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义句一导入

歧义句一导入
歧义句一导入

一导入

1、做脑筋急转弯题有个字千百年来都读错,请问是什么字?(“错”)

2、猜字谜“李”字去了木是什么字?(“子”“一”)

一个词、短语、句子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是语言的多义现象,运用得当能增添语言的趣味性。如:唐时汪伦想邀请诗人李白到自己居住的地方游玩,于是寄了一封信给李白,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喜欢游山玩水和饮酒的李白,听汪伦说那里有遍地桃花,又有万多家酒店,十分向往,于是欣然赴约。谁知到达之后却看不到桃花,也见不到一万多家酒店。你说这是为什么?(原来酒店老板姓万,桃花潭方圆十里)

但大多数情况语言的多义会给读者或听者造成理解上的偏差,甚至是误解,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歧义,这不符合语言表达“简明”的要求。

先看报刊上的几个标题

A、四个三峡历史之谜被破解?(《文摘周报》)

B、京城工地打工人(《中国青年报》)

C、销售女强人(《湖南日报》)

D、高考语文试题中的病句分析(《语文月刊》)

二、考点:歧义属于“辨析并修改病句”中“表意不明”一项的重要内容

三、考查内容:

1、判断有无歧义(客观题)

2、运用一定的方法消除歧义(主观题、作文)

两者都以明白歧义产生的原因为关键

四、产生之因

一)读音、轻重、停顿不确定引起歧义

1、这个人好说话。(“好”读上声,是“易于、便于”之意;读去声,是“爱好、喜欢”之意)

2、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人民币)。(“还”hái是“仍旧”之意,huán是“归还”之意)

3、他俩真是一对难兄难弟。(“难”读nán指两兄弟或泛指两人同样低劣。Eg:他俩一个不求上进,一个得过且过,真是一对难兄难弟。读nàn指彼此曾共患难的人,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处境的人。)

4、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太少了)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真不少)(89年高考题)

5、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是我呀!)(89年高考题)

6(这份报告)我写/不好。(不赞成自己写)(这份报告)我/写不好。(没有把握)

7、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两人都得说)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一个说)

8、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2004年全国卷一)

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9、这种食物中含有治癌物质(致癌?)

10、产品全部合格(全不?)

二)多义词引起歧义

11、这真是好球。(即可指球的质量优良耐用,又可指精彩的进球)(名词多义)

12、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即可理解为“回忆”,又可理解为“希望、打算”)

13、他倒了一杯水。(“倒”可指“泼掉”,也可指“斟上”)

14、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可指“行走”,也可指“离开”)

15、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可指“瞧不起”,也可指“无条件看”)(以上为动词多义)

16、船已启程,二日即到。(可指“两天”,也可指“二号”)

17、校门口,一边站着一个学生。(可指“这一边”,也可指“每一边”)(数量词多义)

18、他的笑话说不完。(可指“他讲的笑话”,也可指“有关他的笑话”)(短语多义)

三)兼类词构成歧义

19、我要炒肉丝。(形容词或动词)

20、饭不热了。(动词,即不用热饭了,凉的也可以吃;形容词,饭凉了)

21、他原来住这里。(名词,即他以前曾住在这里;副词,即没想到他就住在这个地方)

22、县里通知,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形容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大;动词,表往前走之意,只能在15日这天去县里。)

23、楼下有辆自行车没锁。(动词或名词)

四)结构不明产生歧义

24、新的国家的领导人(形容词管辖范围不确定)

25、围剿土匪的部队(动词管辖范围不确定)

26、两个朋友送的小花瓶。(数量词管辖范围不确定)

27、教师节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2004年全国卷四)(副词管辖范围不确定)

28、哥哥和弟弟的朋友。(连词管辖范围不确定)

29、对他的帮助(介词管辖范围不确定)

30、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1996年高考题)

31、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2003年高考题)

32、我们要学习文件。(结构相同但关系不同)

五)关系不明引起歧义

33、我弟弟得了阑尾炎,开刀的是他父亲。

开刀的是他父亲,他得请假去照料。(1989年高考题)

34、这是名模孙燕摄于2002年11月的照片。(2004年高考题)

35、那些人连我都看不起。

36、她的花棉袄罩着红上衣。

37、天色渐晚,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六)指代不明引起歧义

38、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2004年高考题全国卷一)

39、当他把证书发给小张时,他对他笑了笑。(他对小张笑,还是小张对他笑?)

40、李明告诉张伟,他爸爸出差了。(谁的爸爸?)

七)省略不当引起歧义

41、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1992年三南题)(谁来到这里?孩子们,还是李大伯?)

42、他只有一个儿子,在医院工作。(1992年三南题)(谁在医院工作?他,还是儿子?)

43、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提包。(谁提包?张原,还是老人?)

44、买车、船、飞机、饭票在服务台。

八)语序不当引起歧义

45、两个中学的老师

46、昨天,这位原河海大学工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顾宏玉已办好一切手续,正式就任琼花集团总经理。

47、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2004年全国卷一)

九)误用标点引起歧义

48、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五、消除歧义的方法

1、补充语境法如5、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是我呀!)

2、更换词语法如45、两个中学的老师可改为:两所中学的老师或两位中学的老师

3、调整语序法如45-47题

4、增删词语法如2、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人民币)。可改为:他已还欠款1000元(人民币)。或他还欠1000元(人民币)。

5、补全省略法如41-44题

6、改变结构法如25、围剿土匪的部队可改为土匪的部队被围剿或部队围剿土匪

7、明确指代法如38-40题

8、增加标点法如8、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如48、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六、练习

1、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老王看到我们非常惊讶,连忙把分别后的情况告诉我们,还热情地拉我们上他家去。

B.走进新建的师范学院的实验大楼,我感到很受鼓舞,很想上这儿来学习。

C.全球化经营已成为当今大公司的发展战略,而企业兼并则是它们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的重要手段。

D.他的父母是中学教员,他妈妈就在其母校任教,这次作为校方代表,千里迢迢也赶到北京来了。

2、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如此浩大、迅速的城建规模,是广州建国以来从没有出现过的。

B.国务院有关官员最近强调,要在分配体制上实现突破,逐步使按知识分配成为按劳分配的重要内容。

C.我一定说服妈妈和你一同去,这样你在路上就有个伴儿了。

D.建国前30年最大的失误是没有搞计划生育,任何错误都可以补救和纠正,人一下子多出好几亿,谁有本事予以“纠正”呢?

3、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目前,在我市实行教师聘任制是有条件的。

B.这批种子保管没问题,我们的工作是一流的。

C.我看谁也不能否认,这出戏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D.医学家普遍认为,一个人如果不适当地增加饮水,就会影响机体的正常含水量。

4、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痛打落水狗”是鲁迅先生向革命人民发出的彻底消灭敌人的战斗号召。

B.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对论文的观点加以修改,影响了论文的水平。

C.“有偿新闻”当受到严肃批评,这是极其错误的。

D.主管领导同意占用耕地建房要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这个观点,最近报刊上提出了一些异议,我认为是正确的。

B.从云龙山北望,不远处有一个高耸的土山,那便是被项羽尊称为亚父的范增的墓。

C.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

D.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存入了两家银行。

答案

1、C (A是老王惊讶还是我们惊讶?B“新建的”是修饰“师范学院”还是“实验大楼”?D“其”指代不明,他?父?母?)

2、B (A广州怎么能建国?可调序为“建国以来广州”或改“建国”为“解放”。C 是我和你一同去还是妈妈和你一同去?D可以理解为解放以前的三十年,即“建国前∕30年”;也可以理解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即“建国∕前30年。)

3、C (A句的“有条件”是有歧义的。即可指我市已具备了有关的条件,也可能是指实行聘任制有一定的限制,不是无条件的。B句的“保管”有歧义,一是“保证”的意思,读的时候停顿在“种子”后面;一是保存管理的意思,读的时候停顿在“保管”后面。 D句“不适当地增加饮水”可作两种不同的理解:

一是针对饮水很少的人说的,读的时候停顿为“不/适当地增加饮水”;一是针对饮水过多的情况说的,如在运动后大出汗的情况下,读的时候停顿为“不适当地/增加饮水”。)

4、A (B句的“没有”管到哪里不明确,“对论文的观点加以修改”是导师的建议呢,还是他自作主张的呢?不明确。 C句的“这”指代不明,可以是指“有偿新闻”这种现象,也可以是指“…有偿新闻?当受到严肃批评”这件事。 D句有歧义。一种理解是主语是“主管领导”,“同意”是谓语,以下全是宾语。一种理解是“主管领导同意占用耕地建房”这件事作主语,以下的是谓语。按前一种理解,要处分的是“占用耕地建房”的人;按后一种理解,要处分的是“同意占用耕地建房”的主管领导。)

6、B ( A 我是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呢还是认为“异议”正确?C句时间交待不清。“在古代”这一时间状语修饰了整个句子;而“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只能是现代的事情。可改为“古代的这类音乐作品流传到现在,只有文字记载……”D可以理解为我一个人存钱,总经理和副总经理都不知道;也可以理解为我和副总经理两人存钱,总经理不知道。)

高三歧义句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明确歧义类型

2、掌握辨析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考点说明】:歧义,属于“辨析并修改病句”中“表意不明”一项的重要内容;歧义,又不符合“语言表达简明”这一要求。能力层级为D。

【激趣导入】:

①好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眼下没啥

从前有一富家公子,不学无术,吃喝嫖赌,无恶不做。到了当婚的年龄,媒婆踏破了门槛也没找到一个中意的。忽一天,媒婆又传书信,这位公子一看,心花怒放,上面写着:这家姑娘漂亮极了,人儿长的亭亭玉立,满头乌发;白净净的脸蛋,犹如满月;小巧玲珑的三寸金莲,恰到好处;人家就是穷点,没啥,人长得漂亮就行。一顶花轿把姑娘娶到家来,洞房花烛之夜,这位公子揭开红盖头一看,吓得差点气绝身亡。原来新娘子奇丑无比。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媒婆的书信存有歧义,这位公子误解了信的内容。

②合同欠条中的数字歧义:

据法制日报报道,李某与刘某原来合伙经营中巴车,去年3月散伙。经协商:刘某付给李某现金2.7万元,车归刘某单独经营。刘某当时付了现金1.2万元,余下1.5万元刘某出具了欠条。去年6月13日,刘某又付了部分现金给李某,刘某在原写的欠条上注明:“还欠款壹万叁仟元整。”

今年4月,李某将刘某告上了法庭,要求判令刘某归还欠款1.3万元。刘某在答辩时称,自己仅需再付欠款2000元,其余1.3万元已于去年6月13日付给李某了。

[学生阅读材料,作法官审判结果]

[教师投影明确] :

法院审理认为,刘某主张已归还欠款1.3万元的事实,应由刘某出具相关的证据来予以证实。欠条中的注是刘某亲笔所写,产生多种不同的意思,书写人就应承担最不利于己方的结果。据此法院判决

被告刘某应归还欠款1.3万元。

教师小结,转入本课话题:上面两个例子均是存有歧义才产生了误解和纠纷,所谓歧义语,就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的理解。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当然与我们有更直接的联系,因为在高考中也会有相关的题目来考查我们的辨析能力。

【高考回眸】:

1、"我们要学习文件"是有歧义的句子,接在它后面能消除歧义的一项是(B )

(1994年上海高考题)

A.请做好准备。

B.请把电视机关上。

C.小说不要带来。

D.请你告诉小王。

2、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C ) (1998年全国高考题)

A.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B.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C.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D.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3、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B ) (2003年全国高考题)

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

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实例归纳】:

下列各句是否有歧义,如果有试总结歧义类型,并探索消除"歧义"的方法。

1、我们三个人一组。

2、这苹果不大好吃。

3、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4、他哥哥姐姐的同学。

5、学校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

6、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1--6题:组合层次不同。读出停顿(1.2.3.4.6)/增改标点(2.4.6/1.3) /改换词语(5)/设置语境(3)/调整语序(5)等]

7、我们要进口彩电。 8、咬死了猎人的狗。

9、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10、围剿土匪的部队。

[7--10题: 结构关系不同。添加词语(7)/设置语境(7) /变换句式(8.9.10)等] 11、开刀的是他父亲。 12、他今天评了优秀教师。

13、一边站着一位同学,守卫着校门。

14、他知道这件事不要紧。

15、你为什么打他?

16、我有一个女儿,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得漂亮些。

[11--16题:语义不明。设置语境(11.14.15.)/添加词语(12.13.16)等]

17、我要炒肉丝。

18、我大弟弟三岁。

19、我营一连发起了三次进攻。

20、他原来住在这里。

21、县里通知张乡长15日前去报到。

[ 17--21题:词类不同。设置语境(17.20)/添加词语(18.)/变换句式(18.)/读出停顿(21)/改换词语(21)等]

22、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23、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24、贸易部已向华北东北调拨物资。

[22--24:词义多解。设置语境(22.23.24)/添加词语(22)等]

【巩固练习】:

1、下列句子中每个句子都不只表示一个意义的一组是()

A. a介绍马克思的一本权威著作。 b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c关心他的父亲。 d母亲看见他哭了。

B. a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b主要的演员和导演都来了。

c他爬过山没有? d他一定不会来了。

C a我几乎忘了这件事。 b我们需要领导。

c他在资料室看书。 d重视和发挥班委会的作用。

D. a我借了他一本书。 b张连和黄惠的朋友。

c看到你那年才六岁。 d王燕和大刚的弟弟已经确定了恋爱关系。

2、下列句子表达明确而没有不同理解的一项是()

A. 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B. 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材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C. 他的故事讲不完。

D. 郑红和妈妈来参加今天的家长座谈会了。

3、下面句子中不产生歧义的一句是()

A. 2加4乘6等于多少?

B. 丁老师正在照相。

C. 他二十岁参军,一次遇到两个敌人,他一枪摞倒一个,于是大家叫他“一枪准”。

D. 他无时无刻不想着给了他很多帮助的王老师。

4、、"……足球队正在比赛"的"足球队"前面有四个修饰语,这些修饰语排列的次序不当就会使句子产生歧义,下面四种排列中,哪一种不会产生歧义?()

a 两个

b 女子 c职业中学的 d刚刚组建起来的

A. a、c、d、b

B. a、d、c、b

C. c、d、a、b

D. d、c、a、b

5、下面的哪一种说法不会引起合同纠纷。

A. 2002年元月1日前按时交货。

B. 2002年元月1日前必须交货。

C. 2002年元月1日前全部交货。

D. 2002年元月1日前一定交货。

6、请按照括号中的提示,用"/"标出句中停顿的地方(每句只能有一处停顿)。

A. 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爸、妈着急)

B. 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妈妈着急)

C. 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弟弟着急)

7、变换下面句子的句式或句序,以消除歧义。

王老师已经通知了。

①、②、

8、加上朗读停顿,以消除歧义。

我做不好。

①、②、

9、根据表达的需要给下面的句子标示朗读重音和轻音。

他一早晨就写了三封信。

①、他一早晨就写了三封信。(写得少)

②、他一早晨就写了三封信。(写得多)

10、更换或增添词语,以消除歧义。

这些孩子实在没办法。

①、()这些孩子()实在没办法。

②、这些孩子实在没办法()。

11、在句前或句后括号内加上一些话,使原句的意思变得明确。

A (),演员要演好戏,()。

B (),演员要演好戏,()。

12、房产合同中的数字歧义纠纷:

(《解放日报》 2003年7月29日)崔某与某房产公司签定商品房预售合同,合同中约定“每户设有可视对讲用话机一只。如有违约,房产商补偿一倍的设备差价”。房产商交房时,崔某发现屋内只有对讲话机一部,而不是可视对讲用话机,两者之间的差价为1692元。为此,崔某向法院起诉,并依据合同约定要求房产公司补偿设备原价一倍的差价3384元。

如果你是法官,会给出什么样的审判结果?

【趣味练习】:

1、智力竞赛中,有这样一道题:有个字千百年来一直读错,这是什么字?

2、谜语:“李”字去了木是什么字?

3、给下面的句子断句,看能有几种意思:

(一)、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二)、此屋安能久居主人好不悲伤

4、给下面一句子加不同的标点符号,可以有八种意思,请试一试。

A、王排张龙游泳去你去不去

B、王排张龙游泳去你去不去

C、王排张龙游泳去你去不去

D、王排张龙游泳去你去不去

E、王排张龙游泳去你去不去

F、王排张龙游泳去你去不去

G、王排张龙游泳去你去不去H、王排张龙游泳去你去不去

推荐一种特殊的病句——歧义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语句歧义的产生原因、歧义句的类型。

2、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在语言表达中避免引起交际障碍。

一、导入:

名句背诵: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歧路亡羊:杨子的邻居把羊丢了,没有找着。杨子问:“为什么没找着?”邻人说:“岔路很多,岔路上又有岔路,不知道往那儿去了。”(见于《列子·说符》)

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而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二、岐义句举隅:

例句:我要炒肉丝。(炒肉丝:1、名词,菜名;2、动宾短语)

开刀的是他爸爸。(开刀的:1、病人;2、医生)

歧义句:(语言文字)两歧或多歧的意义,有两种或几种可能的解释的句子。

因用多义词结构关系不同、多层定语等原因造成词语有不同的理解,句意不明,这就是歧义现象。

1998年和2003年的全国高考试题中单独把此项拟定为一个题,以示重视。

祈使句:要求或者希望别人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事时用的句子。在书面上,句末用句号或感叹号。快速判断:

1、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王局长再三叮嘱几个学校的领导,一定要确保春游安全。

B、昨天夜里,北京和天津部分地区都下了雪。

C、王林告诉我,录取通知书上说让他9月10日前去医大报到。

D、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改正缺点、提高觉悟的有效办法。·答案:D

2、下面是各地报纸报道同一事件时所用的不同标题,其中容易造成误会的一项是:()

A、在长江大堤上严防死守的“铁军”

B、严防死守,确保长江大堤安全

C、长江大堤上,严防死守的日日夜夜

D、严防死守长江大堤答案:D

3、(2003·全国高考试题)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

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答案:选B。B句中“无一不是”为双重否定句,表意明确,无误。

分析:A句的语意不明是由“结构关系不同”造成的,即“禁止取缔”有两种语义关系:其中一种是动宾关系的意义,即“禁止做某事”;另一种是并列关系的意义,即“禁止和取缔”某事。

C句的语意不明是由“多义短语”造成的,即动补结构“看不上”的一种意思是“看不起”,另一种意思是“看不着(zháo)”。

D句的语意不明是由“成分指向不同”造成的,即肯定都是“警方表示愤慨”,但“愤慨”的对象,一种是“报案者”,一种是“围观者”;或者说“愤慨”的原因,一种是因为“报案人说了些不实的话”这件事情,另一种是因为“围观者坐视不管”这件事情。

高考试题中“表意不明”的题型列举:

1996年全国卷: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分析:歧义,缺少结构助词“的”,放在“揭发”之后)

1998年全国卷: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送给他。

(分析:“他”指代不明,有歧义)

1998年全国卷: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分析:“和”,词的兼类现象,导致歧义)

1998年全国卷: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分析:数量短语“几个”作定语位置不当,造成歧义)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P100考点分布表;P93 4题2007年天津卷;P94 13题2007年安徽卷;P96 7题2004年冀鲁豫皖卷;P96 9题2004年琼桂陕藏蒙卷;P97

24题2005年晋豫冀皖琼卷;P98 29题2005年天津卷;P99 39题2006年浙江卷。

三、病因会诊:(小组活动:分析病因,思考使句意明确的方法)

1、这本书是黄色的。

2、暑假期间,图书馆、微机室、实验室全部开放。

暑假期间,图书馆、微机室、实验室全不开放。

3、这个人好说话。

4、我们要学习文件。

有人说我是学术界的泰斗

5、采访这位先进工作者的是三个报社的记者。

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

6、小刚和小华的爸爸到学校里来了。

7、天色渐晚,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8、买飞机、车船、饭票在服务台。

9、收购站营业员因认真执行规定,对收购进来的有病猪肉,未按该站主任的意图,加盖“合格”肉图章,以致遭到迫害。

10、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我的进步很大,因为老师对自己都是严格要求的。

病因诊断:

1、由多义词引起的

这本书是黄色的。

(“黄”可以指颜色,也可以指色情)

2、由同音字引起的

暑假期间,图书馆、微机室、实验室全部开放。

暑假期间,图书馆、微机室、实验室全不开放。

(“期中”与“期终”;“赈灾”与“震灾”;“不肖”与“不孝”“中止”与“终止”

“致癌”与“治癌”这些词读音相同,书面表达无歧义,但听起来有歧义,

这类词不适宜于广播稿等文体)

3、由多音词引起的

这个人好说话。

(“好”可读hǎo,是“易于,便于”的意思;也可以读hào,指“喜欢,爱好”,书面表达有歧义。)4、由结构划分不同、停顿不同引起的

我们要学习文件。

(“学习文件”既可理解为动宾结构,也可理解为偏正式名词短语)

有人说我是学术界的泰斗

((1)有人说我是学术界的泰斗

(2)有人说我是学术界的泰斗

5、由层次划分不同引起的

采访这位先进工作者的是三个报社的记者。

(究竟是“三个记者”呢,还是“三个报社”?应改为“报社的三个记者”)

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

(究竟是“妹妹”心里着急,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还是“妈妈”心里着急?

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6、“和”字连接的前后部分界限不清引起的

小刚和小华的爸爸到学校里来了。

(可指小刚的爸爸和小华的爸爸两个人,也可指一个人,即小刚和小华共同的爸爸,还可指小华一个人的爸爸)

(可指老师和一部分学生,也可指一部分老师和一部分学生)

7、由语义不明引起的

天色渐晚,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修车的”可以指修理自行车的师傅,也可指坏了车子的人)

8、随便省略引起的

买飞机、车船、饭票在服务台。

(漏掉了两个“票”字造成歧义,应改为“飞机票、车船票”)

人造革皮包——人革皮包ⅹ

怀来轮胎厂——怀胎厂ⅹ

上海吊车厂——上吊厂ⅹ

9、标点不当引起的

收购站营业员因认真执行规定,对收购进来的有病猪肉,未按该站主任的意图,加盖“合格”肉图章,以致遭到迫害。

(这段话要表达的本意是:

营业员没有给病猪肉加盖“合格”肉图章,违背了站主任的意图,所以遭到迫害。

但因在“意图”后加了一个逗号,意思就变成了两种:(1)营业员给有病的猪肉加盖了“合格”肉图章,违背了站主任的意图,所以遭到迫害,意思恰好相反;

(2)营业员未给有病的猪肉加盖公章,违背了主任意图,故遭到迫害。)

10、指代不明引起的

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我的进步很大,因为老师对自己都是严格要求的。

(“自己”究竟是指“老师”还是指“我”不明,根据语境可将“自己”改为“我”)

自测练习:

一、请在下面每个句子中改动一个词,消除句子的歧义。

1、我们最近雇用了两个独联体成员国的服务员。

2、一般来说,姜楠在吃饭的时候是不用勺子的。

3、老人坐了下来,妈妈对小惠说:“快叫爷爷!”

分析: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用“修改法”分化语句歧义。

参考答案:1、可以把“个”改为“位”或“名”。本句是量词词义不明确产生了歧义:可理解为两个人是来自独联体的“两个成员国”,也可理解为“两个人”来自同一个独联体成员国。

2、可以把“饭”改为“米饭”或“食物”。本句是多义词造成的歧义:“饭”可以指煮熟的谷类食品,也可以特指大米饭。

3、可以把“叫”改为“称呼”或“找/招呼”。本句是多义词造成的歧义:“叫”可以表示称呼的意思,即“称呼他爷爷”;也可以表示招呼、召唤的意思,即“去把爷爷叫来”。

二、调整下面句子的语序,消除句子的歧义。

1、我有很多同龄的孩子所不曾有过的感受。

2、他是原岭南化肥厂厂长。

3、他谁都不认识。

分析: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用“修改法”(调整语序)分化语句歧义。

参考答案:1、可以把“很多”放在“感受”的前面(保留原句的一个意义)。

2、可以把“原”放在“厂长”的前面(保留原句的一个意义)。

3、可以说成“谁他都不认识”或“谁都不认识他”。

三、你认为下面的句子有歧义吗?请用语音手段消除歧义(不得增删或改动原句字词)。

1、小雪背着妹妹买回了几张宣纸。

2、王五看着那些人面带难色。

3、你不该骂他。

分析: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辨析歧义和用语音手段分化语句歧义。

参考答案:1、是多音词造成的歧义语句。“背”读“bēi”或“bai”意义完全不同。

2、是结构层次不同和语义给构不同造成的歧义语句。可以用停顿(标点)来分化这种歧义。

(1)王五看着那些人,面带难色。(王五面带难色)

(2)王五看着,那些人面带难色。(那些人面带难色)

3、广义地说,任何句子都可以用重音去强调不同的词,当强调的词不同时,表达的意思也会有差别。(1)你不该骂他。(重音在“你”——“你”不该骂,要由可以骂的人来骂)

(2)你不该骂他。(重音在“骂”——不该“骂”,而应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

(3)你不该骂他。(重音在“他”——不该骂“他”,该骂别人,你是骂错了对象)

(4)你不该骂他。(重音在“该”——不“该”骂人,你骂他的理由不充分)

一种特殊的病句——歧义句(第二课时)

四、名医开方:

1、使语境明确化

我要上课去了,要不然该迟到了。(上课:讲课;听课)

改法一:我要上课去了,要不然该迟到了,老师会批评我的。

改法二:我要上课去了,要不然该迟到了,学生会有意见的。

加上一些成分,使句意明确:

我已经烧好饭了,马上要动手炒肉丝。

我再要一份炒肉丝。

开刀的是他爸爸,所以他妈妈到医院去了,现在家里没人。

开刀的是他爸爸,他可是一位资深的外科大夫,手术非常成功。

2、使词语顺序合理化

共产党员张凤兰的女儿吴玉琴被评为劳模了。(共产党员:张风兰;吴玉琴)

改法:张凤兰的女儿、共产党员吴玉琴被评为劳模了。

他有一个儿子,在医院工作。(在医院工作的:他;他儿子)

改法一:他有一个在医院工作的儿子。

改法二:他在医院工作,有一个儿子。

3、使句子结构切分确定化

热爱人民的好总理(热爱人民的好总理;热爱人民的好总理)

改法一:热爱人民的好总理,人民也热爱他。

改法二:我们打心眼里热爱人民的好总理。

4、使指代明晰化

张大爷让儿子张明去找他的姐姐,回来商量分配家产的问题。

(“他”——张大爷;张明)

我来到这个厂不久,就发现张主任自己的办公条件比较关心。

(“自己”——我;张主任)

改法:我来到这个厂不久,就发现张主任对自己的办公条件比较关心,心里不由得有几分感激。5、使陈述明朗化

吴青和李江走过来了,手里拿着一根标杆。

(分析:句子中对某人、某事进行陈述,一定要让人确认陈述对象是谁)

五、会诊治病:

1、下列各句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张口“人权”、闭口“人权”的那些议员老爷们,请问美国的白人警察对黑人实施的“人权”

究竟是什么货色?

B、主管领导批准占用耕地建房要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

C、河水的来源除了地下水等之外,还有雨水也是它的来源之一。

D、王艳毕业后去了澳大利亚,按她的话说她现在只想挣很多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答案:D

2、下列句子表达明确而没有不同理解的一句是:()

A、著名航天专家梁启超之子梁思礼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在70大寿刚过不久,在一个阳光照耀

的正午失足跌入6米深的井里。

B、今天下午,张董事长、王总经理和其他公司领导一起参加了市里举办的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洽

谈会。

C、的确,我们很难简单地概括出中国文学的传统,但大约不会有人否认,先秦文学中的《诗经》、

诸子散文、《楚辞》至为绚丽,是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峰。

D、张淘最近这段时间可烦了,班里的同学谁也不搭理他。

答案:C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看着这些我国自己制造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展品,无不使人感到万分自豪。

B、经过多日的精心策划、排练,这台凝聚了全体演职员心血的晚会终于要和观众朋友见面了。

C、老人在80岁的时候,还清楚地记得哥哥参加学生运动时对自己的评价:一个温情主义者。

D、第八届杨陵农交会还成为农业技术交易的强有力平台,促成项目洽谈、技术成果及产品交易总

成交额高达151、66亿元。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对税务稽查小组清查“四个广告公司”偷漏税的行为,局领导决定必严肃处理。

B、老年朋友所喜爱的“夕阳红”健康操,正是因为它编排动作合理,既健康又娱乐。

C、被访者几乎都表示对北京不甚了解,但都认为北京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城市。

D、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体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答案:C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网上购物,可以说出很多好处,但是目前难以使之受青睐,是因“好处”的实现并没有成为现

实。

B、近些年来,国外教育机构不仅在寻求与我国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各类学校合作,而且许多人也

开始将注意力投向民办教育,并以此作为创业的新起点。

C、入世后,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D、快餐食品大多含有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质,西式快餐更是如此,长期食用将使人在体内过

多蓄积脂肪而发胖,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糖尿病的危险。

答案:C

6、下列各句中表意不明的一句是:()

A、学校通知,全体师生下午三点到礼堂开会。

B、北京图书馆收藏着著名学者章太炎的书。

C、兴趣狭窄,就会影响性格的健全发展,容易滋长不良的品行。

D、单位里的一些合理的规章制度应当固定下来,不能朝令夕改,让人无所适从。

答案:B

7、下列各句不会产生岐义的一项是:()

A、翻译外国作品要用适当的语言,否则所翻译的作品就失去了原貌。

B、人民政府从一开始就很重视翻译工作,尤其是科技书籍的翻译工作。

C、小李回到宿舍,发现小王和他的同学在谈心。

D、初学写作的人往往在作品的开头或结尾加上一个总起或总结。

答案:B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是当前非常至关重要的问题。

B、张义和王强上课说话,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去了。

C、选修课的开设,使同学们的志趣和特长得到了充分发挥。

D、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教育法》颁布之后,得到了进一步落实。

答案:D

9、下列语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无数历史经验证明,落后就要被挨打。

B、汽车本身质量的好坏,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C、建国前三十年最大失误是没有搞好计划生育,任何错误都可以补救和纠正,人一下子多出好几

亿,谁有本事予以“纠正”呢?

D、同生命和人类起源一样,宇宙起源一直是一个令人关注的科学前沿问题。

答案:D

10、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责令工厂立即采取隔音措施,将噪音污染减至合格以下的标准。

B、超微型电脑已经尽现了巨大的魅力,但研究人员认为,其微型特点还可发展到更高水平。

C、这种教育是一种掠夺教育,无异于不管这块土地以后如何,先让它长了这茬庄稼再说。

D、老胡看到我们很惊讶,连忙把别后的情况告诉我们,还热情地拉我们上他家去。

答案:C

六、作业巩固:

2007天津卷:第4题

2007安徽卷:第3题

自测练习:

一、指出下面新闻标题中哪几句有歧义,并作简单分析。

1、数百位死难者的家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

2、近期汇市美元和日元的比价有小幅攀升。

3、教师节中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

4、这是名模孙燕摄于2002年11月的照片。

5、日本2004年度对华贷款削减大约一成。

分析: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判断歧义和辨别歧义的类型。

参考答案:有歧义的是1、2、3、4。

1、结构层次不同造成的歧义。(1)数百位/死难者的家属(2)数百位死难者的/家属

2、词汇歧义。(1)“和”是连词;(2)“和”是介词。

3、结构层次不同造成的歧义。(1)别送礼品/(要)送祝福(2)别/送礼品、(别)送祝福。

4、语义结构不同造成的歧义。(1)名模孙燕是“拍摄者”(2)名模孙燕是“被拍摄者”。

二、判断下面这些长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句。

A、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B、美国政府虽然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看法是否定的。

C、世界抗击艾滋病会议的代表中有中国中央电视台台长和东方电视台台长,香港凤凰卫视总裁也应邀列席了会议。

D、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分析: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判断语句歧义。正确选项为C。

A、语义结构歧义。“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既可以指松下公司的产品,也可以指索尼公司的产品。

B、语义结构歧义。“对此”的“此”可以指“嘴上说说”,也可以指“要采取果断措施”。

D、语义结构歧义,同时也是语法结构歧义。(1)小莉的妈妈

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是家里人不相信);(2)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任何人都不相信)。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导学案(2011-03-30 13:59:24)转载标签:避免歧义杂谈分类:教材链接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导学案

编者:王耀宁

【学习重点】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如何辨析和分化语句歧义,从而在语言表达中避免引起交际障碍。学习重点是了解语句歧义的产生原因、歧义句的类型,并且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教学方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所谓句子的歧义,就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理解。近几年来,语文高考试题中关于歧义内容的考查也常有出现,有的考查歧义句的辨识,有的考查歧义句多种意思的理解,也有的考查歧义的消除,等等。因此,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歧义现象产生的常见原因及消除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那么,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和消除它的方法又有哪些呢?

一、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

1.读音不同造成歧义

汉字绝大多数是单音的,但也有一些字词是多音的,这种多音的字词在口语表达时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有时会造成歧义。例如:

①这个人的头发长得奇怪。

②好a读书不好b读书。

2.重音不同造成歧义

朗读时因对句中词语的重音停顿不同,整句话的意思就会不一样。这种情况在口语表达时不一定会出现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出现歧义。例如:

①你为什么打他?

②天亮时,我想起来了。

3.停顿不同造成歧义

有时句子因停顿的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这在口语中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引起歧义。例如:

①a.这份报告,我写/不好。b.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②a.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b.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4.同音词混淆造成歧义

同音词在书面表达时不会出现歧义,但在口语表达时易发生混淆,造成歧义。例如:

①这女孩子有点儿jiāo qì。

②这种食物可以zhì’ái。

5.词的多义性造成歧义(兼类词造成歧义)

汉语中的词绝大多数是多义的,但它们进入具体的语境后,词义就变得单一了。然而有些词语在进入句子后,它的多义现象并未消除,因而引起歧义。例如:

①王大夫看病去了。

②这辆自行车没有锁。

③欢迎英雄母亲的到来。

6.结构、层次划分的不同造成歧义

有时因短语结构关系的不固定而造成歧义和一个语段不同层次的划分而造成歧义,两者很难分得清楚。

A. 结构不固定(结构关系不确定)产生歧义

一类词语与另外一类词语组合,产生的关系可能不止一种,但由于词义的相互制约常不可能产生多种关系。如果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短语仍保留了多种结构关系,那就会产生歧义。例如:

①研究方法十分重要。

②开会吧,学生家长都到齐了。

B.层次切分不同造成歧义

一个语段在进行层次分析时,如果出现不同的切分方法产生不同的意思,就出现了歧义。例如:

①赞成李老师的建议。

②咬死了猎人的狗。

7.语义关系不明造成歧义

语义关系不明确,主要指施受关系不清、领属关系不清和修饰关系不清。

A. 施受关系不清。例如:

这个人连老师也不认识。

B.领属关系不清。例如:

①我们图书馆收藏了著名学者章炳麟的书。

②要研究杜甫,就要力争阅读杜甫的全部论著。

C. 修饰关系不清。例如:

①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②走进新建的师范学校的实验大楼,我感到很受鼓舞,很想上这儿来学习。

8.省略不当造成歧义

在有一定语境的上下文里,某些句子成分是可以省略的,但是如果省略不当,就会引起歧义。例如:

①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上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②张翔剪了一个纸人,在蜡烛前左右移动。

9.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①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②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简单,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努力。

③李明一进门就看见爸爸和他的表弟在看电视。

④太阳能和核能的研究已经取得进展,这是未来最有希望的一种能源。

10.“和”、“对”、“在”等词引起歧义

A. “和”字引起歧义。“和”用来连接两个并列的结构,容易造成界限不清,引起歧义。例如:

①王小刚和赵小花的爸爸到学校里来了。

②我动员弟弟和爷爷下月五号一道去城里。

B. “对”字引起歧义。例如:

①对学生会提的建议,我们举双手赞成。

②塞族武装对北约联合部队的进攻是早有准备。

C. “在”字引起歧义。介词“在”与方位名词组成“在……上”、“在……中”等来表示方位时,会引起歧义。例如:

①小王在火车上写字。

②他在水中做实验。

11.缺少标点造成歧义

有时句子因缺少标点符号,造成在不同的地方停顿,会出现截然相反的理解,这与前面因停顿不

同造成歧义有相似之处。例如:

无鱼肉也可无鸡鸭也可青菜豆腐不可少分文不取

12.缺少必要的限制造成歧义

几个事物是合在一起有某种情况,还是分开来有某种情况,要表示清楚。如果让人感到似乎是合在一起的,又似乎是分开来的,就会产生歧义。例如:

路面宽阔,可供四辆大型汽车同时行使,两侧还有两米多宽的人行道。

13.缺少必要的关联词语造成歧义

汉语中的许多句子,可以靠意义来组合,这样也就不用关联词语。可有些句子,因缺乏必要的关联词语,或虽用了关联词语,但把关联词语省去了一部分,因而造成歧义。例如:

①他未按学生会的决定,把比赛日期告诉给对方,以致产生了误会。

②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以上是歧义产生的一些常见的原因,当然,产生歧义现象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甚至说话语调的长短、说话语气的强弱等都会引起歧义。但歧义都是有办法消除的。

二、歧义消除的常用方法

1.借助口语方法消除歧义

譬如可以利用句子中词语读音的变化、重音的差异和停顿的不同等方法来消除歧义。例如:

①他一个星期就写了三封信。

②这种糖五毛五十粒。

③妈妈想远在国外的女儿夜夜难眠。

2.借助书面方法消除歧义

譬如可以通过增设语境、调换词语、变更语序、增加修饰语、添加标点符号和添加关联词等方法来消除歧义。例如:

①我去上课。

②他站在广场上,一边站着一个孩子。

③我要热饭。

④围剿土匪的部队。

⑤参加这次庆功会的有工人、科研人员和专家50多人。

⒊慎重使用两种代词

这里主要指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这两类代用得好,可以使语言表达精炼。但如果用得不恰当,就会造成称代不明,产生歧义。

①张伟和王强在校园图书室相遇。他一看见他,马上把本班篮球获胜的消息告诉他。

浅谈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

绪论 歧义现象是现代汉语中存在的重要语言现象。所谓歧义,就是指一个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众多前辈在有关现代汉语歧义现象的论著中,已经从宏观上全面的阐述了现代汉语中歧义的类型、歧义产生的原因以及消除歧义的方法。根据语言的四要素,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可分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义歧义。语音歧义是由语音原因引起的,汉语的一个音节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音素,语音歧义由此产生,如“产品全bù(不/部)合格。”、“岸边停着一艘yóu chu án(游船/油船/邮船)。”,这类情况一般见于口语,一旦进入书面语,歧义自行消失。词汇歧义主要由词语的多义造成,如“我去上课”,可以理解为“我去讲课”,也可以理解为“我去听课”,这种歧义现象可以利用具体语境来分化。语法歧义在歧义现象中时最复杂的,造成语法歧义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结构关系不同,结构层次不同,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都不同,词类不同,词与短语同形。语义歧义主要是语义关系不同、语义指向不同而引起。对于语法歧义和语义歧义,我们可利用层次分析、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和语义指向分析等方法来加以分化。语言中要表达的意义是无限的,而表达意义的句法格式又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格式来表达无穷的意义,就致使同一句法格式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从而使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歧义句法格式。在一些研究歧义格式的文献中,研究的最为深入的歧义格式有“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在+Np+V+N”、“N1+的+N2”、“V+N1+的+N2”、“动词(及物)+的+是+名词语”等。本文在前人详细论述的基础上,选取本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几种典型歧义结构,举例分析其分化方法,并最终得出产生此类歧义句式的原因。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练习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 一、常见的歧义句式 (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 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 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 (2)造成歧义的原因 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 (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例如: 我想起来了。(“起来”读qǐlǎ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 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例如: 他在办公室看材料。(“看”读kān 时,表示“看守”;读kàn 时,表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 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例如: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好)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不好) 我们五人/一组。(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 我们/五人一组。(每五个人分为一组) 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 (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例如: 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B.过了旅社;C.旅社对面) (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例如: 这场足球我不赢。(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3)词语选择不当,使限制范围出现漏洞,结果出现歧义。例如: A. 2002年元月1日前按时交货。 B. 2002年元月1日前必须交货。 C. 2002年元月1日前全部交货。 C无歧义,A、B在量方面缺少限制,会造成不同的理解,将引起合同纠纷。 四、词语含义的多义性易造成歧义 (1)兼具有施动和受动意义的词语,有时易产生歧义。例如: 小王租小周二间房子。(A.租房给小周;B.向小周租房) (2)兼类词易造成歧义。

关于歧义句

关于歧义句 08对外黄小明一.(是什么?) 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先跟大家分享几个歧义句: 第一,简单: 例1 我想起来了。 1)我想(站、爬)起来了;2)我想起(甚么东西)来了。我想/起来了;我想起/来了。 例2放弃美丽的女人让人心碎。 1)是男人放弃了美丽的女人心碎 2)如果理解为女人放弃了追求美丽的权利,那可真是件令人心碎的事。 例3 我叫他去。 1)“叫”可理解为让、使、派,这个句子的意思就是“我派他去”; 2)“叫”也可以理解为“喊、唤、招”等意思,这个句子就是“我去叫他”或“我去喊他”。 第二,复杂: .有这么一个句子:“一对夫妇特意赶在结婚纪念日这天来到捐助中心,一人捐献了1000元钱。”设计这道题的人说,这是一个有歧义的句子,应该将“一人”改为“每人”。可见,命题人认为:这个句子既可以理解为“夫妻二人其中一个人捐款1000元”,也可以理解为“夫妇二人每人各捐了1000元”。这个句子真的有歧义吗?我以为这是脱离语言环境后对词语的孤立的理解。这样理解句子,后患无穷。 第三,还有许多很幽默! 1、“他背着媳妇做了不少事”这句话中的“背”就有不解之缘,不过这句话也可理解为他做事不让爱人知道。 下面是几个人命关天的句子。 “咬死了猎人的狗”中的猎人和狗谁死谁活竟然难以分清。 “开刀的是他父亲。”这句话打算让谁上手术台还很值得研究。 “鸡不吃了。”到底是鸡不吃饭了还是人不吃鸡了,这对于鸡先生抑或是鸡小姐来说可是生死攸关的。 “鸟不打了”,是鸟不打架了还是人不打鸟了。鸟打架十分有趣,人打鸟那真要令好人心酸了。 二.(为什么)造成歧义的原因: 1.同读音易造成歧义

病句歧义句辨析

病句歧义句辨析 一、病句辨析 1.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2)谓宾搭配不当

(3)主宾搭配不当 (4)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5)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 2.句子成分残缺 (1)句子成分残缺—缺主语

(2)句子成分残缺—缺谓语 (3)句子成分残缺—缺宾语 3.句子成分多余 4.逻辑矛盾 (1)时态矛盾 (2)肯否矛盾

(3)因果倒置 (4)主客倒置 二、歧义辨析 1.定语修饰歧义 2.主谓宾搭配歧义 3.语义含糊歧义

4.指代不明歧义 【例1】下面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的面前。 B.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虑不当。 C. 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D. 既然你来了,我就该走了。 【例2】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美院的每一个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家。 B.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 C.入世后,面对如此强大的竞争对手,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来实现文化产业的集团化,这无疑是一个重要举措。 D.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游戏软件,否则,拿不出新软件,就难以抵制不健康的盗版软件。 【例3】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确如此,而且春天的西湖是最美丽的季节。 B.现在,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要尽快提高和造就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C.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已经失去了珍惜的机会 D.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这些都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例4】下列没有语病的句子是() A.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B.古老的中国气功已经运用于竞技体育,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治疗运动员的新旧伤病,而且还可以调节赛前运动员经常出现的紧张情绪,迅速消除他们的疲劳。 C.通过参观访问,使我们开阔了眼界。 D.作为党的负责人之一的方志敏,从他身上,竞搜不出一个铜板来。这就是一个共产党的“清贫”。

歧义句训练题

歧义句训练题 下列句子都有歧义,试说出它们的不同理解。 (1)他走了一个多小时。 (2)马路的一边站着一个孩子。 (3)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4)遗产纠纷已告某某。 (5)他借我一本书。 (6)天快黑了,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7)这个人头发长的怪。 (8)游击队对敌人的袭击有充分的准备。 (9)山西和河南的部分地区遭到水灾。 (10)身长等于头长和尾长的一半。 (11)三个报社的记者来这里采访。 (12)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王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13)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14)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15)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16)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17)本市市长、市委书记和其他市领导同志出席了揭幕仪式。 (18)他来了没几天,许多人还不认得。 (19)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20)老李看到他很不高兴。 (21)房门没有锁。 (22)孩子脾气不好。 (23)战士们在楼上发现了敌人。 (24)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25)她是去年生的孩子。 (26)这种东西不大好吃。 (27)他在岸边钓鱼,一边坐着一个小孩儿。 (28)躺在床上没多久,我就想起来了。 (29)获劳模称号的李厂长的爱人来了。 (30)这次考试,他平均每门功课都在80分以上。 (31)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对论文加以修改,影响了论文的水平。 (32)徐经理一走进老李的办公室,马上给他拉到了靠窗户的小圆桌前。 (33)指导该作业区第二期工程安装的是上海两个研究所的工程师。 (34)张师傅看到徒弟非常高兴,把他们拉到车间里去了。 (35)小刚和小明的爸爸一起来了。 (36)天色渐晚,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37)初次相见时,还是十来岁的孩子,年龄的差距使我们没有太多的话题,故而谈得极少。 (38)小倩告诉我说,等她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旅游了。(39)今天下午,张董事长、王总经理和其他公司领导一起参加了市里举办的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洽谈会。(40)我和他讲过这些话。

病句中的歧义句(整理)

病句中的歧义句(整理) 病句中的歧义句 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如:我想起来了。(读q l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出现歧义。 例如:他在办公室看材料。(“看”读kn 时,表示“看守”;读kn 时,表示“阅览”。) 4、不同停顿造成歧义,一句话,说或读停顿位置不同,语意和结构不同。 例如: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好)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不好) 我们五人/一组。(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我们/五人一组。(每五个人分为一组) 5、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 例如: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A.未到旅社;B.过了旅社;C.旅社对面) 6、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 例如:这场足球我不赢。(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7、兼具有施动和受动意义的词语,有时易产生歧义。 例如:小王租小周二间房子。(A.租房给小周;B.向小周租房) 8、兼类词易造成歧义。 例如:思维科学。(A.名词,关于思维方面的科学;B.形容词,思维方式很正确) 这辆车没有锁。(A.名词,没有“配锁”,B.作动词。没有“上锁”。) 9、多义词产生歧义。一个词可作几个义项理解,便会产生歧义。 例如,我要炒白菜。(“要”可以是:A.将要;B.需要) 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走”可理解为“行走”、“离开”。) 10、偏正短语有时也会产生歧义。 例如:他的故事讲不完。(A.他讲的故事;B.关于他的故事) 11、数量定语易产生歧义。 例如:两个师范的学生来到锦江公园。(A.两个学校;B.两个学生) 12、多个定语或状语易产生搭配上的歧义。 例如:大红皮箱拿来了。(A.大红色的皮箱;B.又大又红的皮箱) 13、介词短语做定语常产生歧义。(介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例如:对老师的看法如何?(A.老师的看法;即看法是老师的;B.看法是对老师的) 14、并列短语的搭配易产生歧义。(连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例如:主要的领导和记者都来了。(A.主要的领导和记者;B.主要的领导和记者) 15、动词与名词搭配,可构成动宾结构,可构成偏正结构,因此产生歧义。 例如:爱护人民的军队。(A.爱护人民的军队—动宾结构;B.爱护人民的军队—偏正结构) 16、“动词+名词(的)+名词”造成歧义。(动词支配范围不确定产生歧义) 例如:发现了敌人的哨兵(A.即哨兵发现了敌人的;B.即发现了哨兵) 17、“的”字结构指代不清引起歧义。 例如:开刀的是他的父亲。(A.父亲是医生,由他主刀;B.父亲是病人,要开刀) 18、代词指代不明产生歧义。 例如:妈妈要王玲和她的同学一起去。(A.***同学;B.王玲的同学)

辨析歧义句

辨析“歧义”句的常见方法 歧义句是指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理解的句子。自2004年起,歧义句的理解与辨析便成为高考的热点。下面,笔者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辨析方法。 一、分析句中有关词语是否存在多音。例如: ⑴这里房间本来就多,空房间做什么用? 【解析】一个句子中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例句中“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分析句中有关词语是否存在多义。例如: ⑵她看不上这种级别的明星演唱会。 【解析】一个句子中如果某一个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那么,这个句子就可能是歧义句。例句中的“看不上”既可以理解为“瞧不起”,也可以理解为“看不到”。 三、分析句中有关词语是否存在兼类。例如: ⑶我的自行车没有锁。 【解析】句子中有些词语由于兼有两种词性,在使用时可能引起歧义。例句中“锁”可以是名词,表示自行车没有安装锁,也可以是动词,表示自行车装了锁,但没有锁上。 四、分析句子重音是否可以落在多处。例如: ⑷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解析】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句中重音如落在“就”上,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产量少;重音如落在“五百台”上,句子表达的意思则是产量多。 五、分析句子是否能在不同位置停顿。例如: ⑸我看病一定能很快治好。 【解析】一句话停顿的位置不同,句子的意思有时就会不同。例句如果在“看”后停顿,则表示“我对病情的一种估计”;如果在“病”后停顿,则表示“我医术高明”。 六、分析修饰词语能否修饰不同成分。例如: ⑹刚才打电话来的是前几天才认识的刘伟的表哥。 【解析】句子中的某个词语如果能够同时修饰后面的成分,则有可能产生歧义。例句中“前几天才认识的”既可作“刘伟”的修饰语,也可以作“刘伟的表哥”的修饰语。 七、分析句中代词指代成分是否明确。例如: ⑺我看见刘小明扶着王大伯过马路,他手里提着一个公文包。 【解析】在某一个句子中,如果代词指代的对象不明确,句子往往会产生歧义。例句中“手

病句歧义句相关知识(公务员考试)

病句辨析题 【提问方式】 病句辨析题的提问方式常见的有“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解题原则】 病句辨析题常见类型有五类: 一、句子成分搭配不当 1、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①他的第二次考试已经录取了。 该句中“考试”与“录取”搭配不当,属于主谓搭配有误,应该将“录取”改为“通过”。 ②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该句中“月光”与“发出沙沙的声响”属于主谓搭配不当。 2、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①现在,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高和造就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该句中谓语“提高”和宾语“专业技术人才”谓宾搭配不当,“提高”应和“水平”搭配。 ②大会期间,代表们认真学习领会《公民道德规范》的精神实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该句中第一个谓语动词“学习”与宾语“精神实质”搭配不当,应改成“学习《公民道德规范》并领会其精神实质”。 3、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①江西的瓷器是全国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的省份之一。 该句中主语“江西”和宾语“省份之一”搭配不当。 ②童年的这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真情。 该句中主语“记忆”和宾语“真情”搭配不当,可把“真情”改为“回忆”。 4、中心语和修饰语搭配不当 ①我们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曾经有过优越的贡献。

该句中修饰语“优越”和中心语“贡献”搭配不当,应改为“卓越的贡献”或者是“优越的条件”。 ②这家兵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 “球衣”、“球鞋”不属于乒乓器材,造成了中心语和修饰语搭配不当 5、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 ①研究者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持之以恒。 前一个分句是一种肯定语气,后一分句的能否则包涵有两面的意思,造成了一面对两面的搭配不当。 ②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这些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好坏”、“优劣”、“高低”均包涵有两面的含义,后一个分句则为一种肯定语气。 ③你能否成就一番事业,不在于你分数的高低,而要看你较强的能力。 该句中的“能否要求”所谈到的研究者应该包含成败正反两方面,而不仅是成功这一个方面,所以可将“能否”删去。 二、句子成分残缺或多余 1、句子成分残缺 (1)、缺主语 ①通过考察美国几所中学,()使这些中国校长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悄然地发生着变化。 主语残缺,可以删去“使”字。 ②他查获各类走私案三十多起,()价值人民币80000多元 主语残缺,在价值人民币之前填上一个主语。 ③通过这次谈话,()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主语残缺,可以删去“使”字。 (2)、缺谓语 这个问题解决的很好,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 “需要我们努力”缺少谓语,可以在后面加上改正。 (3)、缺宾语 ①虽然工作很忙,但我们还是要抓紧()来研究问题。 该句缺少宾语,应在“抓紧”后加上宾语“时间”。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doc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为您整理“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相关栏目发布的信息。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 ①停顿不明。句子停顿的地方不同或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了,可使句子产生歧义。 例: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 这里涉及一个断句的问题。究竟是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还是“本月15日/前去报到”?如果换成“本月15日之前去报到”或者“本月15日去报到”,话就说清楚了。 ②修饰不明。句子中的定语,因其修饰、限制的对象不确定,引起歧义。 例:会议结束后,他和几个学校的校长合影留念。 “几个学校的校长”,“几个”究竟是修饰“学校”还是“校长”的?没法判断。可以改成“几所学校的校长”或者“几位学校的校长”,这个歧义就不存在了。 ③词义不明。一个句子里的某个词本身是多义的,则可能引起歧义。 例: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此句中“看不上”是个多义词,造成句子不能表达确定的意思,它的一个意思是“看不起”“瞧不起”;另一个意思是“无法看见”。 ④结构不明。在一个句子中某个词语(一般为动词或介词)可能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发生关系,成分指向不同,造成表意不明。 例: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十天”既可作“看”的补语,指“看”的天数;也可作“报纸”的定语,指“报纸”的份数。 ⑤对象不明。这种歧义的产生,主要是因承前省略不当造成的。 例: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批评的人很多”,可以理解为“他在文章中批评了很多人”,也可以理解为“批评这篇文章的人很多”。 [例题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B。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C。天色渐暗了,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D。幸福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对生活产生的愉快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评价。 [答案]D [解析]A项第二句提出了“只是嘴上说说”和“采取果断措施”两个方面,没有说清“否定”的是哪一点。B项可以理解为孩子们有说有笑,也可以理解为李大伯有说有笑,缺少明确的主语。C项“修车的”可以指修车的顾客,也可以指修车的师傅,都解释得通。这三句都存在着有双重解释的问题,句意不明确。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 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歧义现象的研究对探讨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揭示语法规律是很有意义的,“一种语言语法系统里的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里得到反映。现代汉语的歧义研究作为歧义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随着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语言学的产生而产生的,并且因为歧义本身纠集着太多语言学中的璞玉浑金,集中体现了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矛盾,所以现代汉语的歧义研究一直是汉语语言学研究中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问题。因此,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于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深入。” 一、歧义的意义与成因。 歧义是指同一语言形式包含两种或多种不同意义的现象。歧义又叫同形,一个着眼于内容,一个着眼于形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歧义必须以同形作为前提,不同形就无所谓歧义。语符系统的有限性给歧义的存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语言以有限的符号结合生成无限个言语形成。语义内容和形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同的语言形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同一语言形式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关于歧义的成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由同音词或同音词语造成的歧义。2.由同形多义词或同形短语造成的歧义。3.结构关系不同。4.结构层次不同。5.语义关系不同。6.语义指向不同。7.施受关系不同。8.词语辖域不同。9.词语范围所指不同。10.词的次范畴小类的语义特征不同。11.蕴含不同。12.预设不同。13.隐含共联项。歧义的产生从根本上说,它是由客观世界的无限复杂性同语言表达手段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二、歧义的类型。 歧义的类型研究。关于歧义的类型是歧义问题中研究得最早、最多的方面。石安石《说歧义》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 从语体的角度可以分为书面语的歧义和口语的歧义; 从歧义产生的语言系统内部根源的角度, 歧义又可以为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吴英才、李裕德合著的《现代汉语的歧义》则把歧义分为: 词引起的歧义, 简单词组的歧义, 复杂词组的歧义, 句子的歧义, 修辞性歧义, 标点符号的歧义。另外, 从交际效应的角度来划分, 歧义可以为有意歧义和无意歧义。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 歧义可分为暂时性歧义和永久性歧义。关于歧义的类型虽然研究的比较多, 但是并不等于已经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事实上, 目前各种划分的方法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从书面语和口语的角度来划分歧义的类型, 首先会遇到书面语和口语的本身的界限不好分清的问题。其次, 许多口语歧义到了书面语里仍有歧义, 反之亦然。比如: 他借我一本书, 借有“借入/ 借出”不同的意思。无论是在口语中还是书面语中都是有歧义的。而像吴英才的分类体系, 差不多可以说是一个大杂烩。他用来划分歧义的标准是多种多样,词、词组、句子歧义是从语法的角度而言的, 修辞性歧义则是从语用的角度而言的, 标点歧义却是从语义的角度而言的。虽然不同的学者给歧义划出的类别往往差别很大,但从他们各类歧义所涉及的内容来看, 各家的内容又相差无几。类型划分的多样化主要因为现代汉语的歧义的确是一个涉及多门学科、多个层面的复杂问题。不仅涉及语言内部的原因, 也涉及语言外部的原因, 包括语音、语汇、句法、语用各种因素。而且各个因素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楚, 彼此之间的交叉纠结广泛存在。

第二节歧义句剖析及真题点拨

第二节歧义句剖析及真题点拨 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以上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要辨析歧义句首先得弄明白产生歧义句的原因。产生歧义句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多义词造成的歧义,一种是句子结构的不同停顿组合造成的歧义。歧义句主要有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三种类型。 一、语音歧义 能够导致歧义的语音特征主要有重音、停顿、声调、语气和语调。句子的轻重音、停顿点、语调等的不同均可以使句子意思有所变化,所以考生在运用汉语时,一定不要陷入误区。 例题1.(2007年河南省第1题) 选出没有歧义的句子( )。 A.反对你的游行的人不少 B.我们计划请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来我校作报告 C.A国对B国的进攻早有准备 D.学生的成绩好坏并不能反映其素质的高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因停顿的不同而造成的歧义。A 项“反对你/的游行的人/不少”与“反对/你的游行/的人 不少”,停顿的不同,造成两种意思;B项“著名”是用来修饰“学者”还是“教育家”还是两者兼有,不明确;C项“A国对B国/的进攻/早有准备”与“A国对/B国的进攻/ 早有准备”,可有两种理解。只有D项是没有歧义的。故选D。 例题2.(2003年山东省第22题) 下面的四句话中有一句既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请把这个有歧义的句子找出来( )。 A.捉住老鼠的花猫 B.袒护孩子的妈妈 C.残害百姓的匪徒 D.审判罪犯的法官 【解析】语句停顿在“袒护”后面和“的”的后面产生不同的意思,前者是个动宾短语,表示对“孩子的妈妈”有“袒护”,而后者则表示“妈妈”在“袒护孩子”。故选B。 二、词汇歧义 词汇歧义大多都是多义词或多义短语使用不当造成的,如果一个句子里有某个词是多义的,那么这个句子可能成为多义句。

歧义句训练题

歧狡句训练题 下列句子都有歧义,试说出它们的不同理解。 (1)他走了一个多小时。 (2)马路的一边站若一个孩子。 (3)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4)遗产纠纷已告某某。 (5)他借我一本书。 (6)天快黑了,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4 (7)这个人头发长的怪。 (8)游击队对敌人的袭击有充分的准备。 (9)山西和河南的部分地区遭到水灾。 (10)身长等于头长和尾长的一半。 (11)三个报社的记者来这里釆访。 (12)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王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13)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14)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 (15)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16)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17)本市市长、市委书记和其他市领导同志出席了揭幕仪式。 (18)他来了没几天,许多人还不认得。 (19)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20)老李看到他很不高兴。 (21)房门没有锁。 (22)孩子脾气不好。 ? (23)战士们在楼上发现了敌人。 (24)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25)她是去年生的孩子。 (26)这种东西不大好吃。 (27)他在岸边钓鱼,一边坐着一个小孩儿。 (28)躺在床上没多久,我就想起来了。 (29)获劳模称号的李厂长的爱人来了。 (30)这次考试.他平均每门功课都在80分以上。 > (31)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对论文加以修改,影响了论文的水平。 (32)徐经理一走进老李的办公室,马上给他拉到了靠窗户的小圆桌前。 (33)指导该作业区第二期工程安装的是上海两个研究所的工程师。 (34)张师傅看到徒弟非常离兴,把他们拉到车间里去了。 (35)小刚和小明的爸爸一起来了。

4.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

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s://www.360docs.net/doc/0811329063.html,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 一、常见的歧义句式 (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 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 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⑧你为什么打他? 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 (2)造成歧义的原因 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 (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例如: 我想起来了。(“起来”读qǐlǎ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 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例如: 他在办公室看材料。(“看”读kān 时,表示“看守”;读kàn 时,表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 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例如: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好)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不好) 我们五人/一组。(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 我们/五人一组。(每五个人分为一组) 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 (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例如: 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 B.过了旅社; C.旅社对面) (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例如: 这场足球我不赢。(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汉语歧义句

汉语歧义句 1、多音产生歧义 2007年,他还欠款1500元。 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2、多义词和多义短语产生歧义 这批书送北大图书馆。(赠送、运送) 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离开、行走) 天色渐暗,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自行车主、师傅) 北京图书馆收藏着章太炎的书。(章太炎写的、章太炎收藏的) 我买的那只灯泡早就报销了。(核销、报废) 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比赛。(看不到、瞧不起) 他的故事讲不完。(关于他的故事、他讲的故事) 他想不起来了。(忘了、不起床) 3、兼类词产生歧义 我要热饭。(形、动) 这辆车没锁。(动、名) 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存入了两家银行。(连、介) 他爬过山没有?(助、动) 4、施事者不明产生歧义 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我去上课。 鸡吃过了。 小王租小周两间房子。 这个人连老张都不认识。 开刀的是他的父亲。 5、结构切分不确定产生歧义 浙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明天会有大到暴雨。(浙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浙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 院子里有许多孩子种的花。(许多/孩子种的花、许多孩子/种的花) 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参加了会议。(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 学生家长都来齐了。(学生/家长、学生(的)家长) 有的作品写年轻的妻子死了丈夫发誓再不结婚。(年轻的妻子死了/丈夫发誓再不结婚、年轻的妻子死了丈夫/发誓再不结婚) 6 、语义指向不明产生歧义 妈妈要和王玲和她的同学一起去。(妈妈、王玲) 当他把钱还给美兵时,他对他笑了笑。(他、美兵) 一边站着一位同学,守卫着学校。(两边、一边) 我说服妈妈和你一起去。(我、妈妈) 我在屋顶上发现了小明。(我、小明、我和小明) 他在火车上写了几个字。(火车里、火车外) 他们早已经喝完了酒。(酒、喝酒) 这次不进门就问他们。(进门就问、进门) 7、省略不当产生歧义 我看到你那年才6岁。(你、我) 孩子们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李大伯、孩子们)

歧义句辨析

歧义句辨析 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要辨析歧义句首先得弄明白产生歧义句的原因。产生歧义句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多义词造成的歧义,一种是句子结构的不同停顿组合造成的歧义。先说多义词造成的歧义,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有两种以上的理解,用在句子中就可能造成歧义。比如:1、我叫他去。“叫”可理解为让、使、派,这个句子的意思就是“我派他去”;“叫”也可以理解为“喊、唤、招”等意思,这个句子就是“我去叫他”或“我去喊他”。2、开刀的是他父亲。“开刀的”可以是主刀做手术的大夫,也可以理解为“被做手术的患者”。3、学校领导对他的批评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对他的批评”可以理解为学校领导批评他,也可以理解为他批评学校领导。从以上三个例子来看,由于一词多义,造成了歧义句。因此阅读时,遇到一词多义的词或短语,要根据上下文认真分析其在此语境中的意义,看是否有歧义。在写作和说话时,也要谨慎地使用一词多义的词,要在上下文中使此词在这儿的意义固定,明确起来。其次说说句子结构的不同停顿组合造成的歧义。看下面例子:1、消灭了敌人的士兵。在“的”后面停顿,此句的意思就是“士兵消灭了敌人”;在“了”后面停顿,此句的意思就是“士兵被消灭了”。这的关键是“敌人的”这个词语是随下与“士兵”组成偏正短语,还随上与“消灭了”组成动宾短语。2、东风牌汽车、解放牌汽车的换代产品得到博览会上专家的一致好评。在“的”后面停顿,让“东风牌汽车与解放牌汽车”构成并列短语,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两种汽车的“换代产品”得到好评。若在“东风牌汽车”后停顿,就成了“东风牌汽车”与“解放牌汽车的换代产品”得到了好评。3、三个学校的学生积极参加了这次活动。若在“的”后停顿,就是三个学校的众多学生参加了活动,若在“三个”后停顿,这样“三个”与“学校的”共同做“学生”的定语,此句就成了“三个来自学校的学生参加了这次活动。”对于这种不同的停顿造成的不同结构组织而形成的歧义句,要仔细分析辨认,可以试着在不同的地方停顿一下,句子结构形式变了,句子意思是否改变,来判断是否歧义句。在说话作文时恰当安排句子结构,避免歧义句产生。

从幽默到歧义句 一点语言学分析

从幽默到歧义句——一点语言学分析 https://www.360docs.net/doc/0811329063.html,/s/blog_496719bd0100benj.html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则笑话,问:“南京市长叫什么名字?”答案虽然令人忍俊不禁,但却合情合理——“江大桥”。解释很简单,在小学课本里已经见到过了,“南京市长江大桥”。确实佩服此笑话创作者看问题的独到角度,能把这么一句众所周知的话辟出新解。 以上便是一个歧义句的例子,通过多音字使句子产生了不同的意思,属于语音层面上的歧义。其实,很多幽默中都运用并反映了歧义这一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如果从语言学的专业角度来思考,也许会发现,供人消遣甚至恶俗的幽默中竟蕴含着各类语言学的问题;同时,这也让人感慨语言学的无处不在。 当然,不仅是汉语,英语中的歧义句也不胜枚举(真不明白为什么国际上的合同及法规仍以英语为准)。以下就有一个与多音字有关的英文幽默: Mother: “Tom, today is a fine day. Go out and do some exercise. You need sun and air.” Tom: “What? I have not even got married! How do the son and heir come?” 除了多音字,断句和停顿也是笑话中惯用的技法之一,“南京市长江大桥”也运用了这种手段,即断成“南京市长”“江大桥”。而这就成了句法层面上的歧义了。通过标点的使用,一个句子可以有若干种解释,甚至表达相反的含义。如那个经典的“粮食不卖给八路军”的例子(“粮食不卖,给八路军”)。英语中此类也不乏此类幽默: “Women without men is nothing.” 通过标点或断句,可变成:“Women! without men, is nothing!” 从语言学的语音、词法、句法、语用这四大部分分析,歧义句也可相应地被划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句法歧义和语用歧义四类,其均在中英文幽默中有所体现。 “你要哪本小说?”“黄色的那本”——词汇歧义,“黄色”可理解为“黄颜色”,也可理解为“淫秽”; “When was Rome built?” “At night. Because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词汇歧义,“day”既可理解为“天”,又可理解为“白天”。 “When a lawyer is dead, he lies still.” “lie still”既可解作“静静地躺着”,又可解作“继续说谎”。

歧义句

一、常见的歧义句式 (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 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 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⑧你为什么打他? 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 (2)造成歧义的原因 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 (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例如:我想起来了。(“起来”读qǐ lǎ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 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例如: 他在办公室看材料。(“看”读kān 时,表示“看守”;读kàn 时,表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 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例如: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好)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不好)

我们五人/一组。(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 我们/五人一组。(每五个人分为一组) 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 (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例如: 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 B.过了旅社; C.旅社对面) (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例如: 这场足球我不赢。(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3)词语选择不当,使限制范围出现漏洞,结果出现歧义。例如: A. 2002年元月1日前按时交货。 B. 2002年元月1日前必须交货。 C. 2002年元月1日前全部交货。 C无歧义,A、B在量方面缺少限制,会造成不同的理解,将引起合同纠纷。四、词语含义的多义性易造成歧义 (1)兼具有施动和受动意义的词语,有时易产生歧义。例如: 小王租小周二间房子。(A.租房给小周;B.向小周租房) (2)兼类词易造成歧义。 例如:思维科学。(A.“科学”为名词,关于思维方面的科学;B.“科学”为形容词,思维方式很正确) 例如:他爬过山没有? (A.他爬过去这座山没有?过,动词B.他以前有没有爬山?过,助词) (3)多义词产生歧义。在某种情况下,一个词可作几个义项理解,便会产 生歧义。 例如,我要炒白菜。(“要”可以是:A.将要;B.需要) 例如,如: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走”可理解为“行走”、“离开”。)(4)偏正短语有时也会产生歧义。例如: 他的故事讲不完。(A.他讲的故事;B.关于他的故事) 如:他的小说看不完。 (A.他收藏的小说多,看不完;B.他写的小说多,看不完。) 五、不同的层次和结构关系易造成歧义 (1)数量定语易产生歧义。例如: 两个师范的学生来到锦江公园。(A.两个学校;B.两个学生) 如:学校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 (A.学校来的医生只有三个,是一个医院的;B.学校来的医生共三个,来自三个医院。) (2)多个定语或状语易产生搭配上的歧义。例如: 大红皮箱拿来了。(A.大红色的皮箱;B.又大又红的皮箱) ①介词短语做定语常产生歧义。(介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如:对大家的批评。(A.大家的/批评;B.对/大家的批评) 如:对老师的看法如何?(A.老师的看法;即看法是老师的;B.对老师的看法;即看法不是老师的)

歧义句

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 分类: 1、指代不明造成的歧义句 2、多音字、多义词(多义短语)造成的歧义句 3、结构切分不确定造成的歧义句 4、停顿引起的歧义句 5、标点符号不当造成歧义 1、指代不明造成的歧义句: (1)代词表意不明 例如:开刀的是我父亲。 “我父亲”既可以是施事者(持手术刀为别人开刀),又可以是受事者(被人开刀),因而造成歧义。 消除办法:明确代词为施事或受事。 A 我父亲正在为病人开刀。(施事) B 医生正在为我父亲开刀。(受事) 例1: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解析:“这方面”指代不明,到底是指欣赏好诗,还是指创作好诗? (2)不几天,刘备领大军到了零陵。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于引兵出战。 解析:“他”是指“刘备”呢,还是“邢道荣”呢?读者难以捉摸 (3)小倩告诉我说,等她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旅游了。 解析:“她”可指代小倩,也可指另外一人 (2)修饰两可造成的歧义句 例如:两个学校的教师都来了。 这句话既可理解为两个学校,又可理解为学校的两个教师。消除办法:选择语义明确,修辞正确的量词。 A 两所学校的教师都来了。 B 学校的两位教师都来了。 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分析:“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例1:一个外商投资的木材加工厂今年底将要建成投产。 解析:“一个”在句中做定语,既可以修饰“外商”,也可以修饰“木材加工厂” 例2: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解析:“几个学校的领导”有歧义,“几个”可以理解为修饰“学校”,也可理解为修饰“领导”,修改时可换用有关量词,分别用“所”“位”等表示修饰“学校”或“领导”。 例3: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先生在把稿酬版税捐赠清华大学的仪式上说:“我以代表的身份在这里讲话,我一个人代表三个人:我、已去世的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瑷。” 解析:“已去世的”可以修饰“钱钟书先生”,也可以一直修饰到“钱钟书先生或女儿钱瑷”整个内容,有歧义。 (3)兼类词造成 如:这辆车没有锁。 “锁”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因而这句话既可理解为自行车没有“锁住”,又可理解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