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和对早期试井资料解释与应用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和对早期试井资料解释与应用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和对早期试井资料解释与应用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和对早期试井资料解释与应用

摘要

当今世界上的很多油田都属低渗透油藏,而低渗和特低渗油藏试井由于渗透率低、渗透性差、压力降落或恢复速度慢、井筒储集影响大,导致测试时间长、测试费用高、产量损失严重等问题,那么就很难测试得到径向流直线段,现有的试井解释方法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定量解释,不利于人们对低渗、特低渗油藏的动态掌握,严重制约了这些油田的开发效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试井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针对低渗油气藏试井压力恢复缓慢,压力恢复受井筒存储影响严重的早期资料,开展了试井早期资料测试有效时间及依赖续流量与不依赖续流量的解释方法的研究与讨论。其中依赖续流量的方法有:利用续流资料进行试井解释的一般方法,续流量褶积分析方法等。不依赖续流量的解释方法有:反卷积算法等几种校正处理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来延长径向流直线段,减少早期资料解释的多解性,以利于展现径向流特征,以便于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和对早期试井资料的解释与应用。

为了验证本文所提及几种校正处理方法的可行性,本文对三口油井进行了试井早期实际资料解释,通过分析,几种校正处理方法与Ho rner 方法、MDH方法相比都可以有效的延长早期试井资料的径向流直线段,缩短关井测试时间,使得试井与生产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但是,本文中所提及的各种方法都有其不足之处和应用条件,在应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关键词:早期试井,压力恢复分析,续流,试井解释,表皮系数

Abstract

Now many o il field s are all the lo w permeab ility o il reservo ir,But in the well test o f lo w permeab ility and especially lo w permeab i lit y reservo ir, because p enetratio n co effic ient is small,p ermeab ility is b ad,the speed pressure d rop o r resto res is slo wly, the affects o f well chamb er accu mu lates is b ig , causes the q uestio n that the test time is lo ng, the test exp ense is high, the o utp ut lo ses is serio us and so o n..Then it is very d ifficult to ob tain the tangent ial p ath o f rad ial flo w. The existing well test exp lain metho d is unab le to effectively carry o n the q uantitative interp retatio n. It is d isad vantageo us to grasp the tend ency o f lo w permeab ility and especially

lo w permeab ilit y o il reservo ir. Affected develop ment effects o f these o il field s serio usly.Mo reo ver affected app licatio n and the d evelop ment o f the well test techno lo gy in the develo p ment o f o il-gas field in the very great degree.

This p ap er aimed at the early in fo rmatio n o f lo w permeab ility reservo ir that that well testing p ressure b u ild up slo wly , p ressure respo nse affected b y wellb ore sto rage remarkab ly, then d evelop ed the interpretatio n method researches o f effective test time o f early well tests material and early well test data interp retatio n method dependent o n the after flo w rate and the early well test d ata interp retatio n metho d which do es no t rely o n the after flo w rate. Which, the early well test d ata interp retatio n method depend ent o n the after flo w rate co ntains: the general method using the after flo w material to carry o n the well test exp lanatio n, co nvo lut io n analys is metho d o f the after flo w rate, Lap lace deco nvo lut io n method d evelop ed d irect d eco nvo lut io n mathematics metho d which co ntains wellb o re sto rage and changefu l wellb o re storage effect and avo id testing after flo w rate to extend ed the sco pe o f app licatio n o f d eco nvo lut io n. The ad justment p ro cessing metho d that using well bo re sto rage co efficient and the well test analysis method that ad just the b uild-up curve. The early well test d ata interp retatio n method wh ich do es no t rely o n the after flo w rate co ntains: co unter- co nvo lut io ns algo rith ms, the method o f fitt ing method o f typ e curve,and the new exp lana tio n metho d o f early sectio n o f b u ild-up curve. thro ugh these metho ds lengthens the rad ial d irectio n straight line segment, red uces the mu lt i-so lutio ns o f the early time

data interp retatio n,to unfo ld s the characteristic o f red ial flo w,in order us to deve lop the lo w permeab ilit y reservo ir and to exp lanatio n and ap p licatio n the early well test material.

In o rd er to co nfirm the feasib ility o f several ad justments p rocessin g method that mentio ned in th is article, this article has carried o n the well test early time actual data interp retatio n to three o il wells,thro ugh analys is,Several ad justments p ro cessing method all can effectively lengt hen the red ial flo w tangential p ath o f early well test material to the method o f Ho rner and MDH. Mo reo ver, the analysis p ro cess is simp ler, the co mp uted result p recisio n also has b een enhanced,that is very much sig nificant to red uce the closed-in time. It can alleviate the co ntrad ictio n between the well test and the p rod uctio n.But, each method mentio ns in th is article all has its deficiency and its app lied co nd itio ns, in ap p licatio n, in d ifferent co nd itio ns app lied d ifferent.

Key wo rs:early well test, the analys is o f p ressure b uild-up, the after flo w, the interp retatio n o f well test, the sk in facto r.

目录

1绪论 (1)

1.1论文的选题目的及意义 (1)

1.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

1.3主要研究内容 (3)

1.4本文拟采用的研究思路 (3)

2试井早期资料测试有效时间的研究 (5)

3试井早期资料解释方法研究 (7)

3.1依赖续流量的试井早期资料解释方法 (7)

3.1.1早期续流资料的试井分析模型 (7)

3.1.2续流量褶积分析方法 (8)

3.1.3 Lap lac e反褶积方法 (10)

3.1.4含井筒存储的流量反褶积 (13)

3.1.5利用井筒储存系数的校正处理方法 (15)

3.1.6利用经验公式确定续流量的方法 (16)

3.2不依赖续流量的试井早期资料解释方法 (17)

3.2.1反卷积算法 (17)

3.2.2 DPR曲线拟合方法 (19)

3.2.3利用有效时间的校正处理方法 (23)

4.试井早期实际资料解释 (25)

4.1实例分析 (25)

4.2早期试井资料处理方法评价 (42)

结论 (43)

谢辞.......................................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44)

1绪论

1.1论文的选题目的及意义

试井工作的目的是为油气藏工程研究提供油藏参数,而当今世界上广泛使用的试井分析方法,主要是常规试井半对数分析法和现代试井分析方法,但是这两种方法对中期资料的分析是有效的,却无法有效识别和分析出早期试井资料。当今世界上的很多油田都属低渗透油藏,我国低渗和特低渗油藏探明储量8

吨,占全部探明储量的百分之三十以

4410

上,而低渗和特低渗油藏试井由于渗透率低、渗透性差,压力降落或恢复速度慢,井筒储集影响大,导致测试时间长,测试费用高,产量损失严重等问题,那么就很难测试得到径向流直线段,现有的试井解释方法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定量解释,不利于人们对低渗、特低渗油藏的动态掌握,严重制约了这些油田的开发效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试井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和发展。

另外,在油田过去的历史试井资料中,还有很大一部分资料,因低渗、多层、井间干扰、测试时间短等因素的影响,而没有达到径向流阶段。那么这部分资料由于没有达到径向流直线段,应用现有的试井解释方法无法定量解释或存在多解性和不确定性,导致这一部分资料在油田勘探开发中的利用率低,还有很大一部分资料根本无法应用。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早期试井资料解释方法研究,以解决低渗、特低渗油藏测试时间长和不出现径向流直线段的试井资料解释问题。因此,对油气水井进行早期试井资料解释方法的研究,对低渗、特低渗油藏的勘探开发和试井资料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1.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当今世界上的油田有很大一部分是低渗、特低渗油藏,这些油藏的试井资料一般不会出现径向流直线段,因此,国内外的很多人士对此都进行了研究。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试井分析方法主要是Ho rner(1951年)和Van Everd ingen(1953年)提出的常规试井半对数分析法,以及Ramey(1970年)和Gringarten(1979年)建立的曲线拟合法(现代试井分析方法)[1]。现代试井分析方法考虑了井筒存储效应(早期)和边界影

响(晚期)的问题,但是有效果的仍是对中期资料的分析。因为受油藏渗透性差、井筒储集效应、表皮效应、测试时间短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中期试井资料将推迟出现,并且不容易辨认,因此对早期试井资料无法获得准确、唯一的解释结果。

在国外,Russel[2]和Mik inley[3]等提出早期试井分析方法,Remey[4]和Earlo ugher[5]等给出短期试井分析方法,这类方法包括解析法和经验法,还有微分法和积分法,压力和产量叠加法,由于这些方法依赖于续流量的测值,所以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另外,Mik in ley法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宜用于较强的井筒储集效应或严重的地层伤害,或边界效应存在,并且不能计算地层压力,地层伤害也无法定量。还有典型曲线拟合法,由于这种方法基于层面常流量的假设,不可能作为唯一的分析早期试井资料。S eethararn[6]和Jo nes基于关井后续流期间流和总量的流动时间和压力恢复时间的相应关系,建立了一种以分析续流作用为主的压力恢复试井分析新方法,该方法半对数直线段较常规的Horner法要出现的更早,但由于他建立的方程中含有续流折算时间项,不便于求解。

在国内,西南石油学院的段永刚等人提出了最优化和灰色系统的新方法,该方法不需要中期资料,也不依赖于经验确定直线,也不需要中期资料,成功的用于因井筒存储效应歪曲的早期试井资料的分析上。尹红军[7]等人提出了校正恢复曲线续流段数据的改进方法,利用最优化方法编制成计算机程序,可较大的缩短关井时间,十分有利于低渗透油藏压力恢复曲线的分析;雷霆[8]等人提出了改进的极值拟合法来解释早期试井资料,但此方法计算公式属于经验公式,因而具有一定的计算误差,同时所取的极值点是否准确也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大;另外,黎福长[9]等人还提出了气井试井早期资料解释的模拟反卷积法,该方法通过反复试算的方法逐步消除井筒储存的影响。然而,各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对早期试井资料的利用还需不断的进行研究。

在试井工艺方面,美国在80年代曾研究开发了井底关井器,这种试井工艺由于实现了井底关井,有效减少了续流效应,是缩短试井时间有效的试井工艺。但是,井下关井器对井筒和套管质量要求较高,并且要依赖于管柱来实现开关井,工艺难度大,成本高,因此没有得到广泛的

应用。

另外一种缩短测试时间的试井工艺是井底压力和层面流量同步测试工艺,但是,在油杆泵采油井上需要足够的环空空间,难度也较大,另外受流量计性能的限制,在低产井上需要采用集流措施,测试难度大,成功率低。

我国的油田曾在80年代后期,采用测环空液面恢复的方法,但是,该方法只是在有限井上得到了应用,还难以大面积的应用。国内的大多数油田进行了二流量和多流量的理论及工艺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二流量试井低渗特低渗油藏试井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另外,国内外的许多公司还研制出了试井软件,但是这些软件字试井解释时主要依赖径向流段进行分析,对未出现径向流段的试井资料多解性较多,难以有效进行储层物性和污染状况评价。

1.3主要研究内容

此次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未出现径向流直线段的测试数据进行校正处理,以期对早期试井资料进行合理的解释,最终获得可靠的油藏参数。主要内容有:

(1)试井早期资料测试有效测试时间的研究;

(2)试井早期资料解释方法研究;包括:依赖续流量的试井早期资料解释方法;不依赖续流量的试井早期资料解释方法;试井早期资料不同解释方法综合评价。

(3)实测试井早期资料解释。

1.4本文拟采用的研究思路

(1)技术路线

通过影响试井早期资料测试时间的各种因素分析,获取减少测试时间的理论方法,确保资料可解释和解释准确性条件下的测试时间,优化试井设计,指导现场测试;开展依赖或不依赖续流量的试井早期资料解释方法研究,评价这些解释方法的优缺点和适应性,实现早期试井资料的准确解释。

(2)技术关键

①试井早期资料测试有效时间的确定;

②试井早期资料解释方法研究。

2试井早期资料测试有效时间的研究

有效测试时间指工作制度改变以后,井筒效应消失,即将出现径向流动时所需的最短时间。通过研究渗透率,污染状况,井筒储集效应等因素对试井早期资料测试时间的影响,确定测试资料可准确解释的最短时间,优化试井设计。

有效测试时间的确定属于测试工作制度的一部分,对测试工作制度的研究主要从测试模拟方式入手,综合考虑各类测试的流动特点,储集层渗流模型诊断与参数估计的影响,确定测试设计的一般原则,并建立一套基于理论模型的设计程序。

压力恢复测试的主要目的是求取地层参数,评价油气井的损害情况,了解供油或弓气范围,在完井阶段的压力恢复测试还兼顾反排工作液,疏通清洁近井地带的作用。因此,压力恢复测试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如何获得保障压力恢复资料既能代表地层目标范围内的流动特征,又能被正确识别出不同阶段的流动特征,使参数估计可靠。

对于油井,以压力计位置作为测点,流动期流量为q (t),恢复期流量为0,恢复期井筒储集系数C 由流体压缩性和井筒容积确定,恢复过程可视为含有井筒条件C 的井以变流量q (t)生产后的关井恢复,由叠加原理可以导出恢复压力:

()3

1

()111

1.84210

()N w s t i j

j D j D i B p p q

q p t t kh

μ

-+--=???=-

--??

∑ (2.1)

其中,01(),0,0,()j j N j q q t q q q t +===为流动期流量序列,j=1,2,….N ,t 从流动开始计时,t>t N0,p 为含表皮和井储的任意油藏模型的无因次压力解,应用(2.1)式模拟压力恢复,可以全面考虑油藏模型,井模型和外边界模型对测试压力的影响,从而可以直观的确定合理的测试方案。

与油井相比较,由于气体性质是压力的函数,气体在渗流过程中的密度,黏度,压缩系数随压力变化影响较大,气体试井的扩散方程是非线性的,因此,试井前必须进行线性化处理。人们先后提出了压力法,压力平方法和拟压力,拟时间法来解决此问题。但是,各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压力法只能用于高压气井的解释;压力平方法常用于低压气井,

两者都有较大的误差。本文采用拟压力法,使渗流方程与油井情况相类似。采用(2.1)式的标准化拟压力形式,可以使油气的渗流方程形式得以统一,使油井公式可以直接用于气井:

()()i

p

i i i i

p z p

p dp p p z p μ?μ=+

?

(2.2)

3试井早期资料解释方法研究

3.1依赖续流量的试井早期资料解释方法

续流是指关井后地层流体继续向井筒流动的过程,井筒的储集能力越大,续流期越长,压力恢复曲线的半对数直线段就出现的越晚。续流量大于一定值时就会影响压力恢复曲线的常规分析。

在低渗油气藏的压力恢复测试过程中,由于地层供给能力不足,压力恢复缓慢,必须关井足够长的时间才能使压力得以稳定,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即使关井时间很长,仍然无法获得压力的相对稳定。 另外,对于需要人工举升生产的非自喷井停产进行压力恢复,测试过程表现为:液面恢复的段塞流特性。

以上两中情况都表现为:试井解释的双对数/半对数曲线中,压力和压力导数的径向流特征未出现,整个压力恢复期还处于井筒存储影响的“驼峰”范围内,导致半对数分析无法进行,双对数拟合也不能确定渗透率对应的水平段位置,对这种早期特征曲线按常规方法解释,不可避免的出现多解性强,可靠性差的问题。

3.1.1早期续流资料的试井分析模型[10]

用续流资料进行试井分析的数学模型,与一般的试井模型相比的不同之处在于井底流量为变量,其无量纲形式为:

2

21D D D D

D D

D

p p p r r r t ???+

=

??? (3.1.1-1)

初始条件: (,0)0D D p r = (3.1.1-2) 外边界条件: (,)0D D p t ∞= (3.1.1-3) 内边界条件: 1/()

D D D

r D D D

p r q t r =?=? (3.1.1-4) 1

()r

D D w D D D

D

p p p s r r =?=-? (3.1.1-5)

其中:

()sf D q t q q =

可得变流量生产井的无量纲井底压降表达式:

()00

()()

()D

t sD wD D D D D D

p p t q t d bq t t τττ?=

-+??

(3.1.1-6)

对于压力恢复试井,油井是以定产量q 0从t=0生产到t=t p 开始关井测压,若设续流量为:()sf q t ,且用sD p 表示常产量情况的解,应用叠加原理可得压力恢复中井底无量纲压力:

()()()()()()D D D

sD

t D

D sD D D sD D wD t bq d t

p q t p t t P t p D

?+-?+

?-?+=???τττ0

(3.1.1-7)

其中,()D D t bq ?为表皮压力降。 (1.1-7)式积分可变为:

()()()()τττd t

p q t t p t p D

t D

sD

D

D pD sD D wD ??-?'+

?+=?0

(3.1.1-8)

用线源解及无因次定义可将式(1.1-8)式进一步化为有因次形式:

()()()()()()???

?

????---?'=-???D

t D

D D p wf

wf t bq d t q m t p t p 0

1lg τττ

等式两边同除以1()D D q t -,并对右边进行积分简化,可用续流段压力恢复资料进行试井解释的基本公式为:

()()()

()[]b t m t q t p t p D p wf wf +?=--lg 1

(3.1.1-9)

其中:3

02

2.12100.870.9077lg ,t w

q B

k

b s m

c r kh μφμ-???=++=

???

()()

1()

w f w f p D p t p t q t --为纵坐标,以()t ?lg 为横坐标,则可以得到斜率为m ,

截距为b 的直线,从m ,b 中可以反求各种地层参数K,S 等。

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分析半对数直线落在早期实测压力数据点上方的情况,这种方法的实质是用增大数值的方法来修正早期压力,但是,这种方法对于径向流直线落在早期压力数据点下方的情况不适合。

3.1.2续流量褶积分析方法[10]

将压力恢复试井过程中的流量0()sf q q t -+写为如下无量纲形式:

()()()D

sD sf D D t q q t q q t q ?-=-+-=

?10

对(1.1-7)式右端积分

()()??-?'D

t D

sD

D

d t

p q 0

τττ进行分部积分并整理得:

()()D

pD sD D wD t t p t p ?+=?+()()??-?'D

t D

sD

D

d t

p q 0

τττ (3.1.2-1)

对右端积分可得:

()()()()()D sD D D sD t D wD t p t G d t p G t p D

??=-?=

???

?τττ0

其中:'()()D q G ττ=

对上式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并应用拉氏变换的褶积定理可得:

sD

wD P G p ?=? (3.1.2-2)

其中:[]()D sD D t q t G ?-=?1

()D t G ?的拉氏变换为:()D sD t Zq G ?-=1

应用拉氏变换微分性质及褶积定理,再把线源解代入()s D D z q t ?中,应用拉氏逆变换的褶积定理,得:

sD

D

sD wD q t p p ?-

-=?21 (3.1.2-3)

其中:

()τττ

d t q q t sD t sD D

D

-?=

??

?0

1

1

上式为褶积积分形式,在已知关井时间与实测续流量情况下可用数值方法计算。将(3.1.2-2)代入(3.1.2-1)中,可得:

()()()()D

sD D pD sD D sD D D wD t p t t p t q t t p ?-?+=??+

?21 (3.1.2-4)

其中:()3

2

0 3.6,1.84210w D i w s D t w

kh

kt

p p p t q B c r μ

φμ-=-=

?

由(3.1.2-3)可以得出:

()[]??

??????-??+=?-t q t a t t t m t p p sf p ws i 1

lg

式中:2

3

2

07.63210

t w

c hr a q B

φ-=

?可进一步推出:

()()()??

?

?????++?=-?t q t a b t m t p t p sf p ws ws 1lg

(3.1.2-5)

其中,

()()τττd t q t q t

sf t

sf -?=

????0

1

1

由(3.1.2-4)可知。以()()p ws ws t p t p -?为纵坐标,以()t q t

a

t sf ??+?1lg 为

横坐标,即可得到一斜率为m 的直线,从中可反求地层参数K ,S 等。

这种方法通过计算续流量利用褶积分析方法解释早期试井资料,可对实测压力数据点落在半对数直线段上方和下方两种情况都收到较理想的解释效果,能解释出比较可靠的地层参数。

以上两中方法都用到了续流量,下面介绍一种计算续流量的实用方法:在压力恢复试井过程中,如果关井到t ?时刻的井底恢复压力为()t p ?,那么关井恢复到t ?时刻的井底续流量()t q ?可以用下式计算:

()()t

d t dp C

t q ??=?24 (3.1.2-6)

然后在双对数坐标系内绘制()

()t t q q ?+?1lg ~lg 0图,该图形应该形成一条直

线。设()

()t t q q ?+?1lg ~lg

0图的直线斜率为

N ,则有:

()

()N

t t q q ?+=?10 (3.1.2-7)

在关井初期,由于()

10≈?t q q ,()11≈?+t 及()

0lg

0≈?t q q ,()0

1lg ≈?+t ,所

以,()

()t t q q ?+?1lg ~lg

0的双对数图过双对数坐标系的(0,0)点,即截距

为0,那么续流量还进一步表示成为:

()()N

t B q t q ?+=?10 (3.1.2-8)

3.1.3 Laplace 反褶积方法

反褶积方法的本质特征是从变流量压力响应中提取定流量阶跃响应。数值反褶积方法主要有两类:实空间反褶积和Lap lace 空间反褶积。实空间进行反褶积,其计算结果表现出两类缺陷:简单的方法适应性差,复

杂的方法数值稳定性差。因此,实空间反褶积法基本上都不能用。

Ro u mbo utsoe 和S tewart(1988)[11]首先提出了数值,Lap lace 变换算法,才使得反褶积方法有了更方便,更稳定的实现方法。实空间中的褶积关系在Lap lace 空间中表现为简单的乘积关系:

()()()?-?'=

D

t D

D

D

D wD d t

p q t p 9

τττ (3.1.3-1)

对上式进行Lap lace 变换得:

w D D D p

q sp = (3.1.3-2)

其中,()w D p

s 为流量作用下的压力响应,()D p s 为单位阶跃流量作用下的压力响应,()D q

s 为历史流量。 Lap lace 空间中的反褶积形式为:

w D D D p p

q

s = (3.1.3-3)

Bo urgeo is,Aq u itaine 和Horne(1991)[12]提出在Lap lace 空间中直接典型曲线的试井分析方法,指出在Lap lace 空间中通过反褶积能够更好的识别解释模型,同时不必在实空间反演提高自动拟合计算效率。

定义()s p s

为Lap lace 压力,1s

为Lap lace 时间。 ()()sp s sL p t =????

(3.1.3-4)

[]1L t s = (3.1.3-5)

做()sp

s 与1s

的双对数分析图,也可作类似于()p t 与t 的双对数曲线的模型诊断,Lap lace 压力导数为:

()()()

()()1

ln d sp s d sp

s s

ds

d s =- (3.1.3-6)

Lap lace 压力与Lap lace 时间具有实空间压力()p t 与时间t 相似的线性,半对数特性,例如:

[]()1

s L a bt a b s ?+=+? (3.1.3-7)

[]()1

ln ln s L a b t a b b s γ?+=-+ (3.1.3-8)

2

s L?

?=

?

(3.1.3-9)

s L?

?=

?

(3.1.3-10)其中:γ——欧拉常数,0.577215665

γ=

Lap lace空间的无因次量关系:

()()s

p

s

qB

kh

s

p

s

D

D

D

~

10

842

.1

~

3

?

?

?

=

(3.1.3-11)

2

1 3.61

D t w

K

s C r s

φμ

=? (3.1.3-12)令:

()

()

()

'

1

ln

D D D

D D D

D

d s p s

s p s

d

s

?

?=

??

??

??

?

??

(3.1.3-13)

作()

D D D

s p s

? ,()'1

~

D D D

D

s p s

s

?

??

??

的双对数图构成Lap lace空间无因次典型曲线。已知径向流期压力的半对数直线关系为:

()()

11

ln2ln2ln0.809

22

D D skin D skin

p t S t S

γ

=+-+=++

????

????

(3.1.3-14)对应的Lap lace压力为:

1111

ln2ln22ln0.8091

22

D D skin skin

D D

s p S S

s s

γγ

????

????

=+-+=+-+

????

? ?

????

????

(3.1.3-15)

1

ln0.8091

2

D D skin

D

e

s p S

s

γ-

??

??

=++

??

?

??

??

(3.1.3-16)

则作()

s

e

s

p

s

D

γ-

?~

~曲线作为Lap lace空间的半对数曲线,则与实空间t

p~

?的半对数曲线具有相同的斜率和截距,因此,估计,s k i n

k S完全采用相同的分析方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kin

w

t

wf

i

S

t

r

C

k

t

kh

qB

t

p

p

p8686

.0

9077

.0

lg

lg

10

121

.2

2

3

φμ

μ(3.1.3-17)

()

2

1.151lg0.9077

i w f

skin

t w

p p t k

S t

m C r

φμ

??

-??

=--

??

?

??

??

(3.1.3-18)

这里,0t =1ho ur ,m 是t p ~?的半对数直线的斜率,即:

???

?????++?

???

??+??? ???=

?-skin w t S r C k

s khm

qB p s 8686.0657.0lg 1lg 10

121.2~2

3

φμμ (3.1.3-19)

即:

???

?????++???

?

?

?+???

??=?skin w t S r C k m s m p s 8686.0657.0lg 1lg ~2

φμ (3.1.3-20)

其中,半对数直线的斜率为m ,截距为A(取s=1时)。

3

2.12110qB m kh

μ

-?=

(3.1.3-21)

2lg 0.6570.8686skin t w k

A m S C r φμ????=++?? ?

????

(3.1.3-22)

通过Lap lace 压力的半对数直线关系确定表皮系数:

21.151lg 0.657skin t w A k

S m C r φμ????=--?? ?

????

(3.1.3-23)

3.1.4含井筒存储的流量反褶积

在试井分析中,对于关井后的续流量关系采用井筒存储系数C 来描述,续流量一般是不可实测的,利用井筒存储系数C 与压力的变化率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估算出续流量的变化:

()24f p q t c

t

?=? (3.1.4-1)

3.1.

4.1含井筒存储的流量反褶积

含井筒存储效应的定产量压降条件下无因次井筒压力响应P wD 的一般形式为:

2

11w D D D D

p

c s p =+

(3.1.4.1-1)

其中,D P 为砂面定流量压降无因次压力响应,D

C 为无因次井筒存储系数,无因次化量定义分别如下:

()2D i kh p p p q B

πμ=

- (3.1.4.1-2)

2

D t ref

k

t t c L φμ=

(3.1.4.1-3)

2

2D t ref

c

c hc L πφ=

(3.1.4.1-4)

由(3.1.4.1-1)导出含井筒存储的反褶积形式为:

1D w D D D D w D D D s p s p

s p

C s =- (3.1.4.1-5)

3.1.

4.2含变井筒存储的流量反褶积

地面关井后,井底压力将是井筒流体与油气藏相互作用的结果,井筒内的流动从稳定流变为不稳定流,在流量衰减过程中将发生复杂现象,W.BFair 将变井筒存储的影响经验性模型化为变井筒存储压力:

(

)1t

p C e

α

φφ=-且()00p

t φ

+

== (3.1.4.2-1)

1D D t D D

p C e αφφ??=- ???

且()00D D p t φ+== (3.1.4.2-2)

其中,D p φ,D C φ,D α分别为无因次的变井储压力,最大变化量和时间常数。无因次化定义为:

2D kh p p q B

φφπμ=

(3.1.4.2-3)

2D kh C C q B φφπμ= (3.1.4.2-4)

2

D t ref

K

C L ααφμ=

(3.1.4.2-5)

D p φ的

Lap lace 变换为:

1

D D D D

D D

C C p

S S φφφα=-

+

(3.1.4.2-6)

含变井筒存储效应的定压降条件下井筒压力响应w D p

的一般形式为: 2

2

11D D D w D D D D

C S p

p

C S p φ+=+

(3.1.4.2-7)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反褶积的技术优势表现在:

(1)通过反褶积排除关井期间井筒存储的续流影响,“恢复”出被井干扰掩盖的地层流动特征,从而为试井解释模型识别和地层参数估计提供良好的信息支持,有效降低多解性。

(2)通过反褶积提前展现流动特征,能够极大的减少低渗透油气藏的关井测试时间。

(3)利用反褶积方法处理早期或段塞流资料,并不需要开发新的解释模型,解释方法,常规的解释技术仍然适用。

3.1.5利用井筒储存系数的校正处理方法[13]

为了合理利用压力恢复曲线续流段资料进行分析,在同时测取压力和续流量的条件下,Gl ad fel ter 基于MDH 方法提出了校正压力恢复曲线续流段的基本公式:

)lg(/)(1)()(t m A q

t q t p t p MDH MDH sf p wf ws ?+=?--? (3.1.5-1)

根据井筒储存系数的定义,可得到如下的续流量表达式:

dt

dp B

C q q w sf 24+

= (3.1.5-2)

对于关井测压恢情形:

dt

dp B

C q w sf 24=

(3.1.5-3)

于是,在井筒储存阶段:

t C

qB p ws ?=

?24 (3.1.5-4)

两边取对数:

t m p WB ws ?+=?lg lg lg (3.1.5-5)

式中:WB m 为双对数曲线直线段的截距。

)

24/(C qB m WB = (3.1.5-6)

于是,井筒储存系数为:

)

24/(WB m qB C = (3.1.5-7)

将(3.1.5-4)、(3.1.5-7)代入(3.1.5-1)式得:

)

lg(11)()(t m A dt

dp m t p t p MDH MDH ws WB

p wf ws ?+=-

-? (3.1.5-8)

对于Hor ner 方程,(3-3-8)式改为:

p

HOR HOR ws WB

p wf ws t t t m A dt

dp m t p t p +??+=-

-?lg

11)()( (3.1.5-9)

其中:

kh

qB m HOR μ

3

10

12.2-?=

(3.1.5-10)

???

?????++?

???

?

??=

-=-S r c kt kh

qB t p p A w t p

p wf i HOR 87.0907.0lg 10

12.2)(23

φμμ (3.1.5-11) 3.1.6利用经验公式确定续流量的方法[14]

由于井筒效应的影响,在关井测试期间井底流量不为零,而是变化的,是一条流量降落的曲线,用叠加原理可以获得考虑续流量影响的MDH 公式为:

()()()()t m A q

t q p t p sf ws ws ?+=?--lg 10 (3.1.6-1)

()()()

q

t q p t p sf

ws ws ?--10与()t ?lg 的关系表示成斜率为m 的直线。式中q 为关井前稳定

产量,()sf q t 为续流量。

直线的斜率:3

2.1210qB m Kh

μ

-?=

直线截距:

()2

lg 0.9070.87t w K A m S C r φμ????????=++??????????

由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可以求出: 渗透率: hm

qB K μ

3

10

12.2-?=

(3.1.6-2)

表皮因子: (

)?

??

???-??

??

??-=908.0lg .15.12

w

t r C K m

A S φμ (3.1.6-3) 人们对油井的压力恢复导数曲线存在“驼峰”的情况进行过多次研究。

_精细油藏描述技术与发展方向

文章编号:1000-0747(2007)06-0691-05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与发展方向 贾爱林1,郭建林1,2,何东博1 (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5CB221306) 摘要:精细油藏描述是以剩余油分布研究为核心,以认识剩余油分布特征、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为目标所进行的油藏多学科综合研究。目前国内外精细油藏描述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井间储集层分布特征及精细储集层地质模型、开发过程中储集层性质和流体性质的动态变化特征、剩余油分布特征等。根据对国内外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现状的分析,指出精细油藏描述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储集层沉积学研究、储集层原型地质模型研究、定量地质学研究、层序地层学研究、储集层物性和流体性质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以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等。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储集层沉积学研究、开展数字化油藏研究、发展多学科协同研究、大力推广与应用新技术新理论是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参10 关键词:精细油藏描述;剩余油;定量研究;原型模型;数字化油藏 中图分类号:T E122 文献标识码:A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in detailed reservoir description JIA Ai-lin1,G UO Jian-lin1,2,H E Do ng-bo1 (1.Research I nstitute o f Petroleum E x ploration&Dev elopment,PetroChina,Beijing100083,China; 2.China University o f Geosciences,Bei jing100083,China) Abstract:Detailed reservo ir de scription is a multidisciplina ry research o f remaining oil,aiming at study ing its distribution and contro l facto rs.T he main contents o f detailed reservo ir desc riptio n include the re ser voir cha racterizatio n and detailed geo lo gical models,the dy namic behavio r of r eser voirs and fluids during the oilfie ld developme nt,and the distributio n o f remaining oil.Based o n the cur rent techno log y situatio n at home and abr oad,this pape r points out tha t its key scientific problem s consist o f reserv oir sedimento log y,reserv oir pro toty pe g eological mo del,quantita tive g eology,sequence stratigr aphy,dy namical pro pe rty and the distribution o f remaining oil.F inally,the pape r show 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o f detailed reservo ir description which include fine reservo ir sedime nto log y,digitalization rese rvoir,multi-discipline study,and populariza tion and applicatio n o f new techno log ies and theo ries. Key words:detailed reservo ir description;remaining oil;quantitativ e study;proto type mode l;dig italizatio n rese rvoir 精细油藏描述是指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对油田挖潜和提高采收率,以搞清剩余油分布特征、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为目标所进行的油藏多学科综合研究[1]。其主要任务是以剩余油分布研究为核心,充分利用各种静态和动态资料,研究油藏范围内井间储集层参数和油藏参数的三维分布,以及水驱过程中储集层参数和流体性质及其分布的动态变化,建立精细的油藏属性定量模型,并通过对水驱油规律、剩余油形成机制及其分布规律的深入研究,建立剩余油分布模型,为下一步调整挖潜及三次采油提供准确的地质依据[2]。 1国内外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研究现状 精细油藏描述研究是全球油田开发领域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自油藏地质师和工程师们集中地质、地球物理和油藏工程等多学科多专业联合攻关以来,取得了较大进展,从此油藏描述研究的发展方向,可以用“精细化”来形象地概括。“精”就是要定量化和提高精确度;“细”是描述的内容和尺寸愈来愈细,也就是分辨率要求愈来愈高。在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推动下,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开始了由定性到定量、由宏观向微观、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历程。 1.1精细油藏描述目标与研究内容 精细油藏描述以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为核心,充分发挥以地质为主体、多学科一体化研究的优势,综合应用各种静、动态资料,开展储集层和油藏的定量评价,深入研究井间砂体及储集层参数的三维空间分布,表征开发过程中储集层性质及流体性质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对驱油效果和采收率的影响;深入研究剩余油形成机理及分布规律,最终建立剩余油分布模型。目前国内外精细油藏描述研究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① 691 石 油 勘 探 与 开 发  2007年12月 PET RO L EU M EXP LO RA T IO N A N D DEV ELO PM EN T V o l.34 No.6

程时清+刘月田程时清低渗透油藏试井技术新进展

程时清低渗透油藏试井技术新进展 1低渗透油藏试井解释技术存在哪些问题? 主要存在四方而试井问题:(1)关井测压时间长,许多试井资料未出现径向流。(2)考虑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与实际油藏存在误差。(3)低孔、特低渗、非均质性严重,汕层砂体的接触具有多样性,现有试井无法回答导数曲线是否能反映储层砂体的小尺度变化。(4)大量产水油井的压力恢复试井曲线异常形状,传统单相流体试井模型认为导数曲线上翘是储层性质变差的表现,现认为是多相流流度变化所致。 应该利用现代试井分析技术,提高试井解释质量以及缩短测试时间、肖省成本。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改善对低渗透油藏的试井资料解释的应用效果,对制定有效的开采措施、减缓汕田的产量递减和制定有效的汕田开发方案有重要意义。 2试井的定义? 试井是以渗流力学为基础的动态测试方法,是指在不同工作制度下测量井底压力和温度等信号的工艺过程以及资料分析。 3低渗透油藏DST测试特点? 测试工具用钻杆(或汕管)下入目的层之后,通过对测试阀的控制实现对地层的地下开关井来达到测试目的。 (1)流动压力随流动(开井)时间的增加而上升(2)流动时间短,汕井真实差能不易确左(3)关井时间短,压力恢复程度低。 4为什么说油气井试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油气井试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1)严密的测试设计 (2)应用高精度的仪器设备进行现场测试 (3)配合测试进程多次开关井,准确计量产量,并处理好产出的油气 (4)以复杂油气藏为背景的渗流力学理论和方法 (5)以反问题理论为基础的试井解释软件 (6)结合地质、物探、测井、油藏及工艺措施的油藏动静态精细描述 5为什么说试井贯穿于油气田勘探开发全过程? 试井贯穿于油气出勘探开发全过程:(1)勘探井试井;(2)开发准备阶段的试井(产能试井、压力恢复试井、干扰试井、动储量评估试井);(3)开发中后期的动态分析试井;(4)针对特殊问题的试井。 6变渗透率试井特点及用途? 变渗透率试井主要适用于渗透率随孔隙压力变化的储层参数解释。对于无限大储层试井压力曲线,在中、后期不再象常规无限大油藏那样恒等于0.5,而是导数曲线上翘,孔隙介质变形越严重,上翘程度越大。介质变形主要影响曲线的中、后期形态,而对早期纯井储段曲线的特征影响不大。在早期纯井储段,曲线特征与常规油藏的相同,是一条斜率为45°的直线。 主要用于介质变形的油藏,一类是深层髙温髙压汕藏,另一类是低渗透汕藏。容易产生塑性变形的汕藏主要是胶结砂岩油藏、泥质砂岩油藏和低压低渗油藏的参数解释。 (加)低渗透油藏试井工艺技术?程时淸 (1)环空试井(2)井下关井试井(3)永久式井下监测装宜(4)毛细管试井测试工艺(5)智能井技术(6)连续油管测试系统。

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试题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试题 专业年级 姓名 学号 院(系) 考试日期 2008年6月20日

1、请论述现代油藏描述技术特点。(20分)。 答:现代油藏描述技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1)发展单项技术水平,促进油藏描述水平的提高 不断提供和发展单项技术水平,促进整个油藏描述水平的提高。比如发展水平技术,为确定性建模提供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发展和建立最优化的数据库,从中可进行地球物理和地质建模及生产模拟。目前建立高质量的数据库,如历史拟合和建模等主题已引起世界各石油公司的关注。总之,各学科描述技术紧密适应地质描述及建模的需求发展。 (2)地质统计学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现代油藏描述的直接目的在于准确提供油藏数值模型,为勘探开发奠定基础。传统的油藏模型是以少量确定性参数(钻井取芯及测井),以常规统计学方法进行参数求取及空间分布内插。结果所提供模型不能准确反映地质体变化的非均质性及随机性。由于地质变量在空间具有随机性和结构化的特点,为了准确求取油藏各项特征参数,仅二十年来发展的区域化变量理论和随机模拟理论为油藏描述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使油藏非均质性特征得以更准确地描述,可以建立较符合地下实际情况的模型。地质统计学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数估计,地址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就是应用线性加权的方法对地质变量进行局部的最优化估计。二是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储层非均质性对勘探开发都有重要影响,储层模型中对非均质性的描述与表征是关键。地质统计学中的随机建模技术就是针对非均质性研究提出来的,随机技术是联系观察点和未采样点之间的桥梁。其目的是以真实和高效的方法在储层模型中引入小型和大范围的非均质性参数。三是各种资料的综合应用。油藏描述涉及多学科、多类型资料信息,如何系统的匹配使用好各种资料信息至关重要,地质统计学为此提供了许多方法,如指示克里金技术可将定性的信息进行系统编码,将定性的概念定量化。协同克里金可综合多种类型的信息,给出未采样的参数值落入任一给定范围的概率分布。通过定量回归处理出的模型与多种信息资料取得一致,而不是地质模型、地球物理模型、生产模型自成系统无法综合在一起。四是不确定性描述,静态、动态的确定性模型很难反映油藏地下复杂的变化,只有通过不确定性描述,从地质统计观点概括和综合地质模型,才能真实地反映复杂的油藏模型,而不会导致传统油藏模型把控制流体在油藏中运动的复杂地质现象过于简单化,如“蛋糕层模型”,用这种模型模拟的历史表明,往往给出了过于乐观的油藏动态预测,造成开发过程的低效益。(3)建立了多学科综合研究管理系统 ①地质、地震、测井、岩石物理、地球化学、工程(钻井、完井、开发、采油)等学科的资料及成果是油藏描述的基础,它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反映地下油藏特点。以井为出发点的测井、岩石物理、地球化学、工程等学科,能提供油藏的各种精细参数,但是在空间上的分布的尺度较小,尤其是勘探早期,探井很少,在如此稀疏的空间上所采集到的数据,难以代表整个油藏,它们的数据与油藏参数也有某种相关性,但却无法直接求出油藏各种参数的精确值。这主要是地震资料本身的分辨率不高,而且还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存在。若把这些学科的资料与成果综合起来用于油藏描述,肯定比只依靠单门学科好,所建立的油藏模型一定更为可信。 ②现阶段,油气勘探综合研究是以地质、地震、测井地球化学、油藏工程及计算机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为依据。它必须通过各学科研究人员的相互配合,把各方面研究成果互相渗透、综合利用,才能提高油田勘探开发效益。目前我们在油藏描述研究中,还存在着主要依靠单一学科研究,多学科不能有机结合的问题。同国外石油公司多学科协同作战、科学严密的管理方法相比,我们的管理

现代试井技术在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试井技术在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试井技术对于制定和调整油田开发方案、评价开发措施以及油气藏描述等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优点在于有效评价周围油气层边界以及估算控制储量和地层参数,便于计算平均地层压力,同时更准确地对井间连通性进行判断并进行注采平衡分析,是油田开发的“听诊器”。当前,随着低渗透油藏在油田开发中比重的增加,如何根据低渗透储层特点进行测试以满足勘探开发需求就显得非常迫切,基于此,本文就现代试井相关技术在低渗透储层中的应用情况進行分析,探讨了试井分析方法,旨在提升低渗透储层的测试水平。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现代试井技术 引言 试井指的是对油井或气井等进行产量、压力、温度以及取样的测试,试井分析则是对测试参数参照系统理论和模型进行对比,从而获得油藏信息。对于低渗透储层来说,其喉道以及多孔介质空隙相对较小,有着明显的固液作用,因此在试井分析的过程中就不能应用达西定律。在储层测试的过程中,测试结果的影响因素是十分复杂的,如渗透油藏试井测试过程中,压力降落或恢复速度非常慢,试井数据一般只测试到早期段,导致试井解释困难和结果多解性。即使都是低渗透储层,不同类别的低渗透储层也可能出现不同的测试结果,对于低渗透储层的测试来说,应当根据储层的不同类别采取针对性的测试工艺技术。 1 低渗透油藏储层特点及渗流特征 1.1 储层的地质特征 不同地区,其储层的地质特征不同,但是纵观我国各个油田储层的主要特点。主要包括储层物性较差,在储层过程中,其沉积物的成熟度以及孔隙度等都相对较低,之外,毛细管压力相对较高,裂缝发育也是储层地质的主要表现之一,最后,其地质类型以非均质为主。 1.2 储层的渗流特征 对于低渗透油藏储层的渗流特征,可分为很多方面,本文将其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认为主要特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典型的非达西流动特征,低渗储能,顾名思义,其渗透作用的空隙管道十分细小,基于这一原因,其吸附滞留层的影响作用就非常突出的表现出来。对于一些渗透率过小的油藏而言,流体的流动性与压力梯度存在一定的关系,因而,在石油开发过程中,其注水要分为三步走,即为超前注水,同步注水以及滞后注水。其次是和普通的油田不同,由于华北油田岩性的特殊性质,油田在投入使用过程中,应采用大砂量水力压裂对油层进行改造。在深地层中,水力压裂是导致垂直裂变的最为主要的原因,不仅如此,水力压变还改变了地层的渗流特征;最后,对于生产流程而言,应采用封闭套管其

现代试井解释方法上机实习题(2016)

现代试井解释方法上机实习题 上机题一某井的压力降落测试数据如表1,其他有关数据如下:q=40+序号/10m3/d,B=1.136,μ=0.8+序号/10mPa.s,r w=0.06m,h=21+序号/10m,φ=0.039+序号/1000。 表1 井的压力下降测试数据 上机题二某井压力恢复数据见表2。其他数据如下:q=25+序号/10m3/d,关井前生产时间t p=24h,h=6+序号/10m,μ=0.9+序号/100mPa.s,B=1.05,φ=0.24-序号/1000,c t=120×10-5MPa-1。

上机题三某油井一口探井,在自喷生产102 小时之后,关井测其恢复压力,数据见表3。关井前流动压力为25.23MPa。其他数据如下:关井前产量q=28+序号/10m3/d,φ=0.24-序号/1000,r w=0.062m,h=20-序号/10m,B=1.2,c t=131.26×10-5MPa-1,μ=3.3 +序号/10mPa.s。 表3 井的压力恢复数据 上机题四某油田压力恢复测试数据见表4。其他有关数据如下:h=7.8+序号/10m,B=1.23,μ=1.6+序号/100mPa.s,φ=0.2-序号/1000,c t=1.16×10-3MPa-1,关井前产量=2.84+序号/10m3/d,r w=0.06m,关井前生产时间t p=24h,关井时刻的井底压力为10 MPa。 上机题五表5所示为我国某油田一口生产井的实测压力恢复数据。该井关井前生产了20.51

h,其前一阶段频繁改变油嘴,但无产量记录,后来比较稳定的产量为257.4m3/d,我们把它作为这一阶段(共12.8 h)的产量;后一阶段生产比较稳定,历时7.63 h,产量为403.2 -序号m3/d。有关参数如下:h=5+序号/10m,B0=1.04 m3 /m3,φ=0.225-序号/1000,μ0=0.44+序号/100mPa.s,c t=2.118×10-3MPa-1,r w=0.08839m。 上机题六表6试均质油藏中一口井的压力降落数据。其他资料如下:q=143.1 -序号m3/d,B=1.20,φ=0.15-序号/1000,μ=1.5 +序号/10mPa.s,c t=1.45×10-3MPa-1,h=16.2+序号/10m ,r w=0.0878m。

《储层地质学与油藏描述》思考题

思考题: 1.储集层按岩性可分为哪些类型?按物性、按储集空间可分为几种类型? 岩性分类方案 碎屑岩储集层:砾岩、砂岩等 碳酸盐岩储集层:灰岩、白云岩等 特殊岩性储集层:火山岩、变质岩、泥岩等 物性分类方案 孔隙性:高孔隙度、中孔隙度、低孔隙度、特低孔隙度储层 渗透性:高渗透率、中渗透率、低渗透率、特低神偷了呢储层 储集空间分类 孔隙型储集层 裂缝型储集层 溶洞—裂缝型储集层 孔隙—裂缝型储集层 孔、洞、缝型储集层 按孔隙结构的分类 六种类型: A型--粗孔粗喉结构 B型--粗孔中喉结构 C型--中孔中喉结构 D型--细孔细喉结构 E型--杂基充填的微孔结构 F型--紧密胶结微孔结构 2.碎屑岩储层按成因可分为哪些类型? 砾岩、砂岩、粉砂岩 3.碎屑岩、火山岩、碳酸盐岩、泥质岩的孔隙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类型是什么。第三章2 碎屑岩—空隙——孔隙型,碳酸盐—裂缝、溶洞--——缝-洞性,火山岩—裂缝_——裂缝型,泥质岩(1.裂缝型2.孔隙型3.孔—缝复合型) 4 毛细管压力曲线形态所代表的孔隙结构的含义

分选好,粗歪度分选好,细歪度

5、致密储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孔渗性比较低<0.1×10-3um2 只能作为储气层(非常规气层), 标准岩心分析和测井解释不能提供可靠的资料, 需进行大型压裂等措施才能获得工业产能 6. 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岩作用有几种?什么是成岩相?各什么特点。 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解(溶蚀)作用、 自生矿物的形成与充填作用、重结晶作用 成岩相:成岩相是指成岩环境和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成岩产物的总和。 分类以及特点: (1)、弱压实成岩相 常形成于中、浅埋藏的砂岩中。砂岩杂基含量低,具颗粒支撑结构,机械压实作用减弱,而压溶作用增强,颗粒间多为点接触和线接触。胶结物含量低,具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常构成高渗或中渗储层。 砂岩多为平行层理及块状层理砂岩,含油性好,常见于河道砂、三角洲前缘砂及扇三角洲前缘砂体。 (2)、强压实成岩相 常形成于杂砂岩中,由于杂砂岩的粘土杂基含量高,机械压实作用强,使原生孔隙大大降低。其孔隙度低,且多为微孔隙。喉道细,因此渗透率低,属于致密储层。强压实成岩相主要出现在埋深较大的湖底扇内主沟道砂体、扇三角洲平原和深水重力流沟道砂体中。由于孔隙度、渗透率特别低,对形成油藏可能是无效的,但对形成气藏还是有效的。 (3)、弱压实弱胶结成岩相 其基本特征同弱压实成岩相,但胶结物含量较高,胶结物含量多在5%~15%之间。由于胶结物充填了孔隙空间,降低了储层的孔渗性,成为低渗储层。 (4)、强压溶成岩相 常见于埋深很大的净砂岩储层中。由于埋深大,压溶作用强烈,使碎屑颗粒之间呈缝合及镶嵌式接触。石英颗粒的次生加大边发育,而其他胶结物含量低。镜下仅见残余的粒间微孔隙。这类储层的物性差,含油性不佳,但对深层天然气还是有意义的。 (5)、早期碳酸盐胶结成岩相 属于早期碳酸盐胶结成岩相的砂岩,其碳酸盐胶结物含量高达15%~30%,呈简单充填孔隙式胶结或嵌晶式胶结。胶结物主要为方解石和含铁方解石,代表早期胶结而晚期未发生明显溶蚀的储层类型。其孔渗性很差,属于致密储层,这种成岩相的形成与早期的断层活动有关,常分布在早期断层附近的滩坝砂体及三角洲分流河口砂坝砂体中。

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中的一些沉积学问题

文章编号:100020550(2004)022******* ①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领域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 ZCX 32SW 2128204)资助收稿日期:2003205206 收修改稿日期:2003209203 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中的一些沉积学问题 ① 王多云李凤杰王峰刘自亮王志坤李树同秦 红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兰州730000) 摘 要 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方法技术已经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工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重视其方法进步与技术创新的同时,更要注重其丰富的石油地质学内涵。特别是研究对象为岩性、地层等隐蔽油气藏时,其核心内容涉及到沉积地质学的诸多理论问题。基于此因,本文针对我国陆相盆地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中岩性油气藏的特点,对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中一些诸如:研究对象的背景及其地质基础;油气藏的储层相构形描述;三角洲前缘储层的成因类型及其描述;小尺度岩相制图、成藏要素及目标优选以及以流动单元为对象的储层三维构形研究与油藏描述等沉积地质学的问题给予了阐述。强调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技术离不开沉积地质学这一根本基础。关键词 储层预测,油藏描述,河流三角洲,沉积学第一作者简介王多云男 1956年出生研究员沉积学 中图分类号 P512.2 文献标识码A 1导言 目前,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方法技术已成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核心技术。随着易于寻找的构造型油气藏的减少,油气资源勘探已趋向岩性、地层等隐蔽油气藏方向和面对陆相中小盆地等过去未顾及的领域和地区,加之地表条件趋于恶劣(沙漠、冻土、森林、沼泽和黄土塬等)和地下情况更加复杂,使得勘探目标选择变得困难。比较准确的、精细的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无疑能够回答勘探实践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基于此原因,重视以地球物理勘探资料为主要地下信息载体的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技术就在情理之中了。然而,任何先进的方法技术都离不开先进理论基础的支撑,任何先进的计算技术和实现软件都离不开能够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数学模型和正确算法,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技术如果仅仅把它视为一种技术,而忽视它的极其丰富的石油地质学内涵,有可能极大地限制其在勘探实践中的作用。事实上,针对岩性、 地层等隐蔽油气藏的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的基础问题,很多是涉及沉积地质学的理论问题,本文拟对一些问题给予阐明。2 研究对象的背景及其地质基础众所周知,我国石油资源的80%以上蕴藏于陆相地层中,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在陆相环境中占有绝对主导地位。有两个储油相带最为重要,一是 三角洲体系中的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等,二是河流体系中不同类型的河道沉积物,在这两种成因储层中赋存着我国石油大约60%以上的资源和90%以上的探明储量。同时,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岩性油藏逐渐成为我国石油产区主要的勘探目标,例如松辽盆地的侏罗白垩系;东部裂谷盆地的白垩系和第三系;鄂尔多斯盆地的三叠系、侏罗系;准葛尔盆地的三叠系、侏罗系;柴达木盆地的侏罗系;塔里木盆地的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等等。可以预测,在未来10—20年中,我国石油资源主要来自上述盆地的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主要的油藏类型之一是岩性油藏。因此,目前,对我国陆相盆地,特别是对西部陆相盆地的储层预测和描述研究主要是以对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研究为背景的,其储层成因大多是冲积作用为主的各种河道类型的碎屑岩类储集体。 储层和油藏是具有特定的发展演化过程及其轨迹的沉积盆地的产物,不论是单旋回演化的相对简单盆 地,还是多旋回演化的复杂叠合盆地,一套有勘探意义的生储组合是盆地演化过程中某一特定时间段的必然响应。因此,我国中新生代的陆相盆地,不论是东部裂 陷型盆地,还是中部像陕甘宁盆地那样的在稳定克拉 通上叠合的拗陷盆地以及西部准葛尔、柴达木和塔里木等受原型盆地周边造山带控制的压扭性的拗陷盆地,在每一套生储油气组合的形成期,有其特定的古地  第22卷 第2期2004年6月 沉积学报ACT A SE DI ME NT O LOGIC A SI NIC A V ol.22 N o 12Jun 12004

油藏描述复习题2015

2015《油藏描述》复习题 一、简答题部分 1、什么是油藏描述和油藏表征? 答:(1)油藏描述:是应用地质、物探、测井、测试等多学科相关信息,通过多种数学工具,以石油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学为理论基础,以储层地质学、层序地层学、地震地层学、地震岩性学、测井地质学、油藏地球化学为方法,以数据库为支柱,计算机为手段,有复合型研究人员对油藏进行四维定量化研究并给以可视化描述、表征及预测的技术。(指对油气藏各要素乃至成藏各作用特征的三维空间的定性、定量地描述、表征及评价) (2)油藏表征:是一个科学和数学的学科,它寻求定量地预测流体通过渗透介质流动所需的输入资料。虽然预测方法多种多样,油藏数值模拟是现行最重要的一种,所以,油藏表征实质上是确定油藏数值模拟所需的地质输入数据。其内容包括:地质、岩石物理、地质统计、拟函数、地震成像。(油藏表征是描绘出储层地质的、岩石物理的、成岩的、构造的、以及工程的参数,这些参数规定着流体在储层内流动的路径和屏障。油藏表征的任务一是建立一个定量地地质模型,另一个是研究流体流动形式及剩余油饱和度分布) 2、油气藏的开发分类及特征是什么? 答:(1)按油藏几何形态及边界条件可分为:块状油藏、层状油藏、透镜状油藏和小块状油藏。 块状油藏:块状油藏描述的重点是底水能量及底水推进条件,如垂向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的比值、垂直裂缝的发育情况、层内夹层的分布面积、气顶厚度及气体性质等影响开发战略及开采工艺措施的因素 层状油藏:层状油藏描述的重点是层间差异,特点是渗透率的层间及平面差异,以及各层的分布,天然裂缝的发育方向 透镜状油藏:描述的重点是需划分每个透镜体,必要时以测井资料进行探边测试、试采,用压降法计算井所控制的储集体积,准确地解释每口井的油气水层。小断块油藏:重点是对拉张盆地中的断块油田区别断层的封堵作用及边水能量,特点是小断块的封堵作用是复杂断块油田确定注采系统是否有效的关键之

试井解释报告模板

试井解释报告 第一部分试井解释的理论基础 以均质油藏压降试井为例详细阐述现代试井解释的方法、步骤(包括参数的计算方法和公式);说明双重孔隙介质油藏、均质油藏垂直裂缝井所包含的流动阶段、流动阶段的近似解、以及各流动阶段的诊断曲线、特种识别曲线和导数曲 线的特点并画出示意图 第二部分试井解释报告 一、测试目的 确定地层参数,掌握油气藏的动态资料,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井筒储存系数C; 2、确定地下流体在地层内的流动能力,即渗透率和流动系数。 3、评价井底污染情况 4、确定原始地层压力; 二、基础数据 如图2-2-1、2-2-2、2-2-3所示为油井定产量生产时压力降落数据。 油藏和井的基本参数见表2-2-1 o 2-2-1

图2-2-1

图 2-2-2 Field Margins Help Metric Production History Cancel Data Fa nt Header Fa nt Print ASCI File H k zorT : j l - Vertical!/ lime Cum lime Pressure Gas Rate ; hr hr kPa 10^m^d 22 21.2936 19298 00 21 4603 19422 00 21 6270 19465.00 25 21.7936 1949500 21.9603 19538 00 22.4603 19684 00 28 22.9603 22 9603 19794 00 29 23 4604 23.4604 19867,00 30 23.9604 23.9604 19932,00 31 32 34 丄 图 2-2-3 三、解释结果 1、 常规方法 ①早期纯井筒储存阶段 3 结果如图 2-3-1、2-3-2 所示,C=1e-1m ; C D =99.136 ; ②径向流动阶段 结果如图 2-3-2 所示,k=0.358mD ; kh=15.732mD ? m; s=-0.547

低渗透油藏概述

低渗透油藏概述[加入收藏][字号:大中小] [时间:2012-03-23 来源:中国能源网关注度:3083] 摘要: 要认识低渗透油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认识:低渗透油藏的形成条件、低渗透油田的概念和低渗透油藏的主要特征、低渗透油层界限、低渗透油田分类。为什么laowen会首先选择介绍低渗透油藏?因为在laowen看来,国内,特别是我们四川... 要认识低渗透油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认识:低渗透油藏的形成条件、低渗透油田的概念和低渗透油藏的主要特征、低渗透油层界限、低渗透油田分类。为什么laowen 会首先选择介绍低渗透油藏?因为在laowen看来,国内,特别是我们四川这个卡卡低渗透的油藏很是普遍,想什么胜利油田啊,塔河油田啊,都存在大面积的低渗透油藏,所以呢,laowen一直觉得有需求才有价值!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的研究一下低渗透油藏。 一、低渗透油藏的形成条件 我国低渗透油层,形成于山麓冲积扇-水下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浊积扇沉积体系,有砾岩油层、跞状砂岩(或含跞砂岩)油层、砂岩(粗中细砂岩)和粉砂岩油层四种岩石类型。主要包括由近源沉积的油层分选差、矿物成熟度低、成岩压实作用、近源深水重力流和远源沉积物形成的油层。 二、低渗透油田的概念和低渗透油藏的主要特征 所谓低渗透油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世界上并无统一固定的标准和界限,因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资源状况和技术经济条件而划定,变化范围较大。根据我国生产实践和理论研究,对于低渗透油层的范围和界限已经有了比较一致的认识。低渗透油藏的主要特征,不言而喻,就是其渗透率很低、油气水赖以流动的通道很微细、渗流的阻力很大、液固界面及液液界面的相互作用力显著。它导致渗流规律产生某种程度的变化而偏离达西定律。这些内在的因素反映在油田生产上往往表现为单井日产量小,甚至不压裂就无生产能力,稳产状况差,产量下降快,注水井吸水能力差;注水压力高,而采油井难以见到注水效果;油田见水后,随着含水上升,采液指数和采油指数急剧下降,对油田稳产造成很大困难。 三、低渗透油层界限 油层是原油储集和流动的场所,油层的物理化学性质影响油水在孔隙中的分布及渗流的特征和规律。在渗流的范畴,油层属于多孔介质,它是由岩石的颗粒、胶结物作为固体骨架和大量形态复杂的孔隙网络空间组成的。流体就在那些细小的孔隙网络中流动。根据渗透率对采收率的影响程度及渗透率与临界压力梯度关系曲线的观察,渗透率在(40*10^-3 um2)前后有较大的变化,即渗透率低于40*10^-3μm2后,采收率明显降低,临界压力梯度明显加大,从油田生产实际看,渗透率低于50*10^-3μm2 的储层,虽然具有工业油流,但一般都要进行压裂改造,经过增产措施后,才能有效地投入正常开发,综上所述,1990 年油田开发工作会议上把低渗透油层上限定为50*10^-3μm2 。 低渗透油层下限也就是通常所称的有效厚度下限(截止值),对低渗透油田来说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渗透率贡献分布图上,对应于渗透率累积贡献为98%的孔喉半径即为有效孔喉半径下限,低于该下限的孔隙空间对渗透率基本无贡献,液体基本不流动,如老君庙M 油层孔喉半径下限为0.691μm 2。通过单层试油确定能够产油的有效厚度渗透率下

油藏描述

油藏描述概论 1、油藏描述概念 油藏描述源自英文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一词。早在1979年,斯仑贝谢公司就已针对油藏描述这一课题设计出了一些软件。油藏描述,简言之,就是对油藏进行综合研究和评价。它是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的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地质、地震、测井和试油试采等信息,最大限度地运用计算机手段,对油藏进行定性、定量描述和评价的一项综合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其任务在于阐述油藏的构造面貌、沉积相和微相的类型和展布,储集体的几何形态和大小、储层参数分布和非均质性及其微观特征、油藏内流体性质和分布,乃至建立油藏地质模型、计算石油储量和进行油藏综合评价。为实现上述任务,应最大限度地使用计算机手段,并自动绘制反映油藏特征的各种图件,充分揭示它在三维空间的变化规律,为进行油藏数值模拟,合理选择开发方案,改善开发效果,提高石油采收率提供从分可靠的依据。 2、油藏描述技术发展史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斯仑贝谢公司首先研究了油藏描述软件系统,并在阿尔及利亚等地区进行了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他的许多石油公司、软件公司,也先后开展了油藏描述技术软件系统的研究。 80年代初,油藏描述的基本方法是以测井资料为主,对关键井测试分行、油田测井资料数据标准化处理。油田参数转化、单井综合测井评价、参数集总、计算网格值与作图、单井动态模拟及其成果质量控制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①强调研究测井与地质资料在深度上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②综合常规测井、地层倾角与地震、地质资料,准确的描述油藏构造及其储集层的几何形态; ③全油藏测井资料数据的标准化,将各种非地层因素和误差的影响减到最 小程度; ④用最新技术从测井资料中提取反映地质特征的大量有效信息,对非井剖 面做测井相分析,用岩心资料鉴别测井相的岩相类型;

油藏描述中国石油大学

一、名词解释: 1.油藏描述:简称RDS,对油气藏各种特征进行三维空间的定量描述,表征和预测。它是认识和研究,改造油气藏,提高油气藏开发效果的方法技术。P52 2.流动单元:是侧向上、垂向上岩性、物性相对均一,具有相对流体流动特征的储集单元,其顶、底必须存在一定的有效隔层。(根据影响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地质特征与岩石物理特征所划分的具有一定体积的岩石,是流动模拟的基本单元,没有”相”概念,也没有预测作用。)P6\P13 3.微型构造:在油田总的构造背景上油层本身的微细起伏变化所显示的构造特征,其幅度和范围都很小。通常相对高差在10m以内,长度在500m以内,宽度在200-400m,面积小于0.3km2。P9 4.地震相:有特定地震反射参数所限定的三维地震反射单元,它是特定的沉积相或地质体的地震响应。P32 5.测井相:表征沉积物地质特征的一组测井响应特征。测井资料能够提供连续而丰富的地下地质信息。P12 6.储层参数的空间结构形态: 储层结构:储集体的几何形态及其在三维空间的展布,是储集体连贯性及储集体与渗流屏障空间组合分布的表征。P30 7.沉积层序:一套整一的、连续的,成因上有联系的地层组合,其顶、底以不整合面或与之可对比的整合面为界。P31 8.油藏储层地质模型:是油藏描述综合研究的最终成果。将油藏的各种地质特征在是三维空间分布及变化定性或定量表述出来的地质模型,它是对油气藏的类型、储层几何形态、规模大小、储层参数分布、流体性质分布,储层非均质性、油藏构造特征等的高度概括。实际上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其建立是油田综合评价的基础;反映该地区油藏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油气富集控制因素等,对勘探开发可起预测作用。P28 概念模型:针对某一种沉积类型和成因类型的储层,把它具有代表性的储层特征抽象出来,加以典型化和概念化,建立一个对这类储层在研究区内具有普遍代表意义的储层地质模型。本身并不是一个或一套具体储层的地质模型,而是代表某一地区某一类储层的基本面貌。P29 静态模型:针对某一具体油田(或开发区)的一个或一套储层。将其储层特征在三维空间上的变化和分布如实加以描述而建立的地质模型。主要用于编制开

油藏描述

油藏描述读书报告 油藏描述源自英文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一词。早在1979年,斯仑贝谢公司就已针对油藏描述这一课题设计出了一些软件。油藏描述,简言之,就是对油藏进行综合研究和评价。它是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的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地质、地震、测井和试油试采等信息,最大限度地运用计算机手段,对油藏进行定性、定量描述和评价的一项综合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其任务在于阐述油藏的构造面貌、沉积相和微相的类型和展布,储集体的几何形态和大小、储层参数分布和非均质性及其微观特征、油藏内流体性质和分布,乃至建立油藏地质模型、计算石油储量和进行油藏综合评价。为实现上述任务,应最大限度地使用计算机手段,并自动绘制反映油藏特征的各种图件,充分揭示它在三维空间的变化规律,为进行油藏数值模拟,合理选择开发方案,改善开发效果,提高石油采收率提供从分可靠的依据。 1 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 油藏描述就是对油藏各种特征空间进行三维空间的定量描述和表征及其预测。 从其发展过程及所能解决的问题,油藏描述可分为对油气田的静态描述和动态描述两个阶段。静态描述是油藏描述的基础,动态描述则是静态描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1.1 静态描述 静态描述主要包括:对油田地质构造、储集层几何形态的研究,岩相和沉积环境的研究,储集层参数的空间分布与油气地质储量计算等,具体有以下几方面任务:综合运用测井资料、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地震资料、地质资料等研究和确定油田地质构造(包括对断层情况的分析研究)及储集层几何形态;确定井剖面地层的岩相,研究油田及盆地的沉积相;准确的计算储集层的基本参数,并研究它们的空间分布,编制等厚度图、等空隙度图、等渗透率图、等含有饱和度图等;计算油气地质储量;研究岩石的力学性质、预测地层压力等。 1.2 动态描述 动态描述主要是研究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油气藏基本动态参数的变化规律,确定产液剖面和注入剖面,进一步修正与完善对油气藏的静态描述,主要完成以下任务:研究油气田的开发过程中,油气藏基本参数的变化规律,估计油气压力、相对渗透率、油气饱和度,确定生产井的产液剖面、注入井的吸水剖面、监视油气边界的移动,对油气田进行动态描述;进行单井或整个油藏的动态模拟,为制定最佳开发方案、提高油气采收率提供依据。 1油藏描述的方法和技术 由于油藏描述综合了近代石油地质学、地球物理学与计算机科学中的许多最新成果,从而大大地提高和丰富了这一技术揭示油藏原貌的能力。同时,在这一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油藏评价模式:以三维地震、高分辨率地震做为建立油藏估计宏观结构的主要手段,以现代测井技术为主体组成关键井评价系列,做为评价油藏内幕结构的主要的主要手段,进一步高清资源分布,建立储量。这样就能保证在钻探少量探井和关键井的情况下,不仅发现油藏,而且迅速地搞清油藏的特征、规模、和大小,从而减小勘探的风险性,提高早期发现、早期预测和早期评价的能力和精度。 1.1技术要点 强调地震和测井信息采集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取心和测试工作的针对性;强

超低渗透产量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10月第33卷第5期 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cience&Technology Edition) V ol.33No.5Oct.2011 编辑部网址: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0c10513342.html, 文章编号:1674–5086(2011)05–0109–05DOI:10.3863/j.issn.1674–5086.2011.05.019 中图分类号:TE34文献标识码:A 选用产能因子构建超低渗透油藏产量关系*李雄炎1,2,3,李洪奇2,3,周金煜4,刘苗绘2,3,何强2,3 1.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东城100027; 2.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昌平102249; 3.中国石油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昌平102249; 4.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21摘要:复杂的渗流机理和敏感的改造工程,使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超低渗透油藏的试油和稳产产量之间的关系紊乱。针对这一问题,基于达西定律和裘皮公式,分别探讨探井/评价井、开发井在试油和稳产阶段产量、产能之间的关系。由于超低渗透油藏中流体的渗流规律表现为非达西渗流,线性渗流定律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限制。因此,不仅超低渗透油井在试油和稳产阶段的产量之间无明显关系,而且试油和稳产阶段的比采油指数之间线性相关程度也不够高。通过构造产能因子,并对其进行改进,探井/评价井、开发井的试油和稳产真产能因子(P F2)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937和0.8177。基于P F2,利用试油产量预测稳产产量,并与实际稳产产量进行对比,探井/评价井和开发井稳产产量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8.27%和13.36%。 关键词:超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试油产量;稳产产量;产量关系;比采油指数;产能因子 网络出版地址: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0c10513342.html,/kcms/detail/51.1718.TE.20110704.0946.003.html 李雄炎,李洪奇,周金煜,等.选用产能因子构建超低渗透油藏产量关系[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5):109–113.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低幅度构造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的广泛勘探,低对比度油气藏逐渐成为我国每年新增油气储量的主力[1],如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的低饱和度气藏、松辽盆地敖南地区的低电阻率油藏、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的火山岩气藏等。近年来,作为低对比度油气藏之一的超低渗透油藏(0.1~1.0mD)已成为勘探开发的主力对象。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拥有丰富的超低渗透油藏,但勘探开发过程中的低、深、难问题尤为突出。 对于无自然产能的超低渗透油藏,必须进行压裂改造,才能获得原油产量。由于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的存在,超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较为复杂,使得描述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稳定渗流的达西(Darcy)定律和裘皮(Dupuit)公式并不能准确表征流体的渗流特征[212],从而使适用于常规油气藏的达西定律和裘皮公式在刻画超低渗透油藏中流体的渗流行为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改造工程的敏感性和渗流机理的复杂性,均给产能表征、产量定量计算、产量关系换算带来较大困难。 长庆油田在上产5000万吨的同时要通过测井精细评价规避快速上产的地质风险,在这一大背景下,准确刻画油井产能,建立试油产量和稳产产量之间的转换关系,对超低渗透油藏开发方案的制订尤为重要。 本文从达西定律和裘皮公式出发,以探井/评价井、开发井的试油产量和稳产产量为基础,利用比采油指数以及产能因子,探索超低渗透油层压裂改造后的试油产量和稳产产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不同类型井的试油产量和稳产产量分析,建立了油井稳定产能预测公式,对研究区和相似地区超低渗透油藏的勘探与开发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收稿日期:2010–09–02网络出版时间:2011–07–04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9AA062802)。 作者简介:李雄炎(1983–),男(汉族),湖北天门人,在站博士后,从事地球物理信息处理与解释研究。E-mail:wangliaoziji@https://www.360docs.net/doc/0c10513342.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