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管理

1.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摘要】我国于2006年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实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对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越来越大,金融支持已经成为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基于我国自主创新金融安排体系建设的要求,对我国金融支持自主创新的功能、存在问题、实现途径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金融支持;政策;

2.区域协同创新机制研究——基于创新驿站的再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国内一些地区推进"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模式建设的成果,提出一种新型的区域协同创新机制,即构建包括研究型大学、技术中介机构、中小企业以及政府"四位一体"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与产学研合作等其他模式相比,该模式能够统筹四大主体的资源,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优势,适应我国加快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最后,本文结合英国和印度两国的案例比较分析实施这一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区域协同创新机制;创新驿站;研究型大学;产学研合作;3.企业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以我国制造企业为调查对象,对企业社会资本是否影响技术创新能力以及通过何种途径产生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结构维社会资本对自主创新能力有着显著的直接影响,并通过企业间合作、产学研合作对自主创新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间接影响;认知维社会资本对自主创新能力、合作创新能力有着显著的直接影响;认知维社会资本通过企业间合作对自主创新能力、合作创新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间接影响;企业间合作对自主创新能力、合作创新能力均有正向影响,产学研合作对自主创新能力有正向影响。企业间合作在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能力关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研究结论对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社会资本;技术创新;技术创新能力

4.开放式创新促进创新绩效的机理研究

【摘要】Chesbrough教授提出的开放式创新为创新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本文基于209家中国创新型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开放式创新的机理与作用路径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开放式创新主要是通过获取市场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源,以弥补企业内部创新资源的不足,进而提高创新绩效。机理研究揭示了开放式创新体系下各创新要素对促进创新绩效的作用,为

企业在创新实践中根据自身资源的拥有状况,有选择地与外部创新要素有效联接,获取外部创新资源,更有效地实施开放式创新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创新绩效;机理;结构方程模型;

5.复杂动态环境下企业战略转型的过程机制研究

【摘要】战略转型作为企业对动态变化环境的一种适应,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企业动态能力作为一种改变能力的能力,对企业战略转型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本研究从动态能力理论的视角分析企业战略转型的过程传导机制,认为转型背景下的动态能力由环境洞察能力、学习吸收能力、变革更新能力及整合重构能力构成,提出了企业动态能力、战略转型要素和转型成功之间的关系模型框架。随后的纵向案例研究表明:(1)企业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下能够实施战略转型并获得成功的前提与关键是具有与环境变化相匹配的动态能力,动态能力通过影响战略转型的关键要素,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转型成效;(2)动态能力对战略转型的影响是持续进行、不断提升的过程,企业只有持续培育和提升动态能力,才能顺利推进转型。

【关键词】复杂动态环境;企业战略转型;企业动态能力;过程机制

6.开放式创新下企业开放度与外部关键资源获取

【摘要】在开放式创新范式下,外部技术合作成为企业有效获取技术创新所需关键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合作模式和开放度成为有效管理企业技术合作获取外部资源的关键。本研究对213个装备制造业企业为样本进行统计和曲线拟合得到了在不同模式下开放度与外部关键资源获取之间的关系。合作化开放度对新技术获取和专用性互补资产获取都呈现不同形状的倒U型关系,市场化开放度对新技术获取也呈现倒U型关系,但是对专用性互补资产呈现直线下降关系。统计结果有助于企业对照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合作模式和开放度以有效获取外部关键资源。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合作模式;开放度;关键资源;曲线

7.社会资本、知识管理能力和核心能力关系研究

【摘要】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社会资本、知识管理能力和核心能力之间关系的假设模型,并通过对浙江省82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问卷调查验证这一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企业结构资本、关系资本以及认知资本对知识管理能力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能力在结构资本和核心能力、认知资本和核心能力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高新技术企业关系资本不仅直接影响核心能力,还通过知识管理能力间接影响核心能力。

【关键词】社会资本;知识管理能力;核心能力;

8.企业知识转移生态学模型

【摘要】高效知识转移已经成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基于生态学的视角,提出了企业知识具有散落分布性、嵌入依附性、动态继承性和增量积累性等四方面生态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企业知识转移生态学模型,在该模型中,知识个体、知识种群与知识群落间知识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企业知识链与知识网。其中,个体知识转移强调员工自身知识的迁移与完善,种群知识转移侧重团队知识的整合与创造,而群落知识转移则关注企业知识应用的整体效率。此外,研究还发现,企业生态系统中的知识在转移过程中还呈现出一些超生态学特征。最后,文章结合思科公司知识转移的案例,提出了促进企业知识生态系统知识转移效率的启示与建议。

【关键词】知识转移;知识个体;知识种群;知识群落;生态学;

9.新媒体传播对转发意愿及品牌态度的影响研究

【摘要】传统传播环境下企业营销传播活动对用户品牌态度形成具有显著影响,但社会化媒体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企业营销传播的生态环境,现阶段企业的社会化媒体传播并未获得预期影响力,需要从理论上对企业社会化媒体传播的策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创新性研究。本文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基于企业传播信息内容主题、信息源、传播策略与用户再传播意愿和品牌态度间关系的理论假设,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社会化媒体传播对用户品牌态度有正向显著影响;信息内容主题类型、信息源、传播组合策略对用户再传播意愿有显著影响;用户再传播意愿对用户品牌态度的影响不显著等。研究结论丰富了企业社会化媒体传播的理论研究,对企业社会化媒体传播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营销传播;品牌态度;转发

10.企业跨组织研发合作广度和深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中国

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

【摘要】在阐明企业跨组织研发合作广度和深度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机理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界定并测度企业跨组织研发合作广度和深度变量,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数据为基础,对企业跨组织研发合作广度和深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从企业创新绩效方面考虑,企业跨组织研发合作广度存在一个最佳规模;(2)企业跨组织研发合作的深化有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

【关键词】研发合作;企业创新绩效;合作广度;合作深度;

11.创新型城市技术创新投资效率的测度方法研究:基于创新过程的

视角

【摘要】面向技术创新投资建设过程,构建测度创新型城市技术创新投资建设过程效率的分阶段测度指标体系,并引入网络数据包络分析构建适应网络状技术创新投资转化过程、不受专家偏好影响且可充分考虑参评城市间测度指标重要性差异的创新型城市技术创新投资建设过程效率的非参数测度模型。构建的测度框架能区分并系统性地考虑创新型城市技术创新投资建设过程的两阶段——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全面地考虑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间生产技术的差异性、生产关系的关联性以及中间要素参与等特点,提供更加准确的测度。测度模型的计算结果可有助于发现创新型城市投资建设过程中生产无效的来源,使得面向创新型城市投资建设过程的系统性与差异性创新政策的制定成为可能。

【关键词】创新型城市;技术创新投资效率;监测指

12.我国高新技术资源技术多样化与技术收敛分析

【摘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技术多样化与技术收敛的关系,认为技术收敛表现为技术的逆-多样化发展,并指出技术创新是技术多样化与技术收敛不断交替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分析技术收敛的实证方法-网络图形分析法,并结合已有的实证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领域的技术多样化与技术收敛特征。在技术多样化层面,从技术领域的多样化角度看,其多样化排序为:ICT>燃料电池>核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环境相关技术。从技术用途的多样化角度看,其多样化排序为:生物技术>燃料电池>环境相关技术>ICT>核能源技术;在技术收敛层面,我国高新技术资源不存在σ绝对技术收敛,但存在β绝对技术收敛,且以2.4%的速度逐步趋向稳态水平。在技术资源的跨产业收敛方面:H05K在ICT领域、A61P和C07H在生物技术领域、B32B、H02J、C02F和C07C在燃料电池领域出现了产业间的技术收敛现象。

【关键词】技术多样化;技术收敛;高新技术;

13.专用性视角下创新型文化、创新能力与绩效

【摘要】探索创新型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能力(产品与工艺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能力在创新型文化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并考察了资产专用性对创新型文化与技术创新能力的调节作用。以我国164家企业为样本,以企业规模和年限为控制变量,构建理论模型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鼓励和容忍的文化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正向影响;自由文化对企业工艺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显著。技术创新能力在创新型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当资产专用性中等时,鼓励和容忍对企业产品创新能力的正向作用要大于资产专用

性低或高时;自由对企业产品创新能力的正向作用在资产专用性中等时却要小于资产专用性低或高时。

【关键词】创新型文化;技术创新;企业绩效;资产专用性;

14.多中心治理区域孵化网络特征与动态能力建设

【摘要】我国各地区孵化器协会的纷纷成立,使得区域科技孵化网络由"地方政府—孵化器"的二级治理模式转化为"地方政府—区域孵化器协会—孵化器"的多中心治理模式。本文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研究了多中心治理模式下区域科技孵化网络的特征,提出了网络动态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结论表明:(1)多中心治理改变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的主体功能和网络结构,使地方政府成为网络的外围支持性主体,更加强调区域孵化器协会对孵化器和其他相关主体的整合与管理能力,形成了三层网络紧密嵌套、实体网络和虚拟网络并存、不同层次网络紧密互动的结构;(2)以区域孵化器协会为核心的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应着重进行四方面动态能力的建设,即网络愿景能力、网络构建能力、关系协调能力和关系组合管理能力。

【关键词】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中心治理;孵化器协会;动态能力;15.中间品与资本品进口影响出口升级效应研究:理论假说与检验

【摘要】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我国出口大幅放缓,长期的低端制造业出口更加重了出口的压力,出口升级就显得迫在眉睫,本文试图从进口结构的角度分析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对我国出口升级的影响。通过建立理论模型提出有关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对我国出口升级影响的理论假说,并利用1995-2010年的进出口数据对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资本品和中间品的进口对我国出口升级有显著的正效应。

【关键词】中间品;资本品;出口升级;理论假说;

15.【摘要】针对组织内部知识共享面临的动态性和知识结构的多样性,本文根

据知识差异及知识结构将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的博弈划分为多种类型,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知识共享的单群体和多群体动态博弈模型,并分析了模型的进化稳定策略和稳定域。结果表明,组织能否实现知识共享取决于激励策略、组织知识结构,以及知识共享的初始状态三个方面的因素,在满足稳定域约束的条件下共享知识才能成为进化稳定策略。该结果可为组织实现高水平知识共享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支持。

16.【摘要】本文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和制度理论,通过对112家国际创业企业进

行问卷调查,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模型对制度环境、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和国际创业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与国际创

业企业绩效正相关,管制、认知和规范制度环境在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与国际创业企业绩效关系中扮演着负向的调节作用。

17.【摘要】在考虑技术差距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影响的基础上,建立面板门槛

模型,运用中国2003-2010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技术差距在逆向技术溢出中确实存在影响,通过LM检验及自举法,技术差距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存在两个门槛值,据此将我国按技术差距分为低、中、高技术差距三类区域;(2)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中、高技术差距区域存在逆向技术溢出,积极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主要存在于高技术差距区域,而中技术差距区域的技术溢出效应为负;(3)短期内,国内研发存量没有对技术进步产生促进作用,从长期来看,仍需进一步加强国内研发。

18.【摘要】本文提出一个知识源化战略、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产出影响的综合分析框架,并以广东省343家技术中心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内部R&D投入直接影响潜在吸收能力与实际吸收能力,而外部R&D 合作提高企业潜在吸收能力,但对实际吸收能力并无直接影响;企业潜在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并无直接作用,而对创新财务绩效有显著影响;实际吸收能力显著促进创新绩效,却对财务绩效无直接影响;企业内部R&D与其知识基础广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而企业知识基础广度与外部R&D合作之间存在替代效应。

19.【摘要】近年来,国内管理会计与控制技术(MACs)正在企业不断深入推广,

但鲜有研究关注MACs实施的作用和效果,本文在293个工程项目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现代MACs在企业中的业绩作用和影响机理。研究发现:MACs的运用能直接提升企业财务业绩,并通过核心能力建设间接影响企业财务业绩。MACs在其运用过程中,加强企业核心能力,并通过核心能力的整合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研究进一步发现,MACs对核心能力及业绩的作用受到控制技术成熟度的影响,控制技术实施越成熟,对核心能力及业绩的影响越明显。鉴于此,本文研究对于正确认识、选择和实施MACs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摘要】在已经揭示的创新开放度与创新绩效关系基础上,通过文献分析将变量进行细分,并且引入对开放式创新有重要影响的两个中介变量——创新导向与商业模式,构建起更加综合的理论模型并对其进行操作化转换。然后收集大样本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与修正,深化了对创新开放度与开放式创新绩效之间作用机理的理解。结论表明:创新导向和商业模式在创新开放度与开放式创新绩效之间扮演了中介角色,虽然细分的创新开放度(探索式创新开放度和开发式创新开放度)对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影响最终依然

以财务指标的形式表现出来,可是它们的绩效贡献存在差异很大的形成机制。

21.【摘要】本文将科研团队领导者与成员的情感交换作为重点,研究领导者角色采择能力对领导-成员关系的影响作用,以及两者共同对团队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对全国6所高校的150个科研团队进行了配对问卷调查,获得97份领导问卷和402份成员问卷,分析过程基于团队层面数据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假设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团队领导的角色采择和领导获得的专业尊重会显著影响成员

与领导之间的情感交换;团队士气在成员情感交换和团队绩效之间具有中介效应;团队归属感的中介效应不明显。以上结论有助于从领导者情感能力角度完善领导-成员关系方面的现有研究,并对于提高科研团队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价值。

22.【摘要】本文基于组织学习视角探讨组织双元性的培育机制以及双元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综合运用统计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发现,组织学习促进双元性培育;双元性提高企业绩效;双元性在组织学习和企业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区别于Gibson和Birkinshaw(2004)所述的另一类情境型双元,明晰了组织学习对双元性培育的作用机制,并丰富了反映双元性和组织绩效关系的经验证据。

23.【摘要】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以战略柔性为中介变量,构建了组织忘记、战略柔性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结构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忘记对创新绩效的间接作用占主导地位,而直接作用不显著;战略柔性对组织忘记和创新绩效之间的作用关系起到明显的中介作用;在战略柔性中资源柔性对组织忘记和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远远大于能力柔性的中介作用。

24.【摘要】开放创新、联合开发、知识吸收已成为创新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关注焦点。基于已有研究,本文探讨了企业吸收能力的概念内涵,提出了过程视角下企业吸收能力的组成与结构,并通过问卷调查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过程视角下的企业吸收能力是一个含有三阶维度的复杂概念,即其描述知识处理功能的一阶因子与描述组织学习过程的二阶因子存在递归关系,并且三个二阶因子还可以收敛为一个更为高阶的因子

25.作为组织行为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工作倦怠与工作投入这两种此消彼长的

心理和行为状态受到学界的长期关注。然后,现有研究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多将二者割裂开来进行孤立的探讨。文章将以往两方面分别进行研究的成果加以整合,在梳理、阐述二者内在关系的基础上,就度量方法、前因与结果变量及干预策略等最新成果进行归纳述评,并就预期的未来研究热点作了展望。

26.摘要】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母国技术进步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一个较新论题,也是中国政府推出"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预期之一。本文利用2003-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非线性门槛模型对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以及国内外技术差距和OFDI规模等变量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开放条件下,我国OFDI不仅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而且这种效应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这种地区差异主要来自于OFDI规模与技术势差的影响,OFDI规模和技术势差分别具有单一和双门槛效应。为此,针对我国空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应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27.【摘要】本文基于资源观、资源依赖理论和知识观,剖析制造企业-知识型服务机构互动作用于制造企业运营绩效的机理与路径。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资源重组与资源重置在制造企业-知识型服务机构互动与

运营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当制造企业与知识型服务机构进行互补型互动时,资源重组的中介作用要优于资源重置;当制造企业与知识型服务机构进行辅助型互动时,资源重置的中介作用要优于资源重组。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剖析资源到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明确制造企业-知识型服务机构互动、资源重组、资源重置、运营绩效之间的内在联系,实践意义在于制造企业应该如何通过与知识型服务机构互动促进其资源重组与重置,以此来提升运营绩效。

28.摘要】应用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分析了温州乐清低压电器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结构,实证探讨了网络位置、知识转移对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机制,并选取集群内企业作了进一步比较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网络位置对知识转移、组织创新和竞争优势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知识转移正向影响组织创新和竞争优势;组织创新对集群企业竞争优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还提出了提升温州乐清低压电器产业集群企业组织创新竞争优势的政策建议。

29.摘要】本文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为企业创新绩效表达指标,以技术效率、企业规模、政府政策、科技活动投入等为关键影响因素,采用分位回归方法建立了一个研究模型;以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8-2010年高新技术企业统计数据为基础,同时将所有制因素等虚拟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全面分析了上述因素对处于不同创新绩效分位区间企业的影响,并与OLS回归结果进行了比较。基于回归分析结果,给出了研究结论,并提出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政策建议。30.本文深入考察了产业集群中知识属性对企业技术学习策略的影响机制。在实证研究中,本文运用大样本问卷调查数据和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知识属性对于产业集群企业的技术学习策略存在着显著的影响。具体而言,知识缄默性对产业集群企业深度优先的技术学习策略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缄默性和知识异质性对集群企业广度优先的技术学习策略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网络中心性对知识缄默性与产业集群企业技术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起着调节作用.

31.【摘要】在港口低碳转型大趋势下,港口物流金融存货类质押贷款业务在实践中的高速发展,如何在港口物流存货类质押贷款理论决策中融入低碳港口约束因素、间接推动港口转型升级显得十分迫切。本研究深入探讨低碳转型下的港口质押贷款利率决策理论,在提出违约调整利差原理、低碳调整利差原理和质押风险控制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低碳港口流动性较强存货类物流质押贷款利率决策模型,并推导出违约和低碳调整利差下的质押贷款最优利率,以及质押物价格、市场利率以及碳排治理成本各种参数对质押贷款最优利率影响表达式,进一步丰富了现有港口质押贷款利率决策理论与模型。最后,采用某港口实际数据演算并进行敏感性分析,验证了模型可行性、可用性。【摘要】在港口低碳转型大趋势下,港口物流金融存货类质押贷款业务在实践中的高速发展,如何在港口物流存货类质押贷款理论决策中融入低碳港口约束因素、间接推动港口转型升级显得十分迫切。本研究深入探讨低碳转型下的港口质押贷款利率决策理论,在提出违约调整利差原理、低碳调整利差原理和质押风险控制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低碳港口流动性较强存货类物流质押贷款利率决策模型,并推导出违约和低碳调整利差下的质押贷款最优利率,以及质押物价格、市场利率以及碳排治理成本各种参数对质押贷款最优利率影响表达式,进一步丰富了现有港口质押贷款利率决策理论与模型。最后,采用某港口实际数据演算并进行敏感性分析,验证了模型可行性、可用性。

32【摘要】在新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知识创新推动资源型产业链的升级发展。本文从动力机制和实现途径的视角对资源型产业链的知识创新问题进行研究。在分析产业知识价值链和供应链的基础上,本文提出资源型产业链知识创新的动力机制和实现途径:资源型产业链的知识创新是在知识价值链的驱动下,通过产业的知识供应链,实现产业链上各个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和知识共享的情况下完成的。最后,本文以瓮福磷化工产业链的生产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为案例,对资源型产业链的知识创新进行了深入分析。

33.【摘要】本文在总结企业创新文化相关研究基础上,纳入研发强度作为控制变量,分析企业协同创新文化四要素(知识共享、组织创新氛围、协同决策、组织变革)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探讨团队凝聚力在协同创新文化与创新绩效两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基于110家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层次回归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⑴协同创新文化的知识共享、组织创新氛围、协同决策、组织变革四要素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⑵团队凝聚力对协同创新文化与创新绩效两者关系起到调节效应。研究结论弥补了已有相关研究的不足,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34.技术集成能力是技术集成的内生动力,其能力水平将直接影响集成实施的效果。作为新时期企业形成集成创新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技术集成能力已逐步引起企业决策者及管理层的高度重视。本研究在深入分析技术集成能力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从动态视角出发构建企业技术集成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模糊TOPSIS法对企业的技术集成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分析了造成评价效果差异化的原因,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35【摘要】识别出组织存在的知识缺口是组织进行集成创新的前提。而现有对组织知识缺口识别方法的研究很少关注组织拥有知识的内在结构特性。为此,本文引入组织知识结构概念,从组织拥有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出发提出一种识别组织知识缺口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树形结构表示组织知识结构,建立组织知识需求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的知识结构。然后利用树的匹配算法对知识需求的知识结构与储备的知识结构进行匹配处理,识别出组织的知识缺口。最后以LED专利为背景对该识别方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精确地识别出组织当前缺乏的知识及知识间的层次关系,并有助于组织准确快速地制定弥补策略。

36基于15个组织中85个工作团队的数据,从公平与领导的理论视角实证考察了程序公平、交易型领导和团队效能感对于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团队中的程序公平促进团队效能感和创新绩效,交易型领导削弱了程序公平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当团队领导风格主要以交易型领导方式为主时,程序公平对于团队创新绩效有负向的影响;程序公平与交易型领导的交互以团队效能感为中介对团队创新绩效有间接效应。

37基于高层梯队理论,以2010年我国530家中小上市企业为样本,采用层级回归方法,分析企业家人口统计特征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不同的人口统计特征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产生不同的影响,具体来说,企业家受教育程度和职称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产生积极影响,企业

家年龄和任期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产生显著的U型影响,而女性企业家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产生消极影响。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企业家人口统计特征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之间的相关理论,并为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提供了实践支持。

38团队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但伪团队现象依然大量存在。如何提高团队创新绩效已成为实践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本文整合社会网络理论及知识管理理论,探讨团队内部社会网络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及层级线性回归方法,通过对60个企业R&D团队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团队内部友谊网络密度及咨询网络中心性对团队创新绩效有显著的影响,而团队成员内部知识整合正是这种影响的中介机制。

39通过引入开放创新能力作中介变量,构建了R&D联盟网络规模、密度以及凝聚子群等结构属性与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以台湾南港软体工业园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经济部工业局辅助的高新技术企业为调查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R&D联盟网络规模和密度均能通过开放创新能力的中介作用对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R&D 联盟网络凝聚子群通过开放创新能力的中介作用对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正向影响不显著。本研究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足,可为高新技术企业高效利用R&D联盟网络资源提升竞争优势提供理论支持。

40本文引入地理距离、制度环境、工业企业规模、信息化水平四个因素,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它们对物流业提升工业效率这一运行机制的影响,并以2005-2009年中国190个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随机前沿函数模型,对理论推演假说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中国整体层面上,物流业通过发挥专业化及规模经济效应能促进工业效率提升,在区域层面上,各区域物流业发展水平不高制约了工业企业效率的提升;(2)物流业与工业企业之间的地理距离与物流业对工业效率的提升作用负相关,提高物流业集聚度有助于增强其对工业效率的提升作用;(3)完善制

度环境、增强工业企业规模效应以及提高信息化水平有助于增强物流业对工业效率的提升作用。

41现代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越来越错综复杂,快速变化的技术与日益激烈的竞

争要求企业加快决策速度和运作过程,以求得生存和发展。本文结合快速战略决策的相关研究成果,阐述了快速战略决策的内涵和测量方法,归纳和分析了快速战略决策的研究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其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初步构建了战略决策速度的影响因素模型和提升组织绩效的快速战略决策基本研究框架。最后,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42本文在介绍地质调查项目绩效评价背景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地质调查项目绩效评价实践探索的三个阶段,界定了基于不同评价目的的三种评价类型,重点介绍了以内部管理为目的的绩效评价方法和应用。该种绩效评价思路从被动评价到主动评价与被动评价相结合、事后效益评价为主到过程控制与事后效益评价并重、定量评价为主到兼顾定量与定性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转变,建立了绩效目标申报表及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按照拟定绩效目标对目标进行评价、年度绩效考评、总体绩效考评、后续绩效考评四个步骤,进行项目全过程绩效评价工作。最后指出要

把绩效评价作为地质调查项目管理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完善地质调查项目绩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争取使绩效评价与项目技术评审、预算审查整合。

43 本文基于纳米科学论文国际合作网络的演化路径与动力机制,评价了中国与欧洲主要国家的跨国科学合作政策。在对中欧纳米科学家共同发表的国际学术论文的数据计量分析基础上,根据中国科技历程,构建了三阶段中欧纳米国际学术论文发表合作网络图,并对演化过程及其驱动因素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欧纳米跨国科学合作高速增长受到了国家科学能力、科学基础设施、双边合作和经济贸易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44【摘要】技术创新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强新能源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手段之一。基于技术创新过程和生命周期视角,从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管理、技术创新示范和推广、技术创新产出四个维度系统分析了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及其交互关系。运用DEMATEL方法,定量地揭示了各因素之间的影响程度,得出了影响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原因因素、结果因素与关键因素,进而提出了提高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政策建议。

45科技人才评价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科技人才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林业科研人员综合能力进行系统研究,从基本素质、创新能力、学术水平、工作业绩4个方面出发,通过分析和筛选,确立了21项评价指标,并基于这些指标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专家打分,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体系中各指标的合成权重,并构建了评价模型,作为林业科研人员综合能力评判的工具。

46】以群众文化业、图书馆业、艺术业、文化市场、文物业等五个文化行业为研究对象,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本文测算了文化类产业平均创新效率指数及其分解为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的变化情况。针对测算结果,利用2000-2010文化类产业五个行业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文化类产业创新效率变动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文化类产业五个行业的收入增加值和固定资产增加值对文化类产业的创新效率指数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文化类产业各行业的利润增加值和机构数增加值与文化类产业的创新效率指数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47面对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我国企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创新型企业科技人才。而创新型科技人才需要系统的培养,需要政产学联合培养人才。通过借鉴美国、德国、韩国在高校、企业和政府三方面经验,提出相应的借鉴建议,包括为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政策支持、完善创新型人才教育体制、发挥企业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三方面。

48人才考核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本文基于胜任力模型与人-职匹配理论,分析了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人才考核评价现状及存在问题。在分析岗位职责的基础上,根据KPI及SMART原则,探索建立了考核指标体系,确立了考评标准、考核方式和流程。

49采用可以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干扰影响的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2000-2011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高校科技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处于较低水平,而且其创新效率值受到产业基础、政策扶持和创新文化外部环境的影响。结合各地区高校创新效率与投入水平,可以将我国各地区高校科技创新模式划分为相对效率高投入、相对效率低投入、高效率高投入、高效率低投入、低效率高投入和低效率低投入等六种模式,对于不同的模式应采取不同的科技管理政策。

50基于DEA对我国对高校投入产出绩效评价主要是利用经典DEA模型对高校相关科研、教学等活动以院系或学校进行计算和分析。然而,经典DEA模型采用Pareto-Koopmans的序关系,这种序关系下,每一个投入,产出的指标都被视做同等重要,不可相互补偿。其次,经典DEA模型还存在若评价单元有限的条件下,选取过多评价指标会出现区分度下降的问题。而在我国现实科研活动中,高校绩效评估体系已演变为一个复杂的、多目标的绩效评估体系,简单套用经典DEA模型容易导致评价结果偏差问题。本文针对我国高校覆盖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多个研究领域,不同学科有其自身学科特点,简单将高校各项数据加和进行整体科技投入绩效的分析存在忽略学科之间差异性和不可比性等问题,建构了多层次分类RD-DEA模型,并以教育部直属高校为例展开实证分析。评价结果显示,RD-DEA 模型在允许高校突出显示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特点基础上,能够较好地体现评价中价值导向,同时还能兼顾现实高校科技评价多层次指标特点基础上依旧具有较好地辨识度,评价结果相对更加客观。

51科技评价活动是高校科技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建立一整套系统科学、符合规律、适合需要的高校科研评价制度和程序,使高校教师的科研业绩得到公正、准确的评价,对激发教师创新活力,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培养科技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和思考了当前高校科技评价工作中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52建立评估指标框架是信息化绩效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前提。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具体行业和企业而展开,而且往往将输入和产出指标割裂起来分析。本文在对评估指标的相关概念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对信息化的投入和产出指标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一个普遍适用于各种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框架。并根据该框架内容,以高校为应用实例推导出了一套适用于高校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53人力资本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单位人力资本投入对不同领域高新技术企业EVA的影响如何?高新技术企业内不同的人力资本投入方式对其EVA的影响又如何?本文选取八大高新技术领域的40家"国家火炬计划企业"为样本,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探讨了不同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等量人力资本投入对EVA的贡献,得出了等量人力资本投入对新材料技术、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航空航天技术企业EVA贡献较大,随后进一步探讨了不同企业内不同人力资本投入方式对EVA的贡献,研究发现不同人力资本投入方式对不同企业EVA的影响是不同的,这为高新技术企业选择人力资本投入方式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54以创新集群内企业间知识共享合作为背景,阐述非企业权威协调机制的内涵与特性,明确企业间合作创新能力的考量维度,揭示创新集群内权威协调机制通过合作创新能力影响合作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设计调查问卷并有针对性地收集数据,运用相关统计软件对构建的理论模型及假设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了在提高企业间合作创新能力继而影响创新绩效的过程中,权威协调呈现出的服从度特征。

55随着当代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创新已经成为一国赶超时代脚步的核心动力,创新的主体也由最初的诸如工艺、技术等具体微观层面逐渐提升到发展模式等宏观抽象层面。城市现在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主体和竞争网络中的重要支撑点,一个城市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模式甚至可以影响某个区域、某个行业的发展,可以说,创新型城市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出发点和基础。创新型城市的出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历史、政治、经济、制度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1],因此,处于不同发展环境和背景之下的城市创新途径不尽相同,所形成的创

新型城市也分为多种类型。通过对国外发展成熟的典型创新型城市的产生、发展、成熟过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国外典型创新型城市发展路径和内在推动力量,我们发现政府和市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力量塑造并制约着创新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从形成与发展机制层面分析,可以将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划分为政府主导型、市场导向型、政府-市场混合型三种建设模式。同时,由于城市的天然禀赋如自然资源、科教资源、行业资源各不相同,在创新型城市发展过程中政府与市场力量的塑造效果也... 更多

56】科技投入与区域经济水平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二者的协调发展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科技、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国家科技政策的实施和资源配置的协调是以地区为依托的。本文在分析我国科技投入与整体经济总量数据趋势及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科技投入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然后通过聚类分析方法探究科技投入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匹配度,并依据分析结果将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划分为4个类别,以期对区域科技资源配置的政策制订提供参考。

57实施创新战略的评估是一个新的概念和提法,目前尚没有系统的测量、评估和优化的方法。本文从质量管理学、技术创新管理学、战略管理学和形式逻辑学出发,通过学科融合,运用综合评价方法,旨在建立一个系统的、规范的、完整的和可操作性强的理论和实践中的分析框架,为促进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实施和经济结构战略转型提供制度保障。

58.本文在分析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引进类项目重要意义的基础上,讨论了评价该类项目的应注意的原则,并结合农业科技引进项目的特点,构建了农业科技引进项目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最后,从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引进项目绩效的角度出发,从确保引进类项目评价的准确性、增强评价方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对农业科学技术引进项目管理的评价三个方面提出了对我国政府进行科技计划项目绩效管理的建议。

59通过对全国30个地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2012年的R&D投入,包括资金的投入情况和人力的投入情况,结合企业新产品产值的增加额度,研究企业R&D投入

和产值的关系,以知识创新为中间变量,即R&D投入产生了知识创新,由知识创新为企业带来产值的增加。其中知识创新分解为R&D项目数、有效专利数、新产品项目数三个维度。

60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传统的创新方式和系统已经满足不了当前的随时发生变化的市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传统的创新方式和系统已经满足不了当前的随时发生变化的市场。本文以云创新为基础,从企业获取创新源到产品加工、生产、销售、实现利益的过程入手,分析高技术企业的云创新系统的运行过程,初步确定了该创新系统内的相关主体,明确了各主体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传统的创新方式和系统已经满足不了当前的随时发生变化的市场。本文以云创新为基础,从企业获取创新源到产品加工、生产、销售、实现利益的过程入手,分析高技术企业的云创新系统的运行过程,初步确定了该创新系统内的相关主体,明确了各主体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1IT能力是战略联盟的关键驱动要素之一。该研究基于联盟视角对不同的IT能力进行分析,并用实证方法对不同IT能力在改善联盟绩效方面的作用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IT能力对联盟绩效的影响不同。IT管理能力对联盟绩效有直接的促进作用;IT与业务关系和IT集成能力主要通过组织沟通对联盟绩效产生影响,其中,IT与业务关系会阻碍组织沟通,而IT集成能力会促进组织沟通;另外,外部IT联系对联盟绩效并无显著影响。研究发现对IT、组织沟通与联盟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一定意义。

62科技金融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现有的关于技术创新和金融支持的研究很少涉及科技型企业嵌入的科技金融网络,基于科技金融网络的高技术企业成长机制等问题尚未形成共识。本文指出了科技金融网络对于高技术企业成长的重要性,分析了科技金融网络的结构及其特征,从企业融资机制、技术创新机制、信息传递机制等角度探讨了科技金融网络作用于高技术企业成长的微观机理,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63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市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海淀区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的分析,提出海淀区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是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和市场自下而上的拉动相结合的模式,是一种混合模式或双轮驱动模式。

64高校作为国家和地方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此,对高校科技活动进行科学的评价与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仅有利于高校科技创新,更有利于高校的科技平台建设、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高校的综合竞争力。本文对我国高校科技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介绍了清华大学以重大成果产出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并就目前高校科技评价与管理上还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科研五年发展规划为指导,依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农村中学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和陕西教育局“教科研工作要点”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师能和教科研水平,切实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师德好、业务精”的教师队伍。 二、总体目标 强化“科研兴教、科研强校”的意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以建设一支“师德好、业务精”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坚持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素养和文化知识素养,开展有学校特色的多元化校本培训,培养能满足现代教育发展要求的研究型教师队伍,让全体教师获得可持续提升。 、课题研究:开展“教师教育科研常识”的专题讲座、讨论,邀请专家指导和引领,力争有~个市级以上的立项课题,围绕主课题立数个县级、校级子课题;做好自治区级、市级立项课题的过程管理和结题工作;做到使每位教师都具有教科研常识,创造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学习型校园。 、教师培训:依据计划,按照以“整体推进、分层发展、协同优化”的基本策略,通过多形式、广渠道、大强度推进教师培训,年做到每位教师通过校本培训课时以上,分层培训和上级部门培训达人均课时以上。通过校本培训和上级部门培训,力争每个专业的教师成为校级骨干教师,以上的教师成为市级专业骨干,名以上教师成为石嘴山市学校知名教师。通过师徒结对、教师定期继续教育培训,增加学校专业化的培训,“研究型”教师比例达以上。 三、组织机构 组长:薛建 副组长:朱欣荣 成员:常江涛韩瑞 四、具体措施和工作 、营造科研氛围,强化教育科研作用 通过宣传、参与、督促、检查等措施,强势推进,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教

学校科研管理工作制度

学校科研管理工作制度 一、组织保障制度 (一)校级组织保障 1、学校应成立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校长负责,对学校教科研工作进行规划和实施。 2、学校应成立校学术委员会,负责学校课题的评审和科研成果的鉴定等工作。 3、学校应有科研管理部门,专人负责,并保持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 (二)学校科研室职责 1、科研室负责学校科研工作,协助学校制订教科研规划、科研工作计划。 2、科研室应通过各种方式开展教师科研培训工作。 3、科研室协助学校进行龙头课题的开发和实施,为学校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信息、指导、咨询服务。 4、科研室负责科研课题的管理工作,包括课题立项审批、过程管理、成果鉴定和推广。 5、科研室应协助学校档案室负责学校科研工作档案资料的积累、汇编、借阅和管理工作。 二、科研课题管理制度 (一)课题申报 1、申报(1)学校要采取一定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进行课题申报,申报实行逐级申报制度。(2)每项课题限报负责人一人。课题申请人必须是该项目的实际主持者,并在该课题研究中承担实质性任务。(3)课题组主要成员必须是真正参加本课题的研究工作的人员,不含课题负责人,不包括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市级以上课题组成员不得超过11人,校级课题组成员根据学校情况酌情规定。(4)同一申请人同一时间内只能承担一项研究课题。前期申报课题尚未结题,未经相关科研管理部门鉴定和验收者,不能再次申报。正在研究的课题可以申报上一级课题。(5)校级课题研究周期一般为1~2年,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周期一般为2~3年。(6)申请人要根据不同级别课题表格的填写要求正确填写项目申请书。(7)校级课题申报时间由各校自定,市级及以上课题申报时间以市区有关通知为准。 2、评审(1)学校教育科研课题一般分管理、德育、教学、其他四大组进行评审。(2)校科研领导小组负责评审的组织工作,学校学术委员会负责具体的评审工作。 3、立项(1)校级课题必须经过学校学术委员会评审通过,方可立项。(2)学校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确定校级课题立项发布时间。(3)参加市级以上课题评审必须经过校学术委员会推荐,校长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二)课题过程管理 1、开题论证(1)市级课题必须在立项发布通告3个月内完成开题论证活动。校级课题必须在立项发布通告2个月内完成开题论证活动。(2)学校组织好各级课题的开题论证活动,校级及市级规划课题的开题论证由学校学术委员会、科研领导小组成员和学科组教师参加,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课题承担人更好地修正课题实施方案。(3)市级重点及以上课题的开题论证活动根据市科研管理部门的相关安排和要求进行。(4)开题报告一般具备以下要素:A、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B、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C、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D、课题研究的基础;E、课题研究的实施计划及设想;F、课题研究中的困惑及问题;G、参考文献。(5)各级课题开题论证活动,由课题负责人作主题汇报,课题组成员视情况作补充发言。(6)各级课题开题论证活动结束后半月之内,课题组成员要根据开题论证会专家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完善研究方案,并向相关管理部门递交完善后的开题报告。 2、中期检查(1)学校组织好各级课题的中期检查活动。(2)校级及区级规划课

教育科研管理制度

教育科研管理制度 一、科研管理 1 、组织教师学习(集中或自学)教育教学的理论,充分认识知识经济时代下的教育思想,促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2 、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班、研讨会,加强对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学生学法的调查与指导,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 3 、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组织教改实验与教研课题研究,做到目的明确、计划周密、措施具体,有检查、交流、总结或论文。 4 、负责教育教学论文的征集、评选、交流和编印,每年出版一套优秀论文集。 5 、加强对新课程改革的研究,重点放在有关信息交流、课程安排,命题阅卷等方面上。 6 、建立并健全教师的业务考核管理制度,及时向学校提供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学科学术带头人的评选、职称评定等有关数据与意见 , 供学校领导参考。 7 、负责与省内外教研部门,各中学等对口学校建立信息交流,促进本校教研活动的开展。

8 、合理安排教师的外出进修,业务培训等工作及经费的审核工作。 9. 组织管理各学科组规划和学科组建设 10 、负责校内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和业务指导等项工作。 11 、组织重大课题的选项、立项和结项工作。承担省市县级教育科研课题、确定并完成校级教科研课题,并进行过程管理。 12 、组织协调各教研组开发校本课程。 13 、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临时性任务。 附:教研组长岗位职责 1 、组织本组教师学习素质教育的理论和经验,认真贯彻“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教学指导原则,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 2 、讨论并贯彻教学大纲对各年级段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使教师了解本学科的总体目标和分期任务。

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制度

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1、为保证我校教育科研工作规范、有效开展;正常、有序的进行,充分调动学校各层次教育科研人员的研究积极性,如期地按计划实施预定目标,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着眼于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着力于提高我校教育科研水平,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本制度按照“规范管理、关注过程、分层要求、追求实效”的要求,对校承担的重点课题和校级一般课题的选题、报审、评审、管理、成果鉴定、结题验收、宣传推广和评奖等提出相应要求。 第二章 组织领导 1、健全校教育科研组织机构及管理网络 (1)、由校长、教科室主任、课题组长组成课题研究的领导小组。 (2)、建立分工合理,落实到人的资料管理方式,做好日常科研资料的收集和整理。2.健全学校科研课题管理网络科研领导小组(一级)、教科室(二级)、校长室、教导处、科研骨干、学科组长(三级)、班主任(四级)

3、主管科研工作的领导的主要职责如下: 根据科研发展的总方针,遵照课题有关科研规划和计划,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规划本校的科研工作;负责本校的科研发动工作;组织科研课题并负责实施和管理;组织校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定期对科研工作进行充实、评估和检查;负责实施科研的奖惩。 4、校教主任的主要职责如下: 以学校继续教育发展为纲,主动承担科研课题,集中主要力量完成承担的课题任务,还要指导学校、年级(组)和教师个体的课题申报、立项、实施、结题等工作,形成学校内多层次、多领域的科研局面,充分调动学校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通过科研实践的探索和锤炼,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三章 科研课题管理 1、本条例规范的主要是本校承担的省、市、县级重点课题和校级一般课题。 本校承担的省、市、县重点课题原则上是在全国范围内教育改革与发展中要探究的重大问题;校级一般课题原则上是学校各级教研组或各学科类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县级以上重点课题: (1)、进行课题申报:申报课题的内容要完整。(①课题名称;②确定课题的依据;③研究目标、主要内容;④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⑤课题组成员、负责人;⑥实验研究步骤及进度,研究方法及预期成果;⑦课题经费等。) (2)、教科室主任每学期初制定学校科研总计划;安排好学期研究课进度;期末完成一份阶段性小结。并做好所有资料(电子稿和文字稿)的收集工作。 (3)、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要有严谨的科研态度,主动学习上级下发的各项文件,注重

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立足校本搞科研学校教师齐发展 ——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几年来,我校教科研工作,始终坚持以积极稳妥地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学效益为主题,在“科研为先导”的思想指导下,进一步加强学习与研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紧紧围绕新的课程标准,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课题研究活动,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加强培训,转变观念,提高科研水平 “教师的工作离不开研究”,对于这种说法,相信没有一位教师会提出疑义。但一提到“科研”,很多教师立刻觉得深不可测。其实教师要搞的科研就是用科学的态度,理性地去整理我们已经在做的教学工作,将我们所做的研究条理化、规范化、严谨化。将我们的教育行为与教育理念、学生的发展以及个人的提高联系起来思考,这就是科学的态度。为了使广大教师具有这种崇尚科学的态度,学校领导班子达成了“教师是教育教学研究者”的共识。我们搞科研的目的是立足我校实际,是为了解决教学教研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校长亲自主持市级重点课题《以教科研促进学校管理》,目的是研究如何提高我校干部、教师两支队伍的科研素质,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我校教科室始终把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作为教育科研工作的重点。为把这一工作落到实处,我们规定了理论学习内容为《新课程标准》、《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区教科研通讯》以及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规定教师每人订阅一份报刊,充实学习内容。教科室采取定期集体辅导和个人自学相结合,通过座谈会、专题科研方法辅导讲座、研讨会等形式来培训教师。期末对教师的新理念、新课标和教育科研理论进行测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学习、培训、研究、交流等多种途径,建立了一支师德高、业务精、功底硬、作风实、善创新的优秀教科研教师队伍。同时教科室为各课题收集相关的理论资料,分发各课题组学习参考,提高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促进课题研究健康有序地发展。 ⒉加强培养学校科研骨干队伍,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 首先我们努力提高课题组人员理论素养。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广泛阅读理论书籍,吸取营养,并及时将有关课题研究的资料分发给大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习制度,每个课题组有固定的理论学习时间(每两周一次,由课题组自行安排),每位教师要写好理论学习心得,定期交流检查。 其次增强课题研究人员的科研能力。积极组织课题研讨活动,指导教师精心选择适宜的科研方法,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科研方法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二、完善学校科研工作组织制度,创设科研氛围 学校整体科研工作实行“校长→学校教科室→各课题组”层级管理,具体由教科室主任负责全处的教育科研工作。随着教育科研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普及,一套保证教育科研工作能持久健康地发展的相关制度日益完善。我校先后制定了《教科研工作管

教科研管理制度

五通二中教科研管理制度 一、总则 1.为保证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地开展,充分调动学校教育科研人员及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特制定本制度。 2.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坚持“在理论指导下总结实践经验、以提高为目的加强科研普及”的原则以及“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服务学校工作全局”的方针,着眼于科学预见学校办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致力于总结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勤奋严谨,勇于钻研,努力提升学校教育科研水平,不断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为学校内涵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科研保障。 二、组织管理制度 1.组织机构。 学校科研部门由三级组织机构组成。校长室总体负责学校科研,下设科研室专门负责科研管理与教科研研究。科研室对口各教研组长,由教研组长具体负责本组科研任务的收集与汇总,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科研实践。 2.人员设置。 科研室设主任一名,各教研组设科研信息员6名共8名。 3.科研室职责。 科研室是学校的重要职能部门,由校长室领导,对校长室负责。科研室负责全校教育科研的指导与管理、课题研究与总结、校级文案

的撰写、情报与资料的汇总与分析等工作,同时协助德育、教学处开展各类教师培训与校际教育教学研讨交流等工作。 4.人员职责。 (1)科研室主任职责。 全面主持科研室工作,协助校长室做好上级对学校的督察工作,负责课题的申报、立项与研究指导,做好教师科研培训工作,开展教师科研成果的汇总、集结,组织开展教师科研成果的评价等工作。 (2)兼职科研员职责。 在科研室主任领导下,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关注上级教育精神及教育动态,积极参加各级科研培训,开展课题研究,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完成校级文案的撰写。 (3)科研信息员工作职责。 负责本组科研信息的收集与汇报,负责本组教研活动的记录、汇总及汇报,负责本组教科研新闻的撰写及发布。 三、课题管理制度 1.课题申报与评审。 (1)区级及以上级别课题的申报。 在区教研室指导下,开展区级及以上龙头课题的申报工作。申报课题应围绕学校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及重要突破口进行申报、开展研究。积极聘请专家,在专家指导下,做好立项调研及其他工作。 (2)校级课题的申报与评审。 本着既调动群众科研积极性又确保科研质量的原则开展校级课

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

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所(简称教科所)是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机构,受学校校长(分管校长)的直接领导,业务上接受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管理和指导。 第三条以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教科所工作宗旨。遵循“立足教育教学实际,服务教育教学实践”的原则开展本校的教科研工作。 第四条学校加强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倡导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管理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第五条学校教科所是负责学校教育科研的中层管理部门,在校长或分管校长的领导下负责全校科研的具体管理工作。学校教科所成员由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或学校领导组成。以学科组为科研工作基层小组,学科组长为科研小组组长,全员参加。 第六条学校教科研工作接受市教科院、教科所、区教科所等部门的业务指导。学校教科所根据工作需要到高校或科研机构聘请相关的专家或教授作为学校科研顾问,对学校的科研工作提供指导和建议。教科所聘请校内外具有科研专长的老师作为教科所的“科研指导小组”成员,参与对学校科研课题的立项、教科研成果评选(如教师教育教学案例评选)、教师教科研成绩的评定等工作。 第七条学校教科所的主要职能包括: 1.营建学校的科研氛围,树立教职工“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专业意识;制定本校教育科研工作规划、年度计划及课题管理办法;开展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计划管理、制度管理、队伍管理、过程管理、成果管理、档案管理、经费管理。 2.为学校重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提供决策咨询,并会同有关处室或教研组共同研究和制定实施计划。对各学科教学改革计划提供指导、建议,协助各教研组或个人实施计划、总结和推广教改经验。

中小学教科研工作计划正式版

Making a comprehensive plan from the target requirements and content, and carrying out activities to complete a certain item, are the guarantee of smooth implementation.中小学教科研工作计划正 式版

中小学教科研工作计划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计划资料适用于对某个事项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做出全面、具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类文书,目的为完成某事项而进行的活动而制定,是能否顺利和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和依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市教育局、区教研中心工作计划精神,继续做好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和教科研服务工作,常规工作抓规范、重点工作抓突破、制度建设抓创新、教研管理抓评价、课题研究抓落实,继续抓实一个核心,即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这个核心;继续突出两重点,即教研管理和教育科研;继续实现三个转移,即教研重心下移,教研中心转移,课题研究前移;贯彻落实一个工程,即“双高工程”。同时,开展好“教师读书行动”,继续加强学校

教研组建设,积极推进“精彩主持”课堂教学改革,整体提高全镇教育教学质量、教研科研水平。 二、主要目标任务 1、继续深入开展“有效教学年”活动。力争全镇中小学教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争创全区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 2、继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省市区素质教育工作会精神,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依托网络教研,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镇依托省市区网络教研网站,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教研活动,激发教师教研热情,努力提高网络教研水平。 4、继续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推

研发项目流程管理

怎样架构企业研发管理体系 所有成功的公司,特别就是高新技术企业,几乎都拥有较为完善的项目研发管理体系。良好的研发管理体系,对企业的高速运转与持续获取竞争力起着强大的支撑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研发管理的现状就是:大多数的企业对研发创新还没有确立相应的概念,研发管理过于粗旷、简单,工具落后,缺乏完整的管理体系。因此,中国企业在研发方面面临着非常具体的管理挑战:如何建立研发创新体制、如何提高研发管理水平,如何架构研发管理体系必将就是企业最先考虑的问题。 1研发管理核心思想 新产品开发就是一项投资决策。研发管理强调对新产品开发进行有效的投资组合分析,并在开发过程中设置关键的检查点,通过阶段性评审来决定项目就是继续、暂停、中止还就是改变方向; 基于市场的开发。研发管理强调产品创新一定就是基于市场需求与竞争分析的创新; 跨部门、跨系统的协同。采用跨部门的产品开发团队(PDT:ProdutDevelopmentTeam),通过有效的沟通、协调以及决策,达到尽快将产品推向市场的目的; 异步开发模式,也称并行工程。就就是通过严密的计划,准确的接口设计,把原来许多后续活动提前进行,从而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采用公用构建模块(CBB:CommonBuildingBlock)提高产品开发效率; 结构化的流程。产品开发项目的相对不确定性,要求开发流程在非结构化与结构化之间找到平衡。 2研发管理框架 研发管理框架就是IPD(IntegratedProductDevelopment,简称IPD)的精髓,它代表业界最佳实践的诸多要素。具体包括异步开发与共用基础模块、跨部门团队、项目与管道管理、结构化流程、客户需求分析、优化投资组合与衡量标准共七个方面,其框架如下图所示。 2、1市场管理 市场管理从客户、投资、市场等产品生存的外在客观环境因素来影响产品的特性与生命。 2、1、1客户需求分析

xx高校科研管理办法

---------------------------------------------------------------最新资料推荐------------------------------------------------------ xx高校科研管理办法 XX 高校科研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科研工作为教学服务,为学院建设服务,为企业、行业服务、为培养高素质师生人才服务的政策方针,鼓励我院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科研工作,促进我院科研事业的全面发展,根据《科技进步法》、《高等教育法》、《合同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没有通过科研处审查备案的科研项目,不纳入年度科研计划,在职称(务)资格晋升、评先评优等申报材料中不能作为有效凭据,也不纳入本办法管理范围。 第三条本办法适应于本院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在职人员和教学系列部门。 第二章科研成果量化考核第四条考核对象和标准 1 、凡适应本办法的在职人员均应参加一年一度的科研成果量化考核,工人系列、进校不满一年和请假、公派半年以上者不纳入本办法考核范围; 2、专业技术职务的在职人员个人科研基本工作量要求如下:职称正高职称副高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考核分值 80 60 40 20 备注高教系列以外的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参考课酬标准按比例折减方案 1 : 教师系列、管理系列和教辅系列均按此标准执行;方案 2: 1 / 10

教师系列按此标准执行,管理系列和教辅系列按此标准折半。 第五条学院科研成果分为课题、论文、著作、专利、技术服务、获奖和教改项目七个部分进行量化考核。 第六条科研考核计分标准详见附录。 第三章组织与实施第七条学院的科研工作由分管院长负责,科研处统一组织实施。 第八条科研考核程序 1 、专业技术人员按学院《科研成果申报系统》要求通过网络申报科研成果。 2、专业技术人员每年 1 月 1 日前,经所在系部(处室)初审,系部(处室)负责人签署初审意见后,将合格的成果汇总表、成果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报院科研处(成果原件在审定后退还)。 考核期间未登录的科研成果,可移至下一年度填报。 3、院科研处负责材料的汇总与审核,并根据该办法提出初步意见,报院学术委员会审定。 4、经院学术委员会审定后确认的科研成果和科研计分予以公示,对公示有异议者,应在公示期(1 5 天)内向院科研处提出复核。 第四章科研奖励与惩罚第九条科研奖励 1、凡符合科研奖励范围的科研成果,按 30 元/分进行奖励。 2、科研奖励分值标准详见附录。 3、具有良好学术道德、职业道德,认真严谨,热心科研工作,科研总分名列前茅的个人,按全院专业技术人员总数 5%的

教科研管理机构及分工职能

2010-2011年度上学期教科研管理机构 和分工职能 为了更好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使我校在校本教研方面出成果,显成绩,露水平,呈特色。为此特成立以下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长:孟庆健 副组长:杨辉 组员:李胜利崔慧艳崔新静张建梅魏永芬陈丽霞白文革李建华 二、职责: 1.制定校本教研的总体规划。 2.领导小组成员必须深入校本教研第一线,主动承担校本教研任务。 3.为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4.适时聘请专家指导校本教研工作。 一、组长职责 1、全面贯彻执行研训方针、法规,领导和主持学校研训的全面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2、从学校实际出发,主持制订学校研训的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3、审定教导处具体研训计划,确保各教研组进行正常的研训工作。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政治,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政治思想、 职业道德、文化业务水平及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副组长职责 1、在组长的领导下,全面主持研训工作。

2、构思并制订学校研训工作计划,并指导实施。 3、制订研训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4、组织教师进行教科研理论和教科研知识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教科研能力。 三、组员职责 1、积累资料,及时为教师提供研训、教学信息。 2、经常深入学员,帮助他们深入学习。 3、负责对课题结题的检测、评估、鉴定工作,努力推广经验。 4、积极协助组长、教务处完成各项研训工作。

2010-2011年度下学期教科研管理机构 和分工职能 为提高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适应新时期教书育人的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师能和教科研水平,打造一支“师德好、业务精”的教师队伍。强化“科研兴教、科研强校”的意识,坚持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素养和文化知识素养,开展有学校特色的多元化校本培训,培养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双师型教师,让全体教师获得可持续提升。学校特设立教科领导小组 一、领导小组 组长:孟庆健 副组长:杨辉 组员:李胜利崔慧艳崔新静张建梅魏永芬陈丽霞白文革李建华 二、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教科研工作的决策、智慧、业务指导。 2、负责拟定研究规划,制定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撰写教科研工作总结。 3、负责征集、评审科研课题申请书并择优向上级推荐立项。 4、全面管理学校教科研工作,重视、了解科研动态,掌握实验方向和进展情况,参与科研过程,提供课题完成所需时间,保证科研经费到位。 5、组织教科研培训,跟踪指导、监督、检查教科研过程,解决实验进程中的疑难问题。结合课题研究情况,定期组织教科研学术交流活动,保证教科研工作深入扎实的开展。 6、负责对教师课题的成果进行评估。 7、负责推广宣传课题成果,将本校教科研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用以指导本校

教科研管理制度

教科研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室(简称教科室)是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机构,受学校校长的直接领导,业务上接受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管理和指导。 第三条以有利于有利于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规范办学,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工作宗旨。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立足教育教学实际,服务教育教学实践”为原则,开展本校的教科研工作。 第四条学校加强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倡导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发挥教师主动性,不断创新进取,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管理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第五条学校教科室是负责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部门,在校长和分管校长的领导下负责全校科研的具体管理工作。学校教科室成员由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或学校领导组成。以教研组为科研工作基层小组,教研组长为科研小组组长,教师全员参加。 第六条学校教科研工作接受市教科所、县教科所等部门的业务指导。学校教室所根据工作需要,到高校或科研机构聘请相关的专家或教授作为学校科研顾问,对学校的科研工作提供指导和建议,参与对学校科研课题的立项、教科研成果评选(如教师教育教学案例评选)、教师教科研成绩的评定等工作。 第七条学校教科室的主要职能包括: 1.营建学校的科研氛围,树立教职工“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专业意识。

2.制定本校教育科研工作规划、年度计划及课题管理办法; 3.开展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计划管理、制度管理、队伍管理、过程管理、成果管理、档案管理、经费管理。 4.为学校重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提供决策咨询,并会同有关处室或教研组共同研究和制定实施计划。对各学科教学改革计划提供指导、建议,协助各教研组或个人实施计划、总结和推广教改经验。 5.制定教科研成果登记制度、奖励制度和建立教师教科研业务档案,对学校集体和个人的教科研活动进行归口管理,及时汇总,形成第一手资料;评定教师年度教科研成绩。 6.负责校级教科研课题的立项评审、组织实施和鉴定工作。负责或协助县级、市级和国家级课题的立项申报、组织实施和成果总结工作。负责教科研成果的交流、推广工作。 7、指导组织全校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积极申报县、市、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积极组织、指导、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各级教育科研成果评选。 8.加强与市、县各级教科研部门的联系,负责校际教科研交流工作,组织与兄弟学校的教育科研交流活动,提高学校的科研交流、对话能力。 7.负责学校教科研专项基金的使用和管理。 8.提高科研服务意识。努力发展并健全学校教科研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编撰工作。及时向有关课题组提供最新科研动态与情报检索,为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提供咨询和指导。积极创办与教科研相关的学术论坛,多渠道、全方位提供有关教科研信息,扩大教师视野。

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为了了解我市中学科研工作现状,促进我市中学教育科研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珲春市教科所历时一个多月对全市中学教育科研工作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活动的重点是“十二五”期间省、州、市级课题立项以来的开展情况,逐一进行了检查,本次调研活动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调研基层学校的科研工作:一是查看科研材料;二是听取学校课题中期检查报告;三是座谈;四是集中反馈。通过本次调研,了解了各中学科研工作的基本状况,掌握了各级课题实验的进展情况,为我市下一步促进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取得的成绩 1. 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完善了各项制度。在调研中,我们看到我市各基层学校的科研工作正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上来。大部分学校都把“科研兴校”作为学校发展的举措,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了科研管理体系,做到责任明确、渠道畅通,保证科研工作科学、有序地运行。如,珲春四小在课题研究中进一步完善《课题管理办法》、《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制度。学校根据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情况和取得的成果,在教师考评中加分,以此来促进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珲春五中为加强课题研究工作先后出台

了《学校“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学校“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细则》、《学校教育科研办公室工作规程》,编辑出版了《学校“十二五”教育科研管理手册》、《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汇编》等;珲春一实验重新修订《科研奖惩制度》、《子课题管理制度》以及《小课题指南》,并发放到每位教师手中,要求教师们采用个人或团队的方式确立自己的小课题,做到了人人有课题;珲春六中为保障“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研修工作顺利开展,成立学校“自主学习”课题研修组,校长任组长,负责整个研究的宏观决策。教导处下设5个研修小组,由学校中层领导担任,分别负责各学科具体研修工作,形成了“校长→外聘导师组→教导处→各教研组→各备课组→教师”的纵向研修管理体系。学校还制定《教科研工作管理条例》、《课题管理制度》、《教学奖励办法》等制度。 2. “科研兴校”意识逐步增强。大部分学校、教师,已经明确认识到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竭动力。通过教育科研来进行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大部分校长的共识。许多学校校长对科研工作认识深刻,真正把教育科研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抓紧抓实。各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来激发教师的进取心,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引导教师把精力和时间都用在搞教育教学研究上,引导教师走上一条成才之路。 3. 注重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主体,它直接关系到教科研工作的成败。近三年来,我市各中小学、幼儿园围绕我市的主课题《“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教学研究》,从多角度、多层

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

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 来源:岁月联盟作者:马歆卉时间:2010-06-28 摘要:根据科研项目的立项审批、研发实施和评价等三个阶段,概述了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重点论述了科研项目研发实施阶段的质量、进度和成本三要素的管理控制。 关键词: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 1 立项审批阶段 此阶段是项目管理的关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组织和评审项目建议书、组织项目可行性论证和签订项目合同或委托书。 一般科研项目立项程序为:先由研究单位组织评审本单位提出的重大科研项目建议,进行仔细筛选;对通过评审和可行性论证的项目进行确定项目立项;最后由项目主持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签订合同。 科研项目评审的主要原则和标准:一般来说,评审选择科研项目时要遵循创新性、可行性、可用性、合理性等原则。在具体的评选中应掌握的主要标准是:科研项目是否得当,所选课题是否有针对性,目标的确定是否合理等。 我国目前在科研项目的立项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科研项目创新性不足;研究基础薄弱,前期研究积累不足和研究条件欠缺;项目组成员结构不合理,研究量有待加强;现在的科研体制与机制制约科研项目申报质量的提高等。 2 科研项目研发实施阶段的管理 科研项目的研发实施阶段,主要是指科研项目立项后组织实施直至科研成果验收前这一阶段。此阶段是科研项目全过程的重点和核心。这一阶段包括科研项目的开展和控制两个方面。项目中标后,项目负责人就要按照项目任务书确定的时间、步骤、技术路线等内容组织实施。此阶段,科研院所项目管理工作的内容更加繁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课题开展过程中,提供课题任务书或项目合同书中确定的对项目的各种支持条件,对所依托的项目或子项目进行成本核算,对其一切经费开支进行监督,负责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和核算,审批大型仪器设备支出、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用支出、管理费用支出、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等。二是对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进行检查监督和控制,建立起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反馈于监督检查机制,了解执行情况,及时反馈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 科研项目研发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保证科研项目的质量、成本和进度达到最优化,同时尽量减少项目失败的风险而采取各种措施。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控制最主要的要素,同时也是科研项目目标考核的基本要素和过程控制管理的重点。以下分别就这三方面的内容在科研项目中如何管理加以论述。 2.1 科研项目的质量管理 科研项目是非程序化的创造性劳动,其管理过程是在一般项目管理过程的基础上,结合科研项目的特点,以管理过程为基础进行质量控制。主要目的就是要

学校科研管理工作汇报材料

学校科研管理工作汇报材料

学校科研管理工作汇告 工农中心学校 2012年12月4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代表我校全体教师对各位前来我校进行“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结题验收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 我校在教育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认真贯彻“铁力市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星火计划”实施方案,紧紧围绕铁力市教育科研的工作任务,坚持以“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为目标,以课题研究为主体,立足课堂教学,扎实有效的开展了教育科研工作。今年年初,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围绕教育局提出的“教育科研星火计划”,我们学校最初确定的七个课题研究计划,随着大家对星火计划的进一步学习理解,对教育局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之后,我们研究决定想放弃三个课题的研究,剩下四个课题。大家清晰的认识到星火计划提出的要求不同与以往的课题研究,是要我们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地进行研究,而不是凑几个材料就结题的情况。到了6月份的时候,随着这个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不断地产生一个又一个的细节问题。这个时候让大家更深层次地体会到课题研究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需要我们实实在在去研究,也让大家尝到了通过行动研究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快乐与喜悦。于是,我们就决定今年就研究这一个课题,其余全部坎掉。我想,伴随着其他三个课题的陆续夭折,我们老师对待课题行动研究的认识和行动都能脚踏实地了。有的老师说:“今年的课题研究真是落到实处了”。 2011年末,由刘玉君老师主持的伊春级课题《开发农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开始申请立项,今年年初通过立项申请,现在正在研究过

程中,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预计2013年年末结题。这次我们申请结题的课题是《小学课堂教学反馈的有效性研究》,这是我校今年3月份申请立项的铁力市级科研课题,4月份我们收到了铁力市教育局批准的课题立项通知书,被确立为铁力市教育科研重点课题。 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课题进行研究呢?主要是考虑如下几个问题: 1、基于教育局提出的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考虑。 一直以来教育局始终把构建有效课堂教学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无论是教师培训,还是教学研讨,都离不开构建有效课堂教学这个主题。全市各个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和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广大教师也都在千方百计、想尽办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说有效课堂教学是我市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主旋律。 2、基于我校课堂教学现状的考虑。 今年3月初,我(郑亚文校长)刚刚调到这所学校,为了了解学校课堂教学情况,带领学校业务领导和教研员深入班级进行了听课调研,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前我校课堂教学的突出问题,一是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课堂仍然是教师的课堂,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学生始终处在被动学习位置,“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得不到有效落实;二是课堂教学不能面向全体,好学生课堂上表现积极,受到老师关注的多,学困生表现消极,教师关注的少,学生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三是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大多数教师只是凭经验、凭感觉、凭学生的作业。课堂上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及时矫正。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寻找有效的方法进行解决。

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所(简称教科所)是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机构,受学校校长(分管校长)的直接领导,业务上接受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管理和指导。 第三条以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教科所工作宗旨。遵循“立足教育教学实际,服务教育教学实践”的原则开展本校的教科研工作。 第四条学校加强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倡导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管理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第五条学校教科所是负责学校教育科研的中层管理部门,在校长或分管校长的领导下负责全校科研的具体管理工作。学校教科所成员由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或学校领导组成。以学科组为科研工作基层小组,学科组长为科研小组组长,全员参加。 第六条学校教科研工作接受市教科院、教科所、区教科所等部门的业务指导。学校教科所根据工作需要到高校或科研机构聘请相关的专家或教授作为学校科研顾问,对学校的科研工作提供指导和建议。教科所聘请校内外具有科研专长的老师作为教科所的“科研指导小组”成员,参与对学校科研课题的立项、教科研成果评选(如教师教育教学案例评选)、教师教科研成绩的评定等工作。 第七条学校教科所的主要职能包括: 1.营建学校的科研氛围,树立教职工“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专业意识;制定本校教育科研工作规划、年度计划及课题管理办法;开展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计划管理、制度管理、队伍管理、过程管理、成果管理、档案管理、经费管理。 2.为学校重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提供决策咨询,并会同有关处室或教研组共同研究和制定实施计划。对各学科教学改革计划提供指导、建议,协助各教研组或个人实施计划、总结和推广教改经验。 3.制定教科研成果登记制度、奖励制度和建立教师教科研业务档案,对学校集体和个人的教科研活动进行归口管理,及时汇总,形成第一手资料;评定教师年度教科研成绩。 4.负责校级教科研课题的立项评审、组织实施和鉴定工作。负责或协助区级、市级和国家级课题的立项申报、组织实施和成果总结工作。负责教科研成果的交流、推广工作。 5.指导组织全校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积极申报区、市、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积极组织、指导、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各级教育科研成果评选。 6.加强与市、区各级教科研部门的联系,负责校际教科研交流工作,组织与兄弟学校的教育科研交流活动,提高学校的科研交流、对话能力。 7.负责学校教科研专项基金的使用和管理。 8.提高科研服务意识。努力发展并健全学校教科研情报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编撰工作。及时向有关课题组提供最新科研动态与情报检索,为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提供咨询和指导。积极创办与教科研相关的学术论坛,多渠道、全方位提供有关教科研信息,扩大教师视野。 9.加强科研培训,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通过讲座、研讨等形式举办科研培训,不定期地聘请全上海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教育科研带头人来学校做现场报告,交流经验与想法。依托高校举办各类不同档期的专业进修班,组织教师进行专题考察学习。 10.高质量办好校刊《教育创新研究》。 第三章科研课题的组织管理 第八条学校的课题立项立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紧跟国家、市、区有关科研动态。确立课题必须从日常教育教学实际、理论热点问题思考、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教育部门的科研规划或课题指南、教育期刊的征稿启事或选题要点出发,规范填写“文来中学教育科研项目申报表”,然后,再向上一级单位申报立项;校本课题先上报到教研组组长处,审定后交学校教科所。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一、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科研认识:搞科研太虚,听评课太滥,写论文太假(工作太痛苦) (1)科研的价值:能不能真正起到改进教学的作用? ----只有真正做了你才能知道啊。 (2)科研的结果:科研是不是就是写论文? ----开花不结果是狂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3)科研的条件: A、缺乏氛围与机制:领导不够重视,评价体制改革不到位等。 ----当一切条件都成熟的时候就没有必要搞科研了。科研就是在夹缝中生存的。 B、缺少时间与精力:负担太重,杂事太多,家务更多。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挤就会有的。工作中首先要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儿,然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最高境界是把应该做的事儿当作喜欢做的事儿。 C、缺少合作机会:同事兴趣、态度不一致,相互推诿责任等。 ----首先摆正自己的态度,只要是真正把教育当作事业(而不是当作职业)来做的人会相互合作的。 D、缺乏相关资料:缺少科研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等理论资料和信息。 ----有限的资料充分利用,自己出资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E、缺乏专家的指导:专家指导太少,研究不能够深入等。 ----在听专家的学术报告时与专家进行心灵的勾通,在阅读科研书籍报刊时与专家进行心灵勾通,通过网络与专家进行心灵勾通。 (4)科研的形式:形式主义严重,虚假现象太多,研究的实效性太差。----科研离不开一定的形式,在科研的过程中体现科研的价值,让形式主义为我所用。 2、科研能力:心有余而力不足,总认为自己的能力不适合搞科研 (1)科研理论水平不高:理论知识不系统,不会运用到课堂教学或课题研究中去----学会读书与积累,勇于尝试与实验。

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一、总则 为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水平,加强对企业科研项目的管理,使***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科技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二、科研项目管理 (一)目的: 科研项目管理是指课题从立项论证、组织实施、结题验收等过程的全程管理。其目的是使企业科研项目实行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保证科研计划圆满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提高竞争力。(二)科研项目种类 1、国家、省、市级立项项目; 2、横向委托与合作项目; 3、企业科研开发项目; 4、其他项目或课题。 (三)科研项目的立项 1.企业将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科研开发项目立项指南,确定重点支持的研究方向。 1.1 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由企业研发中心统一组织,项目的选题根据各类计划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由企业确定并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申报。研发中心代表企业对外申报项目。 1.2 横向委托与合作的项目,如果研究内容达到企业科研开发项目水平的,由项目承担单位要求,经企业批准,可以列为企业科研开发项目。 1.3 企业科研开发项目,是企业科研、开发项目的主体,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市场前景、项目所处的研究阶段、对企业发展的意义等,将企业科研开发项目分为三个级别:企业科研项目、企业开发项目、企业工作或预研项目。 2.申报科研项目按以下程序进行: 2.1 申报项目应填写《***企业科研开发项目立项申请书》,报研发中心。立项申请书需写明:(1)项目名称;(2)立项目的;(3)项目的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4)简要的工艺流程图、设备原理图及

相关说明和关键技术介绍;(5)项目的考核指标;(6)项目进度计划及阶段目标;(7)项目经费预算:(8)主要参加人员等内容。 2.2 研发中心对提交的立项申请书进行形式审查。 2.3 企业主管总工程师对所有提交的立项申请书进行技术审查。 2.4 企业项目管理委员会在听取项目申报人对项目的介绍后,根据企业的发展对项目进行审查,形成意见,明确建议立项的项目、暂缓立项的项目以及不予立项的项目,报企业分管领导最终审查。 2.5 企业分管领导根据企业项目管理委员会审查意见,确定具体的立项项目、项目级别、保密事项、并确定科研经费,报企业总经理审定批准。 2.6 经批准立项的项目,由研发中心向各项目组下达《技术管理》通知,项目正式立项。 (四)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 3.1 为保证科研开发计划的严肃性,科研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项目负责人应按照项目内容和进度要求完成科研任务并及时做好结题工作。 3.2 项目的研究内容不得随意改变。如因特殊情况拟局部变更内容的,项目负责人应提出书面报告;未经批准而变更研究内容的,按未完成处理。 3.3 项目负责人一般不得随意更换。因特殊情况(如病休、调动、离职等)离开该项目研究工作半年以内者,要确定临时负责人并在研究开发中心备案。如时间超过半年或有其他原因需更换项目负责人的,须报企业研发中心批准,其中国家、省、市计划项目由研发中心报项目下达部门审批。如无合适人选更换则按中止项目办理,并按规定追回剩余经费。 3.4 研究计划执行过程中,项目负责人每年年末须编写项目年度工作总结,并提出下一年度的研究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报研发中心。 3.5 科研项目应按时完成。因故需要延长时间的,项目负责人应在结题期限前一个月提出并提交《科研项目延期申请报告》,报研发中心批准,其中国家、省、市计划项目由研发中心报主管部门批准。 3.6 因故须中止的科研项目,应按《国家计划项目合同》或《科研开发项目合同》明确的有关条款规定办理中止手续。 3.7 研发中心对企业的在研项目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抽查,及时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年末,对研究开发项目进行总结,并对各部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