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习题含答案

桃花源记习题含答案
桃花源记习题含答案

《桃花源记》

答案

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饮酒》。

二、文言实、虚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以注释为主)

[缘]沿着,顺着。芳]香花。[落英]落花。[缤纷]繁多样子。[异]感到诧异。[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复]再。[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才]仅。[平旷]平坦开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悉、咸]全,都。[黄发垂髫]指老人小孩。[怡然]形容喜悦。[乃]竟然。[具]详细。[问讯]打听消息。[叹惋]感叹惊讶。[语(yù)]告诉。[扶]沿,顺着。[向]从前,旧的。[及]到。[诣]到。[遣]派。[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果]实现。

[志] 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为] 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è)房舍。(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食)

[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一)文章层次结构内容归纳:

文章线索: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

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2、3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第2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描写了桃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风尚。

第3段:写桃花源人邀请渔人做客及渔人辞去的过程。

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良好)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生活安定)

所闻: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之久)

所历: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民风淳朴)

第三部分(第45段): 渔人离开桃花源,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为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含蓄地表明这个桃花源是虚构的)

(【成语】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练习题完整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完整练习及答案 课文分析: 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桃花源中的家庭多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从“男女”、“黄发”、“垂髫”这三个词便可以看出此点。 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桃花源。相反,如果一开头就是“山在虚无缥缈间”,读者就会感到隔远,作品的感染力也就会大打折扣。“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 结构:《桃花源记》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从发现桃源到访问桃源,再到离开桃源。第一部分,写武陵渔人捕鱼时偶然进入桃花源“缘溪行,望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的曲折情景.作者以惊人的妙笔,描绘了桃源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在此设下了悬念:走完桃林了吗?桃林前面又是什么地方?第二部分,写渔人舍船而入的探险行动和随后所见的桃源风光及农民古朴淳真、热情好客的生活情趣.由此产生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以大胆的幻想、饱满的浪漫主义情绪歌颂了理想乐土,这是“记”中主体的核心。然而渔人辞去时又留下悬念:“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第三部分,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数人闻讯再访而“不复得路”的种种情景。这样一波三折,将读者带进了那个奇妙无比的世外桃源,增加了作品幽微神秘的色彩。 主旨:★★文章主题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明确: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行踪 桃花源记专项

桃花源记 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 一、填空 1、作者:,(朝代):,。本文选自《》。还学过他的文章有《》《》《》等 2、hu?()然开朗土地平kuàng()黄发垂tiáo() yí()然自乐皆叹wǎn() yì()太守 刘子jì()无人问jīn() xián()来问讯 及jùn()下 3、词语解释 便要.还家交通 ..妻子 ..鲜美 .. 欲穷.其林具.答之悉.如外人 咸.来问讯黄发垂髫 ....并怡然 ..自乐 4、 1、渔人甚异之: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悉如外人。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一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9、后遂无问津者 二、理解性默写 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7、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 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 三、课文内容理解 1、桃花源人“见渔人,乃大惊”,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暗示了这 一点?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叹惋的是什么? 3、“桃花源人”为什么对渔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乱,没有“王税”的理想社会,这可以用 这个成语来概括。 5、作者虚构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请你说说这是怎样的一个理想社会? 6、“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 7、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十三、开放性试题 1、成语:(1):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3);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4);落英:落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桃花源记选择题带答案

桃花源记选择题带答案 篇一:桃花源记选择题带答案 《桃花源记》复习题1.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便舍船shè 屋舍俨然shě B.为外人道wèi捕鱼为业 wéi C.男女衣着zhuó 便要还家yào D.与外人间隔jiàn 此中人语云yǔ 2.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后遂无问/津者 .给下面加点词选出正确的解释: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妻子()A、男子的配偶 B、妻子和儿子 C、妻子儿女 4.绝境()A、险峻的地方 B、与世隔绝的地方 C、令人绝望的处境 5.阡陌交通,鸡犬相闻。()A、运输往来 B、交错相通 C、相互连接 6.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7.下列句子中加黑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 C.不足.为外人道也足:值得 D.处处志之志:标记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魏晋(不管)B.未果,寻病终(没有实现) C.寻病终(不久) D.后遂无问津者(探访) 10. 对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B.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C.便扶向路(沿,顺着) D.寻病终(寻找) 11.下面句中加点的副词不能用“皆”代替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问所从来,具答之 D.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1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A、桃源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B、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渔人说他也不知道汉朝,怎样能讲魏晋的情况呢?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训练:《桃花源记》 一填空题 1《桃花源记》选自,作者,又名 字,私谥,自号浔阳柴桑人, 时期著名的人,他生活在一个的时代,本文原是中的“”。 2 本文概括而成的成语是,现在用来比喻。 二解释下列词语 1缘溪行()() 2夹岸数百步() 3芳草鲜美() 4 落英缤纷()( 5复前行() 6欲穷其林() 7 林尽水源() 8初极狭()()

9才通人() 10土地平旷() 11屋舍俨然()12桑竹之属() 13悉如外人() 14黄发垂髫()( 15阡陌交通()() 16乃大惊() 17便要还家( ) 18咸来问讯() 19率妻子邑人()()() 20来此绝境() 21遂与外人() 22乃不知有汉() 23无论魏晋() 24延至其家() 25此中人语云() 26不足为外人道也( 27便扶向路()()28处处志之() 29及郡下() 30诣太守()

31遣人随其往() 32寻向所志()() 33欣然规往() 34未果() 35寻病终()36豁然开朗() 37怡然自乐()38遂迷() 39后遂无问津者()() 三原文填空 1 描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前见到的自然美景的是 ))) ,,,。 2 描写桃花源人的生活环境的句子是,,,,。 3文中描写桃花源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的句子,。

4 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纯朴的句子是,。,。,。 5 文中陆游《游山西村》中“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意境相似的一句是,。 6 表明桃花源人与“见渔人”“乃大惊”的原因的句子是,,。 7 表明桃花源与外界间隔之久的句子是,。 8 表明桃花有人甘愿过隐居生活,不希望被外界打扰的句子是 9 描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后别有洞天的总体感觉的句子是,。 10 描写桃花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 11 与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 12 描写渔人初见桃花林感受的句子是 13 表现桃花源人民生活安定恬适的句子是,。

桃花源记试题与答案

《桃花源记》测试 一、下列句中加点字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4分) A.①渔人甚异.之②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B. ①太守即遣人随其.往②其. 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①寻.病终②寻.向所志 D. ①诣太守,说.如此②不亦说.乎 二、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4分) A.便要还家 B.屋舍俨然 C.项为之强 D.满坐寂然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5分) 豁然( ) 俨.然( ) 阡.陌( ) 怡.然( ) 垂髫.( )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9分) 1、欲穷.其林____________ 2、仿佛 ..若有光____________ 3、初极狭,才.通人_________ 4、屋舍俨然 ..____________ 5、阡陌交通 ..为外人道也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不足 7、便要.还家____________ 8、皆叹惋 ..________________ 9、欣然规.往_______________ 五、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8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六、填空。(6分) 1、根据文章内容,恰当选用文中四字短语填空。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__ __ __ __”。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__ __ __ __”。离开桃花源时,他“__ __ __ __”,但再来寻找时,还是“__ __ __ __”。 2、理解文章内容,并填空。 本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寄托作者美好社会理想的世外桃源。从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可看出,桃花源人不愿外界打扰,希望过和平安宁的生活。 七、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原因是: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 2、文中最后写刘子骥“规往”“未果,寻病终”,后无人“问津”,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根据下列的提示,写出相应的成语。(4分) 1、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成语:___________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成语:___________

桃花源记选择题带答案

《桃花源记》复习题 1.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便舍船shè屋舍俨然shě B.为外人道wèi 捕鱼为业wéi C.男女衣着zhuó便要还家yào D.与外人间隔jiàn 此中人语云yǔ 2.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后遂无问/津者 .给下面加点词选出正确的解释: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妻子()A、男子的配偶B、妻子和儿子C、妻子儿女 4.绝境()A、险峻的地方B、与世隔绝的地方C、令人绝望的处境 5.阡陌交通,鸡犬相闻。()A、运输往来B、交错相通C、相互连接 6.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7.下列句子中加黑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C.不足.为外人道也足:值得D.处处志之志:标记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魏晋(不管)B.未果,寻病终(没有实现) C.寻病终(不久)D.后遂无问津者(探访) 10. 对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B.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C.便扶向路(沿,顺着) D.寻病终(寻找) 11.下面句中加点的副词不能用“皆”代替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俨然 ( ) 黄发垂髫( ) 便要还家( ) 间隔( ) 语云( ) 诣太守(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缘溪行缘: (2)落英缤纷缤纷: (3)欲穷其林穷: (4)仿佛若有光仿佛: (5)才通人才: (6)屋舍俨然俨然: (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 (8)阡陌交通阡陌: (9)鸡犬相闻相闻:(10)悉如外人悉: (11)具答之具: (12)咸来问讯咸: (13)遂与外人间隔遂:间隔: (14)皆叹惋叹惋: (1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16)此中人语云语:(17)便扶向路扶:向: (18)及郡下及: (19)诣太守诣: (20)欣然规往规: (21)后遂无问津者问津: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 4.请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芳草鲜美古义:今义:(2)阡陌交通古义:今义: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 (5)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今义: (6)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今义: 5.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渔人甚异之异: (2)复前行前: (3)欲穷其林穷: (4)处处志之志: 6.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舍①便舍船,从口入( ) ②屋舍俨然( ) (2)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 ③一一为具言所闻( ) (3)寻①寻向所志( ) ②未果,寻病终( ) (4)志①处处志之( ) ②寻向所志( ) (5)乃①见渔人,乃大惊( ) ②乃不知有汉( ) 7.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练习题

《桃花源记》练习题 1、解释加点字。 缘.()溪行欲穷.()其林仿佛 ..()若.有光才.()通人 豁然开朗 ..()交通 ....()阡陌 往来种作 ....(), ..()黄发垂髫 具.()答之延.()至其家此中人语.()云既.()出便扶.()向.()路及.()郡下诣.()太守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欣然规.()往未果.()遂无问.津.()()便要.还家()2、写出下列划横线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古:今: (2)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古:今: (3)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古:今: (4)芳草鲜美 ..:古:今: (5)不足 ..为外人道也。古:今: 4、一词多义。 乃乃大惊()舍便舍船,从口入乃不知有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寻寻向所志()志处处志之寻病终()寻向所志 为捕鱼为业()之忘路之远近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遂遂迷,不复得路() 后遂无问津者() 渔人甚异之”句中“异”用法:,意思是。 5、翻译。 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⑶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⑷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句式:、 ⑸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句式: ⑹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句式: 6、课文内容 (1)课文的作者是,名,字,时期著名诗人。(2)桃花源人为什么叮嘱渔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猜测村人在叹惋些什么内容? (4)后人把《桃花源记》的故事浓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现在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 【内容概述】 本文运用丰富的想象,生动的叙述了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情景,虚构了一个人人劳作、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渴望摆脱剥削、压迫,追求幸福、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结构简析】 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无意间发现桃花源入口。第二部分(2-3段):第一层(第 2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发现桃花源中人们生活美满;第二层(第3段)写桃花源中的 人热情接待渔人。第三部分(第4-5段):写渔人再寻桃花源,终不可得;别的人也没能找到桃花源。 【写作特色】 1、本文艺术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 2、采用虚写、实写相结合手法,给人亦真亦幻的感觉。 3、语言生动简练、隽永,看似轻描淡写,但其中的描写使得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 4、文章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中考链接】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悉如外人悉()(2)林尽水源尽() (3 ) 芳草鲜美鲜美()(4)屋舍俨然俨然() (5)便扶向路向()(6)寻病终 寻( ⑺便要还家要()(8)处处志之志() 二、写出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⑴交通:古义,今义, (2 ) 妻子:古义,I今义, ⑶绝境:古义,今义, (4)无论:古义, I 今义, ⑸鲜美:古义,今义,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4)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文: (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四、阅读理解 1、用原文语句作答: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答: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答: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答: 2、写出出自本文的五个成语并解释其意义: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 答: 5、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

桃花源记习题与答案)

训练:《桃花源记》 一填空题 1《桃花源记》选自,作者,又名 字,私谥,自号浔阳柴桑人, 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生活在一个的时代,本文原是 中的“”。 2 本文概括而成的成语是,现在用来比喻 。 二解释下列词语 1缘溪行()() 2夹岸数百步() 3芳草鲜美() 4 落英缤纷()()5复前行() 6欲穷其林() 7 林尽水源() 8初极狭()() 9才通人() 10土地平旷() 11屋舍俨然() 12桑竹之属() 13悉如外人() 14黄发垂髫()()15阡陌交通()() 16乃大惊() 17便要还家( ) 18咸来问讯() 19率妻子邑人()()() 20来此绝境() 21遂与外人() 22乃不知有汉() 23无论晋() 24延至其家() 25此中人语云() 26不足为外人道也() 27便扶向路()() 28处处志之() 29及郡下() 30诣太守() 31遣人随其往() 32寻向所志()() 33欣然规往() 34未果() 35寻病终() 36豁然开朗( ) 37怡然自乐() 38遂迷() 39后遂无问津者()() 三原文填空 1 描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前见到的自然美景的句子是

,,,。 2 描写桃花源人的生活环境的句子是,, ,,。3文中描写桃花源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的句子 ,。 4 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纯朴的句子是 ,。 ,。 ,。 5 文中陆游《游村》中“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意境相似的一句是 ,。 6 表明桃花源人与“见渔人”“乃大惊”的原因的句子是 , ,。 7 表明桃花源与外界间隔之久的句子是 ,。 8 表明桃花有人甘愿过隐居生活,不希望被外界打扰的句子是 9 描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后别有洞天的总体感觉的句子是 ,。 10 描写桃花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 ,。 11 与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 12 描写渔人初见桃花林感受的句子是 13 表现桃花源人民生活安定恬适的句子是 ,。 14 表现社会环境平静的句子是 ,。 15 表现桃花源人安居乐业的句子是

2《桃花源记》练习题(含答案)

训练:《桃花源记》一填空题 1《桃花源记》选自,作者,又名 字,私谥,自号浔阳柴桑人, 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生活在一个的时代,本文原是 中的“”。 2 本文概括而成的成语是,现在用来比喻 。 二解释下列词语 1缘溪行()() 2夹岸数百步() 3芳草鲜美() 4 落英缤纷()() 5复前行() 6欲穷其林() 7 林尽水源() 8初极狭()() 9才通人() 10土地平旷() 11屋舍俨然() 12桑竹之属() 13悉如外人() 14黄发垂髫()() 15阡陌交通()() 16乃大惊() 17便要还家( ) 18咸来问讯() 19率妻子邑人()()() 20来此绝境() 21遂与外人() 22乃不知有汉() 23无论魏晋() 24延至其家() 25此中人语云() 26不足为外人道也() 27便扶向路()() 28处处志之() 29及郡下() 30诣太守() 31遣人随其往() 32寻向所志()() 33欣然规往() 34未果() 35寻病终() 36豁然开朗( ) 37怡然自乐() 38遂迷() 39后遂无问津者()() 三原文填空 1 描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前见到的自然美景的句子是

,,,。 2 描写桃花源人的生活环境的句子是,, 3文中描写桃花源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的句子 4 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纯朴的句子是 5 文中陆游《游山西村》中“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意境相似的一句是 6 表明桃花源人与“见渔人”“乃大惊”的原因的句子是 7 表明桃花源与外界间隔之久的句子是 ,。 8 表明桃花有人甘愿过隐居生活,不希望被外界打扰的句子是 9 描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后别有洞天的总体感觉的句子是 ,。 10 描写桃花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 ,。 11 与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 12 描写渔人初见桃花林感受的句子是 13 表现桃花源人民生活安定恬适的句子是 ,。 14 表现社会环境平静的句子是 ,。 15 表现桃花源人安居乐业的句子是 16 最能表现桃花源不易被外人发现的句子是 17 最能表现桃花源人生活和平快乐的句子是 ,。 18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语句,文中与此相似的句子是 19 写渔人发现桃林的语句是 20 介绍桃花源人来到桃花源原因的语句是

桃花源记-课后习题

《桃花源记》要点复习 1、解释加点字。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 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鸡犬相闻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自乐。 ....,并怡然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此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邑人来此绝境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为外人..。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 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 ..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 ..者。 ..,寻.病终。后遂无问津 2、古今异义 (1)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古:今: (2)率妻子 ..古:今: ..邑人来此绝境 古:今: (3)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古:今: (4)芳草鲜美 ..:古:今: (5)不足 ..为外人道也。古:今: 3、一词多义。 乃乃大惊()舍便舍船,从口入() 乃不知有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寻寻向所志()志处处志之() 寻病终()寻向所志() 为捕鱼为业()之忘路之远近()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不足为外人道也()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练习题阅读训练及答案

《桃花源记》一、填空: ①《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他名,字,是时期的诗人。《桃花源记》原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也是成语的由来。 ②,,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二、下列各项中蓝色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B.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C.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D.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三、下列句子的语序已被打乱,调整后的正确的语序应为: ①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②初极狭,才通人。 ③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④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⑤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⑥便舍船,从口入。 ⑦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⑧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A、③②④⑥⑧⑦①⑤ B、④③②①⑥⑦⑤⑧ C、③⑥②④⑦⑧①⑤ D、⑤③⑦⑥①④⑧② 四、下列各项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渔人甚异之 C.闻之,欣然规往 D.具答之 五、在《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

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A.暗示桃花 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境界,是作者虚构的产物。 B.暗示通往桃源的路曲折而遥 远。 C.暗示庸俗的人是无法进入美好的境界的。 D.暗示桃花源已经绝迹了,无法寻觅。 1.《桃花源记》作者,(朝 代)著名诗人。2.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是;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 是。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①渔人甚异之 ()②具答之()③复前行,欲穷其林()④欣然规 往()⑤诣太守()⑥未果,寻病终 ()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 今义: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今义: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今义:阅读语段,答文后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 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解释文中 加点的词语。①缘:②俨然: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①渔人甚异之: ②林尽水源:③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7.指出这段文字中 的三个成语1 2 3 8.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A 比喻 B 夸张 C 借代 D 对比《桃花源记》练习题阅读答案9.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 行了描写? 10.这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陶渊明东晋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①感到诧异②详细③走尽④计划⑤到、谒见⑥实现 4、①古:妻子儿女今:妻子;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无出路的境地②古:交错连通今:邮电和运输业 的总称③古:更不必说今:表条件的连词 5、①沿着②整齐的样子 6、①渔人对 此感到很奇怪②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③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 子之类 7、①豁然开朗②鸡犬相闻③怡然自乐 8、C 9、活动、穿戴、心情 10、 着重写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环境,由此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晋太 元〔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中,武陵〔武陵:郡名,现在湖南省常德市一 带〕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 英〔落英:坠落的花瓣〕缤纷〔缤纷:繁多交杂的样子〕。渔人甚异之〔异之:对此感到诧异〕。复前行,欲穷其林。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这是故事的开端。林尽水源〔林尽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 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才通人:仅容一个人通过〕。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 平旷,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鸡犬相闻〔鸡犬相闻:(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黄发垂髫〔黄发 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以指老人。垂髫,小孩垂下 来的头发,用以指小孩。〕,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要 (yāo):邀请〕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 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 有汉,无论〔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为具言:为(桃花源中的

桃花源记,经典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经典习题及答案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遂与外人间隔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D.①停数日,辞去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①问今是何世②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①不复出焉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①设酒杀鸡作食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4.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交错纵横)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5.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6分) (1)渔人甚异之( ) (2)阡陌交通() (3)乃不知有汉( ) (4)芳草鲜美( ) (5)屋舍俨然( ) (6)便扶向路( ) (7)寻病终( ) (8)悉如外人( ) (9)便要还家() (10)鸡犬相闻( ) (11)咸来问讯() (12)皆叹惋() 6.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1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8.用原文语句作答:(5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最新9《桃花源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9《桃花源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简要讲述这个故事,并背诵全文。 点拨:本题意在要求同学们读懂课文,并背诵全文,具体来说,即掌握文章的故事情节,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的故事情节,而不仅仅是翻译全文或简单地记忆。 参考答案:东晋年间,武陵郡有个渔夫,一次,他出去捕鱼时划着船迷路了,遇见了一片美丽的桃花林。他走到桃林的尽头,发现了一个山洞。他下船从洞口进去,来到了一个开阔敞亮的地方。这里土地肥沃,环境优美,人们生活富足欢乐。桃花源的人见到渔夫很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夫向他们详细地述说了自己的见闻,并受到了款待。渔夫在那里逗留了几日便告辞离开了。他在回去时,沿途做了记号。回到城里,他便向太守禀报了桃花源的事情。太守派人随渔夫去寻找,却没有找到。 二、桃花林的景色和桃花源中的景象有所不同。默读课文前两段,想象其中的画面,说说这些画面给你的感受。 点拨:本题意在引导同学们比较桃花林的自然景色描写与桃花源中的社会生活景象描写的异同,并体会这两种景象给人的感受。 参考答案:桃花林的景色:一条清澈的小溪向远处流去,溪水两边是大片美丽的桃花林。桃林里绿草如茵,花朵芬芳馥郁,一株株桃树像娇艳的少女,柔臂细腰,随风轻扬的花瓣如同漫天春雨,纷繁美丽。 桃花源中的景象:田地平整宽阔,房屋整齐有序,一丛丛翠竹迎风摇曳,一排排桑树伸展出绿油油的枝叶。往前走,那映着天光的田地、纵横交错的小径,一直蔓延到黛绿的山下。远处,白墙灰瓦的村落上空炊烟缭绕,一阵阵孩童的嬉闹声传来……仰望天空,天是那样蓝,白云在蓝天上悠悠地飘着。 感受:美好、宁静、温暖,是理想中的家园。 三、本文笔法简洁而内涵丰富,试依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完整版)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悉.如外人悉() (2)林尽.水源尽() (3)芳草鲜美 ..鲜美() (4)屋舍俨然 ..俨然() (5)便扶向.路向() (6)寻.病终寻() (7)便要.还家要() (8)处处志.之志() 二、写出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 交通:古义, 今义, (2)妻子:古义, 今义, (3) 绝境:古义, 今义, (4)无论:古义, 今义, (5) 鲜美:古义, 今义,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4)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文: (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四、阅读理解 1、用原文语句作答: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答: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答: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答:

2、写出出自本文的五个成语并解释其意义: (1)、 (2)、 (3)、 (4)、 (5)、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答: 4、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 答 答: 5、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 6、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桃花源记选择题带答案

桃花源记选择题带答案 篇一:《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及答案(精选)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 一.(2004·肇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令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遂与外人间隔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D.①停数日,辞去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 二.(07重庆市,15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 三.(2008甘肃省金昌市)读《桃花源记》,完成8——12题。(17分)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答: 3.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桃花源记练习题(附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附答案) 练习题一 (一)阅读“林尽水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2)咸来问讯。咸:(3)不足为外人道也为:2.联系上文推想,渔人说了些什么?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二)阅读“见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便要还家要:(2)率妻子邑子来此绝境绝境: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 ⑴乃不知有汉乃:⑵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 3.请写出“不足为外人道”中“道”字意义相同的成语____;意义不同的成语_____。 4.请找出一个体现桃花源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句子。 (三)“晋太元中,……欲穷其林。”“林尽水源,……并怡然自乐。” ⒈解释加点词:⑴武陵人捕鱼为业.⑵缘.溪行⑶渔人甚异.之⑷欲穷.其林 ⑸屋舍俨然 ..俨然:⑹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⒉解释加点词:(一词多义) ⑴①初极狭,才通人通:②阡陌交通通: ⑵①屋舍俨然舍:②便舍船舍: ⑶①中无杂树中:②晋太元中中:③其中往来种作中: ⒊概括这两段文中的两人成语:______、________。 ⒋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⑴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⑵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四)“见渔人,乃大惊,……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⒈解释加点词 ⑴①寻向所志志:②处处志之志: ⑵①寻向所志寻:②寻病终寻: ⑶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②延颈而鸣,舒翼而舞延: ⒉文章结尾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________,出自于本文且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美好的境界的一个成语是___。 ⒊渔人临走时,桃源人叮嘱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其用意是什么? ⒌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_____今义:______。 绝境:古义:_____今义:______。 练习题二 一.背诵默写。 1.能够表现桃花林景色优美的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