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 哲学易错易混点 哲学

高二 哲学易错易混点 哲学
高二 哲学易错易混点 哲学

第二单元第四课:

1、客观实在≠客观存在(5+3的P32右)【解释】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相对于意识而言。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而客观存在是实实在在的事物或现象,相对于主观臆造的东西而言,具有真实性。它既可以指物质具体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

2、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5+3的P32左)【解释】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具体的、个性的、也总会有一个从产生到灭亡的过程;而物质是抽象的、共性的、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比如:苹果、香蕉、梨等是物质的具体形态,而水果是物质。

【典例】(2007山东泰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

①实物②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③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④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⑤对一切可感知事物的共同本质的科学抽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④⑤

3、特性≠属性

4、以下2句话记牢: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5、本框很多名言警句,注意理解并能判断出其观点属于哪种派别。

?基本派别有:

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世界的本原是意识。

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

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

?判断名言

①谈物质和运动关系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①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②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③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客

观唯心)

④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

观点。(客观唯心)

⑤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客观唯心)

⑥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客观唯心)

⑦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客观唯心)

⑧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

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客

观唯心)

⑨芝诺的“飞矢不动”说。(客观唯心)

6、规律只能被认识、把握、利用、遵循,不能

被改造、改变、创造、发明。(注意表达规律时,

要运用准确的语言)

7、名言:以下都体现的是“规律具有客观性”

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②大天而

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

天命而用之。

第二单元第五课:

1、人脑≠大脑≠电脑

2、意识的产生有三个条件:人脑、客观存在、

社会实践。三者缺一不可。

3、下列这句话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计划性

自然界动物的劳动本领让许多人都感到惊叹,

比如蜜蜂建筑蜂房的能力。但人类比动物的劳

动高明的地方就是:人在劳动结束时得到的结

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想象

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4、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

之物。这句话经常考试。比如:

【典例】2009年4月,甲型HINI流感开始在一

些国家和地区扩散。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

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

速诊断方法。这表明

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选规律

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

5、意识的能动作用。单选、材料分析都经常考

查,重点掌握。

【解释】区别:“意识能够反映物质”和“意识

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前者表示意识能够认识世界,后者表示意识不

仅能够认识世界,而且更加强调意识能够改造

世界。

【典例】科学家通过比较火星探测飞船在过去7

年中对火星表面相同地点拍摄的照片,提出一

个大胆的推断——火星上现在就可能存在生命

所必需的液态水。这表明

A、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B、意识能够反映物质

C、自然界的变化不受人类影响

D、自然界随着人类意识的变化而变化

6、意识能动作用具有双重性。所以下列说法本

身就是错误的。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这句话是

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可能起促进作

用,也可能起阻碍作用。

7、以下名言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

导作用。

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

世界。

8、以下材料体现了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

调节和控制作用。

贝多芬在完全丧失听觉后,凭着一种坚定的信

念与命运抗争,从而创作出一生中最重要的几

部作品。

9、意识活动的特点: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

造性、自觉选择性。这几个特点也经常出单选,

要理解其内涵。

【典例】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有句投资名

言:我与其他人不同,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

当众人恐惧时,我贪婪。这一观点表明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选择性、预见性

C、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第二单元第六课:

1、实践的三个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的内涵理解清楚。

【典例】?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

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

挖土机挖,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

认了

A、实践的客观性

B、实践的历史性

C、实践的能动性

D、实践的主观性

?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十一五”规划

《纲要》提出了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约

束性指标,即用5年时间,使单位GDP能耗降

低20%左右,使二氧化碳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

量减少10%,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当中的比

重提高到10%左右。上述材料反映了实践具有

A、主观能动性特征

B、客观物质性特征

C、社会历史性特征

D、主观性特征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3、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这句话经常考试。

【解释】“具体的”是一个空间概念,指的是主

观要与“当地”的客观情况相一致。“历史的”

是一个时间概念,指的是主观要与“当时的”

客观情况相一致。

【典例】?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

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关注社会公平”,

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

个新的高度。这表明

A.真理具有反复性 B.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C.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

D.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

体的历史的统一

?(2008山东青州)国务院2007年8月13日

下发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

通知中指出,我国对农村低保实行动态管理,

做到保障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

这一要求体现出

①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②主观与客观的具

体的、历史的统一③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

从实际出发④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性。根据教材P48、49,一定把其内涵深刻理解,准确区分开。

【典例】三国时期,我国已经有了关于火星的明确记载;17到19世纪,欧洲人用望远镜观测到了火星的表面;2004年,人类近距离拍摄到火星表面有许多坑洞,直到现在,人类对火星活动的探测一直没有停止过。上述材料表明A、认识具有反复性B、认识具有无限性

C、认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5、认识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

第三单元第七课

1、联系的4个特点的区别(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根据教材P54-P57它们的内涵解释,一定把其内涵深刻理解,准确区分开。【典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讲究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做起,最后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目标。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表明A、联系普遍性B、联系客观性

C、联系多样性

D、联系条件性

?(2007广东单科,22,2分)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A、联系的多样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主观性

D、联系的普遍性

?2007年是农历猪年,人们不断听到“猪年出生的孩子是小金猪,有福气”的说法。此说法

A、说明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

B、体现了一事物总是与其他事物联系着

C、否定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由于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的导向,我国粮食已经连续三年产不足需。

同时,美国大豆、欧洲粮食也严重减产,国际

粮油市场也是“涨”声一片。此经济现象表明

A、部分影响整体

B、事物的联系具有条件性

C、矛盾即对立统一

D、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2、联系普遍性的内涵。

几个误区:①联系普遍性是指任何两个事物都

是有联系的。②联系普遍性是指所有事物都是

有联系的。③联系普遍性是指一事物同周围其

他事物的联系。

3、联系客观性的内涵。

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

这并不表示联系不可改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

本身固有的联系,改变其状态,从而建立新的

联系。所以,联系是可以改变的。

4、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008宁夏文综,21,4分)“100-1=0”

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

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100-1=0”

蕴含的哲理是

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

质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

整体中的地位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

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④整体与部分相

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07山东潍坊)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

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

就告诉我们

A、在认识事物和处理总理时,必须学会从整体

上去把握事物的联系

B、必须重视各个局部的联系

C、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

D、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2004广东单科,23,2分)改革开放初期,

许多地区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都把GDP最大化增

长作为唯一目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出现

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在发展观问题上的历史

教训主要是

A、没有把握好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

B、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C、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没有很好地贯彻全局观念

第三单元第八课

1、如何判断新事物。

请判断下列事物哪些是新事物

①生物技术基因工程②新引进的机器设备

③知识经济④互联网⑤电子计算机“科学

算命”⑥盗版的光盘

⑦可持续发展的理论⑧国务院机构改革⑨

人类的返祖现象⑩素质教育

【提醒】?新事物≠新出现的事物

?新事物的标准:①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符合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③符合人民群众

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2、几个误区:

①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解释:发展应该是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上述说法不全

面。

②一切运动变化都是发展。解释:运动变化是

有方向的,有向前、身后、向上、向下。而发

展指的是向上、向前的运动,是一种积极的运

动。上述说法错误。

③质变就是发展。

质变既有向上、向前的性质变化,也包括倒退、

下降的性质变化。发展是向上、向前的性质变

化,是积极的质变。上述说法错误。

3、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一种是数量的增、减

促成质变;一种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

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质变。

?(2004广东,19,2分)下列名言中,与“千

里之堤,溃与蚁穴”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矣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

?“田忌赛马”是因为排列次序的变化使比赛

结果发生了质变。

?同样四个词语:我,小月,帮助,打水。一

种排列是,我帮助小月打水。另一种排列是,

小月帮助我打水。意思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

这也是排列次序的变化促成的质变。

?化学生物上讲的,一种物质的分子结构发生

变化就会变成另一种物质。这是构成事物的成

分在结构的变化促成的质变。

4、积累有关量变与质变的名言警句

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

江海。

③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第三单元第九课(重点、难点)

1、积累体现矛盾对立统一的名言警句

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矣。

②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意声相和,前后相随。

③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④知其雄,守其雌。

⑤知其白,守其黑。⑥知其荣,守其辱。

⑦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⑧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⑨乱生于治,怯生于勇。

⑩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典例】(2008广东文基,17,2分)“激湍之

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这句话

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对立统一的关系

B、质量互变的关系

C、肯定与否定的关系

D、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2、如何区别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和相互转化。

这个知识点是考点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矛盾的相互依赖,是指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

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共同体中。矛盾

的相互转化,是指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在一定条件下向对方的一面转化。

【典例】?在人生的道路上,帮助你的有两个:你的朋友搀扶你,你的对手激励你。此话表明

A、矛盾双方是可以转化的

B、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C、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孙子兵法》说:“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由此可见

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B、矛盾双方一方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C、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

转化

D、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乱与治、怯与勇、

弱与强构成的

?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是

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B、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C、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D、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

?“兢慎”一词,见于唐杜荀鹤《泾溪》一诗:“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首诗的哲学寓意是

A、矛盾具有特殊性

B、矛盾具有斗争性

C、矛盾具有普遍性

D、矛盾具有同一性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典例】?(2008广东单科,26,2分)“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说明

A、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性之中

C、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

?(2008北京文综,30,4分)在传统京剧表演中,同一类型角色的表演有大体一致的程式,就像唱歌、奏乐要遵循一定的乐谱一样。京剧演员在表演中既要遵循一定的程式,又要努力创造富有特色的角色。这一艺术要求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前提

B、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表现

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五三P98左中第2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哲学依据是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D、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规划先行,

抓好试点示范。“抓好试点示范”这一要求体现

的哲理是

A、坚持量变质变的辩证统一

B、坚持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

C、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D、坚持内因和外因的辩证统一

4、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区别

含义不同:参考教材P72、73

关键词不同:体现主次矛盾原理的词有:重点、

中心、核心、根本、关键、症结、要害、首要、

首位、第一、主导、突破口等;体现矛盾主次

方面的词有:抓根据、抓主流、顾大局、识大

体、性质、本质、实质、主流、主体、优势等。

内涵不同:主次矛盾强调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主次方面强调的是事物的性质。

【典例】?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当务之急

是抓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瞳中国特色农业

现代化道路,根本这策是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

设;关键之举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上材料说明

A、在承认矛盾前提下,要勇于揭露矛盾

B、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

方面

C、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

主要矛盾

D、在分析矛盾时,要着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5、关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名言警句

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第三单元第十课

1、辩证否定原理

【解释】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

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

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

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典例】?“东北二人转”是一种非物质文化

遗产。新中国成立后,艺术家们对“二人转”

曲牌在内容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健康、

幽默、风趣的优良传统,在形式上不断创新,

伴奏乐器增加了扬琴、琵琶等,并兼用武场鼓、

锣、钹,综合艺术质量不断提高。这说明发展

A、是物质运动的一种方式和属性

B、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

C、是新出现的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

D、是事物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

?人民公园是天津市仅存的清代私家园林。该

公园改造方案曾计划拆除砖、砌围墙,引起社

会各界热议,市民纷纷建议献策,网友踊跃发

帖讨论。有关部门认真听取意见,汲取合理建

议,决定遵循中式园林习制,不拆围墙,本着

修旧如旧的原则,重塑昔日江南园林景观。人

民公园改造方案的制定过程是

A、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B、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C、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与辩证的思维方式相对立的是形而上学的思维

方法。如①“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②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第四单元第十一课

1、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

2、区别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决定上

层建筑的区别

?如何判断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解释】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

产力包括生产者、生产工具、生产对象。生产

关系包括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产品如何分配、

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只要材料中提到上面的相关内容,一定是生产

力决定生产关系

?如何判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指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经济

制度。即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政治、

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观点以及适合这些

观点的政治、法律等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的

总和。

只要材料中提到上面的相关内容,一定是经济

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典例】?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

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简称为“大部制”改革。

这次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哲学依据是

A、经济基础的变革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D、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文

化产业逐步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

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

力。这表明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D、我国文化产业结构的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

3、人民群众≠劳动群众

“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科学家、艺术家、

思想家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这说明

A、劳动群众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是

人们从事精神生产的前提

B、劳动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

C、劳动群众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D、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第四单元第十二课

小升初语文期末复习易错易混词语

2010年重点中学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四) 一、字词积累 1、看拼音写汉字 zhù dǐng jìxiá ( )立( )盛发( ) 话( )子 ( )扎( )撞( )静直( )市 ( )下酩( ) ( )宿应接不( ) 2、填字组成语或短语。 ( )然泪下( )然发动进攻( )然若揭 ( )然悔悟( )然若失( )然无声 3、填写首尾的成语 精( )( )精神( )( )神痛( )( )痛 贼( )( )贼举( )( )举防( )( )防 4、写出4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并写出主人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各组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是否相同?相同的用"√"表示。 (1)好逸恶劳--穷凶极恶( ) (2)满腔热情--装腔作势( ) (3)欲速不达--速战速决( ) (4)明察秋毫--毫不动摇( ) 6、下列成语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的是( ) A.穷途末路炮火连天伶牙俐齿口是心非 B.一日三秋怒发冲冠一发千钧肝肠寸断 C.草木皆兵何乐不为如梦初醒色厉内荏 D.如虎添翼口若悬河旁若无人呆若木鸡 7、依据句意依次填入关联词语。 ( )只站在水边,光是一阵子呆着,再发一阵子空想,( )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自然还是不会游泳,对于别的游泳的人( )没有好处。 二、综合运用 1、补充下列名言警句诗句。

黑发不知勤学早,________________。 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 天生我材必有用,________________。 兼听则明,________________。 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写句子。 (1)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油蛉在这里不停的叫,蟋蟀们也在这里叫。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原句上改错。 在各门攻课中,语言是我最感兴致的。其他的数学、自然、社会、英语就学得差劲了。老师对我进行了严格的批评,并鼓舞我要认真仔细地学好各门课,我明确了学习目的和态度,学习有了提高。 4、按顺序排列下列句子。

《哲学与生活》基本原理与易混易错点

《生活与哲学》基本原理与易混易错点 第一单元哲学基本理论 易混易错点 1.错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正确: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 2.错误: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正确:正确的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3. 错误: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错误: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正确: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等) 5错误: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正确: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6.错误: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正确: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7.错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正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 8.错误: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正确: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 9.错误: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正确: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0.错误: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正确: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1.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上述两者不是简单的直接吸收,而是批判继承和发展。 12.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的来源: 哲学来源于社会实践(生活),不是凭空产生的。常见错误说法“哲学是哲学家头脑里自发产生的”。 2.哲学的定义: ①本意角度:爱智慧。注意爱智慧≠智慧本身。哲学给人以智慧,使人变聪明,而不是等同于智慧本身。 ②世界观角度:哲学是系统理论化的世界观。注意:从主体角度看——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是哲学家,并非人人;从特点角度看——世界观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朴素的、不自觉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③方法论角度:哲学是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的统一,而不是仅包含其中的某一个方面。 ④具体科学角度: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常见错误说法: 第一种情况颠倒二者的顺序,如哲学是具体的基础,或是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 第二种情况乱加定语,如“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直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从性质上来看,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非科学的哲学不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故而,简单的说哲学能促进社会或是人的发展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第三种情况混淆关系,误认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实际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此外常见错误说法还有夸大哲学的作用,如哲学=科学、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前提、没有哲学就没有具体的产生或发展等等。 ⑤时代精神角度: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注意不是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的精神,只有正确反映时代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正确总结和概括时代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但是,任何哲学都是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的反映。此外还要注意真正的哲学≠马哲,在不同的时代,真正的哲学是不同的,而在当下,马哲就是真正的哲学,所以说“真正的哲学就是马哲”说法错误,说“马哲是真正的哲学”说法正确。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常见错误将二者的位置颠倒,注意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世界观也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所起的作用也是双重的,正确的促进、错误的阻碍(即正促错阻)。 4.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思维——存在、物质——意识,这两组词语是固定搭配,不能混着用如“思维——物质、存在——意识”。 5.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观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一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问题,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第一方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哲学的基本观点就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即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观点。 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关系问题包含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问题,以及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而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属于马哲的范畴,其内容为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7.不能简单的认为凡是唯物主义的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的都是错误的。 唯物主义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将世界本原复杂问题简单化,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但本质是正确的坚持了唯物主义这个大方向。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自然学科意义上的原子,在历史观上犯了唯心主义错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总体来说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缺点。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自然观赏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在历史观上坚持实践的观点,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综上所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本质正确同时也有缺陷不足,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进行简单定性。 唯心主义分为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是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是世界的本原。 正确区分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关键在于理解这种精神是在人自身之内,还是在人自身以外。对该部分知识的考察通常是通过古人的话来分析属于哪一种派别。常常容易犯错的如下: ①存在即被感知——某一事物存在与否取决于是否为人所感觉到,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类似比如“我思故我在”、“心想事成”、“吾心即宇宙”、“心外无物”等等。 ②未有此气,先有此理——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这里的“理”是客观精神。常见的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理生万物”、“理在气先”、“理在事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等等。 ③气者,理之依也——与“理在气先”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气”,“气”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类似举例,如“形者,有生之本”(王安石认为先天的心理能力是从物质产生的,这种物质就是形体)、“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等等。 特别提醒: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这里一定要注意是“从根本观点上看”。 ②既不能对所有的唯物主义一律提倡,也不能对所有的唯心主义全盘否定。 ③不能把追求物质满足看成是唯物主义,也不能把追求精神满足看成是唯心主义。 ④不能认为一切唯物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都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100个常见易错易混字词

100个常见易错易混字词 (括号外为使用正确的词) 1 草菅(管)人命打蜡(腊)啰(罗)唆改弦更张(章) 2 萎靡(糜)不振脉搏(博)猩(腥)红寸草春晖(辉) 3 滥竽(芋)充数追溯(朔)赃(脏)款洁白无瑕(暇) 4 床笫(第)之私杀戮(戳)旋(弦)律趋之若鹜(骛) 5 甘拜(败)下风沉湎(缅)青(亲)睐再接再厉(励) 6 一筹(愁)莫展迁徙(徒)宣(渲)泄悬梁刺股(骨) 7 鼎力(立)相助九霄(宵)平(凭)添竭泽而渔(鱼) 8 出其(奇)不意松弛(驰)赝(膺)品天翻地覆(复) 9 饮鸩(鸠)止渴气概(慨)蘸(醮)水不能自已(己) 10 有恃(持)无恐粗犷(旷)蛰(蜇)伏微言大义(意) 11 额手(首)称庆发轫(韧)妨(防)碍川(穿)流不息 12 不胫(径)而走精粹(萃)瘙(搔)痒病炙(灸)手可热 13 走投(头)无路凑合(和)坐(做)月子刎(吻)颈之交 14 一鼓(股)作气寒暄(喧)度(渡)假村矫(娇)揉造作 15 美轮(仑)美奂修葺(茸)舶(泊)来品脍(烩)炙人口 16 旁征(证)博引膨胀(涨)明(名)信片疾(急)风劲草 17 迫不及(急)待编纂(篡)流线型(形)呕(沤)心沥血 18 金榜题(提)名装帧(祯)挖墙脚(角)墨(默)守成规18 食不果(裹)腹坐镇(阵)捉迷(谜)藏罄(磬)竹难书 20 不落窠(巢)臼浩渺(缈)老两(俩)口一如既(继)往 21 蛛丝马(蚂)迹痉挛(孪)大拇(姆)指理屈词(辞)穷 22 名门望(旺)族水龙(笼)头声名鹊(雀)起人情世(事)故

1.哀(唉)声叹气 2.按(安)装 3.金壁(碧)辉煌 4.针贬(砭) 5.惨(残)忍 6.璀灿(璨) 7.检察(查)作业 8.为人所不耻(齿) 9.一愁(筹)莫展 10.精萃(粹) 11.看的(得)上眼12.提心掉(吊)胆13.迭(跌)宕起伏 14.重迭(叠) 15.渡(度)假村16.防犯(范) 17.防(妨)碍 18.入不付(敷)出19.扶(抚)慰20.一幅(副)对联21.重蹈复(覆)辙 22.竹杆(竿) 23.卑恭(躬)屈膝24.鬼斧神功(工) 25.勾(沟)通信息 26.悬梁刺骨(股) 27.全神灌(贯)注28.贵(桂)冠29.貌和(合)神离 30.迫不急(及)待31.挖墙角(脚) 32.不径(胫)而走33.巨(剧)烈 34.中恳(肯) 35.馈(匮)乏36.兰(蓝)天37.泛烂(滥)成灾38.发楞(愣) 39.变本加利(厉) 40.再接再励(厉) 41.鼎立(力)相助42.权利(力)斗争 43.厉(利)害关系44.姐妹俩(两)个45.了(瞭)望46.假期邻(临)近 47.另(零)乱48.年令(龄) 49.罗(啰)唆50.蛛丝蚂(马)迹 51.揭开迷(谜)底52.神密(秘) 53.观摹(摩) 54.磨(摩)肩接踵 55.买那(哪)个好呢56.批(披)露57.水蒸汽(气) 58.欠(歉)收 59.亲(青)睐60.一肚子委曲(屈) 61.鸦鹊(雀)无声62.冰雪熔(融)化 63.水乳交溶(融) 64.垂头伤(丧)气65.善(擅)自处理66.伸(申)请 67.出身(生)在晚上68.寻物启示(事) 69.受(授)予奖状70.金榜提(题)名 71.品位(味)老师的话72.情况相象(像) 73.肖(萧)条74.歪风斜(邪)气 75.模形(型) 76.反醒(省) 77.生活必须(需)品78.弦(旋)律79.眩(炫)耀 80.报仇血(雪)恨81.循(徇)私舞弊82.天崖(涯)海角83.沿(延)伸 84.流光异(溢)彩85.心心相映(印) 86.反应(映)意见87.生死悠(攸)关 88.记忆尤(犹)新89.怨天忧(尤)人90.始终不逾(渝) 91.世外桃园(源) 92.渊(源)远流长93.震(振)奋人心94.截止(至)年底95.因地治(制)宜 96.置(质)疑的勇气97.德高望众(重) 98.九洲(州)大地 99.化妆(装)成乞丐100.乘座(坐)火车

《哲学生活》易错易混点总结归纳合集

欢迎共阅 《哲学生活易错易混点》 专题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有正误之分,并非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 2.哲学决定生活。(生活决定哲学,哲学反作用于生活) 3.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真正的哲学才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 4 5导) 67 8 91011. 1212 3456规律存在和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 7.只要实事求是,做事情一定能够成功。(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8.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人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 9.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10.有用就是真理。(真理是对客观事物或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11.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专题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否认了联系的条件性)4.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不一定) 5.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必须在一定条件下) 6.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系统与要素的关系。(这两对关系不能完全等同,因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只是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即两对关系都强调整体性原则,都相互依赖等方面,而系统中讲的层次性原则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没有) 7 8 不能只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不17 18 19.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0.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是能取得成功。(是必要而不是充分条件,还要注意次要矛盾)21.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22.抓住了主要矛盾,就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片面理解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23.事事有矛盾,就是指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处于统一体中,就不能构成现实的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当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时,才能构成矛盾关系)

2016《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 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注意:概括和总结) 3、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 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注意:不一定是科学的关系) 5、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注意:哲学)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注意: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注意: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不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才出现的) 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注意: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9、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注意: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 10、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注意:应该是两个根本对立的观点)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 (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 2、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 (注意:运动和变化不一定是一种发展) 3、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注意:颠倒了二者) 4、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 (注意:规律不能等同于规律的表现形式) 5、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 (注意:规律不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 6、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 (注意:对传统观念要一分为二地对待) 7、规律就是我们常讲的定律. (注意:规律是定律的内容,定律是某种客观规律的主观映象) 8、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注意:任何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都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即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9、规律有好坏的. (注意:规律是客观的,无好坏之分) 10、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注意:思维规律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思维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律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在起作用.) 11、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 (注意:规律是客观的,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依赖一定条件的,如价值规律存在和起作用的条件是商品经济,把规律看作永远不变的,是属于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12、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注意: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13、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注意: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14、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注意: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而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 15、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注意:无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16、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注意: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二重性,也不能直接作用) 17、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才对事物有反作用 (注意:不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有反作用) 18、人类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造自然 (注意:要看是否符合规律和客观条件) 19、正确意识的反作用大于错误意识的反作用 (注意:反作用的大小不是由意识的正确与否决定的) 20、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注意:不一定是正确反映) 21、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注意:客观实际是出发点) 22、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注意: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 23、因为规律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注意:规律无所谓正确与错误之分) 24、决策者要避免失误,关键要做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注意:关键是要尊重客观规律) 25、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26、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注意:还要受客观规律和条件的制约) 27、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问题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易错易混问题 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1)哲学与世界观①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有一套理论体系。②联系: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①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②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没有脱离世界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3)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我们可以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4)关于哲学与时代精神 ①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②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是对社会生活的正确反映,是对时代精神的敏锐把握。③并不是说所有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正确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这样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升华。哲学并不等于真正的哲学,不等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非所有的哲学都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5)哲学是什么?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与总结;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例 1 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B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 例2.“世界上没有一种美能同有自知之明的美相比,能同客观的承认自己带来的恬静相比”,这句话体现的哲学思想和下列表述一致的是:C A.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B.量力而行永远是成功的基本要素 C.一切从实际出发,既是科学态度,也是一种美德 D.知人不易,自知更难,有自知之明的是哲人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①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领域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②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2)联系: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那种把哲学看作是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 “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个供人玩乐的艺人。”这句话从一定方面或一定程度上正确地指出了 ①哲学是科学和艺术的基础 ②科学和艺术都要受到哲学的影响

100个常见易错易混字

100个常见易错易混字(括号外为使用正确的词)

高考必备通假字: 1\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罢:通“疲”;疲劳。形容词。“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3\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5\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6\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7\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忠义暴于朝廷。” 8\杯:同“杯”;酒器。名词。“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9\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0\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11\被:通“被”;顶。动词。“被明月兮佩宝璐。” 12\被:同“披”;穿着。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13\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14\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15\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形容词。“见其客朱亥,俾倪.” 16\辟:通“避”;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17\辟:通“僻”;行为不正。形容词。“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8\弊:通“敝”;困顿,失败。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19\弊:通“敝”;疲惫,衰败。“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20\弊:通“敝”;疲惫,衰败。形容词。“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21\徧:同“遍”遍及,普遍。动词。“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22\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高考语文最常见的15个多音字 1.暴 [暴bào]暴动、暴怒;暴君、暴殄天物;暴躁、暴跳如雷;自暴自弃;暴虎冯河。 [曝(暴)pù]曝晒、一曝十寒、曝露。 2.辟 [辟pì]开天辟地、另辟蹊径;辟除、辟谣;精辟、透辟。大辟(古代指死刑)、辟言不信(不听信合乎法度的话)。 [辟bì]复辟;辟邪。 3.裨 [裨bì]裨补、大有裨益、无裨于事。 [裨pí]偏裨、裨将。 4.背 [背bai]舌背;手背、墨透纸背、背水一战、背井离乡、背诵、背叛、背道而驰;背时、背静、耳背。 [背bēi]背负、背枪、背篓、背小孩;背债、背包袱、背黑锅。 5.艾 [艾ài]方兴未艾;少艾(年轻漂亮的人)。 [艾yì]自怨自艾;惩艾。 6.拗 [拗niù]执拗、拗脾气。[拗ào]违拗、拗口令。 [拗ǎo]拗断。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200道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哲学的基础知识部分】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 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一切知识的总汇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6、哲学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 7、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们的好奇心;哲学是美好生活的源泉 8、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9、世界观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观点;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科学观点 10、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体现 11、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 1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13、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14、只有哲学才是使人聪明的学问;有哲学才有生活 15、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了哲学 16、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各不相同 17、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18、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群众路线 19、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推动了时代的进步;所有哲学都是对时代的正确反映;哲学理论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0、哲学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决定作用;哲学对社会变革总是起促进作用 2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22、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 23、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24、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2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 26、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27、哲学是人们头脑中自生的、是人们努力想象出来的;是与生俱来的 28、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 29、哲学是哲学家对自己实践活动的总结;科学家取得的成就都是学习哲学的结果 30、哲学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31、有的人有世界观,有的人没有世界观 32、哲学是一个理论体系,具体科学则不是 33、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就是方法论 34、哲学是对社会知识的概括,具体科学是对自然知识的概括 35、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 36、哲学是研究整个世界的,具体科学研究某一特定领域,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38、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不足在于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的;同时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是不断发展的物质世界 39、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马哲是人类哲学发展史上的巅峰 40、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4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后,开始出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42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2017届《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201612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2016/12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1-2课)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科学。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或学说。) 2、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不是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是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5、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6、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影响。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7、牛顿第二定律是唯物主义世界观。(是具体科学知识,不是世界观) 8、哲学“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看法是错误的。书本P9)9、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说明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说明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10、凡哲学都能给人们提供具体、正确的指导方法。 (凡哲学都能给人们提供提供方法指导,不一定都是具体的、正确的) 11、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1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指导具体科学) 13.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初中易错易混生字词

初中生容易写错的字词汇总 弊病(蔽)提纲(题)沧桑(仓)脉搏(膊)贡献(供)迥然(炯)诋毁(砥)穿插(串)默契(挈)文牍(渎)掠夺(略)赏罚(尝)姑息(估)急躁(燥)作祟(崇)气概(慨)矫健(骄)琐屑(锁)涣散(焕)高亢(吭)驾驭(奴)简练(炼)篡夺(纂)武装(武)谩骂(漫)奋发(愤)跋涉(足步)讴歌(呕)贸然(冒)宽敞(敝)蹂躏(揉)肄业(肆)部署(布)教唆(梭)分歧(岐)赌博(搏)演绎(译)山坳(拗)调剂(济)融会(汇)杂沓(杳)荤腥(晕)强悍(焊)振奋(震)泯灭(抿)阔绰(卓)幌子(晃)辍学(缀)皎洁(佼)凋敝(蔽)规矩(距)针灸(炙)手腕(扌宛)整饬(伤)垮台(垮)证券(卷)憧憬(瞳)严峻(悛)熟练(练)自恃(侍)仓皇(怆)怄气(呕)蔓延(漫)烦琐(锁)穿戴(带)遭殃(秧)寂寞(莫)挑衅(畔)贫瘠(脊)抉择(决)赔偿(陪)坦诚(城)偌大(诺)蹒跚(姗)迸发(并)精湛(堪)既然(即)布置(部)覆没(复)亟待(急)暮霭(蔼)狂妄(忘)伶俐(玲)连襟(联)松弛(驰)云霄(宵)敬佩(配)羁绊(拌)砥砺(诋)眩目(炫)嗟商(蹉)妨碍(防)剔除(踢)呕吐(沤)谛听(啼)感慨(概)害臊(躁)范畴(筹)真谛(缔)寒暄(喧)诬告(污)盲目(肓)附会(符)精悍(焊)大致(至)墙垣(恒)愤慨(概)教诲(悔)瑰丽(魁)迁徙(徒)弧度(狐)秘诀(决)狙击(阻)震撼(撼)通缉(辑)蜡纸(腊)商榷(确)杀戮(戳)崛起(掘)晾干(凉)宽恕(茹)清澈(沏)严厉(励)委靡(糜)拖沓(踏)隔膜(膈)良莠(秀)苦恼(脑)接洽(恰)眨眼(贬)厮杀(撕)告罄(馨)慑服(摄)惆怅(稠)饶恕(挠)伸张(申)漱口(濑)惊骇(赅)蛰伏(蜇)袒护(坦)清晰(淅)聆听(吟)调查(察)报销(消)胁迫(协)鹿茸(葺)针砭(贬)胁从(协)喧闹(暄)造型(形)怠慢(漫)自诩(翊)荧光(莹)卫戍(戌)通牒(谍)渲染(喧)大概(慨)昭雪(招)陡坡(徒)震撼(振)沦落(伦)沮丧(诅)谒见(竭)伎俩(技)魅力(魁)赡养(瞻)檄文(激)楷书(偕)鹤唳(戾)怂恿(纵)掣肘(制)勉励(厉)晌午(响)恬静(甜)荟萃(会)漫谈(慢)纵容(从)造诣(旨)恪守(格)描摹(瞄)蜕化(脱)缜密(慎)熏陶(陶)恼火(脑)游弋(戈)装订(钉)濒临(频)痊愈(全)编纂(篡)涵养(函)清澈(辙)引申(伸)迟钝(钝)玲珑(玲)视察(查)偏袒(坦)颠覆(复)修葺(茸)憋气(敝)逍遥(消)简陋(漏)疲塌(踏)闪烁(铄)拉拢(扰)荒谬(谎)怅然(伥)撒谎(慌)赚钱(嫌)谙熟(暗)仓促(伧)陷阱(井)孪生(挛)宣泄(宣)谗言(馋)即使(既) 和蔼可亲(霭)陈词滥调(烂)唉声叹气(哀)别出心裁(新)川流不息(穿)病入膏肓(盲)殚精竭虑(惮)黯然失色(暗)并行不悖(背)独出心裁(材)桀骜不驯(傲)不假思索(加)耳濡目染(儒)独占鳌头(鳖)仓惶失措(慌)飞扬跋扈(拔)按部就班(步)草菅人命(管)奋发图强(愤)白璧无瑕(暇)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注意: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 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注意:正确的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注意: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注意: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等)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注意: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6、哲学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 (注意:哲学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的科学) 7、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思考和追问。 (注意: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智慧的产生离不开人们的思考) 8、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注意: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或:正确的哲学或科学的哲学才能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9、世界观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观点。 (注意:世界观是关于世界最一般、最普遍的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10、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体现。 (注意:不是相互决定,只能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能是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也不是相互体现,方法论体现世界观)11、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 (注意:哲学的发展是对旧观点的扬弃) 1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 13、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注意: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反作用,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14、只有哲学才是使人聪明的学问。 (注意:学习哲学可以使人聪明,但使人聪明的学问除了哲学还有具体科学) 15、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了哲学。 (注意:哲学不一定是由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构成的。错误的世界观经过系统化和理论化也构成哲学,只不过这种哲学是错误的哲学) 16、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注意:片面。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17、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注意:旧哲学既有唯物论也有唯心论,既有辩证法也有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18、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群众路线。 (注意: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9、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注意: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20、哲学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汇总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汇总 第一单元 1、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与最普遍得规律。 【提醒】哲学揭示了事物得本质与最普遍得规律,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得总得瞧法与根本观点。 2、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得世界观。 【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 3、哲学就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得科学。 【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就是包罗万象得与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得。 4、哲学就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与人生价值认知得科学。 【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且哲学得研究对象就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得关系。 5、哲学与具体科学就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得关系。 【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就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得关系。 6、哲学得基本问题就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得依据。 【提醒】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提供依据。哲学基本问题得第一方面就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得依据。 7、哲学得基本问题就就是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问题。 【提醒】二者不能等同。哲学得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或意识与物质得关系问题,而不就是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得内容:一就是物质决定意识,二就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得反作用。 8、追求物质利益就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就是唯心主义。 【提醒】应弄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各自得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得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庸俗化。 9、真正得哲学就是对问题得高明认识与解决问题得巧妙方法。【提醒】哲学就是世界观与方法论得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得具体办法。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与唯心论得对立。 【提醒】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任何哲学都就是自己时代精神上得精华。 【提醒】只有真正得哲学才就是自己时代精神上得精华。 12、物质决定意识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得首要得与基本得问题。 【提醒】实践得观点才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得首要得与基本得问题。 1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得观点。 【提醒】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第二单元 14、自然界及其规律就是客观得,社会发展规律与人得思维规律就是主观得。 【提醒】任何规律都就是客观得。 15、顺从自然就是防灾减灾得根本出路。 【提醒】防灾减灾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只就是顺从自然。 16、自然界得事物就是按自己得意志行事得。 【提醒】自然界得存在与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17、运动就是物质得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得变化之中。 【提醒】物质得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运动就是物质固有得根本属性,不一定就是显著得变化。 18、运动就是有无条件得、永恒得与相对得;静止就是有条件得、暂时得与绝对得。 【提醒】运动就是绝对得;静止就是相对得。 19、认识与改变规律就是克服困难得条件。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分析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分析第一单元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醒: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问),只有马克思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提醒: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提醒: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源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7.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提醒:二者不能等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8. 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提醒: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哲学仅指世界观,不包括方法论(提醒: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提醒: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提醒: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对子”。(提醒: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史上“两个对子”。) 1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提醒: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辩证唯物主义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既承认是物质决定意识,又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第二单元 14.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是主观的。(提醒: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的思维和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反映。) 15. 征服、改造自然是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前提。(提醒: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前提,要尊重自然,改造自然,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16. 世界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可知性。(提醒:世界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7.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提醒: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8. 运动是有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相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绝对的。(提醒: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19.静止就是绝对不动。(提醒: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就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0.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提醒:应该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但二者并不总是统一的。) 21.规律是永恒不变的、无条件的。(提醒: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 2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提醒: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突破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23.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提醒: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规律。) 24. 意识是大脑的机能。(提醒: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5. 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为臆造出来的。(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