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报告2014

实验一电位、电压的测量及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1、用实验证明电路中电位的相对性、电压的绝对性。

2、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3、掌握直流电工仪表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电流插头、插座测量支路电流的方法。

二、实验线路

实验线路如图1-1所示。

A

C

B

D

E

12

图1-1

三、实验步骤

将两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路,令E1=12V,E2=6V(以直流数字电压表读数为准)。

1、电压、电位的测量。

1)以图中的A点作为电位的参考点,分别测量B、C、D各点的电位值U及相邻两点之间的电压值U AB、U CD、U AC、U BD,数据记入表1-1中。

2)以C点作为电位的参考点,重复实验内容1)的步骤。

2、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1)实验前先任意设定三条支路的电流参考方向,如图中的I1,I2,I3所示,熟悉电流插头的结构,注意直流毫安表读出电流值的正、负情况。

2)用直流毫安表分别测出三条支路的电流值并记入表1-2中,验证∑I=0。

3)用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两路电源及电阻元件上的电压值并记入表1-2中,验证∑U=0。

四、实验数据

表1-1

表1-2

五、思考题

1、用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档测量电位时,用负表棒(黑色)接参考电位点,用正表棒(红色)接被测各点,若指针正偏或显示正值,则表明该点电位参考点电位;若指针反向偏转,此时应调换万用表的表棒,表明该点电位参考点电位。

A、高于

B、低于

2、若以F点作为参考电位点,R1电阻上的电压(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六、其他实验线路及数据表格

图1-2

表1-3 电压、电位的测量

实验二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

一、实验目的

1、牢固掌握叠加原理的基本概念,进一步验证叠加原理的正确性。

2、验证戴维南定理。

3、掌握测量等效电动势与等效内阻的方法。

二、实验线路

1、叠加原理实验线路如下图所示

A

C

B

D

E

12

I I

图2-1

2、戴维南定理实验线路如下图所示

L

A

B

图2-2

三、实验步骤

1、叠加原理实验

实验前,先将两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路,令E1=12V,E2=6V。

按图2-1接线,并将开关S1、S2投向短路一侧。(开关S1和S2分别控制E1、E2两电源的工作状况,当开关投向短侧时说明该电源不作用于电路。)

1)接通E1=12V电源,S2投短路侧(E1单独作用),测量此时各支路电流,测量结果填入表2-1中。

2)接通E2=6V电源,S1投短路侧(E2单独作用),测量此时各支路电流,测量结果填入表2-1中。

3)接通E1=12V电源,E2=6V电源(E1和E2共同作用),测量此时各支路电流,测量结果填入表2-1中。

2、戴维南定理实验

按图2-2接线,将一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路,令U保持12V。

1)测网络的开路电压U OC 。R L与有源二端网络的端点A、B断开,用电压表测有源二端网络开路电压U OC ,(A、B两点间电压),即得等效电压源的等效电动势E S。记入表2-2中。

2)测网络的短路电流I SC 。R L与有源二端网络的端点A、B断开,将电流表连接在A、B之间,则电流表的读数就是有源二端网络的短路电流I SC。记入表2-2中。

3)测有源二端网络入端电阻R0。三种方法测量,结果记入表2-2中。:

a)先将电压源及负载R L从电路中断开,并将电路中原电压源所接的两点用一根导线短接。用万用表测出A、B两点间的电阻R AB(R AB=R0)。

b)测有源二端网络开路电压U OC和有源二端网络短路电流I SC,求出入端电阻R0。(R0= U OC / I SC)

c)先断开R L ,测网络的开路电压U OC。再将R L接上,用电压表测负载R L的两端电压U AB,调节R L,使U AB=(1/2) U OC,则有R0= R L。(为什么?)

4)A、B间接R L(任意值),测R L两端电压和流过R L上的电流记入表2-3中。

四、实验数据

表2-2 戴维南定理实验数据(1)

表2-3 戴维南定理实验数据(2)

五、思考题

1、改接线路时,必须先电源。

2、实验中,如将电阻R1换成二极管D,则I3I1与I2的和。

今在二端网络中接上负载R L,已知R L等于该网络的入端电阻,测得负载上的电压为U,则该网络的等效电压源的电动势为。

六、其他实验线路

图2-3 叠加原理实验电路

图2-4 戴维南定理实验电路

实验三 RC -阶线性电路暂态过程

一、 实验目的

1、学习RC 电路在阶跃电压激励下响应的测量方法,了解电路时间常数对暂态过程的影响。

2、学习电路时间常数τ=RC 的测定方法。

*3、观测RC 电路在脉冲信号激励下的响应波形,掌握有关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概念。 *4、进一步学会用示波器观察和研究电路的响应。

二、 实验原理(简述)及线路

在具有储能元件(C 、L )的电路中,电路由一种稳定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稳定状态需要有一定的时间,称之为电路的暂态过程。

1、RC -阶电路的零输入和零状态响应分别按指数规律衰减和增长,其变化快慢取决于τ。

1)零输入响应: , τ=RC 电路的时间常数。 2)零状态响应: 3)时间常数τ的测定方法 : 分析可知,当t=τ时,零输入响应有 ,零状态响应有 。 因此,当电容上电压为上述所对应数值时,对应的时间就是时间常数τ。

图3-1 RC 电路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实验线路图

*2、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

一个RC 串联电路, 在方波序列脉冲的重复激励下:

(1) 当τ=RC<<

2T 时(T 为方波脉冲的重复周期),此时从电阻R 上得到微分输出响应。 (2) 当τ=RC>>2

T

时,此时从电容C 上得到积分输出响应。

图3-2 RC 微分电路与积分电路

)

()(+-==00C C U U U ()(+

-==00C C U U U τt t C Ue

u -

=)(τ

t

t C Ue

u =)()()(+-==000C C U U U u C 3680.)(=τU u C 6320.)(=τu C 632

0.)(=τ)

()(τ

t t C e U u --=1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测量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1)观测零输入响应:断开K2、K3,将稳压电源输出调至10V,接通K1,由电阻R1给电容C充电,当U c =10V 时,断开K1,接通K2,电容C对R2放电;同时开始计时,每隔10秒,用数字万用表DC-20V档记录电容电压值,填入表3-1中。

2)观测零状态响应:断开K1,接通K3,使电容C电压放电干净,即U c =0V;稳压电源输出电压保持10V,断开K2、K3,接通K1,R1和C串联后接入10V稳压电源,同时开始计时,记录数据填入表3-1中。

表3-1:

*2、观测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在脉冲激励下的响应:

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使其输出U pp=5V,f=1KHz的方波信号,并通过信号线,将激励u

和响应u

R或u c分别接至示波器的两个输入端CH1和CH2,观测激励和响应的变化规律。

1)当τ<<tp时,选择R=100Ω, C=0.1μF ,此时从电阻R上得到微分输出响应。2) 当τ>>tp时,选择R=10KΩ, C=0.33μF ,此时从电容C上得到积分输出响应。

观测并描绘u (t)、u

R(t)

或u c(t) 的信号波形。

五、实验报告

1、根据实验数据,在图示坐标上绘出RC-阶电路的①零输入响应和②零状态响应曲线,

并由曲线测得τ值与计算值作比较。

①RC 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②RC 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2、根据实验观测,总结、归纳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形成条件和主要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1)微分电路反映变化, ∴τ要( )[ 小 or 大 ];( )上输出 [ R or C ] 。 (2)积分电路反映求和累计,∴τ要( )[ 小 or 大 ];( )上输出[ R or C ]。

注: *2、适用于多学时。

实验四 单相交流电路——参数测量与功率因数的改善

一、

实验目的

1、通过对R-L 串联电路及其与C 并联的单相交流电路的实际测定,查找出它们的电压、电流及功率之间的关系。

2、学习电路元件参数的测量方法(间接法测定R 、r 、L 、C 等)。

3、掌握感性负载并联电容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并进一步理解其实质。

4、学习并掌握功率表的使用。 二、

R-L 串联电路的参数测量及计算方法

L

X

R

r

S

Z R

L

图4-1 R-L 串联电路及电压电流相量图

图4-1表示了一个R-L 串联电路,s 是电感线圈,这里用内阻r 与理想电感X L 串联来代

表电感线圈,设其总阻抗为Z S 。

电源电压U 将超前电流I 1一个角度?,由相量图上的电压三角形,根据余弦定理,得: U S 2 = U R 2 +U 2 -2 U U R cos ?

从而求出?,而U (R + r )=U Cos ? , 式中U (R + r )=U R + U r , 又因为U L =U Sin ? ,这样可求得:

R =U R / I 1 ; r = U r / I 1;

X L =U L /I 1 ; L =X L /ω =X L / 2πf

三、

实验内容及步骤

(◎ 为电流插座,用来串入电流表测量电流I ,I 1,I C )

图4-2 单相交流电路功率因数改善的实验电路

按图4-2所示实验线路接线,R=100Ω(实验台上滑线变阻器取1/3处),电感3000匝。实验台三相交流电源的相电压约为220V,如果有自耦调压器,将三相电源的二次侧相电压调至100V做为实验线路的总电压U。如果没有自耦调压器,实验线路使用220V的相电压。

1、3000匝电感线圈负载实验

1)R-L串联电路实验

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即为R-L电路。用功率表、电压表、电流表量测并读取U,U R,U S,I,I1,及P等数据,记入表4-1中。(注意:此时,电容未并入电路,I = I1)

2)R-L串联电路并电容C实验

闭合开关S,逐步选择并入的电容C的数值,并再次测量U,U R,U S,I,I1,I C及P等数据,将不同的电容C值时对应的上述数据值记入表4-1中。

2、1500匝电感线圈负载实验*

将图4-2中电感改为线性电感(1500匝,40mH),重复1实验步骤。

四、实验数据

根据实验所得数据,计算出电路中各元件参数值,填入表中。

表4-1

五、作出电流随电容变化的关系曲线I = f(C)

六、问题

1、为什么电感性负载在并联电容器后可以提高功率因数,并联电容越大,功率因数越

高?()

A:是B:不一定

2、RL串联电路在并联电容后,电路的总功率P及RL支路中的电流怎样变化?()

A:增大B:不变C:减小

3、电感性负载串联电容后线路的功率因数是否发生变化?( )

A:变B:不变C:不一定

实验五 R 、L 、C 串联谐振

一、 实验目的

1、学习用实验方法测试R 、L 、C 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

2、加深理解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特点,掌握电路品质因数(电路Q 值)的物理意义及其测定方法。

二、 实验原理及线路

图 5-1 R 、L 、C 串联谐振电路

1、在图5-1所示的R 、L 、C 串联电路中,如果U 、R 、L 、C 的大小保持不变,改变电源频率f ,则X L 、X C 、|Z|、?、I 等都将随着f 的变化而改变,它们随频率变化的曲线为频率特性。U R 、U L 、U C 及I 随频率变化的曲线如图5-2,5-3所示。

随着频率的变化,当X L =X C 时,即ω L=1/ωC 时,电路将出现串联谐振。谐振频率为

LC

1

0=ω。

三、实验步骤

图5-2 各电压随f 变化曲线 图5-3 电流随f 变化曲线

2.2K

图5-4 R、L、C串联谐振实验电路

按图5-4实验线路接线,取R =510Ω//2.2kΩ , C=2200pF//6800pF。

1)接通信号发生器电源,调节信号源使输出电压为1V的正弦信号,用交流毫伏表测电压,示波器监视信号源的输出。调节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的频率(维持U i =1V不变),用毫伏表分别测得U R、U L、U C ,记入表5-1中。令输入信号电压U i =1V,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

2)当测得U L=U C时,信号源输出电压U的频率即为谐振频率f O。

3)改变电阻值,重复步骤1),2)的测量过程。

四、表格与数据

表5-1 数据记录与计算

根据测量数据,绘出U R、U L、U C及I随f变化的关系曲线。

五、思考题

1.谐振状态时,电路呈( )

A.电阻性 B. 电感性 C.电容性

2.要提高R、L、C串联电路的品质因数,电路的参数应( )

A.减小R B.减小L C.增大C

3.谐振时,电路的电流( )

A.最小B.最大C.不确定

4.如果频率一定,要使电路发生谐振,可以调节( )

A . 电阻.B. 电感 C. 电容 D 电容或电感

六、本实验也可采用空心线性电感实现,实现电路如图1-5-5所示,具体参数详见表1-5-2。

图5-5 R、L、C串联谐振实验电路

表5-2 数据记录与计算

实验六三相交流电路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三相负载的星形,三角形联结方法。

2.验证两种接法下,三相负载的线电压与相电压,线电流与相电流之间的关系。

3.充分理解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中线的作用。

二、三相负载电路

A B C N I

I P A

A

B

C

I L A

图6-1 三相负载星形连接图6-2 三相负载三角形连接

三、

1.KHDG-1型高性能电工综合实验装置相电压调整到100V。

2.工大自制实验装置相电压为220V。

四、实验线路

1.将图6-3 所示三相负载和元器件连接成星形并且有中线,使用开关接通和断开中线,中线上串联电流表插孔,用来测量中线电流I N。

2.将图6-4 所示三相负载和元器件连接成三角形,相线上要串联电流表插孔,用来测量线电流I A,I B,I C。

图6-3三相负载星形连接线路

电流表插

三相负载

图6-4三相负载三角形连接线路

五、实验步骤

将三相调压器的旋柄置于输出为0V 的位置(即逆时针旋到底)。经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开启实验台电源,然后调节调压器的输出,使输出相电压为100V ,并按下述内容完成各项实验。

1、 负载星形联接

按图6- 3所示,连接实验电路,经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接通电源。 (1) 有中线(YN)

三相负载

电流表插孔

开关

令三相负载对称,即闭合所有控灯开关K,使A、B、C三相灯数为3:3:3。测量负载相电压、相电流,线电压、线电流,中线电流及电源与负载间的中点电压,记入表6-1中。

令三相负载不对称,即C相去掉两只灯,使A、B、C三相灯数为3:3:1。重复上述步骤。

(2)无中线(Y)

断电,拆除中线NN’,此时为无中线的三相电路。重复步骤(1)

(3)不对称负载的特例

A相开路,使三相灯数为3:3:1,分别在有中线、无中线的情况下,重复上述步骤。观察各相灯泡明暗情况,了解不对称负载联接时,若中线断开将对负载工作电压的严重影响。

2、负载作三角形(△)联接:

按图6- 4所示,连接实验电路,经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通电实验。

在负载对称时,即A、B、C三相灯数为3:3:3,测量线电压、线电流、相电流。

负载不对称时,即A、B、C三相灯数为3:3:1,重复上述步骤。将数据记入表6-2中。

六、表格与数据

表6-1

七问题

1.星形联结实验中,在无中线的情况下,A相去掉2只灯,A相剩下的1只灯是变亮还是变暗?( )

A 变亮

B 变暗

2.星形联结实验中,在无中线负载不对称的情况下,则负载的相电压有无可能超过电源的相电压?( )

A 有可能

B 不可能

3.三角形联结实验中,在负载对称与不对称两种情况下,每只灯的亮度是否有所不同?

( )

A 相同

B 不相同

实验七 异步电动机点动与自锁控制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接触器、热继电器、按钮、熔断器等常用电气设备的构造、原理和使用。

2. 掌握笼型异步电动机的点动和自锁控制电路的实际连接与操作,进一步理解点动控制和

自锁控制的特点。

二 实验线路

U V W

FR

U V W

FR

图1图2

U V W

FR

三 实验步骤

1.点动控制

按图1接线:

主回路:三相电源输出端→熔断器FU1 →接触器KM的主触头→热继电器FR 的热元件→电动机

控制回路:三相电源的某输出端→常开按钮SB1→接触器KM的线圈→热继电器FR的常闭触头→熔断器FU2 →三相电源的另一端

观察电动机的起、停与运转情况。实验完毕,切断实验线路的三相交流电源。

2.自锁电路

按图2接线,经检查合格,才可进行通电操作,观察电动机的起、停与运转情况,验证自锁触头的作用。实验完毕,切断实验线路的三相交流电源。

3.点动与连续运行电路

按图3接线,经检查合格,才可进行通电操作,观察电动机的起、停与运转情况,验证自锁触头的作用。实验完毕,切断实验线路的三相交流电源。

四问题

1.在实验中,若按下启动按钮后,电机抖动一下,且发出嗡嗡声,却不转动,可能的原因是。

2.图1与图2中,控制线路的电源均取自V,W两相,电压大小为,若电源取自U,V两相,对工作影响。

3.在图2电路中,若电动机转动,但一松手就不转,则有可能是。

实验八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安装接线,掌握由电气原理图接成实际操

作电路的方法。

2.加深对电气控制系统各种保护、自锁、互锁等环节的理解。

二实验线路

U V W

KM

2

图1

三实验步骤

1.接触器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电路

按图1接线,经教师检查后,方可通电操作。

1)按正向启动按钮SB2,观察并记录电动机的转向和接触器的运行情况。

2)按反向启动按钮SB3,观察并记录电动机的转向和接触器的运行情况。

3)按停止按钮SB1,观察并记录电动机的转向和接触器的运行情况。

4)再按SB3,观察并记录电动机的转向和接触器的运行情况。

5)实验完毕,断开开关S,切断三相交流电源。

四问题

1.在图1所示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中,若两个接触器同时工作,则会造成现象。

2.要完成正反转控制,实际用了几个复合按钮?答:个。

3.在实验中,主电路中的元件已事先接好,热元件至少需要个才可

以保护电动机,熔断器则需要个才可以保护电路。

4.在控制电路中,KM1、KM2的常闭触头起作用,接在SB2、SB3两端的KM1、

KM2常开触头起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