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推行状态检修在电力行业上的应用

1、如何推行状态检修在电力行业上的应用
1、如何推行状态检修在电力行业上的应用

如何推行状态检修在电力行业上的应用

刘启民1刘春文2

(1.神华国华(北京)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2.中国电力联合会科技开发服务中心)

摘要:文章叙述了电力行业传统检修模式与现代科技发展后的检修方式不同点,重点从如何对发电设备开展状态检修、如何评价设备状态以及分析与诊断方法,为电力行业发电设备的检修提供参考。

关键词:状态检修RCM RBM 预警系统设备故障诊断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现行发电设备的定期检修制度在机组的检修计划编制、检修间隔安排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已不能满足高参数、大容量、高度自动化机组检修的需要,而进入8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逐渐开始在火力发电厂实施设备状态检修,通过应用现代维修管理技术,采用先进的设备状态监测手段、分析诊断技术,掌握设备状态,合理安排检修项目、检修间隔,有效地降低了检修成本,同时提高了设备的可用性。

上世纪90年代,发电设备状态检修逐渐引入中国,2001年国家电力公司国电发【2001】745号文件,特别颁发了《火力发电厂实施设备状态检修的指导意见》。

实施设备状态检修是火力发电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提高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建设一流火力发电企业的重要内容,是设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具体体现,是发电企业设备与生产管理通往国际一流的必经之路;同时,状态检修作为一项新技术也需要逐渐完善与成熟的过程。

1 火力发电设备检修历史

1.1 事后检修(故障后检修、纠正性检修)

20世纪50年代以前,随着机器生产和发电设备的使用,逐渐形成设备检修行业,在早期,设备检修工作基本是在设备发生故障后才进行修理,称为纠正性检修,也称为事后检修。

1.2 定期检修

美国在1925年提出了生产定期检修的概念。20世纪50年代以后,定期检修的概念和体制得到了充分应用与发展。

定期检修也称为预防性检修。定期检修体制强调设备检修以预防为主,加强日常检查和定期检修,根据零件磨损规律和检查结果,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就有计划地定期进行修理。这种定期检修包括对发电设备进行的小修、中修、大修。

1987年我国制定的《发电厂检修规程》(SD230—1987)标准中就规定了发电设备小修、中修、大修的检修周期,检修项目及检修工期,以及验收标准等,作为强制性标准,在我国发电设备检修管理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1.3 点检定修(全员生产检修)

点检是动态管理,由专业的设备管理人员进行更专业、技术层次更高的检查。TPM的点

检分三个层次,称为三位一体的点检制。运行人员的日常点检、专业点检员的定期点检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三位一体。

1.4 状态检修

设备故障的产生一般都有先兆,可以通过一定的监测手段发现设备的性能下降或运行异常。无论是早期的定期检修体制或是早期生产检修体制,都希望在设备性能出现明显下降时,才对设备进行检修。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传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使用,诊断分析技术越来越先进,各种测量仪器准确程度越来越高,使得对设备状态进行监测、准确诊断、并对设备性能劣化的趋势作出准确的预测在技术上成为可能,真正做到可以在设备劣化发展期安排检修。监测理论、监测方法和监测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检修人员可依据监测结果对设备做出早期的故障诊断,及早制定对策、采取措施,减少设备特别是大型、关键设备的损坏和停机损失。

在状态检修中,主要采用预测性检修方法。设备检修周期不固定,由检修人员根据监测资料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诊断,再确定检修计划,包括检修内容、时间。

1.5 可靠性检修(RCM)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不同于通常所说的定期检修或纠正性检修。RCM本身不是一种检修类型,而是一种分析方法。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是一种确保任何设备在现行使用环境条件下,实现其设计功能状态所采用的一种管理方法。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航空业率先推出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体制,首先在飞机检修上取得显着的效益。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思想是一种发展与优化检修的系统化评估方法。它通过对系统或设备的功能、故障模式、故障率、故障的后果和影响以及导致故障的劣化机理等的分析,采用决策逻辑树寻找系统的最优检修方法,在保持和提高机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总目标基础上,减少检修工作量,节约检修费用。

2 我国火电机组检修现状

我国火电机组检修工作的发展随着火电机组参数、容量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火电机组检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1949年至今,我国的火电机组检修管理工作历经了统一的定期检修、优化检修,并在条件成熟时逐步向状态检修过渡。

我国火电机组检修工作的发展大体上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2~1960年);最大单机容量为100MW高压机组。在此阶段,火电机组检修方式是学习前苏联实行统一的计划检修方式,所有火电厂都自己设有单独的检修部门,拥有自己单独的检修职工队伍,严格的执行前苏联的定期检修模式。

第二阶段(1961~1980年);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进入了独立发展时期。

在这一时期,从高压1OOMW机组、125MW、200MW和亚临界300MW机组, 20世纪70年代还从日本、法国、意大利和前苏联进口了10台200~320MW机组。至1980年底,国产火电机组的装机容量占火电总装机容量的70%以上。极大地增加了火电机组检修的难度。这一时期提出了机组检修应以预防为主的定期检修。并制订了检修间隔、项目和停用时间。同时提出这一阶段的检修原则,坚持质量第一,应修必修,修必修好。

第三阶段(198l~1990年);至1990年底,我国火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比1980年增

加了一倍以上。引进美国西屋公司技术在国内生产了较先进的300MW和600MW机组,通过不断的总结检修经验,尤其是高参数、大容量火电机组检修实践,明确提出了当时机组检修仍旧采用定期检修为主的计划检修方式,并于1987年制定了《发电厂检修规程》(SD230—1987)强制性标准。其它国有资产控股的老电厂仍沿袭着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

第四阶段(1991~2002年);

通过借鉴国外现代设备检修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确定了以状态检修为设备检修的发展方向并进行了试点工作。宝钢自备电厂、北仑港电厂、镇海电厂等推行现代点检制,利用MIS系统对点检工作进行管理。大亚湾核电站引入了计算机维修管理 (COMIS) 系统,机组大修也采用了先进的项目管理。强化检修作业标准管理,引进了检修文件包,并推行设备状态监测工作。

1)避免为点检而点检,避免点检定修制的到位管理。

2)缺乏准确判断设备状态的手段和依据。

3)盲目制定设备检修计划与项目,大而全普遍检修。

3 设备检修方式与决策依据

3.1 国际上检修管理体制的发展现状

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在提高检修效率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他们认为,设备在检修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① 设备薄弱环节的评价;

② 还存在多少能进一步改进检修工作的潜力;

③ 检修工作改进措施的成本分析;

④ 检查和检修间隔的优化;

⑤ 换用备件的优化;

⑥ 资料流通的优化;

⑦ 检修管理过程的优化。

为此,他们使用的提高检修效率的措施有:

① 状态检修(CBM);

②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RCM);

③ 整个寿命周期的成本策略(TCL);

④ 全员检修(TPM);

⑤ 瘦型检修(LM)等。

实践证明,要提高检修工作效率就必须做到:

① 尽量按设备的状态进行检修;

② 从设备的可靠性出发进行检修;

③ 通过检修使设备在整个寿命持续时间内的生产成本降至最低;

④ 取消运行与检修的界限,使全体员工关心并能参加检修工作。

总的来说,他们都认为目前电厂检修安排与计划都必须改进。关键是必须做到该修才修。不管是采用什么方法,这些方法的基本出发点都是通过对设备故障率、试验数据、寿命评估,以及大量的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根据各类设备的具体情况,较科学地制订出设备的检修计划,采用故障检修(CM)、定期检修(PM)、状态检修(PDM)和主动检修(PAM)等方法的结合,优化检修方式,以期达到提高设备可用率,延长检修间隔,减少设备解体次数的目的。

3.2我国检修管理体制的现状

目前,我国实行的仍然是从50年代起就实行的事故检修和计划(定期)检修的检修管理体制。虽然近年来又推行了“标准化检修”等工作,但这些只是强化了检修工艺质量的控制。定期检修是一种预防性检修,它最初是根据制造厂家推荐的检修周期进行设备的定期检修,这一周期一旦确定就不再改变。检修项目一般是根据有关标准确定的标准项目,停机前已知的设备缺陷而确定的特殊项目,以及为提高机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而确定的技术改造项目组成。设备的定期检修,主要是希望通过解体发现设备潜在的故障,以保证机组在检修后能安全运行一段时间。

3.3现行检修管理体制主要存在以下弊端:

1) 一般来说,发电设备在投产初期和寿命末期的故障率较大,中间要经过一个较可靠的稳定期,并且在各个阶段的故障特点也不相同,但在现行检修管理体制下确定的大修标准项目和检修周期却一成不变。这样,在故障率高的阶段就降低了设备的可靠性和可利用率,在设备的稳定运行阶段就造成了检修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浪费。

2) 发电厂锅炉、汽机、电气及公用系统设备,各有自身的特点,设备的故障和损坏周期也各不相同,而单元制发电机组大修又同时进行。这样,如果大修周期过短,就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如果大修周期过长,又会造成设备的故障率增高和可用率的降低。

3) 不必要的或保守的预防性检修过多。例如:600 MW发电机组在每年运行5000~ 6000

h 时,所定的大修周期为4年;在运行小时数降至3000 h左右时,其大修周期仍为4年。很明显,这样所定的大修周期明显保守,同时也是检修费用的浪费。

4) 检修项目的制订缺乏科学性。在现行检修管理体制下,各发电厂在制订检修项目时,根本没有建立在对设备故障周期的研究和对设备工况检测后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而是机械地照搬有关标准,希望在设备解体后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这样,就造成了一些该修的设备没有修到,又有一些设备修后运行工况反而更差。

5) 制订检修项目缺乏充分的安全、经济性评价。在制订检修项目前,由于监测设备的落后和不完善,造成了对设备的健康状态不能充分了解;另外,在现行电力体制下,发电厂并非经济实体,因此,在制订检修项目时,人们很少将经济性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来考虑。

3.4 如何判断设备故障:

(1)从细节如手:关注转动设备的冲蚀、磨损、松动、劣化、效率低问题,电气热工部件关注老化、松动、绝缘问题;维护保养要重视国际、国内大环境,数据积累不够、不善于总结等重点问题。

(2)解决方法

建立设备浴盆曲线

准确判断设备状态

及时掌握零部件劣化趋势

为准确地监测设备的磨损、腐蚀、老化的部位及其程度,从而为人们更加细致、精确地判断设备故障及其隐患,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排除故障,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无维修设计,在设备产品设计时,考虑维修达到“无停机时间”,“无维修费用”的可能性。通俗讲,设计出不需要维修的设备为理想设备。例如,从设备构成材料、制造工艺等开展研究、开发,做到设备主要零部件均速磨损,实现设备终身无维修,包括设备终身无大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设备终身无维修不是不能实现的

3.5现代检修管理方式的引入

(1)优化检修是火力发电企业体制改革的方向

目前的定期检修是根据经验制定检修项目,决定设备维修周期,这样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检修的过剩或不足,造成维修费用的上升,设备利用率的下降。从表面上看设备的安全性提高了,但这是以提高检修成本和降低设备可用率为代价的。

设备优化检修是根据设备自身的特点即设备在设计、制造、安装、运行、检修全过程所呈现的物理变化特点,以及设备在生产流程中的作用和配置,利用现代化监测和诊断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科学合理分析设备状态并安排设备的检修周期的一种检修策略;是一种在全新的检修理念指导下,集计划检修、状态检修、故障检修及改进性检修等多种检修模式于一体的综合检修模式;是完成预防性检修向预知性检修平稳过渡中的一个必然阶段;是建立在对设备各种信息全面掌握的基础上,并对其进行评估后采取的一种效益最大化的设备检修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发电企业的检修体制正逐步向预知性的状态检修体制过渡,适合当前国情的检修体制是一种包含状态检修成份在内的综合性检修,即通过优化目前的检修方式,以先进监测和诊断技术为依据,以可靠性和设备寿命评价等技术为基础,合理地延长定期检修间隔以达到减少检修时间、提高发电设备可靠性、降低维修成本,从而实现企业经营者追求最佳经济效益的目的。

(2)设备状态诊断是优化检修的依据

应用诊断技术进行预知维修是设备检修的发展方向。而设备的状态诊断则必须以状态监测为前提。因此开展运行设备的状态监测工作,作好设备动态诊断,是全面实施优化检修充分且必要的条件。

(3)设备状态监测是状态诊断的基础

运行设备的状态诊断就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状态监测、诊断分析及治理预防。设备诊断技术就其定义,是要在了解它的过去(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以及使用维修情况)和现在(目前技术状态)的基础上,来判定产生故障的部位、原因、设备现行状况。因此,

仅仅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靠某一局部故障或异常就想作出正确的决断,往往是很困难的。必须开展连续监测以建立设备信息数据库,对设备的过去和现在的状况综合分析。因此,实施发电设备状态的监测这不仅是对运行设备进行动态诊断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整个优化检修过程的需要,更是发电设备实施优化检修的客观依据。

(4)开展状态检测所需技术及手段

目前,我国在状态检修方面所需的技术手段也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如:锅炉四管泄漏监测预防装置、汽轮发电机的远程故障监测诊断系统、汽机调节系统诊断技术、热力系统监测诊断系统等。国外已有许多已开发的状态检修技术运用于汽轮机、锅炉、发电机、辅助系统的设备上,这一系列科技项目的完成和应用,为发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提供了较充足的技术手段。

当前选择状态监测的手段及技术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常规手段:机组在线数据采集系统(DAS)及离线的设备状态数据采集器;

②监测技术:振动监测、油液分析、红外热成像、电机状态及超声波监测等;

③监测信息处理技术:国内外相关的故障诊断系统软件;

现今,我国大型的火电机组在主设备上基本都安装了比较先进的在线的监测系统,一些电厂引进了离线监测设备,已基本具备开展监测的条件,关键是如何利用好已有的监测手段和诊断技术来达到准确的判断设备状态的目的。

(5)确定监测对象,有序开展监测工作

设备诊断开展的程度决定着优化检修实施的效果,因此设备诊断的开展要注意抓住主要矛盾,已实现设备检修的目标管理和质量管理。这就是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人力、技术及手段),合理选定作为诊断对象的设备,循序渐进的开展监测工作,使之进入良性循环。这些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①故障停机后可能产生较大损失的附属设备;

②维修费用高的附属设备;

③发生故障后,预期会发生二次损害的设备;

我国发电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首先选择故障停机后可能产生较大损失的附属类设备为监测对象,有重点的开展监测工作,寻求突破口,为全面开展设备诊断工作打好基础。

(6)收集整理设备的信息为诊断分析提供依据火电设备,特别是大型火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必然携带着大量的与系统或设备状态相关的数据信息,收集并整理利用这些数据

信息为准确诊断设备状况提供充分的依据。这些信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运行数据(运行实时数据、日志、巡检记录、分析记录);

②常规检测数据(点检、金属监测试验、性能试验、技术监督项目的测试数据);

③设备状态监测数据;

④设备历史数据(设备图纸、说明书、安装记录、故障、检修、更改的次数等);

⑤同类设备的故障信息、检修经验;

⑥.国家、行业、公司、电厂的有关标准、规程和规定等。

这些信息数据在收集、加工和处理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管理。要建立一个综合的设备管理平台,对信息进行处理,使其从技术上保证其连续、可靠和有效的应用。

4 设备管理必须理解的几个概念

4.1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本质

设备的固有可靠性与安全性是由设计与制造赋予的特性,有效的维修只能保持而不能提高它们。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论特别注重设备可靠性、安全性的先天性。如果设备的固有可靠性与安全性水平不能满足使用要求,那么只有修改设计和提高制造水平。因此,想通过增加维修频数来提高这一固有水平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维修次数越多,不一定会使设备越可靠、越安全。

设备(项目)故障有不同的影响或后果,应采取不同的对策。故障后果的严重性是确定是否做预防性维修工作的出发点。在设备使用中故障是不可避免的,但后果不尽相同,重要的是预防有严重后果的故障。故障后果是由产品的设计特性所决定的,是由设计制造而赋予的固有特性。对于复杂设备,应当对会有安全性(含对环境危害)、任务性和严重经济性后果的重要部件,才做预防性维修工作。

对于采用了余度技术的部件,其故障的安全性和任务性影响一般已明显降低,因此可以从经济性方面加以权衡,确定是否需要做预防性维修工作。

对设备(项目)采用不同的预防性维修工作类型,其消耗资源、费用、难度与深度是不相同的,可加以排序。对不同产品(项目),应根据需要选择适用而有效的工作类型,从而在保证可靠性与安全性的前提下,节省维修资源与费用。

基于这种认识,人们往往认为:预防性维修工作做得越多、翻修周期越短、翻修深度越大,设备就越可靠,这种认识很片面。对于复杂设备或部件来说,传统的做法常常会遇到两

个重大问题,一是随着设备的复杂化,无论机件大小都进行定时翻修其维修费用不堪重负;二是有些设备或项目,不论其翻修期缩到多短、翻修深度增到多大,其故障率仍然不能有效控制。

发电设备安装完毕,它的常规故障与非常规故障模式已经被确定。但设备的故障规律是不同的,应采取不同方式控制维修工作时机。常规故障模式即设备本身发生的磨损、冲蚀、老化、劣化以及松动等等,不同部件故障模式不同,但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有耗损性故障规律的产品适宜定时拆修或更换,以预防功能故障或引起多重故障;对于无耗损性故障规律的产品,定时拆修或更换常常是有害无益,更适宜于通过检查、监控,视情进行维修。对于安全可靠性较高的、发生故障概率相对较低的部件,靠预防性检查与维修检查,结果往往是大海捞针,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又得不到任何好处,仅仅得到的是心里安慰而已。

4.2深入理解设备维修概念

维护、检查、修理是构成设备维修的三要素,维护一般是在设备正常使用中进行的维持性工作;修理一般是在设备中断正常使用所进行的恢复性工作;检查是在全过程中判定设备技术性能的工具和手段,以支持进行维护或修理的决策。

4.3优化检修的基础——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方法

电厂优化检修方法的基础是一个简化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过程。这个过程为电力企业提供具有最高成本效益的方法。这个方法根据电厂的系统和设备的重要性和经营目标来决定最好的检修策略,帮助电厂优化检修任务。合适的检修策略是安全、稳定和可靠发电条件下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对于电厂而言,检修过程的成本控制,应由常规的计划检修和故障检修转换到状态检修或预知性检修策略的优化过程。

通过优化检修的基础分析,区分和调整4个方面的检修决策任务:(1)纠错检修(CM)—用到失效后进行更换、修理等检修工作。(2)预防检修(PM)—进行计划检修,避免故障发生。(3)主动性检修(PAM)—对于设备存在不合理的问题进行更改、设计的工作。(4)预知性检修(PDM)—利用状态检测设备和诊断技术及相关的数据,对设备的状态进行跟踪,从而进行时情检修。

4.4 在优化检修中基础分析的重要性

目前,随着国内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发电企业独立经营实体的形成势在必行。来自于电力市场的竞争和压力,要求发电厂在安全、稳定和可靠发电基础上,降低发电成本,扩大发电企业的自身经营,提高竞争力。因此,进行优化检修基础分析和实施,可以使重要发电设备处于受控和预知性的状态,从而进行预知性检修,并能合理地进行检修资源的分配,获得更大的效益。

优化维修的基础分析是在维持设备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的同时,提高检修管理水平,优化检修资源,最大限度降低发电成本。

优化维修的基础分析的好处是:(1)将检修资源集中到最能发挥效用的地方。(2)去除不必要和低效的维护任务。(3)对设备制定最简单最有经济效益的维护计划,或适当地对一些有劣化倾向的设备开展预防性试验或状态检测工作。(5)建立起规范的维护过程,制定检修过程记录归档规定。(6)合理利用电厂检修和制造厂商的经验,制定计划检修任务和周期。

4.5 RCM的分析方法比较

经典RCM的分析过程分为7个步骤: 1)系统选择与资料收集; 2)系统边界定义; 3)系统说明与功能框图; 4)系统功能与系统故障; 5)故障模式与后果分析(FMEA); 6)逻辑树分析(LTA); 7)检修方式选择(包括:故障检修;定期检修;状态检修;故障查找,主动检修)。

经典RCM分析的主要特点是:以保持系统功能为目的,根据设备与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区分设备的重要程度;对会导致功能故障或功能丧失的设备的故障模式进行识别;根据检修效果和经济效益选择检修方式;根据系统功能的重要性来确定检修资源利用和检修计划的安排。经典RCM的故障树分析,对确定故障模式的严重性是卓有成效的,但很费时费力。

经典RCM分析有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就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并进行精心组织,尤其是同时对多个系统进行分析时,情况更为复杂,需要很多的资源来对一个普通的系统进行分析。

简化RCM过程的发展来自于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技术,与RCM得益一样。简化RCM是针对RCM分析的不足之处,对经典RCM的分析方法作了一定的简化和改进,但仍然包含了经典RCM分析思想和所有基本步骤,对经典RCM的7个步骤进行了合并和简化,同时又丰富了经典RCM分析。把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作为优化检修方法的基础工作,在检修策

略和分析结果实施等方面,形成了便捷而有效的简化RCM分析方法。该分析方法是注重在不降低设备可靠性和可用率的前提下,以经典RCM分析所需的20%的精力,获得80%的RCM 分析结果。简化RCM在保持检修过程和任务的完整性的基础上,来降低经典RCM分析的成本。

5 设备状态评价与判断依据

5.1 评价内容:

对火力发电厂主设备、主要辅助设备与系统进行状态评价,主要内容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安全性:

发电厂系统设计、主设备的设计、材料选择、设备加工制造与安装等,决定了机组的安全性能,通过开展现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工作,收集整理评估所需资料,提取收集到的资料及调研获取信息中的关键内容,利用设备状态评估与寿命评估技术,完成机组主要设备的定性安全评估。

第二部分:可靠性:即连续运行能力,发电设备的安全可靠连续运行能力,是靠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来保证的,对发电系统、设备结构以及运行规程的认知程度高低决定了设备的性能的发挥,所以发电系统与设备的维护、保养技术是保障机组连续运行能力的基本出发点,是设备可靠性的基础。

第三部分:技术经济性

发电系统以及设备的效率决定了整个发电厂的经济性,如果一个系统、一台设备的效率达不到设计要求,那么经过多个系统与多台设备的累加,这个机组的经济性可想而知,所以需求机组最大效率的方法也是状态评估的一个主要项目。

第四部分:故障模式

根据设备以往发生的故障,研究摸索故障形式、故障类型,掌握设备关键部件与薄弱点,统计、归纳寻找规律并摸索发生故障时间与寿命周期,逐渐掌握关键部件的最佳轮换期。

第五部分:风险性

不论哪个行业、哪个系统与设备,不可能任何情况下都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所以发电系统、设备存在的任何缺陷、隐患都是这个机组的一个风险,它直接影响着整个机组的安全、可靠性与连续运行能力及经济性的,所以研究评估发电系统与设备实时存在的风险评估,是很有必要和现实的,也是探讨延长发电设备检修周期可能性的主要依据、手段与方法。

5.2 评价步骤:

1)设计评价

①设计思想:整体设备性能是否达到系统需求,安全可靠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②设计依据:设计手册、性能计算等是否准确或有误差

③材料选择:金属材料性能(抗拉压强度、屈服极限、疲劳极限、弹性模量等)是否满足需要

④公差与配合:实际是否满足要求

⑤紧固件:紧固件设计问题

⑥致命缺陷:ⅰ)性能不能满足;ⅱ)材料错误;ⅲ)密封与紧固问题;ⅳ)部件寿命不足等

2)材料评价:

①根据设计要求,选择的材料是否满足实际需要

②金属材料检验:检验报告等

③致命缺陷:ⅰ)材料错误;ⅱ)材料原始缺陷;ⅲ)材料焊接与热处理问题;ⅳ)运行期间金属监督问题

3)加工与制造评价:

①铸造、锻造、热处理及机加工、

②致命问题:ⅰ)原始缺陷;ⅱ)应力集中;ⅲ)热处理问题;ⅳ)加工误差

4)部件、组装与试验评价

①动静平衡:转动部件的动静平衡问题

②组装工艺、配合间隙与紧力要求、密封件、法兰螺栓紧固力矩

③试验,工厂负荷试验,性能曲线

④致命问题:ⅰ)组装工艺不当;ⅱ)零部件失衡;ⅲ)误差大;ⅳ)紧力不足

5)安装与试运评价

①基础要求:强度要求、设备重量、振动烈度等

②安装:整体安装、分体安装差异

③技术要求:紧固力矩等差异

④润滑要求:试运参数差异

⑤致命问题:ⅰ)基础问题(沉降不均、地脚松动、承力不均);ⅱ)滑销系统问题;ⅲ)

安装工艺问题;ⅳ)系统问题

6)运行与日常工作评价

①系统:系统影响;支吊架受力不均;介质不清洁;汽水两项;节流过大;

②运行参数:参数变化、启动次数与连续运行小时、参数对比等

③技术监督:设备异常查评

④致命问题:部件劣化;寿命损耗期提前;磨损、冲蚀;松动等

7)维护与检修评价:

①日常工作差异

②润滑不当(润滑方式问题);环境污染;

③维修差异:维修项目评价、效果评价

④金属检验:对过热与承压部件的检验与评价

⑤致命问题:工艺问题、备件问题、公差问题,紧固松动等

5.3 设备状态评价方法

(1)关键部件清单

关键部件是指那些会产生严重故障后果的重要功能部件,辨识关键部件的目的旨在加强对典型故障模式的防控能力,并同时在保证设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发挥设备零部件的剩余寿命。

针对单体设备而言,关键部件的辨识主要有三方面工作:确定设备零部件清单、进行FMEA分析、根据RCM对重要部件的定义条件进行筛选。确定零部件清单时的主要依据是设备制造商提供的出厂资料,对设备清单中可能会产生严重故障后果的重要功能部件按照发电管理系统(08年修订版)中的故障模式效果分析(FMEA)法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部件的使用场合主要有:异常分析、寿命管理、维修策略制定。关键部件信息的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寿命信息是需要经过长期的不断摸索确定,同时还需要维护修正的还有关键部件清单。

(2)状态特征量清单

特征量范畴涵盖设备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检修消缺等设备的全过程管理活动。对特征量的掌握和熟知程度直接反应了专业技术人员对设备的认知和掌握水平,因此单体设备的特征量要准确建立。

特征量建立的过程中,由设备点检员完成对设备设计、制造、调试、安装、运维、检修

全部信息的收集整理,初步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特征参量,并确定每个特征量的阈值、监测周期、监测方式、故障特征、测点唯一性等信息。

性能指标,主要包括振动、温度、压力、流量、转速、压差、油质、负荷、磨损等物理或化学量。

(3)典型故障清单

通过对指定类型设备在生产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过程中发生过的所有缺陷、隐患进行盘点,不断梳理设备在全过程管理中的经验教训,总结出针对该类型设备的典型故障知识,并将这些知识按照相应的逻辑关系整理归纳成关系型数据库(见表格)。这种故障库为迅速判断设备故障类型、果断确定应对策略提供支持,便于在设备日后的管理过程中不断的优化。

故障信息主要参考依据是基于可靠性风险维修的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核心字段是“设备部件”、“故障特征”、“问题描述”和“原因分析”等。故障信息收集主要有:设备厂家随机资料、安装调试记录、运维记录、检修技术台账、缺陷隐患台账、国内同型设备故障统计分析等。

故障库与特征量、关键部件一并构成标判设备状况的主要依据。

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处理突发故障时降低失误率。当现场设备突发故障的情况下,完善的故障信息库可以在没有足够时间对故障特征量标判的前提下快速锁定故障原因的范围,并在突发事件处理上减少失误赢取主动。

②完善的故障库在分析解决设备技术难题的过程中,可以增加设备问题分析的全面性和深度,提高对问题判断的准确性以及制定措施的有效性,减少反复环节。

③故障库的建设使用利于设备故障知识的沉淀和传承,不但方便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同时也为未来建立专家诊断系统打基础。

5.4 安全性评价

1)针对设备特征量、关键部件、故障形式进行安全性评判,主要有关键部件寿命、运行累计时间、关键部件薄弱环节安全性、维护保养内容与流程;

2)特征量值与变化趋势分析等;

3)现有缺陷性质对设备安全的影响程度等。

4)安全性状况描述、分析与评价

5.5可靠性评价

1)主要考虑设备的连续运行能力,针对特征量、关键部件完好程度、对应额定或设计标准进行评判

2)运行、检修以及各指标参数的偏差大小,与同类型设备相比较,综合评价设备的可靠性能力

3)现有缺陷性质对设备可靠性的影响程度等。

4)可靠性状况描述、分析与评价

5.6 设备缺陷评价

1)针对目前设备缺陷情况进行分析,影响设备性能、安全性与可靠性程度进行分析,2)分析缺陷的发展趋势以及关键部件的劣化程度与趋势综合评判。

3)现有缺陷性质对设备安全连续运行的影响程度等。

4)设备运行状况描述、分析与评价

5.7 经济性评价

1)从设备折旧、维护费用、检修费用、人工费用对比

2)从性能指标、节能潜力等进行分析

3)设备经济性分析与评价

5.8 单体设备状态评价半定量评估法

(1) 状态特征量:本方法将状态量分为一般状态特征量和重要状态特征量。

(2) 故障模式:即家族缺陷,经确认由设计、材质、工艺等共性因素导致的设备缺陷称为家族缺陷。

(3) 关键部件:设备上功能相对独立的单元称为部件。设备部件可分为:常规部件、关键部件与一般性部件,例如:本体、转动部件、静止部件以及密封件、紧固件等。

(4) 设备状态:正常状态、注意状态、异常状态和严重状态。

方法:半定量评估法

6 决策与实施设备状态检修的困难

1)部分人员对状态检修的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及其蕴藏的巨大潜力缺乏足够的认

识。从事状态检修工作的专业人员缺乏对理论的学习及深入的研究,存在较片面看法。

2)企业在该项工作推动上始终缺乏内在源动力。电厂的生存和发展要求推行状态检修或优化检修,但对企业的绩效考核并未体现这些内容,由于企业需求和管理机制不一致导致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缺少有效互动、缺少源动力。

3)状态监测技术水平跟不上实际需求。开展状态检修的绝对基础是状态监测、诊断和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发挥作用,但实际上绝大多数电厂没有专职的状态监测诊断组织或岗位,缺少专业仪器设备,由于体制上的缺失相应的高素质监测诊断技术人员更是匮乏。

4)缺少专业指导。项目实施过程中,缺少状态检修的专业咨询力量,在管理与实施模式选择、关键技术应用等问题上思路不清晰、目标不明确。并且在设备状态特征量建立工作上缺乏足够的技术深度,状态模型不能完全达到预期效果。

5)相应的技术管理工作没有跟上。生产技术管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设备在不同生产管理环节中产生的各类信息数据不共享、不衔接、不能有机的组织利用起来,专业人员不知道自己在状态检修中所扮演的角色,不能发挥技术能量。

6)设备管理业务流程中的责、权、利分配不均衡,造成带管设备人员(比如点检员、班组等基层技术人员)的责任过重,考核压力下在行使检修决策权时为规避风险会过于保守,这样很容易造成设备的过修现象,设备过修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提前终端浴盆曲线设备劣化规律无法准确获知,维护费用上升,设备管理人员工作负荷增大,设备寿命下降等。

7)状态模型是开展设备状态检修的关键核心技术,模型与实际的接近程度直接关系到状态检修开展的有效性和实施深度。建立状态模型的技术难度非常大,依靠电厂的自身力量很难实现,必须借助外部科研院所等技术力量共同努力。

7 实施设备状态检修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

(1)管理矛盾

(2)生产管理与行政管理间

(3)生产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

(4)员工绩效间矛盾

(5)领导关注度缺少,眼前利益过重

(6)检修费用问题

(7)仪器仪表问题等等

8 结论与建议

8.1推行状态检修要循序渐进、积极深入

(1)、火力发电厂实施设备状态检修要根据不同设备的重要性、可控性和可维修性,科学的、合理地选择不同的检修方式,形成一套融故障检修、定期检修、状态检修和主动检修为一体的、优化的综合检修方式,以提高设备可靠性、降低发电成本。不是以状态检修完全

取代现有的定期检修方式,而是在现行定期检修为主的检修体制基础上,逐渐增大实施状态检修设备的比重。

(2)、实施设备状态检修是对现行检修管理体制的改革,在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要坚持“总体规划、分布实施,先行试点、逐步深入”的原则,在确保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

(3)、设备状态检修的实施可先从实施设备点检定修制入手,落实好设备管理的责任制,建立各种标准与规范,完善检修基础管理,保持设备处于良好水平,逐渐强化设备监测数据分析与设备状态评价,及时、准确掌握设备的状态与性能。

(4)、设备状态监测、分析与诊断立足于现有装备和资源,确保常规技术监测等基础数据的有效、充分利用,其次合理配置适当的监测设备仪器仪表与分析软件。

8.2对我国现行检修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高参数、大容量发电设备已成为我国发电设备的主体。随着“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改革方案的全面推行,为了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发电厂都有强烈要求检修管理体制的改革的需求。

8.3 现阶段我国电力检修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利条件

1) 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高参数、大容量机组的运行经验,对设备的故障规律和故障周期有了较清楚的认识,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2) 监测技术和系统分析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能够对设备状态进行有效的监测和分析。

3) 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使我国推行先进的状态检修管理体制成为可能。

8.4对我国现阶段检修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1)大胆实践,积极探索

根据上述分析,我国的电力检修管理体制改革应本着“因地制宜,引进消化,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方针进行。有针对性地先完善一些辅助系统的监测和专家分析系统,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广到主要设备上。这样循序渐进地完成现行检修管理体制向状态检修管理体制的过渡。

(2)培养关键性技术人才,特别是生产一线的设备检修管理人员。

(3)引入预警系统,大胆决策

目前维修人员对设备的认识不足,不能准确判断设备存在的问题,引入预警系统立即拉近了人与设备间的距离,不亚于现在电厂中使用的“派”系统,坚信将来预警系统的应用一定替代现有的“派”系统。

运用预警系统举例:

1)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早已应用相似性原理,针对哥伦比亚大毒枭逮捕过程。。。根据人们说话音频不同,即运用相似性原理,模拟出大毒枭的语言声频,准确判断其位置,一举歼灭。

2)根据设备振动频率、音频分辨率不同,可达到分析设备故障的效果;

3)预警系统根据测点所对应的标准曲线,进行相似性比较、判断;

(4)不同检修方式共存;

(5)公司高层领导重视并支持状态检修的实践,必将使得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循序渐进、深入开展,一定能够取得积极效果。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在电力行业的应用(解决方案)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在电力行业的应用(解决方案) 电力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石。信息安全建设作为保障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并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电力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石。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电力行业生产、办公、服务水平,随着电力系统网络规模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安全建设作为保障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并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据来自有关部门的资料,目前电力系统存在的一些信息安全问题已明显地威胁到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影响着“数字电力系统”的实现进程。研究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问题、开发相应的应用系统、制定电力系统信息遭受外部攻击时的防范与系统恢复措施,是电力行业当前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电力系统信息安全已经成为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榕基入侵检测系统(RJ-IDS)是榕基网安公司除了漏洞扫描系统外的一条全新产品线,该产品是一种动态的入侵检测与响应系统,除了能对高速网络上的数据包捕获、分析、结合特征库进行相应的模式匹配外,还具有强大的行为和事件统计分析功能,能够自动检测可疑行为,及时发现来自网络外部或内部的攻击,并可以实时响应,切断攻击方的连接,帮助企业最大限度的保护公司内部的网络安全。 网络构架描述 国内电力行业某省级公司,随着业务需求的进一步扩展,原有的网络及系统平台已经不能满足应用需求,从保障业务系统高效、稳定和安全运行等方面考虑,必须升级优化现有系统,其中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是重中之重。 该公司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包括电力系统网络、局域网和互联网三个部分。电力系统网络是承载该公司与各个子公司内部业务交流的核心平台,局域网是该公司内部日常办公的主要载体,外部信息的获取和发 布通过互联网来完成。 该公司的局域网于2001年建成并投入运行,核心交换机为Cisco Catalyst 6509。以千兆下联十多台设在各部门的百兆交换机,均为Cisco Catalyst 3524XL/3550系列交换机,并划分了多个VLAN;在网络出口处,该公司通过Cisco 7401交换机与Internet连接,Internet接入边界有最基本的安全设备,一台硬件 防火墙和一台VPN设备。 公司提供包括WWW、SMTP、FTP等互联网应用服务,目前开设了一个内部信息发布、员工交流站点和一个对外展示企业形象的站点,公司还架设了一个供300多人使用的邮件系统。同时公司还拥有很多的重要应用系统,其中包括企业OA系统和各种信息管理系统。 目前大流量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局域网内,因此局域网的压力很大;大部分的应用必须跨广域网,但由于应用刚刚起步,因此跨广域网的流量不很大,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广域网潜在的瓶颈将会严重影 响应用的普及;公司与各个子公司之间以VPN相连。 安全需求分析

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的应用

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9-11T09:53:11.860Z 来源:《中国电业》2019年第10期作者:何滔 [导读] 状态检修是解决当前检修工作面临问题的重要手段。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绵阳供电公司四川省绵阳市 621000 摘要:设备检修是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设备健康水平、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及用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逐步提高,传统的基于周期设备检修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电网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在充分考虑电网安全、环境、效益等因素条件下,研究、探索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和检修针对性的新的检修管理方式。状态检修是解决当前检修工作面临问题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技术应用 1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内容 1.1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目的 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目的在于通过状态监测、状态预测、状态评估等保证电力设备能够安全、可靠运行,同时降低电力检修成本。 1.2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意义 状态检修是保证电力设备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的关键环节,通过状态检修能及时、准确地发现电力设备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与缺陷,然后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从而保证电力设备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以提高电力设备的运行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降低电力企业的投入成本。 1.3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实施原则 状态检修技术在电力设备检修中的应用应始终坚持“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根据状态评价结果,全面考虑可能影响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的各种因素,制定完善的检修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检修内容,以保证状态检修工作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 1.4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要求 状态检修技术在电力设备检修中的应用应遵循以下要求:①对于电力设备的状态评价必须采用全面化、动态化管理,每次试验或状态检修之后都必须进行一次状态评价;②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状态检修试验规程的相关规定,新设备投入使用初期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试验,收集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所需的各种数据,同时进行一次全面的状态评价;③当电力设备运行寿命超过20年时,必须根据电力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和评价结果,对状态检修内容及计划等进行调整。 2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的应用 2.1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技术要点 (1)要明确状态检修的目的。状态检修不是简单地延长设备的检修周期,也可能是缩短检修周期。状态检修是在保证设备安全的基础上,通过状态评价结果直接为制订检修计划提供准确的依据,改变以往不顾设备状态、“一刀切”式定期安排试验和检修。要纠正状态检修概念的混乱及盲目延长试验周期的不当做法。 (2)抓住设备初始状态。状态检修一方面是保证设备在初始状态为健康的状态,不允许投入运行前有先天性不足;另一方面,在设备投入运行之前对设备应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如设备的铭牌数据、型式试验及特殊试验数据、出厂试验数据等。 (3)掌握新的状态检修试验规程。我国电力行业一直执行DL/T596标准,而实施状态检修后要执行状态检修试验规程。要掌握二者的区别。 (4)明确状态检修与在线检测的关系。在线监测是监测设备状态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不是获取试验数据的唯一途径。“没有在线检测就不能实行状态检修”,说法是错误的。状态检修并非建立在在线监测基础之上,如果设备没有安装在线监测装置,仍然可以实行状态检修。由于目前对在线检测设备缺乏有效的校核,通过在线检测方法取得的数据暂时只能作为辅助判断。 (5)重视信息收集。信息的收集是状态检修基本流程中的第1个环节,是状态检修的关键,是进行设备状态评价和制定检修计划的基础。要在设备制造、投运、运行、维护、检修、试验等全过程中,通过对投运前基础信息、运行信息、试验检测数据、历次检修报告和记录、同类型设备的参考信息等特征参量进行收集、汇总,为设备状态评价奠定基础。 2.2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策略 (1)电力设备数据管理检修。电力设备数据管理就是应用完善的检修管理系统建立高效的数据管理系统,这个数据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动态数据和静态数据两种。其中,电子设备动态数据主要记载的是电力设备实际运行的情况,例如:电子设备实时运转的情况、各个线路出现故障的细节、超负荷电压、色谱抽样等;电子设备静态数据主要描述的是电力设备自身的特征和属性,例如:电力设备各个时间段的试验数据、检修记录情况,设备自身存在的缺点、品牌配置、出厂试验数据等。电力设备数据管理系统是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的重要根据,全而利用数据系统中的数据分析电力设备可能存在的故障,从而有效提高电力设备检修的工作质量。 (2)电力设备预防性检修。在电力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电力系统检修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根据电力设备检修的目的、检修技术采用以下几种检修方式:一是状态检修。电力设备状态检修主要通过设备定期检查和试验,以及应用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展开一系列的检测工作。换句话说是在一定的检修情况下通过在线检测和带电检测而获得丰富数据量的状态,然后工作人员再根据设备实际检测指标进行全而计划,以获得设备检测的最佳效果;_是定期检修。当电力企业运行设备数量较少且质量一般时,就需要工作人员每隔一段时间或者操作时间较长时开展一次全而的检修工作,从而确保电力设备检修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随养电力企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如果仍然只是按照原来的检修计划、人力和财力的不足也就逐渐表而出来;三是基于可靠性的检修。电力设备状态检修需要考虑各个设备的运行情况,但是基于可靠性的检修则需要全而考虑整个电力行业的运行状况,如:电力设备运行的风险、检修的成木等。 (3)电力设备故障诊断。在电力设备状态检修中,设备故障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在线监测和离线监测。通过应用在线监测和离线监测对电力设备运转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且根据电力设备的实际情况提出未来的发展情况通过对电力设备运行产生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科学有效的处理措施。同时,电力检修工作人员还应该根据电力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提出准确合理的检修时间。一般情况下,电力设备传统的状态检修模式是事后检修,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企业的止常供电,减少了电力设备的使用时间,严重影响了电力企业的发展。因此,对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可以采取定期诊断的方式,及时发现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事后检修转成事前检

2018年中国电力智能巡检机器人行业现状及竞争壁垒分析

2018年中国电力智能巡检机器人行业现状及竞争壁垒分析

正文目录 电力投资重点向运维转变,智能巡检机器人市场空间广阔 (4) 2018-2020年国网系统电力巡检机器人市场空间合计477亿元 (4) 电力投资重点从“建设”向“运维”转变 (4) 电力系统对智能化巡检机器人具备较高接受度 (6) AI技术进步加快电力智能巡检机器人普及与更新换代 (8) 电力智能巡检机器人行业市场高度集中 (9)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市场:格局集中,亿嘉和是有力挑战者 (9) 配电站巡检机器人市场:蓝海市场,亿嘉和独占鳌头 (10) 竞争壁垒:技术密集+资质认证+电力专业人才+快速服务响应+资金实力 (11) 亿嘉和:先发优势明显,配电站市场弹性更高,看好成长前景 (12) 风险提示 (15)

图表目录 图表1:国网系统变电站、配电站房机器巡检机器人市场空间测算 (4) 图表2:2015-2017年变电站室外巡检机器人均价为115/109/95万元/台 (4) 图表3:2015-2017年江苏省配电站巡检机器人均价波动较大 (4) 图表4:国网智能电网各阶段规划投资额 (5) 图表5:国网“十二五”规划调整智能电网投资额 (5) 图表6:2016年以来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逐渐回升 (5) 图表7:国家电网投资2017年筑底回升 (5) 图表8:电力智能运维检测解决方案 (6) 图表9:智能技术在南网未来的应用场景路线图(南方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供图) (6) 图表10:输电设备巡检模式 (7) 图表11:变电站、配电站房机器巡检替代人工巡检的意义 (7) 图表12:2017年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约为9万元/年 (8) 图表13:电力智能巡检机器人行业产业链结构 (9) 图表14:从机器人供应商合同取得方式看,以公开招标与邀请招标为主 (9) 图表15:2016年国网室外机器人集中招标中标数量分布 (10) 图表16:2016年国网室外机器人集中招标中标金额分布 (10) 图表17:变电站室外巡检机器人的性能对比 (10) 图表18:国网公司近几年对巡检机器人招投标情况 (11) 图表19:公司“智能化产品+智能化服务”业务架构 (12) 图表20:2014-2018H1亿嘉和营业收入与增速 (12) 图表21:2014-2018H1亿嘉和扣非净利润与增速 (12) 图表22:2014-2018H1亿嘉和毛利率与净利率变化趋势 (13) 图表23:2014-2018H1亿嘉和三项费用率变化趋势 (13) 图表24:2017年亿嘉和智能巡检机器人销售情况 (13)

电力专业调研报告

电力专业调研报告

热能动力及发变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调研报告 为了更好地搞好热能动力及发变电专业的教学,拓宽招生、就业渠道,及时发现我专业在办学思路、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学生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我专业教师进行了专业调研和实习生、毕业生调查。经过走访企业和实习生、毕业生进行电话、电子邮件联系,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我们经过分析实习生、毕业生调查所得的信息,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进行了多次教研、讨论,作了相应的调整。于-期间,在校领导、教务处带领下,我们去呼伦贝尔市所属的电力企业进行了调研,得到了很多启发。 热能动力及发变电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1、专业人才需求的社会背景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力的需求增长迅速。面对新形势、新科技和新任务,发展电力类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建设和生产一线的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电力发展的当务之际。随着电力负荷的增长和大型水、火电源的开发,当前需要大批有技能、高素质的电力一线工作人员。电力是发展生产和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电力的应用在不断深化和发展,电力行业的高速发展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当前国际国内水平而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电力的需求将不断

增长,发电企业和供电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呈上升态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电力工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近几年来,各企业不断引进国外先进设备、自动生产线,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需求越来越多,特别是电力紧张,大量的电站投产,更需要大批电力应用型人才,且需求人才的层次也越来越高,这种局势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产业化先头部队的职业技术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以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的变化为导向,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因此,电力行业急需大批掌握电力生产和供用电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本专业正是培养这种既有实践技能又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本专业作为我校的精品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施一流,实习实训基地配套设施完善,特别是近年来又从社会上招聘了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充实到教师队伍当中,大大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及综合动手能力的培训。该专业技术先进,紧密结合社会要求和科学技术创新,适应性强,实用性好,做到与现代电力企业发展同步。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容量大,前景广阔,工作环境好,多年来一直被人才市场列为最受欢迎的专业之一。 (一)调查情况 1、调查对象:热能动力专业、发变电专业实习生及毕业生。 2、调查内容 调查毕业生的敬业精神、协作精神、业务能力、专业知识、

安防产品在电力行业的应用

安防产品在电力行业的应用 1.0现状分析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对电力能源的需求持续增长。近年以来,为满足对电力日益增长的迫切需求,国家大力加强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众多电力基础设施的建成,给电力行业的安防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两家公司的输电范围包含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覆盖95%以上的国土面积,2010年售电量约33亿千瓦时,营业收入约18827亿元,并以每年超过16%的速度发展。我国电力行业总体朝着绿色、智能、节能环保的趋势发展。 1.1 电力安防需求分析 针对电力行业本身的需求和特点,对安防系统和产品有以几方面的主要需求: ●新产品:开发出集成度高的工作站产品,一台主控设备可同时实现对视频、动力环境、 报警信息、门禁信息等的集中采集与处理。 ●新技术:随着3G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各行各业均对3G技术进行了较多的应用,较容 易的实现了网络功能,解决了网络应用难题。很多偏远的电力基站、变电站、电力铁塔均无网络,对其实施安防监控遇到了网络难题,重新布网,费用极高,所以采用3G网络传输,促进行了电力行业的安防应用发展。 ●高清技术:在监控网络化大潮的推动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高清监控技术获得了重大突 破,并进入到重大安保项目的实际应用中,随着电力监控需求及电力网络带宽的不断拓宽,高清监控系统,将加速促进电力监控系统与安防其它子系统的无缝整合,再进一步促进安防系统与行业业务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这也为高清视频监控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智能行为分析技术:视频智能行为分析技术的应用,可做到事前预警,事中处理,事后 取证,同时也提高了视频检测的功能,如烟火检测,周界入侵检测,物品搬移检测,遗弃物检测,非法停留检测,徘徊人员检测,检测到目标自动跟踪和报警,做到了人性化、智能化监控。这些应用在电力行业、无人值守应用中在不断发展。 ●新方向:电力监控的是向着前端图像监视系统、环境监测系统、防盗系统、消防系统、 报警系统一体化的高度集成化方向发展,从而提高无人或少人值守,提高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性及便利性,这是一个综合监控的发展。为了加强对重变电站及无人值守变电站在安全生产、防盗保安、火警监控等方面的综合管理水平,实现创一流的目标,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正在考虑建设集中式远程图像监控系统,这促使了电力综合监控的网络化发展。以IP数字视频方式,能够对各变电站/所的有关数据、环境参量、图像进行监控和监视,实时、直接地了解和掌握各个变电站/所的情况,并及时对发生的情况做出反应,适应电力行业需要。 电力行业是安防系统中一直走在前列,需求与功能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与提高。集成化、数字化、高清化、智能化的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将是其发展的方向,使电力行业安全防范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1.2 目标市场分析

北京电力公司3G单兵巡检系统

【捷思锐】北京电力公司3G单兵巡检系统 一、项目背景 电力线路及设备由于长期暴露在大自然之中,不仅承受正常机械载荷和电力负荷的作用,而且还经受污秽、雷击、强风、洪水、滑坡、沉陷、地震和鸟害等外力侵害。多种因素将会促使线路上各元件老化、疲劳、氧化和腐蚀,如不及时发现和消除,就可能会发展成为各种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构成威胁。 众所周知电力巡检的重要性,可是由于缺乏科学的监督、管理手段,所以对电力巡检工作的考核存在一定困难。 为了切实解决电力设备巡检中的实际难题,经过充分调研、分析、论证,结合山区特点,我们引入“智能巡检系统”,并与电力行业规范化巡检相结合,系统规划,先试点建设,成熟后逐步推广的建设策略,成功解决了设备巡检质量监督的难题,并与电网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有机结合,消除了孤岛作业,提高了电力设备巡检和运行管理水平。 智能巡检系统是利用移动手持终端(如PDA)定制巡检业务,通过视频回传以及定位功能,实现到位监督,从而指导巡检人员执行标准和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对巡检结果和设备缺陷进行统计分析的专业管理系统。 二、需求分析 为了保证线路和设备巡检的顺利进行,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改革传统落后巡检方式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何监督巡检人员巡检路线的到位情况和工作状态以及巡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已经成为电网管理者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次系统主要满足以下需求: 1、确保值班人员巡视到位,强制填写缺陷记录:有效的强化了现场操作(有效防止巡视人 员不到位的弊端),提高现场巡检工作质量; 2、智能终端可将现场的情况及设备信息实时回传给巡检中心,中心人员可通过调度台查看 每一个巡检人员的位置以及现场的情况,并和巡检人员语音沟通情况; 3、巡检人员通过PDA回传的视频可以进行录制,并且工作人员可检索录制文件以及回放功 能。除录制视频功能外,还可对所有工作人员的语音通话进行录音功能。

电力行业分析报告

电力行业分析报告 营销部电力行业办公室 二〇〇九年九月

目录第一章我国电力行业现状分析 一、电力行业概况 二、我国电力行业走势分析 三、我国电力行业的现状分析 四、我国电力行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第二章我国电力行业钢材产品市场需求分析 一、电力行业市场需求现状概况 二、电力行业未来需求市场分析 三、我公司产品在该行业所处的优劣势(SWOT)分析第三章我公司产品的定位与营销策略 一、产品定位及分年度营销目标(2009~2015年) 二、选择目标市场、目标客户以及开发数量 三、制定市场营销策略(4P) 四、营销策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五、四季度工作计划 附表 我国年产1万吨以上铁塔厂

第一章我国电力行业现状分析 一、电力行业概况 1、电力行业定义 国家电监会(SERC)将电力系统划分为发电、输电、供电和用电四个环节,电力行业的感念覆盖了其中前三项。国家统计局将电力行业编目于电力与热力的生产和供应大类下,分为电力生产和电力供应两部分。国家统计局的电力生产与电监会发电部分相对应,电力供应与电监会的输电和供电两项相对应。 更为具体的说,电力行业就是把各种类型的一次能源通过对应的各种发电设备转换成电能,并且把电能输送到最终用户处,想最终用户提供不同电压等级和不同可靠性要求的电能及其他电力辅助服务的一个基础性的工业行业。 2、与电力行业相关的行业协会情况 (1)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简称中电联)是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电力行业企事业单位的联合组织,非盈利的社会经济团体。自成立至今,历经四届理事会。目前业务主管是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 中电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即:接受政府委托,为政府和社会服务;根据行规行约,实行行业管理,为全电力行业服务;按照会员要求,开展咨询服务。目前,中电联有团体会员1440家,设11个专业分会和9个专业委员会,受国资委等部门委托,代管6个全国性专业协会,全国30家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协会是中电联的理事单位。基本形成了功能齐全、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规范有序、覆盖全行业的服务网络。 中电联成立以来,在政府电力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和各会员单位的支持下,依据电

视频分析在电力行业的应用

视频分析在电力行业的应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对电力能源的需求持续增长。近年以来,为满足对电力日益增长的迫切需求,国家大力加强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众多电力基础设施的建成,给电力行业的安防带来了重大的挑战。 目前,电力系统由发电设施、高压输电线路、高压变电站、低压配变电站和民用低压电网组成。 高压输电线路采用高空架空走线,且导线内为十万伏以上的高压电,偷盗者一般不会对此下手;低压变电站多建在居民小区、商业设施、工厂企业等用电单位附近,因为设备体积较小,一般采用全封闭式管理;而民用低压电网由于范围大、情况复杂,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还是以人防为主。因此,电力行业的周界安防系统主要应用于发电厂和高压变电站。 变电站或发电厂的特殊周界入侵需求 发电厂出于能源来源和占地面积等考虑,多建造在远离城市的地区。而另一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压变电站,由于占地面积大、容易造成居民对高压的恐慌等原因,不会像低压变电站那样建造在人口稠密的住宅小区、商业设施等区域的附近,而是选址在城市郊区、农村空地或荒地等人员活动较少的区域。 发电厂和高压变电站的安防要求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安防工作具有如下特点:设备众多且价值不菲,容易为盗窃者所垂涎。有关人士曾做过保守估计,我国每年因电力设备被偷盗和破坏而造成的直接物损就达数十几亿元人民币,而因设备被盗导致供电中断造成的间接损失则难以估量;发电厂和高压变电站占地面积大、周界范围长,同时要求安防人员必须快速到达入侵地点,并即时掌握报警区域的实时情况;某些设施采取了无人职守模式,这对周界安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区域内可躲藏的地点众多,犯罪分子一旦入侵,安防人员的排查工作将异常艰难;犯罪分子入侵后一旦发生事故,将对公私财产和人民的正常生活造成极其重大的危害;发电厂和高压变电站地处偏僻,多有飞禽和小动物出没,落叶也可能进入周界警戒区域。

电力行业市场分析调研报告

目 录 上篇:行业分析提要 .................................. 1 I 行业进入/退出定性趋势预测 ........................ 1 II 行业进入/退出指标分析 (3) 一、行业平均利润率分析 ..................................... 3 二、行业规模分析 ........................................... 3 三、行业集中度分析 ......................................... 4 四、行业效率分析 ........................................... 5 五、盈利能力分析 ........................................... 5 六、营运能力分析 ........................................... 6 七、偿债能力分析 ........................................... 6 八、发展能力分析 ........................................... 7 九、成本结构分析 ........................................... 8 十、贷款建议 . (11) III 行业风险揭示、政策分析及负面信息 (13) 一、风险揭示 .............................................. 13 二、政策分析 .............................................. 13 三、负面信息 . (15) IV 行业动态跟踪分析评价 (19) 一、行业运行情况 (19) 电力行业分析报告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内容与方式

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内容与方式 发表时间:2017-10-23T17:27:58.150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6期作者:李俐欣[导读] 摘要:电力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直接影响到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同时,能够节约资源,降低维修成本,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对电力变电设备检修的基本内容,方式,维修方法和保障体系,实施要领等问题进行阐述。(国网伊春供电公司黑龙江伊春 153000)摘要:电力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直接影响到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同时,能够节约资源,降低维修成本,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对电力变电设备检修的基本内容,方式,维修方法和保障体系,实施要领等问题进行阐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系统的稳定经济运行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计划停电检修已不能满足电力发展的要求,即用最低的成本,建设具有足够可靠水平的输送电能的电力网络。电气设备的状态检修势在必行。 一、状态检修的基本概念与优势 (一)电气设备状态检修的基本概念 电气设备检修技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事故检修、定期检修和状态检修。状态检修,也称作预知检修或主动检修,是根据在线技术提供的设备绝缘和性能状况,确定设备的大、小修,应修必修,修必修好。这种检修不仅减少设备不必要的检修工作量,做到有目的的检修,提高了检修质量和效果。(二)状态检修和传统的检修体制相比具有以下优势:(1)节省大量人力物力;(2)延长变压器的使用寿命;(3)增加输变电的可靠性;(4)降低检修成本和检修难度;(5)减少检修风险。 二、电力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方案内容(一)对电力变电设备的状态检修的营理模式进行深化,基手标准化作业,对电力变电设备状态检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二电力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前严格遵循《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在全部完成了准备工作之后。才能进行作业。对检修的全程进行动态管理。当完成检修作业以后。对现场进行清理。实现标准化的管理,从而确保电网设备运行的豫定安全,进行设备备检修的过程中.基于变电站电网运 行的实际。对整改的方方案进行制定,实现了基于事故隐患的排查: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二)实现运维一体化。电力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运维。一体化实现资源整合,使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一方面对原有的变电设备检修、运行职能进行合并,提高检修效率:另外一方面,实现员工责任的一体化,实现运行、检修统筹兼顾,避免工作的重复进行的问题。(三)进行精细化管理。对于新建的电力工程,加强质量管理,构建工作质量责任制,各个部门.相关人员对相应的电力工程负责。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对质量的监督检查,通过定期及不定期的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提出整改措施,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整改。分解细化质量管理的目标,实施质量奖惩制度。提高人们的责任意识。 三、现行优化的检修方式 从广义上讲。状态检测方法由三方面组成:定期检查和试验、巡视检查和试验和在线检测。(一)定期检查和试验电力设备定检是一种必要的手段.关键是检查项目的确定,这如一台汽车行驶一事实上公里需要维修保养一样,可以说,定期检查为保养所必须,而且在定期检查中发现的隐患不是致命问题隐患可能留在设备内部,但随着运行时间加长可能发展为致命问题,所以定检中发现的轻微隐患没有处理的应该在巡视检查或安装。(二)巡视检查法 电力设备巡视检查是在每天进行的外观表象的巡视检查,这可以看出电力设备异常的体外表,若定期检查中发现设备具有某些方面有缺陷就需要加强巡视检查。这如同一个人在每年体检中发现某项指标不好就需要缩短时间加强体检或异常加重就应该医治一样。(三)在线监测法 在线监测是时时跟踪设备状态的一种方法.是一种针对性的监测。如人得了心脏病后需要带“黑盒”一样,无病带“黑盒”并无益处,甚至是负担,可能需要对监测装置本身进行维护,从而增加了工作量和费用,所以说在线监测与巡视检查和定期检查配合使用是科学的和经济的,同时也是科技水平最可行的状态监测方法。 四、状态维修方法的保障体系 (一)管理保障体系 (1)增加主动维修意识,把住设备初始状态关设备的初始状态直接影响着设备的运行及使用寿命,因此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2)完善设备订货合同中的有关可靠性条款。在订购设备时.合同中必须写清设备的定量可靠性指标和可靠性水平,严格各类相关术语的定义,如设备的可用率值及平均寿命值在某一时间段内要达到多少,什么样的故障叫设备故障等。(二)在安装过程中,加强可靠性管理在设备的安装过程中,运行单位应严格监督,严把安装质量关,确保设备具备可靠的运行条件。(三)提高设备巡视和维修质量.抓好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管理在运行过程中,应加强设备的巡视,发现异常和缺陷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五、状态检修的实施思路 状态检修的实施可以简单概括为检测、分析和诊断、预测、检修决策、检修实施、检修评价。状态检修的实施是通过评估了解自己的现状,确定工作目标;采用可靠性为中心(RCM)的分析方法来确定各种设备所应选用的检修方式;根据需要合理配置诊断系统,对设备进行监测;建立运行维修工作站(O&M工作站),与诊断系统相连接,获取各种操作、运行数据.综合分析设备状态.提出检修建议:通过计算机维修管理系统(CMMS)进行处理,根据设备的状态和生产需要,作出检修决策,合理安排检修工作,同时建立一套机制,对检修结果进行评价.不断改进和完善检修及管理方法。 三、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应引起关注的问题

电力行业研究报告

电力行业研究报告 电力行业研究报告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优先发展重点。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和基础产业,电力行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作用。 电力市场包括发电市场.输电市场.配电市场和售电市场。发电市场是指将水力.风力.燃料等其他能源转化为电能并将电能向电网销售的市场。输电市场是指将发电市场的电能通过220千伏及以上电力网输送到负荷中心,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配电市场是将输电的电能通过110千伏及以下电力网配送到电力用户,并提供有关服务的市场。售电市场是指电力销售和服务市场。由于输电市场和配电市场联系相对紧密,我国将输电市场.配电市场两个细分市场合并为一个输配电市场,这有利于电网的生产调度和运行。 一.我国电力行业发展概况电力行业属于国家的垄断性行业,具有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经营业绩较为稳定的特点,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技术.资金和通讯等方面具有特殊优势。 (一)电力行业现状1.生产能力持续增长,消除了电力“瓶颈”的制约。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需求的增长,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迅猛领先于国民经济其它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自1988

年以来,我国连续10年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kW。1987年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亿kW。截止到98年底,我国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已分别达到277.29GW与1157.70TW.h,居世界前列。 2.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电力工业体系,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 高。 电力工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稳步提高,除30万.35万.50万 及60万kW火电机组外,70万kW火电机组及90万kW超临界机组正在建设之中,火电单机容量较高的大机组占火电总装机容量的 比例不断提高。火电机组安全运行水平呈逐年上升之势,体现在 机组等效可用系数逐年增长,非计划停用次数及电厂供电煤耗则 相应减少。电力工业在输电线路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全 国电网已经基本上形成500kV和330kV的骨干网架,大电网已基 本覆盖全部城市和大部分农村,以三峡为中心的全国联网工程开 始启动,我国电网进入了远距离.超高压.跨大地区输电的新阶 段。 3.电力体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通过实行集资办电和利用外资政策,发电环节基本形成了多 元化的投资格局;电力企业加强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 业制度的工作稳步推进;电力工业政企分开.农电体制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试点三项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 改革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4.电力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

电力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研究10

电力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研究 摘要:在我国的电力电气工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需要优化的地方,我们的电力 工作人员需要对电力电气设备状态进行定期的检修,以保证其设备的正常运行, 当然,我们还需要对检修技术不断的研究探索。所以,针对有关我国电力电气设 备状态检修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电力;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技术 1 电力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概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资源对社会发展越来越重要,由于电网系统建设 规模的增大,电力电气设备故障也越来越多,对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很大的 影响,从而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电力电气设备状态检修能有效地解决 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保证电气设备安全、稳定地运行,对电力企业 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电力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时,要遵守“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检修原则,根据设备运行的实际状况,认真分析可能对设备稳定运行造成风险的各种因素,制定符合电气设备实际情况的检修计划,最后合理地安排 电力电气设备状态检修计划和内容,确保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顺利进行。 2 电力电气设备状态检修的技术要求 2.1状态监测 设备状态监测技术是根据设备诊断的目的,针对设备故障模式,选用适当方 法和装置来检查测量设备的状态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抑制各种干扰信息,提取能反映设备状态特征的信息的一项信息检测处理技术。电气设备状态监 测的目的是通过测量在运设备的健康状况,识别其现有的和即将出现的缺陷,分析、预测检修的时间,以有效地减少设备损坏。由于在运行电压下测量的特征量 比预防性试验所加电压下的离线试验同一特征参数正确度高,更能真实地反映设 备运行的实时状态,状态监测在电力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电力系统状态监测 的对象主要是电厂以及电力系统的重要电气设备,如变压器、发电机、电缆、断 路器以及其他电气机械等一般地说,电气设备状态监测可分为3个基本步骤:(1)数据采集;(2)数据分析及特征提取;(3)状态评估或故障诊断及分类。 2.2电气设备状态预测技术 状态预测对于状态检修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决定了检修的方式和方法,在检 修过程中属于一项基础性的技术。每一种电气特备都有其特殊性,并不是每一种 预测方式都是通用的,我们要根据设备的不同之处来选择不同的预测方法,达到 最佳的预测效果。预测中比较常用的预测方法有人工神经网络法、灰色预测法、 模糊预测法、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法等 2.3电气设备状态评估技术 电力电气设备的状态检修是在状态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对电力电气设 备的发展情况进行准备的评估及预测才能使设备的可用度得到提升,可以这样说 评估设备是设备状态维修开展的基础。状态评估中的各种方法构成状态评估体系。状态评估体系中最为常用的是专家系统。该系统应具有设备状态评估、故障诊断、检修决策、制定检修计划、自学习和生产管理系统中检修信息发布功能,为电气 设备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供可靠的技术和管理保障。运行中的电力设备状态 变化有量变和质变两个过程。正常的设备是处于量变的过程中。为了促使运行中

CA认证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

CA认证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 唐志红 (北京天威诚信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摘要:我国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解决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尤为重要,电力行业信息安全关系到国民生产的安全。本文对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安全需求进行分析,将CA认证技术应用到电力行业,为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法律保障的应用安全解决方案。 关键词:信息安全认证中心数字证书数字签名 1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经历三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期,计算机主体是国产DJ5系列小型机,主要应用科学计算和工程运算上; 20世纪80年代中到90年代初期,计算机系统在电力行业业务领域得到应用,如电网调度自动化、发电厂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力负荷控制预测、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电力仿真系统等。同时企业开始注意开发建设管理信息的单项应用系统; 20世纪90年代中到21世纪初,开始有计划地开发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应用由操作向管理层延伸,从单机、单项目向网络化、整体化、综合性应用发展。 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应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2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安全需求 由于互联网的广泛性、开放性和匿名性,使得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存在诸多信息安全隐患,如下图所示,包括:如何确认彼此的身份?如何保证信息通过互联网传递时不被窃听,不导致信息泄漏?如何保证信息通过互联网传递时不被篡改,使信息完整传输?如何让不能抵赖自己发送的信息,有怎样的证据?等等。这些都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随着电力行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逐步渗入到电力行业的各个领域,不再是单一的、独自的运行个体,需要进行大量的内部交流,和更多同行及外部之间的交流;同时不单单是行业生产方的应用,随着网络浪潮的迅猛普及,电力行业的流通和交易也越来越多的涉及到网络化建设。包括:发电厂自身的网络安全应用需求、配电过程中的安全应用需求以及电力交易过程中的安全应用需求。 而且,由于电力行业本身的特殊性,使得电力公司比其它行业有着更多的和政府机关的联系,如申报审批、网上信息监管、各种电力信息的统计和审核等等。这些信息都在不同程度上关系到电力行业的正常运转和统筹安排,如果这些信息一旦失真或被内部人员、不怀好意人士、黑客和间谍窃取将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采取强有力的安全措施来保障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将变得尤为重要。 3CA认证技术是保障信息安全的最佳解决方案 目前,针对基于互联网应用的信息安全问题,具有一种最佳的解决方案——CA认证技术。CA是Certification Authority的缩写,叫做认证中心或认证权威。作为权威的、可信赖的、公正的第三方机构,CA专门负责发放并管理所有参与网上业务实体所需的数字证书。它作为一个权威机构,对密钥进行有效地管理,颁发证书证明密钥的有效性,并将公开密钥同某一个实体联系在一起。 CA认证技术是基于PKI技术的实现。PKI是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的缩写,从字面上理解,PKI就是利用公钥理论和技术为网络建立提供安全服务的在线基础设施。通常,一个

电力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的研究 刘冰

电力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的研究刘冰 发表时间:2019-10-16T17:14:05.843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1期作者:刘冰[导读] 摘要:如今,电成为人们日程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天津国电津能热电有限公司天津市 300000)摘要:如今,电成为人们日程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电力使用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力设备使用越来越频繁,导致电力设备出现超负荷的状态,使某些电力设备的使用出现异常。电力设备使用时短路、漏电等因素都会导致电力设备使用故障或者设备直接被烧毁,从而造成安全事故。文章针对电力电气状态检修技术进行分析,并对该技术的改革和创新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电力电气;设备;状态检修 一、引言 为了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电量使用的情况,并且能让电网更加安全稳定地运行,就要对电力电气设备进行检修。在进行检修时要结合相关的实际情况,顺应时代的发展,对电力电气设备的状态进行检修。 二、状态检修概念 状态检修ConditionBasedMaintenance(CBM),是指根据先进的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判断设备的异常,预知设备的故障,并根据预知的故障信息合理安排检修项目和周期的检修方式,即根据设备的健康状态来安排检修计划,实施设备检修。在电力设备运行过程中,一般会有固定的周期,几年进行一次检修,状态检测与其不同,能够有效的扫除安全隐患,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检测的主要内容有变电站现场元件、通信通道等。 2 电气设备状态检修重要性 电气设备都属于比较精密的仪器,其使用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因此在维护与检修的过程中也要科学的进行,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状态检修,能够提高电力的稳定性。电气设备检修需要先进行规划,在传统的电力企业中,会定期对设备进行整体维修,对于部分设备而言,频繁的维修没有意义,这样只会增加电力企业的维修成本,因此对电气设备进行状态检修,能够检测出状态异常的设备,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维修,降低了电力企业的检修成本,也使电力电气设备的运行保持了连续性。 电力状态检修是以当前的电力设备状态与正常的参数进行对比,通过差异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判断,通过状态检修,能够将电力设备运行的异常及时发现,在设备尚未出现明显故障前进行及时的维修,使维修具有针对性,能够有效的提高维修效率,并且降低维修的成本。传统的设备定期检修,需要先停止设备的应用,停电进行检修,电力电气设备检修不需要停电,能够提高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流程 电力设备检修需要有一定的检修流程,一般先核对电力设备参数,在对电力设备进行故障进行诊断,最后对电力设备的状态进行检修。 3.1电力设备参数整理 电力设备在生产的过程中会有固定的参数信息,生产厂家也会将参数信息编制到说明书中,在电力设备在工厂等地进行安装使,需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安装,电力企业应该对电力设备的说明书、生产厂家的信息等数据进行收集。电力设备的初始参数就是其最佳的运行状态参数,电力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只有维持参数才能够正常运行,因此在对电力设备进行检修时,应该先对电力设备的各项参数进行对比,防止参数的偏差,在对比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参数偏差,就能够说明设备存在问题,可以对其进行下一步的故障诊断操作。 3.2电力设备故障诊断 当电力设备出现故障时,就需要及时对故障进行诊断,诊断故障时,需要对其参数进行测量,然后针对异常现象进行诊断。在对电力设备状态进行检修时,简单的评价设备好或者不好是不全面的,也无法达到检修的效果,应该对每一项参数均进行评价,做到全面的诊断,才能够确保设备的状态处于正常使用的状态。 3.3电力设备状态检修 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是检修的最后一个步骤,需要根据电力设备的参数对比数据来确定设备检修的必要性,如果状态存在异常就需要对设备进行维修,在状态检修的过程中应该对维修费用等进行预算,通过计算对维修的成本进行控制,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使电力设备能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四、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研究 4.1采用检修新技术 在电力设备状态检修过程中,应该本着需要维修的设备必须维修,维修的设备必须修好的原则开展工作。在状态检修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尽量与传统的系统相融合,通过检修技术,提高电力运行系统的现代化水平。时代的发展,科技在进步,电力企业检修技术需要紧跟时代的步法,采用新型电力检修技术,才能够适应现代化的社会。目前电力企业中常见的状态检修技术主要有状态检测技术、状态预测技术以及状态评估技术三种。首先根据参数对其状态进行检修,然后针对不同设备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预测,比如时间序列法、人工神经网络法等,最后根据检修的结果对设备状态进行评估,为状态检修的过程提供可靠的状态报告。 4.2变电站中的应用 变电站在电力企业是基础的电力设施,能够负责其电力的运输传输等工作,在传统的变电站检修中,往往采用继电保护装置,当继电保护装置检测到变电站工作异常时,需要由工作人员去现场进行故障的检修与维修,整体检修的效率比较低。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电力状态检修与自动化技术相结合,使电气检修的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通过电气状态检修,能够对变电站进行远程控制,电力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查看变电站运行的参数信息,并且对相关地区电力使用数据进行收集与统计,通过电脑终端就能够发现变电站的异常,根据以往的数据信息能够分析可能的故障,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检修,有效的提高了检修效率,并且使变电站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电力系统整体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当一个设备元件出现故障后,就会导致其他电气设备出现连带故障,因此对隔离开关进行状态检修十分必要,隔离开关会因为温度过高等情况出现故障,因此在对其进行状态检修时,可以检测其表面温度,如果出现温度异常就对其进行维修,将故障在第一时间进行排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