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数字报业实践历程与新媒介融合发展策略

探究数字报业实践历程与新媒介融合发展策略
探究数字报业实践历程与新媒介融合发展策略

《中国传媒科技》2017年第2期

探究数字报业实践历程与新媒介融合发展策略

摘要:“数字报业”是主要针对传统报业的业务操作、内容采写、设计编排和传播介质等进行数字化彻底改造和全面升级的一项工程浩大的融合视频、音频、漫画等众多新媒介表现手法于一体的动态新型媒体体系。

关键词:媒介融合;数字报业;互联网+;自媒体;传播技术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17)12-039-03 DOI:10.19483/https://www.360docs.net/doc/0110548859.html,ki.11-4653/n.2017.02.001 文/ 王京

我国首次提出“数字报业”概念已有十年之久,可至今并没有一个全面、准确和科学的定义。但有一点可以确信,那就是对传统报业的业务操作、内容采写、设计编排及传播介质等进行数字化彻底改造和全面升级的一项工程浩大的融合视频、音频、漫画等众多新媒介于一体的动态新兴媒体体系,也称作“新生代报业”“多媒介媒体平台”。

换言之,实现数字报业不光只是改进报业进入数字化模式这么简单,它更是一种全新的综合媒介传播体系。无论是从报刊的受众群体、采写业务、编辑处理,还是在发行广告、经营模式等方面都将是一次大的突破和挑战。

“想象未来十年、二十年的报纸,正如哈里波特手捧着会说话、会唱歌、会跳舞的世界报,告诉我们这并不是魔法世界。在这里,它具有报纸的新闻元素,具有杂志的丰富多彩,具有广播电视的可视性和画面丰富,更有网络的海量新闻。”[1] 这种集成无疑是未来实现数字报业理想和新媒介充分融合发展的目标。

这些年,随着新兴媒体快速发展以及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传统报业已远远跟不上时代步伐。我们对传统报业未来生存与发展的担心也越来越严重。对比历年数据:2012 年以前,报刊广告市场可谓蓬勃发展,特别是在2010 年增长幅度达到顶峰,随后下降态势一发不可收拾。这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对我国传统报业衰退状况的真实反映。

不过,我们不应该被动地忍受这种冲击与挑战,而应主动去把握和利用它,把它看作传统报业创新发展的一个大好机遇。

1. 数字化转型实践四个“十年”

基于媒体专家对数字报业的实践经验和探索研究来看,目前我国传统报业数字化转型已经具备条件,回顾与展望,今天我们可以把这一推进过程简要概述为四个创新转型“十年”。

第一个十年(1980-1990 年):“以计算机应用为核心的初步数字化十年”,简称“计算机十年”,这个时期是新闻业务工作起先进入数字化的启蒙阶段。

80 年代,随着计算机在我国大力普及使用,电子排版技术得到快速发展,报纸业务工作首先进入了数字化。在1986 年,《经济日报》首次尝试使用国产即北京大学研制出的华光电子照排系统,并获得成功。华光电子照排系统的问世,开始了国内报业全面推广使用电子排版的历史。

电子照排系统是我国传统报业数字化转型的“开端”。“它由录入终端机、针式打印机、图片扫描仪、组版终端机、照排终端机、照排控制机、激光印字机和激光照排机等配置而成。”[2]虽然这十年里,我国报业数字化转型速度比较缓慢,但这十年里,在推进数字报业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譬如:实现计算机在报业采编、出版工作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改变报纸传统业务方式,而且可以减少报社在人力、物力上的浪费。起码,通过计算机方便、快捷、简单的处理方式,我们大大提高了报纸制作流程中的改、编、排等工作效率。

第二个十年(1990-2000 年):“以电子报和新闻网站为核心的网络数字化十年”,简称“网络化十年”,这个时期是报纸上网和新闻网站崛起的阶段。

这十年,以WEB2.0 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传播技术开始重塑报纸出版形态。尤其进入90 年代中期,我国传统报业加快了数字化步伐,国内各大报业集团纷纷搭建“电子报”,有学者称这一时期为“报网互动”时期。

尤其1993 年10 月,《中国贸易报》电子版在人民大会堂的开播演示,象征着我国第一家正式在互联网上发行的电子日报上线。随后,我国传统报业开始纷纷转向网络电子化。在这一时期结束时,“全国总共一万多家媒体中,已有2000 多家媒体上了网。”[3] 这一时期除了报纸上网外,还崛起大量新闻网站,如:新浪、搜狐和网易等。

可以说,这十年是我国实现数字报业的关键十年。虽然刚刚进入数字报业探索的第二阶段,但网络具有的即时性、海量性优势大大提高和丰富了新闻的传播速度与传播质量,这种新鲜性大大刺激了受众数量的增加。与此同时,出版市场还涌现出大量辅助数码设备,使报业更多业务环节都走向数字化。譬如:数字化采编系统需要记者配备个人计算机、录音笔、数码照相机和小型摄像机等。

第三个十年(2000-2010 年):“以新闻终端推送服务为核心的移动数字化十年”,简称“移动化十年”。这个时期是我国实现数字报业转型的攻坚十年。

这十年里,我国传统报业主要发展手机网站和手机报,包括由新闻网站延伸来的即时通讯:博客、播客、彩信、聚合式移动新闻媒体发布平台。从我国第一份正式手机报《中国妇女报》(手机版)开通,到2006 年6 月天津报业旗下《每日新闻》首家应用“二维码技术”,这一时期,真正实现了读者用手机这一全新传播接收终端阅读新闻和资讯的目标。

尤其是2006 年,可谓传统报业数字化转型的历史性突破年。这一年,为纪念辞世的“当代毕昇”王选,浙江日报与浙江在线推出全国首家“数字报业”。这种数字报直接体现有版面,照顾了原有读者的阅读习惯,同时还能发声、下载、检索、连接视频,符合数字化的多项要求。“数字报业之父”、两院院士王选在世时称这一形式为他心目中的“未来的报纸”。

此外,值得提到的是,全球第一张电子报纸是我国的《解放日报》(电子报),仅比《比利时时报》提前了13 小时。2007 年,它又推出“4I战略”,即I-NEWS(手机报)、I-MOOK(数码杂志)、I-PAPER(电子报纸)、I-STREET(公共新闻视频)。

[4] 希望以不同的终端形式对各个细分受众群进行无缝覆盖,这是当时我国传统报业对数字化转型诠释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尝试。

第四个十年(2010-2020 年):“以生产新闻产品为核心的全面数字化十年”简称“产品化十年”。这个时期是我国数字报业实现“报”到“业”转变的十年。

伴随信息技术创新发展,这十年也会是自媒体盛行的阶段,无限传播媒介,广泛新闻源。尤其是新兴媒介的高度成熟,譬如:WAB 和WIFI 技术衍生出的移动APP、微博与微信小程序等。其实,传统报业的真正转型方向就是向新媒介融合发展,我们要办互联网时代的“报纸”,要做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产品”。

换言之,数字报业并不是单纯地弄个新闻网站、数字报,应该把平面、广电、互联网与新兴媒介结合起来,形成新闻产业。通过统一稿源集成处理,衍生全介质的新闻产品,然后融合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多种媒介形式,传播给读者群体,这当中精品内容、专业报道如何通过一点式数据库实现产品化尤为重要。

上海报业集团总经理高韵斐曾在会上公开讲道:“报业要着眼于利用好自身资源、自我培育,目标是通过内容、受众向新媒体的迁移,发挥报业在互联网新媒体上的舆论引导作用。”尤其是从内容生产理念、方式、能力的转型出发,推出符合互联网传播特性的新项目平台和新闻产品。目前许多报业正在走新时期数字化道路,加快研发适合新媒介传播的“新闻产品”,如《上海观察》《澎湃》和《界面》等,正以有价值的观点和知识产品重塑媒体市场格局。

2. 数字报业转型实践中新媒介融合发展策略

当然,眼下要快速实现数字报业也并不是简单地引进新媒体技术,传统报业就能成为数字报业。报业的根基在于“报”,我们必须探索适合“报”的“新型传播格局、凸显报媒优势、推动报人转型”的传统报业与新媒介融合发展道路。

首先,数字报业和传统报业未来要融合在一起,相互补充、相互依存地携手发展。

数字报业依赖于传统报业成长起来,又能独立发展壮大,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报业短时间会消失,失去它存在的价值。传统报业毕竟已有或长或短的历史,有着固定读者和相对稳定的社会影响力。所以数字报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利用这点优势,不能把传统报纸弃之一边。正如目前报界最为盛行的口号——“报网一体”“报网融合”。

2012 年10 月,《南方日报》进行第九次改版。“此次改版以全媒体转型为重点:从成立负责采集各类信息的全媒体突击队,到组建制作包括广电节目在内的各类内容的全媒体采编虚拟团队,从将要闻编辑部和新媒体部整合为全媒体编辑部,到推动流程重组和推动采编部门共建频道。”[5] 这次改版使数字报业探索工作开始摆脱“报网互动”的旧思维,真正升级到“报网融合”新境界。

尤其是在转型升级时期,传统报业可以逐步发展成为数字报纸的摘要或者索引。譬如《华尔街日报》,就在每日的报纸上加入了许多路标式的标识,并指向网站,读者拿到手里的报纸更像是“网”的摘要、索引,引导大家走进数字报,接触更多的信息资源。

其次,仅喊口号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打破这种仅为纸质报纸复制品的数字报模式。

数字报业来源于传统报业,但又高于传统报业,具有传统报业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据《传媒》报道,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曾在第三届报业竞争力年会上,正式启动了“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该计划旨在探索适应数字报业发展需要的数字化、网络化的内容显示介质技术、信息传播技术和运营模式,实现传统纸介质出版向数字网络出版战略转型,推动报纸出版业态的重大变革。

2014 年6 月,作为上海报业集团改革后的第一个新闻产品——澎湃新闻正式亮相。它是专注时政与思想的互联网开放平台,有WAP、APP 等一系列新媒介平台,以最活跃的时政新闻与最冷静的思想分析为两翼,生产并聚合中文互联网世界最优质的时政思想类内容。然而,国内类似这样的趋势和成果还是少数,未来只有在内容与形式上同时创新才能真正实现数字化转型。

在此必须强调的是,新时期我们要积极拥抱“互联网+”,办互联网时代的“报纸”。新媒体发展趋势越来越明确,未来谁抓住了新媒介技术和专业新闻产品,谁就走在了改革的前沿,谁就能率先成为行业领军者。最后,传统报业数字化转型要善于主动利用新媒介创新融合手段,敢于及时“尝鲜”新媒介。

新媒介无论是在时效、传播方式和接收终端上都明显优越于过去的传播模式。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监测数据显示,2015 年全国两会期间,各大网站共发布文字、图片、视频和动漫等关于两会报道185 万条,累计浏览量超过100 亿次。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传统报业必须敢于及时“尝鲜”新媒介。每年全国两会都是新媒介的“大阅兵”,传统报业要主动利用微站、微博、微信、看新闻摇一摇……2016 年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当天,央视新闻微博视频直播共有308 万网友观看,得到近2000 万点赞。[6]此外,微信、YY 等媒介平台还具有音频、视频实时直播与传送功能,是一线记者抢时效的随身“武器”。全国两会报道现场,许多记者尝试将采访录音微信传回编辑部,人民网记者还配备“谷歌眼镜”进行现场采访拍摄。不难看出,新兴媒介的出现促使数字报业发展进入了“小、轻、快”的“高、大、上”时代,之前记者使劲浑身解数无法实现的采访报道,或许现在通过这些数字化“采访神器”,便可轻松达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宋书良,邢瑞. 新京报全媒体数字化的尝试[J]. 南方传媒研究.

[2] 焦国章. 报纸编辑学通论[M]. 呼和浩特:内蒙古出版社,2001:341-342.

[3] 郝振省. 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7:236.

[4] 张硕. 数据时代催生人文体制变革——访尹明华[J]. 中国报业,2013(11).

[5] 张东明. 从报网互动到报网融合[J]. 中国记者,2013(2).

[6] 从两会看微博:60 亿阅读的超级能量. 新浪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0110548859.html,,2016-3-18. (作者单位:现代物流报社)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用及前景分析

前言 数字媒体技术主要包含场景设计、角色形象设计、游戏程序设计、多媒体后期处理、人机交互技术。主要针对游戏开发和网站美工还有创意设计这类工作设计的专业。 该专业的主干课程为:数字媒体导论、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网络游戏设计技术、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视频特技与非线性编辑、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动画设计与制作等。 该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面向当今信息化时代的、从事数字媒体开发与数字传播的专业人才。毕业生将兼具信息传播理论、数字媒体技术和设计管理能力,可在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出版、商贸、教育、信息咨询及IT相关等领域,从事数字媒体开发、音视频数字化、网页设计与网站维护、多媒体设计制作、信息服务及数字媒体管理等工作,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前景将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进程加速更加辽阔。 关于数字媒体技术核心课程应用分析 程序语言的社会应用 C语言是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它既具有高级语言的特点,又具有汇编语言的特点。它由美国贝尔研究所的D.M.Ritchie于1972年推出,1978年后,C语言已先后被移植到大、中、小及微型机上,它可以作为工作系统设计语言,编写系统应用程序,也可以作为应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写不依赖计算机硬件的应用程序。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具备很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不仅仅是在软件开发上,而且各类科研都需要用到C语言,适于编写系统软件,三维,二维图形和动画,具体应用比如单片机以及嵌入式系统开发。 Java是一种可以撰写跨平台应用软件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是由Sun Microsystems公司于1995年5月推出的Java程序设计语言和Java平台(即JavaSE, JavaEE, JavaME)的总称。Java 技术具有卓越的通用性、高效性、平台移植性和安全性,广泛应用于个人PC、数据中心、游戏控制台、科学超级计算机、移动电话和互联网,同时拥有全球最大的开发者专业社群。在全球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产业环境下,Java更具备了显著优势和广阔前景。 分析 在如今信息技术书飞速发展,移动多媒体和电脑多媒体充斥着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而c语言在电脑上的应用以及java在多平台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加之课程中开设的数据结构和其它辅助计算机课程让数字媒体技术的学生们拥有了扎实的编程技术,在社会中电子应用、网络安全、软件开发等领域中站稳跟脚,并为企业做出贡献。 图形图像处理的社会应用 Photoshop的应用领域很广泛的,在图像处理、绘制、视频、出版各方面都有涉及。Photoshop的专长在于图像处理,而不是图形创作;有必要区分一下这两个概念;图像处理是对已有的位图图像进行编辑加工处理以及运用一些特殊效果,其重点在于对图像的处理加工;图形创作软件是按照自己的构思创意,使用矢量图形来设计图形。 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是Photoshop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无论是我们正在阅读的图书封面,还是大

全媒体时代地方报业经营

全媒体时代地方报业经营-新闻学 全媒体时代地方报业经营 刘朝霞 传统报业在发展导向上很少从用户和企业赢利视角来看待发展和竞争,但在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全媒体时代,这种发展导向和发展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传媒业发展。在全媒体时代,地方报业的发展模式具体分为三方面内容。首先,发现价值,明确报业集团的收益源。其次,价值定位,对报业集团的发展状况与自身价值进行定位。最后,价值管理,在明确报业集团的收益源、自身发展状况与价值定位后,加强管理,提高报业集团的经营能力,确保报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地方报业发展模式 1.优质内容是媒介融合时代传媒企业赢利的来源。 地方报业制定发展模式的关键在于发现价值。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播途径与传播量迅猛增长,而信息的质量也变得良莠不齐,内容的价值成为当前背景下,传媒企业提升竞争力、获得收益的主要来源。在客户需求方面,越符合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内容,获得客户认可的程度就越高,相应的传媒企业的收益也就越大。以报业企业的运营过程而言,具备质量较高的内容是报业企业生存与发展基础。 2.业务结构与商务结构同构产生赢利点。 在传媒企业内,“内容为王”是企业的发展的核心价值所在。报业企业在生产运作中,主要通过媒介产品的创新、品牌的扩张、企业文化的增值来实现企业盈利。在当今数字时代,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传媒企业可结合这三方面的获益渠道,进行企业盈利模式的创新,增强企业价值与企业发展模式的匹配度。其中,

进行媒介产品创新的前提是新技术的开发。随着新技术的普及,网络的功能也变得越来越强大,让基于网络运营的新媒体有了更多的赢利点。因此,要进行媒介盈利模式的创新,就必须研发新的媒介技术。品牌的扩张为传媒企业在以形成的、拥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上,延伸至受众的选择范围内,让受众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企业的新产品,并迅速获得认可,扩大品牌效益,进而实现传媒企业经济利益的增长。企业文化是传媒企业在长期的生产运作中形成的,能为报业企业品牌的延续与扩张提供可靠支撑。 3.资本运营增强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处理资本运营与报业企业发展的关系,形成良性互动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为确保报业企业在媒介市场竞争中,能占据有利地位,获得更多的利润,进行价值管理时,必须以资本市场为依托、以创造价值实现股东价值增长为目标。一些成功企业的价值管理实践证明,企业要想迅速发展壮大,必须借助于资本运营。 个性化的发展路径——以长沙晚报报业集团为例 1.全方位发展战略。 2012年6月7日,长沙晚报报业集团下属的长沙天际传媒有限公司成立,这标志着长沙晚报报业集团所属的《品周报》等三家媒体在湖南省率先打破旧体制,完成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工作,并成为湖南省第一家正式对外挂牌的文化企业。并明确提出:树立“四种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和战略眼光,推进“三个创新”(体制创新、业务创新、运营创新),形成传媒主业优势突出、多元经营特色鲜明、两者相辅相成的新格局;实现跨越发展,围绕“多出精品力作、多出工作成果、多出优秀人才”和全国“一类、一流、

关于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新媒体艺术设计(1)

关于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新媒体艺 术设计(1) 论文摘要:新媒体艺术设计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对其形式特征、关学理论和知识结构的研究是这个学科发展的重要环节。为了解决新媒体艺术设计面临的学科基础理论薄弱,产业发展瓶颈等问题,通过调研相关产业,分析最新的前沿研究成果,并结合长期实践,得出新媒体艺术设计只有解决好学科的传承与创新,以及人才的培养平台才能得到高效快速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设计;信息传播;传播媒体数字技术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兴起 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变革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成为艺术形式繁荣的发展动力。在整个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医学和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为素描、雕塑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理论参考;几何与透视学的发展,为绘画提供了符合人体视觉原理的透视理论;颜料化学的进步,为油画家提供了明亮而富有层次的颜色表现空间;光学原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使印象派画家遵循光学的原理,分析和组织物象的各种关系,同时光学应用的研究还促成了摄影技术的诞生,从而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切都体现着科技对于艺术的重要推动作用。

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对艺术的影响变得更加强烈和迅猛,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造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上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成为现代尖端的视觉表现手段和形式,快速迅猛地出现在电视、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等大众传播媒介和视觉艺术设计领域之中。计算机图形学的出现,被称为第三次图像革命,其意义甚至大于从无声到有声、从 “数黑白到彩色的前两次图像革命…。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 字艺术设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在艺术设计领域,它融合了“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学科。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关于新媒体艺术的特点新媒体艺术先驱罗伊·阿斯科特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接性与互动性。”从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数字化“设计”的诸多称谓及科学内容的设定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涉及到视觉艺术、人机界面、信息传播、多媒体、数字网络、动画、广告、游戏、虚拟环境,虚拟产品设计等,其主要范畴都在2l世纪数字化“设计”的“数字媒介”囊括之中,由此就可以比较明确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内涵和范畴。 进入2l世纪,全球范围内以新媒体、数字影像、CG特效、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内容创作行业已经成为当代知识经济产业的核心产业,在美国、日本其产值超过了传统的汽

媒介经营与管理-知识重点-严三九著。

绪论 媒介经营管理的定义: 广义:指运用媒介产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通过领导、计划、组织、控制等行为,使产业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发挥最大效用。 狭义:指出售媒介的广告版面时段的有关经济活动和管理运作。 宏观:国家、社会、对媒介的制度、体制的规定和要求。 微观:指具体的媒介单位对自身的行政、生产、营销、财务、人事、技术、安全管理等的规定和要求。 特殊性:1.媒介必须把追求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2.媒介管理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即信息资源管理。 3.媒介组织的内部机构有着特殊的设置和构架。 意义*****:1.有利于媒介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协调,从而协同发展。 2.有利于媒介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和“双赢”。 3.有利于媒介提高自身品质,从而应对时代的挑战和激烈的市场竞争。 媒介的生存环境:***** 1.国外媒介产品将会更多地进入中国。 2.中国媒介的工作只能和管理体制将发生变化,会越来越向国际惯例,国际通行规 则靠拢。 第一章媒介组织结构 组织形式***** 1.直线制(单线制) 2.职能制(复线制) 3.直线—职能制(生产区域制)

4.事业部式 5.矩阵制 6.集团控股制 媒介组织的定义: 各级各类的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各级管理组织结构。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组织,既不是纯粹的市场竞争的企业,又不是彻底的国家机关、完全的公益机构。它是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的社会单位或群体。 主要特征: 1.具备管理组织的一般特性 2.生产特殊的文化产品 3.组织成员从事大众传播活动 4.以实现社会与经济功能的统一为目的 5.趋于垂直或水平整合化 媒介组织包括:管理主体,客体,环境,目的。 媒介组织结构设计的8个原则: 1.任务目标 2.分工协作 3.统一指挥 4.管理幅度 5.责权对等 6.集权分权 7.执行部门与监督部门分设 8.协调有效 媒介组织结构随着社会环境、科学技术的变化下,作出的相应调整与变化体现在: 1.结构组织趋于简化,制作与播出分离。

数字媒体技术总结

数字媒体技术总结 本页是精品最新发布的《数字媒体技术总结》的详细文章,篇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 数字媒体技术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数字媒体技术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数字媒体技术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

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数字媒体技术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数字媒体技术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范文写作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数字媒体技术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数字媒体技术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数字媒体技术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数字媒体技术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 把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尽心尽力完成数字媒体技术岗位工作的任务。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我经常得到了同事的好评和领导的赞许。 三、转变角色,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从大学校门跨入到数字媒体技术岗位工作岗位,一开始我难以适应角色的转变,不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认为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我就有一点失望,开始的热情有点消退,完全找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简介与职业面向

专业介绍: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以培养数字媒体设计为核心能力,以数码媒体制作为辅助能力,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数字媒体的设计基础、制作技法、设计理论及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及技能,具备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流程,数字艺术与创作方面的能力。能胜任数字图形图像作品、数字影视作品、数字动画作品制作等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现代数字媒体行业发展需要,面向网络科技企业、文化影视传媒企业、地方电视台、数字设计企业、地方宣传部门、中高等职业院校等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新媒体相关工作技能应用型人才。 职业面向及职业能力要求 (一)职业面向 主要就业单位:电子信息、文化教育、艺术设计、广播影视、广告设计、影视特技、数字动画、游戏娱乐、网络应用、建筑等产业的数字媒体企业。 主要就业岗位:从事数字图形图像作品、数字影视作品、数字动画作品制作等岗位群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职业拓展岗位:平面展示设计、影视广告设计。

(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就业岗位 (群) 工作过程描述 职业能力要求 数 字 媒 体 设 计 1、根据设计目标开展调研工作;利用公共信息 资源检索所需设计信息;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2、根据需求合理定义媒体设计包装方式和风格,设计符合客户定位的分镜头手绘稿。 3、运用相关设计软件绘制需要的模型和材质灯光。 4、根据设计方案制作每一个分镜头的效果,并渲染。 5、根据相关设计撰写设计说明、PPT 演讲稿、技术分析等。 6、结合设计理念和设计知识让作品符合客户需求,并能让大众认可。 1、能根据调研要求开展调研工 作。 2、能根据需求合理定义作品的风格及制作方式。 3、能绘制分镜头脚本。 4、能使用相关设计软件完成素 材的制作和编辑。 5、能根据分镜头渲染出每个镜 头效果。 6.能初步应用色彩学知识、媒体 传播学知识进行数字媒体设计。 7、能分析各种数字媒体的设计构思和理念,并掌握制作方法。 8、能撰写设计说明、PPT 演讲稿、技术分析等。 9、具备镜头语言的基础知识。 10、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管理)能力。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题目和要求教材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内容、要求 题目一:图像处理软件 1、设计内容及要求: (1)、独立设计方案,实现对图像的十五种以上处理(比如:底片化效果、灰度增强、图像复原、浮雕效果、木刻效果等等)。 (2)、参考photoshop软件,设计软件界面,对处理前后的图像以及直方图等进行对比显示; (3)、将实验结果与其他软件实现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总结设计过程所遇到的问题。 2、参考方案(所有参考方案若无特殊说明,均以matlab为例说明): (1)实现图像处理的基本操作 学习使用matlab图像处理工具箱,利用imread()语句读入图像,例如 image=imread(flower.jpg),对图像进行显示(如imshow(image)),以及直方图计算和显示。 (2)图像处理算法的实现与显示 针对课程中学习的图像处理内容,实现至少十五种图像处理功能,例如模糊、锐化、对比度增强、复原操作。改变图像处理的参数,查看处理结果的变化。自己设计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引入噪声,去噪;引入运动模糊、聚焦模糊等,对图像进行复原。 (3)参照“photoshop”软件,设计图像处理软件界面 可设计菜单式界面,在功能较少的情况下,也可以设计按键式界面,视功能多少而定;参考matlab软件中GUI设计,学习软件界面的设计。

题目二:数字水印 1、设计内容及要求: 为保护数字图像作品的知识产权,采用数字水印技术嵌入水印图像于作品中,同时尽可能不影响作品的可用性,在作品版权发生争执时,通过提取水印信息确认作品版权。通常情况下,水印图像大小要远小于载体图像,嵌入水印后的图像可能遇到噪声、有损压缩、滤波等方面的攻击。因此,评价水印算法的原则就是水印的隐藏性和抗攻击性。根据这一要求,设计水印算法。 (1)、查阅文献、了解数字水印的基本概念。 (2)、深入理解一种简单的数字水印嵌入与提取方法。 (3)、能够显示水印嵌入前后的载体图像。 (4)、能够显示嵌入与提取的水印。 (5)、选择一种以上的攻击方法,测试水印算法的鲁棒性等性能。 (6)、设计软件界面 2、参考方案 (1)对水印图像进行编码置乱(可采用伪随机码,提高水印图像的隐蔽性); (2) 对图像进行子图像分解(如8*8),对子块分别进行DCT变换; (3) 对DCT系数按照zig-zag排序进行排列,选择一种频系数,对该种频系数相邻 的系数进行水印嵌入 (4) 低通滤波检验水印算法的抗攻击性。 (5) 设计数字水印的软件界面。

把握三个关键词建设报业全媒体

把握三个建设报业全媒体 报业集团的全媒体建设,应该朝着三个目标努力: 一、积极发展新媒体,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实现对受众的广覆盖乃至全覆盖;二、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特色优势,在新闻 舆论宣传中联合行动形成合力,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三、努力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新途径,推进报 业转型,为报纸的未来买单。 “全媒体”是当前传媒界最热门的词语之一,但对它的定义,至今尚未形成明确的统一认识。一般理解,全媒体是指综合运用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手段,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形态,实现新闻和信息的多渠道传播。 在各类媒体中,报业无疑充当了全媒体建设的急先锋,因为 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形势更加严峻,所以具有较强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目前,国内有许多报业集团 都提出了全媒体传播的战略部署。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也不例外,近年来,集团积极发展新兴媒体,不断改革创新传统媒体,实施报网联动报道,推进报网融合发展,探索了一些做法。 互补一一广泛覆盖互为补充,打造现代传播体系 当今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的媒体形态不断出现,深刻改变着传媒格局,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报纸垄断新闻舆论的时代早已过去,在电视、网络等强烈冲击下,报业面临着读者流

失、广告下降、影响力减弱等严峻问题。因此,报业必须对传媒科技保持高度敏感,与时俱进发展新媒体,以建设全媒体为目标,打造现代传播体系,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在发展新媒体方面,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动手早、行动快。1998 年就组建了河南报业网,是全国党报最早成立的新闻网站之一。2006 年,河南报业网与省委宣传部所属大河网合并,成立新的大河网,由报业集团主办,是河南省重点新闻网站,目前,大河网位居全国地方新闻网站前十名。 在做好新闻的同时,大河网重视开发各种网络应用。例如大河论坛,坚持立足河南,搭建网络问政平台,不断强化服务功能,打造出深度河南、民生投诉等人气火爆的板块。目前,大河论坛注册用户突破76 万,是河南最大的网络社区。在前不久“ 2010 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中文论坛”评选中,大河论坛在地方论坛组中排名第三。2010 年3 月,大河微博上线测试,在全国“两会” 报道中崭露头角,受到网友热捧。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重视传媒与科技相结合,塑造新的媒体形态。2006年,集团与河南移动合作,在全国率先开通手机报,目前河南手机报用户达150 万。2007年,集团在党报阅报栏基础上,自主研发出大河多媒体信息港,它由网络触摸屏、LED显 示屏、阅报窗口、广告灯箱组成,可以阅读党报、转播电视,看大河网新闻信息,查看集团所属报刊的电子版等,被业界誉为继网络、手机报之后的“第六媒体”

《数字媒体技术》备课教案

《数字媒体技术导论》教案 课程名称:数字媒体技术 教学章节:第1章数字媒体技术概论 教学目的:了解媒体、数字媒体的内涵及特性,了解数字媒体研究及应用开发的概况。 教学重点:了解媒体的概念、特性及分类。掌握数字媒体的定义、传播模式及其特性。指导数字媒体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开发领域。 教学难点:数字媒体特性及传播模式 教学器具: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2学时 授课教师:孙清伟 教学内容: 章节概要: 第一章数字媒体技术概论 1.1 媒体及特性 1.1.1媒体概念 1.1.2媒体特性 1.2 数字媒体及特性 1.2.1数字媒体概念 1.2.2数字媒体特性 1.2.3数字媒体传播模式 1.3 数字媒体技术的研究领域 1.3.1数字媒体内容产业 1.3.2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趋势 1.3.3数字媒体技术研究领域 1.3.4数字媒体应用领域 主要内容

媒体概念及特性 数字媒体及特性 媒 体 媒体特性 媒体分类 数字媒体 数字媒体特性 数字媒体的研究领域 数字媒体内容产业 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趋势 数字媒体技术研究领域 数字媒体传播模式 数字媒体应用 1.1 媒体及特性 ? 媒体,有时候也被称媒介或媒质。 ? 媒体包括多种含义。 ? 媒体是一种工具,包括信息和信息载体两个基本要素。 ? 一张光盘不能称为媒体,只有记录了信息,并可进行信息传播时才称为媒体。 1.1.1媒体概念 媒体的英文单词是medium ,源于拉丁文的medius ,其含义是中介、中间的意思,常用复数形式media 。同时,媒体又是信息交流和传播的载体。 媒体包括两层含义: (1)传递信息的载体,称为媒介,是由人类发明创造的记录和表述信息的抽象载体,也称为逻辑载体,如文字、符号、图形、编码等。 (2)存储信息的实体,称为媒质,如纸、磁盘、光盘、磁带、半导体存储器等。载体包括实物载体、或由人类发明创造的承载信息的实体,也称为物理媒体。 媒体分类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论述题

本文为备考时自己的总结,仅供参考! ●定义:数字媒体艺术是对艺术精神与高科技手段相结合,以数字化媒体方式呈现出来的艺术形式的统称。他分为两大类别:一种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及其软件、硬件设备和科技概念进行设计创作,以表达属于数字时代价值观的艺术形式。另一种则是将传统形式的艺术作品以数字化的手法或工具表现出来,使传统艺术在新的技术界面上发生多维度的融合和创作流程的再造,从而呈现为全新的艺术形式。 数字艺术的作品主要表现为基于数字平台创作、基于数字平台传播的艺术作品。这种类型的数字艺术,其生产传播与消费将主要依赖于数字技术的介入,艺术家在独立的数字艺术创作平台上完成整个过程,并在数字传播平台上传播。 ●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 数字技术的本性即开放、自由、人本数字技术并非是因为技术的自然发展而水到渠成的结果,它是人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自由交流、全方位沟通而作出的选择。 数字技术被广泛使用的前提在于它能够支持这种开放性需要的能力,基于数字技术的数字媒体艺术如果有可能独立于其他的艺术形态,真正获得独立发展,那么就不应该背离自己的出发点。数字媒体艺术所蕴含的文化理念是开放的,审美活动时开放的、创作流程是开放的,更重要的是价值观念也是开放的。文化理念的开放往往构成艺术形态出现的背景,不同文化理念导致不同艺术形态。数字技术所带来的开放性的文化理念,必然导致由一种媒体或一种艺术形态统摄一个时代格局的终结。数字技术的开放性表现为时空关系、人际关系、人机关系等方面极大的包容性和兼容性,它里面可以有电影,可以有电视,可以有绘画、雕塑、戏剧、音乐、诗歌、舞蹈,还可以有作为创作者的我们以及我们同机器的共生空间,所以这种开放理念下的数字媒体艺术,必然是多元文化整合的结果,数字艺术只有以多种文化之间的融合为出发点才可能呈现为不同以往的全新形态。审美的开放式的开放是指数字技术所支撑的艺术创作及其审美活动是开放的。电影电视比任何一种艺术带给人们的影响都要深刻,原因就是其核心技术的可复制性使艺术成本降低而得以走向平民,数字技术所能够拓展的审美空间笔其他的艺术形态更为开阔,这不仅仅体现为他便捷低廉的复制能力,更体现为它前所未有的分时共享能力,他不仅降低了艺术审美的成本,并且使审美空间大倍数释放。创作流程的开放即指创作的非个人化、非成品性、非中介性,即数字媒体作品的可修改性、可参与性、可完善性。数字作品的可开放性更在于所支撑作品的有始无终,当一件作品在互联网上发布后,这件作品不仅仅用来观赏,它是一个新的开始,接受者不再是选择性的参与,而是创造性的参与,更重要的是它允许修改后的版本再度发表成为全新的作品。数字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无限衍生能力是数字媒体艺术创造流程开放性的体现。只有这样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才能满足数字媒体传播的“海量”需要,也才能够真正实现美的创造与美的审视之间的融合,所谓接受者即创造者,这彻底结构了艺术创作的专业垄断。在数字时代开放系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不仅是数字技术的要求同时也是数字时代发展的理念,开放的系统在于通过消费者多样化的自主选择获得快速的变化和增长,我们靠自己的想象力来竞争,真正有竞争力的系统必然是开放的,它属于大众,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并且能将之营建为自己的世界。在数字时代“人即信息”,只要人人都追求个性发展,只要人人都崇尚文化自由,多元文化的时代才会真正的到来。所以现代传媒在进入数字化时代后,其机制无论是向着市场发展还是向着全球化发展,都必须以实现跨媒体经营为基础,跨媒体经营才是传媒在数字时代的发展方向。 数字技术的虚拟性特征使得基于数字技术的艺术活动更加的自由,这种自由并非意识形态的无政府主义,而是艺术精神获得最大限度释放的可能。数字技术作为创作材料和基本语言方式,不仅能够完成物质世界的表现,并且能够完成非物质世界的表现,不仅能够完成表现的场传播,并且能够完成表现的非线性传播,它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我们从事艺术表达

数字图像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图像处理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摘要:介绍了图像处理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发展,阐释了图像分割、图像融合和图像重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发展。提出了图像处理技术发展所面临的相关问题及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图像处理技术图像分割图像融合图像重建 图像处理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近几十年来,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离散数学理论的创立和完善,以及军事、医学和工业等方面需求的不断增长,图像处理的理论和方法的更加完善,已经在宇宙探测、遥感、生物医学、工农业生产、军事、公安、办公自动化、视频和多媒体系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 图像处理在医学界的应用非常广泛,无论是病理研究还是临床诊断都大量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它因直观、无创伤、方便安全等优点而受到人们青睐。图像处理首先应用于细胞分类、染色体分类和放射图像分析等,20世纪70年代图像处理在医学上的应用有了重大突破,1972年X射线断层扫描CT得到实用:1977年白血球自动分类仪问世:1980实现了CT的立体重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已越来越离不开医学图像的信息处理,医学图像在临床诊断、教学科研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目前

的医学图像主要包括CT(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MRI(核磁共振)图像、B超扫描图像、数字X光机图像、X射线透视图像、各种电子内窥镜图像、显微镜下病理切片图像等。但由于医学成像设备的成像机理、获取条件和显示设备等因素的限制,使得人眼对某些图像很难直接做出准确的判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这种状况,通过图像变换和增强技术来改善图像的清晰度,突出重点内容,抑制次要内容,来适应人眼的观察和机器的自动分析,这无疑大大提高了医生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正确性。 什么是医学图像处理 医学图像处理就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对生物学图像进行的具有临床医学意义的处理和分析。 医学图像处理是一个和复杂的过程。医学图像作为一种信息源,也和其他的有关病人的信息一样,是医生做出判断时的依据。医生在判断医学图像时,要把图像与其他解剖学、生物学和病理学等知识作对照,还要根据经验来捕捉图像中的有重要意义的细节和特征。所以要从一副或几副医学图像中判断出是否有异常,或是属于什么疾病,如果不是训练有素的医生,是难以发现图像上的异常的。所以对医学领域的图像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图像处理技术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一)图像分割

报业全媒体转型的路径选择

报业全媒体转型的路径选择 胡宝祥 以互联网应用于信息传播为代表的新媒体,对报业的发展带来影响和冲击。报业向何处去?对此,传媒界议论纷纷,“拐点论”、“寒冬论”“消亡论”、“周期论”,各有理由。笔者认为,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主动应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向全媒体转型,是报业健康发展的正确选择。 转型之机——正是有所作为时 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技发明,互联网已经并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也包括报业的生产和发展方式。面对互联网,报人不能只看到冲击和问题,更应看到机遇。积极主动应用互联网等新技术促进报业向全媒体转型,就是非常好的发展选择。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传播的发展史证明,如果没有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信息存储与传播还会以甲骨、竹简为载体,报纸就没有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电报、无线电技术的出现,远距离信息传播还会用烽烟、飞骑、驿站等手段。就是最近30年,如果报纸出版不能实现由“铅与火”向“光与电”的转变,今天的厚报印刷和新闻时效是难以想象的。 我们没有理由忽视、轻视科学技术为传媒带来的革命性影响。 如同蒸气机、电、计算机的发明一样,互联网提供的是先进技术、先进平台、先进理念,能够应用于方方面面。应用于媒体,只是互联网众多应用中的一个。在网站中出现的问题,如网络信息的不规范、

无聊信息、垃圾信息、低俗之风等,是应用和管理不当造成的,不是互联网本身的问题,完全没有必要将孩子与脏水一块倒掉。相反,信息传播比较规范的报业向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全媒体转化,有可能避免或减少这类问题。从竞争角度看,这也是报业的比较优势之一。分析近十年我国媒体发展的历程,对于互联网认识上的偏见和行动上的迟缓,已经使不少传统媒体失去了一次机会,也无偿地培育了竞争对手。由此看来,被动就要“挨打”,抓住机会需要主动之所以提出报业要主动抓住全媒体转型之机,是基于如下理由: 一、互联网是目前最先进的人类交流载体,是最理想的信息传播平台。用先进改造或取代落后,是趋势,是规律,不可抗拒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报纸取代了有千年应用历史的甲骨、竹简,网络或其他更具优势的载体助力报纸转型,进化为网络形态或其他形态,是进步,也是必然。 二、从整体看,报业目前还处于比较好的运行期,影响力和综合实力是主流媒体中的中坚,有充足的条件和时间进行转型。转型,不是报业的自我否定,而是长远发展战略的抉择,是报业转变增长方式的需要,是报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三、报业向全媒体转型,是扬长避短之举,可以在纸媒和网络媒体等新媒体的共生期内,最大限度发挥报纸和其他媒介的多重优势。逐步转型,既可以解决当前报业传播功能单一、形式单调、读者人数下降、市场份额减少等现实问题,又能嫁接新媒体

浅析网络融合与数字媒体集成

浅析网络融合与数字媒体集成

合与数字媒体集成研究开发,会有效减少各大企业的不理性建设投资,避免重复建设,每年至少节约资金2000亿元以上,直接有助于实现1+1>2的效果。 3.2有利于实现“网络融合与数字媒体集成”的根本目的 “网络融合与数字媒体集成”的根本目的是满足老百姓的需要,提高国家信息化国际竞争力,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全业务经营的模式可以最有效的融合现有资源,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纵观国外发达国家的通信情况看,网络融合后,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每个家庭通信开支可降低20%-30%,甚至更多;对于国家层面来说,可实现国家战略目的,以便应对即将出现的云数据、云平台的多业务的社会需要。随着人与人之间的基础语音通信向人-物、物-物的信息化方向发展,以目前我国10亿基础用户和3亿信息化用户作为应用基础,大数据、多业务的高端企业对信息处理的需求将是无法回避的。“网络融合与数字媒体集成”后从技术角度上可以推动我国续继参与国际IPv6标准制定和建设,有利于申请更多的码制段,那时,全球技术节点将出现新的跨越。 3.3有助于国家信息网络安全建设 目前,与发达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网络信息化水平尚有差距,开展网络融合与数字媒体集成,对保障国家信息网络安全十分重要。查阅相关资料,1990年,美国就提出“信息化高速公路”的发展战略,抢占世界信息化发展先机,信息化产业世界前茅。1993年,俄罗斯就提出加入WTO 申请,出入对国家信息安全考虑,至今明确规定,通信行业网络建设不对外开。2010年5月,印度以国家安全为借口,限制印度通信运营商使用中国通信设备制造商生产的设备;2011年2月,英国以信息安全为由,拒绝中国价值5亿元华为牌通信设备入驻地铁移动网。通过以上信息可以看出,国家信息网络安全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战略,设计信息安全的行业都要严格监管,国家信息化开发的越早发展的越好,管理和监督也会更加到位。我国网络融合与数字媒体集成的发展落后世界发达国家,但我们可以借鉴他国先进经验,学习他们先进技术,高起点高标准的,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网络融合,少走弯路,探讨更加安全的数字媒体加密新技术,使用网络融合与数字媒体集成不仅方便大众,也为国家信息安全提供保障。 3.4有利于数字媒体进入、业务创新和整个产业链升级 网络融合与数字媒体集成的试点工作展开已有多年,但由于网络融合相对滞后,使得数字媒体迟迟不能广泛进入。随着手机业务特别是平板电脑的出现,一些轻量级的业务和创新也脱颖而出,如单应用的规模小移动互联网内容,非常适合丰富终端业务,吸引特定用户群。2016年后,网络融合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网络融合与数字媒体集成有望开创新局面。客户对数字媒体的需求也会升级,终端和业务将成为各大运营商争抢的主阵地,有创新能力,能开发新业务和终端的创业者会被商家广泛接纳。网络融合推动平台建设,数字媒体跨进网络融合后的大舞台,新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空间,整个信息产业竞争也会更加激烈,靠质量生存,也将成为企业核心价值。高质量的内容必将要求高水平的媒体与之适应,竞争推动进步,数字媒体也必将蓬勃发展,整个信息产业链必将升级。到时手机电视,IPTV、流媒体电视、跨媒体业务、CMMB等网络融合与数字媒体集成新产品必将广泛占领信息市场。 4、全文小结 随着网络融合的发展,“媒介融合”推动着信息生产、传播方式的融合。在这种融合而形成的大传播格局下,“全媒体即数字媒体”就成为传媒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融合促进产业发展,扩大产品需求,刺激数字媒体广泛开发。在网络完全融合后,众多新兴媒体完全可以采用数字化的技术进行编码,借助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电视网以及卫星网络等融合的大网络进行无限制的广泛的传播,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收看自己感兴趣新闻,电影,一边打电话,一边参与节目互动,还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等。网络无处不在,信息无处不在,大众化的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数字媒体得以实现传播覆盖的最大化、产品差异的最大化以及平均成本的最小化,其经济效益显著。从现实应用发展方向来看,这也毕将促成网络融合与数字媒体集成。

媒介经营与管理

《媒介经营与管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ZX013011 课程名称(中文):媒介经验与管理 课程名称(英文):media management 学分:2 总学时:36 实验学时:适应专业:广播电视学 先修课程:广告心理学广告学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本课程是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其作用是介绍媒介经营与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和训练学生对传媒产业的分析及运筹能力,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媒介经营与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范畴,并以对传媒产业分析为主体框架,引导学生培养起分析传媒经营的思考能力,为传媒业输送既懂新闻业务又懂媒体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2.媒介经营与管理是交叉性学科,既涉及新闻传播学理论知识,又涉及广告学以及管理学经济学理论知识,对学生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具有上述学科一定的知识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展开对本课程的学习。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媒介经营与管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和媒体实践有着紧密联系。因此,要求采取课堂讲授、案例讨论、自学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进行教学。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重点、难点 第一章新闻事业经营管理学的学科地位(共3学时)(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 知识要点:新闻事业的意识形态属性,新闻事业的产业属性

第二节新闻事业和媒介产业 知识要点:两种属性在多数情况下的一致性,两种属性存在某些内在的矛盾, 寻求两种属性的契合之处 第三节新闻事业经营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知识要点:媒介管理的含义和对象,媒介经营与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重点: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及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媒介产业化,经营管理观念与新闻宣传观念的协调统一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媒介经营与管理的研究范畴 理解:电视广告的功能和特性 掌握:管理与经营的概念区分 第二章媒介市场与产品营销(共6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市场和市场经济 知识要点:市场的概念,市场经济对媒介经营管理的影响 第二节媒介市场研究 知识要点:媒介市场的概念,媒介市场的构成,观众与广告主 第三节媒介细分和媒介市场定位 知识要点:媒介细分的概念,媒介市场定位的原则和方法 第四节媒介产品营销策略 知识要点:媒介产品营销是媒介的重要职责,报纸的发行渠道、广播电视的产 品经营,媒介品牌营销,传媒产业链 教学重点:媒介市场;市场细分和媒介市场定位;媒介产品的营销策略 教学难点:媒介消费者的需求和效用,分属不同地理区的媒介市场,媒介市场结构的类型,市场细分和媒介市场定位,媒介产品的营销策略,媒介品牌营销,传媒产业链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媒介市场的实际现状来讲解,对一些在媒介产品 营销成功的媒介进行重点剖析。让学生了解媒介市场,媒介细分和市场定位的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用及前景分析

前言数字媒体技术主要包含场景设计、角色形象设计、游戏程序设计、多媒体后期处理、人机 交互技术。主要针对游戏开发和网站美工还有创意设计这类工作设计的专业。 该专业的主干课程为:数字媒体导论、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网络游戏设计技术、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视频特技与非线性编辑、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动画设计与制作等。 该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面向当今信息化时代的、从事数字媒体开发与数字传播的专业人才。毕业生将兼具信息传播理论、数字媒体技术和设计管理能力,可在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出版、商贸、教育、信息咨询及IT相关等领域,从事数字媒体开发、音视频数字化、网页设计与网站维护、多媒体设计制作、信息服务及数字媒体管理等工作,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前景将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进程加速更加辽阔。 关于数字媒体技术核心课程应用分析 程序语言的社会应用 C语言是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它既具有高级语言的特点,又具有汇编语言的特点。它由美国贝尔研究所的D.M.Ritchie于1972年推出,1978年后,C语言已先后被移植到大、中、小及微型机上,它可以作为工作系统设计语言,编写系统应用程序,也可以作为应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写不依赖计算机硬件的应用程序。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具备很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不仅仅是在软件开发上,而且各类科研都需要用到C语言,适于编写系统软件,三维,二维图形和动画,具体应用比如单片机以及嵌入式系统开发。 Java是一种可以撰写跨平台应用软件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是由Sun Microsystems公司于1995年5月推出的Java程序设计语言和Java平台(即JavaSE, JavaEE, JavaME)的总称。Java 技术具有卓越的通用性、高效性、平台移植性和安全性,广泛应用于个人PC、数据中心、游戏控制台、科学超级计算机、移动电话和互联网,同时拥有全球最大的开发者专业社群。在全球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产业环境下,Java更具备了显著优势和广阔前景。 分析 在如今信息技术书飞速发展,移动多媒体和电脑多媒体充斥着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而c语言在电脑上的应用以及java在多平台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加之课程中开设的数据结构和其它辅助计算机课程让数字媒体技术的学生们拥有了扎实的编程技术,在社会中电子应用、网络安全、软件开发等领域中站稳跟脚,并为企业做出贡献。 图形图像处理的社会应用 Photoshop的应用领域很广泛的,在图像处理、绘制、视频、出版各方面都有涉及。Photoshop 的专长在于图像处理,而不是图形创作;有必要区分一下这两个概念;图像处理是对已有的位图图像进行编辑加工处理以及运用一些特殊效果,其重点在于对图像的处理加工;图形创作软件是按照自己的构思创意,使用矢量图形来设计图形。 平面设计

数字媒体教学大纲

永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材料 《数字媒体》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专业) 一级项目J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二级项目J1、2 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模式改革三级项目 日期2014年5月18日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数字媒体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包含领域非常广,涉及到计算机软硬件与应用、编码学与数值处理方法、电子通信与传播技术、数字媒体内容制作与管理、数字媒体的版权、数字媒体艺术等领域。本课程从数字媒体与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出发,重点介绍数字媒体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内容,包括数字媒体硬件技术、文本处理技术、图形图像编辑与处理、数字音频与视频处理、计算机动画、Internet技术、计算机游戏,并对数字媒体产业进行了介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字媒体技术基础,掌握数字媒体信息的基本处理方法,了解数字媒体技术的前 沿方向,为开展更深入的科学研究打下扎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各章节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了解:什么是媒体、媒体的分类、数字信息分类、什么是多媒体、什么是数字化多媒体、信息技术发展阶段、数字媒体产业 理解:数字媒体的优点、数字媒体产业链 掌握:什么是数字媒体 第一节什么是数字媒体 知识点:媒体、多媒体、数字化多媒体的概念、媒体和数字信息的分类、数字媒体的优点 第二节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

知识点:信息技术发展的阶段、数字信息技术包含的内容第三节数字媒体产业链 知识点:产业链的概念、数字媒体产业及产业链 第二章、数字媒体处理系统 了解:数字媒体处理软件系统运行框架、各种媒体处理软硬件、数字媒体表示与处理(数字文本、数字图像、数字音频视频)、数字媒体存储、数字媒体传输、数字媒体输出、数字媒体管理 理解:数字媒体表示与处理:计算机图形 掌握:数字媒体处理系统构成 第一节数字媒体处理系统构成 知识点:数字媒体处理软件系统运行框架、文本处理软件、图形处理软件、音频视频处理软件、多媒体集成软件、数字媒体处理系统硬件 第二节数字媒体处理系统关键环节 知识点:数字媒体表示与处理(数字文本、数字图像、数字音频、数字视频、计算机图形)、数字媒体存储、数字媒体传输、数字媒体输出、数字媒体管理 第三章、数字媒体硬件技术 了解:数字化技术和流媒体的概念、存储介质的种类、存储原理、大众传播模式、数字媒体传播的特点、网络协议、流媒体系统构成、流媒体的应用、数字媒体输出技术 理解:数字音频视频数字化技术、数据压缩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