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十一中2014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重庆十一中2014级高三(上)10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绊脚砝码谈笑风生削.铅笔(xiāo)原形毕露.(lù)

B. 发韧顷刻甘拜下风冠.名权(guàn)宁.缺毋滥(níng)

C. 脉博时辰草菅人命节.骨眼(jié)自怨自艾.(yì)

D. 辐射欠收走头无路倔.脾气(juè)安步当.车(dàng)

2.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欧元区十二国中,作为龙头老大的德国的经济低迷,很可能其他国家。

②新任市长每天都会接到大量的群众来信,即便工作再忙,他也作出答复。

③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部分和整体的对峙关系,说是点面对峙的关系。

A.涉及择要就是/或许 B.波及择要而是/或者

C.涉及摘要而是/或者 D.波及摘要就是/或许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关说,在今天常指有影响力的人用言辞疏通关节、搞定关系。该词最早见诸《史记·佞幸列传序》:“此两人非有才能,徒以婉佞贵幸,与上卧起,公卿皆因关说”。

B.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像一个大镊子,用铁棒从当中擦过,便发出噌的一声)、磨剪子磨刀的“惊闺”(十几个铁片穿成一串,摇动作声)、算命的盲人(现在早没有了)吹的短笛的声音。

C.秦汉以后,皇帝的进餐按礼制分为四餐。《白虎通义》云:“平旦食,少阳之始也,昼食,太阳之始也,晡食,少阴之始也,莫食,太阴之始也。”

D.研究资料表明,人类智力受遗传影响的程度在70%-80%,“某些具体的智力行为可能特别依赖于遗传素质”。(《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第412页)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记者近日发现,公园晨练的老年人中流行一种由松树精华做成的“神仙茶”,他们对这种带点儿树皮味的绿色茶剂赞不绝口。

B.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

C.预付费电度表又称智能电度表,使用这种电度表可以减少用电抄表等环节,还能解决防止偷电、杜绝拖欠电费等。

D.近来,有些地方发生了利用短信诈骗银行卡持卡人的案件,且欺诈手法多样,出现了借口中奖、催款、退税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第5、6题各3分,第7题4分,共10分)

关于人的生死观(节选)

①人类何时才具有理性的生死观?依我看,这主要决定于两项因素:一是,依靠文明程度的逐渐提高,特别是对自然界现象有超脱蒙昧的认识,也就是有某种朴素科学观念的产生;二是,积于长期的生活经验,对人生苦难有进一步的认识,开始懂得人之生老病死本无可避免,人间的真正苦难在于社会不公和贫富悬殊,一部分人统治、压迫、剥削另一

部分人,人和人之间的对于权力和经济利益的争夺愈演愈烈,成为社会常态。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人深深地感觉到,人活着所遭受的不幸和苦难甚至比死亡还要难受、还要可怕、还更令人屈辱。这实在是生不如死。

②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生死观自然而然要发生变化。中国到了周朝就有了一个大变化。周朝时提出“远鬼神、重人事”的治国方针。所谓重人事,就是将处理社会关系、重新确立新的宗法秩序、制定用于统治的“礼”摆在第一位,万事“礼”为首,人生的第一要义是遵礼守法,安分守己。尊天是必要的,但天命不足恃;鬼神也是要敬的,但办事不能只靠占卜问卦。人的苦难并非由天造成,实人自为之。夏日炎炎,冬夜严寒,“人生百岁,必归其居”。就是说,人不可避免地要归于死亡。相传姜太公有一本《家教》流传于世,其中有这样几句话:“罗网之鸟,悔不高飞;吞钓之鱼,恨不忍饥;人生误计,恨不三思;祸将及至,恨不忍之。”这就是说,人之招灾咎由自取,非“天命”使然。万事皆在人为,就是“天命”亦可抗争。

③中国五千年漫长的历史,虽有各种迷信观念盛行,但本土宗教意识淡薄,凡宗教都在政府当局控制之下或被其利用,这是很了不起的。对此,周代功不可没。后世的人仍念念不忘此理,如宋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说道:“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④从春秋战国时代即先秦及其以后,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斗争加剧并趋于激烈,人类的知识积累多了,自觉性也增强了,于是人对生命的理性思考大进一步,开始形成各种各样的生命哲学。这里不必细说,只略提以下三种:

⑤一是儒家的生死观。儒家思想在中国是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它继承并发展了周代的“重人事”的主张,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也就是要珍惜生命,生尽其用,有所作为,建功立业。人虽终有一死,但若能“立功”“立德”“立言”,就可以做到“三不朽”。所以,总的说,儒家的生命哲学是相当积极的。

⑥再就是道家的生死观。道家和儒家不同,不主张“人为”,而主张一切顺其自然——“道法自然”。人要做到“无为”“无事”“无欲”,天下才会太平,国家才能治好。老子说过一句话:“死而不亡者寿。”这里将死、亡两字分开,赋予不同的含义,所谓“不亡者”即相同于“不朽者”,人虽死而其名其功业长存于世,这才是长寿者。这和儒家的“三不朽”思想颇相似。然而,道家对生死的“无常”、生命的短暂,也发出过无奈的感慨,如庄子所说:“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

⑦接下来就是宗教的生死观了。在中国主要就是道教和佛教。道教奉老子为教主,实际上,它是继承中国人古已有之的求长生的欲望。“求长生”“求仙”固然不能成真,但道教所创造的一套养生健身之术,如太极拳、练剑等倒颇有益于人的健康。佛教在中国的传布使灵魂之说大为盛行。佛教不承认生命“常住论”,也不承认生命“断灭论”,而提出一种所谓“因缘和合”的流动生命观 后来演化为“轮回论”。等到传入中国,大乘代小乘而兴,大乘以救世利他为宗旨,小乘以修身自利为宗旨,人死要投胎,转世轮回之说深入人心。这和佛教的“业力说”和“中阴身说”亦有关。此外,又掺入了中国的许多迷信观念,于是相对于人间世界,又创造出一个灵魂世界来。

(选自《新华文摘·关于人的生死观》,有删节) 5.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周朝的生死观认为,人生的第一要义是遵礼守法,安分守己,听天由命。

B.“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欧阳修的这句话也是周代生死观的体现。

C.道家主张道法自然,一切顺其自然,只有尊重天命、敬鬼神,才能把国家治理好。D.道家的老子被道教奉为教主,所以道教的生死观和道家生死观是同宗同源的。

6.下列关于生死观发展变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文明程度的逐步提高,产生了某种朴素科学观念,这是理性生死观形成的一个因素。

B.积于长期的生活经验,对苦难的深入认识,使人们深深感觉到人活着所遭受的不幸和苦难甚至比死亡还要难受、还要可怕、还更令人屈辱,这些想法促进了生死观的发展。C.周朝时提出“远鬼神、重人事”的治国方针,标志着中国生死观的一次彻底变革。D.从先秦及其以后,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斗争加剧并趋于激烈,人类的知识积累多了,自觉性也增强了,于是人对生命的理性思考大进一步。

7.儒家生死观和道家生死观的相同点是什么?你认为这样的生死观还有现实意义吗?请结合现实举例谈谈你对此的看法。(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裴子野字几原,河东闻喜人。子野生而偏孤①,为祖母所养,年九岁,祖母亡。起家齐武陵王国左常侍,遭父忧去职。居丧尽礼,每之墓所,哭泣处草为之枯。

天监初,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行,将表奏之,会云卒,不果。时中书范缜闻子野行业而善焉。会迁国子博士,乃上表让之曰:“河东裴子野,幼禀.至人之行,长厉国士之风。且家传素业,世习儒史。栖迟下位,身贱名微,而性不憛憛,情无汲汲。臣历观古今人君钦贤好善,未有圣朝孜孜若是之至也。敢缘斯义,轻陈愚瞽,乞以臣斯忝,回授子野。”有司以资历非次,弗为通。寻除尚书比部郎、仁威记室参军。出为诸暨令,在县不行鞭罚,民有争者,示之以理,百姓称悦,合境无讼。

元嘉中,子野曾祖松之受诏续修《宋史》,未及成而卒,子野常欲继成先业。及齐永明末,沈约所撰《宋书》既行,子野更删撰为《宋略》二十卷,其叙事评论多善,约见而叹曰:“吾弗逮.也。”

普通七年,王师北伐,敕子野为喻魏文②,受诏立成。高祖以其事体大,召尚书仆射徐勉、太子詹事周舍等观之,时并叹服。俄又敕书喻魏相元叉,其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之为也。及五鼓,敕催令开斋速上,子野徐起操笔,昧爽

..便就。既奏,高祖深嘉焉。自是凡诸符檄,皆令草创。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

子野在禁省十余年,静默自守,未尝有所请谒,外家及中表贫乏,所得俸悉分给之。无宅,借官地二亩,起茅屋数间。妻子恒苦饥寒,唯以教诲为本,子侄祗畏,若奉严君。末年深信释氏,持其教戒,终身饭麦食蔬。中大通二年,卒官,年六十二。

先是子野自克.死期,不过庚戌岁。是年自省移病,谓同官刘之亨曰:“吾其逝矣。”遗命俭约,务在节制。高祖悼惜,为之流涕,谥曰贞子。

(选自《梁书·列传第二十四》,有删改) [注] ①偏孤:早年丧父或丧母。②喻魏文:讨伐魏国的檄文。古人征伐之前,作檄文,晓谕对方,以使

对方明白征伐的原因,达到“师出有名”的目的。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幼禀.至人之行禀:领受 C.子野徐起操笔,昧爽

..便就昧爽:爽快

B.吾弗逮.也逮:及,达到 D.先是子野自克.死期克:预料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裴子野博学多才的一组是 ( )

①会迁国子博士,乃上表让之②更删撰为《宋略》二十卷,其叙事评论多善

③敕子野为喻魏文,受诏立成④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

⑤静默自守,未尝有所请谒⑥深信释氏,持其教戒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裴子野从小死了母亲,靠祖母抚养。他继承了祖上传下的儒学,在居下位时被范缜推荐,最后因资历尚浅而没有通过。

B.裴子野的曾祖裴松之接受皇帝的诏书编撰《宋史》,未完成就去世了。子野继承了曾祖的事业,最终编成《宋略》二十卷,沈约对他也十分叹服。

C.裴子野才思敏捷,高祖命他撰写檄文,他能立即写成;他写文章文辞典雅,不尚华丽,师从古人,与时下文法不同。

D.裴子野为官十多年,清廉自守,妻子儿女虽十分贫寒,但都听从子野的教诲;子野临终时还不忘自己的职责,提醒君王及同僚要节俭。

四、古诗文阅读。(24分)

11.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起家齐武陵王国左常侍,丁父忧去职。居丧尽礼,每之墓所,哭泣处草为之枯。(4分)

②俄又敕书喻魏相元叉,其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之为也。(4分)

1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

濂溪先生曰:“圣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彼以文辞而已者陋矣。”(《近思录》)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山花子·春恨

陈子龙①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寞景阳宫②外月,照残红。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注】①陈子龙:明末清初爱国名士,史家称誉“生而文章名世,没而忠义传世”。②景阳宫,南朝陈的宫殿,故址在今南京市。

(1)词的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什么意境?(3分)

(2)“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深层用意?(4分)14.请按横线上的序号默写名句。(6分)

(1)扪参历井仰胁息,①。(《蜀道难》)

(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②,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3)羽扇纶巾,谈笑间,③。(《赤壁怀古》)

(4)④,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5)⑤,谣诼谓余以善淫。(《离骚》)

(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23分)

抚摸乡村

①沿着一片南瓜或牵牛花的走向,很容易触痛乡村浅显的心事。一页柴扉,一段炊烟,一记清秀的鸟鸣,一波暗绿的凉意……

②抚摸乡村,我时常滑落于时光的臂膀,被童谣的唢呐和游戏簇拥着,缠绵着。记忆是一个繁体的汉字,抹掉一层厚厚的灰尘,闪现的是原汁原味的光芒,盘根错节,却淋漓尽致。童年的乡村是抒情的,大段大段的情节被我们剪裁成梦的衣裳。在我奔忙的思绪里,古远的乡村更接近于乡村的本意,更具有纯粹的具象。她是那样的透明,像一支夏天的冰棒,一点点热情就能将她溶化;她又是那样的清纯,像处子柔嫩的肌肤,哪怕是轻巧地碰她,都会叫人过而不忘。

③抚摸乡村,就是抚摸一段迷人的童话,纷飞的蜻蜓是它无序的线索。这些精致的生灵,像一个个生动的词语,在乡村这本硕大的书页中穿梭,透出和平、悠然的气息。一根竹片和蜘蛛丝构成的网被我们高高地举在手里,欢快地奔跑;一只蜻蜓失落于网上,停止了飞翔的迹象;另一只又失落于网上,它们挣扎着向往自由的样子,颇似我们被束缚在教室、黑板和老师目光下的无奈。于是,我们将它们放飞,再跟着奔跑。整整一个季节,我们的游戏就是奔跑,乡村的概念就是奔跑,仿佛天空中大团大团的云,被自由的风牵引着,广阔地奔跑。最惊险的是遇见蛇,各种各样的蛇。其实它们的神态是友好的,但我们还是会毫不犹豫地用树枝和石块把它们打死,再悬起来挂在树枝上,企图恐吓那些胆小的同伴。以至来到城里见到人们惊奇而小心地围着卖蛇人指手画脚一脸迷惑的样子,我总会露出不屑的神情。当然,我们还具有在凸凹不平的大地上把陀螺打得飞转把铁环滚得狂奔以及在清澈而深奥的河里像鱼一样穿梭的本领。尽管童年的乡村贫瘠得让我们腹中时常空虚和饥饿,我们还是被玩性硬撑着玩“奏奏什么羊,老倌老奶烤太阳”那种一上一下的跨越式跳跃,把奶奶的炊烟震得猛烈地咳嗽。我们还会用老牛踩出的窑泥,做一个小小的砂锅,嘴里喊着“砂锅砂锅格通洞”,再把手中之物猛烈地摔在地上,听那种清脆的响声。每每抚摸乡村这些童话都会震颤我的指端,童年的乡村是那样的宽容和放纵,任我们把滚烫的火盆在空中舞成一个个红色的圆圈,烧红乡村冬日的凛冽。

④半个月亮爬上来,爬上乡村清朗的额头,浮躁的蛙鸣变得深沉起来,唯有秋虫一望无际地开始了狂欢。乡村如一位待嫁的闺女,成熟了,却不透彻;萌动着,却不直白。一些爱情的故事在清凉的夜色里悄无声息地成长着,又被谁家的犬吠泄露了天机,古板的乡村常因此而发脾气,把年关的唢呐声吹得一波三折,哀哀怨怨,犹如月宫里嫦娥的无端诉说。乡村的夜晚,月色和着来自土地深处的虫呜,缓缓地爬上草垛和房顶,挂满童话的房檐。我们偎着苍老的奶奶,坐在菜园里,看月亮披着云彩的轻纱,匆匆地赶路,看深沉的山默默地缓延着,看笼着村庄的土地止不住地成熟,把清冷的月光映出暖暖的色调。四处

是大自然的乐音,那么和谐,那么动听,还有我们嘴里吟出的“月亮月亮光光,骑马烧香”之类无序的歌谣,还有我们偶尔玩起的“做大媒,过家家”,与月色中真实的爱情共同构成乡村动人的细节。夜晚的乡村是一幅潮湿的画,轻轻地抚摸,都会惊扰色彩里的人物和事物;夜晚的乡村是一根布满音符的弦,谁的手,谁的手拨动了琴端又悄然垂下。

⑤抚摸乡村,那无尽的劳动是乡村无尽的血脉。春风被老牛散漫的印迹染得碧绿,清明的雨水临空而降,像叙说不完的豆豆,布谷鸟最后一次梳理柔顺的羽毛,劳动就爬满每一条栅栏,“春天耕地,夏天锄草,秋天收割,冬天积肥”。我们躲在语文课本最抒情的页码下看荷锄的乡村将太阳托起来又放下去,看大滴大滴饱满的汗水把土地浸透又凉干,看老米勒画笔下《播种者》《扶锄者》明快的色彩把世界的乡村照亮,把泥土上的英雄照亮。

⑥抚摸乡村,我不敢挪动轻薄的手臂,每一个简洁的形象都像一个粗糙的老茧,使人疼痛。我无法把单纯而又厚重的乡村轻轻地描述穷尽,就像时光这把挂在土墙上的筛子,总是把乡间最精细的情节漏掉,让我们每次都小心翼翼,每次都激动不已。抚摸乡村,我总是捡拾一片一片飘落的树叶,然后把它们一簇簇地收藏在乡村这条盘杂的宿根下,品味着被物质日益削落的诗意,苦苦守望着记忆中的新绿。

15.文章第⑤段写到“我们躲在语文课本最抒情的页码下看荷锄的乡村将太阳托起来又放下去,看大滴大滴饱满的汗水把土地浸透又凉干,看老米勒画笔下《播种者》《扶锄者》明快的色彩把世界的乡村照亮,把泥土上的英雄照亮”,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2分)

16.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4分)

17.文章写了乡村的哪几个方面?各自突出了乡村怎样的特点?(6分)

18.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以“抚摸乡村”为题的好处。(4分)

19.文中最后写到“品味着被物质日益削落的诗意,苦苦守望着记忆中的新绿”,这句话包含着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7分)

六、语言运用。(12分)

20.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2个字。(4分)

据美国媒体11日报道,美国密歇根州小城庞蒂亚克最近发生了一件离奇的强拆事件。原定被拆房子的主人“改变地址”,把自家门牌号和自己邻居的偷偷调换,最终导致他邻居的房子遭到强拆。

据报道,这位狡猾房主的邻居麦克现在一脸无辜,他表示,自己本打算10月1日之前把房子租出去,现在他想知道庞蒂亚克市是否会还他一栋新房子。但是很多邻居对拆错了房子表示很开心。他们说这栋房子破烂的窗户实在是太碍眼,他们还说有陌生人擅自住在那里。“当我听说拆迁队不小心把那座房子给拆了,我想送他们一打啤酒,”邻居弗雷

21.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4个短句,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中国自然灾害风险地图集》是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重点项目——“综合风险防范关键技术与示范”的支持下,由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共同承担,借鉴国际上目前最先进的灾害风险科研成果而完成的我国第一代综合自然灾害风险分布地图集。

22.请欣赏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请用一段文字说明画面的内容。(2分)

(2)写出漫画的寓意。(2分)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按要求作文。(60分)

阿尔卑斯山谷有一条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中,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了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朋友,“慢慢走,欣赏啊!”

请以“慢慢走,欣赏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重庆十一中2014级高三(上)10月月考参考答案

1. A (B. 发轫宁.缺毋滥(nìng) C. 节.骨眼(jiē)脉搏 D.走投无路歉收)

2. B (①涉及,强调与对象有“关联”;波及,强调对对象产生了“影响”。②摘要,意为“摘录要点”;择要,意为“选择重要的”。③“不是……而是……”,是并列关系,否定前者而肯定后者;“不是……就是……”,是选择关系,并不能表明说话人的最终态度,这与句首“严格地讲”不太相符。或许,是表示猜测语气的副词;或者,是表示选择关系的

连词)

3. B (A“与上卧起,公卿皆因关说。” C 前三个“也”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分号或句号,以分开“平旦、昼、晡、莫”四个时间层次。D句号应移至右括号后,因为句中的括号属旬内括号,应紧承在引文后,表明对引文出处的说明。)

4. A (B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可改为“关键的问题是知识”或“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

C 成分残缺,去掉“解决”或在“等”后加“问题”。

D 成分残缺,应在“新型欺诈”后加“新型欺诈行为”)

5.B (A选项参看第二段“万事皆在人为,就是‘天命’亦可抗争”。所以选项中“听天由命”是错的。C选项参看第二段,周朝时提出“尊天是必要的,但天命不足恃;鬼神也是要敬的,但办事不能只靠占卜问卦”,可见“只有尊重天命、敬鬼神才能……”曲解了原句的意思,而且这句话也不是道家思想的内容。D选项参看第七段:“道教奉老子为教主,实际上,它是继承中国人古已有之的求长生的欲望。”所以道教生死观和道家生死观并非同宗同源。

6.C (C选项中“标志着中国生死观的一次彻底变革”属于无中生有,理解失当。第二段原文说“中国到了周朝就起了一个大变化”,“提出‘远鬼神、重人事’的治国方针”,它的意思并不是说中国的生死观到周朝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

7.相同点:人虽有一死,人生虽短暂(1分),通过立功立言而“不朽”,功业是生命的延续(1分)。举例证明(2分,不是举例证明,不给分)

8. C (C 昧爽:天将明,黎明。)

9. B (①说的是范缜对他的赏识⑤讲的是他的廉洁⑥是说他信佛自律。)

10.D (D 该项对“遗命俭约,务在节制”的理解有误,裴子野并不是提醒君王及同僚要节俭,而是说自己死后丧事要一切从简。)

11.①起家齐武陵王国左常侍,遭父忧去职。居丧尽礼,每之墓所,哭泣处草为之枯。

从家中被起用(从家中被征召出来,授予官职)担任齐武陵王国左常侍,遇父亲去世离职,他守孝时充分尽到了礼节,每次到墓地,他哭泣的地方连草木都因为他(的哭泣)而枯萎了。(4个翻译点,1点1分,共4分)

②俄又敕书喻魏相元叉,其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之为也。

不久皇帝又命令子野写文书让魏国宰相元叉明白自己的意思(写讨伐魏国宰相元叉的檄文),当天夜里接到命令,子野认为可以等到天亮后才(再)回奏,就没有写这篇文书。(4个翻译点,1点1分,共4分。“未之为”是倒装句)

12.濂溪先生曰:“圣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彼以文辞而已者/陋矣。”(《近思录》)(限断6处,每处0.5分,多断一处扣1分,多断3处即为0分)

【译文】濂溪先生(周敦颐)说:“圣人讲的道理,听到之后就会积蓄在心中,蕴藏在内心成为个人品德,施行它,成就(治国平天下)的事业。那些仅仅以圣人之道为言辞的人(指仅学习圣人言辞的人),也太鄙陋了。”

13. (1)①开篇两句描写了四种意象:弥漫的晓雾,迷离的杨柳,零落的杏花,凄凉的钟声。(任意写到两种即可得2分) ②营造了一种残败清冷(萧条破败)(1分)的意境,表达了一种凄惶惆怅之情。

(2)①拟人、反衬(1个1分)②燕子欢快地在东风中飞舞,不顾景阳宫的残破凋败,很是无情。实际是以燕舞东风的乐景反衬此地的残败清冷(1分),抒发故国覆亡的哀痛和昔盛今衰的伤感(任意答到一个情感,给1分)。

15.①现代人只能从书本中看到乡村的诗情画意,不能体会,也不能理解乡村劳动者的辛劳与

伟大;(1分)②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与乡村的隔阂的悲哀之情。(1分)

16.①内容上:表现了乡村的简单朴实、自然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的喜爱与眷念;(“渲染气氛,表现了乡村的简单朴实、自然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的喜爱与眷念”,也正确)(2分)②结构上:引出下文(引出话题),引出对乡村的美好回忆及对这种美好失落而产生的伤痛的内容。(2分)

17.①乡村童年趣事(1分),突出宽容放纵(自由欢快)(1分)②乡村的夜晚(1分),突出宁静和谐(1分)③乡村的劳作(1分),突出辛劳豪壮(1分)。

18.①题目统领并贯穿全文(或:题目是文章的线索)(1分),乡村童年趣事、夜晚、劳作都通过作者“抚摸”来展开,使文章思路清晰(1分)。②“抚摸”,是拟人(1分),使得乡村的形象具体可感,生动的表达出作者对乡村的眷念(1分)。

19.①对乡村宁静和谐而又充满生机,自由自在而又充满童趣,劳作充实而又有序的诗意生活的眷念;(2分)②对物质利益充斥每个角落缺失诗意的现代社会的批判;(2分)

③对乡村美好诗意的坚守和对重建诗意社会的期待。(3分)

20.美国男子(1分)为躲拆迁(1分)偷换门牌(1分)致邻居房子遭强拆(1分)。(超字0分)

21. ①《中国自然灾害风险地图集》是我国第一代综合自然灾害风险分布地图集。②它得到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重点项目——“综合风险防范关键技术与示范”的支持。③这部地图集由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共同承担完成。④它借鉴了国际上目前最先进的灾害风险科研成果。 (写对一句得1分,共4分)

22.(1)画面左下方一个孩子手拿着遥控器坐在沙发上看着被砸了一个洞的电视机,而电视机的旁边站着一位右手叉腰、左手抓着一把大锤子放在电视柜上的父亲,他对着孩子大声训道:“你要是再看暴力节目,长大你就跟电视里那个人一样暴力!”

(评分标准:内容包括画面中孩子、电视机、父亲及父亲说的话四个方面即可)(2分)

(2)家庭教育要讲究方法,用暴力去纠正孩子的不良爱好与习惯是不可取的。(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