 连续性与阶段性 B. 定向性与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差异性 (2)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 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 形成的有关自我一致性形象。 (3)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 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 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 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 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指儿 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 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 自解决问题多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 异。 (5)关键期【劳伦兹】在某一期间, 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来这 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 或没有影响。 2、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 论,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 我意识及其发展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A.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 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B.前运算阶段【2~7岁】 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 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主要有一下 特征: a.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 的 b.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 自我为中心 c.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 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 d.思维不具可逆性 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有 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 进行逻辑推理。 标志: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 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D.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a.命题之间的关系 b.假设-演绎推理 c.抽象逻辑思维 d.可逆与补偿 e.思维的灵活性 (2)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A.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内容和方法 B.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 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包括三种 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 监控 自我意识的发展: A.生理自我3岁左右基本成熟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5441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括号内。1.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 A.华生 B.弗洛伊德 C.马斯洛 D.杜威 2.以饮食文化为例,美国人吃牡蛎而不吃蜗牛,犹太人吃鱼而不吃猪肉等,体现了文化的() A.差异性 B.多样性 C.共同性 D.具体性 3.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趋于完善化的、自动化的活动方式。()A.操作能力 B.能力 C.动作技能 D.技能 4.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的大小关系是() A.成正比关系 B.成正相关关系 C.无关

D.反比例关系 5.对事实信息的记忆,如姓名、人脸、单词、日期和观点等,这种记忆属于() A.程序性记忆 B.陈述性记忆 C.语义记忆 D.情景记忆 6.功能固着对解决问题具有() A.积极作用 B.消极作用 C.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D.启发作用 7.在睡眠的__________阶段,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各项功能指标变慢,脑电波主要以△波为主。() A.入睡期 B.潜渡睡眠期 C.深度睡眠期 D.中度睡眠期 8.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表现了__________状态。()A.表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9.性格根据知、情、意在性格中的表现程度可以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A.独立型 B.经济型 C.外倾型 D.意志型 10.“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指出在交往时要运用()A.称呼得体 B.说话注意礼貌 C.讲话要注意场合 D.言语艺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现代心理学是一个科学体系,按照它们研究目的和取向的不同,可以分为() A.基础研究 B.心理现象研究 C.心理活动研究 D.心理对象研究 E.活动领域层次 2.虽然身体的各个部分同时发育,但其速度各异,因此,从总的方面可以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