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签上 签 第二签下 签

第一签上   签                     第二签下   签
第一签上   签                     第二签下   签

第一签

第二签

下 签

天开地辟结良缘

日吉时良万事全

鲸鱼未化守江湖

未许升腾离碧波

若得此签非小可 人行中正帝王宣

异日峥嵘身变态

从教一跃禹门过

第三签

第四签

上 签

冲风冒南去还归 役役劳身似燕儿

菱花镜破复重圆

自此门闾重改换

衔得泥来成叠后 到头叠坏复成泥

女再求夫男再婚

更添福棱与儿孙

第五签

第六签

中 签

一锄掘地要求泉 努力求之得最先

投身岩下饲於菟

须是还他大丈夫

无意俄然遇知己 相逢携手上青天

舍己也应难再得

通行天下此人无

第七签

第八签

上 签

奔波役役重重险 带水拖泥又渡山

岁寒松柏古栽培

雨雪风霜总不摧

更虑他方求别用 千山万水未能还

异日必当成大用

功名作个栋梁材

第九签

第十签

中 签

劳君问我心中事 此意偏宜说向公

椟蔽无价宝和珍

只管他乡外处寻

一片灵台明以镜 恰如明月正当空

好似将灯来觅火

不如安静莫劳心

第十一签 上

第十二签 上

欲求好事喜非常

争奈姻婚只暂忙

时临否极泰当来

抖擞从君出暗埃

毕竟到头成好事 贵人接引贵人乡

若遇卯寅佳信至 管教立志事和谐

第十三签 中

签 第十四签 中

自小生身富贵家

眼前万事总奢华 宛如仙鹤出樊笼

脱却羁縻处处通

要君赐受金鱼袋 四海传名足可夸

南北东西无障碍

任君直上九霄中

第十五签

第十六签

触人口气最难吞

忽有灾危祸到门

攒眉思虑暂时开

尺尺云开见日来

卵破巢空无宿处

深为稳便把心存

宛似污泥中片玉

良工一举出尘埃

第十七签

第十八签

莫听闲言与是非

晨昏只好念阿弥

金乌西坠兔东临

日夜循环恒古今

若将妄语为真实

画饼如何疗得饥

僧道得之无不利

工商农士各开心

第十九签

第二十签

急水滩头放艇时

狂风作浪欲何为

当春久雨喜初晴

玉兔金乌渐渐明

待他浪静风停后

稳载船归过不危

旧事已成新事遂

看看一跳入蓬瀛

第二十一签

第二十二签

阴阳道合总由天

女嫁男婚岂偶然

四郊田亩皆枯竭

久旱俄然三日霖

但看龙蛇堪运动

熊罢什梦喜团圆

花果草芽俱润泽

始知一雨值千金

第二十三签

第二十四签

欲攀仙桂蟾宫去

岂虑天门不开放

不成邻里不成家

水泡痴人似落花

谋望一般音信好

高人自送岭头来

若问君恩难得力

到头毕竟事如麻

第二十五签

第二十六签 中

过了忧危第几重

从今再历永无凶

上下传来事总虚

天边接得一封书

宽心自有宽心计

得遇高人护圣功

书中许我功名事

直待终时亦是无

第二十七签 中

签 第二十八签 中

一谋一用一番机

虑后疑前不敢为 东方月上正婵娟

顷刻云遮月半边

时至自然逢责助 银墙铁壁好安居

莫道圆时还又缺 须教缺处复重圆

第二十九签

第三十 签

宝剑光芒出匣时

匣中应不被尘欺

劝君切莫向他求

似鹤飞来暗箭技

贵人亲手提携起

尽可防身更勿疑

若去采薪蛇伏草

恐遭毒手也堪忧

第三十一签

第三十二签

清闲无事静处坐

饥时吃饭困时卧

渺渺前途事可疑

石中藏玉有谁知

放下身心不用忙

必定不遭殃与祸

一朝良匠分明剖

始觉其中碧玉奇

第三十三签

第三十四签

石藏美玉在中心

得指何须向外寻

出人行藏礼义恭

言必忠良听入聪

直得高人来剖析

恰如灵雨涤烦襟

心下了然俱洞澈

光明如日正当空

第三十五签

第三十六签

衣冠重整旧宿风

道是无功却有功

目前病讼不须忧

实地资财尽可求

扫却当途荆棘碍

三人共议事相同

恰好繁猿今脱锁

得归仙洞去来游

第三十七签

第三十八签

欲问身心运泰时

风中灯烛不相宜

镜月当空出匣时

刹那云雾暗迷离

争如收拾深堂坐

庶免光摇静处期

宽心守时浮云散

更改相宜可望为期

第三十九签

第四十签 中

天边消息应难问

切莫私心强望求

红轮西坠兔东升

阴长阳消是两形

若把石头磨作镜 精神枉费一时休

若是女人占此卦

增添福禄称心情

第四十一签 中

签 第四十二签 上

无限好事君须记

恰如认贼作为子 君垂恩泽润无边

覆祷祈穰没党偏

莫贪眼下有些甜 可虑他时还受苦

一切有情皆受用

均沾乐利得周全

第四十三签

第四十四签

天地交泰万物新

自形自色自怡神

棋逢敌手要藏机

黑白盘中未决时

森罗万象皆精彩

事事合谐得称人

到底欲知谁胜负

须教先著相机宜

第四十五签

第四十六签

温柔自是胜强刚

行善于门大吉昌

劝君耐守旧生涯

把定身心莫听邪

若是有人占此卦

宛如正渴遇琼浆

直待有人轻著力

满园枯木再开花

第四十七签

第四十八签

锦上添花色更鲜

运来禄马喜双全

昆鸟秋光化作鹏

翱翔得意尽飞腾

时人莫讶功名晚

一举登科四海传

直冲万里云霄外

任是诸禽总不能

第四十九签 中 签

第五十 签 中

天寒地冻水成冰,何须贪各取功名

五湖四海任君行

高挂帆蓬自在撑

只好守己静处坐,

待湿兴变自然明

若得顺风随即至

满船宝贝喜层层

第五十一签

第五十二签 中

夏日初临日正长

人皆愁恼热非常

水中捉月费功夫

费尽功夫却又无

天公也解诸人意 故遣薰风特送凉

莫说闲言并乱语

枉劳心力强身孤

第五十三签

第五十四签 下

夏日初临日正长

人皆愁恼热非常

梦中得宝醒来无

应说巫山只是虚

天公也解诸人意 故遣薰风特送凉

苦问婚姻并病讼

别寻生路得相宜

第五十五签 中

签 第五十六签 中

相传罔替子孙贤

衣禄丰盈富在天

涧小石粗流水响

力劳撑驾恐损伤

金马玉堂人快乐 饥时吃饭困时眠

路须指出前江去 风静潮平尽不妨

第五十七签

第五十八签

闻是闻非风过耳

好衣好禄日当空

忠言善语君须记

莫向他方求别艺

君须记取他年事

汝意还同我意同

劝君安守旧生涯

除却有余都不是

第五十九签 中 签

第六十 签

直上重楼去藏身

四围荆棘绕为林

抱薪救火火增烟

烧却三千及大千

天高君命长和短

得一番成失二人

若问营谋恲出入

不如收拾莫忧燃

第六十一签 中

第六十二签

日上吟诗月下歌

逢场作戏笑呵呵

晨昏全赖佛扶持

虽是逢危不见危

相逢会处难藏隐

喝采齐声嗹哩罗

若得贵人来接引

此时福禄自相随

第六十三签

第六十四签

昔日行船失了针

今朝依旧海中寻

譬若金鳞放碧漪

暗遭罗网四边围

若还寻得原针在

也费功夫也费心

思量无计翻身出

命到泉关苦独悲

第六十五签

第六十六签

眼前欢喜未为欢

危不危兮安不安

路险马行人去远

失群羊困虎相当

割肉成疮因甚事 不如守旧得安全

危难船过风翻浪

春暮花残天降藉

第六十七签

第六十八签 中

一条金秤等君情

无减无增无重轻

门庭清吉梦祯祥

积善于门大吉昌

为是平生心正直

文章不识义皆明

讼理婚成蚕又熟

病逢良药得安康

第六十九签 中

签 第七十 签 下

冬来岭上一枝梅

叶落枯枝总不摧 朝朝役役恰如蜂

飞来飞去西复东

探得阳春消息近 依然还我作花魁

春暮花残无觅处 此身不恋旧丛中

第七十一签

第七十二签

谁知爱宠遇强徒

女子当年嫁二夫

弄蜂须要求他蜜

只怕遭他尾上针

自是一弓施两箭

骑龙跨马上安居

虽是眼前有异路

暗里深藏荆棘林

第七十三签

第七十四签

春雷震起蛰中虫

脱却凡尘出旧墉

佣飞野鹤自投笼

欲举鹏霄落陷中

忽过风云交际处

自然变化得成龙

南北东西浑障碍

此身憔悴恨无穷

第七十五签

第七十六签

宛如抱虎过山前

战战竞竞胆碎寒

鱼龙混杂意和同

耐守寒潭未济中

幸得山前逢妙手

方能保得一身安

不觉一朝头角耸

禹门一跳到天宫

第七十七签

第七十八签 上

梦中说梦获多财

身外浮名总莫猜

冷水来浇白雪洋

不寒不热自温凉

水远山遥难信定

贵人一指笑颜开

要行天下无他事

惟有中藏一艺强

第七十九签

签 第八十 签 上

虚空结愿结人终

保得人安愿未还

直上高山去学仙

岂知一旦帝王宣

得兔忘蹄真绝迹 敢将初誓谩轻瞒

青天白日常明照

志在声名四海传

第八十一签

签 第八十二签 中 签

庭前叶落暮秋时

行客奔程势若飞

炎炎烈火焰连天,焰里还生一朵莲

谢得天公轻著力 顺风相送宝船归

到底得成终不害,依然生叶长根枝

第八十三签 中

签 第八十四签 下

譬若初三四五蟾

半无半有未完全 因名丧德不和同

切忌忙中变作凶

须教十五良宵夜 到处清光到处圆

醉后不知何处去 青松影里睡朦胧

第八十五签

第八十六签

重开山后藏前事

万宝园中可再团

春来花发映阳台

万里舟行进宝来

醉咏新诗添逸兴

贵人接引上云衢

跃过禹门三级浪

恰如平地一声雷

第八十七签

第八十八签

人行半岭日衔山

峻险崎岩未可攀

木雕一虎在山林

远望威容意不禁

仰望上天垂护佑

此身犹在太虚间

縰说不妨终可畏

此身如人大江心

第八十九签

第九十签

上 签

出人营谋大吉昌

无瑕玉在石中藏

忽朝一信下天墀

宝贝船装满载归

如今幸得高人指

获宝从心喜不常

若问前程成底事

始终应得贵人提

第九十一签

第九十二签

好把悉眉须展开

大才大用荐将来

经商得利称心怀

福禄荣华倍获财

一条大路平如掌

凡有施为总称怀

若问进身谋望事

秀才一举状元回

第九十三签

第九十四签

鸾凤翎毛雨压垂

此时应被雀轻欺

小人君子别贤愚

事有差讹合是非

忽朝一日云霄霁

依旧还教振羽衣

琴遇知音当鼓操

争如定静得便宜

第九十五签

第九十六签 上

事业功勤暮与朝

荣华物态不胜饶

巍巍宝塔不寻常

八面玲珑尽放光

报君记取金鸡斗 福禄声名价自超

劝汝志心勤顶礼 天龙拥护降千祥

第九十七签

签 第九十八签 下

园林月色摇疏影

恍若铺成满地琼

经商出入事迟疑

恐惹闲愁与是非

几度儿童来收拾 岂知收拾总无成

如鸟飞投罗网陷 相看能有几人知

第九十九签 下

签 第一百 签 下

等闲骑马著鞭来

半有忧危半有财 欲就东兮欲就西

逢人说事转痴迷

似火方烧头上屋 天教一雨荡殃灾

登山不见神仙面 莫若归休更勿提

五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第二课时评课稿

五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第二课时评课稿Fifth grade mathematics volume 1 finding rul es lesson evaluation draft in the second class

五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第二课时评课稿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 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 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导读]肖老师在课堂上,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上台 汇报探索成果时,学生首先是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肖 老师就加以赞赏,并根据学生的口述画出图,让学生结合图发现 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肖老师又结合“试一试” 中20只兔子,再联系图形与 一、肖老师这节课有两个亮点: 1、课前练习层次性强,学生接受新知迎刃而解。 教材中例2的的情境图只为学生提供了“每2只兔为一组, 每组中有1只灰兔、2只白兔……”这样一句导语。由于这一个班的学生通过预习只是对知识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即读一读教材,算一算得数,对教材提出的问题、导语、算式、提示等不懂得去 深入地探究,读得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肖老师在课的一开始就 用抢答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唤醒,抢答题又是由易到深、层 次性强的,逐步步向例2的题型,让学生从已有的预习中掌握的 知识里,慢慢走进新的例题,学生接受新知迎刃而解。

二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测试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填空 1.先圈一圈,再填空。 (1) 11棵,每2棵一份,分成了()份,还剩()棵。 11÷2=□(份)……□(棵) (2) 13块,平均分成4份,每份()块,还剩()块。 13÷4=□(块)……□(块) (3) 14只小鸭,每()只一份,有()份,还剩()只。 15÷□=□(份)……□(只) 14只小鸭,平均分成()份,每份有()只,还剩()只。 15÷□=□(只)……□(只) 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 )。 3.算式24÷7=3……3中,除数是( ),商是( ),余数是( )。 4.一个数除以9,如果有余数,余数可能是( ),其中最大的余数是( ),最小的余数是( )。 5.在5与1的和、差、积、商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6.一个星期有7天,五月份有31天,有( )个星期余( )天。 7、()÷()=()……6 除数最小应是(),把算式补充完整。 8、()÷ 5= ()…… ()余数最大应是(),把算式补充完整。 9、19根小棒可以摆()个小正方形,还剩()根。 10、有31个乒乓球,要装在5个盒子里,每个盒子的个数一样多,每个盒子装()个,还剩()个。

二、判断对错。 1、28÷5=5 (3) 2、如果△÷6=○……□,那么□最大应是5。() 3、9×()<68,括号里最大能填 8。 ( ) 4、( ) ÷8=4……3,()里应填35。() 5、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要比余数小。() 6、从40里面连续去6,6次正好去完。() 三.选一选。 1.余数是4的算式有( )。 A.36÷8 B.10÷4 C.18-14 D.32÷7 2.一辆游览观光车限载8人,我们班有45人。可以坐满()辆车,至少需要()辆车。 A.5辆 B.6辆 C.4辆 3.每种机动游戏4元,东东带了33元,最多可以玩多少种游戏?() A.5种游戏 B.6种游戏 C.8种 D.7种 四、用竖式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7×8=34÷7=74÷9=48÷6 =23÷3=17÷6= 54÷9=19÷2=24÷5=63÷7 =82÷9=77÷8= 730-30= 240+6= 560+300= 7300-7000= 700+80= 200+800= 900-200= 560+300= 70+80= 1300+2500= 500+6000= 3600-2300= 1400-700= 40+1200= 360-80= 2. 用竖式计算: 23÷3= 50-36= 67÷9=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 第二课时》教案

图形与数字的变化规律 教材第86页内容。 1.通过观察、拼摆,由图形的变化规律探讨出数字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 1.引导学生发现图形数量的变化规律。 2.掌握数字的变化规律。 投影、小棒、学具卡片等。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找规律,发现规律。 (从图形中去看形状的变化、数量的变化,发现规律) 1.教学例2。 投影出示例2彩图,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仔细观察这些物体,是从什么变化形成规律的。(从数量的变化形成规律) (1)第一组:用碗摆的。 课件显示: 碗的个数是怎样变化的?(碗的个数是2、3、2、3……这样变化的) 观察数字的变化规律。 观察图下面的数字,发现是按2、3、2、3……这样的规律变化的。

板书: (2)第二组:母鸡和小鸡图。 课件显示: (这一组是按1只母鸡、3只小鸡的顺序排列的。从数量上形成了一定的规律,是按1、3、1、3……的规律变化的) 板书: 2.教材第86页“做一做”第1题。 观察这些图形,你也用学具卡片来摆一摆。 学生动手摆图形。 让学生说一说图形的变化规律。 用小棒摆的图形。 (用小棒摆的是按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这样的规律排列的) 图形是从什么变化形成规律的?(从形状的变化形成规律) 观察发现数字的变化规律。 观察所摆的小棒图。问学生: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分别用几根小棒? (摆1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摆1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 板书: 4 3 4 3 4 3 小棒的根数是怎样变化的?(小棒的根数是按4、3、4、3……这样变化的) 1.教材第86“做一做”第2题。 2.练习二十第3题。 3.画一画,填一填。 “?”处应填什么图形?

二年级下册《找规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找规律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课本第116页例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字的排列规律。 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并能合理、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问题解决:让学生发现、探究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很好地实现从图形变化规律的认识到数字变化规律的认识的过渡。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实物展台、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出示例2与一年级下册第91页例6。 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看出来了吗?(没有) 我再提示一下。(课件出数字) 你发现题目有什么不一样?从数字规律上有什么不一样? 小组讨论。 教师进行小结,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找更复杂的数字规律。 【评析:开门见山,让学生对本节课要做些什么,学些什么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活动过程。】 二、自主探究,寻找规律: 1、基础练习 (1)、按规律画一画。(数轴的规律)

1、3、6、10、()、() 学生独立做题,展示学生答案,个别回答规律。你觉得这题的规律是什么?有谁有不一样的看法吗? 如果后面还有一空,应填几?如果1前面有一个空格,你认为应填几?为什么? 【评析:通过这样的提问,可以让学生更加理解这组数的规律,并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2) 16、15、13、10、__、__ 他的答案对吗?为什么? (3)改书118第6题 2、3、5、8、()、()、…… 他填对了吗?他的规律是什么?有谁有不一样的看法? 小结:在同一题中,规律可能是不一样的,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总能找到正确地规律。 【评析:书本上是“2、3、5、8、12、17、()”,通过改写,给学生提供:“2、3、5、8、()、()、……”这样的开放型教学材料,让学生发散思维,找到不同的规律。每一个学生创造的规律都有可能是不同,但都反映了他们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在这些规律中有高一层次的规律(课堂上没有讲解过的),也有我们学过的规律。每一种规律都是对学生知识水平的真实呈现,同时也生成了我们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在同一题中,规律可能是不一样的,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总能找到正确地规律。】(4)书本118第7题,画珠子。 2、提升练习: (1)两个数列合并(都加4)或规律是加3加1重复 2 5 6 9 10 1 3 1 4 ____ (2) 三、创造规律,巩固新知: 请你编出有规律的一组数字并用喜欢的名字命名。 【评析:这样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己创造规律的机会,使学生不仅掌握了本课的知识技能,而且在他们编排的过程中,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享受到创新的乐趣,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课程标准要求: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理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这一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二、教材的编写意图 本单元是在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虽然学生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和基础,但是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长度单位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为了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课堂教学首先设计了让学生测量身边物体的长,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并能运用。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不同,对长度的认识也较模糊,因此应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例和事物去观察和认识米和厘米。 教学目标: 1.认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和1米=100厘米,并初步认识线段。 2.会用刻度尺量、画物体的长度及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3.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估量物 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单元主要研究问题: 1.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和1米=100厘米,初步认识线段。 2. 会用刻度尺量、画物体的长度及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准备:直尺、米尺、课件 课时分配:6课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找规律找规律 第二课时

图形与数字的变化规律 教材第86页内容. 1、通过观察、拼摆,由图形的变化规律探讨出数字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 1、引导学生发现图形数量的变化规律. 2、掌握数字的变化规律. 投影、小棒、学具卡片等.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找规律,发现规律. (从图形中去看形状的变化、数量的变化,发现规律) 1、教学例2. 投影出示例2彩图,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仔细观察这些物体,是从什么变化形成规律的.(从数量的变化形成规律)

(1)第一组:用碗摆的. 课件显示: 碗的个数是怎样变化的?(碗的个数是2、3、2、3……这样变化的) 观察数字的变化规律. 观察图下面的数字,发现是按2、3、2、3……这样的规律变化的. 板书: (2)第二组:母鸡和小鸡图. 课件显示: (这一组是按1只母鸡、3只小鸡的顺序排列的.从数量上形成了一定的规律,是按1、3、1、3……的规律变化的) 板书: 2、教材第86页“做一做”第1题. 观察这些图形,你也用学具卡片来摆一摆. 学生动手摆图形. 让学生说一说图形的变化规律. 用小棒摆的图形. (用小棒摆的是按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这样的规律排列的) 图形是从什么变化形成规律的?(从形状的变化形成规律) 观察发现数字的变化规律.

观察所摆的小棒图.问学生: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分别用几根小棒? (摆1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摆1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 板书: 4 3 4 3 4 3 小棒的根数是怎样变化的?(小棒的根数是按4、3、4、3……这样变化的) 1、教材第86“做一做”第2题. 2、练习二十第3题. 3、画一画,填一填. “?”处应填什么图形?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画图略67 2、画图略56784 2 3、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学试卷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小学二年级数学科单元检测卷(一) (内容:至练习二完)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20分) 1、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和米,当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作单位,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作单位。 2、笔算两位数加法,首先要()对齐,从()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十就向()位进1。 3、15厘米+8厘米=()厘米400厘米=()米 4、看一看,填一填。 这支回形针长()厘米这支铅笔长()厘米。 5、在括号里填上“米”或“厘米”。 ①一本书厚1()②手掌的宽约8() ③操场长约60()④课桌的高65() ⑤哥哥的身高1()28() 6、在直尺上从0刻度到8刻度是()厘米。 5、数一数下面的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条()条()条()条二、在○里填上“>”“<”或“=”。(12分) 15厘米+12厘米○27米15-5○15-1048○30+18 1米○50厘米18+12○12+1823+32○23+40 三、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8分) 1、1米的木棒和100厘米的铁丝一样长。……………………() 2、长度单位米可以用“cm”来表示。…………………………………………() 3、小明每天上学大约要走30厘米。……………………………………() 2、小红的爸爸身高是170米。…………………………………………()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1、下面三条线中,()是线段。 【①②③】 2、你的椅子大约高()。 【①45厘米②45米③100米】 3、一棵树的高度大约是3()。 【①厘米②米】 四、量一量。(4分) 1、先量出下面每条线段的长度填在右边的括号里,再回答问题。 第一条()厘米 第二条()厘米 ①两条一共有()厘米。②第二条比第一条长()厘米。 五、画一画。(6分)

2018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同步测试 一、下面是明明调查本班学生最喜欢吃的水果,每人选择了一张水果卡片如下: 1.数一数,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水果葡萄苹果菠萝草莓香蕉火龙果人数 2.喜欢吃()的人数最少,有()人。 3.喜欢吃()的人数与()的人数同样多。 4.明明的班级一共有()人。 5.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考查目的: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将收集的数据记录整理到统计表中,呈现出统计结果。 二、下面的统计表记录的是二年级(1)班同学的课余生活情况: 名称 人数 看动画片 13 读课外书 2 打游戏机 18 去户外玩 8 1.二(1)班同学在课余时间喜欢()的人最多。 2.二(1)班同学在课余时间喜欢打游戏机的人数比喜欢读课外书的多()人。3.你在课余时间喜欢()。 4.看了上面的统计表,你有什么发现?想给同学们提那些建议? 三、下面是调查二(2)班学生喜欢的课外书的情况:

1.根据上面的信息填写下面统计表 课外书《宠物小精灵》《少儿百科全书》《奥特曼》 人数 2.喜欢()的学生人数最多,有()人。 3.喜欢《宠物小精灵》的学生人数比喜欢《少儿百科全书》的多()人。 4.喜欢《奥特曼》和《宠物小精灵》的学生人数一共有多少人? 四、调查全班学生最喜欢的一种玩具。 玩具变形金刚美洋洋柯南赛车喜洋洋 人数 1.最喜欢()的人数最多,最喜欢()的人数最少。 2.我喜欢()玩具,喜欢这种玩具的有()人。 3.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4.玩具厂要生产玩具,请你根据调查结果,建议玩具厂多生产哪种玩具,为什么?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同步测试(2) 一、体育课上,老师对二年三班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了统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统计表后回答问题。 运动项目人数跳绳 9 跑步 14 踢毽子 6 篮球 10 1.喜欢()运动项目的人数最多,喜欢()运动项目的人数最少。 2.喜欢跑步的比喜欢跳绳的多()人, 3.二年三班一共有()人。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并解答出来。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数)的教学设计

找规律(数)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页。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正方形卡片。 一、激趣引题 小朋友们,小华在自己的生日时,亲自布置了自己的房间。你们看(电脑出示情景图),漂亮吗?房间中哪些是有规律的?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小朋友们在小华的房间中找到了那么多的规律。看来,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我们今天就继续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先出示情景图,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巩固旧知。] 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a.规律有很多种,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朋友们真聪明,它们都是有一组重复出现的。 b.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看[电脑出示例7的(1)],你能找出这些图形的摆放规律吗? 拿出自己的学具摆一摆,把你找到的规律与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谁来告诉大家这些图形的规律是什么? (电脑出示数字)那么,后面应怎么摆呢? (出示图形与数字)再往后你会摆吗?应摆几个?为什么? c.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找到的规律与我们在小华房间里找到的规律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电脑同时出示房间中的规律和例7的(1)。] 这些图形的排列规律并不是重复出现的,而是依次增加1个图形。 d.我们找到了这组图形的摆放规律。那么,这两组图形的规律大家能找出来吗?[出示例7的(2)、(3)] 四人小组共同用学具摆一摆,比比哪一小组最先找到规律。 哪一小组愿意将你们发现的规律告诉大家?(学生上台讲解,教师配合出示相应的数字与图形。) e.谁知道这三组图形的规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对,它们都是依次增加相同的数。 f.你能创造出一些像这样的规律吗?可以用学具摆,也可以在本子上画。 谁来展示一下你创造出来的规律? 投影器展示,并让学生说出规律。 [在学生明白原来学习规律的特点后,出示新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发现新规律,并找出不同点。然后放手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探究,进一步了解这些规律的共同点。最后设计活动,仿照性地创造规律,巩固新知。] 2.教学例8。 a.大家看,这是小华创造出的规律(电脑出示例8)。 她创造的规律没有图形,只有数,你能找到规律吗?四人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88页例5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巩固已学过的各种规律及找规律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发现的规律与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确定后续或缺失的图形。 2.熟练掌握并运用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起点,方向观察,找到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 1.复习旧知: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前面我们学习了找规律的哪些知识?(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加以引导与整理。) 2.情境创设:看来大家对我们学习的找规律的知识已经基本掌握了,那么,你能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帮助小红解决她遇到的难题呢?(课件呈现例5的手链图。) (二)引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规律——穿珠子。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同时设

置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一)阅读理解:完整呈现例5 1.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让学生与同伴先说一说。 2.你认为在这个题目中,哪个词语最关键? 3.师:对,关键词就是“按规律”,那她是按什么规律来穿的呢?学生可能会说出: (1)这串手链是用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为一组,依次重复穿出来的。 (2)这串手链是用1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1颗黄珠子,为一组,依次重复穿出来的。 对于学生所发现的规律,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规律是从左往右观察得到的。第二种规律是从右往左观察得到的。 3.题目让我们帮小红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手链断了,掉了两颗珠子,问掉的是哪2颗珠子。 (二)分析解答 1.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是什么?那我们能不能利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来解答呢? 2.引导:你从哪边开始看?(左边)所以找到的规律是黄黄蓝为一组重复排列。掉的珠子应该是1颗蓝色的,1颗黄色的。(课件演示,圈一组)3.你还有不同的发现吗?从右边开始看,发现的规律是黄蓝黄为一组重复排列,掉的珠子应该是1颗蓝色的,1颗黄色的。(课件演示,圈一组)

2018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1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小小统计员。(每空1分,共9分 ) 1.数一数,填一填。 图形个数 2.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1)( )最多,( )最少。(2)五种图形一共有()个。(3) 和 的总数比 多( )个。 二、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成功。下面是二(7)班同学收 集的“天宫二号”图片张数的记录情况。(每空1分,共9 分) 第一小组第二小组第三小组第四小组△△△△△△△△ △△ ○○○○○○○ ○○○ √√√√√√ √ 正正正 [来 源:学科网] 1.把他们统计的结果填在下表中。 组别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第四小组 张数2.()小组收集的图片最多,()小组收集的图片最少。 3.( )小组和( )小组收集的图片一样多。 4.二(7)班同学一共收集( )张图片。 三、下面是二(3)班同学出生季节统计情况。(每题2分,共8分)

春夏秋冬正正正正正丅正正正正丅正丅 1.在秋季出生的有()人,比在春季出生的少()人。 2.在春季和冬季出生的共有()人。 3.在秋季出生的比在冬季出生的多()人。 4.在()季出生的比在()季出生的多2人。 四、选一选。(每题8分,共16分) 1.二(1)班2名同学正在统计学校门口10分钟内通过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 种类客车货车面包车小轿车 辆数20153540 (1) ①小轿车②面包车③都有可能 (2) ①小轿车②面包车③都有可能 2.阳光小学举行“最美少年”评选活动,现有三位候选人,下面是同学们的投票 情况。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评()为“最美少年”。 ①陈小东②李伟③张明 (2)投票当天有3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 样?你认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①李伟有可能被评为“最美少年” ②张明有可能被评为“最美少年” ③还是陈小东被评为“最美少年” 五、下面是实验小学环保知识竞赛二~五年级的获奖人数。(3题4分,其余每 空2分,共10分) 代表1人代表2人 1.()获奖人数最多,()获奖人数最少。 2.乐乐也获奖了,他最有可能是()年级的学生。 3.如果每个代表2人,上面的数据该怎么表示,涂一涂。 六、解决问题。(1题18分,其余每题15分,共48分) 1.下面是聪聪调查的班上一部分学生的身高记录。(单位:厘米) 134143138136146150149148 135128138137148149143146 136128135145147147128152 (1)用画“正”字的方法完成下表。 身高(厘米)120-129130-139140-149150-159人数 (2)身高在()厘米的人数最多,身高在()厘米的人数最少。 (3)从统计表中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 2.下面是4个同学调查的本班同学的鞋号情况。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课时探索数线段的规律

9.2 探索数线段的规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96、97页探索数线段的规律 ?教学提示 探索数线段的规律,是在认识了线段,会用字母表示线段等内容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的重点是经历数线段、发现、总结规律并根据规律推测的过程,获得探索的活动经验。难点是有规律的数线段,并用式子表示出来。课堂活动中,要按照教材的设计意图,抓住每个活动的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经历由个别到一般规律的总结过程。发现图形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发展初步的归纳和推理能力;在有规律的数线段,并用式子表示时,学生可能有难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发现线段上的点数与线段条数之间的关系,了解数线段、数图形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数线段、交流数的方法、发现规律以及应用规律的过程,掌握数线段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总结数线段的规律、用规律进行推算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归纳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数线段、发现、总结规律并根据规律推测的过程,获得探索的活动经验。 难点有规律的数线段,并用式子表示出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计数线段空的表格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或计数线段空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探索数线段的规律》。我们先来回忆一下,线段有什么特点? 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线段还可量出长度。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抓住线段的本质特征:两个端点,可以度量,为探索计数线段的条数规律打下基础。 (二)探究新知 1、探索计数线段条数的方法。 (课件出示)数一数,一共有几条线段? 师:上图中有几条线段,你是怎样数出来的?独立数,小组讨论交流。 (预设) 生:以A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AB、AC、AD三条,以B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BC、BD两条,以C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CD一条,共有3+2+1=6(条)。如图: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厘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P2~3及P4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一.切入举偶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玩中学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一庹(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生1:5拃。生2:5拃半。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2找规律第二课时.docx

形与数字的化律 教材第 86 内容。 1.通察、拼,由形的化律探出数字的化律。 2.培养学生的察能力、手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3.激学生探索数学知的趣。 1.引学生形数量的化律。 2.掌握数字的化律。 投影、小棒、学具卡片等。 学生一,怎找律 ,律。 (从形中去看形状的化、数量的化,律 ) 1.教学例 2。 投影出示例 2 彩 ,学生一从上看到了什么。 仔察些物体,是从什么化形成律的。(从数量的化形成律) (1)第一 :用碗的。 件示 : 碗的个数是怎化的?(碗的个数是2、 3、 2、 3??化的 ) 察数字的化律。 察下面的数字,是按2、 3、 2、 3??的律化的。

板 : (2)第二 :母和小。 件示 : (一是按 1 只母、 3 只小的序排列的。从数量上形成了一定的律,是按1、3、 1、3??的律化的 ) 板 : 2.教材第86“做一做”第 1 。 察些形,你也用学具卡片来一。 学生手形。 学生一形的化律。 用小棒的形。 (用小棒的是按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的律排列的) 形是从什么化形成律的?(从形状的化形成律) 察数字的化律。 察所的小棒。学生: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分用几根小棒? ( 1 个正方形用 4 根小棒 , 1 个三角形用 3 根小棒 ) 板 : 4 3 4 3 4 3 小棒的根数是怎化的?(小棒的根数是按4、 3、 4、3??化的 ) 1.教材第 86“做一做”第 2 。 2.二十第 3 。 3.画一画 ,填一填。 “ ?” 填什么形?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画图略67 2.画图略567 8 4 2 3. 思维训练 在每个大长方形内,都有 4 种不同的小图形,它们的大小没变,但是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先看“*”,第一次在左上 ,第二次在右上 ,第三次在右下,也就是每次都按顺时针方向移动一次;再观察其他的三个小图形,规律也是一样的。按这个规律,空格里应填上面的图形。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1、厘米和米 (1)厘米和米是计量长度的单位。厘米可以用“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2)食指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 (3)1米=100厘米 (4)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 (5)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线段 (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有两个端点;③可以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刻度0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 3、长度的判断 可以利用单位和数据相结合或借助参照物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长度。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1、加法 加法的计算方法: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2、减法

减法的计算方法: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一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后再减。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如果有小括号,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4、解决问题 ①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用加法计算。 ②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用减法计算。 ③求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中间量,再把中间量与另一个已知条件联系,求出题中的问题。 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1、角的初步认识 (1)认识角:角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2、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 (1)直角的判定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出发画一条笔直的线;②将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与所画的顶点重合,一条直角边与所画的线重合;③再从这点出发沿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笔直的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3)锐角:锐角比直角小。 (4)钝角:钝角比直角大。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教案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统计的基本知识的。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通过参与有趣的调查活动,使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了解调查的方法,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本单元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调查、记录和整理结果,意在使学生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和记录方法的多样性。学会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使结果易于整理。 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与统计相关的初步知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调查、记录和整理、简单分析数据奠定了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与统计相关的生活场景,只是学生没有发现,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研究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1.让学生经历抽样调查、记录、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 力 1.进一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和统计的必要性。 本单元的两个统计活动是调查学生喜欢的校服颜色和投票决定参加比赛的人选,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调查、收集和整理的过程,特别是学生要自己进行数据的调查记录,体验抽样调查的合理性、记录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获得数据统计的经验。此外,在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或作出推测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统计的意义和必要性。 2.从多种方法中选择优化。 无论是调查方法还是记录数据的方法都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的思维也是灵活多样的,在教学时教师不能强求划一,而是应该从众多的方法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学会自己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调查、记录并整理分析。这一优化过程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 调查、记录和整理1课时

找规律第二课时教后感

找规律第二课时教后感 江东实验小学:李亚君 教材来源: 人教版第四册数学《找规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猜测、实践、验证等活动使学生逐步体验、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的规律。 2、在猜测、实验的过程中不断发散学生的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推 理能力。 3、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不断发散学生的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正方形学具片、圆形学具片 教学主要过程: 一、开展游戏、激发兴趣。 二、开放游戏、探索规律。 三、丰富游戏、巩固提高。 四:用“评价”的方式归纳学生探索规律的方法。 五、小结

教后记: 探索事物中隐含的数量规律,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教材上用红色的数字标出了方块不断增多的数量变化,帮助学生找出方片递增变化中的规律,为学生提供了基本的找规律的方法。 《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才是有效的课堂学习方式。我想,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去找规律,不如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得到深刻体会,让学生摆出来再找规律,又不如让学生通过在不断地猜测、实践、反思的过程中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推理出事物中存在的规律,这样更富有挑战性,前者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去想,而后者中学生却是主动的探索!所以,本节课中,我大胆改变了例2的呈现方式,整个找规律的过程开放而富有挑战性,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产生着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对数学的兴趣都有悄然成长! 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①寓数学学习活动于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之中。 本节课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并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游戏中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②开放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学习“自己的数学”。 例2的教学打破了常规。首先,鼓励学生通过猜测、推理等活动,探索出不同的、属于自己的“规律”,然后在众多合理化的推测中加以选择,并引导学生继续加以探索和发现,使学生逐步感受到开放条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MS-EEPO图文结构(Ⅱ)单元知识汇总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单元: 第一单元总目标:认识余数并经历探索余数的出书关系的过程;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经历有余数除法的试商过程,进一步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单元重点:能掌握除法 关 键 项 知识点经典题型易错题型 内容 1、除法竖式 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 法竖式的计算方法:(1)先写除号; (2)再在除号里面写被除数;(3) 然后在除号的左侧写除数;(4)根 据乘法口诀求出商,并把商写在被 除数上面,商和被除数的个位对齐; (5)然后用除数与商相乘,乘得的 积写在被除数下面,相同数位对齐, 并在除数与商的积的下面画一条横 线;(6)最后用被除数减去除数与 商的积,把减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 面。 2、认识余数 把一个数平均分,如果分到最后有 剩余且不够再分一次,剩余的部分 就是余数;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有余数除法竖式 (1)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2)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 4、试商 (1)有余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一 想二试三乘四减五比。 (2)根据乘法口诀试商后,商与除 例1. 6 18 18 3 例2. 13÷4=3(个)……1(根) “3个”表示搭了3个正方形,余数“1 根”表示还剩1根。 例3、搭一个需要3根火柴棒, 25根火柴棒可以搭几个?还剩 几根? 25÷3=8(个)……1(根) 例4、 2 4 12 16 6 有余数除法竖式中各部分数表示的意义。 错误一:竖式中把商的位置写错。 8 24 24 3 错误二:列竖式时将除数与商的位置写 反。 24÷3=8 3 24 24 8 错误三:余数的单位名称错误。 一件上衣要钉5颗纽扣,有32颗纽扣, 可以钉几件上衣?还剩几颗扣子? 32÷5=6(件)……2(件) 32÷5=6(颗)……2(颗) 32÷5=6(颗)……2(件) 错误四:余数比除数大。 计算:32÷6=4 (8)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2) 姓名学号等第 一、口算。(24分) 54+37= 59+19= 55-47= 53+29= 56-27= 92-59= 98-56= 35+17= 60-38= 36-25= 86-58= 42-16= 72-54= 16+27= 43-27= 63+25= 40-12= 83-56= 76-37= 54-29= 79-64= 98-48= 64+24= 75-55= 二、填表。(14分) 三、不计算,在○里填上“<”“>”或“=”。(9分) 4+24○40+24 30+45○30+25 34+2○2+34 67-7○67-60 54+6○56+4 43+8○45+6 4+52○4+50 60+16○16+60 82-2○82-80 四、连一连,哪两个数加起来是90?(8分) 24 52 65 73 16 43 39 27 63 17 51 66 38 47 25 74 五、算一算。(10分) (1)36+23→()-18→()+46→()-53→()+36→()。(2)75-37→()-16→()+35→()-27→()+43→()。

六、解决问题。(35分) 1. 2. 3.58名学生参加文艺汇演,其中有27名男同学,那么女同学有多少名? 4. (1)小明买一辆小汽车和一架直升机,一共多少元? (2)小丽拿50元去买一个毛绒小狗,应找回多少元? (3)小军买一只毛绒小狗、小帆船和小汽车,一共要花多少元? (4)用90元买一辆小汽车,再买一艘小帆船,还剩下多少钱? 5.小红看了75页书,小明比小红看得多,小丽比小红看得少。①小明最少看了多少页?②小丽最多看了多少页? ①小明:②小丽: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单元简析: 1.教材分析: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2.学情分析: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2)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4.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5.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练习一………………………………………1课时 课题: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教学准备:班班通课件、表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如果学校再次做校服,想请你来做参谋,你们打算选什么颜色呢?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