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nm光刻曝光系统的现状及发展_巩岩

193nm光刻曝光系统的现状及发展_巩岩
193nm光刻曝光系统的现状及发展_巩岩

第1卷 第1期2008年12月 

 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O p t i c s a n dA p p l i e d O p t i c s

V o l .1 N o .1 D e c .2008

收稿日期:2008-04-20;修订日期:2008-07-14.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02专题资助项目.

文章编号 1674-2915(2008)01-0025-11

193n m 光刻曝光系统的现状及发展

巩 岩,张 巍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33)

摘要:投影曝光工艺是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曝光系统的工艺水平已成为衡量微电子制造技术的重要标志。重点介绍了目前193n m 光刻设备曝光系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为提高曝光质量所采用的相关分辨率增强技术;通过分析曝光系统的构成和其中的关键技术,探讨了国内研制相关曝光设备所面临的挑战。

关 键 词:投影光刻;曝光系统;分辨率增强;照明;投影物镜;综述中图分类号:T N 305.7 文献标识码:A

P r e s e n t s t a t u s a n dp r o g r e s s i n 193n m e x p o s u r e

s y s t e m i n l i t h o g r a p h y

G O N GY a n ,Z H A N GW e i

(S t a t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A p p l i e d O p t i c s ,C h a n g c h u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O p t i c s ,F i n e M e c h a n i c s a n d P h y s i c s ,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s ,C h a n g c h u n 130033,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L i t h o g r a p h i c e x p o s u r e i s t h e k e y p r o c e s s i n t h e m a n u f a c t u r e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c i r c u i t ,a n d t h e p e r f o r m -a n c e o f e x p o s u r e s y s t e md e c i d e s t h e l e v e l o f m i c r o e l e c t r o n i c m a n u f a c t u r e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t h i s p a p e r ,t h e p r e s -e n t s t a t u s a n dp r o g r e s s i n 193n m e x p o s u r es y s t e m a r e d e s c r i b e d .T h er e s o l u t i o ne n h a n c e m e n t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w i d e l y u s e d i n 193n m l i t h o g r a p h y ,s u c h a s o f f -a x i s i l l u m i n a t i o n ,p h a s e s h i f t i n g m a s k a n d o p t i c a l p r o x i m i t y c o r r e c t i o n ,a r e a l s o i n t r o d u c e d .

B y s h o w i n g t h e c o m p o s i t i o n a n d k e y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o f t h e e x p o s u r e s y s t e m ,t h e c h a l l e n g e s i n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l i t h o g r a p h y i n s t r u m e n t a r e d i s c u s s e d .

K e y w o r d s :p r o j e c t i o n l i t h o g r a p h y ;e x p o s u r e s y s t e m ;r e s o l u t i o n e n h a n c e m e n t t e c h n o l o g y ;i l l u m i n a t i o n ;p r o j e c -t i o n l e n s ;r e v i e w

1 引 言

作为微电子技术的标志,集成电路(I n t e g r a t e d C i r c u i t ,I C )的发展日新月异。自70年代I C 诞生

至今,短短几十年,经历了从小规模到超大规模和

特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阶段

[1]

,其进步得益于

微电子技术和微细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投影曝光光刻系统是目前微电子领域的主流设备,其曝光工艺是I C 制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艺步骤之

一。它的主要作用是将掩模板上的图形精确复制到硅片上,为下一步进行刻蚀或者离子注入工序做好准备。该工艺成本约为整个硅片制造成本的1/3,耗费时间约占整个硅片工艺时间的40%~60%。

1979年美国G C A公司推出了第一台分步重复投影曝光机,被视为曝光技术的里程碑。1991年美国S V G公司又推出了步进扫描曝光机,它集分步投影曝光机的高分辨率和扫描投影曝光机的大视场、高效率于一身,适合特征宽度<0.25μm 线条的大规模生产。由于光学曝光技术不断创新,步进扫描投影曝光技术不断突破人们预期的光学曝光极限,使之成为当前曝光机采用的主流技术[2,3]。

根据瑞利衍射定理R=k1λ/N A,其中R代表分辨率,k1代表工艺因子,λ代表工作波长,N A代表光学系统数值孔径。为了提高分辨率,光学曝光系统的波长λ不断缩小,从436n m、365n m的近紫外(N U V)进入到248n m、193n m的深紫外(D U V)。全球生产光学光刻机的3大巨头A S M L、N i k o n和C a n o n公司均在2003年以前推出了商业化的193n mA r F步进扫描曝光机,如2001年,A S M L推出的P A S5500/900型,N A为0.45~0.60,分辨率为150~130n m;N i k o n公司的N S R-S203A型,N A为0.68,分辨率为150n m;C a n o n 公司的F P A-5000A S1型,N A为0.60,分辨率为130n m。另外,A S M L和C a n o n于2002年分别推出的P A S5500/1100型和F P A-5000A S3型,N A均为0.75,分辨率分别可达到90~75n m和100 n m。目前,193n mA r F步进扫描光刻机已成为90 n m节点的主流设备。在此基础上,通过浸液技术的引入,193n m步进扫描光刻机已被进一步延伸至更高的节点目标。国际半导体协会(I T R S)在2003版的《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4]中,增加了一个提高光刻分辨率的可能解决方案—浸液式光刻(I m m e r s i o n l i t h o g r a p h y)。2004年12月,《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编委会又对《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进行了修订,把193n m光刻(非浸液式)扩展到90n m节点,并且撤消了离子投影光刻和近接X射线光刻。而在2005年的蓝图中,浸液式光刻继续着其既有的发展态势,成为2007年达到65n m、2010年达到45n m、2013年达到32 n m和2016年达到22n m节点的关键技术。

193n m光刻机包括高性能准分子激光器、高精度工件台、双波长干涉仪和大数值孔径曝光系统等几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关键部件设计和制造涉及到应用光学、精密机械及控制、精密环控等诸多领域的技术和工艺。本文重点介绍193n m光刻技术中的关键之一—曝光系统的发展现状,以及与曝光系统相关的光刻分辨率的提高技术;通过分析曝光系统的构成和其关键技术,探讨国内研制相关曝光设备所面临的挑战。

2 193n m光刻现状及浸液式光刻技术

2002年以前,业界普遍认为193n m光刻无法延伸到65n m节点,但浸液式光刻技术的发展为其带来了转机。通过曝光波长的不断减小和数值孔径的不断增大,以及各种分辨率增强技术的不断探索,将工艺因子k1逐步降低,现已迎来了65n m半导体制造量产时代。在45n m器件的生产中,可选择的光刻方法有k1为0.3的大数值孔径A r F干法光刻和k1为0.35的大数值孔径A r F 浸液式光刻。

所谓浸液式光刻是指在曝光镜头和硅片之间充满水(或其它液体)代替空气,通过介质折射率的增大提高投影物镜的数值孔径,从而提高曝光系统的分辨率,同时浸液能够增大系统焦深,有利于改善光刻曝光系统的工艺窗口。目前,人们已经成功利用相移掩模等分辨率增强技术(R e s o l u-t i o nE n h a n c e m e n t T e c h n o l o g y,R E T)将193n m干法光刻延伸至65n m节点。随着193n m浸液式光刻技术的进步,预计在2009年193n m浸液式光刻技术将在45n m节点实现大规模量产。如果采用折射率为1.56的浸入液,结合P a c k-a n d-c o v-e r等先进的分辨率增强技术,极可能将193n m浸液式光刻延伸至32n m节点;更进一步,如果找到折射率>1.6的浸入液,再配合把掩模图形拆成两个来降低密度的p i t c h-s p l i t t i n g等先进工艺方法,193n m浸液式继续延伸至22n m节点也是有可能的[5,6]。

国际上,A S M L、N i k o n和C a n o n等主要光刻设

26 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 第1卷 

备制造厂商从2004年起就提供193n m浸液式光刻机供各大芯片制造商使用。至今,已开发出多种型号的193n m浸液式光刻机。特别是对于N A >1.0的第二代浸液式光刻机,研发速度也相当迅速。2004年夏天美国半导体芯片制造技术研究与开发联合体S e m a t e c h(A u s t i n、T e x a s)和E x-i t e c h(O x f o r d,U K)宣布联合研发全球第一台超N A的193n m浸液式光刻机。2005年夏天在A u s t i n的S e m a t e c h安装,这台浸液式光刻机的曝光部分由C o r n i n g T r o p e l完成,水浸没部分和A r F 激光源由L a m b d a P h y s i k完成,光刻机N A达到了1.3,可用于45n m节点工艺。A S M L随后也推出N A为1.2的193n m浸液式光刻机。而N i k o n P r e c i s i o n公司在2005年下半年推出了N A为1.07的S609B型193n m浸液式光刻机,并于2006年下半年推出N A为1.3的S610C型193 n m浸液式光刻机。表1列出了一些厂商所推出的193n m浸液式光刻机典型参数。

表1 近年的193n m浸液式光刻机产品

T a b.1 P r o d u c t i o n s o f193n m i mm e r s i o n

l i t h o g r a p h i c d e v i c e s

年份厂商型号N A 光刻尺寸/n m

2004A S M L T w i n S c a n A T:1150i0.7590

2005A S M L T w i n S c a n A T:1250i0.8565

2005-2006A S M L T w i n S c a n X T:1400E i0.9365/45

2005-2006A S M L T w i n S c a n X T:1700F i1.245

2007A S M L T w i n S c a n X T:1900i1.35≤40

2005-2006N i k o n N S R-S6091.0755/45 2006下半年N i k o n N S R-S610C1.345 2007C a n o n≥1.2

虽然浸液式光刻受到极大的关注并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着巨大挑战。2006版《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4]中光刻内容指出浸液式光刻的挑战在于:控制由于浸没环境引起的缺陷,包括气泡和污染影响;抗蚀剂与流体的相容性等;折射率>1.65的流体满足粘度、吸收和流体循环要求;满足透镜设计吸收和双折射要求的折射率< 1.65的透镜材料。3 曝光系统分辨率增强技术

除缩小曝光波长和增大数值孔径的方法外,对于曝光系统,通常还需要采用离轴照明(O f f-a x i s I l l u m i n a t i o n,O A I)、相移掩模(P h a s e-s h i f t i n g M a s k,P S M)、光学临近效应校正(O p t i c a l P r o x i m i t y C o r r e c t i o n,O P C)等分辨率增强技术才能够获得满足要求的系统分辨率。此外,随着投影物镜N A 的增加,光束偏振态对系统分辨率的影响日益增强,所以对于高N A曝光系统还需要控制光束偏振状态从而进一步改善系统的成像质量。

3.1 离轴照明技术

离轴照明技术最早由日本学者于1991年提出[7,8]。所谓离轴照明指的是采用倾斜照明方式,入射光束偏离主光轴方向一个倾斜角,由透过掩模图形的0级光和其中一束1级衍射光(+1级或-1级)经透镜系统在光刻胶表面干涉成像,如图1(a)所示。与传统照明的三光束成像相比,离轴照明能够提高系统分辨率、增加焦深并提高成像对比度

图1 传统照明与离轴照明示意图

F i g.1 S c h e m a t i cd i a g r a m so f i l l u m i n a t i o n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 s o f i l l u m i n a t i n g s y s t e m

常用的离轴照明方式如图2所示,有环形、四极、偶极照明等,其中σ为照明相干因子,其定义为照明系统的N A与投影光学系统的N A之比。

27

第1期 巩 岩,等:193n m光刻曝光系统的现状及发展

不同的离轴照明方式对分辨率的改善、焦深与对比度的提高程度不同,因此,在实际使用中,照明方式及其参数必须根据具体的掩模图形进行设置。一般地,掩模几何图形通常至少有两个方向,环形照明通常对固定栅距、任意方向的密集线条非常有利。对于单一方向的密集线条,双极照明是最理想的。如果掩模图形都是两个相互垂直方

向上的线条,适合采用四极照明方式。近年来,随着光刻图形线宽的不断缩小和特殊复杂图形的要求,在光刻中采用了光源优化的方法,因此需要一些特殊的照明方式。如图2(f )是A S M L 提出的B u l l s -e y e 照明方式,它对于特定的图形能够有效改善光刻的工艺窗口,提高投影曝光的成像质量

[9]

图2 常用离轴照明方式

F i g .2 S e v e r a l m o d e s o f o f f -a x i s i l l u m i n a t i o n

3.2 相移掩模

1982年L e v e n s o n 等人提出了相移掩模技术

[10]

,实现了比传统方法更高的分辨率。相移掩

模种类很多,其改善光刻分辨率的机理和能力也有差异,但基本思想都是在掩模上一些透光区选择性地引入相移层。相移层的引入,使掩模上有、无相移器的透光区域透过的光之间产生180°(或其奇数倍)的相位差或再辅之以透过率变化,从而改变掩模图形空间频率分布和空间像分布,使硅片表面相邻透光孔像之间因相消干涉而使暗区强度减弱。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则特征图形亮区像强度必然增加,因而提高了像对比度、强度分布斜率和像质,使得因对比度较差而无法分辨的图形变得可以分辨,故P S M 能够提高系统的分辨率。同时,由于亮区光场分布变陡,也改善了曝光过程的工艺宽容度,降低了曝光工艺的难度,有助于曝光质量和曝光效率的提升。3.3 光学临近效应校正

由于微细图形尺寸不断减小,密集度愈来愈

高,当掩模上微细图形临界尺寸接近或小于曝光波长时,衍射光场之间的迭加产生明显的相互干涉效应,可以引起曝光图样相对原设计图样产生畸变,带来线宽偏差线条长度缩短和边角圆化等诸多问题,大大超出工业光刻的偏差容许极限,这种光衍射导致的投影光刻图形的邻近畸变被称为光学邻近效应(O p t i c a l P r o x i m i t yE f f e c t ,O P E )

[11,12]

,设法消除这种邻近畸变的技术被称

为光学邻近校正(O p t i c a l P r o x i m i t yC o r r e c t i o n ,O P C )。O P C 是采用预畸变掩模图形来改善光学成像和最终光刻图形质量的一种波前工程。所谓预畸变掩模,就是在原设计掩模上通过偏置疏密线条的宽度或增加一些微细的亮暗辅助线条来补偿光学光刻成像过程因高频信息损失而导致空间像畸变,减少曝光图形的邻近效应,从而改善最终光刻图形质量。

校正策略大致可分成基于校正规则(R u l e s -B a s e d A p p r o a c h )的O P C 和基于物理模型(M o d e l -B a s e d A p p r o a c h )的O P C

[13]

。基于校正规则的方

28

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

第1卷 

法是根据曝光系统的参数和掩模图形参数的规律,建立一套校正规则和校正图形数据库,然后据此规则对设计掩模图形进行优化校正。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计算速度快,依据一定的规则可确定相同曝光显影条件下任何形状掩模的预畸变。但是为了获得好的校正则必须进行大量的列表、建库工作,这使得计算较为繁琐。基于物理模型的方法是依据计算得到空间像强度分布或抗蚀剂的一维轮廓,利用迭代算法或类似的数学模型,反推出可补偿邻近效应偏差的掩模结构,并用修正后的掩模图形来成像,评判校正效果。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校正效果好,但运算量大,每次计算需花费较长的时间。鉴于以上两类方法的特点,目前,大量的O P C技术研究通过将两类方法结合,并根据掩模的具体情况进行光学邻近校正,以减少模拟计算量,提高校正的效率和质量。

3.4 偏振控制

当投影物镜N A>0.8时,光束的偏振特性会严重影响成像质量,特别是p偏振会降低成像对比度,影响系统分辨率。另外,偏振光的点扩散函数分布不对称,光强分布沿着偏振方向扩散。对于线条图形,当偏振方向与线条平行时,光强透过率较高,有利于成像。因此,根据掩模图形,采用相应的偏振光束配合离轴照明,能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分辨率和成像质量[14]。

影响光束偏振性质的主要因素是元件材料的双折射效应(包括材料固有双折射和应力双折射效应)和元件表面所镀膜层的偏振特性。因此,采用偏振光束照明对照明系统中偏振装置后的元件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故应减少偏振装置到掩模之间元件的数目。对于这些元件,应采用无应力装调,其表面所镀膜层需进行偏振优化。

在照明系统中,光束偏振态控制可以通过加入偏振装置来实现。常用于光束偏振态控制的元件主要有4类:(1)基于双折射原理的偏振器;

(2)采用二向色材料的偏振器件;(3)基于布儒斯特效应的偏振器件;(4)线栅偏振器(W i r e G r i d P o l a r i z e r)。线栅偏振器通过在透明基底上排列金属线栅获得,当光束通过线栅后,与金属栅线平行的偏振被吸收而获得垂直于线条的偏振光。由于栅线偏振器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应用需求通过设置线栅图形实现不同的偏振态控制。例如采用如图3所示线栅偏振器[15]可以获得切向偏振光束,因此在照明系统中,将这样的元件配合其它相应的离轴照明技术,可提高系统成像质量

图3 用于产生切向偏振的线栅偏振器结构示意图[15]

F i g.3 S c h e m a t i cd i a g r a m o f p a t t e r n e dg r i dp o l a r i z e r

p r o d u c i n g t a n g e n t i a l l y p o l a r i z e dl i g h t.[15]

偏振器的线栅可采用铝、金、银等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基底可选用融石英、氟化钙等。线栅周期一般为波长量级。线栅偏振器的制作,可先在基底上镀制金属膜层并涂布光刻胶,再通过电子束直写将线栅图形转印到光刻胶,最后通过离子束刻蚀金属膜层获得线栅。

4 193n m光刻曝光系统的组成

光刻机的核心是曝光系统,其组成主要包括光源、照明系统和投影物镜,如图4所示。

4.1 光 源

光源是光刻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193n m光刻系统采用A r F准分子激光器作为光源。A r F分子只存在于准稳定激发态,当不稳定的准分子分解成两个组成原子时,激发态发生衰减,同时发射出激光。激光器通过两个平板电极的高压(10~20k V)脉冲放电来激发高压惰性气体和卤素的混合物,使之维持着激发态的分子多于基态分子,实现激光发射。

29

第1期 巩 岩,等:193n m光刻曝光系统的现状及发展

图4 曝光系统示意图

F i g.4 S c h e m a t i c d i a g r a m o f e x p o s u r e s y s t e m

用A r F准分子激光器作为光刻光源的优点很多,主要表现在:输出光波波长短、强度高、曝光时间短(几个脉冲就可完成曝光)、谱线宽度窄、色差小、输出模式多、时间和空间基本不相干、光路设计上可以省去滤波部分等等。光学光刻对准分子激光的要求非常高,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在高重复频率下保持窄带宽和稳定性,而且要求带宽必须尽可能压缩,一般带宽值应<1p m。目前,光刻设备上应用的激光器功率约20W,脉冲频率4~6k H z,光谱半宽度可达到0.35 p m[16],甚至更窄。

同时,光刻要求光源具有很好的光束均匀性。准分子激光的光场分布不同于普通的单模高斯光场分布,光斑通常呈矩形。尽管准分子激光光场分布的均匀性比其它的激光均匀性要好,但由于准分子激光器在大体积、高电压、高气压状态下运转,容易导致放电增益不均匀,而且若工作气体比例改变,则在输出脉冲能量变化的同时,光束截面的强度分布有着较大起伏[17]。这与实际应用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通过照明系统进行调整和控制。

4.2 照明系统

照明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对A r F准分子激光器输出的光束进行扩束、整形、匀光,并通过光通量的控制为掩模提供一定尺寸和形状均匀、稳定的照明。此外照明系统还要实现离轴照明和对光束偏振态的偏振控制等分辨率增强技术。

照明系统一般主要由扩束装置、光束整形装置、匀光装置、照明物镜系统、狭缝单元、偏振装置以及衰减器、采样单元、能量探测单元等辅助单元组成,如图4所示。

4.2.1 A r F准分子激光的扩束

由于A r F激光器的出射光束为矩形光斑,且两垂直方向上光强分布不同。因此,扩束系统可采用两组柱透镜(每组两块)分别对两方向进行扩束,其基本配置如图5所示[18]。柱透镜组的性能和结构参数需根据A r F激光器出射光束的形状、发散角等来确定

图5 扩束装置组成示意图[18]

F i g.5 S c h e m a t i cd i a g r a m o fl a s e rb e a m e x p a n d i n g

u n i t[18]

4.2.2 光束整形与离轴照明技术

光束整形的目的主要是调节照明相干因子和实现离轴照明。目前用于实现离轴照明的光束整形元件主要有两类。

30 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 第1卷 

一类是折射光学元件(R e f r a c t i v e O p t i c a l E l e -m e n t ,R O E ),其特点是衍射效率高,制作相对容易,但是其对于光强分布的控制能力较弱,可用来实现环形等简单的离轴照明方式。采用轴锥镜实现环形照明的光束整形系统如图6所示,其中移动透镜组和补偿透镜组用以调节照明相干因子σo u t ,轴锥镜组通过改变两轴锥镜的间距调节环形照明的环宽,当两轴锥镜间距为零时变为传统照明

图6 用于实现环形照明的轴锥镜系统示意图F i g .6 S c h e m a t i cd i a g r a m o f a x i c o nu n i t p r o d u c i n ga n -n u l a r i l l u m i n a t i o n

另一类是衍射光学元件(D i f f r a c t i v eO p t i c a l E l e m e n t ,D O E ),其特点是光束整形能力强,对出射光束的光强分布能够进行精确的控制,可实现复杂形状的照明方式,图形陡边性好,但元件对加工精度要求较高

[19,20]

。用于实现离轴照明的

D O

E 设计可采用多台阶位相结构,其台阶数与衍射效率的关系可用η= s i n (π/N )/(π/N )2

近似计算,其中N 为D O E 的台阶数,当N=8时,D O E 的衍射效率理论上可达94.9%。D O E 设计一般采用基于线性变换的迭代方法,其特点是算法简单,收敛速度快

[21]

。常用的D O E 加工方法包括:

二元掩模套刻法、灰度掩模法、无掩模直写法。二元掩模套刻方法是由二元掩模板经多次图形转印、套刻形成台阶式浮雕表面,是发展最早,最成熟,也是当前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多个高精度掩模制作的成本很高,对掩模对准精度要求较高。灰度掩模法所用掩模板透射率分布是多层次的,经一次图形转印即形成连续或台阶表面结构,具有成本低、周期短、方法简便之优点,但加工精度较低。无掩模直写法无需掩模板,仅通过改变曝光强度直接在光刻胶上形成台阶或连续浮雕结

构。其中电子束直写曝光分辨率高,曝光线宽可

<100n m 。4.2.3 匀光技术

常用的光束均匀方法有:棱镜组均匀器、两级蝇眼均匀器、积分棒或这几种方法的组合

[22]

。棱

镜组均匀器简单,但均匀效果较差。两级蝇眼均匀器是目前光刻机系统中常用的光束传输均匀系统,如图7所示,由两组蝇眼透镜阵列组成,每组透镜为母线相互垂直交叉焦距相同的柱透镜做成的m×m 阵列。m 越大获得的光束均匀度越好,但会增加元件加工的难度和成本。两级蝇眼均匀器可以实现很高的均匀性,也有较好的透过率,但光路对准要求较高。

图7 蝇眼匀光器原理示意图

F i g .7 S c h e m a t i c d i a g r a mo f f l y e y e b e a mh o m o g e n i z e r

积分棒

[23]

的工作原理如图8。在投影光刻

系统中,采用了一个截面为矩形的积分棒。激光束通过聚焦透镜聚焦于积分棒的入射端面中心,经过积分棒内壁的多次全反射,最后在积分棒的出射端面迭加而形成均匀照明面。积分棒的出射端面通过照明镜组成像于被照明物体(掩模板)上,从而使物体得到均匀照明。当积分棒横截面积一定时,棒越长均匀效果越好,但是随着长度的增加积分棒侧壁的反射及材料吸收所引起的透过率损失将增大,需要综合考虑匀光效果和透过率损失,进行优化平衡。

图8 积分棒原理示意图

F i g .8 S c h e m a t i c d i a g r a mo f i n t e g r a t o r r o d

由于光刻曝光系统对于照明的均匀性要求很高,采用单一元件进行匀光很难达到均匀性指标,

31

第1期

巩 岩,等:193n m 光刻曝光系统的现状及发展

因此匀光系统常用复合匀光方式,如两级蝇眼均匀器与积分棒联用。4.2.4 照明物镜系统

照明物镜系统组成如图9所示,包括准直镜组,反射镜和聚光镜组。

一般采用双远心光路设

图9 照明物镜系统示意图

F i g .9 S c h e m a t i c d i a g r a mo f i l l u m i n a t i o nl e n s s y s t e m

计,其数值孔径应与投影物镜相匹配,即N A 略大于σ× M ×N A ,其中M 为投影物镜的放大倍率(-1/4),σ为相干因子最大值。照明物镜系统设计应根据匀光系统的出射参数,利用光学设计软件进行优化。4.3 物镜系统

光刻物镜是投影式光刻机的核心部件,要求具有衍射极限的成像质量、高分辨力及极小畸变,其性能直接决定了光刻机的图形传递能力

[24-26]

图10为N i k o n 公司折射式投影镜头的发展历程,可见为了提高物镜的数值孔径和成像性能,其光学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虽然原则上可通过使用非球面代替部分球面来简化系统,但是非球面加工和检测难度较大,因此限制了其使用数量。此外,目前能够用于193n m 的透镜材料仅有融石英和氟化钙等少数材料,而氟化钙价格昂贵且难于

加工。因此,材料的单一性增加了设计难度,不利于消除系统色差

图10 N i k o n 投影物镜结构图[23]

F i g .10 O p t i c a l 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 s o f m i c r o l i t h o g r a p h i c l e n s e s o f N i k o n c o m p a n y [23]

尽管理论上折射式镜头能够扩展到很高的数值孔径,但是由于受到材料和光刻机尺寸的限制,这种扩展并不现实。因此,要研制超高N A 镜头,须采用新型的折/反射式镜头,能够在保持光刻机尺寸不变条件下使镜头更加紧凑和更易操作。另外,折/反射式镜头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对色差进行控制。即使只用一种透镜材料,经过优化的折/反射式镜头也能够严格地控制色差。然而,折/反

射式镜头的研制需要克服许多设计难题,比如局部光斑、入射角和热像差以及偏振状态控制能力的保持等。通过选择多/单轴的配置方式、优化反射镜的数量与类型等细节参数,将有助于解决上述设计问题。未来曝光系统物镜的发展趋势是采用非球面元件及采用折/反射混合系统,从而在降低光学元件数量的同时,满足越来越高的成像质量要求。但这也对光学加工和系统装调提出了更

32

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

第1卷 

高的要求。图11为目前几种折/反射式镜头的可选形式

图11 反射折射式镜头的几种形式[24]

F i g .11 V a r i e t y o f d e s i g nc o n c e p t s f o r c a t a d i o p t r i c s y s -t e m f o r A r Fl i t h o g r a p h y [24]

除了设计成像完善的光学系统和精选优质的光学玻璃外,制造光刻物镜的关键还在于光学加工、结构设计、装配以及相关的测试技术等。目前物镜系统的透镜片数近30片,最大口径近300m m ,每个透镜从材料选择到加工、测试、装配,要求都非常严格

[27]

。例如投影透镜的面形误

差,装配后还需保证P V 值<λ/50;20多个空气间隔的公差均<±1μm ;60多个折射面的角偏心误差均<3″,其中对成像质量影响大的部位,空气间隔公差要<±0.5μm ,角偏心误差<1″。

5 国内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我国微电子专用设备的研制起步相对来说并不落后国外,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在集成电路装备发展战略上的问题,国家在产品研发上投入的财力、人力和物力不足,使得微电子专用设备研制和样机产业化工作进展缓慢,造成我国集成电路装备技术水平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就总体而言,在投影光刻设备方面相对发达国家落后3~4代,技术水平也有近10年的差距。目前,我国约有10家企业和研究机构从事I C 装备的研究与开发,其研究方向和研发产品涉及材料制备、制版设备、前工序设备、后工序设备等领域,并已形成一定层次的产品研发能力和相应的技术积累,基本覆盖了I C 制造的整个生产过程。“十五”之前,这些工作基本上都停留在i 线和g 线光刻设备的研发和生产上。“十五”期间,上海市制定了将微电子工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同时国家也在上海成立了专业光刻设备研发中心,开展193n m 光刻机相关技术攻关及相关设备、产品的研发工作,现已完成了193n m 光刻机样机的装配、调试和初步的曝光实验。该样机的研制采用了国际合作的方式,曝光光学系统由法国一家公司研制

完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机集成。从国际上高端光刻机的研发历程来看,每一代新产品的推出必然要经过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样机研发、产品产业化等几个重要阶段。虽然通过购买国外部件走整机集成的路线能够跳过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阶段,缩短设备的研制周期,但始终无法系统地掌握高端光刻机的核心技术。因此,要实现我国193n m 投影光刻设备的自主研制,仍然需要针对光刻机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研究,走原始创新的道路。

由以上介绍可见,193n m 曝光光学系统几乎涉及到了应用光学领域所有的关键技术。就我国当前的应用光学发展水平而言,研制这样的系统还有相当大的难度。另一方面,近20年来,我国国力迅速增强,与193n m 曝光光学系统研制密切相关的应用光学基础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光学系统设计、非球面光学表面加工、高精度光学表面检测、复杂系统装调等方面已具备了相关的技术基础。因此,组织国内优势力量协同攻关,合理分配资源,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一定能够取得相应关键技术的突破,实现投影曝光设备的跨越式发展,从而促进国内集成电路制造行业逐步形成研发与生产相互推动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并以光刻曝光技术的突破带动我国整个I C 制造装备和产品进入国际一流行列。

参考文献:

[1] 王相森.光学光刻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趋势[J ].微处理机,2002,11(4):1-2.

33

第1期

巩 岩,等:193n m 光刻曝光系统的现状及发展

34 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 第1卷 

WA N GXS.T h eg r o w i n ga n dt r e n do f o p t i c a l p h o t o l i t h o g r a p h i c t e c h n o l o g y[J].M i c r o p r o c e s s o r s,2002,11(4):1-2.(i n

C h i n e s e)

[2] J O H NHB.O p t i c a l l i t h o g r a p h y40y e a r s a n dh o l d i n g[J].S P I E,2007,6520:652004/1-13.

[3] C O T ED,A H O U S ED,G A L B U R TD,e t a l..A d v a n c e s i n193n ml i t h o g r a p h y t o o l s[J].S P I E,2000,4000:542-550.

[4] h t t p://w w w.i t r s.n e t/l i n k/2003I T R S/l i t h o2003.p d f[Z].

[5] J O S DK,C H R I S T I A N W,R I C H A R DD,e t a l..P e r f o r m a n c e o f a1.35N AA r Fi m m e r s i o nl i t h o g r a p h y s y s t e m f o r40-n m

a p p l i c a t i o n s[J].S P I E,2007,6520:65201Y/1-14.

[6] T A K A Y U K I U,T A K A OT,K A Z U Y U K I Y,e t a l..B e n e f i t o f A r Fi m m e r s i o nl i t h o g r a p h y i n55n ml o g i c d e v i c e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J].S P I E,2007,6520:652009/1-10.

[7] N O G U C H I M,M U R A K I M,I W A S A K I Y,e t a l..S u b-h a l f m i c r o nl i t h o g r a p h y s y s t e mw i t hp h a s e s h i f t i n g e f f e c t[J].S P I E,

1992,1674:92-96.

[8] S H R I R A I S H I N,H I R U K D A W AS,T A K E U C H I Y,e t a l..N e wi m a g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f o r64M-D R A M[J].S P I E,1992,1674:

741-746.

[9] J OF,A N D R EE,G E E R TV,e t a l..E x p e r i m e n t a l e v a l u a t i o no f b u l l s-e y e i l l u m i n a t i o n f o r a s s i s t-f r e e r a n d o m c o n t a c t p r i n t-

i n g a t s u b-65n m n o d e[J].S P I E,2006,6154:615412/1-12.

[10] L E V E N S O NM D,W I S W A N A T H A NNS,S I M P S O NRA,e t a l..I m p r o v i n g r e s o l u t i o ni np h o t o l i t h o g r a p h y w i t ha p h a s e-

s i f t i n g m a s k[J].I E E ET r a n s a c t i o no n E l e c t r o nD e v i c e s,1982,E D-29(12):1828-1836.

[11] C H I E NP,C H E NM.P r o x i m i t y e f f e c t s i n s u b m i c r o no p t i c a l l i t h o g r a p h y[J].S P I E,1987,772:35-41.

[12] L I NAC,L I NBJ.As t u d y o f p r o j e c t e d o p t i c a l i m a g e s f o r t y p i c a l I Cm a s kp a t t e r n s i l l u m i n a t e d b y p a r t i a l l y c o h e r e n t l i g h t

[J].I E E ET r a n s a c t i o n o nE l e c t r o nD e v i c e s,1983,E D-30(10):1251-1263.

[13] 石瑞英,郭永康.光学邻近校正改善亚微米光刻图形质量[J].半导体技术,2001,3(26):20-26.

S H I RY,G U OYK.O p t i c a l p r o x i m i t y c o r r e c t i o nf o r i m p r o v i n g p a t t e r nq u a l i t y i n s u b m i c r o n p h o t o l i t h o g r a p h y[J].S e m i-

c o n

d u c t o r T

e c h n o l o g y,2001,3(26):20-26.(i nC h i n e s e)

[14] K O N S T A N T I O N SA,W I L H E L M M.P o l a r i z a t i o n e f f e c t s i ni m m e r s i o nl i t h o g r a p h y[J].S P I E,2004,5377:329-343.

[15] M I C H A E LM A,H A R R YS.P a t t e r n e dg r i de l e m e n t p o l a r i z e r[P].U S,P a t e n t A p p l i c a t i o n,N o.7304719.2007.

[16] R A I N E R P,K L A U SV,H A N SSA,e t a l..H i g hp o w e r193n m e x c i m e r l a s e r s f o r D U V l i t h o g r a p h y[J].S P I E,2001,

4346:577-584.

[17] 孙晓泉,吕跃广.激光对抗原理与技术[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0.

S U NXQ,L UYG.T h e P r i n c i p l e s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o f L a s e r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M].B e i j i n g:P L AP u b l i s h i n g H o u s e,2000.

(i nC h i n e s e)

[18] K A G H L,D O H H K,J O N G SK,e t a l..D e s i g no f i l l u m i n a t i o ns y s t e m f o r A r Fe x c i m e r l a s e r s t e p-a n d-s c a n n e r[J].

S P I E,1998,3334:997-1004.

[19] R Y U J I H,N O B U H I T OT,K I M I OI,e t a l..O p t i m i z a t i o n o f s o u r c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f o r h a l f-w a v e l e n g t h D O E[J].S P I E,2006,

6283:62832U/1-12.

l i t h o g r a-[20] M A R CDH,R O B E R TEH,J A M E YCC.D e s i g n a n d f a b r i c a t i o n o f c u s t o m i z e d i l l u m i n a t i o n p a t t e r n s f o r l o wK

1 p h y:a d i f f r a c t i v e a p p r o a c h[J].S P I E,2001,4346:1436-1442.

[21] 张巍,张晓波,舒方杰,等.采用分步迭代算法设计制作衍射光学元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11(17):1665-

1668.

Z H A N GW,Z H A N GXB,S H UFJ,e t a l..D e s i g no f d i f f r a c t i v e o p t i c a l e l e m e n t s b ys t e pi t e r a t i v e a l g o r i t h m[J].H i g h P o w e r L a s e r a n d P a r t i c l e B e a m s,2005,11(17):1665-1668.(i n C h i n e s e)

[22] 叶震寰,楼祺洪,李红霞,等.准分子激光光束均匀技术[J].激光技术,2005,2(29):207-212.

Y EZ HH,L O UQH,L I H X,e t a l.B e a m h o m o g e n i z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 f o r U Ve x c i m e r l a s e r[J].L a s e r T e c h n o l.,2005,2

(29):207-212.(i nC h i n e s e)

[23] 郭立萍,黄惠杰,王向朝.积分棒在步进扫描投影光刻系统中的应用[J].光子学报,2006,7(35):982-985.

G U OLP,H U A N GHJ,WA N GXZ H.S t u d y o f i n t e g r a t o r r o d i n s t e p a n d s c a nl i t h o g r a p h y[J].A c t aP h o t o n i c a S i n i c a,

2006,7(35):982-985.(i nC h i n e s e )

[24] 陈旭南,罗先刚,林妩媚,等.工作波长193纳米投影光刻物镜研究设计[J ].微细加工技术,2001,2:24-26.

C H E NXN ,L U OXG ,L I NW M,e t a l ..

D e s i g n o f 193n mp r o j e c t i o n l i t h o g r a p h y l e n s [J ].M i c r o F a b r .T e c h n o l .,2001,2:24-26.(i nC h i n e s e )

[25] T O M O Y U K I M ,Y A S U H I R OO ,D A V I DM W,e t a l ..T h el i t h o g r a p h i cl e n s :i t s h i s t o r ya n de v o l u t i o n [J ].S P I E ,2006,

6154:615403/1-14.

[26] W I L L I U ,H A N SJ R ,R U S SH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d i o p t r i cp r o j e c t i o nl e n s e s f o r d e e pu l t r a v i o l e t l i t h o g r a p h ya t C a r l Z e i s s

[J ].J .M i c r o l i t h o g r a p h y ,M i c r o f a b r .M i c r o s y s t .,2004,1(3):87-96.

[27] 李连进.光刻机镜头的结构设计与装配[J ].天津理工学院学报,2004,1(20):24-26.

L I LJ .D e s i g na n da s s e m b l y o f p r o j e c t i o nl i t h o g r a p h yl e n s [J ].J .T i a n j i n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2004,1(20):24-26.(i nC h i n e s e )

作者简介:巩岩(1968—),男,吉林梅河口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光学系统设计,短波段光学技

术。E -m a i l :g o n g y @s k l a o ,a c .c n 。

张巍(1978—),男,黑龙江大庆人,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衍射光学元件设计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E -m a i l :w z h a n g y s @s i n a .c o m 。

35

第1期

巩 岩,等:193n m 光刻曝光系统的现状及发展

集成电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集成电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国内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超过了以汽车、石油、钢铁为代表的传统工业成为第一大产业,成为改造和拉动传统产业迈向数字时代的强大引擎和雄厚基石。1999年全球集成电路的销售额为1250亿美元,而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的世界贸易总额约占世界GNP的3%,现代经济发展的数据表明,每l~2元的集成电路产值,带动了10元左右电子工业产值的形成,进而带动了100元GDP的增长。目前,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部分的65%与集成电路相关;美国国防预算中的电子含量已占据了半壁江山(2001年为43.6%)。预计未来10年内,世界集成电路销售额将以年平均15%的速度增长,2010年将达到6000~8000亿美元。作为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焦点,拥有自主版权的集成电路已曰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命脉、社会进步的基础、国际竞争的筹码和国家安全的保障。 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和产品性能每18个月增加一倍。据专家预测,今后20年左右,集成电路技术及其产品仍将遵循这一规律发展。集成电路最重要的生产过程包括:开发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利用EDA进行集成电路设计,根据设计结果在硅圆片上加工芯片(主要流程为薄膜制造、曝光和刻蚀),对加工完毕的芯片进行测试,为芯片进行封装,最后经应用开发将其装备到整机系统上与最终消费者见面。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集成电路的加工水平为5微米,其后,经历了3、1、0.8、0.5、0.35微米的发展,目前达到了0.18 微米的水平,而当前国际水平为0.09微米(90纳米),我国与之相差约为2-3代。 (1)设计工具与设计方法。随着集成电路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单个芯片容纳器件的数量急剧增加,其设计工具也由最初的手工绘制转为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相应的设计工具根据市场需求迅速发展,出现了专门的EDA工具供应商。目前,EDA主要市场份额为美国的Cadence、Synopsys和Mentor等少数企业所垄断。中国华大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是国内唯一一家EDA开发和产品供应商。 由于整机系统不断向轻、薄、小的方向发展,集成电路结构也由简单功能转向具备更多和更为复杂的功能,如彩电由5片机到3片机直到现在的单片机,手机用集成电路也经历了由多片到单片的变化。目前,SoC作为系统级集成电路,能在单一硅芯片上实现信号采集、转换、存储、处理和I/O等功能,将数字电路、存储器、MPU、MCU、DSP等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实现一个完整系统的功能。它的制造主要涉及深亚微米技术,特殊电路的工艺兼容技术,设计方法的研究,嵌入式IP核设计技术,测试策略和可测性技术,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和安全保密技术。SoC以IP复用为基础,把已有优化的子系统甚至系统级模块纳入到新的系统设计之中,实现了集成电路设计能力的第4次飞跃。

光刻技术及其应用的状况和未来发展

光刻技术及其应用的状况和未来发展 光刻技术及其应用的状况和未来发展1 引言 光刻技术作为半导体及其相关产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技术之一,一方面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光刻技术在应用中技术问题的增多、用户对应用本身需求的提高和光刻技术进步滞后于其他技术的进步凸显等等,寻找解决技术障碍的新方案、寻找COO更加低的技术和找到下一俩代可行的技术路径,去支持产业的进步也显得非常紧迫,备受人们的关注。就像ITRS对未来技术路径的修订一样,上世纪基本上3~5年修正一次,而进入本世纪后,基本上每年都有修正和新的版本出现,这充分说明了光刻技术的重要性和对产业进步的影响。如图1所示,是基于2005年ITRS对未来几种可能光刻技术方案的预测。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新一轮技术和市场的竞争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大量的研发和开发资金投入到了这场竞赛中。因此,正确把握光刻技术发展的主流十分重要,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和金钱,同时可以缩短和用户使用之间的周期、缩短开发投入的回报时间,因为光刻技术开发的投入比较庞大。 2 光刻技术的纷争及其应用状况 众说周知,电子产业发展的主流和不可阻挡的趋势是"轻、薄、短、小",这给光刻技术提出的技术方向是不断提高其分辨率,即提高可以完成转印图形或者加工图形的最小间距或者宽度,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光刻工艺在整个工艺过程中的多次性使得光刻技术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工艺成品率对产品的质量、良率和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也要求光刻技术在满足技术需求的前提下,具有较低的COO和COC。因此,光刻技术的纷争主要是厂家可以提供给用户什么样分辨率和产能的设备及其相关的技术。 以Photons为光源的光刻技术 2.1 以Photons为光源的光刻技术 在光刻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中,以光子为基础的光刻技术种类很多,但产业化前景较好的主要是紫外(UV)光刻技术、深紫外(DUV)光刻技术、极紫外(EUV)光刻技术和X射线(X-ray)光刻技术。不但取得了很大成就,而且是目前产业中使用最多的技术,特别是前两种技术,在半导体工业的进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紫外光刻技术是以高压和超高压汞(Hg)或者汞-氙(Hg-Xe)弧灯在近紫外(350~450nm)的3条光强很强的光谱(g、h、i线)线,特别是波长为365nm的i线为光源,配合使用像离轴照明技术(OAI)、移相掩模技术(PSM)、光学接近矫正技术(OPC)等等,可为0.35~0.25μm的大生产提供成熟的技术支持和设备保障,在目前任何一家FAB中,此类设备和技术会占整个光刻技术至少50%的份额;同时,还覆盖了低端和特殊领域对光刻技术的要求。光学系统的结构方面,有全反射式(Catoptrics)投影光学系统、折反射式(Catadioptrics)系统和折射式(Dioptrics)系统等,如图2所示。主要供应商是众所周知的ASML、NIKON、CANON、ULTRATECH 和SUSS MICROTECH等等。系统的类型方面,ASML以提供前工程的l:4步进扫描系统为主,分辨率覆盖0.5~0.25μm:NIKON以提供前工程的1:5步进重复系统和LCD的1:1步进重复系统为主,分辨率覆盖0.8~0.35μm和2~0.8μm;CANON以提供前工程的1:4步进重复系统和LCD的1:1步进重复系统为主,分辨率也覆盖0.8~0.35μm和1~0.8μm;ULTRATECH以提供低端前工程的1:5步进重复系统和特殊用途(先进封装/MEMS/,薄膜磁头等等)的1:1步进重复系统为主;而SUSS MICTOTECH以提供低端前工程的l:1接触/接近式系统和特殊用途(先进封装/MEMS/HDI等等)的1:1接触/接近式系为主。另外,在这个领域的系统供应商还有USHlO、TAMARACK和EV Group等。 深紫外技术

电子束曝光

集成技术中心技术报告
电子束曝光技术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半导体集成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韩伟华
Email: weihua@https://www.360docs.net/doc/0010108596.html,



? 设备的组成、性能及相关工艺设备 ? 电子束曝光设备的操作程序 ? 电子束曝光的关键技术
?
? ? ? ? ? ?
曝光模板的设计 电子束光刻胶的厚度控制 电子束的聚焦 坐标系的建立与写场对准 纳米套刻技术 电子束扫描方式与曝光 电子束剂量的比较与技术参数
? 高分辨率的纳米曝光图形的实现 ? 电子束光刻用户的培训

设备的组成与性能
德国EBL Raith150
主要用途
? 量子纳米器件的微结构:如纳米电子器件,AB环 ? 集成光学器件:光子晶体, 光栅, 弯曲波导 ? NEMS 结构 ? 小尺寸的光刻板,如1×1 cm2 ? 对应版图进行SEM观察
主要特征
? 电子枪:高分辨率的热场(Schottky)发射源 (尺寸: 20nm) ? 束能量可调:200eV-30keV ? 图形直写(<0.5μm) :最小线宽分辨率20nm ? 写场可调: 0.5μm-1000μm ? 图形快速生成:10MHz 描写速度 ? 晶片支架:1cm2 样片~ 6inch晶片 ? 水平控制:三点压电接触(自动)或6”激光干涉平台(手动) ? 双PC机控制系统:曝光与SEM测量 ? 图形编辑:GDSII格式,剂量可调

设备的组成

电子束曝光及其相关工艺设备
光刻
衬底
甩胶
衬底 电子束曝光 微米工艺 + 纳米工艺
电子束套刻 ICP刻蚀
衬底
显影
等离子体
衬底 图形转移
金属 衬底 衬底
金属蒸发
去胶 SEM 观察

光刻技术及其应用的现状及展望

光刻技术及其应用的现状与展望

1 引言 光刻技术作为半导体及其相关产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技术之一,一方面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光刻技术在应用术问题的增多、用户对应用本身需求的提高和光刻技术进步滞后于其他技术的进步凸显等等,寻找解决技术障碍的新方案、寻找COO更加低的技术和找到下一俩代可行的技术路径,去支持产业的进步也显得非常紧迫,备受人们的关注。就像ITRS对未来技术路径的修订一样,上世纪基本上3~5年修正一次,而进入本世纪后,基本上每年都有修正和新的版本出现,这充分说明了光刻技术的重要性和对产业进步的影响。2005年ITRS对未来几种可能光刻技术方案进行预测。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新一轮技术和市场的竞争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大量的研发和开发资金投入到了这场竞赛中。因此,正确把握光刻技术发展的主流十分重要,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和金钱,同时可以缩短和用户使用之间的周期、缩短开发投入的回报时间,因为光刻技术开发的投入比较庞大。 2 光刻技术的现状及其应用状况

众说周知,电子产业发展的主流和不可阻挡的趋势是“轻、薄、短、小”,这给光刻技术提出的技术方向是不断提高其分辨率,即提高可以完成转印图形或者加工图形的最小间距或者宽度,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光刻工艺在整个工艺过程中的多次性使得光刻技术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工艺成品率对产品的质量、良率和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也要求光刻技术在满足技术需求的前提下,具有较低的COO和COC。因此,光刻技术的纷争主要是厂家可以提供给用户什么样分辨率和产能的设备及其相关的技术。 2.1 以Photons为光源的光刻技术 在光刻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中,以光子为基础的光刻技术种类很多,但产业化前景较好的主要是紫外(UV)光刻技术、深紫外(DUV)光刻技术、极紫外(EUV)光刻技术和X射线(X-ray)光刻技术。不但取得了很大成就,而且是目前产业中使用最多的技术,特别是前两种技术,在半导体工业的进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紫外光刻技术是以高压和超高压汞(Hg)或者汞-氙(Hg-Xe)弧灯在近紫外(350~450nm)的3条光强很强的光谱(g、h、i线)线,特别是波长为365nm的i线为光源,配合使用像离轴照明技术(OAI)、移相掩模技术(PSM)、光学接近矫正技术(OPC)等等,可为0.35~0.25μm的大生产提供成熟的技术支持和设备保障,在目前任何一家FAB中,此类设备和技术会占整个光刻技术至少50%的份额;同时,还覆盖了低端和特殊领域对光刻技术的要求。光学系统的结构方面,有全反射式(Catoptrics)投影光学系统、折反射式(Catadioptrics)系统和折射式(Dioptrics)系统等。主要供应商是众所周知的ASML、NIKON、CANON、ULTRATECH和SUSS MICROTECH等等。系统的类型方面,ASML以提供前工

Nikon光刻机对准系统功能原理

Nikon光刻机对准系统功能原理 投影光刻机对准系统功能原理 1 对准系统简介 对准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将工件台上硅片的标记与掩膜版上的标记对准,其标记的对准精度能达到±0.4μm (正态分布曲线的3σ值)。因为一片硅片在一个工艺流程中的曝光次数可能达到30次,而对准精度直接影响硅片的套刻精度,所以硅片的对准精度非常的关键。 由于对准系统对硅片标记的搜索扫描有一定的范围,它在X方向和Y方向都只能扫描±44μm,所以硅片被传送到工件台上进行对准之前,需要在预对准工件台上先后完成两次对准,即机械预对准和光学预对准,以便满足精细对准的捕捉范围。注意:本文所提到的对准都是所谓的精细对准。 PAS2500/10投影光刻机对准系统主要由三个单位部分构成:照明(对准光源)部分,双折射单元和对准单元。这三个单元与掩膜版、硅片、以及投影透镜的相对位置如图1所示,在图中可以看出,对准系统中用了两个完全相同的光路,这是为了满足对准功能的需要。 1.1 对准系统的光学结构和功能 由于对准系统中的两条完全相同,所以在下面的介绍中只详细地阐述了其中的一条光路。在对准系统中,照明部分的主要部件就是激光发射器,它产生波长为633nm的线性极化光,避免在硅片对准的过程中使硅片被曝光(硅片曝光用的光为紫外光)。然后对准激光将通过一系列的棱镜和透镜进入双折射单元,该激光将从双折射单元底部射出,通过曝光的投影透镜照到硅片的标记上;而经过硅片表面的反射后由原路返回,第二次经过双折射单元,由双折射单元的顶部射出,再经过聚焦后对准到掩膜版的标记上。 在对准单元内,硅片的标记图象和掩膜版标记的图象同时通过一个调制器后,将被聚焦到一个Q-CELL光电检测器上。此调制器是用来交替传送两个极化方向的硅片标记图象,Q-CELL光电检测器将对硅片的标记的每个极化方向图象分别产生一个电信号,由此产生的电信号的振幅取决于该极化方向硅片标记的图象与掩膜版标记图象在Q-CELL的显示比例。 硅片上的对准标记如图2所示,标记分为四个象限,每个象限有8μm或8.8μm的对准条,其中有两个象限的对准条用来对准X向,另外两个象限用来对准Y向。而Q-CELL光电检测器的每一个单元对应标记的一个象限,当在Q-CELL检测器的每一个单元中,两个极化方向的标记图象的能量都相等的时候,就表明硅片与掩膜版的标记完全对准了。从图1中可以看到对准光束在经过对准单元的时候被分成了两束,一束激光将通过调制器到达Q-CELL光电检测器,而另一束激光则以视频的形式反馈到操作台。通过操作台上的视频监视器可以直观的看到标记的移动和对准不同标记时位置的相对变化。虽然是两个不同极化方向的硅片标记与掩膜版标记同时对准,但是由于它们是同步的,彼此之间几乎看不到有何不同,所以只有一个极化图象被显示。 1.2 对准系统的电路部分 对准系统的电路部分主要的功能是: 1、产生一个信号去驱动光学调制器。 2、处理Q-CELL光电检测器产生的信号。 光学调制器的驱动:该调制器信号要求频率为50Hz的正弦信号,其振幅要求能满足对最大的Q-CELL检测信号起调制作用。 Q-CELL检测信号的处理:在对准的时候,工件台将首先沿X轴向缓慢地带动E-CHUCK上的硅片移动,进行X轴向对准,当硅片标记上X向光栅与对应的掩膜版上X向光栅对准时,将产生一个对准电信号,该信号以中断信号的形式输入计算机,X向对准的两个象限光栅都将产生其各自的中断信号。当产生中断信号的同时,计算机将记录下此时工件台的位置。在X向对准的时候,一个标记中两个象限的光栅同时参与,在每个象限中光栅条纹之间的间距是一个恒定的常数,但是这两个象限的光栅条纹间距并不相同,如图2所示。在对准扫描的过程中,每一个象限中的每一条光栅条纹都将会产生各自的一个中断信号,由于两个象限的光栅条纹间距不同,所以在扫描的时候只能有一个点将同时产生两个中断信号,而这个点就是在X

光刻机的技术原理和发展趋势

光刻机的技术原理和发展趋势 王平0930******* 摘要: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光刻技术的基本原理。现代科技瞬息万变,传统的光刻技术已经无法满足集成电路生产的要求。本文又介绍了提高光刻机性能的关键技术和下一代光刻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 关键字:光刻;原理;提高性能;浸没式光刻;下一代光刻 引言: 光刻工艺直接决定了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的关键工艺。作为光刻工艺中最重要设备之一,光刻机一次次革命性的突破,使大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飞速向前发展。因此,了解光刻技术的基本原理,了解提高光刻机性能的关键技术以及了解下一代光刻技术的发展情况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以上几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光刻技术的基本原理: 光刻工艺通过曝光的方法将掩模上的图形转移到涂覆于硅片表面的光刻胶上,然后通过显影、刻蚀等工艺将图形转移到硅片上。 1、涂胶 要制备光刻图形,首先就得在芯片表面制备一层均匀的光刻胶。截止至2000年5月23日,已经申请的涂胶方面的美国专利就达118项。在涂胶之前,对芯片表面进行清洗和干燥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涂胶的主要方法有:甩胶、喷胶和气相沉积,但应用最广泛的还是甩胶。甩胶是利用芯片的高速旋转,将多余的胶甩出去,而在芯片上留下一层均匀的胶层,通常这种方法可以获得优于+2%的均匀性(边缘除外)。胶层的厚度由下式决定: 式中:F T为胶层厚度,ω为角速度,η为平衡时的粘度,ρ为胶的密度,t为时间。由该式可见,胶层厚度和转速、时间、胶的特性都有关系,此外旋转时产生的气流也会有一定的影响。甩胶的主要缺陷有:气泡、彗星(胶层上存在的一些颗粒)、条纹、边缘效应等,其中边缘效应对于小片和不规则片尤为明显。

看懂光刻机-光刻工艺流程详解

看懂光刻机:光刻工艺流程详解 半导体芯片生产主要分为IC 设计、IC 制造、IC 封测三大环节。IC 设计主要根据芯片的设计目的进行逻辑设计和规则制定,并根据设计图制作掩模以供后续光刻步骤使用。IC 制造实现芯片电路图从掩模上转移至硅片上,并实现预定的芯片功能,包括光刻、刻蚀、离子注入、薄膜沉积、化学机械研磨等步骤。IC 封测完成对芯片的封装和性能、功能测试,是产品交付前的最后工序。 芯片制造核心工艺主要设备全景图 光刻是半导体芯片生产流程中最复杂、最关键的工艺步骤,耗时长、成本高。半导体芯片生产的难点和关键点在于将电路图从掩模上转移至硅片上,这一过程通过光刻来实现,光刻的工艺水平直接决定芯片的制程水平和性能水平。芯片在生产中需要进行20-30 次的光刻,耗时占到IC 生产环节的50%左右,占芯片生产成本的1/3。 光刻工艺流程详解 光刻的原理是在硅片表面覆盖一层具有高度光敏感性光刻胶,再用光线(一般是紫外光、深紫外光、极紫外光)透过掩模照射在硅片表面,被光线照射到的光刻胶会发生反应。此后用特定溶剂洗去被照射/未被照射的光刻胶,就实现了电路图从掩模到硅片的转移。 光刻完成后对没有光刻胶保护的硅片部分进行刻蚀,最后洗去剩余光刻胶,就实现了半导体器件在硅片表面的构建过程。 光刻分为正性光刻和负性光刻两种基本工艺,区别在于两者使用的光刻胶的类型不同。负性光刻使用的光刻胶在曝光后会因为交联而变得不可溶解,并会硬化,不会被溶剂洗掉,从而该部分硅片不会在后续流程中被腐蚀掉,负性光刻光刻胶上的图形与掩模版上图形相反。 在硅片表面构建半导体器件的过程 正性光刻与负性光刻相反,曝光部分的光刻胶会被破坏从而被溶剂洗掉,该部分的硅片没

光刻技术及其应用的现状与展望

光刻技术及其应用的现状与展 望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光刻技术及其应用的现状与展望

1 引言 光刻技术作为半导体及其相关产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技术之一,一方面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光刻技术在应用中技术问题的增多、用户对应用本身需求的提高和光刻技术进步滞后于其他技术的进步凸显等等,寻找解决技术障碍的新方案、寻找COO更加低的技术和找到下一俩代可行的技术路径,去支持产业的进步也显得非常紧迫,备受人们的关注。就像ITRS对未来技术路径的修订一样,上世纪基本上3~5年修正一次,而进入本世纪后,基本上每年都有修正和新的版本出现,这充分说明了光刻技术的重要性和对产业进步的影响。2005年ITRS对未来几种可能光刻技术方案进行预测。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新一轮技术和市场的竞争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大量的研发和开发资金投入到了这场竞赛中。因此,正确把握光刻技术发展的主流十分重要,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和金钱,同时可以缩短和用户使用之间的周期、缩短开发投入的回报时间,因为光刻技术开发的投入比较庞大。 2 光刻技术的现状及其应用状况 众说周知,电子产业发展的主流和不可阻挡的趋势是“轻、薄、短、小”,这给光刻技术提出的技术方向是不断提高其分辨率,即提高可以完成转印图形或者加工图形的最小间距或者宽度,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光刻工艺在整个工艺过程中的多次性使得光刻技术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工艺成品率对产品的质量、良率和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也要求光刻技术在满足技术需求的前提下,具有较低的COO和COC。因此,光刻技术的纷争主要是厂家可以提供给用户什么样分辨率和产能的设备及其相关的技术。 以Photons为光源的光刻技术 在光刻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中,以光子为基础的光刻技术种类很多,但产业化前景较好的主要是紫外(UV)光刻技术、深紫外(DUV)光刻技术、极紫外(EUV)光刻技术和X射线(X-ray)光刻技术。不但取得了很大成就,而且是目前产业中使

光刻机

BG-401A型曝光机 主要用于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声表面波器件和其它各种半导体元器件制造工艺中的对准及曝光。 主要技术特点 ※对准精度高,漂移小。精密楔形误差补偿机构实现三点找平,找平力小,延长掩模版使用寿命。 ※采用柱体蝇眼透镜和高能力集光的椭球反射镜等精密光学件,具有较高的光强、均匀性、光学分辨率。

※在X、Y方面进行大范围扫描观察,可进行单视场或双视场切换,提高对准效率和套准精度,同时兼容CCD成像显示功能。 ※电气控制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LCD显示屏,操作方便,汞灯电源易于触发,可靠性高。该设备的关键件采用进口或专业厂家制造,气动元件采用SMC的产品,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同时提供个性化服务。 主要技术指标 □ 工作台行程: X向:±5mm Y向:±5mm Z向:3mm θ向:±12° □ 掩模尺寸:5″×5″ □ 基片尺寸:φ4″ □ 基片与掩模微分离间隙:0-0.05mm □ 曝光分辨率:1.5um(真空接触) □ 曝光系统及波长:采用250W超高压汞灯,UV400

□ 曝光方式:真空接触、硬接触 □ 曝光时间:0-999.9s连续可调 □ 曝光面积:φ108mm □ 曝光不均匀性:±3% □ 分离视场显微镜 总倍率:100×(50×可选) 扫描范围:50mm×50mm 调焦范围:8mm 物镜分离距离:28-90mm □ 所需设施: 输入电压:~220V±22 V(50Hz) 整机功率:1KW 室内光线: 红色、黄色 压缩空气:0.5~0.7MPa 氮气:0.2~0.4MPa 真空:-0.08~-0.1MPa □ 体积及重量: 外形尺寸:1000mm×700mm×1300mm 重量:300kg

光刻技术历史与发展

光刻技术历史与发展 光刻工艺是集成电路最重要的加工工艺,他起到的作用如题金工车间中车床的作用,光刻机如同金属加工工车间的车床。在整个芯片制造工艺中,几乎每个工艺的实施,都离不开光刻的技束。光刻也是制造IC的最关键技术,他占芯片制造成本的35%以上。在如今的科技与社会发展中,光刻已经每年以百分之三十五的速度增长,他的增长,直接关系到大型计算机的运作等高科技领域,现在大型计算机的每个芯片上可以大约有10亿个零件。这就需要很高的光刻技术。如今各个大国都在积极的发展光科技束。光刻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用的手机,电脑等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里面的芯片制作离不开光科技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需要用到光刻技术制造的各种各样的芯片,最普通的就是我们手里的手机和电脑。如今是一个信息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信息流在世界流动。而光刻技术是保证制造承载信息的载体。在社会上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论文的作用是向大家普及光刻的发展历史和光刻的发展方向,以及光刻的种类,每种光刻种类的优点和缺点。并且向大家讲述光刻的发展前景。在光刻这一方面,我国的专利意识稀薄,很多技术都没有专利,希望我辈能改变这个状况 Lithography process is the most important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integrated circuit, he play a role Such as the role of the lathe in machining shop, lithography as metalworking shop lathe. In the whole chip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 of almost every process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lithography technology of beam. Lithography is the key technology of manufacturing IC, he war more than 35% of the chip manufacturing cost. In today'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lithography has been growing at thirty-five percent a year, his growth,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large computer and other high-tech areas, large computer per chip can now has about 1 billion parts. This will require a very high lithography. Now the big countries are actively the development of light beam technology.Lithography is closely related to our life, we use the phone, all kinds of electronic products such as computer, the inside of the chip production

软光刻技术地研究现状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试卷 系别:机械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微制造与微机械电子系统 学号: 姓名: 考试时间:2015年1 月15日

PDMS软光刻技术的研究现状 摘要:软光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微图形复制技术,和传统的光刻技术相比,软光刻技术更加灵活,而且 有许多技术方面的优势。软光刻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光学、生物技术、微电子、传感器以及微全分析系统 的加工诸领域,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从软光刻技术的原理、分类、国内外以及我们实验室的应 用上来说明软光刻技术的研究现状,是一种很有发展的重要光刻技术。 关键词:软光刻技术研究现状应用 Research Status of PDMS Soft Lithography Abstract:Soft lithography technology as a new type of micro-replication technology graphics, and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lithographic techniques, soft lithography technology is more flexible and has many technical advantages. Soft lithography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optical processing areas such as biotechnology, microelectronics, sensors and micro total analysis system, and has made some progress. 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 soft lithography techniques, classification, abroad and in our lab up on the status of the application of soft lithography, photolithography technique is a very important development. Keywords:Soft lithography technologyResearch StatusApplication 1. 软光刻技术概况 20世纪90年代末,一种新的微图形复制技术脱颖而出。该技术用弹性模(大多为PDMS 材料制作)替代传统光刻技术中使用的硬模来产生微结构或者微模具,被称作软光刻技术[1]。软光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微图形复制技术,和传统的光刻技术相比,软光刻技术更加灵活,而且有许多技术方面的优势,主要有:能制造复杂的多层结构或者三维结构,甚至能在不规则曲面上来制作模具,而且不受材料和化学表面的限制;能突破光刻技术100nm 的限制,实现更为精细的微加工等。此外,它所需设备比较简单,进而在制作成本上也比以前的光刻技术更经济使用。在普通的实验室环境下就能应用,因此软光刻是一种便宜、方便、适于实验室使用的技术。 目前,软光刻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光学、生物技术、微电子、传感器以及微全分析系统的加工诸领域,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1 软光刻技术的分类 软光刻的核心技术是制作弹性模印章(elastomeric stamp)。通过光刻蚀和模塑的方法,可以快速、高效的获得这种印章。PDMS,即聚二甲基硅氧烷,是软光刻中最常用的弹性模印章制作材料,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防止在PDMS弹性模上产生缺陷,此外,由于PDMS 材料的弹性,过大的深宽比也会导致弹性模结构的倒塌。软光刻的关键技术包括:毛细管成模(micromolding in capillaries,MIMIC)、再铸模(replica molding,REM)、微接触印刷(microcontact printing,uCP)、溶剂辅助成模(solventassistedmicromolding,SAMIM)、

ABM光刻机简明操作指南

ABM 光刻机简明操作指南 一、开机。 1.打开光刻机电源、真空泵、氮气、压缩空气。调节背面气压旋钮,使压缩空气气压 力约35 PSI,氮气压力约5 PSI,真空压力约-25 PSI。注意:过大的气体压力可能会对设备造成损坏。 2.把右面板上的“Align/Home”和“Home/Exposure”开关把显微镜系统和曝光系统 都移动到“Home”位置。 二、装片。 1.如果需要进行双面对准,用“Mask Frame”开关升起模板架,安装上带背面照明系 统的片托,再用“Mask Frame”开关降下模板架。 2.根据使用的硅片大小,调节片托上的真空吸孔和硅片限位块的位置。注意:有时可 能需要附加一片开孔的薄膜,确保硅片能完全封赌真空吸孔。 3.把掩膜板放到模板架上,按下“Mask Vacuum”按钮吸住模板。 4.用“Mask Frame”开关升起模板架,把准备好的硅片放到片托上,并与掩膜板对准 大致位置和旋转角。打开“Substrate Vacuum”开关吸住硅片。 5.打开“Nitrogen ON”开关接通氮气,把片托降低到不会与模板接触的安全位置,用 “Mask Frame”开关降下模板架。 6.调整片托的Z向位置到硅片与掩膜板到较近的距离,用“Chunk Leveling”按钮使 硅片与模板平面平行。 三、对准。 1.打开监视器。如果需要进行单面对准,打开显微镜照明光源。如果需要进行双面对 准,打开红外光源。 2.把显微镜系统移动到“Align”位置。调节显微镜的位置、焦距、放大倍率和CCD 的增益到监视器上可以清楚看见掩膜板图形。调节硅片位置到与掩膜板完全对准。 3.调节面板上的“Contact”真空度到需要的值(-5 PSI for soft contact, -20 PSI for hard contact),打开“Contact V acuum”开关使硅片与掩膜板紧密接触。 4.如果需要进行超高精度的曝光,此时可以关闭“Substrate Vacuum”。 5.把显微镜系统移回“Home”位置。

电子束曝光技术及其应用综述

1 引言 在过去的几年中,微电子技术已发展到深亚微米阶段,并正在向纳米阶段推进。在此期间,与微电子领域相关的微/纳加工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如图形曝光(光刻)技术、材料刻蚀技术、薄膜生成技术、离子注入技术和粘结互连技术等。在这些加工技术中,图形曝光技术是微电子制造技术发展的主要推动者,正是由于曝光图形的分辨率和套刻精度的不断提高,促使集成电路集成度不断提高和制备成本持续降低[1]。 几十年来,在半导体器件和IC生产上一直占主导地位的光学曝光工艺为IC产业链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采用超紫外准分子激光(193 /157nm)的光学曝光机甚至已将器件尺寸进一步推进到0.15~0.13μm,例如PAS5500/ 950B(ASML公司),NSR-203B(Nikon公司)和FPA-50 00ESI/ASI(Canon公司)。但是,随着器件尺寸向0.1μm以下逼近,光学曝光技术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例如分辨率的提高使生产设备价格大幅攀升、超紫外光焦深缩短引起的材料吸收问题等,使光学曝光能否突破0.1μm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2~3]。 2 四种电子束曝光系统 电子束曝光是利用电子束在涂有感光胶的晶片上直接描画或投影复印图形的技术,它的特点是分辨率高(极限分辨率可达到3~8μm)、图形产生与修改容易、制作周期短[4,5]。它可分为扫描曝光和投影曝光两大类,其中扫描曝光系统是电子束在工件面上扫描直接产生图形,分辨率高,生产率低。投影曝光系统实为电子束图形复印系统,它将掩模图形产生的电子像按原尺寸或缩小后复印到工件上,因此不仅保持了高分辨率,而且提高了生产率。 2.1 基于改进扫描电镜(SEM)的电子束曝光系统 由于SEM的工作方式与电子束曝光机十分相近,最初的电子束曝光机是从SEM基础上改装发展起来的[6]。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将SEM改装为曝光机的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如图1所示,主要改装工作是设计一个图形发生器和数模转换电路,并配备一台PC机。PC机通过图形发生器和数模转换电器去驱动SEM的扫描线圈,从而使电子束偏转。同时通过图形发生器控制束闸的通断,最终在工件上描绘出所要求的图形。通常采用矢量扫描方式描绘图形,即在扫描场内以矢量方式移动电子束,在单元图形内以光栅扫描填充。

电子束曝光机说明书

VOYAGER 普通用户操作说明和高级用户维护细则(20171212 整理) 一、普通用户进入: Raith service administer 和Voyager 的工作界面是常开的。用户不再细分,统一用管理员指定电压/光阑组合进行操作。 50KeV 对于A2 950K/200K的PMMA Area Dose 最佳值342.5μC/cm2, 500也可以。 1.找样品和设置基本条件 (a)检查样品室内有无样品,若有则unload sample(耗时8分钟,界面不 能有其它操作)。 进样:更换新乳胶手套,使用塑料镊子和标配样品盒,将样品夹到1-6号夹子下方,然后连带holder放入导轨,放下样品盖。然后点击load(通过机柜或voyager工作界面均可),直至自检结束。 (b)在XYZ坐标系,Z栏输入18, 单位mm,absolute状态,然后点击go. (c)File/open sample holder map/150 mm USH holder. (d)加高压:在Column control状态栏中选择EHT/Mode(LC,MC,HMC,HC) /Apr搭配组合,点击状态栏上方激活按钮。 (e)开CCV:在Column control状态栏下方右键CCV,选择open. 2.检查样品上方各区的聚焦/像散情况 (a)Height control/sample/USH (b)Stage Control/position/Align Foc/stigmator/go (c)打开Voyager的工作界面上方扫描按钮,调节joystick的Z轴(调样品台 高度)初步聚焦。

光刻技术及其应用的状况和未来发展

1 引言 光刻技术作为半导体及其相关产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技术之一,一方面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光刻技术在应用中技术问题的增多、用户对应用本身需求的提高和光刻技术进步滞后于其他技术的进步凸显等等,寻找解决技术障碍的新方案、寻找COO更加低的技术和找到下一俩代可行的技术路径,去支持产业的进步也显得非常紧迫,备受人们的关注。就像ITRS对未来技术路径的修订一样,上世纪基本上3~5年修正一次,而进入本世纪后,基本上每年都有修正和新的版本出现,这充分说明了光刻技术的重要性和对产业进步的影响。如图1所示,是基于2005年ITRS对未来几种可能光刻技术方案的预测。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新一轮技术和市场的竞争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大量的研发和开发资金投入到了这场竞赛中。因此,正确把握光刻技术发展的主流十分重要,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和金钱,同时可以缩短和用户使用之间的周期、缩短开发投入的回报时间,因为光刻技术开发的投入比较庞大。 2 光刻技术的纷争及其应用状况 众说周知,电子产业发展的主流和不可阻挡的趋势是"轻、薄、短、小",这给光刻技术提出的技术方向是不断提高其分辨率,即提高可以完成转印图形或者加工图形的最小间距或者宽度,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光刻工艺在整个工艺过程中的多次性使得光刻技术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工艺成品率对产品的质量、良率和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也要求光刻技术在满足技术需求的前提下,具有较低的COO和COC。因此,光刻技术的纷争主要是厂家可以提供给用户什么样分辨率和产能的设备及其相关的技术。 2.1 以Photons为光源的光刻技术

在光刻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中,以光子为基础的光刻技术种类很多,但产业化前景较好的主要是紫外(UV)光刻技术、深紫外(DUV)光刻技术、极紫外(EUV)光刻技术和X射线(X-ray)光刻技术。不但取得了很大成就,而且是目前产业中使用最多的技术,特别是前两种技术,在半导体工业的进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紫外光刻技术是以高压和超高压汞(Hg)或者汞-氙(Hg-Xe)弧灯在近紫外(350~450nm)的3条光强很强的光谱(g、h、i线)线,特别是波长为365nm的i线为光源,配合使用像离轴照明技术(OAI)、移相掩模技术(PSM)、光学接近矫正技术(OPC)等等,可为0.35~0.25μm的大生产提供成熟的技术支持和设备保障,在目前任何一家FAB中,此类设备和技术会占整个光刻技术至少50%的份额;同时,还覆盖了低端和特殊领域对光刻技术的要求。光学系统的结构方面,有全反射式(Catoptrics)投影光学系统、折反射式(Catadioptrics)系统和折射式(Dioptrics)系统等,如图2所示。主要供应商是众所周知的ASML、NI KON、CANON、ULTRATECH和SUSS MICROTECH等等。系统的类型方面,ASML以提供前工程的l:4步进扫描系统为主,分辨率覆盖0.5~0.25μm:NIKON以提供前工程的1:5步进重复系统和LCD 的1:1步进重复系统为主,分辨率覆盖0.8~0.35μm和2~0.8μm;CANON以提供前工程的1:4 步进重复系统和LCD的1:1步进重复系统为主,分辨率也覆盖0.8~0.35μm和1~0.8μm;ULTRAT ECH以提供低端前工程的1:5步进重复系统和特殊用途(先进封装/MEMS/,薄膜磁头等等)的1:1步进重复系统为主;而SUSS MICTOTECH以提供低端前工程的l:1接触/接近式系统和特殊用途(先进封装/MEMS/HDI等等)的1:1接触/接近式系为主。另外,在这个领域的系统供应商还有USHlO、TAMARACK和EV Group等。 深紫外技术是以KrF气体在高压受激而产生的等离子体发出的深紫外波长(248 nm和193 nm)的激光作为光源,配合使用i线系统使用的一些成熟技术和分辨率增强技术(RET)、高折射率图形传递介质(如浸没式光刻使用折射率常数大于1的液体)等,可完全满足O.25~0.18μm和0.18μm~90 nm的生产线

电子束曝光技术及其应用综述

电子束曝光技术及其应 用综述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在过去的儿年中,微电子技术已发展到深亚微米阶段,并正在向纳米阶段推进。在此期间,与微电子领域相关的微/纳加工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如图形曝光(光刻)技

1 引言术、材料刻蚀技术、薄膜生成技术、离子注入技术和粘结互连技术等。在这些加工技术中,图形曝光技术是微电子制造技术发展的主要推动者,正是由于曝光图形的分辨率和套刻精度的不断提高,促使集成电路集成度不断提高和制备成本持续降低[1]。 儿十年来,在半导体器件和IC生产上一直占主导地位的光学曝光工艺为 IC产业链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釆用超紫外准分子激光(193/157nm)的光学曝光机其至已将器件尺寸进一步推进到0. 15?0.13 Pm,例如 PAS5500/950B (ASML 公司),NSR-203B (Nikon 公司)和FPA-5000ESI/ASI (Canon公司)。但是,随着器件尺寸向0.1 Um 以下逼近,光学曝光技术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例如分辨率的提高使生产设备价格大幅攀升、超紫外光焦深缩短引起的材料吸收问题等,使光学曝光能否突破0. lum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2?3] o 2四种电子束曝光系统 电子束曝光是利用电子束在涂有感光胶的晶片上直接描画或投影复印图形的技术,它的特点是分辨率高(极限分辨率可达到3?Sum).图形产生与修改容易、制作周期短[4, 5]。它可分为扫描曝光和投影曝光两大类,其中扫描曝光系统是电子束在工件面上扫描直接产生图形,分辨率高,生产率低。投影曝光系统实为电子束图形复印系统,它将掩模图形产生的电子像按原尺寸或缩小后复印到工件上,因此不仅保持了高分辨率,而且提高了生产率。 2.1基于改进扫描电镜(SEM)的电子束曝光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