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的性质表

氨气的性质表
氨气的性质表

氨气的性质表

理想气体的定压比热容cp/(kj/kg·K)

高中化学 氨气的性质有哪些

氨气的性质有哪些 氨气的物理性质 相对分子质量17.031 氨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71g/L 氨气极易溶于水,溶解度1:700 熔点-77.7℃;沸点-33.5℃ 氨气的化学性质: (1)跟水反应 氨在水中的反应可表示为:NH3+H2O=NH3?H2O 氨水中存在三分子、三离子 分子:NH3.NH3?H2O、H2O; 离子:NH4+、OH-、H+; (2)跟酸反应 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SO4 NH3+HCl===NH4Cl 3NH3+H3PO4===(NH4)3PO4 NH3+CO2+H2O===NH4HCO3 (3)在纯氧中燃烧 4NH3+3O2==点燃==2N2+6H2O 4NH3+5O2=催化剂加热=4NO+6H2O(氨气的催化氧化)(4)与碳的反应

NH3+C=加热=HCN+H2↑(剧毒氰化氢) (5)与水、二氧化碳 NH3+H2O+CO2==NH4HCO3 该反应是侯氏制碱法的第一步,生成的碳酸氢铵与饱和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沉淀,加热碳酸氢钠制得纯碱。 此反应可逆,碳酸氢铵受热会分解 NH4HCO3=(加热)=NH3+CO2+H2O (6)与氧化物反应 3CuO+2NH3==加热==3Cu+3H2O+N2 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也是实验室常用的临时制取氮气的方法,采用氨气与氧化铜供热,体现了氨气的还原性。 氨气的三种实验室制法 氨气是实验室与生产中的常用气体。氨气的三种实验室制法分别是用氮化物制取氨气、用固体铵盐制取氨气和用浓氨水制取氨气。 氮化物制取氨气的方法 反应原理:NH3·H2O=△=NH3↑+H2O。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实验室快速制氨气。 装置:烧瓶,酒精灯,铁架台,橡胶塞,导管等。 注意事项:加热浓氨水时也会有水蒸气,需要用干燥装置除杂。同上,这种方法制NH3除水蒸气用碱石灰,而不要采用浓H2SO4和固体CaCl2。 加热固体铵盐和碱的混合物制取氨气 反应原理: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氨的理化性质

液氨的理化性质 1、液氨的理化特性 外观与形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熔点:-77.7℃沸点:-33.5℃ 相对密度:0.7714g/L 临界压力:11.40Mpa 临界温度(℃):132.5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2、氨的燃爆特性及健康危害 燃烧性:易燃 爆炸极限:15.7~27.4% 引燃温度:651℃ 最大爆炸压力:0.580Mpa 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30mg/m3 建议火险登进:乙级 危险性类别:第2.3类 危险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急性中毒:轻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火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 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3、氨的生理效应如下表所示 空气中浓度(mg/m3)影响 0.7 感到气味 62.7 45分钟后鼻和眼有刺激感 140 30分钟后眼和上呼吸道有不适,头痛 175~350 20分钟呼吸和心跳加速 700 咳嗽 1750~4500 接触30分钟即有生命危险 4500~7000 立即死亡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氨气的性质展开教学,师生共同探究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水的的组成、氨气与酸的反应、氨气的还原性以及氨气的用途,氨气的制法及铵盐的性质安排在下一课时学习。 二、设计思想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对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大部分人的抽象思维比较困难,有些学生学得比较呆板,不太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上往往更多地习惯死记硬背,不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在动手探究能力方面则更差。为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史料和新闻报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运用实验探究,层层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对问题的探究,去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内化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氨气的用途; 3、提高规范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 2、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3、(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合成氨方法的发明及其对解决人类粮食的重大贡献,认识化学合成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体会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推动作用。 2、不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身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并逐步培养其创新精神。 五、教学重点: 1、氨气的化学性质。 2、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的术语、规范的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难点: 1、氨水的组成及其碱性。 2、培养通过现象挖掘本质的科学研究能力。 3、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达到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创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七、教学准备: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氨的性质。教材从氨的合成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及其发现历史入手,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通过富有趣味性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内容放在了硅、氯、硫、氮的化合物之后,形成了完整的非金属体系,是学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重要基础。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学情分析 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不太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上往往更多地习惯于死记硬背,对知识的理解和独立思考较弱,在动手探究能力方面则更差。而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因此,在本节中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化学实验让学生观察、探究得出氨气的性质,轻松愉悦的掌握本节内容。 三、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新闻报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运用实验探究,层层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培养动手、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氨气的性质; 2、了解氨气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根据新闻的阅读以及氨气的观察,通过喷泉实验、氨与氯化氢反应的化学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探究得出氨气的性质; 2、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合成氨及其氨对解决人类粮食的重大贡献,认识化学合成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体会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推动作用; 2、引导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身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并逐步培养创新精神。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法 以喷泉实验、氨与氯化氢的实验为导向,通过分析、观察实验现象,得出氨的性质。 2、讨论法 组织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分析,多个学生对答案进行补充,最终得到完整的知识。 六、教学重点 氨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 七、教学难点

高中化学 氨气的性质用途有哪些注意事项

氨气的性质用途 定义: 氨气,无机化合物,常温下为气体,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味,易溶于水,氨溶于水时,氨分子跟水分子通过氢键结合成一水合氨(NH3·H2O),一水合氨能小部分电离成铵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所以氨水显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氨与酸作用得可到铵盐,氨气主要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氨气的化学性质: (1)跟水反应 氨在水中的反应可表示为:NH3+H2O=NH3·H2O 氨水中存在三分子、三离子 分子:NH3.NH3·H2O、H2O; 离子:NH4+、OH-、H+; (2)跟酸反应 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SO4 NH3+HCl===NH4Cl 3NH3+H3PO4===(NH4)3PO4 NH3+CO2+H2O===NH4HCO3 (3)在纯氧中燃烧 4NH3+3O2==点燃==2N2+6H2O 4NH3+5O2=催化剂加热=4NO+6H2O(氨气的催化氧化)

(4)与碳的反应 NH3+C=加热=HCN+H2↑(剧毒氰化氢) (5)与水、二氧化碳 NH3+H2O+CO2==NH4HCO3 该反应是侯氏制碱法的第一步,生成的碳酸氢铵与饱和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沉淀,加热碳酸氢钠制得纯碱。 此反应可逆,碳酸氢铵受热会分解 NH4HCO3=(加热)=NH3+CO2+H2O (6)与氧化物反应 3CuO+2NH3==加热==3Cu+3H2O+N2 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也是实验室常用的临时制取氮气的方法,采用氨气与氧化铜供热,体现了氨气的还原性。 氨气的物理性质: 相对分子质量17.031 氨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71g/L 氨气极易溶于水,溶解度1:700 熔点-77.7℃;沸点-33.5℃ 固氮: (1)人工固氮 工业上通常用H2和N2在催化剂、高温、高压下合成氨 最近,两位希腊化学家,位于Thessaloniki的阿里斯多德大学的GeorgeMarnellos和MichaelStoukides发明了一种合成氨的新方

氨气的特性

氨气的特性 氨是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克/升(标准状况),熔点°C,沸点°C,临界温度℃,临界压力大气压)。氨在常温下很容易加压成为无色液体,也易凝固为雪状固体。极易溶于水,在标准情况下1体积水可溶解1200体积氨,在20°C时,1体积水可溶解700体积氨。溶液显碱性。易溶于乙醇和乙醚。液氨是良好的极性溶剂。液氨有微弱的电离作用。 氨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16~25%(最易引燃浓度17%),氨和空气混合物达到上述浓度范围遇明火会燃烧和爆炸,如有油类或其它可燃性物质存在,则危险性更高。与硫酸或其它无机酸反应放热,混合物可达到沸腾。 粘膜和皮肤有碱性刺激及腐蚀作用,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高浓度时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 使用主要预防措施: 1、注意生产过程中的密闭化和自动化,防止跑、冒、滴、漏。 2、注意通排风,进入高浓度环境必须佩带防毒面具。 3、使用、运输和贮存时应注意安全,防止容器破裂和冒气。 4、现场安装氨气检测仪及时报警装置。 氨气中毒常见特征:

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可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疼、恶心、呕吐、乏力等,可出现紫绀、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及水肿、呼吸率快、肺部罗音等。 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喉水肿痉挛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还可并发气胸、纵膈气肿。胸部X线检查呈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肺炎或肺水肿表现。血气分析显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误服氨水可致消化道灼伤,有口腔、胸、腹部疼痛,呕血、虚脱,可发生食道、胃穿孔。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吸入极高浓度可迅速死亡。 眼接触液氨或高浓度氨气可引起灼伤,严重者可发生角膜穿孔。 皮肤接触液氨可致灼伤。 急救处理及医疗措施: 吸入者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停止应做人工呼吸(注意:发现有肺水肿者,不准做人工呼吸),呼吸困难应输氧、维持呼吸功能、卧床静息。及时观察血气分析及胸部X线片变化。给对症、支持治疗。防治肺水肿、喉痉挛、水肿或支气管粘膜脱落造成窒息,合理氧辽; 对由气管粘膜脱落引起的窒息或自发性气胸应做好应急处理的

氨气的教学设计

氨气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版)第四章第四节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氨气的性质展开教学,师生共同 探究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水的的组成、氨气与酸的反应、氨 气的还原性以及氨气的用途,氨气的制法及铵盐的性质安排 在下一课时学习。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对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 大部分人的抽象思维比较困难,有些学生学得比较呆板,不 太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上往往更多地习惯死记硬 背,不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在动手探究能力 方面则更差。为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史料和新闻报道创 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运用实验探究,层层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 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解决问 题→提出新问题??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通过创 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对问题的探究,去 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内 化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氨气的用途; 3、提高规范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的思 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 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 2、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 识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并逐步培养其创新精神。 1、氨气的化学性质。 2、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的术语、规范的操作来解决 实际问题。 1、氨水的组成及其碱性。 2、培养通过现象挖掘本质的科学研究能力。 3、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达到师 生、生生交流互动,创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充满氨气的圆底烧瓶、水、酚酞试液、浓氨水、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红色石蕊试纸、热水、脱脂棉、烧杯、集 气瓶、双孔胶塞、铁架台、导气管、毛巾、两端开口的长玻 璃管、橡皮塞等。

氨气的性质

第三章第二节氮的循环(第2课时氨气与铵盐) 【学习目标】1.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2. 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和检验方法。 3. 掌握铵盐的化学性质和用途。【课堂探究案】 【探究一】氨的性质(一)演示实验1:氨气的喷泉实验 【思考】烧瓶内为什么会形成喷泉? 说明氨气具有什么性质? 【讨论】下面三个都是喷泉实验装置图,如何引发喷泉?原理有何不同?一般什么样气体可做喷泉实验? 2.氨水的化学性质:氨气溶于水发生的反应: 氨水的成分:三分子三离子 氨水呈碱性的原因(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多识一点】 ①氨水密度<1g/ml.浓度越大,密度越 ②NH3·H2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方程式为 ③NH3·H2O为可溶性一元弱碱(具有碱的通性),写出AlCl3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④从能否电离的角度分析:氨气是NH3·H2O是氨水是 (二)演示实验2:氨气与酸的反应 观看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描述实验现象:

2、浓氨水与浓盐酸各具有什么性质? 3、反应的方程式 4、推测浓氨水与浓硝酸的反应现象及原理 总结:氨与酸在空气中形成白烟而与难挥发的酸(如硫酸)则无此现象。(三)NH3的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 完成化学方程式标出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并分析电子转移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探究二】氨盐的性质(一)铵盐的性质 完成小组实验,总结铵盐的性质。 1、受热易分解,写出碳酸氢铵、氯化铵分解的方程________________ 2、铵盐(NH4+)的检验 方法:反应原理 【思考】不加热可以吗?为什么? 【思考】1、铵态氮肥为什么不能与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2、如何检验铵盐? 化学氮肥:化学氮肥主要包括:铵态氮肥(主要成分为);硝态氮肥(主要成分为);有机态氮肥(主要成分为尿素) (二)氨气的制备:1.反应原理:方程式: 2.装置:与制相同 3.收集方法:只能用向排空气法 4.验满方法: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瓶口,看试纸是否变 ②用玻璃棒一端蘸取浓盐酸靠近瓶口,看是否产生 5.尾气处理:在试管口放一团用浸湿的棉花 【思考】若制取干燥的氨,可选择哪种干燥剂?能否用浓H2SO4干燥?为什么?

氨气、硫化氢等理化性质

硫化氢、氨气的理化性质、中毒症状及现场紧急救援 一、硫化氢 1、理化性质:硫化氢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H2S。正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易燃的酸性气体,浓度低时带恶臭,气味如臭蛋;浓度高时反而没有气味(因为高浓度的硫化氢可以麻痹嗅觉神经)。它能溶于水,0 °C时1摩尔水能溶解2.6摩尔左右的硫化氢。硫化氢的水溶液叫氢硫酸,是一种弱酸,当它受热时,硫化氢又从水里逸出。硫化氢是一种急性剧毒,吸入少量高浓度硫化氢可于短时间内致命。低浓度的硫化氢对眼、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都有影响。 2、中毒症状:按吸入硫化氢浓度及时间不同,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主要是刺激症状,表现为流泪,眼刺痛,流涕,咽喉部灼热感,或伴有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检查可见眼结膜充血,肺部可有干罗音,脱离接触后短期内可恢复;中度中毒者粘膜刺激症状加重,出现咳嗽,胸闷,视物模糊,眼结膜水肿及角膜溃疡;有明显头痛,头晕等症状,并出现轻度意识障碍,肺部闻及干性或湿性罗音,X线胸片显示肺纹理增强或有片状阴影;重度中毒出现昏迷,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吸入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时,可出现“闪电型死亡”,严重中毒可留有神经,精神后遗症。 3、现场紧急救援:1、现场抢救极为重要,因空气中含极高硫化氢浓度时常在现场引起多人电击样死亡,如能及时抢救可降低死亡率,减少转院人数减轻病情。应立即使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有条件时立即给予吸氧。现场抢救人员应有自救互救知识,以防抢救者进入

现场后自身中毒。 2、维持生命体征。对呼吸或心脏聚停硫化氢焚烧者应立即施行心肺脑复苏术。对在事故现场发生呼吸骤停者如能及时施行工呼吸,则可避免随之而发生心脏骤停。在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施行者应防止吸入患者的呼出气或衣服内逸出的硫化氢,以免发生二次中毒。 二、氨气 1、理化性质:氨气的爆炸下限为15%,上限为30.2%, 默认报警点是15ppm(一级);30ppm)(二级)。氨在20 ℃水中溶解度34%,25℃时,在无水乙醇中溶解度10%,在甲醇中溶解度16%,溶于氯仿、乙醚,它是许多元素和化合物的良好溶剂。水溶液呈碱性,0.1N水溶液 PH 值为11.1。液态氨将侵蚀某些塑料制品,橡胶和涂层。遇热、明火,难以点燃而危险性较低;但氨和空气混合物达到上述浓度范围遇明火会燃烧和爆炸,如有油类或其它可燃性物质存在,则危险性更高。与硫酸或其它强无机酸反应放热,混合物可达到沸腾。不能与下列物质共存:乙醛、丙烯醛、硼、卤素、环氧乙烷、次氯酸、硝酸、汞、氯化银、硫、锑、双氧水等。 2、中毒症状: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可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可出现紫绀、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及水肿、呼吸率快、肺部罗音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喉水肿痉挛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致窒息,还可并发气胸、纵膈气肿。胸部X线检查呈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肺炎或肺水肿表现。血气

(完整版)《氨气的性质》练习与答案

4.2.2《氨气的性质》 1.对于氨水的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含有氨分子和水分子 B .只含有一水合氨分子和水分子 C .只含有氨分子、水分子和一水合氨分子 D .含有氨分子、水分子、一水合氨分子、铵根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解析】 溶于水的氨大部分与水结合生成NH 3·H 2O ,NH 3·H 2O 中一小部分电离为NH +4和 OH -。 【答案】 D 2.氨溶于水所得溶液中,除了水分子外,数目最多的粒子是( ) A .NH 3 B .NH 3·H 2O C .NH +4 D .OH - 【答案】 B 3.已知25%氨水的密度为0.91 g/cm 3,5%氨水的密度为0.98 g/cm 3,若将上述两溶液等 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 ) A .等于15% B .大于15% C .小于15% D .无法计算 【解析】 由题意可知,氨水的密度随质量分数增大而减小。如果等质量混合,则质量分数为15%,现等体积混合,则5%的氨水还要增加一些,故小于15%。 【答案】 C 4.针对实验室制取氨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发生装置与实验室用KClO 3制取O 2的装置相同 B .可用排饱和氯化铵溶液的方法收集氨气 C .氨气的验满可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于试管口附近检验 D .所用的铵盐不能是NH 4NO 3,因为NH 4NO 3受热易爆炸 【解析】 根据实验室制取氨气是固体与固体混合加热型,故其与用KClO 3制取O 2的装置相同,A 对;由于NH 3是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氯化铵不能抑制其溶解,B 错;氨气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遇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产生白烟,C 对;由于NH 4NO 3受热易爆炸,制取氨气时一般选用NH 4Cl ,D 对。 【答案】 B 5.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液氨 B .氨水 C .漂白粉 D .氯水 【答案】 A 6.下列反应中,NH 3既显还原性,又显碱性的是( ) A .3H 2+N 2催化剂高温、高压2NH 3 B .2NH 3+H 2SO 4===(NH 4)2SO 4 C .5O 2+4NH 3=====催化剂△4NO +6H 2O D .8NH 3+3Cl 2=====△6NH 4Cl +N 2 【答案】 D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氨和酸反应生成铵盐的实质是NH 3分子与H +作用生成NH +4 B .氨气溶于水所得溶液能导电,那么NH 3是电解质 C .实验室可用浓氨水与NaOH 固体来制取氨气 D .某晶体与NaOH 共热放出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该晶体中含有NH +4 【解析】 氨溶于水形成NH 3·H 2O ,NH 3·H 2O 是电解质。 【答案】 B

氨的理化性质对健康的危害及应急处理

氨的理化性质对健康的危害及应急处理 氨的理化性质 标识 中文名:氨;氨气(液氨) 英文名:ammonia 分子式:NH3 相对分子质量:17.03 CAS 号:7664-41-7 危险性类别:第 2.3 类有毒气体 化学类别:氨 理化性质 熔点(C): -77.7 沸点(C) : -33.5 液体相对密度(水=1): 0.82(-79C) 气体相对密度(空气=1): 0.6 饱和蒸汽压(kpa): 506.62 (4.7C) 临界温度(C): 132.5 临界压力(Mpa): 11.40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避免接触的禁忌物: 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 燃烧(分解)产物: 氧化氮、氨。 在高温时会分解成氮和氢,有还原作用。在催化剂存在时可被氧化成一氧化氮。 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主要用途: 用做制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液氨是无色的液体,是一种优良的溶剂,蒸发热很大,在沸点时是每克1369.08焦(327卡)。储于耐压钢

瓶或钢槽中。由气态氨液化而得。 爆炸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 易燃 闪点「C):无意义 引燃温度「C): 651 爆炸下限(%) : 15.7 爆炸上限(%) : 27.4 最小点火能(mJ):至1000 mJ也不发火(氢气为0.02 mJ) 最大爆炸压力(Mpa): 0.580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若遇高 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 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 雾状水、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对人体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 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 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高一化学氨气的性质学案

◇自主学习内容◇ 长治县一中导学案 年级:高一科目:化学编制教师:高一化学组 课题:氨的性质课型:自主编制时间:2015.1.16 一、相关知识点的回顾 二、自主学习内容 1.什么是氮的固定?工业合成氨的方程式?氨气的物理性质? 2.氨气的喷泉实验操作方法? 思考交流:CO2溶于水是1:2能否用水作为吸收剂完成喷泉实验?如果用NaOH溶液能否完成? 下列气体和溶液组合能进行喷泉实验吗?若能,水面能上升到满吗?为什么?你能从中得到什么规律? 气体:HCl CO2 CO2 NO2 Cl2 NH3 液体:H2O H2O KOH KOH NaOH HCl 氨水呈弱碱性原因?氨水中有哪些分子和离子?氨气的检验方法? 3.氨气的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NH3+H2O— 【思考交流】用两根玻璃棒分别在浓氨水和浓盐酸里蘸一下,然后将这两根玻璃棒接近(不要接触),观察发生的现象。 (2)跟酸的反应:NH3+HCl—NH3+HNO3—NH3+H2SO4— 4..什么是铵盐?铵盐的性质有哪些? 【思考】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再滴加适量的10%NaOH溶液,加热,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贴在玻璃棒上靠近试管口。这一实验的反应实质是什么? 简述铵离子的检验方法? 5.什么是氨的催化氧化?工业制备硝酸的方程式? 思考:根据氨的一系列转化,写出各步反应方程式: O2O2H2O N2 NH3 NO NO2HNO3 6.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试剂: 收集方法: 检验方法:【思考交流】可以用什么干燥氨气? 【练习】[例1]气体X可能有NH3、Cl2、H2S、HBr、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已知X通入AgNO3溶液时产生淡黄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HNO3溶液,若将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却不见沉淀产生,则有关气体X的成份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一定含有HBr,可能含有CO2②一定不含CO2③一定不含NH3、Cl2、H2S ④可能含有Cl2、CO2。 (A)只有①(B)只有③(C)①和③(D)②和③ [例2]关于氨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氨水的溶质是NH3·H2O (B)氨水可使酚酞指示剂变红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氨气的性质展开教学,师生共同探究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水的的组成、氨气与酸的反应、氨气的还原性以及氨气的用途,氨气的制法及铵盐的性质安排在下一课时学习。 二、设计思想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对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大部分人的抽象思维比较困难,有些学生学得比较呆板,不太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上往往更多地习惯死记硬背,不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在动手探究能力方面则更差。为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史料和新闻报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运用实验探究,层层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问题一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T提出问题T提出假设T实验验证T解决问题T提出新问题??…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对问题的探究,去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内化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氨气的用途; 3、提高规范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 2、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3、(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合成氨方法的发明及其对解决人类粮食的重大贡献,认识化学合成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体会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推动作用。 2、不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身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并逐步培养其创新精神。 五、教学重点: 1、氨气的化学性质。 2、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的术语、规范的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难点: 1、氨水的组成及其碱性。 2、培养通过现象挖掘本质的科学研究能力。 3、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达到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创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七、教学准备:充满氨气的圆底烧瓶、水、酚酞试液、浓氨水、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红色石 蕊试 纸、热水、脱脂棉、烧杯、集气瓶、双孔胶塞、铁架台、导气管、毛巾、两端开口的长玻璃管、橡皮

氨的性质和用途

氨的性质和用途 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叫做氮的固定。目前工业上用氢气和氮气直接合成氨。 高温高压 N2 + 3H2 2 NH3 催化剂 1、氨的性质 【实验4-8】 如图4-27,在干燥的原地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导致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预先在水里滴入少量酚酞溶液)。轻轻挤压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观察并描述现象。 现象: 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可能得出的结论: 图4-27 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 氨是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且溶解很快。在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700体积氨气。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氨溶于水时,大部分与水结合成一水合氨(NH3·H2O)。NH3·H2O 很不稳定,受热就会分解为氨和水。 NH 3+H2O NH3·H2O NH4++OH- NH3·H2O NH3↑+H2O 氨水有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或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氨为什么显碱性

在常温下,一水合氨中有一部分(约1%)电离成NH4+和OH-,所以氨水显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氨在水中的反应可以表示如下: NH3+H2O NH3·H2O NH4++OH- 也可以简单表示如下: NH3+H2O NH4++OH- 氨与酸反应生成铵盐。如氨遇到氯化氢时,迅速反应生成氯化铵晶体。 NH3+HCl=NH4 Cl 图4-28 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农业上常用的化肥,如硫酸铵、碳酸氢铵、硝酸铵等都是铵盐。铵盐受热易分解,与碱反应时放出氨气。 NH4 Cl NH3↑+ HCl↑ NH4HCO 3H2O +CO2↑+NH3↑ NH4NO3 + NaOH NaNO3 + H2O +NH3↑前面介绍的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应是个可逆反应,这说明氨在同一条件下,能自动分解成N2和H2。氨还能被氧气氧化,生成一氧化氮,进而氧化成二氧化氮,用来制造硝酸。 【思考与交流】 氨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硝酸,如下图所示。 试分析上述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以及在每一步反应中,氮元素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其中,氨被氧化生成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3+5O2 4NO+6H2O

氨气的物理性质及分子结构

学案 一.基础知识梳理 1.氨气的物理性质及分子结构 纯净的NH3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氨的沸点较高,很容易________,液态氨气气化时要吸收大量热,常作________剂。NH3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溶解________氨气。氨气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分子的构形为__________。 二.即时巩固 1. 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已略去)。 (1)收集氨气应使用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作干燥剂。

2)用图A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该实验的原理是。 2. (2010·重庆理综,27)某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探究氨的催化氧化。 ?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加热玻璃管2一段时间后,挤压1中打气球鼓入空气,观察到2中物质呈红热状态;停止加热后仍能保持红热,该反应是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为保证在装置4中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装置3应装入_________;若取消3,在4中仅观察到大量白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实现氨催化氧化,也可用装置5替换装置_________(填装置代号);化合物X为_________(只写一种),Na2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 (2009·全国理综Ⅱ,28)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下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加入的物质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B中加入的物质是,其作用是; (3)实验时在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实验时在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D中收集到的物质是,检验该物质的方法和现象是。

氨气性质的探究

《氨气性质的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和探究,掌握氨气的性质 2.通过氨气性质的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以氨的知识为载体,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知识回顾】 人工固氮的原理: 【活动一】认识氨气 1.氨气的物理性质: 思考: (1)如何设计实验探究氨气是否溶于水? (2)氨气与水反应吗?用氨气制作一个小喷泉,验证你的猜想(画出装置图)提供仪器:圆底烧瓶、双孔胶塞、胶头滴管、尖嘴导管、胶管、烧杯、止水夹 提供试剂:氨气、酚酞、水 实验现象: 原因及结论: 2.用化学符号(方程式)表征氨气溶于水显碱性的原理

思考:液氨和氨水相同吗?氨水中有哪些微粒? 【活动二】氨气:碱性气体 1.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溶于水生成NH 3·H 2 O,氨气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思考:(1)氨气能与盐酸反应,能与HCl气体反应吗?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提供仪器:玻璃棒、 提供试剂:浓盐酸、浓氨水 (2)若换成蘸有硝酸的玻璃棒不接触能否反应? 若换成蘸有硫酸的玻璃棒不接触能否反应? (3)你发现什么规律吗? 【活动三】 1.思考:(1)由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析,氨还应该有什么性质? (2)根据问题1的判断,你认为NH3可能与什么物质反应?尝试写出化学方程式

2.氨经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硝酸,如下图所示 (1)试写出以下每一步转化的反应方程式。 (2)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含N物质的分类为横坐标,构建二维N元素物质转化图 【小结】氨的性质

【练习】 1.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发现了一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根据气体的判断可能是氨气,但不知是否确实是氨气,下列提供的方法中,你认为能帮他检验是否为氨气的方法是( ) A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 B 、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 C 、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 D 、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 2.下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A.NH 3(H 2O 含酚酞)/红色喷泉 B.SO 2(NaOH 溶液)/无色喷泉 C.CO 2(NaHCO 3溶液)/无色喷泉 D.HCl (AgNO 3溶液)/白色喷泉

氨气的性质 教案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与验教学目标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一些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掌握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这为过渡到本章书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而且氨承接在氮的氧化物之后,那么在此基础上学习氮的氢化合物——氨,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氮元素的化合物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也为学习硝酸做铺垫。再结合学生目前阶段的知识与能力情况,所以我制定了以下两个实验教学目标: 1. 通过新闻视频及氨气实物观察,学生认识、总结氨的物理性质,培养观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方案设计及实验验证操作感受氨气的溶解性,掌握氨气与水、酸的反应,从而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及实验方案设计、评价能力。 二、创新实验内容与方法设计 1.喷泉实验改进: 实验仪器及装置如图1所示: 注意:①装置气密性、②挤压塑料瓶 前将尾气处理装置关闭图1 教材实验不足之处:需要事先收集好氨气,久置氨气可能外逸,胶头滴管加水较难,从而导致实验效果不好,甚至失败。 改进实验的优点: (1)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 (2)省时,整个实验可在5min内完成;药品用量少,实验可向微型化方向发展。(3)采用塑料瓶挤压水,改变了胶头滴管挤水难的问题。 (4)塑料瓶瓶干瘪变形严重,更容易理解喷泉实 验原理。 2.氨水的不稳定性:加热氨水与酚酞的混合溶液 实验仪器及装置如图2所示: 图2 注意:①需要橡皮筋将气球固定于试管口、②加热溶液不宜太多 教材实验不足之处:教材对一水合氨的不稳定性一笔带过,造成学生机械记忆,不利于知识的消化。 改进实验优点:通过实验加热前溶液红色,加热后红色褪去,冷却后恢复红色的三时刻现象比较分析,不仅掌握了一水合氨的不稳定性,还加深了对氨气易溶于水的记忆。3. 魔棒生烟实验改进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三辑)考点43 氨气和铵盐的性质(含解析)1

考点43 氨气和铵盐的性质 聚焦与凝萃 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 2.掌握铵盐的化学性质,认识铵盐在生产中的应用; 3.掌握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解读与打通 常规考点 一、氨 1.物理性质: 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可作制冷剂;常温、常压下,极易溶于水,1体积的水可溶解700体积的氨气。 2.化学性质: (1)与水的反应 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 或NH 3+H 2O NH +4+OH - 氨气溶于水得到的溶液称为氨水,氨水中含有的粒子有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 H +。NH 3·H 2O 为可溶性一元弱碱,很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NH 3·H 2O=====△ NH 3↑+H 2O (2)与酸的反应 NH 3+HCl=NH 4Cl NH 3+CO 2+H 2O=NH 4HCO 3 2NH 3+CO 2+H 2O=(NH 4)2CO 3。 (3)氨的催化氧化(表现还原性) 氨气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发生催化氧化或接触氧化: 化学方程式:4NH 3+5O 2=====催化剂 △4NO +6H 2O 。 3.实验室制取氨气

(1)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 (2)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其他方法 方法化学方程式(或原理)气体发生装置 加热浓氨水NH 3·H2O===== △ NH3↑+H2O 浓氨水+固体NaOH NaOH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且OH-浓度的增大有利于NH3的生成 浓氨水+固体CaO CaO与水反应,使溶剂(水)减少;反应放热,促使氨水分解。化学方程式为NH3·H2O+CaO=NH3↑+Ca(OH)2 (3)NH3的干燥 干燥氨气不能用浓H2SO4、P2O5,也不能用无水CaCl2,它们均能与NH3发生反应。无水氯化钙与氨的反应方程式为:CaCl2+8NH3=CaCl2·8NH3。通常用碱石灰干燥氨气。 装置如图:

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能力培养通过氨的性质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想渗透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观点。渗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科学方法利用实验的手段,使学生学会氨的催化氧化法,通过讨论、分析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氨与酸反应的实质。 【教学重点】: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氨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由氢气和氮气合成引出本节课题 【板书】一、氨(NH3,式量=17) 【板书】1.氨的分子结构 【提问】用电子式和结构式表示氨分子的结构 【板书】电子式H∶N∶H 结构式H-N-H 【展示】氨分子的球棍模型 【提问】氨的分子结构,判断氨分子是极性分子吗? 【展示】一瓶氨气 【提问】通常状况下,氨有哪些物理性质? 【投影】在通常状况下,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易液化,极易溶于水。回忆旧知识,明确本节目标。 思考,书写。

观察模型,认真思考并回答。有一对孤对电子,呈三角锥形,极性分子 观察思考复习,引导学生进入新课情景。 用理论分析氨的分子结构 培养立体思维能力,帮助理解记忆。 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板书】2、氨的物理性质:通过对氨的加压、液化、放热、减压、气化、吸热过程的讲解,告诉学生氨做致冷剂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指导】氨的喷泉实验 【提问】(1)酚酞溶液为什么会喷入圆底烧瓶?(2)酚酞溶液为什么会变成红色? 结论(1)氨极易溶于(1:700)(2)氨溶于水后呈碱性 【过渡】大家分析发生了什么化学变化呢? 分析,思考。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观察,描述。 分组实验并讨论。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多方面考虑问题,加深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发现化学中蕴涵的美。 【板书】3、氨的化学性质 【板书】(1)氨与水的反应: NH3+H2O=NH3·H2O=NH4++OH- NH3·H2O=NH3 +H2O 【讲解】NH3.H2O不稳定,且在水溶液中能少部分电离出NH4+和OH-,所以氨水显弱碱性。 【讨论】在氨水中,主要存在哪些分子和离子?

氨气的性质教案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氨的性质。教材从氨的合成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及其发现历史入手,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通过富有趣味性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内容放在了硅、氯、硫、氮的化合物之后,形成了完整的非金属体系,是学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重要基础。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学情分析 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不太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上往往更多地习惯于死记硬背,对知识的理解和独立思考较弱,在动手探究能力方面则更差。而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因此,在本节中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化学实验让学生观察、探究得出氨气的性质,轻松愉悦的掌握本节内容。 三、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新闻报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运用实验探究,层层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培养动手、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氨气的性质; 2、了解氨气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根据新闻的阅读以及氨气的观察,通过喷泉实验、氨与氯化氢反应的化学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探究得出氨气的性质; 2、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合成氨及其氨对解决人类粮食的重大贡献,认识化学合成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体会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推动作用; 2、引导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身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并逐步培养创新精神。 五、教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