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期末考核

2015年秋《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期末考核
2015年秋《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期末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

《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

满分100分

一、简述下列各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语文教材对国家的价值。

答: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度,教材、特别是语文教材都担负着宣传和推进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使命。任何国家对教育内容的控制都主要体现在对教材的控制上。因而,国家总是利用教材、特别是语文教材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策,通过教材来对未来公民的思想倾向、文化素质进行控制和塑造。因此,语文教材对国家的价值重大。了解了这一点,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就要学习并自觉遵循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使语文教育为国家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2.依据教育观念区分的语文教材类型。

答:教育观念不同,编写出的教材也不同。根据不同教育观念编写的教材,有以下三种类型:(1)文化本位的教材

文化本位类型的教材,把人类文化遗产按其本身的体系编辑起来,注意教材内容的系统化和经典性。对于语文教材来说,就是强调语文学科所特有的内容及其体系,教材呈现出明显的知识性,重视学科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养成,因而也有人把这类教材归为“学科中心”类教材。

(2)社会本位的教材

社会本位类型的教材,把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作为教材编写的出发点,教材内容体现出很明显的实用性和时代性。对于语文教材来说,就是强调为社会发展服务,大量时文因形势需要成为教材主体,重视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当下政治倾向的联系。因而也称这类教材为“社会中心”类教材。

(3)个人本位的教材

个人本位类型的教材,重视学生自身的经验和感受。以学生生活为轴编写教材。对于语文教材来说,就是把学生生活、活动所经验的内容编入教材,成为学习的材料。目的在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主动、积极的状态中实现个体人格、素养的完善。这种类型的教材,也有人叫它为“儿童中心”类教材。

3.如何分析记叙文的主题思想。

答:分析记叙文首先要整体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这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归纳主题思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1 )从分析题目入手。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有的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题,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思想。所以,可以通过分析标题来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 2 )从分析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题”,点明或暗示了主题思想,有的文章在结尾处点明主题或深化主题。抓住文章的开头、结尾段中的点题句或关键句,则很容易概括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 3 )从分析句子入手。在文章中有些议论或抒情句颇有点题的功效,通过分析文中此类句子来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是分析文章主题思想的一种有效途径。

( 4 )从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主题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的叙述中,通过分析人物的思想变化或事件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

( 5 )从分析景物入手。景物描写可以渲染气氛和铺垫文章格调,有些文章的主题思想隐含在景

教育法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教育法学 一、填空和选择 1、了解世界最早、美国最早的、我国第一本教育法学著作是什么人编写的,书名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世界最早: 汉斯·赫克尔与希普教授,于1957年合著的,《教育法学》; 书的主旨是倡导教师在教育上的自由,由三编构成; 美国最早: 诺尔特和林恩于1963年编写出版的,《学校法——教师手册》; 以判例为主要素材编写的 中国最早: 米桂山、龚有明为北京市各类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班编写的教材,《教育法概述》 第一本以教育法学命名的专著——张维平《教育法学》,阐述教育法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2、了解我国教育法学产生和发展的四个基本阶段。P14 1.问题提出阶段,20C 70S末——20C 80S中。这一阶段在反思了以人治教的种种弊端的历史教 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法治校的主张; 2.体系探索阶段,20C 80S中——20C 80S末,这一阶段以我国颁布了对全国人民教育生活产生 重大影响的义务教育法为契机,开拓了教育法学研究的新局面; 3.学科基本定型阶段,20C 80年代末——20C 90S初,专门阐述教育法规的专著终于在我国出 版 4.教育法学理论深化发展阶段,1993年以后,这一阶段某些专题研究获得较为充分的展开 3、了解教育法规的本质特点:阶级性和公共性。P33 1.教育法规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阶级性,这是教育法规最根本的本质特性; 2.教育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具有社会性质。 4、了解教育法规的目的价值和工具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38 ●目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保障教育的平等与效率和教育的自由与秩序上; ●工具价值体现在分配与确认,指导与评价,规范与保护等方面。 5、了解我国教育法规的纵向形式,了解各层次教育法规的主要制定机关。P43 1.教育基本法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制定并发布实施 2.单行教育法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并发布实施的有关教育某一方面的法律,这一表现形式的规 范性文件一般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制定。(XX法,XX条例) 3.教育行政法规由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机关为国务院 4.教育行政规章是根据宪法、法律和国家行政法规的授权,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所属的各业务主 管机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制定,并在一定范围内发挥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国务院所属各部,各委员会发展的教育行政规章有由教育部单行发布的,也有由教育部和其他部委联合发布的,根据规范对象的性质而定 5.地方教育法规,由地方权力机关制定,只在其行政区域内生效 6.地方教育行政规章,地方政府有权制定,主要由省级和计划单列市地方政府制定

东师2018年秋季《教育学(高起专)》期末考核[参考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东北师范2018年秋季离线作业] 《教育学》 满分100分 一、判断并说明理由(每题8分,共40分) 1、教育决定社会发展。 【答案】错误,教育是决定社会发展变革的最根本力量。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遗传基因”,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但在二者的关系上,是社会决定教育,而不是相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是不能说明教育是决定社会发展变革的最根本力量的。 2、只有不好的教育,绝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 【答案】错误,只有不好的教育,绝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教育固然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对人的发展决不是无能的,但人的发展受制约于诸多因素,教育不是万能的。因此不能说“只有不好的教育,绝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 3、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出发点也是人。 【答案】错误,教育的对象是人,但教育的出发点不是人。教育应该从社会和个人的共同需要出发。 4、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原因。 【答案】正确,教师是受过专门培养的教育专职人员,他受社会的委托来培养人,懂得教育教学规律。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对于人的培养是最根本的。 5、“减负”要取得实效,就必须减少课程门类,少留或不留作业;少考或不考试。 【答案】错误。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减负同留作业和考试并不是对立的和矛盾的。“减负”的实质不是要求减少课程门类,降低课程难度,淡化作业和考试。“减负”要取得实效,也并不是必须减少课程门类,少留或不留作业;少考或不考试。 二、论述(每题20分,共60分) 1、谈谈你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答案】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57山东工商学院期末考试社会调查与统计复习题

社会调查与统计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某项调查内容是名民工子女就学情况调查,该题材属于(C)的调查。 A社会行为B社会活动C社会背景D人群意见 2、将笼统或宽泛的问题领域通过限定人群、区域、行为或活动变成特定问题研究,属于(D ) A深化调查内容B缩小调查范围C细化调查内容D课题明确化 3、您的兄弟上过大学吗?答案设计为A.上过B.没上过。该问卷问题的错误是(B) A概念抽象B问题含糊C问题带有倾向性D问题与答案不协调 4、您认为现行社会养老体制及改革路径合理吗?该问卷问题的错误是(A) A概念抽象B问题含糊C问题带有倾向性D问题与答案不协调 5、某项调查发出问卷200份,回收160份,其中空白问卷20份。下面正确说法是(C)。 A有效回收率为80% B回收率70% C有效回收率70% D实际回收率70% 6、某项调查从总体中随机抽取5间学校,然后从每间学校中随机抽取10个班级,然后再从每个班级抽取15名同学进行调查。这种抽样是(D)。 A简单抽样B等距抽样C分层抽样D多段抽样 7、定额抽样与分层抽样的区别于(A)。 A前者按样本实际占比,后者等概率 B前者等概率,后者按样本实际占比 C前者进行分层或分类,后者不分层或分类 D前者不分层或分类,后者进行分层或分类 8、抽样时需要考虑增加样本规模的情况是(C)。 A总体规模比较小B异质程度小C置信水平高D研究经费少 9、我国于2000年进行的全国人口调查属于(A)。 A.普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个案调查 10、“将被调查者工资单上的应发金额数加上每月奖金发放统计表上他所得的奖金数额就是他的收入状况”是(C)。 A.测量客体B.测量内容C.测量法则D.数字和符号 11、属于定类测量层次的是(A)。 A.性别 B.年龄 C.收入 D.职业声望 12、集中时间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审核,这种审核是(B) A.实地审核 B.系统审核 C.收集审核 D.多次审核 13、在实际工作中,问卷的设计有两种具体方法,即:(B) A.问答法和修改法 B.卡片法和框图法 C.客观法和评价法 D.主观法和试样法 14、社会调查研究中操作化的含义是指(B)。 A.明确概念的确切含义 B.将概念逐步分解为可测量的指标 C.关于调查结论的表述 D.关于调查观点的表述 15、当需要了解国情国力的基本情况时,最恰当的调查方法是(A)。 A.全面调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 16、在社会调查中,(B)是不可测量的。 A、变量 B、概念 C、标志 D、指标 17、简单随机抽样是指总体单位(A)。 A 不加任何处理任意抽取样本 B 按其某种特征分为若干类型抽取样本 C 按一定标志编序按间隔抽取样本 D 分为若干群以群体为单位抽取样本 18、不能对照事实重新审核的资料是(D)。 A.观察资料 B.问卷资料 C.访问资料 D.文献资料

教育学期末考试题重点

一、名词解释 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工具,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 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侠义是指一门学科,广义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 学科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立,它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 教学是在一定的教学目标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简言之,教学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班级上课制: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的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优点:效率高,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注重集体化、同步化、标准化。缺点:不能照顾个别差异、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发展他们的个性 “人的发展”有两种释义:广义: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各方面发生的一切变化,是个体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特征的过程。狭义:个体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儿童的发展 学校教育制度概念 1.定义:即狭义的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填空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他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一代人的成长。

教育学 作业考核

《教育学》期末作业考核 满分100分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认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基本走向? 答:目标: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基本走向:一、课程改革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二、强化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的趋势三、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倾向四、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和问题五、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的趋势六、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七、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发展的趋势。 2、学生为什么必须要接受教育? 答:学生接受教育首先是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的统一;社会需要其未来社会成员都是理想的能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个人也需要适应社会从而在社会中获得理想的发展;学生是未完成的社会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二、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教育要培养人的世界视野,但不是培养“世界公民”。 答:正确。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球村的时代,教育培养人必须要具有国际的视野,这是社会发展对人的必然要求。但在今天的时代里,还存在国与国的竞争和差别,还存在阶级和利益的冲突。教育还必须主要为本民族和本阶级服务。倡导培养“世界公民”是不正确的。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实践活动,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答:正确。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是科学,人类继承和掌握科学的最基本方式是教育。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是——思考的能力和劳动的能力,而提升这两种能力的是生产力水平、是科学。如果人类放弃教育,将一步倒退到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从人的本质角度讲,就是想低级动物的倒退。所以,从人的本质角度讲,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实践活动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三、论述下列问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其实现条件。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从广义上说,教育是环境的一部分,是一种经过有目的地选择和提炼的特殊环境,这就决定了它的特殊地位,即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第一,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它能根据一定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向,选择适当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集中的时间,对人进行全面的教育和训练,使人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第二,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学校教育是在各种规章制度的严格制约下进行的,它保证了教育、教学的良好的秩序,把人的发展所需要的一切时间和空间全部地投入到可控的程序之内,使教育、教学得以顺利地进行。同时,学校教育又具有系统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既考虑了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需要,又考虑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这样就保证了人才培养的高效率和高质量。第三。学校教

板塘小学2013年上学期三年级第六册品德与社会期末考核方案

板塘小学2013年上学期三年级第六册品德与社会期末考核方案 年级:二年级 考核项目:立定跳远 评价方法:期末测试卷考试。 考试形式:开卷 期末考试成绩占期末考核的60%,平时上课表现占总成绩40%。 2013上学期小学三年级第六册品德与社会试卷 一、我会填。(23分) 1、家庭安全最主要的还是( )、( )、( )( )。 2、请你设计一条交通安全用语( )。 3、你认识的交通标志有( )、( )、( )( ) 4、爱护公共设施( ),遵守公共道德,要( )。 5、当你走在路上遇到红灯时,你应该( )。当你走在路上遇到绿灯时,你应该 ( )。 6、邻居之间应该( ),( ),( ), ( )。 7、今天我为学校( ),明天学校为我( )。 8、需要报警时拨打:( )遇到火情拨打: ( ) 遇到有人意外受 伤拨打:( )查询电话号码拨打( ) 二.我会辨,在正确的后面括号里打“√”。 (18分) 1.考试时,小红有一题不会做,她就给小明传纸条,希望得到帮助。 小明:不理不睬,下课后再教小红。 ( ) 马上报告老师。 ( ) 接到纸条后,趁老师不注意,把答案告诉他。 ( ) 2.我很想和小红她们一起玩,但她不理我,我就把小红的铅笔盒 藏起来。( ) 3、老师不许大家去游戏厅,但是小明经常去,我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 ) 4、放学后,明明忙对老师说:“老师再见”。 ( ) 5、服务员给丁丁送来了面包,丁丁忙说:“谢谢”。( ) 6、美术课丁丁忘带图画笔、红红不肯借给他 ( ) 班 座号 姓

7、过马路小明在马路上跑过去。() 三、我会选。(15分) 1、校长的主要工作是()。 A.负责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 B.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 C.负责具体的后勤工作 D.负责学校的少先队工作 2、劳动节是() A、5月1日 B、10月1日 C、1月1日 3、爱护公共设施是()。 A、破坏公用电话 B、破坏路灯 C、爱护交通标志 4、为我们服务的人有() A、工人 B、农民 C、幼儿 D、交警 5、在学校工作的人们是() A、校长 B、校工 C、工人 D、农民 四、我会答。(25分) 1、你心中的老师应该是怎样的? 2、你生活的环境存在哪些问题?你有什么建议? 3、有哪些人为我们服务?假如没有他们生活会怎样?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期末考试试题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测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特征:第一;第二,系统性;第三;第 四,实证性;第五。 3、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首先是社会的基本要素,主要是、人口 和;另外还有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具体对象,主要是个人、、社会组织、阶级和阶层、民族、社区、社会行为、等。 4、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及其理论基础有和。 5、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联系的性质,主要有和_____。 6、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的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概念的形成、、选择测量指标、。 7、根据抽取对象的具体方式,抽样可以归纳为与两大类。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社会调查研究 2、因果关系 3、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4、概率抽样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社会调查研究有哪些类型?

2、什么是概念间的相关关系? 3、抽样的特点是什么? 三、论述题(共26分) 1、怎样选择社会调查研究的课题?(10分) 2、如何制定社会调查研究的总体方案?(10分) 3、怎样检验测量的信度?(6分)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测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问卷调查方法的特点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问卷调查的关键工作是____________。 3、一般访谈是指访谈时要有一套完整的____________,访谈人只需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即可,无须探讨式的相互商洽。 4、深度访谈是希望通过访谈发现一些____________,此类访谈主要适用于____________研究。 5、社会观察是指有目的地用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搜集人们各种行为数据资料的方法。 6、文献法的显著特点有:、、。 7、实验法一般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自变量与;与对照组(也叫控制组);前测与。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文献法 2、问卷法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一、单选(15个/30分) 1、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是神话起源论;法哲社家利托尔诺和英教家沛西·能提出生 物起源论;心里起源论的代表是美教家孟禄,其在《教育史教科书》中判定教育应 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论也称社会起源论,代表观点:马哲。 2、古代埃及教育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特征:“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代 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政治家和商人;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军人。古罗马 帝政时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演说家; 3、《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被称 为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 4、最早提出“教育学”概念的是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其将教育学作为一门 独立科学单独列出来。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学论》,被称作西方 教育思想史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5、“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是德国教育理论家赫尔巴特,其在 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在教学理论上将教 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等四个阶段,被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康德。 5、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 A )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陶冶法 6、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指( D ) A.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生活中心 B.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实践中心 C.教师中心、实践中心、生活中心 D.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7、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C ) A.后勤工作 B.管理工作 C.教学工作 D.科研工作 8、美育的直接功能是( C ) A.育德 B.促智 C.育美 D.健体 9、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B ) A.赫尔巴特 B.裴斯塔洛齐 C.杜威 D.夸美纽斯 10、人的身心发展是指( A )

教育学考核作业

《教育学》期末作业考核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认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基本走向? 答:目标是 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基本走向是 一、课程改革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二、强化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的趋势。三、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倾向。四、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和问题。 五、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的趋势。六、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七、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发展的趋势。 2、学生为什么必须要接受教育? 答:学生接受教育首先是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的统一;社会需要其未来社会成员都是理想的能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个人也需要适应社会从而在社会中获得理想的发展;学生是未完成的社会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二、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教育要培养人的世界视野,但不是培养“世界公民”。 对。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球村的时代,教育培养人必须要具有国际的视野,这是社会发展对人的必然要求。但在今天的时代里,还存在国与国的竞争和差别,还存在阶级和利益的冲突。教育还必须主要为本民族和本阶级服务。倡导培养“世界公民”是不正确的。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实践活动,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是科学,人类继承和掌握科学的最基本方式是教育。 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是——思考的能力和劳动的能力,而提升这两种能力的是生产力水平、是科学。如果人类放弃教育,将一步倒退到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从人的本质角度讲,就是想低级动物的倒退。所以,从人的本质角度讲,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实践活动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三、论述下列问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其实现条件。 答:一般教育常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影响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一、教育能够制约人的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的影响。 第二、教育能够调节和选择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第三、教育能够系统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 ⑵发挥教育主导作用的前提(即条件) ①人的可教育性:即人具有接受教育的天赋素质和潜在能力。人之所以具有可教育性,主要在于人具有可塑性,而人的可塑性表现为人的感觉器官和心理机能是“未特定化”的。正是这种“未特定化”,为人通过教育而获得发展敞开了无限多样的可能性。人的“未特定化”,使他能适应环境,使用权他不受特定的生活环境的限制,使他为了生存也无须改变自己的生物本性、生物结构,而只需变化自己的外在生活方式、生存环境。人的“未特定化”是人的可塑性的前提,而可塑性又是人

期末考试工作方案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高级技工部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工作方案一、考试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 长: ●成员:二、组织机构及主要工作 1.主考: 职责:主持期末考试全面工作 2.副主考: 职责:协助主考做好本次考试考务工作 3.巡考: 职责:巡视、检查各考场,处理考场中发生的一般问题。 4.考务组及其分工: 组长: 主要职责:全面负责组织实施考务工作。 副组长: 主要职责:协助组长负责实施考试务工作。 成员: 成员具体 分工: 2011-12-16 :统计考 试科目、试卷 印制、考场安排,排监考表、打印考桌贴、考场标,监考员调度及其它考务工作。 :参考学生统计、试卷分发、缺考统计、成绩统计、成绩登录管理。 :协助试卷分发、考务袋、监考牌的发放和收交,后勤服务、考试材料(考场记录、试卷及分析等)归档。 5.各班级考场布置工作:

学生科负责,考场整理班级负责制。各班级组织于12月27日晚自习放学前按以下要求布置好考场,并贴好座号贴。各班级负责各班级钥匙。 1)、各教室保留考试所用桌凳,教室前门口左侧放二张单桌。其余桌凳放在指定位置。 2)、考试用桌椅一律桌洞朝前,按照由里到外(成方阵)顺序排放整齐。 3)、打扫干净教室内卫生,清除室内文字等,做到墙壁净,黑板净,窗台净,地面净,桌洞净。并注意保持好卫生。 三、有关安排: (一)课程结束时间: 考查课12月23日结束授课;考试课12月23日结束授课。 (二)各项考试时间安排 1.考查课考试:第17周(12月19日—12月23日),随堂考试。 2.实践技能课考核:第17周至18周,实习科负责安排。 3.考试课:第18周(12月28日—12月30日)统一进行期末考试。 (三)上报材料 1.于12月16日前将考查课和技能考试安排表(同时报送实践技能考核详细 评分标准)报教务科研处; 2.于12月23日前将期末考试安排表报教务科研处。各类报表电子版请发送 至教务科研处公共邮箱()。 3.于12月23日前将《缓考学生名单汇总表》交教务科研处老师,电子版发 送至教务科研处公共邮箱()。 四、工作过程: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期末预测试题 含答案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期末预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一) 1.下列只属于定性社会研究方式的是(C) A.社会调查 B.实验研究 C.实地研究 D.文献研究 2.社会调查的基本要素不包括(D) A.抽样 B.问卷 C.统计分析 D.资料整理 3.社会调查中研究问题指的是研究主题范围内研究者具体回答或研究解决的问题。下列属于研究问题的是(B) A.留守儿童问题 B.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 C.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D.家庭问题 4.“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体现了选题的哪种途径和方法?(C) A.从现有文献中寻找 B.从个人经历中寻找 C.从社会生活中寻找 D.从他人经历中寻找 5.社会调查中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是(A) A.层次谬误和简化论 B.区群谬误和生态谬误 C.层次谬误和体系谬误 D.简化论和区群谬误 6.对青少年初次犯罪原因进行调查不是以年龄特点、类型多方面做全面而详细的了解,而是将调查的焦点集中在各种可能的原因和解释进行检验,分析探讨和说明。这样的调查方法属于(C) A.描述性调查 B.研究性调查 C.解释性调查 D.探索性调查 7.假设某大学有100个班级,每班都是30名学生,共有3000名学生,现要抽取300名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不是直接一个一个的抽学生而是从全校100个班级中抽取十个班级,然后由这十个班级的全部学生构成调查的样本,这种抽样属于(A) A.整群抽样 B.分层抽样 C.系统抽样 D.简单随机抽样

8.在社会测量的层次中属于最低层次的是(A) A.定类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定比测量 9.在问卷设计中,问题的设计应该遵循下列基本原则,不包括(B) A.清楚,明确,具体原则 B.一次可以问两个问题原则 C.客观中立原则 D.不直接询问敏感问题原则 10、对连续型变量分组;第一组为75以下,第二组为75-85,第三组为85-95,第四组为95以上,则数据(A) A.85在第三组 B.75在第一组 C.95在第三组 D.85在第二组 11.某企业职工工资分为四组:(1)800元以下;(2)800-1000元;(3)1000-1500元;(4)1500元以上。则1500元以上这一组的组中值应为(D) A.1500 B.1600 C.1700 D.1750 12统计分组的结果表现为(A) A.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B.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C.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13.下列四幅图中哪个是弱正相关(C)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考点及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 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广义的教育指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它包括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教育、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教育、有固定场所和无固定场所的教育等等。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培养出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它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有广义跟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两个方面。其中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达到作为一门专业所要求的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个体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熟,并逐渐从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即为狭义的教师发展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学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 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的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有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设置的课程,各门课程开设

2017.12期末试卷评价方案

萧红小学三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命题方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命题范围: 包括看拼音写生字、给汉字注音、形近字组词、把成语补充完整、多音字注音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照样子写词语、古诗回顾、按要求改写句子、修改病句、阅读、习作。 二、命题的原则: 1、课程标准是命题的主要依据。试题、试卷的编制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其内容、范围、深度不得超出课程标准的要求。 2、试卷内容科学准确,并做到试题题型与考试内容一致,试卷容量与知识覆盖面相当,知识和能力的考核兼顾。 3、试题命题难度力求体现教学重点,难易适当,不出偏题、怪题,试题量适中。 三、命题内容: 1、突出试题的基础性,注重以字词为主。 2、把握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关系进行测试。 四、命题设计:

1、时间与分值:测试时间:80分钟试卷满分值:100分 2、题型设制与意图: (1)字词部分。(41分)包括看拼音写生字、给汉字注音、形近字组词、把成语补充完整、多音字注音组词、近义词反义词、同音字和同义词的区别。这道题旨在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词语的基本能力。 (2)日积月累。(7分)这道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诗句背诵和灵活掌握的能力。 (3)按要求写句子。(8分)这道题旨对学生的比喻句的仿写、陈述句改反问句和被字句的改写能力及关联词语的运用能力的考查。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1分)这道题旨在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写作部分。(30分)本次作文的要求是写一个亲人,是书中的一个习作,这道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年级学生处于写作的初始期,行文从内容到字数上都很有限,因此尽量选择浅显并贴近生活的文题。 五、命题思想: 三年级的学生处在小学阶段的关键时期,我们尽力营造一种宽松、愉悦、和谐的试卷氛围,缓解学生紧张情绪,让学生轻装上阵,快乐考试。

社会调查实务期末复习资料

2017.12《社会调查实务》期末复习资料 参考复习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 1. 1971年,社会学家华莱士提出了人类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逻辑模型“(科学环)”。 C. (典型调查)侧重于对事物的质的方面做深入的研究,它可以反映调查对象的内在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C. (雪球抽样)常常用于研究者无法了解总体情况的时候。 C. 抽样调查的样本规模通常不超过总体规模的(1/3)。 C. 从某高校抽取10个班的学生作为调查样本时,其抽样单位是(班级)。 C. 从某高校抽取10个班的学生作为调查样本时,其抽样框是(该校所有班级的名单)。 C. 从某高校的大学生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出3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这300名大学生)就构成该总体的一个样本。 C. 从事儿童教育研究或实践的人员,根据自己的学术兴趣或实践需求对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进行的研究是一个(自选课题)。 D. 当量表等级描述使用的形容词强度弱些时,就会使答案分布(更加均匀)。 D. 对经常旷课的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其原因,属于(判断抽样)。 D. 调查问卷封面信篇幅(两三百)字最好。 G. (局外观察)更具有客观性,但通常只能获得比较表面甚至是偶然的现象。 G. 根据访谈的性质,(无结构访谈)可以细分为正式访谈和非正式访谈。 J. "经济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应用课题)。 J. (编码)就是用数字作为每个问题及答案的代码。 J. (分析单位)即社会调查所要分析和描述的对象。 J. (调查对象)即研究者收集资料时所直接询问的对象。 J. (调查范围)即调查对象所取自的总体。 J. 集体访谈的参加人数通常以(5-7)人为宜。 J. 将可以得到的反映总体中某些重要特征及其分布的资料与样本中的同类指标的资料进行对比,若二者之间的差别(很小,较高),则可以认为样本的质量较(A)。 J. 将阅读文献后的心得、感想、评论、意见等集中记录下来的记录方法是(札记)。 J.(评估量表)就是通过试调查删除分辨力不高的陈述,保留分辨力高的陈述,从而形成正式量表。 L. 李克特量表通常是(5)个等级。 L. 立案后所确定的调查对象称为(案主)。 L. 量表采用奇数等级还是偶数等级是由被调查者是否会对调查内容持有(中立态度)决定的。 M. 民意结构图可用(3)条垂直相接的直线来表示。 M. 民意调查的(回收率)是调查成败的重要标志。 M. 民意调查的资料搜集方法通常采用(问卷法)。 N. 能够测定事物间比例、倍数关系的测量方法是(定比测量)。 N. 能够测定事物属性和特征的差别程度的测量方法是(定距测量)。 R. 任何一项具体的调查研究,都是以(研究问题)作为其逻辑起点的。 R. 如果需要使用综合统计技术分析数据,就需要(7)个或者更多的等级。

最新财政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复习过程

财政学 第一章财政学对象 财政的本义: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1.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2.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3.市场失灵:外部性效应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4.财政学两个基础概念: (1)公共物品 1、公共物品含义: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个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3、免费搭车: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2)公共需要 1、含义:社会的公共需要 2、特征: (1)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2)公共需要时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的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 (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如缴税或付费),但这里的规则不是等价交换原则,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谁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不享用 (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所以,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 3、地位:共同的、历史的、特殊的 4、范围:(广)包括政府执行其只能以及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包括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风险产业的投资广义上:还包括政府为调节市场经济运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各项政策提供的服务,等等 第二章财政支出概论 1.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共同点:财政一手付出了现金,另一手相应地购得了商品和服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服务实现了国家职能。 2.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

课程考核方案标准

课程考核方案标准 一、总体要求 (一)考核形式多样化 通过多样化考核形式真实考查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除继续做好传统的笔试(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半开卷考试)与口试外,鼓励采用成果性考核(大作业、调研报告、读书报告、课程设计与课程论文等)、操作任务考核(实际操作、情景描述等)、计算机及网上考核、自我评定与小组评定考核(学生笔记、学生学习总结、小组协作与配合意识、团队贡献等)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特别提倡两种或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来全面评价学生。 (二)考核内容科学化考核内容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献资料检索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减少死记硬背内容,增加动手操作考核内容。针对不同类型课程制定不同的考核方案(纯理论课,理论实践结合课程,纯实训课)。 (三)考核时间全程化 做到考核全程化。结合课程特点,合理地确定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的比例。平时考核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考勤、回答问题与讨论、作业和实践操作技能情况、小论文(读书报告)的撰写能力等,期末考核侧重知 识的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 附件一:参考格式 荆楚理工学院

20XX—20XX学年度第学期期末考试《XXXXXXX课程考核方案 xxxx专业XX年级xx班考试时间:XXX分钟学院名称:xxxxxx 课程名称:xxxxxx 适用对象:xxxx 专业x 班 学 时 : xx 学时 学 分 : xx 学分 考查方案: 一、设课目的 xxxxxx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考试内容与基本要求): xxxxxx 三、课程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1. 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30 分) xxxxxx 2. 期末成绩考核内容:(70 分) xxxxxx 3.考核方法 xxxxxx 4.成绩构成要素(例如作业、阶段性测验、期末考试、学习态度和学习纪律的考评等)及各要素所占比重)。 5.组织形式: xxxxxx 6.考核内容:xxxxxx 7.评分标准:xxxxxx 8.考核形式:xxxxxx 9.考核时间:xxxxxx 10 .考核地点:xxxxxx 四、教材及参考资料

大学选修课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范围

大学选修课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范围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萌芽阶段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着,已初步具备了“教育学的雏形”。《学记》辑于《礼记》之中,作者不祥,一般认为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 《学记》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末期,全篇1229字,篇幅虽短,内容却涉及教育的作用、学校教育制度、教育教学原则、方法等许多方面,是对先秦时期教育教学第一次从理论上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总结,奠定了我国古代教育的理论基础。 苏格拉底及其后继者们的教育活动,都孕育了较为丰富而系统的教育理论。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被认为是启发式教学法在西方的渊源。 古罗马着名演说家、教育理论 家昆体良(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 约35—95)被公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教育理论家。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也成为西方第一部系统阐述教育理论的着作。 二、独立形态时期 三、发展多样化阶段 四、理论深化阶段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探讨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确立教育价值、优化教育艺术的一门科学。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是把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教育作为自己专门的研究领域。它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教学现象和教育问题。 二、什么是教育 广义: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狭义:学校教育,即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的对象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中西教育可以从词源上看到两者区别: 中国的“教育”有“外铄”的渊源 西方的“教育”有“内发”的传统 教育在形态上的发展 教师的含义 广义: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语。 狭义:指学校的专职教师,是在学校中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的专职人员。 二、教师的社会地位 (一)教师的专业地位(二)教师的经济地位 (三)教师的政治地位 (四)教师的职业声望(二)学生 1。学生的本质

学生考核方案

学生考核方案 学生考核方案 一、荣誉设置:荣誉设置:“五小之星”、“优秀班干”、“优秀队干”、“文明之星”、“运动之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进步之星”等。二、设置比例:“五小之星”5人;“优秀班干”2人—3人;“优秀队干”高年级1人;“文明之星”4人;“运动之星”2人;“艺术之星”2人;“劳动之星”1人;“进步之星”3人,共每班20人。三、考评标准:A、“五小之星”考评要求:(一)、模范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1. 有进取心、有责任心,有健康向上的人格意识;2. 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耐挫力,能正确对待表扬和批评;3. 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活动,热心于公益劳动;4. 尊师爱幼、乐于助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二)、勤奋学习、成绩优秀1.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2. 期末考试要求:语文、数学、外语成绩达到优秀,其他学科学期成绩达到良好以上。B、“优秀班干”考评要求:1、成绩良好以上;2、有大局意识,能处理好人际关系;3、有工作能力,是老师的小助手。 C、“优秀队干”考评要求:1、模范遵守校规校纪;12、认真负责,到岗到位,能帮学校分担责任。 D、“文明之星”考评要求:1、讲文明有教养,尊师爱幼、乐于助人。2、成绩良好以上。 E、“运动之星”考评要求:1、热爱运动,具有健康的体魄;2、有较强的心理素质;3、具备运动天赋,体育成绩优异,同时能积极参与各项比赛有名次。 F、“艺术之星”考评要求:1、有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2、具备一项艺术专长,积极参与各项展示比赛并有获奖。 G、“劳动之星”考评要求:1、热爱劳动,有良好的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2、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能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 H、“进步之星”考评要求:1、不论成绩好与差,努力向上,积极进取;2、不服输,好胜心强,具备顽强拼搏的毅力;3、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学习动力和实效。四、评选总要求:1、公平、公正、公开。2、高年级宜让学生参与过程评比;低年级班主任与配班老师协商。3、元月19日前上交电子名单,以便打印奖状等。五、评选程序:1、学生对照《优秀学生考核标准》自评;2、班主任与任课老师针对学生表现进行商讨,合理评定;23、德育处、教导处审核;4、校长审批。3学生考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